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停车场规划设计

高校停车场规划设计

高校停车场规划设计
高校停车场规划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城市道路与交通

题目: 高校园区停车场规划

专业: 城市规划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李爱增、吴冰花

开始时间:2014 年06 月16 日

完成时间:2014 年06 月20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 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我国高校园区停车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河南城建学院停车调查与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调查方案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调查结果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南城建学院主校区停车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河南城建学院停车需求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影响停车需求量的主要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

停车需求预测分析模型选取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南城建学院停车需求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河南城建学院停车场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方案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方案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近期停车设施规划实施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现今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买汽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在大学的校园里更是如此。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校园停车设施规划的滞后,造成停车泊位的紧缺以及停车的随意性造成校园的交通问题。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河南城建学院也难以避免。在人流密度高度集中的高校园区,机动车和人行的冲突,形成了很大的交通隐患;随之而来的噪声污染、粉尘污染,破坏了高校园区的校园环境的整洁与文明,破坏了良好的校园气氛。所以认真规划高校园区的停车场设计成了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对于我们城建学院来说更是刻不容缓。归纳总结这些机动车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以下两部分:其一,学校办公人员以及教职工人员,还有餐厅、超市等人员的私家车;其二,社会机动车进入高校园区,比如学生家长、社会朋友来访。

观察研究高校停车场规划来看,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的教学、科研、生产发展的新形势,校园的机动车停车需求在不断地快速增长。校园交通,特别是校园停放车面临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体来看,校园的停车泊位比较缺乏,机动车停放设施不能满足停车需求;二是路边停车比例过大,车辆的停放对原本较窄的道路通行影响很大;三是交通组织的无序性和停车的随意性,造成了一定的交通混乱现象,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四是停车设施较为简陋,缺少标志、标线,与校园环境协调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园的景观和人文气氛;五是校园策划管理措施不完善。通过搜集资料对中北大学的停车场规划现状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就中北大学的停车场现状特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顺着中央大道,由西向东,大概有七个停车场,另外加上德怀楼和校医院以及中北酒店的停车场大概有十个左右的停车场,每个停车场大概有20到30个车位,这样算下来,大概有300个左右的停车位,如果把路边的车位也算行,大概有400个车位。以图书馆和教学主楼以及教学一号、九号楼为一个楼群,这里的车辆最为集中,其他较为集中的地方在德怀楼周围,以及十号楼和中北大学科技园周围。车辆拥挤时间在每年的五月至十月,尤其是每周的周末车辆最多,其中大部分是外来车辆。校园的机动车主要是小汽车,其比例达到90%,校园的机动车停放量在总体山呈现白天多夜间少,上班时间多下班时间少的特点。车辆停放量从整体上看比较稳定,机动车停放高峰与上下课的人流高峰相重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校园的交通压力。校园停车结构比例中,公共停车地停车比例最大,占43%,路边停车所占比例达到28%,建筑物附属停车地停放占29%。在停车便捷性调查中,76%的停车者到达目的地的步行距离是在50米以内的,10%的停车者到其目的地的步行距离在100米之内,因此中北大学停车场的便捷性还是很高的。据观察统计,校园停放的机动车30%—40%是外辆车辆,因此,对外来车辆停放的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本次我也对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进行了调查研究,校园内停车规划存在如下问题:校园占地面积较少。行政楼以及教师办公的地方,这个地方有很多教师的私家车和校外办事的私家车停放在这里,然而这里却没有专门设置的停车场,仅有一个小广场,考虑到教师一般在行政楼办公的时间比较长,而且行政楼前的地域较小,有车的老师和领导一般都是为了取车方便把车停在行政楼前的小广场上面,容易造成道路拥堵,也影响了小广场的美观和观赏性,在之前没有规划校园停车位的时候,有的老师为了上课方便直接把车放在教学楼下面或者门口处。而那一条道路是学生上课经过频率最高而且人流最多的道路,课间或者放学的时候,学生换教室赶下节课或者回宿舍,恰巧此时正是老师取车开车的时候,时间冲突,道路拥堵严重甚至有时候会可能发生意外。现在进过学校稍作规划,通过设置路障的方式禁止车辆进入教学区,把停车位都划到了各学院楼的后面校

园主干道上,这样避免了很多问题。然而情况只是有所改善,并没有彻底解决整个校园的停车问题。比如规划的停车位位置不合理,造成停车位的利用率低等。

根据校园内机动车停车现状及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处理好人—车—路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利用好有限停车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中北大学校园内停车场进行合理设施规划的目的,运用合理的规划理念,为人车和谐共存提供良好舒适的停车空间。通过对咱们学校新校区以及中北大学机动车停车规划的介绍、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加深自己对高校园区这一特殊区域的停车规划的研究,并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为本次课程设计做好铺垫。

图行政楼停车广场

2 我国高校园区停车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当今社会,知识就是力量。这就促使了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不断的进行扩招、扩建。还有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以及现在交通的日益发达,有车一族更是雨后春笋的涌现。在高校校园内,教职工拥有私家车的数量也是日渐增长,甚至有一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也都开上了小汽车。这就导致了高校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加了高校校园的交通压力,同时给高校交通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安全隐患。如今,停车难题在我国许多高校中已经突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停车场的规划设置不具有前瞻性,随着居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私家车的保有量不断的在增加,而高校校区停车场车位不能满足日益增加车辆的需求,停车位经营机制不合理,停车位管理措施不到位,价格体质无法起到有效调节供求的作用等。因此,高校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对停车难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尽快制定出配对方案,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在有限的土地上利用率,从而有效的调节供需平衡。

我校区机动车辆及停车出现的问题的原因现状分析

2.1.1教师私家车辆的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校园私家车的数量也日益增加,原有的停车位数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出现了车辆占道停靠的现象,让本不很宽敞的道路增加了负担,给过往车辆的顺利通行带来很大的交通压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未来几年小汽车的价格将有所下降,而未来几年内的小车数量也会继续增加,这是校区停车难,交通混乱,停车不合理等种种现象出现不可或缺的因素。

2.1.2停车位在先前的设计中缺乏前瞻性,停车位不能满足现在车辆的需求。如今小汽车逐步成为大众可以消费的交通工具,这与社会不断在高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设计停车要有前瞻性。

2.1.3伴随着我校区正处于建设发展的黄金时期,与社会活动联系更加密切,外来车辆的不断增加,加大了校区停车的压力。

2.1.4伴随着停车压力,停车难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停车难进一步恶化导致‘并发症’。与之相比更为严重的是,大量车辆占用了校区内本已不多的道路资源后,对关乎生命财产安全的消防通道也构成了很大威胁。除去道路两侧增加的停车位后,中间的通道只能容小轿车出行,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2.1.5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学生的人数也不短的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交通问题,相应的教师工的人数在增加,可利用的停车土地越来越有限,势必会给交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

2.1.6停车配建标准低,我校的停车仅限于停车的功能满足上,周围很少有配建的设施,缺乏人文的关怀。

2.1.7停车位缺乏管理,没有有序的管理就会造成一定层面上的混乱,导致车辆可以任意在校区内停放,这是也是造成交通压力中很重要的额一个方面。

2.1.8没有固定的区域作为一个高校的停车场地,停车太过分散,一方面不利于进行统一的管理;另一方面,这也造成了校区内车辆的随意停放。

以上七点是在对我校区进行实地的调查分析中的到结果,从一定的层次上反映了目前我国内许多高校校园交通压力的问题。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高效的解决,对近期问题的理性分析,及时找到相应的解决问题将会是未来高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如下建议,这也是校园停车场规划的指导思想:

(1)加强校园交通制度化管理,严格控制外来机动车辆。建立、健全校园交通管理制度,加强校园交通

管理,是有效控制校园机动车流量的有力保证。学校应根据校园地理环境、校园面积、学生数量、道路状况和机动车的容量,制定出校园交通管理制度。如校园机动车通行证的办理规定,校园机动车的行驶路线、速度、停车要求的规定等,只有建立、健全校园交通管理制度,才能在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加强管理力度,有效控制外来车辆,及时处理、纠正违章行驶、停车的行为,减少校园交通安全隐患。(2)加强对校园交通规划,完善校园交通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投入。高校人多、车多、路狭窄、停车难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学校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学校交通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投入,尽快缓解校园交通压力,保证校园交通安全畅通。进一加大对道路、教学办公楼周围环境的改造,拓宽校园主要道路,增加楼群周围的停车泊位,保证主要道路双向行驶。加大对大型停车场的建设和改造。学校应以教学区、生活区的中心区域建立相应的大型停车场,减少校园道路停车的压力,也是加强机动车规范化管理的有效办法。今后对机动车的停放应纳入学校对新校区或新大楼的建设的总体规划,尽量考虑地下停车库等配套设施。完善校园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志是机动车规范行驶、停放的导向牌。学校应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安装国标禁令、指示、告示牌,对双向车道,要划中心分道线,对交通要道、十字路口、坡道还应采取相应的交通安全防范措施、设置减速带等。

(3)具体到我校停车场设施规划的时候,要结合以下原则进行:

由于学校资源有限,人流量大,停车场的规划要本着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的原则;

停车场的位置要尽量靠近建筑物,方便办公人员停车;

停车场的位置尽量集中,便于管理;

对于车流量较大的时间段,停车场要有一定的弹性来应对,最好有预备的停车场;

对于外来的车辆要加强管理,特别是每年的五月至十月;

要为我校以后的发展预留停车用地。

以上几点建议正是为了维护校园交通秩序,保证校园交通安全通畅,加强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而提出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应予高度重视,加强对校园交通硬件设施的投入,科学规划校园建设,完善校园交通制度,强化管理措施,齐抓共管,努力创造一个文明、安全、有序的校园交通环境。通过这些调查分析也让我认识到了目前我国高校停车场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进行我校的停车场规划打下基础。

3 河南城建学院停车调查与分析

调查方案设计

为取得真实有效的最新资料,我在我校行政楼、体育馆一带展开了停车设施与车辆停放状况调查。主要进行了调查区域内的现状停车调查、现状机动车停车场调查、现状停车可利用土地调查、车辆连续停放调查、机动车路段停放调查等五项内容。通过对调查区域内现状停车场位置、泊位数、停车场面积、车辆停放及可利用土地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我校停车场设施现状并为后期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对于停车场位置和停车泊位数的调查,我采用人工踏勘调查法。根据我所调查的调查区的范围,我跟其他同学共同合作,通过人工踏勘调查区内的各个区域,并记录各个路内、路外等大大小小停车场的位置、泊位数等数据。

对于停车场面积的调查。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我们采用人工估算和CAD地图测算的方法。大致得出本组调查区内的停车场面积。

对于车辆停放调查我们采取了连续记车牌号法。在调查时,我把在调查区间对停放车辆的车型、牌照和开始停放时刻及终止停放时刻记录下来。其中停放时间可由开始停放时刻与终止停放时刻之差得到。具体的调查过程是:我首先到达停车场熟悉停车场情况,并记录下停放在停车场内所有车辆的车牌号、车型并把到达时间填为调查员到达停车场时间。然后调查调查区内停车场的各个出入口记录下所观测出入口所有进入停车场的车辆车牌号、车型和到达时刻以及离开停车场的车辆车牌号、车型和离开时刻。这个观测过程不间断的持续两个小时。

对于可利用土地调查,我采取了人工实地踏勘的方法。在调查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性质、停车现状及未来停车需求预测等进行分析探讨得出区域内可利用土地及可用来停车的区域。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在行政楼及其广场共有大小四个停车场,现有停车场地约877㎡,停车泊位约76个。行政楼老师上班乘私家车的占较大部分,汽车停放量比较大,而且车辆多为小型汽车。大部分车辆为了避免日晒都停放在楼前广场东侧,既影响了交通的畅通,又与广场的景观设计格格不入。楼前为专用停车位,停车量较少。在楼下东面的路上设有路边停车场,楼后杂乱无章地停了一些车,广场西侧停车较少。

在这些车辆停放中,多数停车目的为上班,停放时间较长,车位周转率较低。车辆停放高峰期为:上午9:10——9:30。停车数量较稳定,便捷性相当高。

图 八号与九号教学楼之间路边停车 0

10

20

30

40

50

60

小汽车

A B C D E F G H I J 小汽车

51504949454342424345摩托车3334554432

小汽车摩托车

表 行政楼前车辆出入情况

由上表得知行政楼前车辆出入多为小汽车,故不再单独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

虽然行政楼附近已有不少停车场地,但任不能满足停车需求。在行政楼后有大约320㎡的场地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可设置路边停车设施缓解停车压力。另外,在体育馆正门路边有大量空置用地,面积约为380m 2,可设为停车场,这样车辆能顺利、迅速、安全地进出,及时参加营运工作,既可以满足行政楼的停车要求,又可以为体育场举行活时的停车需求和体育馆的停车提供用地。随着我校用地日益紧张,个人感觉未来或可设置地下停车场已解决停车问题。

我校体育馆现有停车场1200 m 2,停车泊位97个,足以满足现阶段体育馆的停车需求。但利用率较低,只有在举行大型赛事时才有大量车辆驶入,平时停车率极低,应结合行政楼停车合理利用以缓解行政楼的停车压力。

图体育馆前停车场布置

随着我校发展的新形势,校园的机动车停车需求在不断地快速增长。特别是行政楼附近教师私家车、校外办事车等停放车面临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楼的停车泊位比较缺乏,机动车停车设施不能满足停车需求;二是路边停车比例过大,车辆的停放对原本较窄的道路通行影响很大;三是停车的随意性,造成了一定的交通混乱现象,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四是校园交通管理措施不完善。

针对这些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应该加强校园交通的动态管理,及时制止和纠正机动车违章行为。学校负责交通管理的保卫部门应做到及时发现、制止、纠正交通违法行为,特别对主要交通路口,在大课间期间、上下班高峰期间应定人定岗、加强岗位责任制,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校园交通安全。

河南城建学院主校区停车现状分析

高校作为交通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停车方面存在很多特性。一般都是上班时间学校车辆较多,下班后车辆较少,停车高峰期与教学时间存在交叉,给校园交通的处理带来较大压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的教学、科研、生产发展的新形势,校园的机动车停车需求在激增,许多高校园区内的机动车数量变多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学校办公人员及教职工人员,还有餐厅、超市等人员的私家车;其二,社会机动车进入高校园区。可见,校园交通,特别是校园停放车正面临着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体上看,校园的停车泊位缺乏,机动车停车设施不能满足停车需求;二是路边停车比例过大,车辆的停放对原本较窄的道路通行影响很大;三是交通组织的无序性和停车的随意性,造成了一定的交通混乱现象,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四是停车设施较为简陋,缺少标志、标线,与校园环境协调性差,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校园的景观和人文气氛;五是停车管理措施不完善。

就河南城建学院主校区来看,首先是行政楼,这里是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办公的地方,很

多教师都有自己的私家汽车,然而这里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停车场,仅有一个小广场,考虑到教师一般在行政楼办公时间较长,而且行政楼前的地域较小,教师为了拿车方便一般把车停在行政楼前的小广场上面,而且车辆分散停放,容易造成道路拥堵,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影响了小广场的美观和观赏性。然后是各座教学楼,一些教师为了上课方便,直接把车辆停在教学楼下面或门口附近,而教学楼之间的道路是学生们上课经过频率最高而且人流量最多的道路,课间或放学时分,学生换教室赶下门课或回宿舍,教师拿车下班,时间冲突,道路拥堵严重甚至很有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

图行政楼停车状况

对于学生宿舍及服务楼这一片区域,主要是学生生活活动的场所,所以车辆胡乱停放的现象相对较少。最后是体育馆的校医院,这两处地方占地较大,停车位也较多,但学生和老师一般上课和生活去到这两个地方的几率也相对较小,为了图方便车辆基本都是就近停放,这两个地点的大多停车位也基本处于空闲状态。

根据统计,我校的停发车高峰时段在上午9点10分到9点30分之间,平均每十分钟就有325辆车进行停放。我校现有停车位537个。这些停车位主要分布在行政楼,十号教学楼以及校医院附近。而教学楼间的校园主干路车辆基本都是沿路停放,在道路交叉口处车辆停放尤为严重,在上下课等出行高峰时段极易造成交通拥堵。

校园停车设施规划的滞后,停车泊位设计的不合理以及停车的随意性造成了我校的交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人流高度集中的高校园区,机动车和行人的冲突,形成了很大的交通隐患。并且机动车在高校园区的随意出入以及无秩序停放造成的噪声污染、粉尘污染,破坏了高校园区校园环境的整洁和文明,打破了我们大学校园应有的那份宁静与和谐的人文气息。因此做好我校校区的动、静交通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是我校在进一步建设中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

3.3.1针对我校停车现状存在的问题,讨论出以下几个对策进行解决。

1.加强校园交通制度化管理,严格控制外来机动车辆。建立、健全校园交通管理制度,是加强校园交通管理,有效控制校园机动车流量的有力保证。学校应根据校园地理环境、校园面积、学生数量、道路状况和机动车的容量,制定出校园交通管理制度。如校园机动车通行证的办理规定,校园机动车的行驶路线、速度、停车要求的规定等,只有建立、

健全校园交通管理制度,才能在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加强管理力度,有效控制外来车辆,及时处理、纠正违章行驶、停车的行为,减少校园交通安全隐患。

2.利用和改造现有停车资源,合理规划。调整绿化,将部分路边绿地改造成“生态停车场”。通过将绿地做成生态停车场,不仅具有绿化功能,而且还增加了停车位。

3.加强校园的停车管理。我校应研究加强校园的停车管理。比如:一是要充分利用一些公共区域改造成停车场,可以在一些次干道、支路等不影响交通的区域开辟临时、夜间停车场,以缓解停车矛盾。二是做好车辆进出登记工作,严格控制外来车辆的进出和停放,对外来车辆,除日常办公、消防、救护等车辆外,一律不准随意进出。三是外来车辆确要进出的,实行登记和收费相结合的制度,如临时停车、半小时内免费,超时则按照规定收费等。学校交通管理的保卫部门应改变交通管理方法,从以往的静态管理为主逐渐向动态管理转变,增加门卫和校园交通巡逻力量,及时发现、制止、纠正违章行为,确保校园交通安全。

4.鼓励发展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容车率,简单的平面停车场显然是难以满足需求的。而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具有占地面积小、容量大等特点,因此,发展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已被普遍看好。尽管兴建立体停车场目前运作尚不太成熟,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的确是解决停车难的一个好办法。

加强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维护校园交通秩序,保证校园交通安全畅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应予高度重视,加强对校园交通硬件设施的投入,科学规划校园建设,完善校园交通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齐抓共管,努力创造一个文明、安全、有序的校园交通环境。

4 河南城建学院停车需求预测

影响停车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4.1.1教职工数量变化情况分析

表教职工数量变化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

人数11071147116511801200

校教职工在08年升本科的时候人数有小幅增长,10年为1100多人,随着学校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人数和质量逐渐增加,到2013年将近1200人,据了解,学校今后的发展会需要更多的教师,但有一定的饱和度,大概在1500人左右。

4.1.2教职工工资水平变化情况分析

表我校教职工薪资变化情况

年份20002004200820122013

平均年薪1440018800241004300045000

过调查问询,教师的工资与车辆拥有量之间的影响关系比较小。出于出行方便和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教师是在结婚时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购买车辆,或者家庭条件比较好的由其父母出资购车。

据在行政楼的了解,我们学校教职工的年薪在4万多到10万多不等,每年在以3%的速度在增长。

4.1.3教职工机动车拥有量变化情况分析

表教职工机动车拥有量的变化情况

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许可证数量674683695695710730

近年来,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已经走入了我们的寻常百姓家。在08年左右,众多老师纷纷买车。在08年后,带上我们学校的退休教职工,我们学校已经有674位老师拥有了机动车,虽然我们学校的教职工拥有机动车数量逐渐上升,但每一年增加的不多。

在教务处周老师的概述下,2013年,我们学校带上退休教师和现任的老师机动车拥有量为700多辆。

4.1.4校园土地利用规划

我们学校建在地势起伏的山地上,俗称上坡上的大学。在这样的地形限制下,我们学校不适于非机动车的出行,因此为了方便,机动车的需求比较迫切。学校占地1700多亩,在03年开始建二号楼,五号楼,学校当时还是荒芜一片,之后新建了三号楼,五号楼,七号楼,接着剩余的建筑陆续完工,西校区初具规模。2010年时,塑胶体育场建成投入使用,2011年,学校体育馆开始兴建。同时文学院开始动工,至今,文学院部分完工,因为资金缺乏,有数栋30多层的家属楼未建。在主校区内,除去未建的建筑用地,剩余的大面积空地比较少,大部分为的车辆只能在路面停车。

停车需求预测分析模型选取

4.2.1停车需求预测常用方法

随着高校校园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步重视校园内交通问题,首先从停车着手。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交通工程师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并应用于实践中。各方法依据的原理不同,要求输入的数据不同,预测精度也各异。

4.2.2停车需求预测的常用方法有:

1.用地生成率方法

通过确立不同类型的用地与停车需求生成率的关系来建立停车需求预测模型: i p =a i t it

t r s ∑g g

(4—1) 式中:i p ——交通小区i 的停车需求/泊位;

i a ——交通小区i 单位面积用地停车需求生成率的区域调整系数;

i r ——单位面积t 类用地停车需求生成率;

s it ——交通小区i 的t 类用地面积(或建筑面积)/㎡。

用地生成率方法仅将用地面积或建筑面积作为停车需求的解释变量,预测结果不能反映其他因素(如机动车水平提高、交通管理政策的变化)对停车需求的影响。因此,仅适用于短期停车需求预测,用于远期预测必然产生较大的误差。

2.相关分析法

通过建立停车需求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进行停车需求预测:

i D in in

n p a a x =+∑g

(4—2) 式中:i a ,in a ——回归系数;

in x ——交通小区i 的第n 个属性参数。

相关分析法在理论上可以考虑所有影响停车需求的变量,但过多的解释变量必然会增加模型标定的难度。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停车需求的各变量往往不是完全独立的,并且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协方差矩阵)会在未来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以现状数据标定的模型来进行远期预测也会引入不容忽视的误差。

3.机动车出行OD (Origin —Destination )预测法

基本思路是利用停车需求与交通小区车辆吸引量的关系,计算小区车辆出行OD 量,再根据高峰小时系数和车辆停放特征,计算高峰时刻停车泊位需求量:

(1a)A /i i p R β=-g g (4—3) 式中:α——停即离出行百分比/%;;

Ai ——交通小区i 的车辆出行吸引量/(次·d —1),包括非出租客车、货车出行,进出城客车、货车出行;

β——高峰停车修正系数(机动车高峰小时停车量与平均小时停车量的比例); R ——停车泊位周转率。

4.交通量-停车需求方法

基本思路是任何地区的停车需求必然是到达该地区的行驶车辆被吸引的结果,停车需求

泊位数为通过该地区流量的某一百分比:

01i i Inp a a InA =+g (4—4)

式中:n a ——(n =0或1)为回归系数;

两侧取指数函数形式,上式可重新表达为:

0i a a i i (A )e A i p f ==g (4—5)

上介绍的4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内在联系,可以看出:

用地生成率方法是相关分析法的特定形式,而相关分析法中停车需求的解释变量可以更多;机动车出行OD 预测法和交通量-停车需求方法都是将车辆出行吸引量作为停车需求的解释变量,只是函数的形式不同而已。交通量-停车需求采用更为简单的方法进行车辆出行吸引量的计算,即通过相关区域路网的交通量进行估算,因而只在特定区域的短期停车需求预测中才会有较高的精度。而机动车出行OD 预测法中各个系数的物理意义比较明确,也更为常用。

这四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均存在以下两个重要缺陷:首先,根据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城市停车总泊位与机动车拥有量之比应为~。四种停车预测方法均不能保证停车需求总量预测结果处于现实的合理区间;其次,四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以计算车辆出行吸引量为基础,没有区分车辆的出行目的,从而模糊了停车泊位与车辆之间的内在关系。由图可以看出,停车泊位与车辆之间存在3种不同的关系。显而易见,住宅区内的停车泊位需求取决于私人小汽车的数量,而不是车辆停放的次数,而访问地(即非上班出行的目的地)的情况则相反。

因此,传统方法的预测结果往往会高估住宅区内和工作地的停车需求,而低估访问地的停车需求。这不仅导致预测的停车总需求偏离合理区间,而且会使预测的停车需求空间分布与客观不符。

图 停车泊位与车辆之间的关系

4.2.3需求-供应预测方法

为克服传统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缺陷,本文提出了考虑停车泊位总量约束的需求-供应预测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停车需求分为住宅区内、工作地(车辆上班出行目的地)、访问地(车辆非上班出行目的地)3类,分别根据机动车拥有情况和分目的机动车出行OD 进行预测。

停车需求主要为私人小汽车及出租汽车夜间停放,需求总量与私人小汽车、出租汽车保有总量相当(不小于保有总量的90%),各交通小区住宅区内停车需求根据私人小汽车数量或小区居民户数进行预测。住宅区内停车需求属于刚性的停车需求,应该做到有其车

必有其位。住宅区内停车位主要由住宅楼配建车位、住宅区内停车场提供。工作地停车需求分为上班停车需求和社会车辆夜间停放需求两部分:上班停车需求根据(基于家和非基于家)私人小汽车上班出行OD进行预测,泊位周转率取值接近1。或者根据出行方式结构和私人小汽车出行目的构成,进行私人小汽车上班目的出行总量预测,再以各交通小区就业人数为权重进行分摊。上班停车需求供应数量与人们上班出行所选择的交通方式相关,如果过多地提供车位,会吸引人们选用小汽车,从而直接导致公共交通分担率下降以及高峰时间整个路网的效率下降。因此,上班停车需求应根据该地区的土地开发强度、道路网容量以及公共交通的发达程度来合理确定,既做到方便群众出行又要有利于公共交通主体地位的确立。

社会车辆夜间停放需求的预测方法与住宅区内的预测方法类似,可根据交通小区社会车辆数或就业岗位数进行预测。访问地停车需求由私人小汽车(基于家或非基于家)其他出行(即非上班出行)和社会车辆出行产生。其需求特征为:停车需求发生在非高峰时段,且持续时间较短,泊位周转率较高。访问地停车需求根据私人小汽车其他出行OD和社会车辆出行OD进行预测,泊位周转率取值远大于1。或者先进行私人小汽车其他出行总量预测(根据客运方式结构及私人小汽车出行目的构成)和社会车辆出行总量预测(根据社会车辆拥有量和出行率),再以各交通小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权重进行分摊。访问地泊位供应形式也最为多样,既可能是独立的停车场,也可能是某建筑物配建车场的一部分。停车泊位总量的约束条件可根据机动车拥有量计算得到,停车泊位规划供应总量应满足这一约束。可通过调整停车需求模型参数(如分类泊位周转率)及停车发展政策(如分区停车供应率、停车需求管理措施等)来达到这一要求。

停车规划供应以交通发展战略和停车发展政策为指导,通过调整各停车分区、分类供应策略(如停车供应满足率),使停车泊位规划供应总量处于合理的范围。

河南城建学院停车需求预测

对于我校停车需求预测,我们采用需求-供应预测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停车需求分为宿舍区内、教学楼行政楼前地(车辆上班出行目的地)、生活服务区(车辆非上班出行目的地)3类,分别根据机动车拥有情况和分目的机动车出行OD进行预测。高校是一个人口高度集中的场所,不能按照传统的停车预测进行,根据高校车辆多,流通性高等特点,平行式、路边式、地下停车等多种停车方式结合进行规划预测。

三个班级六组同学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分析,停车泊位现状如下:行政楼周围和体育馆和合一路的停车泊位加上路边停车约有190个,校门口南门外有19个,生活区集中在老师生活的教职工公寓同心路附近,主要停车泊位为101个。服务区为一号服务楼与二号服务楼以及一区二区餐厅四周,停车泊位有93个,教学区为教学楼附近以及图书馆和校团委之间的空地上,停车泊位有154个,学校理工园区的停车泊位约有540个。根据我校现有教职工预测,未来10年内河南城建学院现在没有私家车的教职工中,购买私家车的比例为55%,此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校学生会有一部分开车上学。如果按照城建学院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的话,在近期10年内,在我校不新建校园的情况下,我校会新增教师数量为210人,教师总人数为1320人。未来10年内我校教职工以及学生拥有的数量约增加200辆,且顾及到在新生开学时,接送的家长开的车辆、各种运动项目的比赛,毕业生招聘会时学校内车辆的增加。结合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与社会上的各界交流加强,并且根据我国高校园区的成功经验,高校停车总泊位与机动车拥有量之比应为~。并且结合校园内可利用停车面积的条件,未来10内增加的停车位约为260个。

4.3.1近期预测2013—2015

在调查的对象中,未来1年内购车的教职工人数为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没有机动

车的教职工在未来2年内购车的教职工人数为8,占总调查人数的%;未来2年内该校现阶段没有私家车的教职工中,购买私家车的比例约为%。教师的工资水平平均每年增加3%,增加的教职工人数为20多人,根据预测方法和线性模型,2013-2015年内应增加停车位为48个。

4.3.2长期预测2016—2020

根据预测方法和线性模型,未来7年内该校现阶段没有私家车的教职工中,购买私家车的比例约为50%。按照学校现在的发展情况,未来7年内,预计新增加教师数量为200人,专任教师总人数约1400人,则未来7年内该校教职工拥有的车辆约增加210辆,新增车辆中经常性停放在学校的约为192辆。结合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与社会各界交流加强,未来7年内需增加的停车位约为231个。

停车预测需求量计算过程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我校理工园区现在拥有停车泊位数A=540

未来七年教职工拥有车辆停车位增加数为B=192

未来七年理工校区需增加停车位数为C==×192≈231个

综上,则该校区未来7年内需要的停车位总数约为771个。

5 河南城建学院停车场规划

规划目标

根据前面的预测结果和调查结果,我校中长期停车泊位的缺口约为225个。结合该校的总体规划、地形情况、建筑格局,预计在该校分区域建设多个停车场,停车位按照小型汽车标准规划。目标增设典型停车场两座,分别为地上与地下,并且在停车泊位不能满足的特殊区域增设路边停车泊位若干处。力求充分满足当前停车需求,并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改善校园停车现状,为校园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停车服务,提高校园整体环境,美化校园景色。

规划方案设计

本设计方案采取布置两个典型停车场,填补大部分停车缺口。结合设计若干分散的路边停车设施,补充路段停车泊位。下面将分别介绍本设计方案的停车场的设计。

5.2.1地上停车场

图我校可用地卫星图

该停车场位于行政楼南部,体育馆西侧。以之为圆心200米,覆盖很大一部分教学行政区域,条件适于建设停车场。基地总面积为约4000平方米,地形较为平坦,基地现状为自然无人工干预的绿地,取部分场地,建成可以容纳48辆小型汽车的停车场,直接与五环路相邻。出入口开在正在规划建设中的辅路上,交通便捷。采用垂直停车方式,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建成以后,可以服务行政办公的区域。经调研在行政楼东侧的合一路上乱停车情况严重,堵塞道路行车困难,该停车场可以分担行政办公区域的停车压力。再者,由于场地紧邻体育馆,当我校承办各种体育赛事的时候,原本宽松的体育馆门口的停车区会变得拥挤不堪,该停车场可以很好的在特殊时期去疏散体育馆的停车困难,起到分散车流的作用。最后,以停车场为中心的250米内,集中了5号、6号、7号、8号和9号教学楼。这

些教学楼容纳学生上课众多,因此教职工的数量随之也很庞大,这一区域的乱停车现象很是严重。该停车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距离教学楼的距离适中,能够吸引教职工停车。还教学区域舒服宽松的教学环境。

路边停车

除了这两个集中的大型停车场,还有若干分散的路边停车,在各个主要人流集中地,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餐厅等地,都有小片的空闲地方。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前提下,这些地方可设置小型停车场,提供少量的停车位。

它们分别是,大学生活动中心旁边、图书馆南侧、山顶操场涂鸦墙一侧、学院大会堂内、文院预留空地旁边等等。此种停车场可提供停车位约89个,主要服务对象为附近的建筑物旁停车、外来车辆等。

由于本校建筑规划的停车场地远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停车位,除去必须的用地面积外并无多余的空地,因此在该校设置停车场遵循了紧凑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建设多个路边小型停车场,以满足需要。这为停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不方便,但是相较于以前的停车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

规划方案评价

鉴于目前我们学校的经济条件、物质条件等客观因素。我对本设计方案的各个停车设施进行分析评价。

首先是体育馆西侧的典型停车场。优势是该停车场地理优势明确,可多角度多方面的服务于行政、教学、体育等方向。一场多用,服务面广。缺点是目前规划中的那条包含停车场出入口的道路,仍然没有动工,与之配套的停车场也需等待道路完工,才能投入使用。

最后是分散的路边停车泊位,适用于服务楼、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分散停车。选择的地方都是地形较为平坦。优势是方便社会车辆的停放,适于新生入校、高校学术交流会等特殊时间性的停车需求。缺点是分散的停车位太过于接近校园中心区域,在放学等人流高峰时段容易造成车辆流线与行人流线的交叉,造成交通的不畅,在校园内部也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

综上所述,本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学校近期以及中远期的停车需求,消除停车供需矛盾,为我们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做出贡献。

6 近期停车设施规划实施计划

根据预测结果和调查结果,以及行政楼周围,运动馆周围地域的实地调查,对可用车位用地进行一下的总结,以及在满足尺寸、面积、道路的前提下可增加的车位区域,车位数和服务区域。

行政楼前区域

位于校园东北部为主要办公地点,本校部分车辆、大部分外来车辆都停放在该区。该区空余地形呈马蹄状,面积较大,中央为圆形升旗台。可设置的停车位较多,采用垂直停车方式,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可设置停车位约150个,服务范围为行政楼、2号教学楼、5号教学楼等。

政楼后印刷厂区域

位于行政楼后,合一路路段,本校印刷后勤部分由一正方形区域根据测量的长宽数据可安置六到七辆车位,只要服务为行政楼后勤印刷部分。

运动场入口区域

运动场前入口区域有一正方形区域,可设置5到6个停车位,服务为运动场外来停车以及教师停车。

同心路一侧,香樟路以及八号楼次入口

主干路侧旁空地区域共有可利用面积951平方米以及8号教学楼次入口面积38平方米,可根据面积及其路段预支安置停车位50个停车位。

各个教学楼附近小型停车场

由于该校建筑规划的停车场地远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停车位,除去必须的用地面积外并无多余的空地,因此在该校设置停车场遵循了紧凑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建设多个中小型停车场,以满足需要。共计各个教学楼可利用面积1824平方米,预计可安置停车位100个,服务为各个教学楼教师停车。

10号教学楼西侧荒地山顶操场西侧道路,二号服务楼西绿地,三区女贞路

根据实地测量调查,10号教学楼西侧荒地共计面积2800平方米,按预留停车可安置车辆170停车位,主要服务教师,以及外来停车。山顶操场西侧道路可利用面积1800平方米,二号服务楼西可利用面积1200平方米三区女贞路道路可利用面积118平方米,共计3118平方米,共计可安置停车位80辆。

合理利用这些可利用用地,将会是解决高校停车难掷地有声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文国玮. 关于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思考. 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首届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年会).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35-36.

[2] 童林旭. 地下汽车库建筑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99-100.

[3] 王玮. 交通工程学.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44-45.

[4] 冉江宇,过秀成,陈永茂. 中心城区机动车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 2009:66-65.

[5] 张汝峰,左巍巍. 高校机动车停车政策研究[N]. 2010:28-29.

[6] 尚华燕,林文继,黄海军. 校内停车问题的实证研究. 2007:33-34.

[7] 李朝阳. 城市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研究[N]. 2007:39-41.

[8] 吴子啸. 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及应用[N]. 2005:29-31.

[9] 关宏志. 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研究[N]. 2007:42-45.

[10] 陈峻. 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方法研究[D]. 南京:东南大学,2000.

[11] 林臻. 机动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校园交通的优化策略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2007.

[12] 宋洪富,王高合. 高校交通情况的调查统计与管理对策.2004年.

[13] 邵春福. 交通规划原理.2007年.

[14] 万重杰,徐景飞. 校园停车政策的数学模型.2003年

[15] 蒲向军,陈剑. 高校校园动态和静态交通规划研究.2007年.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得汽车坡道,就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与室内,地上与地下得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得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得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得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得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得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与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就是相切得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得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得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得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得坡道设缓坡,就是为了防止汽车得车头、车尾与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就是与它相连接得正常坡度得1/2(6%~7、5%),而不就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就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就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得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得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就是由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得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

地下车库设计方案

万科地下车库设计省钱心法 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以“现金为王”的开发形势下,对于地下车库开发成本的节约就很有必要了,省下来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一、规划要求:控制车位比例 地下车库的造价比较高,普通地下车库的造价一般是地上住宅土建造价的两倍左右。所以,为了节约成本,必须减少造价,做经济型的地下车库。 从规划的角度针对无锡万科魅力之城五期与无锡万科金域蓝湾为例分析: 无锡万科魅力之城五期:地处新兴片区,客户定位为首次置业,小户型产品为主流,其新政比例仅为90/20(90平米以下的户数占总户数的20%),为平衡无锡万科金域蓝湾,可以加大小户型的比例到90/70。规划设计要求车位比例为辆/户,最后通过与规划局沟通,最后按辆/100平米考虑,就此一项为魅力五期节约投资1785万,如下表: 无锡万科金域蓝湾:地处市中心核心地段,客户以再次改善居住为主,但项目受新政比例90/35(90平米以下的户数占总户数的35%)的影响,全区90户数很多,导致要考虑的停车位过多。规划设计要求车位比例为辆/100平米,通过与规划局沟通,最后按辆/户考虑,就此一项为金域蓝湾节约投资7100万,如下表:

可见,小区规划争取最有利于开发需求的车位比例,是解决地库经济性问题的根本。首次置业以小户型为主的居住小区,宜按每百平米来控制车位比较合理;再次改善以大户型为主的居住小区,宜按每户来控制车位比较合理。 二、地库设计范围5个要素 设计地库首先要考虑其可实施的范围,掌握好了设计范围,才能使地库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否则既浪费了空间又节约不了成本。影响地库设计范围的因素大概有如下几种: 1.上部建筑是否要连通 在做地库范围的设计时,要考虑地下车库与住宅主体是否要在地下层连通,要否设计地下大堂等。地库和住宅尽可能的保持一定的距离,要基础保证施工的操作面,特别是基础有高差时,更应根据土的力学性质,留不同的距离,减少基坑维护费用,档次要求高的小区一般考虑住宅地下入户。 2.销售和开发分期 当整个小区要做分期开发时,地库的设计也要考虑分期建设,否则会对下一期的建设和前一期的销售带来麻烦,分期建设就要设缝,带来部分建设成本的增加。 3.规划停车总量扣除地面停车数量 首先我们要根据规划要求计算出需要的总停车数量,然后减去地面的停车数量就是需要建设的地下停车数量了,再结合住宅的主体进行地库的范围设计,在地库设计时做到心中有数。

小区地下车库规划设计

小区地下车库规划设计 摘要:对城市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的规划布局、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相关因素对住宅小区地下车库规划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分析。举了一个广州市区实际项目的案例,分析了近几年小区地下车位规划中存在晚建、缓建等问题对住户的影响,以及开发商、规划设计单位,规划审批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同时对设计环节中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对以后此类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出了解决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设计地下停车库,只有高效合理规划的地下停车才是解决当前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小区;地下车库;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of underground garage, layout,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levant factors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underground garage planning the impact of a analysis. For a case of actual project of guangzhou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ground parking area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lanning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unfavorable there late and for reside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ers, planning and design unit, planning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department in this question views. At the same time for design in the link with some common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After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of this kind of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ideas.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arking problem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design is an underground parking lot, only efficient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underground parking is to solve the current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arking the key to the problem. Keywords: village; Underground garage; Planning and design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在大规模地建造居民住宅小区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近些年由于汽车慢慢进入家庭,随之而来的居住小区停车问题已成为曰益突出的矛盾,重视和解决这一矛盾是目前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当务之急。针对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数量密度大的特点,单一发展地面停车或地上多层停车库不是最佳的方案。在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和不减少地面绿化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停车设施已成为一种趋势。 合理地设计建造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停车位,同时可减小车辆对地面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地面面积用作区内的园林绿化用地,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再者,在大中城市可以把地下停车库与人防工程有效

地下停车场知识讲解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 ―地下停车场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设计时间: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城市与规划系

目录前言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总图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 2.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3.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4.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第二章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 1.确定设计的基本设计 2.停车区的划分及面积估算 3.车位及行车通道的平面设计 4.修正停车场的平面柱网建议 第三章停车场坡道的设计 1.坡道的形式 2.坡道的技术参数 前言

性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该课程后进行的,是初步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应用理论知识的基本技能训练。从教学要求出发,训练思维、想象能力、空间概念和立体感,为进行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采矿工作打好基础。 目的:根据给定的设计题目,选定最优设计方案,编制设计说明书和绘制设计图纸。 任务:(一) 建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布置的概念。 (二) 掌握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提出最有的地下空间布置方案并进行技术比较。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⑴、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 ⑵、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如地下街、地铁等; ⑶、周围环境状况,如绿化、道路宽度等; ⑷、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位、土质等; ⑸、出入口宜设在宽度大于6m,纵坡小于10%的次干道上; ⑹、出入口宜距立交、地下综合体、桥隧等有一定的距离,距立 交应大于50m; ⑺、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 ⑻、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 ⑼、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2.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地下停车场划线和交通设施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

四川锋行天下交通工程线有限公司 地下停车场划线及交通设施设计与施工方案 一、标线 道路交通标线、停车位标线及指示箭头等采用专用标线涂料(分为热熔和常温冷涂)。 热熔标线: 1、漆膜厚度: 1.2—1.5mm;不粘胎干燥时间: <5min; 2、外观:涂层清白鲜明,耐日晒温差,不变色,夜间反光度强。 3、交通标线是由路面标线、箭头、文字、立面标记和路边线轮廓标等构成的安全设施,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 冷涂标线: 1、漆膜厚度: 0.12—0.15mm;不粘胎干燥时间: <30min; 2、外观:喷涂厚度均匀、色泽清晰,耐日晒温差,不变色。 3、交通标线是由路面标线、箭头、文字、立面标记和路边线轮廓标等构成的安全设施,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 一般停车场车设有停车位线、导向箭头、通道边缘线及

禁停黄线区。 1、停车位线:规格为2500X5000mm,线宽150mm,颜色为白色; 2、导向箭头:长度为3000mm,颜色为白色; 3、通道边缘线:规格为单实线和单虚线,线宽150mm,颜色为白色或黄色; 4、禁停黄线区:线宽150mm,颜色为黄色。 二、标志牌 在进出口以及车场内适当位置安装标志牌,引导车辆正确行驶,交通标志设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及其它标志。交通标志牌采用工程反光膜、铝板按国家标准制作,质量好、强度高、耐用性强、图文规范、色彩鲜艳,在自然环境中可保持七年内不裉色、不断裂。 停车场设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辅助标志共四种。1、禁令标志:圆形直径d=60cm 包括禁止驶入、禁止左转弯、禁止右转和减速让行标志。 ①禁止标志:包括禁止驶入、禁止左转弯、禁止右转弯和减速让行标志。 ②禁止左转弯标志:表示前方路口禁止车辆向左转弯; ③禁止右转弯标志:表示前路口禁止车辆向右转弯;

地下车库设计要点实用

地下车库设计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a.明确建设单位对地下车库的各项指标要求,如层高、覆土厚度(是否包括建筑面层做法)、窗井、通风口、设备机房的位置个数b.明确政府规定性指标的要求如,车位数、各种地下的设备用房(换热站、变配电室、消防水池、泵房、消防控制室、中水处理等)、人防面积c.车库方案细部设计如下: 1.是否设人防:地下汽车库宜结合人防设计,即在平时作为汽车库使用,而在战时则作为人员、物资的掩蔽场所——人防,这就叫做平战结合。一般城市规划都对有人防配建面积比例的规定,可以说是强制的。如果投资者不愿意建造人防,也可以缴纳一定费用,由政府易地再建。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小区的地下车库是设计有人防设施的,而有的则没有 2.确定规模:通常我们设计的车库属于“中型”【51~300辆】,有时也会有大型【301~500辆】的地下汽车库,即: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若车库结构顶板比室外地坪高出1米则需计算建筑面积并计入容积率 3.确定坡道:进入地下汽车库需要有坡道,坡道可以是直线的、曲线的或二者的结合。坡道设计的重点是确定坡道的位置,数量。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若要满足2个出入口的规范要求也可以做一个双车道一个单车道、或2个单车道单进单出)大型汽车库汽车库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若车库为结构2层总停车数辆超过500辆但负二层不超500辆时,负一层至室外设3个口,负二层至负一层设2个口即可。)汽车出入口宽度,单车行驶时不宜小于3.50m,双车行驶时不宜小于6.00m。但两个出入口距离不可过近【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0m】。规范又规定: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2002年版) 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数的分布:在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50%-70%;在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5%-10%;在城市其它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25%-40%。 公安部、建设部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公安部、建设部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1988年10月3日) 第一条为加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重点旅游区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停车场是指供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室内场所。 停车场分为专用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是指主要供本单位车辆停放的场所和私人停车场所;公共停车场是指要为社会车辆提供服务的停车场所。 第四条停车场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其规划设计须遵守《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停车场的设计方案(包括有关的主体工程设计方案),须经城市规划部门审核,并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方可办理施工手续;停车场竣工后,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加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旅馆、饭店、商店、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图书馆、医院、旅游场所、车站、码头、航空港、仓库等公共建筑和商业街(区),必须配建或增建停车场,有条件的小型公共建筑须配建

地下车库设计优化方案

地下车库设计优化的重点汇总 地下车库结构复杂,一旦设计存在失误,返工量和更改难度均较大,所造成的无效成本数额也巨大。经过多年来的施工经验,总结了地下车库设计方面优化的重点汇总。 一、地下车库平面布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设计成半地下室形式,且地下停车库宜集中布置。 半地下车库尽量减小地下部分埋深,并利用顶板上部绿化覆土荷载,减少或不采用抗拔桩,节省地下工程量。 全地下车库设计时,应尽量综合利用水浮力和上部荷载取值的平衡,减少桩基础抗浮,并控制绿化种植、综合管线埋设要求的最小覆土厚度,减少地库埋深。 二、地下车库适应的柱网尺寸 考虑停车效率与工程成本、车型适应范围,综合性最优柱网8.1m*8.1m,建议高档项目采用。 经济柱网 7.8m*8.1m,为节省成本,建议大部分项目采用此种尺寸,同时另设10%大型尺寸停车位,解决大型车停车问题。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短跨小柱距的结构方案,尤其是杭州、宁波等对停车位尺寸要求高的城市。 虽然理论上停车效率较 7.8m*8.1m 方案,单车面积上升 1.5平方米左右,立柱数量增加近50%,但立柱对总成本影响甚微,且优点是层高可以降低200~300。 在地质情况复杂、水位较高且基坑维护条件较差的项目中,可以节省相当的开挖量和基坑支护费用,成本节约显著。 但此柱网选用,须经过结合具体地库方案的经济性比较后采用。

三、地下车库面积优化设计 集中地库面积优化设计方法: (1)使用效率最高的高效停车单元进行组合设计。 高效单元是经设计研究优化的车道面积最小、停车效率最高、面积是 4000平方米(一个消防分区)的设计模数单元。 方案规划设计阶段,增加地库适应性方案比较,使用地库停车标准,进行地库概念方案设计,调整住宅楼栋间距避免出现车辆单排布置、被动利用塔楼地下空间、支护间距预留不够等等问题。 (2)停车库端头优化停车布置设计:近端式停车布置,在近端的两跨比循环式布置可多停车 7辆。 因此,在满足规范 50 辆停车分组及防火间距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尽端式布置。 (3)规整地库外轮廓,减少无效建筑面积。 (4)充分利用地库角部空间,布置机房及竖向交通口。 (5)在满足分组(50 辆)布置停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竖向通道数量;鱼骨状排列为最经济布置方式。 四、车道宽度 (1)普通直线车道: 单行车道宽度4米为宜,如考虑停车,车道最小宽度为5.5米;双行车道宽度6米,停车方式为垂直式后退停车。 (2)车库出入口宽度:单行车道宽度为4米,双行车道宽6米。 (3)直线坡道:一般单车道宽4米;防火疏散用单车道4米;双行车道宽6米,防火疏散用双车道7米。 (4)曲线坡道:一般单车道宽4米,双行车道宽7米。

地下停车场组态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组态软件》实训报告 题目:地下停车场监控系统 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24班 学号: 121301108 学生姓名:苑峥 指导教师:任国臣 教师职称:副教授 起止时间:2013-06-18至2013-06-28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目录 第1章课程设计的方案 (3) 1.1 概述 (3) 1.2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 (4)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 (6) 2.1 确定系统I/O点参数 (6)

2.2 用户界面窗体层次规划 (7) 2.3主窗口组态 (8) 2.4其他操作窗口组态 (9) 第3章课程设计总结 (13) 附录系统脚本程序编辑 (14) 参考文献 (16) 课程设计的方案章第1概述1.1

: 题目的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始迈入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平台的只能化社会。其中正在兴起的智能化小区,反应和适应了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是21世纪住宅的发展方向。新型的智能化小区,是建筑艺术、生活理念和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智能化小区为住户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生活空间,同时,它依靠高科技,实现了回归自然的环境氛围,促进了优秀的人文环境发展,并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小区物业运行的高效化、节能化、环保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拥有汽车的用户随之也越来越多。在智能化的今天,我们为了能够更为方便和有效的管理,我们需要一个智能化的停车场,由计算机控制来代替人为的工作。这样既能节约人力资源又能更人性化的为用户提供方便,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在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事情上变得简单化、快捷化、人性化。 停车场管理系统是指基于现代化电子与信息技术,在停车区域的出入口处安装自动识别装置,通过非接触式卡或车牌识别来对出入此区域的车辆实施判断识别、准入/拒绝、引导、记录、收费、放行等智能管理,其目的是有效的控制车辆与人员的出入,记录所有详细资料并自动计算收费额度,实现对场内车辆与收费的安全管理。 停车场管理系统集感应式智能卡技术、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图像识别与处理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对停车场内的车辆进行自动化管理,包括车辆身份判断、出入控制、车牌自动识别、车位检索、车位引导、会车提醒、图像显示、车型校对、时间计算、费用收取及核查、语音对讲、自动取(收)卡等系列科学、有效的操作。这些功能可根据用户需要和现场实际灵活删减或增加,形成不同规模与级别的豪华型、标准型、节约型停车场管理系统和车辆管制系统。 系统功能介绍: 本地下停车场监控系统严格监控和管理2层相同结构车库的车位情况。系统能对每层的车位状态进行监测记录,并将数据传输到PC机上进行数据存储与分析,并显示时间/库存车辆曲线,在夜间有报警功能通知相应人员。 1:可在线实时24小时连续的采集和记录监测点位的情况。 2:在出口、入口分别安装交通灯,按照车库车辆进出进行相应指示。 3:监控主机端利用监控软件可随时打印每时刻的车位车辆分布图。 4:系统可扩充多种记录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能进行绘制棒图、曲线。 1.2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 为完成上述系统功能,选择和设计地下停车场监控系统系统,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1所示。

地下车库地面改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目录 (1) 1、工程概况 (2) 2、编制依据 (2) 3、地下车库屋面改造设计做法 (2) 4、施工准备 (2) 5、施工工艺 (3) 6、施工部署 (3) 7、铺保温板施工方法 (4) 8、防水施工 (4) 9、细石混凝土面层及广场砖施工方法 (6) 10、渗水墙改造治理 (8) 11、穿墙管漏水改造 (9) 12、注意事项 (10) 13、职工健康安全措施 (10) 14、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0)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世纪社区项目的地下车库屋面改造工程,建筑面积4430.7㎡。2.编制依据 本工程工程招标文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 3.地下车库屋面改造设计做法 考虑到地下车库屋面积较大,总面积4430.7m2,清理原有屋面上附着物较多需要按部分项施工拆除清理,原设计要求拆除清理不含屋面四个透明采光玻璃板及地下车库入口遮雨棚。另有一处墙面渗水改造及两处管道穿墙处漏水。具体做法如下: (1)拆除车库采光板四个及屋面上运动器材,拆除地下车库入口遮雨棚。 (2) 清理屋面上花坛种植土; (3) 清理屋面上原有彩砖及混凝土垫层按设计要求清理到20厚找平层; (4)渗水墙改造; (5)管道穿墙漏水处改造。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编制地下车库地面专项施工方案,报分公司审核批准后,报监理、甲方审批后再实施。 4.1.2由技术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现场测量勘察,集中统一解决现场清理拆除

地下车库的设计规范

▌一、停车位指标 停车位的确定为停车场建筑面积进行估算提出一定依据,小型车每车位约30~40㎡。以上指标均包括--停靠位和车道以及墙、柱等建筑构件面积。 实际工程统计表明,地下停车库平均每车位约37~47㎡,室外停车场平均每车位约27~37㎡。 【案例】恒大停车位尺寸要求 中高端/中端楼盘:一个车位保证满足2400mm×5300mm。 高端楼盘:一个车位保证满足2700mm×5700mm(在人行出入口附近考虑5%数量的2700mm ×6000mm车位)。 ▌二、防火设计 1.防火分区 大型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往往规模较大,为了将火势控制在发生范围内,避免向外蔓延,需将地下车库按一定面积划分为防火分区。 《规范》规定地下车库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为4000㎡。 各防火分区以防火墙进行分隔,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设门、窗、洞口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 2.安全疏散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对地下车库的安全疏散做了如下规定: (1)地下车库人员安全出口应和汽车疏散出口分开设置。这是因为不论平时还是在火灾情况下,都应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避免造成交通事故,不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 (2)地下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目的是能够吸效地进行双向疏散。但若不加区别地多设出口,会增加车库的建筑面积及投资。因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出口。 a.同一时间车库人数不超过25人。 b.IV类汽车库,即停车数不超过50辆的汽车库。 c.当地下车库规模较大,划分为两个以上的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地下停车场(DOC)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停车场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设计时间: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目录前言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总图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 2.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3.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4.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第二章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 1.确定设计的基本设计 2.停车区的划分及面积估算 3.车位及行车通道的平面设计 4.修正停车场的平面柱网建议 第三章停车场坡道的设计 1.坡道的形式 2.坡道的技术参数

前言 性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该课程后进行的,是初步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应用理论知识的基本技能训练。从教学要求出发,训练思维、想象能力、空间概念和立体感,为进行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采矿工作打好基础。 目的:根据给定的设计题目,选定最优设计方案,编制设计说明书和绘制设计图纸。 任务:(一) 建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布置的概念。 (二) 掌握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提出最有的地下空间布置方案并进行技术比较。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⑴、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 ⑵、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如地下街、地铁等; ⑶、周围环境状况,如绿化、道路宽度等; ⑷、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位、土质等; ⑸、出入口宜设在宽度大于6m,纵坡小于10%的次干道上; ⑹、出入口宜距立交、地下综合体、桥隧等有一定的距离,距立 交应大于50m; ⑺、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 ⑻、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 ⑼、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

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 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的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的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的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的坡道设缓坡,是为了防止汽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是与它相连接的正常坡度的1/2(6%~7.5%),而不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

地下停车场设计说明书

《交通设计》 ——地下停车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2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得因素 (2) 1、2、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2 1、3、总得形状、建筑面积说明?3 1、4、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防火规范) (3) 第二章停车场主题平面设计 (3) 2、1、设计得基本要求 (3) 2、2、停车区得划分及面积估算?4 2、3、车位及行车通道得平面设计 (4) 第三章停车场坡道得设计?9 3、1坡道得形式?9 3、2、坡道得技术参数................................................................................................. 10第四章方案设计. (11) 4、1系统结构?11 4、2系统工作原理 (13) 4、3工作流程图 (14) 4、4 车位引导系统 (15) 4、4、1系统功能介绍 (15) 16 4、4、2系统组成? 4、4、3车位检测器 (17) 4、5区位引导系统.............................................................................................................. 18 附录1、停车场平面图 附录2、车位图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得因素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得因素如下: ⑴、场地得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 ⑵、就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如地下街、地铁等; ⑶、周围环境状况,如绿化、道路宽度等; ⑷、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位、土质等; ⑸、出入口宜设在宽度大于6m,纵坡小于10%得次干道上; ⑹、出入口宜距立交、地下综合体、桥隧等有一定得距离,距立交应大于50m;

地下停车场系统方案

地下停车场系统方案 一、项目概况 分析百脑汇地下停车场的现场实际情况,为两个进出口,均为车辆进出口,进出的车辆均需授权后才可读卡进出,管区不对外开放,只对内部人员与车辆的进出控制。经多方调研,结合管区的具体要求,本着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经济性的设计原则,我们设计了本方案来实现该管区安全防范和管理的要求。 二、设计依据 系统设计所涉及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主要有: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IA/TIA-569)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90,92) 《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30511-2000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IEEE802.3 10/100Basr-T以太网规范》

三、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每个进出口由一台计算机管理,在管理处设置一台计算机做进出的授权与管理,数据存放于管理处计算机,管理处可以随时查询车辆与人员的进出与授权情况,计算机通过TCP/IP联成局域网络;设备与计算机间采用工业标准RS485/RS422进行通讯。系统设计使用的卡片为非接触式近距离无源IC卡片,读卡距离为5-10cm,适合本方案中实际使用需求,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系统网络结构图) 进出口采用路中放置设备的摆位方式,进出口道闸机与读卡箱等放置于路中的安全岛位置。车辆进出场的读卡车辆检测器与道闸下的车辆检测器距离应大于3米。设备示例见图2: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摘录

一、《城市停车规划规范》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是城市停车设施的主体,应占城市机动车车位供给总量的80%以上。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模应控制在城市车位供给总量的20%以内。路内停车位是城市公共停车场的一部分,依据城市停车规划确定停车规模和设置原则,在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前提下,可设置路内停车位,其规模应控制在城市车位供给总量的5%以内。 城市停车规划估算停车场用地时,地面停车场小型车单车停放面积宜采用25~30m2,大型车单车停放面积宜采用50~60m2;地下停车库与地上停车楼单车建筑面积宜采用30~40m2,机械式停车库单车建筑面积宜采用15~25m2。 5.1 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 5.1.1 建筑物分类按照用地性质、建筑性质、使用对象、建筑类型等特征划分建筑物大类,然后分析各类建筑物停车需求特征,按停车需求特征差异进一步细分子类。 5.1.2 各城市建筑物大类划分须符合表5.1.2的规定,建筑物子类的划分可参考表5.1.2的规定,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应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下限值不应低于表5.1.2的规定。 表5.1.2 建筑物分类与停车配建指标下限值

续表5.1.2 注:各车型机动车停车位换算系数见附录A,非机动车停车位换算系数见附录B。居住中廉租房机动车车位不得高于1辆/10户,非机动车车位不低于1辆/户。 5.1.3 不同建筑物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比例的残障人士专用车位、装卸货车车位、出租车车位、旅游巴士车位以及救护车车位等。

二、《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规范》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控制指标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 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0.45 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0.45 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0.30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大于或等于3.6 大于或等于0.30 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5 大于或等于0.30 注:①本表机动车停车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 ②其它各型车辆停车位的换算办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

地下停车场物业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桐乡崇福双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地下停车场(人防工程)物业管理方案(讨论稿) 一、简介 地下停车场(人防工程)位于地下一层,约计250个车位(不包括地面车位)供酒店、办公楼、商场使用,车位产权属人防局、开发商所有,目前暂时只租不卖,并委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停车场管理者。地下停车场正式对外投入运行开放时间为2008年左右。 区域:地下车位分6个区域,分别是A、B 、C 、D、E、F 区:A区一个出入口、D区一个出入口、F区一个出入口。A区为南出口是主要出入口在振兴路上,D区出去是杨家门为北出口,F区是润丰路步行街出口。 物业公司受人防局、开发商委托受权全权管理地下区域。 二、停车场管理软件系统 1、供应商名称:开发商提供。 2、车库管理总体思想:人员现场看管、智能化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在停车场内固定地点对于车场执行完全控制权,完成各种统计、监视、报警、引导等功能。 3、系统内容:自动识别卡内身份、自动开启与关闭闸机、自动储存记录、自动核算费用、自动LED屏信息提示等功能。如系统涉及临时停车收费,则需在停车场现场设置收费管理人员。 4、系统解决方案:

(1)停车场内固定点安装停车场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程序;(2)对内部车辆进行登记、分配、发卡等工作; (3)停车场一侧安装非接触式读卡器,使卡片在15~20cm内被系统读到并送到工控机进行处理;(注:也可根据内部需要选用2~6米远距离读卡器,实现不停车出入停车场) (4)有一进一出双车道一条,每条道安装对开道闸两个,共需2个道闸。 5、车辆实行凭卡出入管理。内部车辆首先到管理中心进行领卡,卡类型有长期卡、月卡和临时卡。 6、安全管理:车辆资料存档,保证车场停放车辆的安全。采用自动控制管理系统,“合法”车辆均在电脑中记录了相应的资料,卡丢失后可及时补办。卡丢失也可随时检索,及时处理。停车场系统防止道闸砸车,采用地感检测器控制方式,确保不出现道闸砸车。 7、主系统设备:自动挡车道闸。 三、车位申请及收费管理 1、月租车位 1)使用对象:办公楼、酒店、商场、开发商内部用户 2)分配办法: a.办公楼:可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配置面积比。 b.酒店:以社会临时车辆停放为主,预留车位作为长期固定车位; c.商场:原则上不安排月租车位申请额度。 3)申请:

地下停车库设计要点

地下车库设计要点分析 摘要: 地下车库建造已经是现代城市地产开发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几乎每个住宅项目都要进行地下车库的设计。而地下车库设计的优劣与否直接决定了前期的建设成本投入和后期的使用和安全。这里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和总结工作实践经验的方式整理了住宅地下车库设计的基本过程。 关键词:地下车库;车位;层高;防火;通风排烟 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用地已十分紧缺,城市停车立体化已然成为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最有效途径,而在城市停车立体化体系中最让人们认可的莫过于地下停车。然而,地下停车相对于地上停车而言,其建设成本更高,结构更加复杂,火灾危险系数更大,因此地下车库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地下车库的总平面布置、地下车库出入口、柱网及车位车道、层高、采光通风、防排水、通风排烟、防火和疏散等来进行阐述。希望以此来指导地下车库的设计,同时减少建设成本,提高地下车库的使用方便性和安全性。 正文: 1、总平面布置 住宅小区的地下停车库总平面设计不同于地面停车场设计,影响地下停车库总平面布置的限制性因素往往更多的是住宅的结构体系(如核心筒剪力墙)的影响。 为满足容积率、建筑密度、退距和空间品质及使用的基本要求,住宅结构体系往往会将地下停车库划分的零零碎碎,停车效益极差,使用也不方便,尤其是高层住宅结构体系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设计构思初期就应结合总体布局和周围坏境综合考虑地下车库的总平面布置。根据停车容量越大停车效率越高的特点,有必要将停车空间尽可能的集中布置。 具体做法如下: (1)、住宅楼尽量沿基地周边布置,留出集中停车空间。 (2)、住宅楼多栋组合布置。 (3)、优化住宅结构体系,使其与地下室柱网相匹配。 另外地下停车库总平面的布置还必须兼顾结构安全、场地高差、住区使用方便以及对住区环境干扰的影响。

停车场规划与设计毕业设计

XXXXXXX 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包头市昆都仑区停车场规划与设 计 学生姓名:XXXX 学号:XXXXXXX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

摘要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城市公共停车场的选址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及土地利用的相互影响分析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交通实际情况,对包头市市昆都仑区分区停车情况、停车需求及停车场选址布局规划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论文的研究主要为了完善包头市的交通系统,保障城市停车设施用地的落实,为包头市的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保障包头市停车设施的合理规划。 本论文即以此为背景展开的。在对包头市昆都仑区分区停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之后,本文分析了分区区域的停车特性,如停车场的容量、停车场所特征、停车场饱和度及管理等。随后,本文综合比较了各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并最终选定指数平滑法对包头市未来十八年的停车需求进行了合理的预测。停车预测之后,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停车场选址的因素,运用物流中心选址的基本原理,给出了非确定性社会公共停车场选址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 论文最后,作者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关键词:停车场;停车调查;选址规划;交通系统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impact on the urban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land use,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survey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for locating and planning Kundulun District in Baotou public parking lot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Baotou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to ensure the land use of the parking lots, and also to provide the basis to guidance the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work of Baotou urban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Baotou, this paper offers reasonabl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reasonable planning of parking lot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begins under this background.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of park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Baotou parking, such as service object, parking location, parking style parking lot saturation and management. Then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t models for parking demand forecasting and And eventually selected exponential smoothing baotou to claiming the future of hebron area 18 years of parking demand the reasonable forecast.After the forecasts ,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public parking lot location,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location of the logistics center, the authors give the social public parking lot uncertainty the loca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solution.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are the innovating points and shortages of this paper. Keywords: Parking lots; Parking survey; Site planning ; Traffic syste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