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灵石县两渡镇镇长侯文斌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基石。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既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灵石县两渡镇党委、政府以“一村一品”、工业项目建设、生态建设为抓手,在培育农民增收点、增收方式、增收效益等方面寻求突破,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当前我镇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富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缓解了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但是我镇作为典型的工矿型乡镇,受农业生产立地条件、煤炭资源整合以及煤焦市场低迷等影响,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及增长缓慢的态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难度明显加大,农民增收乃至“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低。农民仍然

是靠天吃饭,一遇自然灾害,农业便减产。一旦遭遇天旱,农业用水就成问题,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就成定局。

(二)农业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

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虽然大幅提高了,但增速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价格增速,致使农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大多数劳动力属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形成的“体力型”劳动者,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从事传统的辛勤劳作,受到专业和职业培训的寥寥无几,造成农民在发展农业方面,缺乏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方面,缺乏筛选能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和拉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民劳动力总量大,有效就业不足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这是农民主要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

(五)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一直以单打独斗为主,农业合作组织还不健全,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对策

针对影响农民增收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所在乡镇的实际,认为当前要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抓手,在培育农民增收点上求突破。

一是在实施“一村一品”工作上,我镇按照“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品牌”的要求,精心组织,动员镇村两级干部,针对各村实际,确定发展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建设“核桃经济大县”的目标,在“一乡一业”上以核桃产业为主导,重点突出核桃经济林建设,把发展核桃产业摆在全镇工作的突出位臵,把核桃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确定了5年内人均拥有2亩核桃林、100株核桃树,建设万亩核桃标准化专业大镇的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我镇核桃经济林发展到3万亩,到盛果期年产核桃200万公斤,实现产值40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在主抓核桃产业的同时,根据各村的地域优势、传统产业特点,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葡萄、西瓜、香油、生猪、笨鸡、生态观光农业等涉农产业或产品。同时,以村为单元,围绕主导产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特色优势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全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按两步走发展战略,即示范村建设和推进村建设。2012年完成7个示范村建设,并通过示范村建立帮扶带动机制,辐射带动其他11个村的发展,实现产业区域聚集。到2013年底,全镇所有的推进村全部达到示范村标准,较大幅度提升全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是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倾斜、政府扶持,以“支部联协会”为抓手充分发挥6个生态建设协会作用,严格考核管理等多种措施,促进“一村一品”工作顺利推进。

1、强力推进东、西两山万亩核桃经济林建设。

万亩核桃经济林建设是我镇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加快生态建设和建设“核桃经济大县”的号召,全面启动恢复生态治理,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惠民工程,涉及东山区的两渡、索洲、徐家山、房家庄和西山区的新庄、张村、杨家垣、后庄等村,规划核桃林栽植3万亩。2013年全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重点打造徐家山、新庄、张村3个核桃经济专业村。目前,核桃栽植1.2万亩,现已挂果的有2000亩,实现经济效益110万元,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2、发展以养殖、庄园经济等为补充的其他产业。

按照核桃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着力培育2个养殖专业村:新庄村(朱家岭)生猪养殖专业村和徐家山村(尤家山)笨鸡养殖专业村;1个生态观光专业村:张村神岭生态观光专业村;2个庄园经济(林间套种)专业村:徐家山村套种西瓜和张村套种黄豆经济专业村。

同时,选择农业产业基础较好的特色产业作为“一村一品”典型进行推广。如两渡村官滩400亩葡萄园、东山尤家山300亩西瓜园、军营坊村年加工5000斤小磨香油等。根据两渡特殊的地理位臵,高标准规划了以军营坊村为中心的蔬菜大棚园区。通过广泛发动,全镇共发展蔬菜大棚210亩,其中军营坊村何小多发展100亩、张宏斌发展50亩、两渡村岳义宏、雍金宝各发展30亩。这些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和典型带动,增加了农民致富渠道,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大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以工业项目建设为依托,在促进农民增收方式上求突

我镇境内有6座煤矿、35个洗煤厂、4个煤炭发运站,是一个典型的工矿型乡镇、是全县“项目建设集聚地”,镇党委、镇政府把促进农民增收与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把劳务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因素中最活跃、最直接、最现实的产业来抓,加大农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力度,收效明显。一是立足于以煤为基,筑牢煤炭产业基础,稳步推进铁新、安苑、华苑和聚义鑫辉源四个矿井技改和复工复产,积极创优环境,保证灵北、河东两大煤矿及洗煤项目建设。二是立足于循环发展,推动聚义五大项目开工建设,编制了两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并通过评审,确立了建设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发展思路,框定了工业园区准入门槛,稳步推进聚义焦化项目各项基础工作,目前万事俱备,正在寻求合作伙伴。又一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矿棉装饰板和建筑墙体保温材料的创新型项目——总投资30个亿元的煤矸石制纤项目落地建设。三是立足于多元发展,全方位推动转型项目落地。引进投资4.5亿元永泰能源公司装备制造项目、投资2亿元杰泰微电子科技项目、投资1亿元山西宏胜矿产品开发公司、投资3000万元晋达包装公司低纱复合包装袋制造项目、晋阳碳素项目等一批新型项目。通过以上三轮驱动,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生活富裕了,幸福指数提高了。

(三)以生态建设为载体,在农民增收渠道上求突破

我们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农业转型发展、实现农民就业的一个新型产业来抓,以创建全省林业生态示范镇为目标,依托企业持续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度推进。同时,全镇组建9个农村生态建设协会等民间组织,不断优化核桃产业和农村劳动力就业

结构,实现环境改善、企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三赢目标。力争完成全镇15万亩土地绿化,在全镇建设3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和10个生态园林村,使全镇森林木覆盖率达45%。如张村农民生态建设协会从2010年组建以来,承担了保利铁新煤业集团委托实施的总投资达2100万元的造林工程、筑路工程、生态观光园建设工程,流转本村土地2700亩,将本村57个农民由种植户转化为核桃建设的产业工人。

我镇在实施好保利生态经济示范园和东山农业生态综合开发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同时,紧紧抓住当前“绿色”和“生态”理念日渐普及和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新机遇,积极拓展生态建设产业,将生态景观、田园风光开发、农家乐融为一体培育成新型产业,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我镇张村神岭生态园就是新型产业发展的一个好模式。神岭生态园成立于2010年10月,位于两渡镇张村神岭山,毗邻108国道,生态园以绿色核桃产业为依托,以生态观光旅游为特色,投资900万元,种植了侧柏、国槐1500余亩、大豆1000余亩、月季花4万余苗、核桃树2000株、柿子树100株,开发了天星娱乐广场、天星阁、怡心亭、寻芳谷等景点。生态园致力于打造“回归自然,生态和谐”的品牌形象,创建了“神岭绿色核桃”品牌,打造了两渡镇核桃经济林种植示范村。创立了以“农家肥、原生态、现采摘”为特色的“神岭绿色核桃品牌”采摘园,核桃经济收入实现连年增长,套种大豆产量3万多斤,月季花销售收入达50万元,解决农民就业70余人。目前,又实施了以“二十四孝道德教育基地”为中心的配套项目,包括二十四孝道德教育雕刻、文昌宫,以及钓鱼、瀑布观景和农家乐餐饮等设施。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三产互动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748元,提高至2003年的3556元,年均增长4.4%。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后,当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83亿元,人均减负率达65%。 一、农民增收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从1997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七年共增加808元,年均增长4.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3923元,年均增长9.6%,两者相差5.2百分点。两者增量比较,前者是后者的4.9倍。 2、农民增收渠道少。据调查,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从乡镇企业及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减少,2003

年农户经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5%。个别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烟叶,收入结构单一,万一烟叶滑坡,就难以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3、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农业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品种没有更新,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新增加,但由于品质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市场卖价低,造成增产不增收。 4、农民收入不稳定。近年来,由于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业是弱质产业,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 5、农民收入不平衡。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窄,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家庭收入低。调研组在市区对近郊4个村11家农户进行调查。这里条件虽相对较好,但人均收入只有2570元。大田县目前农民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34个,3.07万人。 6、农民收入入不敷出。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农村医疗、教育和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如现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农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

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近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的呼声颇多,全国范围内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展开。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此举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利于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农村治理的现代化开辟道路,具有深远的经济影响和政治意义。 可以预见,近来惠及广大农民的一系列政策,以后还会发挥显著的积极效应,而且以往执行政策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也有助于这些政策今后更好地落实。农民负担在不断减轻,但制约农民增收的非政策性因素却依然很多,寻求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促进农民增收,先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减轻农民负担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在重视“放活”政策的同时,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彻底摒弃行政命令式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方法,让农民群众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主人,自觉、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多重举措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一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严格依法办事、政策公开透明,农民确权确地,保障土地收益”的原则,完成土地确权和有偿流、有序流转工作,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税费负担;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了农村基层组织运转。三是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按照基本农田保护的要求,深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四是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五是加强不良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减轻了村级的债务负担。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同名34271)

融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区和柳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和柳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以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全民创业、实施充分就业为重点,坚持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产业为支撑,积极实施工业化引领、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形成以农村产业、劳务经济、二三产经营收入为主导,以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农民增收格局,实现农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城乡原则。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目标,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社会事业均等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城镇村庄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农工互动、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

――坚持深化改革原则。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促农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农民增收和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产业支撑原则。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加强产业强村大户与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打好农民增收的基础。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北部以林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松杉、毛竹、油茶、金桔、罗汉果及中草药套种;在国道沿线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和工业园区,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重点抓好甘蔗、桑蚕、淮山、头菜、杂交柑、食用菌、畜牧、水产和特种养殖等农业优势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南部以粮食、甘蔗为重点,大力发展蚕桑、葡萄、西红柿、食用菌、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各类强村,发展各类产业大户。 ――坚持科技兴农原则。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三、工作重点 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

浅析德性养成的途径

浅析德性养成的途径 德性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实乃是知、情、意、行诸方面整合的、现实的和活生生的人格。人的德性的生成和培育,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把人类在几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道德主体,以及作为生成道德个性和德性主体的重要资源,即重视德性的认知方面和德性的“灌输”。但更为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必须引导人们自觉的加强德性养成。所谓“养成”,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要求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德性,使德性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要求,成为道德自律。在这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启蒙地,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是进行锤炼的大舞台。笔者认为,针对我国现在的德育状况,我国德性教育应把“德性灌输”与“德性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要十分重视德性认知教育。 加强认知教育是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系统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做好德育教材建设,做好德育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德性认知教育应该建立在心育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德性认知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实际上,学校的各门学科和各项活动的教育均包含有德性认知教育的成分,只要教育者设计教育时注重强化德性养成要素,就可以增强德性认知能力。 二、加强渗透,寓教育于自然活动。 也就是说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讲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第一个规律。德性的认知很重要,但光靠道德戒律的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不能被人真正地、乐意地接受和把握。比如在以往的家庭中,一般有两三个子女,这些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就会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如在吃苹果时,几个小孩就会自觉遵守优先法则,大的孩子少吃点,给小的孩子多吃点。又如做家务,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分工合作。但在今天的社会中,绝大多数家庭是独身子

围绕一村一品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调研报告

围绕一村一品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汤峪镇八庄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要求,我村两委“围绕一村一品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一课题,采取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老干部、老党员、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及发展特点 汤峪镇八庄村位于汤峪镇西北部,东临汤峪镇豆家河村,西与金渠镇年家庄村接壤,南临汤峪镇小法仪村,北与槐芽镇清湫村为邻,土地平坦,灌溉渠系发达,土质以沙土地为主。全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448户、人口1748人、耕地2541亩。2006年以来,本村围绕草莓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一村一品建设,截至2008年全村栽植草莓1200亩。2008村经济总收入69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915元,其中草莓销售收入483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草莓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综观全村“一村一品”发展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导产业日趋凸显。08年全村草莓种植1200亩,09年新增草莓500亩,累计达到1700亩,占全村耕地的67%,草莓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二是覆盖领域较广。全村9个村民小组种植草莓户数达到300多户,占全村农户70%以上;三是区域带动日益增强。全村一村一品发展对区域主导产业培植、农产品市场销售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紧邻汤峪镇八庄村的槐芽镇清湫村、黄家庄村,均以草莓发展为主导产业,这一区域已成为全县草莓种植销售中心,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村在发展“一村一品”农业上加大了工作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实现途径

文章来 一、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 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与改革初期相比,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相比,近几年却大幅度下降,即农民收入处于低速增长状态。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1984年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3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1.3倍,年均增幅达15.6%。但自1985年后,农民收入增幅开始下降。1985-2000年农民年均收入增幅已降至3.8%。2000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元,增长8.7%,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13元,仅增长1.5%,2002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23元,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2003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158元,增长2.5%,但同比增幅下降了3.4个百分点,2004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84元, 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586元,仅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当然某一年份的数据并不见得代表一种趋势,可支配收入同现金收入也不完全对应,但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农民收入增幅下降,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2、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变化 我国农民的增收构成发生了积极变化,即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增长幅度也大有超过农业收入增幅的势头。农民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农业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农业的增产,尤其是农产品的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影响更为直接,进入90年代后,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约束明显增强,农民增收由依靠增产和涨价转到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另外非农产业收入的增长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从发展趋势看将成为影响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农民增收放缓的原因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是在农村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增长较快,农产品出现相对过剩,摆脱了长期供给不足的困境等条件下出现的。第一,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由于我国农业结构尚不合理,乡镇企业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环境并不轻松,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效益明显下降。第二,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放慢。笔者在第一部分已经从1979年至2005年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变化,就有力说明了这一点。事实表明,近几年来农民增产不能相应增收,农民增长速度放缓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第三,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足。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的态势,农民收入减少。加之,国有企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下岗职工增多,各项改革措施将使居民的一些福利享受变为市场付费,子女抚育费用较高,这些都使城镇居民对未来的收入缺乏稳定的预期,因而不敢大胆消费,从而导致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旺。这样就出现了农民“丰产不增收”的现象。第四,城乡差别拉大。近几年来,耐用消费品基本饱和,且城市职工工资不断提高,而农民收入却相应减少,更促进了城乡差别再度扩大。第五,农村儿童失学率不断提高。据教育部门分析,当前农村儿童失学情况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入不敷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无力供子女上学。 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5、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民增收日益受市场约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绝大多数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对多样化、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由过去靠增加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逐渐转变为靠提高质量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农民收入。 7、个别地区农民负担仍在高位运行,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税收、集体积累及一些乡村的公共开支

镇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最新)

XXX镇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确保顺利实现年度农民增收目标,我镇结合近几年来农村工作的重点,立足我镇三农现状,深入分析我镇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增收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预计XXXX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XXX亿元,年均增长XX%;农民人均纯收入达XXXX元,年均增长XX%。 三、主要做法 1、打造特色品牌、发展特色产业 (1)我镇计划投入资金XXX万元用于打造XXX农产品品牌,对XXXXXX原生米、XXX莲雾、XXX番石榴、XXX牛肉、XXX 粉等五个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保护和开发,完善相关策划工作,逐步对五个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入挖掘关联的故事典故、文化等,并通过XX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大规模的品牌宣传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逐渐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促进产业化发展。 (2)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根据省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各村人才、土地、环境资源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发展,实现我镇农业产业一村一特色,继续扩大XXX村委会莲雾的规模化种植、完善销售渠道,加大XXX村委会阉鸡养殖的发

展力度、扩大XX阉鸡的知名度,促进XX村委会XXX精米产品的良性发展,做大、做强XXX村委会的番石榴种植等,做到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2、继续发挥农民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作用 2013年底,XXX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家,比较典型的一个是岭脚村的莲雾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XXX户,莲雾种植规模达1700亩,挂果莲雾的占50%,由原来的每亩收入5000元提升到了每亩1.2万元,另一个是文朗坡阉鸡合作社,该合作社给养殖户技术支持,统一采购鸡苗,统一出售,截至目前已带动该村30户农户参与养殖,户均收入约4万元。 我镇将规范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在镇墟专门设立农民合作社集中办公区,抓住农民合作社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农民合作社的优秀致富典型为样板,继续鼓励、促进专业种、养殖户成立合作社,扎实落实省、市给予农民合作社的优惠政策,积极做好农民合作社与省内外客商的对接工作,促进我镇农民合作社的良性发展,发挥农民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作用。 3、提高农民科技培训的数量与质量 (1)从实际出发,根据对农产品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农户就业、增收遇到的新问题,根据农民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群体、增加农民培训的次数、提高培训的质量,发挥养殖大户以及种植大户的带头作用,邀请种养大户做经验推广(如开展XXX、XXX、XXX种植技术交流)。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确实改变以往培训中存在的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示范不够、农民积极性不强的问题。 (2)联合省农校,办好村官中专班XX人。提供优越的课堂环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村官中专班学员的农业技术培

洗钱途径分析

浅析洗钱的过程和方式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全球每年非法洗钱的数额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至5%,介于6000亿至1.8万亿之间,且每年以1000亿美元的数额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当前经 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的情况下,洗钱活动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对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危害极大,而随着国际社会对洗钱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以及科技的日益发展,犯罪分子在洗钱活动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逃避反洗钱当局的打击,其洗钱手法越来越专业化,复杂化,洗钱手段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因此,为了有效打击洗钱犯罪,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洗钱的运作方式。 (一)洗钱的总体过程 虽然洗钱手法错综复杂,但归根起来,其过程常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放置阶段,即把黑钱投入清洗系统。然后是离析阶段,在这个阶段。要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交易。反复频繁地转移资金,扰乱人们视线,掩盖其最初来源。最后是归并阶段,至此阶段,黑钱已完全被洗白,资金又集中一起,可以正常流通使用了。 也有人将这三个阶段称为入帐,分帐,融合阶段,其意义大致相同。 (二)洗钱的具体方式 下面列举一些典型的洗钱方式,以便于大家了解: 1.现金走私 在放置阶段,将现金转变为银行存款是洗钱的最常见方式,大量的现金收入是犯罪收入的主要形式,但大量的现金既不便于携带和控制,又容易引起怀疑。因此,将现金存入银行转变为银行存款是罪犯获得犯罪收入后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各国之间反洗钱法规的差异,把现金偷运出境,存入未建立现金交易报告制度的国家的银行,对洗钱犯罪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金走私也就成为洗钱的重要方式。 2.将大量现金分散存入银行 由于一些国家建立了严格的现金交易报告制度,对于超过限额的现金交易,银行必须及时向反洗钱当局报告,为了逃避现金交易报告制度的限制,犯罪组织在洗钱过程中往往会化整为零,将大额现金分散存入银行,将每笔金额限制在现金交易报告限额以下,以避免引起反洗钱机构的注意和调查。 1999年来自云南缉毒部门的调查报告显示,云南几乎所有的毒贩子,都是将毒资以4.9万元以内的不同数目,用他人的名字或买个假身份证,以此存入各个银行网点(许多是同一个人在银行办理众多人的存取款手续),毒贩这样做是为了逃避银行5万元以上大额现金的 存取登记报告制度。许多毒贩子常年以这种方法将毒资存入取出而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或调查。在一些几百人的小镇的银行储蓄所,就有几亿元人民币的存款。而此地除了一般农业外没有任何贸易活动,不可能有如此大量的合法收入,所有人都知道这里是贩毒分子的聚居地,而问及当地银行,却说不知道。 3.向现金密集型行业投资 在现金交易报告制度的限制下,如果直接向银行存入大量现金,必然会因为不能说明现金的合理来源而引起反洗钱当局的追查,为了能够合理解释大量存入银行的现金的来源,向现金

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与对策

全面提升之——农民增收 在2010年国家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农村社会长久稳定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压力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新形势下,只有积极谋划新思路,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较同比增长近三成。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县农业还面临着较大考验,如何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农业长久发展是我局今后几个时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促进农民增收面临新形势 目前,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农民收入存在“增长慢、水平低、门路少、增收难”等问题。农业收入的门路少,目前仅农业收入就占总收入的50%以上,其他方面占的比重较小,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新的增收途径,存在着缺信息、缺资金等实际问题,一些农民短期内增收难度很大。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有: 1、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小农意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在农民中表现较为突出,影响农民增收。 2、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虽然我县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发展现代农业所应具有的基础条件相比还相差很远,这已成为制约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到目前为止,全县还有5%

的村没有通上柏油路,17%的村有线电视光缆网络没有被覆盖,8%的村没有通上自来水。 3、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差,缺乏增收后劲。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县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调查的农村劳动力中,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只占2.94%;小学文化、文盲、半文盲却占到40.3%。文化素质低,吸纳科技能力弱,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农民增收发展思路与对策 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一)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目前我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掌握更多的种植、养殖和经营技能,必须加强培训。首先,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其次,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围绕农民转岗就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发展多种形势的农村职业教育,增

决策理论与方法

1、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1决策主体的公共性2决策内容的公共性3决策方式的民主化4决策准则的公益性 2、公共部门决策的重要性作用:1为公共部门的决策提供目标2使公共部门的管理行为有了行动依据3有助于调动公共部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4有助于使公共部门的管理工作达到更优效果 3、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理论实践结合法,主体兼容法,吸收创新法。 4、经验决策的基本方法:直接判断法,淘汰法,排斥法,归纳法 5、科学决策的标志:1公关部门决策由个人决策发展为集团决策2公关部门由单纯的定性分析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3公关部门决策由仅注重决策的结果到注重决策的全过程。决策分析方法的科学化主要趋势是出现了决策分析的数学化,模型化,电子计算机化。 6、中国传统决策文化观念:1中庸决策观,儒家:适可而止,不偏不倚,中庸之道2无为决策观,道家:无为而治,贵柔,守雌,不争3经验决策观,墨家:三表论,本,原,用,类,故4权谋决策观,法家:权势,谋略5知变决策观,孙子兵法:知,变,知己知彼,技之以计,奇正相生。 7、我国政府决策的基本经验:1坚持共产党在政府决策中的领导地位2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调查研究,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方法3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4尊重专家的意见,按科学态度决策。 8、我国政府决策的主要教训:1没有一套完善的决策制度2决策研究缺乏公开性和民主性,3缺乏一套系统的科学决策程序。 9、公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基本内容:决策研究的科学化,决策过程的程序化。公关部门决策民主化基本内容:决策参与的民主化,决策讨论的公开化。 10、公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保障机制:1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基础之上。2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3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4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 11、西方决策理论对决策模式作了三种分类:1两分法,将整个决策模式分为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模式可能2三分法,在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种决策模式,混合扫描模式3七分法,进一步在前述两分法基础上增加了五个模式,即经济合理模式,顺序决策模式,超理性决策模式,剧烈改变模式,无为模式。 12、现代西方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一理性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也被称为科学决策模式,它把决策过程分为六个步骤:发现问题,提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1、2002、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别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乡镇企业和三产企业的加快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镇的步伐。2016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20家,比2002年增加12家,安排就

业人员6736人,比2002年增加903人,共发放劳动报酬万元,人均6560元,比2002年增长820元。同时2016年三产企业发展到2397个,个体户增加到65个,吸纳从业人员2600人。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01年、2002年、2016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990、2200。2016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84元。 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镇农业围绕增值增效抓调整,围绕江滩优势抓调整,围绕品牌创建抓调整,2016年农业的比较收益有所提高。一是特水养殖规模扩大,养殖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二是江滩意杨种植取得突破,种植面积达到近1000亩;三是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仅七圩村花卉苗木一期工程建设面积就达500亩;四是订单农业巩固发展,全镇夏秋两熟主导农产品,全部实现了订单化。 4、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强化减负管理,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承包管理,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强化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资产管理,集体资产进一步增值。村组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杨龙书 [论文提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针对影响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我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投资环境;二是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三是要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创业道路;四是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 [关键词]:农民农民增收有效途径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要“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强农富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缓解了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及增长缓慢的态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难度明显加大,国内通涨持续,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加大,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增收乃

至“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经过多年来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低。农民仍然是靠天吃饭,一遇自然灾害,农业便减产。一旦遭遇天旱,农业用水就成问题,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就成定局。 (二)农业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 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虽然大幅提高了,但增速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价格增速,致使农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大多数劳动力属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形成的“体力型”劳动者,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从事传统的辛勤劳作,受到专业和职业培训的寥寥无几,造成农民在发展农业方面,缺乏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方面,缺乏筛选能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和拉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民劳动力总量大,有效就业不足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

浅谈抓落实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浅谈抓落实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强调,凡事都要落到实处,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告诫我们:“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因为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胡锦涛同志强调: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从领导工作来看说,作出决策和制定政策,事情只是做了一半,另一半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半,就是努力贯彻实施,真正把决议和政策变成群众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果不落实,再好的决议、政策,也是一纸毫无意义的空文。事实说明,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狠抓落实的结果;所存在的许多不足,正是抓而不实的后果。因此,我们要把行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要求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要求真务实,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抓落实上作表率,在抓落实中创实绩。 一、狠抓落实,统一思想认识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落实,统一思想认识是前提。思想认识到位是行动到位、工作到位的基础。只有认识统一了,目标明确了,步调才能一致,才能把广大干部职工的力量和智慧进一步凝聚起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求真务实的工作干劲有效激发起

来。国家局姜成康局长7月29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行业经济运行经过4年高速增长后,目前已呈现高位回稳态势,进入较为稳定的增长期。当前经济运行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延长稳定增长期,避免出现大的波动,努力实现平稳发展的目标。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行业发展建立在可靠的市场基础和扎实的工作基础上,建立在资源配臵效率不断改善和提高上,建立在有质量、讲效益、可持续的前提上。不要满足于过去的快速增长,更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追求一时的快速增长,关键是要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增长。目前行业仍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对今后的发展有一个全面把握,认真思考竞争实力是否增强、发展后劲如何、新的增长点在哪里,采取切实有效的反周期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主动。?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局关于当前行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理性看待成绩,正视存在问题,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工作信心。不能满足现状,过分陶醉,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更加自觉地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更加辩证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更加准确地把握行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加深入地思考保持行业持续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要认真研究如何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夯实发展基础,如何加强薄弱环节,如何蓄积企业后劲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驾驭烟草经济工作的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三产互动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经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748元,提高至2003年的3556元,年均增长4.4%。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后,当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83亿元,人均减负率达65%。 一、农民增收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从1997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七年共增加808元,年均增长4.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3923元,年均增长9.6%,两者相差5.2百分点。两者增量比较,前者是后者的4.9倍。 2、农民增收渠道少。据调查,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从乡镇企业及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减少,2003年农户经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5%。个别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烟叶,收入结构单一,万一烟叶滑坡,就难以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

增长。 3、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农业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品种没有更新,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新增加,但由于品质结构没有改进,优质农产品少,市场卖价低,造成增产不增收。 4、农民收入不稳定。近年来,由于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业是弱质产业,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 5、农民收入不平衡。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窄,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家庭收入低。调研组在市区对近郊4个村11家农户进行调查。这里条件虽相对较好,但人均收入只有2570元。大田县当前农民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34个,3.07万人。 6、农民收入入不敷出。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农村医疗、教育和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如现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农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债治疗,造成因病返贫。农村孩子上大中专学校,每年需支出6000元以上,还有红白喜事年支出约1500元至3000元,占农户年现金收入的20-30%。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期末复习材料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公共部门的构成: ·社会部门可区分为三大部门: 第一部门是政府组织,这是纯粹的公共部门; 第二部门是工商企业,这是非公共部门,又称私人部门; 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往被称为非政府公共机构。 ·公共部门既包括第一部门即纯粹的公共部门(政府组织),也包括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纯粹性”非公共部门(竞争性工商企业)的特点: 1、它的投资主体是私人。 2、它所提高的产品一般是私人物品。 3、它的行为价值取向是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 1、决策主体的公共性(谁来决策)。即公共部门决策必须由公共组织按一定的法定程序进行。 2、决策内容的公共性(决策什么)。即其决策内容主要是公共领域的事务。 3、决策方式的民主化(怎样决策)。民主决策与公共参与是其决策方式的基本特点。 4、决策准则的公益性(根据什么决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之一。 三、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一,必须认真总结公共部门决策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 第二,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必须接受公共部门决策实践的检验。 第三,研究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公共部门决策实践。 ·主体兼容法,即立足于现代中国,兼容古今中外 立足于现代中国就是要从现代中国的实践出发去努力解决公共部门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我国公共部门的决策实践服务。 我国公共部门决策的四个基本特点: 1、我国是一个大国,公共部门决策十分复杂,其作用范围也相当大。 2、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共部门的决策应当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3、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公共部门的决策必须由党的领导和参与。 4、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的决策从理论到方法都还比较落后。 ·吸收创新法,即吸收现代的一切科学成果来丰富和充实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体系和内容上的创新。

浅析农民增收的意义及增收对策

浅析农民增收的意义及增收对策 【摘要】当前国内需求不足,与农民实际购买力不足有直接关系。增加农民收入,既是稳定农业的基础,也是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及国际市场的关键,更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城乡经济关系的良性互动、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扩大内需;农民收入;意义 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扩大内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抉择。扩大农村需求,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我国经济聘问较快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1.农民增收的意义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中央提出实施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那么如何能够扩内需?一个国家内需大小的主要衡量指标只能是居民消费率,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一直比较低迷,今年来甚至与国民经济即GDP的不断增长成反比。 2.农民增收的现状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 2.1.1第一阶段,快速增长阶段(1979-1984年)。这一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急剧变化,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我国国民经济已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宏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有了新发展,国家也再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出现“井喷式”增长。 2.1.2第二阶段,徘徊不前阶段(1985-1988年)。随着以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取消实行了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除个别品种(主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品种)外,一律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相结合,也不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计划。 2.1.3第三阶段,减收停滞阶段(1989-1991年)。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走出低谷,粮棉油等主要产品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在同时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局面。这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0. 7,有的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农民收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退到了农村改革以前的增长水平。 2.1.4第四阶段,缓慢起落阶段(1992-1996年)。这一阶段农民收入增长形势逐渐好转。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这5年间农民收入实际年增长5. 6,但其间波幅较大。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急剧变化,经过三年的治

农民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农民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农民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农户的养蚕积极性,逐年提高蚕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份额。今年计划在七村示范小组投入资金31870元,完成蚕桑发展85亩,蚕室新建及改造251平方米,建设消毒池16个35平方米,补助蚕台46套,方格簇6650片,蚕药108包,桑剪21把。 (3)稳定蚕茧市场和蚕茧价格。我们将依托省丝绸有限公司和镇蚕茧收烘站,尽最大努力稳定蚕茧市场和蚕茧价格,正确处理企业与蚕农的关系,统等兼顾两者利益,切实保护和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3、蚕桑产业增收工作联系单位及领导: 此项增收工作由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3+x”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村委会具体负责,由分管副镇长马兴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成武牵头落实。 (五)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突破口,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力争增加农民收入21.3元。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我们在增收工作中一定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充分认识到只有组织农村富余劳力有序输出,继而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变化,才能促进农民增收;要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在确保农民人身安全和务工收入有保障的前提下,加大力度输出农民工。我镇201X年底有劳动力9946人,其中: 剩余劳动力2039名;共输出劳动力986人,其中:

国外、省外输出41名,省内输出522名,市内输出324名,镇内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99名。 1、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年内实现以下任务目标: (1)向省外有序输出劳务90名,力争比上年增加50名; (2)在省内各地州有序输出劳务700名,比上年增加178名; (3)在县内有序输出劳务410名比上年增加86名; (4)在加强培训的基础上,动员xx宏兴锌矿企业新增吸收本镇剩余劳动力70名。全年预计最低可新增输出劳动力370名,按去年输出劳力的年平均纯收入980元计算,可增加农民收入36.3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1.2元。 2、实现劳务输出增收目标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切实发挥好镇劳动与社会保障所的职能作用。劳保所要积极与上级劳动就业部门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宣传最新的就业信息,组织好、服务好劳动力外出就业。 (2)加强宣传,形成发展劳务经济的大氛围和大气候。运用全镇各宣传阵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好劳务输出的现实意义,宣传身边外出务工致富的典型,破除小农思想和陈旧观念,激励人们走出家门,了解外界,创业致富。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举办1-2期技能和外出打工常识储备性培训,让准备外出的农民掌握外出务工常识,努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素质和就业技能;要切实做到在路子上“引”、在管理上“抓”、在资金上“帮”。 3、劳务输出增收工作联系单位及领导:

浅谈反思性学习形成的途径

浅谈反思性学习形成的途径 [摘要]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目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本文从创设反思的机会和抓住反思的契机入手进行阐述,旨在使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从而真正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形成反思性学习,实现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素质,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学习反思性教学培养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评价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美国学者波丝纳提出个体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学习是反思的,没有反思的学习不可能深刻。反思是在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 从元认知的角度来看,数学反思能力就是认知者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对自身数学认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它是以反思的体验、反思的知识和反思的技能为基础,并对数学认知过程的评价、控制和调节中显示出来的高层次思维活动,它对数学认知活动起指导、支配、决定、监控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所以,教师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反思,有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分析,从而学会学习。 一、创设反思的机会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再发现”道路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形成概念。为此,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常规活动的内容及程序,教师可分以下几个阶段活动的内容及程序,为学生创设反思的机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