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剖剂的分类

调剖剂的分类

调剖剂的分类
调剖剂的分类

杀菌剂分类大全1

杀菌剂大全1 酰胺类杀菌剂 卵菌纲:高效甲霜灵、高效苯霜灵、噻酰菌胺、环丙酰菌胺、氟吡菌胺、吡噻菌胺(菌核病、灰霉病、白粉病)、双炔酰菌胺、苯酰菌胺、噻唑菌胺、氟啶酰菌胺、双炔酰菌胺 稻瘟病:氰菌胺、双氯氰菌胺、环酰菌胺(灰霉病) 土壤病害:磺菌胺、噻氟菌胺、 叶枯酞(抑制细菌)、环氟菌胺(白粉病)、硅噻菌胺(全蚀病)、萎锈灵(黑穗病、黄萎病、立枯病、防腐剂、具有生长刺激作用)、甲呋酰胺(黑穗病)、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啶酰菌胺(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甲磷菌胺、氟菌胺 通过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破坏病菌呼吸而致效 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多数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谱比较窄,近期又有许多新颖的化合物商品化,最明显的结构特点是杂环,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和啶酰菌胺(boscalid)具有较广的活性谱。 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创制的农用杀菌剂、是首次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的农用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对卵菌亚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烟草疫病等有优异的活性。 噻氟菌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即在真菌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脱氢酶的合成。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和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活性,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

氰菌胺和双氯氰菌胺分别是由日本农药公司和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 环酰菌胺主要用于防治各种灰霉病以及相关的菌核病、黑斑病等。 硅噻菌胺是含硅的噻酚酰胺类杀菌剂。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ATP 抑制剂。主要用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抑制真菌线粒体中琥珀酸的氧化作用,具有优异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噻唑菌胺(ethaboxam)是韩国LG农化公司研制开发的噻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 噻酰菌胺(tiadinil)是由日本农药公司开发的噻二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 啶酰菌胺(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0(boscalid)是由巴期夫公司开发的吡啶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菌核病、锈病、马铃薯早疫病和灰霉病等。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是由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等。 氟啶酰菌胺(fluopicolide)和双炔酰菌胺(mandipropami)分别由拜耳和先正达公司开发,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均对霜霉病有特效。 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 乙菌利(黑穗菌核白粉)、异菌脲(灰霉病)、腐霉利(菌核病、灰霉病、黑星病、褐腐病、大斑病)、乙烯菌核利(菌核菌、白粉、黑斑病、灰霉病)、克菌丹(地下地上方方面面保护)、灭菌丹(多种病害)、菌核利(菌核病、灰霉病)传统杀菌剂,通过抑制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破坏类酯类和膜的合成而致效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基本上所有真菌病害: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唑菌胺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

04 堵水调剖剂

Q/TQF 采油用堵水剂聚丙烯酰胺 TQF-I 台安县泉沣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发布 i)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台安县泉沣化工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台安县泉沣化工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台安县泉沣化工有限公司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人:刘德强、张良、魏国。

采油用堵水剂聚丙烯酰胺FXY-I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油用堵水剂聚丙烯酰胺TQF-I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与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采油用堵水剂聚丙烯酰胺TQF-I。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561—1994 表面活性剂用旋转式粘度计测定粘度和流动性质的方法 GB/T 6680—2003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16483-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JJF 1070-2005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3 分类与命名 产品型号为: 代号 主要原材料 化学剂功能 现场生产作业环境 4 要求 产品技术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技术性能指标 5试验方法 5.1 外观 目测

5.2 pH 值 采用广范pH 试纸测定。 5.3 表观粘度 按GB/T 5561—1994 中规定方法执行。 5.4 调剖剂溶液的配制 5.4.1 仪器和药品 a )烧杯,500ml ; b )托盘天平,感量0.1g ; c )重铬酸钠,化学纯。 5.4.2 步骤 称取200g 本品,精确至0.1g ,倒入在500ml 烧杯中,然后在搅拌下缓慢加入0.6g 重铬酸钠(化学纯),完全溶解后,待用。 5.5 凝胶时间 5.5.1 仪器 a )恒温干燥箱,室温~300℃,恒温波动≤±1℃; b )广口瓶,100mL ; c )量筒,100ml 。 5.5.2 分析步骤 取本标准5.4制备的本品溶液60mL ,置于100mL 广口瓶中,密封后放入60℃烘箱中,记录时间,并且每隔1h 观察一次溶液的流动性变化,当反转广口瓶无液体流出,溶液成胶冻状,这时判定形成凝胶,记录时间,放入恒温箱中到形成凝胶的时间,即为本品凝胶时间。 5.6 堵塞率 5.6.1 仪器 a )岩心实验仪; b )人造胶结柱状岩心,直径2.5cm ,长5cm ; c )恒温水浴锅,0~100℃,控制温度≤±1℃。 5.6.2 分析步骤 a )测定人造岩心的原始水相渗透率; b )注入5倍孔隙体积5.4制备的调剖剂溶液; c )恒温7 d ; d )测定堵后水相渗透率。 5.6.3 计算 堵塞率按下式(1)计算: D = 1001 2 1?-k k k % ……………………………………⑴ 式中: D — 堵塞率,%; k 1 — 原始水相渗透率; k 2 — 堵后水相渗透率。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调剖剂种类

3.2 化学堵水调剖剂的品种 目前国内外的堵水调剖剂发展很快,品种较多。 3.2.1 非选择性堵剂 3.2.1.1 水泥类堵水剂 这是最早使用的堵水剂,利用它凝固后的不透水性进行封堵,通常用于打水泥塞封下层水;挤人窜槽井段封堵窜植水,或挤人水层挤水。由于价格便宜.强度大,可以用于各种温度,至今仍在研究和使用。主要产品有水基水泥、油基水泥、活化水泥及微粒水泥。由于水泥颗粒大,不易进人中低渗透性地层,因而用挤人水嫉的方法堵水时,封堵强度不高,成功率低,有效期短,长时问以来这类堵剂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最近研制成功的微粒水泥和新水沉添加刘给水泥类堵剂带来了新的活力。 3.2.1.2 树脂型堵剂树脂恻堵剂是指由低分子物质通过缩聚反应产生的具有体型结构、不溶不熔的高分子物质。树脂按受热后性质的变化分为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两种。非选择性堵剂常采用热固性树脂,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腮醛树脂、糖醉树脂、三聚氰胺一甲醛树脂等。 (一)酚醛树脂 将酚醛树脂按一定比例加人固化剂混合均匀,加热到预定温度使草酸完全溶解树脂,呈淡黄色为止。然后挤人水层,形成坚固的不透水屏降,树脂与固化剂比例及加热温度需要通过实验加以确定。 (二)脲醛树脂脲与甲醛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缩聚成体型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脲醛树脂。 (三)环氧树脂 常用的环氧树脂有环氧树脂、环氧苯酚树脂和二烯烃环气树脂。施[--. 时,在泵注前可向液态环氧树脂中添加几种硬化剂,硬化剂和环氧树脂反应后使只聚合成坚硬惰性的固体。 (四)糠醇树脂 糠醇是一种唬琅色液体,酸存在时,糠醇本身进行聚合反应。生成坚固的热固性树脂。糠醇树脂堵水是先将酸液打人欲封堵的水层,后泵人糠醇溶液,中问 加隔离液(柴油)以防止酸与糠醇在井筒内接触。当酸在地层与糠醉接触混合后,便产生剧烈的放热反应,生成坚硬的热固性树脂,堵塞岩石孔隙。 综上所述。树脂类堵剂具有如下优点: 可以注人地层孔隙并且具有足够高的强

(整理)常用杀菌剂的种类

常用杀菌剂的种类、性质及作用 奥美塞克——750g/十三吗啉 1、“奥美塞克”杀灭枝干腐烂病、干腐病、轮纹病特效。是目前防治枝干病害最为特效的产品。 2、“奥美塞克”具有内吸、保护、治疗、铲除四大高能作用。既安全,又不易产生抗性。对白粉病、霉心病、赤星病、褐斑病及烂根病也具有显著防效。 (一)农用抗生素 1、多抗霉素 【中文通用名称】多抗霉素 【英文通用名称】polylxin 【商品名称】宝丽安、多氧霉素、科生霉素、多氧清等。 【化学名称】肽嘧啶核苷类抗生素 【制剂类型】10%、3%、2%、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0.3%多抗霉素水剂 【理化性质】该类抗生素含有A至N 14种同系物的混合物。我国生产的多抗霉素主要成分是多抗霉素A和多抗霉素B,是多抗霉素金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 chromogenes)所产生的代谢物,含量为84%(相当于84×10单位/g),系无色针状结晶,熔点(m.p.)180℃。日本产的多抗霉素称为多氧霉素,是可可链霉素阿苏变种(Streptomyces cacaoi var.asoensis)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多抗霉素B,占22%~25%(相当于22×10~25×10单位/g),系无定形结晶,分解温度(m.p.)为160℃。多抗霉素易溶于水,多抗霉素对人、畜低毒,在动物体内无蓄积,易排出体外。对鱼、水生生物及蜜蜂低毒。是环保型绿色农药。 【作用】多抗霉素是广谱性、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的抗生素类杀菌剂。对链格孢菌、葡萄孢菌、灰霉菌等真菌病害有较好防治效果。当药剂喷到病菌体上后,病原菌细胞壁壳多糖的生物合成受到干扰,使以壳多糖为基质构成细胞壁的真菌,芽管和菌丝体局部膨大、破裂,细胞内容物溢出,导致病原菌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死亡。同时,该药剂还具有抑制病菌产生孢子及病斑扩大等作用。 多抗霉素在北方落叶果树上,主要是用来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霉心病、梨黑斑病、草莓的灰霉病等。尤其对霉心病的防治,苹果落花60%~80%时,喷布多抗霉素,防治霉心病效果显著,而且不影响坐果。 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中文通用名称】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英文通用名称】TF-120 【商品名称】农抗120、抗霉菌素120、120农用抗菌素 【化学名称】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延迟交联调剖剂实验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1) (1)

QL-X延迟交联深部调剖剂室内试验研究 盘锦多信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前言 摘要 水驱开发的油田,由于油藏纵向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油水粘度的差异以及油水井组成的不平衡,造成注入水沿注入井和生产井问的高渗透层或裂缝突进,从而降低了水的波及体积和水驱效果,造成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较低或未能动用,生产井过早水淹或含水上升较快,从而影响油田的稳产、高产,降低油田注水效率,增加原油生产成本。为了调整不同层位的吸水效果,防止高渗透层和裂缝条带吸水过多而中、低渗透层达不到注水受效的要求,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对注水井吸水剖面进行调整。 调剖堵水技术在我国应用广泛,在纵向上,借助调剖剂来封堵高渗透层,或大大提高渗透层的渗透阻力,减小高渗透层的吸水能力,启动低渗透层或增加渗透层的滞留阻力,调整吸水剖面、增加吸水厚度,扩大垂直波及系数;在平面上,高粘度的调剖剂对后续注入水起到分流的作用,使原本高渗透、低流阻方向流动的水改向到低渗透区域,扩大面积波及效率,从而从整体上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最终达到提高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水驱油采收率的目的?。随着油田开发水平的提高、调剖技术的发展和化学工业的进步,近年来,调剖堵水技术已向油层深部流体改向方向发展,并以逐渐成为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改善水驱效果、稳油控水的一项重要技术。我公司针对大庆油田中低温度,大孔道及裂缝油藏的特点及三采的要求考察了QL-X延迟交联深部调剖剂封堵强度、延缓时间、pH值、温度、矿化度、等因素对成胶性能的影响和岩心模拟深部调剖后的封堵及驱油效果,并讨论了驱油机理。 依据大庆八厂地质概况,有效渗透率30-140mD、有效孔隙度21%、平均单井砂岩厚度12.1m,有效厚度7.5m,地层温度62℃,优选出盘锦庆联公司PR-PC/QLC-I堵水调剖剂(延迟交联剂).

STP强凝胶调剖剂的深度调剖性能

文章编号:1000-0747(2004)03-0133-03 STP强凝胶调剖剂的深度调剖性能 景贵成1,高树生1,熊伟1,李长忠2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 摘要:STP强凝胶调剖剂由聚丙烯酰胺、交联剂和延缓剂组成。用人造岩心进行凝胶性能实验,55℃时成胶时间为72h,岩心封堵率大于99.9%,注水50PV冲刷后封堵率仍不低于99.8%,突破压力梯度在高渗透率(5.62D)岩心中不低于4.45 MPa/m,在低渗透率(0.57D)岩心中为3.46MPa/m,有一定的选择性。分别串联3支高渗透率岩心和3支低渗透率岩心,将二者并联构成非均质模型,饱和原油进行调剖驱油实验,未注调剖剂时的水驱合层采收率为24.3%,用调剖剂依次封堵第 一、第二、第三高渗透率岩心后,水驱合层采收率分别达到46.8%、62.2%和69.1%,表明逐步增大封堵深度可以进一步提 高油层采收率。STP强凝胶调剖剂在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图3表1参5 关键词:强凝胶;调剖剂;成胶时间;突破压力;非均质模型 中图分类号:TE39 文献标识码:A 油藏经长期注水开发,尤其是近井地带调剖后,注入水可绕流再次进入原高渗水窜通道。要进行深度挖潜,必须应用深度调剖技术[1-3],使注入水在油层深部转向。对于非均质性较强、裂缝发育、水窜严重的油藏,深度调剖注入剂量大,注入时间长,调剖剂应有合适的成胶时间和较高的封堵强度。笔者研制的STP聚合物凝胶调剖剂可调节成胶时间,具有较高凝胶强度,可用于深度调剖。 1凝胶体的形成原理及其调剖作用机理 1.1形成原理 STP调剖剂由聚丙烯酰胺、交联剂和延缓剂组成。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度为17.6%(大庆试剂厂生产),分子量为400万~700万,在成胶液中的浓度为5~6 g/L;交联剂为Na2Cr2O7+NH4Cl的氧化还原体系,浓度为1~1.5g/L;延缓剂是加入乙二醇的乳酸/丙酸/乙酸有机酸复配体系。调节延缓剂用量可控制成胶时间(12~144h),适用温度为35~80℃;交联剂中用氯化铵作为还原剂,与PAM形成的凝胶均匀、透明性好,不产生悬浮物或絮状物,不生成有毒气体。 NH4Cl将Cr6+还原为Cr3+,有机酸与Cr3+络合,形成有机酸铬络合物,主反应如下: Cr2O72-+2NH4++6H+※2Cr3++N2+7H2O 反应物摩尔比:NH4Cl∶Na2Cr2O7=2.1∶1~2.5∶1总有机酸:Cr3+=10∶1~22∶1 丙酸根和乳酸根通过形成配位共价键的Cr3+—COO-络合物而保护活性高的Cr3+,提供延缓交联体系。认为凝胶化反应是通过配合体交换过程来实现的,使Cr3+由配体从络合物中解离出来,Cr3+再通过与水络合、多次水解及羟桥作用形成铬的多核羟桥络离子,该络离子可与PAM的—CONH2和—C OO-配位,但在酸性条件下主要通过—CONH2交联形成凝胶体。1.2调剖作用机理 调剖剂堵水以聚合物凝胶的物理堵塞为主,兼有吸附和动力捕集作用。由于聚合物链上有许多反应基团与交联剂发生交联作用,形成的网状结构把水包含在晶格结构中,形成具有黏弹性的凝胶体,在孔隙介质中形成的物理堵塞阻止水流通过或改变水流方向;未被交联的分子及分子上的极性基团可卷缩在孔道中或称为被孔隙空间捕集,也具有阻碍水流动的作用;同时分子链上的极性基团与岩石表面相吸附,这些高分子链及凝胶体增强了岩石表面的“黏糊”性,提高了调剖剂对岩石的残余阻力,即增强了堵水效果[4,5]。 2STP凝胶性能岩心流动实验与评价 2.1实验评价系统与步骤 实验药品包括聚丙烯酰胺、重铬酸钠(分析纯)、氯化铵(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盐酸(37%,分析纯)、氯化钠(分析纯)、乙二醇(化学纯)、乳酸(化学纯)、丙酸(化学纯)、乙酸(化学纯);实验岩心为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人造岩心;实验设备包括岩心夹持器、Ruska 平流泵、恒温箱、压力传感及采集分析系统等。 实验步骤:①水测原始渗透率;②注入配制好的调剖剂;③将饱和调剖剂的岩心置于55℃的恒温箱中,待调剖剂成胶后水驱,记录注入压力、突破压力、残余阻力系数、封堵率和冲刷曲线。 2.2成胶时间 选取10支渗透率相近(5D)的岩心(直径25mm,长度100mm)接入注入系统,分别注入STP液1.0PV,置于恒温箱中,定期取出一支测定突破压力及残余阻力 133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4年6月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 E NT Vol.31 No.3

常用杀菌剂的分类及简介

常用杀菌剂的分类及简介 杀菌剂可根据作用方式、原料来源及化学组成进行分类。 (一)按杀菌剂的原料来源分 1、无机杀菌剂如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升汞、石灰波 尔多液、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等。 2、有机硫杀菌剂如代森铵、敌锈钠、福美锌、代森锌、代森 锰锌、福美双等。 3、有机磷、砷杀菌剂如稻瘟净、克瘟散、乙磷铝、甲基立枯 磷、退菌特、稻脚青等。 4、取代苯类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敌克松等。 5、唑类杀菌剂如粉锈宁、多菌灵、恶霉灵、世高、丙环唑等。 6、抗菌素类杀菌剂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农用链 霉素、农抗120等。 7、复配杀菌剂如炭疽福美、杀毒矾、霜脲锰锌、甲霜灵• 锰锌、甲基硫菌灵•锰锌、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 8、其他杀菌剂如甲霜灵、菌核利、腐霉利、扑海因、灭菌丹、 克菌丹等。 (二)按杀菌剂的使用方式分 1、保护剂在病原微生物没有接触植物或没浸入植物体之前, 用药剂处理植物或周围环境,达到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其害,这种作用称为保护作用。具有此种作用的药剂为保护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硫酸铜、代森锰锌、百菌清等。

2、治疗剂病原微生物已经浸入植物体内,但植物表现病症处于潜伏期。药物从植物表皮渗人植物组织内部,经输导、扩散、或产生代谢物来杀死或抑制病原,使病株不再受害,并恢复健康。具有这种治疗作用的药剂称为治疗剂或化学治疗剂。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春雷霉素等。 3、铲除剂指植物感病后施药能直接杀死已侵入植物的病原物。具有这种铲除作用的药剂为铲除剂。如福美砷、石硫合剂等。 (三)按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传导特性分 1、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叶、茎、根、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经植物体液输导、扩散、存留或产生代谢物,可防治一些深入到植物体内或种子胚乳内病害,以保护作物不受病原物的浸染或对已感病的植物进行治疗,因此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如多菌灵、力克菌、绿亨2号、多霉清、霜疫清、甲霜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粉锈宁、、杀毒矾、拌种双等。 2、非内吸性杀菌剂指药剂不能被植物内吸并传导、存留。目前,大多数品种都是非内吸性的杀菌剂,此类药剂不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性,比较经济,但大多数只具有保护作用,不能防治深入植物体内的病害。如硫酸锌、硫酸铜、多果定、百菌清、绿乳铜、表面活性剂、增效剂、硫合剂、草木灰、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福美双等。 此外,杀菌剂还可根据使用方法分类,如种子处理剂、土壤消毒剂、喷洒剂等。

凝胶颗粒调剖剂评价及矿场应用

2013年2月舒俊峰等.凝胶颗粒调剖剂评价及矿场应用15 凝胶颗粒调剖剂评价及矿场应用 舒俊峰1,张磊2,陈勇1 (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采油四厂,濮阳45700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 [摘要]为了挖掘文南油田储层剩余油潜力,开展了深部调剖技术。对自制的一种抗高温耐盐凝胶颗粒调剖剂首先进行了室内静态评价和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固相含量3.0%、粒径 范围0.04—0.30m m的颗粒堵剂能适应文南油田深度调剖的需要。矿场实践表明,该调剖技术能 起到明显增油降水效果,文33—28井压力由调驱前初期的13M Pa上升至34M Pa,对应油井含水 率由95%下降至75%。 [关键词]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剖凝胶颗粒油藏地质条件 文南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南部次级地堑内,是一个异常高压、高温复杂断块油气藏,具有储层埋藏深、发育不稳定、油藏类型多等地质特征。经过多年的开发,已进人高含水开发期,受复杂地质特征的影响,文南油田动用状况较好的一类主力层目前已大面积水淹,而储层物性较差的二类层水驱动用困难。 在油井开采过程中,含水率快速上升,无水采油期短,表明油层中存在着大量的天然裂缝,且钻井取芯资料显示储层非均质性极强,高渗层渗透率超过2.02灿m2(2.O达西),渗透率级差20。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笔者对用于深部调剖的调剖剂进行筛选评价,选出能满足文南油田深部调剖的调剖剂,并将其用于矿场试验。 l深部调剖调剖剂筛选 从深部调剖考虑,选择了高温抗盐凝胶型颗粒调剖剂、无机凝胶调剖剂、橡胶颗粒调剖剂等3种调剖剂,在现场实施过程中发现,无机凝胶调剖剂在施工时注人压力上升较快,后续调剖剂注入困难;橡胶颗粒调剖剂虽然具有耐温、抗剪切的优点,是一种机械堵塞较强的体系,但在施工过程中增压快、压力高、注入困难,不适应文南油田高压低渗的油藏调剖。而耐盐抗温凝胶颗粒调剖剂中由于含有大量的羧基、酰胺基等吸水基团,吸水量大,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可在体层中滞留,并且溶胀后的凝胶为弹性体,在压力等作用下能变形,向地层孔隙中运移,达到调剖堵水的目的。现场实施过程中发现,用预交联凝胶型颗粒调剖剂调剖后,水井吸水剖面有明显改善,主力吸水层得到有效控制,新层得以启动。2凝胶型颗粒调剖剂性能评价 2.1凝胶型颗粒调剖剂的制备 高温抗盐凝胶型颗粒调剖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工业合成方法如下¨。3J:向反应釜中加入一定比例的2一丙烯酰胺基一2一甲基丙磺酸(A M PS)、丙烯酰胺(A M)、聚氨脂、活性功能单体及交联剂和引发剂等组分,在水中均匀混合,然后在一定温度下聚合形成凝胶团,经造粒、烘干、粉碎、筛分等工艺过程,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膨胀倍数的凝胶颗粒。通过调整各单体配比、合成反应条件及加工工艺,可生产出具有不同吸水倍数、吸水速度、颗粒半径和强度的抗高温抗盐的凝胶颗粒调剖剂系列产品。 针对文南油田高温高盐的特性,高温抗盐凝胶型颗粒调剖剂必须达到以下技术要求H’5J:耐温70—120℃;抗盐大于20×104m g/L;颗粒呈细粉砂状,分别制备1。粒径0.019—0.04m m,2。粒径0.04—0.3m m,3。粒径0.3~O.6m m的凝胶颗粒;膨胀倍数3~15倍。 2.2凝胶型颗粒调剖剂室内静态评价实验凝胶型颗粒调剖剂的耐温性和抗盐性评价实验均在模拟地层水的环境中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6]。 表1凝胶型颗粒调剖剂静态评价性能 项目 标准要求值检验结果 外观白色淡黄或灰黑色黑色 膨胀倍数3—156.5 耐温性颗粒完整不破碎90℃下14d颗粒完整不破碎量垫丝!(竖:!:12兰垫:!Q::丝:!Q:: 收稿日期:2012—12一17。 作者简介:舒俊峰,2008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现从事油田化学品研制开发工作。

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的研制及应用

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的研制及应用 第32卷第6期石油与天然气化工381 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的研制及应用 沈光伟 (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 摘要在分析了油田采出液水处理过程中含油污泥组分和粒径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以含油污 泥体系为主要原料并添加适当化学助剂为辅加剂的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综合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 明:该调剖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抗剪切及抗污染能力.封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剖剂岩心封堵 率为95%以上,突破压力高达7.5MPa以上,具有较高的封堵强度.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截至2002年7 月.兴212断块已累计增产油气当量3500t,降水20000m3,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68万元.投入产出比 达1:2.3.随之也彻底处理掉了辽河油田兴一联和兴二联积存含油污泥2100m3.该技术不仅有效地 解决了含油污泥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为油田综合治理,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措 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主题词活性污泥深度调剖剂性能评价现场应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油田采出液经脱水处理后就形成了净化油和油田 污水.而油田污水在再生处理过程中,在立式除油罐, 缓冲沉降罐和储水罐底部逐渐形成一层黑色粘稠液体 即含油污泥.由于含有残余的油田增产,原油化学破 乳,采出水处理等措施的添加剂,这种污泥具有一定的 活性,因此称之为活性污泥LlJ. 近年来,辽河油田地下含水上升,制约了油田稳 产.为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科研人员研制出以化学药 剂调剖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但受地层高温,高矿化度 的影响,效果差,且施工成本高.与此同时,油田注采 系统各个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也越来越多,如何妥 善处置避免其污染环境,又成为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鉴此,活性污泥深度调剖剂的研究对于辽河油田 的含油污泥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于石油开采的 低成本高产出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同时,该技术的 实施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含油污泥的污染问题 有利于环保,同时又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具有一定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室内实验部分【4一】

调剖机理

各种调剖机理: 泡沫调剖剂机理 泡沫调剖就是利用泡沫对地层孔喉的封堵作用而迫使蒸汽转向,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方式。泡沫是气体在液体中的粗分散体系,构成蒸汽泡沫的主要成份是表面活性剂,与普通泡沫不同的是,用于稠油吞吐井中所产生的泡沫必须耐高温,表面活性剂在注蒸汽的地层条件下能产生泡沫并能稳定一定的时间。泡沫调剖依赖其在注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泡沫封堵高渗透地层的咽喉地带,注入蒸汽由于压力增高而转向其它孔隙,平面上提高蒸汽的波及面积,纵向上增加低渗透层的吸汽量,从而提高注汽效率。其优点在于对地层伤害较小,经过半衰期后,其泡沫缓慢、自然解堵;其施工简单、方便。其缺点在于封堵压力较低,有时达不到要求的理想压力,对水窜没有控制能力;泡沫稳定性受稠油特性、储层粘土含量、水质影响很大,使应用受到较大限制。要获得较理想的封堵效果,需要持续不断地挤入药剂,以维持泡沫稳定和处理周期,造成成本过高。另外,目前国内可供选择的起泡剂较少,进口起泡剂成本较高,使现场应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聚合物调剖剂机理 聚合物堵水调剖剂一般由聚丙烯酰胺单体等高分子或聚合物单体、引发剂、交联剂等组成的,它是由水井调剖剂转变而来的。在地层条件下,单体在引发剂、交联剂的作用下交联聚合形成具有高弹性、高强度的聚合物凝胶,堵塞地层大孔道,封堵高渗透水层,起到调整吸汽剖面的作用。其特点是具有吸水膨胀性,增加封堵效果。其封堵性能与已成熟应用的水井调剖剂类似,不同点在于选择不同的交联剂,使已形成的冻胶在高温蒸汽的作用下能维持凝胶状态,稳定一定的时间,从而起到促使蒸汽进入低渗透层的目的。其技术的困难之处在于选择交联剂。该技术的优点在于技术成熟、封堵强度高,封堵时间、强度可依现场要求调节。其缺点在于无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层的同时也会封堵低渗透油层,施工时对机械设备的要求较高,施工时易发生事故,如堵死管柱、挤注管线等,其次其药剂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吸水膨胀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可能会对周围的牲畜造成伤害。 木质素、拷胶类堵水调剖剂利用拷胶、改性拷胶、单宁或提取的木质素与甲醛等配制成堵剂,根据注蒸汽温度及凝胶时间的要求配制成不同浓度。其机理与聚合物调剖剂类似,不同点在于生成的堵剂液与原油有一定的相溶性,从而具有一定的封堵选择性。 固体颗粒调剖剂机理 该类堵水调剖剂侧重于堵水,它由固体颗粒、交联剂、表面活性剂等按比例复合而成,其固体颗粒有生物钙粉、矿物粉、粉煤灰、钠膨润土等等,其交联剂具有固化作用,为弱胶联,可胶结无机颗粒及地层岩石,防止颗粒在流体冲刷下运移,在胶结中以固体颗粒作为骨架材料,表面活性剂可使岩石表面润湿反转,通过交联剂把固体颗粒和岩石松散胶结,提高高渗透层的吸汽阻力。还可以通过颗粒封堵高渗透层和高出水层,从而大幅度降低油井含水。其优点在于对底水及窜槽水封堵效果较好,对高出水层的封堵强度高,有效期长,有效率高。对油井含水大于80%的油井也有较好的封堵效果,尤其对于目前处于吞吐中后期的油井形成的高渗透带、大孔道更具有较好的堵水封窜能力,提高了采收率,也使部分高含水井重新走上正常生产。其缺点在于药剂无明显的选择性,只能依靠地层的选择性,由于稠油井的油水粘度差异大,所以,低粘度的堵剂溶液进入水层的阻力比进入油层的阻力小,堵剂优先进入出水层。它对出水原因较复杂的油井封堵有效率较低,另外在施工中应注意对最终挤注压力的选择,要根据地层的渗透率、含水饱合度等选择不同的最终挤注压力,以免对出油层位的渗透率造成影响。 复合调剖剂机理 复合调剖剂种类较多,它主要是针对单一调剖剂的缺点而设计的,单一的调剖剂有其

调剖剂种类[1]

3.2化学堵水调剖剂的品种 目前国内外的堵水调剖剂发展很快,品种较多。 3.2.1非选择性堵剂 3.2.1.1水泥类堵水剂 这是最早使用的堵水剂,利用它凝固后的不透水性进行封堵,通常用于打水泥塞封下层水;挤人窜槽井段封堵窜植水,或挤人水层挤水。由于价格便宜.强度大,可以用于各种温度,至今仍在研究和使用。主要产品有水基水泥、油基水泥、活化水泥及微粒水泥。由于水泥颗粒大,不易进人中低渗透性地层,因而用挤人水嫉的方法堵水时,封堵强度不高,成功率低,有效期短,长时问以来这类堵剂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最近研制成功的微粒水泥和新水沉添加刘给水泥类堵剂带来了新的活力。 3.2.1.2树脂型堵剂 树脂恻堵剂是指由低分子物质通过缩聚反应产生的具有体型结构、不溶不熔的高分子物质。树脂按受热后性质的变化分为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两种。非选择性堵剂常采用热固性树脂,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腮醛树脂、糖醉树脂、三聚氰胺一甲醛树脂等。 (一)酚醛树脂 将酚醛树脂按一定比例加人固化剂混合均匀,加热到预定温度使草酸完全溶解树脂,呈淡黄色为止。然后挤人水层,形成坚固的不透水屏降,树脂与固化剂比例及加热温度需要通过实验加以确定。 (二)脲醛树脂 脲与甲醛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缩聚成体型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脲醛树脂。(三)环氧树脂 常用的环氧树脂有环氧树脂、环氧苯酚树脂 和二烯烃环气树脂。施[--.时,在泵注前可向液态 环氧树脂中添加几种硬化剂,硬化剂和环氧树脂 反应后使只聚合成坚硬惰性的固体。 (四)糠醇树脂 糠醇是一种唬琅色液体,酸存在时,糠醇本身进行聚合反应。生成坚固的热固性树脂。糠醇树脂堵水是先将酸液打人欲封堵的水层,后泵人糠醇溶液,中问加隔离液(柴油)以防止酸与糠醇在井筒内接触。当酸在地层与糠醉接触混合后,

杀菌剂 30种常用杀菌剂

三十种常用杀菌剂 通用名称有效成分商品名称作用机理防治对象氢氧化铜波 尔多液(Copper hydroxide) 氢氧化铜 可杀得101、冠 菌铜、杀菌得、 冠菌清、猛杀 得、瑞扑、真菌 克 主要靠铜离子,铜离子被萌发的孢子 吸收,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以杀 死孢子细胞,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但 此作用仅限于阻止孢子萌发,也即仅 有保护作用。 细菌性病害,适用于瓜类的叶 斑病、早(晚)疫病、霜霉病、 炭疽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 以保护作用为主。 代森锰锌(Mancozeb)代森锰锌 大生M45、大生 富、喷克、新万 生、山德生、丰 收、大胜 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主要防治蔬菜霜霉病、炭疽 病、褐斑病等。 三乙膦酸铝 乙磷铝Fosety-Aluminiu m 三-(乙基磷 酸)铝 疫霉灵、乙磷 铝、疫霜灵 抑制病原真菌的孢子的萌发或阻止孢 子和菌丝体的生长。 主要防治黄瓜和白菜霜霉病、 水稻纹枯和稻瘟病、棉花疫 病、烟草黑胫病、橡胶割面条 溃疡病、胡椒病 甲霜灵·锰锌metalaxyl+m ancozeb [D,L-N-(2,6- 二甲基苯 基)-N-(2甲氧 基乙酰)丙氨 酸甲酯] 瑞毒霉.锰锌、 蕾多米尔.锰 锌、 甲霜灵主要是抑制了对a-鹅膏蕈碱 不敏感的RNA聚合酶A,从而阻碍了 rRNA前体的转录,具体胡抵制机理尚 不清楚。代森锰锌主要是抑制菌体内 丙酮酸的氧化。 对霜霉菌、疫霉菌和腐霉菌所 致的病害均有效 氟吗啉flumorph 4-[3-(3,4-二甲 基苯基)-3-(4- 氟苯基)丙烯 酰]吗啉 灭克 有关氟吗啉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仍不 清楚。Kuhn等根据其杀菌谱、杀菌活 性及形态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推测其主 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细胞壁物质的 合成或组装。 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霜 霉病及晚疫病等病害.。 霜霉威Propamocarb 3-(二甲基 氨基)丙基 氨基甲酸丙 酯 普力克、霜霉威 盐酸盐、丙酰胺 可抑制病菌细胞膜的形成,抑制菌丝 生长和孢子萌发,减少孢子囊形成和 游动孢子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 目的。 防治蔬菜、果树的霜霉病、疫 病、猝倒病(腐霉和疫霉)有 优异的效果(对霜霉病、晚疫 病特效)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重点卵菌门 烯酰吗啉· 锰锌Mancozeb+ Dimethomorph, W.P. 4-[3-(4-氯苯 基)-3-(3,4-二 甲氧基苯氧 基)丙烯酰]吗 啉和代森锰锌 安克-锰锌 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而起作用,只 有Z型异构体有活性,但是,由于在光 照下两异构体间可迅速相互转变,因 此Z型异构体在应用屯E型异构体是 一样的, 用于防治霜霉病、疫病、灰霉 病等病害 氟吡菌胺· 霜霉威Fluopicolide+ Propamocarb 氟吡菌胺和 3-(二甲基 氨基)丙基 氨基甲酸丙 酯 银法利 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特点特 异性蛋白而表现杀菌活性,具有独特 的“薄层穿透力”,可加强药剂的横向 传导性及纵向输送力,对病原菌的各 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另一 单剂霜霉威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菌 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病菌细胞膜成 分的磷脂和脂肪酸的生化合成,抑制 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孢子萌发, 具有局部内吸作用 主要防治霜霉病、疫病、晚疫 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纲病害 霜脲氰·锰锌Cymoxanil+M ancozeb 1-(2-氰基-2- 甲氧基亚胺 基)-3-乙基脲 和代森锰锌 克霜、霜霸、 克露、妥冻 通过抑制病原菌细胞线粒体的电子转 移使氧化磷酸化的作用停止,使病原 菌细胞丧失能量来源而死亡 对疫霉、壳二孢属、尾孢属等 真菌性病害如疫霉病、霜霉病 均特效。 多菌灵Carbendazim 苯并咪唑-2- 氨基甲酸丙酯 苯并咪唑44号、 棉萎灵、贝芬 替、保卫田、枯 萎立克、 干扰真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 成,从而细胞分裂 防治瓜类枯萎病、蔓枯病、炭 疽病、白粉病、霜霉病,叶斑 病等多种病

杀菌剂分类

Halogen Compound Biocides 氯氰酸盐[酯] Metallic Compound Biocides 金属复合杀菌剂 Organosulfurs有机硫一类含有硫的有机合成杀菌剂。此类杀菌剂的特点:杀菌广谱,对鞭毛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真菌和欧氏杆菌、黄单胞杆菌、假单胞杆菌等细菌有生物活性;低毒、安全;一般为非内吸保护性杀菌剂,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此类杀菌剂主要是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化合物和三氯甲硫基类化合物(如充菌丹、灭菌丹),前者大致分为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DC)和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EBDC),还有亚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如丙森锌),大部分是重金属盐,也有氧化物(如福美双)。作用机制是使巯基酶失活,在DDC剂作用下,巯基酶失活的方式是与金属形成螯合物。 Organic Acids有机酸 酸杀菌剂在毒理方面安全,而且具有生物活性,因此,常用于漂洗和杀菌过程中。有机酸如乙酸、过氧乙酸、乳酸、丙酸以及甲酸使用最广泛。酸可以中和清洁剂残留下来的碱,防止形成碱性沉积物并起杀菌作用。由于细菌表面带有正电荷,负电荷表面活性剂可以与带正电荷的细菌反应,致使其细胞壁被穿透,细胞组织的功能性遭到破坏。因此,酸杀菌剂是通过穿透并破裂细胞膜,离解分子,然后酸化细胞内容物,最后达到破坏微生物的目的。酸对芽孢和病原微生物的处理取决于剂量。这些化合物对不锈钢表面或那些接触时间可以延长的地方非常有效,并且它们对嗜冷微生物也具有高杀菌活性。在食品工厂中,将杀菌和最后的清洗结合起来操作是比较理想的。随着自动清洗系统的发展,酸杀菌剂已成为理想的使用对象。一般设备在经过最终的清洗后,为了避免污染和腐蚀,都需要将它们封闭过夜。虽然这些化合物对pH变化敏感,但与碘相比,不易受硬水的影响。过去,这些用于自动清洗系统的合成去垢剂的缺点是形成泡沫,使设备上的杀菌剂难以去除。非泡沫型酸去垢杀菌剂解决了这个困难,从而得以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但是,这种杀菌剂在pH较高的环境中对耐热微生物的杀菌效率较差,高浓度时其作用不及辐射有效,会使食品(如肉)表面发生轻微变色并产生臭味。酸杀菌剂的价格-效能还没有得到充分评估,对乙酸的研究表明,其在降低沙门氏菌属污染方面缺乏效力。 Nitrogen Compounds含氮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是一大类最早使用的杀菌剂。它们对繁殖细菌和含脂病毒具有活性,适当配制后,对分枝杆菌也有活性。它们对孢子没有活性,而对于非含脂病毒的活性则不确定。许多酚类产品可用于清除环境表面的污染,有些(如三氯生和氯二甲酚)是最常用的抗菌剂。 常见的有苯酚、邻氯苯酚、间氯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二氯苯酚、三氯苯酚、四氯苯酚、五氯苯酚、五氯酚钠、乙萘酚、邻苯基苯酚、邻苯基苯酚钠、邻-苯二酚、对硝基酚、二硝基苯酚等。

杀菌剂的分类及使用

杀菌剂的分类及使用 对杀菌剂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使用特点。 1、按作用原理分类 1、1保护性杀菌剂: 定义:在病原菌尚未接触寄主组织前施药,形成一种保护层以阻止病菌萌发与入侵,从而使植物得到保护。 特点:一般具有广泛性和耐抗药性,可连续使用。 分类代表:主要包括代森锰锌类杀菌剂、矿物源类保护剂和铜制剂类。 1) 代森锰锌类杀菌剂。主要是控制病菌侵染,防治果树上的锈病、早期落叶病、炭疽病等。常用产品有代森锰锌、喷克、易保、新万生、比克、科博等。 2) 铜制剂。可防治炭疽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黑星病和细菌性溃疡病等多种病害(波尔多液等对作物安全性较差,且易引发红蜘蛛,影响农产品外观质量)。主要有碱式硫酸铜、绿得宝、绿乳铜等。 3) 矿物源类保护剂。属选择性杀菌、杀螨、杀虫剂,作用成分是硫,可防治多种真菌病害如腐烂病、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等,同时对越冬螨、介壳虫的幼虫和若虫有效。常用产品有硫磺、石硫合剂、晶体石硫合剂、多硫化钡、硫悬浮剂等。 1、2 内吸治疗性杀茵剂 定义:使用后能渗入树体内或被树体吸收后在体内传导,具有抑制和杀灭侵入植物组织内部的病原菌,使作物恢复健康的杀菌剂, 特点:一般专化性较强,强调对症下药,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 分类代表: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有机杂环类制剂(苯并咪唑类和硫脲基甲酸酯类等)。 1)农用抗生素。本身无杀菌作用,主要是对植物病源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能使病菌孢子发芽管和菌丝末端膨大为球形,失去入侵能力,抑制菌丝伸长,阻碍菌丝、菌核形成和病斑出现,对果树的枝干、叶部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于病害发生初期或前期。常用产品有农抗120、多抗霉素、多氧霉素、多效霉素、宝丽安、多氧素、井岗霉素等。 2)有机杂环类制剂。内吸作用强,对真菌类的子囊菌和担子菌有特效。常用产品有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三唑酮(粉锈宁)、烯唑醇、福星、世高、信生(腈菌唑)、(腈菌唑+代森锰锌)、扑海因(异菌脲)、等。 1、3 铲除性杀菌剂 定义:药物与病菌接触产生很强的还原性,将病菌迅速氧化成非活性物质, 特点:杀菌彻底迅速,无公害,是替代福美砷的最佳药物。 代表:最常用的是过氧乙酸类产品,主治腐烂病、轮纹病、炭疽病等。常用产品有百菌敌、9281、菌杀特、康菌灵等。 其他还包括在幼苗上接种病毒时期产生抗性的“疫苗杀菌剂”;诱导植物产生毒素对抗病毒的诱抗杀菌剂;通过有益病菌与有害病菌争夺营养以挤垮病菌的杀菌剂等。 2、按其化学成份分类:

采油采气SY行业标准

采油采气SY行业标准 ?SY/T 5108-2006压裂支撑剂性能指标及测试推荐作法 ?SY/T 5184-2006砾石充填作业用砂检测推荐作法 ?SY/T 6125-2006气井试气、采气及动态监测工艺规程) ?SY/T 6127-2006油气水井井下作业资料录取项目规范 ?SY/T 6264-2006油气水井大修作业施工设计编写规范 ?SY/T 6644-2006使用注入压力操作阀的连续气举井设计推荐作法 ?SY/T 6645-2006枯竭砂岩油气藏地下储气库注采井射孔完井工程设计编写规范(2006-7-10) ?SY/T 6646-2006废弃井及长停井处置指南 ?SY/T 6484-2005气举井操作、维护及故障诊断推荐作法 ?SY/T 6610-2005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 ?SY/T 5952-2005油气水井井下工艺管柱工具图例 ?SY/T 5827-2005解卡打捞工艺作法 ?SY/T 5873-2005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施工推荐作法 ?SY/T 5107-2005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 ?SY/T 5372-2005注水井分注施工作业规程及质量评价方法 ?SY/T 5587.3-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3部分:油气井压井、替喷、诱喷 ?SY/T 5587.4-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4部分:找串漏、封串堵漏 ?SY/T 5587.5-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SY/T 5587.11-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11部分:钻铣封隔器桥塞 ?SY/T 5587.12-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12部分:打捞落物 ?SY/T 5587.14-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14部分:注塞、钻塞 ?SY/T 5590-2004调剖剂性能评价方法 ?SY/T 5904-2004潜油电泵选井原则及选泵设计方法 ?SY/T6596-2004气田水回注方法

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剂

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剂技术方案及说明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非均质性的存在,注入水沿高渗层突进,油井产水率逐年上升。在水驱和聚合物驱过程中,注入水和聚合物溶液沿高渗透层不均匀推进,纵向上形成单层突进,横向上形成舌进,造成注入水和聚合物溶液提前突破,致使中低渗透层波及程度低、驱油效果差,严重影响了水驱和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注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已成为油田稳产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随着常规调堵措施轮次的增加,近井地带剩余油饱和度下降,增油效果变差。只有通过深部调堵才能更有效地调整、改善油藏的非均质性,从而提高注入液体积波及系数,提高注水采油阶段的原油采收率。目前,现有深部调剖存在无机堵剂易沉淀,不能进入地层深部封堵;可动弱凝胶交联不可控性、成本高;水膨体聚合物凝胶颗粒大、存在注入深度与封堵强度之间的矛盾、破胶较快等缺点,导致现有调剖技术的深部调剖效果不佳。 针对如上情况,我公司开发了以AMPS、AM、氢氧化钠、特殊交联剂、司班、吐温、引发剂等合成的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剂。该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剂依靠纳米/微米级聚合物微球遇水膨胀来逐级封堵地层孔喉实现其深部调剖堵水的目的。该聚合物微球最外层是水化层,使微球在水中稳定存在,不会沉淀;微球具有弹性及变形性。由于聚合物微球机械封堵位置为渗水通道的孔喉,大幅度提高微球的使用效率。由于聚合物微球的初始尺寸小,且水相中呈溶胶状态,是稳定体系,可以实现进入地层深部。 该产品作为一种新型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剂,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 (1)外观:棕黄色半透明均相液体; (2)固含量≥45.0%; (3)密度(25℃):0.95—1.05g/cm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