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概念、产生原因及类型。
2.掌握荒漠化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
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基础梳理】
一、荒漠化含义
1、概念:由于和等因素土地退化现象。
2、荒漠化的过程
地面侵蚀土壤中水分土地生产力荒漠化
破坏裸露侵蚀和养分流失长期丧失景观
3、荒漠化的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红漠化等
二、西北荒漠化成因
1、自然原因:气候,多,植被稀少,沙质沉积物多
2、人为原因:过度、过度、过度、资源利用不合理、不合理工矿交通建设等
三、荒漠化危害:(1)许多村庄、等受到风沙的危胁。
(2)为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导致和地表形态的破坏。
(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四、荒漠化防治
1、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2、方针:
3、原则: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4、措施:(1)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2)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问题;(3)合理利用水资源;(4)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5)控制人口增长;生态移民等
【合作探究】
一.思考: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的含义等同于“荒漠化”吗?
2、“沙漠化”的含义等同于“荒漠化”吗?
3、不同类型荒漠化的分布
沙漠化: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风力侵蚀
石漠化: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流水侵蚀
盐碱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地区
红漠化: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实质上属于石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西北地区的范围
(1)行政区范围:
2、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讨论它们与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有什么关系?
3、读课本37页阅读内容和38页活动内容,讨论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和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思考】
在荒漠化的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
三.荒漠化的防治
1.我国防治荒漠化有哪些具体措施?
2.从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出发,分析防治荒漠化的关键是什么?
【课堂反思】自己独立完成()个知识点,需课堂听老师讲解的有()个知识点,那些知识点老师反复强调?那些知识点还需要再思考?
【作业】《45分钟练》本节基础训练。
自然因
素
因素分析
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植被
分布
【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华北地区——石漠化
3.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在不断缩小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4.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御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5.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作用的是( ) A.自然因素B.人类活动
C.地理位置D.地形特征
6.内蒙古草原的一些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却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仍可继续增加7.我国“三北”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 )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B.涵养水源,保护农田
C.吸烟除尘,净化空气D.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8.下列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退耕还牧②开采地下水,增加灌溉面积③确定合理的载畜量④植树种
草,提高植被覆盖率⑤改变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⑥
开展大规模人工降雨⑦融冰化雪
A.①②③B.②③⑥C.④⑤⑦
D.①③④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回答9~11题。
9、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水资源短缺②土地荒漠化③旱涝灾害④水土流失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①②
10、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用水②乱砍滥伐③过度放牧④上游拦截河水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
11、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是( )
A.放弃全部耕地B.合理调水
C.加强能源建设D.大量开采地下水,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