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拟 第1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模拟 第1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电视原理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色温是(D) A.光源的温度 B.光线的温度 C.表示光源的冷热 D.表示光源的光谱性能2.彩色三要素中包括(B) A.蓝基色 B.亮度 C.品红色 D.照度 3.彩色电视机解码器输出的信号是( B )。 A.彩色全电视信号 B.三个基色信号 C.亮度信号 D.色度信号 4.我国电视机的图像信号采用残留边带方式发射的原因是为了(B)。 A.增加抗干扰能力 B.节省频带宽度 C.提高发射效率 D.衰减图像信号中的高频5.PAL制解码器中,4.43MHz带通滤波器的作用是从彩色全电视信号中取出(B)。A.亮度信号 B.色度和色同步信号 C.复合同步信号 D.色副载波 6.彩色电视的全电视信号与黑白电视的全电视信号相比,增加了(D)。 A.三基色信号 B.三个色差信号 C.两个色差信号 D.色度与色同步信号 7.三基色原理说明,由三基色混合得到的彩色光的亮度等于( D )。 A.红基色的亮度 B.绿基色的亮度 C.蓝基色的亮度 D.三个基色亮度之和 8.普及型彩色电视机中,亮度与色度信号的分离是采用( A)分离方式完成的。 A.频率 B.时间 C.相位 D.幅度 9.我国电视机中,图像中频规定为( D )MHz。 A.6.5 B.31.5 C.33.57 D.38 10、彩色的色饱和度指的是彩色的(C) A.亮度 B.种类 C.深浅 D.以上都不对 11.在电视机中放幅频特性曲线中,需要吸收的两个频率点是( D )。 A.30 MHz/31.5 MHz B.31.5 MHz/38 MHz C.38 MHz/39.5 MHz D.30 MHz/39.5 MHz 12.彩色电视机中,由彩色全电视信号还原出三基色信号的过程称为( B )。 A.编码 B.解码 C.同步检波 D.视频检波 13、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指的是( B )。 A.NTSC制 B.PAL制 C.SECAM制 D.以上都不对 14.PAL制编码器输出的信号是( B )。 A.三个基色信号 B.彩色全电视信号 C.三个色差信号 D.亮度信号

人眼视觉特性

人眼视觉特性 人眼对380~780纳米内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称为人眼的视敏特性。衡量描述人眼视敏特性的物理量为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 1)视敏函数在相同亮度感觉的条件下,不同波长上光辐射功率的倒数可以用来衡量人眼对各波长光明亮感觉的敏感程度。称为视敏函数K(λ)=1/pr(λ) 。 2)相对视敏函数实验表明,人眼对波长为555纳米的光最敏感,因此把任意波长的光的视敏函数与最大视敏函数值K(555)相比的比值称为相对视敏函数。可见光波长实验表明:视敏涵数的曲线的最大值位于555nm处当光线微弱向左偏移最大值为507nm处,两者相差近50nm,人眼就相当于带通滤波器,这就表明人眼对亮度变化比较敏感。人眼对于蓝光的视觉灵敏度要比红光和绿光低的多.三条曲线的峰值比为R:G:B=0.54:0.575:0.053(蓝光放大20倍).三条曲线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叠的.正常观察条件下,人眼得到的是二者的合成的视觉,不能将他们各自的数值区分开来.大脑根据三者的比例,感知彩色的色调和饱和度,而三者的和决定了光的总亮度。

2.1对比灵敏度人眼对亮度光强变化的响应是非线性的,通常把人眼主观上刚刚可辨别亮度差别所需的最小光强 I增大时,在一定幅度内感觉不出,必须变化到一定值I+ΔI时,人眼才能感觉到亮度有变化,ΔI/I 此恢复图像的误差如果低于对比灵敏度,即不会被人眼察觉。此外,高频部分在相同的灵敏度阈值下,色差信号Y-R 空间频率只有亮度Y的一半,色差信号Y-B空间频率只有亮度Y的1/4。人眼对于运动图像的对比灵敏度与时间轴上信息的变化速度有关,随着时间轴变化频率的增加,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图像信息的误差阈值呈上升趋势,视觉上的这种动态对比灵敏度特性表现为图像序列之间相互掩盖效应。可见度阈值和掩盖效应对图像编码量化器的设计有重要作用,利用这一视觉特性,在图像的边缘可以容忍较大的量化误差,因而可使量化级减少,从而降低数字码率。 2.2分辨率 当空间平面上两个黑点相互靠拢到一定程度时,离开黑点一定距离的观察者就无法区分它们,这意味着人眼分辨景物细节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个极限值就是分辨率。研究表明人眼的分辨率有如下一些特点:①当照度太强、太弱时或当背景亮度太强时,人眼分辨率降低。②当视觉目标运动速度加快时,人眼分辨率降低。③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率比对亮度细节的分辨率要差,如果黑白分辨率为1,则黑红为0.4,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B: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

视觉媒体特性(精)

视觉媒体特性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4 人类信息交流中,最丰富的信息流是视觉媒体。凡是通过视觉传递信息的媒体,都属于视觉类媒体。它包括图形、图像、文字以及一切形象化的视觉信息形式。视觉类媒体特性研究,涉及光度学、色度学、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和人类视觉生理心理特性等,认识和运用其基本特征,是视觉媒体处理的各种技术之基础。作为一名专业的图形设计员来说,了解视觉媒体特性是必不可缺的。下面我们将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来分析和说明视觉类媒体的主要特性。 一、可见光谱与光度学参量 人眼所看到的客观存在的世界,通常称之为景象。客观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或是物体受光源照射后所反射、透射的光,在人的视网膜上成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功能,它使人能借助视媒体去认识世界。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光电转换技术进步,使人类能够以各种方法来记录、处理、传输客观景象,如各类图片、照片、绘画、文稿、X光胶片等:不仅是获取和记录那些人眼可见的图像信息还可利用非可见光和其它手段成象,或利用适当转换装置将其变为人眼可视图像,例如红外成象、超声成象、微波成象等;科学技术使人的视觉能力逐步增强和延伸。从‘物理上讲,光线是电磁波的一种能量辐射形式。电磁波的主要参数包括:传播方向,所具能量,极化情况和波长。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很宽,根据波长不同,具有不同性质,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谱、紫外线、X射线、’宇宙射线等。可见光谱在电磁波中仅是很窄的一段,其波长在380至780毫微米之间,波长不同呈现不同的颜色,从紫、蓝、绿、黄到橙、红,连续地变化。描述方法使用如下物理量:光源发光强度、光通量、照度、亮度,还使用视敏曲线反映人眼的感觉特性。 二、三基色原理 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会引起不同的彩色感觉,然而同样的彩色感觉却可以来源于不同的光谱成分的组合,这个事实说明,光谱分布与彩色感觉之间的关系是多对一的,也说明在彩色重现过程中并不要求客观景物反射光的光谱成分,而重要的是人眼应获得原景物的相同的彩色视觉。实验证实,大自然中几乎所有颜色都可以用几种基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而得到。三基色原理包括如下内容: 1.选择三种相互独立的颜色,即不能以其中两种混合而得到第三种作为基色,将这三基色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可获得自然界各种彩色感觉。如彩色电视技术中选用红(R)、绿(G)和蓝(B)作为基色,印染技术中选用黄、品红、青作为基色。 2.任意两种非基色的彩色相混合也可以得到一种新的彩色,但它应该等于把两种彩色各自分解为三基色,然后将基色分量分别相加后再相混合而得到的颜色。 3.三基色的大小决定彩色光的亮度,混合色的亮度等于各基色分量亮度之和。

三色原理教你调色

理解三色原理教你调色 讲到绘画、图像,自然离不开谈颜色,所有的图案都是由基本形状和颜色组成,颜色构成了我们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我们将要了解颜色的原理,它将是我们美工的基础。 (一) 三基色原理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 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青色,黄色颜料吸收蓝色 而反射黄色,品红颜料吸收绿色而反射品红。也就是: 白色-红色=青色 白色-绿色=品红 白色-蓝色=黄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黄色两种颜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于颜料吸收了红色和蓝色,而反射了绿色,对于 颜料的混合我们表示如下: 颜料(黄色+青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特性 1、引言人眼的视觉系统是世界上最好的图像处理系统,但它远远不是完美的。人眼的视觉系统对图像的认知是非均匀的和非线性的,并不是对图像中的任何变化都能感知。例如图像系数的量化误差引起的图像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是不能为人眼所觉察的。因此,如果编码方案能利用人眼视觉系统的一些特点,是可以得到高压缩比的。对人眼视觉特性的深入研究及由此而建立的各种数学模型,一直是各种图像数字压缩算法的基础。 2、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对380~780纳米内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称为人眼的视敏特性。衡量描述人眼视敏特性的物理量为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1)视敏函数在相同亮度感觉的条件下,不同波长上光辐射功率的倒数可以用来衡量人眼对各波长光明亮感觉的敏感程度。称为视敏函数K(λ)=1/pr(λ) 。2)相对视敏函数实验表明,人眼对波长为555纳米的光最敏感,因此把任意波长的光的视敏函数与最大视敏函数值K(555)相比的比值称为相对视敏函数。 可见光波长 实验表明:视敏涵数的曲线的最大值位于555nm处当

光线微弱向左偏移最大值为507nm处,两者相差近50nm,人眼就相当于带通滤波器,这就表明人眼对亮度变化比较敏感。人眼对于蓝光的视觉灵敏度要比红光和绿光低的多.三条曲线的峰值比为R:G:B=0.54:0.575:0.053(蓝光放大20倍).三条曲线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叠的.正常观察条件下,人眼得到的是二者的合成的视觉,不能将他们各自的数值区分开来.大脑根据三者的比例,感知彩色的色调和饱和度,而三者的和决定了光的总亮度。 2.1对比灵敏度人眼对亮度光强变化的响应是非线 性的,通常把人眼主观上刚刚可辨别亮度差别所需的最小光强差值称为亮度的可见度阈值。也就是说,当光强I增大时,在一定幅度内感觉不出,必须变化到一定值I+ΔI时,人眼才能感觉到亮度有变化,ΔI/I一般也称为对比灵敏度。因此恢复图像的误差如果低于对比灵敏度,即不会被人眼察觉。此外,高频部分在相同的灵敏度阈值下,色差信号Y-R空间频率只有亮度Y的一半,色差信号Y-B空间频率只有亮度Y的1/4。人眼对于运动图像的对比灵敏度与时间轴上信息的变化速度有关,随着时间轴变化频率的增加,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图像信息的误差阈值呈上升趋势,视觉上的这种动态对比灵敏度特性表现为图像序列之间相互掩盖效应。

电视原理试题和答案打印版[答案]

总复习题 下面试题为电视机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 1、色温是(D) A、光源的温度 B、光线的温度 C、表示光源的冷热 D、表示光源的谱分布 2、彩色三要素中包括(B) A、蓝基色 B、亮度 C、品红色 D、照度 3、用RGB计色制表示单色光时有负的色系数,这是因为( D) A、这样的单色光不存在 B、这样的单色光饱和度太高 C、这样的单色光不能由RGB三基色配出来 D、这样的单色光要由负系数对应基色的补色配出来 4、水平扫描的有效时间的比例可以由( C)反映。 A、行频 B、场频 C、行逆程系数 D、场逆程系数 5、均衡脉冲的作用是( B) A、保证场同步期内有行同步 B、保证场同步起点的一致 C、保证同步信号的电平 D、保证场同步的个数 6、关于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以下哪一点是错的( C) A、隔行扫描一帧内的扫描行数是整数 B、逐行扫描一帧内的扫描行数是整数 C、相同场频时,二者带宽相同 D、隔行扫描可以节省带宽 7、下面的( D)与实现黑白电视与彩色电视的兼容无关 A、频谱交错 B、大面积着色原理 C、恒定亮度原理 D、三基色原理 8、PAL彩色电视制式的色同步信号与NTSC彩色电视制式的色同步信号( D) A、相同 B、U分量不同 C、V分量不同 D、完全不同 9、从彩色的处理方式来看,( A)制式的色度信号分辩率最高 A、NTSC B、PAL C、SECAM D、都差不多 10、NTSC彩色电视制式中副载频选择的要求不包括( B) A、实现频谱交错 B、减少视频带宽 C、尽量在视频较高频率端 D、保证色度带宽不超出视频上限 11、色同步信号的位置在( C) A、行同步脉冲上 B、行消隐信号的前沿 C、行消隐信号的后沿 D、场消隐信号的后沿 12、关于平衡调幅以下哪一种是正确的( C) A、平衡调幅中有载频分量 B、平衡调幅波的极性由载频决定 C、平衡调幅利于节省功率 D、平衡调幅可以用包络检波解调 13、彩电色度通道中色度信号与色同步信号的分离采用的是(B)方式。 A、幅度分离 B、时间分离 C、相位分离 D、频率分离 14、彩电中行输出变压器的作用是(D)。 A、为显像管提供工作电压 B、为小信号供电电路提供直流电压 C、为ABL电路、行AFC电路提供控制信号 D、A和B和C 15、彩电高频头(高频调谐器)的输出信号是(B)。 A、高频图像信号与伴音信号 B、中频图像信号与第一伴音中频信号

05级电视原理期末复习

电视原理期末复习大纲 2007/12/24 一、光的特性和人眼的视觉特性 1.光源:不同类型光源的区别是它的光谱功率分布不同。为了比较不同光源光谱功率分布的差异,采用光 谱相对功率分布,即纵坐标采用各波长辐射功率和555nm辐射功率的比值(555nm处为1)。 2.色温:为了便于进行白光光源的比较和色度计算,常用色温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白光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 某光色的色温:将绝对黑体在一定光色下的绝对温度称为该光色的色温。 3.光源是指发光的物体。为规范照明体的光谱特性,定义了几种标准的白色光源:A、B、C、D65、E。 目前电视系统采用D65白作为基准白,演播室采用3200K的基准白。 4.在等能量分布的光谱中,人眼感到最亮的是黄绿色,而感觉最暗的光是红光和紫光。要获得相同的亮度 感觉,555nm黄绿光所需要的辐射功率最小。 5.光通量:单位时间内,光源发出的能被人感觉的辐射能量:光通量=辐射功率×光谱光视效率值 6.1光瓦(W)是指辐射功率为1瓦的555纳米谱色光(黄绿光)光源发出的光通量。辐射功率为1瓦的其他 波长的光的主观感觉的光通量都小于1光瓦,等于对应的光谱光视效率值. 7.画面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之间可分辨的亮度差级数称为亮度层次(灰度层次)。 8.实验证明,人眼适应平均亮度后,分辨的亮度范围最多为100:1,因此电视不需要呈现很大的亮度范围 (无须重显景物真实的亮度)。只需重现人眼(对景物)可分辨亮度范围的对比度、亮度层次。 9.视觉惰性是指当有光脉冲刺激人眼时,人眼视觉的建立和消失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光线消失后,视 觉暂留现象称为视觉暂留。视觉暂留为电影和电视成为可能。 10.临界闪烁频率f c:不引起闪烁感觉的光源最低重复频率。它与许多因素有关,影响最大的有两个:脉冲 光源亮度和背景亮度(暗趋势)的差值(越大越高);明亮时间占空比(越小越高)。 11.人眼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称为人眼的分辨力。分辨力用分辨角衡量。人眼对静止图像黑白细节的分辨角 为1ˊ~1.5ˊ。人眼对彩色细节(如红、绿相间的水平条)的分辨角比黑白细节分辨角大3至5倍。 二、三基色原理与计色系统 1.颜色的三要素:亮度、色调、饱和度。色调、饱和度合称色度。 2.同色异谱色:颜色感觉相同,光谱组成不同的光称为同色异谱色; 黑、白、灰是中性色调,饱和度为0,即非彩色只有亮度差别,无色调、饱和度。 3.三基色原理的主要内容:人眼能够感觉到的大多数色光都可以由三种线性无关的光混配出来,合成彩色 的亮度由3个基色的亮度之和决定,而色度则由3个基色分量的比例决定。这三种线性无关的光称为三基色,通常采用红绿蓝。

第一节_人眼的视觉特性-总结

第一节人眼的视觉特性 1、在一般情况下,如有两种光谱成分不同的光,只要三种光敏细胞对它们的感觉相同,则主观彩色感觉(包括亮度和色度)就相同。 2、格拉斯曼定律—复合光的亮度等于各光分量的亮度之和。 3、人眼的视觉范围有一定的限度,明暗感觉是相对的。 4、韦伯-费赫涅尔定律—亮度感觉与亮度L的对数成线性关系。 5、一方面,重现景物的亮度无需等于实际景物的亮度,而只需保持二者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的比值不变;另一方面,人眼不能察觉的亮度差别,在重现景物时也无需精确复制出来。 6、人眼分辨景物细节有一极限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能力远比对亮度细节分辨力低。 7、视觉的空间频率响应具有低通滤波器性质。 8、人眼存在视觉惰性—电影、电视放映的生理基础。 临界闪烁频率取决于亮度、亮度变化幅度、观看距离等。

一、人眼的亮度感觉 1.人眼的光亮感觉 光也是一种电磁辐射,人眼对780~380纳米之间电磁波的刺激有光亮的感觉,故波长在这个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 2.人眼的彩色感觉 人眼对780~380纳米之间的光还有彩色感觉,具体如图1-1所示。 3.人眼的视敏特性 人眼对380~780纳米内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称为人眼的视敏特性。衡量描述人眼视敏特性的物理量为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 1)视敏函数在相同亮度感觉的条件下,不同波长上光辐射功率的倒数可以用来衡量人眼对各波长光明亮感觉的敏感程度。称为视敏函数。 2)相对视敏函数实验表明,人眼对波长为555纳米的光最敏感,因此把任意波长的光的视敏函数与最大视敏函数值K(555)相比的比值称为相对视敏函数, 记为: 如图1-2所示,左边的曲线是暗视觉曲线,右边的是明视觉曲线。 二、人眼亮度感觉的特性(描述人眼对光亮差别的感觉特性) 1.亮度:光源或反射面的明亮程度,亮度的单位为(坎德拉/平方米)。 2.亮度视觉的范围:人眼总的感光范围极其宽广,明视觉的亮度感觉范围为到量级, 而暗视觉的感觉范围为千分之几到几个。 3.光亮感觉的特点: 1)人眼的主观亮度感觉与周围环境亮度有关。 2) 主观亮度感觉S与亮度值B的对数成比例关系:,其中和K是常数。 3) 主观亮度感觉是心理量而不是物理量,故其单位是以实验得出的变化级数(S)来表征的。实验表明,在不同的亮度B值下,人眼能觉察的最小亮度变化并非定值。B大,也大;B小,也小,但是/B的值是大致相同的。 将可觉察的最小相对亮度变化 /B称为对比度灵敏度阈,用标记,其值通常在0.005~0.05之间。 人眼的亮度感觉并非决定于绝对亮度变化,而是决定于相对亮度变化。故重现景物的亮度无须等于实际景物的亮度,而只需保持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值相同,就能给人以真实感。 4.对比度和亮度层次 1) 对比度:指光源或发光面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值。 用下式表示:。外界景物的对比度不超过100:1,显象管图像的对比度为30:1。

人眼的视觉特性知识讲解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特性 1、引言人眼的视觉系统是世界上最好的图像处理系统,但它远远不是完美的。人眼的视觉系统对图像的认知是非均匀的和非线性的,并不是对图像中的任何变化都能感知。例如图像系数的量化误差引起的图像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是不能为人眼所觉察的。因此,如果编码方案能利用人眼视觉系统的一些特点,是可以得到高压缩比的。对人眼视觉特性的深入研究及由此而建立的各种数学模型,一直是各种图像数字压缩算法的基础。 2、人眼的视觉特性人眼对380~780纳米内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称为人眼的视敏特性。衡量描述人眼视敏特性的物理量为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1)视敏函数在相同亮度感觉的条件下,不同波长上光辐射功率的倒数可以用来衡量人眼对各波长光明亮感觉的敏感程度。称为视敏函数 K(λ)=1/pr(λ) 。2)相对视敏函数实验表明,人眼对波长为555纳米的光最敏感,因此把任意波长的光的视敏函数与最大视敏函数值K(555)相比的比值称为相对视敏函数。 可见光波长

实验表明:视敏涵数的曲线的最大值位于555nm处当光线微弱向左偏移最大值为507nm处,两者相差近50nm,人眼就相当于带通滤波器,这就表明人眼对亮度变化比较敏感。人眼对于蓝光的视觉灵敏度要比红光和绿光低的多.三条曲线的峰值比为R:G:B=0.54:0.575:0.053(蓝光放大20倍).三条曲线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叠的.正常观察条件下,人眼得到的是二者的合成的视觉,不能将他们各自的数值区分开来.大脑根据三者的比例,感知彩色的色调和饱和度,而三者的和决定了光的总亮度。 2.1对比灵敏度人眼对亮度光强变化的响应是非线性的,通常把人眼主观上刚刚可辨别亮度差别所需的最小光强差值称为亮度的可见度阈值。也就是说,当光强I增大时,在一定幅度内感觉不出,必须变化到一定值I+ΔI时,人眼才能感觉到亮度有变化,ΔI/I一般也称为对比灵敏度。因此恢复图像的误差如果低于对比灵敏度,即不会被人眼察觉。此外,高频部分在相同的灵敏度阈值下,色差信号Y-R空间频率只有亮度Y的一半,色差信号Y-B空间频率只有亮度Y的1/4。人眼对于运动图像的对比灵敏度与时间轴上信息的变化速度有关,随着时间轴变化频率的增加,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图像信息的误差阈值呈上升趋势,

电视三种彩色制式及特点

电视三种彩色制式及特点 彩色电视广播依据三基色原理用R(红)、G(绿)、B(蓝)三基色以一定比例混合出各种色彩。在亮度信号Y传送的同时,只须再传送两个彩色信号,第三个彩色信号可由相关电路得出。在目前的彩色电视广播中传送两个彩色电视信号为B-Y、R-Y两色差信号。这两个色差信号调制到彩色副载波上,再加入到亮度信号中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经过七十多年的实际应用检验,由于两色差信号的调制和传输方式不同,在民用电视领域,常用的只有NTSC、PAL、SECAM三大制式。 1.NTSC制即正交平衡调幅制,又称N制,是美国于1953年研制成功的。NTSC制的优点是:电路简单,设备成本低。缺点是两色差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串扰和在接收端色差信号分离不彻底,容易出现颜色失真、串色。现在的录像机、激光影碟机很多都是NTSC制式。采用这种制式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菲律宾和我国的台湾省等。 2.PAL制即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PAL制是1962年由西德研制成功并正式使用。为了克服NTSC制的串色问题,PAL制两个色差信号中的一个由PAL 开关控制每行倒相一次,在接收端采用梳状滤波器可实现两色差信号的良好分离,大大减小了串色问题。其缺点是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现在采用PAL制的国家主要有德国、英国、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比利时、南斯拉夫、泰国和中国等。 3.SECAM制即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复用制。SECAM制是1956年法国工 程师亨利.弗朗斯提出的。SECAM制传输每一行彩色信号时,只传送一个色差信号;在传送下一行信号时再传送另一个色差信号,而把上一行传送的那个色差信号存储下来供本行使用,因两行图像信号间的差别不太大。SECAM制使传输彩色信号每一时刻都只有一个色差信号,不存在互扰和分离的问题,从而彻底克服了串色问题,其图像质量受传输通道失真的影响最小。其缺点是不能实现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频谱交错,故副载波光点干扰可见度较大,兼容性不如NTSC制和PAL制,同时亮度对色度串扰也大。采用这种制式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前苏联地区、东欧各国、法国等。 三种制式各有优缺点,从理论上讲,SECAM制的图像质量最好,NTSC制最差。但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新元器件的开发应用,电视机性能已大大提高,从而使图像质量得到改善。目前主观评价结果表明,三种制式图像质量差别不大。因此,这三种制式将会长期共同存在和不断地发展。

电视原理与电视系统 第二版 课后答案

电视原理第一章 1.1 什么是逐行扫描?什么是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相比,隔行扫描有什么优点? 答:在锯齿波电流作用下,电子束产生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一行紧挨一行的运动,称为逐行扫描。所谓隔行扫描,就是在每帧扫描行数仍为625行不变的情况下,将每帧图像分为两场来传送,这两场分别称为奇场和偶场。隔行扫描优点:节省带宽,减少闪烁感;缺点:离电视近时仍有闪烁感 1.5 全电视信号中包括哪些信号?哪些出现正在正程?哪些出现逆程?试述各信号各自的参数值及作用。 答: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行同步信号,场同步信号,行消隐信号,场消隐信号,槽脉冲和均衡脉冲。其中图像信号出现在正程,其余信号出现在逆程。复合同步信号是用来分别控制接收机中行、场扫描锯齿波的周期和相位。复合消隐 作用是分别用来消除行、场逆程回归线。槽脉冲的作用是可以保证在场同步脉冲期间可以检测出行同步脉冲。均衡脉冲的作用是使无论奇场还是偶场送到场积分电路去的波形是完全相同的。图像信号的基本参数是亮度、灰度和对比度。 行同步:4.7us;场同步:160us;槽脉冲:4.7us;均衡脉冲:2.35us;行消隐脉冲:12us;场消隐脉冲:1612us; 1.9 我国电视规定的行频、场频和帧频各是什么?行同步脉冲、场同步脉冲、槽脉冲和均衡脉冲的宽度各是多少?行、场消隐脉冲的宽度又是什么? 答:我国电视行频:15625Hz;场频:50Hz;帧频:25Hz;行同步:4.7us;场同步:160us;槽脉冲:4.7us;均衡脉冲:2.35us;行消隐脉冲:12us;场消隐脉冲:1612us; 1.10 全电视信号的频带宽度是多少?它有何特点? 答:全电视信号的频带宽度是0~6MHz.特点:1.以行频及其谐波为中心,组成梳齿状的离散频谱。2,随着行频谐波次数的增高,谱线幅度逐渐减小。3,无论是静止或活动图像,围绕行频线分布的场频谐波次数不大于20。 1.11 彩色光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答:彩色光三要素是指彩色光可由亮度,色调和饱和度三个物理量来描述。亮度是指彩色光作用于人眼一起的明暗程度的感觉。色调是指彩色光的颜色类别。饱和度是指颜色的深浅程度。 1.12 什么是三基色原理?彩色相加混色有哪几种实现方法? 三基色原理:只要选取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色彩。具体如下:1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彩色,都可以由三种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 2 三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3三个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了混合色的色度和饱和度,4 混合色的亮度等于构成该混合色的各个基色的亮度之和。混色方法:空间混色法,时间混色法,生理混色法。 电视原理第二章 2.1 彩色电视为什么要和黑白电视兼容?兼容制的彩色电视应具有什么特点?简述如何才能使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实现兼容? 答:1.为了把三基色信号由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最简单的办法用是三个通道分别地把红、绿、蓝三种基色电信号传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再分别用R,G,B三个电信号去控制红、绿、蓝三个电子束,从而在彩色荧光屏上得到重现的彩色图像,这种传输方式从原理上看很简单,但对占用的设备及带宽来说是十分不经济的,因而也没有实用价值,从而采用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兼容的方式。 2.要实现彩色与黑白电视兼容,彩色电视应满足: A.所传送的电视信号中应有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两部分。 B.彩色电视信号通道的频率特性

三原基色原理

三原基色原理 简介: 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的原理,也称三原色原理。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红、绿、蓝这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就是三原色原理。三原色的原理可解释如下: (1)自然界的任何颜色都可以由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而每种颜色都可以分解成3种基本颜色。 (2)三原色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余的两种颜色来组成。 (3)混合色的饱和度由3种颜色的比例来决定。混合色的亮度为3种颜色的亮度之和。配色原理: 原色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紫光 黄光、青光、紫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红色光与青色光;绿色光与紫色光;蓝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人眼的立体视觉特性

人眼的立体视觉特性 立体显示技术是以人眼的立体视觉原理为依据的。因而,研究人眼的立体视觉机理,掌握立体视觉规律,对研究和设计新的立体显示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人之所以能够产生立体视觉是因为人有两只眼睛,当左右两只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某一个物体时,在左右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图像是有差异的,人的大脑可以根据这种图像差异来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从而使人产生立体视觉。这一原理称为双目视差原理。 一、双眼立体信息 用双眼观看空间景物时,形成立体视觉的因素称为双眼立体信息。双眼立体信息是人眼立体视觉的主要因素。 人的两眼相距约58~72mm。因此,用双眼同时观看同一物体时,左、右两眼视线方位不同,物体在左、右两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亦稍有差异。称这种差异为双眼视差。如图所示: 当用双眼观看一个立方体时,如果左眼只看到立方体的前平面和上平面,而右眼除了能看到这两个平面外,还能看到立方体的右侧平面。此外,即使是左、右两眼都能看到的前平面和上平面,在左、右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稍有差异。

双眼视差的大小与空间物体的位置有决定性的关系。因而,检测双眼视差的大小即可辨别物体的深度。如上图可以定义双眼视差: 图中L、R分别为左、右眼,P为两眼瞳孔间的距离,D为视距,△D为深度距离,F1和F2为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上的两个点。 由上式可知,视差与深度距离△D成正比,而与视距的平方成反比。 二、分时显示与立体视觉 以上讨论的双眼视差是在左、右两眼同时接受图像刺激的情况即同时立体视觉,如果进入左、右眼的视差图像信息在时间上不是同时显示而存在某种程度的滞后的话,这时立体视觉的规律将不同于同时视觉。视差图像滞后显示也称为分时显示。分时显示所形成的立体视觉既与滞后时间有关,也与先行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显示时间有关.下图给出一分时显示滞后时间对立体视觉的影响的实验曲 线。 图中曲线是在先行显示图像的显示时间为18ms条件下,立体规觉与分时显示滞后时间的关系。曲线表明,滞后时间小于20ms时,分时显示的双眼视差图像所产生的立体视觉与同时视觉产生的立体视觉基本相同;分时显示滞后时间大于20ms时,分时显示的立体视觉减弱;当滞后时间超过100ms时,立体视觉将不能形成。实验还表明,分时显示的立体视觉与滞后时间的关系还和先行显示图像的显示时间有关。当先行图像显示时间超过375ms时,分时显示已不能产生立

人眼视觉特性

人眼视觉特性(一) 人眼类似于一个光学系统,但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光学系统,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人眼观察图像时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反应及特性: (1)从空间频率域来看,人眼是一个低通型线性系统,分辨景物的能力是有限的。由于瞳孔有一定的几何尺寸和一定的光学像差,视觉细胞有一定的大小,所以人眼的分辨率不可能是无穷的,HVS对太高的频率不敏感。 (2)人眼对亮度的响应具有对数非线性性质,以达到其亮度的动态范围。由于人眼对亮度响应的这种非线性,在平均亮度大的区域,人眼对灰度误差不敏感。 (3)人眼对亮度信号的空间分辨率大于对色度信号的空间分辨率。 (4)由于人眼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从空间频率的角度来说,人眼又具有带通性线性系统的特性。由信号分析的理论可知,人眼视觉系统对信号进行加权求和运算,相当于使信号通过一个带通滤波器,结果会使人眼产生一种边缘增强感觉一一侧抑制效应。 (5)图像的边缘信息对视觉很重要,特别是边缘的位置信息。人眼容易感觉到边缘的位置变化,而对于边缘的灰度误差,人眼并不敏感。 (6)人眼的视觉掩盖效应是一种局部效应,受背景照度、纹理复杂性和信号频率的影响。具有不同局部特性的区域,在保证不被人眼察觉的前提下,允许改变的信号强度不同。 人眼的视觉特性是一个多信道(Multichannel)模型。或者说,它具有多频信道分解特性(Mutifrequency channel decompositon )。例如,对人眼给定一个较长时间的光刺激后,其刺激灵敏度对同样的刺激就降低,但对其它不同频率段的刺激灵敏变却不受影响(此实验可以让人眼去观察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光栅来证实)。视觉模型有多种,例如神经元模型,黑白模型以及彩色视觉模型等等,分别反应了人眼视觉的不同特性。Campbell和Robosn由此假设人眼的视网膜上存在许多独立的线性带通滤波器,使图像分解成不同频率段,而且不同频率段的带宽很窄。视觉生理学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这些滤波器的频带宽度是倍频递增的,换句话说,视网膜中的图像分解成某些频率段,它们在对数尺度上是等宽度的。视觉生理学的这些特征,也被我们对事物的观察所证实。一幅分辨率低的风景照,我们可能只能分辨出它的大体轮廓;提高分辨率的结果,使我们有可能分辨出它所包含的房屋、树木、湖泊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分辨率,使我们能分辨出树叶的形状。不同分辨率能够刻画出图像细节的不同结构。 人眼在可见光谱范围内的视觉灵敏度是不均匀的,它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色觉向度 光波具有三种可以量化的物理学向度,那就是波长波幅和纯度。所谓纯度是指同一束光所含

电视机原理考试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电视标准规定:图像信号的调制方式为(A )。 A.负极性调幅B.平衡调幅 C.调频D.调相 1、我国电视标准规定:伴音信号的调制方式为(C )。 A.正极性调幅B.负极性调幅 C.调频D.既调幅又调相 2、我国电视标准规定:每个频道的频带宽度为(C )。 A.4.2 MHz B.6 MHz C.8 MHz D.12 MHz 2、我国电视标准规定:视频信号的频带宽度为( B )。 A.4.2 MHz B.6MHz C.8 MHz D.12 MHz 3.我国电视机中,图像中频规定为( D )MHz。 A.5 B.31.5 C.33.57 D.38 3、我国电视标准规定的帧频和每帧的扫描行数分别为( A )。 A.25 Hz、625行B.60 Hz、525行 C.50 Hz、625行D.30Hz、525行 4、彩色电视机出现无光栅、无图像、无伴音故障现象的可能部位是(C )。 A.场扫描电路B.伴音电路C.开关电源D.A与C 4、某电视机出现有光栅、无图像、无伴音,故障原因是(B )。 A.电源B.高频头C.行扫描电路D.显像管及附属电路5、电视机中,行扫描电路停止工作时,将会出现(C )的故障现象。 A.水平一条亮线B.有光栅无图像 C.垂直一条亮线D.无光栅 5、电视机中,场扫描电路停止工作时,将会出现(A )的故障现象。 A、水平一条亮线B.有光栅无图像

C、垂直一条亮线D.无光栅 6、人眼具有最大视敏度的彩色光的波长是(D ) A.λ= 380 nm B.λ= 555 nm C.λ= 680 nm D.λ= 780nm 7、色调是由彩色光的(C )决定。 A.辐射功率B.颜色的深浅 C.波长D.掺入白光的多少 7、彩色的色饱和度指的是彩色的(C )。 A.亮度B.种类C.深浅D.以上都不对 8、当三基色信号的强度相等R = G = B时,屏幕呈现的颜色为(D)。 A.红色B.绿色C.蓝色D.白色 9、实现频谱交错时,NTSC制采用了(A )。 A.半行频间置B.行频间置 C.四分之一行频间置D.以上都不对 9、实现频谱交错时,PAL制采用了(C )。 A.半行频间置B.行频间置 C.四分之一行频间置D.以上都不对 10、PAL制中,逐行倒相的信号是( B )。 A.F U (B-Y)信号B.F V (R-Y)信号 C.彩色全电视信号D.A与B 10、PAL制中,没有实行逐行倒相的信号是(A )。 A.F U信号B.F V信号C.彩色全电视信号D.A与B 11、NTSC制彩色电视中传送彩色的两个信号是(B )。 A.U,V B.I,Q C.D R,D B D.以上都不对 11、彩色电视中用于传送彩色的两个色差信号是(C )。 A.R-Y,G-Y B.G-Y,B-Y C.R-Y,B-Y D.以上都不对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特性 任何一个电视系统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可观看的图像,图像的好坏要由人眼来鉴定。评价电视图像的的综合质量,需用多种仪器进行测量、比较和鉴定,但最终要由人眼观察并作出评定。应当充分了解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机理 人眼是一个构造极其复杂的器官,形状近似球体。当人眼注视外界某物体时,由物体发出或反射、透视的光线通过眼球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光敏细胞受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视觉神经传递到视觉中枢,就产生了视觉。 视网膜上有大量的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杆状细胞对明暗程度很敏感,对色彩分辨迟钝;锥状细胞既能区分光的强弱,又能分辨光的颜色;杆状细胞对弱光的灵敏度高,对强光失去作用;锥状细胞在强光下才起作用,产生色感,分辨细节。在弱光下杆状细胞起作用,只能看到黑白景象;强光下锥状细胞起作用,能分辨颜色和细节。电视系统中只考虑锥状细胞的视觉特性。 视敏特性 视敏特性是指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灵敏度的特性,即对辐射功率相同的各色光具有不同的亮度感觉。在相同辐射功率的条件下,人眼感到最亮的光是黄绿光(555nm),感觉最暗的光是红光和紫光。视敏特性可用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来描述。 亮度感觉 亮度视觉范围:人眼能够感觉到的亮度范围。这个范围很大,可达109:1。人眼总的视觉范围很宽,但不能在同一时间感受这么大的亮度范围。当平均亮度适中时,亮度范围为1000:1;平均亮度较高或较低时亮度范围只有10:1;通常情况下为100:1;电影银幕亮度范围大致为100:1;显像管亮度范围约为30:1。 人眼对景物亮度的主观感觉不仅取决于景物实际亮度值,而且还与周围环境的平均亮度有关。人眼的明暗感觉是相对的,在不同环境亮度下,对同一亮度的主观感觉会不同。 人眼的彩色视觉

RGB三色原理

讲到绘画、图像,自然离不开谈颜色,所有的图案都是由基本形状和颜色组成,颜色构成了我们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我们将要了解颜色的原理,它将是我们美工的基础。 一、RGB三色原理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青色,黄色颜料吸收蓝色而反射黄色,品红颜料吸收绿色而反射品红。也就是: 白色-红色=青色 白色-绿色=品红 白色-蓝色=黄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黄色两种颜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于颜料吸收了红色和蓝色,而反射了绿色,对于颜料的混合我们表示如下: 颜料(黄色+青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 颜料(品红+青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 颜料(黄色+品红)=白色-绿色-蓝色=红色 以上的都是相减混色,相减混色就是以吸收三基色比例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颜色的。所以有把青色、品红、黄色称为颜料三基色。颜料三基色的混色在绘画、印刷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