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认识过程

第二篇自然科学观与方法论 本篇依据自然观、方法论和科学观相一致的原理,围绕科学认识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科学认识自然的过程:一个以科学问题为起点,对自然界由直观形成的感性认识,再经过抽象思维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又回到实践改造自然的过程;研究人们怎样通过感性直观取得经验,怎样通过抽象思维形成观念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探讨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从问题到假说,再通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转化为理论的过程。认识科学理论及其体系的形成和理论的评价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第四章科学的本质与科学认识过程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 一、科学的涵义及本质 “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知识”。英语science,法语science, 德语Wissenschaft。 我国早先译为“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日本转译为“致知学”。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科学启蒙大师、教育家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1893年康有为翻译日本的著作时引进了“科学”一词。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将science 译为“科学”。 “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体系以及获得这种知识体系的活动的总体。 1、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科学家认识自然界的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高级文化 5、科学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6、科学是生产力 7、科学是人与自然的对话 二、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 1.可检验性 2.系统性 3,主体际性 三、科学划界的标准 逻辑经验主义以意义标准作为科学划界的唯一标准,这是与它的证实原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 历史主义者在科学划界问题上又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以库恩、拉卡托斯等为代表,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分,就在于是否在范式或科学研究纲领的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另一派则以费耶阿本德为代表,否认科学划界的必要性,认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不存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一成不变的界限,因而主张科学与非科学不可划分,也不应该划分。 邦格提出了多元划界标准。他给出科学知识领域的12个条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的非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伪科学是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回避或拒绝规范的科学实验和同行专家的科学鉴定,或者用违背科学实验准则和程序的“实验”去取代规范的科学实验,其结果经不起真正的科学实验的检验。不可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浅谈科学与伪科学

浅谈科学与伪科学 摘要: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问题,从历史上看,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哲学家对科学进步的理解不同,因而也出现了许多划界标准。科学与伪科学原本就是一对形影相随却又针锋相对的冤家对头,在学术的法庭上一直是争吵不休的难题。本文拟从伪科学于当今的表现以及在伪科学批判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科学的批判态度。 关键词:科学;伪科学;区别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科技的负面效应逐渐突现出来,特别是核危机、生化武器、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让我们感到了担忧。同时作为科学的对立科学伪科学,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气功治病理论、国内某些大师鼓吹的辟谷养生理论等。伪科学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最终危及到国家科学现代化的进程,危及到两个文明的建设,危及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不能任其发展因此,作为青年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对科学与伪科学有清醒的认识。 现在,我们对科学伪科学用自然辨证法的理论作个初步界定。 1.科学及其判断标准 有人认为科学是“真”,科学是真理的化身,以真来规定科学的本质。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科学的每个阶段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非科学的成分,每一时刻都伴随着谬误,尤其是在科学开始的阶段,更是如此。例如,天文学中的“日心说”、化学中的“燃素说”,物理学中的“原子说”、生物学中的“精原论”和“卵原论”等。因而,我们对真理与对科学的把握同样有难度,同样具有模糊性。有人认为科学是“善”,即从科学的功能与效用方面出发,认为科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给人们带来利益,人们通过掌握和利用各种自然规律来为人类服务,满足自身的需求,求得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可是当我们沉浸在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安逸与舒

科学与伪科学

2012 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自然辩证法 学生所在院(系):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所在学科:工程热物理 学生姓名:杜嘉旻 学号:12S D02002 考核结果阅卷人

科学与伪科学 科学推动着历史车轮前进,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古时不同,科学在如今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给我们以启迪,给我们提供便捷,但是不和谐的音符——伪科学的出现,使得大众被蒙蔽,科学也变得“不科学”了。 科学是坚定的唯物主义,与伪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伪科学与科学又是对立统一的,科学到底是什么东西?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所以可以说科学就是在伪科学和非科学中,不断摸索、实验、提炼出来的。 而伪科学的危害在于它和科学有一定的相似处,有着欺骗性,打着科学的、冠冕堂皇的旗号,进而蒙蔽大众。它与非科学相比,更加隐蔽,威胁性也越大,如果不加以深层次研究、探索,极易被舆论大众引导。 本文想探讨一下伪科学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百姓该如何分辨科学与伪科学。 对于伪科学的产生一般可分为官方和非官方的,所谓官方指的是国家有关部门未经严格实验、监控就发布的科学论断,而非官方的指的是普通商家为了其商业利益,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论断。 官方的伪科学可以说是危害最大的。由于普通百姓对国家官方部门的专家大多深信不疑,导致那些未经科学验证的“科学论断”一旦流出,会使得整个社会普遍承认这个观点。 比如卫生部网站对是否禁用面粉增白剂征集意见,并计划开始禁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20多年前卫生部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面粉添加6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但由于它食品添加剂的身份,人们普遍对其存在误解,认为它是“不安全的”、“仅是增白用的”,但其实没有这么简单。过氧化苯甲酰对面粉有催熟作用,可提高小麦的出粉率。美国,欧盟和世卫组织对其的添加有规范监管,但是这在中国似乎只是空谈——中国的面粉添加剂中漏洞非常多,一些不法企业会添加滑石粉等增白物质。再加上中国增白粉剂量标准过低,大型企业又是监管的重点,所以导致一种不公平的格局,为面粉添加剂的禁用带来更大争议。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刀切禁用,可能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美国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企业可以生产不增白的面粉,只要确实没有加过氧化苯甲酰或其它漂白剂就可以标明“未经增白”;如使用了过氧化苯甲酰且用量不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也可以标明“增白处理符合国家某某标准”之类;如果添加了加工过程中损失的营养成分,也要标明——要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亦要给予其选择权。而关于卫生部的计划显然是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的,是伪科学的。

对科学、非科学、伪科学与反科学的认识

对科学、非科学、伪科学与反科学的认识

对科学、非科学、伪科学与反科学的认识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对于科学、伪科学、非科学和反科学的讨论一直未停歇,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之产生的一些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导致了一时间内反科学与伪科学等现象也不绝于耳。对我们来说,弄清它们的含义及相互区别对端正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学术研究及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也有积极意义。 1、科学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的和规律的知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科学是反映事实真相的学说,科学与事实真相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科学首先指对应于自然领域的知识,经扩展、引用至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社会科学。它涵盖两方面含义:致力于揭示自然真象,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 科学的本质属性有:1、科学有客观具体性,即一切以客观事实的观察为基础,对象是特殊的具体物质运动,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和规律。 2、科学具有社会性,即所有的科学实践,科学理论,都是在人类社会中进行,在人类社会中接受检验,并为整个社会服务。 3、科学具有严谨性,要求得到的结论必须是正确的,认识的过程是系统而明晰的,逻辑结构严密。 4、科学具有范围局限性,任何理论的预测结果都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 5、科学具有可证伪性。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于

科学发展本身的条件限制,一些科学理论在当时是无法检验的,但是原则上应该具有可观测性,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再进行实践的验证。 2、非科学 非科学不是科学,但并不一定是错误的。与科学基本特征相比,非科学的特征与其相反,或者只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而言,凡不满足严格意义上科学命题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条件的,统称为非科学。 非科学中的许多理论体系往往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推动科学事业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占星术、炼金术、巫术、中医等就曾积极地推动过近代天文学、化学和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哲学、伦理学、宗教则已成为人类精神文化基石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同科学一样,在人类社会中有自己不可被剥夺的生存权。 科学与非科学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非科学同科学一样是人们对周围自然事物的有效认识,它们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科学的理论来自于非科学的理论,而非科学的理论只要通过科学的理论得以证明和研究,就有可能成为科学的理论。非科学的理论存在更有利于促进科学理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现代的科学发展起源,是通过以前那些被我们现在认为是非科学的理论,经过无数的学者研究最中得到的科学理论。 3、反科学 反科学,即反对科学,也就是站在科学的反面。反科学认为科学有邪恶的一面,表达的是一种怀着批判的态度直接反对、质疑科学的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DOC)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 时间:2016年6月15日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 摘要:科学推动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的文明得到提升,这是无法争辩的事实。但从辩证的角度看,一切事物都会有他们的对立面存在,科学亦是如此。反科学、伪科学就是科学的对立面。自从科学出现的那一刻,反科学与伪科学也与此同时诞生。本文将会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阐明它们的特征、表现与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基本对策。这对科学的研究及发展,特别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反科学;伪科学 Abstract:Science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make the human civilization was promoted,it is impossible to argue that. But from a dialectical point of view,everything will be the opposite of their existence,scientific as well. The opposite of anti-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s science. The moment since the advent of science and anti-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s born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wi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larify their characteristics,performance and harm,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especially for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Science;Anti-science;Pseudoscience

浅谈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关系

科学、伪科学、非科学的定义与关系 科学: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一词的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而科,单独有分类,条理,项目之意,学则为知识,学问,因此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时,在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伪科学: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 假科学:假科学(理论)是不用或错用逻辑、归纳推演等实证方法来研究和发现自然规律或得出相应的结论。但这种结论并不因此就可以肯定是不符合真理的,所有其他方法也不因此而被肯定为无法认识真理的。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图找出各种问题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东西,进而对其剖析,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认为开展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和及时的,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指明了方向。那么什么是科学?科学应该有它的内在的本质。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科学的涵义主要有: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5、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方法。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主要有: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2、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并不依赖于特定的经济基础。科学的本质属性有:1、客观真理性;2、可检验性;3、系统性;4、主体际性。但在现实世界中,对于有些问题,比如中医是不是科学等问题很多人持有不同的观点,这就产生了科学划界问题,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论题,它是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它非科学的界限问题。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否则就有可能把伪科学当成科学或把科学当成伪科学等,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科学在有关自然界领域的知识体系中显然是最主要、最有价值的知识体系。判断一种观点、一个命题是否符合科学,这是科学的问题,因为这种判断是具有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的。近年来, 学术界和社会上

科学与伪科学

一、科学与伪科学的定义 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炼金术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科学的本质特征:(1)解释性,不仅要陈述“是什么”,更要回答“为什么”。(2)精确性,科学必须提供具体明确的知识,其表述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必须精确、明晰、严格而系统。(3)可检验性,科学必须推导出可接受检验的论断,并预言可能出现的新实验事实,进而通过实验的检验,确定其解释内容的真伪。(4)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的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特征使其具有可变性,其中包含可错性。允许科学出错,正是科学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5)系统性,科学知识体系要求在逻辑上自洽,经验知识与理论知识具有一致性,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客观事物,零散的知识堆积不能成为科学。(6)主体际性,科学具有客观真理性,科学知识也是客观、普遍的,因此能够被不同认识主体重复和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的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讨论、交流。 伪科学的特征:(1)不可验证性,伪科学的假设和理论一般地在经验上和理论上或者不能检验,或者受到拙劣的支持。这个特征事实上是一切伪科学的特点。是否具有验证性是科学与伪科学的根本区别。(2)补充注释性,伪科学靠注释进行研究,通常需要堆积大量资料以弥补证据的匮乏。(3)模糊性,与科学的准确性特征相反,伪科学常用含糊、模棱两可的表述。(4)神秘性,科学的内容是客观的,论证严密、遵守逻辑,而伪科学多借助神话或毫无根据的神秘事物获得自洽性。(5)隔绝性。伪科学一般与所处的时代是隔绝的、格格不入的。正由于伪科学包含为时代所不容的错误思维,因此其不得不常常借助于古老、混乱的理论和假设。 二、科学与伪科学例子 见其他两个附件,有很多例子,一个word是生活中的,另一个是课本上的,分别取几个好了~,主要是太多,而且配图,放在这个word 里显得累赘,也不好看。

伪科学又称假科学

伪科学又称假科学、坏科学、疑似科学,是指任何经宣称为科学,或描述方式看起来像科学,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识、缺乏支持证据,经不起可信性测试,或缺乏科学形式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 某些拥护伪科学的人纯粹是因为他们对科学或科学方法的本质有所误解;但亦有人会蓄意去杜撰、散布虚假的知识去欺骗大众,以得到金钱上或其它的利益.不少不法商人喜欢自创名词,以显得自己的产品高档。当中一个例子,就是“负离子”。不少人听到“负离子”,自然想到了带电荷的“阴离子”,,而这个名词其实是日本商人杜撰,英文没有的.另外一个例子是曾经在中国大陆风靡的脑白金,在脑白金的宣传中将药理作用仍有争议的褪黑素进行无限制的吹捧,并将其命名为脑白金,将分泌褪黑素的松果体命名为脑白金体,以达到误导公众推销产品的目的。 科学与启示、神学或灵性不同,因为它是通过经验和实验来探究物理世界的。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实验完整地证明出的真理。是指以培根倡导的实证主义,伽利略为实践先驱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获取关于世界的系统知识的研究。分为以自然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以社会现象为对象的社会科学。与艺术,哲学,宗教,文学等相区别。现代科学,还包括以人类思维存在为对象的思维科学。 经过一个多世纪科学哲学家(或科学史家)与科学家在多个学科领域的对话,尽管大家对科学方法有很大程度上的认同,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问题仍然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些理论家认为实验验证本身并非一定是科学方法,科学的重要标志并非实验的成功,很多真科学往往已经被实验否定。不合逻辑是不能完全当作辨别伪科学的标准的。许多科学新兴事物诸如非欧几何在一开始看来也不合逻辑,但是他们是真正的科学。

科学假说与伪科学歪理邪说的分界

2001年2月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Feb.,2001第10卷第1期Journal of Xi.an Petroleum Institute(Social Sci ence)Vol.10No.1 科学假说与伪科学歪理邪说的分界 阎平 (西安石油学院社科部,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伪科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打着发展科学、提出新的科学假说的旗号欺骗群众。科学假说所具有的假设性的特点,也给伪科学留下可乘之机。本文从科学假说和伪科学与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检验三方面的关系,分析了二者的本质区别。从三个方面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我们与伪科学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关键词:科学假说;伪科学;分界 中图分类号:B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645(2001)01-0058-02 科学假说是人们通向科学真理,建立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伪科学的歪理邪说,常常利用科学假说具有假定性的特点,打着发展科学、提出新的科学假说的旗号欺骗群众。从理论上分清科学假说与伪科学的本质不同,对我们在坚持科学创新的同时,又能防止伪科学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人会提出科学假说与伪科学歪理邪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凭感觉、凭常识就可以看清楚,用不着再探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会看到这二者的区分并非易事,有一些被我们视为显而易见的常识仍需要加以仔细分析。这种分析中遇到的和将要遇到的困难,决定了我们与伪科学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科学假说是在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的假定性解释,它是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思维形式。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但客观事物本质有一个暴露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当客观事物的本质尚未充分暴露,人们掌握的科学资料不够完备时,只有借助于假说的形式,提出猜测性的假定,才能进一步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这是科学研究的必由之路。一部科学发展史,可以说是假说和理论不断更迭的历史:当出现了用已知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时,科学家会对新事实作出猜想性的说明;当把某一理论推广到原来适用的范围之外,对其它事物的属性、规律进行猜测或设想时,会提出新的假说;为解决新旧观测事实之间的矛盾,也会提出假定性的解释。 科学假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解释是一种试探性的看法或猜测性的说明。这种试探和猜测往往是在科学资料不甚充足、检验条件不甚完备的情况下提出的。在未来它可能被基本确证并经修正完善后成为理论,也可能在未来被证伪而淘汰。例如,在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过程中,经历从古希腊对原子概念的直观性猜测,到卢瑟福的核原子模型,再到现代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的不断否定、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伪科学首先是非科学的甚至是反科学的;它的另一个特点是打着科学的旗号进行招摇撞骗,进而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或经济目的。科学假说在科学理论建立过程中的不可缺少和其具有假定性的特点为伪科学的歪理邪说提供了可能利用的机会。科学假说是试探的、猜测的、甚至是可错的。伪科学的贩卖者正是利用这一点将自己的歪理邪说混入大胆探索、发展科学的队伍之中。科学家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具有试探和猜测性的假说,与伪科学的歪理邪说有哪些本质区别呢?在分析之前,我们要强调的是区别肯定有,但非常容易混淆。 首先,我们从科学假说和伪科学歪理邪说与已知的科学事实之间的关系来看二者的区别。传统的说法是科学的假说应与已知的经过实践复核的事实相符合,不仅能解释个别事实,而且能解释已知的全部事实。哪 收稿日期:2000-11-20 作者简介:阎平(1957-),男,山西河津人,西安石油学院社科部,哲学专业副教授。 # # 58

关于伪科学的十个问题_化学论文

一、伪科学的历史比科学更久远人类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对宇宙作出解释,这种愿望一方面是出于好奇,另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需要。在遥远的古代,它导致了神话的产生,认为自然界是被一些看不见的神管理和支配着,这些非凡的神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喜怒哀乐,和人间差不多,人类只要对他们恭顺虔诚,大自然就会善待众生,赐福人间。这是人类关于自然现象最早的解释,是在地球许多地方都曾经被普遍接受过的观念。在今天,我们还能感受到它们的影响。二、伪科学曾经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一种古老的观念认为,天象和人间的事有某种对应关系,帝王的命运,国运的兴衰,可以事先从星宿的变化窥测出来。因此在很多国家,观天成了君王直接关注的活动,要求时时刻刻观测记录星象的细微变化,从而为天文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炼丹也是古代宫廷热心的一件事,人们企盼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炼出取之不尽的黄金。对永生和财富的渴望,使人们百折不回地进行各种试验,为化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发明出了许多有用的新材料、新物质,例如中国的黑火药最早就是道士在炼丹炉里炼出来的。在欧洲,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狂热地追求永动机,永动机没有成功,却促使人们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三、近代科学诞生之后,伪科学以另一种方式活动由于人们对科学的信赖,伪科学一般不直截了当地攻击科学,而是以科学的面目出现,以科学的词句作包装,或生造一些谁都不明白的词汇,对自然现象给以荒诞的解释,并做出荒诞的承诺。他们一般出现在以下四种场合:1.在科学暂还无能为力的地方(例如面对灾害和死亡),他们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2.在科学探索感到困难的地方(如涉及生命的本质,宇宙的起源),它们以新学说的创立者出现。3.对于具有随机性的复杂系统,在因果关系不确定的地方,他们以预测未来的大师身分出现。4.在人们渴望健康和幸福的地方,他们以神奇药物和神奇食物的提供者出现,有时还扮演为公众进行心理咨询的角色。四、伪科学的社会基础伪科学是一种与科学针锋相对的,对自然界的另一种解释及其继发的相关活动,人们相信伪科学,主要是由于对科学的陌生,同时也是由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科学普及工作的缺陷和疏漏。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家应该引起格外的关注,这是由于历史上两个方面的原因:1.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当代自然科学技术在19世纪末,才开始逐渐由国外传播引进到中国,近代科学的观念和方法没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2.由于有延续了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习俗,人们偏重感性认识和悟性认识,缺乏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性认识和严密的逻辑性,缺乏科学的基本常识,轻信超越科学可知性的说教。五、用想象力代替科学,常常人走入伪科学的误区科学探索是绝对需要想象力的,但是这种想象力必须时时经受科学实验的检验,必须以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事实为基础。否则,想象力越丰富,就离开科学越远,好象盲人骑着一匹瞎马,扬鞭奋蹄。伏尔泰曾经忧心忡忡地谈到笛卡尔抛弃他精心研究的几何学,全凭空想思考天体理论,他说:“用想象力代替科学的时候,就由一团混沌掉入了另一团混沌。”六、价值观的错位也会导致伪科学科学家在被卷入名利场的时候,科学的价值观会受到无情的冲击,如果没有保持高度的警惕,市侩价值观有可能悄悄取代(或部分取代)科学价值观,容易把不完善的东西说成尽善尽美,把尚在探索之中的努力说成已达目标的成就,把只有一定条件之下对某些特定现象有效的技术说成无所不能,渲染、夸大、排他,不仅导致科学的异化,有时还导致人格的异化。七、伪科学惧怕实验科学和伪科学都在努力传播自己的观念,科学面向公众,使用着非常朴素的语言,它呼唤实验,热忱地期待公众的检验,实验是科学家的节日。伪科学使用最华丽的语言,千方百计逃避实验,无路可走的时候,就用精心筹划的表演代替实验,真正的实验是伪科学的末日。八、“名人效应”有时会助长和保护伪科学公众出于对科学家的崇敬,在判断科学是非的时候,往往想听科学家怎么说,这是一种有利于文明进程的社会心理。有时候公众会把信赖科学和依赖科学家等同起来,当科学家对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事情轻易表态时,就会被伪科学利用,好些伪科学的始作俑者自己不出来直接说话,而是讲“某某科学家”是怎样说的,有时候可能是真说过,有时候是被曲解了,有时候则完全是被杜撰出来的。九、科学和伪科学的战争打起来格外别

论科学与伪科学的对立及其在心理学中的体现

论科学与伪科学的对立及其在心理学中的 体现 [摘要]本文探讨了科学和伪科学的定义,着重分析了科学和伪科学在原则、本质、理论基础上的对立:在原则上的对立有可重复性、理性、可检验性和客观性四个方面,在本质上的对立分为客观事物的正确的反映和改造世界的有力的武器,在理论基础上的对立分为有神论与无神论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唯物主义基础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在研究过程中的对立主要体现在发表途径、对批评的态度、经验证据和概念体系的对立上。我们应该分析原因,抵制伪科学,同时要借此分析心理学中一些伪科学的现象。 [关键词]科学;伪科学;对立;心理学 一、科学与伪科学的定义 1科学 科学一词来自拉丁文scientia,它表示知识或真理的意思。按我国《辞海》和《自然辩证法词典》的解释:“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或正确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本质与规律的系统知识,是实践经验的结晶。”对科学的认识,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除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知识体系、一种生产力、一种观念来源外,还可以把科学看作是一种活动、一种文化、一种人与自然对话的方式等。它们分别表征科学的不同侧面:科学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它有一定的共同体和社会建制,并遵循一定的方法,通过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不断发展的由定理、定律和理论等构成的实证知识体系。(徐瑞萍,2001) 科学属于知识。它属于“知识”这个“类”。它包括在“知识”的外延之中。然而“科学”不等于“知识一般”。第一、从它们的起源来看,知识远比科学为早。不论从整个人类认识发展或是从人的个体认识发展来看,都是这样。最低级的动物连有感觉都说不上。在更高等的动物那里,我们才可以看出它们已经有了感觉。只有当认识主体一定“知道了我有这样一种感觉”的时候“感觉”才发展为“感知”—一种很原始的“知识”。动物发展到了人,“感觉”才有可能发展成为“感知”。“感觉”只要有“感觉器官”就可以,“感知”则是“人脑”的功能,当动物发展到了人,人才渐渐有了知识。第二、知识这个词的出现也比科学要早。“科学”一词在我国古时是没有的,不只是没有这个词,而且没有近代意义下的科学这个东西。在中国古代只有学问这个词。“科学”这个词不是我们中国人先翻译的,而是日本人翻译的。我国学者认为翻译得好,便采用了这个译名。欧洲这几个国家中这个字的本来的含义就是“知

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划分

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的划分 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 摘要:伪科学(pseudoscience)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非科学的事物大量存在,而且通常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如文学、艺术、魔

术等等,一旦有人把它们宣称为科学,则这种宣称本身也就成为一种伪科学。 伪科学是指据称是事实或得到科学支持、但实际上不符合科学方法的“知识”。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关键词:伪科学,科学,界限 1.伪科学家通常表现的十分可靠,但是对他们的引用的事实或者数据做进一步的检验,就会发现这些事实被歪曲或者被曲解了,或者是脱离了具体的环境,或者是偶然发生的,甚至是捏造的。当然,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在《巴尔的摩事件》这本书里,科学史家Daniel Kevles 清楚地说明了在充满噪音的环境下,检测一个欺骗性的信号是很困难的,这是科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独立的调查委员会详细检查了诺贝尔奖得主David Baltimore的实验室的相关记录,发现了大量的错误(mistakes)。但是委员会认定这不是Baltimore的过失,因为那些错误是随机的,非定向的。 2、通过这些资料是不是会得出相似的结论? 伪科学家有脱离事实的习惯。水成论者(相信诺亚洪水科技解释众多地貌形成的神创论者)一贯蛮横做出与地质科学没有关系的的主张。当然,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也经常脱离数据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思想。康奈尔大学的Thomas Gold以激进主义思想闻名,但是在其他科学家看来,他的主张并非毫无道理。例如Gold认为,石油根本不是一种化石燃料而是地下深热生物圈(由地壳深处的微生物组成)的副产品。我接触过的地球科学家几乎没有人认为这是对的,但是他们并不认为他是一个狂想者(crank)。要注意一些边缘性思维方式,这些人经常忽视或者滥用数据。 3、这些主张是否被其他资料检验? 典型的伪科学家认为他们的的主张被证实了,其实只是通过他们自己搜集的一些资料。科学家必须要问,谁检验这些主张,谁来检验这些检验者?例如,常温核聚变实验失败的最大问题不是Stanley Pons和Martin Fleischman是错的,而是他们在其他实验室没有证实之前就宣布这个轰动一时的发现。更为恶劣的是,其他实验室证实他们的实验不能重复,他们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对于好的科学来说,外部的验证是至关重要的。 4、这个主张和我们所知的世界有多少相符? 一个特别的理论必须放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检验是否与事实相符。当有些人说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由某个未知的先进种族10000年前建造的,他们却没有提供任何有关这个种族的资料。这个种群的生活用品在哪里?他们在哪里建造?他们的武器?衣物?工具?垃圾在哪里?考古方法不是这样的。 5、是否有人着意的去反驳它?还是寻找支持证据? 这是所谓证实偏见,或者说一种寻找确定性证据而拒绝或者忽视不确定性证据的倾向。几乎对所有的人来说,都具有证实偏好这种强大的,普遍的,不可避免的倾向。这就是为什么科学方法强调检验和反复检验,证实和重复,特别是对理论的证伪非常关键。

自然辩证法中期作业:浅谈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关系讲解

自然辩证法中期作业 2008年 10月 浅谈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关系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图找出各种问题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东西, 进而对其剖析, 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 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认为开展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和及时的, 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指明了方向。那么什么是科学?科学应该有它的内在的本质。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科学的涵义主要有: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2、科学 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5、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方法。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主要有: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2、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它并不依赖于特定的经济基础。科学的本质属性有:1、客观真理性; 2、可检验性; 3、系统性; 4、主体际性。但在现实世界中,对于有些问题, 比如中医是不是 科学等问题很多人持有不同的观点, 这就产生了科学划界问题,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论题, 它是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它非科学的界限问题。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 否则就有可能把伪科学当成科学或把科学当成伪科学等, 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科学在有关自然界领域的知识体系中显然是最主要、最有价值的 知识体系。判断一种观点、一个命题是否符合科学, 这是科学的问题, 因为这种判断是具有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的。近年来 , 学术界和社会上开展了对“ 伪科学”现象的揭露批判 , 这对于弘扬科学精神 , 提高民众科学素养无疑是大有好处的。然而 , 伴随着对“伪科学”的揭露批判 , 也有人将“ 非科学”等同于“伪科学”加以抨击和排斥。真正的科学精神绝非将科学之外的事物一概加以抨击和排斥。以科学的态度辨析“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 , 对于科学精神的普及和科学事业的发展 , 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划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的划分 摘要:伪科学(pseudoscience)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非科学的事物大量存在,而且通常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如文学、艺术、魔术等等,一旦有人把它们宣称为科学,则这种宣称本身也就成为一种伪科学。 伪科学是指据称是事实或得到科学支持、但实际上不符合科学方法的“知识”。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关键词:伪科学,科学,界限 1.伪科学家通常表现的十分可靠,但是对他们的引用的事实或者数据做进一步的检验,就会发现这些事实被歪曲或者被曲解了,或者是脱离了具体的环境,或者是偶然发生的,甚至是捏造的。当然,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在《巴尔的摩事件》这本书里,科学史家Daniel Kevles 清楚地说明了在充满噪音的环境下,检测一个欺骗性的信号是很困难的,这是科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独立的调查委员会详细检查了诺贝尔奖得主David Baltimore的实验室的相关记录,发现了大量的错误(mistakes)。但是委员会认定这不是Baltimore的过失,因为那些错误是随机的,非定向的。 2、通过这些资料是不是会得出相似的结论? 伪科学家有脱离事实的习惯。水成论者(相信诺亚洪水科技解释众多地貌形成的神创论者)一贯蛮横做出与地质科学没有关系的的主张。当然,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也经常脱离数据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思想。康奈尔大学的Thomas Gold以激进主义思想闻名,但是在其他科学家看来,他的主张并非毫无道理。例如Gold认为,石油根本不是一种化石燃料而是地下深热生物圈(由地壳深处的微生物组成)的副产品。我接触过的地球科学家几乎没有人认为这是对的,但是他们并不认为他是一个狂想者(crank)。要注意一些边缘性思维方式,这些人经常忽视或者滥用数据。 3、这些主张是否被其他资料检验?

自然辩证法中期作业:浅谈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中期作业 2008年10月

浅谈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关系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图找出各种问题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东西,进而对其剖析,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认为开展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和及时的,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指明了方向。那么什么是科学?科学应该有它的内在的本质。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科学的涵义主要有: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5、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方法。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主要有: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2、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并不依赖于特定的经济基础。科学的本质属性有:1、客观真理性; 2、可检验性; 3、系统性; 4、主体际性。但在现实世界中,对于有些问题,比如中医是不是科学等问题很多人持有不同的观点,这就产生了科学划界问题,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论题,它是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它非科学的界限问题。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否则就有可能把伪科学当成科学或把科学当成伪科学等,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科学在有关自然界领域的知识体系中显然是最主要、最有价值的

知识体系。判断一种观点、一个命题是否符合科学,这是科学的问题,因为这种判断是具有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的。近年来, 学术界和社会上开展了对“伪科学”现象的揭露批判, 这对于弘扬科学精神, 提高民众科学素养无疑是大有好处的。然而, 伴随着对“伪科学”的揭露批判, 也有人将“非科学”等同于“伪科学”加以抨击和排斥。真正的科学精神绝非将科学之外的事物一概加以抨击和排斥。以科学的态度辨析“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 对于科学精神的普及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 学术界也有基本共识, 即科学研究一要 强调逻辑分析, 二要强调实证检验, 两者的结合才能得出规律性的 认识。近代科学创立以来, 科学的应用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科学的社会作用也得到普遍的尊崇, 但这并不等于人类社 会生活的全部都是科学的势力范围。科学仍然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要素, 科学之外的非科学的社会要素依然存在。比如, 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都是非科学的, 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的经验和谋略也是非科学的, 生产、管理、医疗诊断等活动中的经验诀窍同样是非科学的。甚至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过程中的直觉思维活动, 也属于不能用逻辑分析和实证检验直接处理的心理活动过程, 具有非科学的特征。科学的东西肯定是正确的东西, 但非科学的东西未必就是不正确的东西。许多非科学的东西无所谓对错, 而是要区分好坏、是否有用、功效大小, 而这些是不能用科学来直接衡量的。 至于“伪科学”的东西, 是一些打着科学的旗号,貌似科学、模

科学,反科学,伪科学与非科学之我见

科学、反科学、伪科学与非科学之我见 文章摘要: 科学是现代社会的根基。自从科学诞生以来,反科学势力就已经存在;随着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伪科学也随之泛滥。反科学与伪科学不仅是错误的理论,也会带来实实在在的社会危害。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我们应该正确处理科学、反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精神看待问题,坚决反对反科学与伪科学,使反科学和伪科学无藏身之地,让全社会营造起崇尚科学之风,使我国各项事业能够在科学的发展轨道上阔步前进。 关键词:科学;反科学;伪科学;非科学; 科学、反科学、伪科学与非科学这四个词应用的范围很广,但究竟它们的确切涵义是什么,对此现代人来说是非常含糊的。要辨别四者,需将它们区别开来,首先就涉及到科学的界限问题。只有搞清了什么是科学,那么反科学、伪科学与非科学的含义就清楚了,容易理解了。 科学 什么是科学?对此哲学家们早就有了汗牛充栋的鸿篇巨著。但是对于常人每个人都对科学持有各自不同的印象。有的人认为科学是真理的化身,也有人认为科学是追求真理的阶梯,同时也有人认为科学是少数人的霸权,更有人认为科学是毁灭人性的元凶。中立的人可能认为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在具提供好处的同时也有负面作用。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方法。 反科学 什么是反科学?反科学指反对科学的观点、理论和社会活动。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反科学历史悠久。当科学处于原始形态时,反科学反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具体表现为宗教反对科学人生观。这个时期的科学家们被歧视为制造空洞预言的人。中世纪时代,自然科学同科学家们一起被送上了绞刑架。近代,科学的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也成为反科学的敌对对象。进入了大科学时代,反科学思潮带上了政治色彩,反科学主义者坚决主张一切与科学有关系的社会现象都应成为被研究的对象,否认科学方法可以成为提示社会运动规律的有效工具。 伪科学 什么是伪科学?不是科学而自称科学的就是伪科学。最简单地说当然就是真科学的反面,也就是说它和真科学是对立的。现在所有与科学不符的或者相对立的科学,一概都视为伪科学。可能这顶帽子太大了,实际上,我们着重要反对的伪科学是:假借科学的名义,气功的名义,宣扬封建迷信,诈骗钱财,坑害百姓,坑害国家的行为。这是一个大概的定义,它强调的是:伪科学用了科学的名义,但实际上是祸国殃民,我们反对这样自称科学的伪科学。 非科学 与科学基本特征相比,非科学的特征恰恰与其相反,或者说只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而言,凡不满足严格意义上科学命题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条件的,统称为非科学。从价值的角度看,非科学中的许多理论体系(如哲学、宗教、神话等)往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重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