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名分类及定义

地名分类及定义

地名分类及定义
地名分类及定义

地名分类

地名分类以《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为标准,包括陆地水系,陆地地形,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非行政区域,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

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11大类。

第八条地名的属性信息

地名的属性信息包括:

地名的标准名称及其别名、简称、曾用名、图上名称;

地名的书写形式,即地名的汉字书写和少数民族文字书写;

地名的读音,包括其原读音、其标准名称的汉语普通话读音并用罗马字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表示;

地名的语种,指标准名称所属的民族语言种类;

地名的类别,指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类别;

地理位置,指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地理坐标和相对位置;

地名的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指地名形成的历史背景,标准名称及别名、简称、曾用名的命名理据(文化内涵)及演变的历史过程,设立年份,废止年份等;

地名的密级,指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地理坐标等信息的保密级别等。

第九条地理实体的相关信息(地理实体概况)

地理实体的相关信息,是指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及文化内涵等。12.陆地水系类。

121.河流:长度(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河流级别、河流类别(内流河/外流河,地上河/地下河,常年河/季节河)、主要水文站、径流量、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揭示河流历史文脉和特色文化内涵的信息等)。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的河流。

1211.河源: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与普查范围内河流有关的河源。

1212.峡谷:长度(千米)、宽度(千米)、走向、所属山系、起点名、止点名、河流名、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与普查范围内河流有关的峡谷。

1213.河滩:面积(平方千米)、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与普查范围内河流有关且面积大于0.1平方千米的河滩。

1214.阶地:高度(米)、阶地级数、陡坎角度、所属河流、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普查范围:与普查范围内河流有关且高度大于2米的阶地。

1215.河湾:所在河流、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与普查范围内河流有关的、转向超过30度的河湾。

1216.河口:类型(滨湖/滨河)、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与普查范围内河流有关的河口。

1217.三角洲:类型(滨湖/滨河)、面积(平方千米)、海拔(米)、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的三角洲。

122.湖泊:类型(常年湖/时令湖,淡水湖/咸水湖)、面积(平方千米)、最大长度(千米)、最大宽度(千米)、平均水深(米)、最大水深(米)、主要水源、所在(跨)行政区、其他

信息(如沿湖重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及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等)。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的湖泊。

123.陆地岛屿。

1231-1232-1233.洲、河岛,湖岛,矶:类型(基岩/冲洪积)、面积(平方千米)、近陆距离(千米)、相对高程(米)、植被覆盖率、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人口(人)、自然聚落、建筑物等〕。

普查范围:特别有名的岛屿或与普查范围内河流、湖泊有关的常年露出水面、面积不小于0.1平方千米。

124.冰川:面积(平方千米)、长度(千米)、宽度(千米)、冰层厚度(米)、海拔(米)、所属山系、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的冰川。

125.瀑布:最大落差(米)、最大宽度(米)、流量(立方米/秒)、上游水源、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景观特征、故事传说等)。

普查范围:与普查范围内河流、湖泊有关且落差不小于5米的瀑布。

126.泉:类型(冷泉/热泉)、最高水位(米)、最低水位(米)、最大输出量(立方米)、日出水量(立方米)、涌水高度(米)、年均水温、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景观特征、故事传说等)。

普查范围:以水利普查数据为准。

13.陆地地形类。

131-132.平原、盆地:面积(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米)、四至、最大长度(千米)、最大宽度(千米)、气候类型、年均温度(摄氏度)、年降水量(毫米)、年无霜期(天)、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土壤类型、区域经济特征等)。

普查范围:辖区内所有坝子。

133.高原:面积(平方千米)、最大长度(千米)、最大宽度(千米)、平均海拔(米)、四至、所属山脉、气候类型、年均温度(摄氏度)、年降水量(毫米)、年无霜期(天)、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土壤类型、区域经济特征等)。

普查范围:辖区内所有高原。

134.丘陵山地:面积(平方千米)、长度(米)、宽度(米)、平均海拔(米)、走向、所属山系、主峰名称、主峰海拔(米)、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地质、地貌特征等)。普查范围:辖区内所有的山地丘陵。

1341.山口、关隘:长度(米)、宽度(米)、海拔(米)、所属山脉、所在(跨)山峰、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自然与人文景观,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及传说等文化内涵)。普查范围:辖区内有地名意义的山口、关隘。

1342.山谷、谷地:长度(米)、平均宽度(米)、相对高差(米)、走向、所在山脉、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自然与人文景观,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及传说等文化内涵)。

普查范围:根据国土、林业提供的基础资料。

1343.山坡:走向、所在山脉、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自然与人文景观,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及传说等文化内涵)。

普查范围:根据国土、林业提供的基础资料。

1344.山峰:海拔(米)、所在山脉、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地质地貌,主要生物,自然与人文景观,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及传说等文化内涵)。

普查范围:根据国土、林业提供的基础资料。

1345.山:长度(千米)、宽度(千米)、海拔(米)、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地质

地貌,主要生物,自然与人文景观,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及传说等文化内涵)。

普查范围:根据国土、林业提供的基础资料。

1346.山体:长度(千米)、宽度(千米)、主峰海拔(米)、平均海拔(米)、走向、主峰名称、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地质地貌,主要生物,自然与人文景观,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及传说等文化内涵)。

普查范围:根据国土、林业提供的基础资料。

135.重要陆地景观。

1351.湿地(沼泽):面积(平方千米)、长度(千米)、宽度(千米)、深度(米)、水源、气候类型、动植物种类、年均温度(摄氏度)、年均温差(摄氏度)、年降水量(毫米)、年无霜期(天)、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辖区内所有的湿地(沼泽)。

1352.苔原:面积(平方千米)、长度(千米)、宽度(千米)、气候类型、植被种类、年均温度(摄氏度)、年均温差(摄氏度)、年降水量(毫米)、年无霜期(天)、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辖区内所有的苔原。

1353.草原:面积(平方千米)、长度(千米)、宽度(千米)、主要植被类型、年均温度(摄氏度)、年均温差(摄氏度)、年降水量(毫米)、年无霜期(天)、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辖区内所有的草原。

1354.森林:面积(平方千米)、长度(千米)、宽度(千米)、植被类型、气候类型、年均温度(摄氏度)、年均温差(摄氏度)、年降水量(毫米)、年无霜期(天)、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水源、建筑物等)。

普查范围:辖区内所有的森林。

139.其他。

1391.洞穴:面积(平方米)、长度(米)、宽度(米)、高度(米)、海拔(米)、容量(立方米)、土岩类型、所在山峰、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有地名(历史)意义或有开发价值的洞穴。

1392.天生桥:长度(米)、宽度(米)、高度(米)、海拔(米)、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有地名(历史)意义或有开发价值的天生桥。

1393.台地:面积(平方千米)、最大长度(千米)、最大宽度(千米)、海拔(米)、四周山脉、四至、气候类型、年降水量(毫米)、年无霜期(天)、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普查范围:境内所有的台地。

21.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类。

212-213-214-215.行政区域类(省级、地级、县级、乡级行政区):行政区划单位(如,省级可选省或自治区或直辖市)、行政级别(选择省级、地级、县级、乡级)、行政区划代码、政府驻地、政府网址、上一级行政区、下一级行政区、总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万人)、政区的历史沿革(始置时间和置、废、分、合及驻地迁徙、辖属变更等情况)、其他信息(如四至、毗邻的相关行政区,政府驻地人口、民族构成,气候类型,地貌特征、主要山峰、主要河流,主要工业、主要农业、主要矿产、主要土特产,主要交通干道,主要文教科体卫事业单位,名胜古迹和著名旅游景点,著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事件等历史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内涵)。行政区信息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云南卷)相关内容。对于历史悠久的政区实体应深入调查、考证、梳理其承载的地域文化内涵。

普查范围:所有经合法程序设立的各级政区。

216.群众自治组织类。

2161-2162.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居委会):下级组织、辖区范围、长途电话区号、联系电话、邮政编码、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工业、农业、商业、主要驻区单位、名胜古迹等)。

普查范围:所有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的群众自治组织。

217.非行政区域类。

2171.矿区:矿产类型、范围、驻地、设立时间、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所在(跨)行政区、产值(万元)、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所有经省级国土部门审批,相当于科级及科级以上的矿区。

2172.农、林、牧、渔区:类型(农业区/林区/牧区/渔区)、范围、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年均气温(摄氏度)、年均降水量(毫米)、年无霜期(天)、主要产业、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与之相连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等)。

普查范围:相当于科级及科级以上的农、林、牧、渔区。

2173.工业区、开发区:类型(工业区/开发区)、范围、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人)、主要产业、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与之相连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等)。

普查范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工业区、开发区。

2174.边贸区、口岸:类型(边贸区/口岸)、范围、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人)、主要商品、主要产业、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与之相连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等)。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边贸区、口岸。

2175.军事区:对社会公开的名称及信息。

普查范围:经当地军事单位同意可以公开的信息。

2176.地片:范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尊重群众习惯,由县级普查办明确普查范围。

2177.区片:范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尊重群众习惯,由县级普查办明确普查范围。

22.居民点类。

221-222-223-224.城镇居民点,农村居民点,工矿点,农、林、牧场点:类型(城镇/农村/工矿点/农、林、牧场)、长途电话区号、邮政编码、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所在(跨)行政区;民宅聚集区、居民小区等城镇居民点所临街巷与门牌号、邮编等组合地址信息,村落等农村居民点的聚落形态、传统民居及民俗等文化内涵;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的城镇、农村居民点。

23.交通运输设施类。

231.水上运输。

2311.锚地:面积(平方米)、锚位(个)、所在水域、平均水深(米)、最大水深(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县级以上航运部门管理的锚地。

2313.河港:类型(河港/湖港)、泊位(个)、年客运量(万人)、年货运量(万吨)、岸线长(米)、所在水域、平均水深(米)、最大水深(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与之相连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等)。

普查范围:县级以上航运部门管理的河港。

2314.船闸、升船机站:类型(单级/多级)、所在水域、平均水深(米)、最大水深(米)、

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所有船闸、升船机站。

2315.渡口:年客运量(万人)、渡程长度(米)、平均水深(米)、最大水深(米)、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与之相连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等)。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的渡口。

232.公路运输。

2321.公路:类型(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等级(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以下)、起点、止点、长度(千米)、宽度(米)、路面性质、沿途重要地理实体、始建时间、建成时间、途经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有名称的所有公路。

2322.长途汽车站:年客运量(万人)、年货运量(万吨)、占地面积(平方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与之相连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等)。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长途汽车站。

2323.收费站:所在道路、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收费站。

233.铁路运输。

2331.铁路:类型(单线/复线,普通线路/客运专线)、起点、止点、主要车站、长度(千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途经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途经境内所有铁路。

2332.火车站:类型(客运/货运/客货混合运)、年客运量(万人)、年货运量(万吨)、占地面积(平方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与之相连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等)。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火车站。

2333.道口:所在线路、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与所在铁路相交叉的道路等)。

普查范围:境内仍在使用的铁路道口。

234.航空与管道运输。

普查范围:以有关专业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2341.航空港:类型(国际/国内)、年客运量(万人)、年货运量(万吨)、占地面积(平方千米)、停机坪面积(平方千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与之相连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等)。

2342.管道:运输物质、起点、止点、长度(千米)、年运输量(万吨/万立方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2343.管站:所在管道、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235.城镇交通运输。

2351.道路、街巷:起点、止点、长度(米)、宽度(米)、路面性质、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门牌号范围、沿途重要地理实体、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一些古老街巷的传统文化内涵等)。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道、路、街、巷。

2352.有轨交通线路:起点、止点、长度(千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轻轨、地铁。

2353.公共交通车站:建筑面积(平方米)、主要运营线(条)、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与之相连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等)。

普查范围:城市主干道上具有地名意义的重要公共交通站。

2354.停车场:占地面积(平方米)、泊位数(个)、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与之相连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等)。

普查范围:昆明市主城区50个泊位以上,昭通市昭阳区和镇雄县、曲靖市麒麟区和宣威市、玉溪市红塔区、普洱市思茅区、临沧市临翔区、丽江市古城区、保山市隆阳区和腾冲市,蒙自市、开远市、个旧市、文山市、楚雄市、大理市、景洪市、芒市、瑞丽市35个泊位以上,泸水县、香格里拉市以及剩余所有县市20个泊位以上的独立公用且有名称的停车场。236.交通运输附属设施。

2361.桥梁:类型(铁路/公路/人行/其他)、所在线路、所跨河流(道路等)、最大载重量(吨)、长度(米)、宽度(米)、高度(米)、最大跨度(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城市立交桥、人行桥及跨径大于30米的公路、铁路桥。

2362.隧道:类型(铁路/公路/地下通道/其他)、长度(米)、宽度(米)、高度(米)、所在山峰(河流、湖泊等)、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隧道。

2363.道班:所在线路、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道班。

2364.检查站:所在线路、占地面积(平方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合法检查站。

2365.环岛、路口:类型(环岛/路口)、所在线路、占地面积(平方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以交通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2366.加油站:所在线路、占地面积(平方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境内经正式批准设立、合法经营的加油站。

2367.灯塔、导航台:所在航道、高度(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以有关专业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239.其他。

2391.索道、扶梯:起点、止点、长度(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索道和室外大型扶梯。

24.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类。

241.井:深度(米)、水质、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最高水位(米)、最低水位(米)、最大输出量(米/秒)、日出水量(立方米)、涌水高度(米)、年均水温(摄氏度)等〕。

普查范围:以有关专业部门提供的公用井数据为准。

242.蓄水区。

2421-2422.池塘:面积(平方千米)、长度(米)、宽度(米)、水深(米)、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最高水位的水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或控制灌溉面积500亩以上或影响人口200人以上的池塘。

2423.水库:面积(平方千米)、长度(千米)、宽度(千米)、平均水深(米)、总库容(万

立方米)、主要水源、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

2424-2425.蓄洪区、泄洪区:面积(平方千米)、蓄(泄)洪量(万立方米)、蓄洪水位(米)、主要水源、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以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2426.灌区:面积(平方千米)、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面积100亩以上的灌区。

243.排灌设施。

普查范围:2431-2435以水利、市政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2431.灌溉渠:起点、止点、平均流量(立方米/秒)、最大水深(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途经行政区、其他信息。

2432.排水沟:起点、止点、最大水深(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途经行政区、其他信息。2433.渡槽:长度(米)、宽度(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2434.泵站:所在线路、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2435.涵洞:宽度(米)、高度(米)、所在位置、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244.堤堰。

2442-2443-2444-2445.河堤、湖堤、闸坝、拦河坝:所在位置、长度(米)、顶宽(米)、高度(米)、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以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246.电力设施。

2462.发电站:类型(火力/水力/风力/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千瓦)、日发电量(万度)、年发电量(万度)、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的发电站。

2463.输变电站:输入容量(千瓦)、输出容量(千瓦)、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电压等级35KV以上的输变电站。

247.通信设施。

2472.通信基站:发射功率(瓦)、基站天线高度、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普查范围:以通信设施专业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普查。

25.纪念地、旅游景点类。

251.纪念地、遗址。

2511-2512.人物纪念地、事件纪念地:占地面积(平方米)、管理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人物或事件、保护级别、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主要建筑物、主要景点、与之相连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等)。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的纪念地,遗址归属于事件纪念地类。

2513.宗教纪念地:占地面积(平方米)、管理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宗教文化内涵、保护级别、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重要人物、事件、传说等)。

普查范围:按民宗教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252-253.公园、风景区:占地面积(平方千米)、管理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主要景点、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景观特色及相关文化内涵)。

普查范围:对公众开放的公园及旅游局提供的资料为准。

254.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级别、保护对象、占地面积(平方千米)、管理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主要景点、建立时间、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与之相连的主要道路和交通线等)。

普查范围:所有自然保护区。

26.建筑物类。

261.房屋:地址、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主体层数(层)、主体高度(米)、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建成时间、其他信息(如产权单位、管理单位、使用单位、特殊意义等)。

普查范围:有地名意义的大厦、商厦、写字楼等;有地名意义的大型建筑或建筑群,如各类大型展览馆、国际会展中心等。

262.亭、台、碑、塔。

2621-2622-2623-2624.亭、台、碑、塔:所在位置(地址)、建成时间、主体层数(层)、主体高度(米)、建筑结构、其他信息(如建筑特征、特殊意义等)。

普查范围:独立存在的,没有明确人物、事件、典故、沿革等背景的。

263.场。

2631-2632.广场、体育场:所在位置(地址)、占地面积(平方米)、建成时间、其他信息(如产权单位、管理单位、特殊意义、与之相连的主要道路或交通线等)。

普查范围:境内所有具有地名意义的广场、体育场。

264.城堡、墙。

2641-2642.城堡、墙:所在位置(地址)、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主体高度(米)、建成时间、其他信息(如管理单位、建筑风貌、历史文化内涵等)。

普查范围:所有城堡和具有地名意义的墙。

27.单位类。

271-272-273-274-275.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军事单位:地址、所属行业、联系电话、邮政编码、业务范围、单位网址、其他信息。(占地面积、负责人、在职员工) 普查范围: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由县级属地化普查,数据以本部门或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提供的为准;民间组织以各级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企业应具备一定规模,且在当地或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军事单位以经本军事单位同意可以公开的信息为准。

以上地理实体信息,需要填制地名普查登记表,该表可在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中按地名分类打印,各地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按普查内容自行拟定印制。

新材料定义和分类

新材料定义: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出现新的性能都可发展成为新材料。 新材料按结构组成分,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按照新材料的用途和性质,《中国新材料产品与技术指导目录》将新材料产品分为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纳米及粉体材料、新型复合材料、新型稀土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新型碳材料、新材料制备技术与设备等十多类具体技术领域。 1、电子信息材料 (1)微电子材料:晶圆、封装料、光刻胶、金丝、浆料、电子化学品、IGBT、功率MOS (2)光电子材料:光棒光纤、光器件、光盘、磁记录材料 (3)平板显示材料:偏光片、滤光片、玻璃、液晶、PDP稀土荧光粉、OLED发光料 (4)固态激光材料:人工晶体、非线性光学材料、特种玻璃、镀膜材料 2、节能新材料 (1)半导体照明材料:衬底、外延片、MO源、高纯气体、封装料

(2)光伏电池材料:多晶硅、单晶硅、薄膜、玻璃 (3)新能源材料:燃料电池电极、固体氧化物、二次电池电极、膜、锂离子聚合物、储氢合金粉及其他储氢材料 3、纳米材料 4、先进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芳纶、碳化硅、石墨、硼纤维、钢纤维、晶须、人工合成耐磨材料、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硬质合金刀片、摩擦材料、复合材质材料 5、先进金属材料 (1)超级钢:新普碳、超合金、复相、专用钢、耐高温耐磨耐腐蚀材料、特种材、非晶合金(金属玻璃) (2)贵金属与有色:高纯贵金属、铝镁钛轻合金及材、特种铜材 6、化工新材料 有机硅、有机氟、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特种橡胶、特种纤维、特种涂料、制冷剂、精细化工产品 7、先进陶瓷材料 功能陶瓷(微波、瓷介电子元件、压电、敏感、透明)结构陶瓷(蜂窝、耐磨、高温、高韧、涂层、陶瓷基复合) 8、稀土材料 高纯稀土、助剂、催化剂、永磁、发光、储氢 9、磁性材料 软磁、永磁、磁记录材料、磁器件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印发稿)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搞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14?3号)、《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1号)、《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修订版)和《地名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普查任务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任务是查清地名的属性信息和地理实体的相关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臵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四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建立地名普查档案。 第三条普查工作用图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用图及地图数据,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5万地形图和地形图矢量数据为基础工作用图。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大比例尺地图和遥感影像数据,成果数据必须导入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 第四条地名代码编制

地名代码依据《国家地名数据库代码编制规则》(民地办发…2010?1号)编制。 第五条资料数据信息管理 普查中涉及的资料、数据和信息应分类管理,涉密资料、数据和信息的管理须按相关保密制度执行。 第二章地名普查内容 第六条地名分类 地名分类以《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 18521-2001)为基本依据,结合工作实际和现实需求,确定为海域,陆地水系,陆地地形,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非行政区域,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等12大类地名。海域类地名在试点工作中已普查,不再涉及,本次普查仅包括除海域类以外的11大类地名。 第七条地名的属性信息 地名的属性信息包括:地名的标准名称及其别名、简称、曾用名;地名的书写形式,即地名的汉字书写和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形式;地名的读音,包括其原读音,以及其标准名称的汉语普通话读音并用罗马字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表示;地名的语种,指标准名称所属的民族语言种类;地名的类别,指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类别;地理位臵,指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地理坐标和相对位臵;地名的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指地名形成的历史背景,标准名称及别名、简称、曾用名的命名理据(文化内涵)及演变的历史过程;地名的密级,指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地理坐标等信息的

地名普查分类范围

地名普查分类范围

地名普查分类范围

山口、关隘1341 山口关隘有地名意义的山口、关隘 山谷、谷地1342 山谷谷地有地名意义的山谷、谷地 山坡1343 山坡有地名意义的山坡 山峰1344 山峰有地名意义的山峰 山1345 山有地名意义的山 山体(山脉、山 系) 1346 山体有地名意义的山体 湿地(沼泽)1351 湿地沼泽有地名意义的湿地(沼泽) 草原1353 草原有地名意义的草原 森林1354 森林有地名意义的森林 洞穴1391 洞穴有地名意义或有开发价值的洞穴天生桥1392 天生桥有地名意义的天生桥 台地1393 台地有地名意义的台地 行政区域省行政区域212 行政区域 经合法程序审批的行政区划单位市行政区域213 县行政区域214 乡行政区域215 习惯界线 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2161 群众自治组织 所有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的群众自治组织所有村民小 组、居民小组 社区、居委会2162 村民小组2163 居民小组2164 非行政区矿区2171 矿区 经省级国土部门审批的矿区,相当于科级及科级以上 的矿区

域农、林、牧、 渔区 2172 农林牧渔区相当于科级及科级以上的农、林、牧、渔区工业区、开发 区 2173 工业区开发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工业区、开发区边贸区、口岸2174 边贸区口岸所有边贸区、口岸 地片2176 地片区片一般代指某个区域。尊重群众习惯,由县级普查办明确普查范围 区片2177 指以某地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尊重群众习惯,由县级普查办明确普查范围 居民点城镇居民点221 居民点 包括居民小区、社区网格或常住户在50户以上的居民 聚集区 农村居民点222 包括自然村或常住户在20户以上的村民聚集区 工矿点223 矿区内的居民点 农、林、牧场 点 224 农、林、牧场区内的居民点 交通运输设施锚地2311 锚地县级以上航运部门管理的锚地 河港、湖港2313 河港湖港县级以上航运部门管理的河港、湖港 船闸、升船机 站 2314 船闸升船机站所有船闸、升船机站 渡口2315 渡口年客运量大于1万人或年货运量大于5万吨的渡口公路2321 公路有名称的所有公路

复合材料的种类定义

复合材料的种类、定义 复合材料的定义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复合材料的组分材料虽然保待其相对独立性。但复合材料的性能却不是组分材料性能的简单加和,而是有着重要的改进.在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相(增强体)。分散相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的。两相之间存在着相界面。分欣相可以是增强纤维,也可以是顺村状成弥散的坡料。 从上述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复合材料可以是一个连续物理相与一个连续分散相的复合。也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连续相与一个或多个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复合,复合后的产物为固体时才称为复合材料。若复合产物为液体或气体时,就不能称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材料的某些特点,又能发挥组合后的新特征.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什。从而最合理地达到使用所要求的性能。 复合材料的分类 随着材料品种不断增加,人们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使用材料,需要对材料进行分类.材料的分类方法较多。如按材料的化学性质分类,有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之分;如按物理性质分类,有绝缘材料、磁性材料、透光材料、半导体材料、导电材料等。按用途分类,有航空材料、电工材料、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等。 复合材料的分类方法也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按基体材料类型分类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有机聚合物(主要为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及橡胶)为基体制 成的复合材料。 金属从复合材料以金属为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如铝墓复合材料、铁基复合材料等。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陶瓷材料(也包括玻璃和水泥)为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种类分类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有机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芳香族聚酯纤维、高强度聚烯烃纤维等)复合材料。 金属纤维(如钨丝、不锈钢丝等)复合材料。 陶瓷纤维(如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翩纤维等)复合材料。 此外,如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增强同一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称为“混杂复合材料”。混杂复合材料可以看对免戈趁两种或多种单一纤维复合材料的相互复合,即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 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分散相的纤维,每根纤维的两个端点都位于复合材料的边

山东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实施细则

山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工作规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部署,统一标准,规范成果,保证质量,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1号)、《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3号)、《地名管理条例》、《山东省地名管理办法》以及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细则。本细则同时适用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区地名补查工作。 第二条指导思想 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认识、强化组织、缜密实施,严格普查规程和质量标准,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服务”的工作思路,把开展地名普查与提高地名管理水平、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和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等现实工作紧密集合起来,全面落实普查范围和内容,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提高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 — 1 —

第三条基本原则 地名普查工作要坚持全面普查、科学普查、依法普查、安全普查,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坚持统一标准、规范操作、注重质量、强化应用,坚持严密组织、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按期完成的原则开展工作。 第四条普查任务 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任务是:查清普查地区地名的属性信息和地理实体的相关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臵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建立地名普查档案,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高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第五条普查领导机构职责 省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一)拟定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二)制定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有关技术规范实施细则。 (三)负责组织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 (四)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普查地区工作机构的联系协调。 (五)负责全省地名普查的会议组织、业务培训、检查督 — 2 —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11月23日

说明 1.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不同阶段工作内容和成果,将普查工作分为8类评价目标,分别为组织管理、地名调查、地名标准化、地名标志、数据库建设、成果表、检查验收、普查档案。通过计算每项评价目标的最终得分,对相应地名普查机构完成目标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2.采取三级权重加权计算方式,每一类和总评分均为100分。 3.采取扣分方式。每类评价项目的基本分值为5分,扣至0分为止。 4.评分项目基本得分乘所属权重百分比,计算出评分项目得分。如“组织管理”类中,“普查人员”评分项目,在没有任何扣分的情况下其基本得分为5分,该评价项目最终得分为10%×30%×5×20=3分,所有评价项目得分相加即为该类评价目标最终得分。根据每类评价目标的得分与所属权重,计算出整个普查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总得分。 5.对检查正确率的项目采取抽查方式,抽查比率不少于25%。

6.“范围”项中的“各级”,是指该项目需对省、市、县三级地名普查工作都进行评价。 7.在地名普查过程中发生严重失密及泄密事故的,或“数据库建设”、“成果表”评价目标得分不合格的,则普查工作质量视为不合格,不得参与最终评价。

目录 1.组织管理(12%) (1) 2.地名调查(16%) (6) 3.地名标准化(8%) (10) 4.地名标志(5%) (14) 5.数据库建设(18%) (17) 6.成果表(18%) (21) 7.检查验收(13%) (25) 8.普查档案(10%) (27)

1.组织管理(12%) 28 /28

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及分类

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及分类 一、新材料作文的概念 1、所谓“新材料作文”,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 1 (1 目 (2 要求 (3 (4 可,以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为底线。 2、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作文围绕“话题”范围展开; (2)新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作文围绕提炼的观点展开。

(3)新材料作文要求从整体或自选角度进行创作,但自选角度也应与材料整体紧密相关,知道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否则,就容易走入偏题的歧途。 三、新材料作文分类 内容上可分为: 1、事例材料新闻事实、社会现象、故事等 ”,【例 “从地 …… [,以排比句和省略号的形式指明了文章立意的方向。 从审题立意的角度看,文题材料没有设置太多的审题障碍,抓住材料中的提示语——“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即可。“幻想”连接着人类必须面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某个角度说,没有幻想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构思时,

可以从“幻想与现实”“幻想与社会进步”“幻想与成功”等角度切入,立意为文。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年全国卷II)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丙: [ 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发表对“浅阅读”的认识,至于是谈得失利弊的哪一点或几点,由考生自由选择。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抑或是辩证看待,只要言之有理都可得到阅卷者的认可。对于本题而言,阅读方式的发展与变化也是与时俱进的。在当今时代,“浅阅读”以其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等特点而受到很多忙中偷闲人的喜欢。当然,与格物修身的深刻精神活动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登记表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登记表

登记表填写说明 《地名登记表》记录地名的属性信息,是《地名成果表》的前身,各字段内容填写要求如下: 1.代码:是指按照一定规则用阿拉伯数字对地名进行编码用以代替地名的具体表现,如同公民的身份证号码一样,必须按照地名不同的小类别分别进行编制,此地名代码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在全国范围内不得重号,即使地名重名,代码也各不相同。地名普查登记表不需填写,在录入国家地名管理数据库系统时,会根据用户代码、所在区域、地名类别自动产生。 地名代码采用分段顺编方法,共分5段,20位数,具体如下: 政区类

群众自治组织类 居民点类 其他各类编排方法相同。 各乡、镇、街道和社区、村的代码请和国家统计局的保持一致,参见:https://www.doczj.com/doc/f113958829.html,/tjsj/tjbz/tjyqhdmhcxhfdm/2013/ 2.标准名称:是指当地约定俗成的地名或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地名。该字段必须填写。 标准名称有两个规范,一是用字要规范,并尽量不用生僻字。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字)以外的字都

属于不规范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7000字)以外的字,视为生僻字(姓氏除外)。不规范汉字原则上应进行标准化处理。地名补更后发现广西地名还有一些不规范汉字,如桂林阳朔、平乐、恭城一带的【】,音è;钦州、贵港一带的【】,音dū;桂平一带的【】音niào、【】,音nǎng;钦州一带的【】,音tāng。【】这个字现在规范写法是【】,要不要改?还有一些是“一普”以后标准 化处理明显不合理的,要不要恢复或者更正,比如崇左一带的【】,处理成“宪”,其实【】标准写法是“蚬”。边境地区的【】,音bō,处理成“浦”,连音都变了。桂柳地区把青蛙叫“蚂”,这个“”字也是没有的。标准名称用字如何规范,如何标准化处理,这个必须慎重。按国家二普办要求,地名中带有区域性且有一定含义的生僻字、异体字,自造字可保留,但是必须说明来历、含义和读音缘由,按照现行有关规定,进行审音定字,上报由国家最后定夺。 二是地名要规范,前不增定语,后不带补语。 (1)行政区域类,如平朗乡、昆仑镇、民生街道,前面不带上属政区。 (2)非行政区域类,如金光农场、大沙田开发区、平果铝土矿区、六景工业园区,前面不带政区名称修饰。 (3)群众自治组织类,从分类表来看,应该称群众自治组织辖区类才对。标准名称是社区、街、村,它是属于区域类的一种。特别提醒:乡人民政府和乡、街道办事处和街道、社区居委会和社区、街委会和街、村委会和村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地名,前者属于单位组织类,

通路与渠道的定义及区别

通路与渠道 通路 是指将产品从制造者(生产者)移转至使用者(消费者)的过程;而参与这个交易过程的所有厂商,即构成所谓的「通路」(Channel),亦称之为「营销通路」或「配销通路」。 通路的功能通路的厂商提供流通商品更多的附加价值。通路厂商提供下列其中一或数项功能: 一、将生产者所生产的大批量产品,重新包装成为一般消费者所能零买的小额数量。 二、调配消费者所需的产品种类。 三、在制造出产品后,与消费者购买此项产品前,进行保管的功能。 四、把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地方。 五、提供产品信息给消费者,也提供消费者的市场信息给生产厂商。 通路的主要成员 零售商 所谓「零售」是指直接把产品或服务销售给客户,以供其个人或家计单位作最终使用的一切活动称之。 零售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为顾客带来额外的附加价值:如良好的购物环境、提供有信誉品牌的商品、销售人员的解说、地点设置之便利性等。 批发商 所谓「批发」,是指所有把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的各种活动称之。其销售对象必须是“准备把该产品或服务再销售出去的人或组织”,或是“把该产品或服务供其它商业用途的人或组织”,而非最终消费者或家计单位。 「批发商」是指主要是从事批发活动的组织。 网络中的通路: 品牌通路与通路品牌 现在大家都在谈通路,谈渠道的建设与变革,这是个好事情,说明我们的企业开始真正将通路不畅的问题提上的日程,上升到了理论高度,这将有助于我们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从中国葡萄酒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竞争的焦点已经从产业链的上游技术、原料等方面开始向产业链的下游转移,可以预见的是,通路将成为下一步焦点话题。因为产业链的上游因素决定了你的产品质量,而真正问题是你能不能将你的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方案

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 本次地名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我镇范围内地名基本情况,规范地理实体名称,设置地名标志,开发、应用普查成果,建立建全地名普查档案和数据库,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促进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分水岭镇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普查任务 (一)普查内容 1、地名普查。地名普查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43子类地名。 2、点、线、面地理实体普查。(1)点状地理实体。包括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城镇居民点,农村居民点,工矿点,农、林场点,锚地,船闸,渡口,车站,收费站,停车场,加油站,灯塔,井,涵洞,发电站,通信基站,房屋,广场,体育场,城堡,墙,单位,泉,山峰,山口等。(2)线状地理实体。包括公路、铁路、管道、道路、大型桥梁、隧道、灌溉渠、排水沟、渡槽、河(湖)堤、河流等。(3)面状地理实体。包括行政区域、开发区、水库、公园、风景区、

丘陵、山脉、湿地等。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 根据国家关于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对有地无名且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命名罔顾传统、刻意崇洋、虚张声势、名不符实,地名译写不准确、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设置地名标志 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四)开发、应用普查成果 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 (五)建立地名普查档案 实现地名普查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三、职责分工 (一)镇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职责 1、研究制定全镇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2、组织部署全镇地名普查工作; 3、协调解决全镇地名普查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管理办法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以下简称“地名普查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地名普查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名普查档案是指各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地名普查办”)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以下简称“地名普查”)业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及实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记录。 第三条地名普查档案工作由国务院地名普查办统一领导。各级地名普查办分级管理,同时接受上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各级地名普查办应当根据国家档案法规和本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地名普查档案工作制度,认真履行档案工作职责,对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普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收集、整理与归档,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第五条各级地名普查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地名普查经费预算,统筹解决。 第六条地名普查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一)业务类(类别代码:2DPY)。 1.地名登记表; 2.同一地名的地名标志登记表; 3.同一地名的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申报表; 4.地名标准化处理表; 5.搜集的地名相关史料、考证材料、实地调查的记录; 6.其他相关材料。 (二)成果类(类别代码:2DPC)。

1.地名目录(子类别代码:2DPCA); 2.地名成果表(子类别代码:2DPCB); 3.地名标准化处理统计表(子类别代码:2DPCC); 4.地名普查成果图(子类别代码:2DPCD); 5.地名标志登记表(子类别代码:2DPCE); 6.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申报表(子类别代码:2DPCF); 7.本级国家区划地名数据库数据(子类别代码:2DPCG)。 (三)其他类(类别代码:2DPQ)。 1.地名调查目录(子类别代码:2DPQA); 2.地名普查工作图(子类别代码:2DPQB); 3.其他材料(子类别代码:2DPQC)。 第七条国家和省级地名普查办应当在地名普查工作结束后6个月内,地级和县级地名普查办应当在地名普查工作结束后3个月内,完成归档工作。 第八条地名普查文件材料归档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归档的文件材料原则上应当为原件,如以复制件归档必须备注; (二)归档的纸质文件材料应当做到字迹工整、图样清晰,签字手续完备,盖章、日期等标识完整,书写和装订材料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 (三)归档的电子文件材料应当符合《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的要求。 第九条地名普查文件材料按照下列要求,以县(县级市、市辖区)为单位进行整理:

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吴府办〔2011〕41号 关于印发《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的?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二日

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部、省有关文件及湛江地名普查办?关于印发<湛江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今年我市将全面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今次地名普查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计划用18个月时完成。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次地名普查任务,全面推进吴川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地名管理工作水平。现就开展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地名普查的任务和目的 第二次地名普查范围包括我市15个镇(街),普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地区的地名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的重要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的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在重要地理实体设置地名标志,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库,为社会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地名信息。地名普查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了解本辖区内地名构成的基本情况。地名普查的内容相当广泛,除实地考察外,还要收集整理相应的资料,其中包括:现有地名、暂用地名、尚无地名的现状和分布,以及当地历史演变、风俗传统、人口民族、人文特点、自然特征等情况。地名普查要与地名法规要求紧密结合,通过普查,充实完善吴川地名数据库、地名储备库、老地名保护和消亡地名资料库。全面提升我市地名管理和地名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湛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二、地名普查的具体范围 此次地名普查涉及到我市的共分为12大类、145个子类。 (一)行政区域名称(县、市辖区、乡镇、街道); (二)非行政区域(矿区、农场、林场、牧场、渔区、工业区、开发区、贸易区、口岸)名称; (三)居民点名称(自然村(居)、住宅小区、楼盘、商住小区); (四)交通运输设施名称(铁路、公路、街巷、公交车站、汽车站、火车站、航空港、港口、渡口、码头、停车场、桥梁、隧道); (五)群众自治组织名称(村委会、社区居委会); (六)水利、电力设施名称(池塘、水库、蓄<泻>洪区、

地名普查表数据填写说明

地名普查表数据填写说明 代码:共20位,前6位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统一使用城阳区的代码;接下来3位为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也就是城阳区的8个街道代码,表上所登记的地理实体在哪个街道内,就使用哪个街道的代码;然后5位为地名属性类别代码,请对照《地名属性类别代码表》的分类,使用准确的属性代码;最后6位为附加码,按照顺序自行编码。 别名:也称亦名、曾用名、旧名、雅名(指俗称已被雅化而被当地群众已接受的地名),指除标准名称外,当地群众对该实体的其他称说和另外的书写形式。 标准名称:指经过普查后确定的标准名称,使用规范汉字,不用生僻字(含方言字、土俗字)、自造字、错别字、旧体字和异体字等。 简称:指经过官方认可或约定俗成的地名的简单称谓,主要是指乡镇级以上的行政区域的缩减名称。凡对当地行政政区域简称不详的,以当地政府文件打头的字为准。 罗马字母拼写:指标准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应按照地名专名、通名正确进行分段,详见《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中地字[1984]17号)。 少数民族语书写:指标准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应按照地名专名、通名正确进行分段,详见《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中地字[1984]17号)。 语种:指地名的语别种类,源于哪个民族,如汉语、藏语、蒙古语等,表中只填少数民族语种。

使用时间:统一使用“现今地名”。 密级:指该地名及信息的保密范围,分为不保密、秘密、机密和绝密四种,可选择其中一种。若密级不明确,可选择"秘密"。 东经:"东经"按该地名最西端的经度确定,精确到秒。 至东经:"至东经"按该地名最东端的经度确定,精确到秒。 北纬:"北纬"按该地名最南端的纬度确定,精确到秒。 至北纬:"至北纬"按该地名最北端的纬度确定,精确到秒。 地名含义:包括标准名称及其别名、曾用名、简称等名称的含义,即指为什么叫这个地名,包括地名由来的解释。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含义,是指民族语地名的汉语解释方言地名时有一定含义的也应填写。 历史沿革:指该地名的历史演变情况,尽可能详细说明,如何时命名更名、调整情况、撤销(含消失)时间等。 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的历史沿革要追溯到最初的远古时期,县级以下行政区域名称原则上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时限,但均要详细考证。其余视具体情况而定。 地理实体描述:概述该地理实体除名称以外的相关属性信息。 其他信息:指“地理实体概况"(各地名项目的私有属性,例如,河流的长度、宽度等等)以外需要添加的信息,填入此栏,为收容项目。 资料来源及出处:指地名含义、历史沿革和地理实体等信息资料来源和出处。 备注:指对一些上述栏目无法填写、又必须加以说明的问题,在备注表中填注。

地名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地名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平湖市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平地普办?xx?1号 关于平湖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情况报告 嘉兴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自xx年6月25日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将我市确定为省级地名普查试点单位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 __的部署和《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规程》的要求,周密制定了《平湖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扩大)会议,全面启动和部署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按照“先点后面、统一标准、规范作业、注重质量、促进应用”的思路和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普查各阶段工作。xx年2月23日,我市顺利通过了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检查验收,成为全省13个试点县(市、区)中率先接受验收并顺利通过的试点县(市、区),普查成果和质量得到了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xx 年5月19日全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并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其后,我市根据省地普办的要求,不断总结、完

善地名普查资料,改正错误、修饰文字、建立档案,形成了比较全面、准确的地名普查成果资 - 1 - 料,为我市开展普查成果转换工作,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挖掘地名文化底蕴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次普查最终采集到10大类29中类37小类地名,收集地名成果数据6099条,另有历史地名1204条,地名标志943条,信息条目数量175483条,修测标绘成果图32幅,标准化处理地名656条,拍摄多媒体照片7607张(其中含地名标志照片973张)。具体统计见附件一、二、三。 在普查、复查、成果转换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查的任务和目标。同时结合平湖实际,科学制定了《平湖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规程》,统一普查范围、操作方法、工作流程和验收标准。市财政落实地名普查专项经费,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调整追加,整项普查工作共投入资金105万元,这为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另一方面,由于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为按时、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市和镇(街道)、有关部门及村(社区),根据各自工作实际,采取从企业、等单位抽调或面向社会招聘等途径,组建起了一支专业普查员队伍。针对大多

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建筑材料分类

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建筑材料分类 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 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 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 建筑材料长期承受风吹、日晒、雨淋、磨损、腐蚀等,性能会逐渐变化,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至关重要,首先应当安全、经久耐用。建筑材料用量很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通常建材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一半以上,因此在考虑技术性能时,必须兼顾经济性。 建筑材料定义分类: 1.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定义: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通称为建筑材料。 知识点滴:万里成城:(体现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成就,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总长度大约有十万里以上!所用建筑材料:土、石、木料、砖、石灰。关外有关、城外有城,其材料运输量之浩大、工程之艰巨世所罕见

知识点滴:河北赵州石桥 建于1300多年前(桥长约51m ,净跨37m ),建造该桥 的石材为青白色石灰岩。比意大利人建石拱桥晚 400多年,但在 主拱肋与桥面间设计 “ 敞肩拱”比外国早了 1200多年。 分类: 按使用功能分类 按用途分 2. 土木工程与材料的关系 (1 )材料是保证土木工程质量的基础。 材料是构成土木工程建(构)筑物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其 质量基础。 在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总造价中, 与材料有关的费用 占50%以上 (2)在实际工程中,材料的选择、使用及管理,对工程成 本影响很大。 一年以后出现了许多裂纹, 后来要铲去重新铺沥青混凝土, 大大增加了工 (1) 按化学组成分类 比如广东某跨海桥,其桥面原来使用的钢纤维混凝土, 使用 从而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百问解答

为什么要进行地名标准化? 大力推进并逐步实现地名国家标准化,进而推进地名国际标准化,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内外交往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是我国地名工作的根本任务。实现地名标准化,有利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国际交流合作,有利于社会交往和人们日常生活,有利于国防建设和社会治安,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因此,在本次地名普查中,要把地名标准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切实解决各种不规范地名现象。 如何看待地名普查工作图的作用 地名普查工作图是做好地名普查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地名的增、删、改等,都可以在工作图上清晰的予以体现。工作图既是普查工作重要的过程资料,也是对数据库矢量图进行标绘修改及制作最终普查成果图的依据,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妥善保管。 历史地名如何普查 历史地名指过去曾经使用过、目前已不再使用的地名。考虑到为了与第一次地名普查衔接,为了便于操作,本次普查的工作规程规定,对第一次地名普查后产生的历史地名要进行普查,同时各地根据普查能力和实际需要,可尽可能对更久远的历史地名进行普查。 属性信息质量把关要求 地名普查中,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地名、历史、地理、语言等方面的专家,对地名含义、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概况等属性信息内容进行综合、全面、深入的考证与编写,切实保证地名属性信息的普查质量。 地名的历史沿革追溯到什么时期 地名的历史沿革是指地名产生及演变的历史过程。每一条都有特定的产生背景、含义和演变轨迹。对每一条地名进行翔实准确的考证是普查的重要内容。因此对每一条地名都要追根溯源,详细考证,记录其历史演变的全过程。 实测地理坐标的精度要求 实测地理坐标,应保证位置相对准确,测量误差要小于20米。

山东省地名普查业务培训现场问答和网络问答74题(王作山整理)

山东省地名普查业务培训班现场解答和网络解答80题 淄博、泰安、滨州、临淄、青州、阳信等地名普查办解答人:东营市民政局王作山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1、如何清查地名目录?有哪些步骤? 2、县直行业部门及乡镇街道、单位,地名普查表格的分配问题? 3、地名含义、地名沿革中出现的曾用名的刨根问底问题? 4、地名普查登记表填写中容易出错的问题有哪些? 5、地名目录的编写包括哪些内容? 6、地名普查登记表的印刷问题? 7、对地名普查办人员分工,是按行政区域还是按行业? 8、代管多个乡镇的开发区,如何进行地名普查? 9、请理顺一下县区地名普查的基本步骤? 10、如何确定地名普查的对象? 11、对规模较小地理实体的普查如何掌握? 12、对各成员单位所提供资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3、成员单位如何支持和配合地名普查工作? 14、历史地名如何普查? 15、在淄博境内的央企、省企,由哪个部门负责信息采集? 16、私有企业、家庭作坊是否作为地名普查对象,普查到多大规模? 17、村里的幼儿园、小学、卫生室、超市是否普查? 18、乡镇街道,具体该调查哪些内容? 19、如何选择普查的地名标志? 20、修订地名普查工作图,其地名的选择问题? 21、对涉及军事单位和军事设施的普查问题? 22、基层地名普查人员的补助问题? 23、对行业信息资料(比如水利普查资料),除认真按照其相关数据填写地名普查登记表外,还需要增加什么内容? 24、企业的住址、名称含义、历史沿革如何填写? 25、党政机关是否填写地名标志登记表? 26、房屋如何确定普查范围? 27、哪些企业符合地名普查条件? 28、党政机关是否只填写党政机关类地名普查登记表和事业单位类地名普查登记表? 29、道路已经修好,且有规划名称,但没有设立标志,是否需要地名普查? 30、企业信息是由工商局提供,还是由经信局提供,还是由乡镇负责提供? 31、文物部门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0余处,都需要进行填写吗? 32、机关与其他单位共用办公楼,且产权不属于本单位,是否需要普查,相关内容如何填写? 33、合并的医院,如皇城中心卫生院由皇城医院和北羊医院合并,现存皇城中心卫生院,北羊医院已消失。曾用用填写谁? 34、金山中心卫生院,由边河、王寨、南王3个医院合并而来,分别为其分院,如何填写? 35、农村居民点和群众自治组织有何区别?具体到乡镇如何普查? 36、企业是各乡镇自己负责吗?多大规模的企业需要普查? 37、我们手里的表格如何确定分类?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 38、军事单位和军事设施涉及到军事机密,如何处理? 39、区住建局只负责区政府驻地城区的公共设施地名的管理,不涉及乡镇政府驻地的公共设施地名管理,如何处理? 40、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亭台碑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体育场馆,是否由住建局负责普查? 41、像我们岱岳区成立比较晚,如何协调志书资料? 42、公园内的亭台碑塔是否需要地名普查? 43、雕塑是地名标志?还是地名标志?

1-2新材料产业定义、范围及分类

新材料产业定义 “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具体涵盖:新材 料本身形成的产业;新材料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业;传统材料技术提升的产业等。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 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传统材料性 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一般认为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属于新材料的范畴。 新材料产业范围 (1)纺织业;(2)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化学纤维制造业;(5)橡胶制品业;(6)塑料制品业;(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金属制品业;(11)医用材料及医疗制品业;(12)电工器材及电子元 器件制造业等。 新材料产业分类 信息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及产品支撑着现代通信,计算机,信息网络,微机械智 能系统,工业自动化和家电等现代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材料产业的发 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科技创新和、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

县地名普查项目实施方案模板

县地名普查项目实 施方案

XXX县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外包服务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XXX县地名普查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 XXX县民政局 12月

XXX县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XXX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技术服务采购项目。 1.2目标与任务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 国发〔〕3号) 以及民政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 XXX县从 8月起至 12月30日, 开展第二次全县地名普查。查清全县行政区域内的地名名称( 含标准名称、别名、曾用名和简称) 、语种和读音( 包括标准读音、方言读音和土俗、特殊读音) 、书写形式( 含规范汉字或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罗马字母拼写和使用生僻字、土俗字等问题) , 由来、含义及历史沿革, 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 经纬度) 、类别、多媒体信息等基本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无通名、使用生僻字或特殊读音、重名和含义不好等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 为国家地名数据库提供现势、准确、有效的地名信息数据, 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 完成对重要地理实体地名标志的设置, 做好普查成果验收上报, 为履行各项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提供

重要依据。 1.3工作内容 本项目工作内容为对全县12个乡镇进行地面普查, 普查的主要内容是查清县域内地名的名称、位置和属性信息, 并进行标准化处理, 设置地名标志, 建立地名数据库, 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普查对象为全县范围内的11大类地名, 包括陆地水系, 陆地地形, 行政区域, 群众自治组织, 非行政区域, 居民点, 交通运输设施, 水利、电力、通信设施, 纪念地、旅游景点, 建筑物, 单位。 2总体设计 2.1技术要求 2.1.1工作依据 (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 国发〔〕3号) (2)《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国地名普查组发〔〕1号) (3)《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 国地名普查组发〔〕3号) (4)《地名管理条例》

润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润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当机器或设备运转时。其中作相对运动零件的表面上几乎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和磨损,润滑则是控制摩擦、减少磨损的常用的有效技术。随着工业技术发展,润滑材料与润滑技术在不断更新,实际证明采用先进的润滑材料与润滑技术,可使机械设备在苛刻的条件下持久稳定地工作,提高机械效率与完好率,减少维护及停机损耗,节约能源和减少材料消耗,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凡能充填于相对运动的两物体表面、使之分隔开、并具有润滑功能的材料均可被称为润滑材料。 确切的说,润滑材料是指能够起到减摩、降低磨损作用、并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能的物质;这种物质加入到相互作用的对偶表面之间,能够起到承载负荷、降低对偶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少对偶表面材料磨损的作用。 润滑材料一般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使减小摩擦副之间的运动阻力和设备的动力消耗,从而降低磨损的速度,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良好的吸附与楔入能力,以便渗入摩擦副微小的间隙内,并牢固地粘附在摩擦表面上,不致由于运动形成剪切力所刮掉;一定的内聚力(粘度),以便摩擦副之间形成油楔,抵抗较大的压力而不致被挤出;较高的纯度与抗氧安定性.

润滑方式 (1)降低摩擦:在摩擦副相对运动的表面间加入润滑剂后,形成润滑剂膜,将摩擦表面隔开,使金属表面间的摩擦转化成具有较低抗剪强度的油膜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从而降低摩擦阻力和能源消耗,使摩擦副运转平稳。 (2)减少磨损:在摩擦表面形成的润滑剂膜,可降低摩擦并支承载荷,因此可以减少表面磨损及划伤,保持零部件的配合精度。 (3)冷却作用:采用液体润滑剂循环润滑系统,可以将摩擦时产生的热量带走,降低机械设备发热。 (4)防止腐蚀:摩擦表面的润滑剂膜可以隔绝空气,水蒸气及磨蚀性气体等环境介质对摩擦表面的侵蚀,防止或减缓生锈。此外,某些润滑剂可以将冲击振动的机械能转变为液压能,起阻尼、减振或缓冲作业,随着润滑剂的流动,可将摩擦表面上污染物,磨削等冲洗带走,有的润滑剂还可起密封作用,防止冷凝水、灰尘及其他杂质的侵入。 分类 润滑材料又称润滑介质或润滑剂,根据润滑材料存在的状态可以分为固体、胶体、液体和气体等四大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