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一上设计)范例

知识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图形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网络环境下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感受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规律、用规律,感受规律美,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做出合理推断。

教学难点:在生活情境中合理运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感知规律

①教师出示教具珠子,引导学生观察珠子的排列特点?

( 学生发现珠子是按2红3绿的顺序排列的。)

②教师揭示:这串珠子按2红3绿的顺序排列,就是这串珠子的排列规律。

同时出示课题“规律”。

③学生自由举例:生活中有规律的例子。

④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课件演示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素材图片。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感受合理利用规律能让生活

有条理、更美丽。

⑤揭示完整课题: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一开始就展示生活性的教具和图片素材。营造生活性的情景,为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掌知识提供生活基础。

二、认识规律

l 、在线上,从颜色、数量上找规律:

①课件演示笑笑涂珠子。

②引导学生从颜色、数量上发现珠子的排列规律。

③教师教授在电脑上涂珠子的方法,学生按照规律,完成涂色任务。

④课件出示一串白珠子,学生自由设计规律涂色。

⑤汇报。

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为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学生通过自由设计规律涂色、相互欣赏汇报。巩固找规律的方法,感受规律的多样化。

2 、在面上,从种类、方向上找规律:

①课件出示一个餐盘和一些水果。

②请学生设计规律,用拖动的方法,将水果放进盘子。并与同桌交流白己的摆放方法。

③观看笑笑摆放水果的情况,思考笑笑摆放水果的规律。

④讨论总结找规律的方法:从种类、位置上米找规律,并按照规律,将餐盘外的 3 个水果放进餐盘。

通过从线上找规律发展到面上找规律。在学习找规律的方法的同时发展掌生的空间观念。

三、应用规律

(课件展示“美化校园”场景)。

①教师介绍活动要求:

a .用规律的知识美化校园。

b .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一人负责一个场景的设汁布置。

c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

d .向全班汇报交流。

②学生分工合作,庄课件提供的校园场景(过道、教室、跑道) 中,用摆放物(植物、彩旗、气球、桌椅)有规律的摆放、

设计来美化校园。

③小组向全班介绍展示自己的设计规律,与大家相互交流,接受质疑与建议。

从感受规律、设计规律到应用规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掌生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掌生首先要决策“摆什么”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摆放物:再决策“放在哪”的问题。找到最合理的摆放点:最后决策“怎样放” 的问题,设计规律。用规律的知识美化校园。再通过彼此欣赏与对话。让每个掌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附: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颜色数量种类方向位置…… 教学设计中,突出的整合特色体现在:

为呈现丰富的探究材料,构建教师引导下的开放活动空间,实现学生与规律的对话,利用局域网创设“笑笑涂珠”(线上规律)、“有趣的水果”(面上规律)、“美化生活环境”(应用规律)等场景,进行交互式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探究、设计的过程,达成学科目标。

教学设计中:“独具匠心的信息技术运用”可以体现在下面教学环节中:

在“应用规律”环节中,构建“美化校园”活动平台。网站提供校园的各场景(如操场、跑道、教室),学生拖动摆放物(如花草、彩旗、桌椅),有规律的设计摆放,美化校园。

其他介绍:

本课教学,以学生动手操作与教师必要引导相结合。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找规律的方法,通过操作应用,汇报提升,发展思维。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

教学所需的环境要求:

需学生操作电脑的网络教室

二、反思: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探索规律”的相关要求,及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需要,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一节在局域网内互动的数学校本课,《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1) 借助信息手段,创设生活环境

谈到规律知识的教学,往往联想到奥数中的纯抽象思维训练。而对规律的感知与认识,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本能,生活世界才是规律真正的“家”。我们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对生活化数学学习环境的创设。如:在引入中,呈现大量有规律的生活素材图片,唤起学生的相关生活基础;创设“涂珠子”、“摆水果”、“美化校园”等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体现规律知识的生活性与实用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规律的知识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知识有了生活作为基础,生活因为知识得到提升。

(2) 开放式平台、互动式体验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对生活中的有规律现象已有一定的感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收获知识、发展能力,有一定难度。为了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我们运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构建出开放式的学习平台。

在认识规律的“涂珠子”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以规律的多样化呈现出来。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引发学生的相互对比与自我对比的体验,从而获得提高。

又如在应用规律中,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美化校园”这一共同的任务,在小组内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形成小组的互助性团队模型,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小组内的互动,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再通过小组与全班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去领悟与意会。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为学生的互动交流创造了条件。使教学不仅仅只是体现一个认知、探究、交流、决策的过程,同时展现了学生交际与审美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是课改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我们立足于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需要,尝试着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探寻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努力追求新的突破。

点评要点:信息技术的教学演示功能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特点:

1、便捷

2、突出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后解决的问题:

1、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规律

2、在计算机教室中学生有了动手做的机会,使学生的学由“听”变为“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后比常规教学的优势:

1、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可发挥易动易变的特点,方便不同的演示活动,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3、将原来是教学手段的演示,拓展成学生的操作工具;将原来只是教师教具的演示,拓展成为学生操作成果的展示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削弱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述能力

建议:

1、在教学效果相当的情况下,尽量多用实物,不用模拟的教具和图像,不要滥用现代教学手段。

2、在学生操作后的演示过程中,出现了几次不能与相应的演示不同步的现象,影响了学生交流的效果。

1、什么是演示教学法?它有哪些特点?

教师通过向学生演示生物体的实物和实物的真切描绘物,传播生物学知识的方法,称为演示教学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正确而合理地选择直观手段的,并学会运用各种直观手段进行演示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数学模型案例

生活中的数学模型案例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五中学 二年三班许立伟 指导教师:李光辉

生活中的数学模型案例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五中学许立伟 生活与数学是分不开的,在很多领域中人们总在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刻画某些生活现象或规律。其实数学和数学模型离我们很近,它是和语言一样具有国际通用性的一种工具,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同程度地会用到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模型的思考方法。本文是我对日常生活中一般数学模型的了解,并运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几个实际问题。 案例一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通过课本的学习我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原因是一旦三角形的三个边长确定了,三角形就确定了,各个角的角度,三个边所围成的面积,等等都不会改变,我也学过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面。一个三条腿的板凳不论在哪里都可以放稳。所以其实三角形是稳定的。埃及金字塔、钢轨、起重机、三角形吊臂、屋顶、三角形钢架、钢架桥中都应用三角形的原理。 案例二轴对称图形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数字:0 3 8 字母:E H 汉字:中由日等,还有很多建筑如

案例三黄金分割比 黄金分割比是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 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 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 一个常见的生活案例:女士们多数喜欢穿高跟鞋.因为 高跟鞋使人的身材更美,那穿多高的跟才能使女士显得迷人呢? 经过计算发现,人体的腿长与身高的比值近似0.618时(也即是黄金分割比值)。 其身材显得迷人漂亮(肚脐足理想的黄金分割点),也就是说,若此比值愈接近0.618.就愈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一般女士由脚底至肚脐的长度与身高比都不 能达到此比值,要通过高跟鞋来调节。 总之,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模型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在数学的发展进程 中,无时无刻不留下数学模型的印记,在数学应用的各个领域中到处都可以找 到数学模型的身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因此.我们要重视它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它,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指导老师评语: 数学模型是解决现实生活生产中一些最优方案的数学方法,徐立伟同学选择 这一题目,可见他已经懂得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用科学知识指导自己 的活动,在生活中体验到了学到知识的乐趣。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373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妈妈去西缘浴室洗澡,当洗完澡时我们在照镜子妈妈突然对我说:“女儿,我来考你一个数学问题,看看你会不会?”我张口就说:“好的,没问题。”妈妈说:“你看到镜子里面有一面时钟吗?现在镜子里面的时钟是7:15,你能想像一下现在是下午几时几分吗?” 我想了一会儿没做出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实在想不出来,只得不好意思地说:“我做不出来。”当我回头看一下挂在墙上的时钟,现在是下午4:45。妈妈问我现在能分析一下怎么研究这个问题了吗?妈妈提醒了我一下,镜子里的钟面时针与分针和挂在墙上钟面时针与分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我立即反应过来了,它们是呈左右轴对称,这正是我最近学习的内容。 洗完澡回到家后,我要求妈妈再出几个给我做一下。第一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3:30,第二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9:40。我立即动手在纸上采用对称法的方法做出了这两道题目的答案:8:30和2:20。这时候妈妈又问我每次这样做题是不是有点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想了一会儿,没有想出来。妈妈这时说:“再提醒一下小朋友,将镜子里钟面时间

和实际时间加起来你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我赶紧动手算了起来,3:30+8:30=12,9:40+2:20=12,发现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都等于12,此时我兴奋的跳了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只要将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等于12。 我说:“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妈妈笑着说“简单嘛?这说明你遇到问题要有考虑的思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事物,找出它们的规律,那你就会觉得生活中的数学比课堂上讲有意思多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确实是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到处都有。从此,我就更加喜欢数学了!

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1]

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 课题:平均数 课时:一课时 材料准备:教师的讲台上有一个“工具箱”,里面预先准备了一些粉笔头、一些碎纸、一些纱线,一些正方体的小积木,而学生则准备有铅笔盒、记录本等。 临床描述 在本节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先向学生呈现了一段录像,在录像中描述了这样一段情节(简述): 在一个幼儿园的某一个教室里,十几个幼儿正围坐在一起,玩着“搭纸”游戏。这时,一位女教师手捧一个纸盒走进来,从镜头中可以看到,里面有许多有着漂亮包装的糖果。教师将这个纸盒放在学生前面的一个小桌上(类似于教师的讲台),又匆匆出去了。 小朋友们开始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注意,老师拿了什么进来,又为什么要出去。但是,因为这位老师好久没有进来,小朋友们就开始有些奇怪了。先是窃窃私语,然后是出声的争论。这时可以听到他们议论最多的是,盒子里面究竟是什么。再后,有一个小朋友大着胆子走上前,看到了纸盒里是好多的糖果,大为兴奋,挥着小手大声地告诉大家。于是,小朋友纷纷上前探个究竟。开始是二、三个,然后就有许多小朋友上来看。 瞧这些小朋友,有些兴奋和骚动。还有几个小朋友的小手开始不停地动着,而且头不断地向前张望着。 终于,一个小朋友忍不住悄悄上来,在纸盒前驻足片刻,拿了一颗糖果。于是,又有几个小朋友开始学样,上来向纸盒伸手,但并未看清他们都拿了多少糖果。再后,就是所有小朋友都一拥而上,纷纷伸手去抓糖果。 这下可好,那些小朋友坐的、站的都有;有的在将糖果往自己的小口袋放,有的在向别人要糖果,有的则在哭, ……。 此时,教师进来了,看到小朋友们乱作一团的场景,再看纸盒,里面早已空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教师免不了要向幼儿做一番教育。然后问了他们几个问题: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很高兴,有的小朋友很不高兴?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大家都高兴?接下来你们应该怎么做?想一想,然后老师可能会怎么做?(录像结束) 接着,教师边播放第二遍录像,边让全班学生思考幼儿园老师的问题。提出,可以每四个同学组成一组进行讨论,并利用自己的学习用品来模拟刚才幼儿园小朋友的行为过程,提出自己想要弄懂的问题。 于是,学生有的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有的用用摆小物品(如一些长短不一的细绳)的方式,也有的利用教师预先给出的正方体小积木,纷纷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尝试解决的方法。 可以看到,有一个小组先是将一堆小积木分成多少不一的几堆,然后是试着将多的积木往少的地方放。可能是由于积木的块数不巧,加上多少相差太大,所以,四个人边动手,边争论,最终也没有获得成功。突然,其中一个学生提出,为什么不将这些积木先全部集中起来,然后来重新分呢?这次,小组获得了成功,他们先将不同块数的几堆积木堆在了一起,然后像“发牌”一样,每次一块,一次发给每一堆。 这时,教师正好在巡视中走了过来,她向小组的同学提了一个问题:想想看,还有什么办法能更快的解决问题呢?于是,小组又展开了讨论。新的方法出现了,就是先数出积木的总数目,然后数一数要放几堆,用除法一算,就知道每一堆应该有几块,这样,只要直接将积木一次发给每一堆就可以了。

B1.3.4 生活中的算法实例 教案

1.3.4 生活中的算法实例 教学要求: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了解算法思想. 教学重点:生活实例的算法分析. 教学难点:算法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前面学习了哪几种算法案例?每种算法的作用及操作方法是怎样的? 2. 算法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何利用我们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讲授新课: 1. 霍奇森算法: 提问:同学们经常会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有时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例如,你可能要面临好几门课的作业的最后期限,你如何合理安排以确保每门课的作业都能如期完成?如果根本不可能全部按期完成,你该怎么办?(霍奇森算法可以使得迟交作业的数目减到最小. 这一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安排的实践中.) 例如:当你拿到下面这组数据后,你会如何安排你的时间,以确保每门课的作业都能如期完 法可用自然语言描述为:①把这些作业按到期日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从最早到期的到最晚到期的;②假设从左到右一项一项做这些作业的话,计算出从开始到完成某一项作业时所花的时间. 依次做此计算直到完成了所列表中的全部作业而没有一项作业会超期,停止;或你算出某项作业将会超期,继续第三步;③考虑第一项将会超期的作业以及它左边的所有作业,从中取出花费时间最长的那项作业,并把它从表中去掉;④回到第二步,并重复第二到四步,直到做完. 2. 孙子问题: 韩信是秦末汉初的著名军事家. 据说有一次汉高祖刘邦在卫士的簇拥下来到练兵场,刘邦问韩信有什么办法,不要逐个报数,就能知道场上士兵的人数. 韩信先令士兵排成了3列纵队进行操练,结果有2人多余;接着他立刻下令将队形改为5列纵 队,这一改又多出3人;随后他又下令改为7列纵队,这一次又剩下2人无法成整行. 由此得出共有士兵2333人. 如何用现在的算法思想分析这一过程? 《孙子算经》中给出了它的具体解法,其步骤是:选定57?的倍数,被3除余1,即70;选定37?的一个倍数,被5除余1,即21;选定35?的一个倍数,被7除余1,即15. 然后按下式计算702213152105m p =?+?+?-,式中105为3,5,7的最小公倍数,p 为适当的整数,使得0105m <≤,这里取2p =. 求解“孙子问题”的一种普通算法: 第一步:2m =. 第二步:若m 除以3余2,则执行第三步;否则1m m =+,执行第二步. 第三步:若m 除以5余3,则执行第四步;否则1m m =+,执行第二步. 第四步:若m 除以7余2,则执行第五步;否则1m m =+,执行第二步. 第五步:输出m . 3. 小结:算法的基本思想. 三、巩固练习: 略 四、作业:教材P38第3题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教案资料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 学小故事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 你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数学经常会让你感觉自己笨得不行。很多人不喜欢数学,事实上,数学本身非常有趣,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享受。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来探寻有趣的数学吧! 身体计算器 我们的身体真得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右边剩下的手指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关于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或许始终都无法配成一对。虽然不是太幸运,但是如果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肯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的。如此说来,只要借助一只额外的袜子,数学规则就能战胜墨菲法则。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多少只袜子能配成一对”的答案是3只。

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至少必须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 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的。 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火车相向而行问题 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辆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辆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段时间,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型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掷硬币并非最公平 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案例

数学研究学习 ——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案例及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数学是应用到我们的每个细节。学数学不是当死知识,而是要灵活运用。我们只有真正的学好数学,才能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这天,我正在玩物理学具,因为电学下学期还要学,所以我就玩起了电学里的连接电路。看着那一闪一亮的灯泡,我突然心中起了一个问号,灯泡的容积怎么求呢?那不方不正,又不是球形的灯泡,又怎么能计算求出它的容积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碗里面灌满水,然后倒出来量。可是灯泡又扭不开,也不可能打碎,这怎么求。我低头思考了一会,就想出办法。 我首先找出一个玻璃钢(鱼缸),然后将灯泡放进去,测量说升高了多少。然后套用公示:升高的高度*长*宽,就计算出来了。 还有一个实例:过年的时候,小姑要和姑父回家乡过年,说是要给我带纪念品。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走的,等的我就急了,问爸爸,他这就考我了:“你小姑回去一周,平年2月有28天.,你算算吧。” 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她7号回来,对不对?” 知道我是怎么算的吗?是这样的。设这七天最中间的一天为x,得到一个方程: (x-3+x-2+x-1)+x+(x+1+x+2+x+3)=28 解得x=4 4+3=7 数学在生活中十分有用,只有不断探索,才会获得更多收获 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 步骤 1.准备:一张边长为20 cm的正方形纸板,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以及剪刀、直尺、透明胶、细沙。 2.操作:展开一个无盖长方体 3.设疑: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 (1)几何思想 (2)把小正方形的边长在2.5cm到4cm之间进行细分,按0.5cm的间隔取值,即分别取2.5cm,3cm,3.5cm,4cm时,折成的无盖长方体形纸盒 的容积将如何变化?请学生按照昨天所分的小组填写下面的表格:

数学小故事100字12篇-精品

《数学小故事100字》 数学小故事100字(一): 《数学小故事100字》 昨日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数学小故事100字(二): 《数学小故事100字》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 数学小故事100字(三): 《数学小故事100字》 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着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数学小故事100字(四): 《数学小故事100字》 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能够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样没想到。之后星星说:那我们怎样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 数学小故事100字(五): 《数学小故事100字》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数学小故事100字(六): 《数学小故事100字》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

(完整版)生活中的数学例子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 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 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 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 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在这问题中,大多数人都认为答案损失197元,或者200元.其实答案是97元。这个可是10个人之中有9个人都会错的题目哦。 我们把问题反过来想,想想街坊和年轻人都得到了什么?就更明了了~~ 街坊给老板换了100元的零钱后又和老板换回了100元钱,也就是说街坊和老板是没有利益关系的。老板收到年轻人的100元假币,给了年轻人找给年轻人79元钱,也就是说年轻人得到是的礼物18元的成本+3元的利润和79元钱,这样就很清楚的知道老板失去的就是给年轻人的礼物18元的成本+3元的利润和找给他的79元钱。 老板损失的是79+18=97 元 今天,妈妈带我到超市买东西,妈妈买了许多用品,刚想去结账,又想起还有洗洁精没买,于是我和妈妈又去买洗洁精,我们来到了卖洗洁精的地方,看到两种一样的洗洁精,但价钱,优惠都不同。妈妈说:“你给我算一下,买哪一种划算。”第一种是14元500毫升,第二种是16元500毫升赠80毫升。我便算了起来:500÷14≈35(毫升)每元35毫升,500+80=580(毫升),580÷16=36.25(毫升)每元36.25毫升,我拿起第二种走向了结账台。妈妈对我啧啧赞叹,说我真聪明。 妈妈考我题目:“最近,我在一张试卷上看见一道题目,甲数是乙数的3倍,如果乙数给甲数6,那甲数就是乙数的5倍,求甲,乙是几?” 我思考了一会说:“我还真不会,你能教我吗?”妈妈说:“他说甲数是乙数的3倍,那我们先将乙数是1倍,甲数是3倍,乙数给甲数6,甲数是乙数的5倍,由此可以想到,乙数去掉6,甲数就加上6,现在,甲数是乙数的3倍多6,我们可以将甲数分成跟乙数一样多,都去掉6,可以去掉3个6,再加上乙数给的6,一共是4个6,用4乘6等于24,24加上6等于30,再用30除以2等于15,15加上6等于21,求出原来的乙数,那甲数就好求了,现在我不说了,你能求出甲数么?” “太简单了。用21乘3等于63,甲数是63,乙数是21。 一天,我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一道数学题将我难住了:a、b两地相距546千米,两列客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我相信很多同学看了之后,都会觉得头疼,我也是,这分明不好算吗!最后,还是用>老师上课教我的知识,令我茅塞顿开,解开了这道题。老师不是教过我假设吗?那我可以先假设乙车每小时行a千米,那乙车一共行驶了3a千米,甲车的速度是乙车三倍,一共行驶了9a千米,那么它们一共行驶了12a千米,也就是12a千米=546千米。你看,这样假设之后,解开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用546÷12=45.5千米,算出乙车的时速是45.5千米,再用45.5×3=136.5千米,算出甲车的时速是136.5千米。可见假设是数学解题的一个小妙招。

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数学在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息息相关。若能良好的使用数学,则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 进入数学的礼堂,让一个一个字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与方便。其实计算,就是这么简单。 1、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5、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

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一、现实的数学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数学"运动,对全球的数学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结构主义的观念,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有组织的、封闭的演绎体系;因而,数学教育也就意味着应该以体系的结构作为学习过程的指导方针,洞察数学的结构就成了数学教育的最重要的根本;从而提出了数学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演绎思维与公理化方法,必须以集合论与现代公理为基础,提供给学生一个完善的演绎理论体系。 人们通过数学教学的实践,发现了结构主义的片面性。根据数学发展的历史,无论是数学的概念,还是数学的运算与规则,都是由于现实世界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数学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现实世界中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来源于现实,因而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数学是充满了各种关系的科学,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多种形式的外部联系,不断地充实和丰富着数学的内容;与此同时,由于数学本身内在的联系,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规律,进而发展成为严谨的形式逻辑演绎体系。因此,也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整个体系一一充满着各种各样内在联系与外部关系的整体结构。 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能够做数学:熟练地运用数学的语言去解决问题、探索论据并寻求证明,而最重要的活动则应该是从给定的具体情境中,识别或提出一个数学概念。所以,要想引入一个新概念,却缺少足够的具体事实作为基础,或者反复介绍一个概念,却没有具体的应用,这都无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冲动;过早地形式化不可能有效果,而过早的抽象化也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希望知道这究竟有什么用处,又为什么是关联的。 从具体情境中提取适当的概念,从观察到的实例进行概括,再通过归纳、类比,在直觉的基础上形成猜想,这是数学思维的方式。而要引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作文450字400字300字200字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作文450字400字300字200字 早在三国时期的魏国,就发生了意见与数学紧密相联的事。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高兴极了,变带领百官和儿子曹冲一同去观看,在场的所有人都没见过大象,见到大象如此高大,大家都想知道这只“庞然大物”有多重。于是,有人就提了称大象的建议,可是怎么称呢?人们议论纷纷,这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讲话了,他说:“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命令人们将大象运到船上,再在水漫过船的位置画上记号,再把大象抬出船,让人把石头往船上放,等石头的重量使水没过刚刚做的记号时,就把石头拿出船,一个接一个的称,最后把所有石头的重量加在一起,就得出了大象的重量。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450字大家都知道电脑吧,可你们知道吗?电脑中的动画,游戏,图片,音乐等等,都是由0和1组成的。比如00000001代表1,00000010代表2,00000011代表3……无论多么复杂的程序和软件,电脑都能用0和1轻松表现出来。 数学也与日常生活分不开。比如妈妈常常让我去找车位。开始时,我不知怎样才能求出两辆车之间的距离,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用尺子量我两腿之间走路时的长度,两步半就是一米。再用脚步量出妈妈车的长度,再去量两辆车之间的距离就知道这个车位是不是足够妈妈的车子停。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等待着你的探索和发现。 到了超市,我们买了三斤鸡腿,一千克二十元钱,一斤等于五百克、五百克又等于零点五千克,由此可得:三斤等于一点五千克,一点五乘二十等于三十元。今天又学会了一个数学知识,我的数学又“更上了一层楼”。 我们又去买水果,我看到了草莓,“口水直流三千尺”,妈妈看我馋的不能行,就买了一些,花了二十七元,又买了四千克苹果十六元,一大包零食,十六块五元。薯片七元,一个洋娃娃一百八十五元。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我:“草莓、苹果、零食一千克各多少元?我回答一千克草莓七元,苹果四元,零食十一元。”妈妈又问:“一共多少元?”27加16加16。5加7加185等于261。5元。妈妈说回答的很真确。不过速度很慢,加快速度就更好了。也不要板手指头算,因为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为什么带小数点的也会

生活中的数学模型案例

. 生活中的数学模型案例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五中学 二年三班许立伟 指导教师:李光辉

生活中的数学模型案例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五中学许立伟 生活与数学是分不开的,在很多领域中人们总在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刻画某些生活现象或规律。其实数学和数学模型离我们很近,它是和语言一样具有国际通用性的一种工具,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同程度地会用到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模型的思考方法。本文是我对日常生活中一般数学模型的了解,并运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几个实际问题。 案例一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通过课本的学习我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原因是一旦三角形的三个边长确定了,三角形就确定了,各个角的角度,三个边所围成的面积,等等都不会改变,我也学过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面。一个三条腿的板凳不论在哪里都可以放稳。所以其实三角形是稳定的。埃及金字塔、钢轨、起重机、三角形吊臂、屋顶、三角形钢架、钢架桥中都应用三角形的原理。 案例二轴对称图形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数字:0 3 8 字母:E H 汉字:中由日等,还有很多建筑如

案例三黄金分割比 黄金分割比是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 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 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 一个常见的生活案例:女士们多数喜欢穿高跟鞋.因为 高跟鞋使人的身材更美,那穿多高的跟才能使女士显得迷人呢? 经过计算发现,人体的腿长与身高的比值近似0.618时(也即是黄金分割比值)。 其身材显得迷人漂亮(肚脐足理想的黄金分割点),也就是说,若此比值愈接近0.618.就愈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一般女士由脚底至肚脐的长度与身高比都不 能达到此比值,要通过高跟鞋来调节。 总之,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模型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在数学的发展进程 中,无时无刻不留下数学模型的印记,在数学应用的各个领域中到处都可以找 到数学模型的身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因此.我们要重视它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它,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指导老师评语: 数学模型是解决现实生活生产中一些最优方案的数学方法,徐立伟同学选择 这一题目,可见他已经懂得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用科学知识指导自己 的活动,在生活中体验到了学到知识的乐趣。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爸爸去大众浴室洗澡,当洗完澡时我们在照镜子,爸爸突然对我说:“儿子,我来考你一个数学问题,看看你会不会?”我张口就说:“好的,没问题。”爸爸说:“你看到镜子里面有一面时钟吗?现在镜子里面的时钟是7:15,你能想像一下现在是下午几时几分吗?”我想了一会儿没做出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实在想不出来,只得不好意思地说:“我做不出来。”当我回头看一下挂在墙上的时钟,现在是下午4:45。爸爸问我现在能分析一下怎么研究这个问题了吗?爸爸提醒了我一下,镜子里的钟面时针与分针和挂在墙上钟面时针与分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我立即反应过来了,它们是呈左右轴对称,这正是我最近学习的内容。 洗完澡回到家后,我要求爸爸再出几个考考我。第一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3:30,第二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9:40。我立即动手在纸上采用对称法的方法做出了这两道题目的答案:8:30和2:20。这时候爸爸又问我每次这样做题是不是有点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想了一会儿,没有想出来。爸爸这时说:“再提醒一下小朋友,将镜子里钟面时间和实际时间加起来你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我赶紧动手算了起来,3:30+8:30=12,9:40+2:20=12,发现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都等于12,此时我兴奋的跳了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只要将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等于12。 我说:“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爸爸笑着说“简单

嘛?这说明你遇到问题要有考虑的思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事物,找出它们的规律,那你就会觉得生活中的数学比课堂上讲有意思多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确实是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到处都有。从此,我就更加喜欢数学了!

生活中的图形

S1.1生活中的图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存在; 2.通过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美妙; 3.通过介绍点滴的数学发展成就,感受数学的无限奥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 教学目的: 1.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空间; 2.展示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还有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由于我们所学知识的限制,还不能给予解答,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身边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我们对周围客观存在事物的研究,这种研究是必要的. 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列举大量与数学有关的实例,并一起分析,会给教师带来困难,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即可. 教学过程 (一)我们周围的图形世界 几何图形存在于现实生活的空间 教学模式:师生互动, 列举大量与数学有关的实例,并一起分析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以数学的眼光关注物体的形状时,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 2)让学生初步接触物体的横断面和纵断面概念从而把握物体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组成。 教学安排:1)通过例举生活用品、跑车飞机、生态自然实现目的1) 2)通过例举建筑物、日用品实现目的2) ①生活用品:指出有哪些基本图形? (如花朵的花心可视为点,花茎可视为线,花叶可视为面) ②速度的代名词—跑车一家 议一议1: 上图中的小汽车在形状上有哪些不同?现代用于比赛的跑车为什么采用图片中的形状?

蓝天的战士—战斗机一族 议一议2:飞机采用了什么形状?为什么采用这种形状? ③生态自然:物体的形状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千千万万美丽而神奇的图形.如:绽放的花朵 绚丽的蝴蝶 花鸟鱼虫 等 议一议3:通过前面的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关注这些物体的形状时,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几何图形? 引导学生回答它们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 ④建筑物 中华世纪坛的昼夜、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 、 天坛 等 想一想: 如果只考虑建筑物的形状,你能说出上面图中建筑物大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请你分析身边的一些物体,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以祈年殿的模型为例,(如图1) 图1 图2 图3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圆锥、三个圆柱和五个圆台组成的。(如图2) 如果画出它的纵断面,可以看到,所得到的图形是由三角形、长方形和梯形组成的;(如图3) 想一想 (1)中央电视塔是由什么立体图形组成的? 回答: 一个圆锥和若干个圆台组成. (2)如果从正前方看,它是由怎样的平面图形组成的? 画出它的示意图. 由一个等腰三角形和若干个等腰梯形组成. (3)请你想象如果从正上方向下看,它是怎样的平面图形, 它是由怎样的平面图形组成的? 由同心圆组成.

生活中的数学例子学习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1) 有一天,妈妈在看书时候突然问我:“孩子你学习了乘法了,我出一个题目你来算一算好不好”我说好。妈妈说:“我出个对联,上联下联说的都是一位老人的年龄,你算一下老人多少岁了。”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这副对联是由清代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要纪晓岚对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个数,即上述下联。花甲是60岁,俗话说‘六十一花甲’;古稀是70岁,俗话说:‘人生其实古来稀’,用来形容古代活过七十岁的人都很少了。”我这样计算:上联的算式:2×60+3×7=141,下联的算式:2×70+1=141。 得出结论:老人141岁了。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2) 快过年了,爸爸说:“今天我去批发市场买水果,你们都想要什么水果呢”我想吃草莓、提子、橙子,妈妈想吃苹果,弟弟想吃火龙果和小橘子,爸爸说好,一会就买回来了。 两个小时后,爸爸买了水果回来了,妈妈问一共花了多少钱。爸爸说:“这箱橙子50元,这包提子280元,草莓60元,苹果45元,火龙果48元,沙糖桔26元。孩子你来算一算吧。” 我列算式:50+280+60+45+48+26=509元。哇,水果这么贵啊,要花这么多钱!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3) 今天我和弟弟在玩足球,妈妈说:“我给你们出个题目,看谁能回答的又快又对。足球是用黑白两种颜色的皮缝制而成的。黑皮是正五边形的,白皮是正六边形的,那么假如其中黑皮有12块,白皮有多少块呢”我和弟弟都很茫然,觉得非常困难,无处下手。妈妈说:我来提示一下,黑皮的每条边都和白皮的边是共用的,但是每块白皮都只有三条边是跟黑皮共用的,所以可以利用他们共用的边数来计算,“所有正六边形的总边数=正五边形总数*3”来求解。我听懂了,于是开始思考: 每块黑皮有五条边,十二块黑皮共有5×12=60条边,每块白皮有三条边与黑皮在一起,因此白皮共有60÷3=20块。我检验了一下,足球真的是有20块白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故事我觉得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记得刚开始第一节课的时候,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整齐的摆放着全班同学的小练习册。便灵机一动,何不就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诉大家这本书有102页,如果现在有12本这样的书,一共多少页呢?怎样列算式解答? 15本呢?20本呢?并指名学生板书。分别让学生列竖式解答。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会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整百数乘整十数,所以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

法,通过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三、题组训练,以旧带新,发现规律。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题组,运用迁移的方法,总结出积的末尾的0的确定。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并巩固简便的笔算方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明明

(二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大数》案例及反思

《生活中的大数》案例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学习方式: 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体会生活中的大数。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图片,谁愿意介绍给大家。(点击电脑出示图片)在这些图片中都藏有数字,你能找出来吗?

2、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大数,课本中也介绍了一些,我们来读一读。你还知道有哪些?现在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与你的同伴说一说。 3、请几个学生说一说他收集的大数资料。 〔设计意图:以老师收集及展示的大数为引线,引出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学生互说收集的资料并找出其中的大数,对千、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数一数。 1、(点击电脑出示大正方体图)这是一个什么物体?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中会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到底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板题:数一数)怎样数比较快? 2、让学生数一数、议一议。 3、提问学生:你是怎样数的?(根据学生的叙述点击电脑演示从大正方体图中切割出一层小正方体) 你是怎样数出这层有100个小正方体的?(根据学生的叙述点击电脑演示从一层小正方体中切割出一排小正方体),数一数这一排小正方体中是不是有10个小正方体? 4、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那么有这样的几层呢?(点击电脑演示大正方体切割10次得到10层小正方体)

生活中的数学例子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 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 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 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 xx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在这问题中,大多数人都认为答案损失197元,或者200元.其实答案是97元。这个可是10个人之中有9个人都会错的题目哦。 我们把问题反过来想,想想街坊和年轻人都得到了什么?就更明了了~~ 街坊给老板换了100元的零钱后又和老板换回了100元钱,也就是说街坊和老板是没有利益关系的。老板收到年轻人的100元假币,给了年轻人找给年轻人79元钱,也就是说年轻人得到是的礼物18元的成本+3元的利润和79元钱,这样就很清楚的知道老板失去的就是给年轻人的礼物18元的成本+3元的利润和找给他的79元钱。 老板损失的是79+18=97元 今天,妈妈带我到超市买东西,妈妈买了许多用品,刚想去结账,又想起还有洗洁精没买,于是我和妈妈又去买洗洁精,我们来到了卖洗洁精的地方,看到两种一样的洗洁精,但价钱,优惠都不同。妈妈说: “你给我算一下,买哪一种划算。”第一种是14元500毫升,第二种是16元500毫升赠80毫升。我便算了起来:500÷14≈35(毫升)每元35毫升, 500+80=580(毫升),580÷16=36.25(毫升)每元36.25毫升,我拿起第二种走向了结账台。妈妈对我啧啧赞叹,说我真聪明。

妈妈考我题目: “最近,我在一张试卷上看见一道题目,甲数是乙数的3倍,如果乙数给甲数6,那甲数就是乙数的5倍,求甲,乙是几?” 我思考了一会说: “我还真不会,你能教我吗?”妈妈说: “他说甲数是乙数的3倍,那我们先将乙数是1倍,甲数是3倍,乙数给甲数6,甲数是乙数的5倍,由此可以想到,乙数去掉6,甲数就加上6,现在,甲数是乙数的3倍多6,我们可以将甲数分成跟乙数一样多,都去掉6,可以去掉3个6,再加上乙数给的6,一共是4个6,用4乘6等于24,24加上6等于30,再用30除以2等于15,15加上6等于21,求出原来的乙数,那甲数就好求了,现在我不说了,你能求出甲数么?” “太简单了。用21乘3等于63,甲数是63,乙数是21。 一天,我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一道数学题将我难住了: a、b两地相距546千米,两列客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我相信很多同学看了之后,都会觉得头疼,我也是,这分明不好算吗!最后,还是用>老师上课教我的知识,令我茅塞顿开,解开了这道题。老师不是教过我假设吗?那我可以先假设乙车每小时行a千米,那乙车一共行驶了3a千米,甲车的速度是乙车三倍,一共行驶了9a千米,那么它们一共行驶了12a千米,也就是12a千米=546千米。你看,这样假设之后,解开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用546÷12=45.5千米,算出乙车的时速是45.5千米,再用 45.5×3=136.5千米,算出甲车的时速是136.5千米。可见假设是数学解题的一个小妙招。妈妈带我去菜市场买鸡蛋。鸡蛋标价: 洋鸡蛋1斤10个,1个 0.9元 草鸡蛋1斤6个,1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