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重点)

2、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

3、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为农业

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重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描图法、计算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1、我国的冬、夏季风的发源

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

围?

夏季风冬季风

发源地

风向

特点

范围

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

分界线?

3、我国气候的重要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

重要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

样”是我国气候的另一基本特

征,下我们就来继续探究与学

习。

学生积极思考回顾,我国季

风气候的特点,让学生指图

说出分界线,山脉的位置及

名称。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合作,

同桌之间相互提问,并指图

描述;然后找学生代表指图

回答。

通过知识回顾

做到温故知

新。“导入”开

门见山,直击

目标,让学生

带着的问题走

进课堂,做到

直击目标,有

的放矢。

承接过渡

同是千禧之年的“春节”,为什么我国南北地方的气候有如此大的差异,回顾七年级学习的气候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我国

读图

观察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教师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

分布图”让学生读图观察并探

究思考:

1、说一说:

读图观察16℃、8℃、0℃、—

8℃、—16℃、—24℃等温线,

冬季等温线大致与平行,越

往北,纬度越,气温

越,说明冬季气温分布受

影响较大;此外,越往北,离冬

季风的源地也越,受冬季

风的影响也越,气温就

越。

2、描一描:

让学生用红笔描出我国1月平

均气温0℃等温线,观察它大致

经过我国什么地区?

3、看一看:

读图观察我们的家乡——枣庄

1月平均气温所在的范围?

4、算一算:

海南省海口市与黑龙江省的漠

河县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多少

度?

5、想一想:

学生读图观察并归纳总结: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6、议一议:

学生仔细阅读我国1月平均

气温分布图,仔细观察等温

线的分布,同桌之间相互思

考讨论、合作探究,最后归

纳总结:

1、纬线、高、低、

近、大、低。

2、学生用红笔描出我国1

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观

察大致经过我国哪些区域,

归纳总结:它大致经过我国

秦岭——淮河一线——青

藏高原东南边缘。

3、枣庄1月平均气温:

0℃~—8℃之间。

4、学生动手计算南北方地

区气温相差多少度:

16℃——32℃=48℃

5、学生读图观察并归纳结,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总

体上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

北相差很大。

6、主要是纬度因素,另外

还有冬季风,冬季风加剧了

通过一系列的

读图观察、描

图、思考与合

作探究、计算

等活动,培养

学生的学习自

主性,锻炼学

生的学习观察

能力、分析推

理能力和归纳

理解能力,从

而全面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

能。

描图并识记

观察思考、

学以致用

计算对比、

加深记忆

归纳总结、

强化记忆

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

读图思考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教师展示“中国7月平均气温

分布图”让学生读图观察并探究

思考:

1、说一说: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什

么高原?为什么?

2、看一看:

读图观察我们的家乡——枣庄

7月平均气温所在的范围?

3、议一议:

为什么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不

大呢?原因是什么?

4、想一想:

学生读图观察并归纳总结: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学生仔细阅读我国7月平均

气温分布图,仔细观察等温

线的分布,同桌之间相互思

考讨论、合作探究,最后归

纳总结:

1、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在:

青藏高原;主要原因:地形

因素,青藏高原地势高即海

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

低6℃。

2、我们的家乡——枣庄7

月平均气温所在的范围:

24℃~—28℃之间

3、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除青藏高原等地外;主要原

因:我国进入夏天,南北方

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都较

高,获得太阳的光热就多;

且越往北,白昼时间就越

长,获得太阳光热就越多。

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除青藏高原等地外,夏季全

国普遍高温。

读图观察、

质疑解惑

观察思考、

学以致用

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强化记忆

承接过渡

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当日平均气温大于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活跃生长;人们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叫做活动积温。它反映了各地的热量状况,是划分我国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观察描绘教师展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让学生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类型并圈出其名称。

学生读图,动手圈图,找出

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分布的

位置及名称;

通过观察生生

互动活动,培

养学生的合作

中国温度

带的分布1、读一读:

我国的主要温度带的名称?

2、说一说:

我们的家乡枣庄属于哪一温度

带区?

3、描一描:

读“中国温度带分布图”用红笔

描绘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界线,

并说出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

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4、填一填:

同桌之间互相指图介绍,然

后找学生代表指图,说出我

国主要温度带的名称及分

布地区。

1、我国的主要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

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

区。

2、学生读图观察回答:枣

庄位于暖温带地区。

3、学生读图仔细观察,动

手用红笔描绘各温度带之

间的分界线。然后分组讨论

并把学生各自的观点进行

总结与汇总,最后让学生代

表发言。我国暖温带与亚热

带的分界线,大致经过:秦

岭—淮河一线。

4、学生根据课本独立完成

表格,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讨

论,最后找学生回答:

东北地区:喜凉作物

华北地区:喜温作物

南方地区:喜热作物

粮食作物:南稻北麦(东北

—春小麦、华北—冬小麦)

油料作物:南油北花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熟制:东北:一年一熟、

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

熟、南方:一年两熟至三熟。

探究能力,加

深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能

力。

培养学生的读

图能力,

知识迁移,

学以致用

通过观察动手

描绘等活动,

加深学生对地

理分界线:秦

岭—淮河一线

的认识,培养

学生的综合分

析及归纳总结

能力。

通过填表加强

学生对我国农

业的了解与认

识,利用比较

法一目了然,

培养学生的综

合能力。

方地区

承接过渡

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还表现在各地的干湿状况差异很大,人们通常根据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来衡量该地气候的干湿程度,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分为哪四个干湿地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读图识记中国干湿地区分布教师展示:“中国干湿地区分布

图”让学生找出我国主要的干

湿地区,并圈出其名称。

1、读一读:

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的名称

2、说一说:

我们的家乡枣庄属于哪一温度

带区?

3、描一描:

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用红

笔描绘我国主要干湿地区的分

界线,并说出我国湿润地区与半

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的

地方?

学生读图,动手圈图,找出

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分布

的位置及名称;同桌之间互

相指图介绍,然后找学生代

表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干

湿地区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1、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

区、干旱区。

2、学生读图观察回答:枣

庄位于半湿润地区。

3、学生读图仔细观察,动

手用红笔描绘各干湿地区

之间的分界线。然后分组讨

论并把学生各自的观点进

行总结与汇总,最后让学生

代表发言。我国暖湿润地区

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

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通过读图、描

图,培养学生

的读图能力,

学生读图相互

述说,然后达

到识记。

知识迁移、能

力提升

让学生结合生

活,理论联系

实际,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

质,真正达到

学习生活有用

的地理。

合作探究说一说:

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

地理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它

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

线、1月0℃等温线、温度

带中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

分界线、干湿地区中的湿润

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

线。

培养学生综合

分析和归纳运

用知识的能

力。

探究追问

“说一说”为什么我国气

候类型复杂多样?(教师展示我

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图和地形地

势分布。)

友情提示:我国既有多种多

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

湿地区;再加上我国复杂的地形

和地势特点,加剧了我国气候的

复杂

学生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图,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回

顾,我国的地形特点,复杂

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地势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

温降低60C加剧了气候的复

杂程度。

教师通过追

问、层层递进、

循循善诱、培

养学生的质疑

探索能力和综

合能力。

探究实践生活在线,小记者现场采访:

我们的家乡枣庄所在的区

域,对农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友情提示:

我们的家乡枣庄位于温带季风

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干燥;农业类型以旱地为主的耕

地,主要的农作物有冬小麦、玉

米、花生、棉花等,农作物熟制

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把讨

论结果进行统计,然后找一

名学生扮演记者,进行现场

采访,生生互动。

让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感受

地理知识就在

我们的生活

中,学会知识

迁移,能力提

升,综合解决

问题的能力,

真正学习生活

有用的地理。

对号入座教师展示课下搜集的我国不同

地区的气候景观图片,让学生先

欣赏,然后说出它所在的气候类

型。采取抢答的形式完成。学生边欣赏,边动脑思考然

后抢答,以竞争与合作的形

式进行,学生积极参与,兴

趣浓。

以游戏形式,

创设宽松氛

围,培养学习

自信。

收获平台

我的收获:“想一想”:

这节课你对我国气候特征有

怎样的了解与认识。一起来分享

一下。

学生总结我国气候的基本

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大陆

性气候显著和气候类型复

杂多样。强调重难点知识。

培养学生梳理

知识的能力,

并强化记忆。

活动探究:

利用星期天,学生走进农村实地考察:从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等方面调查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并结合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当地发展农业生产为什么不能单纯依靠天然降水,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利措施?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气温季节变化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外,普遍高温

候温度带差异划分依据:根据热量情况,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复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杂

多干湿地区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样湿润地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当堂达标】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一月0o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D.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2、判断题:

(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全部为半湿润区。()

(2)、我们的首都北京位于半湿润区。()

(3)、我国海南省全部位于湿润区。()

(4)、东北平原位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3、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和植被类型用直线连起来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A半湿润地区(1)森林

②河中下游平原 B湿润地区(2)草原

③塔里木盆地 C半干旱地区(3)荒漠

④天山山麓 D干旱地区(4)森林、草原

5、在下图中填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的名称(代号)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E、寒温带

F、高原气候区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本节知识内容来源与生活,所以学生对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的知识容易理解与接受,真正做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教学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教学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的问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带着的问题走进课堂;分析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也是结合我们的生活来学习与理解,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是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合作;通过观察与思考、追问与探索以及学生动手描图、计算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去探索与认识我国气温和降水,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中国地理气候复习学案

中国地理(三)----中国的气候 [学习目标] 1.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年降水量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3.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5.气候的主要特征及 6.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1)我国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2)我国气候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过程] 运用地图和图表,从气温的时空变化,干湿情况分布,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综合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注意读图表的方法和技巧 运用地图、资料,从地理位置、地形 和季风等方面综合分析影响气候特征的 因素 熟悉重要的气候界线 一、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中国的气温的分布及成因: 冬季:等温线,说明南北温 差,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 一线,最低温出现 在。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原因 夏季:等温线比较,说明夏 季。 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 3.在图上画出中国的热量带名称

二、降水 .中国的降水的分布规律: 1.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多 少; 多, 少。 总趋势: 。 2.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多, 少,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3.在图上找出 200mm .400mm.800m m.1600m 等降水量分布 4.季风与非季风区界线: 5.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五月: 进入雨季,十月结束 六-七: 进入雨 季,九月结束 七、八月: 进入雨季, 9月初结束 南方雨季开始 ,结束 ,雨季 ; 北方开始 ,结束 ,雨季 。 5.干湿区的分布: 在图上找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 地区、干旱地区

三、中国的气候特征、原因及其影响: 1.影响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2.中国气候的特点: 3.评价中国的气候特征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思维拓展问题: 1.我国气温年较差的地区分布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吧! 1、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 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

份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5、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界线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属季风区,界线西北夏季风很难到达,属非季风区,全年都较干旱。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7、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和景观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8、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0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与学重点: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2、温度带的划分。 教与学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教与学方法: 情景导入、对比讲解、读图分析 教与学准备: 景观图片、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哈尔滨的冰雕展览和广州的花卉展),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说明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8页图2——14“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和第29页图2——15中国的“七月平均气温图”,解决以下问题: (1)29页活动题1、2、3。 (2)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却南北普遍高温? (2)教师点拨: 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阳光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离阳光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就越少。 此外,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3)探究结论: 受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个性化修改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为什么? 〈二〉学习任务二: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0页和31页图2——16“中国的温度带”,解决以下问题: (1)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每个温度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我们肥城属于哪个温度带?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作物熟制怎样?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海南岛上农作物能一年三熟,而东北平原上只能一年一熟? (2)教师点拨: 海南岛属于热带,积温值在8000以上,农作物的生长期长,而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积温值介于1600和3400之间,农作物生长期短。 (3)结论: 海南岛和东北平原的纬度位置不同,积温值差异很大,所以农作物的熟制不同。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的划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影响气温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是难点。学习中要利用学生已有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储备,结合我国的纬度位置、地形特点, 通过读图、小组交流的形式、概括总结出我国的气温分布规律;利用列表格的形式对比讲解,得出影响气温分布的原因;温度带的分布主要通过我国的地形图,反复读图,加深对温度带空 间分布的记忆。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 填充图第10页。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灵武二中:杨华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难点: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等 教具准备:自制中国的气候电脑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春节时的海南和黑龙江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说出两地的景观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地气候不同)过渡:提问气候的要素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气温和降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板书】中国的气候 【学习目标】展示目标(有学生齐读),说明这节课教学重、难点是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

讲解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自学指导一】(多媒体展示) 阅读教材P32观察图2-22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5分钟后进行检测。 1、在图中勾画出1月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算一算,中国1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分别约为多少?(观察教材P32图2-22) 2、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阅读教材P32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自学指导二】(多媒体展示) 阅读教材P33,观察图2-23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4分钟后进行检测。 1、算一算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在图中找出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为什么这里气温最低?(观察教材P33图2-23) 2 、说一说各温度带主要包括哪些地形区、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当堂训练(多媒体展示) 1、请将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寒假期间,小丽随父母外出旅游,到达目的地时,他们明显感到此地仍然处在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的夏日。小丽一家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A、从上海到西宁 B、从广州到哈尔滨 C、从兰州到北京 D、从银川到海口 (2)小华今年13岁他在家乡从未见过下雪,则小华的家可能在()A、哈尔滨B、北京C、广州D、兰州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2课时) 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 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下面让我们听听来自全国五个不同地方小朋友的描述,你能猜出他们各自是如何描述的吗?试着帮他们连线。 教师:要想知道自己连得对不对,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学生:他们家乡的气候类型、特点……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对。 教师: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在图中找出五个小朋友家乡的气候类型。 学生:来自吐鲁番的小朋友,她的家乡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漠河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海口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五道梁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而南京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30~41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活动一: 教师:不同的气候类型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我们如何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呢?下面请阅读漠河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结合前面我们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漠河的气温曲线图中,读出当地的最高、最低气温,描述气温的特点。 2.从漠河的降水柱状图中,读出当地最多、最少的降水量月份,描述该地全年降水的特点。 3.综合气温和降水图,说出漠河的气候特点。 4.参考对漠河气候特点的表述,归纳其他三地的气候特点。 5.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说一说他们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 学生:

中国区域地理-中国气候学案知识讲解

2020届区域地理复习中国气候——气温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通过阅读我国一月份、七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运用地理原理来阐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3.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预习: 一、气温分布特点: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夏季最低气温处:______ ,原因: 最高气温处:______ ,原因: 二、热量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 根据(积温)的不同,我国可划分为五个和一个。 读地图册P47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并填写图表中空白。 序号温度带熟制农作物 A B C D E F

A B C D A B C 合作探究: 1.阅读我国一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1)漠河和海南岛温差约为_________,描述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描述一月00 C 等温线的位置并说明在西南向南拐的原因? (3)描述图中A 、B 、C 、D 几个地区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分析一月份我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的原因? 2.阅读我国七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漠河和海南岛温_________,描述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描述图中A、B、C几个区域的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课堂练习: 1、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 洋流 D 地形 2、以下城市中,1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是() A 天津 B 上海 C 广州 D 哈尔滨 3、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但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云贵高原 4、传统民居特色与南北气温差异有关联,下列叙述未体现这种联系的是() A 北方房屋墙体较厚 B 南方房屋高大宽敞注重通风透气 C 南方屋顶坡度较大 D 东北地区的房屋有多层窗户 5、下列关于农作物耕作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珠江三角洲-----一年一熟 B 东北平原-----一年两熟 C江汉平原-----一年三熟 D海南岛-----一年三熟 6、我国冬季和夏季白昼时间最长的地方分别是() A 海南和黑龙江 B 海南和新疆 C黑龙江和海南 D新疆和海南 7.每年五月下旬,河北省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收,然后再北上。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 河南省降水量大于河北省 B河南省比河北省热得早,小麦成熟早 C河南省小麦品种好于河北省 D河南省的人口比河北省少 8.表中代码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名称,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地区代号 -2.3 14.9 ① 4.6 2 5.8 ② 7.8 19.9 ③ -1.3 26.7 ④ C.③为成都 D.④为昆明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 等温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大气环流 10.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土壤盐碱化 B. 土地沙化 C. 水土流失 D. 酸雨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 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2.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知道温度带喝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4.通过学习,分析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课时安排】 5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明显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4)了解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资源,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提升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树立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难点】 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析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与海南省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生答两地气候不同)。要想了解我国的气候,先来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 (一)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 多媒体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回答: 1.黑龙江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24℃以下) 2.海南省的海口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16℃以上) 3.两地相差多少度?(48℃以上) 4.找出我国1月0℃等温线,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哪些地区?(秦岭——淮河延伸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总结: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异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多媒体出示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图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小组合作探究: 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受冬季风的影响如何?为什么? 3.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 结论: 1. 冬季风的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北方地区首当其充,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地区的严寒,在南下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阻挡,势力减弱,南方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

区域地理 中国的气候 导学案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考点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图1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表1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 (1)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 (2)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 考点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2 .(2014北京卷)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果园 耕地 居民点 公路及桥梁 河流 等高线及高程 400m 200

图2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2分)考点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3.(2015?北京卷)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8分)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2)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8分)

考点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比及其影响 4.(2014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题。 材料一: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图中锋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下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 (1)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2分) 2824100°104° 108° 第4题图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参考答案 1. (1)(6分) 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2)(12分) 冬季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2分);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2.(12分)(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 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 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12分) 3.【答案】 (1)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75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2米/秒以下。 (2)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开发生物能。 【解析】 (1)联系图示,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从积雪量、风速角度去分析。 (2)联系清洁能源,结合当地条件分析,可发展太阳能、水能和沼气。 考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气候、能源 4.(1)安顺比昆明:气温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 安顺受冷气团控制,在准静止锋的下方; 昆明受暖气团控制;准静止锋位置稳定少动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第四节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2.使学生懂得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运用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 投影:“中国自东向西植被变化图”、“中国自南向北冬季自然景观图”、“全国气候类型图”、“气候叠加示意图”,计算机软件:气候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显著性,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通过前面学习可知:气温和降水将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即发生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对于某一地区而言,每一天的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是不同的。但是气温和降水在较长的时期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因此,我们只要找到并了解气温和降水在较长时期内的变化规律,把握其中的规律性,就可以掌握某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气候的特征”这一节课来研究一下怎样分析和研究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 【板书】第四节气候的特征 【活动】我们在座的同学天天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气候有切身体会,通过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请你来描述一下北京的气候有哪些特点(也就是说北京的气候是什么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可以知道我们一般从天气的冷暖、降水的多少、风力的大小和多少等几个方面来描述气候呢。气候的要素主要包含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虽然我们每天看天气预报时发现今天和昨天的天气可能有些方面不同,但我们会发现北京今年整个冬季的气候和去年的、前年的冬季气候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气候是一个地区较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具有内在的规律性。 【板书】一、气候要素 降水、气温 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投影】“中国自东向西的植被变化图” 【提问】(1)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图中的植被发生了那些变比?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投影】“中国自南向北冬季自然景观图” 【讨论】(1)看图说出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投影】“气候叠加示意图”。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同的,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差异显著,同时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因此形成了多种温度带和多样的干湿地区。因此,我国各地的气候千差万别,复杂多样。 【板书】l.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要点提示: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势地形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概况;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数量和分布概况、少数民族分布特征、交通状况。我国是一个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的国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体会到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在气候的成因上了解季风对我国的影响,体会到我国气候深受季风影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气候类型分布图、干湿区分布图和气候特征图,了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图的技能。掌握描述风向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 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上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平时喜欢吃哪些水果?你知道这样水果分别是哪些省份出产的吗?举出三个例子“椰子、荔枝、苹果”,让学生说说它们多产自哪些省份。 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气候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中国的气候,同学们可以在书本53页找到学习资源。中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请学生找出来并回答)这些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组队进行考察! 二、新课学习 (四人一小组,按兴趣选择考察路线,五分钟为限) (一)南北线考察 任务一:冬天海口、杭州、北京三地的人们衣着上有何不同? 任务二:海口、杭州的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绿油油的一片,而北京的山上树木都掉了叶子、光秃秃的,这是为什么?——气温的差异 三地冬天的气温有什么差异?看参考资料中的三幅气候特征图来分析。 海口一月均温>15°C ——热带 杭州一月均温>0°C ——亚热带 北京一月均温<0°C ——温带 (二)东西线考察 任务一:夏天沿着40oN 从华北平原到内蒙古高原再到塔里木盆地,这三地的自然景观冬季南北温差大

《中国的气候》复习学案

《中国的气候》复习学案 考点说明: 1.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运用资料叙述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3.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点梳理: 1.中国气温的分布: (1)、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2)、冬季气温的分布原因: (3)、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我国根据大于或等于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 ,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气候区 地理教科书P30阅读材料及表格。 (1)、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4中国的干湿地区. (1、)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地区、地区、地区、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详见八(上)地理教科书P33表、图。 (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 (3)、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等温线通过的地方等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的与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的与的分界线。 5中国气候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特征强: (3)季风气候显著: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的进退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5月东南沿海登陆;6月移到长江中下游,称为“梅雨”;7、8月北进到华北、东北;9月由北向南撤退。) 6、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①寒潮;②梅雨;③台风;④沙尘暴;⑤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图例画出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和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图中我国境内,黑线(阴影区和非阴影区分界线)是__________分界线,阴影区域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___毫米以下。 (3)季风区内(不含青藏高原)有__________种温度带,有__________种干湿地区。 (4)当A 地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时,B 地多出现__________天气;C 地农业生产常面临__________(气候)威胁。 2.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 (1)图A 中7月的平均气温 约是 ℃,降水量约是 毫米。

2018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22中国的气候同步测试及答案

第 1 页中国的气候 一、基础达标 1.(2019?北碚区)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灾害是()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梅雨 2. (2019?黑龙江)我国半干旱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A.荒漠 B.草原 C.森林草原 D.森林 3. (2019?滨州)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小 C.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长江有“黄金水道”的盛誉,是世界第一大河 4.(2019?随州)穿数是指为了使人的体温度保持恒定或使人体保持舒适状态所需的衣服的厚度,是振天气的阴晴,冷热,风力等情况来提醒人们适当着装,如图是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读图。 这一天,下列地区适合穿大衣的是()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第 2 页A.四川盆地 5.下列地形区位于季风区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A.冬季风 B.夏季风 C.偏北风 D.偏东风 7.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D.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8.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影响 D.地势影响 9.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10.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于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 C.地形复杂多样 D.幅员辽阔、地势西高东低 11.海南岛的主要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雨季景象() A.南部沿海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3. 世界上大多数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显著 D.雨热同期 14.影响我国最频繁的灾害性天气是() A.旱涝灾害 B.寒潮 C.梅雨 D.台风 15.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 3 页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八年级中国气候特征

八年级-中国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特征: ①季风气候显著; ②气候复杂多样。(略) 在初一地理中,曾讲过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中国是东亚五国之一,中国东部的季风气候显著。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与此有关的几个概念。什么是季风?季风是随着季节变化有规律改变风向的风。什么是风向?风向是风来的方向还是风去的风向?在不少同学心中还是不确定的。假如风是从东边吹来的,自然就是东风,从西边吹来,自然就是西风。所以,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不会乱流动,就好像水不会乱流动,它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空气也要向低处流,不过是从高压向低压流。这里又涉及到一个词——气压。气压对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们来说,没有切身感受,我们就尽可能说得简单一点。我们知道,空气有重量,空气的这个重量对地表形成压力,这就形成了气压。严格地说,气压是单位面积上空气的重量。那么气压的大小取决于空气的轻重。那么,气温热空气更重还是冷空气更重呢?不少同学不知道。那我这样说,热空气中,空气膨胀,密度更小,对地表形成的压力就更小。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热气球,将空气烧热,空气就膨胀变轻了,热气球就飞上天了。所以,热空气更轻,热

空气形成的气压就更小,反之,冷空气收缩,密度更大,对地表形成的压力就更大。简单地说,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现在,我们来看处在亚洲东部的我国,冬夏季风是怎样形成的。 夏季,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陆地和海洋都在升温,陆地和海洋谁升温快呢?我听到了两种意见,有的说陆地升温快,有的说海洋升温快。我打个比方,夏天我们在池塘边玩,池塘边的一堆沙代表陆地,池塘里的水代表海洋。你们印象中,夏天,都在升温的时候,沙升温快,还是水升温快?对了,意见比较统一,是沙升温快,水升温慢。当沙很热的时候,水还很凉,所以我们在炎热的时候都喜欢在水里去泡一泡来凉快凉快,而不会到地上打个滚来凉快。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夏天都在升温的时候,是陆地升温快,还是陆地升温快?对了,现在没有分歧了,是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成了高温,海洋相对来说是低温,陆地变成低压,海洋变成了高压,风就会从海洋吹向陆地。如果从太平洋吹来就是东南风,即东南季风,如果从印度洋吹来就是西南风,即西南季风。总体来讲,是从赤道附近的偏南方吹来。从赤道附近的低纬吹来,便温和,从海洋吹来,便湿润。这就是夏季风的特点,温和湿润。因为温和,所以给我国带来热量,因为湿润,所以给我国带来降水。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正确思想。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入境生趣 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我国不同城市(海口、上饶、漠河、拉萨)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图,请同学们猜猜为什么我国南北温度差异如此之大。

学生:…… 从而引入新课: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 〔启发引导〕根据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 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点难拨疑: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 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引导学生读地图册冬夏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图,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讨论〕 ①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②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等高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2.通过对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表演、读图、讨论、讲述、展示资料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 1.反映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各温度带的生活、生产特征的资料(饮食、房屋、服饰、农作物、耕地、植被、水果)。【教师准备】 1.小道具:大皮帽、棉衣、大围巾、背心 2.东北地区、广州、海南等地图片 3自制相应课件、电脑、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活动引入:表演:冬天,学生甲:扮东北人,头戴皮帽,身穿棉衣,学生乙:扮广州人,身穿背心 两人的穿着说明了什么? (大屏幕显示:南北气温的差异) 谁还准备了其他资料来说明南北气温不同的情况。学生回答:( ) 过渡: 同学们找的资料都很好,都能说明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有差异。 单从这些资料上能找出规律、特征吗? 那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我们地理的法宝——地图了。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是我们地理课的一大特色。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差异用什么图呢? (大屏幕显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拿来一张地图,你应该怎样看呢? 提出问题: 1.等温线是怎样分布的?有没有规律可寻?能得出什么特点来? 2.等温线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受什么因素影响? 3.有没有特殊的地方,特殊的等温线?

《2.2中国的气候》教案(1)

《2.2中国的气候》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知道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2、我国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黑龙江白雪皑皑的图片和海南岛春意盎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两地气候不同)。那么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我们都知道古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是来描写我国南方自然景观,这句话却不适合来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两地区气温和降水不同,造成了地理景观有差异)。气候是影响各地自然景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28、P29、 P30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2)读图2—14,找出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线? (3)读图2—15,找出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的区域,算算我国7月南北气温差约为多少?(4)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而夏季相差不大?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2 湘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 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