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范之退界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范之退界

3.2 建筑退界

第3.2.1条沿用地红线和沿规划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以及市政线路(管线)等红线或保护带的建筑物,除退让界外现状建筑物距离满足第3.1.2~3.1.7条规定外,退界距离应同时满足第3.2.2~3.2.5条的规定。

第3.2.2条若拟建建筑对界外空地(规划为住宅、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疗养院、教学楼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有日照影响,其不符合日照要求的阴影在界外的影响距离(用地界至不符合日照要求的阴影范围的边缘线)不应大于10.0米。

第3.2.3条各类建筑后退用地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3.2.3及下列规定控制:

1.建筑高度大于24.0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根据其性质核定,最小后退距离为15.0米;

2.地下建(构)筑物外墙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不小于3.0米;

3.高层建筑裙房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按多层非居住建筑的后退规定执行;

4.中高层住宅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按高层居住建筑的后退规定执行。

表3.2.3 各类建筑后退用地红线的的最小距离

注:1.α为高层建筑主要朝向与用地红线间的夹角;

2.建筑高度超过80.0米的建筑工程,按80.0米高度计算建筑退距。

第3.2.4条各类建筑临规划绿地布置时,其后退规划绿地的距离应满足以下规定:

1.纯住宅后退规划带状绿地不小于3.0米,且满足第3.2.5条的规定;

2.其他建筑后退规划带状绿地不小于5.0米,且满足第3.2.5条的规定;

3.在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用地内规划新增块状绿地,当规划块状绿地由建设单位负责实施时,建筑后退该规划块状绿地不小于5.0米,后退其它的规划块状绿地按第3.2.3条的规定执行;

4.后退规划作为避灾场所的绿地,其退规划绿地的距离按用地界进行控制。

第3.2.5条各类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3.2.5及下列规定控制:

表3.2.5 各类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

注:1.本表中的专业市场特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地性质为市场用地(C26)上修建的小商品市场、工业品市场、综合市场等;

2.本表中的大型公共建筑特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地性质为(C3*)上修建的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各类建设项目,如:影剧院、艺术中心、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

3.建筑后退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必须符合后退用地红线的相应规定,当道路对面的用地性质为规划绿地、河道等时,只须满足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要求;

4.当道路对面建筑为高层建筑时,在退让道路对面建筑距离满足本规定第3.1.2~3.1.7条间距规定的基础上,只须满足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要求;

5.建筑后退规划道路切角红线的距离按较宽规划道路退线距离要求控制;

6.建筑后退规划的绿线、蓝线、紫线、黑线、黄线等色线的距离还须符合相关规定。

7.建筑退离规划桥梁和现状桥梁时宜适当加大退距。

1.地下建(构)筑物(包括汽车坡道)外墙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小于5.0米,地下室机动车进出口坡道起坡点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小于7.5米;

2.建筑高度大于24.0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后退距离根据其性质核定,其最小后退距离为25.0米;

3.雨蓬(含有柱雨蓬)、檐口、踏步、阳台等可在后退距离内出挑,出挑外缘至道路红线或绿线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后退距离的0.5倍。

第3.2.6条在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用地内规划新增市政道路时,建筑后退用地红线以其土地权属边界为基准进行控制,且满足最小后退道路红线或绿线的要求。当规划道路两侧为同一权属单位用地时,规划道路两侧的新建建筑在满足本规定第3.1.2~3.1.7条规定的基础上,可只须满足后退道路红线或绿线的要求。

第3.2.7条各类建筑后退不临规划道路的市政线路(管线)及河道等保护带的距离应满足表3.2.7规定:

表3.2.7 各类建筑后退不临规划道路的市政线路

(管线)及河道等保护带的距离

第3.2.8条除门卫用房外,低层辅助用房不应临规划道路设置。建筑高度不大于3.0米的车库、垃圾房、市政设施用房可临围墙设置。门卫用房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小于2.0米,其它类型低层辅助用房按表3.2.3的规定执行。

当建设用地四面临路时,设置围墙的,低层辅助用房可临围墙设置,并结合围墙设计美化处理;规定不设置围墙的,应纳入主体建筑设置。

第3.2.9条当相邻不同性质地块为同一权属单位用地且不得进行拼建时,相邻地块内建筑在退让建筑距离满足本规定第3.1.2~3.1.7条规定的基础上,退让共有的用地红线只须满足退让用地红线的最低要

求。

第3.2.10条生产性工业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绿线、蓝线的距离为5.0米。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关注要点

集中绿地≥用地规定绿地面积的30%,≥50%的集中绿地临规划道路(河道或城市开放空间) 1、进深≥8m,面宽≥20m 2、临规划道路(河道或城市开放空间)的集中绿地计算进深≤计算宽度的两倍 全民健身活动场所≥150㎡/每3万㎡住宅(含公寓)建筑面积(三环内) ≥200㎡/每3万㎡住宅(含公寓)建筑面积(三环外) 物业管理用房 1、总建筑面积<10万㎡,物管用房4‰,≥100㎡。 2、总建筑面积≥10万㎡,<30万㎡,物管用房3‰,≥400㎡。 3、总建筑面积≥30万㎡,物管用房2‰,≥900㎡。 4、物管用房可分设,每处≥100㎡,地上部分≥50%。 5、业主委员会活动室有1间≥30㎡。 垃圾用房=0.8‰住宅建筑面积,≥20㎡。可分设。 地下蓄水池的建筑面积≥1.5㎡/每100㎡的规划建设净用地 地下蓄水池的容积≥4立方米/每100㎡的规划建设净用地(高度≥2.67m) 建筑日照:住宅大寒日日照≥2h(三环路以内≥1h),其他为冬至日日照。 建筑形态:中心城≥30m的规划道路和主要河道建筑高度>24m的商住楼和≥10层的纯住宅。 1、建筑高度≤24m,最大连续面宽≤80m。 2、24m<建筑高度≤60m,最大连续面宽≤60m。 3、建筑高度>60m,最大连续面宽≤40m。 建筑层高:住宅≤3.6m,办公建筑、酒店建筑≤4.9m,商业用房≤6.1m。 每套住宅阳台(包含但不限于各类形式的入户花园、空中花园、设备平台、构造板、结构板、抗震板等非公共活动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该套住宅套型总建筑面积的15%;商业、办公、酒店建筑的每层阳台水平投影面积≤该层建筑面积的15%。 地下室顶板覆土≥0.6m 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 建筑平面尺寸误差≤5cm的,合格 建筑间距、退界误差≤5cm的,合格 建筑间距、退界误差>5cm,但满足规划条件的,合格 建筑高度误差15cm,合格 物管用房、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用房、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用房、公厕、垃圾房、门卫室等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确定的建筑面积但符合规划条件的,合格 物管用房、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用房、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用房、公厕、垃圾房、门卫室等配套设施涉及位置调整的,调整后的施工图须经审图机构审查通过,公示无异议并依法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域内的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 温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郫县、新都、金堂、新津、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崇州、彭州等区(市、县)的相应地区应遵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 第1.0.3条《中心城城市形态分区控制规划》根据中心城不同区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划定不同的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1.0.4条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中央商务区、人民南路(锦江至火车南站段)两侧地块、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铁站点周边以及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节点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强调以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 第1.0.5条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应当按照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已批准的保护专项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1.0.6条为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在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将结合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规划控制指标。 第1.0.7条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加强对建筑色彩的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第1.0.8条鼓励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本规定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地块规划要求按照审批后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编 2008年4月24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域《中心城城市形态分区控制规划》根据中心城不同区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划定不同的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中央商务区、人民南路(锦江至火车南站段)两侧地块、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铁站点周边以及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节点范围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为引导城市科学有序的发展,在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将结合城市设计和相关专业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规划控制指标。 第1.0.7条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加强对建筑色彩的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第 1页共 62页 第1.0.8条鼓励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本规定的指导下编制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审批后按照城市设计转换后的管理文件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 第2.1.1条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对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无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执行。

第2.1.2条建设用地的划分、使用应遵循兼容性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明 确兼容性建设用地范围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2.2.1条中心城范围共 62页 第 3页共 62页兼容表,具体内容详见p60 注:1、×禁止兼容;?兼容比例不超过10%;◎兼容比例不超过50%;?兼容比例100%;本表中市场用地指一、二级批发市场及危险品等特种市场用地。特种市场用 地的兼容性须经规划批准,一、二级批发市场自动兼容比例不超过50%; 2、本表所涉及的规划管理按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分区,主要包括一环路以住宅(含住宅兼容公共设施)建设用地的总容积率(含住宅容积率和兼容公共设施的容积率)计算公式为:总容积率=住宅容积率/0.9; 住宅(含住宅兼容公共设施)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表 表2.2.2.1住宅(含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 第 4页共 62页 续表2.2.2.1 注:1兼容的比例是指兼容类的建筑面积与该项目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的比例; 2 总建筑密度是指建设项目中所有建筑的基底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3住宅 建筑密度是指建设项目中住宅类建筑投影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4 住宅容积率指项目中住宅(含公寓)的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6 兼容的商业部分必须单独以多层形式建设或设置于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部分。 7 本表中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均为上限(有特殊标注的除外),因建设工程性质、功能、区位及用地情况的不同,相应指标可能达不到上限;本表规定的指标中绿地率为下限值。 第 5页共 62页 第一分区范围第二分区居住建筑规划强度控制表 表2.2.2.3 第二分区居住建筑规划强度控制表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23年度: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1.1 目的和依据 1.2 适用范围 1.3 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编制 2.1 规划编制的程序 2.2 规划编制的内容和要求 2.2.1 总体规划 2.2.1.1 市域总体规划 2.2.1.2 区域总体规划 2.2.2 分区规划 2.2.3 细部规划 2.2.4 2.3 专项规划的编制 2.4 规划方案的审批和公告 第三章规划实施 3.1 规划实施的步骤和程序 3.1.1 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查

3.1.2 建设许可证的办理 3.1.3 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办理 3.1.4 工程竣工验收 3.1.5 开业经营 3.2 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四章规划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 4.1 规划管理机构 4.1.1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 4.1.2 市政府和区政府 4.1.3 规划行政部门 4.2 规划管理人员 第五章法律责任 5.1 违法行为的认定 5.2 行政处罚 5.2.1 暂停或撤销规划审批文件 5.2.2 罚款 5.2.3 责令改正 5.2.4 推迟申请或不予受理 5.3 赔偿责任 5.4 监督管理责任

总结: 1、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规划管理机构,规划管理人员,法律责任 2、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暂停或撤销规划审批文件,罚款,责令改正,推迟申请或不予受理,赔偿责任,监督管理责任 3、本文档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以及法律解决方案如下: 3.1 土地使用权纠纷 解决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进行解决。 3.2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 解决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进行解决。 3.3 违规建设问题 解决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进行解决。 3.4 规划审批文件的不公正问题 解决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进行解决。 3.5 赔偿问题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完整版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 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域内的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 温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郫县、新都、金堂、新津、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崇州、彭州等区(市、县)的相应地区应遵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 第1.0.3条《中心城城市形态分区控制规划》根据中心城不同区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划定不同的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1.0.4条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中央商务区、人民南路(锦江至火车南站段)两侧地块、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铁站点周边以及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节点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强调以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 第1.0.5条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应当按照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已批准的保护专项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1.0.6条为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在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将结合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规划控制指标。 第1.0.7条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加强对建筑色彩的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第1.0.8条鼓励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本规定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地块规划要求按照审批后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 第2.1.1条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对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无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执行。 第2.1.2条 第2.1.3条建设用地范围内存在多种规划用地性质,且规划要求单独占地的,应按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并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各类用地面积;不需要单独占地的,应在规划条件中明确规模及位置。 建筑容量规划控制指标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X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X 用地和建筑分册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目录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 建设用地性质及相容 2 建筑用地规划指标控制 2 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4 第三章一般地区建筑规划管理 18 建筑间距 18 建筑退界 22 第四章**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6 第五章建筑形态及其他管理要求 29 第六章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 34 第七章附则 37 附录一名词解释 38 附录二计算规则 43 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 47 附录四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48 附录五成都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总平面图编制规定 52 附录六成都市建筑日照分析管理办法(试行) 55 附录七规划城市用地分类 58 附图一成都市中心城形态分割槽图 62 附图二成都市**商务区、春熙路片区及天府广场片区範围示意图 (63)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1条为推进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範,结合成

都市(以下简称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的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本分册为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部分。 温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郫县、新都、金堂、新津、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崇州、彭州等区(市、县)应参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 第.6条为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在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应结合城市设计相关专业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规划控制指标。 第.7条当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规划控制指标与本规定不一致时,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一分割槽,为**商务区、南部副中心核心区、火车北站片区、火车东站片区等区域,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为主。 第二分割槽,主要包括一环路以内的大部分用地、主要放射状城市干道两侧用地和地铁站点周边的用地,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商住混合区。 第三分割槽,为中心城区的大部分一般建设用地。 第四分割槽,为建设用地与环城生态区之间的缓冲区域,主要包括中心城建设用地临环城生态区规划控制线500米範围内的用地。温江、双流、龙泉驿、郫县、新都等区(市、县)临环城生态区规划控制线500米範围内的用地,均应按第四分割槽的规划要求执行。 第五分割槽,为环城生态区。环城生态区的控制要求按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同时,第五分割槽範围内各区(市、县)经营性用地建设强度按平均容积率不大于1. 5进行控制。经营性用地包括二类住宅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与物流仓储用地。 特别控制区,指受特别设施影响、景观环境影响或其他特定因素影响的区域。 当控制性详细规划无明确要求时,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必须符合本章关于建筑容积率的规划控制指标要求。 表.2 部分城市建设用地相容性一览表

成都市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成都市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 1.0.1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 1.0.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域内(外环路内)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其他区(市)县参照本规定执行。 临时建设工程、城乡个人建房等建设工程按相关规定执行。 本规定适用范围不包括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中央商务区(C B D)等城市特别地区。 第 1.0.3条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适建范围及容量指标控制 第 2.0.1条在城市用地规划管理中,对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详细规划。无详细规划的,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和本规定执行。各类用地控制指标按本规定执行。第 2.0.2条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B J137-90)进行管理。 对于混合类型的建设用地,按照详细规划将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各类用地的面积。 第 2.0.3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使用应遵循土地兼容性原则。详细规划已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按详细规划执行;详细规划未明确各地块兼容性内容的,根据附表一确定其兼容范围。 第 2.0.4条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附表二《中心城一般地段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规定执行。 附表二规定的指标中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为上限,使用附表二的指标应根据建设工程性质、功能、区位及用地情况取值。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1)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1)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1)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有效实施,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 本规定。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域内的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温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郫县、新都、金堂、新津、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崇州、彭州等区(市、县)的相应地区应遵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 状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 第1.0.3条《中心城城市形态分区掌握规划》依据中心城不同区域的特点 及实际状况划定不同的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 行建设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掌握要求。 第1.0.4条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中央商务区、人民南路(锦江至火车南站段)两侧地块、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铁站点周边以及规划确定的 城市重要节点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强调以修建性具体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为规划管理 的核心和原则。 第1.0.5条历史文化爱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应当根据已批准的掌握性具体规划执行;尚无批准掌握性具体规划的,应当按 照已批准的爱护专项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1.0.6条为引导城市有序进展,在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将结合修建性详 细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规划掌握指标。 第1.0.7条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加强对建筑颜色的管理,加强环境爱护,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第1.0.8条鼓舞在掌握性具体规划和本规定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具体规划,地块规划要求根据审批后的修建性具体规划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 第2.1.1条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对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已批准 的掌握性具体规划。无掌握性具体规划或掌握性具体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已批准的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第四章(建筑间距)和第五章(建筑退界)调整后教学文案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5)》中第四章(建筑间距)和第五章(建筑退界)调整后 第四章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除满足日照、消防、卫生、环保、防灾、交通需求、通风和工程管线埋设、建筑物保护、空间环境等方面的规范和城市设计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规定。 •建筑间距日照要求 一、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厅)大寒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三环路以内新建住宅大寒日日照不低于1小时); 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应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厅)冬至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 三、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和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病房、疗养室冬至日底层日照不低于3小时; 四、大、中、小学教学楼南向教室冬至日底层日照不低于2小时。 五、须满足日照要求的建筑,当下部作为商店、管理办公、停车、架空层等功能使用时,其受影面可包括下部高度。六、日照计算须计入实体女儿墙和跃层建筑的高度,以及出挑的阳台、檐口等影响因素。

•居住建筑(含公寓)的间距控制 •建筑各类朝向平行相对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4-1 控制。 表4-1

注:①H:南侧建筑或东西向建筑平均高度。 ②H(多):多层建筑高度;H(低):低层建筑高度;H(高):高层建筑高度。 ③建筑高度超过80米的建筑工程,按80M高度计算建筑间距。

④点式高层住宅主要朝向之间的间距按表 4-1 控制,当建筑高度超过 60 米 时,按 60 米 高度计算建筑间距。 二、居住建筑高层主要朝向、多低层长边成角度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 4-2 控制。 表 4-2 注:①表中 α 指两栋 居住建筑的锐角夹角。 ②如东西向与南北向同时存在,计算南北向。 三、居住建筑错位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 4-3 控制。 表 4-3

「成都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范」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技术管理规定(暂行) 总则 为实现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遵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成都市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管理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成都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中心城及外围区县(新都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温江区、郫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市域其它地区可参照执行。 本规定所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指以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各种专业及专项规划为依据,对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道路、工程管线和配套设施以及空间环境等作出的控制要求和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任务: (1)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和执法管理提供依据。 (2)确定建设地区的发展标准、土地控制指标及有关配套设施要求,充分保障公共利益。(3)深化和落实上层次城市规划的内容。 (4)作为下层次详细规划和设计编制的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除应遵守本技术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本技术管理规定的最终解释权属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控规编制的形式及任务 控规的形式划分 控规编制划分为控规大纲图则和控规详细图则两种形式。 控规大纲图则的主要任务 根据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相关专业、专项规划,落实总体规划意图,确定建设用地的功能布局结构、强度分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要求,主次干道的定位、定线,市政主次干管的定位、定线以及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控规详细图则的编制和控规公布(公示)提供依据。 控规详细图则的主要任务 根据控规大纲图则,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大纲图则内容,详细规定建设地块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管理要求,确定城市各级道路及市政设施的控制和管理要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及土地管理提供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建筑设计。 大纲图则的内容、深度及成果要求 大纲图则的内容及深度 依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相关专业、专项规划,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布局。确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质,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对用地进行大、中、小类相结合的划分,并规定兼容性质,对土地使用强度进行分区(含高度、密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补充规定)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补充规定)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补充规定) [成都市中心城区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规划管理补充规定(试行)] 发布时间:2012-5-8信息来源: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文字〖大中小〗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按照市委市政府“立城优城”战略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是指以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商业、办公、酒店、会议会展、文化娱乐、体育等城市功能) 为主导,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城市功能组成,以轨道交通节点为支撑,最终形成的一个由建筑空间、内部功能、交通流线相互有机结 合的具备较大建设规模的建筑单体或建筑群。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的规划选址和建筑设计,本市其余区(市)县范围内的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选址和规模 第四条规划选址应同时符合如下要求: (一)应临近轨道交通站点; (二)应临两条(含两条)以上道路; 临两条道路时,其中至少一条道路的规划宽度应为40米(含40米)以上;临三条道路时,其中至少两条道路的规划宽度应为25米(含25米)以上;临四条(含四条)以上道路时,其中至少一条道 路的规划宽度应为25米(含25米)以上;

(三)应符合《成都市中心城区大型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的要求。 第五条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二环路以内的,不宜小于15万平方米; (二)二环路以外的,不宜小于30万平方米。 第三章城市功能 第六条应由商业、办公、酒店、会议会展、文化娱乐、体育、交通、住宅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城市功能组成; 除住宅外,应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城市功能作为项目的主导城市功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如商业综合体、酒店综合体、会展综合体等; 主导城市功能的建筑面积应不小于总建筑面积的25%。 第七条规划用地性质应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兼容住宅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兼容住宅用地,可兼容的住宅建筑容积率与总容积率的比例应不大于30%。 第八条公共交通设施应引入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例如轨道交通站点、公交首末站、出租车乘降点等。 第四章规划控制 第九条总容积率应满足道路交通承载能力,道路交通承载能力评估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条建筑后退规划宽度40米(含40米)以上道路红线的距离应不小于10.0米,后退空间作为人行通道或集散广场,不得用于停车;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 用地和建筑分册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目录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 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 (2) 2.2 建筑用地规划指标控制 (2) 2.3 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4) 第三章一般地区建筑规划管理 (18) 3.1 建筑间距 (18) 3.2 建筑退界 (22) 第四章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6) 第五章建筑形态及其他管理要求 (29) 第六章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 (34) 第七章附则 (37) 附录一名词解释 (38) 附录二计算规则 (43) 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 (47) 附录四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48) 附录五成都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总平面图编制规定 (52) 附录六成都市建筑日照分析管理办法(试行) (55) 附录七规划城市用地分类 (58) 附图一成都市中心城形态分区图 (62) 附图二成都市中央商务区、春熙路片区及天府广场片区范围示意图 (63)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推进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成都市(以下简称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的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本分册为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部分。 温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郫县、新都、金堂、新津、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崇州、彭州等区(市、县)应参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 第1.0.3条《成都市中心城形态分区图》根据中心城不同区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划定不同的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时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1.0.4条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中央商务区、人民南路(锦江至火车南站段)两侧地块、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铁站点周边以及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节点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强调以城市设计、方案合理性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 第1.0.5条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应当按照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已批准的保护专项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1.0.6条为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在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应结合城市设计相关专业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规划控制指标。 第 1.0.7条当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规划控制指标与本规定不一致时,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成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要求(2023)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要求。 第1.0.2条本要求合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域内旳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 温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郫县、新都、金堂、新津、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崇州、彭州等区(市、县)旳相应地域应遵照本要求,并结合本地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旳补充要求。 第1.0.3条《中心城城市形态分区控制规划》根据中心城不同区域旳特点及实际情况划定不同旳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应该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旳规划控制要求。

第1.0.4条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中央商务区、人民南路(锦江至火车南站段)两侧地块、城市副中心关键区域、地铁站点周围以及规划拟定旳城市主要节点范围内旳建设项目,强调以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旳合理性为规划管理旳关键和原则。 第1.0.5条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旳各项建设工程旳规划管理,应该按照已同意旳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同意控制性详细规划旳,应该按照已同意旳保护专题规划和本要求执行。 第1.0.6条为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在近期建设要点区域,将结合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划旳要求,进一步优化规划控制指标。 第1.0.7条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加强对建筑色彩旳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提升居住旳舒适性。 第1.0.8条鼓励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本要求旳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地块规划要求按照审批后旳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 )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 1.0.2 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域内的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 温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郫县、新都、金堂、新津、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崇州、彭州等区(市、县)的相应地区应遵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 第 1.0.3 条《中心城城市形态分区控制规划》根据中心城不同区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划定不同的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 1.0.4 条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中央商务区、人民南路(锦江至火车南站段)两侧地块、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铁站点周边以及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节点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强调以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 第 1.0.5 条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应当按照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已批准的保护专项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 1.0.6 条为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在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将结合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规划控制指标。 第 1.0.7 条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加强对建筑色彩的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第 1.0.8 条鼓励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本规定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地块规划要求按照审批后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 第2.1.1条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对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无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