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考点汇总(全)

中考数学考点汇总(全)

中考数学考点汇总(全)
中考数学考点汇总(全)

黄冈中学“没有学不好的数学”之二

黄冈中学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知识点考点汇总

亲历九届学生实践证明

赶紧下载记忆一千遍,成绩自然突飞猛进

理解中记忆 记忆中理解

请下载《黄冈中学中考二次函数知识点》配套使用效果更好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

.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

π,-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 ≥0丨a 丨=a ;a ≤0

丨a 丨=-a .如:丨-

丨=

;丨3.14-π

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 ×10n 的形式(其中1≤a <10,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ˉ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 ①(a +b )(a -b )=a 2-b 2.扩展:

(

)(

)

1

1

1

11

1-=--±-=

-±n n n n n n n n n n

②(a ±b )2=a 2±2ab +b 2.扩展:

2

1122

2

±+=??? ?

?±a a a a 或 2112

22 ??? ??±=+a a a a 同理:

2

1122

2

±+=??? ?

?±x x x x 或 2112

22 ??? ??±=+x x x x ③(a +b )(a 2-ab +b 2)=a 3+b 3.④(a -b )(a 2+ab +b 2)=a 3-b 3;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公式拓展:⑥3333222222()3333336x y z x y z x y xy y z yz x z xz xyz ++=+++++++++

⑦333222

3()() x y z xyz x y z x y z xy yz xz ++-=++++---

⑧42242222

()()

x x y y x xy y x xy y

++=++-+

(1)

123(1)

2

n n

n n

+

+++???+-+=⑩2

135(23)(21)

n n n

+++???+-+-=

⑾246(22)2(1)

n n n n

+++???+-+=+

6、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n.如:a3×a2=a5;②a m÷a n=a m-n.如: a6÷a2=a4;

③(a m)n=a mn.如:(a3)2=a6,(3a3)3=27a9,④(ab)n=a n b n.⑤()n=aˉn b n

⑥aˉn=1

n

a

,特别:()ˉn=()n.如:(-3)ˉ1=-,5ˉ2==,()ˉ2=()2

=;

⑦a0=1(a≠0).如:(-3.14) 0=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 >0,b≥0).如: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

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注:①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a,那么,这个数就在于叫a的平方根(或叫二次方根)。a 叫被开方数。开平方中被开方数a必须大于等于零。

②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它们是互为相反的数)。这两个根中的正数根,叫做算术平方根。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③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a的立方根。3开立方的根指数。正数、负数和零都能开立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零的立方根是零。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2

b b ac

a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补充:斜率:

1212tan x x y y k --==α b 为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①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 y =kx +b (k ≠0) ②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简称两点式:

1

11

21

2)()(tan y x x x x x y y b x b kx y +---=

+=+=α

③由直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确定的直线的截距

式方程,简称截距式:1=+b

y

a x

④设两条直线分别为,1l :11y k x b =+ 2l :22y k x b =+ 若12//l l ,则有

1212//l l k k ?=且12b b ≠。 若

12121l l k k ⊥??=-

⑤点P (x 0,y 0)到直线y=kx+b(即:kx-y+b=0) 的距离: 1

)

1(2002

2

00++-=

-++-=

k b

y kx k b y kx d

10、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 >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 <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公式:设有n 个数x 1,x 2,…,x n ,那么: ①平均数为:12......n

x x x x n

+++=

②极差: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③方差:数据1x 、2x ……, n x 的方差为2s ,则

])()()[(1

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数据1x 、2x ……, n x 的标准差s ,则])()()[(1

22221x x x x x x n

s n -++-+-=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12、频率与概率:(1)频率=总数

频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

于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各组频率。

P(x 0 y 0)

b x

y y=kx+b

A(x 1, y 1) B(x 2, y 2) α

d

a

(2)概率

①如果用P 表示一个事件A 发生的概率,则0≤P (A )≤1; 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③大量的重复实验时频率可视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13、锐角三角函数:①设∠A 是Rt △ABC 的任一锐角,则∠A 的正弦:sin A =,

∠A 的余弦:cos A =,∠A 的正切:tan A =.并且sin 2A +cos 2A =1.

0<sin A <1,0<cos A <1,tan A >0.∠A 越大,∠A 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

越小.

②余角公式:sin(90o-A )=cos A ,cos(90o-A )=sin A .

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0o=cos90o=tan90o=0,sin30o=cos60o=,sin45o=cos45o=,sin60o=cos30o=,sin90o=cos0o=1, tan30o=,tan45o=1,

tan60o=

④斜坡的坡度:i =

铅垂高度

水平宽度=.设坡角为α,则i =tan α=. 1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关知识:(1)对称性: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 (a ,b ),则

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为P 1(a ,-b ),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为P 2(-a ,b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P 3(-a ,-b ).

(2)坐标平移: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 (a ,b )向左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h ,b ),向右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h ,b );向上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b +h ),向下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b -h ).如:点A (2,-1)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则坐标变为A (7,1).

15、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

0>a 时,开口向上;当0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2ax y =

当0>a 时 开口向上 当0

0=x (y 轴) (0,0) k ax y +=2

0=x (y 轴)

(0, k ) ()2

h x a y -=

h x =

(h ,0) ()k h x a y +-=2

h x =

(h ,k )

h

l

α

c bx ax y ++=2 a

b x 2-

= (a

b a

c a b 4422--,) 4.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1)公式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y 44222

2

-+??? ?

?+=++=,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

(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 h x a y +-=2

的形式,得到

顶点为(h ,k ),对称轴是直线h x =.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

线的交点是顶点。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12(,)(,)、x y x y (及y 值相同),则对称轴

方程可以表示为:12

2

x x x +=

5.抛物线c bx ax y ++=2中,c b a ,,的作用

(1)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2ax y =中的a 完全一样.

(2)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c bx ax y ++=2的对称轴是直线

a

b x 2-=,故:①0=b 时,对称轴为y 轴;②0>a b

(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

在y 轴左侧;③0

b

(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

(3)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交点的位置.

当0=x 时,c y =,∴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 ①0=c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0>c ,与y 轴交于正半轴;③0

半轴.

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右侧,则 0

b

.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c bx ax y ++=2.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2)顶点式:()k h x a y +-=2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1x 、2x ,通常选用交点式:

()()21x x x x a y --=. 7.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1)y 轴与抛物线c bx ax y ++=2得交点为(0, c ). (2)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1x 、2x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

02=++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

根的判别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抛物线与x 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0

同(2)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

坐标相等,设纵坐

标为k ,则横坐标是k c bx ax =++2的两个实数根.

(4)一次函数()0≠+=k n kx y 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像G 的

交点,由方程组

c

bx ax y n kx y ++=+=2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

时?l 与G 有两个交点; ②方

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 (5)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两交点为

()()0021,,,x B x A ,则12AB x x =-

16、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o(n ≥3,n 是正整数),外角和

等于360o

17、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比例的性质(1)基本性质

①a :b=c :d ?ad=bc ②a :b=b :c ac b =?2

(2)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d

b

c a =(交换内项)

?=d

c b a a c

b d =(交换外项)

a

b

c d =(同时交换内项和外项)

(3)反比性质(交换比的前项、后项):c

d

a b d c b a =?=

(4)合比性质:d

d

c b b a

d c b a ±=

±?= (5)等比性质:

b

a n f d

b m e

c a n f

d b n m f

e d c b a =++++++++?≠++++==== )0( 黄金分割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BC (AC>BC ),并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

2

1

5-AB ≈0.618AB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a ∥b ∥c ,直线l 1与l 2分别与直线a 、b 、c 相交与点A 、B 、C

D 、

E 、

F ,则有

,,AB DE AB DE BC EF

BC EF AC DF AC DF

===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ABC 中,DE ∥BC ,DE 与AB 、AC 相交与点D 、E ,则有:,,AD AE AD AE DE DB EC

DB EC AB AC BC AB AC

====

*18、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如图:Rt △ABC 中,∠ACB =90o ,CD ⊥AB 于D ,则有:

(1)2CD AD BD =?(2)2AC AD AB =?(3)2BC BD AB =?

19、圆的有关性质:

(1)垂径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以下五个性质中的任意两个性质:①经过圆心;②垂直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弦所对的优弧,那么这条直线就具有另外三个性质.注:具备①,③时,弦不能是直径.(2)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4)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5)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6)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7)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8)90o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反之,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o,直径是最长的弦.(9)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20、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常见结论:(1)Rt △ABC 的三条边分别为:a 、b 、c (c 为斜边),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2

a b c r +-=;

(2)△ABC 的周长为l ,面积为S ,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1

2

S lr =

*21、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

(1)弦切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如图:∠PAC 为弦切角。

(2)弦切角定理:弦切角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如果AC 是⊙O 的弦,P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则11

22

PAC AC AOC ∠==∠

C

A

B

D a c

A B C

D E F l 1

b l 2

A B C D E

C E A

B D

推论:弦切角等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作用证明角相等)

如果AC 是⊙O 的弦,P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则PAC ABC ∠=∠

*22、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弦相交,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图①,即:

PA ·PB = PC ·PD

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点到每条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图②,即:PA ·PB = PC ·PD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如图③,即:PC 2 = PA ·PB

② ③

24、面积公式:

①S 正△=×(边长)2. ②S 平行四边形=底×高.

③S 菱形=底×高=×(对角线的积),1

()2S =+?=?梯形上底下底高中位线高

④S 圆=πR2.

⑤l 圆周长=2πR . ⑥弧长L =

213602n r S lr π==扇形

⑧S 圆柱侧=底面周长×高=2πrh ,S 全面积=S 侧+S 底=2πrh +2πr2 ⑨S 圆锥侧=×底面周长×母线=πrb , S 全面积=S 侧+S 底=πrb +πr2 点的轨迹 集合:

圆: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

P

O C A

B

D P O C B A D

P

O C A

B

O P

B

C

A

1、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线段的中垂线;

3、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三种位置关系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内 dr 点A 在圆外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直线与圆相离 d>r 无交点 ? 直线与圆相切 d =r 有一个交点

? 直线与圆相交 d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 外离(图1) 无交点 d>R+r ? 外切(图2) 有一个交点 d =R+r ? 相交(图3) 有两个交点 R-r

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d

r

d=r

r

d

r

d

d C

B

A

O 图1

r

R

d

图2

r

R

d

O E

D

C

A

图4

r

R

d 图5

r R

d

图3

r

R d

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

①AB是直径②AB⊥CD ③CE=DE ④弧BC=弧BD

⑤弧AC=弧AD

①②?③④⑤或①③?②④⑤或……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即:在⊙O中,∵AB∥CD

∴弧AC=弧BD

圆心角定理

圆心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弧相等,弦心距相等

此定理也称1推3定理,即上述四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的1个相等,则可以推出其它的3个结论

也即:①∠AOB=∠DOE ②AB=DE ③OC=OF

④弧AB=弧DE

①?②③④或②?①③④……

圆周角定理

圆周角定理: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的角的一半即:∵∠AOB和∠ACB是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

∴∠AOB=2∠ACB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等弧

即:在⊙O中,∵∠C、∠D都是所对的圆周角

∴∠C=∠D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是直角所对的弧是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

即:在⊙O中,∵AB是直径或∵∠C=90°

∴∠C=90°∴AB是直径

推论3: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即:在△ABC中,∵OC=OA=OB

∴△ABC是直角三角形或∠C=90°

注:此推论实是初二年级几何中矩形的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

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

切角也相等。

即:∵MN是切线,AB是弦

∴∠BAM=∠BCA

O

C D

A B

F

E

D

C

B

A

O

D C

B

A

O

C

B

A

O

C

B A

O

C

B A

O

O

C

B

N M

A

圆内接四边形

圆的内接四边形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即:在⊙O中,

∵四边形ABCD是内接四边形

∴∠C+∠BAD=180° B+∠D=180°

∠DAE=∠C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切线两个条件:过半径外端且垂直半径,二者缺一不可

即:∵MN⊥OA且MN过半径OA外端

∴MN是⊙O的切线

(2)性质定理: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如上图)

推论1: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推论2: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以上三个定理及推论也称二推一定理:

即:①过圆心②过切点③垂直切线中知道其中两个条件推出最后一个条件

∵MN是切线

∴MN⊥OA

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即:∵PA、PB是的两条切线

∴PA=PB

PO平分∠BPA

相交弦定理

圆内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

(1)相交弦定理:圆内两弦相交,交点分得的两条线段的乘积相等

即:在⊙O中,∵弦AB、CD相交于点P

∴ PA·PB=PC·PA

(2)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即:在⊙O中,∵直径AB⊥CD

∴ CE=DE=EA·EB

(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即:在⊙O中,∵PA是切线,PB是割线

(4)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如上图)

即:在⊙O中,∵PB、PE是割线

∴ PC·PB=PD·PE

E

D

C

B

A

N M A

O

P

B

A

O

P

O

D

C

B

A

O E

D

C

B

A

D

E

C B

P

A

O

2

PA PC PB

A

O2

两圆公共弦定理

圆公共弦定理: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即:∵⊙O1、⊙O2相交于A 、B 两点 ∴O1O2垂直平分AB 圆的公切线

两圆公切线长的计算公式:

(1)公切线长:在Rt △O1O2C 中,

2222

1122AB CO O O CO ==- (2)外公切线长:CO2是半径之差;

内公切线长:CO2是半径之和

圆内正多边形的计算 (1)正三角形

在⊙O 中 △ABC 是正三角形,有关计算在Rt △BOD 中进行,OD:BD:OB = (2)正四边形

同理,四边形的有关计算在Rt △OAE 中进行,OE :AE:OA = (3)正六边形

同理,六边形的有关计算在Rt △OAB 中进行,AB:OB:OA =

弧长、扇形面积公式 (1)弧长公式:

(2)扇形面积公式:

侧面展开图

(1)圆柱侧面展开图

= (2)圆锥侧面展开图

= 25初中几何定理与性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

O2O1

B A

1:3:21:1:21:3:2180n R

l π=21

3602

n R S lR π==S

l

B

A

O 2S S S =+侧表底2

22rh r

ππ+S S S =+侧表底2Rr r ππ+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26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歌诀汇编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

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 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 解题还要多心眼,经常总结方法显。 切勿盲目乱添线,方法灵活应多变。 分析综合方法选,困难再多也会减。

一、虚心勤学加苦练,成绩上升成直线。

代数

○1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0(≠a 求根公式:a

ac

b b x 242-±-= 1.

2. 212

212

2212)(x x x x x x -+=+

3.212

212214)()(x x x x x x -+=- 4.21221214)(x x x x x x -+=

-

2二次根式:a ()0≥a a a =2)()0(≥a

==a a 2

·a b ab = 0,0a b ≥≥ ;

a a

b b

= 0,0a b ≥> ○

3二次函数 2y ax bx c =++ (0)x ≠ 图像是抛物线

1. 2

y ax = 顶点坐标(0,0) 对称轴y 轴(直线0x =)

?

2. 2

y ax c =+顶点坐标(0,)c 对称轴y 轴(直线0x =)

3. 224()24b ac b y a x a a -=++ 顶点坐标24(,)24b ac b a a -- 对称轴直线2b

x a

=- 4. 顶点式:2

()y a x h k =-+ 顶点坐标(h,k) 对称轴直线x h =

5. 交点式: 12()()y a x x x x =--,结果为一般式 12x x 、为方程2

0ax bx c ++=的两个实数根

6. 当0a > 抛物线开口向上 2b

x a =-时,y 最小值=244ac b a -

当0a < 抛物线开口向下 2b

x a

=-时,y 最大值=244ac b a -

7. 0c =,抛物线过原点;0b =,对称轴为y 轴(顶点在y 轴上);0?=顶点在x 轴上 8. 如图 0,0,0a b c ><< 0a b c ++< 0a b c -+= 0?> 当0.5x <-或 4.5x >时,0y > 当0.5 4.5x -<<时,0y <

当2x <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当2x >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 ○

4直角三角形 90c ∠= 1.90A B ∠+∠= 2.2

2

2

a b c += 3.正弦:sin a A c =

;余弦:cos b A c =;正切:tan a A b =;余切:cot b

A a

= 4.2

2

sin cos 1A A += tanA ·cotA=1 0sin 1A << ; 0cos 1A <<

5.

sin

cos

tan

cot

30

1

2

32

33

3

90.AB

ACB CD ∠=⊥A=1∠∠

2=B ∠∠CD sinA=BC BD AC AB BC ==

2

·AB

BC BD =tan CD BD BC

A AD CD AC

=

==2·AD

CD BD =cos AD AC CD

A AC A

B BC

=

==2·AB

AC AD =2c =1

a =3

b =302C =1

b =1a =45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6.仰角、俯角

7.坡度、坡角 AB :坡面 α:坡角

二、几何 ○

1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圆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它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直线....

都是它的对称轴. 对称中心是圆心.

1.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

过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劣弧,平分优弧. 2. 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圆周角、弦、(弦心距)、弧… 3.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都等于90 ,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

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同弦、等弦所对的圆周相等或互补,所对的弧为劣弧、优弧或半圆. 5.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内 圆上 圆外

6. 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d r < 相交 d r = 相切 d r >相离

45

22 22

1 1

60

32

12

3

33

1

2

C AOB

∠=∠tan h i l

α==A C tan h

i a l

==(坡度)

坡度不是角度,坡角才是

.角度坡度是坡角的正切.

h :竖直距离l :水平距离B

7.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2d r r >+ 外离 12d r r =+ 外切

1212r r d r r +<<+ 12()r r > 相交 12d r r =-12()r r > 内切 120d r r ≤<-12()r r > 内含

8. 如图

,O A B

PA=PB,1= 2 PO PA PB ∴∠∠?切于,⊥AB

9. 直角三角形:C a+b-c

R 22R =

=

外内, c ab R c

= 以C 为圆心,ab

c 为半径的与斜边相切

10.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内心: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

重心: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的交点,重心与边中点的连线的长是对应中线长的

13

. 如图,O 为内心. 2

AB AC BC

AD AF +-==

G 为重心.1

3

GE AE =

(三边中线交点)

11.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12. 扇形、圆锥

n R

2r 180

l ππ=

=弧长(底面圆周长)

2n R 1(3602

S lR Rr ππ===扇锥侧)

13. 圆柱

2Rr s π=侧 R 为母线,r 底面圆半径

2其他 1.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

2r

l π

=?

P

o

中考数学要点难点分析整理复习总结

初一上册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③利用提公因式发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初一下册

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 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主要内容: 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 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解答题为主。 主要考察内容: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等,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 ②列不等式(组)解决经济问题,调配问题等,主要以解答题为主。 ③留意不等式(组)和函数图像的结合问题。

上海中考数学公式汇总

数学定理 公式汇编 一、数与代数 1. 数与式 (1)实数 性质:①实数a 的相反数是—a ,实数a 的倒数是 a 1 (a ≠0); ②实数a 的绝对值:?? ? ??<-=>=)0()0(0)0(a a a a a a 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二次根式: 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 b a ab ?=(a ≥0,b ≥0) ; b a b a = (a ≥0,b >0); ②二次根式的性质: ???<-≥==) 0() 0(2a a a a a a (2)整式与分式 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n m n m a a a +=?(m 、n 为正整数); 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 m n m a a a -=÷(a ≠0,m 、n 为正整数,m>n );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n n n b a ab =)((n 为正整数); ④零指数:10 =a (a ≠0); ⑤负整数指数:n n a a 1 = -(a ≠0,n 为正整数); 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 数的平方,即2 2 ))((b a b a b a -=-+; 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 2222)(b ab a b a +±=±; (3)分式 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 ②分式的乘法法则:bd ac d c b a =?; ③分式的除法法则:)0(≠= ?=÷c bc ad c d b a d c b a ; ④分式的乘方法则:n n n b a b a =)((n 为正整数);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E 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 求证:CD=GF.(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PDA=150.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A1B1C1D1都是正方形, CC1、DD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2B2C2D2 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M、N 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F.求证:∠DEN=∠F.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 B C A2、 M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 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 D 、E ,直线 EB 及 CD 分别交 MN 于 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 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 MN 是圆 O 的弦,过 MN 的中点 A 任作两弦 BC 、 DE ,设 CD 、 EB 分别交 MN 于 P 、Q . 求证:AP =AQ .(初二) 如图,分别以△ABC 的 AC 和 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 ACDE 和正方形 CBFG ,点P 是 EF 的中点. 4、 G N

求证:点P 到边AB的距离等于AB的一半. F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AC,AE=AC,AE与CD相交于F. 求证:CE=CF.(初二) 3、设P是正方形ABCD一边BC上的任一点,PF⊥AP,CF平分∠DCE. 求证:PA=PF.(初二) 4、如图,PC切圆O于C,AC为圆的直径,PEF为圆的割线,AE、AF与直线PO相交于 B、D.求证:AB=DC,BC=AD.(初三)E 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且CE=CA,直线EC交DA延长线于F.求证: AE=AF.(初二)

2020年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汇总

2020年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汇总 1.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 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2.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 b )n=n n a b ;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 3.二次根式 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4.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 |a+b|≤|a|+|b|;|a-b|≤|a|+|b|;|a|≤b<=>-b≤a≤b ; |a-b|≥|a|-|b|;-|a|≤a≤|a|; 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6.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汇总.doc

如图 8,在Rt ABC中,CAB 90,AC 3 , AB 4 ,点 P 是边 AB 上任意一点,过点 P 作PQ AB 交BC于点E,截取 PQ AP ,联结 AQ ,线段 AQ 交BC于点D,设 AP x ,DQ y .【2013徐汇】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4 分) (2)如图 9,联结CQ,当CDQ和ADB相似时,求x的值;( 5 分) (3)当以点C为圆心,CQ为半径的⊙C和以点B为圆心,BQ为半径的⊙B相交的另一个交点在边 AB 上时,求 AP 的长.( 5 分) C Q D E A P B (图 8) C Q D E A (图 9) P B C A B (备用图) 【2013 奉贤】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B=8,点C在半径OA上(点C与点O、A不重合),过点 C作 AB的垂线交⊙ O于点 D,联结 OD,过点 B 作 OD的平行线交⊙ O于点 E、交射 线CD于点 F. (1)若 ⌒ ED BE⌒ ,求∠ F 的度数; (2)设CO x, EF y,写出y 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设点 C 关于直线 OD 的对称点为 P ,若△ PBE 为等腰三角形,求 OC 的长. 第 25 题 【 2013 长宁】△ ABC 和△ DEF 的顶点 A 与 D 重合,已知∠ B = 90 . ,∠ BAC = 30 . , BC=6,∠ FDE = 90 , DF=DE=4. (1)如图①, EF 与边 、 分别交于点 ,且 . 设 DF a ,在射线 上取 AC AB G 、H FG=EH DF 一点 P ,记: DP xa ,联结 CP. 设△ DPC 的面积为 y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 出定义域; (2)在( 1)的条件下,求当 x 为何值时 PC // AB ; ( 3)如图②,先将△ DEF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使点 E 恰好落在 AC 边上,在保持 DE 边与 AC 边完 全重合的条件下, 使△ DEF 沿着 AC 方向移动 . 当△ DEF 移动到什么位置时, 以线段 AD 、FC 、BC 的长度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图① 图② 【 2013 嘉定】已知 AP 是半圆 O 的直径,点 C 是半圆 O 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点 A 、P 重合),联结 AC ,以直线 AC 为对称轴翻折 AO ,将点 O 的对称点记为 O 1 ,射线 AO 1 交半圆 O 于 点 B ,联结 OC . (1)如图 8,求证: AB ∥ OC ; (2)如图 9,当点 B 与点 O 1 重合时,求证: AB CB ;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解答集锦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连接BC1和AB1分别找其中点F,E.连接C2F 与A2E 并延长相交于Q 点, 连接EB2并延长交C2Q 于H 点,连接FB2并延长交A2Q 于G 点, 由A2E= A1B1= B1C1= FB2 ,EB2= AB= BC=FC1 ,又∠GFQ+∠Q=900和 ∠GEB2+∠Q=900,所以∠GEB2=∠GFQ 又∠B2FC2=∠A2EB2 , 可得△B2FC2≌△A2EB2 ,所以A2B2=B2C2 , 又∠GFQ+∠HB2F=900和∠GFQ=∠EB2A2 , 从而可得∠A2B2 C2=900 , 同理可得其他边垂直且相等, 从而得出四边形A2B2C2D2是正方形。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求∠DEN ,不是吧,这求不出来的吧,是不是求证:∠DEN =∠MFC . 连接AC,取AC 中点G,连接MG,NG ∵N,G 是CD,AC 的中点 ∴GN ‖AD,GN=0.5DA ∴∠GNM=∠DEN 同理,∠NMG=∠MFC,MG=0.5BC ∵AD=BC ∴MG=NG ∴∠GMN=∠GNM ∴∠DEN =∠MFC 经典难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B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沪科版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 沪科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初中数学知识专栏1.乘法与因式分解 平方差公式:①(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②(a±b)2=a2±2ab+b2; 2.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 b )n= n n a b ; ⑥a-n=1 n a ,特别: ()-n= ()n;⑦a0=1(a≠0)。 3.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 2 b a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 2 )。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4.二次函数 5.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o(n≥3,n是正整数),外角和等于360o

6. 面积公式 ①S 正△= ×(边长)2. ②S 平行四边形=底×高. ③S 菱形=底×高=×(对角线的积), ④1 ()2 S =+?=?梯形上底下底高中位线高 ⑤S 圆=πR 2. ⑥l 圆周长=2πR . ⑦弧长L =. ⑧213602 n r S lr π==扇形 ⑨S 圆柱侧=底面周长×高=2πrh , S 全面积=S 侧+S 底=2πrh +2πr 2 ⑩S 圆锥侧=×底面周长×母线=πrb , S 全面积=S 侧+S 底=πrb +πr 2 7.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值 角 函 数 0° 30° 45° 60° 90° sin α 20 21 22 23 24 cos α 2 4 23 22 21 2 0 tan α 3 3 3 9 3 27 不存在

中考数学难题汇总

16.如图,已知点A (1,1)、B (3,2),且P 为x 轴上一动点,则△ABP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17.如图是由几个相同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则该几何体最少由 个 小正方体搭成. 18.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ADC =30o,AD =3,BD =5,则边 CD 的长为 . 23.(7分)如图,制作一种产品的同时,需将原材料加热,设该材料温度为y oC ,从加热开 始计算的时间为x min .据了解,该材料在加热过程 中温度y 与时间x 成一次函数关系.已知该材料在加热前的温度为15oC ,加热5min 达到60oC 并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材料温度逐渐下降,这时温度y 与时间x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 (1)分别求出该材料加热和停止加热过程中y 与x 的函数关系,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2)根据工艺要求,在材料温度不低于30oC 的这段 时间内,需要对该材料进行特殊处理,那么对该材料进行特殊处理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图象顶点的纵坐标不大于- b 2 . °,则∠A 的度、110° 、4π 的面积分别为D 、3.5 小明的爸爸骑着摩托车带着小明在公路上匀速行驶,小明每隔一段时间看到的里程碑上左视图 主视图 G F E D C B A 第9题图

的数如下: 时刻 12:00 13:00 14:30 碑上的数 是一个两位数,数字之和为6 十位与个位数字与12:00时所看到的正好颠倒了 比12:00时看到的两位数中间多了个0 则12:00时看到的两位数是: A 、24 B 、 42 C 、51 D 、15 15.形状大小一样、背面相同的四张卡片,其中三张卡片正面分别标有数字“2”“3”“4”,小明和小亮各抽一张,前一个人随机抽一张记下数字后放回,混合均匀,后一个人再随 机抽一张记下数字算一次,如果两人抽一次的数字之和是8的概率为3 16 ,则第四张卡片 正面标的数字是 ; 16.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数学大会会标图案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一个大正方形,中间的阴影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的“赵爽弦图”. 若这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30°, 顶点1B 、2B 、3B 、…、B 和1C 、2C 、 3C 、…、n C 分别在直线=y -12 x 和 x 轴上,则第n 个阴影正方形的面积为 . 12、将一根24㎝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高8㎝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右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则h A 、h ≤17㎝ B 、h ≥8㎝ C. 15㎝≤h ≤16㎝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定理梳理汇总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定理梳理汇总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 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n=n.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 (-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 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F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 ,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整理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 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 ② (a +b )(a -b )=a 2 -b 2 . (a ±b )2 =a 2 ±2ab +b 2 . ③ (a +b )(a 2 -ab +b 2 )=a 3 +b 3 . (a -b )(a 2 +ab +b 2 )=a 3 -b 3 ; ④ a 2 +b 2 =(a +b )2 -2ab , (a -b )2 =(a +b )2 -4ab . 2、 幂的运算性质: ① a m ×a n =a m +n . ②a m ÷a n =a m -n . ③(a m )n =a mn . ④(ab )n =a n b n . ⑤()n =n . ② a -n = 1 n a ,特别:()-n =()n . ② a 0=1(a ≠0). 如:a 3 ×a 2 =a 5 ,a 6 ÷a 2 =a 4 ,(a 3)2 =a 6 ,(3a 3)3 =27a 9 ,(-3)-1 =-,5-2 ==,()-2=()2 =, (-3.14)o=1,(- )0=1. 3、二次根式:①()2 =a (a ≥0),② =丨a 丨,③ =× ,④ = (a >0,b ≥0).如: ①(3 )2=45.② =6.③a <0时,=-a .④ 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8、一元 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 +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 2 42b b ac a -±-,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和x 2,并且二次三项式ax 2+bx +c 可分解为a (x -x 1)(x -x 2). ③以a 和b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 2 -(a +b )x +ab =0. 4、统计初步公式:设有n 个数x 1,x 2,…,x n ,那么: ②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③方差: 数据1x 、2x ……, n x 的方差为2 s ,则2 s = 2 2 2 1 2 1 ..... n x x x x x x n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12、概率 ①如果用P 表示一个事件A 发生的概率,则0≤P (A )≤1; 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 13、锐角三角函数: ①∠A 是Rt △ABC 的任一锐角,则∠A 的正弦:sin A = ,∠A 的余弦:cos A =, ∠A 的正切:tan A = .并且sin 2A +cos 2A =1. 0<sin A <1,0<cos A <1,tan A >0.∠A 越大,∠A 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 ②余角公式:sin(90o-A )=cos A ,cos(90o-A )=sin A . 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o=cos60o=,sin45o=cos45o=,sin60o=cos30o=, tan30 o= ,tan45o=1,tan60o= .

中考数学题型汇总

中考数学题型汇总 1.中点 ①中线:D 为BC 中点,AD 为BC 边上的中线 ( ) 有全等 平行线中有中点,容易是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可得使得到延长.6.5BD AD 2c b .4CDE ABD DE AD E AD .3S S .2CD BD .12 22 2 ACD ABD +=+???===?? 1.例.如图,在菱形ABCD 中,tan ∠ABC=,P 为AB 上 一点,以PB 为边向外作菱形PMNB ,连结DM ,取DM 中点E ,连结AE ,PE ,则的值为( ) A . B . C . D . 2. 角平分线 ②角平分线:AE 平分∠BAC 有等腰三角形 平行线间有角平分线易作全等三角形有相同角有公共边极易.5.4 .3.2BAE .1CE BE AC AB DF DE CAE ==∠=∠

3.高线 ③垂线:AF ⊥BC 角形 多个直角,易有相似三充分利用求高线可用等面积法即.4Rt .3.290AFC BC AF .1? ?=∠⊥ ②直角三角形:AD 为中线AE 为垂线 ? ????=?==+?=?== ==?=∠+∠?Rt AE BC AB AC S BC CD ABC ,构造充分利用特殊角;勾股定理:等面积法:: 斜边中线为斜边的一半两角互余:,60,45305.BC CE AC BC BE AB BC AB AC .42 1 21.321 BD AD .290C B .122222

4.函数坐标公式公式1:两点求斜率k

2 12 1x x y y k AB --= 1 13531203 3 30360145-=?-=?= ?=?=?k x k x k x k x k x 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⑤与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④与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③与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②与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①与 公式2:两点之间距离 221221)()(AB y y x x -+-= 应用:弦长公式 公式3:中点公式 ) 2,3(ABC )2 ,2( AB 3 213212 121y y y x x x y y x x ++++=?++=重心中点 应用:求中点坐标 公式4: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1//21212 121-=??⊥=?k k l l k k l l ②① 应用:①平行与垂直②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几何经典难题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F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 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2018年中考数学考前必背公式,定理汇总

2 2018 年中考数学考前必记公式与结论 图形面积周长公式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除以 2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C ⊥BD , D 则 S ABCD = 1 2 ? AC ? BD (例如:菱形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直高乘积的一半 A C 过△ABC 的 三个顶点分 别作出与水 平线垂直的 B A 铅垂高 h C 三条直线, 外侧两条直 线之间的距 离叫△ABC 的“水平 宽”(a),中间 的这条直线 在△ABC 内 部线段的长 度叫△ABC 的“铅垂高 (h )”.可得 出: ?ABC = 1 ah S 3. 扇 形 弧 长、圆柱、 圆锥侧面展 开图相关公 式 扇形面积与 弧长公式 O l = n π R 180A B B

水平宽 a

360 侧 = π rR A B S = n π R 2 1 = lR 360 2 圆柱侧面展开图是矩形 r h h h S 侧 h S = 2π r h 侧 r 2π r 2π r 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R S 2π r 侧 h 2 + r 2 = R 2 R 360 = r n R h 2π r R r S = 侧 S n π R 2 4.*边长为 a 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 3 4 a 2 相似三角形常见结论 1.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同线三等角必有相似,再有一组对应边等必有全等 3.双垂直基本图形、基本结论 C 21 D 在 Rt 三角形 ABC 中,∠ACB =90°,CD ⊥AB 则∠1=∠A ,∠2=∠B 看见相等的角一定要想到三角函数值相等

最新中考数学经典难题

3eud 教育网 https://www.doczj.com/doc/f018980270.html,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3eud 教育网 https://www.doczj.com/doc/f018980270.html,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 教育资源网!经典难题(一) 1 2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3 EG ⊥CO . 4 求证:CD =GF .(初二) 5 6 7 8 9 10 11 12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13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24 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 25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26

23eud 教育网 https://www.doczj.com/doc/f018980270.html,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 教育资源网! 28 29 30 31 32 33 34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CD 35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 MN 于E 、F . 36 求证:∠DEN =∠F .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经典难题(二) 45 46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47 M . 48 (1)求证:AH =2OM ; 49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50 51 52 53 54 55

深圳中考数学难题汇总

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 1、如图,已知ABC △ ⑴ 请你在BC 边上分别取两点D 、E (BC 的中点除外),连结AD 、AE ,写出使此图中只存在两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⑵ 请你根据使⑴成立的相应条件,证明AB AC AD AE +>+. C B A ⑴ D E C B A 2、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AB ,AC 上两点且BD CE =. 求证:DE BC <. 3、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ABC α∠=,在四边形BDEC 中, DB DE =,2BDE α∠=,M 为CE 的中点,连接AM ,DM . ⑴ 在图中画出DEM △关于点M 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⑵ 求证:AM DM ⊥; ⑶ 当α=___________时,AM DM =. E D C B A M E D C B A

4、如图,E 是矩形ABCD 外任意一点,已知18EAF S =△,50BCDF S =四边形, 8EDC S =△,求EDF S △的值 5、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点D 在OC 的延长线上,sinB =2 1 ,∠CAD =30°。 (1)求证:AD 是⊙O 的切线; (2)若OD ⊥AB ,BC =5,求AD 的长。 6、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B =60°,AD 、CE 分别是∠BAC 、∠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③,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F E D C B A A D B C O O P A M N E B C D F A C E F B D 图① 图② 图③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中考用)21914知识讲解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 1. 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 +b )(a -b )=a 2-b 2;②(a ±b )2=a 2±2ab +b 2;③(a +b )(a 2-ab +b 2)=a 3+b 3; ④(a -b )(a 2+ab +b 2)=a 3-b 3;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2. 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 ×a n =a m +n ;②a m ÷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 b )n =a n b n ;⑤(a b )n =n n a b ; ⑥a -n =1 n a ,特别:()-n =()n ;⑦a 0=1(a ≠0)。 3. 二次根式 ①()2=a (a ≥0);②=丨a 丨;③ = ×;④ = (a >0,b ≥0)。; 4. 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 2+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242b b ac a -±-,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5.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称为截距)。 ①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②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③特别地:当b =0时,y =kx (k ≠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 与x 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中考必备:中考数学公式大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 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 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 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 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018中考数学常用公式性质

1. 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_____________=a 2-b 2; ②(a ±b )2=_________ __; 变形: a 2+b 2=(a +b )2________; (a -b )2=________ ____。 2. 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 ?a n =______;②a m ÷a n =_____;③(a m )n =____;④(ab )n =___;⑤(a b )n =____; ⑥a -n =___,特别:()-n =____;⑦a 0=____(___)。 3. 二次根式 ①( )2=____(a ___);② =____;③ =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 4. 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 2 +bx +c =0 (a ≠0) ①求根公式是x =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___________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___________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____________.注意:当___________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和x 2,则二次三项式ax 2+bx +c 可分解为a (x -x 1)(x -x 2)。 ③以a 和b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 2-(______)x +______=0。 ④韦达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称为截距)。 ①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②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③特别地:当b =0时,y =kx (k ≠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 与x 成正比例),图象必过______。 6.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 ①当k >0时,双曲线在_______象限(在每一象限内,____________); ②当k <0时,双曲线在_______象限(在每一象限内,_____________)。 7. 二次函数 (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 ++=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_________:当0>a 时,______;当0

中考数学专题汇总试卷填空题难题

中考选填空题 难题汇总 1.如图,矩形ABCD 沿着直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 1处,BC 1交AD 于点E,AD=10,AB=5,则DE 的长为 . 2.如右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3,点E,F 分别在边BC,CD 上,将AB,AD 分别沿AE,AF 折叠,点B,D 恰好都落在点G 处.已知BE=1,则EF 的长为 . 3.如图,AB=4,射线BM 和AB 互相垂直,点D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点E 在射线BM 上,DB BE 2 1=,作EF ⊥DE 并截取EF=DE,连结AF 并延长交射线BM 于点C.设x BE =,y BC =,则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是 4.如图,现有两个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 和A /B /C /D /,已知点B 、C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截割、 平移、旋转的方法,拼出两个相似比为1:3的三角形. (1)求=''''D C B A ABCD S S 正方形正方形 ; (2)借助原图拼图,并简要说明过程: 5.有5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十字形纸片,现需要将该纸片剪拼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大正方形的纸片,如果限定裁剪线为两条,能否做到 (填能或不能)若能:请确定裁剪线的位置;若不能:请简要说明 理由.

6.如图,△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450得到△C B A ''若∠BAC=900,AB=AC=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 7.如图,若双曲线x k y = 与边长为5的等边△AOB 的边OA 、AB 分别相交于C 、D 两点,且OC=3BD,则实数k 的值为______ 8.如图,在扇形OAB 中,∠AOB=1100,半径OA=18,将扇形OAB 沿着过点B 的直线折叠,点O 恰好落在?AB 上的 点D 处,折痕交OA 于点C,则?AD 的长等于 9.如图,Rt △ABC 中,∠C=900,∠ABC=300 ,AB=6.点D 在AB 边上, (1)若D 为AB 三等分点,则CD= ; (2)点E 是BC 边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若DA=DE,则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敏在数学课外小组活动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α,β都为锐角,且1tan 2α=,1tan 3 β=,求αβ+的度数. 小敏是这样解决问题的: 如图1,把α,β放在正方形网格中,使得ABD α∠=,CBE β∠=,且BA ,BC 在直线BD 的两侧,连接AC,可证得△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可求得αβ+=∠ABC = °. 请参考小敏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果α,β都为锐角,当tan 4α=,3tan 5 β= 时,在图2的正方形网格中,利用已作出的锐角α,画出∠MON=αβ-,由此可得αβ-=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