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现代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

第五章现代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

第五章现代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

No.:00000000000008185引言:

如今,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视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管理格言】

这不是一场使用枪炮的战争,而是一场商业战争,战争中的主要武器就是产品质量。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哈林顿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则是质量的世纪。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

【管理故事】P86

企业生产管理是质量管理的前提,搞好企业生产管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的因素。

一、企业生产管理概述

1、生产管理的概念

生产管理就是同产品制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如:对产品品种、质量、数量、成本、交货期等的管理。

2、生产管理的任务

在生产过程中,将人、财、物、信息等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尽可能少的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具体表现在:

1)生产出适销对路、质优价廉的产品。

2)完成企业的生产计划任务。

3)合理组织劳动力,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加强物资、能源管理,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资和能源消耗。

5)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利用率和完好率。

6)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3、生产管理的内容

1)生产准备

如:工艺技术、人力、物料、能源、设备

2)生产组织

生产过程组织:解决产品生产过程各阶段、各环节、各工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协调衔接。

劳动过程组织:解决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

二者必须实现动态平衡,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

3)生产计划

包括产品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

4)生产控制

是指围绕完成生产计划任务所进行的各种检查、监督、调整等工作。目的在于完善生产组织、实现生产计划、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二、生产过程组织

1、生产过程的概念

生产过程就是从准备生产某种产品开始,直到把它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

2、生产过程的构成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标准化工作、设备布置等。

(2)基本生产过程即产品的加工过程。

(3)辅助生产过程

如:机械制造企业的工具制造和设备维修等。

(4)生产服务过程

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的过程。如:原材料、半成品、工具的供应、运输、保管。

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总体要求就是: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佳、时间最短、耗费最小、效益最高。

具体表现: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工序之间的流动,在时间上是紧密衔接、连续不断的。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即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人人数、机械设备数量、生产效率、开动班次等,都必须互相协调。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企业在各个生产环节在相等的一段时间内生产相同或稳定递增数量的产品。

(4)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企业必须树立市场观念和竞争观念,把企业与市场、生产与消费紧密联系起来。

(6)生产过程的经济性

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资金占用,获得尽可能多的生产成果。(少投入、多产出)

三、生产现场管理

1、生产现场管理的概念

生产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

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与优化组合,以保证生产系统的目标实现。

现场管理的要点是一目了然、重点管理、全员参与。

2、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理念

(1)持续改善,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2)彻底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

(3)以“零缺陷”为唯一的工作标准。

在进行生产现场管理时,要强调标本兼治,不仅要找到问题,而且要探求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加以杜绝。

【管理故事】P99

故事:刀枪不入的阿吉里斯全身唯一的致命弱点在脚后跟。

启示:局部细微的弱点会导致全局的崩溃。

应用:海尔质量管理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即:100-1=0

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甚至一个零部件制造装配的细小失误,都有可能给整个企业带来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损失。

【管理案例】

“零缺陷”的妙方P115

3、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1)工序管理

通过对品种、质量、数量、成本等的控制,满足市场对产品要素的要求。

(2)物流管理

缩短物流路线,降低物流成本。

(3)环境管理

强调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在企业内创造一个安全、文明、有序、舒适的环境。

4、5S活动

5S活动起源于日本,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因为这五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第一个字母均以“S”开头,所以简称为5S活动。

(1)5S活动的意义

5S活动是现场生产管理的基础,对于生产现场改善方面的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管理界所认同,现已成为各国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

开展5S活动能创造整齐、清洁、有序的环境,提高企业及员工

对质量的认识;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降低产品成本;更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获得顾客的信赖和社会的赞誉,增强企业竞争力。

(2)5S活动的具体要求

1)整理

对生产现场的物品加以分类,区分工与不要的东西,改善和增加生产面积,减少由于物品乱放、好坏不分而造成的差错。

2)整顿

通过整顿,使物品摆放科学合理,减少寻找时间和工作量。

3)清扫

自己的物品自己清扫,清扫是为了发现缺陷及时改进。如果机器布满灰尘和油污等,就难以发现潜在的问题,比如:漏油、外壳裂纹、螺纹松动等现象。

4)清洁

是对良好状态的持之以恒的保持。

5)素养

素养是一种作业习惯和行为规范,也是5S活动的最终目标。5S活动始于素养,也终于素养,

其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成为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举例】

日本宾馆的保洁员,冲洗坐便器,至少8遍,坐便器中的水要达到能喝的程度。

【拓展】

现代生产管理方式:

1、精益生产方式

追求完善、追求卓越

2、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

既有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又能够在不牺牲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满足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3、敏捷制造生产方式

对市场具有很好的动态适应性的生产管理模式。

【实例】

中国“一汽”企业生产方式

1、拉动式准时化生产

2、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非检验出来的。

3、团队工作方法

4、并行工程

(由学生自行阅读后进行解释扩充。)

【案例】“美的”质量管理思想P108

原则:把“质量三确认原则”作为质量管理的最基本原则。

做法:每一位员工,都要做到①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②确认本道工序的加工技术质量要求;③确认交给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

成效:形成了没有专职检查员,但每个员工都是检查员的人人严格把质量关的局面,从而保证了“不合格品流转为零”。

四、质量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产品质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质量作保证的企业是走不远的。因此,企业一定要全力把好产品质量关。

1、质量管理概述

(1)质量的概念

狭义的质量:指单纯的产品质量;

广义的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还包括它们形成和实现过程中的工作质量。

具体包括:产品的性能、适应性、可信性、安全性、环境、经济性和美学等。

(2)质量的重要性

1)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2)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3)是企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

4)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支柱

5)是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

6)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要素。

【案例】三星焚毁产品抓质量P102

(3)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的概念

指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2)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全面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最初是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费根堡姆、朱兰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的。

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方法。它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2)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1)以用户为中心,坚持“用户至上”。

“用户”的双层含义:一是企业要为产品的用户服务;二是在企业内部,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服务。

(2)预防为主

强调事先控制,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3)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以数据和事实说话。

(4)突出人的作用,强调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质量不仅是检验部门和技术部门的事情,也是每个职工的本职工作。

3)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核心特征

(1)全员管理

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来关心产品质量、重视产品质量,并且围绕产品质量做好本职工作。

(2)全过程管理

指从产品设计、准备、制造直至使用服务的全过程管理。

(补充:消费者的购后体验理论)

企业要重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消费者的购后体验分为:满意、怀疑、不满意三种

(3)全面管理

不仅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工作质量,强调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PDCA管理循环

PDCA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总结:

plan do check analyse

计划实施检查分析

PDCA循环的三个特点:

○1四个阶段组成一个循环:

参见第107页图5-3

②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

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上一级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依据参见第107页图5-4

③管理环沿着螺旋线上升,每一次转动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并向前推进一大步。

参见第108页图5—5

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处理,即:用标准化、制度化的方法来巩固成果,避免犯重复性的错误。

2、产品质量认证

(1)产品质量认证的概念

产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第三方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分为:安全认证、合格认证两种形式。

(2)产品质量认证的特点

①由专门的认证机构实施

②依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及要求

③实行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相结合的制度

(3)产品质量认证的意义

通过产品认证能够确信产品符合特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和规定,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有效完善的质量体系,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从而为销售商和最终用户提供适当的信任,帮助企业树立形象、开拓市场。

“认证标志”示例参见教材第111页

3、产品质量标准

(1)质量标准

把反映产品质量特性的一系例技术参数和指标明确规定下来,形成技术文件,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尺度。

(2)质量标准等级、性质

等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门标准、企业标准

性质: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标准代号”示例参见第112页

4、ISO 9000族标准认证

(1)ISO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名称的简称,9000是一个标准的代号。

ISO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它的任务是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化及其有关活动,以利于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交流,为人们制定国际性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一种机制。

(2)ISO 9000系列标准简介

ISO 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发展国际贸易的需要,于1987年3月正式发布的一整套国际性质量标准系列,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的激励竞争,不仅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而且还要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生产进行严格的评审。ISO 9000系列标准作为通用标准,以其完备的规范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承认,共分为五个部分:

ISO 9000是该系列标准的选用指南;

ISO 9001是涉及企业全部活动的总的质量标准;

ISO 9002是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

ISO 9003是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

ISO 9004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的指南,是ISO 9000系列中最适用的一个标准。

(3)实施ISO 9000系列标准的意义

①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促进我国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相应地制定了国标GB/T1030系列标准,对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消除不必要的技术壁垒,促进我国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发展。

②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帮助企业树立形象,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政府采购等招投标项目的入场券,是企业向海外市场进军的准入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强有力的武器。

在国际交往中,采用ISO 9000系列标准,用它来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评审,才符合国际惯例。如果不采取措施去适应这种国际惯例和发展趋势,必将使我们在国际经济活动、进出口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可能阻碍我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也难以打破进出口国所设置的贸易壁垒。

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企业健全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稳定地生产出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从而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完整版)现代企业管理

1、企业概念:从事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进行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具备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2、现代企业特征(三个) (1)职业特征。企业是从事商品或劳务生产和经营的基本经济组织。 (2)行为特征。(从三个角度讲)。①消费者角度:企业满足了消费者所有需要,还为其实现生存价值提供了载体②国家角度: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繁荣③人类社会角度: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和繁衍。 (3)经济特征。以盈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真正独立的经济实体。 3、企业的产生: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商品生产的产物。 4、企业发展历程(四个阶段) (1)15-16世纪手工作坊时期 特点:工厂企业萌芽,独立劳动,无明显分工,规模小,效率低(分工提出者:亚当.斯密)(2)16-18工业手工业时期 特点:这是从封建社会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厂手工业时期。出现资本主义工厂制,有专业的分工协作基础,是现代企业的雏形。 (3)18-19世纪工厂制时期 特点:以工厂制建立为标志,大规模集中劳动,大机器,效率高,雇佣工人制,生产走向社会化。 (4)19世纪至今现代企业时期 特点:①生产规模空前扩大,垄断企业组织出现②技术革新,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产生科学管理理论④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立 5、管理:指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6、管理者技能:技术、人际、概念(全局,复杂问题) 7、企业管理概念:指企业依据所处环境,为实现企业经济、社会效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等一系列活动总称。 8、组织概念:使人能有效共同工作,达成特定目标的手段。 9、企业组织管理:指企业为实现一定共同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程序确定一种责权结构安排和人事安排,对组织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确保以最高效率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过程。 10、事业部制基本特点:“集中政策,分散经营”,即政策制定集权化,业务经营分权化 优点①企业最高层摆脱日常事务,致力于战略策划和长远规划。②独立核算,发挥经营管理积极性③各部竞争利于企业发展④事业部内“供产销”易协调。 缺点①公司与事业部职能重叠,管理人员浪费②独立核算使事业部只考虑自身利益,影响合作③对高管要求高,事业部难协调、控制。 11、矩阵制优缺点 优点:①资源共享,几种优势解决问题;②及时沟通,有效决策,行动灵活,集权与分权有机结合。 缺点:①员工卷入,双重领导;经常性会议和冲突消耗时间;③矩阵双方因意见分歧而产生冲突和互相推诿。 12、网络组织与虚拟组织概念

[第5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简明)]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第5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简明)]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第五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第一节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概述 一、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任务 (一)产品:产品要素有品种、数量、质量、交货期、成本等。企业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或劳务,主要取决于用户和市场的需要。所以,生产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或劳务,就成为生产管理的目标。不言而喻,这个目标就是品种对路,质量优良,价格便宜(即成本低廉),数量满足需要,以及交货及时。 (二)生产要素: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一般包括人、财、物、信息等。 (三)生产过程:对生产厂来说,这是产品的制造过程。对矿山来说,这是资源的采掘和集运过程。对修理厂来说,这是被修理的机器设备的功能恢复过程。这个过程的特点是运动的,变化的。(四)反馈 二、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指导原则

1、讲求经济效益:对产品的质量、数量成本交货期进行权衡,即对产品的重点要素进行排序,以制定正确的生产政策,从效益出发,抓工作要有重点.2、坚持以销定产3、实行科学管理4、组织均衡生产进制 5、实施可持续战略 三、生产分类 1、按生产性质分类:物质生产型、劳动服务型; 2、按生产工艺特征分类:加工装配型、流程型; 3、按组织生产特点分类:备货型(Make-to-stork)、订货型(Make-to-order); 4、按生产专业化程度分类:大量生产、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四、生产管理的组织机构 第二节现代企业生产过程管理

一、现代企业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 1、现代企业生产过程的组成 主要可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 过程等。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指产品投产前所做的全部生产准备工作,如产品设计、工艺准备、材料与工时定额的制订与修改、调整劳动组织和设备布置等。基本生产过程,是指企业直接从事加工、制造产品的生产过程,如汽车零件的加工、装配过程等。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须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如动力生产、工艺装备制造、设备维修等。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了保证基本生产合辅助生产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如原材料、半成品、工具的保管与发放、厂内运输等。此外,有的企业还有附属生产过程或副业生产过程。 现代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基本生产过程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按产品结 构和工艺特点不同,基本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工艺流程式生产过程和加工装配式生产过程两类。工艺流程式生产过程,是指原材料从工

企业管理学第三版第5、6章课后答案

企业管理学第5、6章课后答案 第五章: 1、为什么说“生产与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请通过具体的行业例子来说明“投入—变换—产出”这一过程。 答:因为生产与运作活动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所以生产与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 比如汽车厂商进行汽车的生产与运作活动,需要进行原料、人员、资金、工厂等的投入,通过生产线加工,将原材料变换成成型的汽车。 2、什么是生产运作管理? 答: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传统生产管理主要是以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其注目点主要是一个生产系统内部的计划和控制,一般称为狭义的生产管理学,其内容主要是关于生产的日程管理和在制品管理。 3、什么是制造性生产?举例说明制造性生产结构类型有哪些? 答: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行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例如,通过锯、切削加工、装配、焊接、弯曲、裂解、合成等物理或化学过程,将有形原材料转化为有形产品的过程,属于制造性生产。通过制造性生产能够产生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品。 按工艺过程的特点,可以把制造性生产分成两种: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 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分成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MTS)与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MTO)两种。 4、什么是服务性运作?举例说明服务性运作的特点和类型,并辨析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运作的不同? 答:服务性运作是指对服务内容、服务提供系统以及服务运作过程的设计、计划、组织与控制活动。 服务运作过程和制造生产过程都是把各种资源要素变换为有用产出的过程,服务运作管理与制造生产管理所要控制的对象也都是产出的时间、质量、成本等因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种变换过程有类似之处,可以考虑用相同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但是,由于服务运作的产出结果是一种无形的、不可触的服务,服务产出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服务产品本身的设计、服务提供系统的设计、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等,都与有形产品不同。因此,在服务运作管理中,需要考虑到这种特殊性,从而针对性地采取特殊的管理方法。 5、简述生产运作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现代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

第五章现代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 No.:00000000000008185引言: 如今,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视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管理格言】 这不是一场使用枪炮的战争,而是一场商业战争,战争中的主要武器就是产品质量。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哈林顿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则是质量的世纪。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 【管理故事】P86 企业生产管理是质量管理的前提,搞好企业生产管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的因素。 一、企业生产管理概述 1、生产管理的概念 生产管理就是同产品制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如:对产品品种、质量、数量、成本、交货期等的管理。 2、生产管理的任务 在生产过程中,将人、财、物、信息等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尽可能少的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具体表现在: 1)生产出适销对路、质优价廉的产品。 2)完成企业的生产计划任务。 3)合理组织劳动力,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加强物资、能源管理,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资和能源消耗。 5)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利用率和完好率。

6)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3、生产管理的内容 1)生产准备 如:工艺技术、人力、物料、能源、设备 2)生产组织 生产过程组织:解决产品生产过程各阶段、各环节、各工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协调衔接。 劳动过程组织:解决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 二者必须实现动态平衡,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 3)生产计划 包括产品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 4)生产控制 是指围绕完成生产计划任务所进行的各种检查、监督、调整等工作。目的在于完善生产组织、实现生产计划、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二、生产过程组织 1、生产过程的概念 生产过程就是从准备生产某种产品开始,直到把它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 2、生产过程的构成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标准化工作、设备布置等。 (2)基本生产过程即产品的加工过程。

生产效率与质量管理

生产效率与质量管理 随着现代化生产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高效的生产和优良的品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只有保证生产效率和品质,企业才能够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一、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是企业实现高效、高质量生产的基础。提升生产效率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我们对其中的一些进行介绍。 1.合理规划 对于每一个生产环节,企业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包括工艺、材料等等。生产规划越合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就越少,生产效率就越高。 2.布局优化

合理的生产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生 产效率。例如,在生产线上将设备按照工艺流程布置,可以避免重工 艺重复操作,完成拼接柔性生产线生产。 3.精简流程 将生产过程分析开来,找出其中重复的、低效的环节,再进行优化,精简更少的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4.不断改进 生产工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一些繁琐、低效的工艺,可以 进行精简,减少资源浪费。 二、质量管理 保证产品的质量是企业付出最多的一部分成本,但是如果放松对 产品质量的要求,不仅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形象,还会导致损失巨大,这也就要求企业对产品品质作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1.品质管理体系建立

企业的品质管理体系包括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品质体系开发 等环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各个环节,每个岗位都有一定 的职责,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2.员工培训 员工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拥有更多为企业工作 的精英员工,企业需要为员工实施定期的培训,以提升他们的生产技 能和品质意识。在实际生产中,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员工的参与 度和责任心,如设立集体奖励金、单元质量奖励金等等。 3.检测手段 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企业必须对产品进行监控和评估,进行必要 的检测和检验,包括原材料检测、中间检测和终端测试、出厂检测等。通过完整的检测、监测、分析和获得品质数据,企业可以构建完整的 品质管理体系。 4.持续改进

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良好的生 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能够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作和产品的高质量。本 文将探讨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企业的影响和重要性。 一、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调度和控制。它包括 生产计划制定、物料采购、生产线调度、工人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生 产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高效的生产流程,使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生产 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有效的生产管理可以带来诸多好处。首先,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能力 和产量。其次,生产管理可以降低成本。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 费和冗余,企业能够节约原材料和人力资源,并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生产管理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可 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它包 括制定质量标准、质量控制、质量检验等方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保 证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良好的质量管理对企业非常重要。首先,它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其次,质量管理可以提升企业声誉。企业通过遵循质量标准和规范, 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同时,质量管理还可以降低质量成本。通过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可以减少不良品数量和售后服务成本。最重要的是,质量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高质量的产品通常意味着 更少的重复工作和修复工作,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交付速度。 三、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是紧密相关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目标都 是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好的生产管理可以为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而质量管理可以为生产管理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需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调度,并确保生 产线正常运转。同时,生产管理还需要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工人的培 训和管理等。这些环节中,质量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质量管理通过 设立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如果在质量管理中发现问题,生产管理需要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生产计 划和流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交付时间。 四、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非常重要。一个组织如果能够 优化生产过程,并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将会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生产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的平衡

生产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的平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生产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生产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努力寻找降低成本的方 法和途径,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质量管理则是指企业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和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通过监督和控制全过程来 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然而,生产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之间存在一种平衡关系。如果企业 过于强调生产成本控制,可能会忽视对质量的重视,导致产品或服务 质量下降,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相反,如果企业过于强调质量管理,可能会忽视成本的控制,导致企业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价值 和利润。 为了实现生产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平衡,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首先,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不同的产品和市 场对成本和质量有不同的要求,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于高端市场,客户更关注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在质量管理上投 入更多的资源;对于低端市场,企业可以适度降低成本,但不能降低 产品质量的底线。 其次,企业应该注重生产流程的优化。通过科学的生产规划和流程 设计,降低生产环节中的资源消耗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 时不影响产品质量。

第三,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这包括制定和执行质量 标准、建立质量控制流程、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选择等。通过科学 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产品 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实现质量提升和成本控 制的平衡。通过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还可以提高生 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通过产品升级,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 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 最后,企业应该进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的监控和评估。通过建立 成本管理体系,及时了解和分析生产成本的构成和变动情况,找出成 本控制的潜在问题和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应对。 综上所述,生产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的平衡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合理调整产品和市场定位,优化生产流程,建立 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及进行成本管理 和评估,企业可以在追求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同时实现平衡,并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持续发展,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安全生产与品质管理的结合

企业安全生产与品质管理的结合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安全生产和品质管理是每个企业必须重视和推 行的重要事项。安全生产和品质管理的结合不仅可以保障员工的安全 和健康,还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企业安全生产与品质管理的结合,以 及该结合带来的益处。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与品质管理的内在联系 安全生产和品质管理本质上都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安 全生产关注的是预防事故和保障员工的安全,而品质管理则关注的是 产品或服务的符合度和持续改进。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 求并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将安全生产和品质管理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相互支持、互相促进的系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第二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与品质管理的结合带来的益处 1. 提高工作效率:安全生产和品质管理的结合可以优化工作流程,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工作,在保证员工安全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安全生产和品质管理的结合,企业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和标 准化,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避免产品质量问题,并提高员工和设备 的利用率。 2. 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品质管理的结合可以通过规范和标准 化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监 控和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中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合格

率和质量水平。同时,安全生产可以防止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对产品造成损害,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3. 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和品质管理的结合可以减少生产事故和质量问题带来的成本损失。通过对安全生产和品质管理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规划,企业可以避免因为事故和质量问题而造成的生产停工、返工、索赔等附加成本。同时,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和质量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第三部分:实施企业安全生产与品质管理的关键要素 1. 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和品质管理制度:企业应该制定并完善安全生产和品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章,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和职责,并建立相应的监控和反馈机制。 2. 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安全和品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素质,增强员工对安全和品质的重视和保障。 3.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企业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来支持安全生产和品质管理的实施。例如,企业可以使用传感器和监控系统来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提前预警和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来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总结: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一、管理定义:就是有效地通过他人的劳动(工作)以期达成共同的目标。 二、管理五大职能(功能) 1.计划(Planning):为达成未来目标而预先拟定的程序、步骤、方法; 2.组织(Organization):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编制,协调相关的人和事。 3.训练(Training):组织内每个人相关的工作技能的培训。 4.控制(Controlling):使部署正确而有效地完成工作达成目标。 5.调整(Action):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便于目标达成。 三、管理循环(戴明环)PDCA(宏观及微观) 1.计划(Plan) 2.行动(Do) 3.检讨(Check) 4.调整(Action) 四、管理五大要素(4M1E) 1、人—人力(Manpower) 2、机—机器设备(Machine) 3、料—材料(Material) 4、法—方法(Method) 5、环—环境(Environment) 五、生产管理管理六大目标(QCDPSM) 1、Q—品质(Quality)。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 2、C—成本(Cost)。成本高就是利润缩水降低竞争力。 3、D—交期(Delivery).交期不保证留不住客户。 4、P—效率(Production)生产部门常用的绩效指标 5、S—安全(Safety)善待员工的基本保证,企业应有的管理目标;

6、M—士气(Morale)展现企业活力,永续经营的基础之一 六、生产管理七大浪费: 6.1 等待浪费 6.2 不良品浪费 6.3 库存浪费 6.4 搬运浪费 6.5 加工浪费 6.6 动作浪费 6.7 加工过早过多浪费 七、生产管理解决的四大问题: 7.1 生产过程的组织:有关生产的一切要素的空间组织、时间组织和生产方式 7.2 生产计划:技术准备计划、生产计划、作业计划 7.3 生产控制:生产进度和质量控制 7.4 人-机-环境:提升生产率 八、生产管理的定义: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及调整,进而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提供社会需要的服务的管理活动的总称。(注意此类定义格式,便于记忆) 九、经营目标提出四项指标 9.1 高效(P) 9.2 低耗(C) 9.3 准时(D) 9.4合格(Q)还应增加安全(S)和士气(M) (一)产品开发管理:为量产提供令人满意的技术文件,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费用。(二)生产组织管理 (三)生产计划(生产排程):分长中短期计划 (四)生产控制:生产进度、质量控制、物料消耗、库存控制、成本控制;分事前、中、后控制。 十、生产管理的原则 10.1 经济效益10.2 市场导向10.3 科学管理 10.4 均衡生产10.5 可持续发展 十一、生产系统的组成生产要素—转换—输出物美价廉产品与服务。 十二、生产系统的功能 12.1 数量质量保证12.2 成本控制12.3 交期保证

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要素。生产管理涉及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计划和调度的全过程,而质量控制则关乎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致力于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本文将探讨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点。 一、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1. 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管理可以优化生产过程,合理安排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生产规划和调度,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重复,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 2. 控制生产成本 生产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合理控制生产成本。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管理,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人力成本,优化生产流程,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空间。 3. 提升产品质量 生产管理对于提升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可以避免生产中的误差和缺陷,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提升产品质量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获得客户的信任和口碑。

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 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可 以对产品制造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只有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平,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 2. 预防和纠正质量问题 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预防和纠正质量问题。通过制定严格的 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避免问题扩大化,减少了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 3. 持续改进和创新 质量控制强调持续改进和创新。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和评估,可以找到改进的空间和机会。质量控制还可以促进企业对产 品和工艺进行创新,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三、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 1. 设立科学的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 科学的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是生产管理的基础。它需要考虑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等因素,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过

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融合

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融合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安全生产保障了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质量管理则关系到产品的质 量和客户的信任。然而,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需要相 互融合。本文将探讨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融合,以及如何实现安全 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双赢。 一、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联系 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安全生产是质量管理 的基础。如果安全生产无法保障,员工可能会面临各种意外伤害,从 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其次,质量管理也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如果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对 员工和消费者造成威胁。 二、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融合方式 1. 整合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可以通过整合管理体系实现融合。企业可以建 立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将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纳入其中,并与其他 管理要素有机结合。通过整合管理体系,企业能够更好地协调资源, 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优化。 2. 强化员工培训

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融合还需要依赖于员工的积极参与和自觉遵守。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生产操作规范、安全操作程序、质量管理知识等,以及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的相互关系。只有员工具备了相关的知 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支持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融合。 3. 强调持续改进 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融合需要企业不断进行持续改进。企业应该 建立一个完善的改进机制,通过不断的评估、分析和改进,提高安全 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水平。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采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如PDCA循环、六西格玛方法等,来推动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 融合。 三、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的双赢效应 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融合不仅可以带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效果,还能够实现双赢的效果。 首先,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融合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通过 减少事故和质量问题的发生,企业能够降低损失、提高生产效率,从 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其次,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融合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安 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良好的生产安全和 产品质量可以为企业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口碑,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

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 精益生产是一种长期以来被广泛采用和奉行的管理理念,它注重全局和系统思考,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消除浪费,最终实现提高效率、缩短交付时间、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等目标。而质量管理则是通过设立质量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实施质量控制等方法,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符合客户要求和企业的质量管理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有着密切关系。从精益生产的角度来看,质量管理是其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的质量检测流程以及不断改进的质量保证机制,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符合客户和企业的要求,并最终实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同时,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精益生产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消除浪费,可以实现对生产环节的严格控制和完善的协调,从而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实践中,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需要相互促进和协同,才能取得最佳的实际效果。例如,在实施精益生产的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各项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符合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在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精益生产的理念和方法,来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利润。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需要全公司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成功的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培训,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贡献。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具备长远眼光和负责的态度,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总之,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和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和高效率的生产,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实施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牢记一些基本原则。首先,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员工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其次,要始终关注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期望。同时,要强调数据分析和决策基于事实,减少主观判断和盲目决策。最后,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不断学习的心态,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在实际应用中,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也需要结合不同行业和企业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例如,在制造业中,可以采用珂式生产(Kaizen)等方法,来不断改善生产流程和提高效率;在服务业中,可以设计线上服务系统和标准化服务流程,来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此外,还需要注意技术和市场的变化,随时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和营销策略,保持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生产质量管理

生产质量管理 生产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产品从原 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最终交付顾客的全过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 场环境中,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此,建 立有效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生产质量管理需要从管理层开始,形成高度重视质量的企 业文化。只有高层管理者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企业的价 值观和战略中,才能在全员范围内强调质量意识。这将为企业打下一 个良好的基础,确保每个员工都能理解并努力实现高质量标准。 其次,生产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体系。在生 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设立相应的检验点,确保产品符合预定 的质量要求。这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和采购、生产工艺的规范、生产设 备的正常运行以及产品的最终检测等方面。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企业才能提供一致高质量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另外,生产质量管理还需要持续改进的思维方式。不断追求卓越 的品质是企业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之一。企业应该采取自我审 查的方式,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 审核和外部认证来实现。同时,企业还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 促进质量管理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此外,生产质量管理需要注重供应链的管控。供应链是一个复杂 的网络,涉及到原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生产工厂以及最终用户。为 了确保产品质量的高度一致性,企业应该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伙 伴关系,加强对他们的质量管理。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监控每 一个环节,确保产品在交付给客户之前符合质量标准。 最后,生产质量管理还需要注重员工培训和教育。员工是企业生 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直接关系到 产品的质量。因此,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 们的技能,并不断强调质量意识的重要性。只有员工拥有了足够的知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现状与分析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现状与分析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口号已经喊了多年,遗憾的是真正将这种口号转变成自己活动实践的企业却寥寥无几,但是质量却伴随着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质量的世纪,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成为本行业内的领袖,必须将质量放在第一位。 质量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企业的意识问题,大多数企业将销售、生产放到了第一位,并提出“一切围绕着销售”的口号,大打提高产量、扩大销售的战役,企业经营是为了创造利润,否则失去了企业本身存在的动力,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企业往往为了所谓及时供货、满足客户,对存在瑕疵的、甚至是不合格的产品,采取了质量上的“绥靖政策”——随意放行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将一些明知存在质量问题隐患的产品交付到了顾客手中,并且在出现质量问题时,仅仅以经济考核作为处理的手段,而不是采取PDCA模式,从问题的源头开始分析根源,并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来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往往这样的企业平时就不重视员工质量意识的教育、培训,彰显了企业对质量问题认识上的不足。 一、认识上的不足,与企业的一些不良习惯有很大的联系 1、企业负责人没有深入贯彻质量意识,而关心的仅仅是企业的盈利、现金收支等指标,作为这一部分人来讲,一提到质量就会想到要耗费资金、加大投入,不如得过且过,对于质量成本没有一个正确性的认识,不能很好的区分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的真正涵义,找不到既能很好的控制质量成本(非符合性成本),又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2、企业普遍忽视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中国有句古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分汗水一分回报,企业不重视产品质量、不重视过程的质量把关,行使质量检验职权的部门在企业内成为鸡肋,人员得不到培训、检验能力得不到提高、检验力量薄弱、检验手段得不到更新再加上检验岗位待遇偏低,结果形成了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

第六章现代企业质量管理 第一节现代企业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概念 (一)狭义的质量概念---产品质量 人们通常所说的质量,往往是指物品的好坏,即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也就是指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即产品适合一定用途,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所具备的自然属性或特性。这些特征表现为产品的外观、手感、音响、色彩等外部特征,也包括结构、材质、物理、化学性能等内在特征。 产品质量的好坏,不能单凭直觉来判断,而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标准。为衡量产品质量而判定的技术尺度就是质量标准。它的主要内容有:(1)产品名称;(2)产品用途;(3)规格和使用范围;(4)对该产品各种专门的技术要求;(5)检验工具;(6)检验方法或测试手段。对有些产品还需制定包装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就是合格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就是不合格品。质量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二)广义的质量概念——全面质量 广义的质量概念是指产品质量、工程(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总和,亦称全面质量。它是比产品质量具有更深刻、更全面的含义。 1、产品质量 2、工程(工序)质量 3、工作质量 二、现代企业质量管理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三、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第二节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贵在一个“全”字,其特点概括起来可归纳为“四全”、“三性”。所谓“四全”是指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和采用全面方法的质量管理。“三性”是指预防性、科学性和服务性。 (一)全企业的管理 这是指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既要管产品质量,还要管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在工作质量方面,要管好影响产品质量的设计质量、工程质量、检验质量、交货期质量、使用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总之要求质优、价廉、交货及时、服务周到,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宗旨。 (二)全过程的管理 指对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都要进行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始于设计,成于制造,终于使用,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必须对全过程进行管理,这样就把质量管理的范围从原来的制造过程向前后扩展或延伸,形成一个螺旋形的上升过程,

第五章现代生产管理技术

第五章现代生产管理技术

徐州工程学院教案纸

求量(每一个父项所需该子项的数量)、层次码(该物料在结构表中相关于最终产品的位置)。 在BOM中,能够得到的信息是: 1)一个上属项 ( 产品、部件、组件等 ) 是由哪些下属项 ( 原材料、坯料、零件等 ) 所组成的。同理,也能够说明某个下属项应用于哪些上属项。上属项为父项,下属项为子项。 2)一个上属项对构成它的下属子工页的数量要求。 BOM 给出了每个子项在其父项中的需要量。 (3)库存状态文件 库存是指半成品和毛坯等中间库存。 库存状态文件是MRP中变动最大的文件,每次运行MRP的同时,库存物料文件就会进行及时地更新。 库存数据包括每一个物件的现有库存量、打算入库量、已分配量等数据。(4)独立需求 独立需求是指某项物料的需求不依靠于其他需求而独立存在。如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备件是一种独立需求。 5、MRP的输出 MRP的输出可作为能力需求打算、车间作业打算、采购打算等其他生产治理模块的输入信息,其输出信息内容包括: (1)下达打算订单,包括外购件的采购订单和自制件的自制定单; (2)打算日程改变的通知,即要求提早或推迟已下达定单的完工日期;

(3)由于生产进度的取消或暂停,而下达订货取消或暂停通知; (4)输出库存状态报告; (5)以后一段时刻的打算定单。 二、闭环MRP 1、闭环MRP产生的必要性 MRP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的有关条件的约束,缺乏依照打算实施情形的反馈信息对打算进行调整的功能。 2、闭环MRP理论 (1)闭环MRP理论由来 闭环MRP理论确实是在物料需求打算(MRP)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能力的约束,加入了能力需求打算理论(CRP),即全部工作中心的负荷平稳。 闭环MRP是在物料需求打算(MRP)的基础上,增加对投入与产出的操纵,也确实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操纵。 (2)闭环MRP系统的逻辑流程图 3、闭环MRP的特点 主生产打算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与市场需求(如合同,订单等)。 主生产打算与物料需求打算的运行(或执行)相伴着能力与负荷的运行,从而保证打确实是可靠的。 采购与生产加工的作业打算与执行是物流的加工变化过程,同时又是操纵能力的投入与产出过程。 能力的执行情形最终反馈到打算制定层,整个过程是能力的不断执行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版)

《现代企业管理》习题 第一章管理与企业管理 一名词解释 l管理者 在社会组织中,能够指挥下属人员,能够促进组织工作有效运转,并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人是管理者。 2高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是一个组织整体行动的决策者,必须从战略高度长期关注组织的生存,成长和总体有效性,并且将组织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3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负责将高层管理者制定的组织和计划的总体目的和长远目标化为较具体的目标和活动,他们是组织开展管理工作的承上启下的纽带.必须有效地管理控制下属人员,以实现他们所在管理层面或环节的具体的目标 4例外管理原则 即高层管理者把日常事物交与下属处理,集中思考和处理重要事情。5企业中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相对于正式组织而言的,没有明确的、自觉的共同目的的群体就是非正式组织,是靠共同社会理念,感情,爱好等这类凝聚力的群体,对企正式组织会产生正负影响,正的指其行为常与企业目标一致,促进协调作用,负的指有时会削弱企业组织能效率

6领导 管理者,凭借其合法的职位权力以与威信,自上而下地采取激励,指导,命令等多种手段,来影响下属活动和工作,使之充分发挥积极性和潜力,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7企业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运用多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向市场输出产品和服务的合法的社会经济组织 二是非题 1与从事作业性非管理人员直接联系并组织和监督他们工作的管理者称为基层管理者如主管、工长(v) 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例关系,因此企业高层领导直接管理的人数应很多( x) 3企业特别是高管管理职权的集权和分权往往应相互结合,并且是个动态过程(√) 4企业组织有效性要求组织应保持~定的弹性即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目标的改变而不断作相应调整(√) 5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缺点为机构重复设置、各事业部之间相互沟通困难、本位主义严重和缺乏规模经济(√) 6最适合中小型企业,与股份XX一样必须公开账目(X ) 7企业集团是用产权纽带或契约纽带连接起来的包括〔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外围〕企业的现代高级组织形式之一 8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事项是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决定的,而不由公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作业及答案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名词解释: 1、企业:指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 2、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级人员的人数 3、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力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 1、现代企业制度 : 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规范,具备现代企业特征的企业基本制度体系。 2、企业治理制度:指维护以股东为核心的权益主体的利益,对企业的权力制衡关系和决策系统所做出的制度安排。 1、企业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企业中以人为中心的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 2、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作风和团体氛围的总和。 1、目标管理:是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的,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 2、决策:是指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为未来的行动确定目标,并在多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3、管理控制: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有效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切行动。 1、人力资源(微观):指企业可以利用的且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数量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所从事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养、使用及组织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3、激励: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1、公共关系:社会组织运用双向信息传播手段,遵循社会利益之上、平等互惠原则,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一种现

高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实务第五章 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

高级经济师 工商管理实务 第五章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的是()。 A.改善生产条件 B.提高经济效益 C.采取安全措施 D.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采取组织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其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善生产条件;②采取安全措施: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2、以统计技术为基础的,特别适合解决现场质量问题的方法不包括()。 A.分层法 B.调查表法 C.散布图法 D.折线图法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在质量管理实践中,许多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如以统计技术为基础的,特别适合解决现场质量问题的分层法、调查表法、散布图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直方图法及控制图(波动网)法等。

3、在对六西格玛管理的现有体系进行测量时,通过流程图、因果图、散布图、排列图等方法来整理数据,确定目前的质量控制水平和问题的重点及范围,采用()来识别主要因素或根本原因。 A.数学模型 B.关键事件 C.关键数据 D.操作标准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测量六西格玛现有体系时,测量的目的是识别并记录那些对顾客满意度起关键作用的流程绩效和对产品或服务有影响的流程参数,了解现有的质量水平,制定合理、可靠的衡量标准,确认顾客并量化顾客需求,从顾客中获得相应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类,以便在分析阶段使用。一旦决定了该测量什么,就可以制订相应的数据收集计划,并计算和量化实际业务中的各种事件。通过流程图、因果图、散布图、排列图等方法来整理数据,确定目前的质量控制水平和问题的重点及范围,采用关键数据来识别主要因素或根本原因。 4、()又称相关图,两个可能相关的变量数据用点画在坐标图上通过观察分析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A.散布图 B.排列图 C.因果分析图 D.直方图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散布图又称相关图,两个可能相关的变量数据用点画在坐标图上,通过观察分析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实际生产中是很常见的。例如:热处理时淬火温度与工件硬度之间的关系、某种元素在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