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配餐专业教学大纲

营养配餐专业教学大纲

营养配餐专业教学大纲
营养配餐专业教学大纲

营养配餐专业教学大纲

一、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以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身体健康的农村劳动力培训。

二、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天,60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操30学时。

三、培训内容:

熟练掌握和运用营养学的基本知识,根据用餐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配制适合不同人群合理营养要求的餐饮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要而服务。营养配餐员初级基础营养学知识;各类食物营养元素构成;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营养与疾病;食品卫生及其管理;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等;中高级营养与疾病;营养食谱的制定;营养配餐软件的使用,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

四、课程设置及安排

1、培训常见烹饪原料的基础知识,食品营养基础知识,食品的安全知识(尤其是人们对转基因食物的关注),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尤其是细菌食物、霉变食物等),餐饮成本核算知识,有关法律知识等。让学员了解学习营养配餐员必须的知识。

2、让学员在技能上掌握营养配餐的准备,营养食食谱的制定,营养餐的制作(核实、检查烹饪原料,适合合理的烹饪方法,定性、定量、标准化的烹饪,婴幼儿、孕妇和乳母的营养配餐的制作,青少年、中老年人的营养配餐的制作,肥胖病人、糖尿病人的营养配餐的制作等)优秀精典的食谱总结与推广。

四、营养配餐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1、营养配餐基础知识:通过对刀工、刀法、勺工、勺法的讲授和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烹饪各项基本功;重点掌握各基本功的达标要求和标准。熟练掌握营养原料初步加工方法、出肉加工、干货涨发和配菜知识;熟练掌握原料初熟法、火候、调味、糊浆芡、装盘知识等。

2. 热菜营养配餐实务:通过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刀工、火候、调味的常用技法;具备设计、制作标准宴席和制作一定数量的风味菜、特色菜的娴熟技艺;能根据菜肴制作的风味要求正确选用;能完成常见烹调原料预加热处理、干货原料的涨发工作,符合质量标准;能运用炒、熘、爆、炸、蒸、煮、烧等烹调技法完成具有当地风味的菜肴制作工作,符合菜肴质量标准;能独立完成烹调岗的日常基础工作;重点掌握四大地方风味流派热菜的制作技艺和当地传统名菜的制作技艺;具备更新和发展菜品的能力。

3.面点营养配餐实务:通过讲授和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发酵、水调、油酥、米粉面团的性质、调制方法及制坯、制馅、成型、熟制知识;重点掌握我国面点的风味流派和特征;能正确选用;能根据面点品种完成常见面点馅心制作、面团调制、面团成形制作工作,符合质量标准;能运用蒸、煮、烤、炸、煎等熟制技法完成具有当地风味的面点制作工作,符合面点质量标准;能独立完成面点岗的日常基础工作。

4. 冷菜营业配餐房实务:通过知识讲授和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中、低档宴会冷菜的制作技艺;熟练掌握冷菜、冷拼与食品雕刻的制作技法、拼摆手法和雕刻技巧;重点掌握花色拼盘和常用果蔬雕刻,果盘、围边点缀的制作技艺;能完成中档宴席的冷菜制作工作;有较强的岗位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工作能力。

5. 西餐营养实务:通过对西餐知识的讲授和西餐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西餐工艺的内容、充分认识西餐工艺在烹饪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正确掌握西餐工艺的专业知识,对重点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做到举一反三;能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与有关专业课程的知识相结合,并能在烹饪实践中正确运用。能独立完成西餐各岗的日常基础工作。有较好的岗位责任意识和工作适应能力。

6.营养配餐实务:通过对营养配餐知识的讲授和营养配餐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能对一般烹饪原料进行感官质量检验;能计算全日能量摄取量和营养素供给量、每餐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能根据营养食谱的设计要求设计和确定主、副食品种和数量;能根据营养价值和菜点风味要求,调整和确定一餐、一日或一周的食谱;能够根据平衡膳食理论调整与确定食谱;能利用计算机营养食谱软件设计食谱;能运用科学、合理的烹调方法完成营养餐的制作工作,符合质量标准;能收集用餐者及厨师的意见,并分类总结、分析,提出改进营养餐烹饪实施方案;能运用计算机管理食谱;能开展介绍有关菜点的营养价值,普及推广营养科学知识的工作;有较强的岗位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工作能力。

7.烹饪营养:通过讲授,使学生熟悉食品营养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食物的各种营养素及其对人体的作用;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提高学生营养学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烹饪专业的其他课程结合,根据专业结构的要求,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营养学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较好地将营养学理论应用到烹饪实践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营养理论对烹饪实践的指导作用。

8.烹饪卫生与安全:通过讲授,使学生熟悉烹饪卫生与安全学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烹饪卫生知识水平及对烹饪中的卫生和安全的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烹饪专业的其他课程结合。根据专业结构的要求,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卫生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较好地将烹饪卫生理论应用到烹饪实践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理论对烹饪实践的指导作用。

公共营养师教学大纲

公共营养师技能培训计划及教学大纲 一、培训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 学员通过培训,系统的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营养学基础知识,人群营养基础知识,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知识,食品卫生基础知识,膳食营养指导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能成为餐馆酒楼、快餐公司、营养餐公司,各类食品、饮料、保健品公司,部队、院校、厂矿、机关单位、民航、铁路、医院、养老院等机构提供科学的膳食设计或指导;从事食物选择、食谱编制、营养评价,营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开展营养配餐工作,提供咨询,并传授烹饪原理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从事公众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价与指导、营养与食品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的职业技术人员。 三、培训内容: (1)医学基础知识 (2)常见烹饪原料的基础知识; (3)基础营养学知识; (4)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5)餐饮成本核算知识; (6)有关法律知识与职业道德; (7)营养配餐的准备; (8)营养食谱的制定:中国膳食结构模式;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及食谱设计;不同宴席的食谱设计;常见疾病饮食治疗及饮食禁忌等。 (9)营养餐的制作。 (10)膳后总结。 (11)营养计算软件的应用。

公共营养师四级培训教学大纲 第一章法规、职业道德知识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相关知识 第二节《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 第三节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 的相关知识 第四节国家营养配餐员的定义及职业规范及国家职业资格说明 第二章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知识 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基础知识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消化。营养素的吸收与代谢物质的排泄。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知识——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第一节营养与健康概论和营养学发展史 第二节蛋白质: 蛋白质组成和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生理功能。食物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及需要量,第三节脂类: 脂类的组成和分类。脂类的生理作用。膳食脂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食物脂肪的营养价值评价。脂类的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 第四节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第五节:能量: 能量单位。能量来源与能量系数。人体能量消耗。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第六节:矿物质: 概述。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第七节:维生素: 概述。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营养配餐专业教学大纲

营养配餐专业教学大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营养配餐专业教学大纲 一、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以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身体健康的农村劳动力培训。 二、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天,60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操30学时。 三、培训内容: 熟练掌握和运用营养学的基本知识,根据用餐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配制适合不同人群合理营养要求的餐饮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要而服务。营养配餐员初级基础营养学知识;各类食物营养元素构成;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营养与疾病;食品卫生及其管理;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等;中高级营养与疾病;营养食谱的制定;营养配餐软件的使用,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 四、课程设置及安排 1、培训常见烹饪原料的基础知识,食品营养基础知识,食品的安全知识(尤其是人们对转基因食物的关注),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尤其是细菌食物、霉变食物等),餐饮成本核算知识,有关法律知识等。让学员了解学习营养配餐员必须的知识。 2、让学员在技能上掌握营养配餐的准备,营养食食谱的制定,营养餐的制作(核实、检查烹饪原料,适合合理的烹饪方法,定性、定量、标准化的烹饪,婴幼儿、孕妇和乳母的营养配餐的制作,青少年、中老年人的营养配餐的制作,肥胖病人、糖尿病人的营养配餐的制作等)优秀精典的食谱总结与推广。

四、营养配餐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1、营养配餐基础知识:通过对刀工、刀法、勺工、勺法的讲授和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烹饪各项基本功;重点掌握各基本功的达标要求和标准。熟练掌握营养原料初步加工方法、出肉加工、干货涨发和配菜知识;熟练掌握原料初熟法、火候、调味、糊浆芡、装盘知识等。 2. 热菜营养配餐实务:通过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刀工、火候、调味的常用技法;具备设计、制作标准宴席和制作一定数量的风味菜、特色菜的娴熟技艺;能根据菜肴制作的风味要求正确选用;能完成常见烹调原料预加热处理、干货原料的涨发工作,符合质量标准;能运用炒、熘、爆、炸、蒸、煮、烧等烹调技法完成具有当地风味的菜肴制作工作,符合菜肴质量标准;能独立完成烹调岗的日常基础工作;重点掌握四大地方风味流派热菜的制作技艺和当地传统名菜的制作技艺;具备更新和发展菜品的能力。 3.面点营养配餐实务:通过讲授和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发酵、水调、油酥、米粉面团的性质、调制方法及制坯、制馅、成型、熟制知识;重点掌握我国面点的风味流派和特征;能正确选用;能根据面点品种完成常见面点馅心制作、面团调制、面团成形制作工作,符合质量标准;能运用蒸、煮、烤、炸、煎等熟制技法完成具有当地风味的面点制作工作,符合面点质量标准;能独立完成面点岗的日常基础工作。 4. 冷菜营业配餐房实务:通过知识讲授和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中、低档宴会冷菜的制作技艺;熟练掌握冷菜、冷拼与食品雕刻的制作技法、拼摆手法和雕刻技巧;重点掌握花色拼盘和常用果蔬雕刻,果盘、围边点缀的制作技艺;能完成中档宴席的冷菜制作工作;有较强的岗位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工作能力。 5. 西餐营养实务:通过对西餐知识的讲授和西餐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西餐工艺的内容、充分认识西餐工艺在烹饪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正确掌握西餐工艺的专业知识,对重点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做到举一反三;能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与有关专业课程的知识相结合,并能在烹饪实践中正确运用。能独立完成西餐各岗的日常基础工作。有较好的岗位责任意识和工作适应能力。 6.营养配餐实务:通过对营养配餐知识的讲授和营养配餐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能对一般烹饪原料进行感官质量检验;能计算全日能量摄取量和营养素供给量、每餐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能根据营养食谱的设计要求设计和确定主、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50067 学时:64 学分:4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生物化学,微生物,食品储藏,食品添加剂,食品分析等 考核要求:实验、实训、期末闭卷考试为主(60%),期中及随堂测验、作业为辅(4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公共营养师》,中国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 主要参考书: 1.《中国营养科学全书》.葛可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实用临床营养学》.吴国豪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主编:杨月欣.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国营养学会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 5.《食品营养》.杨君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6.《食品营养与卫生》. 王尔茂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 7.《现代食品营养与安全》. 霍军生主编,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一门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和通过改善人群的饮食习惯以提高其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的科学,是营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社会性、宏观性和多学科性等特点。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营养学基础;人群营养基础;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食品卫生基础;疾病与营养;食品营养与保健;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等基础知识。同时涉及公共营养学的部分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公共营养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应用,熟悉食品营养与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为今后从事营养改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等领域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和与国际同领域接轨,培养学生进行人群营养改善工作和开展社区营养工作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公共营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营养配餐员高级模拟5

[模拟] 营养配餐员高级模拟5 单项选择 第1题: 绿豆、西瓜、鸭肉等宜于( )选用。 A.秋季 B.春季 C.冬季 D.夏季 参考答案:D 第2题: 秋季( ),应少辛增酸以养肝气。 A.五脏属肾 B.五脏属肝 C.五脏属心 D.五脏属肺 参考答案:D 第3题: 冬季食补宜选择( )的食物。 A.温辛 B.燥热 C.黏硬 D.生冷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面食物中( )不是食药兼用的食品。 A.刀豆 B.赤小豆 C.白扁豆 D.豇豆

参考答案:D 第5题: 西瓜能解太阳、阳明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 )之称。 A.白虎汤 B.麦门冬汤 C.复脉汤 D.排脓汤 参考答案:A 第6题: 不是中药的一项是( )。 A.枸杞子 B.金银花 C.薏仁米 D.山药 参考答案:D 第7题: ( )是改良后八宝鸭的八宝成分。 A.枸杞子 B.桃仁 C.莲子 D.杏仁 参考答案:C 第8题: 冬季是进补的最好时机,根据四季辨证理论,最适合选食的是( )。 A.荸荠 B.白兰瓜 C.南瓜 D.桂圆

参考答案:D 第9题: ( )是具有沉降作用的食物。 A.生姜 B.薄荷 C.大葱 D.茶叶 参考答案:D 第10题: 以羊肺羹来治疗( )是根据食补养生理论。 A.夜盲雀目 B.男子阳痿 C.消渴病 D.脾胃久冷 参考答案:C 第11题: 根据食物的归经理论,用酸味的食物如( )治疗肝虚证,这些食物入肝经。 A.姜 B.绿茶 C.山药 D.山楂 参考答案:D 第12题: 根据食物的归经理论,病人肺虚咳喘时,常选用( ),因其入肺经,能养肺、补肺、润肺。 A.猪腰子 B.百合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和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增进营养的措施和途径,具备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评价个体营养状况,营养咨询与配餐等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课程任务: 本课程讲授膳食平衡的理论知识,各类营养素对健康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各类人群营养、保健食品与强化食品、膳食营养素摄入计算等基础知识,具备编制不同人群的一日、一周食谱,对居民营养状况能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指导的能力,为以后在食品企业从事膳食指导与营养师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各类营养素的功能,熟悉其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了解其来源和供给量。 (2)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了解各类食品在加工中的营养变化。 (4)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和配餐的方法原则;熟悉膳食宝塔和膳食指南的内容;了解合理的膳食结构 (5)掌握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熟悉营养监测的概念、作用和指标;了解社区营养。 (6)掌握营养配餐的方法,熟悉编制和评价营养食谱,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种类和食谱能量

(7)掌握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导致的慢性疾病的饮食预防措施;熟悉营养和疾病的关系;了解营养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8)掌握保健食品的作用、功能;熟悉保健食品作用来源及针对的人群;了解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9)掌握强化食品的目的、作用;熟悉强化食品的强化内容和方法;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 2.能力目标 (1)能全面把握营养学基础知识,能根据食品成分表分析评价各类食品价值(2)能够对人体消耗的能量、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测算。 (3)能够依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环境要求提出合理化的膳食建议。 (4)能解读食品原料和辅料配方,并能根据食品成分表分析评价各类食品价值。(5)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内容对膳食的合理性进行评定。 (6)能用计算法编制和评定健康人群一餐、一日、一周食谱,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种类和食谱能量 (7)能判别成人消瘦、超重和肥胖,能够针对营养性疾病进行营养预防。 (8)了解营养与疾病的关系,能够针对营养性疾病进行营养预防。 (9)能能解读强化食品。 (10)能能够解读保健食品。 3.素质目标 养成“科学严谨、实是求事”的良好品德。通过工作任务设计,增强学生在食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与人沟通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最终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和食品的营养价值及膳食平衡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课程难点:能够正确运用营养调查与分析的方法,结合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对中国居民给出合理膳食与疾病预防的建议和措施。

营养配餐员经典复习题附答案

食品配餐员复习题 注意事项 准考证号姓名单位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新加坡人喜吃四川菜和西餐。___× 2.由于宗教原因,大多数欧洲人星期五的正餐经常吃鱼。___√ 3.高档原料的脱水保存是经济、方便、有效的保存方法。___√ 4.新型除氧剂可有效去除食品包装中的氧气,包装不用密封,也可保证食品长期保存不变质。___× 5.便宴的标准略高于便餐和工作餐,适于朋友小聚及一般性商务、社交活动。___√ 6.酒会主要是以社交为目的,为达到社交效果,应安排较多的高档海味原料和高档工艺菜肴。___× 7.卫生部先后颁布了三批食药兼用动植物名单共87种。___× 31.进补的最好时机是秋季。___√ 8.浸泡或水煮弃汤的方法无法有效减少含钾高的食物中的钾含量。___×9.体质指数(BMl)是反映营养程度的可靠指标。___× 10.“山楂肉干”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理想的菜肴。___√ 11.“双花饮”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___√ 12.多食酸性食物,可帮助消化吸收。___× 13.肺主气,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___√ 14.出餐分装、包装运输是营养餐公司向就餐者提供餐食的运输环节。___√15.革新菜点品种,改进烹调技术的关键是提出技术创新方案。___√16.营养配餐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营养配餐员职业技能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___√ 17.教师必须把教材当作教学的惟一依据,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完整。___× 18.营养配餐教学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与实验、复习研究等。___√ 19.讲授法是通过叙述、描绘事实,解释、论证概念和规律的方法,其最大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___× 20.宴会营养食谱的设计,要以客人的就餐标准为依据,以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为主要目标。___√ 21.宴会口味和就餐标准的核定,是设计宴会营养菜单的工作重点,要依据参加宴会人员构成等因素进行准确的计算。___× 22.老年人日常膳食应选用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的食品。___√13.儿童的生理特点:脏腑嫩娇,气血功能处于旺盛状态,发育未成熟完善。___× 24.以食代药的“营养药理学”已成为新的学科,利用广阔的药材资源,借助传统的中医药学,发挥“医疗”的保健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___× 25.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已采取奖励非药物对应疾病,充分利用健康辅助食品的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试验内容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2)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3)国内外的营养状况 (4)营养与膳食问题(5)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学时) (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2)脂类的消化与吸收(3)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4)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5)矿物质的消化与吸收(6)水的吸收(7)消化系统概况(8)营养素的体内运输(9)消化产物的排泄 第三章能量(2学时) (1)能量与能量单位(2)能值及其测定(3)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4)能量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5)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6)基础代谢(7)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8)能量代谢失衡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2学时) (1)碳水化合物的功能(2)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3)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4)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5)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6)功能性低聚糖第五章脂类(2学时) (1)脂类的功能(2)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3)脂肪在精练加工过程中的变化(4)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5)脂肪的营养评价(6)脂类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7)脂肪在体内的动态变化(8)具有特殊功效的脂类(9)必需脂肪酸、磷脂(11)胆固醇的健康作用及其过量危害 第六章蛋白质和氨基酸(2学时) (1)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2)蛋白质的功能(3)氨基酸与必须氨基酸(4)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6)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7)蛋白质的摄取与食物来源(8)蛋白质在体内的动态变化(9)氮平衡(10)具有特殊功效的肽与氨基酸 第七章维生素(2学时) (1)维生素概述(2)水溶性维生素(3)脂溶性维生素(4)维生素在加工时损失的一般情况(5)维生素与健康 第八章矿物质(2学时) (1)矿物质概述(2)矿物质功能(3)食品的成酸与成碱作用(4)食品中的矿物质(5)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6)重要的矿物质元素(7)矿物质与健康 第九章水和膳食纤维(2学时) (1)水的功能(2)水的需要量及其来源(3)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4)膳食纤维的作用(5)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6)膳食纤维的摄取与食物来源 第十章营养与膳食平衡(2学时)

(完整word版)大纲【营养配餐和设计】

《营养配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Food and nutrition 课程编码: 课内教学时数:40学时 学分:2.5学分 适用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开课单位: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撰写人: 审核人: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3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营养配餐与设计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营养方向的一门必修课课程。本课程不仅与生物化学有关,而且与食品营养、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密切相关。本课程使学生在全面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不同人群的营养要求基础上,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并且学会对食品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学生具备公共营养师资格认证考试条件和能力。 本课程以“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的学习为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营养配餐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以《食品化学》和《食品营养学》为学习基础;与《食品工艺学》、《烹调学》、《临床营养学》等多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内容关系密切。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能量和营养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复习掌握各种营养素的营养知识及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 [教学内容] 一、能量和营养素 能量、蛋白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和水、维生素的基本营养知识复习回顾 二、各类食物营养特点 谷类、豆类及制品、蔬菜、水果、肉类、鱼虾类、奶类及制品的营养特点复习回顾 第二章营养配餐的相关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复习掌握进行营养配餐所需要的营养基本数据及指导原则。

[教学内容] 一、标准体重的计算 二、成年人每日能量供给量 三、产能营养素的能量值及能量单位换算 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六、中国居民每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第三章科学配餐与食谱编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计算法和食品交换法进行配餐的方法和步骤;熟悉一般食谱及宴会食谱设计的一些原则以及成本核算的方法;了解有关配餐的基本知识,计算机食谱编制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计算法 (一)能量摄取量和营养素供给量的计算 (二)三餐能量分配 (三)三类产能营养素每餐提供的能量 (四)三类产能营养素每餐需要量 (五)主食品种与数量的确定 (六)副食品种、数量的确定 (七)蔬菜数量品种的确定 (八)烹调油和主要调味品的确定 (九)原料的营养分析与调整 (十)将选定的原料编制带量食谱 二、食品交换份法 (一)特点 (二)步骤 (三)利用食物交换份表设计营养餐 三、计算机食谱编制法 四、中级技能的相关知识 (一)市场调查 1.了解就餐者基本情况 2.了解食物原料的库存与时价 (二)卫生督导 1.检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餐具消毒 (三)烹饪原料的感观质量检验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Nutriology of Food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生物技术 【学分数】: 4 【总学时】: 7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从食品科学和食品加工的观点出发,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掌握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营养素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社区营养;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膳食参考摄入量( DRI )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了解营养与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从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师、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工程技术能力,以便在今后的食品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㈠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 、理论知识方面 ( 1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生理,营养素在体内的转运及代谢过程;热能的单位、来源及生理值,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特殊人群、特殊作业环境机体营养代谢的特点和营养需要;膳食参考量( DRI )相关指针及其制定依据。 ( 2 )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和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营养价值评价方法,营养素食物来源和参考摄入量;常见膳食营养不平衡与疾病的关系;营养强化食品的种类及生产,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原则;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 3 )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营养素的主要缺乏症;不同人群营养生理特点、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原则。 2 、技能技巧方面 ( 1 )根据主要缺乏症,能初步判断何种营养素缺乏。 ( 2 )通过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和营养监测方法的学习,能够进行居民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 ( 3 )根据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人体营养需要,正确编制不同人群食谱。 ( 4 )根据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基本能对各类食品营养价值进行正确评价。 (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上得到培养: 1 、知识应用能力。能够进行居民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编制不同人群食谱,对各类食品营养价值进行正确评价。 2 、记忆能力。能够记住基本概念,主要营养素的代谢特点、生理功能、食物来源,营养素的主要缺乏症。 3 、综合归纳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归纳其营养需要特点;常见膳食营养不平衡与疾病的关系及膳食营养不平衡的解决措施。

最新公共营养师教学大纲与大纲教学文案

公共营养师培训计划及教学大纲 职业名称:公共营养师 职业代码:X2-05-05-08 职业定义: 从事人群膳食状况的评价与指导、营养与食品知识传播,促进 社会公共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 从事的工作只要包括: (1)进行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管理和指导; (2)进行膳食营养评价、管理和指导; (3)对食品进行营养评价和选购指导; (4)进行营养知识的咨询与宣教。 一、培训目标: 学员通过培训,系统的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医学基础知识, 营养学基础知识,人群营养基础知识,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知识,食品卫生基础知识,膳食营养指导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知 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能成为餐馆酒楼、快餐公司、营养餐公司, 各类食品、饮料、保健品公司,部队、院校、厂矿、机关单位、民航、铁路、医院、养老院等机构提供科学的膳食设计或指导;从事食物选择、食谱编制、营养评价,营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开展营养配餐工作,提供咨询,并传授烹饪原理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从事公众膳食营养 状况的评价与指导、营养与食品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的职业技术人员。

二、教学要求: (1)医学基础知识 (2)常见烹饪原料的基础知识; (3)基础营养学知识; (4)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5)餐饮成本核算知识; (6)有关法律知识与职业道德; (7)营养配餐的准备; (8)营养食谱的制定:中国膳食结构模式;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及食谱设计;不同宴席的食谱设计;常见疾病饮食治疗及饮食禁忌等。 (9)营养餐的制作。 (10)膳后总结。 (11)营养计算软件的应用。 三、教学计划安排 总课时500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100课时 理论知识复习:200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50课时 操作技能练习:150课时

【最新】营养配餐员教学计划

【最新】营养配餐员教学计划 营养配餐员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培训工种培训地点营养配餐员班别培训起止日期__年月日至__年月日培训老师培训目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要,科学引导人们的的膳食结构,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应用型营养人才.经职业鉴定合格者,取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营养配餐员职业资格,能达到独立上岗操作的水平.教学内容常见烹饪原料教学目的理论实操课时课时模块基础知识技能课程了解蔬菜类.水产品.畜禽类.粮食.果品8类.调味品的品种及特点.营养价值和功能.了解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食品营养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六大营养9素需要量,以达到平衡膳食.了解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及对健食品安全康的伤害,研究避免有害物质对人体9健康的措施.了解导致食物中毒的各种原因,处理食物中毒及其预防9原则和预防措施能够核算营养餐的成本;了解有关法律法规餐饮成本核算知识;有关法律知知识;了解营养配餐员所应遵循的行为标准9识;职业道德和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掌握和了解就餐对象基本情况;学会核算营养配餐的准备一般菜点和套餐的成本;了解有关卫生检26验制度,消毒方法;了解原料的品质鉴定掌握能量和营养素的计算;能够设计营养食谱的制定主食和副食的品种和数量;学会制定22带量食谱.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和干货涨发.配营养餐的制作菜的原则和方法.菜肴的命名方法.10营养餐的设计搭配掌握分析反馈意见的方法和途径,提出改进方案;掌握食谱归档方法;掌膳后总结与宣传6握工作总结的撰写方法;掌握有关菜点的营养学知识.2__842362410总课时1 扩展阅读:营养配餐与设计教学大纲30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大纲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适用) 编写单位:生物技术系食品教研组编写人:彭宏审核人:吴杨审批人:黄晓梅 批准日期:__年2月15日 1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 学时数: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饮食营养与健康》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课程主要介绍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及营养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特殊功效、人群营养学基础、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等相关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各类人群的合理膳食与营养平衡,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课程及课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概述 要点:1、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掌握营养学的相关概念,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的饮食营养状况,熟悉我国居民的主要营养问题。通过对营

养学相关知识的探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 第一节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要点:掌握人体的能量需要及能量平衡,掌握人体的能量消耗及能量来源,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 要点: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及供给量,熟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及性质。 第三节蛋白质 要点:掌握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及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熟悉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了解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 第四节脂肪 要点:掌握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熟悉脂肪的分类及食物来源,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功能。 第五节矿物质 要点: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分类及生理意义;掌握钙、铁、锌等无机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因素以及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熟悉各种矿物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第六节维生素 要点:掌握VA、VD、VE、VB1 、VB2 、VB6及VC 的主要功能及与其它营养素关系、供给量、食物来源;理解VC、VA 、VB1等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视黄醇当量(μ g-RE )的表示及营养意义;了解维生素在体内的吸收与代谢。 第七节水 要点:熟悉水的生理功能及人体对水的需要量与来源 第三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要点: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生理特点,熟悉各消化器官的功能,掌握各类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过程,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第四章各类食物的营养 第一节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要点:掌握谷类及豆类的营养成分及特点,熟悉几种常见豆制品的营养价值以及大豆

营养配餐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精选文档

营养配餐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营养配餐员国家职业标准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营养配餐员。 1.2 职业定义 根据用餐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运用营养学的基本知识配制适合不同人群合理营养要求的餐饮产品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熟练、准确的计算和操作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并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正常的色、味、嗅辨别能力。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6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2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中级营养配餐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营养配餐员或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或相关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具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和实习场所。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餐饮职业(如烹调、面点、餐厅服务等)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连续从事餐饮相关职业(如烹调、面点、餐厅服务等)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运动营养学课程编号: 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理论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运动生理学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运动营养的发展趋势,理解运动营养的作用与意义,掌握运动营养学基础理论、概念和方法,熟悉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人体的营养特点及应用运动营养学的理论方法指导训练和体育锻炼,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一丝不苟的态度,能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的问题,并为学生日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健身指导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条件。 教学要求: 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运动营养学的实用性与应用性。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时,尽可能借助运动营养科研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运动营养方法的具体应用上。 三、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重点:运动营养在健身人群健身运动和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运动和营养相结合对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促进疲劳的恢复和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目的 第一章运动营养基础 教学目的:1、了解营养素的概念和运动营养的基础,熟悉运动与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水和能量的关系;2、掌握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在运动中 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和应用的基础原理。 教学重点:运动与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水和能量的基本关系。 教学难点: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在运动中的生物学作用和应用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式 作业形式:课后作业

《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088 学分 2 总学时32 理论32 实验/实训 开课系经济贸易系修订时间2011 年 09月 01 日 拟稿人签名林秀娴审核人签名批准人签名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食品营养与保健》:本课将现代食品营养知识与中国传统饮食保健特点相结合,在概述食物营养素的基础上,以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健康美容、常见疾病等的关系为主线,讲述了不同人群营养膳食的指南,常见果蔬和畜禽蛋乳水产品类食品及食疗保健的知识。可作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方向的选修课。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品营养与保健是研究各类食物营养素及非营养素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是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食品营养与保健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的要求和就业市场导向,融入了食谱制作、社区营养、营养强化食品、保健功能食品等与营养师资格认证相关的内容,通过学习能够对不同的消费人群进行营养配餐或营养咨询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改善食品营养价值的原理和方法; 各类人群的合理营养与膳食要求,改善各人群营养的基础理论与途径。 三、面向专业:医药营销与药店连锁 四、先修课程: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是对药理学、医药商品学等药学专业课程的一个补充和拓展。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营养与健康的定义(A) 二、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B) 三、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C) 第二章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12学时) 第一节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及其生理功能(A) 一、糖类(A) 二、脂肪(A) 三、蛋白质(A) 四、维生素(B) 五、矿物质(B) 六、膳食纤维(B) 七、水(B) 第二节营养与健康(C) 一、营养与健康长寿(C) 二、热能平衡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食物的消化吸收(B) 一、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C) 二、食物在胃内的消化(C) 三、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C) 四、食物营养的吸收(C) 五、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吸收的因素 第四节膳食科学(A) 一、科学平衡膳食(B) 二、合理营养的膳食搭配 三、一日三餐与营养(C) 四、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C) 五、不同季节的食物选择(C) 六、营养进餐的科学(A) 七、不同职业人群的营养保健(C) 第五节食品的保质期及科学保藏(C) 一、食品的保质期(C) 二、食物的冰箱保鲜(C) 第三章谷类、豆类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作用(2学时)第一节谷类的营养和保健作用(A) 一、热能的供给源之一(C) 二、精细搭配有益健康(C)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338B0 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科创新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分析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刘志皋主编,食品营养学,中国轻工出版社,2007年 王光慈主编,食品营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闻芝梅,陈君石(译),现代营养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中国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主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文集,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轻工出版社,2000年A.H.恩斯明格等著,食物与营养百科全书,农业出版社,1989年 陈丙卿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与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营养生理学、营养生物化学、烹饪学密切相关,是研究食物与人体健康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体对营养(包括能量)的需要,营养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营养与膳食问题及食物的营养特点,食物结构及营养强化以及营养成分及其检测。此外还研究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它是科学的饮食,烹调与加工,科学的进行营养评价的重要基础。它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人民的体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类的营养需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了解各种营养素同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掌握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食品加工对食品营养素的影响,并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指导人体在最经济的条件下,取得最合理的营养素,指导人体科学的进行食品加工,并能进行膳食调查及评价和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的膳食指南及食物指南金字塔。 三、学时分配 总学时36学时均为理论课时

《营养配餐》教学大纲

《营养配餐》教学大纲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营养配餐与宴会设计》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为了深化和系统学习、具体应用营养学知识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营养配餐与宴会设计》是将普通营养学知识与营养学应用技能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内容是结合了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知识,更具专业性的营养学内容,是使学习者能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群或个人进行膳食营养设计,以及对宴会菜品的设计,而且能掌握营养餐成本核算与营养学调查分析的一门课程。 《营养配餐与宴会设计》的特点是突出营养学知识的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含有更深入更专业的营养学内容,突出了营养学知识针对各种人或群体的应用性,突出营养学知识的社会性应用。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营养配餐与宴会设计》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深入的掌握营养学的知识,并学会对营养学知识在具体情况下的具体应用。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1.巩固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了解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体质、健康状况的人群对膳食营养的各自需求特点。 3.掌握针对不同人群或个人进行科学配餐与食谱编制的知识以及宴会食谱设计。 4.掌握营养餐及宴会的成本核算方法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营养配餐与宴会设计》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以《食品化学》和《应用营养与卫生学》为学习基础;与《食品原料学》、《食疗概论》、《烹调工艺学》、《面点工艺学》等多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内容关系密切。 第二部分课时安排与要求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用计算法何交换份法进行营养配餐的方法和步骤; 熟悉不同人群、特殊人群营养配餐的原则; 需要了解营养配餐的相关知识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能量和营养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复习掌握各种营养素的营养知识及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 [教学内容] 一、能量和营养素 能量、蛋白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和水、维生素的基本营养知识复习回顾 二、各类食物营养特点 谷类、豆类及制品、蔬菜、水果、肉类、鱼虾类、奶类及制品的营养特点复习回顾 第二章营养配餐的相关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复习掌握进行营养配餐所需要的营养基本数据及指导原则。 [教学内容] 一、标准体重的计算 二、成年人每日能量供给量 三、产能营养素的能量值及能量单位换算 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六、中国居民每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第三章科学配餐与食谱编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计算法和食品交换法进行配餐的方法和步骤;熟悉一般食谱及宴会食谱设计的一些原则以及成本核算的方法;了解有关配餐的基本知识,计算机食谱编制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计算法 (一)能量摄取量和营养素供给量的计算 (二)三餐能量分配 (三)三类产能营养素每餐提供的能量 (四)三类产能营养素每餐需要量 (五)主食品种与数量的确定 (六)副食品种、数量的确定 (七)蔬菜数量品种的确定 (八)烹调油和主要调味品的确定 (九)原料的营养分析与调整 (十)将选定的原料编制带量食谱 二、食品交换份法 (一)特点 (二)步骤 (三)利用食物交换份表设计营养餐 三、计算机食谱编制法

《基础营养学》教学大纲

《基础营养学》教学大纲 供医学技术专业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营养学( Nutrition fundation) 课程号: 504055030 课程属性:专业课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 学分: 3.0 总学时: 48(理论学时课32,实验学时16)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作为医学技术营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和自学等教学方式,让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营养素和能量的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的危害、膳食来源与供给量等基本概念,以及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等基础知识;了解基础营养学的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并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基础营养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营养专业课程以及今后从事临床营养及其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示教学难点) 绪论 营养概念、营养素分类,营养学内容及发展。膳食、食物和营养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第一章蛋白质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氮平衡*、分类及意义,必要氮损失(ONL),影响氮平衡的因素。必需氨基酸概念,氨基酸模式、参考蛋白质、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食物蛋白质含量,食物蛋白质消化率(AD,TD)及其影响因素,生物价(BV),蛋白质的净利用率(NPU),蛋白质功效比值(PER),氨基酸评分(AAS,PDCAAS)*。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蛋白质分类和食物来源。 第二章脂类 脂类的分类,代谢和生理功能。脂肪酸的分类、命名,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食物脂类营养价值评价。食物来源。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膳食纤维的概念和功能,乳糖不耐受,血糖指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四章能量 能量单位、来源与能量系数。人体能量消耗:基础代谢及其影响因素,影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因素,体力活动分级,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人体能量需要量的测定方法*,呼吸商(RQ)的概念,食物的氧热价。 第五章矿物质 矿物质的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生理作用剂量带,矿物质的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