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场风量、风速、风质测量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现场风量、风速、风质测量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现场风量、风速、风质测量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现场风量、风速、风质测量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22444

现场风量、风速、风质测量管理制

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现场风量、风速、风质测量管理制

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井下测风管理制度

二、井下风量、风速、风质应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的标准。

三、企业应建立井下测风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测工,测工应经培训。并配备必要的测风设备、仪器、仪表。

四、管理部门及职责

1、测风机构应设在安环部,由安环部管理。

2、编制年度测风制度,定期进行测量。

3、编制测量报表,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坑口反馈信息。

4、安环部保存测量报表。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暖通设计中风管、风口、风井风速的选取总结

排烟风口风速不宜大于10m/s 老火规9.4.6-6 (注意:如果是商场那种划分很多防烟分区的,排烟口的大小要用风量除以2再算,因为着火时是开两个风口)(注意:排烟口面积求出后,除以0.75的遮挡系数,即为排烟口面积) 排烟补风的送风口按措施4.8.5 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 9.3.6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中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老火规)风管如下(老火规): 9.1.6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排烟管道和补风管道内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 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但是有消声要求的,风管风速见暖规表10.1.5

消防排烟风井和消防补风风井的风速多少合适?不大于15,10-15米左右比较合适。没有不小于多少的固定,但是个人觉得小于5不太好。按老防火规范9.1.6 9.1.6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排烟管道和补风管道内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 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有时喉部风速为18什么的也没事,因为规范写的是不宜。 风井内的风速7~8一般,最大不超过10.不超过10主要是指排烟,报批稿要求排烟风井风速不超10,排风什么的可以稍微大点。 地下车库通风、空调风管内风速:民规条文说明81页6.6.3条,风速最高10. 9.4.8 排烟风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满足排烟系统最不利环路的要求。其排烟量应考虑10%~20%的漏风量; 2 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排烟专用的轴流风机; 3 排烟风机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 4 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 新风送、排风风管风速:按措施64页表4.6.11.

温度和风速测量方法总结

第一章风速测量1.1风速测量 风是空气流动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空气流动有上下流动和左右流动,上下流动为垂直运动,也叫对流;左右流动为水平运动,也就是风。风是一个矢量,用风向和风速表示。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米高的风。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表示。以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水平位移,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表示。 1.2 风杯风速计 风杯风速计是最常见的一种风速计。转杯式风速计最早由英国鲁宾孙发明,当时是四杯,后来改用三杯。它由3个互成120°固定在支架上的抛物锥空杯组成感应部分,空杯的凹面都顺向一个方向。整个感应部分安装在一根垂直旋转轴上,在风力的作用下,风杯绕轴以正比于风速的转速旋转。转速可以用电触点、测速发电机或光电计数器等记录。 图1.1 风杯风速计 1.3 叶轮风速仪 风速计的叶轮式探头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把转动转换成电信号,先经过一个临近感应开头,对叶轮的转动进行“计数” 并产生一个脉冲系列,再经检测仪转换处理,即可得到转速值。 法国KIKO叶轮风速仪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叶轮的轴杆启动内含八个电磁极的原型磁铁,置于磁铁旁的双霍尔传感器感测到侧场中电磁极的转变信号。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电子频率且和风速成正比,并感测旋转方向。 图1.2 KIMO原理 1.4 热线风速计 一根被电流加热的金属丝,流动的空气使它散热,利用散热速率和风速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再通过电子线路线性化(以便于刻度和读数),即可制成热线风速计。

金属丝通常用铂、铑、钨等熔点高、延展性好的金属制成。常用的丝直径为5μm,长为2 mm;最小的探头直径仅1μm,长为0.2 mm。根据不同的用途,热线探头还做成双丝、三丝、斜丝及V形、X形等。为了增加强度,有时用金属膜代替金属丝,通常在一热绝缘的基体上喷镀一层薄金属膜,称为热膜探头。热线探头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静态校准是在专门的标准风洞里进行的,测量流速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并画成标准曲线;动态校准是在已知的脉动流场中进行的,或在风速仪加热电路中加上一脉动电信号,校验热线风速仪的频率响应,若频率响应不佳可用相应的补偿线路加以改善。 0至100m/s的流速测量范围可以分为三个区段:低速:0至5m/s;中速:5至40m/s;高速:40至100m/s。热线风速计用于0至5m/s的精确测量,使用温度约为±70℃。 当在湍流中使用热线风速计时,来自各个方向的气流同时冲击热元件,从而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湍流中测量时,热敏式风速仪流速传感器的示值往往高于转轮式风速计。因此,风速仪测量过程应尽量在通道的直线部分进行。直线部分的起点应至少在测量点前10×D(D=管道直径,单位为CM)外;终点至少在测量点后4×D处。流体截面应不得有遮挡(棱角,重悬,物等)。 图1.3 热线风速计 1.4.1 恒流式热线风速计 通过热线的电流保持不变,温度变化时,热线电阻改变,因而两端电压变化,由此测量流速。利用风速探头进行测量。风速探头为一敏感部件。当有一恒定电流通过其加热线圈时,探头内的温度升高并于静止空气中达到一定值。此时,其内测量元件热电偶产生相应的热电势,并被传送到测量指示系统,此热电势与电路中产生的基准反电势相互抵消,使输出信号为零,风速仪指针也能相应指于零点或显示零值。若风速探头端部的热敏感部件暴露于外部空气流中时,由于进行热交换,此时将引起热电偶热电势变化,并与基准反电势比较后产生微弱差值信号,此信号被测量仪表系统放大并推动电表指针 变化从而指示当前风速或经过单片机处理后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风速数值。 1.4.2 恒温式热线风速计 风速仪热线的温度保持不变,给风速敏感元件电流可调,在不同风速下使处于不同热平衡状态的风速敏感元件的工作温度基本维持不便,即阻值基本恒定,该敏感元件所消耗的功率为风速的函数。 恒温风速仪则是利用反馈电路使风速敏感元件的温度和电阻保持恒定。当风速变化时热敏感元件温度发生变化,电阻也随之变化,从而造成热敏感元件两端电压发生变化,此时反馈电路发挥作用,使流过热敏感元件的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使系统恢复平衡。

三种风速仪及其原理

三种风速测量仪及其工作原理 1.热式风速仪 将流速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一种测速仪器,也可测量流体温度或密度。其原理是,将一根通电加热的细金属丝(称热线)置于气流中,热线在气流中的散热量与流速有关,而散热量导致热线温度变化而引起电阻变化,流速信号即转变成电信号。它有两种工作模式:①恒流式。通过热线的电流保持不变,温度变化时,热线电阻改变,因而两端电压变化,由此测量流速;②恒温式。热线的温度保持不变,如保持150℃,根据所需施加的电流可度量流速。恒温式比恒流式应用更广泛。 热线长度一般在0.5~2毫米范围,直径在1~10微米范围,材料为铂、钨或铂铑合金等。若以一片很薄(厚度小于0.1微米)的金属膜代替金属丝,即为热膜风速仪,功能与热丝相似,但多用于测量液体流速。热线除普通的单线式外,还可以是组合的双线式或三线式,用以测量各个方向的速度分量。从热线输出的电信号,经放大、补偿和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可提高测量精度,自动完成数据后处理过程,扩大测速功能,如同时完成瞬时值和时均值、合速度和分速度、湍流度和其他湍流参数的测量。热线风速仪[1]与皮托管相比,具有探头体积小,对流场干扰小;响应快,能测量非定常流速;能测量很低速(如低达0.3米/秒)等优点。 当在湍流中使用热敏式探头时,来自各个方向的气流同时冲击热元件,从而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湍流中测量时,热敏式风速仪流速传感器的示值往往高于转轮式探头。以上现象可以在管道测量过程中观察到。根据管理管道紊流的不同设计,甚至在低速时也会出现。因此,风速仪测量过程应在管道的直线部分进行。直线部分的起点应至少在测量点前10×D(D=管道直径,单位为CM)外;终点至少在测量点后4×D处。流体截面不得有任何遮挡(棱角,重悬,物等)。 2.叶轮风速仪 风速计的叶轮式探头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把转动转换成电信号,先经过一个临近感应开头,对叶轮的转动进行“计数” 并产生一个脉冲系列,再经检测仪转换处理,即可得到转速值。风速仪的大口径探头(60mm,100mm)适合于测量中、小流速的紊流(如在管道出口)。风速计的小口径探头更适于测量管道横截面积大于探头横截面积100倍以上的气流。 3.皮托管风速仪 18世纪为法国物理学家H.皮托发明。最简单的皮托管有一根端部带有小孔的金属细管为导压管,正对流束方向测出流体的总压力;另在金属细管前面附近的主管道壁上再引出一根导压管,测得静压力。差压计与两导压管相连,测出的压力即为动压力。根据伯努利定理,动压力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用皮托管可测出流体的流速。在结构上进行改进后即成为组合式皮托管,即皮托-静压管。它是一根弯成直角的双层管。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封口,在外套管周围有若干小孔。测量时,将此套管插入被测管道中间。内套管的管口正对流束方向,外套管周围小孔的孔口恰与流束方向垂直,这时测出内外套管的压差即可计算出流体在该点的流速。皮托管常用以测量管道和风洞中流体的速度,也可测量河流速度。如果按规定

温度和风速测量方法总结

温度和风速测量方法总 结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第一章风速测量风速测量 风是空气流动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空气流动有上下流动和左右流动,上下流动为垂直运动,也叫对流;左右流动为水平运动,也就是风。风是一个矢量,用风向和风速表示。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米高的风。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表示。以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水平位移,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表示。 风杯风速计 风杯风速计是最常见的一种风速计。转杯式风速计最早由英国鲁宾孙发明,当时是四杯,后来改用三杯。它由3个互成120°固定在支架上的抛物锥空杯组成感应部分,空杯的凹面都顺向一个方向。整个感应部分安装在一根垂直旋转轴上,在风力的作用下,风杯绕轴以正比于风速的转速旋转。转速可以用电触点、测速发电机或光电计数器等记录。 图风杯风速计 叶轮风速仪 风速计的叶轮式探头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把转动转换成电信号,先经过一个临近感应开头,对叶轮的转动进行“计数” 并产生一个脉冲系列,再经检测仪转换处理,即可得到转速值。 法国KIKO叶轮风速仪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叶轮的轴杆启动内含八个电磁极的原型磁铁,置于磁铁旁的双霍尔传感器感测到侧场中电磁极的转变信号。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电子频率且和风速成正比,并感测旋转方向。 图 KIMO原理

热线风速计 一根被电流加热的金属丝,流动的空气使它散热,利用散热速率和风速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再通过电子线路线性化(以便于刻度和读数),即可制成热线风速计。 金属丝通常用铂、铑、钨等熔点高、延展性好的金属制成。常用的丝直径为5μm,长为2 mm;最小的探头直径仅1μm,长为 mm。根据不同的用途,热线探头还做成双丝、三丝、斜丝及V形、X形等。为了增加强度,有时用金属膜代替金属丝,通常在一热绝缘的基体上喷镀一层薄金属膜,称为热膜探头。热线探头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静态校准是在专门的标准风洞里进行的,测量流速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并画成标准曲线;动态校准是在已知的脉动流场中进行的,或在风速仪加热电路中加上一脉动电信号,校验热线风速仪的频率响应,若频率响应不佳可用相应的补偿线路加以改善。 0至100m/s的流速测量范围可以分为三个区段:低速:0至5m/s;中速:5至 40m/s;高速:40至100m/s。热线风速计用于0至5m/s的精确测量,使用温度约为 ±70℃。 当在湍流中使用热线风速计时,来自各个方向的气流同时冲击热元件,从而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湍流中测量时,热敏式风速仪流速传感器的示值往往高于转轮式风速计。因此,风速仪测量过程应尽量在通道的直线部分进行。直线部分的起点应至少在测量点前10×D(D=管道直径,单位为CM)外;终点至少在测量点后4×D处。流体截面应不得有遮挡(棱角,重悬,物等)。 图热线风速计 恒流式热线风速计 通过热线的电流保持不变,温度变化时,热线电阻改变,因而两端电压变化,由此测量流速。利用风速探头进行测量。风速探头为一敏感部件。当有一恒定电流通过其加热线圈时,探头内的温度升高并于静止空气中达到一定值。此时,其内测量元件热电偶产生相应的热电势,并被传送到测量指示系统,此热电势与电路中产生的基准反电势相互抵消,使输出信号为零,风速仪指针也能相应指于零点或显示零值。若风速探头端部的热敏感部件暴露于外部空气流中时,由于进行热交换,此时将引起热电偶热电势变化,并与基准反电势比较后产生微弱差值信号,此信号被测量仪表系统放大并推动电表指针变化从而指示当前风速或经过单片机处理后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风速数值。

电风扇风量测量方法

电风扇风量参数检测方法 电风扇风量检测方法及影响风量试验数据的因素分析 1 台扇、落地扇风量检测方法 考虑到电风扇的送风结构是不带内部风道的,工作时气流是大空间自由进气和大空间自由排气,因此风量测试不采用通过在测试风管中设置孔板或喷嘴等节流件产生压差的测量方法,而是直接用风速仪测量电风扇的排风风速来计算风量。根据GB13380-2007,风量测试系统的检测原理采用风速表法,利用风速仪测量出通过模拟圆形平面上各圆环的平均风速,再乘以相应的圆环面积得到通过该圆环的风量,电风扇的总输出风量为通过直到读数限度的所有圆环的风量总和。 式中:Q——通过圆环的风量,m3/mm;V——同一半径上圆环的平均风速,m/ min;r——圆环的平均半径,mm;d——圆环的宽度,等于40mm;S——圆环的面积,m2。 试验程序是:试验前,将被测电风扇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至少运转1 小时;试验时,从距离扇叶轴线20mm左右两点处开始测量,以每40mm的增量沿着水平直线逐点向两边移动,直到所测得的平均风速下降到低于24m/min(0.4m/ s)为止。 2风量检测设备及影响风量试验数据的因素分析 目前实验室普遍采用自动智能风量测试仪,这种风量测试仪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全自动测试,以减少由于检测持续时间长而造成的人为读数误差。该装置的风速仪探头采用步进电机驱动,可由距离扇翼轴线20mm处开始以每40mm的增量沿着水平直线逐点向两边移动采样。数据由计算机处理自动计算平均风速、风量、能效值、评定能效等级等值,并自动生成、打印测试报告。 在电风扇风量检测中,由于存在着人员操作的熟练度不尽相同,测试条件、环境和电源性能无法完全满足标准规定的要求等因素,导致检测数据不可避免存在不确定性。

温度和风速测量方法总结

第一章风速测量 1.1风速测量 风是空气流动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空气流动有上下流动和左右流动,上下流动为垂直运动,也叫对流;左右流动为水平运动,也就是风。风是一个矢量,用风向和风速表示。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米高的风。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表示。以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水平位移,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表示。 1.2 风杯风速计 风杯风速计是最常见的一种风速计。转杯式风速计最早由英国鲁宾孙发明,当时是四杯,后来改用三杯。它由3个互成120°固定在支架上的抛物锥空杯组成感应部分,空杯的凹面都顺向一个方向。整个感应部分安装在一根垂直旋转轴上,在风力的作用下,风杯绕轴以正比于风速的转速旋转。转速可以用电触点、测速发电机或光电计数器等记录。 图1.1 风杯风速计

1.3 叶轮风速仪 风速计的叶轮式探头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把转动转换成电信号,先经过一个临近感应开头,对叶轮的转动进行“计数” 并产生一个脉冲系列,再经检测仪转换处理,即可得到转速值。 法国KIKO叶轮风速仪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叶轮的轴杆启动内含八个电磁极的原型磁铁,置于磁铁旁的双霍尔传感器感测到侧场中电磁极的转变信号。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电子频率且和风速成正比,并感测旋转方向。 图1.2 KIMO原理 1.4 热线风速计 一根被电流加热的金属丝,流动的空气使它散热,利用散热速率和风速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再通过电子线路线性化(以便于刻度和读数),即可制成热线风速计。 金属丝通常用铂、铑、钨等熔点高、延展性好的金属制成。常用的丝直径为5μm,长为2 mm;最小的探头直径仅1μm,长为0.2 mm。根据不同的用途,热线探头还做成双丝、三丝、斜丝及V形、X形等。为了增加强度,有时用金属膜代替金属丝,通常在一热绝缘的基体上喷镀一层薄金属膜,称为热膜探头。热线探头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静态校准是在专门的标准风洞里进行的,测量流速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并画成标准曲线;动态校准是在已知的脉动流场中进行的,或在风速仪加热电路中加上一脉动电信号,校验热线风速仪的频率响应,若频率响应不佳可用相应的补偿线路加以改善。 0至100m/s的流速测量范围可以分为三个区段:低速:0至5m/s;中速:

一般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教学提纲

一般通风系统风管内 的风速

按以下标准进行设计及验收 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2.《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2002) 3.《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4-2002) 4.《简明通风设计手册》(GB50194-2002)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3095-1996) 6.《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JBJ23-2002) 7.《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J29-2002) 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2) 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一般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 风管部位 生产厂房机械通风民用及辅助建筑物 钢板及塑料风 管 砖及混凝土风 道 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干管6-14 4-12 0.-1.0 5-8 支管2-8 2-6 0.5-0.7 2-5 除尘通风管道内最低空气流速(m/s) 一、圆形风管管道直径按下式进行计算:

D= ν π**36004 *Q m 1.D :风管直径 m 2.Q :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内的流量 m 3/h 3.V : 管道流速 m/s 按上表选择适宜流速 二、矩形风管管道直径按下式进行计算: ab= V Q *3600 1.a :风管长边尺寸 m 2 b: 风管短边尺寸 m 2.Q :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内的流量 m 3/h 3.V : 管道流速 m/s 按上表选择适宜流速 三、风管尺寸大小选择可按圆型、矩形管道规格表进行选择(塑料制管道) 圆形管道规格表

测量风速的方法

测量风速的方法 20101308017

移,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表示。1805年英国人F·蒲福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提出风力等级表,几经修改后得下表。目测风时,根据风力等级表中各级风的特征,即可估计出相应的风速。 蒲福风力等级表

32.7 118 64 (1)风向测量仪器:风向标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风向仪器的主要部件,由水平指向杆、尾翼和旋转轴组成。在风的作用下,尾翼产生旋转力矩使风向标转动,并不断调整指

向杆指示风向。风向标感应的风向必须传递到地面的指示仪表上,以触点式最为简单,风向标带动触点,接通代表风向的灯泡或记录笔电磁铁,作出风向的指示或记录,但它的分辨只能做到一个方位(22.5°)。精确的方法有自整角机和光电码盘。 (2)风速测量仪器:a)风杯风速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风速表,由三个(或四个)半球形或抛物形空杯,都顺一面均匀分布在一水平支架上,支架与转轴相连。在风力作用下,风杯绕转轴旋转,其转速正比于风速。转速可以用电触点、测速发电机、齿轮或光电

风速计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根细的金属丝放在流体中,通电流加热金属丝,使其温度高于流体的温度,因此将金属丝 称为“热线”。当流体沿垂直方向流过金属丝时,将带走金属丝的一部分热量,使金属丝温度下降。根据强迫对流热交换理论,可导出热线散失的热量Q与流体的速度v之间存在关系式。标准的热线探头由两根支架张紧一根短而细的金属丝组成,如图2.1所示。金属丝通常用铂、铑、钨等熔点高、延展性好的金属制成。常用的丝直径为5μm,长为2 mm; 各个方向的气流同时冲击热元件,从而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湍流中测量时,热敏式风速仪流速传感器的示值往往高于转轮式探头。以上现象可以在管道测量过程中观察到。根据管理管道紊流的不同设计,甚至在低速时也会出现。因此,风速仪测量过程应在管道的直线部分进行。直线部分的起点应至少在测量点前10×D(D=管道直径,单位为CM)外;终点至少在测量点后4×D处。流体截面不得有任何遮挡。(棱角,重悬,物等)

DT-620系列专业风速风量风温测试仪

DT-620系列专业风速风量风温测试仪 图片由青岛聚创环保网站提供 特征 测量风速和温度,保持读数和查找最大值/最小值 1.高的灵敏度和精确测量 2.简易设计 3.风速测量柄可与机身分开,方便测量 4.双显示读数液晶显示屏 5.风速测量用2米可延长的螺旋线 6.低电能消耗 7.数据保持,最大值和最小值保持功能 8.低电池指示 轴承: 兰宝石轴承 温度感应器: K型热电偶 操作温度:0 ~50oC (32 ~122oF) 操作湿度:小于80%RH 存储温度: -40 oC~60oC (-40oF ~140oF) 电池型号:9V 电池寿命:50个小时(300mA-hrs 电池) 风速平均测量的时间: m/s 大约0.6sec. knots 大约1.2sec. km/hr 大约2.2sec 技术指标 风速量程范围: 单位量程范围:分辨率 最小测 量值 精确度 m/s0.3 – 45.00.10.3±3% ±0.1

knots0.6 - 88.00.10.6±3% ±0.1 km/hr 1.0 - 140.00.1 1.0±3% ±0.1 m/s: 米/秒 knots: 海里/小时 km/hr:公里/小时 单位换算表: m/s knots km/hr 1 m/s1 1.944 3.60 1 knot0.51441 1.8519 1 km/hr0.27780.541 温度量程范围: 单位 Range 范围分辨率精确度 oC -20 – 200.0 0 to 60.00.1±2oC -20.0 to -1;0.1± 5oC 60 to 2000.1±(2%+2oC) oF -4.0– 200.0 32.0 to 140.00.1±4oF -4.0 to 31.0;0.1±9oF 140.0to199.90.1±(2%+4oF) 尺寸 风速仪: 150x 72 x 35mm 风扇: 66x 132 x 29.2mm 重量:350g (电池包括在内)

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风向和风速》属于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中的“天气”单元,选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进行研究,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 本课内容就是对四种基本特征之一的风进行研究。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习了温度和气温,并且能够做简单的天气日历,在天气日历中就需要学生描述风向和风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掌握风向和风速的知识并能记录天气情况。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他们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已经有了观察的意识、探究的能力,记录的习惯,为本节课的任务(成立气象小组)做了知识与情感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过程与方法:自制简易风向标。用专业的测风仪和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速和风向,并坚持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专业的测风仪和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速和风向,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坚持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张风向图、自制风向标、多媒体课件、指南针、电风扇、红色布条、为每组准备一个风杯式风速仪。 学生准备:1根粗吸管、1根细吸管、1个盒子(用来存放实验器材,盒盖上帖好一张白纸)、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1张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的硬纸片。 【教学环境】小风天气(扬起尘土和制片,树枝摇动)、教室、操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法和学法】 本课教学以实验验证法为主,通过让学生制作风向标的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制作风向标以及正确使用风杯式测风仪,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坚持记录一周天气变化情况,培养他们的热爱科学和探究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将红色布条贴在电风扇的扇罩上并开启不同档位,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风管风压风速风量测定实验报告册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风管风压、风速、风量测定 开课实验室: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实验研究中心 学院年级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开课时间至学年第学期

风管中风压、风速、风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风管/水管内压力、流速、流量量的测定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本实验要求: 1) 掌握用毕托管及微压计测定风管中流动参数的方法。 2) 学会应用工程中常见的测定风管中流量的仪表。 3) 将同一工况下的各种流量测定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4) 学习管网阻力平衡调节的方法 二:测定原理及装置 系统的测试拟采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测压法进行。 1- 集流器 2-静压环 3-整流器 4-风量测定仪 5电加热器 6流行测压器 7-热电偶 8-均衡器 9-压力测量器 10-实验试件 11-调节阀 12- 风机 13-电机 图1:管道内风速测量装置 三:实验测试装置及仪器 1) 毕托管加微压计测压法测试原理 测试过程中,首先选定管内气流比较平稳的断面作为测定界面,为了测断面的静压、全压,经断面划分为若干个等面积圆环或小矩形(本实验为获取较高精度的测试结果,将等面积小矩形设定为100x100mm ),然后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测得断面上个测点的静压和风管中心的全压,并计算平均动压P jp 、平均全压P qp ,由此计算P dp 及管中风量L : 静压的测量平均值:j1j2jn j p p p p P n ++???= ; 全压的测量平均值q1q2qn q p p p p P n ++???=

qp jp dp P P P =+ 管内平均流速:dp V = = 风管总风量:P L F V =? 式中:n-----------断面上测点数 F ——— 断面面积㎡ 适用毕托管及微压计测量管内风量是基本方法,精度较高。本测定装置多功能实验装置,除可测定风管内气流的压力、流速及流量外,还设有电加热器、换热器来测定换热量、空气阻力等。 2) 毕托管、微压计测压适用方法 1- 准备好毕托管、微压计和连接胶管,并对微压计进行水平校正和倾斜管中的液 面凋零。 2- 选择好测量位置,并在风管壁上打测量孔。 3- 判断测量位置处的风管是正压还是负压。正压是指管内静压大于管外大气压, 测量孔有气流流出;负压是指管内静压小于管外大气压,在测量孔处有空气流人。风机吸入段的风管一般为负压管路,而风机压出段为正压管路。 ①正压管路的连接方法: a.测全压:用橡胶管将毕托管的全压接口与微压计容器侧的接口相连,微 压计的倾斜管接口与大气相通。 b.测静压:用橡胶管将毕托管的静压接口与微压计容器侧的接口相连,微压计的倾斜管接口与大气相通。 c.测动压:用橡胶管将毕托管的全压接口与微压计容器侧的接口相连,毕托管的静压接口与微压计的倾斜管接口相连。 ②负压管路的连接方法: a.测全压:用橡胶管将毕托管的全压接口与微压计的倾斜管接口相连,微压汁的容器侧的接口与大气相通。 b.测静压:用橡胶管将毕托管的静压接口与微压计的倾斜管接口相连,微压计容器侧的接口与大气相通。 c.测动压:用橡胶管将毕托管的全压接口与微压计容器侧的接口相连,毕托管的静压接口与微压计的倾斜管接口相连。 4- 根据风管的性质,连接毕托管和微压计 3) 热球风速仪原理及使用方法 热球式风速仪以测量风速为基本功能。其测定范围为0.05~10m/s 这是一种便携式、智能化、多功能的低风速测量基本仪表。风速仪是由热球式测杆探和测量仪表两部分组成。探头有一个直径0.6mm 的玻璃球,球内绕有加热玻璃球用的镍铬丝圈和两个串联的热电偶。热电偶的冷端连接在磷铜质的支柱上,直接暴露在气流中。当一定大小的电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 1201012-2016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前言 (Ⅱ) 1 总则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路径选择 (2) 5 基本风速 (3) 6 导线、地线、绝缘子和金具 (4) 7 杆塔荷载和材料 (4) 8 杆塔结构 (6) 9 基础 (7) 条文说明 (8)

为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风工作,提高配电线路抵御台风的能力,减少线路故障和经济损失,保证配电线路安全运行,在分析调研台风在南方沿海地区登陆特征及对配电线路影响的基础上,特制定《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本设计技术规范以现行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结合南方电网沿海台风地区的实际情况管理要求而提出,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沿海强风区域(含Ⅰ类风区及Ⅱ类风区)的20kV及以下新建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改造、修理、运维等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梁唐杰、罗俊平、陈增胜、李有铖、柳春芳、李成、王衍东、朱映洁。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1 总则 1.1 本设计技术规范适用于南方电网沿海强风区域(含Ⅰ类风区及Ⅱ类风区)的20kV及以下新建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该区域已建线路的改造、修理、运维等可参照执行。沿海强风区域外的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改造、修理、运维等也可参照执行。 1.2 南方电网沿海台风多发区域的线路设计除执行本技术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规程、规范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规范引用下列文件中的部分条款。当引用文件版本升级(或修改单)导致所引用的条文发生变化时,主编及各参编单位应研究新条文是否继续适用于本技术规范,并及时予以修订。 GB 50061-2010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DL/T 5158-201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 Q/CSG 1203004.3-2014 南方电网公司20kV及以下电网装备技术导则 南方电网设备〔2014〕20号南方电网沿海地区设计基本风速分布图 南方电网设备〔2014〕27号关于印发20kV及以下环型混凝土电杆技术规范的通知南方电网设备〔2015〕4号关于印发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设施防风工作导则》和《配电设施防风加固技术措施》的通知 3 术语和定义 3.1 独立耐张段 independent strain section 在一个耐张段内的直线杆塔不超过3基。

COVI风速风向检测器

2.4.5 CO/VI风速风向检测器 1 —般施工要求 1)CO/VI检测器 CO/VI检测器为隧道一氧化碳和能见度检测专用装置,安装于隧道边墙,用于采集隧道一氧化碳和能见度基本数据,作为隧道通风和照明的控制依据。 (1)设备安装应选择具有数据代表性的区域和位置。 (2)设备安装于隧道边墙上,支架基础应坚实、平整,附着良好。 (3)安装高度应综合考虑安全、方便,防止人为及车辆损坏,便于施工、调试和维护。安装高度距离地面约3m。 (4)发射端与反射端镜面等位支架安装距离为3m,并应保持同一高度,同轴度良好。 2)风速风向检测器 风速风向检测器设备为燧道风速风向检测专用设备,检测探头安装在燧道边墙上,采集隧道风速、风向基础数据,作为风机控制的依据。 (1)设备安装应选择具有数据代表性的区域和位置。 (2)设备安装于隧道边墙上,支架基础应坚实、平整,附着良好。 (3)安装高度应综合考虑安全、方便,防止人为和车辆挂损,便于施工、调试和维护。安装高度距离路面约3m。 (4)应避开风机对设备的干扰,为便于布线与施工,可与CO/VI检测器共用预埋管道。 2设备材料和人员准备 设备材料主要包括CO/VI检测器、风速风向检测器、控制箱以及施工所需的相关辅材。 根据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班组,施工人员应在现场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依据规及图纸进行施工。 3施工安装界面条件 (1)隧道土建施工基本完成,管道和洞室的预留预埋满足系统安装的相关界面要求。 (2)要求调试开通前设备的供电电源已到位,以满足设备的上电测试和参数设置的需求。 (3)要求调试开通前通信缆线敷设到位,通信链路已开通,以满足设备调试及与分中心联调的需求。 4施工安装程序 1)CO/VI检测器安装程序

风速风量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电站锅炉 风速风量在线监测系统 技 术 方 案 南京朗坤自动化

目录 1概述 (2) 1.1国内电站锅炉一二次风监测现状 (2) 1.2电站锅炉增设风速风量在线监测系统的益处 (2) 1.3电站锅炉风速风量在线监测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3) 2风速风量测量 (4) 2.1测量原理 (4) 2.2数学模型公式 (4) 2.3测量装置特点 (5) 2.4系统组成 (6) 3主要功能 (7) 3.1设计条件 (7) 3.2主要功能及性能 (7) 4安装技术要求 (8) 5供需双方工作范围 (8) 5.1需方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8) 5.2供方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9) 6供货范围 (9) 7质量保证 (9) 8部分工程业绩 (10) 9部分用户证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1.1国内电站锅炉一二次风监测现状 大量运行实践表明:锅炉燃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与一二次风的调整有密切关系。对于一次风来说,风速过低易造成堵管、喷口着火距离过近甚至在一次风管内燃烧,风速过低易造成断流、熄火放炮、送风管磨损严重,风速不均易造成燃烧中心的偏移、局部结焦、锅炉爆漏等,因此对于携带煤粉的一次风检测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对于二次风来说,配风不当会造成锅炉燃烧效率降低、锅炉结焦和加剧炉膛出口烟气残余扭转等问题。虽然电厂试验人员在新建锅炉投运前或每次锅炉大修后会认真地对锅炉进行试验以调平配风,但锅炉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当初的调试设定工况就会改变,因此要满足锅炉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应该提供实时监测随时调整的手段。 目前国内燃煤电厂的锅炉运行风管内的风速(量)缺乏监测,运行操作几乎都是运行人员根据总风压、风机电流和调节挡板开度、给粉机转速、一二次风静压等参数来组织和调整燃烧。然而众所周知,由于各风管上静压的大小随着风管的长短、弯头的多少、风门挡板的开度大小等因素的变化,会变得各不相同,各风管的静压变化相当大,静压的大小不能直接反映管内风速(量)的大小,因此利用传统的静压测量仪表很难合理地指导锅炉运行,直接影响锅炉燃烧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 另外,由于系统最关键的测量装置的防堵防磨技术的障碍,导致测量装置易磨损,使用寿命短以至经常要更换,在生产中的运行维护工作量极大,使得该类型系统在电站锅炉迟迟不能得到大量应用。 1.2电站锅炉增设风速风量在线监测系统的益处 1.2.1 使锅炉配风合理,燃烧比较稳定,可有效地降低排烟温度、降低飞灰含碳量、降低煤粉的机械及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 1.2.2 能合理地调整风粉比例。将一次风管道系统中的阻力调平后,各一次风管内的流速大小能间接地反映出管内煤粉浓度的大小。若某一管内煤粉浓度增加,由于输送煤粉的阻力增加,则管内风速就会降低,反之,就会升高。同时通过热平衡原理,对一次风管内的煤粉浓度进一步计算,供司炉人员监测使用。 1.2.3 能有效地防止堵管或断粉现象的发生。当某一次风管内煤粉浓度过大,流速降低出现堵管迹象,或管内煤粉浓度过稀,流速过大出现断粉迹象时,司炉能依据风速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1.2.4 能有效地控制锅炉燃烧火焰中心,防止锅炉局部结焦,同时也能有效地防止火焰偏斜,降低炉堂出口两侧烟温的偏差。防止水冷壁及过热器爆管。

揭示风向风速仪是如何检测风速和风向

揭示风向风速仪是如何检测风速和风向

————————————————————————————————作者:————————————————————————————————日期:

揭示风向风速仪是如何检测风速和风向 风速风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概念,平常我们经常会说,北风呼呼,或者今天风好大的。这里就已经涉及了风向风速的概念。那么气象学上,风速风向又是如何定义的呢?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如风从南方吹来,那就叫南风;风从北方吹来,就叫北风;而当风向不定时,可以加个偏字。而风速,是风的速度,单位为米/秒。一般我们把风速分等级,通常分为13级。分别为0、1、2、……测量风向风速有很多仪器,托普云农就有生产风速风向记录仪,专门测定风速,风向。有时也叫做风向风速监测仪。 风向,用方位或者角度表示。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今天夜里到明天,偏南风,4-5级。这个偏南风就是风向,4-5级就是风速。“偏”字说明方位左右摆动不能确定。而平常所说的北风是从北方吹来的风,南风是从南方吹来的风。风速在学术界分为12个等级,分别为无风、软风、轻风、微风、和风、劲风、强风、疾风、大风、烈风、狂风、暴风和飓风。总得来说,风速风向对农作物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它对株式作物的影响,因此测得风速和风向对于掌握作物的生长状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在气象测定中,还有经常需要测定二氧化碳含量、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含量、光照度等相关的参数。因为大气是一个综合体,她有很多部分组成。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关于测定这些参数的仪器如温照度记录仪、二氧化碳记录

仪、温度照度记录仪等等。气象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农田作业,基本依赖于自然资源,虽然现在科技如此发达,大棚技术、滴灌、喷灌技术等层出不穷,但是农业还是很依赖自然环境,阳光、水、大气等等,是最基本的几个因子。而风向风速,是众多因子中的几个。但是对农业还是影响非常重要。因此,风向风速仪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小觑。 托普云农风向风速记录仪/风向风速监测仪/风向风速自记仪具有32通道同时检测的功能,可以实现多点同步检测;探头具有一致性,不同参数探头插口可互换,不影响精度。 托普云农风向风速监测仪/风向风速记录仪/风向风速自记仪用于测量瞬时风速风向,具有自动显示功能。主要由支杆,风标,风杯,风速风向感应器组成,风标的指向即为来风方向,根据风杯的转速来计算出风速。 一、托普云农风向风速仪风速自记仪型号列表 型号功能区别 TPJ-30 可监测和记录风向风速两个参数 TPJ-30-G 在TPJ-30的基础上增加了GDP定位功能 二、风向风速仪风速自记仪技术参数: 测定项目:风速,风向 记录容量:主机可存3万条,标配4G内存卡可无限存储 记录时间间隔:5分到99小时连续可调 经度:0~180° 纬度:0~90° 工作电源:3.7V锂电池供电 风速量程范围:0~45m/s 精度:± (0.13-0.015)m/s 分辨率:0.1m/s 启动风速:≤0.55m/s 稳定性:<0.2m/s/yr 风向量程范围:0~359°精度:±3°

空调防排烟设计各个风速的确定

空调、防排烟设计各个风速的确定 2. 送风风速标准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m/s 人体状态 长时间坐短时间坐轻工作重工作应用办公室餐厅商店轻工业工厂、舞厅冷却m/s 加热m/s 3. 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4. 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流速m/s 人体感觉 0?不舒适,停滞空气的感觉 理想,舒适 ?基本舒适 不舒适,可以吹动薄纸 对站立者为舒适感之上限 ? 用于工厂和局部空调 5. 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C 下列房间高度m 送风方式

.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ASHRAE 7?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m/s 注: 1. 散流器中心距墙不小于,所服务的区域最好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 2. 选用200x200的散流器,500立每小时,射程,风速s,半宽度。 ,总宽度为6x6m的区域

8.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9?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风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的迎面风速(m/s)表8-1 推荐风速最大风速 部位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风机吸入口

风机出口

主风管 支风管 从支管上接岀 的风管 新风入口空气过滤器 换热盘管 喷水室 部件名称 进风百叶窗 风量大于10000 m3/h 风量小于10000 m3/h 排风百叶窗 风量大于8000 m3/h 风量小于8000 m3/h 空气过滤器 1. 板式过滤器 1)黏性滤料 2)干式带扩展表面,平板型(粗效) 3)褶叠式(中效) 4)高效过滤器(HEPA 2. 可更换滤料的过滤器 卷绕型黏性滤料 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m/s)表8-2 迎面风速部件名称迎面风速~ 加热盘管 1.蒸汽和热水盘管(最小,最大) ~ 2.电加热器参见生产厂家资料裸线式 肋片管式 ~ 冷却减湿盘管 同风管风空气喷淋室参见生产厂家资料速 喷水型参见生产厂家资料 填料型 高速喷水型

风管风速参数

风管与风速的确定 风管计算三种方法: 静压复得法 假定风速法 等摩阻法 空调风系统的管道设计 (一)风管机在设计管道时首先必须从产品资料上了解三个参数:风量、风压、噪声。 1.风量:为了确定送风管道大小。 2.风压:也叫机外静压。为了计算在送风过程中克服阻力所需的参数。简单不确切地说,就是能将风送多大距离的动力。 3.噪声:其产品技术资料所标的噪声只是相对的,因为噪声是随不同条件而相应的变动的。可能产生噪声的渠道有:机器本身的风机、机器运行振动、送风风压过大等。 (二)风系统设计包括的主要容有:合理采用管的空气流速以确定风管截面尺寸,计算风系统的阻力及选择风机,平衡各支风路的阻力以保证各支风路的风量达到设计值。 那么管风速如何选择?风管尺寸如何来确定呢? ※管风速的选取决定了风管截面的尺寸,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F=a×b=L/(3600•V) (公式1-1) 式中:F:风管断面积(㎡) a、b:风管断面长、宽(m) L:风管风量(m3/h) V:风速(m/s) 以上各取值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①建筑空间:在现代的建筑中,无论是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还是高档别墅,建筑空间都是相当紧的,因此要求我们尽可能提高风速以减少风管的截面。(管风速与风管截面积成反比,即是风速越高,则风管截面积越小,反之,风速越低,则风管截面积越大。) ②风机压力及能耗:风速越高,则风阻力越大,风机的能耗也就越大,从此点来说又要求降低风速。 ③噪音要求:风速对噪音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随着风速的提高,风机风压的要求较高而引起风机的运行噪声加大;第二,风速加大至一定程度时,在通过风管部件时将产生气流噪声;第三,随着风速的提高,风管消声的消声能力下降。总的来说,风管的风速越高,则所产生的噪声就越大。 因此,管风速的选取是综合平衡各种因素的一个结果.通过查阅相关资 料和有关手册以及根据实际工程的体会,建议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各种风道的推荐风速见下表所示:(表1) 场合以合宜噪声为主导主风管的风速V(m/s)以合宜风管阻力为主导的风速V(m/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