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最全版)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最全版)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最全版)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最全版)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胆囊炎(ICD-10:K81.0)。

既往有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病史。

(二)诊断依据。

1.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如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等。

2.典型的急性胆囊炎的表现:①症状:右上腹痛,可伴有发热。②体征:右上腹压痛,Murphy(+),局部肌紧张。

3.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指标升高,如白分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4.辅助检查如B超、CT、MR等提示存在急性胆囊炎表现(如胆囊壁毛糙或增厚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胆囊炎,且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2.当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在本次住院期间不需要处理,也不影响本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如急性胆囊炎合并有其他需处理的急性疾病如急性胆管炎等的病例、怀疑或已确诊为胆囊恶性肿瘤的病例等均应排除。

3.拟急诊手术的病例进入路径,而因病情或患者意愿原因导致最终行保守治疗或介入下胆囊引流的病例应排除。

(四)标准住院日。

≤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淀粉酶、C反应蛋白

3.出凝血功能

4.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及输尿管

5.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粪常规及隐血

2.X线:胸片、腹部立卧位平片

3.血气分析

4.心肌标志物

5.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两对半、丙肝、RPR、HIV

6.定血型

7.血培养,胆汁培养

8.有条件者可检测降钙素原

9.有条件者于必要时可行CT和/或MRCP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分级以及抗炎支持治疗的反应,选择治疗方案,对于需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例进入本临床路径。

急性重症胆囊炎(III级):合并心血管功能障碍(血压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多巴胺≥5微克/千克或任意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系统障碍(如意识丧失等);呼吸功能障碍(氧合指数<300);肾功能障碍(少尿,血肌酐>2.0mg/dl);凝血功能障碍(INR>1.5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

中度急性胆囊炎(II级):①WBC>18×10^9/L,②右上腹可触及肿大胆囊并伴明显触痛。③病程>72小时。④典型的局部炎性表现,如胆囊周围脓肿形成,肝脓肿,胆汁性腹膜炎,胆囊积气等。

轻度急性胆囊炎(I级):无上述中度及重度胆囊炎表现者。

手术治疗: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②开腹胆囊切除术。③胆囊造瘘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符合本路径的病例应常规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

2.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执行。选用二代头孢联合抗厌氧菌药物抗炎治疗,对于中重度胆囊炎病例可升级至三代头孢。

3.应及时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根据血培养或胆汁培养及药敏结果调

整合适的抗菌药物。

4.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覆盖至术后24小时,并根据体温、炎症指标

变化酌情延长。

(八)手术日。

入院当日急诊手术。

麻醉方式:全麻,可联合硬膜外麻醉。

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

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常规送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快速病理检查。

(九)术后恢复。

1.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严密观察症状,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严密观察引流管引流液

颜色、性状、量等。

3.严密观察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出血、伤口感染、胆漏、黄疸等。

4.术后饮食指导,逐步过渡至低脂半流质。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良好,体温平,无明显腹痛。

2.肛门已恢复排气排便,已进食半流质。

3.实验室检查已基本恢复正常。

4.引流管已拔除,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合并有其他需处理的急性疾病如急性胆管炎等的病例、怀疑或已确

诊为胆囊恶性肿瘤的病例等均应排除。

2. 非手术治疗病例应排除。包括因病情程度较轻、或难以接受手术风险等要求保守治疗的病例;因病情程度较重,手术风险极大,最终选择行

胆囊穿刺引流的病例。

3. 术中发现合并有胆管结石或胆管炎;意外胆囊癌;合并其他非胆囊

炎相关疾病者,应退出本路径。

4. 术后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出血、胆管损伤等,应退出本路径。

二、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_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_(ICD-10:K81.006);

行_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

院日天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 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 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 及药敏试验。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 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3.严密观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食。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可门 诊拆线。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女)

主诉:右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伴畏寒,发热2天。 现病史:患者因干重农活后突然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剧烈刀割样绞痛,并向右后肩背部放射,疼痛剧烈时伴有恶心、呕吐。即请个体诊所医务人员打针止痛和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疼痛稍有缓解,但未得到根治。昨日再次出现右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疼痛难忍,大汗淋淋,恶心、呕吐频繁。伴有畏寒、寒战、高热。于今日上午护送我院急诊。患者起病以来精神紧张、疲怠、乏力、食欲下降。尿量稍减少,色深黄,大便正常,睡眠差。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结合、伤寒、疟疾、肝炎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自幼生长在本地,未到过疟疾,流行区。无特殊毒物接触史,无烟酒嗜好,生活较规律。 月经史:初潮14岁,间隔天数27-28天,行经天数3-4天。无痛经、血块,白带正常。 婚育史:适龄结婚,子女均体健,夫妻感情和睦。 家族史:父母健在。家族成员无遗传病、传染病等类似疾病可询。 体格检查 T 37.2℃ P 82次/分 R 22次/分 BP 14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痛苦病容,神志清,辗转体位,神清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浮肿,结膜不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无畸形,无脓性分泌物。鼻无畸形,通气良好。口唇无发绀,口腔粘膜无溃疡,咽部无充血,两侧扁桃体无肿大。颈部对称,颈软,颈静脉不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两侧对称,无畸形、压痛,胸壁静脉不曲张,两侧呼吸运动自如。两侧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cm,搏动范围不弥散。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82次/分,律齐,心音不减弱,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体查见专科情况。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活动正常,关节无红肿、压痛,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神经性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怒张。右上腹肌紧张,剑突下和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及双肾未触及,肝区轻度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双肾叩击痛(-)。肠鸣音正常,无血管杂音。 辅助检查结果 血常规:Hb120g/L,WBC13.1×109/L,N0.74,L0.26。大小便常规未异常。彩色B超提示:肝、脾、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胆囊体积增大约85×57mm,壁厚约5mm,胆汁透声欠佳,其内未见结石。 入院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医师签名: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ICD-10: K80.1/K81.1)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射到右肩胛区,高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返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2.体征:部分患者有胆囊点的压痛或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不升高,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 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胆囊结石且发生过黄疸、胰腺炎的患者应行MRCP或CT等检查了解胆总管情况。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6-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K81.1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消化肿瘤标志物(CEA、CA199)、MRCP或上腹部CT、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考虑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结石) 胆结石、胆囊炎是因情志不畅,过食肥甘油腻等导致肝气不舒,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热煎胆汁,凝结成石;石阻胆道,遂生诸证。不同类型的胆结石、胆囊炎因表现的证候不同而有不同的治法。是当今的多发病、常见病,两种病变常伴随发生,祖国医学认为,胆结石、胆囊炎属“胁痛”、“黄疸”等范畴。 一.诊断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胆石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使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胆囊炎亦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科临床实际,我们总结常见的几种证型: 1.肝胆湿热型:右胁下或上腹绞痛,或持续或阵发,痛引胸胁肩背。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口渴喜冷饮,厌油腻,脘胀腹满,痛处拒按或能触及肿大的胆囊,伴发热或黄疸,尿深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方药清肝Ⅰ号加减,常用药柴胡,黄芩,海金砂,金钱草,鸡内金,川郁金,金铃子,白芍,炒枳实,赤茯苓,车前子。2.肝郁气滞型:右胁下或上腹部痛,轻重不一或阵发性绞痛难忍,痛引肩背或仅有右胁胀痛不舒,胸脘发闷。常有嗳气,口苦,咽干,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舌红苔白,脉弦。治宜舒肝利胆,理气通腑。方用本院协定方疏肝Ⅰ号加减,常用药柴胡、郁金、枳实、木香、金钱草、广陈皮、虎杖、玄明粉、矾石、板蓝根、制大黄等。疼痛重者可加元胡、川楝子;食欲差者可加陈皮、竹茹。 2.其他疗法 1.中医药溶石碎石促排石(适于结石细沙样而且少胆囊功能完好的患者),这里重点推荐我院制剂胆石宁袋泡剂,它是根据舒肝止痛,清热利胆,通腑排石的中医理论研制的方剂,经过多年的临床运用,具有疗效好,服用方便,奏效快等优点,曾多次获市县科技进步奖,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2.溶石疗法(口服胆酸等药物溶石) 3.外科手术法,对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三.疗效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是临床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在慢性胆囊炎、溶石、排石方面,中药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对患者症状缓解亦有一定作用,我院制剂胆石宁袋泡剂,它是根据舒肝止痛,清热利胆,通腑排石的中医理论研制的方剂,对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尤其适合,经过多年的临床运用,

丹参注射液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中的应用

丹参注射液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与单用抗生素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左氧氟沙星加甲硝唑;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表现改善评定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可视为有效的简易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治疗;丹参;联合用药 慢性胆囊炎是常见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者的增多,胆道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从内科角度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是内科医生面临的新问题。我科自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共收治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90例,在抗感染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4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均有发热、上腹疼痛、胀满、恶心呕吐、肩部放射痛,血象增高,经B 超检查确诊有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收住入院。随机分治疗组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龄2岁~77岁,病程2 a~13a,平均4.9 a。其中非结石性胆囊炎17例,结石性胆囊炎28例,并发胆管炎9例,返流性胃炎22例,SB升高10例,SGPT轻度升高18例,心律失常(室性、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7例。对照组44例,男17例,女27例,年龄24岁~76岁,病程2 a~21 a,平均6.3 a,其中非结石性胆囊炎19例,结石性胆囊炎25例,并发胆管炎5例,返流性胃炎2例,SB升高12例,SGPT轻度升高16例,心律失常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并发/合并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加左氧氟沙星20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甲硝唑注射液1.0 g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加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 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14 d为1疗程。用药期间观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心律失常改善情况,14 d后统计疗效。 1.3疗效评定显效 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消失,墨菲氏征(—),血象正常。好转:腹痛、腹胀明显缓解,发热、恶心呕吐消失,墨菲氏征(+),血象正常。无效:腹痛、腹胀无明显改善,或因并发症需手术治疗者。

结肠炎偏方有效

结肠炎偏方有效(转载) 一、玉米棒的芯子,粉碎,炒成微焦,温开水送服,早晚各一勺,两天见效; 二、生姜片,用滚油炸成微焦,每次嚼食两片,每日两三次,当天治愈。不过,不管用哪种方法,治好后都要连用两次以巩固疗效。 三鲜马齿苋30-60克煎水1饭碗,冲入捣烂的大蒜泥lO-15克,过滤得汁,酌加糖,1日2次。 四白木耳5-20克,浸泡数小时,以文火煮烂,酌加冰糖,每日2次。 五每晚将250g山药煮而食之。 结肠炎偏方发表时间:2010-05-09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3344) 民间中医授我治疗结肠炎偏方,拿出与同道分享,组方为;栗壳10g,金银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温水一次冲服.一般两次即可,效果神速.- 清晨起床后,取一块拇指大小的生姜,洗净后用小刀将皮削掉,切成薄片,嚼碎后用温开水送服。 午、食疗用姜片当菜用。我爱人患肠炎半年多,用上述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隔姜灸神厥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从去年秋天开始,我每天早晨喝绿豆汤泡黄芪,下午吃五颗大红枣,晚上用热水泡脚绿豆汤是清肝火的,可以改善上热,黄芪是养脾的,之所以泡而不是煮,主要是怕上火。具体做法是:绿豆一大把,加水煮十分钟,倒入容器中加五大片黄芪浸泡,十五分钟后喝光。早饭尽量喝粥,粥本身也有滋润肠道的功能。大红枣尽量买好一点的,可当零食。红枣能健脾开胃,而且是维生素C之王,铁含量也高,补气血。而泡脚的用意在于改善下寒,促进血液循环。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每周做一次足疗,多按摩一下脚底穴位和下肢,耐受力强的还可以试试藏式蒸足,让人大汗淋漓,颇能改善血液循环。 三个月之后,我的结肠炎好了一半,除了偶尔喝酒时发作外,基本上康复了。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此法又与睡眠有相关性,睡眠不好则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天睡觉前泡泡脚多半睡得好。下面就讲讲我是如何治好结肠炎的吧。 我自己研究了一下,知道这个病是一个模糊型疾病,没有对症药,病因也不能精确描述,但与饮食不周和长期精神紧张有关,流行于白领阶层,多见于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常吃夜宵之人群。开始我从养的角度下手,喝了半年多的益力多,意在培养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效果明显,但一停用则立即反弹。从去年开始,我从中医的角度猜测可能是体内湿气重,所以经常吃薏米和红豆排湿,但效果时好时坏,似乎也不完全对症,直到去年夏天求教我的中医师傅,他诊断的结果是上热下寒症,典型的肝克脾,根在脾虚。 在五脏之中,脾为后天之本,主五脏之调和,畏寒,忌思虑过度。在现实生活中,脾不好的人,除了消化排泄不正常之外,体型上则过胖或者过瘦。对中医来说,无论是腹泄还是便秘,都得从调理脾脏入手。 慢性结肠炎,临床又叫激惹性肠炎。下腹痛,便稀,常伴粘液便,重时带血,时好时坏,延绵多年甚至几十年。药物治疗效不明显,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故称“激惹——精神剌激惹的祸”。 1、双手叠合,以脐为轴心、以下腹为重点,旋转式按摩,顺(时针)30,逆30圏,触到痛处稍为加

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护理诊断

急性胆囊炎的术后护理 一、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缺乏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 预期目标:患者能说出拟行手术以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2)疼痛:与疾病及手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自述疼痛减轻或可忍受疼痛。 (3)有感染的危险:与腹部切口及多种导管(引流管、尿管、输液管)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未发生感染,引流管按时拔除,切口一期愈合。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胆汁流入肠道受阻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获得足够营养摄入,体重稳定。 (5)焦虑:与手术及担心预后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及护理。 二、急性胆囊炎的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变化,定时观察与记录。 2)特殊观察:注意黄疸、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的性状和量。 3)特殊护理:T型引流管的护理,注意以下几点: ①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液反流。 ②观察记录胆汁的量及性状。 ③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外接的引流管和引流瓶。 ④拔管:一般术后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形管。

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拔管前l-2 日全日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拔管前还要在X射线下经T 形管作胆道造影,造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管继续引流2-3天,以引流造影剂,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造影后2-3天即可拔管。 ⑤拔管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 ⑥拔管后1周内,警惕有无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等情况,观察患者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再发作,以便及时处理。 4)伤口的护理: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如有胆汁渗漏,应以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5)协助患者排痰及早期活动,增强体质,防止并发症。 6)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控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7)饮食指导:给予低脂饮食1个月以上,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多饮水。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无黄疸、胰腺炎; 2.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证实胆囊结石;必要时MRCP。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明确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 2.无明确手术禁忌证;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 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等; 3.腹部超声;必要时MRCP; 4.有内科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 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不可吸收性钛夹或可吸收性生物夹;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等;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龙骨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

少。【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陈皮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效果较大。【香附川楝子】各10g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治气分郁滞。【延胡索川楝子】各10g 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柴胡郁金】3~10g;10~15g 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长于疏泄。【川楝子路路通】各10g 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槟榔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 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药力峻猛。【小茴香沈香】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痛。药力和缓。【莪朮三棱】各10g 行气散血,适用于血瘀气滞症瘕病。【鸡内金三棱】3~8g;3~10g 消症瘕、通月经,适用于血瘀型闭茎、症瘕。要节房欲、忌冷物、勿劳乏,坚持数月才能奏效。【桃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胆囊炎(ICD-10:K81.0)。 既往有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病史。 (二)诊断依据。 1.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如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等。 2.典型的急性胆囊炎的表现:①症状:右上腹痛,可伴有发热。 ②体征:右上腹压痛,Murphy(+),局部肌紧张。 3.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指标升高,如白分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4.辅助检查如B超、CT、MR等提示存在急性胆囊炎表现(如胆囊壁毛糙或增厚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胆囊炎,且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2.当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在本次住院期间不需要处理,也不影响本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如急性胆囊炎合并有其他需处理的急性疾病如急性胆管炎等的病例、怀疑或已确诊为胆囊恶性肿瘤的病例等均应排除。 3.拟急诊手术的病例进入路径,而因病情或患者意愿原因导致最终行保守治疗或介入下胆囊引流的病例应排除。

(四)标准住院日。 ≤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淀粉酶、C反应蛋白 3.出凝血功能 4.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及输尿管 5.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粪常规及隐血 2.X线:胸片、腹部立卧位平片 3.血气分析 4.心肌标志物 5.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两对半、丙肝、RPR、HIV 6.定血型 7.血培养,胆汁培养 8.有条件者可检测降钙素原 9.有条件者于必要时可行CT和/或MRCP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分级以及抗炎支持治疗的反应,选择治疗方案,对于需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例进入本临床路径。

内科临床路径

目录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5)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7) 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0) 一、支气管扩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0) 二、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表单 (12)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4) 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4) 二、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表单 (17)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20) 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20) 二、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表单 (23)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26) 第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 (26) 二、肺血栓栓塞症(低危、中低危)临床路径表单 (28) 三、肺血栓栓塞症(中高危、高危)临床路径表单 (31)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33) 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3)

二、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36)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 (39)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9)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 (42) 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 (44) 一、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4) 二、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47)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 (49) 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9) 二、大肠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51) 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 (55) 一、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5) 二、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表单 (57) 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60) 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0) 二、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表单 (63) 肝脓肿临床路径 (66) 一、肝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6) 二、临床路径表单 (68) 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73) 一、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73) 二、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75)

急性胆囊炎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主要症状为上腹闷胀疼痛、嗳气、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史。纤维胃镜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极为重要,可发现胃黏膜水肿、充血、黏膜色泽变为黄白或灰黄色、黏膜萎缩。肥厚性胃炎可见黏膜皱襞肥大,或有结节并可见糜烂及表浅溃疡。 2、消化性溃疡:有溃疡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而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往往于进食后疼痛加重,特别进高脂肪食物。溃疡病常于春秋季节急性发作,而胆石性慢性胆囊炎多于夜间发病。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有明显鉴别价值。 3、胃神经官能症:虽有长期反复发作病史,但与进食油腻无明显关系,往往与情绪波动关系密切。常有神经性呕吐,每于进食后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恶心,呕吐量不多且不费力,吐后即可进食,不影响食欲及食量。本病常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用暗示疗法可使症状缓解,鉴别不难。 4、胃下垂:本病可有肝、肾等其他脏器下垂。上腹不适以饭后加重,卧位时症状减轻,立位检查可见中下腹部胀满,而上腹部空虚,有时可见胃型并可有振水音,钡餐检查可明确诊断。 5、肾下垂:常有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以右侧多见,但其右侧上腹及腰部疼痛于站立及行走时加重,可出现绞痛,并向下腹部放射。体格检查时分别于卧位、坐位及立位触诊,如发现右上腹肿物因体位改变而移位则对鉴别有意义,卧位及立位肾X线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有助于诊断。 6、迁延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本病有急性肝炎病史,有慢性消化不良及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可有肝大及肝功不良,并在慢性肝炎可出现脾大,蜘蛛痣及肝掌,B超检查胆囊功能良好。 7、慢性胰腺炎:常为急性胰腺炎的后遗症,其上腹痛向左肩背部放射,X线平片有时可见胰腺钙化影或胰腺结石,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及逆行胆胰管造影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一定价值。 8、胆囊癌:本病病史短,病情发展快,很快出现肝门淋巴结转移及直接侵及附近肝组织,故多出现持续性黄疸。右上腹痛为持续性,症状明显时多数病人于右上腹肋缘下可触及硬性肿块,B超及CT检查可帮助诊断。 9、肝癌:原发性肝癌如出现右上腹或上腹痛多已较晚,此时常可触及肿大并有结节的肝脏。B超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及CT检查分别可发现肝脏有肿瘤图像及放射缺损或密度减低区,甲胎蛋白阳性。

治疗胆囊炎偏方几则

治疗胆囊炎偏方几则 一、玉米须茵陈饮: 玉米须、茵陈各30g。水煎代茶饮。 二、鸡胆汁黄瓜饮: 1、配方:黄瓜100g,洗净煎水100mI,新鲜鸡胆1个,取汁冲服。 2、功效:黄瓜味苦性寒,能消炎菌;鸡胆汁苦寒有清热利胆、杀菌消炎之功效。此方对胆囊炎、胆石症有很好疗效。 3、宜忌:此方大寒,对素有虚寒证患者不宜。 三、冬瓜皮汤: 冬瓜皮60~90g。加水煎煮至烂熟成汤。日分2~3次服。 四、黄瓜饮; 黄瓜100g,鸡蛋清适量。先用水煮黄瓜,临熟时去留汁,再入鸡蛋清服之。 五、鲤鱼赤小豆陈皮粥: 鲤鱼一条,赤小豆120g,陈皮6g。将鱼去及内脏后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入豆、陈皮同煮,至烂熟成粥,去鱼骨。不拘时食之。 六、金钱败酱茵陈茶: 1、配方: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g,煎汁1000mI,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 2、功效:金钱草甘咸微寒,入肝、胆、肾、膀胱经,功能利胆

排石,清热解毒;败酱草辛苦微寒,能清热解毒化消炎,配茵陈消炎利胆。此茶有排石利胆消炎作用,经临床多次验证,效果良好。 3、宜忌:须多服方见疗效,慢性胆囊炎患者,可经常用之。 七、消炎利胆茶: 1、配方: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g,加水100mI,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mI。 2、功效:玉米须甘平,能利尿利胆,清热消炎;蒲公英甘苦性平,能健胃利胆,抗菌消炎;菌陈甘苦微寒,有张胆管利胆清热及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此茶对胆囊炎、胆结石发热疼痛期,有显着;疗效。但必须大量饮用。 3、宜忌:此方对急性黄型肝炎亦宜。 八、消石散: 1、配方:金粉20g,白矾粉15g,火粉30g,滑石粉60g,甘草粉10g,研细,混合,每服10g,大麦粥汁送下,每日3次。 2、功效:金味辛苦性寒,入肝、胆、心、肺经,幸开苦降,芳香透达,能行气去,清心解,用治胆结石取其利胆之功;白矾酸寒入胆,能清胆经之热,有消化之功,对阻塞性黄有效;滑石甘寒,能利水清热消炎;石幸苦咸,大温,入三焦、胃与大肠,能破坚积,荡宿,逐通,虽其性大温,但能治疗火之疾,即〈内经〉“火以发之”的用意,故与大队寒药为伍,可减其大温;甘草、麦粥以调和其药性,所以绝对安全。 3、宜忌:此对方因胆囊炎、胆石症而发热者甚有效。

急慢性胆囊炎的诊断与用药

急、慢性胆囊炎 第一部分:医学知识 体表位置:右锁骨中线肋缘下 【病因及简介】 胆囊炎(cholecystitis)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上多见,尤以肥胖、多产、40岁左右的女性发病率较高。(40岁左右的中年人,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慢慢发胖的中年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染、消化不良、结石形成就更容易诱发胆囊炎发作了。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所以得胆囊炎的机会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急性胆囊炎发病与胆汁淤滞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60%~70%)、克雷伯菌、厌氧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多由肠道经胆总管逆行进入胆囊,少数经门静脉系统至肝、再随胆汁流入胆囊。 慢性胆囊炎一部分为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成,但多数既往并无急性发作史。约70%的病人伴有结石。由于胆石刺激,加上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基础上,有过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可使胆囊萎缩或囊壁纤维组织增生肥厚,终致囊腔缩小、功能丧失。 若胆囊管为结石、炎性粘连或疤痕完全阻塞,胆汁无法流进胆囊,而胆囊内原有的胆汁,因胆色素逐渐被吸收,粘膜仍不断分泌无色水样粘液(白胆汁),即可形成胆囊积水;当继发感染,则演变为胆囊积脓。 【临床表征】 1、急性胆囊炎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卡住阻塞)胆囊管。主要表现为: (1)、右上腹持续性疼痛(绞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 (2)、常伴发热(高热)、偶见寒战,恶心呕吐; (3)、黄疸(眼球巩膜、皮肤黄染。随梗阻程度增高而表现更为明显);附注:(以上三点临床表现合称夏柯三联征) (4)、腹部体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2、慢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 (1) 、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似; (2) 、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表现同急性胆囊炎; (3) 、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炎症消退后好转。 (4) 、体查,胆囊区可有压痛或叩击痛;(右锁骨中线肋缘下深压痛、反跳痛即为墨菲氏征阳性)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2020年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版)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 痛,墨菲征(+); 3.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 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 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MRCP、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 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 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

治胆囊炎秘方

变通大柴胡汤 【来源】刘渡舟,《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18克,大黄、白芍、枳实、黄芩、半夏、郁金各9克,生姜12克。 【用法】每日1~2剂,水煎服,日服2~4次。 【功用】疏肝利胆。 【方解】方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芩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同用,能柔肝舒肝止痛;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腑清热、利胆消炎;郁金辛开苦降、性寒泄热,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化瘀,为血中气药,并有利胆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利胆之效。本方既能治“本”(抗菌、消炎),又能治“标”(止痛、退热),诚为一首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 【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附记】本方多为苦寒之品,故对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之急性胆囊炎不相宜,忌用。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套用照搬,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变通一贯煎 【来源】顾伯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生地12克,首乌、枸杞各9克,茵陈、虎杖各12克,生大黄6~9克(后入),生山楂12克,鸡内金3克(研粉分吞),麦芽12克,玫瑰花3克,佛手6克,绿萼梅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方解】胆囊炎、胆石症多为肝胆湿热之标实证,又有肝阴不足之本虚证,本虚标实,治当兼顾。故方中以生地、首乌、枸杞甘寒补肾、滋水涵木、养肝柔肝;茵陈、虎杖、大黄清热利胆、消炎化石;山楂、麦

芽、内金消食化滞以健胃,内金尚有化石之能;玫瑰花舒肝和血;佛手、绿萼梅舒肝理气。诸药合用,共奏滋水涵木,疏肝利胆之效。本方标本兼顾,一方面滋阴扶正,使水生木旺而不恋邪,一方面清泻祛邪,使炎消石溶而不伤正,相反相成,正复邪除,故收效颇著。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证属肝阴不足者)。临床胁痛隐隐,体倦乏力,口干咽澡,头晕目涩,舌质红,体瘦小,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为特征。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颇著。 金钱利胆汤 【来源】张羹梅,《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金钱草60克,平地木、板蓝根各30克,枳壳9克,柴胡3克,赤芍、白芍各9克,生军3克(生大黄,后下),生甘草3克,硝矾丸克(分吞)。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肝清热,利胆排石。 【方解】方中金钱草功擅清热利湿、利胆、溶石、排石为君;硝矾丸、生军利胆排石、溶石为臣;板蓝根、柴胡、枳壳疏肝清热解毒;赤白芍、平地木养血、凉血、活血为佐;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为用,共奏清热、利胆、排石之功。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证属肝胆湿热者)。临床以胁痛、寒热、厌油、口苦、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疗效】多年应用,每收良效。一般服10剂即可见效。 加味五金汤 【来源】俞慎初,《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金铃子、川郁金各10克,玉米须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脾胃病科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汇编

学习-----好资料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的门诊患者。 一、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胆胀(TCD编码:BNG1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ICD-10编码: K80.1/K81.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李乾构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胆胀(慢性胆囊炎)协作组制定的“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慢性胆囊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胆郁滞证 肝胆湿热证 气滞血瘀证 肝郁脾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胆胀(慢性胆囊炎)协作组制定的“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胆胀(慢性胆囊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胆胀(慢性胆囊炎)的患者。 2.慢性胆囊炎伴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无手术指征者,可进入本路径。 3.慢性胆囊炎伴胆囊颈结石嵌顿、急性胆管炎、壶腹部病变及胆胰等恶性肿瘤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慢性胆囊炎合并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慢性胆囊炎合并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发表时间:2016-04-11T10:13:17.1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作者:程福增 [导读]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卫生院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卫生院 250111 摘要:目的: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胃炎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6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胃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西医组与中西结合组,西医组(43例)行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3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囊炎;胃炎;中西医 慢性胆囊炎合并但结合为临床多发病与常见,临床多表现为发热、畏寒、呕吐、恶心、黄疸等[1]。临床上治疗该病多采用消炎利胆、溶石药物及手术等方法,可取得一定效果[2]。为了进一步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胃炎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6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胃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86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为21~77岁,平均年龄为(48.4±3.6)岁。观察组43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为25~75岁,平均年龄为(49.1±4.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西医组:适当进行禁食,以免刺激性食物促进胆囊收缩而加重疼痛。对剧烈疼痛者可遵医嘱采用止痛、解痉药物治疗。注意补充维生素,进行营养支持,以保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不良反应。 中西结合组:在西医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平汤治疗,方剂构成为:黄芩10g、柴胡12g、半夏10g、党参10g、苍术12g、甘草6g、香附10g、生姜6g、陈皮10g、大枣3颗、厚朴10g。其中胁痛者加延胡索10g,热盛者加金银花20g、板蓝根10g、蒲公英10g,湿热症状者加用栀子10g、龙胆草10g,结石者加海金沙10g、鸡内金10g、金钱草10g,明显黄疸者加茵陈10g、金钱草10g。上述药物均以水煎服,取汁200mL,一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持续1周。 1.3疗效评价 以参考文献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3]:显效:胆汁瘀积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B超检查显示胆囊壁光滑,体积正常;有效:胆汁瘀积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B超检查显示胆囊壁光滑,体积明显减小;无效:临床症状及B超检查指标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小组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将结果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对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为临床多发病与常见病,且常合并存在,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纳呆、脉弦、苔腻、口苦、恶心、胁胀脘痞等[4-6]。中医认为[7],该病的发病部位主要为脾胃、肝胆,病因主要为外邪侵袭、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等。临床研究指出[8-10],在慢性胆囊炎合并胃炎的发病过程中,湿邪、饮食及情志为重要发病因素。 柴平汤中小柴胡汤可调畅情志、疏利肝胆、和胃消食、平胃散湿润,方中炙甘草、人参、大枣可健脾胃,诸药联合可更好的祛除病因、兼顾病机、祛邪扶正等,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胃炎的效果更为确切。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柴胡汤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