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梵高油画《星空》

评梵高油画《星空》

评梵高油画《星空》
评梵高油画《星空》

悲剧幻想典范之作

——评梵高油画《星空》

1889年,凡高的疯病又一次发作。在与高更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他割下自己一只耳朵,并用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妓女。此后,他被送人了圣雷米的疯人院。他在那儿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其间,他仍然勤奋作画,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他此时的绘画,已完全地趋于表现主义。在他的画上,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油画《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1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梵高生前非常欣赏日本浮世绘《冨岳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冲浪里》,而《星夜》中天空的涡状星云画风被认为参考并融入了《神奈川冲浪里》的元素。

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黄色的明月,大约是画家在幻觉和晕眩中所见。对凡高来说,画中的图象都充满着象征的涵意。那轮从月蚀中走出来的月亮,暗示着某种神性,让人联想到凡高所乐于1凡高的<星夜>作品欣赏2008-1-17 [2009-10-1]

提起的一句雨果的话:“上帝是月蚀中的灯塔”。而那巨大的,形如火焰的柏树,以及夜空中象飞过的卷龙一样的星云,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在这幅画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看起来象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觉世界。

凡高在这里,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他那感情激流的图象中。他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从作品中抽离出来,并且,寻找某种方式,用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我们在画中看见,前景的小镇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与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产生强烈对比;那点点黄色灯光,均画成小块方形,恰与星光的圆形造型形成鲜明对比。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交叉,而柏树的顶端则恰好拦腰穿过那旋转横飞的星云。在现代的一项科学研究中,科学人员发现梵高的后期作品,包括《星夜》在内,包含有一种物理上称为“湍流”的神韵,并推测此神韵来源于梵高由于长期处于癫狂状态中而得到超于常人的感悟能力和绘画表述能力。2而在2004年3月4日,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公布了一张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太空照片,并称“这幅太空摄影作品与梵高的名作《星夜》有‘异常相似’之处。”其中,哈勃太空望远镜所拍照片为一颗名为“麒麟座V838”的恒星周围的景象。该恒星位于麒麟座方向,距离地球2万光年。

2梵高名画隐藏的科学秘密. 科学生活. 2009-05-31 [2009-10-1]

梵高作品赏析

梵高作品赏析 艺术是人类社会的最高追求,无数的画家和文人穷其一生致力于创作,他们在自由的艺术世界中寻求精神的借慰,在他们的作品中传达他们对社会的期望和未来的憧憬。艺术家是最纯洁最朴实的,他们能在最简陋的破房子中画上一整天,他们能在最单调的风景前思考许久,但他们拥有最宝贵的精神境界,最高尚的心灵。让我们走进梵高,走进他的绘画世界。 梵高的曲折人生 梵高的生平都充斥着一个词“孤独”,梵高小时并没有展现独特的绘画能力,在27岁时梵高正式成为职业画家,但梵高当时的作品并不被当时的买家所接受,梵高的粗犷的线条和颜色没有得到认同,他的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还是他的弟弟提奥瞒着他买的。艺术总是伴随着精神的至高追求,而越是困苦越是孤独,精神冲击越大,艺术家所能淋漓精致表现地也越充分。 梵高的一生始终执着于着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追求,梵高有过三次恋爱,他爱上了房东的女儿,求婚被拒;他爱上了自己守寡的表姐,没能被接受;他最后无奈地和作为自己绘画模特的妓女在了一起,后因为不和而分离。对于友情,梵高唯一的好友高更,也在与梵高相处了两个月之后,因为性格不和而离去。对于亲情,似乎是上天对梵高最后的眷顾,他的弟弟提奥是唯一真正对他好的人,由于他的作品不能卖出,日常的生活费用都是他的弟弟寄给他的,但这也不断刺激着梵高,他就像是个包袱一样一直挂在他弟弟家里,他悔恨自己的无能与弱小。梵高的一生都是自己一个人,他渴望别人的认可与接受,但是上天都拒绝了他,促成了他心里上的缺陷。但他有唯一的爱好,唯一支撑着他走下去的不会撒谎的追求——绘画,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放在了自己的画里,他的愤恨他的悲伤与难过。 1890年7月的一天,37岁的梵高悄然走向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从衣袋里掏出一把左轮手枪,笨拙地对准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梵高最后已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涯,他不想再给他的弟弟增加负担,也不想再一个人孤独地走下去,只留下了他的艺术他的灵魂,他充满梦想的创作。 梵高的作品风格 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他的创作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接触印象派以后造就了梵高独特的画风,他唯一深爱的东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观后感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观后感 走进电影院观看了这部被称之为世界首部油画的电影《LvingVinent》,整部影片是由12位世界顶级艺术家,历时7年,手绘6万幅油画,以每秒12幅的频次来进行播放的,这部电影采用了既费时又费力的手绘油画方式,以梵高120多幅原作和800多封信为基础,尽可能真实的向观众们还原了这位荷兰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一生。 影片开头以邮差的儿子阿尔芒为将梵高生前的一封书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引发出对梵高精神世界及对其最终死亡原因的探寻。梵高是绘画上的天才,但遗憾的是他的创作生命是如此短暂,短暂到他超前的绘画意识在死后才被尊崇,这与他生前的窘迫成了鲜明的对比,梵高一生创作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0张水彩画,这位年轻高产却又早逝的画家生前没有得到应有的赞美而被周围的人认为是个不正常的疯子,但讽刺的是,后世备受推崇的画作恰恰创作于他当时修养的精神病院。梵高生前所有的经济都来自于他一生的知己及坚定的崇拜者——他的弟弟提奥。死前的几天,他与加歇医生发生了争吵,怒不择言的加歇医生所说的话使得梵高知道弟弟的近况,敏感的梵高认为自己是弟弟的负累,在几天后开枪自杀,在死前他说如果他也能够融入他们该有多好。梵高大师的心里一直是孤独的,他渴望着能够融入这个世间,希望被人认同,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但遗憾

的是在那个时代虽然世界之大但他终究没有找到……其实从梵高幼年的经历不难看出他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然而一次次努力失败后,父母失望无奈的眼神,使得他变得越来越敏感内向,慢慢的也不再期待,在他27岁“高龄”开始学习绘画时,他找到了与自己沟通的方式,他将心中所有的向往与期待都倾尽在画作之中。 梵高大师的生活在遇见了绘画后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所有的心情及想法全部都融入了绘画之中,他是一个自学成才者,在那个年代,从世俗的角度讲,他是一个生活上的失败者;但在后世的评价中普遍认为他对艺术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梵高的死亡一直是个谜,可以说至今无人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样死亡的?有说自杀的,也有说是他杀的。他的艺术生命在将要大放异彩之时戛然而止确实是艺术史上的遗憾,无人知道死前的梵高大师究竟在想些什么…… 很多人喜欢梵高大师的绘画,总是莫名的想要一看再看,究其原因,正如大师在某封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所述:当我画一个太阳, 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 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 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对梵高作品的鉴赏

对梵高的作品赏析 周昇1240109135 我是一个热爱美术的人,但是我从没有深入的理解过印象派的作品, 自从上了美术鉴赏这门课之后。我开始关注美术作品和印象派作品,尤其是梵高的作品我尤为的钟爱,我从他的作品看到生活的美。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早期因为表达内心的悲痛,曾割断了自己的耳朵。1890年七月29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拾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台湾译名梵谷。 《拾土豆者》在现存的梵高的油画中,这幅是最早期(埃顿时期)的作品。在这以前,虽然也画过数幅习作,但都没有保存下来,因此这就成为他的作品目录中登记的第一张。1881年秋,他从使用调色板的方法开始学习水彩画的画法,时常从埃顿前往海牙,求教于当时的名画家莫夫。信上曾叙述说,在莫夫处画了两张静物油画与两张水彩画。信尾又附言:“两张油画的主题是毛皮制成的小孩帽子,旁边放些土豆及甘蓝。”这一幅画是其中的第二张,他在下一封信上说:“这不能算是杰作。但总比以前所画的完整些,至少我相信有更逼真的感觉。

《塞纳河滨》 在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文森特·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从小就活在妈妈对死去的哥哥的怀念中,或许这就注定了他的性格比别人抑郁和多愁。 文森特·威廉·梵高的一生的艺术之路 早期作品包括埃顿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1883年间。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就在这个时期他的第一幅在他的生命中的著名作品诞生了,《吃土豆的人》。 1885年11月底,梵高决定去安特卫普,在那里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于其中。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2年后,梵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于是梵高带着希望来到法国南部,充满阳光的小城阿尔,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 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并很快爱上了这儿。梵高在阿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无法卖出以养活自己。《向日葵》《收获景象》《夜间咖啡管- 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梵高的星空

梵高的星空

一个“疯子”心中的《星夜》 西方绘画史上有位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人们每每提及他时总会说他是个疯子。没错他就是文森特·威廉·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人,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津德尔特,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其早期作品受到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后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其代表作有:《向日葵》、《食土豆者》、《星夜》、《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等。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

深深受到印象派绘画的影响,梵高的绘画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的作品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梵高的作品中最著名的要数《向日葵》了,但其实,每一幅画作的背后都蕴藏了作者无限的心绪。 《星夜》可以说是梵高生命后期的一副作品了。1889年5月8日,梵高自愿来到圣雷米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治疗。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令人惊叹的是,梵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并没有颓废,而是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星夜》便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作品。

梵高美术鉴赏论文

梵高——一个纯粹的自我 班级:金融1404 姓名:蒋雯学号:2120141051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美术课上总会有一个画家的名字频频出现,他就是梵高。一开始看他的画作,我感受到的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癫狂,色彩明艳,表情夸张,尤其是那金灿灿的向日葵,似乎就像一个个闪耀的小太阳,硬是要把光亮深深刺进你的胸膛。但慢慢的我发现即便看过许多名家作品,梵高依然是心头最爱。不,应该是:越是对比,越是觉得梵高可贵,越是爱。 不可否认的,梵高是一个天才,是一个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他的画将情感和美感融入,偏偏特别动情,偏偏特别美。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要结合艺术家创作时的背景和心境。一个艺术家的成就,要看他对后人的启发。 梵高在1880年决定开始正式画画,那时候他27岁,他搬去乡下跟他的父母住。作为一个没有工作的单身狗,被爸妈嫌弃是必然的。那时候的梵高,虽然在画画,但是日子过的很压抑,这可以从当时给弟弟提奥的信里看出,他自嘲自己过的连条狗都不如。当时的作品普遍比较灰暗,颜色比较单一。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画出了《吃土豆的人》。准确地说,这幅画是1885年画的,但在那之前,画家已经开始构思练习了。吃土豆的人为什么是名作?蒋勋说,梵高当年画矿工画农民,是一种救赎,他想救赎自己,而他拿起画笔的时候是在画他无法救赎的人。而我最感动的是,梵高在自己被人嫌弃无法救赎的时候,居然还有怜悯之心去同情他人。吃土豆的人里,柔和的灯光,昏暗的房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 梵高在1886年去巴黎,可以说,这家伙终于踏上了艺术这条不归路。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莫奈,马奈,毕沙罗,罗丹等等艺术家在巴黎正以“先锋艺术”的形象大展头脚。梵高就像一个小粉丝一样,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住进巴黎

大学选修课美术鉴赏文关于梵高

美术鉴赏论文 学院 年纪 姓名 如果要插入图片,请自己对号插入图片(网上找图片)

摘要: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绘画、梵高、中国建筑、鉴赏 一、对绘画的鉴赏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 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提起梵高的经典作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向日葵》。它是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画面上那种仿佛是从作者内心里流淌出来的金黄色肆意渲染,单纯的陶罐花瓶,粗糙的台布,层层叠叠的阳光交织成的背景,在台布上泛动着光晕;充满朝气的9朵向日葵正值盛开时节,花盘未尽显露出来,甚至带着娇嫩的绿色,而另外几朵向日葵则是苍老的、成熟甚至是行将颓败的,花瓣残缺不齐,枝桠僵硬并扭曲倾斜。这似乎暗示

赏析梵高星空

梵高《星空》赏析 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海一样的蔚兰色,色调柔和宁静。但所画的星空和星空之下的人间却让人激情澎拜。也许是夏夜也许是秋夜,总之夜空的星星不再沉寂,却在涌流奔腾旋转。而人间呢,却显得出奇的静。村庄非常小,匍匐着,几乎要在视野里消失,而教堂的尖顶却非常高,直指天庭。画面一侧的树扭动着,扶摇直上,直插星空。凡高把整个天宇画成动态的,显得激情洋溢,热血沸腾。1889年,梵高的疯病又一次发作。在与高更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他割下自己一只耳朵,并用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妓女。此后,他被送入了圣雷米的疯人院。他在那儿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其间,他仍然勤奋作画,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他此时的绘画,已完全地趋于表现主义。在他的画上,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油画《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 梵高在这里,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他那感情激流的图像中。他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从作品中抽离出来,并且,寻找某种方式,用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我们在画中看见,前景的小镇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与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产生强烈对比;那点点黄色灯光,均画成小块方形,恰与星光的圆形造型形成鲜明对比。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交叉,而柏树的顶端则恰好拦腰穿过那旋转横飞的星云。《星空》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二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像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画有一种儿童画的特征,这幅画的基调以蓝、黑为主。凸显出画内的压抑、冷调,夜幕笼罩下的小村庄虽然一副静谧的模样,但天空中呈现的漩涡状气流让人有一种沉默即将爆发前的那种压抑与可怕的寂静。画面的星空。画家运用大量的明黄色来凸显星星,就好似那梦想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再次,这幅画的天空呈旋涡状,貌似有很多气流,再加上图画颜色的基调,就给人一种扭曲痛苦、冷漠的感觉,就好像得伤寒病病人的脸。此画虽然表达了画家长期压抑扭曲的心理,但是明黄色的大片繁星也正是衬托出画家心里的那一点希冀与梦想,明明灭灭,现实与梦想的冲突在这幅画中能够得到很好的表现。既有希望,又有绝望。还是那句话,远方星空中明亮美丽的繁星,看似很近,最终却遥不可及。 有人说: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恒。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像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

美术鉴赏论文关于梵高

美术鉴赏论文 摘要: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绘画、梵高、中国建筑、鉴赏 一、对绘画的鉴赏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 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提起梵高的经典作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向日葵》。它是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画面上那种仿佛是从作者内心里流淌出来的金黄色肆意渲染,单纯的陶罐花瓶,粗糙的台布,层层叠叠的阳光交织成的背景,在台布上泛动着光晕;充满朝气的9朵向日葵正值盛开时节,花盘未尽显露出来,甚至带着娇嫩的绿色,而另外几朵向日葵则是苍老

关于梵高的星空的思考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题目:《关于梵高的星空的思考》 课程名称:外国绘画鉴赏 上课时间: 2013-2014 学年: 2 学期学生姓名:学号: 2011 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年级:自动化任课教师:职称:讲师

关于梵高的星空的思考 摘要: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作品,《星空》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关关键词:梵高星空汹涌动荡 西方绘画史上有位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人们每每提及他时总会说他是个疯子。他就是文森特·威廉·梵高,是后印象派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对生活与艺术同样充满炽烈感情的画家 梵高生平 文森特·威廉·梵高(又称”凡高”,以下称“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耳朵,后在法国瓦兹河饮弹自杀,时年37岁。 代表作:《自画像》《加歇医生肖像》,1890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该作品是目前排名世界十大天价画作第二位的名画,仅次于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罗纳河上的星夜》,1888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安特卫普的后院》,1885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麦田群鸦》,1890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吃马铃薯的人》,1885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在圣马迪拉莫海边的渔船》,1888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奥维的教堂》,1890年,收藏于奥赛美术馆《有丝柏的道路,1890年,收藏于荷兰奥杜罗库拉穆勒美术馆《夜间咖啡馆》,1888年,收藏于耶鲁大学美术馆《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吊桥》,1888年,收藏于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丝柏树》,,1889年,收藏于大都会博物馆《鸢尾花》,1889年,收藏加州保罗盖茨美术馆《在阿尔的卧室》第三版,1889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玫瑰》,1889年,收于於日该国立西洋美术馆《夜晚露天咖啡座》,1888年,收藏于科伦-米勒博物馆《向日葵》,1888年,收藏于德国慕尼黑美术馆《星夜》,1889年,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梵高作品《星空》 挚爱深夜的梵高在阿尔勒时期曾有两件作品描绘星空,本幅和"夜晚露天咖啡座"。这两件作品中,闪烁于碧蓝色夜空中的星星,格外夺人眼目。在圣-雷米的初期(1889年6月)所画的这幅"星光灿烂的夜空"是梵高深埋在灵魂深处的世界感受。每一颗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中,新月也形成一个漩涡,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地蠕动着。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 山腰上,细长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在夜空中放射艳丽的色彩……。这种回旋式的运动圆形,有如远古时代的土器形体或者装饰在土器表面的螺旋花纹。在德拉克洛瓦或巴洛克的艺术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回旋的曲线和旋转的运动,但其真正的源头,恐怕还是来源于人类的潜意识之中,促成梵高产生这种原始意识的,一是得自于农民以劳动征服大地所带给他的共

梵高《星空》赏析

星空 一个“疯子”心中的《星夜》 西方绘画史上有位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人们每每提及他时总会说他是个疯子。没错他就是文森特·威廉·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人,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津德尔特,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其早期作品受到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后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其代表作有:《向日葵》、《食土豆者》、《星夜》、《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等。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

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 深深受到印象派绘画的影响,梵高的绘画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的作品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梵高的作品中最著名的要数《向日葵》了,但其实,每一幅画作的背后都蕴藏了作者无限的心绪。 《星夜》可以说是梵高生命后期的一副作品了。1889年5月8日,梵高自愿来到圣雷米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治疗。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令人惊叹的是,梵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并没有颓废,而是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星夜》便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作品。

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梵高作品赏析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年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最后他投身于绘画,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1888年,高更应邀前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这位易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他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并不关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注重表现对事物的感受。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采用点彩画法。 他的大部分作品如《奥维尔教堂》等,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梵高最早的油画——包括埃顿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年—1883年间。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可以说,凡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梵高喜欢伦勃朗,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

梵高的《星空》赏析

梵高的《星空》赏析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空》中永存。 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

《星空》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 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他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此。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 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不同层次的蓝色里,一些节奏颤动的线条,映衬出美丽的雕塑般的头部和具有结实造型感的躯干。画面的一切都呈蓝色或蓝绿色,深色衬衣和带红胡子的头部除外。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与节奏的组合,以及所强调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表明这是一个极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艺术家,仿佛梵高

梵高作品赏析 教案

【课题】梵高艺术作品赏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感受梵高绘画的主要特点及作品,初步了解西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区别。 (2)能力目标:通过梵高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开阔眼界,提高欣赏和尖山艺术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梵高对绘画的热情和执着,激发学生们的绘画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梵高艺术人生和作品欣赏以及后印象主义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梵高艺术人生和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业类型】:艺术欣赏课 【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印象派名家的作品 提问:是否知道这是属于那种绘画的派别?是否认识这些世界名画的画家吗? 印象派。莫奈,马奈,塞尚,雷诺阿,高更,梵高。 提问:让学生猜猜,有位画家受印象派的影响,生前也只卖出去一张画,而现在他的艺术作品确已8250万美元打破了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世界纪录。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个人是谁呢? 文森特?梵高 展开 一、印象派、后印象派 1、简单的了解印象派的由来及它的艺术特色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 由来:关于“印象派”一词的来历还要从画家莫奈说起,1874年,莫奈的《日出。印象》。 艺术特色:重外光重视觉重瞬间重气氛。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绘画方式。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外表草率的画法。 2、简单了解后印象派的由来和艺术特色 由来:对印象派的不满而产生的。 艺术特色:“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派别,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通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

梵高的星空

一个“疯子”心中的《星夜》 西方绘画史上有位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人们每每提及他时总会说他是个疯子。没错他就是文森特·威廉·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人,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津德尔特,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其早期作品受到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后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其代表作有:《向日葵》、《食土豆者》、《星夜》、《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等。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 深深受到印象派绘画的影响,梵高的绘画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

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的作品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梵高的作品中最著名的要数《向日葵》了,但其实,每一幅画作的背后都蕴藏了作者无限的心绪。 《星夜》可以说是梵高生命后期的一副作品了。1889年5月8日,梵高自愿来到圣雷米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治疗。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令人惊叹的是,梵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并没有颓废,而是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星夜》便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作品。

对梵高作品的鉴赏

对梵高作品的鉴赏 摘要:本文是对梵高的一生艺术生涯作了简单的总结。作者对梵高这个伟大的艺术家的其中两幅画作作了赏析,分别是令人神思的《星空》和使人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意念的《向日葵》,并因为梵高的画作启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现状的启发。 关键字:艺术家梵高星空向日葵 对于美术,我算是一个行外人,但是自从上了美术鉴赏这门课之后。我开始关注美术作品,尤其是梵高的作品我尤为的钟爱,我从他的作品看到生活的美。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早期因为表达内心的悲痛,曾割断了自己的耳朵。1890年七月29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①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拾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台湾译名梵谷。 在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文森特·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从小就活在妈妈对死去的哥哥的怀念中,或许这就注定了他的性格比别人抑郁和多愁。 文森特·威廉·梵高的一生的艺术之路 早期作品包括埃顿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1883年间。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就在这个时期他的第一幅在他的生命中的著名作品诞生了,《吃土豆的人》。 1885年11月底,梵高决定去安特卫普,在那里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于其中。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2年后,梵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于是梵高带着希望来到法国南部,充满阳光的小城阿尔,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素材:世界名画之梵高与星空【最新整理】

世界名画之梵高与星空 十九世纪荷兰籍后印象主义画家文森特.梵高,是画坛永恒的话题。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给世界留下了众多的美术作品,他的人生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无解的谜团………

梵高的遗作名画众多,我在之前的博客中,曾与朋友们分享过他的《夜间咖啡馆》等作品。今天的博文,我将继续给大家介绍他的另一幅名作《星空》,这幅作品也被翻译成《星月夜》或《星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油画,是梵高在1889年因精神病发作而被送进法国圣雷米的 一家精神病院后的臆态作品,那是病中的梵高凭借着他天马行空的想像力,闭门造画的作品,却一不小心也成为了他的著名作品。

这幅《星空》,虽然是在梵高犯精神病时创作的作品,却完全不失为一幅传世佳作。他的这幅作品,也留下了一团无解的谜雾,一直被后世的艺评家和科学家们所揣摩,却始终不得其果,实在是无法知道和想象出梵高是如何有这样的画意与画境,他又是怎样创作出这幅撼世伟作的?

首先,这幅画如同是从室内向外张望的一幅主观作品,他的画面取镜更像是一幅流动的照片,似乎是在一架3D照相机的取镜器里看到的景象。而在梵高活着的年代,这样的现代高科技产品还没有问世,不知梵高的这一灵感又缘何而来?这是一个谜。其次,他在此画占有四分之三左右的画幅中表现的是星空与星云,而这样的宇宙形态,仅凭肉眼是无法辨识的。随着后世科技的发展和科学家的论证,梵高的涡流状星云图竟与物理学上的“湍流”现象几乎一致,而那“湍流”原理是在梵高过世一百年之后才被天文学家证实的宇宙原理,且是只有在哈佛望远镜中才能被观察到宇宙现象,可已是神经病人的梵高又怎能发现,还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呢?这着实让人费解。再有,整个星夜里的星星和月亮都被梵高无理由地夸大,月亮在此刻似被月蚀一般,如月夜之残阳,发出诡异的昏黄,且星星的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