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1、全球物联网发展概况

在应用和研发方面,美、欧、日、韩等少数国家起步较早地位,总体实力强。物联网最初的研发方向是条形码、RFID等技术在商业零售、物流领域应用,而随着RFID、传感器技术、近程通信以及计算技术等的发展,近年来其研发、应用开始拓展到环境监测、生物医疗、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

目前,物联网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继实施,物联网成为抢占“后危机”时代各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美国在物联网基础架构、关键技术领域已有领先优势

美国在物联网产业上的优势正在加强与扩大。国防部的“智能微尘”(SMART DUST)、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全球网络研究环境”(GENI)等项目提升了美国的创新能力;由美国主导的EPCglobal标准在RFID领域中呼声最高;德州仪器(TI)、英特尔、高通、IBM、微软在通信芯片及通信模块设计制造上全球领先;物联网已经开始在军事、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建筑、医疗、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

(2)欧盟出台系列政策促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

欧盟将ICT技术作为促进欧盟从工业社会向知识型社会转型的主要工具,致力于推动ICT在欧盟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应用,提升欧盟在全球的数字竞争力。物联网及相关技术发展方面,欧盟在RFID和物联网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应用,通过FP6、FP7框架下的RFID和物联网专项研究进行技术研发,通过竞争和创新框架项目下的ICT政策支持项目推动并开展应用试点。2009年9月15日,欧盟发布《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到2010、2015、2020三个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和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目前,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外,作为欧盟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欧盟物联网已经在智能汽车、智能建筑等领域进行应用。

(3)日本国家战略推动物联网发展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泛在”战略的国家,2004年日本政府在两期

E-Japan战略目标均提前完成的基础上,提出了“U-Japan”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物、何人都可受益于ICT的社会。物联网包含在泛在网的概念之中,并服务于U-Japan及后续的信息化战略。通过这些战略,日本开

始推广物联网在电网、远程监测、智能家居、汽车联网和灾难应对等方面的应用。

(4)韩国通过国家战略在物联网应用方面抢占先机

2004年,韩国提出为期十年的U-Korea战略,目标是“在全球最优的泛在基础设施上,将韩国建设成全球第一个泛在社会”。2009年10月13日,KCC通过了《基于IP的泛在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传感器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据估算至2013年产业规模将达50万亿韩元。KCC确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传感器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构建基础设施、应用、技术研发、营造可扩散环境等四大领域、12项课题。

2、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2.1 标准方面

2010年3月9日,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筹备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由“工信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资源共享协同务标准工作组”及“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起。该工作组组长将由工信部电子技委副主任张琪担任,常务副组长将由全国信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组长刘海涛担任。据悉,2010年5月,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将正式成立。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物联网标准制定吸纳了日本野村研究院进入标准的制定。

就目前国内标准制定而言,我国正在筹备成立相关标准工作组,但各个具体的工作分组专注于本领域。由于原来的标准制定过程均独立开展,急需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2.2 技术研发

(1)传感器网络硬件节点

目前,国内传感器网络硬件节点研究现状: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深联科技:基于ZigBee无线通信协议栈的

GAINJ、GAINZ等系列传感器节点;

●香港科技大学:基于Telos一B平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

●南京邮电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系列节点UbiCell和UbiCell无线医疗传感器

节点

(2)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

国内研究机构在理论研究方面,如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协议、算法、体系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想法与理论。在这方面,国内的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都取得了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

另外,国内在中间件研究方面也取得不少进度,目前我国已经对外公布的无

线传感器网络软件产品包括:

●中国科学院宁波计算所:无线传感器网络分析与管理平台;

●南京邮电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软件Disware和无线传感器网络集成

开发平台MeshIDE;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电工电子示范中心:“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平台”

(3)RFID技术

我国对RFID技术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初步开展了RFID相关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并在部分领域开始应用,但相对基础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应用分散,不具备规模。以RFID芯片为例,RFID芯片在RFID的产品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成本占到整个标签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在UHF频段,目前RFID芯片设计面临巨大困难:(l)苛刻的功耗限制;(2)片上天线技术;(3)后续封装问题;(4)与天线的适配技术。

当然,国家已高度重视这一产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家科技部等国务院十几个部委共同组织编写完成的《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也正式发布。另外,在RFID检测技术领域与规范方面大都采用相关国际标准,而我国自主的RFID相关标准还在制订当中。目前我国RFID技术研发取得一定进展,我国H频段芯片、标签和读写器从设计技术至制造技术相对成熟。近年来,中国企业及研究机构共申请RFID各项专利402项。

(4)云计算技术

目前,Amazon、Google、IBM、微软、、乞ho。等均提出了不同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并建立各自的云计算平台。相较之下,国内云计算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国移动研究院、阿里巴巴、中国电信等是云计算领域的领跑者,瑞星、趋势、卡巴斯基、迈克菲、赛门铁克、江民科技、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

●2008年11月,中国移动研究院成立中国云计算专委会,目前已建立云计算

实验室;

●2010年初,IcT研究机构计世资讯联合国内在线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八百客、

传统管理软件巨头用友等50多家公司,成立“云计算委员会”,发布“促进中国SaaS与云计算健康发展”倡议书

(5)IPV6技术

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发展,需要大量的IP地址,而现有互联网在IP地址资源上的不足,己经成为物联网发展最大的瓶颈。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所互联网中心何宝宏估计,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物联网对IP地址预计需求量在100亿。但目前,IPV4能够提供的地址空间最多只有40亿。

随着传统互联网的IPV4地址将在2011年耗尽,IPV6开始进入政策制定者

的视野。

目前IPV6技术在我国的主要问题是:

●IPV6全球地址的分配很不平衡,我国处于非优势地位。据悉目前美国约有

15亿个IPV6地址,中国则约有2.2亿个;

●设备对IPV6技术支持的不成熟。目前,设备比如路由器离支持IPV6真正的

商用具备差距。据悉,在中国移动对主流分组域的厂家测试中,只有少部分厂家可以支持IPV6,大部分厂家目前仍无法应答出其对于IPV6的支持程度。

另外,国内终端对于IPV6的商用支持仍然有很大差距;

●技术自身在国内不够成熟。

2.3 应用概况

物联网应用极其广泛,从日常的家庭个人应用,到用于工业自动化应用。下面将重点介绍物联网在电力行业、交通行业、物流行业、金融行业和家居行业中应用的现状和问题,并以此管中窥豹,为后面的分析提供基础。

2.3.1 电力行业

按电力系统安全监控的要求,物联网可以全面应用于电力传输的整个系统,从电厂、大坝、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直至用户终端。按照10%左右的安全技术改造资金计算,可望达到1000亿左右的规模。

来自中国移动内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的业务主要集中于电力和交通行业,其中电力行业占到中国移动物联网总业务市场的41.9%。中国移动已经与南方电网合作,利用机器到机器通信(M2M)技术建设智能电网,其中,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已经应用在大客户负荷管理、配变监控等领域。电力行业终端通信保证平台的推广应用,将使南方电网电信通信故障评价处理时间缩短一倍以上。

2.3.2 交通行业

物联网在交通运输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智能交通领域主要有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不停车收费、多路径识别等。我国政府也重视物联网技术RFID的推进,2009年,交通运输部制定并对外公布了《关于推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IC卡和RFID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以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

来自中国移动内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的业务主要集中于电力和交通行业,交通行业则占到了27.2%,仅次于电力行业的41.9%,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己经推出多个智能交通的解决方案。中兴通讯也推出了自己的多个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2.3.3 物流行业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具体应用主要有车辆管理、集装箱管理、船舶管理、货物管理、堆场管理等。目前在物流领域,“集装箱电子标签技术规范”、“内贸集

装箱电子标签技术规范”等多项标准已相继出台。此外,上海港通过国家信息化试点项目“中美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航线应用”的实施,己代表中国,将该项目中有关应用RFID的核心技术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的工作提案《Freight container-RFID-Cargo shipment Tag》,并已获得了150授权,将由中国主持起草“集装箱货运标签”国际标准,编号为150/NP 18186。这为我国抢占未来集装箱制造和运输市场,引领RFID在集装箱运输领域的应用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具体应用,比如:

●在集装箱运输、场站(港口)及枢纽管理方面,我国己经开通了上海港-烟台港

电子标签集装箱示范航线、中国上海港一美国萨凡纳港电子标签集装箱航线。

●青岛港与铁路部门合作开发了双层集装箱班列智能化装载系统,自动识别箱

号和货物信息,实现合理配载和信息共享。

●青岛港、厦门港、天津港等港口还利用RFID技术对进出港区的集装箱车辆

进行自动识别,提高闸口通过速度,减少集疏港作业的拥堵现象。

2.3.4 金融行业

金融服务是物联网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仅在金融领域,截至2009年10月,基于IC和RFID技术的全国银行卡发卡量累计超过19亿张,银行卡实现交易额达6.0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1.3%,进一步推动着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

另外,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手机支付也是当前的发展热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手机支付用户突破1920万户,实现交易6268.5 万笔,支付金额共170亿元。继2010年3月中国移动宣布以400亿入股浦发银行,银联也于近日声称,由中国银联联合有关方面研发的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试点区域已扩展至上海、山东、宁波、湖南、四川、深圳等六省市,试点地区还将进一步扩大。

2.4 部分城市发展现状

2.4.1 无锡

2009年8月,国家领导温家宝视察江苏无锡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指示在无锡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即“感知中国”中心。此后江苏省政府积极响应,无锡制定了传感网产业规划。根据规划,“中心”设在无锡新区,空间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涵盖了产、学、研、生活配套的空间布局,主要由传感网创新园、传感网产业园、传感网信息服务园、传感网大学科技园组成。

(1)无锡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

产业基础方面:无锡为“七大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两大国

家微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2008年无锡高新区IC销售310亿,IC产能、制造技术全国前列,IC设计产业全国第三。

产业化能力方面:器件设计和制造方面,拥有美新半导体等60多家设计企业;网络架构方面,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入驻;软件信息处理系统配套方面,集聚了IBM、微软、NEC、海辉、大展等世界500强或全球服务外包100强企业在内的创新企业近600家。

技术研发方面:引进了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东南大学分校、北大软微学院落户无锡;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传感网研发中心落户无锡;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物联网研究院、IBM物联网研究院落户无锡。

人才资源和政策方面:无锡己经通过“530”计划引进传感网产业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企业150余家;推广“7+l”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微电子行业拥有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

(2)产业配套方面

无锡“感知中国”中心产业集群园区引进了中国移动数据中心、中国电信数据中心、英特尔云存储开发中心;启动建设传感网设计、加工、测试公共平台;设立传感网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30亿;建立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

(3)平台建设方面

江苏省无锡筹备建立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中心”、“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和“无锡微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由院、省、市合作共建,拟总投资五亿,整合中科院所属的微电子所、声学所等传感网技术相关的20余所研究机构与地方资源,加快传感网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引领传感网前沿技术、推进传感网产业化。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围绕物联网产业国家战略和重大科技计划,促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将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与江苏省创新创业战略有机结合,在物联网产业链的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产业应用等领域进行攻关创新,全面引领我国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无锡微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人民币,主要承担传感网创新园、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传感网产业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推进传感网技术的转化和产业化。

2.4.2 成都

成都乐山高新区物联网产业科技园位于省级重点开发区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是乐山市政府根据物联网产业发展,为促进乐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而确立的全国物联网、平安城市和数字化城市应用示范重点项目。科技园专业从事RFID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及物联网产业

资源整合、应用示范项目开发推广。现有办公、厂房面积12000平方米,整个物联网产业科技园建设占地400亩,主要由研发、生产、孵化、营运及生活等几大中心构成。

科技园基本架构(55321产业链架构):

(1)五十家物联网产业链入园企业

其中,30家成熟骨干型物联网企业,20家创业孵化型物联网企业。

(2)五大物联网应用技术科研院所

●乐山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四川大学、四川省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成科技等)

●乐山数字城市建设研究院(武汉大学、上海张江、上海超算、研成科技、四

川省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成科技等)

●乐山传感网自动化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RFID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研成科技等)

●乐山云计算应用技术研究院(RCG专家团队、四川省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研成科技等)

●乐山网络安全、软件、灾备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省RFID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研成科技等)

(3)三大物联网教育培训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乐山物联网研究生院(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乐山物

联网产业科技园)

●公安智能交通(ITS)西部培训基地(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智

能交通(ITS)技术应用委员会、北京华夏捷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乐山物联网产业科技园)

●大学生物联网专业岗前西部实训基地(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

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师范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西部约二十所高等院校)

(4)两大物联网宣传推广平台

●“感知中国网络平台”(网站)(四川研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好亦同信

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感知中国》杂志社(乐山市委宣传部、乐山高新区管委会、四川研成通信

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乐山分公司、中国电信乐山分公司、中国联通乐山分公司等)

(5)一个西部物联网高峰论坛暨展会

每年年底(约12月中旬)在乐山市举办一届,由乐山物联产业科技园入

园机构、企业配合乐山市政府或相关部门举办。

园区近二十个示范应用项目:

●景区管理系统;

●井下人员安全定位考勤双向呼叫系统;

●居民医疗保障卡系统;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基于射频技术的危险品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电子车牌系统;

●基于射频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基于电子标签的防伪系统;

●基于射频技术的智能社区管理系统;

●基于射频技术的畜牧管理系统;

●基于射频技术的智能抄表防盗电系统;

●基于射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基于射频技术的智能照明系统;

科技园愿携手所有入驻机构、企业,利用西部物联网产业发展这一助推大平台,抱团发展,整体提升竞争力,促进产业整合发展,计划在三到五年内,培育扶持3?5家优势集群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力争创业板上市。

2.4.3 北京

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发展物联网的优势不言而喻。

(1)中关村产业联盟

2009年11月,40余家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中介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在清华同方科技广场正式宣告成立。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将以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为目标,以应用为导向、以产业为主线、以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推动建设10一12项标志性示范应用工程,培育8一10家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国家或行业标准5项以上,使北京中关村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

中关村在核心技术研发、传感器、网络控制、云计算和行业应用以及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方面都拥有较好基础。

在高端传感器研发和芯片设计制造方面,中科院微电子所、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同方微电子等机构。

在网络传输环节,有神州数码、清华赛尔网络的下一代互联网传输设备及系统网络、大唐电信的TD一SCDMA无线通信系统、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的智能家庭网络系统以及中星微电子、天地互连公司的视频监控芯片及系统等。

在计算与行业应用领域,有联想集团、曙光信息公司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四方继保、和利时等公司的自动控制、智能电网解决方案,百度、搜狐、新浪等的框计算、云计算及互联网服务平台等。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天地互连公司、中国网通、大用软件公司、搜狐公司、清华赛尔网络、航天信息股份等公司,己将视频监控、智能交通、RFID 追溯食品管理等项目应用于奥运会服务。

(2)传感网产业联盟

2009年12月1日,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一个集合国内移动、电信、联通等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兴、华为、大唐等设备制造商,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以及多家应用企业的产学研用联盟在2010年1月成立。这个致力于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规模化发展的全国性联盟,联盟总部将设在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

传感(物联)物联网联盟将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用户牵引、研究所与大学深度参与的技术产业联盟。联盟的主要目标之一推进技术标准的制定,促进应用和产业化,推进技术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的融合,将自主创新能力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筹备组成员均为国内物联网发展的优势单位,集合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科院、清华大学、华为技术、上海机场集团、中科院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国内传感(物联)网产学研用各个层

面的优势单位。

2.4.4 上海

上海已把物联网产业发展列为下一步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2010年3月,上海宣布在嘉定区成立“上海物联网”中心。

据嘉定区区长孙继伟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借助中科院上海分院与嘉定区已经建立的战略合作机制,推进上海物联网中心的建设,建成中科院物联网研究重点试验室和中国物联网应用研究中心、中科院微能源研究中心,确保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户嘉定,并完成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目前一期工程已进入实质性启动,完成了初步的方案设计,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8亿元。

此外,通过产学研联动,上海还将基本建成物联网应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信息交换平台、传感信息网络平台等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并利用嘉定“无线城区”的基础设施优势,借助嘉定国际汽车城的产业平台,率先完成多项示范工程,促进物联网核心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大力引进、培育“二维码”、射频辨识标签(RFID)、传感器、芯片、智能卡、通信网络等物联网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重点项目,促进物联网关键产业链项目的发展,形成相关产业集群。

3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3.1

物联网产业链示意图

图2:物联网产业链示意图

3.2 产业链上各结点发展状况

传 感器/芯片厂商 通信模块提供商 通信网络运营商 中间件及应用开发商 系统集成商 服务提供商 信息采集 (感知层) 数据传输 (传输层) 数据处理 (处理层)

用户

(1)传感器/芯片厂商(核心感应器件提供商)

国内M2M 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针对于M2M 领域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盈利能力尚不稳定,更多是在专注领域稳定发展,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激励出部分企业投身于跨领域拓展型发展。

(2)通信模块提供商(感知层末端设备提供商)

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其中华为、中兴国际知名,盈利能力较为稳定,拥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国内通信模块厂商不仅生产通信模块,还生产配套的通信传输设备,从收入规模及盈利能力上看,该环节的盈利能力较为稳定。其中很多企业都专注于通信传输设备,比如光纤光缆的生产。

(3)通信网络运营商

对于物联网数据传输提供支持和服务,包括互联网、电信网、

广电网、电力通讯网、专网以及其它网络等。

(4)中间件及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

传感器/芯

片厂商 通信 芯片 芯片 封装

传感器 联发科 展讯 士兰微 上海贝领 华天科技 长电科技 通富微电

大力科技

歌尔声学 华东科技 通信模块提供商 通信传输模块

通信传

输设备 芯讯通

烽火通讯

华为 大唐 中兴通讯

中天科技

三维通信

光讯科技

同方软件综合平台

亚太安讯GPS及网络视频安全监控系统

新大陆二维码行业应用、电子回执、烟草物流信息化管理远望谷ATIS铁道部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烟草、军事行业、

RFID产品

航天信息防伪税控系统、IC卡、系统集成业务

厦门信达光电业务和电子标签

中间件是指衔接相关硬件设备和业务应用的桥梁,是目前物联网领域竞争的

焦点。主要分为2类:传感数据采集中间件,完成传感数据从相关硬件设备的采

集、过滤和合作。另一种为传感数据管理中间件,完成数据的存储、维护、访问、

聚合。

系统集成商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将实现物联网的硬件,软件和网络集成为一

个完整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的厂商。部分系统集成商也提供软件产品和行业解

决方案。

国内中间件、软硬件集成、应用开发划分不清晰,这与国内M2M产业发展水

平有关,产业链分工尚不清晰。各企业目前处于在相关技术领域内向相关行业提

供应用开发、系统集成、中间件等一整套解决方案阶段。同方为国内目前最大的

综合平台提供商。

(5)服务提供商

行业的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专业运营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统一的终端

设备鉴权,计费等服务,实现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

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服务。

3.3 产业链各环节合作模式

目前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合作模式主要集中于产业联盟。各环节除运营商外,

厂商整体综合实力均较弱。目前产业联盟是产业链主要的合作形式。运营商是产

业链的主导,扮演集成商和服务商角色,通过产品和服务购买的形式向产业链下

游渗透。

将整体产业链按价值分类,硬件厂商的价值较小,传感器/芯片厂商加上通

信模块提供商约占整体产业价值的15%左右,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管道约占整体产

业价值15%,剩下70%的市场价值均由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中间件及应用商分享,而这类占产业价值大头的公司通常都集多种角色为一体,以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出现。

物联网的核心产业是感知层和处理层直接相关的产业,要着重打造与核心产业关联的相关产业链,这些产业分布在感知层和处理层。

物联网的传输层是物联网应该的基础和支撑,但是它属于独立运行的成熟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比较成熟,属于物联网的网络支持服务系统,不应属于物联网核心产业链的内容。

通信网络运营商如果基于自己的传输网络优势,向上、下感知层、处理层的服务延伸,提供应用系统的运维服务,此时它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网络传输提供商了,提供的是物联网的行业专网运营服务,属于运维服务商了。

物联网应用中,没有感知的需求,就没有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的需求,感知层处于物联网产业链的核心和关键地位,感知层涉及的产业链包括,核心感知器件提供商,感知层末端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商和应用系统集成商。

需要指出,物联网发展需要材料,电子元件等支撑产业支持,这些产业是物联网产业的关联产业。我们应该重点培育物联网核心产业,鼓励发展支撑产业,传感器/芯片厂商 通信模块

提供商 中间件及应用开发商 系统集成商

作 ● 垂直并购及合作尚未出现 ● 各厂商处于生存成长期 ● 部分厂商在相关

行业应用内拓展

应用开发及系统

集成服务 ● 垂直并购及合作尚未出现 ● 各厂商主要专注于设备生产 ● 部分厂商拥有子公司开展芯片设计及生产 ● 垂直并购及合作尚未出现 ● 各厂商处于生存及发展期,除同方做综合平台外,其他厂商主要专注于某一个或几个行业应用 ● 多数厂商在提供解决方案时,也提供相应的终端设备

作 产业联盟是目前产业链上横向合作的主要形式 ● 运营商在产业链上处于主导地位,向上可制约上游设备供应商,向下通过合作提高控制能力 ● 向下的合作还处于初级形态,主要是由运营商发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买卖形式来

实现运营商与软硬件集成商的合作

运营商

以应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链行业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链行业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研究概述 (5)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5)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8) 一、重要性 (8) 二、研究意义 (9)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物联网产业链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0) 第一节物联网产业链简介 (10) 一、物联网产业链简介 (10) 二、万物智联是5G时代的重要愿景 (11) 第二节我国物联网产业链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2)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2)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3) 三、部分物联网应用领域的行业政策 (16) 四、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19) 五、物联网产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19) (1)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物联网网络传输的主要载体 (19) (2)接入技术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20) (3)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成为物联网企业重要的竞争优势 (20) 六、主要进口国的相关规定及竞争情况 (20) 第三节万物智联是5G时代的重要愿景 (20) 一、5G时代最大的变革即服务对象由人延伸至物 (20) 二、基于人的连接的价值已饱和,基于物的连接价值有待挖掘 (22) 第四节物联网技术已实现规模应用,5G让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 (24) 一、物联网技术已实现规模应用 (24) 二、高速率传输支持“万屏互联” (26) 三、边缘计算推动物端智能 (27) 四、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支持海量物联网应用 (27) 五、低时延网络提升人机交互体验 (27) 第五节政策引导,行业巨头助力,产业发展动力十足 (28) 一、物联网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 (28) 二、运营商:网络建设+补贴刺激应用,全面推进ICT业务发展 (31) 三、华为:鸿蒙系统打破设备互联边界,引领全球物联网潮流 (32) 四、阿里巴巴:全面进军IOT,5年100亿连接数目标 (35) 第六节产业链投资机会:连接先行,应用后至,平台为王 (37) 一、物联网模组:连接先行,正在爆发 (37) 二、物联网平台:龙头卡位布局,第三方或有机会 (39) 三、物联网应用:从成本控制走向效益提升,市政-工商-消费级顺序发展 (41) 第七节物联网公司梳理比较 (44)

解密工业物联网的安全现状与背后原因

解密工业物联网的安全现状与背后原因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如今,移动技术的应用和增长创造了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对即时信息和即时反馈已经习以为常,工业物联网涉及物联网技术在制造工艺和供应链中的应用。除了来自设备和传感器的数据外,工业物联网战略还应该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利用现有传感器、机器对机器(M2M)通信、自动化技术的组合,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见解。 被广泛视为“智慧工厂”核心支柱的工业4.0无疑是实现适应性、自动化与敏捷性的新型联网硬件基础。LNS方面发现,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有计划实施数字化转型,而这意味着网络安全问题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重要。遗憾的是,大多数计划迈入工业物联网

领域的企业都未能考虑到安全性这项因素,这主要是由于运营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严重隔阂,而这道鸿沟甚至有可能严重影响到工业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未来命运。 报告指出,40%的工业企业已经启动工业物联网计划,另有24%则计划在明年之内开始着手。众多下一代工业物联网平台都将以即服务(*aaS)方式运行,这将带来更突出的灵活性、易用性并生成大量可量化数据。但这一切在网络安全层面又会带来新的软肋——特别是考虑到工业企业通常将安全保护视为一种附加因素,而非工业物联网PaaS体系中的固有部分。 LNS方面就工业物联网安全所面临的巨大风险给出了三项原因,首先是企业并不了解相关威胁的严重程度,再者是IT与OT在各自的孤岛内运作,还有就是严重缺乏网络安全最佳实践的实施经验。 1、威胁态势 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威胁态势并不清楚:47%的受访企业没有处理过任何安全违规事件。其中19%的企业曾因便携式存储介质上的恶意软件而遭遇安全事故,相比之下直接攻击活动则非常罕见。这使得众多企业面对网络安全工作抱有一种“迷之自信”。但这种自信显然站不住脚,例如美国国土安全部就曾警告称,目前每一家主要自动化方案供应商的产品中都包含有已知软件漏洞。这意味着直接攻击必将发生,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2、IT与OT间的彼此孤立 导致网络安全挑战的另一大问题在于IT与OT间的彼此孤立。OT包括工厂当中非企业模式的一切元素,例如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工厂硬件以及机器等等。 报告指出,“即使企业开始以认真态度对待工业网络安全,如果不能在IT与OT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问题仍然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IT技能与OT专业知识应当加以结合,从而为下一代工业技术创造行之有效的安全规划。

关于国内物联网应用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国内物联网应用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业内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物联网产业持续良好发展势头。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应用稳步推进。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拉动就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十二五”期间,中央政府仍将继续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壮大,在项目审批、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方面予以扶持。 物联网产业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物联网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解决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方式。2012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8.9%。根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市场前景巨大。 一、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1、发达国家把握物联网发展契机,积极进行产业战略布局 继美国政府提出制造业复兴战略以来,美国逐步将物联网的发展和重塑美国制造优势计划结合起来以期重新占领制造业制高点。德国联邦政府在《高技术战略20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工业4.0理念。韩国政府则预见到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持续推动融合创新。

2、物联网应用稳步发展,市场化机制正逐步形成 受各国战略引领和市场推动,全球物联网应用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物联网所带动的新型信息化与传统领域走向深度融合,物联网对行业和市场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广受关注。总体来看,全球物联网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物联网在行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广泛深入,在公共市场的应用开始显现,M2M(机器与机器通信)、车联网、智能电网是近两年全球发展较快的重点应用领域。 M2M(MachinetoMachine)是率先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内在驱动力的应用。M2M市场非常活跃,发展非常迅猛。到2013年底,全球M2M连接数达到1.95亿,年复合增长率为38%。目前,全球已有428家移动运营商提供M2M服务,在安防、汽车、工业检测、自动化、医疗和智慧能源管理等领域增长非常快。 车联网是市场化潜力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车联网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服务,正在成为汽车工业信息化提速的突破口。。全球车载信息服务市场非常活跃,成规模的厂商多达数百家,最具代表性的全球化车载信息服务平台如通用的安吉星(OnStar)、丰田的 G-book。截至2013年年底,安吉星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660万的用户。2014年1月份,雪佛兰、AT&T和OnStar宣布密切合作,通过AT&T的4GLTE网络,由OnStar为雪佛兰汽车提供基于HTML5的应用程序商店服务,包括音乐、天气、新闻、汽车健康检测等多项内容。 全球智能电网应用进入发展高峰期。2013年与智能电网配套使用的智能电表安装数量已超过7.6亿只,到2020年智能电网预计将覆盖全世界80%的人口。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产业链图谱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而言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 教授提出,即“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2005 年11 月1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臵、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架构 物联网架构一般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红外线、GPS 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全面的感知能力和实现低功耗、小型化。主要技术有二维码、RFID、GPS/ 北斗导航等。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网络层的关键在于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和处理,主要技术有Wifi、蓝牙、ZigBee、2G/3G/4G、LPWAN、LTE-M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人、组织或其他系统)的接口,是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它把物联网与具体行业需求相结合,提供物联网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应用层的关键在于行业需求融合、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商业模式等。主要技术有大数据、云计算、各行业应用技术等。 三层架构的比较 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706-76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自XX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 告XX: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后,现代信息通 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促使物联网技术日趋 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联”为核心的时代快速到来。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投入巨资 进行研究开发,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在“xx” 规划和其他政策意见中做了重点部署,物联网产业迎 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一、物联网概念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完成物品与

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的互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需要利用物联网才能解决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没有考虑的、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 (一)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 一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物联网关键的技术之一。rfid标签,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无磨损、抗污染、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当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通过特定rfid 读写器时,标签被读写器激活并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 二是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采用开放、标准的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实现物联网人与

物联网行业应用及技术

物联网的主要应用行业、有哪些终端、技术有哪几类 一、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产业应用广泛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实现了物体与物体的互联、物体和人的互联,具备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特征,使人类可以用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生活,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能力。 物联网泛指物与物之间互连的网络及应用,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安防、电力、家居等领域,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部分,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种感知器件和终端设备,感知器件包括RFID标签、二维码、各种传感器、摄像机等,网络

层分为接入、传输两部分,应用层包括各种应用服务平台。较为成熟的应用领域有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安防监控、智能卡系统等。 1. 智能交通发展潜力巨大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摄像头及各种无线传感技术,通过对车流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使道路系统依靠自身智能将交通运量调整至最佳状态,保障交通安全、节能、高效。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应用在公路交通、城市道路交通和城市公交信息化三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智能交通产业保持高速增长。5月份交通部出台《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010年底,我国有36个城市上报城轨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为2500公里左右,总投资为1.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至2020年末累计投运里程将达到7000公里左右,城轨信息化市场规模超百亿。近年我国轨道交通总投入增速达222.9%,相关公司收入仅增长12%左右,这主要由目前市场集中度过低造成。随着轨道交通信息设备国产化率逐渐提高,并购重组将成为伴随行业发展的主题。 2. 视频监控助力“平安城市” 视频监控是物联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提出“平安城市”计划,将安防尤其是视频监控列为重点建设项目。2011年我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将达到450亿元,同比增长约16.9%。受益于平安城市建设及政府出台规定要求相关行业必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安防视频监控不断向各领域渗透。2008-2012年我国安防视频监控行业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03%。根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安防行业的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0%。 安防应用市场的发展,正在由单一、分散的建设模式,转向以行业部门统一规划建设为导向,以公安部门为主导或指导的发展格局。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在信息安全行业,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行业信息化的深入,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将日益增加。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专注于信息安全主要是启明星辰,卫士通两家,而主营业务中涉及信息安全领域有东软集团,中国软件等。

物联网产业链由哪些环节组成

1、物联网产业链由哪些环节构成?各环节如何分工? 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包括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芯片生产商、终端生产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等环节,涵盖了从标识、感知到信息传送、处理以及使用等各方面。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是芯片生产商、终端运营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 分工为: (1)政府部门:产业政策的制订者以及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者,通过出台激励机制、配套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引导物联网发展方向,营造产业环境,为合作各方搭建开放、高效的平台。 (2)科研院所:物联网基础技术理论和新技术的主要创作者。 (3)芯片生产商:提供最底层的芯片,如传感网芯片、无线网络芯片等。 (4)终端生产商:提供通信模块、传感网络、终端设备,一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的器件。 (5)系统集成商:面向客户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是目前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 (6)电信运营商:通信网络的提供者,实现数据的传输。 2、RFID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功能是什么? RFID系统是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三部分组成;(1)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和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 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2)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以设置为手提式或固定式。(3)天线(Antenna) :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3、分别阐述什么是物联网、传感网、泛在网? 答题3:(1)物联网是: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各类传感器/敏感器件等技术和设备,使物体和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相连,获取无处不在的现实世界的信息,实现物和物、物和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支持智能的信息化使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和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2)传感网(Sensor Network):指“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一般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即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结构组成(无线传感器节点)。(3)泛在网(Ubiquitous Network):被称作无所不在的网络。主要特征:4A(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和传统电信网络的区别: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网络;无许可的网络;融合的网络。重要的技术:M2M、传感网、近程通信和RFID等。 物联网对现有通信网络产生哪些影响?提出哪些要求? 在物联网使用的数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将对现有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在移动通信网络层面,包括: (1)海量的节点接入,导致地址资源消耗过度; (2)很多物联网节点要求永远在线,但是实际的传输的数据量很小,对网络资源,尤其是移动网络的资源造成浪费; (3)很多物联网节点的传输数据流量很小,对实时性也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网络给每个终端分配的资源是平等的,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 (4)物联网终端多为机器设备,具有自动程序化行为特征,有可能对网络造成冲击。 因此,需要网络能满足以下的需求,以保证将来物联网使用的有序发展。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摘要 如今,物联网的发展作为一个信息产业的新的发展高度。我国物联网还处在初始阶段,互联网产业发展存在许多困难。我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我国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持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探索,掌握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对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产业链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政策,产业链 Abstract At present,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s a highly developed information industry. But becaus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China is still in initial stage,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a lot of difficulties China. In order to avoid things pure speculation,China has become the developed country technology marketplace,is necessary for our government to make feasible policy,break the bottleneck industry at present,grasp the initiative in the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Chinese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analysis,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et policy and the future,and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network,policy,industry chain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各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优化布局的重要机遇。 在市场应用方面,2011年从整体来看,占据中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的应用领域为智能工 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 环渤海地区是国内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该地区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起源地,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凭借该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深厚的产业基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 珠三角地区是国内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珠三角地区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各重点省市纷纷结合自身优势,布局物联网产业,抢占市场先机。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中西部重点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 近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出现新的演变趋势: 一是产业发展“强者愈强”,资源要素将继续向优势地区汇聚集中。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地区作为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的聚集地,企业分布密集,研发机构众多,产业氛围良好。同时,这些地区依托发达的经济环境与雄厚的地方财力,建设了一大批物联网示范项目。这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成功案例和发展方向,并带动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大范围社会应用。得益于产业与应用相互促进形成的良性循环,未来优势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国内物联网领域的资源要素也将进一步向这些地区汇聚集中。优势地区在未来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二是产业分布“多点开花”,热点地区将不断蓬勃涌现。物联网产业广泛的内涵以及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使得其能够在具备先发优势的地区之外,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除前文所述的重点省市之外,包括天津、昆明、宁波在内的众多国内城市也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本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此外,四川双流县、河北固安县、山东微山县等众多县级城市,也纷纷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大力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 三是产业演变“合纵连横”,区域分工将进一步明晰显现。虽然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但RFID与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相关软件,以及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几大产品领域的产业分布已经呈现相对集中的态势,国内各重点产业集聚区之间的产业分工格局也已初步显现。随着未来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产业链之间的分工与整合也将随之进行,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格局也将进一步显现。总体来看,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将分别在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平台层等几个层面确定各自的优

工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工业物联网发展现状问题和关键技术应用工业物联网是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在能源、交通运输(铁路和车站、机场、港口)、制造(采矿、石油和天然气、供应链、生产)等应用领域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物联网的过程中,包含了各个类型的供应厂商,主要有: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平台供应商等。鉴于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链还处在形成初期,产业链条的界定和分工还不完全明晰,但随着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快速提升,行业处于爆发前期。各个环节的都必需得到良好的发展。 设备制造商 设备制造商主要涵盖感知层、传输层、现场管理层、应用层等工业物联网各层级主要设备厂商。感知层企业包括芯片、RFID、传感器、工业仪表、工业相机、二维码、PLC等企业;传输层则企业主要包括芯片、通信模块、通信设备等企业,如云里物里作为物联网企业,主要就是做蓝牙解决方案,生产蓝牙模组和iBeacon设备的厂家。现场管理层主要包括工控机、DCS、SCADA、FCS等;应用层涉及到的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智能装备等。 平台供应商 平台供应商主要为工业物联网应用提供支撑,能够为设备制造商提供终端监控和故障定位服务,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代计费和客户服务,为终端用户提供可靠全面的服务,为应用开发者提供统一、方便、低廉的开发工具等。主要包括工业物联网平台、工业数据平台、工业云平台提供商等。 网络运营商 网络运营商主要提供数据传输,是工业物联网网络层的主体,是连接传感数据和终端应用的中间环节。运营商将关注焦点放在了连接和应用这两个层面。其中连接是运营商最擅长的领域,而平台则是运营商未来突围的关键。 在网络部署方面,未来将会存在两种典型应用场景:一方面,企业的工业物联网接入移动运营商的物联网网络,比如移动物联网、NB-IOT网络、5G网络等,将数据汇总到公有云中;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关注数据安全,更倾向于先建立专有的工业物联网络和数据中心,再将一些安全级别低的数据汇总到公有云。 系统集成商 系统集成商主要致力于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使用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集成,相关企业包括自动化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企业、工业软件企业等各类工业系统解决方案企业。 工业物联网目前存在的问题 基础支持力量薄弱 现阶段,我国在传感器关键技术、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物联网共性技术方面滞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无法为我国的工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人才资金支持需要提升 目前,我国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研发、企业培育、产品推广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我国的资金支持仍局限在国家科技计划,资金总量和资金的覆盖面有限,限制了我国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中国物联网行业概况研究-行业发展环境及产业链

中国物联网行业概况研究-行业发展环境及产业链 (二)行业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无线通信技术保证了物联网的网络层能够可靠传递数据。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被列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1 月,工信部发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 年)》提出到2020 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 万亿元,智能信息服务的比重大幅提升。 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公众网络M2M 连接数突破17 亿个。无线通信产业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性产业,发展得到产业政策的持续扶持,上述政策支持为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无线通信技术不断进步,持续创造新的产品需求 随着物联网的迅猛发展,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目前无线通信模块所使用的远程通信技术依赖电信运营商网络,近程通信技术依赖蓝

牙、WiFi、红外数据传输、ZigBee、NFC 等。上述无线通信技术仍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以满足物联网应用服务多元化的数据传输需求,如4G 通信技术拥有比2G、3G 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宽的覆盖领域,4G 通信模块的市场占有率正在快速提升,使得更加丰富的物联网应用场景成为可能,行业应用更加成熟;同时,原先已经使用2G 及3G 技术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也有产品更新迭代使用 4G 的新需求。 (3)物联网应用涉及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麦肯锡咨询的预测,到2025 年最主要的9 个物联网应用领域为智能工厂、智慧城市、消费支付、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穿戴、智慧办公、智能物流、资源环境,9 大领域合计市场规模将达到3.9-11.1 万亿美元。无线通信模块作为物联网层级架构中的重要一环,在下游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将进入爆发期。

工业物联网发展几大阶段

工业物联网发展几大阶段 厂商不应只着眼于提供各种硬件、软件、平台、数据模型,而是要向使用者提供这些硬件、软件、平台、数据模型,为自己服务的方法。 近几年,工业物联网发展的如火如荼,各种服务商、集成商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逐鹿市场。但工业物联网在工业制造中部署落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那么,发展工业物联网,难度究竟在哪里?或者说哪些能力才是工业物联网厂商们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将工业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分为以下七层: 层级L1、C1:设备联网,数据采集 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的工业制造企业将目光转向了设备数据,要实现智慧管理、数据处理,第一步需要拿到设备数据。那么对于工业设备来说,数据采集很难么?设备生产厂家自己不能做?当然不是。 其实工业设备数据采集,就是做一个硬件终端,与设备交互,只要弄明白交互的物理接口、交互协议、数据类型等,这个事情就不难。但拥有协议的设备厂家,为何自身没做数据

采集,而是通过第三方来获取数据,其中的难点不在数据采集本身,因为工业设备的数据具有海量且无序的特点。 除了数据采集,还要对数据进行存储、分类、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厂家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中国制造业现状决定数据采集将是非常大的市场需求,正催生了大量的硬件制造商、数据采集集成商等提供基础数据互通能力的服务企业。 层级L2、C2:数据接收,数据存储,云平台 云平台很难吗?设备生产厂家自己做不了,其他软件公司不能做吗?MQTT就是物联网了吗? 当然是否定的。 云平台的难度当然比做一个数据采集终端要难一些,但云平台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解决终端规模接入处理能力,如何解决大规模并发的数据存储问题,这也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即便设备厂家做不了,还是有很多物联网公司能去做这件事,例如阿里云、华为云、云里物里等企业。看中的正是它们的云部署能力和雄厚的实力,对于云中部署的数据有比较高的保障,这是一般的企业想做也没有能力做好的。 层级L3、C3:数据处理 云平台虽然解决了数据接收和存储需求,但业内人都知道,这是非常复杂的时序数据存储。数据被保存到云平台后,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是想着简单,实际部署却有一定难度。 所谓数据处理,就是把数据进行高度的抽象,并进行必要的处理,让这些数据更加有序的保存,高效的检索,便于后续的数据应用、统计、分析计算。 数据处理这个环节,事实上很容易被忽略,绝大多数物联网服务商并不明白数据处理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如何去做好数据处理,只能把采集到保存过程中的数据直接应用,这就带来一系列问题: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是信息化应用的新模式,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图表 1:2010年全球产业链各环节主要参与者产业定位和规模从物联网的产业来讲,物联网是一个超大规模的产业。“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10年里,中国物联网产业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成长为一个超过5万亿规模的巨大产业。”(摘自《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 ITU的物联网产业白皮书给出一个物联网总体的三层架构图,即物联网可以分成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从具体产业链的角度,物联网以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为基础,形成若干个面向最终用户的应用解决方案。

图表 2:国际物联网应用主要领域 序号应用领域应用场景 1 公共安全监测环境的不稳定性,根据情况及时发出预警, 2 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测监控及预警, 3 加强对危险物品监控、垃圾监控、可燃物排放、有毒气体 排放、医疗废物、疾病预防控制等的全流程过程监测和控 制 4 对建筑工地、矿山开采、水灾火警等现场的信息采集、分 析和处理 5 监察执法管理的现场信息监测 6 智能司法管理 7 城市运行管 城市网格、部件监控管理,如井盖等 理 8 城市水、电、燃气、热力等重点设施和地下管线实施监控

26 医疗电子档案管理 27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 28 文化智能文化创意园 29 文化监管 30 文物、古树、文化古迹保护 图表 3:物联网应用场景举例 目前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合作模式主要集中于产业联盟,各环节除运营商外,厂商整体综合实力均较弱。目前产业联盟是产业链主要的合作形式,运营商是产业链的主导,扮演集成商和服务商角色,通过产品和服务购买的形式向产业链下游渗透。 图表 4:产业链合作形式 国内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起步阶段,定位比较专,盈利能力尚不稳定,技术水平低,多为代工,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针对于M2M领域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盈利能力尚不稳定,更多是在专注领域稳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 "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将大规模普及,因此各国齐头并进,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并纷纷研究相关技术,制定技术标准。 从国内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 感知中国"中心。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 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11 摘抄3snews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3年5月9日 巨大的应用空间,加上国家政策层面的鼎力支持,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物联网产业有机会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规模超万亿的航母级产业。如今,物联网概念经过三四年的培育,市场越炒越热,但真实的情况是否如此,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到底如何,值得深思。 多项政策出台 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5000亿 作为为数不多的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扶持。2013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政策层面已经框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蓝图。《指导意见》指出,抓住机遇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对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提高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导意见》实施之日,就是打响我国物联网产业驶入快车道起跑枪之时,物联网产业有机会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规模超万亿的航母级产业。 来自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 10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为1933亿元,预计到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896亿元。而国联证券的研究数据也显示,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365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并且会在随后较短时间内达到万亿元规模。 以2011年数据为例,中国物联网产业总产值接近2600亿人民币,主要分布在感知层、传输层和平台层。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环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不少一二线城市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 有利有弊,物联网产业环境复杂 物联网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跟物联网产业环境复杂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从政策环境来看,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关于物联网相关政策的发布,让物联网成为了国家级的发展战略,初步明确了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相关财政、金融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也确保了物联网健康持续发展,但是这些扶持政策的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一些地方贪大求全的做法可能导致拔苗助长,同时,地方产业各自为政,也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发展。 从技术环境来看,我国每年对物联网产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物联网专利申请也逐年递增,企业综合集成能力较强。但实际上,对物联网核心技术如传感器、核心芯片等还有待突破,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隐患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此外,缺乏统一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指引,以及标准发展滞后于应用发展的困境,产业链薄弱等问题也严重阻碍了物联网的产业化与工程化发展。 从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社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

@物联网发展分析及创新实践

物联网发展分析及创新实践 作者:常海峰胡昌伟 来源:《中国新通信》2015年第12期 【摘要】作为信息化发展和推进的新阶段,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变革已初见端倪。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经历了关键技术研发和储备、验证系统搭建、测试和应用推广,逐步步入试商用的规模推进期。未来的一个阶段期将是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一个转接点。在零散分割的行业应用发展和基础技术、设备研发准备期后,实现行业整合应用及规模化推广将是当前的重要诉求,即实现信息汇聚到协同感知的转变。本文基于国家物联网专项的研究和实践,分析了物联网产业结构的扁平化发展应用,总结了油田和电力专网实践中基于移动网络的物联网创新应用。 【关键字】物联网信息化发展分析移动网络 一、引言 从2009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支持,深度推进了物联网与传统领域的融合。2011年《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明确重点培养的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在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更是进一步的规划了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当前,在物联网核心产业中,传感器、应用平台及应用服务成为物联网发展主要的推动力。各主要信息化发展国家中欧美以物联网为中心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和物联网行动计划,而日、韩以其发达的WSN(无线传感网)为其基础,提出和制定了泛在网国家发展计划。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在“感知中国”的带动下,不断借鉴和创新发展思路,变革传感器产业、RFID及信息处理、应用服务等,已成为带动经济产业和信息化跃升的主要供体。同时,在物联网核心产业高速增长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核心技术、产业间协调整合、产业及商业模式、应用服务的市场化等发展困境已凸显,成为我国追逐第三次信息化变革制高点的关键,将较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的增长。国家和行业在经历和助推此轮信息化变革的过程中,推动核心设备国有化等上实现飞跃[1]。 二、物联网发展阶段化 在物联网发展和推进过程中,到2014年止,国家规划和行业应用尚处于技术和产业的验证期,即信息和服务的聚合期,部分国家如美国、日本,在其发达的传感网技术支撑下较早的进入物联网发展的增值服务应用期。未来的3-5年将是实现将分散的行业内发展成果集聚整合的重要时期,在经历了前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信息系统集成,能够有效的通过整合行业内分散的研究成果和资源,实现行业内的上下服务集聚,在增值服务领域实现价值和投资的落地。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