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新趋势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新趋势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新趋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就开始了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并逐步探索出一些符合我国特色的政府绩效管理做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绩效管理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各地在实践中更多的是自我摸索和相互的经验借鉴,缺乏有效的系统理论指导,因此仍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从评估内容上,重经济发展,轻社会民生服务。由于目前各地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地方官员的升迁,在现实中各地推行的政府绩效管理评估内容仍过多关注GDP、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而相对忽视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内容,后者的评估权重明显不足。
二是从评估形式上,重绩效评估,轻绩效管理。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管理应该是一套完整的“绩效任务、绩效执行、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全过程管理和制度体系,应该是贯穿于全年甚至更长远的五年战略规划周期的闭环。其中的绩效评估尽管很重要,但并不是绩效管理的唯一环节。而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更重视绩效评估的环节,强调打分排序,对绩效管理整个过程缺乏统筹兼顾,甚至出现“为考核而考核”、“为评估而评估”的现象。
三是从评估主体上,重内部评估,轻外部评估。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其主要服务对象为社会公众,因此,社会公众评价应该是衡量政府绩效好坏的最终标准。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仍然存在着“对内不对外、对上不对下”的倾向,虽然在形式上将社会公众和外部专家等群体纳入评估主体,但总体上仍然由政府自身来主导,而且外部评估主体评估权重偏低,只有杭州等极少数地区把公众评估的比例调整为 50%,其他地方政府和部门仍以内部评估主体为主。这一倾向,极易导致地方政府和各部门的绩效评估侧重对上级领导和部门服务,忽视对公众服务,造成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偏离。
四是从评估结果运用上,重评比评优,轻绩效改进。绩效结果运用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对持续改进和提升绩效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政府绩效评估还停留在打分排名、评比评优的阶段,容易导致被评估对象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排名上,甚至为了提升排名而掩盖问题和不足,对改进绩效反而缺乏有效的动力。
五是从评估体系上,重指标体系,轻制度建设。绩效指标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需要一个完整合理的

体系支撑与保障,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将绩效管理工作单纯理解为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置与各项指标分数权重的分配,而对政府绩效管理运行所需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评估程序、评估结果的运用与绩效改进等方面重视不够,对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重视不足。
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特别是2011年以来,国务院建立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试点工作、宣传和培训等工作。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绩效管理监察室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伴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新要求,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统筹兼顾,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内容。地方政府既要关注经济增长,又要兼顾当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整体协调发展。目前,多数省市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评估内容已开始由侧重于经济发展转向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内容,并且关乎民生的比例逐渐扩大。当前,很多省部级领导表示,在今后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中,在评估内容上要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逐步加大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的评估权重,真正将政府职能转变到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上来。
第二,科学论证,逐步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各地政府在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都意识到,好的绩效管理理念需要有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和具体细致的绩效管理环节来支撑,否则仍然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提高政府执行力、改进政府绩效的最终目标。近年来,随着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在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和系统优化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做了很多创新性的工作。如北京市政府确定 2011年政府绩效管理要“强基础、抓规范、谋发展”,为把公众评价做实,搭好政府工作与公众知情的桥梁,特委托学术机构把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进行全面梳理,并与百姓身边事相对接,整理出数千条百姓非常关心、涉及切身利益、易于感知、易于评价的评价主题,形成公众评价数据库,从而使公众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和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促进部门工作规范化发展。这些工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正在朝着逐步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促使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科学化和制度化的方向有序推进。
第三,扩大参与,

努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引导公民有效监督和评价政府绩效。在我国,公民参与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当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注重引入公众评价,公众满意度评价占总体评价的比例逐步提高,很多地方政府把公众参与评估的权重扩大到30%以上,杭州市甚至达到 50%。公众参与绩效评估的人数比例逐步增加,如广东省鹤山市常住人口46万人,每年约有1.2万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镇级政府和市级部门的绩效评价,成为我国参与人口比例最大的县级市。公众参与评估的渠道也逐步得到拓展。很多地方通过网站、电话、信函、入户调查、焦点座谈会、街头采访等多种形式拓展公众参与评估的渠道。青岛市开展多年的“三民活动”今年有望通过电视直播全面展示公众评估过程。公众评议对政府绩效改进形成了强大的压力,拓宽了公民参与的渠道,切实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第四,强化改进,加大绩效结果运用力度。国外经验和国内试点实践表明,政府绩效管理能否持续并取得实效,绩效评估结果运用是关键。近年来,各地方尝试通过通报批评、表扬、奖励、问责等激励措施,强化绩效评估的结果运用。如福建省最早将绩效评估结果作为行政问责依据,目前逐渐在各地政府绩效管理中得到运用。一些地方将政府绩效评估与政府领导班子考核结合起来,把绩效评估结果作为干部晋升的依据。如杭州市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将最近四年绩效评估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尤其是近两年,各地政府开始强化绩效改进方面的结果运用。如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要求各部门必须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提交3000字的绩效改进报告,详细说明绩效改进计划,并督促落实。河北省南宫市在今年的两会上,将25个政府组成部门2012年度的《绩效管理评估建议书》提交“两会”讨论。有些地方政府还准备下一步尝试把绩效结果与部门财政预算相挂钩,充分加大绩效结果的运用力度。
第五,整合资源,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政府绩效管理是一项牵扯面广、涉及多部门和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为有效发挥政府绩效管理的作用,目前很多地方加强了政府绩效管理的相关资源整合。一是整合以往分散到各部门各系统的考核办法,实行扎口考核,既提高了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基层被评估对象的负担;二是建立上下级政府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解决政府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升行政效能,改进政府绩效;三是建立有效的绩效信息系统,将政府绩效管理与网上办事大厅、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

易中心、电子监察平台、对外服务窗口、行政审批等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和对接,推行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有效的绩效信息系统能够节省大量的信息重复采集的成本,实现绩效的实时比对,有利于动态监控政府绩效,随时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提升政府执行力。如北京市海淀区在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绩效信息系统的作用,对推进和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