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南藏区的风俗习惯

甘南藏区的风俗习惯

甘南藏区的风俗习惯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即为藏族聚居区,现为藏传佛教文化发达、藏族民俗风情浓郁,政治氛围宽松,交通相对便捷的神秘的旅游区。藏传佛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在藏区形成的主要宗教派别,为广大虔的藏民所信奉。主要有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噶当派等各教派,各有其教义思想、学习方注和修持重点。现由格鲁派执掌藏区政教大权,尊宗喀巴为开山祖师。教义上大小兼容而以大乘为主,显、密宗兼备,尤重密宗,形成"藏密"。藏族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古老民族,以游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徙。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苯教,现以藏传佛教为主。

藏族穿藏袍,住帐篷,食物以牛羊肉、糌粑、青稞面为主,交通方便的地方以大米、小麦为主食。藏族藏传佛教文化非常发达,其生活方式以佛教信仰为中心,乐善好施。藏族人民热情好客,豪迈粗放,有独特的歌舞艺术。甘南州每一个角落都有浓郁的藏传教文化氛围,民俗风情魅力殊具。

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前后,甘南一带的藏族人民总要欢度传统民俗节日——香浪节。香浪节是一个浪漫而富于情趣的节日。农历六月,正值藏区黄金季节,牧场肉香奶甜,人们举家出游,到风景秀美的大草原,搭起帐篷,过上十天半月的轻松闲适的日子。这种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富有吸引力的活动,连寺院的僧人也很羡慕,都想同俗家群众一起玩乐几天。天长日久,沿袭下来,并形成了今天的“香浪节”。古老传统的“香浪节”还有节日仪式,第一项仪式是到山头进行“煨桑”,即点燃事先准备好的柏树枝叶,并将藏族人民喜欢吃的食物,如酥油、炒面、曲拉等投入火中。在熊熊柏火的映照下,拂晓的野旷中飘散着一阵阵扑鼻的柏香、油香及食物的香味。男人们骑马围着火堆转圈并鸣枪。

接着便进行插箭仪式,就是把高达十几米的木箭插到山头上的大木栏里。在欢度节日期间,藏胞们还要开展一些富于生活情趣和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如赛马、赛牦牛、拔河、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如果你到藏区旅游赶上时节,你可以和热情好客的牧民们尽情玩耍。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各位朋友: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

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槃像、96窟高3405米的北大佛和130窟高26米的南大佛,都是一时期的作品,其艺术风格也趋向雍容华丽,特别是唐代的许多优秀作品,那注入的感情和技巧,给人的印象就像真实的生命体。

285窟是莫高窟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建筑形式为覆斗顶方形禅窟,内有西魏大统四、五年,造像题记,是莫高窟最早的一个有记年的洞窟。

南壁禅窟上面绘有《五百强盗在佛因缘》故事,讲的是:在古印度有五百人造反为盗国王派军队捕获,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他们痛苦不堪,嚎啕大哭,呼唤佛的名号,佛听到后,大发慈悲,用神通力使他们恢复光明,并现身说法,终于使五百强盗皈依佛门。画面非常写实,每个环节都作出细致的描绘,这则故事对今人同样教育意义,只要迷途知返,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

220窟是初唐开凿的洞窟。这个洞窟南北两壁面,原来被宋代的壁画覆盖,1948年已残损的千佛画被剥掉后,下面露出了初唐时代的壁画,色彩如初,非常清新鲜丽,保存状态极其完好,而且是非常精美的作品。南壁是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绘画的“阿弥陀净土变”,中间是栏杆环围的宝池,沙罗双树下的莲花台上坐着阿弥陀佛,以胁侍菩萨为中心,诸菩萨、飞天、伎乐天等众圣云集,场面非常壮观。宝池前有红、绿、黑、白颜色的瓷砖铺设的平台,正面舞台上乐师们在演奏各种乐器,平台中央有两个舞姬,在圆形的地毯上踏着音乐节奏立着脚尖跳舞,羽衣飘动,激烈欢快。英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既开凿时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上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伏头号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佛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高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除此以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磐窟。从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进,融化、成为本民族的东西。另外莫高窟还保存着宋代木结构窟檐五座,以及散布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十几座。加上壁画中彩绘的亭、台、楼、阁、殿、寺院、城池、民居、茅巷、野店等等,构成了莫高窟无比丰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康县阳坝风光

康县阳坝风光距康县县城84公里,方圆数百里,生长繁衍着多种亚热带动植物,墨泼的森林,迷人的河水,鸟语花香,龟翔浅底,原始气息浓郁,被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

阳坝梅园风光绵延百余华里。素称“陇上江南”2002年已确定为省级自然风景保护区。这里无水不秀,无山不青,林木茂盛,风光奇旎,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十分独特.沿途茶园风光”、“石天桥”、“月牙潭”、“碧霞烟柳”、“天鹅湖”等10多处景点。

阳坝梅园瀑布群位于阳坝梅园沟庄科村,为新近发现在省内外尚属罕见。梅园瀑布,羊台瀑布一同深藏在梅园沟古老的原始森林区,瀑布分别宽为五米至七米,高分别为50米和100米,都镶嵌在深山峡谷之中,水流湍急,水势凶猛,水流量大,从山巅泄入潭中,如银帘落入巨大的绿色旋涡之中,咆哮如雷、震耳欲聋,气壮山河。依山体而上,溪流湍急,小瀑布星罗棋布。瀑布周围,百年古树,分外绸密,遮天蔽日。第三个瀑布因为在桃园沟,故称桃园瀑布。距此不远,在南沟原始森林区又有多处瀑布……

西和古仇池国遗址

仇池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和县南境的大桥乡,地理位置在东经105°20'与北纬33°45'之间,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顶面积约5×3平方公里,小舟之状,四周红岩石壁、险要无比,历史上,军、寇多次安营扎寨,故又有大山寨之称。

仇池山自然风景清秀险要、神奇壮观,如伏羲崖,麻姑洞、锦屏窑、无根水、小有天、西石勺、滚龙珠、吉祥山,河图池等,古代建筑曾经有伏羲殿、女娲宫、形、道、神三教的教堂、太极八卦亭、玄女牡丹亭、柴敦嘴焚香台、吴王太平殿、妙庄王碑陵等等。

西和古仇池国遗址是东晋初年白马氐人杨氏建立氐人地方割据政权的中心。仇池山出名,更早在五千年前的上古时代,《开山图》云:“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人文始祖伏羲就出生在仇池山主峰伏羲崖。今日仇池山,千峰浮动,奇峦竞秀,山下江河奔涌,峡谷古秘幽深,是游人步行探险,寻古探幽的绝佳去处。

武都万象洞

武都万象洞位于武都县西15公里处的白龙江南岸杨庞村半山腰,因洞中有洞,乳石遍布,琳琅多姿,宛如包罗万象的阆苑仙宫而得名。万象洞原名仙人洞、五仙洞,相传五位仙人在此修炼而得名。万象洞开成于千万年至三亿年前,属典型的岩溶地貌。洞内深不可测,是目前我国开发的最大地下天然艺术宫殿。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已开发的11个景区,有120多个较大景观依形象排为月宫、天宫、龙宫三大洞天,步入洞中,步移景异,如入仙境。从南北朝时期至今,历代名人所留墨迹、石碑随处可见,共有一百多方,诗词题刻768首。犹以民国时期陕、甘、青检察使高一涵在洞中所题“别有洞天”和赵朴初题写的“万象洞”最引人注目。从武都县城至万象洞口有盘山公路相通。

哈达铺长征纪念馆

哈达铺长征纪念馆位于宕昌县北缘,座落在国道212线上,历史上即为陇南商贸重镇,曾—度称“白龙镇”。1935年9月20日,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到达这里,并在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红军万里长征,疲惫困苦,在这里得到了休整“加油”,井确立了挺进陕北根据地的方针。哈达铺长征纪念馆现存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过的旧址和使用过的遗物,还有近年征集收藏的100多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将军写的诗画、书法作品。

碧口水库风景区

碧口水库风景区座落在甘肃南部重镇——文县碧口镇,蓄水面积12.5平方公里,拦江大坝高80米,长120米。水库大坝兼有防洪、水运、灌溉、养鱼、旅游等多种功能,飞流起处,翻江倒海,浊浪排空,震天撼地。库面浩瀚壮阔,波光潋艳,机船穿梭,野鸭遨游,鱼儿蹦跳,两岸群山巍峨,百鸟啁啾,令人陶醉。

西狭颂摩崖

成县西峡颂位于成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镌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峡颂》,俗称《黄龙碑》,是汉代石门颂、甫阁颂、西峡颂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摩崖刻石,1980年被列为省级文件保护单位。

西峡颂摩崖碑高220厘米,宽340厘米,碑额为"惠安西表"四个篆刻字,正文阴刻12行,385字。主要记述了李翕生平及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以及其率民修通西狭古道,为民造福之德政。碑刻字为汉隶,每字9至10厘米见方,结构方正,笔划舒展平稳,笔峰遒劲有力,独具风格。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石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

在国内及日本等国掀起了西峡颂研究热,碑上阳刻小字题名12行,142字,与正文书法风格相同,皆系当时成县人仇靖所撰刻。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题字"西峡颂"摹勒刻石于崖碑右侧。正文右侧刻有黄龙、嘉禾、白鹿、木连理和承露人之图象,称为"邑池五瑞图",象征李翕主政期间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民乐其居,是对碑文的形象补充。《西峡颂》景点所在的鱼窍峡,峭壁折叠对峙,石崖如墨泼青染,峡谷一泓清流终年奔湍,浪花飞溅,水势随乱石变幻无穷,形成了瀑、湍、池、潭。崖碑西测有圆形石潭,民间传说为李翕政绩所感动,久潜黄友从潭内飞出,欲称

"黄龙潭"。

三滩风光

三滩风光是徽县近年开辟的天然森林风景区,位了陕甘川交界的秦巴山地,是嘉陵江上游干山万壑中蕴藏的一块宝地。距县城50公里,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属北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带,80%的地域被原始森林覆盖,茫茫林海,碧草连天,雨润雾泽,纤尘不染,妩媚多姿,古老神奇,因有三个森林草甸相连,故名“三滩”。境内有羚羊400余只,其他珍禽异兽数十种,是探险旅游的天然乐园。目前正在招商引资,期待共同开发。

鸡峰山

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成县西南5公里处。它东接仙人崖,西连乱山,北临南河。这里林木荫郁、层峦叠翠、风景秀丽。置身主峰,俯视群山,峰巅林壑、花草并茂、烟雾弥漫、景色瑰丽。竞似腾云驾雾,如嘻戏江波。鸡峰山以峰美、水秀、洞奇而得名,号称陇南第一山,徽成第一景,享誉陕、甘、川三省。山中古刹森森,释道偶像栩栩如生,殿阁僚房100余间,画栋雕梁。林茂木秀,山泉汩汩,群鸟争鸣。山峰峭立,绝壁临面,神秘莫测,气象万千。《史记》与《中国通史》皆记载,当年秦始皇曾登临鸡山,众臣山呼万岁。千年来香火不绝,游人如织。

鸡峰山,因"奇峰孤耸、直入云际,状似鸡首"而得名。总面积为4200公顷,林地面积5000亩。植被以华山松、油松、落叶松为主,间有经济树种红青岗、板栗、刺五加、观赏植物铁木匠、粗榧、水柏等。野生动物有羚羊、梅花鹿、野猪、狼兔等。

永靖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位于临夏永靖县以西50公里、黄河北岸积石山中。

炳灵寺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侧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炳灵寺以下寺最为壮观,窟龛造像凿于大寺沟右侧峭壁上,长2公里,上下四层,高低错落,幢盖纵横,濒临黄河,气势庄严。现保存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元、明、清窟龛183个,大小石雕像近800尊,分石雕、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壁画约900平方米。唐代作品约占三分之二,艺术造诣精湛,造型丰满潇洒,富有朝气和生命力。鹂道元《水经注?河水》称:“河峡崖旁有二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其中169窟开凿于一天然石洞中,规模最大,据说就是唐述窟。内有精美的西秦造像,造型刚健挺拨,栩栩如生。壁画中神人衣袂飘逸,色泽绚丽,构图古雅,显示出神奇美丽的天国风光。画上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的造像题铭。是全国石窟中迄今发现最早的题记。炳灵寺最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从兰州出发乘车行75公里,到刘家峡水电站大坝换乘游艇,经过54

公里浩渺的高原平湖,西拐进峡口,过姊妹峰,即可到达。

两当张果老洞

两当张果老洞又名登真洞,传说为八仙之—的张果老修行之地。洞外千峰竞秀,并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珍惜树种——白皮松林,总面积1800多公顷,约52万株。洞内张果老神像飘逸如仙,富有灵气。该洞座落在灵官峡谷中。

相传的张果老修行地登真洞及琵琶秋水、天门锁云、乳洞飞雨、故道松涛、镜峰捧日、香泉映月等八大景观闻名遐迩,景色瑰丽诱人,游客流连忘返。大诗人杜甫、陆游等均游经此地,并留下了千古绝唱。

据传,两当凤凰山脚下住着一户叫袁定山的人,在上山砍柴中看见一位老道和一位老头正在岩洞中下棋,后来才知那位老道名叫张果老,于是“张果老洞”由此而得名。民间还流传着“张果老洞,凤凰山,柏油马路脚下穿,清清河淌在人间”的顺口溜。

岳麓山森林公园

岳麓山森林公园位于甘川公路105公里处,距县城0.5公里,这里杨柳轻拂、松柏滴翠、碧水环绕、花放鸟鸣。素以绿色出头而著称,有 "桂林山水甲天下,临洮东山不低头"之美誉。岳麓山公园以宋代建东岳庙于山麓之间而得名。公园总面积为84公顷,园内山光水色秀美奇丽,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文物古迹引人入胜,古刹名寺隐藏山坳,使人留连忘返。岳麓山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名、优、特、奇适生树种近百种,有参天的柳、榆、古树,有冬夏长青的松、柏,有山杏、沙棘、拧条、穗槐、刺槐、白榆等耐旱树种,有苹果、梨、桃等组成的经济园,有牡丹、桃梅、连翘、丁香、月季、黄花、大丽花、唐昌蒲、郁金香等名贵花卉。岳麓山公园地处丝绸之路要道,是屏障全城,控扼陇蜀之重镇。主要有超然台、椒山祠、道统祠、武侯祠、地母宫、先农坛、文昌阁、太平观、三星阁、龙泉寺、奎星阁、东岩寺、曾观、画廊亭台、碑匾刻石等42处景观。其中以超然书院、风台、姜维墩优为著称。

漫步越过"洮惠"渠,拾级而上,穿过精巧的亭台,宏伟的寺庙,登上超然台,变到"超然书院",书院依山就势,古老建筑,风格朴实,秀气蔚郁,是瞻仰前贤之地。相传,民嘉靖进士扬继盛因谏马市之失,得最了独揽朝政的仇鹫,被贬为狄道(今临洮县)典史,他来狄道后,兴教讲学,兴修水利,开挖煤矿,破除蔽端。

讲学之处取名为"超然书院"。其被严破害制死后,狄道人士设像祭于超然书院,并在西山门外建起"书山祠堂"。姜维墩是三国蜀将姜维率军大战魏军于洮西,为指挥士卒,在岳麓山筑起长、宽、高各80米的土墩。后人为纪念姜维称其为"姜维墩"。登上"姜维墩",洮阳古城尽收眼底,临洮峡一览无余。乐麓山素有"兰州南大门"之称,是省城兰州连接临夏、甘南、陇南、定西的扭带。惠临宾馆位于公园门口,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100人住宿,县城有高、中、低档宾馆、旅店、酒楼数十家,饭店、小吃摊点300多个,录像厅、卡厅、舞厅144家,可满足游人吃住娱乐,还可接待观容洞、漳县游贵清山、康乐游莲花山、临夏游松鸣岩、夏河游拉卜楞寺的游客。

东郊公园

东郊公园位于临夏市东郊、大夏河北岸的折桥乡李孟村史家队。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是临夏市的一个主要市区游乐公园。主要有观光植物园(月季园、桃园、梨园、李子园、牡丹园、芍药园、盆景园)、人工湖(映月湖、秀湖、南湖)并配有划桨游船、脚踏船、碰碰船等水上游乐设施。1996年后,又增设了迫击炮、激光打靶、青龙闹海、模拟小跑车、山转飞椅、猴子拉车、海盗船、转盘车、冲气大象、跳跳床、仿真飞机、海洋球、滑行车、橡皮艇、碰碰车等游乐设施。公园现有苗木20余种,树木10多万株,月季300多种,园内紫斑牡丹以花大色艳,芳香浓郁而闻名,曾有50个品种的紫斑牡丹获得中国第三届花卉博览会铜奖。映月湖因中央有一小岛,恰似水中初升的明月而得名,秀湖占地18亩,四周长满了五角枫、垂柳、云杉等,水域小巧、环境优美,南湖总面积 46亩,中央湖心岛为4.5亩,绿柳成荫,垂钓池由游泳池改建而成,长50米,宽25米,有鲤、鲢、鳙、鲫四大鱼类。东郊公园是临夏市及驻临68206部队共建单位,公园免费向部队开放,部队为公园建设贡献力量,自1987年以来,部队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为公园建设做出了贡献。为此,临夏市人民政府立碑一座,永志留念。是一所具有观赏、划船、游泳、钓鱼、野营、会议、游玩、娱乐、休闲、旅游、聚会等服务功能的新型综合公园,是国家"AA" 级景点。

进入东郊公园,穿过花架长廊,信步前行,映入眼帘的是胡廷珍烈士纪念园,烈士雕像屹立其中,庄严肃穆,胡廷珍烈士是临夏籍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烈士的上半身雕像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底座选用了黑色大理石,碑铭刻录了胡廷珍烈士从事革命活动的光辉事迹,是开展党团活动和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