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最新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 A1型题: (1) 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 须随机化分组 B. 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 必须有干预措施 D. 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 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 答案:[B]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流行病学实验分组是研究者确定实验对象后,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将研究人群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因此五项备选题仅B是错的。 A2型题: (2) 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100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降至正常且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 A. 该药有效 B. 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 C. 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 D. 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 E. 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答案:[E]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 根据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要求,在评价该药物疗效时首先要考虑设计是否正确,而本实验未设计可比平行对照,因此药效结论不能承认。 A3型题: (3)对农村7岁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经3年随访观察,结果如下

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 0.9 B. 1 C. 10 D. 5 答案:[C]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效果指数的计算方法 B1型题: (4).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 A. 罹患率、患病率 B. 病死率、死亡率 C. 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 D. 有效率、治愈率 E.

抗体阳转率、保护率 答案:[E] (5)某社区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时可选用指标 答案:[D]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评价指标 1.评价疫苗预防效果的指标 A、B、D是描述患病、死亡、治疗效果,C是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指标,仅E是回答疫苗接种的效果 2.评价临床试验效果指标 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主要用有效率和治愈率,其他指标无针对性。 四、习题

5种特殊类型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概念

1、随访患病率研究(follow-up prevalence study): 是结合了队列设计和横断面设计的一种杂交设计类型,但两者的基本设计均末全部保留。开始时如前瞻性队列,对一固定队列取得有关研究因素的资料(暴露和非暴露),然后随访。但疾病发病情况须下次检查时才知道。因此分析的是现患病例,且只限于继续参加研究的该队列成员。这种设计往往用于设计时起先未被观察者考虑到的、可能由研究因素所致的病因。 2、选择性患病率研究(selective prevalence study):是结合了队列设计和横断面设计的一种杂交设计类型。随访一个固定的或动态队列,观察以后发生的事件(例如活产或去健康门诊)。从有这种事件的人群中观察病例,然后进行横断面调查。因为不代表原先的人群,故只能估计患病率而不是发病率。这种设计对研究某些疾病如出生缺陷的病因是最好的设计。 3、后溯性患病率研究(backward prevalence study):是结合队列设计和横断面调查的一种杂交设计类型,主要是横断面研究回顾确定以往一段时间里的病例。没有随访期,一般用于急性疾病。因为只了解存活者中的疾病,所得的是患病率。这种研究较省钱。 4、调查随访研究(survey fo11ow-up study):是结合了横断面设计和队列设计的一种杂交设计类型。横断面研究系目标人群的随机样本,接着为仍有风险者作队列研究。因而观察者可估计同一靶人群的患病率及发病率。 5.重复随访研究(repeated follow-up study):此研究亦称重复测量研究,为有两个或更多连续随访期的前向设计,这种设计以队列研究为主。其总随访期可分成二三亚期。一般研究中有3次或3次以上的检查或访问,间隔数月或数年,收集全体参加者有关研究因素和疾病的资料,因而可估计不同暴露组在二三亚期的发病率。这对研究因素改变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特别有用,可探索病因和呈现长短不一的疾病自然史,并可观察两种疾病的关系。

流行病学大题总结

PS:“*”表示“来自资料”,历年考题未见“题目后数字”表示历年出现次数,“!”答案有待确定 ◆绪论 名解: Epidemiology 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制订并验证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简答: 1.简述流行病学原理 ①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 ②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 ③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 ④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⑤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 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2.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用途 作为一门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流行病学有别于以个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但是,流行病学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临床医学: (1)从学科角度看,流行病学有助于提升临床医学个体诊断的综合、分析和升华,从而树立群体的观点,从宏观面上获得有关病因的线索; (2)流行病学还可以指导临床医学相关疾病的病因、治疗、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为相关疾病提供依据、决策与评价; (3)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观点,改变了临床医学以往单纯的依靠经验和直觉的方法,使得疾病的治疗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3.举例说明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用途(10分) 4.*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疾病的分布 名解: Incidence density: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即: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Prevalence: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罹患率: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3分) 死亡率=死亡总数/同年平均人口*k(1000‰…)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原发病例”:为家庭中第一例病例,不计算在续发病率内。续发病例:为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 *散发: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一般是对于范围较大地区而言。(3分)

流行病学科研设计书

流行病学科研设计书 专业:临床医学院麻醉学 班级: 2012级麻醉1班 小组:第2小组

案例 国外著名的运动医学专家范阿肯教授,在对450名40岁以上坚持运动的人和450名不运动的人跟踪调查8年后,发现长期坚持运动者比不运动者得癌率少90%,而且坚持运动的患病者其死亡率也比不运动的小得多。因此我们小组对体力活动与肺癌关系作了流行病学研究。 研究目的 该研究目的是验证体力活动与肺癌死亡的因果关系。 设计类型 队列研究。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由因到果。而且可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对象易获得。还可观察疾病发展史。 设计方案 一、确定研究因素 体力活动 二、确定研究结局 综上所述,国内外开展的许多体力活动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中以队列研究居多,但是结果尚不一致。例如在非吸烟者中的结果不一致,同时大部分研究忽略了非吸烟者受被动吸烟的影响;男性与女性的结果也有不相同,除了本身的性别差异外,还可能受到体力活动水平或等级分组划分不同的影响;大部分研究对慢性肺部疾病史对体力活动和肺癌关系的影响未做深入探讨,而慢性肺部疾病史是影响研究者是否参与体力活动的重要因素,此外,国内在体力活动和肺癌关系的研究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因此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确定研究对象 1.36929名年龄在55到69岁的地体力和高体力活动的女性随访11年。 2.50到69岁的男性职业性吸烟者与休闲性体力活动吸烟者。 3.吸烟着参加体力劳动和不吸烟者参加体力劳动。 4.50到52岁,53到56岁,57到60岁,61到69岁的休闲性体力活动与久坐者。 5.50到64岁的2607名男性和28352名女性。 四、估计样本含量

(完整word版)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是一个人群的现状,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

流行病学复习要点

(绪论) 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 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同期暴露人口× K 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 K 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同期平均人口× K 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 K 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14、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脑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加重。 15、战争年代因饥荒、贫穷、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恶劣,引起传染病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加重。 16、自然疫源性疾病: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是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人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感染该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鼠疫、莱姆病等。 (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病因线索。主要用途是:提出病因假说。 2、进行爆发调查时的首要工作是:核实诊断。 3、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所有病例都集中在该病的常见潜伏期内,据

流行病学的评价标准

A1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标准 一、真实性 1证据来自何种研究设计类型; 2研究对象是否明确定义,组间可比性如何;3随访时间是否足够以至于结局得以出现,应答率高低; 4研究结果是否满足病因推断标准。 (1)暴露是否先于结局存在; (2)关联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3)关联是否具有一致性; (4)关联是否具有可重复性 (5)关联是否具有生物学合理性; (6)关联是否具有可逆性; (7)实验室证据 (8)关联是否具有特异性。 二、重要性 5关联的强度的大小; 6关联强度的精确度高低。 三、适用性 7自己关注的人群与证据中研究对象是否差异性; 8自己关注的人群中该暴露因素的暴露比例。 A2循证医学对诊断性试验的评价原则一、诊断性试验是否具有真实性 1是否用盲法将诊断性试验与金标准作过独立的对比研究 2诊断性试验是否适当的疾病谱(spectrum)3诊断性试验的检测结果是否会影响到金标准的实施 4若将该诊断性试验应用于另一组病例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真实性 二、诊断性试验是否具有重要性 5通过该诊断性试验能否正确诊断或鉴别该患者有无特定的目标疾病 6是否作了分层似然比的计算 三、诊断性试验是否具有适用性 7该诊断性试验是否能在本单位开展并能进行正确的检测 8我们在临床上是否能够合理估算病人的验前概率 9检测后得到的验后概率是否有助于我们对病人的处理A3单个临床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 一、真实性的分析与评价 1.结果是否来自同期随机对照实验; 2.研究对象的随访是否完全,并报告全部结果; 3.随机分组的所有研究对象是否进行意向性治疗分析 4.临床观察是否采用盲法; 5.除研究因素外,组间的其他干预措施是否完全一致; 二、重要性的分析与评价 6.效应强度大小; 7.效应精确大小; 三、适用性的分析与评价 8.自己的患者情况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的患者情况相似; 9. 自己所在机构是否具备获得该防治措施效果的医疗条件; 10. 自己的患者应用该防治措施后是否利大于弊; 11. 自己的患者对于该防治措施的价值取向与期望。 A4循证医学对预后证据的评价原则 一、预后研究证据是否具有真实性 1被确诊患者的代表性,是否处于疾病病程中统一的起始点(零点) 2是否有足够的随访时间,并随访了全部的病例 3预后因素定义是否明确、因果的时间顺序是否肯定 4是否采用了客观的预后指标,对结局评定是否采用盲法 5若亚组中预后的结果有所不同,是否调整了影响预后的其他因素 二、预后研究证据是否具有重要性 6是否报道了整个病程预后的结局 7预后估计的精确度怎样,是否用95%CL报道了预后的结局 三、预后研究证据是否具有适用性 8该证据中研究对象是否与我们的临床病例相似 9该研究结果是否有利于临床决策,是否有助于对患者进行解释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第八章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流行病学研究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现场调查前的准备、现场调查实施和资料分析与撰写研究报告三个阶段,而第一阶段中的主要工作是研究设计,也就是本章将要介绍的内容。研究设计就是制定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计划实施方案,它是研究工作的指南,集中体现了课题研究人员的设想和构思。研究设计是研究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一项科学研究成功与否,与科研设计质量密切相关。一项完善的科研设计,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更是取得真实结果及达到预期目标的可靠保证。因此,在研究课题确定以后,必需做好周密而完善的科研设计。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则 流行病学研究同其它医学研究不同,它以人为研究对象,通常是在人群中实施,在进行研究设计时要着重考虑研究对象、研究因素和效应指标的安排。作为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科的方法学,流行病学研究尤其强调按照设计的基本原则作好科研设计,努力提高研究的精确性与真实性。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随机、对照、均衡、重复和盲法等。 一、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就是使每一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或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是保障调查样本有代表性或非处理因素在各组间分布均匀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随机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⑴随机抽样:使每个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从而保证所得样本有代表性。常用的随机化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以及整群抽样。⑵随机分组:使每个受试对象被分配到不同处理组的机会均等,使不同组间的非处理因素具有均衡性或可比性。常用的随机分组方法有抽签法、抓阄法、扔硬币法、随机数字表法,或通过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具体使用那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⑶试验顺序的随机,每个受试对象接受不同处理措施的先后顺序机会均等,从而平衡试验顺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