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自学目标】

1.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

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2.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认识到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

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难点:雅尔塔会议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合作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海报《绞死希特勒》(苏)库克尼茨基1942年绘制

材料二……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炸成一片废墟。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优势……斯大林格勒战役已不是运动战,而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逢。

……苏军不断前进,占领了越来越多的飞机场,使戈林无法空运。德军这时已经绝望地

陷入困境。由于希特勒的固执,他们将忍受挨饿、受冻和患病的痛苦。1943年2月2日,终于出现了结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这幅海报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从中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

(3)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巩固练习】

1.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去25年来,没有谁比我更彻底地反对共产

主义……进攻苏联,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岛的前奏。因此,苏联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这反映出( )

A.丘吉尔不再反对共产主义了

B.英美已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C.苏联存亡事关英美的命运

D.苏联欲拉拢英美抵御德国

2.二战爆发前,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是()

A.德国进攻苏联

B.法国战败

C.慕尼黑阴谋

D.英国遭到空袭

3.1941年10月,德军逼近苏联首都,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战役

4.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国公使杨?马萨里克曾说过:“如果你们(英国)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材料表明当时英国奉行的是:()

A.绥靖政策

B.坚决抵抗法西斯政策

C.“门户开放”政策

D.敌视社会主义政策

5.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这一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日军进犯卢沟桥

B.德军入侵波兰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德军入侵苏联

6.“各国政府保证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均可签署本宣言”。该宣言的签订()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C.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D.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7.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的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8.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聪明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1)请你评析这场战争的性质。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

材料二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嚣张气焰,世界人民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彻底打败它。(2)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试各举一例反法西斯国家在政治、军事上进行合作的史实。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形式是怎样的?

材料三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3)美国实行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请分析美国实行冷战的目的达到了吗?(4)面对当前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请你谈谈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本课反思】

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学习目标: 1.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1.重点:德国入侵波兰;法国的沦陷;不列颠之战。 2.难点:“闪电战”;法国败亡的原因。 教材整理1德国入侵波兰 1.大战的爆发 (1)1939年9月1日,德军大举进攻波兰。 (2)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波兰速亡 (1)原因 ①波军部署不当,装备落后。 ②德军使用“闪电战”,装备精良。 ③英法宣而不战,使波兰孤军奋战。 ④苏联趁火打劫,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 (2)影响:希特勒将战争重心转到西线,打击法国。 教材整理2法国的沦陷 1.背景:波兰败亡,战争重心转移到西线。 2.进程 (1)确保侧翼:德军于1940年攻占丹麦、挪威,又迫使荷兰、比利时投降。 (2)突入法国: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往英国。 (3)发动总攻:1940年6月,德军发动总攻,意大利也对法宣战。 (4)法国败亡: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贝当在维希成立傀儡政府,戴高乐流亡英国并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深度点拨]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①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它使法国国内民心涣散,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自食其果。 ②军事理论落后,消极防御,思想麻痹,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熟视无睹。 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大量兵力于西线,且前期经过周密准备。 教材整理3不列颠之战 1.背景 (1)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 (2)英国首相丘吉尔拒绝了德国的劝降。 2.经过 (1)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重点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 (2)英国军民粉碎了德国的“空中闪电战”计划。 (3)为扭转战局,英国夜袭柏林。 3.影响 (1)德国被迫推迟“海狮计划”。 (2)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教材整理4北非战场的激战 1.起因:意大利趁机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企图建立“新罗马帝国”。 2.概况 (1)英军反攻:意军接连败北,埃塞俄比亚复国后,东非意军投降。 (2)德军参战:1941年2月,希特勒派隆美尔率装甲部队增援意军,与英军在北非沙漠展开拉锯战。 知识网络史论要旨 1.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9月 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 面爆发。 2.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了英法长期推行 的绥靖政策的破产。 3.不列颠之战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 次未能得逞。 4.在北非战场,德意军队联合进攻英军, 双方在北非沙漠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5分) 1.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2.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4.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B.开战后没有及时抓住有利战机 C.德军绕过坚固的马其诺防线 D.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退 5.法西斯德国未能击败英国的原因中,不包括() A.新首相丘吉尔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政策 B.德国空军经受不住巨大的损失 C.英吉利海峡使德国精锐陆军无能为力 D.苏德战争的爆发牵制了德军 6.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8.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意大利投降 D.诺曼底登陆 10.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相似点是() ①法西斯国家都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②战争初期都经历了不利的局面③都导致了战争的规模扩大④战场的转折都发生在境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事件是() A.意大利投降,退出战争 B.阿拉曼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投降 C.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D.德国宣布投降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案及练习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学习重点: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 学习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浅尝试】(自主阅读课文,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一、慕尼黑阴谋 1.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张,在吞并(国)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 2. 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3.西方大国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因此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以牺牲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慕尼黑阴谋把这种政策推向顶峰。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间,德国军队对发动突然袭击。英法对德国宣战。 5.1940年四、五月,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国在内的西欧和许多国家,国也遭到轰炸。在此期间,(国)也加入德国一方参战。 6. 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的侵略战争。苏联军民在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的企图没能得逞。 7. 年12月7日凌晨,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天,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深探究】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和实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恶劣影响? 【知识梳理】(动动脑,忆一忆,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1.慕尼黑阴谋---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2. 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侵波兰, 3.扩大:1940年4--5月德军占领法国、空袭英国伦敦 4.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军苏联,在斯大林带领下,莫斯科保卫战成功 5.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巩固拓展作业】 班级姓名等级 1.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这种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 是() A.纵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B.慕尼黑阴谋 C.纵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D.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A. 慕尼黑阴谋 B. 德军突袭波兰 C. 日军偷袭珍珠港 D. 德军突袭苏联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在战场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 A、进攻法国 B、进攻敦刻尔克 C、进攻莫斯科 D、进攻巴黎 4.有人把“9?11”恐怖事件称为美国自建国以来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 第一次是指() A、来克星敦的枪声 B、珍珠港事件 C、美国南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5.回答关于二战初期的有关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于哪一年?标志是什么? (2)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哪里? 6.材料分析题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回答: (1)“这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2)美国随后采取了什么对策?对二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04】(单词整理)

1.Yet the Japanese forces did not land in Hawaii nor they take the harbor. They sank part of the American fleet but only the now outdated battle ships. Aircraft carriers will become the key to victory in naval warfare. 然而日军并未在夏威夷登陆,他们甚至没有攻占珍珠港他们击沉了部分美国舰队但都是较陈旧的战舰,航空母舰才是海军胜利的关键 2. sea. And so miraculously they were remained intact. 3."Yesterday, December 7th, 1941""A day which we'll live in infam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 suddenly and deliberately attacked." "No matter how long it may take us to overcome this premeditated invasion""The American people in the right just might, we'll win for all to absolutely victory." “昨天,1941年12月7日”“将会是历史上的国耻日”“美国遭到蓄意突袭”“不管我们得花多久时间才能击败这次的预谋侵略行动”“美国人民位居正义一方,必能获得全面胜利”

运筹学应用实例分析

运筹学课程设计 实践报告 学号: 01 班级: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4班

第一部分小型案例分析建模与求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1. 杂粮销售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2. 生产计划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3. 报刊征订、推广费用的节省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4. 供电部门职工交通安排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5. 篮球队员选拔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6. 工程项目选择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7. 高校教职工聘任问题(建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8. 电缆工程投资资金优化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9. 零件加工安排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10. 房屋施工网络计划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案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题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问题的提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具体问题分析和建模求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模型的建立对于N个应聘人员M个用人单位的指派是可行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中历史 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2015年高中历史 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建议】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突破方法: 1.有条件可以观看《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等历史影片,认识战争的残酷性。2.列表格学习各大战场的转折及相关内容。 3.重点分析每一战役的意图、特点、成败原因及影响等重要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漫画】纳粹“胜利快车: 1944年初,纳粹的“胜利快车”在斯大林调整过的轨道上,飞驰着走向灭亡。 1942年 7月,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苏联军民殊死抵抗,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此开始。德军一度攻入市区,但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始终不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11月苏军展开战略反攻,将德军分割包围,并于次年2月将敌军全歼,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学案导学 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1、莫斯科战役:(1)概况:1941年9月底,德军以强大兵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英勇作战,于12月初,苏军在朱可夫将军指挥下大举反攻,被歼50余万人。(2)意义: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德军1942年夏季攻势战略意图: 1942年德军的进攻重点指向南方,准备夺取苏联重要的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为此必须首先攻占伏尔加河下游西岸的交通枢纽斯大林格勒。 (2)过程: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11月,苏军发起反攻, 1943年2月,苏军发起最后进攻,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3)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问题探究】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红场阅兵惨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请思考:指出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事件的内在联系?图片所示事件对二战发展的影响? 答案: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军集中主力南下进攻斯大林格勒。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国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格勒战役则成为苏德战争和二战的转折点。 二、中途岛战役 1、背景: 1942年4月,美国舰载飞机对日本的东京、横滨等城市进行了轰炸,日本举国震动。 2、战况:日军进攻中途岛损失巨大,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3、意义: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中途岛海战中美、日损失对照表 国家航空母舰(艘) 飞机(架) 人员(人) 日本 4 322 2000 美国 1 147 307 请思考: 日本为什么发动中途岛战役?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答案:(1)美国舰队威胁日本,为诱出美国舰队主力加以歼灭,日本决定发动中途岛战役。(2)结果日本战败。(3)中途岛战役后,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权动,太平洋战场出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 扩大的主要事件。 【重点】二战爆发的原因【难点】大战初期欧洲国家败亡的原因【导课】 【课堂引领】(依据以下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1.如何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其带来的恶劣影响? 2.阅读p37动脑筋谈谈你的看法。 【质疑、解疑】(学生互动,同桌、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精讲点拨】 一、慕尼黑阴谋: 背景:上台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矛头指向。 会议:年月,四国政府首脑在国召开会议,签署《》, 内容:规定必须在之内把等地割让给。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结果:国占领,不久又占领了整个。 二、绥靖政策: 原因:20世纪30年代,、、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西方大国害 怕讹诈,又想东引,将德国的侵略矛头指向。 含义:它们对不是加以制裁,而是希望以的 利益,来。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把该政策推向顶峰 的事件是。 影响: 三、二战: 根本原因: 二战 直接原因:(1),引起,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的形成;(2)一些大国为自身利益而采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3)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相反加深了各国矛盾。 全面爆发:年月,,标志二战全面爆发。 初级阶段:(1)1940年四五月,德国占领包括在内的和许多 国家。(2)德国空袭不列颠,英国军民在的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史称 不列颠之战。(3)加入一方作战。 扩大:(1)苏德战场:年月日,德国向发动进攻,苏联军民在领导下取得了的胜利。(2)太平洋战场:年月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第二天对宣战,战争爆发。二战达到规模。 【当堂训练】(独立完成以下习题,检测掌握程度。) 1

补充:运筹学经典案例

运筹学经典案例 一、鲍德西(B a w d s e y)雷达站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德国内部民族沙文主义及纳粹主义日渐抬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夺取了政权开始为以战争扩充版图,以武力称霸世界的构想作战争准备。欧洲上空战云密布。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反对主政者的“绥靖”政策,认为英德之战不可避免,而且已日益临近。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作着迎战德国的准备,其中最重要、最有成效之一者是英国本土防空准备。1935年,英国科学家沃森—瓦特:(R.Watson-Wart)发明了雷达。丘吉尔敏锐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并下令在英国东海岸的Bawdsey建立了一个秘密的雷达站。当时,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起飞17分钟即可到达英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及做好拦截,甚至在本土之外或海上拦截德机,就成为一大难题。雷达技术帮助了英国,即使在当时的演习中已经可以探测到160公里之外的飞机,但空防中仍有许多漏洞,1939年,由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科学顾问、战后获诺贝尔奖金的P.M.S.Blachett为首,组织了一个小组,代号为“Blachett马戏团”,专门就改进空防系统进行研究。 这个小组包括三名心理学家、两名数学家、两名应用数学家、一名天文物理学家、一名普通物理学家、一名海军军官、一名陆军军官及一名测量人员。研究的问题是:设计将雷达信息传送给指挥系统及武器系统的最佳方式;雷达与防空武器的最佳配置;对探测、信息传递、作战指挥、战斗机与防空火力的协调,作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英国本土防空能力,在以后不久对抗德国对英伦三岛的狂轰滥炸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二战史专家评论说,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及研究,英国就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甚至在一开始就被击败。 “Blackett马戏团”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筹学小组。在他们就此项研究所写的秘密报告中,使用了“Operational Research”一词,意指作战研究”或“运用研究”。就是我们所说的运筹学。Bawdseg雷达站的研究是运筹学的发祥与典范。项目的巨大实际价值、明确的目标、整体化的思想、数量化的分析、多学科的协同、最优化的结果,以及简明朴素的表述,都展示了运筹学的本色与特色,使人难以忘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案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习目标: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4、通过学习,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34页的内容,归纳总结慕尼黑阴谋的原因、实质、内容和影响。 2、阅读教材35-37页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制作战争爆发和扩大的大事年表。了解大战的爆发和发展过程。(可组内讨论)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各是什么? 2)、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3)、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 (三)、拓展延伸: 德军在欧洲大陆为什么能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而未能使苏联屈服?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系统总结: 1、知识点: 德国吞并奥地利,魔爪伸向捷克地。 德国城市慕尼黑,得意英法来开会。 牺牲捷克祸东引,绥靖政策埋祸根。 战火纷飞1939年,纳粹德国侵波兰。 1941六月天,德国向东侵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战火烧到太平洋。 2、方法归类:归纳学习战争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五)、巩固训练: 1、有人把“911”恐怖事件称为美国自建国以来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 A、来克星敦的枪声 B、珍珠港事件 C、美国南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导入】 右图是德军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的画面。而在前一天,即1939年8月31日,一群身穿波兰军装的人冲向一个靠近波兰的德国边境小城,并占据了小城里的格莱维茨电台。他们强行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广播,然后通过广播用波兰语对德国进行大肆辱骂。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做?是波兰人发动了对德国的战争吗?显然,这是德国为其发动侵略战争而制造的借口。果然,次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一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大浩劫开始了。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但为什么西方大国仍对这些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呢?这一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危害?

2.1938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达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请分别站在苏联和德国的角度,谈谈苏德两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各自目的。 3.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日本和美国相距万里,为什么两国之间会发生战争呢?请结合日本、美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下面的哪一个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闪击”丹麦、挪威 C.德国对英国展开“空中闪击战” D.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 2. 1938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从德国返回后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这表明()。 A.英国遏制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B.他为英国远离战争作出了贡献 C.他被德国的谎言所迷惑 D.英国最终与德国达成了和平协议 3.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 B.对德作战 C.中立自保 D.冷战政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下列属于德军遭受大失败的战役是()。 A.波兰之战 B.莫斯科战役 C.进攻法国 D.偷袭珍珠港 5.二战时,被日军偷袭的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最大军事基地是()。 A.关岛 B.中途岛 C.檀香山 D.珍珠港 二、填空题 1. 年月,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德国的侵略扩张行为持政策;继任首相丘吉尔则对德国的侵略持态度。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_第二次世界大战_第4课_word版有答案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目标导航] 1.了解战争爆发后,欧洲和北非战场的概况。2.理解西线战事和不列颠之战(重点)。3.英法在抵抗德国侵略过程中“一存一亡”的原因。 一、德国入侵波兰 1.大战爆发 (1)1939年9月1日,德军大举进攻波兰。 (2)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波兰速亡 (1)波军部署不当,装备落后。 (2)德军使用“闪电战”,装备精良。 (3)英法宣而不战,使波兰孤军奋战。 (4)苏联趁机向西扩展疆域,占领波兰东部地区。 [思维点拨] 1.德国首先进攻波兰的目的:侵占波兰,消除东西两线作战的威胁,同时为德国提供大量粮食和劳动力。2.“西线无战事”是绥靖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体现。英法企图以妥协退让来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同时企图祸水东引,使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两败俱伤。 3.号称强大的法国,在德国的进攻下,很快就以亡国而告终,这是法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的恶果。德军的西线进攻,也宣告了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的破产。 二、法国的沦陷 1.背景 (1)占领波兰后,希特勒随即将战争重心转移到西线,打击德国的宿敌法国。 (2)法国军方固步自封,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部署不当。 2.进程 (1)确保侧翼安全:德军1940年攻占丹麦、挪威,又迫使荷兰、比利时投降。 (2)突入法国:德军主力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往英国。 (3)发动总攻:1940年6月,德军发动总攻,意大利也对法宣战。 (4)法国败亡: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贝当在维希成立傀儡政府。戴高乐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学习目标 目标A:掌握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二战爆发原因。 目标B:了解二战全面爆发以及战争初期的欧洲战况。 目标C:了解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掌握二战规模扩大。 二、问题引领 问题组A:慕尼黑会议及二战爆发原因(阅读教材第一目,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慕尼黑会议召开背景、时间、地点、参会国、签订的协定内容、影响。 2.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恶劣影响。 3.归纳二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催化剂) 问题组B:二战全面爆发及初期战况(阅读教材第二目35至36页第三段,完成下列问题)1.二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必须明确“全面”,而不是“开始”,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情况不同。 2.二战初期的战况。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法国和英国遭到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英、法遭到德国侵略意味着什么政策破产? 问题组C:二战规模扩大(阅读教材36页第四段至37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二战规模扩大的时间及标志。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时间及标志? 2.动脑筋: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二战中都有哪些主要战场。 三、专题检测 训练A:慕尼黑会议及二战爆发原因 1.中国人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的祸患。标志着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 ) A.慕尼黑阴谋 B.“国会纵火案”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③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④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训练B:二战全面爆发及初期战况 3.“兵火横流,法西斯德国闪击波兰;无路可退,英法盟国只好宣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题目中的信息主要是指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习题精选四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习题精选四 第1题【单选题】 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诺曼底登陆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慕尼黑阴谋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们刚从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走出来,就跨入了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昨天还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今天就形同陌路,成了对抗的冤家。”“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和“没有硝烟的战场”分别指的是什么战争的战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科索沃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这个国家曾被称为“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文艺复兴从这里起源。但是,它也曾走上法西斯的道路。这个国家是( ) A、意大利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今天,我们祈祷和平永在。历史上的战争都是有原因,我们要能够找到原因,避免战争再度发生。下列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战争与和平》──拿破仑对外战争 B、《凡尔赛合约》──凡尔登战役 C、慕尼黑会议──德国闪击波兰 D、杜鲁门主义出台──科索沃战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以强凌弱”“强权即真理”的强盗思想,至今依然被某些集团和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推崇、实践着,这无疑是人类的悲哀。下列史实中,体现“悲哀”的有( ) ①《九国公约》的签署②《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③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④科索沃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其内容反映的是( ) A、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在埃塞俄比亚灭绝人性地释放毒气 B、德意法西斯轰炸西班牙的格尔尼卡

(学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6课(学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导入】 右图是德军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的画面。而在前一天,即1939年8月31日,一群身穿波兰军装的人冲向一个靠近波兰的德国边境小城,并占据了小城里的格莱维茨电台。他们强行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广播,然后通过广播用波兰语对德国进行大肆辱骂。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做?是波兰人发动了对德国的战争吗?显然,这是德国为其发动侵略战争而制造的借口。果然,次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一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大浩劫开始了。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但为什么西方大国仍对这些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呢?这一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危害? 1938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达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请分别站在苏联和德国的角度,谈谈苏德两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各自目的。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

步扩大。日本和美国相距万里,为什么两国之间会发生战争呢?请结合日本、美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下面的哪一个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闪击”丹麦、挪威 c.德国对英国展开“空中闪击战”D.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 1938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从德国返回后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这表明。 A.英国遏制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B.他为英国远离战争作出了贡献 c.他被德国的谎言所迷惑 D.英国最终与德国达成了和平协议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 B.对德作战c.中立自保D.冷战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下列属于德军遭受大失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 轴心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 总理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 党) 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 尼 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 同盟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 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 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 根本原因 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

8部bbc历史纪录片坚持看完见识会大不一样

8部BBC历史纪录片——坚持看完,见识会大不一样 图片来源| 豆瓣很多人去欧洲旅行,一开始觉得很新鲜,教堂很宏伟,城市很小资,处处风景如画,可是过几天后,审美疲劳就会一阵阵袭来,看来看去,好像都差不多啊。说实话,欧洲要玩得好,真得懂历史。那么,怎么才能快点对西方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呢?这种事,还是要找BBC——人家专门干这个的,巨额投入,不计回报,就是想用他们的知识给你“洗洗脑”。今天特别整理了BBC制作的8部精彩历史纪录片,大多数是关于欧洲历史的。藏着,慢慢看~1BBC 英雄列传Heroes and Villains 欧洲的项羽和岳飞们的故事 ▌《勇士》全系列共分六集,每集透过历史上一起重大事件,揭开青史留名的着名将领的复杂性格。 ▌第一集是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的移民野小子怎样在土伦 战役中一战成名;第二集是日本的德川家康,从丰臣秀吉托孤开始到关原决战击败石田三成结束;第三集是领导英明却优柔寡断的斯巴达克斯;第四集是科尔蒂斯,摧毁阿兹特克文明的前前后后;第五集是狮心王理查,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与萨拉丁的双雄会;第六集是阿提拉,横扫西欧却盛极而衰的故事。 ▌人物刻画很到位,演绎的有血有肉,散发着英雄气概却又

绝非脸谱化的高大全。大到史诗战役的千人混战,小到油盐酱醋的旁枝末节,配得上制作精良的评价。 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014476845.html,/a_19rrg85rdp.html2英国史A History of Britain 15集看懂英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 ▌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材。本片再现了英国文明的成长历程,从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穿越17世纪暴乱的国内战争到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这是一个生动的,有些情景可以说是血腥的故事。15集,BBC就能把复杂的英国历史说清楚,确实厉害。▌这部纪录片里有严谨的学者态度,也有尽量还原当年那些重大事件的场景,配上音乐,总的来说,坚持看下来,对西方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基本知道了。这比读历史教科书强多了,而且可以触类旁通,对整个西方文化、西方历史有个入门的落脚点。 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f014476845.html,/show_page/id_zd39889b28f7111e1 b2ac.html#rd3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土耳其的灿烂历史 ▌最近热播的一档旅游节目《花样姐姐》的目的地就是土耳其,跟着明星们旅途看到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奥斯曼帝国就是土耳其人建立的政权,文化灿极一时。不了解奥斯曼,

浅析运筹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运筹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表现为对资源的争夺。因此,在有限的资源下获得最大的利益是每个竞争者所考虑的问题,这也是经济学和运筹学所着重解决的问题。运筹学就是以数学为主要手段、着重研究最优化问题解法的学科。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运筹学可以用来很好的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运筹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现代化建设有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运筹学在企业决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众所周知,运筹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对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用数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社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创造经济效益。而企业投资的根本目的也是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限资源的有效使用的基础上,达到既定目标,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决策是否有效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愈来愈大。正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获利并促进企业的发展,而错误的或者无效的决策只能使企业无利可获甚至亏损,阻碍企业的发展。而运筹学、经济学、博弈论等决策性的科学可以引导投资者选择最佳投资组合策略,为决策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用来解决人们用纯数学方法或者现实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企业正确决策的形成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运筹学;决策;应用;理论体系;效益 一、引言 人们无论从事任何工作,不管采取什么行动,都希望所制订的工作或行动方案,是一切可行方案中的最优方案,以期获得满意的结果,诸如此类的问题,通常称为最优化问题。运筹学就是以数学为主要手段、着重研究最优化问题解法的学科。求解最优化问题的关键,一是建立粗细适宜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化

为数学问题;二是选择正确而简便的解法,以通过计算确定最优解和最优值。最优解与最优值相结合,便是最优方案。人们按照最优方案行事,即可达到预期的目标。运筹学的应用可大可小,可以处理各种策略性的问题。 通过对运筹学的学习,无论是从简单的故事,还是真实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运筹,是用最小的功效获得最大的利益。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极大的意义。运筹学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它已渗透到诸如矿山、服务、库存、搜索、人口、对抗、控制、时间表、资源分配、厂址定位、能源、设计、生产、可靠性、等各个方面。 二、运筹学概述 运筹学作为一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在处理千差万别的各种问题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建立模型、制定解法。虽然不大可能存在能处理及其广泛对象的运筹学,但是在运筹学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形成了某些抽象模型,并能应用解决较广泛的实际问题。 运筹学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敌我双方交战,要克敌制胜就要在了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最优的对付敌人的方法,这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说法。但是作为一门数学学科,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最优方法的选择安排,却相对较晚。也可以说,运筹学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门分支。运筹学的具体内容包括:规划论(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图论、决策论、对策论、可靠性理论等。 三、运筹学的发展 Operation Research原意是操作研究、作业研究、运用研究、作战研究,译作运筹学,是借用了《史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语中“运筹”二字,既显示其军事的起源,也表明它在我国已早有萌芽。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它使用许多数学工具(包括概率统计、数理分析、线性代数等)和逻辑判断方法,来研究系统中人、财、物的组织管理、筹划调度等问题。它对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期发挥最大效益。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