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_探索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_探索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_探索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 宋洪玉

生活中的数学宋洪玉 发表时间:2013-04-18T16:46:11.01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32期供稿作者:宋洪玉[导读] 什么是数学?百科全书上是这么定义的,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山东省肥城市潮泉中学宋洪玉什么是数学?百科全书上是这么定义的,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可能你仍然不明白何为数学。通俗的说,数学就是一门关于计算的课程。 那么,数学到底体现在哪里呢?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精密的数学竟然能跟拿袜子扯上边。关于拿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我敢担保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我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肯定无法配成一对。但是如果我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我敢说肯定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则至少要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 说完拿袜子,让我们讨论一下燃烧绳子的方法。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你需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你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同样类似的问题还有火车相向而行问题。两列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列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列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列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列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小时,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形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投掷过硬币。可是,你知道吗,掷硬币并非最公平的。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首先,虽然硬币落地时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们排除了这种很小的可能性,测试结果也显示,如果你按常规方法抛硬币,即用大拇指轻弹,开始抛时硬币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时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约是51%。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情况,是因为在用大拇指轻弹时,有些时候钱币不会发生翻转,它只会像一个颤抖的飞碟那样上升,然后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选择,你应该先看一看哪面朝上,这样你猜对的概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个人是握起钱币,又把拳头调了一个个儿,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与开始时相反的一面。总之,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找到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再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的积相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迫切欲望,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习一些数学中的规律,激发对数学的喜爱,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寻找算式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出规律,并会举例。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1.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2.34543 239676932 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读都一样。 具有这个特点的句子叫回文句,具有这个特点的数字叫回文数。 二、探索规律 1.读读下面的几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算式中的数字都一样。 不同点: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每个因数首尾上的数字也交换了位置。 只读左右两个算式中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类算式的规律。 先计算下面每题中的左、右两个小题,再在()里填上“〉”、“<”或“=”。 (1)12×42= 24×21= 12×42()24×21 (2)34×86= 68×43= 34×86()68×43 (3)36×21= 12×63= 36×21()12×63 2.独立计算思考,引导发现规律。 (1)通过以上的计算与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这3组算式为什么分别相等, ①左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与右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的关系怎样?左右两个算式的第二个因数的关系又是怎样?(12扩大2倍是24,42缩小相同的2倍是21) ②再看竖式你有什么发现?(每层的乘积相等,比较为什么?) ③你从每个算式中的4个数字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第1个数字乘第3个数字的积等于第2个数字乘第4个数字的积) 3.验证: 我们把每个因数都变成小数,这个规律是否成立?不计算你怎样验证?(验算a×c是否等于b ×d) (1)3.6×4.2()2.4×6.3 (2)3.2×4.6()6.4×2.3 (3)1.3×2.6()6.2×3.1 4.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哪些口诀有关? 这类题和表内乘法中积相等的两句不同口诀有关。 追问想想:两句乘积相等的口诀有哪几组? (1×4 2×2 ;1×6 2×3 ;1×8 2×4 ;1×9 3×3 ;2×6 3×4 ;2×8 4×4 ;2×9 3×6 ;4×6 3×8 ;4×9 6×6) 追问: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这几组口诀有什么关系? 追问:根据这几组口诀你能编出具有这种规律的题吗?计算并检验。 例如:1×6=6 2×3=6 12×63=36×21

小升初真题之找规律篇(含答案)

小升初真题之找规律篇 1(西城实验考题) 有一批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和11厘米的细木条,它们的数量都足 够多,从中适当选取3根木条作为三条边,可围成一个三角形;如果规定底边是11厘米,你能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2(三帆中学考题) 有7双白手套,8双黑手套,9双红手套放在一只袋子里。一位小朋友在黑暗中从袋中摸取 手套,每次摸一只,但无法看清颜色,为了确保能摸到至少6双手套,他最少要摸出手套()只。 (手套不分左、右手,任意二只可成一双) 。 3(人大附中考题) 某次中外公司谈判会议开始10分钟听到挂钟打钟(只有整点时打钟,几点钟就响几下),整个会议当中共听到14下钟声,会议结束时,时针和分针恰好成90度角,求会议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及各是什么时刻。 4(101中学考题) 4道单项选择题,每题都有A、B、C、D四个选项,其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 800名学生做这四道题,至少有_________人的答题结果是完全一样的? 5 (三帆中学考题) 设有十个人各拿着一只提桶同时到水龙头前打水,设水龙头注满第一个人的桶需要1分钟,注满第二个人的桶需要2分钟,…….如此下去,当只有两个水龙头时,巧妙安排这十个人 打水,使他们总的费时时间最少.这时间等于_________分钟.

预测1 在右图的方格表中,每次给同一行或同一列的两个数加1,经过若干次后,能否使表中的四个数同时都是5的倍数?为什么? 1 2 4 3 预测2 甲、乙两厂生产同一规格的上衣和裤子,甲厂每月用16天生产上衣,14天做裤子,共生产448套衣服(每套上衣、裤子各一件);乙厂每月用12天生产上衣,18天生产裤子,共生产720套衣服。两厂合并后,每月(按30天计算)最多能生产多少套衣服?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问题又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方说小朋友在打扑克时快算二十四、数学填框游戏,就连赵本山的小品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数学游戏,如“树上七个猴,地上一个猴,一共几个猴?” 现实生活中,购物、估算、计算时间、确定位置和买卖股票等等都与数学有关。无论人们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同程度地会用到数学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的思考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这种需要更是与日俱增。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储蓄、市场调查与预测,还是基因图谱的分析、工程设计、信息编码、质量监测等等,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而且,数学是和语言一样的一种工具,具有国际通用性。 一个对生活有计划的人,都会对一天的事情进行一下比较简单的计划,一天中要干哪些事情,需要什么时间完成,这一天的预算支出、收入各多少;有了一个初步的打算以后,便开始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实施;一天的工作进行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计算、预算即数学。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接下来的是对这一天进行的小结,小结也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数学运算进行的,运算的结果是一个个比较直观的数字。 在一年要结束的时候,商人在谈论中说我这一年的收入是多少,与去年相比怎么样;农民也在谈论这一年中收入多少粮食;工人也在谈论在这一年的收入与支出是否相当,有多少存款;军人谈论这一年中训练成绩如何,提高了多少成绩;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是对一位教师一年来辛苦工作的衡量标准;单位也在做这样那样的总结。一年的结束是这样的,下一年的开始同样也要有一个预算;一天、一个月、一个季度、一个阶段人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等等,都在用数学的方法对他们在不同时间、地点、空间、人员、事务等等上做一定的运算后,得出一个直观的数字标示量,作为一个目标、结论、预算、程度等等。 在七年级我们学了一元一次不等式,那么如何用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在这里就列举一题。 问:把一篮苹果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那么剩下9个;如果每人分6个,那么最后一个学生分得的苹果将少于3个。学生的人数和苹果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一上设计)范例 知识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图形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网络环境下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感受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规律、用规律,感受规律美,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做出合理推断。 教学难点:在生活情境中合理运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感知规律 ①教师出示教具珠子,引导学生观察珠子的排列特点? ( 学生发现珠子是按2红3绿的顺序排列的。) ②教师揭示:这串珠子按2红3绿的顺序排列,就是这串珠子的排列规律。 同时出示课题“规律”。 ③学生自由举例:生活中有规律的例子。 ④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课件演示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素材图片。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感受合理利用规律能让生活 有条理、更美丽。 ⑤揭示完整课题: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一开始就展示生活性的教具和图片素材。营造生活性的情景,为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掌知识提供生活基础。 二、认识规律 l 、在线上,从颜色、数量上找规律: ①课件演示笑笑涂珠子。 ②引导学生从颜色、数量上发现珠子的排列规律。 ③教师教授在电脑上涂珠子的方法,学生按照规律,完成涂色任务。 ④课件出示一串白珠子,学生自由设计规律涂色。 ⑤汇报。 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为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学生通过自由设计规律涂色、相互欣赏汇报。巩固找规律的方法,感受规律的多样化。 2 、在面上,从种类、方向上找规律: ①课件出示一个餐盘和一些水果。 ②请学生设计规律,用拖动的方法,将水果放进盘子。并与同桌交流白己的摆放方法。 ③观看笑笑摆放水果的情况,思考笑笑摆放水果的规律。 ④讨论总结找规律的方法:从种类、位置上米找规律,并按照规律,将餐盘外的 3 个水果放进餐盘。 通过从线上找规律发展到面上找规律。在学习找规律的方法的同时发展掌生的空间观念。 三、应用规律 (课件展示“美化校园”场景)。 ①教师介绍活动要求: a .用规律的知识美化校园。 b .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一人负责一个场景的设汁布置。 c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 d .向全班汇报交流。 ②学生分工合作,庄课件提供的校园场景(过道、教室、跑道) 中,用摆放物(植物、彩旗、气球、桌椅)有规律的摆放、 设计来美化校园。

二年级探索规律练习题

二年级找规律专题练习 1.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1、4、7、10、13、____; (2) 11、16、21、26、____; (3) 20、16、12、8、____; (4) 15、12、9、6、____; 2.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2、4、5、7、8、10、11、 ____; (2) 1、3、4、6、7、9、10、 ____; (3) 15、12、10、7、5、____; (4) 13、9、6、4、____; 3.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5、 2、6、 3、7、 4、8、 5、____;

4.远处走来两队可爱的小狗,小明仔 细一看,发现所有的小狗身上都有编号, 这时一队小狗的主人开始嚷嚷,他说自己 丢了一只狗狗,另一队小狗的主人数了数 自己的狗狗,发现多了一只,但是到底是 哪一只呢,好伤脑筋呀,聪明的小朋友, 你知道吗? 第一队:1、3、7、9、11; 第二队:1、4、5、7、10、13; 5.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1) 3、5、8、10、13、15、18、 _______、23; (2) 1、2、4、7、11、16、_______、29; (3) 1、5、3、5、5、5、7、5、_______、 _______、11; (4)19、92、28、83、37_______、 _______、46; (5)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_______ 。

(6) 1234、4123、3412、_______ (7)11、()、31、41、()、 ()71、() (8)()、40、20、()、5 2、下面是小明设计的“有规律排列的 数”,可是他有几个数写错了,请找出来, 并想一想应该换上什么数。 ⑴ 90 75 60 45 30 15 1 ⑵ 0 14 28 42 56 71 8 三.接着写。 (1) 5 ,50 ,500 ,____,____ (2) 1 ,3 ,7 ,13 ,__,31 , ______ (3) 0 ,1 ,3 ,6 ,10 ,___,___ (4) 5 ,5 ,10 ,15 ,25 ,__,65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21世纪的数学教学的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口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进入六年级后,学生突然感觉数学越來越难了,也越來越枯燥,为了让学生能体会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就设计这个课题。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多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袋、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3、课题介绍 本课题通过''生活-一数学一-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反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來,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乂让学生知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更有兴趣來学习数学这一学科,也能在生活中思考一些数学知识。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知识与技能 1.1学生能喜欢数学 1.2数学是有用的。 1.3会在生活中使用数学 2过程与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指导学生调查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2.2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 2.3多使用网络资源:从网络找到材料使用

探究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探究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探究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学生通过活动,自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并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 数学思考:通过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探究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3. 解决问题:如何观察、发现规律,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 情感态度:通过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并充分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并应用与实际生活。 教学重点 用一元一次方程探究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师生魔术表演(现场邀请一名学生参与表演)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叠卡片交给学生,

这五个日期的和,我就能告诉你这五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设置游戏,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二的反思:通过活动二,我们发现哪怕是日常生活中一张小小的日历表也隐藏着这么有趣的数学规律,所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周末不妨将这些游戏与同院的小朋友们玩一玩,他们会非常佩服你的能力,是不是有点小小的成就感呢? 活动三:古诗趣题: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是以诗歌的形式给出的一道应用题,同学们能否用你们学过的语文知识,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回答诗中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活动:边读诗,边揣摸题意,同学之间互

小学二年级数学: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探索规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Exploration law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探索规律 第1课时(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1.课件、题卡。 2.课前准备:各小组用几种颜色的花设计一个布置花台的方案,可选一种或几种颜色,让学生自由发挥。 3.回家收集爸爸或妈妈的年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五一”节快到了,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小朋友设计了布置花台的方案,现在就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朋友的设计都挺棒,我们看得出来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规律。确实,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吗?(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喜欢旅行吗?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重庆出发,去大约300千米远的成都。 多媒体出示地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 再在电脑上出示: 重庆到成都大约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师: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样填? 将教科书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让学生完成书上第66页例1填表,可独立填,也可讨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数学因其日益公理化、形式化而忽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因数学应用的发展,数学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割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仅会极大地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动力,而且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错误理解,更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因此,必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使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提供一种简捷、有效地手段,数学的思想、方法、技术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学段目标”中指出:使学生“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作用呢?我们应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数学教学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广泛的现实背景下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感受、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从现实生活中产生数学问题,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让学生自主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效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 3、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体验数学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片断】 片断一:《最小公倍数》教学片断 情境创设:陈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妈妈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2天后休息1天。有一位远方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如果陈飞的爸爸、妈妈在9月1日同时开始工作,那么在这个月里,这位朋友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师:可以用什么办法找出陈飞的爸爸、妈妈一起休息的日子? 生:可以在九月份的日历上去找。 师:怎样找? 生:先在日历上找出陈飞爸爸的休息日,再找出他妈妈的休息日,最后再看看哪些天是他们一起的休息日。 师:请你们拿出九月份的日历,用△标出陈飞爸爸的休息日,用○标出陈飞妈妈的休息日,再看看哪些天是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 (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找共同休息日”的活动中,找到答案的同学,脸上流露着成功的喜悦)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成如下板书: 爸爸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妈妈的休息日:3、6、9、12、15、18、21、24、27、30 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知识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图形地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找规律地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网络环境下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感受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地应用性和实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规律、用规律,感受规律美,体验数学地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做出合理推断. 教学难点:在生活情境中合理运用规律. 教学过程: 感知规律 ①教师出示教具珠子,引导学生观察珠子地排列特点? ( 学生发现珠子是按红绿地顺序排列地.) ②教师揭示:这串珠子按红绿地顺序排列,就是这串珠子地排列规律. 同时出示课题“规律”. ③学生自由举例:生活中有规律地例子. ④在学生汇报地基础上,课件演示生活中有规律事物地素材图片.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感受合理利用规律能让生活有条理、更美丽. ⑤揭示完整课题:生活中地数学规律 关注学生地生活经验和已有地知识体验是《标准》地重要理念之一.本课一开始就展示生活性地教具和图片素材.营造生活性地情景,为学生主动建构有关地数掌知识提供生活基础. 二、认识规律 、在线上,从颜色、数量上找规律: ①课件演示笑笑涂珠子. ②引导学生从颜色、数量上发现珠子地排列规律. ③教师教授在电脑上涂珠子地方法,学生按照规律,完成涂色任务. ④课件出示一串白珠子,学生自由设计规律涂色. ⑤汇报. 信息平台地开放性.为开放性地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学生通过自由设计规律涂色、相互欣赏汇报.巩固找规律地方法,感受规律地多样化. 、在面上,从种类、方向上找规律: ①课件出示一个餐盘和一些水果. ②请学生设计规律,用拖动地方法,将水果放进盘子.并与同桌交流白己地摆放方法. ③观看笑笑摆放水果地情况,思考笑笑摆放水果地规律. ④讨论总结找规律地方法:从种类、位置上米找规律,并按照规律,将餐盘外地个水果放进餐盘. 通过从线上找规律发展到面上找规律.在学习找规律地方法地同时发展掌生地空间观念. 三、应用规律 (课件展示“美化校园”场景). ①教师介绍活动要求: .用规律地知识美化校园. .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一人负责一个场景地设汁布置.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地设计方案. .向全班汇报交流. ②学生分工合作,庄课件提供地校园场景(过道、教室、跑道) 中,用摆放物(植物、彩旗、气球、桌椅)有规律地摆放、设计来美化校园. ③小组向全班介绍展示自己地设计规律,与大家相互交流,接受质疑与建议. 从感受规律、设计规律到应用规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掌生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地能力提升.掌生首先要决策“摆什么”地问题.选择合适地摆放物:再决策“放在哪”地问题.找到最合理地摆放点:最后决策“怎样

二年级探索规律练习题

二年级找规律专题练习 1 .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1 、4、7、10、13、; (2) 11 、16、21、26、; (3) 20 、16、12、8、; (4) 15 、12、9、6、_ ; 2.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1) 2 、4、5、7、8、10、11、 (2) 1 、3、4、6、7、9、10、 (3) 15 、12、10、7、5、 5、 ?

(4) 13 、9、6、4、; 3 .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5、2、6、3、7、4、 4.远处走来两队可爱的小狗,小明仔细一看,发现所有的小狗身上都有编号,这时一队小狗的主人开始嚷嚷,他说自己丢了一只狗狗,另一队小狗的主人数了数自己的狗狗,发现多了一只,但是到底是哪一只呢,好伤脑筋呀,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吗? 第一队:1、3、7、9、11;第二队:1、 4、5、7、10、13; 5 .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1)3、5、8、10、13、15、18、 ______ 、23; (2)1、2、4 、7、11、16、 ____ 、 29 ; (3)1、5、3、5、5、5、7、5、 _ 、 ______ 、11; 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92、28、83、37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46; (5)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o

(6)1234 ________________ 、4123、3412、 (7)11、()、31、41、()、 ()71、() (8)(八40、20、()、5 2、下面是小明设计的“有规律排列的数”,可是他有几个数写错了,请找出来, 并想一想应该换上什么数。 ⑴ 90 75 60 45 30 15 1 ⑵014 28425671 8 」?接着与。 (1)5 , 50500 , (2 ) 1 , 3 , 7,13,,31 , (3 )0 , 1 , 3 ,6 , 10 , , (4 ) 5 , 5 , 10,15,25 , , 65

小升初----探索规律(教学材料)

六年级数学“专项突破” 探索规律 一、知识梳理 1.算式中的规律 在 数学算式中探索规律,应认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观察结果的特点,从而认记或完成这类题。 2.数列中的规律 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⑴规律蕴涵在相邻两数的差或倍数中; ⑵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位找关系才可以找到规律。 3.数图形中的规律 解答数图形的题目,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数,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4.方阵中的规律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正方形的问题,如运动会上大型体操表演的正方形队列、正方形的池塘边植树等,我们称为方阵问题;方阵问题一般分为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两种;方阵问题的特点是:方阵每边数量相等,相邻两层,每边上的数量相差2。 ⑴四周数=(每边数-1)×4 ⑵实心方阵的数量关系为:总数=外层每边数×外层每边数 ⑶空心方阵的数量关系为:总数=(外层每边数-层数)×层数×4 5.周期中的规律 解答周期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周期,确定周期后,用总量除以周期,如果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如果比整数个周期多几个,那么结果为下一个周期里的第几个,如果不是从第一个开始循环,可以从总量里减掉不是循环的个数后,再继续算。 6.搭配中的规律 搭配问题的解题思路类似于乘法原理,即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 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n=m 1×m 2×m 3×…×m n 种不同的方法。 二、典例剖析 题型一:找规律填数 一串分数:11,21,22,21,31,32,33,32,31,41,42,43,44,43,42,4 1 … ⑴107 是第几个分数? ⑵第400个分数是几分之几? 题型二:找规律填图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那天起,人们便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同时对数学有了逐渐深刻的了解。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原始人“涉猎计数”与“结绳记事”等种种传说。可见,“在早期一些古代文明社会中已产生了数学的开端和萌芽”(引自《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P1——作者注)。“在BC3000年左右巴比伦和埃及数学出现以前,人类在数学上没有取得更多的进展”,而“在BC600—BC300年间古希腊学者登场后”,数学便开始“作为一名有组织的、独立的和理性的学科”(引自《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P1——作者注)登上了人类发展史的大舞台。 如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譬如,人们购物后须记账,以便年终统计查询;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查收各住户水电费用等,这些便利用了算术及统计学知识。此外,社区和机关大院门口的“推拉式自动伸缩门”;运动场跑道直道与弯道的平滑连接;底部不能靠近的建筑物高度的计算;隧道双向作业起点的确定;折扇的设计以及黄金分割等,则是平面几何中直线图形的性质及解Rt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应用。由于这些内容所涉及的高中数学知识不是很多,在此就不赘述了。 由此可见,古往今来,人类社会都是在不断了解和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进步的。数学对推动人类文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我就紧扣高中数学学习的实际,从函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等五方面,简明扼要地谈一下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函数的应用 我们所学过的函数有: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分式函数、无理函数、幂、指、对数函数及分段函数等八种。这些函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自然界中变量与变量间的依存关系,因此代数中的函数知识是与生产实践及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这里重点讲前两类函数的应用。 一元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元一次函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从事买卖特别是消费活动时,若其中涉及到变量的线性依存关系,则可利用一元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例如,当我们购物、租用车辆、入住旅馆时,经营者为达到宣传、促销或其他目的,往往会为我们提供两种或多种付款方案或优惠办法。这时我们应三思而后行,深入发掘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做出明智的选择。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我们切不可盲从,以免上了商家设下的小圈套,吃了眼前亏。 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述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随着优惠形式的多样化,“可选择性优惠”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经营者采用。一次,我去“物美”超市购物,一块醒目的牌子吸引了我,上面说购买茶壶、茶杯可以优惠,这似乎很少见。更奇怪的是,居然有两种优惠方法:(1)卖一送一(即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2)打九折(即按购买总价的90% 付款)。其下还有前提条件是:购买茶壶3只以上(茶壶20元/个,茶杯5元/个)。由此,我不禁想到:这两种优惠办法有区别吗?到底哪种更便宜呢?我便很自然的联想到了函数关系式,决心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运用解析法将此问题解决。我在纸上写道: 设某顾客买茶杯x只,付款y元,(x>3且x∈N),则 用第一种方法付款y1=4×20+(x-4)×5=5x+60;

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一、现实的数学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数学"运动,对全球的数学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结构主义的观念,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有组织的、封闭的演绎体系;因而,数学教育也就意味着应该以体系的结构作为学习过程的指导方针,洞察数学的结构就成了数学教育的最重要的根本;从而提出了数学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演绎思维与公理化方法,必须以集合论与现代公理为基础,提供给学生一个完善的演绎理论体系。 人们通过数学教学的实践,发现了结构主义的片面性。根据数学发展的历史,无论是数学的概念,还是数学的运算与规则,都是由于现实世界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数学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现实世界中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来源于现实,因而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数学是充满了各种关系的科学,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多种形式的外部联系,不断地充实和丰富着数学的内容;与此同时,由于数学本身内在的联系,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规律,进而发展成为严谨的形式逻辑演绎体系。因此,也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整个体系一一充满着各种各样内在联系与外部关系的整体结构。 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能够做数学:熟练地运用数学的语言去解决问题、探索论据并寻求证明,而最重要的活动则应该是从给定的具体情境中,识别或提出一个数学概念。所以,要想引入一个新概念,却缺少足够的具体事实作为基础,或者反复介绍一个概念,却没有具体的应用,这都无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冲动;过早地形式化不可能有效果,而过早的抽象化也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希望知道这究竟有什么用处,又为什么是关联的。 从具体情境中提取适当的概念,从观察到的实例进行概括,再通过归纳、类比,在直觉的基础上形成猜想,这是数学思维的方式。而要引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2.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例1情景图 师:孩子们,这是小张家的客厅,请你仔细观察这副图中的窗帘、沙发和地毯的花色,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沙发的颜色总是一行深粉色,一行浅粉色,一行深粉色,一行浅粉色。。。。。。 生:窗帘是一行蓝色,一行圆圈,排列真有规律。 生:地毯也是一行深蓝,一行浅蓝。 ……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窗帘、沙发和地毯的花色之所以这么漂亮,就是因为它们的花色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例2 1.请你继续喊口号。 出示运动会上各方队入场情景图。 师:瞧,运动会上各方队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向我们走来了。你能试着继续喊口号吗? 抽生喊一喊、全班喊一喊。 师:你们是怎样喊的?有没有什么规律? 生:每次都是1,2,1, 师:每次都是1,2,1,我们就说他的规律是1,2,1三个数字在重复。 2.出示例2 让学生同桌交流,找一找例2中每一组的规律。 抽生汇报

生:第一组的规律是1、1、2三个数字在重复。 生:第二组的规律是A、A、B三个字母在重复。 生:第三组的规律是三个图形在重复。 师:那(1)(2)(3)的规律都是……,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组实际上都是重复。 3.找规律,画一画。 (二)学习例3 1.看动画、想规律。 出示每次增加三个圆画的动画。让学生直观认识理解每次加3的数学模型。 师:通过刚才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每次加3个圆片、 2.摆一摆,填一填。 出示例3. 观察每一组圆片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每一组增加3个圆片。 师:下一组应试摆多少个呢? 课件出示下一组的摆法。 3.找规律填数。 1、 5、 9、 13、、。 16、12、8、4、___ (三)学习例4 1.出示例4 1、1、 2、 3、5、8、_____ 小组内交流 抽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课件配合演示规律。 提炼归纳: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2.说一说,画一画。 数形结合,先引导学生根据图形标出数字,再找规律。最后在本子上按规律画一画。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规律? (重复、依次增加或减少、前两个数相加的和等于第三个数。) 在数学王国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它们。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1~3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4.1 探索规律(一)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4.1探索规律(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第1,2题,事物的简单变化规律。 教学提示: 在本节课中,注重培养让学生把话说规范的习惯,学生在认识变化的规律时,可以先由老师“扶”着说出,是几个图形为一组,每组是按什么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说,使学生的语言逐步达到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按照规律画出图形。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体验感知同样的规律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并感受规律美化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事物的直观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几种图形卡片若干块,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请看(出示课件)节日里街上挂的彩灯、街道两边插的彩旗,它们的色彩搭配、间隔宽窄都是有规律的。 再看(出示课件)我们家里的饭碗、盘子上的图案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正是这些有规律的事物,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很多,你们想去

探索吗?这节课我们一同来探索规律。教师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规律美化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从而激发学生寻找规律,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同时还使学生自觉进入观察并发现规律的探索过程中,初步体验感知同样的规律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欣赏美丽的花纹,寻找规律 课件出示例1图。 (1)教师:请仔细观察沙发、窗帘、地毯、地面,你发现规律了吗?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表述出来。 (2)观察、寻找规律。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寻找沙发、窗帘及地毯上颜色的排列规律。 (3)学生交流找出规律。 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会分别说出沙发、窗帘、地毯、地面的花纹颜色的规律,也能分别表达出来,表达的方式可能是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或者用画图的方法表达;也可能用字母表达,如用“ABABAB…”等。 学生表述正确都要给予鼓励。 引导学生有序地汇报观察到的排列规律。同时引导学生用相对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 (4)教师:请再整体观察、比较沙发、窗帘、地毯、地面条纹颜色的规律,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1:它们的规律都可以表示为“ABABAB…”这样的形式。

小升初数学找规律练习题目.doc

小升初数学找规律练习题目 班级 姓名 等级 1、观察下面的几个算式: 1+2+1=4, 1+2+3+2+1=9, 1+2+3+4+3+2+1=16, 1+2+3+4+5+4+3+2+1=25,… 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请你直接写出下面式子的结果: 1+2+3+…+99+100+99+…+3+2+1=_ ___。 2、, ,,,已知:24 5 52455154415448338333223222222?=+?=+?=+?=+ 3、已知下列等式: ① 13=12 ; ② 13+23=32 ; ③ 13+23+33=62 ; ④ 13+23+33+43=102 ; …… …… 由此规律知,第⑤个等式是 。 4、观察下列等式: 221 2111222222223332 ??????2 +=(+)+=(+)3+=(+)…… 则第n 个等式可以表示为 。 5、212212+= ?,323323+=?,43 4434+=?,……,若10b a 10b a +=?(a 、b 都是正整数), 则a+b 的最小值是 _ 。

6、如图是用火柴棍摆成边长分别是1、2、3根火柴棍时的正方形,当边长为n根火柴棍时,若 摆出的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棍的根数为S ,则S=(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n为正整数).7、如图是五角星灯连续旋转闪烁所成的三个图形。照此规律闪烁,下一个呈现出来的图形是 8、如下图是小明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金鱼”……,则搭n条“金鱼”需要火柴根。 …… 9、如图,在图1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4个,在图2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7个,在 图3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10个,……,则在第n个图形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个(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10、小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摆设如下图所示的正方形图案,则第n个图案需要用白色棋子 ()枚(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 11、右图是一回形图,其回形通道的宽和OB的长均为1,回形 A B C D 1条2条3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