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估一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04×49 如算成110×50,104×50,100×49,100×50,100×45。怎样使学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种算法的合理性,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前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3、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铺垫孕伏. 1. 口算 800X3= 200X9= 250X4= 300X5= 24X3 60X4= 240X2= 19X 2(= 30X 7(= 600X3= 80X 9= 18X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42959176928170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 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 分析816 是800 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 不满100 的一半50 ,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4 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 的下面.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 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我示约等于,816X 2400 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X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 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 使学生明确 295 接近300,95 过100 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

乘法估算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0—63页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观点,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提问:关于估算,你知道些什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见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到过估算? 估算的意义:是指未经过精确计算,借助原有的已知条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粗略的答案。 估算的作用:1.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感。(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 2.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结果,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 如:去上街买菜估算花去的钱数;去超市购物,估计要用多少钱;去旅游得带多少钱出门;每个家庭要计划自己家庭 的收入和支出;一个商场,它的营业额是多少,它的利润 又如何;公路部门对运输能力也要做好一定的估计,特别 是对节假日的运输能力更要做好提前估计,以做好充分准 备等等。。。。。。综上所述,我们日常生活中,个人也好、家 庭也好、企业也好都要做一些大致的预算,即估算。 估算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板书) 去尾法 往大估 往小估 一个数往大估,一个数往小估 取一个中间数(例如:126×8≈ 129×8≈) 估算的要求:1.计算方便 2.估算值要接近精确值(符合实际) 3.根据实际情况,要灵活应用估算方法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2≈ 18≈ 687 ≈ 295≈ 348≈ 405≈ 叙述:估算时常常将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因为能为计算带来简便,一般能用口算得出结果。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估算》教学反思二这节课开始我让学生用估一估的方法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0449 如算成10049,10050,10450,11050。怎样使学生自己能感受到哪种算法合理,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后两种方法的优越性。既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便捷。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

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

1、如何探究乘法估算的方法

写在前面的话 2009年下半年,教研院分低、中、高段组织了“相关教学问题探讨”的市区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活动,活动中向所有与会的老师征集了“曾遭遇过或正陷困惑中的教学问题”,一共收到了600多个问题。纵观各式各样纷繁的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教师在处理某一个教学内容时的不当造成的,有的是一段时间或长期没有引起重视而形成的;有的问题是教材编写的原因,有的则是教师教材解读不到位之故;有的问题已经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初步解决,有的一直还是数学教学中的焦点、热点问题;……。经过整理、取舍之后一并放在这里,供大家商讨。问题即主题,各教研组也可把问题作适当改造,成为教研主题展开研讨。 问题分低、中、高段呈现,只是根据不同任教段别的老师心中的问题罗列,有很多不纯属是哪段哪年级的、是属共性的问题,在整理归类时也用了不同的标准,有不当之处请谅! 有兴趣的老师赶快阅读吧! 低段数学教学的相关问题探讨 一、理念与行为方面: 1、如何提高低段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合作学习适合怎样的群体? 3、如何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切入口?

4、如何让低段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5、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作业反差大。 6、数学习题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养成读题的习惯? 7、生活与数学结合的“困惑”。 8、如何降低学生知识间的干扰? 9、低段数学教学中“数趣”与“练趣”共存思考。 10、我们该如何追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11、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12、如何处理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数学作业错误率较高的问题? 13、如何正确对待低年级学生“说”与“做”的脱节问题? 14、在有效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所得? 15、如何关注低段学生的数学语言交流。 16、低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7、低年级学生数学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18、如何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 19、如何结合主题图,创设有数学味的有效情境? 20、农村孩子如何适应新教材? 21、数学课上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 22、如何调控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中的纪律? 23、《新课标》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如何来体现? 24、如何对待一年级学生不会读题? 25、如何对待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不够灵活这一问题?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估算教案

3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7页,乘法估算。 ◆教学提示 1、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一般利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 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十数。 2、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算大些,什么时候应估算小些,应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 数。 3、估算基本方法的要求:符合实际,计算简便,接近准确值。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3、在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 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难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引出教材中给出的火车图片,带领学生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坐过火车。 师:大家肯定都看到过火车,这里就有一列火车,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设计意图:请有坐火车经历的同学介绍有关火车的情况,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自然引出本课的内容。 2.呈现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师:(出示文字和情境图)请同学们读题并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这是一节火车的车厢,定员118人。 生2:大头蛙指出“这列火车挂了12节这样的车厢”。 生3:问题是:估算一下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设计意图:了解事物中的数学的信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丰富学生关于火车的一般常识,同时,为计算做准备。 师:什么叫“定员118人”? 生1:每节车厢坐118人。 生2:每节车厢最多坐118人。生3:有的车厢里有时有站着的,可能比118人多。 师:“定员118人”是指一节车厢的座位数。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在估算时,除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小学阶段,怎样渗透教材以外的其他估算方法呢?下面是本人在“乘法估算”一课中对估算教学所作的反思、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 “乘法估算”一课中原有的两个例题“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篮球58元。他带的钱够吗?”“用这些钱买3 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在教这课的前一段时间,我校都在为迎接省示范校复检做各种准备,各功能室都在重新添器材,布置各室,体育组也正添置各种器材,论文参考我选择这一情况作为学习的素材,创设了以下3个情境:①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张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58元。她带的钱够吗?②如果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③如果张老师带210元够买3个足球吗?带多少钱合适?创设的这些情境使学生

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是“张老师怎样”,都入情入境地替张老师设想。第3个情境是本人使教学内容持续生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处。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明白了用进一法估算的方法。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 二、渗透多种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在本课的教学中,范文我通过让学生调查一年级各班的人数,估计出一年级的总人数,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通过创设的前两个情境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本人创设了第3个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就运用了不同的估算策略:①大部分学生直接估算:74≈70,70×3=210,带的钱够了。②把74看成80,80×3=240,张老师带240元就够了。③我想张老师可以带300元,每个足球74元,带100元,只带3张,很方便。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①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出来是够的啊,可是计算的结果怎么不够了? 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

三年级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三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 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2. 能力目标: 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3. 情感目标: 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难点: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板书结果) 29 51 48 397 410 192 接近50的数是()。 接近400的数是()。 你还能举出接近60、200的数吗? 二、新课教学 1. 出示下面情境,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 (1)奥运纪念邮票每张50分,买3张要多少钱? (2)商店里一双皮鞋102元,买两双大约多少元? (3)29个同学到公园游玩,门票8元一张,250元够买全部同学的门票吗?教师板书列式结果: 50×3= 102×2= 29×8= 小组讨论解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乘法知识计算吗? 学生发现只会计算第(1)问。

教师提示:“第(2)(3)一定要知道准确结果吗?”由于有了加减法的估算知识,学生发现第(2)(3)可以用估算估计出结果。 2. 教学乘法估算的方法和意义 让学生回顾课堂开始时的板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领悟乘法估算的方法: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计算。 教师板书结果: 102×2≈200(元)明确“≈”的用法。 ↓ 100(把每双102元看成每双100元。) 答:大约200元。 29×8≈240(元) ↓ 30(把每人29元看成每人30元。) 答:250元够买门票。 “对比以上三个情境,什么情况下选择估算或者准确算?” 师生总结:既能使计算简捷,又能解决问题。 三、练习巩固 1. 估算。 304×4≈ 18×4≈ 7×31≈ 898×9≈ 2. 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更合适? 三年(1)班同学到公园春游。 A.当班长试图确认300元是否够买门票的时候; B.当售票员告知班长应付多少钱时; C.当售票员清点当天的收入时。 3.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5=354 (2)2×98=200 (3)31×9=369 (4)23×4=72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篇一: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1.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本课的情境是一个十分普通,绝大多数同学都有经历的事,故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无用。 2.应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只有足够时间的独立思考,学生的思维才能打开,自己才能主动想问题,如本课中我给了大家十几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学生才得出如此之多的方法。 3.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学生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时,往往会产生学习这些知识、方法有什么用的想法,作为教师,若不能让学生知道学习估算的作用,他们就不会去主动想方法(因为已学会了列竖式计算)故我在提出应准备多少钱?这个问题时指出教师准备的钱只能是带购买门票的钱吗?一定要非常精确?小店老板去进货时,是否也要非常精确算好每笔支出?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只要知道大概数。故估算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当学生明白了估算的作用后,才会去思考如何估算更简便。 4.如何在四十分钟内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学们基本上都参与到探索估算方法的活动中去,并在优化方法方面也有所得。通过学生交流,可以看出学生们能根据自己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本节课就是学生在学过了估算加、减的基础上,自觉采用了四舍五入法得出各种估算方法的。 5.思维定势的利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节课时,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想出方法1、方法3,但也有许多同学就因为四舍五入的思维定势,在对上述五种方法优化时,坚持第一种方法,不敢肯定第二种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从思维定势中引导出来,我认为根据实际经验,利用生活经验去验证是个好办法。当我让学生计算出买门票的实际价钱再让学生谈谈哪些方法不合实际就较自然。但这时对学生四舍五入的旧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什么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这个问题若解决不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迷惑。故当我组织大家一起比较方法1方法3时,发现使用四舍五入去估算时,票价与人数都少算了,结果当然比实际的小,而在此买门票,老师带的钱理应要实际门票应多准备一些,从而得出学习数学要从实际出发的道理,并强调四舍五入法是一种通用法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估算乘法的方法,更使同学们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过于教条,而应认真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方法的道理,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多样。 篇二: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小明北京之行的问题情境,将参观动物园、观看海豚表演、为游人组装自行车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分析 Teachi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ree digit m ultiplied by two digit multiplication estimatio n"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 分析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 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 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 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 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 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 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 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 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 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

《乘法估算》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0页例5及“做一做”的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智勇大冲关”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与题目。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辅导员王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去买票?

2、引导分析题意,按要求解题。 (三)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一〉利用估算需要多少钱购票的问题,探究估算的方法。 1、独立估算 请每个学生运用已有估算经验独自估算“49×104≈?”,并写出估算过程。 (学情预设:对于估算“49×104≈”,学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会有多种不同的估算结果,学生估算的方法及过程可能是: (1)49×104≈5000元 49≈50 104≈100 50×100=5000元 应该准备5000元。 (2)49×104≈5100元 49×104=5096元 5096≈5100 应该准备5100元。

(3)49×104≈5500元 49≈50 104≈110元 应该准备5500元。 (4)49×104≈5200元 49≈50 50×104≈5200元 应该准备5200元。 (5)49×104≈4900元 104≈100 49×100≈4900元 应该准备4900元。 2、小组交流 以前后桌的4位同学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利用对比,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案例 蔡甸区永安中心小学王小红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与数学学习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对学生进行估算意识的培养,估算思想的渗透。 (1)遇到问题,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吗?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数学课程注重的首要方面。”一些专家也对此作了很好的诠解。也就是说,在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为了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计算时,他能否根据问题的情境合理地选择估算、心算、笔算、计算器计算等方法进行计算,这是需要教师加以关注的。因此,在买票的情境题中,当问题不再出现“大约需要多少钱”这样指向性很明显的问题时,我提出:“‘准备'一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学生们面对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一理解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时候用估算,以至于学生对后

面的“座位够不够坐”的问题,“一定时间能不能走到”的问题都能考虑用估算来解决。 (2)遇到问题,学生会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吗? 在解决49×104的估算时,先安排学生独立估算,再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并组织学生进行对比:一是组织学生将今天的几种方法进行对比,学生会发现估大的几种方法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来说是合适的,估小的几种方法是不合适的,并再次对估大的方法对比,使多数学生形成共识:把两个因数都估大的方法对于此题更好一些,从而发现符合问题实际、接近准确结果、计算方便可行的估算方法就是好的方法;二是组织学生将今天的估算方法与以往的估算方法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乘法估算,关键在于如何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数。 (二)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49×104的估算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小组和小组的交流到最后全班师生的集体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既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在交流中达成对于最符合实际的估算方法的认可。 【教学内容】:

《乘法估算》教学案例_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案例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估算》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乘法估算》教学案例整节课以学生游戏为主线 第一环节;超市购物带的钱与要购的物估算一下够吗? 初步接触乘法估算。 第二环节;教学例5 出示例5 读题你会估算吗? 反馈学生的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50100 方法二;491044500(元) 45100 方法三;491045000(元) 50110 方法四;491045000(元) 50105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为什么? (小组内交流,引发讨论,先阐述理由) 师;同学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第三环节;购游乐票`````````` 第四环节;返程。 [分析]; 1。创设情况,体现数学内容的应用性。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使数学内容生活化,有趣味,整节课在秋游的情况中,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在乘法估算中感受着数学的应用价值,一开始,创设超市的场景,让学生们自己购物,运用已有的加,减法估算知识自然导入新课,正确的运用了知识迁移的规律,接着利用车票,门票的价格问题吸引住了学生,课的结尾,创设游玩和返程的情况,联系了学生的生活,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体现了数学内容的应用性。 2。突出重点,抓住数学内容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又抓住了数学内容的本质。本节课的乘法估算,不是单纯的估算,它的要求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为了突出这一点,采用了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最后总结交流的学习方法,在交流过程中,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及渗透估算的策略。因此,教学中先是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必要性,学习估算的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理解了要把两位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 第二部分让学生在校庆摆椅子的情景中估算大约能坐多少人?先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从而自己归纳估算的方法。再出示问题二:300人够坐吗?通过分析是估小了,估算结果比实际结果小,所以肯定够坐。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用估算也能解决、判断够不够坐的问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解决此类问题只能准确计算。个人体会:提问题最好思考性强一点。我在试教时是这样问的:实际能坐的人有没有320人呢?(有)所以300人够坐吗?后来把问题改成:320这不是准确计算的结果,能肯定地说300人够坐吗?为什么?我想:尽量不把问题问得过细,增强问题的思考性。而且原来的问题已经暗示了答案,提问时尽可能避免问是不是”要不要”这样的词语。各位认为如何呢? 第三环节直接出示课本例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自由选择不同的算法,可以准确计算,也可以估算。在此环节中教师只起引领作用如大多数学生用的是求准确数的方法,少数人用估算的方法,教师并没有肯定一种想法,而是引导大家再次观察题目中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简便方法,体会估算的简便性;又如教师没有因为一个学生答到了估算的方法就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说、会说,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会运用

不同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第四环节是独立完成做一做,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扩展到自己找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自我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最后是应用提高,根据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①准确计算② 估算。4元1份薯条,买23份薯条,80元够不够?并在此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都是估钱,估的结果也和带的钱相等,为什么一个说够钱,一个说不够钱呢。通过比较知道一个是估小了,一个估大了,从而渗透估钱的策略一般是估多不估小。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 ?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学习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学习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学习过程 一、铺垫孕伏. 1. 口算: 800 X3 = 200 X9 = 250 M = 300 X5 = 24 X3 = 60 X4 = 240 X2= 19 X20 = 30 X70 = 600 X3 = 80 X90 = 18 X4 = 2 ?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 429 591 7692 8170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 ?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 .教学例11 :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分析:816是800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不满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816^3^ 2400 顺(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 , 800乘3等于2400 .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表示约等于,816X 3-2400 (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X 4.

四年级上册数学.4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估一估几个数,让学生回顾知识,为本节课进行的数学活动作好铺垫,接着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题的解决出现了多种方案:1 04×49 如算成110×50,104×50,100×49,100×50, 100×45。怎样使学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种算法的合理性,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前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2、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进行乘法估算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是把两个因数都要估小,有时要把两个因数都估大,有时要把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 3、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知识技能(72分) 一我会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比这个数大。() 2.25g食盐溶解到100g水里,食盐占盐水的。() 3.甲数比乙数多,则乙数比甲数少。() 4. m∶2cm化简后是40∶1。() 5.羽毛球队的人数增加后,再减少,现在的人数和原来的人数相等。() 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28分) 1.修一条长9km的公路,如果1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全长的(),平均每天修()km。 2.()的是27;60kg是()kg的;300t比()t少。 3.()没有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1.5的倒数是()。 4.()∶7= =9÷()= 5.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乙队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培训资料

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导学案 四子王旗第三小学范亮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培养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良好 习惯。 2.结合具体情景,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说明估算思路。 3.能够运用乘法估算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预测: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就学过估算是不是?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估算。教师板书:乘法估算。看到板书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⑴怎么计算? ⑵为什么用估算? ⑶注意什么? 师板书:方法作用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复习 1.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31 29 18 87 52 99 师:依次说出它们的近似数接近哪个整十、整百? 生:30 30 20 90 50 100 师问:你是如何想的? 生:(接近)(四舍五入法)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情景图:29个同学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共有29人,门票每张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组间小声讨论够还是不够? 生:列式29×8= 提出问题教师质疑:如果一共带了250元,够吗? 温馨提示: ⑴先独立思考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想的? ⑵小组内讨论各自的办法。 ⑶小组汇报结果 生汇报结果 生1:准确计算29×8=232再进行比较,结果发些250够买门票。 生2:把29看作30,计算30×8=240,所以29×8≈240. 240<250,所以250元够买门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教师追问:大家知道“≈”号表示什么吗?师强调:表示近似值、估算结果、接近准确结果,读作“约等于”。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乘法估算》教案设计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在没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一起做一个热身运动,复习一下旧知识,好吗一起来看看谁最快(口算乘法)其他同学要判断对错再来一个找邻居,找到最接近的数看来咱班同学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 二、激趣导入 '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小华,同学们,和小华打个招呼吧!小华也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她带给我们的一个小资料(课件出示),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小资料内容:我要去海林林小读书了,我每天都要背着大约2000克的书包,步行将近500米到达学校,据了解,这个学校大概有1000名学生,有100名左右的教师,数学老师快40岁了,但看起来很年轻,我很喜欢这个学校。 师:请你仔细观察资料中的这些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这些数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生2:我发现这些都是大概的数,不是准确数。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了解一个大概的数值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而这个大概的数值就是人们估算出来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估算,估算(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用性。

[最新]《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 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1 四月份,我们三年组到千金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乘法估算》.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学生的想法各异,甚至有的学生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对估算的意义理解 不够. 这节课从开课就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数学活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接着引导 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让估算走进日常生活,逐步培养学生主 动参与估算的兴趣,而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拨”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本节课达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是一节 运用“情境教学”比较成功的课例. 但本节课教学也有以下两点值得思考:估算时,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能否在课前安排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生活中一些估算乘法的例子,使其更加贴近生活情境.二

是计算方便.在具体的实例当中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及意义,避免算出准确结果之后再估算.例如,本节课的题目是每排22个座位,一共18排,有350名学生来听课,能坐下吗?这道题共有三种估算方法,在本册的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 算.22×18第一种:把18看成20,把22看成20.第二种:18看成 20XX2不动.第三种:18不动,把22看成2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三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便捷. 其次,可否对学生提交的估算方法进行归类.如:①有的估算时, 是把两位数看成小于原数的整十数,比如72看成70;②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大于原数的整十数,如58看成60…….这样,便于形成估算的灵活性.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例如,今天的这个例题结合问题的要求,把结果估小一些比较合适,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灵活采取估算策略.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使学生的估算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