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昆虫学复习思考题

普通昆虫学复习思考题

普通昆虫学复习思考题
普通昆虫学复习思考题

《普通昆虫学》复习思考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问答题

五、判断题

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B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专业 (专科、专升本、高起本)科《学校管理学》课程 复习题B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梅奥、罗特利斯伯格等人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管理理论就是 ( ) A、科学管理理论 B、决策科学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科层组织理论 2、管理具有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特征。管理的政治性就是指( ) A、管理与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 B、管理与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C、管理与社会基本矛盾相联系的属性 D、管理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属性 3、一般认为,达顿与斯奈登出版的《美国公共教育管理》一书,就是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的标 志。其出版时间就是( ) A、1876年 B、1892年 C、1908年 D、1910年 4、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规定:高等学校党组织要充 分发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 A、政治核心作用 B、保证监督作用 C、模范带头作用 D、领导核心作用 5、、科层制组织理论的提出者就是德国社会学家( ) A、施泰因 B、韦伯 C、法约尔 D、西蒙 6、运用科学管理理论研究教育管理问题的代表性著作就是卡伯利在1916年出版的() A、《公立学校的行政》 B、《学校行政原理》 C、《公共教育的管理》 D《学校科学管理》 7.新中国成立初期,大、中、小学校的内部管理一般实行( ) A、校务委员会制 B、校长责任制 C、校长分工负责制 D、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 制 8、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教职工参与管理学校,使教职工 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活动。这就是学校管理的 A、广泛性原则 B、大众化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民主性原则 9、学校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准,自觉为实现学校 的整体目标而辛勤工作。这就是学校管理的()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方法 C、经济方法 D、法律方法

《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 骨的基本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并不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1)密质致密坚硬,耐压性较大,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分布交织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密质和松质的分布与骨的功能相适应 (2)骨膜: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感觉起主要作用。 (3)骨髓:为柔软而富有血液的组织,分布于长骨骨干的髓腔内以及所有松质骨的骨小梁之间,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和网状结缔组织构成。 2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 一般椎骨都有一个椎体和一个椎弓,椎弓上有七个突。 ⑴颈椎:共7个,第1、2颈椎属特殊椎骨,将单独介绍。一般颈椎的椎体较小,近似长方形,其上面的左右两端上翘,与上位椎骨椎体侧缘构成关节,有病变时可致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症状。颈椎椎孔较大。横突生有横突孔,是颈椎最显著的特点。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走行。横突末端可分前后两个结节,特别是第六颈椎,前结节肥大,又叫颈动脉结节,颈总动脉在其前方经过。颈椎关节突不明显,关节面近于水平位。颈椎棘突一般短而平,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不分叉且特长,在颈部皮下,容易扪到,故又名隆椎。 ⑵胸椎:共12个。从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横截面近三角形。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处有与肋骨头相接的半关节面叫肋凹。横突的前面也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形成关节。棘突长,伸向后下方,邻位椎骨的棘突依次掩叠。关节突明显,其关节面位于冠状方向。 ⑶腰椎:共5个。椎体大,约呈蚕豆形。椎孔大。棘突为板状,位于矢状方向平伸向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矢状方向。 (4)环椎atlas是第1颈椎,呈环形。分前弓、后弓和左右侧块。前弓较短,内面有关节面叫齿突凹。侧块上面有椭圆形关节凹,与枕骨髁构成环枕关节,下有圆形关节面与第2颈椎连接。上关节凹后方有椎动脉沟,椎动脉出横突孔经此沟而入枕骨大孔。后弓长,中点略向后方突起,叫做后结节。环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5)枢椎axis为第2颈椎。椎体上方有齿突,与环椎齿突凹形成关节。在发生学上齿突来自第1颈椎椎体。枢椎其余形态同一般颈椎 3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的概念 由第3~7颈椎的椎体钩与上位椎体的唇缘所组成。钩椎关节是否一个真正的滑膜关节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近年来的观察多数学者认为不是恒定的典型滑膜关节,5岁以后随着颈段脊柱的运动而逐渐形成,是由直接连结向间接连结分化的结果。 钩椎关节的重要毗邻:后方为脊髓、脊膜支和椎体的血管;后外侧部构成椎间孔的前壁,邻接颈神经根;外侧有椎动静脉和交感神经丛。随年龄增长,椎体钩常出现骨质增生,可能压迫脊神经或椎血管 4胸骨的形态及胸骨角的概念 胸骨位于胸骨前壁正中,前凸后凹,可分柄,体和剑突三部 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库

复习题库-名词解释 1.两性生殖 2.孤雌生殖 3.经常性孤雌生殖 4.周期性孤雌生殖 5.偶发性孤雌生殖 6.多胚生殖 7.胎生 8.卵胎生 9.腺养胎生10.血腔胎生 11.伪胎盘生殖12.幼体生殖13.胚胎发育14.胚盘15.胚带 16.卵裂17.胚动18.背合19.胚后发育20.孵化 21.变态22.增节变态23.表变态24.原变态25.不完全变态26.渐变态27.半变态28.过渐变态29.全变态30.复变态 31.幼虫期32.若虫期33.成虫期34.脱皮35.蜕皮 36.虫龄37.龄期38.原型幼虫39.同型幼虫40.亚同型幼虫41.过渡型幼虫42.异型幼虫43.蛹期44.前蛹45.化蛹 46.离蛹47.被蛹48.围蛹49.羽化50.雌雄二型 51.多型现象52.世代53.世代重叠54.生活史55.年生活史 56.世代交替57.休眠58.滞育59.专性滞育60.兼性滞育 61.昼夜节律62.植食性63.肉食性64.杂食性65.单食性 66.多食性67.趋性68.假死性69.寡食性70.群集性 71.临时性群集72.永久性群集73.扩散74.迁飞75.拟态 76.贝氏拟态77.缪氏拟态78.保护色79.血腔80.色素色 81.结构色82.混合色83.愤门瓣84.幽门瓣85.马氏管 86.直肠垫87.滤室88.辅博动器89.微气管90.气囊 91.神经元92.突触93.JH 94.MH 95.BH 96.信息素97.性信息素98.追踪信息素99.告警信息素100.聚集激素101.利它素102.贮精囊104.种105.亚种106.模式标本107.正模108.配模109.副模110.肠外消化111.共生物 112.趋化性113.趋光性114.一化昆虫115.多化昆虫116.部化昆虫117.夜出性昆虫118.弱光昆虫119.补充营养120.反射弧121.静息电位122.动作电位123.生殖力124.呼吸商124.呼吸商126.优先律 127.双名法128.三名法129.检索表130.神经递质131.马氏管 132.生长脱皮133.变态脱皮134.戴氏定律135.胃盲囊136.多足幼虫137.寡足型幼虫138.原足幼虫139.产卵前期140.昆虫钟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全

《学校管理学》本科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提纲: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和学校管理的概念 二、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学科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管理学的萌芽阶段 二、学校管理的形成阶段 三、学校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思考题: 1、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目标,遵循管理科学和人的身心发展 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来规范和实施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以达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是专门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 支。 2)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 4、学校管理学的构建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综合研究与分解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硬”管理研究与“软”管理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5、研究学校管理学的现实意义 1)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快速培养大批学校管理人才,提高整个学校管理队伍的 素质。 2)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改善学校的管理现状,提高学 校的管理工作水平。 第二章学校管理理念 第一节学校管理理念概述 一、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

二、学校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第二节人本管理理念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二、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实现 思考题: 1、理念的概念 “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主观(认知、观念)见之于客观(规律、存在)的科学反映,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的抽象概括,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简言之,所谓“理念”,是指人们对于 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2、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学校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 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管理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3、什么是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或人本管理的“本”是“本位”、“根本”、“目的”的意思,人本管理是指以人 为本体,以人为根本的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 (1)依靠人一一全新的管理理念 (2)开发人的潜能一一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3)尊重每一个人一一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 (4 )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一组织成功的基础 (5)人的全面发展一一管理的终极目标 (6)凝聚人的合力一一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 (1 )点亮人性的光辉; (2)回归生命的价值; (3)共创繁荣和幸福。 4、如何实现人本管理 1)科学地看人 2)科学地用人 3)科学地培养人 5、什么是公正? 公正或正义是指制度的道德、制度的德性,是指称社会基本结构的属性是否道德的一个概念。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 6、如何体现公正? 从管理哲学和管理伦理学的角度看,公正是人、社会和组织相互关系的合理状态。它所反映的是个人和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利益关系。 一是表现在人身关系上,公正反映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正首先是人身权利的正当 占有和维护,以及对自我和他人基本权利的承诺。 二是从个人与社会(包括各种群体、集团、民族、组织机构等等)的关系来看,公正代表社会的合理利益分配尺度(包括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尺度)和正当秩序的安排。 公正在实质上是一种使个人、组织与社会能够公平、合理、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 7、学校管理公正理念的体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普通昆虫学复习资料——森保102班

森林昆虫学复习资料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节:头、胸、腹; 2.头部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 3.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由9-11节组成,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 行动用的附肢,但有转化为外生殖器的附肢。 5.具有变态特性: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要通过系列内、外部形态和构造的变化。 一、昆虫的头部 昆虫虫体最前端的第一体段是昆虫的头部,主要构造包括头壳、口器、一对复眼、一对触角,有时还有2-3个单眼。。昆虫头部的附器及各附器的类型: 触角:位于额区两复眼间的一对触角窝内,由梗节、鞭节、柄节、触角窝组成,是主要的感觉器官,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能感受分子的微小刺激。 主要的类型有:刚毛状(蜻蜓、蝉)、丝状(蟋蟀、竹蝗)、念珠状(白蚁)、锯齿状(叩头虫、芫菁)、羽毛状(毒蛾)、栉齿状(甲虫、蛾类雌虫)、肘状(蜜蜂、蚂蚁)、锤状(郭公虫、瓢虫)、环毛状(雄蚊)、具芒状(蝇类)、球杆状(蝶类)、鳃片状(金龟子)。 眼:分为单眼和复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基本够造相同。复眼由好多的小眼集合成,小眼由集光器和感受器两部分组成。单眼可以分辨光线的强弱,不能看清物体的形状,复眼可以分辨近距离的物体,能看清物体的形状。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种。有是复眼有时分为上下两群。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部分,主要有咀嚼式、虹吸式、刺吸式、嚼吸式、舐吸式、刮吸式、锉吸式。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在演化上最为原始,各部分构造比较完整(蝗虫、白蚁) 虹吸式口器:上鄂退化,下颚和外鄂叶十分发达,变成螺旋卷曲的喙。(蝶、蛾类的成虫) 刺吸式口器:主要构造极度延伸,呈针状,适于穿刺,吸取动植物的组织液,下唇延伸为分节的喙。(蚊、蝉、蝽) 刮吸式口器:刮破寄主组织,然后吸允流出来的血液(牛虻)嚼吸式口器:具有强大的上颚,可以咀嚼固体食物,又有适于吸允花蜜的构造(蜜蜂) 舐吸式口器:吸取暴露在外的液体食物或微粒固体物质(蝇类) 锉吸式口器:为蓟马类昆虫所特有 头式:下口式—直角(螽斯)、前口式—钝角(步行虫)、后口式—锐角(蝉)。 二.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二体段,由三节组成,依次为前胸、中胸、后胸,每个胸节有一对附肢,即前足,中足、后足,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常各具一对翅,呈为前翅和后翅。每一胸节都由背板、腹板、侧板(两块)组成。前翅在中胸上,后翅在后胸上。 昆虫胸部的附肢及附器的类型 1、足是胸部的附肢,生在胸部侧下方的基节窝内,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组成。跗节中垫及爪垫具有感觉器。主要类型:步行足(步甲、瓢虫)、跳跃足(蝗虫、蟋蟀后足)、捕捉足(螳螂)、开掘足(蝼蛄的前足)、游泳足(龙虱后足)、携粉足(蜜蜂的后足)、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等。 2、翅昆虫的翅是由胸部背板向两侧延伸成的背侧叶或气管鳃演化而来。翅具有四个区:腋区、轭区、臀前区、臀区。具有三个角为肩角、顶角、臀角,有两个褶为臀褶和轭褶。翅多为膜质,具有很多起骨架作用的翅脉,翅脉有纵脉和横脉之分。翅的类型:复翅、鞘翅、半鞘翅、平衡棒、缨翅、鳞翅、毛翅、膜翅等。 4、翅连锁 昆虫在飞行时,前后翅借特殊的构造相互连接,以保持飞行动作的一致,这种连接构造称为翅连锁器。具有如下5种常见的翅连锁方式。P18 翅轭型:前翅后缘基部的指状突挟持后翅前缘。如蝙蝠蛾。翅褶型:后翅前缘的耳状卷褶钩挂于前翅的卷褶上。如同翅目昆虫。 翅钩型:后翅前缘中部的钩列下挂于前翅后缘的卷褶上。如膜翅目昆虫。 翅缰型:后翅基部1-3根长刚毛(翅缰)钩挂前翅腹面Cu 脉上的短刚毛列或鳞毛上(翅缰钩=安缰器)。如多数蛾类。翅贴型(翅抱型):后翅肩区扩大贴附于前翅后缘下。如枯叶蛾、天蚕蛾及蝶类。 三.昆虫的腹部 通常由9—11节组成,除末端几节具有尾须和外生殖器外,一般没有附肢。第l-8节两侧常各具有气门一对。 产卵器 第二章昆虫的内部器官及其功能 1体腔即血腔: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要流经体腔再回到心脏,各器官浸泡在血液中。 昆虫胸部或腹部的横切面:两层膈膜将整个体腔分为三个血窦: (1)膈膜:背膈膜、腹膈膜 (2)血窦:背血窦(心脏和大动脉)、围脏窦(消化、排泄、生殖器官)、腹血窦(中枢神经系统) 昆虫的体壁结构及其作用 1.底膜 2.皮细胞层 3.表皮层 (1)内表皮:最厚,质地柔软而有延展性 (2)外表皮:质地坚硬,致密 (3)上表皮:最薄,结构最复杂,一般由内向外分为:角质精层、蜡层和护蜡层3层, 体色:色素色、结构色和混合色三种。 体长:是指头部的最前端到腹部末端的长度,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口器和腹末尾须及外生殖器等的长度。 翅展:是指翅展开时,两前翅翅尖之间的直线距离。 消化系统 一、消化道的一般构造和机能 1、前肠(foregut) 2、中肠(midgut) 3、后肠(hindgut) 二、消化道的功能 1、前肠(foregut具有进食、运送、贮存、磨碎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2、中肠(midgut)中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器官。 3、后肠(hindgut)后肠是消化道的最后一段,是由回肠、结肠和直肠组成的。后肠主要功能是排除残渣,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排泄系统 排泄是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某些有毒的、多余的物质,保 持体内的渗透压,维持昆虫正常的生命活动的生理现象。 一、马氏管及其功能 马氏管:基部开口在中肠和后肠交界处,端部封闭,游离在 体腔内的血液中,或与直肠切合形成隐肾结构; 马氏管的主要功能:吸收血液中的N素代谢废物尿酸等并转 移至后肠随食物残渣一起排出体外,调节血液中的离子平衡 维持体液的渗透压。部分昆虫的马氏管可分泌丝、石灰质、 泡沫及粘液。 二、马氏管的排泄机理 血液中的可溶性原尿通过被动运输、离子泵的主动运输和胞 饮作用,可透过马氏管端的管壁而进入管腔内,并从端部流 向基部。当原尿流过马氏管的基段或直肠时,管壁细胞和直 肠垫吸收其中的水和K+、Na+,使原尿变成尿酸而沉淀,随 食物残渣经肛门被排泄掉,同时维持血液正常的渗透压和离 子平衡。 三、其他排泄器官的排泄作用 1、体壁、气管系统等器官的排泄作用 体壁通过扩散的方式排出代谢废物; 以呼吸方式排出体外的代谢废物为CO2,多余的H2O; 2、贮存排泄物 虫体内生理活动所产生的某些中间代谢物或代谢废物,不直 接排除体外,而是被隔离、限制、贮存于特定的组织或细胞 中,这种排泄方式称为贮存排泄或堆积排泄; 呼吸系统 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门和气管系统组成,担负输送氧气到需 氧组织以及从虫体内排除CO2的功能。 昆虫的呼吸方式 可分为:体壁呼吸、气管鳃呼吸、气泡和气膜呼吸、气门气 管呼吸。 气管系统是昆虫呼吸中气体交换的通道,气门后的气管为气 管主干,主干后的分支为支气管,最后分化成许多微气管。 气门是由体壁内陷形成气管所留下的开口,又称气管口 循环系统 一、循环器官的构造 昆虫的循环器官主要包括背血管、背隔、腹隔以及辅搏动器。 1、被血管:是昆虫循环系统中唯一的导流管,使纵贯于背血 窦中、前端开口而后端多呈封闭状的长而薄的管状物,分动 脉和心脏两部分。 2、血液循环:是血腔内的血浆在背血管有规律搏动的推动下、 背膈和腹膈有节奏的波动下,促使血液在背血窦内向前流动、 在腹血窦内向后流动、在围脏窦内向后及向背血窦中流动的 过程; 内分泌系统 昆虫体内能够分泌特殊的生理活动微量物质(激素)来调 节昆虫的生长、发育、脱皮变态、生殖、滞育等重要的生命 过程,这些器官所组成的发育调控系统统称为内分泌系统。 虫体内的分泌激素的组织包括脑神经细胞分泌群、咽下神 经节、心侧体、咽侧体、前胸腺、一些体神经节、绛色细胞、 脂肪体等。 神经系统 第三章昆虫生物学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方式 单体生殖:孤雌生殖和雌雄同体的自体受精。 双体生殖:两性生殖和雌雄异体的异体受精。 两性生殖:需经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 产生的卵子结合后,才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卵不经受精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称为孤雌生殖 (又称单性生殖)。 单胚生殖: 多胚生殖:是一个成熟得卵发育为2个或多个新个体的生殖 方式。 成体生殖: 幼体生殖:昆虫处于幼虫时,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就进行生 殖的现象。 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孵化,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 幼体。 第二节昆虫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及变态 胚胎发育:由卵核分裂开始至幼虫孵化为止在卵内的发育阶 段称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可分为: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无足期; 胚后发育:昆虫自卵内孵出,到成虫羽化并达到性成熟的整 个发育过程。 孵化: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突破卵壳而出的过程。 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经过 的一系列形态变化。 变态类型及其代表科 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成 虫4个不同的虫态。 不全变态:昆虫个体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3个发育 阶段,幼期翅在体外发育,无蛹期。 ①渐变态:成虫、幼虫在体型上很相似,生活习性相近,生 境与食物相同,但幼虫的翅未长成,性器官不成熟,其幼虫 成为若虫。(直翅目、螳螂目、革翅目、等翅目、纺足目、半 翅目、大部分同翅目等) ②半变态:成虫陆生,幼虫水生,幼体在体型、取食器官、 呼吸器官、运动器官及行为习性等方面均与成虫有明显的分 化现象,幼虫称稚虫。(蜻蜓目等) ③过渐变态:幼虫至成虫期有一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期的静 止时期。(缨翅目、同翅目粉虱类和雄性介壳虫等) 增节变态:幼期和成熟期之间除了个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 度的差别外,腹部的体节数随蜕皮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表变态:幼体与成虫之间除了身体大小、性器官发育程度及 附肢节数等有所变化外,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别。 原变态:从幼期转变为成虫期需要经过1个亚成虫期。 幼虫期 蜕皮:昆虫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 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虫龄:从孵化至第1次蜕皮前的幼虫称1龄幼虫,第1 次 蜕皮后的幼虫称2龄幼虫,依此类推。 龄期:相邻两次蜕皮所经历的时间。 头壳指数:各龄间头壳宽度按一定几何级数增长,即各龄幼 虫的头壳宽度之比为一常数,即: 上一龄头壳宽/下一龄头壳宽=1.4 化蛹: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在获取足够营养后从一个自由 活动虫态变为一个不食不动虫态的过程,又叫化蛹。 蛹的类型 离蛹:也称裸蛹,触角、足和翅不粘附蛹体表面,可以活动, 附肢离开身体。 被蛹:附肢和翅由黏液贴于蛹体表面,外包一层坚硬透明的 蛹壳,附肢不能自由活动。 围蛹:也是离蛹,只是化蛹时,末龄幼虫的表皮没有脱去, 形成较硬的外壳,包住离蛹。如蝇类的蛹。 成虫 羽化:完全变态的昆虫蜕去蛹壳或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蜕去末 龄若虫的皮化为成虫的过程。 补充营养:幼虫期积累的营养不足,成虫羽化后生殖腺尚未 成熟,需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种成虫为完成性成熟 而进行的取食活动称补充营养。 恢复营养:昆虫产完一次卵以后为了下一次产卵的取食活动。 第三节昆虫的行为与多型现象 一、昆虫的行为和习性 1.反射行为 2.本能与趋性(趋光,趋温,趋湿,趋化) 趋性:昆虫对外界某种刺激表现出趋向或躲避的行为。 3.生活节律(日出性,夜出性) 4.社会性行为(群集性) 二、多型现象 性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两性除生殖器官以外的其它外部形 态的差异,即第二性征。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 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甚至行为、功能不同的现象。(如“社 会性昆虫”) 二、拟态与保护色 第四节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 世代:昆虫从离开母体开始到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称 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 年生活史:昆虫在1年中生活史,又称生活年史。 世代重叠: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 使前后世代明显重叠的现象。 世代交替:多化性昆虫1年中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和生活习 性等有明显差异,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发生的现象。 休眠和滞育(异同比较) 1.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 便可立即恢复生长发育。 利用休眠,可控制天敌昆虫的释放。 2.滞育:由遗传性决定,并受光周期、温度、湿度、营养等 共同作用,以及体内激素调控;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适 宜环境条件也不能立即恢复发育,必需经过一定的物理或化 学的刺激才能解除滞育。 第四章昆虫分类学 1、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 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 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形式。 双名法即昆虫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 第二个为种名。定名人置于种名之后。 书写学名时,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小写,命名者 的姓或姓的缩写中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印刷时属名种名要 斜体,命名者要正体。例:菜粉蝶Pieris rapae L. 属名种名定名人 姓氏 模式标本:当第一次发表新种时所根据的标本为模式标本。 3、主要阶元:界、门、纲、目、科、属 4、标本的制作与保存(参考) (1)插针:按昆虫体大小选用适当的昆虫针,昆虫针插的部 位因种类而异,一般都插在中胸背板的中央偏右,以保持标 本稳定,又不致破坏中央的特征,鞘翅目(甲虫)插在右鞘翅 基部约l/4处,不能插在小盾片上,腹面位于中后足之间; 半翅目(蝽)小盾片很大,插在小盾片上偏右的位置;双翅目(蝇 类)体多毛,常用毛来分类,插在中胸偏右;直翅目(蝗虫)前 胸背板向卮延伸盖在中胸背板上,针应插在中胸背面的右侧。 鳞翅目需要展翅,插在中胸背板中央。 (2)整姿:蝽、甲虫、蝗虫等昆虫针插以后,尽量保持活虫 姿态。需将触角和足进行整姿,使前足向前,后足向后,中 足向左右。 (3)展翅:蝶蛾类昆虫需要展翅。按昆虫的大小选取昆虫针、 按针插部位要求插入虫体,将虫体腹部向下插入展翅板的槽 内,使展翅板的两边靠紧身体,用昆虫针将翅拨开平铺在展 翅板上。蜻蜒类要以后翅的两前缘成一直线为准;蝶蛾类以 两前翅后缘成直线并与身体成垂直;蝇类和蜂类以前翅顶角 与头顶在一直线上,然后再拨后翅使左右对称。最后用玻璃 片压住或用光滑纸条把前后翅压住,用大头针固定,放在干 燥通风处干燥。 (4)装标签:使用三级台的方法整理针插昆虫和标签的位 置。第1级高26mm,用来定标本的高度。用双插法和粘制 小昆虫标本时,纸三角、软木片和卡纸等都用这级高度。第 2 级高 14 mm,是插采集标签的高度。第 3级高 7 mm,为定 名标签。 (5)标本的保存:制成的昆虫标本要放在阴凉干燥处,放在有 防虫药品的标本盒,分类收藏在标本柜里。 第五章昆虫生态学 害虫:当一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超出了某种允许的阈值水平而 引起经济损害的时候。 种群: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占有一定空间,有着相似的自然资源需求的几个或多个 种群的集合体。 生态系统:在一特定的区域的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的生物和 非生物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信息流动,相互作用,相 互依存的一个动态系统。 与昆虫种群相关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的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光、风、土壤、 水体等。 生态环境因素:包括食物、天敌,与该种群有竞争、共栖、 共生、共食等关系的它种动植物及人类活动。 第一节非生物因素与昆虫的关系 ⒈温度、湿度、降雨、光、风和土壤对昆虫的影响 一、昆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昆虫是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在其有效温度范围 内,温度升高可以加强酶和激素的活性,从而加快昆虫体内生 化反应的速度,表现在发育速度的加快。 根据温度对温带地区昆虫的影响,可将温度划分为5个温区: 致死高温区:45-60 ℃亚致死高温区:40-45 ℃适温区: 8-40 ℃亚致死低温区:-10-8 ℃致死低温区:-40--10℃ 适温区又可分为以下3个温区。 高适温区温度约为30~40℃。 最适温区一般为20~30℃。寿命适中,繁殖力最大。 低适温区一般为8~20℃。此温区的下限,称为最低有效温 度,只有高于这一温度,昆虫才开始发育,故称为发育始点(发 育起点)温度。 1 温度与昆虫发育速度的关系-有效积温法则 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完成其发育阶段(卵,幼虫,蛹, 成虫或整个世代)需要从外界获得并积累一定的热能,而完 成此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能是一个常数,积累的总热能以 发育历期与此期间的平均温度的乘积表示,称为积温常数即: K′=D*T K′-积温常数 D-发育历期 T-发育温度 昆虫在发育起点(c)以上的温度才开始发育即: K=D(T-C) K-有效积温常数 单位:日度。当测的害虫某一虫期或龄期的发育起点和有效 积温后,就可根据当地常年的平均气温,结合近期天气预报, 利用积温预报式,发生对害虫下一虫态或龄期出现时间的预 报。 2 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的测定 因为: K=D(T-C); V=1/D (V-发育速率) 所以:T=KV+C 多组T、V值用最小二乘法可求 K C *多级人工变温法 ①预测害虫和天敌的发生期 例:如7月10日深点食螨瓢虫产卵盛期,7月中旬气象 预报平均温度为28 ℃,预测其1龄幼虫的盛期。(K=58.06 日度 C=15.46 ℃ ) 解:已知 K=D(T-C) D=K/(T-C)=4.6 即5天。 故7月15日是1龄幼虫的盛期 ②预测害虫和天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某地一年发生的代数 如果某地对该种昆虫一年内可提供的有效积温K1小于 K,这种昆虫就不能在该地分布。 代数D=K1/K(代)。 ③利用有效积温保存天敌和确定释放天敌适期 例:玉米螟赤眼蜂全代的发育始点为5 ℃,完成一代需求 的有效积温为235日度,选择低温保存温度在5 ℃以下。 又如5月20日预测到6月2日(即13天后)是玉米螟 越冬代成虫的产卵适期,求在何种温度下繁蜂,可不误在6 月2日适期放蜂 K=D(T-C) 235=13X(T-5) T=21.5 ℃ 3 低温致死效应和昆虫的耐寒性 过冷却现象:昆虫的体液能忍受0℃以下的低温而不结冰,这 种现象叫过冷却现象。 昆虫的体温持续下降,当体温降到 0℃以下时,体液不 结冰,但当体温降到一定低温(如-12 ℃)时,昆虫体液开始 结冰,同时释放热量,此时体温复升,这一温度称为过冷却点。 但体温只能升到接近0 ℃处,而后又慢慢下降。 4 光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可见波长范围在250一700μm之间,对紫外光敏感,而 对红外光不可见。 光强度的影响:日出性昆虫、夜出性昆虫、昼夜活动性昆虫、 弱光性昆虫。 光周期:是1天的日照时数在1年内所形成的变化序列。 5 风和土壤对昆虫的影响 风:影响昆虫传播、扩散;可使昆虫致死。另外造成树木折 断枯死造成次期性害虫大发生。 土壤因子:据估计,大致有95%的昆虫种类与土壤环境发生 或多或少的直接关系。 第二节生物因素(食物和天敌)与昆虫关系 1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食性的分化 按食物的性质分: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 按取食范围的广狭区分: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 2 昆虫的天敌 (1)捕食性天敌螳螂、蜻蜓、猎蝽、瓢虫、步甲、虎甲及直 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昆虫。 (2)寄生性天敌:按寄主分为卵寄生、幼虫寄生、蛹寄生、 成虫寄生或跨期寄生。 按寄生习性分为:单寄生、复寄生、重寄生。 (3)病原微生物: 细菌(金龟子乳状病芽孢杆菌、BT) 真菌(虫霉菌、白僵菌、绿僵菌) 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 昆虫感染以上三种病原后的病状区别 细菌致死:虫体内组织液化,虫体表面体色发暗,液化的组 织挑破后有恶臭。 病毒致死:虫体内组织液化,液化的体液无恶臭,体色变淡, 死前会倒挂在枝条上。 真菌致死:虫体里充满菌尸,吸收虫尸内的水分,导致虫体 僵硬、干缩。 (4)捕食性鸟类和其他有益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 蜘蛛、捕食螨。 第三节森林昆虫种群及其动态 ⒈种群的基本概念 种群有三个基本特征:①空间特征;②数量特征;③遗传 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 2.种群的统计特征 1)统计特征:出生率、死亡率、性比、年龄组配、繁殖率、 滞育率等 2)密度: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生物种群个体 的数量。 1 / 1

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09-05-07 21:45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第1套) 一、判断题(15分,每题1分)答案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对 14.错 15.错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11、“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 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4分)答案

1、管理就是_____。a.一种职能的运转;b.一种用人的技巧;c.一种对错误的惩罚;d.一种系统的优化;e.一种决策的制定。 2、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有_____。a.目标优化模式b.榜样示范模式c.内容优化模式d.方法优化模式 e.管理优化模式3、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_____。a.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b.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 c.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d.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4、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包括_____等。a.为教学服务b.为师生服务c.搞好校园的清洁卫生d.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5、学校管理效益具有_____等特点。a.迟效性b.长效性c.模糊性d.间接性e.多效性 三、概念题(20分,每个4分)答案问题答案1 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2 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清楚的协作系统。3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4 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和中介,以学校主流文化的要求为核心,通过整合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特征,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的管理模式。5 是指不但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1、管理 2、学校组织机构 3、学校特色 4、文化整合模式 5、健康四、简述题(15分,每题5分)答案要点问题答案1 (1)、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2)、a.学生的本质特征:无论在其生物属性方面还是在其社会属性方面,都具有发展的不完整性和不成熟性,是一个正在发育、发展着的未成年人群体。b.教师的本质特征:其身份特征是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专业工作者;在学校管理系统中,他们则充当着互为“主客体”的角色——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对学生实施管理的主体。2 a、引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加强德育科研,科研促教)b、德育过程追求“针灸效应”(把握准确度、深度和力度)c、工作过程追求良性互动(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而不是制造逆反)3 a、是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b、是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c、是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d、是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1、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人”包括哪些群体他们各具什么本质特征2、简述在德育过程中怎样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3、简述校园文化形成过程的基本特征。五、论述题:试论几种不同的效益观对学校管理实践和效益评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30分)答案要点1、功利主义效益观功利主义效益观,强调教育的社会属性,把教育单纯看作是服务社会的工具,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发展。以这样的效益观评价学校的管理效益,必然导致学校管理实践走向无视人的个性存在,甚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的方向。2、极端功利主义效益观这种价值取向片面理解“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社会需求,将办学目标片面地建立在“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的基础上,导致办学实践仅仅着眼于“升学率”,导致教育、教学行为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分数。建立在这种价值取向基础之上的管理效益观,便将学校管理导向“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其实质,是以所谓的“满足社会需求”取代了人自身的发展需要,以表面的社会价值取向掩盖着危害社会利益的本质。3、人本主义效益观这种效益观将教育的价值取向建立在促进儿童个性才能发展的基础上,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学校管理目标,它在还原

华师在线 学校管理学 总复习题库

1.下列不属于非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是 A.事业收入 B.社会捐(集)资办学收入 C.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投入 D.科研经费拨款、基建拨款 标准答案:D 2.下列不属于学校财务管理方法的是 A.财务清算 B.财务监督 C.财务分析 D.财务预算 标准答案:D 3.学校工作不包括 A.教学科研工作 B.思想政治工作 C.学校财务工作 D.后勤管理工作 标准答案:C 4.对学校的全部工作实行定员、定额、定量和定时间的制度是 A.会议制度 B.奖励制度 C.管理制度 D.岗位制度 标准答案:D 5.学生公寓社会化可以采取方式不包括 A.教职工集资建设学生公寓 B.学校向银行贷款 C.学校与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建设 D.学生集资建设 标准答案:D 6.管理要素包括哪些 A.人力、物力、财力 B.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 C.主体、客体、方法、环境 D.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标准答案:D

7.教学管理组织系统中直线职能型结构的缺点不包括 A.多头领导 B.缺乏一定的横向交流与协作 C.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D.容易产生阻隔、冲突 标准答案:A 8.经济方法的特点不包括 A.利益性 B.平等性 C.多样性 D.垂直性 标准答案:D 9.教师管理主要包括 A.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 B.学校和校长对教师的管理 C.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 D.校长和学校领导对教师的管理 标准答案:A 10.行政管理方法最主要的特征是 A.权威性 B.强制性 C.时效性 D.垂直性 标准答案:A 11.需要层次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 A.杜威 B.马斯洛 C.皮亚杰 D.泰勒 标准答案:B 12.下列属于学生攻击行为的是 A.大声喧哗 B.急于回答问题 C.指责他人 D.爱做小动作 标准答案:C

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答案

单选题 1.板层Ⅸ A.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和α运动神经元组成 B.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组成 C.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 C.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 D.前角运动神经元是锥体传导路的下运动神经元 2.膀胱的正确描述是 A.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B.空虚时全部位于盆腔内 C.底朝向后上方 D.在男性,底与前列腺相邻 E.在女性,后方与直肠相邻 3.鼻泪管开口于中鼻道后部 A.中鼻道前部 B.上鼻道 C.下鼻道前部 E.非上述各处 4.鼻旁窦开口于上鼻道的有 A.上颌窦 B.额窦 C前筛窦 D.中筛窦 E.后筛窦 5.薄束和楔束 A.是后根内侧部粗纤维的直接延续 B.薄束起自第5胸节以上的节细胞 C.楔束起自第4胸节以下的节细胞 D.终于脊髓板层I~V E.贯穿脊髓全长 6.不参加腕关节构成的骨是 A.月骨 .三角骨 .手舟骨 .豌豆骨 .桡骨下端 不含味蕾的结构是轮廓乳头 .菌状乳头 .软腭的粘膜上皮 .丝状乳头 .会厌的粘膜上皮 不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嗅神经 .三叉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副神经 参与跟腱形成的是比目鱼肌 .胫骨前肌 .胫骨后肌 .长屈肌 .趾长屈肌 成对的喉软骨是甲状软骨 .会厌软骨 .环状软骨 .杓状软骨 .以上均不是成对的 穿过茎乳孔的结构是面动脉 .脑膜中动脉 .面神经 .舌下神经 .副神经 穿过眶上裂的结构为视神经 .眼动脉 .滑车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穿四边孔的神经是旋肩胛神经 .桡神经 .腋神经 .肌皮神经 .胸背神经 传导头面部痛、温觉冲动的神经是第Ⅲ对脑神经 .第Ⅳ对脑神经 .第Ⅴ对脑神经 .第Ⅵ对脑神经 .第Ⅷ对脑神经 从锥体与橄榄之间的沟出脑的神经是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展神经 大脑后动脉来自椎动脉 .分布于颞叶、枕叶及额叶 .中央支供应尾状核 .中央支供应间脑的大部分核团 .来自颈内动脉 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肝左管、肝右管与肝的脏面围成 .肝右管、胆囊管与尾状叶共同围成 .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围成 .胆总管、肝总管与肝的下面共同围成 .肝总管、门静脉与方叶共同围成骶管麻醉的穿刺部位正对骶角 .骶管裂孔 .骶前孔 .骶后孔 .骶岬 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额中回后部 .额下回后部 .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 窦房结位于下腔静脉口的右侧 .房间隔下方 .冠状窦口前上方 .界嵴处 .以上都不对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间脑和骶2~4脊髓节.脑干和胸1~腰2脊髓节 .脑干和骶2~4脊髓节 .胸1~腰2脊髓节 .脑干 腹膜形成的结构包括大网膜 .阑尾系膜 .肝胃韧带 .膀胱上窝 .以上都对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

《普通昆虫学》习题 绪论 一、简答题 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了解主要纲的主要特征。 3、我国在昆虫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 二、问答题 1. 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2.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初生分节、后生分节、蜕裂线、口器、悬骨、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瓣、翅痣、翅脉、脉序、闰脉、纵脉、横脉 二、简答题 1. 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并举例。 3.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 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1-2 种代表性昆虫。 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结构特点? 7. 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8. 具翅胸节背腹板上沟和背片分别是什么? 10. 成虫胸足分为哪几节? 11. 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12. 昆虫的足类型反映哪些生物学习性。 13. 昆虫的翅是由哪部分发展来的? 14. 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 15. 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6. 昆虫翅的连锁类型,并举例。

17. 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构造。 18. 弹尾目的腹部的三对附肢分别是什么?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三、问答题 1. 结合实际,试述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2. 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有何意义? 昆虫内部解剖和生理 一、名词解释 皮层溶离、鞣化作用、肠外消化、排泄循环、外闭式气门、内闭式气门、神经元、神经节、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突触传导、反射弧、昆虫激素、信息素、受精、授精 二、简述题 ?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简述昆虫的脱皮过程及其脱皮的激素调控 ?简述昆虫体壁色彩的形成原因 ?简述昆虫中肠围食膜的来源和机能 ?简述昆虫循环系统的特点 ?简述昆虫马氏管的构造和机能 ?简述昆虫的气门及其开闭机制 ?简述昆虫的呼吸方式 ?简述神经元的基本构造、类型和功能 ?简述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昆虫感觉器官的构造、种类和功能 ?简述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 ?简述昆虫信息素的种类 ?简述昆虫雌、雄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 三、问答题 ?昆虫体壁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有何作用? ?昆虫表皮的通透性与杀虫剂穿透的关系如何? ?昆虫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机能 ?昆虫的血液有何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