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县木塔论文

应县木塔论文

应县木塔论文
应县木塔论文

应县木塔的建筑结构体系

讲到中国古代建筑,老师曾在课上分析了中国建筑类型,让我最为记忆犹新的是山西应县木塔。作为山西人,我为对自己家乡的文化并不太了解而感到惭愧。听到老师讲那应县木塔的民间传说,更让我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古老的名塔。

应县木塔,全称释迦塔(佛宫寺释迦塔),中国辽代高层木结构佛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佛宫寺内。因塔内供释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制构件叠架而成,所以俗称应县木塔。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作为宗教建筑,随佛教传入中国。在塔内,供奉着两颗为全世界佛教界尊宗的圣物佛牙舍利,它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在佛教兴盛的时代,各处都兴建寺庙,有寺必有塔。早期在寺院的布局中塔占据着中心位置,而且在塔的建造中也处处体现着佛教的思想,可见塔与佛教的关系密切。

应县木塔以挺拔的身躯,端庄的造型和悠久的历史被国内外

建筑学界称之为建筑瑰宝,又被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一塔”。并与巴黎埃菲尔铁塔和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应县木塔是中国现今绝无仅有的最高、最古老的重楼式纯木结构塔,全塔高67.3米,比有名的北京白塔还要高16.4米。外看,塔身共分五层六檐,如果加上内里四层暗层,也可以算是九层。此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历957年,虽历经了狂风暴

雨、强烈地震、炮弹轰击,塔身上弹痕累累,但仍可以看见嵌进去的子弹。

木塔外观为五层,而实际为九层。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在历代的加固过程中,又在暗层内非常科学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的框架构层。这个结构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了这四道圈梁,木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强了。

二层以上各层均以斗拱挑出平座并设置栏杆供人登临凭栏远眺,塔身逐层向内递收,上部高达十余米的相轮铁刹耸立,造型优美,轮廓线变化富于韵律感,塔身雄壮巍峨,挺拔向上,稳如泰山,正如古人赋诗赞曰:

远观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铸就木塔坚固难撼的关键是它绝妙的结构体系。

一般古建筑都采取矩形、单层六角或八角形平面。而木塔是采用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将木塔平面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地袱、栏额、普柏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无论内槽柱还是外槽柱,上层柱子都插在下层柱子头的斗拱上,从纵向看,形成两圈柱子网。在四个暗层内可以看到,内外槽柱之间,用斜撑、梁和短柱组成四道水平箍,也可以称为平行桁架式圈梁。两

圈柱子网加上四道水平箍,使整个木构框架结合成一体,这跟现代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套筒结构相类似,从而使木塔的稳定性很好,增加了抗风抗震能力。这是应县木塔巍然屹立近千年的重要原因。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靠它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除此之外,木塔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这样,一柔一刚便增强了木塔的抗震能力。应县木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

应县木塔的建造处处体现了中国古代匠师们的智慧之光,以上只是分析了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从建筑的眼光看,此塔有更多的闪光点。建筑体例的开创,需要的是对基本力学概念的很好把握,以及创新的思维,正如该塔内部结构形式的改进。对于中国木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传力构件——斗拱,在应县木塔上也应用得非常恰当。一方面,斗拱的应用使得塔的每一层重檐可以形成极其优美的外挑,这中建造手法在中国古建筑里面非常的常见。斗拱的传力本质实际上是通过过渡,将大面积的荷载可靠的“收缩”到梁或者柱子上来。虽然这种所谓的“收缩”看似一个不稳定的平衡,上大下小,实际上了解斗拱真正的构造就明白,层层的展

开,横纵的相互咬合,相互限制,使得他们(斗拱的构件组成)紧紧的形成一体,而且拆的程序必须合安装时完全相反才有可能将其拆开。斗拱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的。

应县木塔阅读以及答案

应县木塔阅读以及答案 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创造了一个木结构建筑近千年不倒的神话的同时,还是一个昭示前人建筑艺术极致的精品。 木塔最令人称奇的是其设计的精巧,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和铁制塔刹外,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榫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 木塔屹立近千年而不倒,其结构之固堪称一绝。应县文物旅游局原局长马良和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介绍,木塔采用的是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而平面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亦靠各种木料纵横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 同时,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叉柱造就是将上层柱的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间,而且上层柱向内退进半个柱径,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不是刚性连接,当遇到大风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整变形的作用,构成了木塔建筑的柔韧性。

据专家考察统计,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 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 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说,我国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专 家多次实地研究的结论是:这种“刚柔相济”的结构共同造就了应县木塔卓越的稳固性,也正是木塔的这些建筑特色成就了木塔如今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建筑的地位。 小题1: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特点?(2分)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3分) 小题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的同时,又强调了应县 木塔 小题4: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请设计一条广告语来引导人们保护木塔。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结构坚固,千年不倒(1分);金用木材,设计精巧(1分)。 小题1:有钢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1分);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1分);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具有柔韧性,能避免受外力而变形(1分)。

应县木塔之名的历史演变

应县木塔之名的历史演变 蔡升元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简称应县木塔)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奇塔。而这座奇塔之名的历史演变更让我们对木塔十分敬重,对它的历史文化也有了深刻的意识。 (一) 应县木塔北魏时称“应州崇虚寺木塔”。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至太和十五年(491),这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平城(今山西大同)人口急剧上升,居舍建到了静轮宫的四周,人神混杂,无法清净神道,于是孝文帝就于太和十五年(491)将静轮宫移到了“桑干之阴”的应州,改名“崇虚寺”。《魏书》有证:“八月戊戌,移道坛于桑干之阴,改曰崇虚寺。”(《魏书·高祖纪》168页)《资治通鉴二》第137卷767页也有同样的记载。 (二) 应县木塔唐代称“应州宝宫寺木塔”。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十分崇道,为了提高其地位,便把皇家敕建的道观升格为“宫”。这样一来,“崇虚寺”这个北魏孝文帝敕建的道观就更名为“宝宫寺”了。也有人讲,因崇虚寺内藏珍宝而改名。《山西通志》记载:“兴光元年秋,敕有司马为太祖以下五帝铸释迦像,各长一丈六尺,用赤金二万五千斤。”(《山西通志》第57卷4129页) 宋雍熙三年(986),著名画师冯清云游应州,写下了《登应州宝

宫寺木塔》之诗篇,这就告诉我们“崇虚寺”已改成了“宝宫寺”。 (三) 应县木塔五代时称“应州兴王寺木塔”。 明《应州志》载:“天王词,在古旧城帅府东北隅。唐魏公李靖创建。相传晋王李克用母,尝祷于祠,见壁裂,金甲神人跃出。后生克用。”(《应州志·营建志》第2卷49页)《大明一统志》云:“天王祠,在应州城内,旧为天王村,晋王李克用母祷此祠,有金甲神人跃出,果生克用。”天王祠即李靖的家庙,也有人叫“天王寺”,为纪念李克用出世,后改名为“兴王寺”。 “考异《地理志》云,兴王寺有白衣观音像,军还,入幽州,幸大悲阁,指此像曰‘我梦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因移木叶山,建庙告赛,尊为家神。纪未载。”(《辽史纪事本末》第10卷249页)据《辽史》记载:太宗天显十一年(936)冬十月甲子,封敬瑭为晋王,幸其府。十一月丁酉,册敬瑭为大晋皇帝。十二月庚寅,发太原。戊戌,次雁门,以沙太保所部兵分隶诸将。庚戌,幸应州。由上可见,大悲阁隶属兴王寺。而历史上人们曾把“应州”讹称“幽州”,宋辽大战中的幽州,也是根据民间传说演变而来的。实际上辽太宗“军还”时所幸的正是应州,并非“幽州”。 “《元一统志》云,大悲阁在旧城之中,建自有唐,自辽开泰中重修,圣宗遇雨,飞驾来临,改寺圣恩,而阁隶也,金皇统九年重葺,元至元壬午春复修,中奉大夫领道教事安藏撰记,二十四年四月立

应县木塔之结构定性分析

应县木塔之结构定性分析 结22班江中华 2002010385 一、 背景知识 山西应县木塔建于公元 1056 年、现高为 65.86 米、塔底直径以木柱外接圆计算为33.15 米,平面呈八角形,有明层五层及明层间设平座层(暗层)四层,实际上是九层高耸木结构建筑。塔身全部用木材建造,各层均设内外两槽。在各层内外槽均有 8 个弦面,以柱、柱间叠枋和斗拱形成弦向平面构架,在角柱处交汇。在内外槽的径向,以内柱、外柱和梁栿及斗拱组成空间构架,内槽内供奉佛像,外檐柱内为游人空间。它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年代最早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木结构楼阁式宝塔。1961 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右图就是应县木塔的实体照片,可以看出 有以下建筑特点: 二层以上各层均以斗拱挑出平座并设置栏 杆供人登临凭栏远眺,塔身逐层向内递收,上 部高达十余米的相轮铁刹耸立,造型优美,轮 廓线变化富于韵律感,塔身雄壮巍峨,挺拔向 上,稳如泰山,正如古人赋诗赞曰: 远观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二、塔的结构定性分析 中国的塔不在少数,但是能够流传上千年 而依旧巍然挺立的并不多,而像应县木塔这样 有特色的更是寥寥无几,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 来者了。要想知道为什么唯独此塔能够经历住 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地震、雷电、兵事而不倒,这里面的确有不少偶然的因素在里面,但更多的是反映了事物必然性的原理,因此不可不从其内部结构去进行探究。 塔属于高耸建筑物,对于高耸建筑物常常需要以下问题得到解决方能流芳百世: z沉降; z结构抗震; z抗水平荷载的能力。 下面分别对塔的这些问题一一进行探究。 1.沉降 对于高耸建筑物,沉降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因为它上部荷载大,截面小,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就高,为了防止出现沉降差,对地基土的均匀性要求也高。著名的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在尚未建完时就明显的有大倾斜,就是地基土承载力不够,最关键的是承载力不均匀。 现代也有不少大型或高层建筑发生整体变形或大规模损坏,大多由于地基选择、处理不当或基础达不到设计施工需求,导致地基或基础失效,从而发生不均匀沉陷、变形而造成,应该让我们引以为戒。 要控制建筑物的沉降,要么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要么减轻结构本身的自重。对于应县木塔而言,前辈建筑师们既对地基做了适当的处理,如用灰土夯实作为垫层,同时在减轻结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赵友亭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是丰厚的人文景观确立了其在我国的独特地位。面对着凝重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建筑文化背景,作为文物的载体、文明殿堂的山西博物馆,以明敞的空间建立其必要的物理功能,以简练的建筑语汇展示了著名文物大省的风采,反映了华夏文明发源地特色,传承与光大了山西传统建筑文化,升华了山西现代城市品质。 山西博物馆的设计思想根植于山西,以山西文化为背景和给养,在深刻剖析山西古建筑内在生命力的基础上,找出传统建筑深层内涵的延续本质,从而激发出创作灵感,巧妙地捕捉到了“如斗似鼎”这一灵光闪现为突破点,反复推敲,逐渐成型,并兼容了多种文化内涵,以单纯简炼的体形,凝重浑厚的风格,较高层次地达到了这一标志性建筑的外观审美要求。简洁而不失意象丰富,单纯而独具有个性魅力,凝重飘逸而不厚重沉闷。并能使人们从这似曾相识的体形中既可以感悟到“斗”所代表丰收喜悦、纳财聚宝的象征意义,也可以体会到“鼎”所追求的四方安定、太平盛世、吉祥如

意的美好期盼;从而巧妙地使这两个古老的形体赋予了现代的生命。并以“借——龙图之气,法——古建之道,隐——斗鼎之形,见——青铜之色,融——生态之绿,创——时代之筑”的设计理念,总体呈现———殿堂之壮美、圣坛之神怡,以“如斗似鼎、如山似阙”、“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建筑形态,贴切把握了山西历史文脉,集中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标志性。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持续发展与人文主义已成为不变的主体,设计者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滨河周围环境以及博物馆所处的场所特性,融合和利用汾河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塑造出绿色与生态、人本与文脉、传统与时代共融的空间氛围。 山西博物馆位于美丽的汾河公园的西侧,是公园景色的延伸与拓展,站在汾河河畔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因而其外环境就成为整个滨河景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博物馆的总体布局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构图形式——中轴对称,主轴线前为东礼仪广场,中为主体建筑,后为西端主题广场。次轴线则由北边景观广场、主馆、南端休憩广场连贯而成。站在汾河东岸,目光掠过广阔的河面、颐人的绿地及滨河西路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空间层层递进,轴线清晰,使人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 A model of tour guide words for wooden pagodas in Yin gxia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编订:JinTai College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2、篇章2: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3、篇章3: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4、篇章4: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5、篇章5: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6、篇章6:应县木塔导游词文档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篇章1: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山西的应县木塔,俗称天柱,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 于应县城佛宫寺内。 应县木塔浑厚、高大、粗犷,是享有盛名的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传,寺内木塔是辽代兴宗皇帝为他心爱的把子观赏美 景而修建的,也有的说是兴宗皇帝为让他的王公大臣观战而修建的。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有900 多年的历史。它经历多少个暑夏严冬,多少次狂风暴雨,多少次闪电雷鸣,但木塔却安然无恙。据县志记载,辽、金以来,曾先后历经七次大地震,其中最厉害的是元代顺帝时的大地震,地震连续七天,木塔仍巍然不动,足见塔身构件安装合理,制作精细,质地十分坚固。 应县木塔总高67.31米,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 木结构建筑。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九层,其中四层是暗层,外观五层六檐。应县木塔,比北京北海的白塔高出31.41米,比西安的大雁塔高出3.21米。整个塔身,从粗犷中见玲珑,从 古朴中见端庄。木塔外观,既无雕梁画栋,又无溢彩流光,然而那巍峨粗壮、拔地擎天的身躯,那结构严谨、交错默契的斗

应县木塔阅读答案

应县木塔阅读答案 导读: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创造了一个木结构建筑近千年不倒的神话的同时,还是一个昭示前人建筑艺术极致的精品。 木塔最令人称奇的是其设计的精巧,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和铁制塔刹外,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榫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 木塔屹立近千年而不倒,其结构之固堪称一绝。应县文物旅游局原局长马良和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介绍,木塔采用的是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而平面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亦靠各种木料纵横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 同时,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叉柱造就是将上层柱的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间,而且上层柱向内退进半个柱径,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不是刚性连接,当遇到大风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整变形的'作用,构成了木塔建筑 的柔韧性。 据专家考察统计,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 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说,我国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多次实地研究的结论是:这种“刚柔相济”的结构共同造就了应县木塔卓越的稳固性,也正是木塔的这些建筑特色成就了木塔如今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建筑的地位。 小题1: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特点?(2分)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3分) 小题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的同时,又强调了应 县木塔 小题4: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请设计一条广告 语来引导人们保护木塔。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结构坚固,千年不倒(1分);金用木材,设计精巧(1分)。 小题2:有钢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1分);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1分);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具有柔韧性,能避免受外力而变形(1分)。 小题3:列数字(1分),斗拱形制之多样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2分)。

(完整版)土木工程发展史

展板一:土木工程简介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简述 展板二:古代土木工程 展板三:北京故宫 展板四:都江堰水利工程 展板五:山西应县木塔 展板六:埃及金字塔 展板七:近代土木工程 展板八:帝国大厦 展板九:埃菲尔铁塔 展板十:金门大桥 展板十一:现代土木工程 展板十二:广州塔 展板十三:台北101大厦 展板十四:长江三峡工程 土木工程的展望 展板十五:工程材料发展展望、建造理论发展展望展板十六:建造技术发展展望、土木工程建造场所的拓展 展板十七:香港国际机场 展板十八:榆靖高速公路

土木工程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土木工程范畴 从建造的对象看,土木工程包括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机场工程、地下工程、市政工程、港口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从使用的材料看,土木工程可分为金属结构、混凝土结构、高分子材料结构、木结构、石结构、土结构等。 从技术性质看,涉及到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养护、维修等。 从职业分工看,有从事土木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教师等。 土木工程教育 为培养土木工程所需的各类人员,世界各国在大学本科教学中都设立土木工程专业。世界上最早培养土木工程师的大学是1747年法国创办的国立路桥学校。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事业最早出现在1895年创办的北洋西学学堂(后称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 经过一个多世纪,特别是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迅速发展,我国目前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应县木塔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是中国乃至世界 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 1056),外观为五层,实为九层:每两层之间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 这座凝聚了古代匠师聪明才智和精湛工艺的木塔历经了千年风雨、多次地震甚至战争炮火的考验,仍屹立至今,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为何应县木塔能如此坚如磐石?这得从木塔的结构与斗拱的相互作用中去寻找答案。 木塔有内外两圈柱网,各层通过柱、梁、斗拱嵌套在一起而形成套筒结构。辽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进一步创新,在结构中大量使用斜撑构件,保证了结构刚性,改变了传统的四边形体系。由柱头枋构成的闭合木框起着圈梁作用,木塔的结构体系有如一个刚性很强的八边形套筒,其中斗拱起着关键的稳定作用。由于斗拱系统本身是由若干小木料即斗、拱等榫接在一起,相当于许多小型的悬臂,它们能够调整倾角、平衡弯矩,因此在受到地震、炮击等异常震动时后,斗拱成为一种阻尼装置,通过斗拱榫卯间的摩擦、错位,可以消耗掉外来的巨大能量,使得木塔具有较好的抗震、抗冲击性能。即使在现代,这也是理想的抗震结构。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使应县木塔在受到多次地震甚至炮击之后依然屹立不倒。 应县木塔内部构造示意图 木塔暗层内外槽柱网结构 应县木塔的斗拱多达54种,但斗拱的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根据结构稳定和各层出檐尺度来调整斗拱出跳数与形制变化,如果说应县木塔是一篇惊世乐章,斗拱则无疑是最美妙的音符。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十处斗拱: 1 、一层外檐补间铺作:双杪双下昂七铺作,栌斗下用驼峰和蜀柱垫起一足材,耍头层取消,下昂尾过柱中线后被截断。 解析:应县木塔副阶次间与一层、二层的补间铺作都采用了蜀柱,并采用驼峰来稳定蜀柱,使得同一层中补间与柱头铺作高度不同,形成了美妙韵律。除此以外,其它各层亦有补间铺作将驼峰直接垫于栌斗之下,其作用在于扩大栌斗底面,以避免普拍枋和阑额受集中荷载而被压坏。 2、二层平座柱头铺作:外跳出三跳,计心造,第一跳上承重拱、素枋,第二跳上承令拱、素枋,第三跳上承铺版方向前伸出之出头木,与素枋相交,柱中心缝施素枋四重,枋间用散斗垫托。 解析:二、三、四层平座柱头、补间铺作、转角铺作形制基本一致。平座形制的不变化与檐下斗拱形制变化形成了鲜明对比。 3、二层外檐柱头铺作:双杪双下昂七铺作,第一、三跳偷心。第二跳跳头上承重拱素枋,第四跳下昂头上施令拱,再施替木,橑檐枋。衬枋头伸出橑檐枋之外,端部刻成异形拱。里跳第二跳华拱头上无横拱,只承乳栿。 解析:双杪双下昂是现存木结构中等级最高的斗拱形制,继承了早期特征。 4、二层外檐补间铺作:仅自栌斗口出两缝60度斜华拱各两跳,下一跳偷心,上一跳承令拱,两令拱连拱交隐,令拱上部承异形拱式衬枋出头。里转与外跳同,仅无衬枋出头,里外耍头皆未出头。 解析:应县木塔补间铺作中多使用斜华拱,斜拱与立面之夹角分为60度与45度两种,而二层补间铺作是为数不多的呈60度角的例子,主要是因为二斜拱间未使用正身华拱,这是由两柱头铺作之间的空间不足决定的。 5. 二层外檐转角铺作:外跳出角华拱两跳,角昂三跳,里转角华拱两跳。列拱沿八角形柱中线缝过角向外挑出华拱两跳,第一跳华拱与泥道拱出跳相列,第二跳与柱头枋出跳相列。同时在第二跳跳头上正出下昂两跳,昂尾压于草乳栿下。与正出下昂相交的瓜子拱,延伸过角与小拱头分首相列。小拱头承异形拱,第四跳角昂上承相列之两令拱。

应县木塔简介

释迦塔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建筑布局 释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塔内文物佛牙舍利 塔内供奉着两颗佛牙舍利,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是南本《大般涅槃经》中记载的捷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一双佛牙。 莲花台下八力士 木塔底层大门对面有一尊高大的如来像,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这个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逼真。这八个力士本是驻守八个方向的护法天神,乘如来古佛外出讲经说法之机,汇聚一处,私下凡尘。他们八个下了凡间,排山倒海。本来天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棋子一样,所以有“星罗棋布”一说。 历史发展 释迦塔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成,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

应县木塔

1.2大家好,我是环艺一班的韩斌,今天介绍的是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的释迦塔,释迦塔位于山西朔州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人们俗称的应县木塔。 3.下面我将这几个方面讲起,先讲他的由来。 4.释迦塔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成,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 永乐二十一年,明成祖率军出师宣化,给予南侵的鞑靼、瓦剌部以有力回击。回京途中,驻跸应州。挥笔书写了"峻极神工"四字。 明正德十二年,鞑靼再次来犯,两军在应州血战六天,鞑靼败退,次年七月,为庆祝应州之捷,明武宗二次来应州,登塔宴赏功臣,书写了"天下奇观"四字赞美木塔。 到了1948年解放应县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以木塔为制高点设立了机枪阵地,木塔被12发炮弹击中,应县木塔建成至今,已有近950年的岁月,由于长期受地震、风雨、战火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严重的倾斜扭曲、压缩变形、部分构件糟朽劈裂等病变。1961年释迦塔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1月,释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5.木塔布局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塔看似有五层但实际为九层,每两层间都设有一个装饰感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的暗层,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mao。 释迦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塔结构设计非常科学合理,这种耗能减震的设计甚至超过现代建筑设计的科技水平。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6.这是木塔的结构示意图,稀有的辽代古建筑,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建筑中没有用一根铁钉。一楼供奉的是高达11米的释迦摩尼佛像。 7.释迦塔历史悠久,传说也是非常多的,据说当年是鲁班建造的木塔,但修完之后土地爷承受不住,塔直往地下陷鲁班便举手一推,将塔分成两截,上半部被他一掌拍到了今天的内蒙古一带,留下的五层慢慢地钻出地面,就成了如今的释迦塔。据说塔身水火不侵,即使被炮弹击中也能瞬间熄灭,释迦塔既无光也无火,但民间却传说木塔夜里有放光现象,当地人认为是这是一个吉祥的预兆,,当然还有好多,不一一介绍了,每年的端午节,当地百姓都要身着新装,全家老少一起相伴到木塔前烧香拜佛,并登上木塔的最高层,表示节节高升。如今,木塔受到文物保护,人们虽然不能集体登临塔上,却还是要到塔前烧香祈祷的,场面十分隆重。 8.这是他的一些图片,1这是顶部精美华丽的藻井,2这个也是3这是他外立面,4这是他的柱头铺作5补间铺作6转角铺作7塔刹8用母三脚结构加固的西南内侧,9二层内景10塔身的倾斜程度11从这个图片可以看的出来,他的木结构已经严重腐朽 .9.保护木塔是应在必行的一件事,从1989年起﹐中国开始研究应县木塔的保护工作。1991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山西省应县木塔维修工程领导组”﹐木塔大修工程启动。2002年﹐全国性专家会议基本敲定﹐对木塔实施“抬升修缮”方案。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修缮一事搁浅。2003年﹐国家文物局的文物研究院从山西省文物局手中完整接管了修缮资料﹐又是10年过去了﹐木塔的修缮方案仍处在专家论证阶段。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对申遗工作的热衷。目前﹐应县木塔申遗文本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文物局﹐2012年11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据了解﹐申遗的认定标准中﹐“原真性”非常重要。当地文物工作者担心﹐万一修缮留下遗憾﹐世遗组织专家将对木塔提出质疑。 目前应县木塔修缮方案已经确定,表示会在原来基础上加固修缮. 10.木塔的前世今生给了我一些启示,应县木塔作为我国最高最古老的木构塔式建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震撼和惊喜,我们作为见证者,应该关注这座塔,了解这座文化。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木架结构

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和重要特征。自上古时期出现了“巢”与“穴”两种原始的居住形式时开始,即产生了木结构的原始雏型。文献中关于上古时期“构木为巢”的记述,无疑是对木结构萌芽状态的描述。就穴居来说,袋状竖穴的穴口,也必然要采用树木的枝干和草木支条编扎而成的支撑结构和覆盖结构。从而发展演变成建造在地面上的各类建筑,并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木结构体系。 经考古发掘证实,早在新石器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发现有相当规模的氏族聚落的建筑群,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遗址和近年发掘出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木结构建筑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建筑木构件,证实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已掌握了完善的榫卯连接技术,也说明木结构在此之前已经历了很长的使用和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体上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类型。其中抬梁式结构应用较广,穿斗式次之,井干式结构多应用于产木材地区。 抬梁式木结构主要是沿建筑进深方向前后立柱,柱端架梁;梁上立瓜柱(即短柱,因有做成瓜形的,所以称瓜柱),瓜柱上再架梁;再立瓜柱、架梁……;层层叠垛而成。梁的长度,自下而上,逐层缩短。在最上一梁的中部,立脊瓜柱。两梁间高度按照一定规律,自上而下逐层递减(即宋朝的举折)或自下而上递增(即清朝的举架),从而形成了古建筑屋面具有的优美柔和的曲线。

(图1 [抬梁式木结构]) 用这种方法组成的房架,每组称为一缝,在平行排列的两缝房架间每层梁的端头及脊瓜柱顶上架设檩木,联成为一个整体,再于檩与檩之间铺钉椽条望板,以承托瓦面。两缝房架即四柱之间所组成的空间,就是古建筑的基本单元──间。由平行排列的三缝房架,组成两间;四缝组成三间……。一座古建筑一般由3、5、7、9等单数开间组成。一缝房架叠梁层数,则取决于建筑的规模和进深的大小。 抬梁式房架因受木材长度、采运条件及受力性能的限制,进深不可能做得太大。为了满足更大空间的使用要求,在上述基本房架的基础上,用插金梁或勾连搭加大建筑物的进深。插金梁是在基本房架的前后柱以外,另立较短的柱子,上置插金梁,梁头放在外排柱头上,梁尾插入基本房架的柱身。插金梁也可层层叠起,以加大进深。勾连搭是把二组、三组以至更多组房架沿进深方向连接成为一缝房架,连接处两组房架共用一根立柱,因而称勾连搭。 抬梁式木结构中的梁承受由上层传递的集中荷载而形成受弯构件,荷载自脊部向下逐层递增,梁的截面也随荷载的增加而逐层加大。在早期实物中,梁截面常采用2:1~3:2的高宽比。唐朝建中三年(782年)建造的南禅寺,在上下梁端间加置斜撑杆,称托脚。它将上层梁端传来的部分垂直力化为水平分力,使下层梁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减少了下层梁的弯曲应力,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结构;但这种结构到明、清时已很少使用。柱是承受垂直荷载的受压杆件;在早期实物中,多将一座建筑四周柱子的柱头略向中心倾斜,称侧脚;并沿外墙自中心向四角将柱子加高,称为升起。这两种措施使建筑结构重心向内微倾,使各个榫卯节点更加紧密牢固,从而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明朝以后侧脚渐渐减少,升起也很少见到。 抬梁式木结构的建筑平面除布置成长方形外,还可根据用途和建筑艺术要求布置成正方、六角、八角、圆形、十字形等多种平面形式。 抬梁式建筑的屋顶重量是由檩传递给梁,由梁传递于立柱,通过立柱传递于基础。建筑物的墙体,仅起间隔或围护的作用,而不是承重结构,即所谓墙倒屋不塌。但墙体对于建筑物的整体刚度还是起着一定的作用。 穿斗式木结构在中国南方各地的建筑中用得较多。它的基本组成构件是柱与穿枋(也称穿)。穿斗式木结构是沿建筑进深方向立柱,柱头直接承檩(图2[

关于建筑物安全与耐久性的

本材料根据贺传驹老师的《概念性设计.ppt》修改 由于ppt文件无法排版,先做成的word文件 但有少部分丢失,请大家上课时注意修改 关于建筑物安全与耐久性的 概念性介绍 (贺传驹)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第1.0.7条 ●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 ●4、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b、应力规则 ●调整力的传递,调整截面尺寸,尽可能使构件的内应力接近。 ●c、变形规则(变形本身就是力的作用) ●恒祥综合楼(十字条型与桩基),郭庄小区住宅楼(基坑进水),郝庄小区住宅楼,XX县 技术监督局住宅楼 ●③、该建筑的一些大指标: ●A、普通建筑与高层建筑的区分 ●防火规范24米 ●高规10层、28米 ●B、抗震不设防与设防的区分(《抗震规范》的重要性)(抗震措施、抗震验算、抗震构 造措施) ●C、一般建筑与超限建筑的区分 ● a.高度超限 ● b.严重不规则 ● c.混合结构(建设部220号文件)(复杂结构) ●D、建筑类别的区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第1.0.5条及第1.0.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1.1条及第3.1.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3.0.1条 ●E、其他一些大指标: ●例如:多层砌体结构 ●甲、层数与总高 a.是否超标 b.是否接近限值 ●乙、横墙间距 a.是否间距超标b. 是否属于横墙较少或横墙很少 ●丙、埋置深度、基础形式(底框、内框) ●丁、高厚比(高厚比是对结构整体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一个重

应县木塔 论文 论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论文论应县木塔 举世闻名的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属中国第一,世界无双。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宫寺座北朝南,占地25000平方米。院南100米的入口处是一座三楼四柱悬山顶的牌坊,明间横额上刻有“浮图宝刹”四字,横额之上立匾题“佛宫寺”三字。佛宫寺院整个中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寺院前部东西两侧还有钟楼和鼓楼,后有东西配殿、厢房。佛宫寺内除释迦塔为辽代原物外,其余皆为明清建筑。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即北宋至和三年,至今已有947年的历史。木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 1 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第1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

《应县木塔》阅读附答案

《应县木塔》阅读附答案 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创造了一个木结构建筑近千年不倒的神话的同时,还是一个昭示前人建筑艺术极致的精品。 木塔最令人称奇的是其设计的精巧,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和铁制塔刹外,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榫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 木塔屹立近千年而不倒,其结构之固堪称一绝。应县文物旅游局原局长马良和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介绍,木塔采用的是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而平面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亦靠各种木料纵横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 同时,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叉柱造就是将上层柱的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间,而且上层柱向内退进半个柱径,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不是刚性连接,当遇到大风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整变形的作用,构成了木塔建筑的柔韧性。 据专家考察统计,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 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说,我国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多次实地研究的结论是:这种“刚柔相济”的结构共同造就了应县木塔卓越的稳固性,也正是木塔的这些建筑特色成就了木塔如今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建筑的地位。 小题1: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特点?(2分)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3分) 小题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的同时,又强调了应县木塔 小题4: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请设计一条广告语来引导人们保护木塔。(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结构坚固,千年不倒(1分);金用木材,设计精巧(1分)。 小题1:有钢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1分);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1分);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具有柔韧性,能避免受外力而变形(1分)。 小题1:列数字(1分),斗拱形制之多样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2分)。 小题1:略 小题1: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应县木塔特征即可。 小题1:研读具体片段,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 小题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

新版六年级美术知识点梳理

四上——六上美术知识要点梳理 四年级(上册) ■树形灯(战国中晚期青铜器)□何尊(西周青铜器)□黄觚(商晚期青铜器)□鸟盖瓠壶(战国青铜器) 第 1 课『水资源』 每年的3月22日式世界水日。 都江堰水里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是现存最古老的伟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依然发挥着引水、分水的作用。 □安澜巨手缚狂龙(国画李振球现代)□ 禁止污水超标排放(招贴设计魏新燕现代) 第 2 课『砖石上的雕刻』 □砖雕是在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物象或花纹,主要用于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壁面装饰。民间砖雕一般要经过修砖、上样、刻样、打坯、出细、磨光等程序完成。 □五四运动(浮雕滑田友现代)□四神青龙瓦当(西汉)□唐昭陵六骏之一(青雅唐代)第 3 课『墙』 □故宫红墙□马头墙、砖墙、泥墙、石墙 第 4 课『家乡的古塔』 □塔按建筑材料可以分为木塔、石塔、砖塔、琉璃塔等。塔的层数一般为奇数,有5层、7层、9层、15层等,而形状多为偶数,有四方形、六边形、八角形等 □保俶塔■应县木塔□虎丘塔、香山琉璃塔、大雁塔 第 7 课『椅子的设计』 □“查理”扶手椅(法乐法国现代)□绚丽沙发(杰克逊美国现代)□红蓝椅(丽特维尔德荷兰现代)□黄花梨浮雕螭纹椅(明代) 第 8 课『水墨画鱼』 ■年年有余(国画齐白石现代)■鲶鱼(国画朱耷清代)□上游(国画李苦禅现代) 第 9 课『毛茸茸的动物』 ■通过枯笔、散锋、进行皴、擦、撮、揉等技法,就可以表现出毛茸茸的感觉 □猴(国画韩美林现代)□小鸡(国画齐白石现代)□松鼠(国画虚谷现代) 第 10 课『花鸟小品』 ■大富贵(国画任伯年清代)□菊花小鸟(国画崔子范近代) ■墨梅(国画吴昌硕清代)■立(国画林风眠现代) 第 12 课『给同学画漫画』 漫画是一种用(简练)而(夸张)的手法表现生活的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感)。 第 15 课『正负图形』 ■骑士(版画埃舍尔荷兰)□两条不同性别的腿(现代设计福田繁雄日本) 第 16 课『剪纸喜花』 □双喜(彩色剪纸河北)□喜鹊登梅(剪纸江苏) 第 17 课『生肖贺卡』 ■十二生肖(剪纸陕西)□牛、马(民间布艺)□下山虎(木版年画河北)□龙(生肖邮票)□兔(剪纸) 第 18 课『青铜器』 ■青铜器:青铜指红铜加入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成为新的一种合金,这种合金经历几千年后,其铜锈呈青绿色而得名。 □青铜器按用途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礼器。 ■中国的青铜时代是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2世纪,前后长达2000多年,着时期的青铜器从发展、成熟至鼎盛的辉煌期,形成了灿烂的青铜文化,以商周时期器物最为精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型、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展示出当时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潮流。因此,青铜器被史学家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造型及结构特点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结构造型及特点 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构塔式建筑。塔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楼阁式,总高67.31米。顶层为八角攒尖顶,刹高9.91米。木塔雄伟壮观,瑰丽精巧,体态和谐,雍容大方,在艺术构图上有着相当严密的几何关系,迷宫一样的木构架将结构机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使从今人的眼光看,也具超群的魅力 宫寺院整个中轴在线由南往北依次爲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寺院前部东西两侧还有钟楼和鼓楼,后有东西配殿、厢房。佛宫寺内除释迦塔爲辽代原物外,其余皆爲明清建筑。 木塔在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具,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套筒空间框架。上层柱脚插在下层柱头的枋上,并向内递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全塔在结构上没用一个铁钉子,全靠构件互相铆榫咬合。在观感上呈现出神圣庄严之美,就建筑技艺上,所有讲述中国建筑史的论著几乎都会以大篇幅来介绍应县木塔,已然成为中国塔刹建筑代表。 塔的暗层,内外槽柱之间的梁用斜撑连接,成八角筒式内外槽框架,增强了构件的整体性。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被世人称爲“斗拱博物馆”。因此,应县木塔被古人誉爲“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一层南北开门,四周设有回廊。塔内各层装有木制楼梯,游人可拾级而上。二层以上都设有平座栏杆,形成回廊,供游人凭眺。目前因为考量到木塔年代久远,为维护木塔完整性,只开放游客参观至二层。 塔内各明层内都有塑像,共计26尊。其中一层回廊内佛坛上有一座高约11米的释迦牟尼金身塑像,保存完好。塑像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的墙壁上绘有天王、金刚及佛门弟子等壁画。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层内槽门额壁板上的三个女供养人,人物体态匀称,面容丰满,神情安详,衣著华丽。据有关专家考证,他们是倡建木塔的三位皇后,从左至右依次爲;仁懿皇后萧挞里(小说里的萧太后)、宣懿皇后萧观音、钦爱皇后萧耨斤。古往今来,观瞻应县木塔是一大乐事,历史上不少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佛门弟子尽兴游览之余爲木塔挥毫泼墨,留下赞美绝句,塔上因此存下51面珍贵牌匾,其中明成祖朱棣题的“竣极神工”、明武宗朱厚照题的“天下奇观”笔画苍劲凝重、神韵连贯、婉媚娟秀,爲绝代珍品。 应县木塔历经千年沧桑,遭受过无数的天灾人祸,居然能够“雷击不焚、强震不倒、战火不毁"。元代以后,应县曾发生过十余次较强的地震,其中六级以上就有三次,房毁人亡,木塔却安然无恙。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中弹200余发,至今弹痕可见而她仍巍然屹立。木塔之所以寿命绵延,除其本身结构坚不可摧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大型维修共有六次。1974年到1982年的大整修,先后补替更换了楼板、楼梯、围栏,加固二、三层大梁,归整加固了塔基,补塑了文革中被毁坏的各层塑像,并油饰了外部所有的构件。

山西是个好地方

山西是个好地方 一、历史久远,文化完整 二、山岳文化与自然风光 三、建筑文化与石窟壁画 四、山西的面食面面俱到 五、经济政治与文化名人 山西行政划分与人口变化 一、山西宜居,历史久远 山西宜居,历史久远 历史久远 ?早在18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就在晋南芮城大(黄)河拐弯处的一个叫西侯度的地方,点燃了人类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把火,从此,开启了一个伟大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匼河村位于晋西南端的芮城县风陵渡镇,因北、西、南三面环绕黄河而得名。60万年前匼河遗址同80万年前陕西蓝田人、5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人与西侯度文化有极深的渊源。 ?13万年前晋南的襄汾“丁村人”一脉相承。 古老的传统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村里有个节日叫“背冰节”,民间俗称“匼河背冰”、“亮膘”、“三社庙会”。媒体称它是“中国的狂欢节”、“黄河岸边的奥林匹克”。别看匼河仅是黄河拐弯处的一个村庄,地方虽小,名字却撂得很响。 省会城市太原,被誉为“龙脉”所在地,向来乃兵家必争之地,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 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

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 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山西旅游景点 ?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我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朔州旅游区的应县木塔、崇福寺;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天龙山石窟、窦大夫寺、玄中寺、卦山和天宁寺、文水则天庙;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侯马晋都遗址;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壁画、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普救寺和莺莺塔,万荣飞云楼,等等。其中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西文物 ?山西文物独占8项全国之最。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核查工作2007年结果显示:1山西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678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数量居全国第一。2山西史前文化遗存丰富,人类化石和旧石器遗存260余处,数量居全国第一,而且早中晚期自成序列,为全国仅有。3山西古代建筑数量冠居全国,现存各类古建筑近2万处,上起魏晋,下至民国,时代连续,构成中国古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体系。特别是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106座,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2%以上。4山西彩塑壁画丰富多彩,现存唐代以来彩塑 1.2万多尊,数量居全国第一;5现存寺观和墓葬壁画 2.4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 6山西古民居城池遗存随处可见,其中丁村民居、乔家大院等名闻海内,高平市中庄村元代姬氏民居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民居实例。7山西目前保存有古代戏曲舞台2888座,数量居全国之冠,其中1座金代戏台、7座元代戏台为全国仅有。8山西境内长城关隘连绵不断,现存战国至清代长城2500多公里,涉及战国、汉、东魏、北齐、隋、宋、元、明、清等9个朝代,是我国保存长城朝代跨度最大的省份。 ?(三晋都市报)山岳文化与自然风光 ?忻州五台山为佛教名山 ?大同采凉山下的古长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