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叙事学分析

我国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叙事学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叙事学分析

姓名:李静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新闻与传播学

指导教师:申凡

20030613

摘要

通讯是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体裁之一,但是我国对通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题特色和写作技巧两个方面,而忽略了通讯的叙事性质。本文将叙事学的一些理论和思想引入通讯的研究,从叙述和故事层面对我国的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进行具体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得到对通讯研究者和写作者都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绪论部分着重对叙事学和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介绍,并且论述了将叙事学理论引入通讯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是本文对人物通讯事件通讯进行分析的理论支撑。笔者抽取叙述层面和故事层面的具体理论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叙述层面主要包括叙事聚焦、叙述主体和叙事时间的理论;故事层面主要包括叙事序列和叙事逻辑的理论。最后,对通讯能够反映社会文化这一观点分三个层次分别进行了论述。

第三、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别从叙述层面和故事层面具体对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进行分析。两个部分都是先分析各种叙事形式在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中呈现的状态,然后再分析这些形式蕴含的文化意义。

第三部分分析叙事聚焦、叙述主体和叙事时间在人物和事件通讯中呈现的不同状态,并且对它们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能够体现出我国记者强烈的历史意识这一观点,并对它进行了论述。

第四部分对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从叙事结构、故事模式和叙事主题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论述了我国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形成的两种叙事结构;第二层分析了这两类通讯的故事模式,并着重论述了故事模式体现出我国民族心理和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特点;最后对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叙事主题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不同的故事被放在一定的定位上进行讲述,这些定位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

第五部分是笔者在分析过程中得到的对人物和事件通讯研究者和写作者的启示。

关键词: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叙事学

Abstract

NewsletterisoneofthemostimportantstylesofChinesenewsreports.TillnOW,

almostalltheresearchonitconcentratesontopicselectionandwritingtechniqueswhileignoringitsnarrativecharacteristics.Thisthesisintroducesnarratologyintotheresearch

onnewsletter,analyzesboththenarrationandstoryoffigureandaccidentnewsletterconcretely,andrevealssomeenlightenmentthatisbeneficialtonewsletterresearchersandwriters.

Theexordiumgenerallyintroducesthesubjectsinvestigatedofnarratologyanddiscussesthenecessityofintroducingnarratologyintotheresearchonnewsletter.Thesecond

partconstructsthetheoreticalbasisofthetextanalysisoffigureandaccidentnewsletter.Thethesisselectssomespecifictheoriesonnarrationandstorytobuildupatheoreticalframework,whichincludesnarrativefocalization,narrative

subjectsandnarrativetimeofthelayofnarration,andnarrativesuccessionandnarrativelogicofthelayofstory.Finally,thethesiselaboratesfromthreesidesthatnewslettercanreflectacertainsocialculture.

Thethird

andfourthpartcan'youtanalysisonthelayofnarrationandthelaypart

ofstoryofthefigureandaccidentnewsletter.Eachpartanalyzesthemanifestationofallkindsofnarrativemodesreflectedinnewsletteratfirstandthenthestylisticsignificanceofthesemodes.

Thethird

partanalyzesthemanifestationofnarrativefocalization,narrativesubjectsandnarrativetimeinfigureandaccidentnewsletter,andthenclassifiestheircharacteristicsrespectively.Onthebasisoftheanalysis,thethesispointsoutthatfigureandaccidentnewsletterCanindicatereporters’consciousnessonhistory.Thefourthpartanalyzesnarrativestructure,narrativemodeandnarrativesubjectoffigureandaccidentnewsletter.Atfirst,thethesisindicatesthattherealetwotypesof

l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narrativemodesinflgureandaccidentnewsletter.Thenthethesisanalyzesthenarrativemodesofthesetwotypesofnewsletteranddiscussesthenationalpsychologyandmainstreamculturereflectedinthesemodes.Andthen,throughtheanalysisofnarrativesubjectsofthetwotypesofnewsletter,thethesispointsoutthatdifferentstoriesaretoldfromdifferentorientations,whichcallreflectdifferentvaluesinChinesesociety.Thefifthpartdrawscertainenlightenmentfromtheanalysis,whichisbeneficialtonewsletterresearchersandwritorS.

Keywords:FigureNewsletterAccidentNewsletter

Narratology

II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人从童年开始就会讲故事,通过各种形态的叙事活动,人类传递自己的历史,传承民族的文明,告知周围发生的事情。

讲神话、写历史传记、创作小说以及写新闻报道,直至人们在互联网上聊天和面对面的交流都是人类的叙事活动,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叙事的世界当中。这些叙事活动共同组成人类的现实生活。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重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更加密切。新闻报道成为人类了解周围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加盟当代的叙事活动,必然也反映出人类社会的一些特征。

通讯是新闻报道中一种重要的体裁,它多报道社会热点人物和焦点事件,文章深刻而全面,文笔生动感人,常常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优秀的通讯读后令人终生难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通讯的研究存在这样的问题,人们更多的关注通讯的题材特点,对通讯的形式也只是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忽略了通讯的叙事性质。实际上通讯的选题一般情况下都比较重大,通讯的篇幅也比较长,这些特点给通讯叙事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本文就尝试将叙事学理论引入我国通讯的分析当中,着重对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进行分析,并且希望通过分析得到一些对通讯研究者和写作者都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1.2通讯研究引入叙事学理论的必要性

将叙事学引入通讯研究有两点必要性,一是叙事学提供了研究通讯的新视角二是可以挖掘通讯形式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第一、叙事学理论的引入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模式。

薯{i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叙事学的引入突破了传统的内容和形式两分法的研究模式,使研究者对通讯的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传统的对通讯形式的研究是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进行,而叙事学对形式进行研究则是从如何讲述一个新闻事件的角度进行的,即这个事件的讲述者是谁,从什么角度看待这个事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讲述等。

第二、叙事学理论的应用能够挖掘形式具有的文化意义。

通过运用叙事学理论对通讯进行分析,可以挖掘其形式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叙事学认为,同~个故事采用不同的形式,讲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而且形式的采用又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联系,而不完全是形式系统内部进行选择的结果,并且形式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通过对通讯叙事形式的研究,可以挖掘到形式具有的文化意义。

1.3叙事学介绍

叙事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它是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法国为中心对叙事作品进行分析的学说。它研究的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和功能,属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流派,是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之一。

叙事学一词由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托多洛夫在1969年出版的《(十日谈)语法》一书中首次提出。发展到了70年代,叙事学成为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界普遍关注和讨论的领域,英美批评家将叙事学译为“narratology”,此词被广泛认同和流传。

叙事学是结构主义思潮的一部分,主要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俄国形式主义研究的影响。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对语言进行研究的方法及其思想渗透到叙事学研究当中,并且使它成为结构主义研究中最为丰硕的果实;俄国的形式主义是叙事学研究的先导,许多观点启发和引导了叙事学的创立和发展。

叙事学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注重叙事文本形式的内部规律。

叙事学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注重叙事作品的内在规律。虽然叙事学有

众多的流派,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侧重,使用不同的概念,也形成了各自的观点,但是他们都注重文本内部的分析。他们把文本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主张从叙事作品内部发掘其自身的形式规律。通过对叙事文本的叙述手段和结构形式的分析说明叙事文本的内在机制,但是很少探讨文本以外的社会、文化因素对文本的影响。

第二、叙事学研究具有抽象性。

叙事学研究的着眼点是叙事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叙述方式,而不是每一篇具体的作品。托多洛夫曾经明确地指出,叙事学“研究的目的不是描述一部具体的作品,作品只是作为抽象的结构的表现形式,仅仅是结构表层中的一种显现,而对抽象结构的认识才是结构分析的真正目的。”11I实际上叙事学不完全是脱离具体的作品,是在对研究对象的抽象分析中得到具体的规律性,

叙事学的发展可以粗略分为两个阶段:六十年代是叙事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叙事学理论被称为经典叙事理论,但是它只重视文本内部的规律性,最大的缺陷就是在不同的程度上割断了文本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而叙事学发展N--十世纪九十年代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理论被称为后经典或后现代叙事理论。在这一时期叙事学研究者开始进行反思,在对文本的内部规律进行研究的同时,重新审视文本以外的东西,重视叙事作品内部规律与各种外部要素,如与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之间的联系。美国学者戴卫?赫尔曼在其主编的《新叙事学》一书中对九十年代以来的叙事学理论作了一个梳理,他指出与原来的经典叙事理论相比,新叙事学最大的转变就是“从文本中心模式或形式模式移到形式与功能并重的模式,即既重视故事的文本,也重视故事的语境。笼统地说,叙事理论家们的重点越来越集中在这一点上,即:故事之所以是故事,并不单由其形式决定,而是由叙事形式与叙事阐释语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I2|学者洛奇也说过“应当将叙事理论置于叙事历史的实际状况当中,梳理讲故事的技巧和用以研究这些技巧的策略的演变过程。”13I

随着叙事学的兴起,其分析方式以及重视形式本身所蕴涵的意义的思想被多方面接受和应用,叙事学的应用领域扩大了。人们开始把目光放到语言学、文学

作品以外,利用叙事学理论对具有叙事性质的作品,如漫画、电影、多媒体技术以及人们日常交往活动等进行分析,形成了一种大叙事的观点。新闻报道同样被叙事学家关注,他们试图通过对新闻叙事作品的分析探讨其具有的文化意义。

1.4通讯概念分析

通讯的定义种类很多,下面列举一二:

《新闻学大辞典》将通讯定义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较深入而又详细地报道真实的客观事物的新闻文体。主要的报道范围是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新闻人物的成长经过、某项工作的详细情况及某地风貌的概况特色等。”141由新华社北京分社主编的《中外新闻知识概揽》将通讯定义为“通讯,是采用叙述、描写或议论等多种手法,较为详尽的和形象地报道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与事件的新闻写作体裁。它是基本的新闻写作体裁之一。”151刘海贵、尹得刚在《新闻采访写作新编》中给通讯下的定义是“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体裁”。t6l

以上的定义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都强调了通讯是对新闻事件或者人物进行详细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可以使用较为丰富的表现手法。笔者认为,这些定义都揭示了通讯的要义所在。

给通讯进行分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于通讯的分类,目前存在的差异比较大,甘惜分教授将通讯按照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笔者认为这个分类基本上可以涵盖通讯的类型,分类较为合理。

丁柏铨、胡素华按照记者采写方式的不同把通讯氛围叙事记述型、调查分析型、谈话实录型。这一分类能够涵盖新出现的一些报道形式,比如体验式报道等。但是这样的分类方法又与深度报道又有交叉的部分。

笔者认为,甘惜分教授对通讯的定义和分类标准较为合理,所以将其作为本文通讯的定义。笔者选择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以下的原因:首先,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叙事性相对于其它类型的通讯来说比较强,在通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叙事学本身就是对叙事性比较强的文学作品进行

分析的,这两类通讯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使叙事学和新闻报道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二者的契合点比较好。其次,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是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的。二者都是通讯体裁,具备的要素相同。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在中国,人物通讯以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典型事迹为主。人物报道中,人物通讯有着突出的地位,一些优秀的人物通讯作品往往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17l事件通讯是“报道有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事件通讯注重报道有强烈新闻性的典型事件,较为详细地介绍时间的来龙去脉与发展过程及作用、影响。”18I总之,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是人离不开事,事离不开人,二者都是由很多的故事构成,他们的叙事的基本思维比较相似,都是讲故事,人物通讯讲述的是人物的故事,事件通讯讲述的是典型的事件。

另外,笔者初次尝试采用叙事学理论对新闻作品进行分析,选择具有典型的研究对象,能够更好的对分析进行把握,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一个基础。

1.5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文献

本研究属于定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理性思辨的方法。

文献分析法是定性研究者试图了解事物对其他人意义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使研究者能够知晓过去事物被诠释或理解的方式。私人日记、委员会报告、手稿、备忘录,以及各种形式的大众媒体内容,都是研究事物意义的丰富矿藏。19J本研究的文献依据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有关新闻写作研究的专著;第二类是国内外有关叙事学的理论著作:第三类是大量的新闻通讯作品。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叙述与故事:研究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两个层面

叙事学是一个流派众多,内容庞杂而又丰富的学科,到目前为止,我国利用叙事学对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也都是抽取不同的具体理论进行的。笔者研究的目的是尝试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的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进行分析,因此抽取叙事学不同层面的理论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其目的就是能够使后面的分析更加清晰更加有层次。

法国著名的叙事学家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将“叙述”的含义进行了区分,他把叙述分为故事、叙事和叙述三个层面:故事是被讲述的全部事件;叙事是讲述这些事件的口头或者书面话语;叙述是产生该话语的行为或者过程。IlOl热奈特的这一分法被广泛地接受。实际上他对“叙述”不同层面含义的区分,也给叙事学的研究分成了不同的研究层面。故事是研究叙事作品内容的形式,即故事的构成因素和构成形态。111I叙述研究的是叙事作品表达的形式,即构成话语的叙述方式和技巧。D21

本文选择故事和叙述层面的具体理论作为分析人物和事件通讯的理论支撑。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2.1叙述层面的理论介绍

对于叙述层面的研究,笔者选择叙事聚焦、叙述主体和叙事时间三个角度对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进行分析。叙事聚焦和叙述主体是研究事件的观察角度和谁来讲述事件的问题,它们是叙事作品的重要特征;而叙事时间则是一个重要的叙事策略。

2.1.1关于叙事聚焦和叙述主体的理论

叙述层面研究的是讲述故事的行为,按照叙事学的观点,叙事作品要存在对事件进行观察和讲述的人。在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当中,同样存在观察事件和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述事件的人,与虚构的叙事作品不同,一般情况下,记者是事件的观察者和讲述者,也是文章的作者;而通讯中的人物一般情况下是被讲述的对象。

《中国青年报》2003年1月29日的通讯《从晨跑开始》讲的是一个青年乔慧存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美国著名商学院的MBA的故事。以文章的开头部分为例。

编辑通知我参加一个新书发布会。这本书的内容是“新东方”学校著名的徐小平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A.x十-/舌。编辑感兴趣的正是这个人。他叫乔慧存,从一所中专毕业后,多年奋斗,最终被美国名校沃顿商学院MBA录取。

听与会的人说,20世纪90年代,沃顿商学院连续8年在全美排名第一,它每年只在中国招收20名学生。拿到这本Ⅸ黄金是怎样炼成的》,很担心这又是一个“哈佛女孩”、“剑桥男孩”之类的书。

这本书的主述人是乔慧存,一个来自东北齐齐哈尔的男青年。徐小平边听边评。

乔慧存大致经历是:15岁考上辽宁轻工学校,中专毕业,到齐齐哈尔明月啤酒集团当技术员;在啤酒集团,通过成人高考,用5年时间函授拿下商业管理本科文凭;24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经济学研究生:26岁在几千名求职者中被中信总部录用;29岁辞职,创办自己的咨询公司;32岁,经过两年的考试和中请,被沃顿商学院MBA录取,现在美国念书。113I

从这几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记者在对乔慧存的经历进行深入地了解之后开始讲述给我们听。记者是对乔慧存进行观察并且讲述他的故事的人,这就涉及到叙事聚焦和叙述主体的问题。

下面分别对叙事聚焦和叙述主体的理论进行介绍。

第一,关于叙事聚焦的理论。

叙事聚焦在叙事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同的学派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关于叙事聚焦的理论被广泛地接受。所以,本论文采用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关于叙事聚焦的理论作为本文分析的理论支撑。

所谓“聚焦”是指“描绘叙事情境和事件的特定角度,反映这些情境和事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感性和观念立场。”1141热奈特将聚焦分为“零聚焦”或“无聚焦”,即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的都多;二是“内聚焦”,其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某个人知道的情况;三是“外聚焦”,其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1151

这三种叙事聚焦实际上解决的就是谁在什么角度上看某个事件的问题。不同的叙事聚焦在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中的运用实际上反映了记者不同的观察角度和对新闻事件或者人物的不同立场态度。

第二,关于讲述主体的理论。

叙述主体又称为叙述者,是指叙事作品“陈述行为的主体”。1161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一般情况下,记者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讲述者和作者。因此,笔者研究的重点主要对事件的讲述者的讲述方式进行分析。

叙述者讲述故事会用不同的方式,这些不同的方式在叙述学上被称为叙述声音。它是记者出现在通讯叙事文本中的标志。根据叙述声音的强弱可以把叙述者分为不同的种类。

本文使用美国叙事学者查特曼对叙述者的分类作为分析的理论基础。他把叙述者分为三类,缺席的叙述者、隐蔽的叙述者和公开的叙述者,他们的声音在文本中的强弱不同。缺席的叙述者和隐蔽的叙述者几乎是不带任何痕迹的存在于叙事文本当中,这两类叙述者在通讯中是非常少见的。而在通讯当中记者一般情况下是以公开的叙述者的身份出现的,只是他进行讲述的声音的强弱不同。因此,笔者主要对公开的叙述者进行研究。

所谓公开的叙述者是指我们能够在文本中听到清晰的叙述声音。1171公开的叙述者的讲述声音分为三类,即描写、概述和评论但是这三者声音的强弱程度是不同的,以评论最重。描写和概述都可以很好隐藏叙述者的观点,只有评论是叙述者观点的流露。在同一篇通讯中,讲述者的声音是不同的。

比如,在《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中,孔繁森灵前人们的哭诉就采用的是描写的方式,“一位藏族老人匍匐在孔繁森的灵前,大声哭喊:‘孔书记,您不该去呀!您对阿里恩重如山,我们不能没有您啊!…118]我们似乎看到了当时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场面,而下面的评论带有记者明显的主观感受,强化了讲述者的声音。“就像那许许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西藏高原的先辈那样,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也把他那高大的身躯融入了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I”’通过记者的声音我们可以感受到记者对孔繁森的评价。

2.1.2关于叙事时间的理论。

叙事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策略,对叙事时间的不同处理会形成不同的叙事节奏和叙事风格。由于通讯记录的人和事,都具有典型性,一般情况下,他们经历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或者事件发生的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不同的记者对时间的处理也不完全相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因此,选择叙事时间理论对通讯进行研究。

比如,1981年1月25日,在一般的人物和事件通讯中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时间;而在通讯《历史的审判中》,这个时间是有重要的意义的,它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出终审判决的时间。因此,记者把这个时间拉长,在审判的时间里,记者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穿梭,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古今的对比,突出这个时刻所具有的重大的历史意义。

本节选择热奈特关于叙事时间的理论作为分析的理论基础。

在叙事学中涉及到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叙事时间则是指它们在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前者只能由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日常生活的逻辑将它重建起来,后者是作者经过对故事的加工改造提供给我们的现实的文本秩序。这样,故事时间同叙事时间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形成不同的叙事策略。1201

对叙事时间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顺序,一是时距。本章选择时距进行研究。时距是指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长短的比较。121】一般情况下,时间的变化通过省略、概要、场景和停顿四种方式表现,形成了四种时距,但是这四种时距在通讯中是交叉变化的。本文只谈后三种,因为第一种省略与概要很相近,比较容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易就过渡到概要。

2.2故事层面的理论介绍

2.2.1通讯中的故事与叙事学中的故事在要素和功能上的相似点

在前面已经讲过,叙事学中故事层面是对故事的构成因素和形态的研究。那么,通讯中的故事与叙事学中提到的故事是不是一回事?通讯怎么会与故事联系在一起呢?首先需要对这一问题作一个说明。

首先,通讯中的故事与故事具备基本相同的要素。

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认为故事即被叙述的内容。1221美国学者伯格认为,叙事即故事,而故事讲述的是人类、动物、宇宙空间的异类生命、昆虫等身上曾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两个定义都比较宽泛。也就是说,故事包括一系列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事件,即叙述在一段时间之内,或者更确切地说,在一段时期内发生的事件。1231

故事是线性的,它包括时间、空间、人物以及因果关系几个要素,简单的说,故事就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事件成为故事的一个单元。

通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之一,也就具有新闻报道5个w,即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和原因(Why),后来越来越多的报道开始重视过程即怎么(How)。通讯要素与实际的故事所应该具备的要素基本相同,这些因素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通讯中的故事与叙事学中的故事最本质的区别就是通讯中的故事是真实的,通讯是对真实故事的记录。

其次,通讯中的故事与叙事学中的故事有相似的功能。

故事是具有一定功能的,通讯记录的是真实的故事,也具有与故事相似的功能。

第一,叙事学认为,故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具有认知的功能。通讯通过对新闻事件详细的报道让人们了解现实生活和周围的世界,通讯中的故事在人们建立自己经验世界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叙事学认为,故事具有文化功能。故事本身蕴涵了一定社会,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体验和道德、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是社会心理的反映。通讯中故事的内容和叙述方式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相联系,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发展变化。

第三,叙事学中的故事与通讯中的故事在形成过程中都具有可加工性。前者的加工更加复杂,后者的加工则相对简单许多,更多的体现在叙述本身。它们都能够体现出加工者的某些思想。

总之,在结构与功能上,通讯中的故事与叙事学中的故事有不少的相似之处,唯一的不同之处是,通讯讲述的是真实的故事而非虚构。

2.2.2关于故事结构分析的理论

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是由很多的故事组成的,不同的小故事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故事,在形成大故事的同时也就形成了一定的故事结构。故事之间的组合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因此,对通讯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就涉及到叙事序列和叙事逻辑的理论。

叙事序列和叙事逻辑是从逻辑学角度对叙事结构进行分析。按照法国叙事学家布雷蒙的观点,不同的叙事序列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逻辑关系,他把叙事序列分为基本序列与复合序列。基本序列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单独成立,基本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复合序列则是单独序列的组合,但是他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因叙事的需要不同而不同。基本序列在通讯当中一般就是指一个一个单独的小故事。而复合序列是指这些小故事之间的组合,他们形成大的完整的故事。相对于虚构的叙事作品来说,通讯的叙事结构要简单得多,因为它有明确的叙事目的,就是要讲谁故事或者是某一件事,围绕着这个中心在组合故事。故事之间的连缀就涉及到故事的逻辑问题。故事的叙事逻辑是要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的,它是故事的内在联系。

比如,《济南日报》1995年10月14日的通讯《交警之魂》记录的就是济南交警支队队长李长水的故事。记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李长水忘我工作的高尚精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神,通讯分为五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当中有不同的小故事组成,但是它们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共同连缀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

另外,叙事学深受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结构主义的重要观念之一就是区分表层和深层结构,它对叙事学有重要的影响。深层结构是指现象的内部联系,只有通过模式才能够认识,而表层结构则是指现象的外部联系,人们通过感觉就能够了解。124)本文正是借助这个思想,对人物和事件通讯的故事模式进行分析。

为了清晰,把分析本文的框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2.3通讯叙事的文化观照

叙事聚焦

叙述主体叙事时间

叙事结构

故事模式

我们前面介绍过,叙事学发展N-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研究者重新重视叙事作品以外的东西,比如叙事作品与社会、文化的联系。

叙事是人类的重要的活动,人是叙事的主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人,人类的活动都具有文化意义,因此,叙事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折射人类文化的多棱镜。作为叙事活动之一的通讯叙事,同样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作为通讯的组成部分,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过对人和事的记录,可以更加真切直接地反映社会文化和人们的心理。

首先,通讯叙事是社会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反映。

通讯记录的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都蕴含着一定社会价值观

12

rl,、l●Lr1IJr、l面

层层述事叙故厂IIlI/、J1lL架

框析分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念。同时叙事的各种范畴,如叙事焦点、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的不同,也同样可以反映出新闻传播媒介对于社会的认识与理解。新闻内容是不断变化的,而叙事形式却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这些叙事形式本身就是社会文化进行选择的结果。例如,在通讯叙事中,记者采用不同的叙事聚焦,这样就反映出传播者对新闻的态度,可以通过这种叙事特点及形式的分析探究传播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的特点。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栏目的通讯,使用内聚焦的情况比较多,记者让故事中的人物自己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以前的通讯多采用外聚焦有所不同。这样的叙事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九十年代人们心理的一些变化,人们渴望有自己的声音,期望共鸣的产生。

通讯叙事塑造了受众思维的接受形式。新闻报道的内容不尽相同,采取最佳的讲述方式才能够达到很好传播效果。叙事的形式~样对受众产生深刻的影响。美国新闻形式的典范《六十分钟》,新闻主题周旋于浪漫故事、医疗故事、冒险故事等等,记者在其中扮演侦探和精神分析者的角色,叙事的方式与策略各有不同,这样则增强了新闻的传播效果,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同时也就塑造了受众的一种思维的接受模式。

其次,通讯叙事是记者主体意识的反映。

通讯虽然在表现手法上比较接近文学作品,但是其本质特征是真实性,没有真实性也就无效果可言。记者作为通讯的写作主体,实际是对新闻进行选择、加工的第一人。通讯叙事不仅具有文化意义,而且反映出记者的主体意识。记者的主体意识是记者对新闻探究成果的集成,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新闻表述形式的选择与采用也反映出主体记者的意识,反映记者对新闻事件的理解。

最后,通讯叙事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

通讯叙事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的特点,民族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而成的。它渗透到叙事的各个层面,需要通过分析才能发现。比如,同样是关于灾难的描写,我国的通讯把落脚点放在人物临危不惧的高尚精神上,而国外的叙事则是通过对现场的描写,营造出强烈的悲剧气氛。举一个例子,美联社记者在《美国大兵比卡尼克和他的妻子成了住房短缺的牺牲品》中,讲述的是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房屋倒塌的灾难事故。文中记者这样写到:“他们~家(指美国比卡尼克一家)住在凑合着搭起来的房子里。昨天大雨倾盆……被泥水泡松了的山坡塌了下来。泥土压在他们的房子上,结果两个孩子——12岁的艾利森和他3岁半的小妹妹朱迪安被活埋在12英尺厚的废墟下面。”1251记者接着写了孩子们被挖出来的情景,营造了很强的悲剧气氛。“……被砸坏的床上,两个孩子并排睡在一起,男孩子用胳膊护着小妹妹,两个孩子的身上盖着被单,看来,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用这床被单挡住不断下来的泥土。”1261

而在我国的通讯当中,人物的死亡没有任何的恐怖和悲剧气氛,而是落脚在人物高尚的道德上。如《人民日报》的通讯《在烈火的考验面前》讲述的是救火的场面,在救火的过程中,有56人牺牲。文章中写到“事后,人们在收拾烈士烧焦的遗体时,发现他们有的手中还紧攥着砍刀,有的双手高举过头,都保持着奋勇扑火的英姿……”1271这一段的描写落脚点在英雄们的高尚人格上,使人对英雄们产生的是崇敬的感情。

这样不同的叙事方式,体现出中国的天人合一恩想和话方天人分裂思想的差异。中国的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一的关系,富于理性和伦理的味道,与“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西方的天人分裂思想,则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突出个人的存在,富于非理性,情感意味,追求的是狂热、神秘、刺激。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对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叙述层面的分析

3.1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叙事聚焦呈现的三种状态及其特点

3.1.1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叙事聚焦呈现的三种状态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热奈特把叙事聚焦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这三种叙事聚焦在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中的运用呈现三种状态。第一是零聚焦的充分使用,第二是叙事聚焦的交替变化,第三就是外聚焦的大量使用。

第一,零聚焦的充分使用。

零聚焦是没有固定点的对事件进行观察的一种聚焦方式,它可以随意的移动,可以看到事件的全貌,甚至综观古今,也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内心细微的心理变化,所以零聚焦又被称为“上帝的眼睛”。零聚焦的使用能够增强通讯叙事的深度和广度,使叙事全面、深入、有立体感。

一般情况下,在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中,记者既是观察者,又是文章的作者和主要的讲述者,零聚焦是记者运用最多的聚焦形式,记者从各个不同的观察点对事件进行观察、了解,全面、深入地记录事件的不同方面。零聚焦的充分使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聚焦移动,一是聚焦深入。

在通讯中,零聚焦处于移动状态,从不同的观察点全面、立体地报道事件。《中国青年报》1982年10月7日的《金杯之光——中国女排夺魁的曲折道路》这篇通讯记录的是中国女排1982年在利马夺得世界冠军的艰难历程。叙事聚焦从奇克拉约、特鲁奇略到利马,记录女排在不同地点的比赛情况,从女排队员移动到教练袁伟民身上,讲述他们的不同感受和想法,同时又写到国内不同人士的意见。使读者可以跟随叙事聚焦的变化,看到不同地点、不同人物身上发生的情况,真切地了解到女排取得冠军的艰辛。

比如,文章中《奇克拉约:痛苦的夜》这一部分,聚焦从美国体育馆里中国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队惨败的场面写起“体育馆里,美国队欣喜若狂,她们为自己以3:0战胜去年的世界冠军中国队而欢呼、跳跃。在比赛中为中国队鼓掌加油的观众长时间的伫立在看台上,他们摇头叹息,大失所望。中国女排的大多数姑娘们,眼里满含着痛苦的泪水。……”1281接着视角移到女排下塌的旅馆,记录姑娘们的表现,“姑娘们还没有去洗浴,她们都穿着汗湿的球衣静静地坐在教练的房间里。作为教练,袁伟民,邓若曾此时只能好言劝慰大家,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使姑娘们最后走进各自的房间。”129J接着记者又将聚焦点落在在教练袁伟民的身上,展示他内心的种种想法。“天快亮了,袁伟民仍然坐在那里冥思苦想——是指导思想不对头吗?……’’po]

聚焦在不同的地点和人物身上移动,可以使读者可以看到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了解他们不同的想法。使整个通讯全面,呈现立体感。

零聚焦被充分使用的另外一种表现就是聚焦深入。叙事聚焦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纵贯古今。我国的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一般情况记录的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或者是具有典型性的人物。通过零聚焦的这种深入,读者可以更深的了解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或者了解人物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使整个报道在深度上有所扩展。比如,新华社的通讯《历史的审判》记录的是“四人帮”被宣判这一历史事件,能够体现叙事聚焦深入的特点。记者从1981年1月25日的宣判开始写“1981年1月25日北京时间9点18分。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中国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经过两个多月的审讯以后,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十名主犯进行了终审判决”。lat|接着叙事聚焦穿越时空回到十年动乱的时代,列数了当时的种种情景,“在那些日子里,……农民在锄地以前要向东方致敬,工人在车床旁要朝着画像行礼,到处可以看到‘早请示、晚汇报’这种无神论者做‘弥撒’的情景。”p21中间穿插了不少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用这些古代的历史事件反衬当时四人帮的种种恶行。通讯最后又回到现实当中,整篇通讯的聚焦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不断的穿梭,引导读者进行回忆和思考。

《人民日报》的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中有大量吴吉昌内心感受的描写。比如“他想,不让明搞,我就暗搞;不让在大田里

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