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5泥石流教学设计

3.5泥石流教学设计

3.5泥石流教学设计
3.5泥石流教学设计

《泥石流》说课稿

科教091李凡凡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泥石流》。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泥石流》是浙教版新教材根据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泥石流案例而新加入的内容。它出自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的第五节。《泥石流》一节,介绍泥石流的定义和发生条件,同时展示了泥石流作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一定的泥石流防御措施。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完第三章的关于地球及地壳变动的基础内容后,对我们地球上存在的地质灾害的学习;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更多更复杂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板块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科学课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学习者是七年级学生,由于学生对泥石流不是特别了解,因此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应注重知识结构的掌握;学生对于类比这种学习方法的掌握可能有点困难,因此在将模拟泥石流实验与相关的泥石流的知识点类比时,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新时代的初中生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对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的课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针对以上情况,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在课堂上应加于适当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上述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泥石流的发生条件;知道泥石流的危害;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王凯(第一个在微博上实时发布舟曲泥石流的人)的微博及其图片的展示,介绍舟曲泥石流的发展过程,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当时的舟曲特大泥石流,了解泥石流的概况和危害;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展示,使学生知道泥石流的概念和发生条件;通过舟曲泥石流灾后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泥石流的危害;通过阅读书本及教师介绍,了解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泥石流视频及课件的介绍,学生能增强防灾和抗灾意识。

(四)STSE:初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浙教版科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泥石流的概念及发生条件,了解泥石流的危害及相关的防御;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以上内容,才能理解和掌握泥石流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与实际的泥石流类比,从而正确理解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难点的依据:类比这种学习方法比较抽象,学生对其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部分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结合上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选择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特点,我坚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一)在教法上: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是让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得学生“知其所以然”。关于泥石流这部分内容,学生对其不如地震等其他地质灾害了解,因此在学本节课内容时,教学方法新颖的同时,要注意落实泥石流的相关知识点。并且结合当今非常前沿的微博这个载体,我选择以舟曲泥石流的幸存者王凯的关于当时舟曲灾情的实时微博为线索贯穿本节课始末,使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舟曲泥石流的强大破坏力,同时我利用模拟实验及相关视频的演示来引导学生类比理解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和危害;而在介绍泥石流的防御措施时,我选择请学生观看视频,自主提取视频中的信息来回答,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二)在学法上:

新课程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我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启发式教学,通过视频、模拟实验等启发学生思考,由学生提问,引出课堂的内容;并且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回答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展示:人称“藏乡江南”的舟曲县境内的美好风光视频,在本节课开始展示,从而

引出本节课的“主角”——舟曲。

展示:王凯的个人照片及在泥石流发生前的微博,介绍其背景(一位普通的大二学生,同时也是舟曲泥石流的一名会玩微博的幸存者)。

展示:王凯的微博上的图片(2010年8月8日凌晨王凯一家人撤离到六楼),并且展示微博内容,提问:在2010年的8月8日凌晨王凯究竟遇到了什么?是水灾吗?导入新课——泥石流

(本节课的导入,我选择以人称藏乡江南的舟曲县内的壮丽风光为本节课开头,旨在与本节课后面的泥石流的危害相对比,给予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并且以王凯的微博作为本节课的贯穿主线,形式较新颖,与现实较贴近,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展示王凯之前的微博与发生泥石流当天的微博依次展示,引出泥石流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对比的作用,学生脑海里定会引发思维的碰撞,思考王凯他们究竟遇到了什么?从而引出泥石流。本节课善于采用对比的手法,借鉴电影的拍摄技巧,为的就是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在新课部分,我选择突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因此这部分会采取模拟实验及相关的视频演示的方法来开展。

1、泥石流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展示:当时的央视关于舟曲泥石流的视频,介绍舟曲特大泥石流;

模型:书本上的土质山谷模型,教师介绍模型的制作材料和注意点;

实验:模拟实验的步骤一、二,提问实验现象;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文字讲解现象;比较:接着请学生观看泥石流的实拍视频,请学生比较两者是否相似?在比较基础上,教师讲解该模型是模拟泥石流的模型;

分析:在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之前,我请学生先分析土质山谷模型洒水后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分析该原因时,学生的分析角度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做适当提示,如提示学生从模型本身的因素和外界因素(坡面物质、模型坡度和洒水)进行分析,辅助学生回答;

(以上是关于土质山谷模型的分析,归因到这三个因素:模型的坡面物质、坡度以及洒水这个外界因素。利用这个直观的模拟实验的展示,学生能够根据这三个因素较容易地分析出模型产生现象的原因;之后再与实际的泥石流相联系,这样的过渡,学生较易接

受)

在学生分析出模型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后,请学生将模型的三个因素类比到实际的泥石流;

分析: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再请学生类比模型来分析这三个因素与泥石流形成的关系;

讲解:接着结合舟曲的地形图和相关的视频,来介绍当时舟曲的地形、地质情况及降水强度,请学生判断当时舟曲的情况是否符合发生泥石流的条件;

之后利用当时的动画还原的舟曲泥石流的视频来回顾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加深学生印象;

(以上是通过类比方法介绍了泥石流发生的三个自然条件,类比的教学方法易于学生分析问题;并且利用舟曲的案例,结合实际案例的情况,判断其是否符合三个自然条件,相当于对所学内容的一个应用。下面则介绍影响泥石流发生的人为因素。)

展示:此时将视角转移到王凯的实时微博上,展示王凯的在泥石流发生后发布的关于舟曲灾情的实时微博及图片,展示泥石流的强大破坏力。介绍王凯他们一家在遭遇泥石流后,个人负担的转变及损失等。

过渡:面对泥石流的凶猛,王凯不禁以19岁大学生的角度对此次泥石流的发生进行反思。

展示:王凯的相关微博,引出人类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

模型:土质山谷模型的活动二,展示实验步骤(堆沙子),提问实验现象;在模型上覆盖植被,提问实验现象。引出植被对泥石流的影响。

提问:“堆沙子”可以类比于人类的哪些行为?将学生视角引导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上来。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展示:舟曲过去的美好风光与现今光秃秃的山坡进行鲜明对比,突出人类的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之严重。

(在学习了泥石流发生的三个自然条件后,根据王凯的微博上关于泥石流发生原因的反思,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人为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以王凯的口吻代替教师的提问,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学生会根据王凯的步伐感受当时的舟曲泥石流的发展)

小结:泥石流发生的条件(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板书;

以上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的突破。

2、介绍泥石流的特点及危害时,采取单刀直入的介绍方式;

展示:在展示泥石流的危害时,利用《大爱无疆舟曲受灾视频》及王凯的一条略带伤感的微博,渲染气氛的同时,请学生感受泥石流的破坏力;

(这部分主要是情感教育,请学生静下心来感受泥石流等灾害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过渡: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特别是对于一些山区地形来说,那么我们金华是否会发生泥石流呢?引出泥石流的分布(这样的过渡,将我们生活的环境联系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听课积极性提高)

展示:中国泥石流分布,请学生根据图例分析泥石流的分布与地震带有何关系?中国哪些地区泥石流发生比较频繁?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讲解泥石流的分布特点。(这里主要是为了顺带复习前个课时所学的地壳变动及火山和地震,加强学生知识结构的联系)

3、介绍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展示:近年来的我国的泥石流案例,请学生思考如何防范和自救?引出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展示: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包括的三个方面(前兆、自救及防御);

介绍一些泥石流的前兆,让学生结合书本了解;

过渡:前兆并不能完全准确地预示泥石流,一旦发生了泥石流,我们该如何自救呢?我们不妨先看看王凯他们在遇到泥石流后采取的救援措施吧!

展示:王凯的关于灾后自救和救援的微博,使学生能够跟随主人公亲身感受泥石流的自救方法;

过渡:过渡到书本上的逃生路线的图,请学生判断正确的逃生路线,教师讲解介绍逃生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并且播放相关的视频,作为适当的自救知识拓展。

(这部份内容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沿着王凯的微博,展现舟曲人民面对泥石流时采取的救援措施;并且结合书本上的关于逃生的题目,展示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自己从相应的视频或图片中找到相应的泥石流防御措施。)

小组讨论: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减少泥石流的危害呢?

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归纳知识点。此时新课的知识点已经完整。

(这个问题相当于课堂应用,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

展示:王凯在泥石流发生的半个月的微博,引出“活着,还有很多事要做”,提醒学生珍惜感恩,珍惜现有的一切,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

由于像舟曲泥石流这样的严重的地质灾害,在一夜之间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创伤可能需要一年甚至一辈子去抚平。将学生视角引导一年之后的舟曲,展示一年后舟曲人民准备新春的视频,展现坚强的舟曲人民生活逐渐回归正轨。体现本节课积极应对泥石流的观点。(由于本节课以王凯的微博开始,因此也将以他的微博结束,展示王凯关于新生活的期待,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感恩心理;而在课堂结尾展示舟曲人民在灾难发生一周年后迎接新春的视频,体现人们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积极应对生活的态度。)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则是根据本节课的泥石流的知识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达到及时巩固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设计如下:

泥石流

一、泥石流的定义:

二、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三、泥石流的特点及危害:

四、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预防洪水和泥石流安全教案

洪水和泥石流的预防与处理 五三李阳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洪水灾害;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泥石流。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如何机智预防和自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校如何预防洪水灾害 对于易受洪水灾害影响的学校,要做好洪水灾害的预防、宣传教育和相应物资准备。 (1)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和条件,选择最佳撤离路线,做好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2)加强预防洪水灾害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熟悉学校和上学路线周边地理情况,了解洪水发生规律和逃生知识,减少洪水危害。 (3)在得到可能发生洪水的预警后,学校要及时调整学生上课日程,同时发动在校师生做好应急准备: 备足几天用的方便速食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有条件的学校可扎制木排、竹排等适合漂浮救生工具,以备急需。 准备手机等通讯设备,备足电池,并做好防潮保护处理。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妥善保存。

二、如何应对洪涝灾害 学校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和当地实际情况,在洪水到来前采取提前放学和调课等措施减少洪水对学校的危害。洪水到来时,学校要组织师生自救互救,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科学、有序逃生。 (2)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师生,要就近迅速向楼房的高层、附近的山坡高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处暂避。由于洪水温度低、夹杂一些漂浮物,轻易不要选择游泳逃生或上泥坯房房顶求生。 (3)如洪水继续上涨,暂时躲避的地方将出现险情,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漂浮物逃生。 (4)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5)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6)发现高压线铁塔、电线杆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洪水灾害发生后,各级各类学校要首先组织好学校内部的自救、互救,并协助安排救灾人员在校内的抢险救灾和受伤师生的救治、转移、运送工作,做好受灾师生安置及心理疏导,并根据灾情调整教学、

预防泥石流教案

教学主题: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得脱险方法及防溺水教育 教育目得: 1、利用泥石流山体滑坡、溺水等得网络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灾情图片与视频宣传。 2、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得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 3、加强学生得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并掌握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得逃生方法、预防溺水得方法等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瞧有关泥石流得图片。 二、介绍泥石流发生得原理及种类: 1、泥石流发生得原理: 泥石流发生就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与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得作用下,液化得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山体滑坡就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就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就是风化得基岩。 2、泥石流得分类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与粒径不等得砂

粒、石块组成得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得叫泥流;由水与大小不等得砂粒、石块组成得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就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得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就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得水不就是搬运介质,而就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就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得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就是我国最常见得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得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与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与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得逃生方法: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得高地,不要在低洼得谷底或陡峻得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得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就是即将发生泥石流得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得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得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得方向逃生、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得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与大量堆积物得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预防洪水和泥石流安全教育教案

预防洪水和泥石流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洪水灾害;;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泥石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如何机智预防和自救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学校如何预防洪水灾害;对于易受洪水灾害影响的学校,要做好洪水灾害的预防;(1)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和条件,选择最佳撤离路线;(2)加强预防洪水灾害的宣传教育, 洪水和泥石流的预防与处理 教学过程: 一、学校如何预防洪水灾害 对于易受洪水灾害影响的学校,要做好洪水灾害的预防、宣传教育和相应物资准备。 (1)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和条件,选择最佳撤离路线,做好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2)加强预防洪水灾害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熟悉学校和上学路线周边地理情况,了解洪水发生规律和逃生知识,减少洪水危害。 (3)在得到可能发生洪水的预警后,学校要及时调整学生上课日程,同时发动在校师生做好应急准备:

备足几天用的方便速食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有条件的学校可扎制木排、竹排等适合漂浮救生工具,以备急需。准备手机等通讯设备,备足电池,并做好防潮保护处理。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妥善保存。 二、如何应对洪涝灾害 学校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和当地实际情况,在洪水到来前采取提前放学和调课等措施减少洪水对学校的危害。洪水到来时,学校要组织师生自救互救,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科学、有序逃生。 (2)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师生,要就近迅速向楼房的高层、附近的山坡高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处暂避。由于洪水温度低、夹杂一些漂浮物,轻易不要选择游泳逃生或上泥坯房房顶求生。 (3)如洪水继续上涨,暂时躲避的地方将出现险情,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漂浮物逃生。 (4)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5)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第二章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教学设计(正)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 岳阳市十四中学秦为胜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5学时数: 1.5课时 二、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地理与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危害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与我国的分布并不很明确,知识缺乏系统性。 2、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材分析: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缝、构造断裂、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从课时容量考虑,我们选择讲述地震、火山(本课增加)、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教材对这三种灾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灾害特点与成灾原因;二讲我国时空的分布,三讲通过阅读教材介绍其危害及预防,地质灾害的成因与分布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虽然诱发的原因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区也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重复,教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述。 在前面分别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本课件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做了分析。这段内容在选修五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虽然没有,但适当讲解有助于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它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说明了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本课件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第一方面说明了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第二方面说明了一次地质灾害中原发灾害和诱发灾害的成灾关联性,由地震诱发的其他灾害,不局限于地质灾害,这更说明了灾害之间的联系十分广泛。第三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灾害的关联性。现在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或诱发地质灾害的事件越来越多。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灾害中,70%以上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3、关于四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法建议: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四类地质灾害。考虑到学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触到这几类灾害现象,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获得最初的感性认识。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各类灾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这些灾害在空间的分布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为什么那些地区会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质灾害大部分都不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而是地球运动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有其自身的发生规律。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是无法回避的。但我们可以加强对这些灾害的研究,并积极防御,减少由于人为原因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在介绍火山喷发产生的灾害时,应该引导学生从正负两方面来考虑。即火山是强烈地质作用的表现,火山既摧毁了旧的土地,也创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动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内部运动规律的窗口。许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独特的旅游景点。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泥石流 教案

科学-下册-打印版 3.5 泥石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了解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基本特点、危害以及防御措施。加强应对能力。2.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抗灾和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重难点:增强学生对泥石流这样的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以及应对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法:调查法等 过程: 一、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泥石流资料;教师准备关于泥石流的多媒体资料。 二、教学实施 1、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 问:(1)资料是从哪些渠道收集到的? (2)有没有亲身经历过泥石流?你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亲身经历过泥石流? (3)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哪些地方曾经发生过比较大的泥石流?发生泥石流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4)泥石流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危害?泥石流还有哪些潜在的危害,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表现出来? (5)面对泥石流应该如何应对? 2、新闻故事: 浙江一个商人,发明了一种诺亚方舟,据说可以在世界末日的时候使用,保全人的生命安全。你觉得可以发明一种器具,在泥石流中使用吗? 3、俗话说,祸不单行。比如在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由于现代地壳活动强烈, 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会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灾害过后还可能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下面我们学习一下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三、泥石流 1、学习泥石流的概念以及形成原因。 2、录像播放:电影《极地营救》片断 3、泥石流对人类会产生什么危害? 师:(1).泥石流暴发前的征兆有:在山区有连续的降雨天气;轰鸣的巨响;沟谷内水量陡增,继而断流等。 (2).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丰富的疏松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3).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的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具体表现在:摧毁或掩埋村庄、公路、铁路、房屋。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矿山的正常生产。诱发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危害人体健康等 4、滑坡、泥石流的前兆 5、预防与应对 四、总结

泥石流教案

防泥石流安全教案 安章中心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1、知道泥石流的危害 3、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增强防灾、抗灾意识 教学重点: 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 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复习) 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二、情境导入(趣味性) 通过多媒体播放最近特大泥石流灾害视频,引出课题“泥石流” 三、新课呈现(知识讲解) 一、泥石流的危害 1、多媒体图片展示泥石流所造成的危害 2、学生分组讨论:泥石流有哪些危害? 总结:由于泥石流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史短的特点,并且伴随山体滑坡和崩塌造成严重的危害 人员的伤亡 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 摧毁矿山 经济的损失掩埋良田

堵塞河流 摧毁房屋建筑 思考:如果你正好遇到泥石流发生,你会采取怎么样的应急措施呢?图片展示逃生路线,学生分组讨论,并讲讲个子选择的逃生路线的缘由。 3、应急措施 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师: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我们该如何来防御它呢?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泥石流? 二、泥石流的形成 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找出泥石流的概念 1、概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 洪流。 模拟实验:运用沙,坡面,水来模拟泥石流爆发(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泥石流的自然成因 探究实验:泥石流的自然成因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可能与坡面的倾斜度,洒水量的大小,泥土的松散有关。 ①在坡面上放上等量的沙,使用不同的洒水量,观察坡底现象。 说明:与洒水量的多少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成因:a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②改变坡面的倾斜角度,放上等量的沙,使用同样的洒水量,观察坡底的现象。 说明:与坡面的倾斜角度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成因:b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大,冲刷力强。 ③在同样的坡面上,堆放等质量的石块,使用同样的洒水量,观察坡底的现象。 说明:与泥土的松散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成因:c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多媒体展示地震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和积雪融化引发泥石流。导致我国四川、云南、甘肃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5节-泥石流》教案1

《第5节泥石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泥石流的基本特点,知道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2、知道泥石流的危害,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及逃生的方法。 3、通过对地质灾害(前已学过火山地震)资料的进一步收集、整理与学习,培养学生 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4、通过模型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东川泥石流的相关材料,概括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发生前兆。 2、通过土质山谷模型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并让小组进行合作讨论,促进每一个学 生的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泥石流进一步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地质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增强忧患意识 和灾害意识。 2、通过对泥石流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用模型联系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养成 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看到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 动性和重建家园的重大成果,体会到科学知识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防灾、抗灾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增强学生对泥石流这样的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以及应对能力。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调查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泥石流资料;教师准备关于泥石流的多媒体资料。 二、教学实施 1、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

问:(1)资料是从哪些渠道收集到的? (2)有没有亲身经历过泥石流?你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亲身经历过泥石流? (3)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哪些地方曾经发生过比较大的泥石流?发生泥石流时,是 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4)泥石流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危害?泥石流还有哪些潜在的危害,到 目前为止并没有表现出来? (5)面对泥石流应该如何应对? 2、新闻故事: 浙江一个商人,发明了一种诺亚方舟,据说可以在世界末日的时候使用,保全人的生命安全。你觉得可以发明一种器具,在泥石流中使用吗? 3、俗话说,祸不单行。比如在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由于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山 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会促使滑坡、泥石流灾 害突发。灾害过后还可能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下面我们学习一下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三、泥石流 1、学习泥石流的概念以及形成原因。 2、录像播放:电影《极地营救》片断。 3、泥石流对人类会产生什么危害? 师:(1)泥石流暴发前的征兆有:在山区有连续的降雨天气;轰鸣的巨响;沟谷内水 量陡增,继而断流等。 (2)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 疏松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3)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的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 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具体表现在:摧毁或掩埋村庄、公路、铁路、房屋。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影响水利、水电工 程、矿山的正常生产。诱发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危害人体健康等。 4、滑坡、泥石流的前兆。 5、预防与应对。 四、总结归纳,知识内化。 导入再现“泥石流王国”为什么能成为旅游胜地? 为什么云南东川能呈现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最新整理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震、火山和泥石流高中高一地理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掌握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知道我国的火山及其分布。 2.使学生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危害。了解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分布。3.对学生进行有关我国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方面的地理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具准备] 1.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 2.“地动仪”图片 3.地球仪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安排1.5课时,第一课时讲完“地震”,后半个课时讲完“火山”和“泥石流”。[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章最后一节。 [板书] 第三章第五节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讲授新课) [提问] 同学们还记得世界上的两大地震带吗?(学生议论、发言。教师在地球仪上向学生提示,共同说出答案。) [讲述] 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教师可用地球仪指示) [板书] 一、多地震的国家 [讲述]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本世纪初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地震记录,并阅读“注解”,明确什么叫“震级”。 [讲述] 我国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大概有连续十几年是活跃时期,接着十几年是比较平静的时期,再又是活跃时期。 [板书] 1.活跃时期和平静时期交替出现 [讲述] 在世界各国中,我国是有文字记载地震最早的国家,《竹书纪年》一书所记载的夏朝发生的地震,距今已有3800多年。 [展示图片] 出示“地动仪”图片。 [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中国历史课本上曾学过,这个仪器名称是什么?是哪个朝代、哪位科学家发明的?(学生回答,教师提示、纠正) [板书] 2.最早记载地震、发明地动仪的国家 [挂图] 挂出“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 [讲述] 我国地震活动比较多而且强烈的地区,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分,像大

自然灾害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3.了解如何防灾减灾。 教学重难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国大型自然灾害的课件:2008年年初的雪灾,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请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比较强烈,发言也比较积极) 师:是啊,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 二、新课教学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展示图片,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图片。 学生观察讨论,区分自然灾害的两个种类: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1)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狂风有很大的摧毁力,使海轮、建筑物、通讯设施遭受损失;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风暴潮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但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旱情。 (2)干旱,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3)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4)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现象的过程。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是寒潮对我国青藏高原、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地区影响较小。原因是地势高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地质灾害: (1)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地面震动,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破坏性强,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2)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

3.5泥石流教案

泥石流 教学目标 1.知道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2.知道泥石流的危害 3.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方法 4.增强防灾、抗灾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难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教学方法 以影片、图片、实验为基础,注重以肄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形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多媒体播放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视频,引出课题“泥石流”。 新授课 一、泥石流的危害 1、多媒体图片展示泥石流所造成的危害

2、学生分组讨论:泥石流有哪些危害? 总结:由于泥石流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史短的特点,并且伴随山体滑坡和崩塌造成严重的危害 人员的伤亡 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 摧毁矿山 经济的损失掩埋良田 堵塞河流 摧毁房屋建筑 思考:如果你正好遇到泥石流发生,你会采取怎么样的应急措施呢?图片展示逃生路线,学生分组讨论,并讲讲个子选择的逃生路线的缘由。 3、应急措施 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师: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我们该如何来防御它呢?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泥石流? 二、泥石流的形成 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找出泥石流的概念 1、概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 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模拟实验:运用沙,坡面,水来模拟泥石流爆发(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泥石流的自然成因 探究实验:泥石流的自然成因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可能与坡面的倾斜度,洒水量的大小,泥土的松散有关。 ①在坡面上放上等量的沙,使用不同的洒水量,观察坡底现象。 说明:与洒水量的多少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成因:a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②改变坡面的倾斜角度,放上等量的沙,使用同样的洒水量, 观察坡底的现象。 说明:与坡面的倾斜角度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成因:b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大,冲刷力强。 ③在同样的坡面上,堆放等质量的石块,使用同样的洒水量, 观察坡底的现象。 说明:与泥土的松散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成因:c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多媒体展示地震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和积雪融化引发泥石流。导致我国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地区的泥石流尤为严重。同时强调,人类活动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形成泥

泥石流教案

课题:泥石流 备课时间:7月16日授课教师:授课时间:7月16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1、知道泥石流的危害 3、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增强防灾、抗灾意识 教学重点: 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 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复习) 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二、情境导入(趣味性) 通过多媒体播放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视频,引出课题“泥石流” 三、新课呈现(知识讲解) 一、泥石流的危害 1、多媒体图片展示泥石流所造成的危害 2、学生分组讨论:泥石流有哪些危害? 总结:由于泥石流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史短的特点,并且伴随山体滑坡和崩塌造成严重的危害 人员的伤亡 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 摧毁矿山 经济的损失掩埋良田 堵塞河流 摧毁房屋建筑 思考:如果你正好遇到泥石流发生,你会采取怎么样的应急措施呢?图片展示逃生路线,学生分组讨论,并讲讲个子选择的逃生路线的缘由。 3、应急措施 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师: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我们该如何来防御它呢?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泥石流? 二、泥石流的形成 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找出泥石流的概念 1、概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 流。 模拟实验:运用沙,坡面,水来模拟泥石流爆发(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泥石流的自然成因 探究实验:泥石流的自然成因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可能与坡面的倾斜度,洒水量的大小,泥土的松散有关。 ①在坡面上放上等量的沙,使用不同的洒水量,观察坡底现象。 说明:与洒水量的多少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成因:a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②改变坡面的倾斜角度,放上等量的沙,使用同样的洒水量,观察坡底的现象。 说明:与坡面的倾斜角度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成因:b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大,冲刷力强。 ③在同样的坡面上,堆放等质量的石块,使用同样的洒水量,观察坡底的现象。 说明:与泥土的松散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成因:c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多媒体展示地震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和积雪融化引发泥石流。导致我国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地区的泥石流尤为严重。同时强调,人类活动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形成泥石流的一个重要因素。 3、人为因素 师:对于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因素中哪个比较容易受到人类的破坏呢? 生:泥土的松散。 师:那么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泥土的松散呢?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归纳: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②开矿堆放的矿渣,采石形成的弃土,修建公路、铁路或其他建 筑工程,使坡面物质变得松散或结构遭受破坏等。 师:我们知道了泥石流的自然成因和人为因素后,那我们该如何来防御泥石流呢? 三、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思考: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推荐一位代表进行发言:①预警②搬迁和疏散③植树造林④工程措施⑤抢险救灾 四、课堂反馈(课堂练习) 总结泥石流的自然成因 五、作业布置(家庭作业) 上网查询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数据,能够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等,可以增强真实感,增强说明效果; 2、运用科学的概念和精确的数据,可以显示科学性和精确性; 3、对泥石流的爆发过程进行了描述性说明,真实地记录了泥石流的情况,增强了说服力。

我国的地震滑坡泥石流教案

2.3我国的地震、滑坡、泥石流 三河市第二中学景红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危害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与我国的分布并不很明确,所以在讲解中最好配以视频或图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成因、发生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滑坡和泥石流的控制因素 【导入】设置情境,以身边的自然灾害为导入,提高学习欲望。 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地震或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吗?如果没有经历也没关系,老师希望你们一生平安幸福,远离任何灾害的伤害,当然也不要有遗憾,我们可以在地理课上共同来了解我们国家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讲授】用康定地震视频来让学生注意地震的相关知识 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我们需要了解的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全在这段视频中,所以大家要仔细把握有关信息,然后我会请同学们回答你从这段视频中所了解的知识。 1.播放康定地震视频,展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及灾区的地形、人口密度、主要经济活动、受灾程度等相关信息。 2.视频主要内容如下: 2014年11月24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8千米,震中距成都220公里。由于地震灾区地处高寒山区和民族地区,是纯畜业乡,人口稀少,经济水平较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可能性很少,灾区房屋损毁程度不严重。 【活动】自主学习地震相关知识

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doc

预防地质灾害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4.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视频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课件出示: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 视频:《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看视频、读图及观察景观图,使学生了解主要地质灾害

的成因及危害。 2.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和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与前面学过的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2.关于地震 [播放视频]《地震》 [课件出示]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 (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课件出示]“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

泥石流山体滑坡防范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防泥石流、山体滑坡安全教案教学主题: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 教育目的: 1、利用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网络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灾情图片和视频宣传。 2、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 3、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 二、介绍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 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

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预防泥石流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泥石流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付明钊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泥石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了解泥石流发生时如何逃离、如何进行自救自护、互救疏散等。 教学重难点: 理解泥石流发生原因,以及如何掌握逃生自救自护知识。 教学过程: 一、泥石流概述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由于降水包括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等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它的运动过程介于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破坏严重。 我国大部分山区及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成为重灾区,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是这些地区多发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原因。 二、泥石流自然灾害案例 1、2002年6月17日暴雨引发洪灾及泥石流,四川省3000万应急款急调灾区。

2、2002年8月19日云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数升至33人,3000多人参及抢险。 3、 2008年11月4日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107万多人受灾。 4、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截至11日17时20分,舟曲县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共造成1117人遇难,已解救1243人,有627人失踪。 5、2016年7月6日凌晨,新疆叶城县柯克亚乡6村发生泥石流灾害,截至7日21时,已经导致35人遇难。 …… 三、如何正确预防和远离泥石流 1、泥石流发生前主要征兆 (1)、泥石流多发生于暴雨或连续下雨的山区。 (2)、溪流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带有较多杂草、树木。(3)、沟谷发生巨大的轰鸣声或有轻微的振动感。 2、预防措施 (1)、雨季不要在沟谷中或危岩附近长时间停留 (2)、不要顺坡跑,而应向两侧逃离。 (3)、不要停留在沟谷中坡度大、土层厚的低洼处或躲在滚石、乱石堆后。 (4)、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攀爬树木躲避 (5)、当发现滑坡、泥石流或崩塌征兆时,应及时报警或报告当地政府,通知临近的村民尽快撤离。

泥石流教学设计

《泥石流》说课稿 科教091李凡凡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泥石流》。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泥石流》是浙教版新教材根据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泥石流案例而新加入的内容。它出自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的第五节。《泥石流》一节,介绍泥石流的定义和发生条件,同时展示了泥石流作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一定的泥石流防御措施。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完第三章的关于地球及地壳变动的基础内容后,对我们地球上存在的地质灾害的学习;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更多更复杂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板块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科学课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学习者是七年级学生,由于学生对泥石流不是特别了解,因此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应注重知识结构的掌握;学生对于类比这种学习方法的掌握可能有点困难,因此在将模拟泥石流实验与相关的泥石流的知识点类比时,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新时代的初中生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对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的课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针对以上情况,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在课堂上应加于适当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上述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泥石流的发生条件;知道泥石流的危害;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王凯(第一个在微博上实时发布舟曲泥石流的人)的微博及其图片的展示,介绍舟曲泥石流的发展过程,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当时的舟曲特大泥石流,了解泥石流的概况和危害;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展示,使学生知道泥石流的概念和发生条件;通过舟曲泥石流灾后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泥石流的危害;通过阅读书本及教师介绍,了解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泥石流视频及课件的介绍,学生能增强防灾和抗灾意识。

自然灾害教案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二、能力目标: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 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网络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

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自然灾害的呢(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自然灾害图片,思考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最终总结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 例如:旱灾图 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 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 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 (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 (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 (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提问】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主题班会教案#(精选.)

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2011年11月14日 班级:六(2)班 主题: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教育目标: 1.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活动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2.关于地震。 (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 [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关于滑坡和泥石流。 [提问,引导讨论] (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 (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 (4)区分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过程的异同。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山区。在地表植被差及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它们容易发生。它们发生过程的相同点表现在:主要是重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其发生。两者的不同处表现在: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形成泥石流必须有水的参与。 4.关于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师提问,引发讨论]人类一些不合理的活动会诱发地质灾害,而人类也不会被动的接受灾害带来的损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将损失降低?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在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做法,如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合等,结合实际进行防震教育。 (三)总结扩展 陆地环境所产生的给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一些现象,我们统称为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而地质作用过程一般极其缓慢,并且由量变到质变。即使地质灾害这些突发现象,也是经过长期能量积累后突变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认识自然,掌握其发展规律,就能利用其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为人类造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