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宗元《三戒》教案设计重难点处理

柳宗元《三戒》教案设计重难点处理

柳宗元《三戒》教案设计-重难点处理

重点理解

1.《三戒》既为柳宗元的寓言代表作,肯定有着深刻的寓意,这三则寓言寓意各是什么呢?

(1)《临江之麋》:

参考:写恃宠而骄的小麋,鞭挞了依势放纵的奴才。

解析:麋因有主子的势力作仗恃,在家犬面前放纵胡为,但一旦失去主子之势,便被外犬吞食。作者显然是以麋影射那些依仗主子之势而恃宠放纵的奴才,讥讽他们可怜的心态和可悲的命运。

(2)《黔之驴》:

参考:写徒有其表的蠢驴,讽刺了外强中干的小人。

解析:“黔之驴”从外形看是个庞然大物,神气活现,但它愚蠢无能的真相暴露后,便难逃死亡的命运。这个形象讽刺了那些虚有其表而外强中干的人,他们只能利用表面的强大一时吓唬别人,其结局是可悲的。

(3)《永某氏之鼠》:

参考:写猖獗一时的恶鼠,斥责了作威作福的人物。

解析:因“某氏”的庇护,老鼠作恶,肆无忌惮;新房主的到来给了它们致命一击,被彻底消灭。鼠的这一形象无疑是影射那些在当政者庇护纵容下为非作歹、危害社会的小人,他们自以为“饱食而无祸”,但只能逞恶一时,结果成为发

臭的腐尸。

2.《三戒》作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的作品,除了对麋、驴、鼠所代表的三种世态人情的揭露外,是否还有其他感情在其中?

参考:有其他感情因素的存在。

解析:《三戒》重在对“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之辈进行揭露讽刺,以期引起人们的警戒。但作为作者革新失败被贬之时的作品,矛盾复杂的心态也不无流露。作品中隐晦地表现出对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的上层人物的批判;对身居皇位却不能惩恶扬善、体察民情的皇帝的不满……正是在这种“主子”的护佑下,鼠、麋之辈才得以猖獗一时,危害一方;蠢驴之类,才得以身居高位,显赫一时。

3.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在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就保存了大量的寓言,柳宗元的寓言与之有何不同之处呢?

参考:在柳宗元之前,寓言大抵只是一篇文章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作论说的例证,柳宗元的寓言则摆脱了这种依附性质,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解析:柳宗元的寓言较之先秦寓言,形象更为完整,情节更为曲折生动,寓意也更为深刻,而且具有针对性,他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难点理解

【公开课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种树郭槖驼传》教学设计

种树郭槖驼传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梳理本文的文言现象。 3.结合其文体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2.学习文章对比和映衬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古人勤于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板书】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 二、背景知识 1.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

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并死于柳州,又称“柳柳州”。 代表作: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寓言《三戒》,游记《永州八记》,散文《捕蛇者说》。【幻灯片】 2.写作背景 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幻灯片】 3.解题 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幻灯片】

高一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顾雪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寓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与教师导读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文中阐述的要按客观规律来办事的深刻道理,在阅读中自觉地学会古为今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字词,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2.难点: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分析作者如何用种树之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 2.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善于用寓言说明道理,我们以前就学过韩非子的《郑人买履》、《滥竽充数》;《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柳宗元的《黔之驴》等。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与这些文章一样,也是以寓言的形式来阐述道理的,那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通过介绍种树,阐述了什么道理。 二、检测预习,了解情况 1.完成预设练习(多媒体显示) 2.学生质疑(学生可互相回答,回答错误或答不上再由教师作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预设的问题相关,则灵活处理,可顺势进入下一环节。) 3.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柳宗元(可互相补充,然后多媒体显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关键,切入课文 1.朗读课文(可散读、齐读、抽读) 2.提问:(1)本文题为《种树郭橐驼传》,那么郭橐驼是怎么种树的? (散读课文,找出相关语段及语段中最关键的语句进行概括。) 3.“他植者”又是怎样种树的?将“他植者” 的种树方法与郭橐驼的种树方法对比起来阅读。 (指导学生比较“郭橐驼的种树方法”和“他植者的种树方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4.柳宗元在当时写这则寓言时,他

《吾腰千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吾腰千钱》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本文是“珍惜”主题单元中的一篇文言寓言。经过对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友情,珍惜个性等主题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而这篇文章却以一个近似夸张的寓言笑话为大家勾勒了一个贪财的溺水人形象:宁可丢掉性命也不忍心舍弃钱财。作者用讽刺的手法描摹了爱钱甚于生命的人的可悲下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愚人愚事”从反面给人以启迪,耐人寻味。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积累文言文知识。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介绍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2、自读自悟文章,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借助译文,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4、抓住人物对话,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培养他们借助译文自学古文,积累文学知识的能力。 2、有感情朗读,培养诵读古文的语感与技巧。 情感目标: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文章主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切中主题。 同学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你们最喜欢什么?觉得什么最重要呢?如有学生回答喜欢钱,可以继续追问:为了金钱,你愿意舍弃什么?生命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古代的永州认识一个人,让我们看看这个永州人是怎么做的。 二、自读自悟,理解主题。 1、简介作者柳宗元,让学生了解其生平既主要成就。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著有《柳河东集》。我们熟悉的《江雪》、《渔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2、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注意朗读节奏。 3、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读准字音,读熟文本。 4、生再读文,并结合译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5、反馈自学情况: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指名读文,生评议。

柳宗元《三戒》教案设计重难点处理

柳宗元《三戒》教案设计-重难点处理 重点理解 1.《三戒》既为柳宗元的寓言代表作,肯定有着深刻的寓意,这三则寓言寓意各是什么呢? (1)《临江之麋》: 参考:写恃宠而骄的小麋,鞭挞了依势放纵的奴才。 解析:麋因有主子的势力作仗恃,在家犬面前放纵胡为,但一旦失去主子之势,便被外犬吞食。作者显然是以麋影射那些依仗主子之势而恃宠放纵的奴才,讥讽他们可怜的心态和可悲的命运。 (2)《黔之驴》: 参考:写徒有其表的蠢驴,讽刺了外强中干的小人。 解析:“黔之驴”从外形看是个庞然大物,神气活现,但它愚蠢无能的真相暴露后,便难逃死亡的命运。这个形象讽刺了那些虚有其表而外强中干的人,他们只能利用表面的强大一时吓唬别人,其结局是可悲的。 (3)《永某氏之鼠》: 参考:写猖獗一时的恶鼠,斥责了作威作福的人物。 解析:因“某氏”的庇护,老鼠作恶,肆无忌惮;新房主的到来给了它们致命一击,被彻底消灭。鼠的这一形象无疑是影射那些在当政者庇护纵容下为非作歹、危害社会的小人,他们自以为“饱食而无祸”,但只能逞恶一时,结果成为发

臭的腐尸。 2.《三戒》作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的作品,除了对麋、驴、鼠所代表的三种世态人情的揭露外,是否还有其他感情在其中? 参考:有其他感情因素的存在。 解析:《三戒》重在对“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之辈进行揭露讽刺,以期引起人们的警戒。但作为作者革新失败被贬之时的作品,矛盾复杂的心态也不无流露。作品中隐晦地表现出对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的上层人物的批判;对身居皇位却不能惩恶扬善、体察民情的皇帝的不满……正是在这种“主子”的护佑下,鼠、麋之辈才得以猖獗一时,危害一方;蠢驴之类,才得以身居高位,显赫一时。 3.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在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就保存了大量的寓言,柳宗元的寓言与之有何不同之处呢? 参考:在柳宗元之前,寓言大抵只是一篇文章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作论说的例证,柳宗元的寓言则摆脱了这种依附性质,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解析:柳宗元的寓言较之先秦寓言,形象更为完整,情节更为曲折生动,寓意也更为深刻,而且具有针对性,他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历史最繁荣的朝代之一唐朝,有一位入朝为官的文人,他在文坛上的政治革新梦想破灭了,但在文坛上,他司法古文的主张形成了一个运动,他也因创作了许多文风朴实的散文而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柳宗元。 二、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主张改革文体文风,提倡诗文内容充实、形式生动,反对追求形式、华丽靡空的文风。他诗文均有成就,尤其擅长散文,著名的有《封建论》、《捕蛇者说》、《永州八记》、《三戒》等。 三、初读课文,解题 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官至司农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状,指行状,人死后,写在“墓志铭”或“传”之前,先有一篇总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材料,以供给编写死者传记或墓志铭时参考。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四、梳理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不嗛,辄奋击。 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打,砸。 3.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谦恭。 4.出入岐周邠斄间。 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高中语文《三戒》练习设计(含答案)

高中语文《三戒》练习设计(含答案) 《三戒》同步练习设计 一、选择题 1.红色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群犬垂涎(xián)其人怒怛之(dá)B.蔽林间窥(kuī)之仓廪庖(páo)厨悉以恣鼠C.夜则窃啮(niè)斗暴因跳踉(liáng)大口阚 D.憖憖(mào)然莫相知以为且噬(shì)已 2.下列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项是()。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驴不胜怒,蹄之。 C.朝服衣冠。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选出句中加粗的词与其他各项用法不同的一项()。A.黔之驴 B.放之山下 C.蔽林间窥之 D.稍出近之 4.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 A.不可胜数

B.百战百胜 C.引人入胜 D.不胜其烦 5.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B.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 C.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D.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6.与“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C.悉以恣鼠不问。 D.且何以至是乎哉。 7.下列句中“因”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A.因爱鼠不畜猫犬。 B.虎因喜,计之曰。 C.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8.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稍使与之戏 B.欲与为戏

C.以为神 D.且何以至是乎哉 9.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永有某氏者,畏日。──永州有某个人,害怕触犯迷信说法中的不吉利的日子。 B.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仓库厨房里的事情全都来咨询老鼠。 C.何以至是乎哉?──为什么会肆无忌惮到这种地步呢?D.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它们认为天天吃得饱饱的而无灾祸的日子是能够永远的啊! 10.永某氏家中的老鼠多的原因是()。 A.出于慈悲。 B.喜爱老鼠。 C.怕触犯忌讳。 D.因为自己属鼠。 二、判断题 1.柳宗元的《三戒》得名于《论语·季氏》中“曾子曰:‘君子有三戒’”一句。 2.《三戒》是柳宗元的名篇,通过三种垂诫世人的现象,表现了他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深切的人生体验。

高二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高二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高二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它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四)美育渗透点 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二、学法引导 1、学生先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2、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尤其要注意一些文言现象,可以采用讨论方法,合作学习。 3、学生对照课后题目,通过读课文,初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难点: 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解决方法: 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教书做好点拨。 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教书补充作者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增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教师合理设置讨论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商讨研究,做好质疑准备。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板书)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主旨。 (2)教师补充。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

[知识]三戒柳宗元

[知识]三戒柳宗元 《三戒》 柳宗元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两人一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捕蛇者说》、《三戒》、“永州八记”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世称'‘柳河东” 乂因曾在柳州任官乂称'‘柳柳州”,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临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三戒》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讽刺了社会上的三种人。按作者在“序〃中所说,〃临江之麋〃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三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的一组寓言,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散文。这组寓言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写。题名“三戒”,可能是取《论语》“君子有三戒”之意。另有词语“三戒”,在佛教、中医和古代文献中分别有不同的含义。 原文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廩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樋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及原文 《小石潭记》课文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1.借助背景相关的《江雪》,导入文本 学生背诵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分析指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并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说

明原因 (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孤”和“独”两个字在孤寂、冷清、高远宏阔的背景下,诗中的主人公在“钓寒江雪”,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 写照前人说“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也写了诸多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这些作品中作者借景抒怀,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2.指导学生阅读初步把握文意: (1)教者范读,引领正音 (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易错、难读的字) (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理解文意(读出感兴趣的内容,读出疑惑问题) (3)学生自主阅读助读提示: ①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的内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的动力) ②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 ③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水声、游鱼) ④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深入文本,细读小石潭: (1)指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讨论探究 ①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怎样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 出来 (循声而至,砍竹成路,下见小谭;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 ②从“伐竹”这一细节中你感悟到了那些 (发现了这里人迹罕至无路可走;发现了作者喜悦之高、兴趣之大,克服重重 困难也要觅得小潭) ③小石潭的全貌怎样 (潭底为整块石头,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巨石,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④请你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找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

柳宗元的《三戒》教案

柳宗元的《三戒》教案 柳宗元的《三戒》教案 《三戒》是柳宗元作品中的名篇,作品中描写动物形象十分逼真并且美丽。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三戒》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 了解文言文的欣赏方法和角度 学习课文中简练的写法 学习文中存在的倒装、省略等文言现象,会翻译重点词语 理解文中寓意,知道“君子三戒” 【教学重点】 文中文言现象的理解和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 学生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结合 【教学目的】 了解文言文的欣赏方法和角度 学习文中存在的倒装、省略等文言现象,会翻译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文中文言现象的理解和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欣赏的角度 【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前面学过的现代文阅读和欣赏导入到文言文。再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记得的文言文名句,提问:为什么这些句子会让人记忆深刻呢? 二、讲解文言文欣赏的角度 学习文言文,如果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上,未免太可

惜了。因为,在文言文中,我们能获得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有言道:“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对于我们来说,文言文至少存在着两大魅力:一是语言的魅力,作为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的语言与我们今天的语言有着一脉相承的血肉之缘。二是内涵的魅力,流传至今的文言文大多是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的精华所在。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欣赏,,去品味。这样,在赏读中,不仅能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档案,分享前人创造的文化和科学财富,同时,也能从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智慧的提升。 如何赏读文言文呢?我们可以从精妙的语言与丰富的内涵两大方面着手。 1、欣赏古人的精妙语言 中华数予年文明,绝大部分都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要能倘徉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必须首先学会欣赏文言文的语言。 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语言的欣赏。 (一)欣赏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语言 古代语言是现代语言:的源头,两者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传承关系。文盲文中的许多语盲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依然广为运用。这些至今仍活在现代汉语中的语言是文言文语言中的“精华”部分,也是我们欣赏韵重点。 如:出自柳宗元寓言(黔之驴》的成语“黔驴技穷”,千百来一直为人们所熟知和习用。在欣赏这些语言时,会有一种“如见故友”的感觉,同时也会有“温故而知新”的收获,因为我们能从中了解到它的出处或原意,无疑增添了新的知识,提高了文化素养。 (二)欣赏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 常以极少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如柳宗元(三戒)中的《临江之麇》,全文只用了122个字,就将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得一清二楚,将故事的曲曲折折叙述得引人人胜,将故事中蕴涵的哲理揭示得发人深省,足见古人驾驭文字的功力。 韵律和谐、节奏铿锵。常用整齐的句式写成精美的文章。如“先

《〈三戒〉(并序)》教学设计-中职首页

〈三戒〉(并序)》教学设计 河北省徐水县职教中心梁建仙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体裁及其特点。 2.明确作者写作目的及三则寓言的寓意,训练学生思辨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积累文言字词。 4 .欣赏文中细致的心理动作描写。 【教学重点】 1.欣赏文中细致的心理动作描写。 2 .把握寓意并训练学生思辨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对寓意的探讨和把握。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背诵深入理解思想内容,欣赏艺术特色。 2.引导探究法。通过引导,探讨寓言的深刻寓意。让学生边逐字逐句地“咀嚼”边有滋有味地进行赏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柳宗元吗?我们都学过他的哪些作品?他曾经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灵世界吸引了我们;他曾经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引发了我们对封建社会的痛恨;

又是他用“皆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样精巧的语言艺术地再现了自然之美……无论 诗还是文,他的成就都使他成为文坛大家,他的作品为人们历代所传诵。(课件展示)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的寓言作品同样有极高的成就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三篇极具代 表性的寓言作品《三戒》。(课件展示课题,以及写作背景)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 1.正音: 畋(ti an) 麋(m》垂涎(xi an)怛(d a)狎(xia) 啖(d dn) 黔(qi an) 慭慭(y n)椸(y )啮(nip)阖(h e)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四种,下边的三句都是省略句式,分别省略动2.特殊句式: 词或介词的宾语) 使(之)勿 省略宾语“它”,文中指“犬” 动: 稍使(之)与之戏:省略宾语“它”,文中指“犬” 走欲与(之)为戏:省略宾语“它 们”,文中指“外犬” 3.特殊用法的词: 自是日.抱就犬:时间名词做状语,意为“天天”、“每日”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名词做状语,意为“用船(载)” 驴不胜怒,蹄.之:名词做动词用,意为“用蹄子踢” 四、寓言简介 寓言最大的特征是假托故事,寄寓哲理。其次是具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性,它是用巧妙的比 喻构成的,它不追求故事本身的真实性,而是将整个故事当作一个比喻,或以此喻彼、以古喻今; 或以大喻小、以远喻近,借此传达某种教训和事理。 寓言语言精练,极富表现力。在那些讽喻性寓言中,又要求语言幽默风趣。寓言篇幅短小, 结构紧凑,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最简短的一种。比喻、拟人、夸张是寓言中最常用的三种表现手 法。 寓意是寓言的灵魂。寓意的类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哲理、劝戒、讽刺 五、读小序,找出小序中交代的本篇所揭示的道理和教训。 “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 祸。” 六、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适当点拨),准备讲述故事(采用分组的形式)需点拨之

《三戒》赏析

《三戒》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期间所写。永州在今湖南零陵。《三戒》包括三篇作品:《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在此篇前有一段序:“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卒适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三戒》。”序中声称作者不满意世上那样一种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终于遭祸。所谓“不知推己之本”就是不认识自己本来面目,所谓“乘物以逞”就是依恃外物之力肆意行动,结果得祸。作者又把这种人区分为三种情况、三种动物的故事来加以表现。一种是“依势以干其非类”,即《临江之麋》;一种是“出技以怒强”,即《黔之驴》;一种是“窃时以肆暴”,即《永某氏之鼠》。这就是《三成》的主旨。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麇至死不悟。“ “临江”是地名,即今江西清江县。“麋”是鹿一类动物,比鹿稍大。这一篇是藉临江之麋的故事讲“依势以干其非类”。“干”是冒犯之意。“非类”指异类,这里具体指犬。寓言开头先交代临江人打猎,得到一只幼麋,想把它畜养起来。“畋”是打猎。“麋麑”指幼麋。鹿崽子叫“麑”。接着写临江人家中群犬对幼麋的态度。“入门”指临江人抱幼麋入家门。“群犬垂涎,扬尾而来”。群犬—拥而上,欲食幼麋。“怛之”指临江人叱退群犬。“怛”是恐吓之意。接着写临江人设法使群犬与幼麋相习熟。他天天抱幼麋与犬亲近。“就”是接近之意。“习示之”,是反复试探着将麋示给犬,使犬熟悉它,开始使它不要动,逐渐使之与犬玩耍。“稍”是逐渐之意。“积久”是说时间长了,犬都能照主人的意思做。接下去写幼麋渐大以后的情况。幼麋忘了自己本身是麋,以为犬真是自己的好朋友。“良”是确实之意。于是与犬“抵触偃仆”。戏耍无所不至。“抵触”指以头角顶撞。“偃”是仰面躺下。“仆”是向前趴下。“偃仆”形容翻来滚去的样子。“益狎”指愈发戏耍无忌惮。犬畏惧主人,所以“与之俯仰甚善”,即极意周旋。“然时啖其舌”。“啖”是咬嚼。“啖其舌”形容群犬不断舐舌欲食,只是畏主人而不敢动。 末段写三年以后麋在路上遇外犬遭遇的结果。三年以后,麋出门,见路上有许多外犬,便跑过去与之戏耍。外犬见之都“喜且怒”。“喜”是指有麋送上口;“怒”是指麋竟欲与己戏耍,触犯自己。于是外犬一起将麋吃掉,“狼藉道上”。“狼藉”指麋残骸纵横散乱时样子。而麋至死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这篇说明依托主人的护庇以干其非类,非类并非不想吃它,只是畏惧护庇人而已。一旦超出护庇人势力所及的范围,便要招来杀身之祸。 《黔之驴》:

《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教案

柳宗元寓言《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教案 ●设计思路: 在困境中,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反省自己。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文章大意,复述主要容; 能力目标:评述文章涵,形成独到见解(重点); 情感目标:学会困境中采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反省自己(难点)。 ●预设上课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最近比较烦] (列举学生的诸多烦恼) 1、学习负担过重 2、学习成绩下降,遭到同学、老师、家长的冷眼和训斥。 3、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常常被误解,流言蜚语多。 4、犯一点错误老师就让写检讨,还常常当众批评,很伤自尊心。 5、考试在即,学习成绩却怎么也提不上去,或者提高不明显。 6、学习成绩不理想,导致人际关系淡漠,除二三知己,大多数同学形同陌路。 7、来信经常被老师拆阅,日记也不时被父母启封。 8、对异性产生了“朦胧的爱”,而不能自拔。 9、每逢考试,家长都要定指标,下禁令,不让看电视,不准娱乐。 10、父母间不注意沟通方式,经常为琐事而争吵。 师:当你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你会如何让自己高兴起来? 生:听歌、旅游、写日记、找朋友倾诉…… 师:其实不仅我们很烦,我们课本中有个唐代人,他也很烦:少年成名、才华

出众,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遭到了严重的政治打击,被一贬再贬。他曾经试图排解抑郁,去寄情山水,但是凄冷的环境却触发了他心的悲凉,让他“不敢久居,乃记之而去”,这个人,他就是柳宗元。 那么,在他沦落半生的仕途生涯中,他怎样抒发忧愁?又将用怎样的方式表达他对政敌的不满呢?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有自己的理解。 二、走进作者作品 柳宗元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二十五岁通过博学宏词科后,任集贤殿书院正字,即皇家图书馆校对管理员。二十八岁任首都长安下辖的蓝田县尉,即县公安局局长;三十岁任监察御史里行,即国家监察部高级公务员助理。三十二岁任礼部员外郎,即文化部兼教育部的高级公务员,正六品。柳宗元用了仅仅十一年时间,便由一名普通的读书郎,成长为国家重要部委的高级公务员。 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病逝,太子诵却突发中风,各方势力开始觊觎皇帝宝座。危急时刻,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果断出手,成功拥立诵登基,这就是唐代第十位皇帝唐顺宗。唐顺宗即位后,王叔文、柳宗元、禹锡等一批年轻的政治家和官员分别被委以重用,他们大胆改革前朝遗留下来的弊政,史称“永贞革新”。可是仅八个月的时间,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就失败了,王叔文遭贬并被杀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零陵县)司马,其他参加革新的人物如禹锡等七人都被贬为边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八司马事件”。 815年(元和十年)1月,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经过一个多

柳宗元《三戒》精讲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及其特点 2、学习柳宗元寓言,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理解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1、柳宗元生平及其创作; 2、柳宗元寓言特点; 3、三则寓言中字、词、句意思; 4、每则寓言寓意。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提问 课时: 一、导入: 1、文学作品中有一种体裁,叫寓言。 你知道的寓言有哪些? 寓言是带有讽刺性或劝诫性的故事。常常把深刻的道理寄予简单的故事中。由故事+教训(或道理)两部分组成。通过故事说明道理。借此喻彼,借小喻大。 所以,寓言的特点,是不直接说出道理,而将道理才识寓于故事之中。常用夸张和拟人手法,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中国古代的寓言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经存在,但不完整。 2、柳宗元的寓言 (解题) 二、《三戒》 是柳宗元作品中的名篇,作于被贬官永州之后。 当时作者经历了复杂的政治斗争,有了更加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深切的人生体验,遂将其中足以训诫世人的现象,写成寓言,以示能劝诫。 本篇由三篇组成。篇名得于《论语·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篇名隐含着君子不可不戒之意。 篇中借麋、驴、鼠之物,对社会上的三种人进行了讽刺。 哪三种人呢?看“序”。 (译文)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别的东西)外力来逞强;或者依仗势力冒犯和自己不同的人,使出伎俩来激怒比他强的对象,利用一些时机(趁机)胡作非为,然而(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有位客人同我谈起麋、驴、鼠三种动物的结局,我觉得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作了这篇《三戒》。

小序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 作者在译文中首先直接说明文中所写的麋、驴、鼠三者是象征他所憎恶的人,题名“三戒”,意在揭露那个病态社会的三种世态人情,引起人们的警戒。 (一)临江之麋 1、临江有个人出去打猎,得到一只幼麋,就捉回家把它饲养起来。 麋(mí迷):形体较大的一种鹿类动物。麑(ní泥):鹿仔 畜之:畜养 2、刚踏进家门,群狗一见,嘴边都流出了口水,摇着尾巴,纷纷聚拢过来。猎人大怒,把群狗吓退。从此猎人每天抱了幼麋与狗接近,让狗看了习惯,不去伤害幼麋,并逐渐使狗和幼麋一起游戏。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狗都能听从人的意旨了。 是,指代,这 就犬:接近,靠近 习,反复练习 讨论1——“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刻画出主子对麋的宠爱之态。 解析:怒斥群犬,日抱麋就犬,可见主人对麋宠爱有加,也正是这一点使麋有恃无恐,“依势以干非其类”。 3、幼麋稍为长大后,却忘记了自己是麋类,以为狗是它真正的伙伴,开始和狗嬉戏,显得十分亲暱。狗因为害怕主人,也就很驯顺地和幼麋玩耍,可是又不时舔着自己的舌头,露出馋相。 讨论2—“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刻画出麋的什么形象? 刻画出恃宠而骄、日益放纵的奴才形象。 解析:在主人的庇护下,麋日益胆大妄为,对家犬“抵触偃仆,益狎”,“忘己之麋也”,为下文惨死外犬之口埋下伏笔。更为可悲的是它至死还不懂得如果没有主子的势力作仗恃,哪里的犬都会吃它的道理。 4、这样过了三年,一次麋独自出门,见路上有许多不相识的狗,就跑过去与它们一起嬉戏。这些狗一见麋,又高兴又恼怒,共同把它吃了,骨头撒了一路。 5、但麋至死都没有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 寓意:写恃宠而骄的小麋,鞭挞了依势放纵的奴才。 解析:麋因有主子的势力作仗恃,在家犬面前放纵胡为,但一旦失去主子之势,便被外犬吞食。作者显然是以麋影射那些依仗主子之势而恃宠放纵的奴才,讥讽他们可怜的心态和可悲的命运。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1 教学目的 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2、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重点: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难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予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二、范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给加点字注音,然后齐读三遍。 黔好事者窥骇遁噬狎不胜跳踉 三、串译全文 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1.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船载以人”:“以”,连词,相当于“而”。“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他日”:有一天。“甚恐”:“甚”,很。 “益司其声”:“益”:更加。“终不敢搏”:“终”:始终。 “稍近”:渐渐靠近。“以为”:①把(它)当作,“以为神。” ②认为。“以为且噬己也。”“因”:①因而,“虎因喜。” ②于是。“因跳踉大阚。”“之”:①的,结构助词。“黔之驴。” ②它,代词,代驴。“放之山下。”“虎见之。”“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庞然大物也。”“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2 创意说明: 把握寓言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借此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谈出自己的感受,得到生活的启示。 教学步骤: 1.熟读文章的情节之后,用自己的话复述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也可设计简要的示意图,概括此情节) 2.你能从驴和虎的各自表现及其命运中,得出哪些道理?试从以下三个角度思

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教案范文3篇

星星从不嫉妒太阳的灿烂辉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发光。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行梳理字词,积累文言知识,教师释疑,帮助学生掌握部分文言,; 2、通过反复诵读文本,因声求气,学生能够解读情景交融之处; 3、理解文本丰富情感,体会作者寄寓山水游记中的人生万象。 【预习要求】 1、了解作者生平及成就,做文字简介(200字); 2、正字音,读文本: 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 衽席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 不与培塿为类颢气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与万化冥合 3、解释字词: 僇人梦亦同趣始更相枕以卧异之踞、席地而坐莫得其涯 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缘染溪 4、翻译: (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5、诵读文本,梳理内容:游诸山和游西山两类游玩,过程结果截然不同,请制表,分不同方面呈现两类游玩的不同之处; 6、质疑:关于字词、文意理解方面,可提出疑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阅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见识唐宋八大家散文中的“游记”。记叙游踪或描摹物件为主要

目的,且文学性强的散文作品都可以归属为游记散文。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可谓唐宋八大家游记的标志。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说:“柳州记山水,状人物,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 何以“牢笼百态”?借助《始得西山宴游记》一窥其一二。 二、初读文本,识文断字。 1、请学生自读文本,注意字音、断句; 2、反馈预习情况:梳理字词、疑问之处; 教师补充: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乎、始)、古今延续(涯崖、缘木求鱼) 重点补充:定语后置句“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引入初中所学内容“金十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马之千里者”等。 3、诵读文本,概括文意:各小组上黑板,展示概括情况,并做介绍。或文字,或图形。 例学生表格: 游诸山游西山 方式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过,缘,斫,焚,穷,攀,遨 景色高山、深林、回溪,幽泉怪石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簇累积,莫得遁 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过程倾壶而醉,醉则卧,卧而梦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归家觉而起,起而归 心情为僇(戮)人,恒惴栗 例学生绘图: 四、再读文本,因声求气。 游西山,带给柳宗元“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全新感受,一扫“恒惴栗”的状态。这样一个截然不同的状态,我们是否能从文字本身的表达能够一窥其妙呢? 仔细阅读文本,找出语气上对比点。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节:“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1 文言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1 文言文二则》教案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伯牙与子期生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弹琴。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书戴嵩画牛》讲述了热爱书画的杜处士与天真的小牧童之间的故事。杜处士有一幅珍藏的《斗牛图》,牧童见了却拍掌大笑,指出了画中的错误。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认真地观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六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但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仍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指导朗读和引导想象为主,渗透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以“读”为本,体会人物形象,在琅琅书声的浸润陶冶中,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味。在教学中要渗透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增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精练、隽永的语言特点。另外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自读自悟,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掌握朗读古文的方法。 3.结合注释及“资料袋”中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两个故事各讲了什么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故事。 4.感受朋友间的珍贵友谊;明白从客观实际出发,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积累古代经典诗文,激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