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在当前的形势下,全民健身热潮逐渐兴起,作为主要的体育活动场所,高

校体育场馆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如何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作用,将其有效融入到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之中,一直是一个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城市体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将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其中的有效对策。

标签:高校体育场馆;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融入研究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健身活动之中,这就需要一定的健身场所,但是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一些地区的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在体育场馆提供方面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如果能将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到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将为全民健身提供优质的体育活动场所,城市整体的体育公共服务服务体系也将会逐渐趋于完善。因此,深入研究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一)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难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为健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因此近年来参加健身活动的人开始逐年增多,由于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未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给予足够重视,因此现有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1]。尤其在全民健身热潮的推动下,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更是成为制约全民健身发展的主要问题。而高校体育场馆具有一定的场地资源,如果能够将其有效的融入到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将解决目前目前存在的活动场地不足问题,促进全民健身更好发展。

(二)符合当前国家对于体育发展的政策方向。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体育发展事业,对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因此健康问题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主要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积极参加健身活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2]。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的体育运动需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早在2014年,国家就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因此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成为国家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将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到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之中,较好的符合了国家的体育发展战略,解决了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足的问题。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及运营模式思考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及运营模式思考 高校体育场馆作为高校教学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设备规格齐全、设施配套完善的优点,其基本功能是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同时,也是国家推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如何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为社会各界体育爱好者提供有偿服务,尽可能地提高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以场养场”、“以馆养馆”已经成为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发展模式。 标签: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 1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及运营的特征和优势 首先,高校体育场馆隶属于高校体育产业,具有福利体育性、业余经营性、消费对象相对稳定性的特征。由于高校体育场馆主要是满足日常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需要,而且有寒暑假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场馆的使用在服务对象和时间上的局限性,开放的模式具有不定期性和季节性,消费的对象大多数也是面对广大师生员工及周边小区的居民,相对稳定的群体。场馆收入也不同于其他盈利的经营产业,主要是用于弥补场馆日常维持经费的不足。为保证体育场馆的正常运作,学校要承担各种费用,包括:消防设施费,水电费,清洁费,人工管理以及场馆场地及器材的日常维护费,这些费用随着场地和器材的使用年限,会变得越来越多,通过对体育场馆的有效管理,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实现“以场养场”、“以馆养馆”,弥补学校经费场馆维护经费的不足,是高校体育场馆进行市场化开放和运营研究的目的所在。其次,高校体育场馆相对于其他社会体育场馆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体育法》强调:“学校必须按标准配置场地和器材,并不得挪作他用”这就保证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投资规模和资源配置,为大众体育运动提供了优良的运动场所和设备齐全的运动器材;高校体育学科拥有一批具有专业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教学经验和组织能力的专职教师,他们具有组织、策划各种大中小体育活动的能力,能为各种规模的群众竞技比赛提供组织编排和技术指导。 2当前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及运营的现状 (1)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场馆主要面向社会群体实行部分有偿开放,部分免费开放的运营模式,有偿开放仅局限于相对热门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游泳及大型团体活动所需的场地租用,其他户外场地大多实行免费开放。 (2)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及运营的经营管理模式,大致分为:学校体育系、(部)教学部门经营管理、学校专门设立的体育场馆部门经营管理、承包合作经营管理等等。①体育系(部)是教学单位,承担着全校的体育教学任务和训练,体育场馆需要专业化管理,对场馆的日常开放、保洁、维护都有要求,势必产生一定的矛盾,很难做到教学管理和场馆管理一起抓的局面;②由学校专门设立的体育场馆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它的职责是专门负责学校体育场馆的日常管理和经营,在这种模式下,体育场馆的日常管理与教学管理分离,在满足日常教学的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 国土资规2017

附件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 2017年12月8日发布 2018年1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

目次 1. 基本规定 (1) 2. 城市公共体育场用地控制指标 (3) 3. 城市公共体育馆用地控制指标 (4) 4. 城市公共游泳馆用地控制指标 (5) 附加说明编制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员名单 (7) 附件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条文说明 (8)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 为落实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制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公共体育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等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编制本指标。 1基本规定 1.1本指标适用于城市中独立占地的新建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项目。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1.2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项目建设,应遵循节约优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现状布局,科学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 1.3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宜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与已有的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等统筹布局,并可作为城市应急避险场所使用。 1.4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

项目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对照体现本指标所确定的用地规模进行规模核定,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规模核定情况专篇进行情况说明。 1.5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项目土地供应阶段,在核发划拨决定书或签订出让合同中,应依据本指标明确规定的建设项目用地总面积的控制要求。 1.6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应当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本用地指标规模。但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本指标的,应当按照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相关政策要求,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论证。 1.7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总平面布局应满足以下节约和合理使用土地的要求: (一)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用地内的建筑物、场地设施和道路,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 (二)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用地内的建筑物及其布局,应考虑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应体育运动项目场地的朝向要求,确定合理的建筑形体。 (三)多个公共体育场馆集中建设时,应综合利用配套场地及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与交通用地等,提供绿色共享空间。 (四)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应在满足服务功能、公共安全和交通组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 (五)分期建设多个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

大型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

大型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

注:本规范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和基本管理指标,如有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全部遵照执行。

编制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达到《体育建筑设计规范》(—)有关规模规定的体育场(观众座位数座及以上),体育馆(观众座位数座及以上),游泳馆、跳水馆(观众座位数座及以上)等,及由这些体育场馆组成的综合性场馆单位。 二、相关依据 本规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全民健身条例》、《体育总局等八部门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据。 三、基本原则 约束性原则。编制本规范的意义在于督促体育场馆发挥其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功能。所有指标均属于约束性指标,若有任何一项不达标,均为基本公共服务不达标。 全面性原则。本规范的指标包括基础设施、基本管理、主体服务、综合保障、群众满意度等多方面内容,涵盖功能、硬件、软件、运营、群众感受等多个方面,涉及政府、场馆管理者、场馆消费者等多个主体,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多主体地

审视体育场馆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关联性原则。本规范内容设计上保持与《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等相关政策的一致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照使用。对达不到本规范要求的体育场馆,原则上不参与运营管理综合评价考核。 可操作性原则。本规范中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结合,既便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者理解接受,又便于行政主管部门采集相关数据,进行主观评价,并获得综合性结论,提高了综合评价的可信度。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 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说明

附件一: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说明 一、本目录是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与要求,以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设施的现状为基点,着眼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 二、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正常进行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重视和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建设和配备工作,在学校建设规划中予以重视,在财力、物力上予以保证。 三、本目录分两大部分,即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附件二)和体育场地基本要求及体育器材配备目录(附件三)。 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分为两类,即基本配备类和发展配备类;体育器材配备目录包括体育场地基本要求。 (一)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 1.基本配备类: (1)必配类:是根据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考虑学校规模、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各学校必须按照要求配备(在校学生不足5000人及以下规模的学校可酌减)。 (2)选配类:选配类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地域、气候、传统、经济状况等),围绕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自主选择配备。 (3)必配类和选配类共同组成某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基本配备目录。 2.发展配备类: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要主动使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条件进一步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要求,从数量和质量上全面提高。但是,“211工程”建设学校和全国重点大学,须按发展配备类目录配备。 (二)体育场地基本要求及器材配备目录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 前言 高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须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作保障,高校体育场馆其基本功能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服务。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高校的主要建筑物,往往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演变,过去的福利性、行政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体育场馆的管理需求。因此,一个合理健全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对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功能、使用寿命,也关系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前提下,如何发挥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优势,并让这些场馆和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一个健全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1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群体的主要特征 1.1 大学生体育爱好者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层面,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身心发展还处于不成熟期,他们对体育活动都很感兴趣,由于自身不够成熟、缺乏社会阅历等局限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大学生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和他们原来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进入大学后所处群体的体育态度,所学专业等息息相关,如: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就少,项目也较单一。 1.2 教职员工体育爱好者 高校的教职员工是现代大学中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体,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的荣誉感和自尊心特强,他们和其他社会成员比更需要精神满足,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们大部分人尚未具有主动参加锻炼的体育意识,他们的活动大多只限于轻便的晨练慢跑和徒手操等,他们中间参加体育场馆活动的以年轻人为主。对这部分人要逐步引导他们参加一些适度的、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使他们感觉到体育活动的益处和乐趣。场馆管理人员要理解、尊重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能言辞过激。 1.3 校外体育爱好者 每个高校都不会独立于社会而单独存在,它们必然和周边社区息息相关,高校体育场馆为他们提供了锻炼、娱乐场所,他们也给体育场馆带来了一定的收入。这部分人的数量和素质与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人口越密集地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越多。周边人文环境越好,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综合素质越高。此外场馆设施的好坏、收费的高低也是吸引他们参加活动的重要因素[2]。 2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现状 2.1 高校体育场馆的性质 高校体育场馆是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运动锻炼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增强高校师生的体质水平,提高高校运动技术水平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同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演变,因此,过去的福利性、行政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体育场馆的管理需求。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机制让这些场地和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目前已成了高校体育竞争中又一突出的问题和体育教师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校体育已不再是单纯的校园体育,高知识人群对体育的需求日渐增强。随着体育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也逐步参与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学生体育协

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 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 万以上人口、100-200 万人口、50-100 万人口、20-50 万人口、20 万以下人口。

大型体育场馆服务规范

大型体育场馆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型体育场馆提供公共服务的术语和定义、服务原则、服务要求和内容、顾客满意度测评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各大型体育场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9668-1996 体育馆卫生标准 GB/T 10001.1-2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4-2009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 GB 13495.1—2015 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T 15566.1-2013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总则 GB/T 15566.7-2007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7部分: 运动场所 GB/T19038-2009 顾客满意测评模型和方法指南 GB/T 19039-2009 顾客满意度测评通则 GB 19079(所有部分)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GB 19085-2003 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 GB 22185-2008 体育场馆公共安全通用要求 GB/T 22517(所有部分)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型体育场馆large sports venue 由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向公众开放、达到《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有关规模规定的体育场(观众座位数20000座及以上),体育馆(观众座位数3000座及以上),游泳馆、跳水馆(观众座位数1500座及以上)等体育建筑。

体育场馆建筑设计探究

体育场馆建筑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16-07-14T14:50:12.8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8期作者:谭水旺 [导读] 义。本文分析了体育场馆设计的特点,并详细阐述了场馆建设设计应当注重的几点问题。 广东华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体育场馆建设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的反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体育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体育场馆建设项目日益增多,为当地人们提供了参与运动、观察体育比赛的平台,体育场馆建筑设计应当注重其使用功能、消防安全、节能建设及体育元素建设等方面,因此对体育场馆建筑设计探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体育场馆设计的特点,并详细阐述了场馆建设设计应当注重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体育场馆;工程设计;消防安全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开展,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体育场馆在承办大型赛事和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都建设功能齐全、结构新颖的体育场馆,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体育场馆设计应当结合其实用性特性,并提高体育场馆基础设施人性化,注重消防安全等问题,提高体育场馆的安全性。 1.体育场馆建筑设计的特点 1.1场馆人口密集 作为承办大型赛事的体育场馆,每逢重大比赛或者举行大型节目时,其参与人口较多,同时由于场馆内部的空间较为紧凑,在狭小的空间内汇集了大量的人,其单位面积的人口密度较高。人口密集分布就会增加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因此体育场馆建设设计应当注重消防安全问题以及人口疏导标志的设置,合理安排人员疏散通道,提高体育场馆的事故危险应急能力,这就要求其建筑设计要合理规划疏导指示标志,划分安全疏导通道,并合理选择栏杆等隔离物的位置,合理分配人流量,避免在狭小的区域内出现人口拥挤现象,提高体育场馆的安全性。 1.2体育场馆是建筑空间分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场馆是建筑空间分布的重要组成要素,体育场馆和周围的建筑群落、闲余空间、停车场、小区绿化带及道路系统等构成区域内的建筑空间结构,体育场馆和周围建筑的融合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的整体形象。在体育场馆设计时,如果其建筑结构不能和周围建筑形成风格和空间互补,就会使得体育场馆空间占据感很强,显得极其突兀。另外,体育场馆的外形设计、颜色设计、材料选择和周围空间要素相背离,就会产生空间视觉障碍,因此作为空间结构设计的组成元素,其外形设计和选址设计应当匹配周围环境要素,使体育场馆融入到整体空间内。 1.3体育场馆的服务性功能 体育场馆设计应当以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方便,体育场馆内具有很强的运动氛围,很多体育场馆除了承办大型的活动和赛事,在其空闲时间段也向公众开放,这样既能服务于周围的人们,同时也可以保持场馆始终处于维护的状态,因此对体育场馆建设设计应当重视其服务型功能的体现,加强周围闲余空间的利用,开设更多的运动空间,满足人们的运动需求。 2.体育馆建筑设计应当注重几点问题 2.1 体育场馆空间设计合理性 体育场馆建筑设计包括其内部空间设计和外部空间设计,对于内部空间设计,要科学规划空间功能性,保持各个功能空间结构整体性,例如要合理设置观众席位和比赛场地的距离以及看台高度,对多功能性的体育场馆,要合理规划跑道和草坪距离,保证其既可以举办足球赛事也可以开展足球运动,提高体育场馆功能多样化。对于篮球场馆建设,要进行空间规划,合理设置篮架个数和距离,保证其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对体育场馆的外部空间设计,要合理规划周围连带建筑群落,体育场馆和周围匹配建筑的距离要适中,这样便于人群的疏散,同时有助于营造广阔的空间,提高区域建筑结构的层次感。 2.2 场馆安全措施设计 体育场馆的人口密度较大,尤其是大型赛事和活动期间,因此体育场馆建设要重视安全措施设计,首先是场馆的通道的设置,对场馆进口,要采取漏斗状的设计方式,避免在进出门口附近产生人流的拥堵,同时要明确进出口路线,合理引导人流走向,进口和出口路线要保持相对独立,避免产生人群逆流和顺流交叉。再者要设置完整的地面和墙面引导标识,通过清晰的引导符号来指示人群走向,尤其是要重视疏导通道标识设置,以便于发生意外状况时可以及时撤离。另外,要重视体育场馆内安全消防建设,针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设置消防设施,将火灾安全隐患压制到可控的范围内。同时要安装排烟通风设备,对密闭空间定时进行排气通风处理,优化密闭空间内的空气质量。 2.3 注重体育场馆与城市设计的吻合 体育场馆建筑设计应当注重于空间结构协调性,场馆建设要形成中心辐射状,场馆周围布置相应的辅助设施,如健身器材、商店和停车场等,遵循弹性化的设计准则,保证其建筑设计独特性,同时与周围建筑相互融合。首先是场馆的空间位置选择,体育场馆建设和周围建筑保持一定的空间,形成层次性的场地建设。例如都灵尤文图斯竞技场设计,其选址放在了距离城郊位置,球场周围有便捷的交通道路,同时针对比赛日球迷较多的现状,球场周围的空闲空间较多,能够容纳人员的密集出行,在竞技场周围设置了完善的停车场和绿化地带,为了满足商业开发,球场周围建设了尤文城以及消费娱乐场所,形成了整体式的建筑群落分布,避免体育场馆有空间突兀感。再者要注重体育场馆外形、样式、色彩和材料的设计,保证其细节设计彰显空间特征和结构特征,保持了周围建筑风格搭配。 2.4体育场馆服务功能设计 体育场馆是服务型基础设施,因此其建筑设计应当强调服务性功能发挥,服务于运动员和普通民众,场馆内部要重视热身场地、盥洗室、更衣室及灯光系统的设计,增强体育场馆的现代化,保证场馆可以承办大型的赛事和活动。再者体育场馆要服务于普通民众,其道路规划、停车场建设、便利商店建设等都要合理设计其距离,保证场馆的服务功能。对高校体育场馆建筑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现状,规划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段,能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到场馆内,为学生活动创造良好的空间。再者要注重多元化体育形式开展,体育场馆使用不仅仅局限于某种特定的运动,要囊括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网球及游泳等体育项目,并设计便利的盥洗设施,为学

关于体育场馆设施以及服务需求的调研报告

关于体育场馆设施以及服务需求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 学校下发“关于体育场所面向师生开放的通知”,关于其中收费而引起一些问题成为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温州大学学生会权益服务中心于2013年11月22日至23日进行调研,来获得使用体育场馆者对体育场馆设施以及服务需求的建议,以便更好促进学校与使用者的沟通,更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规定。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此次“关于体育场馆设施以及服务需求的调研”主要研究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了解大家对体育场馆设施需求的状况 ●问题一:请问您对体育馆收费这一现象有什么想法? ●问题二:请问您希望体育馆提供怎样的服务? ●问题三:请问您对我校现有的体育设施与场馆服务有什么意 见? 2.了解大家对体育场馆服务需求的意向 ●问题一:如果体育馆收取少量费用,但完善相关服务,请问 您是否愿意去体育馆? ●问题二:请问您觉得因为收费是否有义务提供相关服务? ●问题三:除以上服务外,请问您对体育场馆建设(设施与服 务)还有那些意见或建议?

(二)调研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两天(2013/11/22-2013/11/23) 此次调查的范围是南北校的体育场馆以及部分寝室楼,被访者定义为温州大学校内所有人。 调查时间为11月22日到11月23日,调查方法为体育馆门口拦截式访问,下寝室访问。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按照使用体育馆设施频繁程度以及学生专业分散的地域分布,选取了南校新体育馆、南校旧体育馆、北校体育馆、C区寝室楼。此次调研发放问卷403份,调研实施自始至终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最后,由权益服务中心干事洪梦月、连娜对问卷进行检查和统计。 (三)被访者基本状况 在403个样本中,南校161个,北校242个,比例为3:5 。三.调查结果 第一小组(共103份) (南校) 11月22日周五晚,我们调研六人小组分成两个小队,就体育馆收费问题,分别对南北校的同学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在体育馆里锻炼的同学以及老师们。南校体育馆由魏然,傅敏理和孙媛负责,我们先去了较小的旧体育馆,主要向在旁边休息的人群进行交流,因为考虑到他们比起在运动的同学们更愿意配合我们。首先,我们向接受调查的同学们做了简短的介绍,

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篇一:体育馆建设标准(a4)1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 (体育馆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建标――20xx 20xx北京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 (体育馆建设标准) 建标――20xx (限国内印发) 主编部门:国家体育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年月日 出版社 20xx北京

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的通知 建标[20xx]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发展改革委,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 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函 [20xx]172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标准予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九年月日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技术规则的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规范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针对目前常见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提出了场

馆建设选址的要求,确定了此类项目的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指标,明确了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具有指导作用。本标准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体育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解释。(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2号,邮编:100763),主编单位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参编单位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体育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北京中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6) 第三章建设规模 (7) 第四章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 (8) 第五章建筑标准 (10)

关于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关于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高校的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普遍规模扩大,档次提高。2020年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很多比赛都是在高校体育场馆举行的。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已经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必须认真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专业化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大部分是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管理,主要是满足学生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在管理方面,缺乏专业性。2000年以来,高校普遍扩大了招生,并且通过国家拨款、校园置换、贷款等多种渠道筹资,扩大和新建了校园,加之教育部对高校硬件建设评估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建设了比较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因此,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体育场馆的管理需要,必须有一个专业队伍来管理。包括我校在内的一些高校已经在探索专业化管理模式,成立独立部门专业管理体育场馆。 二、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市场化 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的职能是保证体育教学、学校各类运动队训练和教职工、学生课外活动,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和消耗是相当大的,按目前的国力水平,完全靠国家拨款维持体育场馆

的正常运转是很困难的,势必造成高校体育场馆走向困境。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市场化,在保证其主要的教学任务外要有偿服务,增加收入。高校体育场馆要适应市场体制,首先,要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在目前国家尚不可能拿出更多资金投入高校体育场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自身的功能与潜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拓宽和深化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第二,要进行成本核算。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这些成本的消耗必须进行认真的核算,消减不必要的开支,降低运行成本。第三,在保证体育教学和运动队训练的前提下,拓宽有偿服务范围,适当收取费用,用于成本消耗的补贴。这样有利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一般是一次性投资建成的,建成后的场馆维护和维修,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的困难,通过有偿服务,可以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增加收入。第四,要了解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熟悉政策,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高校体育场馆要走向市场,就必须受市场的约束,按规范运作。但是,高校体育场馆又完全不同于市场中的企业和商家,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不能完全按企业管理。然而,高校体育场馆是近几年才逐渐形成规模的,政府部门并没有针对高校体育场馆制定相应的特殊政策,这就给高校体育场馆走向市场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高校体育场馆要走向市场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宏观管理职能,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扶持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及管理研究

摘要:高校体育场馆是为高校教职员工提供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运动锻炼的场所,而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及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运营与管理策略,从而提高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和社会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 0 引言 高校是培养社会建设人才的基地,其本质是为整个社会需求为基础、为社会服务。因此,高校本身的内部各种资源同样是为社会服务。高校体育场馆是指国家投资或学校筹资兴建、学校管理的体育场馆,主要用于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以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通过十多年的改革和探索,高校体育场馆已经开始由功能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从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转变等,有些场馆已经开始实现经济效益。但是,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及管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1]。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及管理的现状,深入探究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运营、管理与开发情况,最终形成更完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运营与管理策略。 1 当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分析 (1)场馆功能单一 现有高校体育场馆大多是按照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的要求修建的,在设计建造时,主要是从教学、训练、竞赛的要求考虑,功能单一,规模小、标准不高,附属建筑面小,因而承接大型运动会或比赛的能力较低,由于建在校园内对外开放率低,并受一些规章制度的限制,导致使用率低。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大多设施简陋,缺乏配套服务设施,功能单一,实行经营型管理,其自我发展与生存能力较差。 (2)场馆的利用率低 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大部分以教学和训练为主,受一些规章制度的限制,在对外开以及承接大型运动会或比赛方面应用较少。笔者对长春市的14个大型高校体育馆进行了调查,数据表明,高校体育场馆的场地以及体育设施平均使用率只有43.55%;而在开放方面,对学生的开放时间只有约6小时,远远未能发挥其应用作用。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经验不足,运营模式不科学,这些都造成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相对封闭,很难吸引社会上的体育消费者。 (3)场馆的内部资源浪费严重 根据正常的教学、训练需要,大部分的高校体育场馆都会建造成个具有高大空间的场所,为了给广大的师生创造舒适的运动环境,就必须要具备合适的温度、湿度以及照明。这样,平时的照明和夏天使用的空调。因此,都会消耗很大的能源。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很多体育馆在人员离开后,空调仍然处于运转或待机状态,照明设备也没能及时关闭,甚至很少有人把相应的电源插座断开,这样一年下来,造成了大量的电量损耗,目前场馆的管理者并未发现这一点。大部分值班员在离开场馆后没有养成断电的习惯,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2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及管理的对策 (1)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队伍 ①更新管理观念。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两大矛盾。同时,以保障学生的需求为主,以社会服务为辅,积极协调教学、训练和竞赛与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 ②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高校体育场馆应该由爱体育、懂体育、会体育的人员来担任,让体育部的教师专门组织培训各种类型的训练班,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 (2)合理设计体育场馆 所谓合理设计高校体育场馆,就是要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性进行系统规划。合理设计

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参考指南

附件1 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参考指南 一、足球场地 足球场地根据场地规格可分为标准足球场和非标准足球场。 (一)标准足球场 标准足球场即11人制足球场,比赛场地长90-120m,宽45-90 m,宜按105 m ×68 m设置。可设置在田径场地内,也可独立设置。应提供较比赛场地更大的草坪延展区,周围区域范围应满足安全缓冲和竞赛工作的需要。 为了便于开展群众性和青少年足球运动,可以将标准足球场划分为两个非标准足球场使用。 (二)非标准足球场 非标准足球场可分为7人制足球场、5人制足球场,宜成组成片布置。 1、7人制足球场 7人制足球场比赛场地长65-68 m,宽45-48 m,可将标准足球场划分为2个7人制足球场,也可独立设置。在比赛场地外应设置缓冲区。 2、5人制足球场 5人制足球场比赛场地长25-42 m,宽15-25 m。在比赛场地外应设置缓冲区。

二、县级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 (一)标准田径跑道周长为400m,弯道半径为36.5 m,两圆心距(直段)为84.39 m;环形跑道8条,直跑道8-10条,每条跑道宽1.22 m。 (二)标准足球场地为105 m ×68 m ,为了便于开展群众性和青少年足球运动,可以将标准足球场划分为两个小足球场使用。 三、全民健身中心 (一)全民健身中心是向公众提供健身服务,能够开展球类、武术、体操、冰上、游泳等单项或多项体育健身活动的中小型综合健身馆(不设固定座席)。 (二)基本建设内容包括综合运动场地、体能训练场地、附属用房和设施。 (三)应结合使用对象、运动项目等合理确定运动场地及周围缓冲区尺寸、场地净高、地面材料和场地照度。 (四)综合运动场地面积为1000㎡-2000㎡,场地净高不小于7m;体能训练场地面积为200㎡-400㎡,场地净高不小于3.5 m。 (五)附属用房和设施包括服务台、更衣淋浴室、体质监测室、医务室、管理室、卫生间、库房等。 (六)如果用地条件允许,可以将若干个室内外综合运动场地组合,共用体能训练场地、附属用房和设施。

3D体育馆建筑设计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 题目体育馆漫游动画 学号10040102013 班级应用2班专业计算机应用系别计算机应用系作者姓名刘欢弟完成时间2013.3.3 指导教师李宏伟职称助教 体育馆漫游动画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建筑物的样式图以及动画预览便应运而生,建筑漫游动画也逐渐成为建筑表现的一个发展方向。建筑漫游动画就是运用3DMAX表现虚拟的三维环境,经过建模,材质,灯光,摄影机以及后期合成等流程,对建筑进行真实表现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它能在短期内完成未来建筑的动画展示过程,利用动态交互的方式对未来建筑进行身临其境的全方位的审视,其前所未有的人机交互性,真实建筑空间感等特性,能够给用户带来强烈,逼真的感官冲击,有利得促进了我国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本文就建筑漫游动画的制作流程作了论述。 关键字:3DMAX 人机交互三维空间后期合成 premiere

目录 一、绪论 (4) (一)建筑漫游制作背景 (4) (二)制作工具的选用与介绍 (4) 1.3d studio max (4) 2.Adobe premiere CS4 (4) 3.Adobe After Effects CS4 (5) 二、3DMAX三维模型制作 (5) (一)建模理论与技法 (5) (二)材质表现技法 (6) (三)灯光的表现技巧 (8) (四)摄影机的表现技巧 (9) 三、后期合成制作 (11) (一)视频合成制作 (11) (二)音频剪辑制作 (12) 四、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

2011年09月 管控体系的设计应考虑两方面因素。整合平台的选择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明确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目标的情况下,即对其他的公司或业务进行整合要选择一家公司为平台。通常有两个主要的标准:首先是基于能力,为提升整体的盈利能力,以更具有经营能力的企业为平台进行整合。其次基于资源,为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行整合;被并购企业的组织制度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组织制度如何进行整合。轻易改变企业的组织制度,会产生不必要的制度风险,产生不良的连锁反应,如果原有企业的组织制度运行良好,则制度可以继续保持不变。依托一定的制度来完成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运作,对存在明显缺陷组织制度的企业在实施并购后,组织制度的再造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整合过程较长,逐渐过渡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各类负面情况的产生。 4、财务整合是否到位 财务是控制被并购企业的重要手段,具有信息功能,也是购方获取被并购方信息的重要途径。企业并购后,在财务制度上并购双方应互相连通,但在很多情况下财务目标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必须予以整合。并购各方为了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协调一致,应保证并购各方在财务上的稳定性。但一般来说,并购双方的会计核算体系、财务目标、考核体系和财务制度等并不相同,需要对并购双方在会计核算体系、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财务管理目标导向应当进行财务整合,以保证在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的形象。财务整合的复杂程度已远远超过财务报表的合并。 企业并购完成后因为每个企业在财务资源、财务管理方式和财务制度上可能存在着差异,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点:首先是并购完成后特别是对那些被隐瞒的财务信息的财务审查问题,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处理。其次是合并后的财务报表问题。并购前,并购双方都是独立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而并购后并购双方之前的独立财务会计报表需要进行编制合并财务会计报表。当企业向外界融资时,财务情况的透明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的发展。 5、企业文化的融合 并购后并购双方的文化碰撞会给企业在并购整合工作中带来很多问题,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就指出,要想通过并购来成功地开展多元化经营,与所有成功的多元化经营一样,必须要有“共同文化”或者具有“文化上的姻缘”。要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才能来避免并购的失败。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郑煤电有限公司参考文献: [1]凌立波.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 [2]张国杰.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 [3]刘丽华.企业并购类型与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2001.(S1). 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探析 文/王永伟 摘 要:本文通过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出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的特殊性和具体的管理经营模式,分别为学校行政部门治理模式、承包经营管理模式和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并对这三种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论述。对高校大型体育场馆今后在市场竞争集中提出建议,以便更加适应市场竞争。 关键词: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096-02 前言: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中国取得辉煌成绩以来,更加刺激了人们对体育健身的消费,而体育场馆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物质保障。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数量,我国体育场馆资源严重短缺,在这种形式下,高校体育场馆都积极应对社会需求,陆续对社会开放,实行了有偿服务。但是随着这些年高校场馆对外开放的深入,逐步参与到了社会市场竞争中去,由于学校现的性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极大地限制了高校大型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将针对市场环境下,探析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期为最大化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 一、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特点 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的特点主要是高等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既为在其校园内的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优势条件,但同时也为限制了其市场化的发展。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隶属于高校体育产业之中,于平把高校体育产业特征归纳为三点:福利性体育、业余经营性、消费对象相对稳定性。总结了高等教育范畴内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普遍特征。所以高校大型体育场馆在建设之初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在校学生的体育活动,这也是高校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时所必需遵循的原则。这就决定其在经营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开放时间、开放频率等。 高校在对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赋予了特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我国高校体育系统拥有一支数量较大、水平较高的教师,在科研、教学训练、体育管理等方面时刻走在社会的前沿,他们掌握着先进的信息、对未来的发展趋势都较为敏感;二是高校的环境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尤其是《体育法》明确强调“学校必须按照标准配备场地和器材、并且不能挪为他用”。 二、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 1、学校行政部门治理模式 学校的大型体育场馆是由国家通过教育专项经费投资兴建、学校统一管理,场馆的使用和服务是以学生参加体育课和体育课 经管空间 96 2011.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