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68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2017)

968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2017)

968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2017)
968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2017)

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编制单位: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0一七年六月

绪论

渑池县九六八煤矿是由原九六八煤矿、原宏源煤矿以及经深部扩界经资源整合而成的矿井。该矿开采二1煤层,目前保有地质储量1340.5万t,可采储量为759.8万t,设计矿井生产能力为0.45Mt/a。矿井服务年限为14.6a。

井田从地质勘探、建井到开采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要求,需要编制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以明确矿井各类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为此,矿井组织人员认真统计整理历年来矿井地质、地质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矿井生产中的实际地质资料,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四章要求,认真普查编制了《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报告》(2017)。

1、报告编制目的、任务

编制报告的目的: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对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类不能直接辨识的,给采掘生产带来影响的各类地质灾害因素进一步分析、研究、归纳和总结,为煤矿以后的生产提供更充分更可靠的地质技术资料。

依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四章,第29条至第38条要求,对井田内各类影响生产安全的隐蔽地质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编制了普查报告。

具体任务是:

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开展,采空区、废弃老窑、封闭不良钻孔、断

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隙带、地下含水体、古河床冲涮、天窗等各类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并编制普查报告。

2、报告编写依据

编制本报告依据的主要规程、规定和相关资料(采用西安1980年坐标系统):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9);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200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20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4);

(5)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6)《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7)《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煤行管﹝2000﹞第81号);

(8)《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9)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公司历年有关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3、煤矿隐蔽致灾因素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

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

一、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胡志友

副组长:马峰孟保富王占柱王建龙

成员:陈怀根谭金贵刘培生关春强晁增民张谦元王长海马明义王应战关春强郭来许胜利邱淼

杨慧刘红勋等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进行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二、矿井概况

矿井位于渑池县城北12km的坡头乡不召寨村北500m,地理座标:北纬34°49′30″~34° 50′ 22″,东径111°45′00″~111° 46′ 30″,按煤田划分,处于陕渑煤田的中东部,唐鸣凹井田内。

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4100002010061120066814),由12个拐点圈定(表1-1),有效期为2018年6月~2027年9月。

本井田走向长2275m,倾斜宽约1570m,井田面积3.889km2。井

田范围由12个坐标点控制,详见表1.1-1。

表1.1-1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点号纬距X 经距Y 点号纬距X 经距Y

1 3857469.7 37569301.46 7 3856826.4 37570821.46

2 3857249.7 37570031.46 8 3855470.4 37570831.96

3 3857249.7 37570144.46 9 3855453 37568544.86

4 3857162.7 37570471.46 10 3857055.

5 37568532.86

5 3857049.7 37570549.4

6 11 3857058.2 37568888.56

6 3856861.

7 37570518.46 12 3857030.1 37569244.46

煤层允许开采标高+620~0m。

矿井为三立井开拓,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采煤方法为走向(倾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工艺使用手镐落煤。

三、证照情况

矿井“四证一照”齐全

采矿许可证,证号4100002010061120066814,有效期为2018年6月~2027年9月。

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豫)MK安许证字【2016】121515,有效期限2016年12月15日至2019年12月14日;

矿长安全资格证,证号410401************,有效期限2016年11月18日至2019年11月18日;

企业法人营业证照,证号410811100012732(1--1),有效期限1998年10月9日至2018年10月8日;

第二节充水因素分析、周边老空区分布普查

一、大气降水

本区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据渑池县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12.4℃,元月份平均气温-2℃;七月份平均气温25.7℃,年最高气温41.6℃(1966年6月),最低气温-18.7℃(1969年1月)。年最大降雨量1013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371.2mm(1986年),年平均降雨量662mm。降雨量多集中于7、8、9三个月,日最大降雨量138.1mm(1982年7月30日)。降雪一般在11月至来年三月,日最大降雪量为30cm(1963年3月9日)。年最大蒸发量2368.7mm,最小为1583mm,平均1994.7mm。年平均无霜期为216天。年平均结冻期为100天,最大冻土层深度为34cm,一般为12-19cm。风速最大为20m/s,平均为3.3m/s。

大气降水是引起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之一。大气降水主要通过补给各含水层使矿井涌水量增大,还可沿断裂、及其断裂带和采矿引起的地表裂隙等直接进入矿井。据生产矿井调查,雨季矿井涌水量要比枯水季节明显增大。因此,雨季应特别加强防水与排疏工作。

二、地表水

井田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矿区地表径流主要为雨季产生的洪流,由于排泄较畅,一般情况不会直接进入矿井。

三、老空水

矿井属于资源整合矿井,整合前原九六八煤矿和宏远煤矿均在浅部不同程度的开采过,矿井浅部+450m以上为采空区,居普查如下。

1.原渑池县九六八煤矿

原渑池县九六八煤矿位于现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北部,始建于1996年8月,于1997年投产,年生产能力6万吨,为一小型矿井。主井井径2.5m,地面标高+730m,井筒落底标高+460m,井深270m,担负全矿井提煤任务,整合后作为本次技改后风井。副井井径2.6m,井深290m,用于回风,提升、上下人员。

1998~2000年受煤炭市场低迷的影响,曾短暂停产。后经数年的开采,目前开采深度达+515m水平。井下巷道揭露二I煤层厚度0.30~3.73m,平均厚度1.80m,开采中未见夹矸,煤层结构简单。在已采的范围内,遇到三个不可采带,最大的位于矿区西部边界,东西长220m,南北宽150m,其他两个较小,一个位于浅部,一个位于深部。井下二l煤层走向约270~290°,倾向180~200,倾角17°~29°,未见断层。

2.原宏源煤矿

位于原渑池县九八六煤矿东部,始建于1996年5月,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一对立井开拓,主井井径2.4m,地面标高+730m,井筒落底标高+450m,井深280m,担负全矿井提煤任务。副井井径2.5m,井深290m,兼做回风井,用于回风,提升、上下人员。2005年整合后其地面建筑已拆除,井筒己封填。开采为二I煤层,煤厚0.50~5.30m,平均2.84m,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矸,矿井涌水量1~2m3/h,开采中未见断层。

老窑老空区已查清,还需进一步调查,并在井下采掘中注意老窑水,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四、封闭不良钻孔

本区内钻孔较少。无封孔不良钻孔。

第三节断层、褶曲、裂隙、岩溶陷落柱普查

一、断层、褶曲、裂隙、岩溶陷落柱

本区在大地构造区划中位于华北地台(I级),华熊台缘坳陷(II级),渑池-确山陷褶断束(III级)。处于渑池向斜的北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270 °~290°,倾向180°~200°,倾角17°~22°。西缓东陡。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根据矿井开采及钻探证实,区内构造简单,未发现断层、褶曲和岩溶陷落柱。但在今后开采中,不排除遇到小断层的可能性;开采中应引起注意。

井田的煤系基底是巨厚的奥陶系石灰岩,裂隙岩溶均较发育,具备形成岩溶陷落柱的地质条件,但由于矿井揭露奥灰孔少,开采深度较小,目前尚未发现岩溶陷落柱。

二、二1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

本矿二1煤层顶板直接含水层为山西组砂岩含水层,该含水层属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性弱,导水性差。易于排疏,生产中以顶板淋水的方式进入矿坑,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不大。

三、二1煤层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

二1煤层底板直接含水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本层岩溶裂隙发育较差,含水性及导水性极不均匀,属岩溶裂隙承压水。本层含水性弱,二1煤层与下部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之间有20m的隔水层相隔,能阻止下部含水层进入到矿井。本层对矿井威胁不大。

石炭系太原组下段含水层为二1煤层底板间接含水层,该含水层

由L1~L4灰岩组成厚7.50m,岩溶裂隙不发育,含水性较弱,为极不均匀的岩溶裂隙承压水。

太原组中段隔水层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及细粒砂岩组成。厚约12.5m,正常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可以阻止太原组上、下段灰岩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因此,正常情况下,石炭系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对矿井威胁也不大。

二1煤层下部强含水层主要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该含水层上距二1煤层约54m。为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90年代以后,由于义马市在洪阳、渑池县第二电厂在坻坞大量抽水,致使本层水位大幅度下降,目前水位标高+500m左右。本矿+450m以上为采空区,开采标高均在+500m以下,故本矿存在带压开采。+500m~0m范围内的水头压力为0~5Mpa。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09年第28号令所公布的《煤矿防治水规程》附录四中的计算公式:

P

T

M

式中:

T——突水系数。

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Mpa。

M——底板隔水岩层厚度,为54m。

奥陶系灰岩水上距二1煤层底板约54m,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突水系数应根据本区资料确定,一般情况下,在具有构造破坏地区按0.06Mpa/m计算,隔水层完整无断裂构造破坏地区按0.10Mpa/m计算,

经计算(突水系数取0.09Mpa/m)

P=T×M=0.09×54=4.86Mpa

矿井开采+500m~0m时,按奥灰水位标高+500m计算,实际水头压力为0~5Mpa,在+14m水平实际水压值为4.86pa。+14m水平以上实际水压值小于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故认为+14m以上正常情况下可以带压开采,但在断层附近或底板隔水层厚度较薄地段,有突水可能;矿井深部开采时应加强防范。

矿井在开采+14m水平以下时和二1煤层底板隔水层沉积薄弱构造破坏等地段时,必须采取疏水降压、对煤层底板加固注浆措施,并对注浆质量进行校验,达到要求后方可开采。或者根据生产实际采取其它措施。

井田+500m以上为采空区,采空区内积水情况已经查清,在接近采空区附近开采时,采空区突水对矿井威胁较大。因此,在开采上山浅部的回采工作面时,除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还要加强防水措施,坚持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防止采空区突水事故的发生。

第四节矿井含(导)水体、隔水层、充水通道普查

一、矿井边界水文地质条件

井田北部为原九六八煤矿、宏远煤矿和富民煤矿,均在浅部不同程开采过,+450m以上基本上为采空区,积水情况已经查明,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井田东部、南部、西部为阳光煤矿井田,没有开采,矿井北部以煤层露头为井田边界。

二、相邻矿井

井田北部的富民煤矿目前停产,无采掘活动,但采空区有积水,开采其附近的煤炭须加强探放水。

三、含水层

1、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岩性主要为青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夹泥灰岩及角砾状灰岩,厚44m左右,据煤炭部水源开发队抽水试验资料,降深12.09~20.97m,涌水量6.28~13.48L/s,单位涌水量0.300~1.115L/s·m。该层局部岩溶较发育,含水性、导水性不均一,属岩溶裂隙承压水。该层上距二1煤层约54m。为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正常情况下该层水不会直接进入矿井,如遇断层使该层水涌入矿井,对矿井安全影响极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90年代以后,由于义马市在洪阳、渑池县第二电厂在坻坞大量抽水,致使本层水位大幅度下降,目前水位标高+500m左右。

2、石炭系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

由L1~L4灰岩组成,厚7.50m,岩溶裂隙不发育,含水性较弱,为极不均匀的岩溶裂隙承压水。

3、石炭系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

据煤炭部水源开发队资料,该段由L6~L8灰岩组成,以L6、L7为主,厚4.50m,最大降深41.54m,涌水量0.5L/s,单位涌水量0.012L /s·m,渗透系数0.0902m/d。根据钻孔L7灰岩抽水资料,L7灰岩

水位为+600m,单位涌水量较小。本层岩溶裂隙发育较差,含水性及导水性极不均匀。属岩溶裂隙承压水,为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4、山西组砂岩含水层

由中、粗粒砂岩组成,以香炭砂岩和大占砂岩为主要含水层。平均厚15m左右。岩石较完整,裂隙不发育。为二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属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性弱,导水性差。据水源开发队资料,水位标高为+580m。

5、第四系含水层

主要由冲积、洪积、坡积成因的砾石层组成,本区厚94~128.13m,平均厚100m,上部为黄土层夹钙质结核,底部有砾石1~3层,农民饮用水井均在此层中,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显著,季节性变化大,属孔隙潜水型含水层。由于有多个煤矿井下排水,使水位下降,现民井多己干涸。

四、隔水层

1、本溪组隔水层

由铝质岩与铝质泥岩组成,厚约9.50m。隔水性能好,一般情况下,能阻隔奥陶系与太原组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但在该层薄弱地带或遇构造破坏将失去隔水作用。

2、太原组中段隔水层

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及细粒砂岩组成。厚约12.5m,正常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可以阻止太原组上、下段灰岩含水层发生

水力联系。

3、二1煤层底板隔水层

由太原组灰岩顶界至二1煤层底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与细粒砂岩组成。厚20m左右,具有一定隔水性,正常情况下可以阻止山西组砂岩含水层与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

4、二1煤层顶板隔水层

由二1煤层以上至砂锅窑砂岩间的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组成。层位稳定,一般可阻止山西组砂岩含水层与其以上砂岩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

五、矿井涌水通道

井田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矿区地表径流主要为洪流,由于排泄较畅,一般情况不会直接进入矿井。

开采二1煤层时进入矿井的地下水,主要来自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奥陶灰岩水与太原组灰岩水在断层破碎带附近、底板隔水层较薄等地段有可能涌入到矿坑。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应对底板水引起重视。

第六节瓦斯富集区、井下火区的普查

一、瓦斯富集区

根据《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中“矿井、采区或工作面等测定区域绝对瓦斯涌出量取鉴定月3个测定日中最大的日平均值”和“矿井、采区、采煤工作面的相对瓦斯涌出量为日绝对瓦斯涌出总量与月平均日产煤量的比值”的规定,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70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62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3.78m3/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5.02m3/t。依据《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中第七、八、九、十条的规定,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10m3/t,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40m3/min,且矿井各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3m3/min,矿井采煤工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5m3/min,无瓦斯富集区。

二、井下火区

经煤科院重庆分院鉴定,矿井的煤尘自燃倾向性等级为不易自燃。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矿井在生产中采取了综合防尘措施,杜绝了煤尘爆炸和自燃发火事故的发生。矿井没有火区存在。

第七节古河床冲刷、天窗等不良地质体的普查

1、岩浆岩

井田范围内至今尚未发现岩浆侵入活动。

2、岩溶陷落柱

根据钻探及实际生产揭露,目前区内尚未发现岩溶陷落柱。

3、天窗

南部煤层露头区已按《煤矿防治水规定》留设充足的煤柱,在开采上限内开采,不会出现“破天窗”现象发生。

4、古河床冲刷

矿井投产以来,无古河床冲刷。

5、地温和地压

(1)地温

本区在各勘查阶段均未开展过钻孔测温工作,根据邻区资料评价无地温异常。在生产过程中,目前尚未发现地温异常现象,属地温正常区。

(2)地压

矿井开采下限+343m,距地表垂直距离368m,地压不明显。

第八节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及防范措施通过本次隐蔽致灾普查,井田范围内未发现较大隐蔽致灾因素,在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认真落实制定的各项措施,确保矿井安全关井。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嫩江县宏云煤矿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 嫩江县宏云煤矿 二〇一六年三月一日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 根据国办发(2013)99号文件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文件要求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自查情况编制成《嫩江县宏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自查报告》,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于2016年2月,对矿井各种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普查,并于同年3月份提交《黑河市嫩江县宏云煤矿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董维刚 副组长:唐志辉

成员:张传信孙钳于德宏李成雷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 嫩江县宏云煤矿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多宝山镇境内,井田东西长约1km,南北宽约0.6km,面积1.1118km2,共有14个拐点坐标圈定,采矿标高:350~180。矿井煤层为缓倾斜,批准可采煤层二号层。 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工作面设计为综采工艺,掘进工作面为炮掘。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机械通风,回采工作面全风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接风筒压入式通风。 嫩江县宏云煤矿五职矿长齐全,生产、安全、技术、通防、财务、劳资等相关职能部室及专业人员配备完整,井下有两个掘进工作面,一个采煤工作面,地面井下各系统齐全。 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内容 1、采空区普查 矿井所采为Ⅱ号煤层,浅部煤层仅局部发育,不可采。西为嫩江县宏云原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 2、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 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 ①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井田范围内农业灌溉引水渠沟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 1)采空区 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②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

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 ④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 ⑤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矿山施工单位负责对矿山 内地表塌陷区、错动区进行监测预报。 ⑥推广应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负责研究采空区变化,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给与技术的论证并采取相关措施。 ⑦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 ⑧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并制定出采空区塌陷超前情况或者老顶空顶面积大未垮落情况的相关技术措施。 2)废弃老窑(井筒)、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①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废弃井巷进行 摸底,并在本矿的相关图纸资料上绘制出具体位置,并定期进行观测 及排查。 ②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观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提纲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编制提纲 1.绪论 1.1目的、任务和依据 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 1.2. 煤矿概况 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煤矿和区内邻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自然地理、煤矿生产建设情况等。 1.3 以往地质工作 井田勘查各阶段进行的地质勘查和煤矿建设生产期间开展的各项补充地质勘探及井下探测,包括勘查单位、时间、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程量和成果及其质量等。 2.矿井地质 2.1井田地质 2.2煤层 2.3煤质 3.矿井水文地质 3.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3.3矿井充水因素 4.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4.1采空区普查 通过采用调查走访、物探、钻探、化探等方法,结合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及近年来生产作业过程中揭露情况综合分析,查明矿井自身开采的采空区、井田内及周边采空、老空区情况。对采空区分布、范围、面积、形成时间、积水情况、积水来源、自然发火、有害气体等进行分析说明,预测

采空区及积水区对本矿未来开采范围的影响程度。将采空区普查的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矿井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分析相关隐患对煤矿生产建设带来的潜在威胁。 4.2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普查 废弃老窑(井筒)的普查采用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进行。对废弃老窑(井筒)要做到查明其位置、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及充填情况等,尽可能收集齐全以往煤矿采掘相关资料。将废弃老窑(井筒)、井筒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孔台账。 通过整理分析井田范围内所有钻孔封孔资料和质量记录,对钻孔封孔质量进行评述,查明封孔不良钻孔的分布,以及封孔不良钻孔的封闭材料、封闭质量和封闭不良层段。对封孔资料不详、封孔资料不清的钻孔,应以封孔不良钻孔对待。将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分析预测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对煤矿未来生产可能的影响及危害程度。 4.3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普查 利用地面物探和钻探、矿井地质编录、井下探测的成果资料及采掘过程中地质构造揭露情况,结合现场观测情况综合分析。①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产状、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导水性。②褶曲的观测和探查包括:查明褶曲位置、产状、规模、形态和分布特点及裂隙发育情况,探讨褶曲的形成方式。③陷落柱普查内容包括: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对煤层破坏情况及影响顶底板情况等。 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分析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富导水情况、对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影响、是否存在瓦斯积聚及瓦斯突出危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湖南安石集团六盘水煤业有限公司大方县普底乡鹏程煤矿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二0一七年

湖南安石集团六盘水煤业有限公司 大方县普底乡鹏程煤矿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一、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的目的: 矿井地质灾害是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制定此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以便更好地开展矿井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领导小组 组长:王后勇 副组长:张万春吴道华李发庆肖长春 成员:张应富、刘卓、安启江、靳三林、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1、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

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2、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内容及相关制度 1、采空区 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②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 ④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 ⑤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矿山施工单位负责对矿山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研究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研究报告

————————————————————————————————作者:————————————————————————————————日期:

织金县苦李树煤矿 关于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

2013年11月24日 苦李树煤矿关于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 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通知》的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有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一)地质构造普查 苦李树煤矿范围位于三塘向斜北西翼三坝勘探区西段

1~5勘查线之间的浅部。煤矿区内浅部发育有F20、F21、F22共3条断层,无大的褶皱发育,井下见个别小褶皱及小断层。 F20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东北浅部含煤地层内,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2号煤~标五之间地层,延伸长度约0.30km,断层走向北西30,倾向南西,倾角约50~65°,断距小于5m,在地表上,断层附近表现变岩层破碎。 F21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中部含煤地层中,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6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1.45km,断层走向北东45°,倾向南东129°,倾角43°,断距约5m。地表显示地层缺失,牵引现象明显,破碎带宽1~2m。 F22逆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东北部含煤地层内,切割了32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0.25km,断层走向北东35°,倾向南东,倾角约67°,断距小于3m。 区内地表无褶曲。井下发现个别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一般。 主要断层特征表 断层名称性质走向倾向倾角/(°) 落差/m F20断层正断层南西-北东向东南50~65 小于5m F21断层正断层北东45°南东129°43 5m F22断层逆断层35°南东67 小于3m

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淖尔壕煤矿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2017年) 提交单位: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淖尔壕煤矿 提交日期:二〇一七年一月

目录 1概况 (3) 1.1项目来源 (3) 1.2编制隐蔽致灾因素报告的目的、任务和依据 (3) 1.3矿井位置、交通及矿区范围 (4) 1.4以往地质工作简介及质量评述 (6) 1.5矿井生产建设情况 (8) 1.6本次工作情况 (9) 2矿井地质特征 (10) 2.1地层 (10) 2.2主采煤层 (11) 2.3 地质构造及其他地质现象 (13) 3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13) 3.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3) 3.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4) 4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6) 4.1 瓦斯地质 (16) 4.2 工程地质 (17) 4.3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7) 5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18) 5.1采空区致灾因素普查 (18) 5.2自然灾害普查 (20) 5.3封闭不良钻孔致灾因素普查 (21) 5.4矿井地质构造致灾因素普查 (21) 5.5矿井含水体致灾因素普查 (22) 5.6矿井瓦斯致灾因素普查 (23) 5.7导水裂缝带致灾因素普查 (24) 5.8矿井冲击地压致灾因素普查 (25) 5.9 其他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25) 6 矿井隐蔽灾害防治措施 (25) 7 结论及建议 (29)

1概况 1.1项目来源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的要求“强制查明隐蔽致灾因素。建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机制。”本次报告的目的是对淖尔壕煤矿进行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并将自查情况编制成《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淖尔壕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煤矿事故,保障煤矿安全。 1.2编制隐蔽致灾因素报告的目的、任务和依据 本次报告目的:通过对淖尔壕煤矿的采空区、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进行普查,明确淖尔壕煤矿的主要隐蔽灾害因素并编制相关处理措施,有效预防煤矿事故,保障煤矿安全。 主要任务: 1、查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2、收集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3、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m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裂隙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 4、查明矿井内直径大于30m的陷落柱,主要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等,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 5、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系统收集矿井所有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编制瓦斯地质图,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开展瓦斯防突预测预报工作; 6、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对导水裂隙带进行理论计算,预测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确保郑兴中兴(巩义)煤业有限公司健康有序发展,消除或减小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及质量标准化的要求,结合本矿的地质条件,特制定本制度。 一、我矿成立以矿长为组长,以各专业矿长为副组长,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2、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调查工作的安排、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3、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管理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的具体任务: 1、采空区普查:应采用调查访问、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应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2、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应收集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3、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应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构造纲要图。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 4、陷落柱普查,应查明矿井内直径大于30米的陷落柱,主要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等,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 5、瓦斯富集区普查,应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系统收集矿井所有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编制瓦斯地质图,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开展瓦斯防突预测预报工作。 6、导水裂缝带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矿井导水裂缝带高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如果煤层顶板受开采破坏,其导水裂缝带波及范围内存在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体)的,在掘进、回采前,应当对含水层(体)进行疏干。 7、地下水体普查: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质和导水通道等,预测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防治建议。 8、煤层及自燃:查明矿井开采煤层自燃发火等级及有无爆炸危险性。

亨元顺隐蔽致灾普查因素报告

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华盛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公司 二〇一七年五月

山西灵石亨元顺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编制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华盛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公司 经理:蒋向明 总工程师:沈智慧 报告主编:邬胜群 报告编制人员:李春旭姚言璞李红飞王红燕李博马继超审核:李俊友 报告提交时间:二0一七年五月

目录 1 前言 (1) 1.1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目的 (1) 1.2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任务 (2) 1.3 隐蔽致灾普查报告编制依据 (2) 2 矿井概况 (4) 2.1 位置与范围 (4) 2.2 交通条件 (4) 2.3 自然地理 (5) 2.4 四邻关系 (6) 2.5 生产建设情况 (7) 2.6 煤矿地质勘查简述 (8) 3 矿井地质条件 (10) 3.1 地层 (10) 3.2 含煤地层 (14) 3.3 矿井地质构造 (17) 3.4 岩浆岩 (17) 4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19) 4.1 采空积水普查 (19) 4.2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20) 4.3 构造普查 (21) 4.4 矿井瓦斯普查 (23) 4.5 导水裂隙带普查 (25) 4.6 地下含水体普查 (26) 4.7 地表水普查 (35) 4.8 井下火区普查 (36) 4.9 古河床冲刷带、天窗、滑坡等不良地质体普查 (36) 5 矿井防治水工作 (37) 5.1 排水设备设施 (37) 5.2 防治水工作 (37) 5.3 防治水技术路线 (39) 5.4 综合防治水措施 (40) 5.5 矿井防治水技术路线、综合防治水措施评价 (41) 6 结论 (42) 6.1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42) 6.1 治理工作 (44) 6.2 安全技术措施 (46)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报告 银山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报告生产规模:15万吨/年

目录 一、前言 (1) 二、矿井概况 (2) 1、自然地理条件 (4) 2、矿井开采现状 (5) 3、地质构造普查情况 (5) 三、井田范围内区域地质构造、地层产状以及煤层赋存条件 (5) 1、区域地质构造 (5) 2、煤层特征 (6) 四、瓦斯灾害普查 (7) 五、煤层尘爆炸性自燃发火倾向性普查 (8) 六、含(导)水体、采空区、老窑(空)普查 (9) (一)水文地质特征 (9) 1、地形地貌及水文特征 (9) 2、含水层及隔水层特征 (9) 3、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 (10) (二)小(老)窑和废弃矿井涌水及积水情况 (11) 1、区域调查 (11) 2、老窑和相邻矿区采空区积水对矿井的充水影响 (13) 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七、主要存在的灾害 (13) 1、地表地质灾害 (13)

2、井下各类灾害 (13) 八、工作重点及防治灾害措施 (13) (一)、防止瓦斯的措施 (13) 1、建立可靠的通风系统 (14) 2、确保监测监控系统有效 (14) 3、确保管理到位 (15) 4、落实瓦斯防治工作 (16) (二)加强爆破管理和民爆火工品的管理,抓好爆破安全 (19) 1、爆破器材库房屋结构安全措施 (19) 2、爆破器材库消防设施 (19) 3、爆破器材库区的交通措施 (19) 4、爆破器材库区的通讯安全措施 (19) 5、爆破器材库区的防雷安全措施 (20) 6、地面爆破器材库区防静电安全措施 (21) 7、爆破器材的收发和存储安全措施 (21) 8、井下爆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22) (三)顶板灾害防治 (23) (四)、防止煤层自燃和治理措施 (26) (五)、矿井防治水措施 (30) 1、防治水原则 (31) 2、防治水煤(岩)柱的留设 (32) 3、区域、局部探放水措施及设备 (38) 4、局部性的探放水措施 (39) 5、探放水方法的确定 (40) 6、探放水设备 (43) 7、疏水降压措施 (45) 8、井下排水 (46)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计划

郑宏鑫泰(新密)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计划 鑫泰煤业技术科 二0一四年三月

郑宏鑫泰煤业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计划 按照郑州市郑政办明电【2014】54号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郑州市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和郑州宏源公司制定的工作方案的要求,我矿总工程师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讨论并制定了鑫泰煤矿隐蔽至灾因素普查工作计划。 一、成立矿井隐蔽至灾因素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阴玉成赵景洲 副组长:郑万杰 成员:于广文赵富亭李松森刘国安于海洋 阴周磊常宏伟曹飞董遂义翟志辉组长职责: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制定普查方案、工作部署等,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职责:主要根据普查工作的分工,采用科学的手段,认真细致的对我矿存在的各类隐蔽至灾因素进行全面普查,保证普查全面,同时负责将普查出的隐蔽至灾因素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后编制《郑宏鑫泰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至灾因素普查报告》。 一、采空区普查 有生产技术科、地测防治水科、通风科和办公室主要负责此项工作。普查任务1、将恒泰煤矿与我矿相邻区域的老采空区情况通过走访调查的方法,向恒泰煤矿技术科询问情况,并借阅其矿井老空区资

料台账及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通过调查走访,完善我矿与恒泰煤矿相邻区域的老空区资料台账、填绘我矿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充水性图,和综合水文地质图边界以外附近的资料。 2、将刘寨煤矿及本矿相邻区域的采空区情况通过走访调查的方法,调查清楚(主要包括老空区的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情况、自然发火情况、有害气体等情况),并建立台账,完善图纸资料。 3、通过物探等方法将我矿井田内的所有采空区进行详细普查,查明采空区的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情况、自然发火情况、有害气体等情况,并标明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完善图纸资料,并建立台账。 时间安排:2014年3月20日-2014年4月10日。 二、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有生产技术科、地测防治水科负责此项工作。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对矿井井田内及边界附近的废弃老窑(井筒)进行调查,普查任务: 1、我矿井田内老风井及西部界外的老窑井筒。对我矿井田内老风井主要通过询问老工人进行调查,应调查清楚其闭坑时间、开采范围,是否有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对于西部边界外的马身老窑主要通过调查当地村民和询问在该矿工作过的老职工,必要时通过请示煤炭局调阅该矿存档资料进行调查,查清其闭坑时间、开采时间、范围,是否有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 2、对井田内级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进行统计,并调查其封孔质量,钻孔参数等,并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材料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山西平定古州冠裕煤业有限公司 调查时间:二0 一七年三月十日 目录 一、矿井概况 (1) 二、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 (4) 三、2017年生产衔接情况 (5) 四、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情况 (6) 五、断层、褶曲和露头普查情况 (8) 六、陷落柱普查情况 (9) 七、瓦斯富集区普查情况............................................................................... 11

八、导水裂缝带普查情况............................................................................... 11 九、地下含水体普查情况............................................................................... 12 十、井下火区普查情况................................................................................... 18 十一、防治措施 ............................................................................................... 18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我狂组织相关人员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普查情况总结如下: 第一章、矿井概况 山西平定古州冠裕煤业有限公司按照晋煤重组办发(2009)72号文件,由山西冠裕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平定德安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平定兴达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而成。采矿证号为C1400002009111220044037,兼并重组后井田面积4.2781km2;批准开采6#、15#煤层;兼并重组后矿井生产能力为60万t/a。 该矿采用斜井开拓,主井担负进风、提升等任务,兼安全出口;副井担负进风、行人、下料等任务,兼安全出口;回风斜井担负矿井通风,兼安全出口。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综采低位放顶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调查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编制:生产技术科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障煤矿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尽量或减少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我矿成立了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隐蔽致灾因素 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然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灾害统称。 二、成立煤矿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0000 副组长:000 成员: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三、地形地貌 矿区所处地理位置位于峨层山山脉背斜东翼北部东段山脉走向约为N300E,最高点为土地门,标高1100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部附近,标高约470m,一般标高为700-1000m,相对高差640m,地貌特征为中间高两侧低,山坡下缓,“V”字型冲沟与山梁斜角展布的中低山地貌。 区内无水库、堰塘等地表积水体。区内地下水赋集类型为“层间裂隙承压水翼部单斜型”。受大气降水垂直补给。自南西向北东运移于坚硬砂岩裂隙中,以矿坑水和泉水排泄出地表。 四、地质构造普查情况 (一)井田范围内区域地质构造、地层产状以及煤层赋存条 件。 1、区域地质构造 区内对渣子龙、正连、二连煤层开采有直接充水影响的含水层是珍珠冲组(J1Zh)底部及须家河七段(T3xj7-2)的砂岩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的富水性比较弱,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对K5-1及铺山煤层开采有直接充水影响的含水层是须六段(T3xj6)及须家河五段第二压段(T3xj5-2)的砂岩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富水

淄博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淄博市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 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煤炭管理部门,开发公司: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突出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治本之策,经市政府同意,市煤炭局聘请高层次煤矿安全专家,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深入排查治理。现将制定的《淄博市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二○一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淄博市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 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贯彻国办发〔2013〕99号、鲁政办发〔2014〕4号、淄政办发〔2014〕18号文件的各项要求,及时完成市政府确认的2014年重点工作,经市局研究决定对全市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全面普查治理,为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 采取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地质勘探调查和煤矿开采调查)、探查(物探、钻探)等手段,查清隐伏在煤层及其围岩内、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及其在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灾变地质体,通过开展地面普查,重点普查采空区范围、地质构造、含水性和瓦斯富集区等,通过开展井下探查,精细探查采空区、导(含)水体、小构造、瓦斯和应力异常区域等致灾因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指导煤矿安全生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达到消除隐患,切实保障安全生产。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本次普查活动顺利实施,市煤炭局成立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董以琦

副组长:于长永 成员:市局专家库有关专家,市局安监科、培训科,开发公司。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科,具体负责普查活动的日常调度和协调。 三、普查时间、范围 时间:2014年8月至11月底。 范围:全市所有生产煤矿。 四、普查步骤 (一)企业自查。本次普查活动先由区县煤炭管理部门组织煤矿进行自查,自查结束后形成统一格式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见附件)并及时报区县煤炭管理部门审查; (二)区县审查。区县煤炭管理部门接到煤矿企业自查报告后,应及时组织审查,同意后报市局; (二)物探探查。市局依据区县煤炭管理部门提交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及时委托淄博煤炭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对煤矿井下进行必要的物探形成物探报告; (三)专家普查。市局聘请高层次专家根据煤矿企业自查报告、开发公司物探报告、煤矿井下开采现状和矿井历年开采资料对矿井进行全面分析排查各类隐蔽致灾因素,并提出整改治理措施和建议,形成《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分析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白山坪矿业公司龙塘煤矿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编制单位:龙塘煤矿生技部 编制时间:二O一七年三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 号内容中提到;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矿总工程师、矿副总工程师、采矿、

地质、通风、机电、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情况汇报如下: 矿长:何满付职责: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王德华(矿总工程师)职责:协助组长工作,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四、调查时间: 2017 年4月1 日~4月6 日 参加调查人员:黄顺才、龚金灿、李顺情、曾钢、赵君辉、廖建军、张伟、彭勍波、胡建红、曹智辉、黄征斌、唐建国、曾剑、廖宁宁、彭华山、郑甫云、郑春雷。 调查路线: 1、地面调查路线:工业广场→沿煤层露头→各老窑→增禾冲煤矿风井→增禾冲煤矿老井(主井→付井)→本矿风井→回到本矿 井下勘查路线:一组:主井→井底车场→水仓→配电房→水泵房→-100m北大巷→206采区→246回风巷→126回风巷→付井→地面。 二组:主井→井底车场→-300m南大巷→376采区→南翼总回风巷→地面。 调查方式:对老窑的封闭情况,井口位置、方向、深度及井下巷道和方向等进行询问、调查,走访了解记录;并对各老窑空区(老

巷道)相对应地面进行踏查测量;对本矿井下涌水及泉眼情况进行现场观测;地面查阅收集老窑及采空区相关资料。 五、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1、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龙塘矿井为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式,炮采后退式采煤,工作面绝大部分处于干燥状态,仅有局部地段出现顶板裂隙水,为滴水状态;相邻老窑情况:区内煤矿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分布较多,为附近居民私挖乱采,大多是沿煤层的露头斜井开拓;开采5、6、7煤层,从八十年开始,小窑逐渐增多。一般是沿倾向掘进30~150m后,再沿煤层走向掘进,开采巷道一般不大,大多采用巷道式开采。巷道有不同程度的坑木支护,其开采状况大都没有详细记载,现已充填封闭。 大禾冲煤矿位于竹市镇东口村十组,属镇办企业,有证但矿界不详。矿井主井口坐标:X=2922602,Y=38396148,井口方位86°,地面标高+142.4米,其越界200余米,范围在我矿37~38勘探线之间,标高-40m,于2014年10月停产关闭。 增禾冲煤矿属耒阳市南阳镇办企业,主井口坐标:X=2920997,Y=38396511,z=+149.08米,副井口坐标:X=2920710,Y=38396340,z=+156米,风井井口坐标:X=2920288.3,Y=38396105.08,z=+149.08米,其南部已越界250米,从龙塘煤矿范围南风井井筒下部穿过,主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参考) 1.绪论 1.1目的和任务 简述本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及本次普查所完成的主要工作。 1.2矿井概况 矿井开拓方式、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和生产能力等。 2.矿井地质条件及评价 2.1矿井地质 2.1地层 自老而新简述井田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古生物组合特征。 简述矿井内含煤地层的划分。 简述含煤地层各段的厚度、岩性、古生物、沉积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2矿井地质构造 详细叙述井田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变化。叙述矿井各种构造发育规律及构造复杂程度。 叙述矿井主要的褶曲、断层(包括井田边界断层)和陷落柱的基本特征、延展情况、控制程度和查明程度。评价对未开采地区生产建设和安全生产的影响。 2.3岩浆岩

叙述井田岩浆岩侵入的时代、岩性、产状、分布规律。评价岩浆岩对煤层、煤质及顶板和底板管理的影响。 3、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赋存情况,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等。 3.1采空区普查 采用调查访问、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应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帐。 3.2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收集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台帐。 3.3 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 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 3.4 瓦斯普查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19856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确保我矿长治久安,减小和消除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要求,结合《鹤岗中润矿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和《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四章具体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地测副总机电副总通防副总 成员:地测科科长、通风队长、安全科科长、机电

科科长、生产技术科科长、防治水专职人员、通风专职人员、各 区队技术员 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 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 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鄂尔多斯市恒泰煤炭有限公司碾盘梁一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编制: 总工程师: 碾盘梁一井生产技术科 2017年5月

目录 一、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报告编制依据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煤矿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矿井地质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矿井勘探工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矿井水文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矿井主要含水层(组)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矿井充水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矿井涌水量预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采空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封闭不良钻孔 .......................................... 错误!未定义书签。(八)煤层系砂岩裂隙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矿井瓦斯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矿井瓦斯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瓦斯富集区的瓦斯防治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煤层自燃倾向性及爆炸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工作面防灭火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