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受性变化规律

感受性变化规律

感受性变化规律
感受性变化规律

感受性变化规律

一、知识点:

感受性变化规律:

1.感觉适应。由一个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引起感受性发生了变化。有视觉,嗅觉,听觉,痛觉等的适应。其中,视觉的适应分为明适应与暗适应。暗适应就是适应暗的,例如我们从室外走入电影院,一开始什么都看不见,慢慢可以看见椅子周围的实物,由看不见到慢慢看见,所以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就是适应明的,例如我们看完电影走到室外,一开始觉得太阳刺眼,慢慢也就习惯了,所以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是嗅觉的适应。最难适应的是痛觉。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引起感受性发生了变化。不同刺激同时出现为同时对比,不同刺激先后出现为继时对比。例如,“黑人的牙齿特别的白”、“鹤立鸡群”、“月明星稀”都是同时对比;“吃了糖后,再吃药,觉得药特别的苦”则是继时对比。

3.感觉后效:刺激停止,感觉暂时保留的现象。例如:先看灯泡15秒钟,马上去看白色的墙壁,墙壁上会有灯泡的影像。

4.感觉的补偿作用。某些感觉失去,其他感觉弥补。例如,盲人的听觉特别灵敏。

5.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引起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感觉现象。例如:“看到白色的墙觉得冷”,这是引起了视觉和温度觉两种感觉;“甜美的声音”则是引起了味觉和听觉这两种感觉。

二、高频考点总结:

区分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联觉。感觉适应是一个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感觉对比是不同刺激作用于一个感受器;联觉则是一个刺激引起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感觉。

三、例题:1.“万绿丛中一点红”是()

A.感觉适应

B. 联觉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

答案:C。解析:绿色和红色是不同的刺激,而且同时映入眼帘,故是同时对比。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后效

D.联觉

答案:D。解析:微风过处送来的清香是嗅觉,歌声是听觉。一个刺激引起两个及其以上的感觉是联觉,所以选D。

公开课《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4页的例1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观察、实践、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1.猜礼物 2.猜猜糖果在哪只手里。 3.(1)教师将颗糖果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糖果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4.(2)教师打开没有糖果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糖果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 5.3.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1.师:下周星期三就是万圣节了,老师打算在我们班举办一次联欢会。为了增加联欢会的趣味性,老师决定现场抽签表演节目。 2.指名回答。 (1)同学们用抽签的方式表演节目,能事先确定自己表演什么节目吗 (2)有哪些可能(此时由于不知道抽签的内容,因此有多种可能。) (二)活动探究,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1情境)教师拿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告知学生),放在桌上,选三名学生依次上来抽签,并分三步分析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逐步完成研究报告。

人生感悟之心灵的感叹_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之心灵的感叹 生命之旅都在每天都在时钟“滴答”声中飞速流逝。当经历过沧海桑田过后,所有一切无非是云在青天水在瓶。下面是橙子整理的人生感悟之心灵的感叹,欢迎阅读。 望着电脑上的一篇篇感人的文章,触动心弦,让我看出了心灵的感叹,情绪不平,感觉到花开任其绽,云散任去飘。夕阳易逝的叹息,花开花落的烦恼,正如花无千日红,人无百日好。花落,人漠这是事境之事。所以,有时低调忍耐就是智中之智。得意是不忘我,失意时泰然处之。 人生无常,“朝如丝,暮如雪”。生命之旅都在每天都在时钟“滴答”声中飞速流逝。当经历过沧海桑田过后,所有一切无非是云在青天水在瓶。不想抱憾终生那就珍惜现在,活在当下,水浑浊了自然会还清,河中的叶子自然会流走,无法阻止那就让它一切自然随性,以平常心态来对待未来事,以淡泊心境做古城年旧事。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我们是平凡人,生来就会被欲望所驾驭,要做到无欲无求,超凡脱俗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有欲有念,但是不能贪,准确的给自己一个定位,过了界,累己累心。流水落花心情不老,感受岁月浓重的呼吸,我看见时间呼啸而去,只留一路风尘湮灭美丽的过去。携同所有悼念青春的落叶,倾听一种呼唤,飘落的花,一个杂糅的季节,喜悦与伤感同在,期望与失望相间,生机与1 / 7

衰亡粘连。就这样,站在人生舞台上,一个人,行于萋萋芊芊苍苍蓁蓁间,在旷野里独自牧放着悠远的笛声……罡风凛冽,我于是换一种欣赏的眼光品味浮光掠影里的苦涩。忘记自己身在何处,拆开红笺小字倾听远方的歌,看炊烟袅袅,在孤独中遐想,问君能有几多愁……” 在现实生活中如意的事情总是很少,多的却是失意、苦痛。生活不如意。生活之路总是曲折坎坷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忧愁与伤痛常伴随左右。本该幸福的生活却被无情的现实击碎,化为无法触及的泡影,生活的主题成了苦难,生活的历程成了苦旅,无法知道彼岸在何方,无法看到出口在何处。问上苍,能给我一个苦苦追寻的答案吗?可惜,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爱莫能助!无奈,生活的答案只能自己找寻,在失意的生活中找寻希望,找寻出路,找寻生命中微微点点的光茫。坚强,唯有坚强面对苦难的生活,回应苦难的生活,才能从迷雾重重的生活中走出来,走进原本充满阳光、雨露的生活去。 生活中,并不是努力就一定什么都可以。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不只是你,也不只是我,大家都一样。 知道时间不可能停留,就没有必要伤春悲秋。心放淡一点,再淡一点,没有那么多给自己设置的心结,心境也就平和了。 感叹世间的冷淡,人间的现实。社会的不公,自身的不足,只能用写作的方式来抱怨一下,一生何求,到底为了什么呢?也许人生中有一些问题,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也没有什么唯一答案。是吧!我2 / 7

初中数学_七下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下6.1感受可能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掷骰子活动,经理猜测、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2.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随机事件,并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故事分享] 国王与智慧大臣的故事 环节二:探究事件的分类 问题1:五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为了抽签,我们在盒中放五个看上去完全一样的纸团,每个纸团里面分别写着表示出场顺序的数字1,2,3, 4, 5.把纸团充分搅拌后,小军先抽,他任意(随机)从盒中抽取一个纸团. (1)抽到的数字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抽到的数字小于6吗? (3)抽到的数字可能是0吗?可能是7吗? (4)抽到的数字可能是1吗?可能是3吗? 问题2:小伟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请思考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在骰子向上的一面上,(1)可能出现哪些点数?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吗? (3)出现的点数可能是7吗?可能是0吗? (4)出现的点数可能是4吗?可能是5吗? 你能否尝试着对以上事件进行分类?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件称为必然事件。这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 4.请你自主完成对事件类型进行分类:

2017年辽宁教师招聘之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相关概念解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相关概念解析2017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也就是说,感受性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强弱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感觉阈限越小,感受能力越好,二者成反比关系。 例1:刚走进教室时,晓敏能够马上闻到教室中摆放的百合花散发的香气,而赵明需要用力闻才能闻到。这说明晓敏的( )强于赵明的,晓敏的( )小于赵明的。 A.感觉阈限、感觉补偿能力 B.感觉补偿能力、感受阈限 C.感觉阈限、感受性 D.感受性、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晓敏能够马上闻到花朵散发的香气,而赵明却不能,说明晓敏的嗅觉比赵明灵敏,即晓敏的感受性强于赵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受性强意味着感觉阈限小,即晓敏的感觉阈限小于赵明的。 二、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也就是说,绝对感觉阈限是感觉从无到有的最小刺激量,而差别感觉阈限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 例2:李丽写作业时突然停电,她先点了一根蜡烛,感觉房间不够亮。如果增加一至两根蜡烛,李丽仍感觉不到亮度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根左右时,她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房间比刚才亮了。这种刚刚能使李丽感觉到亮度变化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 A.绝对感受性 B.绝对感受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感受性是一种能力,题目问的是量值,排除A、C项。李丽从点燃一根蜡烛到点燃十根蜡烛,从感觉不够亮直至感到足够亮,体现的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即差别感觉阈限。 三、易出的混淆项

1感受可能性

评测练习 荣成市蜊江中学杜永静 一、概念初识 1.下列事件 (1)今天空中有十个太阳。 (2)掷一枚硬币,国徽朝上。 (3)任何动物都不会长生不老。 (4)从1副扑克中任抽1张是“大王”。 其中,必然事件是,不可能事件是,不确定事件 是。 2.下列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农历八月十五是晴天。 B.小张的年龄比他妹妹的年龄小。 C.月球绕着地球转。 D.期中考试全班数学成绩都及格。 二、猜想实践,合作学习 做一做:利用质地均匀的骰子和同桌做游戏,规则如下: (1)两人同时做游戏,各自投掷一枚骰子,可以只投一次,也可以连续 多次,投完之后在表格中记录自己每次的点数. (2)当掷出的点数和不超过10时,如果决定停止,你的得分就是点数 和;当掷出的点数和超过10时,必须停止投掷,本次游戏得分记为0. (3)每人做三次游戏,最后比较两人的得分,谁的大谁就获胜。

思考: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你是如何决定是继续掷骰子还是停止掷骰子的? 小组讨论: (1)当掷出的点数和是几,一定停止投? (2)当掷出的点数和是几,一定继续投? (3)排除(1)(2)中的情况,你将如何选择?

三、达标检测 1. 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A.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一次正面朝上 B.黑暗中从一串不同的钥匙中随意摸出一把,用它打开了门 C.将油滴入水中,油会浮在水面上 D.上学的路上能遇上同班同学 2.袋子里有8个红球,m个白球,3个黑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大,则m的值不可能是()A.1 B.3 C. 5 D.10 四、总结感悟,畅所欲言 画出本节课的学科思维导图,达到本节课所学知识入框。 五、课后延伸 1.自己收集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并了解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2.与家长两人合作,将一副扑克中大小王抽出后,每人从中任意抽出1张牌,记录各自抽出的红色牌和黑色牌的张数,红桃和不是红桃的张数,每次抽完后要放回洗牌再抽,连续试验10次,做好实验记录。 六、评价备用题 从4名女生和6名男生中选6名同学参加智力竞赛,试判断当男生为多少名时,女生莉莉当选是(1)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3)不确定事件.

心灵励志人生感悟20句

心灵励志人生感悟20句 1、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2、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3、你以为最酸的感觉是吃醋吗?不是的,最酸溜溜的感觉是没权吃醋,根本就轮不到你吃醋,那就是最酸最酸的。 4、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5、你是你的敌人,只有你才能打倒你;你是你的上帝,只有你才能拯救你。 6、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7、世界上有两种人:索取者和给予者。前者也许能吃得更好,但后者绝对能睡得更香。 8、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9、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10、人要有三平心态:平和、平稳、平衡。对自己要从容,对朋友要宽容,对很多事情要包容,这样才能活的比较开心。 11、不要对挫折叹气,姑且把这一切看成是在你成大事之前,必须经受的准备工作。 12、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3、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4、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在生命的尽头,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着。 15、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16、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17、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8、什么时候也不要放弃希望,越是险恶的环境越要燃起希望的意志。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0、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数学 感受可能性 教案(教学设计)

1 感受可能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2)并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骰子活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试验结果等过程,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培养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学方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骰子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一定会发生的,有的则是一定不会发生的。更多的则是我们不确定是否能发生的事情。现在,我来展示几个事件,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事件是否是一定能发生,或一定不能发生。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落下; (2)在一个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 (3)a2+b2=-1(a,b都是有理数); (4)水往低处流; (5)实心铁球投入水中会沉入水底。 【过渡】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吧。 (学生回答)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在数学中,如何定义这些一定会发生的,一定不会发生的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事件。 二、新课教学 1.感受可能性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骰子是大家常见的,在电视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通过掷骰子得到点数的大小决定游戏的顺序等等。现在,我们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如果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那么 (1)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2)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3)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 (学生讨论) 【过渡】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个问题,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学生回答) 【过渡】我们知道,骰子的最大点数是6,因此,是不可能出现10的。我们把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过渡】大家能举出一些不可能事件的例子吗?不要局限于数学范围。 (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几个例子 【过渡】通过对不可能事件定义的理解,我们知道,例如:太阳从西方升起;负数大于正数等都是不可能事件。 【过渡】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提到了还有一种一定会发生的情况。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学生回答) 【过渡】骰子的最大点数是6,因此,不论我们掷出来的是几,都肯定是不超过6的。这样的事件我们称为必然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过渡】同样的,大家举例来理解必然事件吧。 (学生回答) 【过渡】三根长度分别为2cm、3cm、5cm的木棒能摆成三角形;13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必然事件。 【过渡】从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中,我们发现,这两种事件都是确定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1.感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 (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 (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 3.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 4.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 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 (2)适应现象 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 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 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 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 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 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 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 觉得苹果是酸的) 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 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 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 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

2017年顺德区公开招聘教师笔试备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概念解析

2017年顺德区公开招聘教师笔试备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概念解析 根据15年的考试时间,预计顺德2017年公办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时间在1月进行,教师招聘面试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你知道哪里有相关资料的吗?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7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公办教师招聘考试备考专题。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也就是说,感受性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强弱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感觉阈限越小,感受能力越好,二者成反比关系。 例1:刚走进教室时,晓敏能够马上闻到教室中摆放的百合花散发的香气,而赵明需要用力闻才能闻到。这说明晓敏的( )强于赵明的,晓敏的( )小于赵明的。 A.感觉阈限、感觉补偿能力 B.感觉补偿能力、感受阈限 C.感觉阈限、感受性 D.感受性、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晓敏能够马上闻到花朵散发的香气,而赵明却不能,说明晓敏的嗅觉比赵明灵敏,即晓敏的感受性强于赵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受性强意味着感觉阈限小,即晓敏的感觉阈限小于赵明的。 二、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也就是说,绝对感觉阈限是感觉从无到有的最小刺激量,而差别感觉阈限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 例2:李丽写作业时突然停电,她先点了一根蜡烛,感觉房间不够亮。如果增加一至两根蜡烛,李丽仍感觉不到亮度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根左右时,她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房间比刚才亮了。这种刚刚能使李丽感觉到亮度变化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 A.绝对感受性 B.绝对感受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感受性是一种能力,题目问的是量值,排除A、C项。李丽从点燃一根蜡烛到点燃十根蜡烛,从感觉不够亮直至感到足够亮,体现的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即差别感觉阈限。 三、易出的混淆项

1 感受可能性 说课材料

1 感受可能性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第一节《感受可能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所学习的可能性问题是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随机现象统计初步规律,是概率论与数据统计的基础部分.在没有确定无误的结论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决策,是现实生活中必备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用数学表现出来,用数学的观念和方法去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问题,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进而培养其数学思想和科学思想,这才是这节课最重要的目的.本课时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首先以游戏为背景,引出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让学生通过实验与分析,初步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定性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材设计本身已经充满了趣味性和直观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并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初步建立正确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在此过程中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其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随机现象在我们身边大量存在,认识到概率思维方式和确定性思维的差异;体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初步建立世界是科学的、数学是科学的思想认识. 3.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本节课

分享关于感悟心灵的励志文章5篇

分享关于感悟心灵的励志文章5篇 生活总是艰辛,日子依然漫长,你和我,都是时代洪流里非常微茫的存在。但是,再渺小的个体也要活得敞亮、自在,散发着光芒。愿你出走片刻,归来不再彷徨。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关于感悟心灵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做好自己的事,爱值得爱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顾虑太多,时常担心身边的人会不喜欢自己,于是学会了小心翼翼地去迎合,试图改变那些对自己不好的看法。 殊不知,太过在意别人的评价,有时也是一种自我折磨。当我们总把别人的想法看得很重时,不知不觉中,会忘了自己最初那份简单快乐的心情,也忽略了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 不得不承认,无畏的迎合别人,结果只会慢慢的失去自我。 试想,在一去不复返的光阴里,为了无光紧要的人而辜负了独一无二的自己,值得吗? 俗话说,不是一路人,不走一条道。 我们所做的一切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这一辈子,有人喜欢我们,也有人讨厌我们;有人陪我们成功,也有人等我们落魄。 现实中的交往就是这样,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总有些人不理解,往往越是试图改变,反而活得越累。 说到底,人生是自己的,别人认不认可不重要,重要的是遵从内心,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正如杨绛先生所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生短暂,应当为自己好好活着,至于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毕竟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性格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做好自己就好。 历经世事,我们也该明白,生活中的幸福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靠自己去感

同步练习:6.1感受可能性2

1 6.1 感受可能性(含答案) .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选项填在题目的括号内) 1 .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为 ( B. 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广告 C . 367人中至少有2人公历生日相同 D ?某妇产医院里,下一个出生的婴儿是女孩 2.从标号分别为1, 2, 3, 4, 5的5张卡片中, 3.下列事件中,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4?下列成语所描述的事件是必然发生的是( 6.在1, 3, 5,乙9中任取出两个数,组成一个奇数的两位数,这一事件是( 7.下列事件: ①在足球赛中,弱队战胜强队;②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 ③任取两个整数,其和大于1 ;④长分别为2、4、8厘米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其中确定事件的个数是( A .标号小于6 B .标号大于6 C .标号是奇数 D .标号是3 A . 3天内会下雨 随机抽取 1张;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A ?打开电视,正在播放《新闻联播》 B .抛掷一次硬币正面朝上 C ?袋中有3个红球,从中摸出一球是红球 D .阴天一定下雨 A ?水中捞月 B .拔苗助长 C . 守株待兔 D .瓮中捉鳖 5.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形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 6个球,其中4个黑球、2个白球, 从袋子中一次摸出 3个球,下列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 .摸出的是 3个白球 B .摸出的是 3个黑球 C .摸出的是 2个白球、1个黑球 D .摸出的是 2个黑球、1个白球 A .不确定事件 B .不可能事件 C .可能性很大的事件 D .必然事件 & 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 2个红球和 一个球,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若从中任意摸出 A .摸到红球是必然事件 B .摸到白球是不可能事件 C .摸到红球比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等 D .摸到红球比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教案1

《感受可能性》教案 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概率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重点)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难点) 一、情境导入 在一些成语中也蕴含着事件类型,例如瓮中捉鳖、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和水中捞月所描述的事件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事件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类型一】必然事件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随机从袋子中摸出4个球,则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 A.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白球 B.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黑球 C.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黑球 D.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白球 解析:∵袋子中只有3个白球,而有5个黑球,∴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因此选

项A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也可以3黑1白、2黑2白、1黑3白,不管哪种情况,至少有一个球是黑球,∴选项B是必然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为1黑3白,∴选项C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或1白3黑,∴选项D是不确定事件.故选B. 方法总结:事件类型的判断首先要判断该事件发生与否是不是确定的.若是确定的,再判断其是必然发生的(必然事件),还是必然不发生的(不可能事件).若是不确定的,则该事件是不确定事件. 变式训练:见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不可能事件 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打开电视机,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新闻 B.我们班的同学将来会有人当选为劳动模范 C.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D.太阳从西边升起 解析:“太阳从西边升起”这个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所以它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故选D. 变式训练:见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三】随机事件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相关概念解析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也就是说,感受性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强弱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感觉阈限越小,感受能力越好,二者成反比关系。 例1:刚走进教室时,晓敏能够马上闻到教室中摆放的百合花散发的香气,而赵明需要用力闻才能闻到。这说明晓敏的( )强于赵明的,晓敏的( )小于赵明的。 A.感觉阈限、感觉补偿能力 B.感觉补偿能力、感受阈限 C.感觉阈限、感受性 D.感受性、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晓敏能够马上闻到花朵散发的香气,而赵明却不能,说明晓敏的嗅觉比赵明灵敏,即晓敏的感受性强于赵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受性强意味着感觉阈限小,即晓敏的感觉阈限小于赵明的。 二、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也就是说,绝对感觉阈限是感觉从无到有的最小刺激量,而差别感觉阈限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 例2:李丽写作业时突然停电,她先点了一根蜡烛,感觉房间不够亮。如果增加一至两根蜡烛,李丽仍感觉不到亮度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根左右时,她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房间比刚才亮了。这种刚刚能使李丽感觉到亮度变化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 A.绝对感受性 B.绝对感受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感受性是一种能力,题目问的是量值,排除A、C项。李丽从点燃一根蜡烛到点燃十根蜡烛,从感觉不够亮直至感到足够亮,体现的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即差别感觉阈限。 三、易出的混淆项 本部分知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文中例1、例2的出题模式,题干给出具体情境,让进行考生选择。容易出现的混淆项是相对感受性和相对感觉阈限,希望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记忆,并细心做题。 江西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江西教师公告汇总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感受可能性

6.1感受可能性 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概率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重点)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难点) 一、情境导入 在一些成语中也蕴含着事件类型,例如瓮中捉鳖、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和水中捞月所描述的事件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事件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类型一】必然事件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随机从袋子中摸出4个球,则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白球 B.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黑球 C.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黑球 D.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白球 解析:∵袋子中只有3个白球,而有5个黑球,∴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因此选项A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也可以3黑1白、2黑2白、1黑3白,不管哪种情况,至少有一个球是黑球,∴选项B是必然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为1黑3白,∴选项C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或1白3黑,∴选项D是不确定事件.故选B. 方法总结:事件类型的判断首先要判断该事件发生与否是不是确定的.若是确定的,再判断其是必然发生的(必然事件),还是必然不发生的(不可能事件).若是不确定的,则该事件是不确定事件.【类型二】不可能事件

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打开电视机,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新闻 B.我们班的同学将来会有人当选为劳动模范 C.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D.太阳从西边升起 解析:“太阳从西边升起”这个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所以它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故选D. 【类型三】随机事件 下列事件:①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这页的页码是奇数;②测得某天的最高气温是100℃;③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数字是2;④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180°.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书的页码可能是奇数,也有可能是偶数,所以事件①是随机事件;100℃的气温人不能生存,所以不可能测得这样的气温,所以事件②是不可能事件,属于确定事件;骰子六个面的数字分别是1、2、3、4、5、6,因此事件③是随机事件;三角形内角和总是180°,所以事件④是必然事件,属于确定事件.故答案是①③. 探究点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感受可能性 教案

第六章概率初步 1.感受可能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内容: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 思考:1.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2.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3.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 让学生们思考,并请学生回答。 目的: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引发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接切入本节课题。 第二环节:思考猜测、探求新知

活动内容:教师提问——“下列事件一定发生吗?” 思考1: (1)3个人分成两组,一定有2个人分在同一组; (2) 太阳从东方升起; (3)如果今天星期三,那么明天是星期四; (4) 太阳从西方升起; (5) 负数大于正数; (6)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10 活动目的:通过点名器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引出本节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板书概念,其中(1)、(2)、(3)说明“什么是必然事件?”(4)、(5)、(6)说明“什么是不可能事件?”进而让学生了解何为确定事件。 思考2:(1)大坝镇2013年4月20会下雨; (2)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上; (3)买彩票恰好中奖; (4)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动画片。 活动目的:使学生在有趣的问题中体会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三环节:猜想实践,合作学习 活动内容1:游戏——掷骰子游戏 利用质地均匀的骰子和同桌做游戏,规则如下: (1)两人同时游戏,各自掷一枚骰子,每人可以只掷一次骰子,也可以连续地掷几次骰子。 (2)当掷出的点数和不超过10时,如决定停止掷,那么你的得分就是所掷出的点数和;当掷出的点数和超过10时,必须停止掷,并且你的得分为0。 (3)比较两人的得分,谁的得分多谁就获胜。 多做几次上面的游戏,并将最终结果填入下表:

第三章 感觉、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章 感觉、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理解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适应、错觉等基本概念,以及感受性的变化形式,掌握知觉的基本规律和培养观察力的方法。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一、 感觉、知觉的概念 (一)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切高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 感觉剥夺实验(Sensory Deprivation),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荷比(D.O.Hebb)等首创的一种试图控制或去除对人的感觉刺激的一种实验方法。 (二)知觉 知觉 (Perception )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人虽然以感觉作为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但都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二)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External Sensation) 接受外部刺激并反映外部事物特征,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等。其感受器位于体表。 内部感觉(Internal Sensation ) 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并反映内脏器官的状态。内部感受器主要接受体内各种化学和物理刺激,主要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 (二)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感觉的基本特性及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Sensitivity) 只有当刺激物的作用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才能引起感受器的反应,发放神经冲动引

用心灵感受课堂29

用心灵感受课堂 摘要: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之间及时相互学习、相互批评、改进教学 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观课议课”是课程改革中对教学组织者评价方式的巨大变革,它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教 师的成长发挥具有有效的作用。文本就自己的经验谈一下“观课议课”。 关键词:课程改革;观课议课;心灵感受课堂 在农村做教师这么多年,我的思维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听课与评课中,认为 听课么,就是一个老师讲其他老师听,课后提一些个人的看法,对于“观课议课” 这个新的东西,认识一直很模糊,更不能很好的付诸于实践。去年我亲自带领我 校的语文老师们参加了呼图壁县教研室举办的“观课议课”活动,虽然全程参与了 活动,虽然观摩了其他学校的观课议课,虽然对观课议课的程序有了感性认识, 但是对于“观课议课”的精髓仍感觉似乎隔着一层纱,不清楚。 直到这个学期,我又亲自带领数学老师进行了一次“观课议课”活动的指导, 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观课议课”的精髓所在,从一次次的磨课中,我清楚的感受到,观课追求的是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 流和探讨的平台。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 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观课议课是课程改革中对教学组织者评价方式的巨大变革,更有利于教学组 织者的成长,减少各种负面影响,与以前的听课评课是截然不同的。观课议课是 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的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一种研修活动。它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对教师的成长发挥具有有效的作用。 1、它具有目标引领的作用,使教师在观课议课中成长。观课可以使得老师广泛的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长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特长的地方,有的老师特别能 够活跃课堂气氛,有些老师特别能够在课堂上处理好习题,有些老师的创新意识 和新思维特别的吸引人。而观课议课则是对这一种活动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教 师会在别人的点评中,形成自己对课程、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和学生角色的更多 更全面的认识。经过自己的反思和积累,最终形成自己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 2、通过观课议课提高课堂效率。观课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测表可以直观的发现授课教师问题所在,并通过议课及时的反馈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根据观课教 师的反馈直奔问题的所在,不仅使课能够紧紧围绕主题和重点,而且课堂效果更佳。所以说观课议课后的交流探讨是提高教师能力的很好的平台。通过观课议课,可以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 进行对话和反思。 3、观课议课能够促进教师间的互助协作精神。由于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主要工作场所是教室,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每个教师的工作具有相对的独 立性,教师间往往缺乏沟通、了解和合作,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各自为阵,孤芳自 赏的境地,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更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互助。观课议课活动 使教师间彼此真诚交流、平等对话、互相碰撞思想的火花,在反复追问、逐渐明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备考方式:客观题备考,常考题型为例子反选和定义反选。 这个知识点涉及到3对词汇,我们一一介绍,首先来看一下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人要产生感觉需要两个条件。比如我听到一个声音,首先需要有声音,这是外界刺激,涉及到的是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其次,我必须有听觉,如果我是个聋子,不管声音多大,都听不到声音。听觉指的是机体的感觉能力,涉及到感受性的问题,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其次,我们再来看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那么,是否只要有声音,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呢?不一定。比如,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在20HZ~20000HZ之间。假设我呈现一个15HZ的声音给你听,你会告诉我没有声音,然后我继续增加声音频率,18HZ、19HZ,你还是觉得没有声音,一直到我增加到20HZ 时,你可能会觉得,刚刚听到一点声音。在这个例子里,20HZ就是你的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而你对20HZ的感觉能力就是绝对感受性,指有机体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现在,你已经听到有声音了,我又给你一个新的任务。我给你呈现两个声音,让你来判断两个声音是否一样。其中一个仍然是20HZ的声音,另一个我从21HZ开始逐级增加。当两个声音刺激相差很小时,你会觉得两个声音一模一样。但是随着两个声音频率差别越来越大,在某一个频率的时候,我们假设是25HZ,你会告诉我这两个声音不一样了。在这里,25HZ-20HZ=5HZ就是我们说的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

尊重学生_感悟心灵

尊重学生感悟心灵 ——师德论文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一切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交流。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六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 教学中尊重学生,不只是尊重其人格,还要以学生的兴趣为转移,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主学习与探索。 首先要了解学生。就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大多在15——18岁之间。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独立性和自觉性已有很高水平。尤其是社会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的增强,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进入初中后,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拓宽,使他们显得更“成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更强。这个时期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其次要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有按教育目的塑造学生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总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体验所谓“尊严”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自我孩子的爱。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真正尊严,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时,学生会把他们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的尊严丰碑便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应该看到,初中学生已完全能够理解尊严的意义,更懂得尊重人格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尤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 第三要尊重学生的感情,学生往往把感情看得很重,如果有意无意伤了感情,就会刺伤他们的心。学生特别喜欢尊重他们感情的老师。如果我们都能够尊重他们的感情,同时用真情给予正确的引导,是能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反之,如果由于不尊重学生的感情而伤了学生的心,那是很难补救的,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第四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学生需要教师的教诲、关心和爱护,同样需要教师对他们独立意识的尊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保护他们的独立意识。 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的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