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松山湖四大产业平台简介

松山湖四大产业平台简介

松山湖四大产业平台简介
松山湖四大产业平台简介

松山湖四大产业平台简介

阅读提示:松山湖(生态园)位于东莞几何中心,坐落于“广深港”黄金走廊腹地,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园区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园区着力打造东莞的科技中心和创新中心,致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东莞致力于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城镇化质量,打造“一中心四组团”城市格局的重要中心组成部分,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集聚区、生力军和加速器。松山湖有四大重点产业平台,分别为台湾高科技园、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大学创新城和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

松山湖大学创新城

松山湖大学创新城,位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内,是集科研、企业孵化、金融、学术交流、商务生活配套、人才培养、人才公寓、会展、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大型科学产业综合体,是东莞市实现高水平崛起战略目标的强劲引擎,也是东莞市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

项目占地397亩,总建筑面积约53.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7.1亿元,由研究院(含孵化器)、创投大厦及商业配套设施、公租房、市政基础设施及室外景观环境等部分组成,根据地块划分为8个区(A-H区)。

项目分四期进行开发建设,于2013年9月动工,目前处于基建阶段。大学城已引进了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同济大学,拟设立清华东莞创新中心、同济大学东莞研究院、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东莞暨南大学研究院和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建成后,将入驻10-15个大学研究院,集聚高科技专业人才约10000人,为东莞乃至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巨大的支撑作用。

台湾高科技园

台湾高科技园位于东莞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部,核心区面积约6.8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对台合作重大平台,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园区和粤台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台湾高科技园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亲自倡导和亲切关怀下建设起来的。2009年6月以来,汪洋同志先后4次亲临松山湖会见台湾客商,指导园区建设。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台湾高科技园各项基础建设全面提速,2010年11月顺利开园。2012年5月,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台湾高科技园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中新知识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同列为广东省六个重大平台。

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坚持与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粤台金融合作试验区“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以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台湾高科技企业升级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建设两岸产业“同步升级、协同创新”新型合作模式示范区和两岸“软硬产业”合作对接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坚持高端定位,重点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完善优质生活配套,用心为台湾高科技企业营造最佳的投资和生活环境。

粤台金融合作试验区是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2012年7月,国务院批复东莞作为粤台金融合作试点;2013年2月,东莞市政府确定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作为粤台金融合作的重点试验区。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将以服务粤台金融合作、服务莞台经贸合作为核心,着力建立莞台金融交流合作机制,完善莞台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台资企业融资难题,推进莞台人才智力合作,优化两地金融生态环境。

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

松山湖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以下简称“两岸生技基地”)是在2012年6月20日,在汪洋同志的支持下成立的。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是广东省和东莞市全力打造的重大战略平台,定位为广东省“生物技术产业重大项目集聚区、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核心示范区、生物技术对外合作重大平台”。基地规划8200亩土地,投资95亿元,设立国有独资的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综合运营。全市统筹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对台合作优势,坚持走特色化、国际化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以生物医药为主体,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为核心,新药及医疗器械、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生物新技术与转化医学、保健食品与化妆品为重点。

两岸生技基地积极争取政策突破,推行大项目引进战略,实施“莞榕计划”,大力引进优质生物技术企业。截止2015年底,已聚集东阳光药业、红杉生物、三生制药、普门科技等生物企业近180家,被誉为“广东药港”。

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

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即中以水处理产业园)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以色列经济部(原工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东莞市人民政府共推共建、由广东中以水处理环境科技创新园有限公司负责具体筹建与运营,是以色列授权在中国筹建的,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以水为主题的国际创新园。

中以产业园自筹建以来,倍受两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2012年10月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水处理技术国际创新园”称号;2013年11月,为落实两国总理就中以建立合作机制达成的共识,国家发改委下文通知,明确将松山湖及中以产业园列为“中国-以色列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推动的四大区域之一;2014年11月,中国创投委授予中以产业园“中国创业投资示范基地”称号。

中以产业园以中以合作为切入点,旨在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水谷,集聚全球先进水处理技术、优秀水处理人才、高端水处理企业和优质水处理资本,形成集水处理产业链上下游为一体的新兴产业集群。

中以产业园正在大力实施“支平台战略”。战略支平台是中以产业园大平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利用产业园平台与影响力,与项目、市场等资源持有方达成深度合作,构建

成一个个“项目池”,为企业提供大量的项目对接机会,并通过不断的深耕细作,整合、挖掘资源,汇聚技术池与资金池,最终形成项目、资金、技术良性互动的生态体系。项目池提供源源不断的项目机会,技术池聚集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与工艺,资金池满足项目开发的资金需求,三者彼此关联,互相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

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一期施工总承包项目施工方案

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一期施工总承包项目施工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一期施工总承包项目 桥梁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一期施工总承包项目桥梁工程 建设单位: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工期:暂定八个月 编制单位:广东长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依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图说明、合同文件、招标公告;《城镇道路桥梁施工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根据施工图纸、合同文件,和招标公告的要求:本项目的6座桥编号分别为桥梁9、桥梁10、桥梁T2、桥梁3-2、桥梁3-3、桥梁3-4,桥头堡,其中桥梁9下部构造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板桥台,墙式桥墩,桥梁墩台桩基础采用直径80c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按嵌岩桩设计,上部构造为24m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梁和12m跨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两侧外挂装饰拱圈,梁高分别为和,24m跨主梁截面为预应力混凝土多孔箱梁,内设5个直径90cm挖孔,箱梁截面尺寸:顶、底板厚30cm,腹板厚度 30cm,箱梁支点设两个支座, 12m跨主梁截面为钢筋混凝土多孔箱梁,内设5个直径40cm挖孔。箱梁截面尺寸:顶、底板厚20cm,腹板厚度30cm。箱梁支点设两个支座,桥梁全宽,桥面铺装采用石铺面。桥梁10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板桥台,桥梁墩台桩基础采用直径80cm的钻孔灌注桩,挡墙部分均采用直径80c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按嵌岩桩设计,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梁,两侧外挂装饰拱圈,梁高为,主梁截面为预应力混凝土多孔箱梁,设10个直径70cm挖孔。箱梁截面尺寸:

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绩效管理制度(草案)国环评证乙字第1983号 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东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月

1.1工程概况 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工程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现状位置为大岭山互通立交,该立交位于深圳龙华至东莞大岭山高速公路与东莞常平至虎门高速公路的交叉处。 本次工程从常虎高速、龙大高速枢纽立交引匝道接入美景西路,以美景西路为主线,并联美景西路与环湖路间各纵向通道,实现与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的交通出行。 项目需加宽龙大高速主线车道452.319m;新建E匝道为12.5m 双车道匝道,匝道长750.317m;新建F匝道为12.5m双车道匝道,匝道长1004.586m。新建收费站2座和收费站管理站房1处。A匝道AK0+000.000~AK0+289.844段右侧加宽车道289.844m;B匝道BK0+286.518~BK0+406.518右侧加宽车道120m;C匝道CK0+903.828~CK1+098.768左侧加宽车道194.940m;D匝道DK0+232.777~DK0+810.780段左侧加宽车道578.003m。 本项目拟新建3座桥梁、加宽2座桥梁。本项目建成后,龙大高速主线设计车速为100km/h,常虎高速设计车速为120km/h,A、B、C、D四条匝道设计车速为60km/h,E、F四条匝道设计车速为40km/h。本项目新增永久占地7.01公顷,拆迁建筑物3525m2。工程填方5.2072万m3、挖方9.4028万m3。工程总投资16240.66万元。预计2017年10月开工建设,至2019年4月建成通车。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交通管理工程和绿化工程等。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工程的建设是落实东莞市“十三五”规划,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是落实东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构建“松山湖”专业中心体系的需要;是支持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建设,满足园区员工交通出行的需要;完善高速公路网出入口,缓解常虎高速与龙大高速交通拥堵的需要。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工程为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改委令第9号)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发改委令第21号)中的鼓励类二十四、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2、国省干线改造升级。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东莞的今昔产业集聚变化

东莞的今昔产业集聚变化 昔日:东莞市拥有的产业集群极多,如光电产业集群,纸品产业集群,塑胶化工产业集群,毛织产业集群,家具出口业集群,电子产业集群,汽配业集群,等等。然而电子产业集群在东莞是最具规模的集群产业。人们常说,只要东莞到深圳塞车,全球电脑市场将会受影响。这种说法毫不夸张,这座位于珠江三角洲最强发展轴“穗”“深”“港”“经济走廊”中心的城市,直至2008年调查报告显示,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为3009 .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总产值为2775.01亿元,软件收入72.9亿元,电信业务收入165.02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5.4%。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在全国城市中仅次于深圳、上海、苏州,居全国第四位,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峻认为东莞的电子信息业还有统计上的漏洞,实际规模应该可以排到全国第三。由此可见,因为电子产业综合效益较好,各项指标均占大头,电子产业已经成为东莞经济的中流砥柱之一。 东莞电子产业集群的发展史:因东莞的优越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国际上尤其是台湾省IT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1989年10月,台湾至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石问路,在东莞市石碣镇办起了第一家台资电脑产品企业——东聚电业有限公司,生产电脑保护排插。该公司直至现今已经是东莞规模最大的电子产业公司之一。1992年,由于台商的大量进驻,东莞开始大量出售土地建设厂房,外来务工也不断地涌进东莞这座城市,投资方式主要以“三来一补”为主。这个时期也不乏大型IT企业的大规模投资,如台达,声宝,城洲,忆声,光平等大型公司的进驻。1996年开始,东莞电子产业集群特点的邹形开始形成,如企业数量多,行业多元化,大型集中化,技术设备的引进也比以往的新颖,先进。如光碟机,主板,液晶显示器的投资业相继出现。大众,微星,鸿友,源兴,致福,国巨,美格,技嘉等著名企业也是这个时期进驻东莞的。电脑装配的部件95%以上可以在东莞配齐,东莞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合作,上下游联动,配套完善的企业集群。直至2000年,东莞的电子集群已经成型,东莞成熟的IT配套生产网络,吸引了更多的IT企业加大对东莞的转移,如光宝,汉阳等企业把把东南亚或东莞的生产线全部搬回东莞。目前台湾的十大厂商在东莞都有投资,台湾IT企业在东莞增加投资,加大规模的同时,并逐步把晶片元件等高技术含量的部分转移到东莞,如华新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生产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产业在东莞规模庞大,发展良久,是东莞最为庞大的产业集群,成为东莞经济的首要支柱。 东莞电子产业现今所面临的危机:但东莞的电子产业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东莞靠90年代不断吸引大量外来资本,才逐渐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之一。如今,恰恰因为对外依存度很大,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这些曾经称其东莞经济半边天的支柱,自金融危机之后,订单缩水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的最大问题,不少电子企业通过裁减人员或降低工资来维持企业自身的生存。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外向型特征明显,从企业来看,外资企业和港台企业产品出口比例均在80%以上。此外,东莞还存在产业布局分散的问题。东莞市经信局认为,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初期,东莞采用以镇街为主体、自发式发展的思路,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缺乏统一规划,所以产业布局非常分散,各镇街产业优势特征也不明显,产业同质化水平较高。由于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信心,需求市场严重萎缩,这也是外向型企业在该年发展受到的最大威胁。产品结构的不同所处的境遇也大相径庭。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商、泰科电子总经理陈苗圃坦言,电子行业今年必定面临“寒冬”,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需求萎缩,订单减少。但同时他认为东莞的电子行业面临的危机与机遇并存,这种危机也存在结构性的分化。目前,泰科电子面向医疗等高端行业的工厂效益不降反升,原因是客户端没有受到消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国·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The Songshan Lake Hi-tech Industrial Park Plan of Dongguan in China 说明书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年8月

目录 一、项目提出·现状概况 1.项目提出 2.现状概况 二、科技产业·生态 1.科技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包容性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科技产业园 三、现状·未来 1.东莞产业发展概况 2.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 3.从“人”字到“个”字—市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4.东莞主城区“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及职能分工 5.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典型范例 四、选址·定位 1.优越性 2.前瞻性 3.目标与定位 4.综合生态新城基本条件 5.产业发展特征 五、构思·设计 1.规划原则 2.总体构思 3.发展规模 4.形态与结构 5.生态功能布局 6.用地功能分区 7.用地规划 8.景观设计 9.交通体系 10.绿地系统 11.配套设施 12.形象策划 六、安全体系 1.环境保护 2.生态安全 3.综合防灾 4.环卫规划 七、信息化规划 八、市政工程专项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2.污水工程规划 3.雨水防洪工程规划 4.电力工程规划 5.电信工程规划 九、分期开发指引 十、近期建设规划 十一、开发模式 1.开发指引 2.分期开发 3.管理模式 4.融资渠道 5.开发模式 十二、附件 附件1: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2001]444号)“关于同意扩大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附件2: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环境影响的评价大纲环评结论及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纲要评审意见

松山湖区域概况

区域概况: 1.东莞市概况 优越的地理位置,珠三角的几何中心。 2.松山湖概况 1)地理位置:地处东莞市的腹地,广深的后花园 2)便利交通:从松山湖出发到深圳,广州,香港都十分的便捷。 3)投资环境:松山湖北部是高科技产业带,东部是台湾高科技园,滨湖区,也就是我们所处的松山湖高新产业园,是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国际总部研发区。 近三年来,松山湖的GDP年均增长11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0%,预计到2013年工业总产值能达到1000亿元。 松山湖的世界知名度也随着参展世博会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就在10年11月,松山湖园区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更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大批世界级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南部的创新企业基地。 松山湖的房地产业从05年起步到现在的7年时间中,价格一再攀升,洋房已由当初的8000元达到现在的2万元左右,别墅更是由当初的1万多达到现在的三四万,其价格增长之快令人惊叹。 松山湖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300亿元,其中用于绿化设施40亿。

4)生态环境:园区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原生态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原生态绿地,它的绿化覆盖率超过60%,在松山湖,负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1万个。 项目概况及产品业态 我们松山会馆项目就位于松山湖中心区北部,新城路与研发中三路交汇处,总占地面积212亩,共59栋,总建筑面积 18.21万平米,绿化率50%,建筑密度仅为18.88%,容积率1.36.项目东面紧靠松山湖中心公园,北临状元笔公园,南邻松山湖中心小学和广东医学院,距离国家级景区松湖烟雨和五星级酒店凯悦酒店仅几分钟车程。项目由著名的世界级建筑设计师事务所DCM担纲设计,其整体建筑风格简约时尚,这一栋被命名为未来塔的独特建筑,将成为松山湖标志性建筑,松山湖的新地标。(配张未来塔的图片) 设计独特的建筑群,创新建筑的内部空间充分考虑作为企业总部中心使用,可以自由分割出员工办公区,总裁办公,休息,会客,展示等多种功能组合。小区配套有餐厅、商务吧等商业服务,满足于企业形象展示,办公、高管居住等低密度生态型总部办公区。别墅级的商务群,实现企业总部集群发展,总部独立展示,打造城市生态豪宅办公的综合体产品。 项目的建筑设计还融入了多种新建筑理念,如新风系统,低碳,绿色环保等多种高科技的运用,使其本身成为创新技术运用的样本,

世界科技园四个案例——广州中新知识城、东莞松山湖

世界科技园四个案例——广州中新知识城、东莞松山湖 一、东莞松山湖 概况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2001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段,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松山湖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生态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区域。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已成为东莞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将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区的示范新城。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人。 发展定位 根据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开发的基础背景及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结合其选址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土地容量,综合研究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性质为:具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强烈科技创新能力的以先进工业、高新科技产业和大学园区为主的综合性生态新城,与东莞、同沙组团共同构成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功能定位体现如下特点:?成为东莞市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建设的示范新城;?成为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技术中心;?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卫星城镇,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松山湖组团与莞城、同沙共同构成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 规划构思 生态型新城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主题,它既是以产业为核心的产学研集聚区,更是具有一定规模和中心职能的城市功能区。因而规划将城市的生长过

程:“生息环境—劳动发育—城市繁荣”与产业链生长过程:“产—学—研”置于松山湖特定资源环境下,将人工空间有机融入自然空间,创造生态型新城。遵循?自然生态核心—把握原始生态的脉络,以松山湖为中心,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的生态型城市;?自由富于秩序—融于自然的人工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与规划的城市空间的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滚动开发模式—落实时序推进的空间。采用多组团、系统化布局模式适应项目引进与滚动开发;?弹性布局原则—赋予整体统一的主线。简洁的交通体系与组团式的结构模式便于弹性开发。 空间布局 1.北部区:高科技产业带 十平方公里的北部区,是承接高新科技企业、研发中心与企业总部的重要载体。 以松山湖大道为界,北边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目前已聚集华为、易事特、生益等52家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 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区域重点引进研发中心、总部,正在建设IT研发园、创意设计园、生态文化创意谷等一批专业园,已引进产品质量检测基地、万科住宅研发基地等27家研发、总部企业。 月荷湖周边区域是创意生活区,已全面启动超市、住宅、餐饮、学校、医院、邮政、体育等配套设施。 2.中心区:教育研发区 是松山湖的城市核心区,集行政、商务、教育、研发、商住、旅游等多项功能。 行政服务:是园区管委会及市直部门分支机构的办公场所,为企业提供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2020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模拟试卷

2020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模拟试卷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运行在地月引力平衡点L2点晕(halo)轨道上的中继星“鹊桥”,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下图为“嫦娥四号”登月位置及中继星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的月球背面( ) A.终年处于黑夜 B.气温日较差小 C.受地球电磁干扰少 D.地形平坦,高差小 2.能够对中继星传递信息产生明显干扰的是(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月球自转 D.地球公转 3.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造成该地区地貌变化的原因是(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风化作用 D.板块运动 4.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哪幅图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 )

5.下列现象反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的是( ) A.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植被变化 B.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 C.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D.海口到哈尔滨的植被变化 甲图为城市道路边的生态透水砖景观图,乙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这种透水砖主要增加了城市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 A.b B.f C.c D.g 7.下列与c环节有关的现象是 A.东南季风 B.南水北调 C.修建水库 D.植树造林 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尼雅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繁荣城镇,后来由于水资源匮乏,绿洲萎缩、土地荒漠化,居民弃城外迁,古城逐渐被黄沙掩埋。据此回答8~9题: 8.导致古城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9.古城居民弃城外迁,说明当地( )

松山湖生物医药情况介绍

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东莞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制造业名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十二位、地级城市第一位,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日俱增。进入新世纪,东莞致力于实现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顺势而生,承载着东莞科技强市的伟大使命。自2001年开发建设以来,松山湖各项事业快速推进,择商选资、招才引智成效显著,产业聚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已发展成为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强大引擎。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今日之松山湖,新城与产业齐飞,科技共山水一色。这里,自然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研发机构荟萃,科技精英云集。这里,崇尚创新,崇尚竞争,崇尚包容。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东莞自主创新的旗帜、转型升级的先锋;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前景无限的科技投资沃土、财智聚集高地;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创新创业者展现身手、追求成功、实现梦想的乐园。 中国最美的国家级高新区优质配套助推产业升级 松山湖既是产业形态上的高新区,更是发展形态上的科技生态新城,园区各项配套齐备,配备了完善的商业金融、餐饮购物、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休闲旅游、邮电通讯等城市服务设施,为推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成130多公里高标准道路以及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 公共设施:建成医院、学校、图书馆、银行等公共设施,总建筑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 交通设施:莞深、虎岗、南环三条高速公路和东莞城市轻轨R1、R3线经过园区,园区至市内的10多条公交线路以及区内免费公交全面开通。 生活设施:中心区建成万科、锦绣山河、长城地产、和堂等一批高品质商品住宅。北部区建成面积18万平方米的创意生活城,超市、商务酒店、文体中心、学校、银行、电信、邮政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松山湖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新的增长极 生物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是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谁占领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就将在下一轮发展中走在前面。松山湖结合自身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积极推动大型生物医药研发平台项目发展,打造东莞及周边城市生物技术创新链,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新的增长极。 生物科技发展方向 松山湖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定位不局限于某个单一领域,我们的目标是在东莞乃至更大范围内打造一条完整的生物科技产业链。着重发展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医药服务产业 重点打造三大技术服务平台—— 1、专业技术类平台,如新药筛选、安全评价、模式动物实验研究等; 2、技术支撑类平台,包括实验动物中心、药品检测中心、专业孵化器、公共实验室; 3、专业咨询和代理服务平台,如合同研发外包服务机构(CRO)、医药咨询和信息服务公司,可依托体外检测、生物芯片及其他先进诊断技术提供研发服务和技术支持。

松山湖产业园案例

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到产业地产 ——松山湖国家高新产业园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以产业聚集为特征的园区开发获得了长足发展。作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相对于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产业地产更具时代意义。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穗深港”黄金走廊中段,地处东莞几何中心的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园区开发,就经历了从住宅地产到商业地产再到产业地产的发展历程。 一、开发住宅地产,完成园区基建 松山湖产业园2001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成立之初,园区发展主要模式是政府出让土地给开发商建住宅,开发商则为整个园区修建高水准的市政道路。这段时期,松山湖产业园完成了基本的基建,一幢幢高端商品房小区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连接南北。这一时期的主要开发商代表是东莞本地的光大地产,代表作品有锦绣山河、山河语岸、山河印象等大型高端商品房小区,以及由松山湖控股公司开发的主要居住对象为政府公务员的松湖花园、和堂等普通住宅、别墅小区。 这一时期开发商的作品,基本都是管委会批地、开发商盖楼兼修建周边市政道路。因为风景优美、环境好,当时房价都在万元以上,但因为人烟稀少,商业配套基本没有,楼盘入住率一直在10%以内。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东莞致力于实现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升级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山湖产业园地理位置优越,经历了住宅地产开发的第一阶段,松山湖园区周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发达,香港、深圳、广州、惠州、珠海、中山均在松山湖一小时经济圈范围。除了地理位置的优越,松山湖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园区拥有8 平方公里淡水湖,14 平方公里原生态绿地,位于园区内的松湖烟雨景点位列东莞八景之首,年均游客数量达450 万人次。

东莞松山湖科技园规划

023 基于知识经济的科技园规划实践 —— 以东莞松山湖为例 ■ 倪有为 [摘 要] 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战略,科技园作为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迎来了新的机遇。东莞松山湖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园,将基于知识经济特征重新审视自身价值定位,强调空间资源整合和空间秩序再生,探索新时期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松山湖 可持续 为了应对知识经济背景下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推动科技园的建设,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三大聚集地。但综合审视我国当前科技园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创新产业链不完整、创新环境要素不完善等症结,需要基于知识经济关于产业布局、区域创新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对科技园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 一、 知识经济概念及特征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被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 结合科技园的发展特点,知识经济主要包括以下特征: (1)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知识经济的增长是高度集约、知识密集型的增长方式,主要依托知识的创新—— 既包括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也涵盖对科学技术的新应用,更强调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科技创新向产业链其他环节延伸,即“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以高新技术为产业支撑。科学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推动了新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更积极与传统产业结合,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带动传统专业升级。 (3)可持续发展模式。知识经济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知识能重复利用的特点以及其溢散效应,使传统工业经济中经常出现的边际递减效益不再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而知识经济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方式的转变,也极大降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冲突,使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 二、 科技园发展趋势研究 1. 核心动力—— 科技创新 科技园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良性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企业将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借助市场力量形成完整的创新产业链。 美国硅谷、法国安蒂波利斯等成功的科技园区,都是围绕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园区提供智力支持,吸引大量技术和服务人才,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学的支持和参与不仅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智力资源,更形成了 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从而形成了智力、资本的聚集效应。 2. 竞争优势—— 生态环境 科技园以知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为主要支柱,由于科研条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条件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要求较高,而对传统产业发展所依赖的地形条件要求相对较小。因此,科技园的选址更倾向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既可以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生产环境维护费用,又可以通过高质量的环境吸引技术和服务人才。此外,良好的环境也能激发人才的创新效率,促进创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3. 发展基础—— 公共服务 纵观国内外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由园区向城区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从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条,以及高标准、高品质的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都是吸引技术和服务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保障。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的产城一体化,成为了科技园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 三、 松山湖的发展路径探索 过去十年,东莞松山湖科技园一直坚持着“科技与山水一色、发展与生态兼容”的独特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惯性,并渐生秩序,成为了一种鲜明的城市化品牌,是珠三角地区迅速崛起的科技园区。 但是在经历快速成长阶段后,日益强化的生态系统保育需求、区域间方兴未艾的产业转移升级等外部条件变化,使得松山湖不再一枝独秀。剩余有限土地和已开发土地显现的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城市影响力以及未来的演变等一系列内部判断,都促使松山湖适时进行策略性检讨,并以再度前瞻的规划标准去发掘自身的价值。 1. 主体功能整合 科技园的主体功能主要包括生产、生活和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生产功能的核心是科教、研发,生活功能包括居住及配套,服务功能包括生产性服务(金融、信息、物流等)和生活性服务(文化、娱乐、餐饮等)。 松山湖在过去的十年间依托东莞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发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环湖居住板块也初具规模,但在服务功能板块存在缺失。同时,三大板块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手段,尤其是房地产带动的住宅区建设,与生产功能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之间并不匹配。在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的同时,也造成园区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等弊端。 面对平衡生产、生活、服务三大功能的新需求,一方面要补全服务短板,结合园区自身价值定位,以及园区和周边镇区在产业和配套上的相关性,强 化以产业链管理和服务为主的智慧松山湖特色中心。另一方面,继续引进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通过华为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创新土壤,带动创新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最后,还要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向具有创新价值的环节倾斜。通过将居住用地出让与科技研发、产业用地捆绑等有效的管理手段,扭转住宅用地供应与生产功能脱节的难题。 2. 空间结构重组 围绕科技城的生产、生活、服务三大功能板块,构建新的多中心城市结构——“一条环湖公共服务带、三大产业集群区、多个公共服务中心”。 结合环湖生态核心,构建由综合服务中心、科研创新中心及金多港休闲服务中心等多个以生产性服务功能为主的环湖公共服务带,打造具有松山湖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使环湖地区成为园区最具活力的场所。 图1 松山湖空间结构重组示意图 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形成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三大产业集聚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主要引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电子高科技企业和研发平台;生物技术集聚区以生物医药研发为核心,发展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业,完善从教育、科研、中试到生产、销售完整的产业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 (下转第025页) 万方数据

东莞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东莞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 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的申报、认定、考核及相关管理工作,引导和促进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以下简称文创园)是指集聚了一定数量具备自主创意研发能力的文化创意企业,能够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技术及服务平台,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第三条东莞松山湖宣传文体局(以下简称宣传文体局)是松山湖的文化产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文创园的认定、审批、考核及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四条本办法实施前已获得“东莞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称号的,应根据本办法重新申请认定。申请认定文创园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是法人单位;

(二)具有合法、完备的立项审批手续; (三)主导产业及行业门类符合东莞市、松山湖的文化产业政策重点扶持方向和产业布局规划,文化产业占比60%以上; (四)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能够有效组织开展文创园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不低于60%; (五)有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及文明氛围良好;有完善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能为入园企业提供企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研发、交易推广以及融资等公共服务; (六)文创园实际投资额应达5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且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已入驻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包括企业、社会团体、设计室、工作室等)15家及以上,且使用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 (七)文创园的场地属自有物业的,要求产权清晰,在5年内不得变更用途;属租用物业的,要求租用合同期不少于5年,在租用期内不得变更用途; (八)规范运营一年以上。 第五条经国家有关部委办局认定的文化产业类园区(基地),或经广东省文改办认定的“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省文化厅认定的“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或经市文化产业主管部门认定的“东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东莞市文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

发帖人: keynes 点击率: 3275 东莞市位于经济快速增长的珠三角地区。由于这一地区的经济正面临结构性改变,各种经济力量的分化与组合,为本地区发展带来众多机会。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东莞市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国际制造业 的中心城市。 针对东莞不完备的城市功能和不明确的发展格局,2001年6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松山湖(原松木山水库)附近建设以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为主题的产业园,并同步开始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全面规划和 设计工作。 围绕松山湖的整个城市设计任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投标) 2、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中部地区城市设计 3、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规划及总平面设计 项目一: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投标) 项目规模:用地约2.5平方公里,研究影响范围约30平方公里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将成为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器,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未来东莞的形象代表。”在城市发展决策的推动下,松山湖总体规划和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同步展开。 松山湖地区拥有优美的环湖丘陵地貌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加上东莞市雄厚的经济积累和发展特点,对于松山湖建设标准的定位成为城 市设计的关键。

一、设计构思 1.城市设计首先从地区发展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全面分析松山湖的战略意义。松山湖地区所负载的并不是一个单纯产业园的内涵,它的建设将对东莞不完备的城市功能和不明确的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座以地区创新为目标,以产业服务为主体的新城。 2.城市设计引入了城市经营的思考方式,充分认识不可确定的发展需求,判断城市预期的获利方式。松山湖新城只有在竞争的城市发展环境中以活跃的媒体身份出现,才能真正成为东莞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新城的设计主题表达为一个为变换的需求提供不变场所的概念: 城市的舞台。 3.以灵活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城市设计为可确定的需求提供充足 的发展空间,对不确定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 近期,新城将成为东莞工业城镇的服务枢纽。 远期,将以其先进的城市文化形成地区性的新生活基地。 二、设计特色 1.城市设计在深入研究松山湖城市使命的基础上,与总体规划互动思考,自上而下、全面创造新城在“舞台”环境上的供给优势,进而 提供可操作的中心区城市设计策略。 (1)城市功能选择—“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松山湖新城不是一个孤立的城市发展计划,它是构造东莞市“三位一体”的整体发展框架的重要一环。莞城强调核心性,新城更强调外

华为松山湖终端验收总结报告

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一期建筑工程 竣工验收总结报告 工程名称: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一期1号楼、2号地下室、3号门岗、4~11号楼、12号地下室,43~49号楼,50号地下室 监理单位:中海监理有限公司 报告时间:2018年月日

工程竣工总结报告 一、工程基本概况 工程名称: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一期1号楼、2号地下室、3号门岗、4~11号楼、12号地下室,43~49号楼,50号地下室 建设单位: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韶关地质工程勘查院 设计单位: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研究总院 施工单位: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中海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 本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一期施工总承包工程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项目场地的东面紧邻规划次干线道路6号路,南临环湖路,西面现状以林地为主,北临规划次干线道路1号路。 本工程占地面积约60.3万平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为38.8万平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30.8万平米,分6个组团,共有地下车库7个、研发楼23栋、食堂7栋、研发楼/食堂7栋、能源中心1栋、食堂/多功能厅1栋、门岗及班车停靠站4栋,本工程分4-1、4-2、4-6组团。本工程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柱下承台桩基础、墙下条基、柱下独立基础,结构类型为板柱剪力墙、框架剪力墙、钢筋砼框架。外墙形式为:涂料外墙、欧式砖砌外墙及干挂石材外墙,使用年限为50年。

二、施工依据及主要工程构造做法 1、招标文件、施工合同、设计图纸 2、国家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东莞市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 3、国家和东莞市有关建设工程的标准、规范和规程 主要工程构造做法: 1、内墙隔墙:主要为加气混凝土砌块。 2、外墙幕墙:主要为涂料外墙、欧式砖砌外墙及干挂石材外墙。 3、屋面工程:不上人屋面防水采用3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和4厚Ⅱ型聚酯毡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找平层为C20混凝土内参钢筋网片,分仓缝缝宽20间距不大于4米;上人屋面防水采用3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和4厚Ⅱ型聚酯毡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找平层为C20混凝土内参钢筋网片,分仓缝缝宽20间距不大于4米,面层为防滑地砖;挂瓦屋面防水采用2.0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40厚保温板上浇15后1:2水泥砂浆,面层挂石板瓦、欧式陶瓦或金属瓦。 4、节能方面:建筑屋面保温层为50mm厚挤塑苯板,窗为+6mm透明LOE-E 节能玻璃+12mm空气+6mm透明LOE-E节能玻璃。 5、室内装修方面:主要房间入口门厅、公共走道、电梯厅、中庭、食堂等地面面层为石板材地面,厨房、后勤走道、粗装楼梯、卫生间等为瓷砖地面,空调机房、车库、人防区域、设备间、强弱电间等为环氧地坪地面,仓库、管井房等地面面层为水泥砂浆面层。公共区域、主要房间为石膏板吊顶和铝合金方板吊顶,设备间为吸顶式吸声吊顶,楼梯间、强弱电间、车库为乳胶漆天棚。公共区域墙面为涂料和天然石板材,会议室、接待室为软包墙面,设备房间为穿孔吸音铝板墙面,卫生间、厨房为瓷砖墙面,楼梯间、强弱电间、地下车库为乳胶漆墙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 For Research & Development District Of Songshan Lake SCI.&TECH.Industry Park,Dongguan 说明书·图集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前言 1. 项目背景分析 2. 现状概况分析 3.功能目标定位 4.规划理念与技术路线 5.规划总则 6.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7.道路交通规划 8.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引导 9.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10.配套设施规划 11. 总平面布置 12.竖向规划 13.市政工程规划 14.分期建设规划与实施建议 15.投资估算分析

前言 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把松山湖建设成为东莞科技中心”和松山湖新一轮的发展切入点就在“发展科技”的指示精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9月对松山湖研发区进行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咨询邀标工作,评审会后,确定了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与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共同合作完成下一步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项目组重新对规划用地进行现场踏勘、方案比较等方面工作,在结合松山湖意见的基础上综合东南院与东莞院两方案各自的优点,形成了修改方案,于2005年11月23日向管委会领导汇报并得到认同,再根据会议具体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深化,并多次与松山湖规划建设局有关领导互相交流,形成确认方案。 由于松山湖管委会相关领导对研发区发展思路有调整,项目组于2006年1月结合管委会意见形成了本次调整方案并得到管委会认同。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松山湖管委会、松山湖规划建设局相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华为松山湖终端规划项目一期施工总承包规划项目施工方案计划

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一期施工总承包项目 桥梁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一期施工总承包项目桥梁工程 建设单位: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工期:暂定八个月 编制单位:广东长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依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图说明、合同文件、招标公告;《城镇道路桥梁施工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根据施工图纸、合同文件,和招标公告的要求:本项目的6座桥编号分别为桥梁9、桥梁10、桥梁T2、桥梁3-2、桥梁3-3、桥梁3-4,桥头堡,其中桥梁9下部构造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板桥台,墙式桥墩,桥梁墩台桩基础采用直径80cm 的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2.1m、15.1m、23.1m、26.1m,按嵌岩桩设计,上部构造为24m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梁和12m跨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两侧外挂装饰拱圈,梁高分别为1.5m和0.8m,24m跨主梁截面为预应力混凝土多孔箱梁,内设5个直径90cm挖孔,箱梁截面尺寸:顶、底板厚30cm,腹板厚度30cm,箱梁支点设两个支座, 12m跨主梁截面为钢筋混凝土多孔箱梁,内设5个直径40cm挖孔。箱梁截面尺寸:顶、底板厚20cm,腹板厚度30cm。箱梁支点设两个支座,桥梁全宽7.3m,桥面铺装采用石铺面。桥梁10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板桥台,桥梁墩台桩基础采用直径80cm的钻孔灌注桩,挡墙部分均采用直径80c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8.1m、26.1m,按嵌岩桩设计,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梁,两侧外挂装饰拱圈,梁高为 1.2m,主梁截面为预应力混凝土多孔箱梁,设10个直径70cm挖孔。箱梁截面尺寸:顶、底板厚25cm,腹板厚度35cm。箱梁支点设两个支座,桥梁全宽为12m,桥面铺装采用石铺面。T2桥梁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板桥台,墙式桥墩,25m简支梁桥墩台桩基础采用直径120cm的钻孔灌注桩,8.2+3×10.5m连续梁桩基础采用直径80cm的钻孔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 For Research & Development District Of Songshan Lake SCI.&TECH.Industry Park,Dongguan 说明书·图集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前言 1. 项目背景分析 2. 现状概况分析 3.功能目标定位 4.规划理念与技术路线 5.规划总则 6.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7.道路交通规划 8.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引导 9.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10.配套设施规划 11. 总平面布置 12.竖向规划 13.市政工程规划 14.分期建设规划与实施建议 15.投资估算分析

前言 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把松山湖建设成为东莞科技中心”和松山湖新一轮的发展切入点就在“发展科技”的指示精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9月对松山湖研发区进行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咨询邀标工作,评审会后,确定了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与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共同合作完成下一步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项目组重新对规划用地进行现场踏勘、方案比较等方面工作,在结合松山湖意见的基础上综合东南院与东莞院两方案各自的优点,形成了修改方案,于2005年11月23日向管委会领导汇报并得到认同,再根据会议具体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深化,并多次与松山湖规划建设局有关领导互相交流,形成确认方案。 由于松山湖管委会相关领导对研发区发展思路有调整,项目组于2006年1月结合管委会意见形成了本次调整方案并得到管委会认同。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松山湖管委会、松山湖规划建设局相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松山湖园区简介

松山湖园区简介 东莞致力于发展模式创新, 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 松山湖高新区因此顺势而生。自2001年开发建设以来, 松山湖按照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的发展目标, 各项事业快速推进,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成效显著, 产业聚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逐步发挥出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 已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强大引擎。 作为东莞“四位一体”主城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月正式获国务院授牌。坐落于“广深港”黄金走廊腹地,地处东莞几何中心,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松山湖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新城。 2005年以来,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0倍,年均增长率达81%,税收增长20多倍,年均增长率达120%。连续被授予“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国际企业创新园”、“中国青年留学人员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2008年,松山湖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布局,将园区土地等优势资源更多地集中到核心功能开发上,进一步扩大研发和总部功能区范围,集聚大批研发机构和企业总部,突显松山湖作为科技中心的形象和功能。

北部区:高科技产业带 以松山湖大道为界,北部区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目前已聚集华为、易事特、生益等52家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 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区域重点引进研发中心、总部,正在建设IT研发园、创意设计园、生态文化创意谷等一批专业园,已引进产品质量检测基地、万科住宅研发基地等27家研发、总部企业。 月荷湖周边区域是创意生活区,已全面启动超市、住宅、餐饮、学校、医院、邮政、体育等配套设施。 中心区:教育研发区 是松山湖的城市核心区,集行政、商务、教育、研发、商住、旅游等多项功能。 研发: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虚拟大学园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聚集中小创业企业130多家;引进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华南工业设计院等一批大型科研机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