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

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

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
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

美国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

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有快速机动能力和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以及其他轻型师所不具备的对敌重型师攻击的防护力,是美军快反部队应急作战中最后使用的一支拳头力量。

一、编制装备

第3机步师有1.8万人,主要编有师部与师部连、机步营和坦克营各5个、装甲旅旅部与旅部连1个、机步旅旅部与旅部连2个、1个战斗航空旅、1个工兵旅、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1个化学连、1个宪兵连、师乐队、师肩炮兵部队(主要包括3个野战炮兵营和1个多管火箭炮连)、师支援司令部(主要包括3个前方支援营、1个保养支援营、l个运输飞机保养连)。全师主要装备有:M1主战坦克290辆、M2步兵战车北280辆、M3

骑兵战车100辆、其他作战车时474辆;直升机共121架,其中AH-64攻击直升机36架、AH-1攻击直升机8架、UH-6多用途直升机24架、UH-1效用直升机6架、OH-58现舞直升机44架、EH-60电子战直升机3架;“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80部、“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48部;155毫米自行榴弹炮72门、90毫米无座力炮24门、107毫米迫击炮66门;战术车辆4600辆。

二、作战能力

1.机动力

在战略机动能力方面,第3机步师除师先头部队和师属航空旅可通过军事空运司令部的C-5运输机和C-14或141B运输机快速投送外(C-5A运输机装载6架,AH-64攻击直升机仅需7个小时,直升机旅翼不需拆卸,运抵战区后可迅速投入作战),师其余重装备(290辆重型坦克、380辆步兵和骑兵战车、308牺全履带装甲人员输送车、72门155毫米自行榴弹炮、9门12管227毫米多管火箭炮等)必须通过军事海运从美本土投送到危机地区。由于海运时间较长(使用快速运输船从美国本土投送到东北亚或海湾地区最快也要2~3周时间),为使该师尽快形成战斗力、“通常将该师人员全部空运至战区,并启用战区预置和海上预置装备(如美军在科威特、沙特和卡塔尔预置了可装备3个旅的M1A1主战坦克和装甲车)。从海湾战争以及战后“警惕勇士”行动看,该师两次采取的都是这种战略机动模式。在战术机动能力方面,全师编有各种作战和输送车辆5748部,各型直升机121架,具有较强的地面和立体机动能力,昼间地面机动速度为30公里/小时,夜间25公里/小时。全师完成接敌运动约需2小时。在非作战条件下,一昼夜机动距离可达500公里,在战斗条件下一昼夜可机动150~200公里。该师全部280辆M2步兵战车和100辆M3骑兵战车以及308辆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均具备两栖机动能力,能克服水库进行机动作战。该师航空旅的2个攻击直升机营机动作战半径可达230公里。该师空中突击连装备15架UH-60“黑鹰”直升机,可一次空中机动1个步兵连,空中机动速度可达200公里/小时,即

便在掠地高度(7~30米)飞行,也可达150公里/小时,是其坦克和机械部队机动速度的3~4倍,可配合该师进行连级规模的空中突击作战和机降作战。

2.火力

(l)压制火力:该师编有3个155毫米自行楷炮营(72门)和1

个多管火箭炮连(9门),可在各种气象和地形条件下为师提供核和非核炮兵火力支援。师属3个榴炮营采用集中射击方法,每分钟可发射288发炮弹,有效压制和摧毁纵深30公里内的敌军步兵、装甲目标和炮兵群。多管火箭炮连的每门12管火箭炮的压制效力相当于1个野炮营24门155毫米的榴弹炮,毁伤距离达35公里,能够为师提供大面积瞬时密集压制火力。1门火箭炮一次齐射12枚火箭弹可压制12万平方米的地域。而且该师炮兵全部履带化、自行化,机动性强,能够快速转移发射阵地,因而能对更大纵深的敌军目标实施火力袭击。第3机步师还编有66门107毫米迫击炮,可对0.8~6.8公里内的敌军目标形成每分钟1188发的压制毁伤

能力。师炮兵战术指挥系统,运算速度800万条指令/秒,每小时可处理720项火力任务。1994年起该师装备的“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炮,配备弹道计算机和自动定位定向系统,行进间射击反应时间少于60秒。

(2)反坦克火力:第3机步师建制内的反坦克火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空中反坦克火力。该师建制内的36架AH-64攻击直升机和8架AH-1攻击直升机,机载“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命中精度为

96%。根据美军实验和海湾战争实践,1架AH-6攻击直升机能攻击16辆坦克。按照美军“将师属航空旅的攻击直升机集中使用”的观点,攻击直升机营采用集中攻击方式,能有效地打击且100公里纵深的敌装甲集团。当该营采取连续攻击方式(1个连进行攻击,第2个连在前方弹药与油料站补充,第3个连前往攻击途中,以保持攻击的连续性),可一次攻击384个装甲目标,扣除战损因素,按70%的摧毁概率,可一次毁伤268个装甲目标。此外,该师建制内的22架UH-60“黑鹰”多用途直升机,每架均可挂载16枚“海尔法”反坦克导弹,也具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情况需要时也可用于反坦克。二是地面反坦克火力。主要由机步营、坦克营和炮兵旅的反坦克火力组成。第3机步师的5个机步营装备180具“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和380部“布雷德利”车载“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如一次齐射,具有每分钟发射1680枚反坦克导弹的能力。这两种反坦克导弹均采用了“发射后不管”的制导技术,命中精度高,破甲威力大(“陶”式反坦克导弹正面破甲厚度达1030毫米)。按70%的摧毁概率,具备一次摧毁966个装甲目标的能力。5个坦克营的290辆M1A1主战坦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反坦克能力,290门120毫米坦克炮使用贫铀穿甲弹,可有效击毁3公里的敌装甲目标。该师师属炮兵旅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可发射“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采用弹道末端制导技术,可精确攻击16公里内的敌军坦克集群。师属多管火箭炮连“萨达姆”遥感反装甲子母弹一次齐射,可攻击35公里内的648个装甲目标。

3.情报与电子战能力

(1)情报侦察能力:第3机步师的主要情报与电子战力量是建制内的军事情报营(下辖收集与干扰连、情报与监视连和电子战连)以及空中骑兵中队(下辖2个空中骑兵队)。主要情报与电子战装备是12架OH-58侦察直升机、3架UH-60专用电子战直升机、12部地面侦察雷达和27部(套)电子战设备。师军事情报营利用远距离技术侦察手段及投掷式遥感侦察系统可直接侦察监视100公里范围内的敌情,并可向300~400公里纵深派出远程地面侦察分队。全师在进攻中可派出250-270个侦察单位,防御中可派出170-180个侦察单位。师属空中骑兵侦察中队的电子设备主要以直升机为平台,侦收的频段宽、距离远、精度高。12架OH-58D 轻型攻击与侦察直升机能够独立地遂行纵深侦察任务,可对师整个作战地域和关心地域(即由己方前锋线向前延伸150公里)的敌军部署、C3I设施进行快速的空中侦察和识别定位。师地面无线电技术侦察距离500公里,直升机空中侦察距离150公里。直升机上装备的毫米波雷达、低照度电视、红外前视雷达、激光探测系统和光学照相侦察装置,可昼夜搜索目标,为师提供不间断的空中侦察、监视和目标搜索能力,并利用机载目标交换系统、配备到师、旅的联合战术情报分发系统、配备到营、连的单信道地面和机载数据保密通信系统和定位报告系统快速处理所获情报。OH-58D侦察直升机能够利用机载目标交换系统与UH-60、AH-64直升机和空军的F-16.A-10攻击机以及炮兵的战术火力系统通

信,报告实时目标情况,与师属炮兵下辖的目标搜索连的移动目标定位雷达、火炮定位雷达共同搜索、识别和定位簇各种目标,引导火力准确攻击。

(2)电子战能力:第3机步师编制专用电子战危机3架

(EH-60)、各型电子战设备27部,能够为师提供甚高频拦截和干扰能力,可在师的整个作战纵深实施攻击干扰。进攻中,师的电子干扰能力可达到地面30公里、空中40公里,定期监视40-50个无线电网、15部雷达。1小时内测向定位6O-80个短波电台坐标、24-30部地面雷达坐标,干扰压制3O个无线电网、10-15部雷达。有效压制敌第一梯队团的指挥通信网和电子发射装置。该师还具备很强的电子设备硬摧毁能力。师属骑兵中队的侦察直升机与攻击直升机按12:8的比例编成,具备很强的目标探测技术与精确制导技术相结合的实体摧毁能力。

4.通信能力

第3机步师编有师属通信营(下辖指挥战斗连、前方通信连、通信支援战斗连),能够为师提供多路战术卫星通信终端服务、多路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移动用户设备网,覆盖全师和军的作战地域(3.75万平方公里)。能为师提供数据、图像和语音的保密通信,保障师的指挥、控制、情报、火力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可为师提供6个调频无线电站,以扩大师的作战活动和情报网,并可为师本部与师下属司令部提供有限的摩托通信服务。

5.防空能力

第3机步师有较强的防空自卫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属防空炮兵营装备“复仇者”自行防空导弹系统36部,可在行进间发射,具有全向攻击和“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加上师属防空营24门改进型“火神”高炮(每分钟射速300O发,自动搜索和识别目标时间不到2秒钟),在师前方地域警戒雷达以及师骑兵中队OH-58D侦察直升机的配合下,能有效地对师作战地域内的低空(l.2-3.8公里)来袭敌机进行打击,掩护师主要作战队形的空中安全。二是师航空旅的36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24架“黑鹰”多用途直升机均可挂载4-8枚“毒刺”空对空导弹,有一定的防空自卫能力。三是该师5个坦克营的290辆M1A1主战坦克,共装有580挺高射机枪,具备一定的对低空来袭敌机和直升机的防卫能力。

6.防化能力

师属防化连编有1个核生化分队和4个消除沾染排、1个烟幕排,能够完成本师的核生化侦察、洗消和发烟任务。全师的12

个装备洗消站能在1小时内洗消48部战术车辆。全师连一级分队均配备毒剂探测和防止毒剂沾染的成套设备,如M8A1化学自动报警器、M256化学探测器以及单兵防护设备。全师所有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均装有完善的三防系统,在核生化条件下,乘员不必穿防护服即可连续作战。其他作战车辆均配备有M11/13清毒器,单兵均配有M258A1消毒装置,能够进行4级态势的防护。根据需要可在机动地域制造2公里宽的烟幕屏护带。

7.工程保障能力

师属工兵旅编有3个工兵营和数个工兵支队。依靠师自身的工兵力量,可完成师战斗工程保障、机动与反机动任务,快速构筑与维持师战斗地域内的主要作战道路、拦阻阵地和渡涉场的进出道路和主要桥梁。师的攻击架桥分队能够在跨度150米的河上快速架设4个载重60吨的浮桥。师工兵旅编有24门90毫米座力炮,可协助师对敌筑垒地域进行破障攻击。该师1个工兵连在24小时内可构筑1万-1.4万米的反坦克壕。在情况需要时,可用师属100余架UH-60多用途直升机“火力”布雷系统快速布设临时雷场,一个直升机架次可布设300米×200米混合雷场。师建制多管火箭炮连可快速投射遥控反装甲雷场,投射距离40公里,一门火箭炮一次投射可布设336枚AT-2反坦克地雷构成的反装甲雷场。

8.夜战能力

第3机步师装备各种夜视系统4983部。师全部主战坦克、自行火炮、战斗车辆和直升机均配备了夜间探测和瞄准系统。“阿帕奇”攻击直升机PNNS夜视系统在夜间对坦克的探测距离达12公里,识别距离为7公里。该师装甲旅5个坦克营的M1A1主战坦克采用新型的全景热成像观察仪和热成像瞄准镜,大大提高了夜间机动和探测与攻击目标的能力。1994年后改装的部分M1A2主战坦克装备的“指挥员独立热成像观察仪”和驾驶员热成像仪采用被动式红外技术,更不易被敌方发觉,夜间行动的隐蔽性更强。该师机步旅5个机步营的M2“布雷德利”系列战车在其观测与指

挥系统中装有昼夜观察仪和红外热成像系统。380部车载“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系统配备的AN/TAS-4热成像瞄准仪可在夜间对2-6公里的装甲目标进行探测和瞄准射击。由于拥有较强的夜战能力,美军认为,装甲机械化部队可实施昼夜连续作战的高速突击,且攻击的最佳时间是在夜间。

9.后勤支援能力

第3机步师的师级后勤支援是由师支援司令部下辖的3个前

方支援营、1个保养支援营和1个运输飞机保养连提供的。每个前方支援营分别编有2个坦克系统支援队和2个机步系统支援队。每个营最多可同时对2个坦克营和2个机步营实施支援,提供各类物资器材的支援保障,并能对前方旅支援区内的通信和地面导弹装备实施中级前沿保养。师支援司令部共编有各种吨位的运货卡车、拖车和油罐拖车1223辆,可运输166.05万磅的编制装备。师保障支援营下辖的汽车运输连每日可提供5-22.5吨卡车和拖车138辆,一次运货1102吨。该连用18辆带60吨拖车的卡车一次可运送445吨作战物资和18辆中型坦克。保障支援营下辖的供给与勤务连能够每日为师接收、临时贮备和分发一类补给品35.58吨、二类补给品52.71吨、三类补给品9.34吨、四类补给品20.07吨、除飞机外的七类补给品23.97吨以及工程建筑材料21.76吨,并能每天从军运输站转运136吨弹药到被支援单位。在师和旅支援区内提供5个水源供给点,能贮存水3万加仑,一天来回二次可运水1.2万加仑。每天能贮存和分配汽油30.26万加仑,使用75%的燃

料分发车辆,一天往返两次可分发汽油19.72万加巴。师保养支援营下辖的1个重型维修连和1个轻型维修连能够向不受师3个前方‘支援营支援的师部队提供各种装备的中级维修和保养。保养支援营下辖的导弹支援连可为师的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反坦克导弹和多管火箭炮系统提供实地维修。师支援司令部直辖的运输飞机保养连,能够对师航空旅的各型直升机提供航空保养维修,包括直升机的动力系统、电子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武器系统、飞行控制设备维修、抢修与撤离。师保养支援营下辖的医疗支援连能够提供师级卫生勤务支援,能够为师后防区域和从旅区域卫生连后送下来的各类伤病员提供接收和治疗设备。为不需住院、且在96小时内可回到岗位的伤病员提供160套安置设备。可在师支援区内为分队手术提供卫勤支援。海湾战争中,该师的后勤支援部队实施跟进保障,在100小时的地面进攻中,跟进保障距离达到370公里。

10.综合攻防能力

进攻作战能力。第3机步师在军的编成内担任主要方向的进攻时,进攻正面可达2530公里,担任次要方向的助攻时,进攻正面可达40公里。对预有准备防御之敌进攻时,师的突破地段宽度为6-8公里,对仓促防御之敌进攻的突破地段可达10公里。进攻的纵深可达60公里以上,可一次歼灭敌一个摩托化步兵团。

防御作战能力。防御战役中,第3机步师可在军的编成内防守正面30-60公里、纵深50-70公里的防御地带,抗击敌一个集团

军的进攻,通过扼守要地、机动防御、使用空中机动特遣部队,以突袭和地面设伏方式迟滞和粉碎敌集团军的进攻行动。第3机步师在防御中还可作为军的预备队,利用其快速机动性和强大的装甲突击力,对楔入防御之敌实施反突击。

美国陆军第422步兵团

美国陆军第422步兵团 美国陆军第442步兵团,正式编成于1943年4月,主要由日裔美国人组成,下辖第100独立步兵营、第522炮兵营,第232战斗工兵连等部队,隶属于第五军,主要战斗于意大利战场,是二战美军中著名的日裔战斗单位。 以日裔美国人组成的第442步兵团。编制只有3800人的第442团在整个二战共获得7次总统部队嘉奖(101空降师也只获得2次、陆战1师3 次)、21枚荣誉勋章(其中20枚为战后追授,整个二战包括战后追授美军荣誉勋章总共只颁发464枚)、52枚优秀服役十字勋章(包括19枚后来转为荣誉勋章,美军整个二战共颁发5千枚优秀服役十字勋章)、1枚优秀服役勋章、560枚银星勋章、22枚军团优异勋章、15枚士兵勋章、4000枚铜星勋章(包括1枚后来转为荣誉勋章)、9486枚紫星勋章等。442步兵团的第100步兵营则被誉为“紫星营”。 “当他们的国家抛弃了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没有抛弃国家而是义无反顾地为其奋斗,他们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世人说“我们是真正美国人。” 在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上下陷入了一种歇斯底里的气氛中无法自拔,当美国人开始向日本帝国进行报复之前,日裔美国人却成为了复仇的对象。高达12万日裔美国人被强迫离开家园,而被关押在了集中营里包括了老人和孩子。在事件之前,许多第二代日裔美国人(Nisei)服务于夏威夷第298和299国民警卫步兵营。当然,在美日战争爆发后,美军当局也当然地判定这些人绝对不适宜继续逗留在夏威夷地区。按当时美军动听的说法,“我们并不是歧视他们,而是这里不仅不适合他们,也难以想象他们如何去在这个战场去战斗。”这些在第298和299国民警卫步兵营服役的日裔士兵们随即被扫除出了这两个部队,而被调派到了匆匆成立的“夏威夷临时步兵营”(Hawaiian Provisional Infantry Battalion)。军方对些日裔士兵的处理颇感头痛,一方面表示了对他们的极度不信任,一方面又不敢将他们遣散,因为当时不少人认为将这些熟悉美军内部事务又有很强军事能力的日裔士兵放出军营的危险太大。思前想后,陆军部最后决定把他们派往欧洲战场。1942年7月,夏威夷临时步兵营的士兵们在奥克兰登陆,在那里他们又被改编成了“第100独立步兵营”(100th Infantry Battalion Separate)。他们同时在那里接受欧战的战斗训练,直到1943年2月。 同年3月,第100独立步兵营参加了北非作战,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陆。就在这些日裔士兵踏上北非土地的时候为他们的国家而战的时候,他们之中大部人的家属仍被扣留在集中营过着近乎囚犯的生活。在北非,第100独立步兵营并没有遭遇什么大的战斗,到了9月第100独立步兵营

美军步兵旅战斗队(IBCT)编制和岗位参考{07年资料}

美军步兵旅战斗队(IBCT)编制和岗位参考{07年资料} 步兵旅战斗队[IBCT] [3468人{282军官-34技官-3152士兵}] 旅部营[574人{73军官-19技官-482士兵}] 旅部连[153人{45-12-96}] 营部连[184人{15-1-168}] 情报连[93人{5-5-83}] 网通连[69人{4-1-64}] 工兵连[75人{4-0-71}] 骑兵营[367人{35军官-0技官-332士兵}] 营部连[137人{21-0-116}] 骑兵连[75人{5-0-70}] 骑兵连[75人{5-0-70}] 侦察连[80人{4-0-76}] 步兵营[685人{46军官-0技官-639士兵}] 营部连[213人{25-0-188}] 步兵连[131人{5-0-126}] 步兵连[131人{5-0-126}] 步兵连[131人{5-0-126}] 武器连[79人{6-0-73}] 步兵营[685人{46军官-0技官-639士兵}] 营部连[213人{25-0-188}] 步兵连[131人{5-0-126}] 步兵连[131人{5-0-126}] 步兵连[131人{5-0-126}] 武器连[79人{6-0-73}] 炮兵营[298人{26军官-2技官-270士兵}] 营部连[110人{16-2-92}] 炮兵连[94人{5-0-89}] 炮兵连[94人{5-0-89}] 支援营[859人{56军官-13技官-790士兵}] 营部连[79人{17-2-60}] 供应连[186人{5-2-179}] 维修连[93人{4-5-84}] 卫生连[71人{14-0-57}] 骑兵支援连[93人{4-1-88}] 步兵支援连[126人{4-1-121}] 步兵支援连[126人{4-1-121}]

国防知识答卷

情系国防知识卷 一、抢答题 1、81式自动步枪使用1956式普通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射穿钢板的最大厚度是几亳米?(6) 2、我军的唯一宗旨是什么?(为人民服务) 3、中国民兵分哪两种?(基本民兵、普通民兵) 4、在军事地图上,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显示什么?(地貌)5、在1:10万地图上,AB两点的图上距离是3.6厘米,请问其相应的实地水平距离为多少?(3600m) 6、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最高军事机构的名称是什么?(中央军事委员会) 7、《孙子兵法》《论持久战》的作者分别是谁?(孙武、毛泽东) 8、“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顾炎武) 9、什么时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2005年10月12日) 10、谁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思想?(魏源) 11、中国国防政策的性质是什么?(防御性的) 12、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几年?(2年) 13、全国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14、“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15、当前我国国防政策优先关注的重点是什么?(维护祖国统一) 16、恐怖主义属于“传统安全威胁”还是“非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 17、“9·11”事件发生在哪一年?(2001年9月11日) 18、我国的外交政策时什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解放台湾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0、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哪两种部队组成?(现役部队、预备部队) 21、我国的军事技术的发展开始于什么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 22、民兵干部和基干民兵的训练原则由什么部门组织实施?(县(市,区)人民武装部) 23、高级中学学生军训的时间通常为多少天?(7—14天) 24、什么是战士的基本战斗动作,使单兵战术的基础?(利用地形地物) 25、在地图比例尺为1:20万的情况下,等高距是多少米?(40)

二战时期日军师团编制简介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它有多种编制。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师团历程 抗战初期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 抗战中期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抗战后期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 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

中美装甲步兵(机械化步兵)分队作战运用对比分析

一、课题来源及目的意义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对于装甲步兵分队的运用,与以往的战争相比,将有很大的变化。美军在近几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对其机械化步兵分队的运用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分析美军对其机械化步兵分队的运用,并对比我军,而后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就是研究本课题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概述 1.1装甲步兵分队的基本任务 1.2装甲步兵分队的运用原则 2.美军机械化步兵分队作战运用 2.1美军近几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机械化步兵分队的运用 2.1.1海湾战争中美军机械化步兵分队的运用 2.1.2伊拉克战争红美军机械化步兵分队的运用 2.2美军机械化步兵分队作战简介 2.2.1六种战斗队形 2.2.2两种冲击方式 2.2.3注重分配和控制火力 2.3美军机械化步兵分队的运用原则 2.3.1力争主动 2.3.2灵敏机动 2.3.3兵力集中 2.3.4注重进攻 3我军装甲步兵分队作战运用 3.1我军装甲步兵分队作战简介 3.1.1五种战斗队形

3.1.2两种冲击方式 3.1.3协同火力运用 3.2我军装甲步兵分队的运用原则 3.2.1信息主导 3.2.2主动灵活 3.2.3以快制慢 3.2.4出奇制胜 4美军与我军装甲步兵分队运用对比分析 4.1相同点 4.2美军优点 4.2.1队形灵活,注重机动能力 4.2.2冲击猛烈,强调发扬火力 4.2.3协同迅速,装备优势明显 4.2.4经验丰富 5启示 5.1熟悉装备性能,合理分配火力 5.2注重组织协同,加快协同速度 5.3实战模式训练,弥补经验不足 三、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一)较为系统地梳理了美军对其机械化步兵分队运用的原则(二)对比分析了美军和我军对装甲步兵分队运用的异同点(三)对我军装甲步兵分队的运用提出了意见建议 四、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阅读法

陆军机械化师

(一)师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技术处与教育训练处 下辖三个机械化团、一个自行火炮团、一个高射炮营、一个火箭炮营;师直属侦察营、警通营、卫化营、工兵营、汽车营。 (二)机械化团,团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处下辖一个坦克营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直属特务连、卫通连、工汽连 (甲)坦克营,营部编坦克1辆,指挥车1辆,侦通排三个坦克连:连长车+通讯班(2辆边三轮、2辆二轮摩托),两个三车排。 (乙)步兵营,营部编装甲指挥车1辆,指挥车1辆,吉普车3辆,侦察排、通讯排。 三个步兵连:吉普车2辆+通讯班(1辆吉普车、2辆边三轮、2辆二轮摩托)+迫击炮班(2门60毫米迫击炮,乘坐2辆中吉普),三个步兵排(三个步兵班一个火力班一个装甲车班;装甲车班四辆装甲车,每车配备12.7高机一挺乘员2人;步兵班每班一车10人;火力班8人4具火箭筒与排长1人通讯兵1人共车)。 一个机枪连:6挺中型机枪(一辆中吉普搭载,1名乘员,5名机枪兵),3挺高射机枪(一辆轻型卡车搭载,1名成员,7名机枪兵)。

一个炮兵连:6门82毫米迫击炮(一辆轻型卡车搭载,1名乘员,7名炮兵)。 一个反坦克炮连:6门美57反坦克炮(一辆轻型卡车 牵引,1名乘员,7名炮兵),也可以换成9门装在吉 普车上的82无,此时有3辆轻型卡车拉弹药。 (丙)炮兵营,营部编指挥排,侦察排,修理排各一。 三个炮兵连:4门车载120迫击炮+4辆补给车。 一个高射机枪连:6辆自行式4联装14.5高机。 (丁) 特务连,编为武力侦察排、仪器侦察排、警卫排、团勤 务排。 卫通连,编为卫生队、无线通讯排、有线通讯排。 工汽连,编为工兵排、地爆排,汽车1排(25辆2.5吨 油罐车)、汽车2排(25辆卡车)、修理班。 (三)自行火炮团,团部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处 下辖三个自行火炮营一个反坦克炮兵营;直属侦察连、 指挥连、汽车连、工卫连。 (甲)自行火炮营:营部编指挥排、侦察排、修理排各一。 三个炮兵连:4门牧师122+4辆补给卡车。 一个高射机枪连:6辆自行式4联装14.5高机。 (乙)反坦克炮兵营:三个反坦克炮兵连:6门76.2反

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苏联战争中后期,纵深打击军(每军4个旅) 机械化军:1个坦克旅,3个机械化旅 坦克军:3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旅 一个坦克旅:3(或2)个坦克营,一个冲锋枪营,约70辆主力战车 一个坦克营:3(或2)个坦克连,每连10辆坦克,每营21辆坦克 1943年坦克旅 旅部2辆T34 6个中型坦克连,总65辆M_tank 3X坦克营[营部(1辆T34)侦察排2X坦克连(每连10辆T34) 坦克旅总计65辆T34 6辆BA64装甲汽车4门76。2毫米反坦克炮4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 坦克军总计195辆T34 8辆SU76 8辆SU122 38

辆装甲汽车37辆装甲车12门85毫米反坦克炮12门76。2毫米反坦克炮48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16门37毫米高射炮12门76毫米榴弹炮42门120毫米迫击炮40门82毫米迫击炮火箭炮若干战争中后期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总21辆H_tank 团部1辆KV或IS或自行火炮4X重坦克连(每连5辆KV 或IS坦克或自行火炮) 重坦克旅或自行火炮旅12个重型坦克连,65辆H_tank 旅部2辆KV或IS或自行火炮3X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1X摩托化步兵连1X技术保障分队 德军独立重坦克营/重歼击坦克营45 营部3辆虎(王)/ 象tank 3*重型坦克连【14,连部2辆,3×重坦克排(每排4辆)】 苏军二战装甲部队编制 这个只是纸面上的编制至于具体情况各装甲旅或军略有不

同1941年12月苏联坦克旅编制: 旅部 2X坦克营营部1辆T34坦克每营3个连1连5辆KV1坦克2连7辆T34 3连10辆轻型坦克 1X摩托化步兵营 侦察连 维修保养连运输连 卫生排 全旅1471人装备20两轻型坦克T34坦克16辆KV坦克10辆军用卡车156辆45毫米反坦克炮4门82毫米迫击炮8门1942年3月苏联坦克旅编制 旅部 2X坦克营营部1X轻型坦克连8辆T-60轻型坦克1X 中型坦克连10辆T-34中型坦克1X重型坦克连5辆KV重型坦克1X摩托化步兵营 防空炮连 卫生排 一共1152人装备16辆轻型坦克20辆T34坦克KV坦克10辆45毫米反坦克炮82毫米迫击炮6门1942年摩托化步兵旅编制 旅部84人、3挺冲锋枪、2挺轻机枪、2辆摩托车、3辆野战汽车、5辆卡车旅部直属连105人、2把手枪、2挺冲锋

美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

美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 美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隶属于美第5军,驻地为德国的维尔茨堡,绰号“大红一师”,现有兵力1.7万人,是美军目前在欧洲的唯一的机械化步兵师。下辖4个步兵旅,5个坦克营和5个机步营。第1旅驻本土堪萨斯州的赖利堡(下辖3个营)、2旅、3旅(各辖3 个营)驻维尔茨堡,第4旅(下辖2个步兵营)驻卡特尔巴赫。师炮队(下辖3个炮兵团)、工兵旅驻班贝格。主要战斗装备为M1A1/A2主战坦克290辆、步战车370辆、其它装甲车辆692辆、“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80部、105毫米榴弹炮72门、多管火箭炮9门、攻击直升机44架、观察直升机44架、多用途直升机30架。 美陆军第1机步师隶属于第7集团军,除其第1旅驻美本土堪萨斯州赖利堡外,余皆驻德国维尔茨堡,是美军目前在欧洲战区前沿部署的惟一机步师。该师是以坦克、机械化步兵分队为主体的包括有空中突击力量的诸兵种合成部队。该师具有快速的机动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以及装甲防护力,作为美军支援北约军事行动的待机部队,可随时用于支援美军欧洲总部和中央总部在欧洲、非洲和中东部分地区的特遣作战。 一、编制装备编制总人数1.7万人,下辖1个装甲旅旅部和旅部连、2个机步旅旅部和旅部连,共编有5个重型坦克营、5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战斗支援

航空营、1个骑兵中队)、1个师支援司令部(辖3个前方支援营、1个保养支援营、1个运输飞机保养连)、1个师炮兵司令部(辖3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M270多管火箭炮连、1个目标搜索连)、1个通信营、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化学连、1个宪兵连和1个师乐队。 主要装备有:M1全履带主战坦克290辆、M2步兵战斗车280辆、M3骑兵战斗车100辆、全履带装甲人员输送车308辆、全履带作战工程车8辆、AH-64攻击直升机36架、AH-1攻击直升机8架、UH-64攻击直升机36架,AH-1攻击直升机8架、UH-60多用途直升机24架、UH-1效用直升机6架、OH-58D观察直升机44架、EH-60电子干扰直升机3架“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80部、“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36部和24门改进型“火神”高炮、155毫米自行榴弹炮72门、多管火箭炮9门、107毫米迫击炮66门、90毫米无座力炮24门、40毫米枪榴弹发射器1112具、12.7毫米三脚架重机枪484挺、7.62毫米移动式机枪966挺、各种作战和输送车辆5748部、各型无线电台5281部、各种夜设备4983具、各种辐射剂检测仪3066件。 二、作战能力 1.机动力 在战略机动能力方面,除先头部队和师属航空旅可通过军事空运司令部的C-5、C-141、C-17战略运输机快速投送外,师其

苏联军队与美国军队的编制特色

苏联军队与美国军队的编制特色 百度贴吧> 二战吧作者:海因莱希归来 苏联军队与美国军队的编制特色 陆军:苏联陆军80年代总数140万左右,分为A/B/C/D四种架构,总共有多达200个现役师。其中的A类部队约占到师总数的1/5左右,它们是装备大量先进坦克和车辆,拥有极其强悍突击力的部队,主要部署在东德和乌克兰。远东也有很少部分的A类部队。这些部队基本满编。B类部队,这些部队一般达不到满编状态,和平时期只有70-80%的编制,装备数量基本满编,装备较A类部队较差,属于二线部队。这两种部队是无需动员,可以直接参战的部队,师的数量只有一半不到。C类部队,人员编制只有一半左右,坦克满编,其余装备基本不满编。战时需要一个月左右补充和动员。D类部队,占苏军的1/3左右,基本不编制人员和车辆,只有一个空架子,需要三个月至半年左右才可以上战场。其余的还有一些后备役部队,没有日常的军事训练,只是简单的作登记。苏军的编制数量极其庞大,人数却并不算多,盖因那些只占空架子的部队太多所致。苏军的编制较为臃肿,军事革新较慢,苏军曾在70年代末在一个旅试点引入空地一体战法,效果很好,被建议全军推广,但是推广到80年代末也只推行了几个旅而已。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苏军架构过于臃肿,效率比较低下。 苏军可能由于二战的经验,部署了很多方面军属炮兵师/军,编制了大量的重炮和火箭炮。这在西方国家是见不到这样的编制的。在70-80年代经过整改,很多炮兵军裁撤掉了,但是炮兵师这个编制却保留到了最后。西方的军事家们非常看不起苏军的类似编制,认为此代表了苏军的突破编制过于臃肿。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炮兵集约作战是苏军的特色,不过的确是存在臃肿的嫌疑。 苏军还有一个特色是野战后勤人员很少而且集约化,苏联的前线部队,哪怕是A类王牌也是基本不编制后勤人员的,后勤完全依赖于方面军的专业人员(苏军认为,将后勤交给专业人员效果更好)。这就导致了苏军突击力极强,但长期作战能力很差,应该避免长期的消耗战,这是与苏军高度提倡速战速决与首战即决战的思路分不开的。 苏军的后勤体制不仅是装备弹药油料的补充很有问题,人员的补充同样是一个大问题。苏军没有类似美军那样的高素质士官体系(这我以后谈美军时要提到),后补人员的指导是交给少量的军官的。这种后补方式的特色是损失部分老兵后战斗力急剧下滑,损失30%左右就长期无法作战,只能撤编。在苏德战争中,苏军这一特点表现的很明显,苏联有大量的部队损失了30%左右就不得不取消建制。战争打到后面,什么XXX 步兵师这种编制都出来了…这是由于苏军没有高效的后勤补充体制所造成的。

美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教案资料

美军第1机械化步兵 师

美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 美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隶属于美第5军,驻地为德国的维尔茨堡,绰号“大红一师”,现有兵力1.7万人,是美军目前在欧洲的唯一的机械化步兵师。下辖4个步兵旅,5个坦克营和5个机步营。第1旅驻本土堪萨斯州的赖利堡(下辖3个营)、2旅、3旅(各辖3个营)驻维尔茨堡,第4旅(下辖2个步兵营)驻卡特尔巴赫。师炮队(下辖3个炮兵团)、工兵旅驻班贝格。主要战斗装备为M1A1/A2主战坦克290辆、步战车370辆、其它装甲车辆692辆、“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80部、105毫米榴弹炮72门、多管火箭炮9门、攻击直升机44架、观察直升机44架、多用途直升机30架。 美陆军第1机步师隶属于第7集团军,除其第1旅驻美本土堪萨斯州赖利堡外,余皆驻德国维尔茨堡,是美军目前在欧洲战区前沿部署的惟一机步师。该师是以坦克、机械化步兵分队为主体的包括有空中突击力量的诸兵种合成部队。该师具有快速的机动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以及装甲防护力,作为美军支援北约军事行动的待机部队,可随时用于支援美军欧洲总部和中央总部在欧洲、非洲和中东部分地区的特遣作战。 一、编制装备编制总人数1.7万人,下辖1个装甲旅旅部和旅部连、2个机步旅旅部和旅部连,共编有5个重型坦克营、5个

机械化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战斗支援航空营、1个骑兵中队)、1个师支援司令部(辖3个前方支援营、1个保养支援营、1个运输飞机保养连)、1个师炮兵司令部(辖3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M270多管火箭炮连、1个目标搜索连)、1个通信营、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化学连、1个宪兵连和1个师乐队。 主要装备有:M1全履带主战坦克290辆、M2步兵战斗车280辆、M3骑兵战斗车100辆、全履带装甲人员输送车308辆、全履带作战工程车8辆、AH-64攻击直升机36架、AH-1攻击直升机8架、UH-64攻击直升机36架,AH-1攻击直升机8架、UH-60多用途直升机24架、UH-1效用直升机6架、OH-58D观察直升机44架、EH-60电子干扰直升机3架“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80部、“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36部和24门改进型“火神”高炮、155毫米自行榴弹炮72门、多管火箭炮9门、107毫米迫击炮66门、90毫米无座力炮24门、40毫米枪榴弹发射器1112具、12.7毫米三脚架重机枪484挺、7.62毫米移动式机枪966挺、各种作战和输送车辆5748部、各型无线电台5281部、各种夜设备4983具、各种辐射剂检测仪3066件。 二、作战能力 1.机动力

军队人员配置数量的专业术语

每个军兵种的部队都是不同的,国外和国内也是不同的。另外,三三制”已经是以前的编制了,在1985年百万大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所以现在我军的建制已经不是“三三制”了,但是有的朋友说的也不错,连级以下单位还是“三三制”的。下面我以我军陆军步兵师为例进行说明,简单的谈谈,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还请各位网友指正! 在解放军部队里边,一个连一般有三个排组成.而一个排一般有三个班组成,一个班一般有十个人左右.所以这样算来,一个排有30人左右.再加上炊事班,通信员,司务长,三个排长、副连长、连长、指导员。大约在120人左右。 在武警内卫部队中,尤其是在武装守卫重要建筑等守卫部队,每个中队的兵力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武装守卫桥梁的武警中队,要按照桥梁的长短来分配兵力,有的中队有三到四个排,但是有的中队只有两个排。所以人数也就不一样了。 一个营配有四个连左右,人数大约在500人左右;一个团配有三个营,一个标准团人数事1500人;一个师包括五到六个团,再加上隶属于师后勤处的二线非战斗单位,比如养殖场等,隶属于师侦察处的特种侦察连、雷达站等,再加上师部以及其他单位,所以这样算来一个师是一万人左右,而一个标准师的兵力也就是一万人。刚刚进行师改旅的时候,一个旅比一个师少一个团左右,而一个标准师是10000人,所以旅人数大约在7000人左右。每个军的兵力是不一样的,重点的快速反应部队,比如说三十八军曾辖三师二旅;而西部的一些军有的曾经只辖三个旅。现在我军在1985年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每个军大都包括坦克旅、高炮旅、陆航团(陆军航空兵部队)等合成化兵种。所以人数都是不一样的。 还有我军现在也在实行师变旅,这也是在裁军后为了适应新的军事变革,比如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白色起义的红军团,现驻辽东的原隶属于64军的191师,在裁军后就变成了191旅。但是有些兵种,比如说二炮就都是旅级建制。另外,现在的旅是副师级单位。 但是在不同的时期的师和旅的建制都是不一样的,在《军事史林》杂志中叶介绍过,我也简单的复述一下。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军队,一个师编有两到三个旅。比如我军八路军的战斗序列就有:115师下辖(343旅、344旅、独立团);120师下辖(358旅、359旅、教导团);129师下辖(385旅、386旅)。而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序列也是一样,师比旅大一级。这在建国后我军的编制序列也是如此,那时候的编制还都是“三三制”。我军中八路军那个时候一个师相当于一个大军区,因为一个师以后就发展成了野战军,比如刘邓大军就是129师,八路军重的旅相当于一个大军区。新四军重的一个师相当于大兵团。 从解放战争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师和旅是一个级别的,到底是叫“师”还是叫“旅”要由部队所担负的性质来决定的,比如说七十年代,守备部队统一叫“旅”,野战部队统一叫“师”。

机械化师

机械化师 机械化师是以无装甲防护的步兵为主体的部队,通常有一定的运输能力和压制火力.装甲师也是以步兵为主体,但装备大量坦克装甲车辆,压制火力以自行火炮为主. 按照中国的划分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坦克师是以坦克作为主要作战兵器的师,装备大量的坦克和一定数量的步、炮、工等部队,这种称法是从苏军沿袭下来的。好像最近为体现合成性的加强.机械化师在二战开始得以广泛的应用.理论精髓是苏联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理论! 编成建制的,以坦克、装甲输送车或步兵战车实施运动和战斗的部队。以坦克为主要装备的部队称坦克部队。以装甲输送车或步兵战车为主要装备的部队称机械化步兵部队或摩托化步兵部队。 机械化部队是快速移动型的防御部队,而且是会在战斗中快速撤退的部队(除非与之交战的也是另外一种快速部队)。 城市的战略资源贮存区中,必须要有原油以及橡胶才能生产机械化部队。 装甲部队的出现代表着部队可以快速冲破敌人的防御据点,而且快速进入战场之中。但是像这样的快速推进,也会使得已获胜的占领区域变得毫无防备。机械化部队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就是负责用来快速移动并且防守坦克清剿敌军后所获得的地区。这些部队会与装甲车辆在一起,像是半履

带车、装甲运兵车等,靠这些车辆将他们快速并安全地运载他们到需要防守的区域。 机械化与摩托化,只出现在陆军步兵师、旅、团级单位。 摩托化是较早出现的一个理念,顾名思义摩托化就是说摩托车(长江750原来就是这个作用)、卡车、装甲车(这个装甲车可不是现在说的装甲车,)为主要运输工具的部队。 机械化这个理念是二战后逐步兴起的理念,主要是为了让步兵配合坦克装甲部队进行大纵深突击,而不用在搭乘坦克,组建的部队其主要运输工具是履带式步兵战车、履带式人员输送车。具有较强的装甲防御可保护步兵,具有较强的火力和机动性可配合坦克作战。 装甲师就是以坦克,突击炮,自行火炮等装甲兵器组建的陆战部队。 轻步兵师的全称是轻装步兵师,泛指只少量装备重型装备(大口径火炮)的步兵部队,此类部队一般只装备轻型火炮,迫击炮等,执行山地、沙漠等特殊地形上的作战任务。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以后,显示出很强的突击力。英国坦克军参谋长J.F.C.富勒首先总结了在这次战争中使用坦 克的经验。他在1918年5月拟制的《1919年计划》中,提出了建立和使用机械化军队的新观点;之后,又在《世界大战中的坦克》(1920)、《论未来战争》(1928,中译本名为《机械化战争论》)等著作中进一步作了阐述,创立了机械化战争理论。 富勒认为,坦克出现以后,陆军机械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战争将是一种纯粹的机械化活动,战争胜负“百分之九十九在于武器”,战场上坦克数量多的一方胜利的机会亦多。他认为,骑兵将退出战场,步兵降为辅助兵种,炮兵则需提高机动能力。还主张,作战时,首先以坦克出敌不意地突向敌人的纵深,摧毁

二战德军坦克营编制

1942年德国陆军装甲师编制 师部: 1x师部指挥连 1x摩托化制图分队 1x警卫分队(2挺轻机枪) 1x装甲团: 团部: 1x摩托化通信排 1x装甲侦察排 1x装甲维修连 3x装甲营: 1x装甲指挥连 1x中型装甲连 2x轻型装甲连 1x装甲掷弹旅: 2x装甲掷弹团: 团部: 1x团部警卫连 1x通信排 1x工兵排(3挺轻机枪) 1x摩步排(6挺轻机枪) 1x反坦克排(3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3挺轻机枪) 2x摩步营: 3x摩步连(18挺轻机枪,4挺重机枪,3支反坦克枪,2门80毫米迫击炮) 1x重型摩步连(12挺重机枪,6门81毫米迫击炮,3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6挺轻机枪) 1x炮兵连(4门150毫米轻型步兵炮,4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 1x炮兵团: 团部(摩托化): 1x观测连(摩托化) 1x通信排(摩托化) 2x摩托化炮兵营:

营部(2挺轻机枪): 1x通信分队 1x校射分队 3x炮兵连(3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 1x轻型军需供应分队 1x摩托化重炮营: 营部(2挺轻机枪): 1x通信分队 1x校射分队 2x炮兵连(3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 1x炮兵连(3门100毫米K18重炮,2挺轻机枪) 师直属部队: 1x摩托化侦察营: 1x指挥连 1x摩托化通信排(2挺轻机枪) 1x重型装甲侦察车连(18门37毫米反坦克炮,24挺轻机枪) 3x摩步连(2门81毫米迫击炮,4挺重机枪,18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1x重型摩步连: 1x工兵排(4挺轻机枪) 1x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轻机枪,3门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 1x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轻机枪,3支28毫米PAK41反坦克枪) 1x机械化步兵营: 营部(摩托化)(2挺轻机枪) 1x通信分队(摩托化 1x重型反坦克连(6辆Marder III Ausf M) 1x摩步连(6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4门37毫米PAK 36反坦克炮,6挺轻机枪)1x重型高炮连(12门20毫米高射炮,4挺轻机枪) 1x装甲工兵营: 营部 1x装甲工兵连(23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2x摩托化工兵连(18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1x摩托化舟桥纵队(2挺轻机枪) 1x摩托化轻型工兵纵队(2挺轻机枪)

【英雄的解放军骑兵第二师】

【英雄的解放军骑兵第二师】 【英雄的解放军骑兵第二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集团军坦克旅,前身为兰州军区守备第1师,此前为陆军第20师。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陆军第20师的前身是一个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光荣的骑兵部队——中国人民 解放军骑兵第2师。这个部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山西、陕西、内蒙一带活动,有力的打击了日伪和国民党军队,在《亮剑》这个片子中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到一些骑兵在当时的重要作用。骑兵的组建一般都是从侦察兵部队挑选的精英,一般主要作为突击力量和小股侦察时候使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兵种;从他那里我了解到在过去平原地区面对敌人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方面的优势,我们主要依靠骑兵部队袭扰和增援重要军事目标;从他那里我更了解到中国的骑兵部队有着优良的传统、过硬的作风和军事素养,作战勇猛、战术多样;我更了解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双方对于骑兵都十分重视,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这一特殊的兵种。由于我的能力有限,只是零星的写了一些可以使用并有准确依据的东西,为了这些老人、为了这些功臣,也为了光荣的骑兵,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勇敢的骑士吧。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2师组建于1962年10月。由原骑兵第一师所辖4、5团和兰州军区独立骑兵第6、7团组成,组建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2师4、5、6、7团。1963年1月组建工作完成。师机关辖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所属军械修理所、汽车修理所、运输队、储备库和师直分队警卫连、通讯连、喷火连、工兵连、教导大队(含马术队)。1969年骑2师整编为陆军第20师,1983年1月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1师。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裁军,兰州军区守备1师撤销建制,以师直机关为基础改编为47集团军坦克旅旅部;师坦克营、高炮营编入坦克旅;师工兵营、坦克修理所编入集团军工兵团和坦克装甲修理营。 骑兵第2师编制:骑2师4团:该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参加过百团大战、绥包、集宁、张家口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平凉地区、青石嘴、偏城地湾等剿匪战斗及甘、青南平叛战斗。该团最早是1938年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在大青山地区组织地方武装时,组建的绥蒙游击队支队2营,后由于大青山地区地形复杂,且日伪多为骑兵和装甲兵,为了与敌作战,根据毛泽东、朱德关于什么兵种打

二战日军步兵战术(二)

战日军步兵战术(二) 河里真是有能人,各位回贴均有道理。在扛铁牛之前, 先回一下各位的置疑。 先回有关编制的问题,河友目光犀利,一眼就发现了问题, 为什么联队下面没有大队呢?”这个与日本军制有关。二战中的日本军队不设战略预备兵源,日军大本营象个不生产备件的汽车厂,即产即销。一个个的师团、旅团顺应战略需求而生,在前线应战役需要频繁重组,而战役结束后又没有个归建的制度,从而使日本军、师团、旅团至联队各级编制极其混乱(又曰灵活)。这样做有许多好处,而战损较大时弊端更大。日军组织一场战役时,经常从各占领区的驻军中抽调,而且经常不还建,久而久之日军干脆在原编制上加个形容词(乙、丙、丁、守备役等),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 了不归建产生的一些问题。前文中提到的联队编制是老找到的最小的联队,这个属乙种守备联队,多见于驻防于战线大后方或险要地区。这种联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加强了火力 重机及山炮)的大队,之所以挑这么个编制,就是要给李云龙团能够炮击日军联司并突围而去一个有一点历史依据的可能性。事实上,日军在对我晋察冀地区的扫荡中的确常 用此类编制,日军在晋察冀的大队编制经常只有600?800 人。这个作法相对于我八路军及新四军化整为零、深入敌后的策略有很大威胁;而在正面战场上,日军联队编制基本就如各位所述。 如果硬讲李团能在抗战初期从齐装满员的日军常规联队(大约是5000 多人至少9 倍于我的火力)即成合围圈中没伤筋骨地突围出来,这就突破了文学范畴,达到了YY 的境界。 日本人在二战中相当于班的建制确是分队,这是从日文中来的。老A 用班而不用分队是有用意的,往后看各位自然会明白。

文(一)所提及的防守反击战术是晋察冀的八路在五一大扫荡结束半年后总结并推荐的一系列战术之一,其缺点就是对守军全体指战员素质要求甚高,的确不是随便一支部队就能打出来的,稍有不慎就有灭顶之灾;其优点则很简单——如果正确实施,这是于强敌合围中,使自已损失最小且予敌以最大杀伤的战术,其成功原因简单说就是利用了日军弱点,细节以后再讲。 现在扛铁牛。 战中的日本军是一支军事一流强悍却非常畸形的军队,它的强大不同于任何其他一流强国。苏、德、美、英陆军的强大是全方位的,从单兵素养到战略战术,从军事装备到后勤补给,每一项上都各有千秋。日本陆军战略很烂但战术很强,装备很烂但使用很得法;除此之外日本军队,尤其1943 以前的日本军队有一个远超西方列强的世界第一强项——步兵基本战术。在同等后勤条件下,不配装甲兵及其它兵种支援,在任何一种地形条件下,日军步兵可以打败任何一支同等数量的军队(TG 的八路除外)!当然,加上装甲兵,日本就不行了。为什么呢?二战初期,日本步兵基础技战术及作战效能是世界第一。 砖头来了,那为什么日军在哈勒欣河谷被苏军打得那么惨?原因很多,但基本是技术兵器,特别是有效便用的装甲集团,是那个战役的决定性因素。 砖头又来了,那为什么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国打得大败呢?答案就点专业了,日本人在太平洋上是败在海空军上的。 事实上,在美军没掌握彻底的海空优势的绝大多数战役中,美陆战部队鲜有胜例,但多数是溃败及至全灭之局。这一点美国人看得清楚讲得明白——决胜于海上。日军陆战能力在太平洋战争中前期,基本上可讲是所向披糜,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蝗军势如破竹地消灭了所有美、英战略力量,若不是中途岛海战大败,澳大利亚也危矣。

中流砥柱 抗战时期中德军火贸易及国军德械师的组建(下)

中流砥柱抗战时期中德军火贸易及国军德械师的组建(下) “德械师”非清一色德式武器 由于国民政府从德国大量订购军火物资,4月24日苏罗通工厂代表向中方开出各种武器价格表:20毫米机关炮200门,每门附炮弹3000枚,总价697.7马克;37毫米战车防御炮200门,每门附炮弹500枚,总价400万马克;75毫米山野炮200门,每门附弹500枚,总价800万马克;105毫米榴弹炮120门,每门附炮弹930万马克。以上4种火炮之附件、观测器等总价300万马克。如果中方需求,可分4年将上述武器全部交付给中国。但由于国民政府财力有限,无法一下子购买如此之多的军火,导致整编军队变得十分缓慢。 截止抗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只调整了30个师,分别为:第1师、第2师、第3师、第4师、第5师、第6师、第9师、第10师、第11师、第13师、第14师、第16师、第25师、第27师、第36师、第51师、第56师、第57师、第58师、第67师、第78师、第80师、第83师、第85师、第87师、第88师、第89师、第98师、第2师补充旅、教导总队。 其中,第1师、第5师、第13师、第16师、第51师、第58师、第78师、第85师、第98师并没有调整完毕。这

些师步枪很多都采用7.92毫米口径的汉阳造步枪,轻机枪为勃朗宁式、重机枪为三十节重机枪。而其余20个师,轻武器虽为中正式步枪、德国毛瑟1924式步枪、98K步枪。轻机枪为捷克式、哈乞凯斯,重机枪为马克沁或者仿造的二十四式,但机关炮、战车防御炮、步兵炮、山炮、榴弹炮却没有装备到位。 根据情况,军械司提出第一、第二批共20个调整师应该再增加高射机枪24挺、20毫米高射炮12门、37毫米高射炮40门。战车防御炮每个步兵团6门,每个师共24门,105毫米榴弹炮120门。但以国民政府当时的财力,根本无法向各个师增加这些武器。截止到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只购买了40门le.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而这些火炮还是开战之后才运到中国,分别组建了炮兵第11团、炮兵第13团,根本没有分配给这20个“调整师”。 师直属炮兵营方面,这20个师每个炮兵营本来应该各装备12门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但国民政府当时只有121门博福斯山炮,其中96?T分别装备于炮兵第1旅、炮兵第2旅。只有教导总队、第4师装备有博福斯山炮。其余各师,好一点的装备日本六年式(四一式)75毫米山炮、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差一点的装备克虏伯M1903式75 毫米野战炮,或者上海兵工厂仿造的克虏伯75毫米野战炮。此款野战炮最大射程只有6000米,而日军联队一级的联队

论述机械化战争与信息化战争各自特点及主要区别

论述机械化战争与信息化战争各自特点及主要区别 在世纪之交的十余年间,人类历史上相继爆发了四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它们的爆发使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逐渐浮出水面,虽然在目前阶段,信息化战争还只显露出冰山一角但,但它取代机械化战争而成为现代化战争的主体形态的趋势已是不可遏制,从而使传统的战争理念,战争方法在一夜之间黯然失色成为历史。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微电子、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和系统集成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对世界各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军事领域,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的信息技术正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军事思想和战争观念,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军事变革,其实质就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而信息化战争正是新军事变革推动的结果。 作为信息时代的主体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既不同于农业时代的冷兵器战争形态,也不同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形态,它属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高技术战争形态,也是相对于机械化战争的未来战争形式。因而较之其它战争,它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信息资源主导化。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是核心资源,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性因素。信息化战争是以争夺战场的制信息权为主要行动的战争,信息成为部队战斗力的核心因素。在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由于夺取和保持了绝对的信息优势,因而以很小的代价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其次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是引发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的根本原因。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武器装备系统,其结构主要包括信息武器,单兵数字化装备和C4KISR系统。同时,作战空间的多维化也是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征。在信息化战争中,虽然活动的依托仍离不开物理空间,但决定胜负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信息空间,主要包括网络空间、电磁空间和心理空间。高技术局部战争实践表明信息化战争的战争空间明显拓展,呈现出海、陆、空、天、电等多维一体化趋势。一战中,马恩河战役、亚眠战役战场范围仅有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二战中的柏林战役,诺曼底登陆作战范围也不过数万或数十万平方公里而海湾战争中,战争空间东起波斯湾,西至地中海,南到红海,北至土耳其,达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在空中布置各种侦查、预警飞机全方位,全时段监视对方一切行动。另外,作战节奏快速化也是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征,信息化战争的作战节奏和作战速度将比机械化战争大大提高,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呈现出迅疾、短暂、快速化特征。战场信息流动明显加快,作战周期缩短,同时战争的突然性增加,时效明显增加。借助信息高技术,广泛实施精确打击,时效性明显提高。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发射的精确制导武器虽然只占发射总量的8%,但却摧毁了68%的目标。而作战要素

二战各国军队编制综述

1939战前,分驻13个地区的德军有51个现役师,包括39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5个装甲师(加1个装甲旅)、4个轻型师和3个山地师。战事一起,就迅速扩张。到1940年,装甲师数量翻番(主要是改装轻型师)。德军为入侵波兰编组了2个集团军群:北集团军群由2个集团军(各3个军)组成,辖2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1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南集团军群(3个集团军10个军)辖4个装甲师、4个轻型师、21个步兵师和3个山地师。德军最重要的编制是师,分为步兵师、摩托化步兵师、装甲师、轻型师和山地师。“第1波”的35个步兵师有18000人,第2波的有15000人,第3波和以后的步兵师炮兵数量较少。步兵师由3个3000人的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组成。跟其他军队不同的是,德军步兵师的工程营和侦察队是战斗部队,装备有火焰喷射器和反坦克炮,经常是攻坚的先锋。步兵营由3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组成。步兵连约180人加一个班的反坦克枪。机枪连有3个排6挺重机枪。步兵营还有迫击炮排6门81mm迫击炮。一个步兵团的火器包括26挺重机枪、85挺轻机枪、18门81mm迫击炮、27门50mm迫击炮、12门37mm反坦克炮、6门76mm步兵炮和2门150mm步兵榴弹炮。炮兵团由3个105mm野炮大队组成,大队各3个4门制的炮连。一个150mm中型炮大队原来是配属的,后来归入第1波步兵师编制。师以上集团军和军还有中型和重型火炮。摩托化步兵师由3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摩托化炮团组成。波兰战役后,随着更多装甲师列编,其中一个摩托化步兵团转入其他装甲师。波兰战役的德军装甲师由2个坦克团组成,坦克团是2个4连制(32坦)坦克营组成。加上预备车和各级部门共有561辆,不过一般都不到满编制,平均320多辆。多数是I型和II型轻型坦克,不过装备机枪或20mm炮,一些捷克38式坦克和少量III型和IV型坦克。装甲师有2个全摩托化步兵团,后改称“装甲掷弹兵”。德军装甲师的成功并不在其坦克的质量,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其对手,而在于组织和战术能力。德军闪击波兰震惊了世界。此役德军阵亡1万余人、3千多人失踪、3万多人负伤。希特勒得以转兵西部准备入侵法国。到1940年5月,德[陆]军增加到129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步兵师,4个轻型摩托化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山地师和1个骑兵师。德军总兵力达2百50万,其中武装党卫军10万人。入侵法国的德军编为3各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辖45.5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B集团军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