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地理上册思维导图+图示规律之欧阳数创编

世界地理上册思维导图+图示规律之欧阳数创编

世界地理上册思维导图+图示规律之欧阳数创编
世界地理上册思维导图+图示规律之欧阳数创编

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掌握基础知识

1.南北纬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2.东西经的划分

3.东西半球的划分

4.东西经与东西半球范围比较

5.经纬网地图上点的经纬度判

6.地球自转:方向、昼与夜、晨线

7.极地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

8.地球公转方向、昼夜长短、太阳直射到的纬线 9.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位置、昼夜长短情况

第二部分 图示规律方法 北纬

北半球

南纬

南半球

东经

西经

规律链接2: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的划分

90

90北

N

北半球南纬

S

南半球

200180

180

160西经W 东经E

东半球

西半球

西半球

判断东西半球的秘诀:大大为西,小小为东。

东西半球划分简记作“大大为西,小小为东”。 西经中0~20°在东半球; 东经中160~180°在西半球。

线

(20°N ,180°)

10.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判读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昼最短夜最长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夏至

冬至

秋分

春分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总结:

(1)“二分”指春分、秋分;“二至”指夏至、冬至。

(2)公转方向标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转,呈逆时针

(3)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夏至,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则

相反,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4)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

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等高线凸向于低处两山顶之

间凹陷处

等高线闭合,外

低内高,最高处

等高线凸向于高处等高线重合处

山顶鞍部

山脊陡

谷第三部分重点地图填注

1.在图中填注五带的名称、界线的名

2.判断:中国大部分位于 ;非洲

分位于,因此有’热带大陆”之

极洲大部分位于,欧洲

(有/无)热带。

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

掌握基础知识

板块运动形式一:碰撞挤压(箭头相对);结果:在陆地常形成山脉。

板块运动形式二:张裂运动(箭头相背);结果: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张裂运动和碰撞挤压运动都会引发火山、地震。

第二部分图示规律方法

第三部分重点地图填注

1.在图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用运河的符号,在图中绘出亚非界线和南、北美洲界线。

(5)判断下列四幅半球图,在图下横线上写出半球名称,并说说判断依据。

(6)判断每幅半球图中的大洲与大洋。

3.在图中填注六大板块名称。

2.在下列位置标出板块运用方向: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红海。

3.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判断地中海、红海的变化趋势。

4.判断: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一板块?

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

掌握基础知识

气温曲线图——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

月平均最高气温

月平均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 第二部分 图示规律方法

日较差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最低气温0℃~15℃: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多雨 地中海气候 降水均匀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300 0

50

100

150 200 250 降水(mm ) (月) 最低气温<0℃: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

夏季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60

-45 -30 -15

0 15 30 气温/℃ 降水(mm )

终年寒冷干燥 寒带气候

最低气温>15℃:热带气候(雨林、季风、草原、沙漠)

全年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

旱雨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

200 100 300 400 500 600 (mm ) 2.

气候类型判读

第三部分 重点地图填注 ①

④ ⑤ ⑥ ⑦

1.看图说出图中数字表示的气候类型名称。

2.在图中填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在图中填出: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东南亚,结合图例说出上述国家和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

2.归纳: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 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有何异同?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何特点?澳大利亚呢?

时间:2021.03.02 创作:欧阳数思维导图掌握基础知识

世界地理上册思维导图图示规律

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掌握基础知识

1.南北緯和南北半球の劃分 2.東西經の劃分 3.東西半球の劃分 4.東西經與東西半球範圍比較 5.經緯網地圖上點の經緯度判讀 6.地球自轉:方向、晝與夜、晨線 7.極地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南順北逆) 第二部分 图示规律方法 北纬 北半球 南纬 南半 球 东经 西经 规律链接2: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的划分90 90 北纬 N 北半球南纬 S 南半球0 200180 180 160 西经W 东经E 东半球 西半球 西 半球 判断东西半球的秘诀:大大为西,小小为东。东西半球划分简记作“大大为西,小小为东”。 西经中0~20°在东半球; 东经中160~180°在西半球。 晨线 (20°N ,180°)

8.地球公轉方向、晝夜長短、太陽直射到の緯線9.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位置、晝夜長短情況 10.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部位判讀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昼最短夜最长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夏至 冬至 秋分 春分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总结: (1)“二分”指春分、秋分;“二至”指夏至、冬至。 (2)公转方向标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转,呈逆时针。 (3)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夏至,太 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则相 反,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4)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 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等高线凸向于低处两山顶之 间凹陷处 等高线闭合,外 低内高,最高处 等高线凸向于高处等高线重合处 山顶鞍部 山脊陡 崖 山 谷 第三部分重点地图填注 1.在图中填注五带の名称、界线的名称。 2.判断:中国大部分位于;非洲大部分位于,因此有’热带大陆”之称;南极洲大部分位于,欧洲(有/无)热带。1.在图中填注四个节气の名称并标注昼夜长短情况。 2.描绘地球自转方向、公转方向。 3.判断:(1)每个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6月15日学业考试这一天,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南)移动,昼夜长短情况是。

世界地理上册思维导图+图示规律讲课讲稿

世界地理上册复习:思维导图+图示规律方法+重点地图填注(备课人:李青)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 掌握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掌握基础知识

1.南北緯和南北半球の劃分 2.東西經の劃分 3.東西半球の劃分 4.東西經與東西半球範圍比較 5.經緯網地圖上點の經緯度判讀 6.地球自轉:方向、晝與夜、晨線 7.極地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南順北逆) 第二部分 图示规律方法 北纬 北半球 南纬 南半 球 东经 西经 规律链接2: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的划分90 90 北纬 N 北半球南纬 S 南半球 200180 180 160 西经W 东经E 东半球 西半球 西 半球 判断东西半球的秘诀:大大为西,小小为东。东西半球划分简记作“大大为西,小小为东”。 西经中0~20°在东半球; 东经中160~180°在西半球。 晨线 (20°N ,180°)

8.地球公轉方向、晝夜長短、太陽直射到の緯線 9.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位置、晝夜長短情況 10.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部位判讀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昼最短夜最长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夏至 冬至 秋分 春分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总结: (1)“二分”指春分、秋分;“二至”指夏至、冬至。 (2)公转方向标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转,呈逆时针。 (3)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夏至,太 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则相 反,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4)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 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等高线凸向于低处两山顶之 间凹陷处 等高线闭合,外 低内高,最高处 等高线凸向于高处等高线重合处 山顶鞍部 山脊陡 崖 山 谷 第三部分重点地图填注 1.在图中填注五带の名称、界线的名称。 2.判断:中国大部分位于;非洲大部分位于,因此有’热带大陆”之称;南极洲大部分位于,欧洲(有/无)热带。1.在图中填注四个节气の名称并标注昼夜长短情况。 2.描绘地球自转方向、公转方向。 3.判断:(1)每个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6月15日学业考试这一天,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南)移动,昼夜长短情况是。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

本文针对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策略: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复习;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框架;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考查应用。对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为区域地理复习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区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并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性,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知识迁移。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区域问题。 2.区域地理复习课的特点及教学难点 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不论是世界区域地理,抑或中国区域地理,都具有以下特征:知识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知识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因此,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地理课本,而是应重视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二、基于思维导图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1.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的复习 虽然《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但课本中的案例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载体,不论是世界区域还是中国区域,都需要选择不同区域划分的案例,以此作为区域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该类型区域的方法,进而学会将知识方法迁移,能够自主地学习其他类似区域。 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章教材共分两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