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学基础-教育目的

现代教育学基础-教育目的

现代教育学基础-教育目的
现代教育学基础-教育目的

现代教育学基础-教育目的

【本章课程与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的涵义及其关系;

【2】使学生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3】使学生了解关于教育目的确定的几种理论;

【5】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掌握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的内涵;

【6】使学生了解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要求。

一、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教育者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或标准。教育目标则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学校的特定任务制定的某一领域的具体的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

教育方针是国家统治者从本国现实和未来需要出发,提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本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或行动纲领,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政策性规定。教育方针一般包括国家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向、教育的目的等三个方面。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对教育活动的全部具有指导意义。

1.教育目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促使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教师和学生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教学活动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不懈的动力。

2.教育目的直接引领着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的确定;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要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学校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方法的确定必须服从于学校的教育目的,必须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选择教育内容和确定教育方法。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还直接影响着社会和民众对教育活动的评价。人们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来评价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是根据教育目的是否实现来评价的,它是评价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的主要依据。

三、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虽然是政治家、教育家提出来的,但教育目的的确定却不是个人随意的行为,具有社会制约性。

1.教育目的的确定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众所周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决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性决定性因素。

2.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

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由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决定的。因此说,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必须为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求服务。

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教育是教育者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不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万万不行的。因此教育者在确定教育目的的时

候,既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也必须考虑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者在提出教育目的的时候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必要选择时所持的一种价值取向。

1.社会本位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因此在确定教育目的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需求,至于受教育者的特点和需求则不需要过于关注。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凯兴斯坦纳和法国教育家涂尔干等人。如法国教育家涂尔干指出:“教育就是一种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造就这种社会性。”“教育对社会而言只是一种手段,只是社会为了在儿童内心形成自身存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而采取的手段,因此塑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社会本位论者强调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服务,这是正确的。但这一观点在确定教育目的的时候,过于看重国家和社会集团的利益,但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严重忽视,这显然是错误的。

2.个人本位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是培养人,促进人自身本性和潜能发展的活动,个体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确定教育目的必须首先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和需求,不能过多地考虑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持这种观点的有法国教育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和美国教育家杜威等人。如卢梭指出:“真正自由的人,只做他能够做到的事情,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是我的第一个准则。只要把这个原则应用于

儿童,就可源源不断得出各种教育的准则。”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指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的天赋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人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个人本位论高度重视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强调把受教育者的特点和需求作为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但该理论忽视了国家和社会对培养人才的需求,这也是有缺陷的。

实际上,在确定教育目的的时候,教育者既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又要考虑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行。

五、马克思关于人的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系统地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以及如何全面发展等问题,是我国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基础。

1.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同时也包括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等领域的发展。

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少数人的全面发展,而是全面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变革的必然要求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的,现代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如劳动强度的降低,闲暇时间的增加,学习机会的增多等,这对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途径

马克思认为要造就身心全面发展的新人,就要对他们实施全面的德育、智育、体

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把青少年学生所受的教育与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并认为这是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途径。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答了现代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等重大问题,为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六、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变迁

1957年,毛泽东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78年,我国政府宪法明确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015年我国政府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目的的最规范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描述。

通过对我国教育方针历史演变过程的考察,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制定的教育目的具有以下特点:

(1)培养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的劳动者或建设者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热爱劳动的建设者,而不是培养不劳而获的人,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这一点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

(2)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青少年学生是身心正在发展变化中的人,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不能过于专门化,这样他们今后的发展才有根基和后劲,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需要。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3)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

基础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必须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实际,要给学生学习者学习上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引导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要求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进度,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校外活动,促使自身个性的发展,成为具有丰富个性的人才。

(4)必须注意学生未来公民素质的养成

青少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因此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注意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良好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六、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为了把青少年培养成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对学生实施全面的教育。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五部分组成。

1.德育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题干得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得直接与首要目标就是( A ) A、影响人得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提高人得素质 D、促进人类与谐 2、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得著作( D ) A、《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得出发点就是( D )。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人 4、在一定得前提下,对个体得发展中起着相对得主导作用得就是( A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影响 D、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得前提就是( A )。 A、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得人得问题就是关于( D)问题。 A、教育政策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7、为实现一定时期得教育目得而规定得教育工作得总方向就是( A )。 A、教育方针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8、雅典教育中“缪司”就是指( C )。 A、体育 B、德育 C、智育与美育 D、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得强大动力就是( B )。 A、教育需要 B、教育理论得创新 C、学校发展 D、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得主要实施者就是(B )。 A、领导 B、教师 C、学生 D、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得开始得文件就是( D )。 A、《关于教师地位得建议》 B、《国家为21世纪得教师作准备》 C、《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 D、《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得核心就是( B )。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得就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得理论体系得构建者就是( B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得实质就是( 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教学方法概念得基点就是( A)。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得教学方法就是( C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得核心应该就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1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得核心就是( A ) A.集体教育 B.个体教育 C.正面教育 D.反面教育

现代教育学基础考试提纲

第一章 ·在中国古代.对“教”的理解:“教”是一种上者、长者对下者、幼者进行规范灌输的过程。教的内容以道德的养成为主。 ·在西语中教育的本义意味着要用引导的方法来发展受教育者潜在的心理能量。 ·定义的三种方式: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填空) ·教育的定义: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谓的狭义的教育便是学校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一门学科能否独立存在,是否发展成熟,一个最重要的标志便是看它是否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上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提供教育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的萌芽和创立、发展时期的重要人物: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论学术的价值与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大教授学》) ·康德---哥尼斯堡大学开设的由哲学教授轮流教授教育学的讲座,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 ·特拉普---德国第一位也是世界第一位教育学教授---《教育学探讨》---这是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 ·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近代教育学著作、完成了教学与教育的结合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 2 3 4点浏览就好 第二章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 ·原始社会晚期:学校的萌芽出现。进入奴隶社会后:学校产生。 ·学校产生与下列条件有关: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2、文字的出现是学校产生的文化基础。 3、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时学校产生的社会政治基础。·从形式上看,人类教育的发展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学制的定义: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

现代教育学原理答案

01任务: 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答:(1)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 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 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 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 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1) 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 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 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 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 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 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 育。 02任务: 1、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由内因与外因构成的,共同推动人的身心发展(2分)(2)顺序性(1分)(3)阶段性(1分)(4)不均衡性(1分)(5)个别差异性(1分) 2、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递-保存文化功能2.传播-丰富文化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功能;4.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03任务: 1、现代社会教育有哪些特点?现代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 比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性;(2) 群众性;(3)多样性;(4)补偿性; (5)融合性; 2、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答出 以下任意5点即可得10分。(1) 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 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 的学习;(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念;(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 应性 04任务:1、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重要性有哪 些?答题要点:(1)三种教育力 量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 的相互衔接;(2)三种教育力量 的整合,有利于整个教育方向上 的高度一致;(3)三种教育力量 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 互补作用 2、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策略(或 可能性)是什么?答题要点:(1) 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 性;(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 现教师的终身学习;(3)严格教 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 的专业自主性;(4)厉行严格的 教师职业规范。 3、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表现在那些 方面?答题要点:(1)主体意识 增强;(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3) 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 辈群体影响较大。 05任务: 1.简述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与其 特征有哪些。答:①根本原因是 国家推行科教兴国战略,要提高人 口素质;②直接原因是要从根本 上治理“片面追求升学率”。(2) 素质教育的特征:全体发展、全面 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 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2.简述教学的任务:答:答:1)培 养学生的基础学力;(2)建构学生 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3)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3.简述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 的主导作用。答:人的身心发展是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育发 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 以下多方因素的制约:(1)受教 育者的主观能动性;(2)教育的自 身状况;(3)家庭环境的因素;(4) 社会发展状况。教育如果能得到以 上各方面条件的积极配合,就能充 分发挥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 展的独特作用。 4.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答:(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 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 效性不强;(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 (4)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 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 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教 育和社会实际;(5)课程实施过程 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 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6)课程评价基本只重视学 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7)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 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 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二、多选题

现代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现代教育学考试大纲 模拟试题集 大纲说明: 识记:填空题、名词解释 领会:简答题、综合题 简单应用:论述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识记: (1)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2)学校教育的定义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额,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领会 (1)给“教育”这一概念下定义的意义 (2)对“教育”这一概念含义理解的多样化的原因 A.定义者的哲学观、价值观以及逻辑方法不同,对教育认识和解释也不同,他们总是从某一角度提出对于教育的理解。 B.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实验和定量研究尚不成熟,人们对某一概念下定义主要根据事实和历史事实。 C.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利益集团的人群对于教育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D.根本原因:有事人给“教育”下定义时没按照逻辑规则来进行,而是采取了“定义性陈述”的方式,导致了“教育”定义的混乱。 (3)谢弗勒有关教育概念的三种定义性陈述。 1、规定性定义:指创造的定义,也就是下定义者用自己的语言对于有关概念或术语下定义。“规定性定义”对于下定于本身并无特殊的规定,而只是要求被定义的概念或术语在著作或文献中始终保持表示这种规定的含义。 2、描述性定义:指适当的描述被界说的对象或使用该术语的方法。在这类定义中没有任何逻辑要求或规定,定义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下定义者的主观意图的和知识、语言水平。优点:避开了繁琐的逻辑规则,缺点:随意性太大,对下定义者的知识水平依赖性太大。 3、纲领性定义:旨在说明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即“事物应该是什么”。 (4)给概念下定义的逻辑规则 形式逻辑是从思维的形式结构方面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对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有着明确的规则:吧被定义的概念放在它邻近的属概念里,并且指出它和同一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差别,即“种差”。公式:(被下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5)按照逻辑规则给“教育”下定义的基本思路。 第一,教育做为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的活动对象是什么?对此我们的回答是:教育活动的是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他有别于其他以物质或精神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第二,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并不仅仅只有教育一种,如还有医疗,美容等。那么他们的差别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在所有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中,只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而其他活动则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直接目标。第三,很多社会活动都对于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那么,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和其他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首先,其他社会活动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可能是无意识的,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总体上讲是有意义的。其次,其他社会活动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亦可能是有意识的,但却不会是这些社会活动的首要目标。再次,正如有些社会活动并非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但却会产生教育效果和教育影响一样,教育虽

《现代教育学基础》考试重点(精)

《现代教育学基础》复习要点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P1 —P34 P6【填空】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实施教育的机构与场所,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便是所谓的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P6 【多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着以下特点: 1、教育内容生活化 2、教育方式情感化 3、教育时间的持久性 4、教育作用的显著性 P8 【单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而不是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或教育规律。 P10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创立时期、发展阶段。 【填空或单选】注意:识记各阶段的代表人和代表作 (一萌芽阶段 P12古代中国:《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作品,世界上 最早的教育专著。

P11古代西方:柏拉图《理想国》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 (P12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二创立时期(P13—P16【下面第1和7小点稍微了解一下,其他点识记】 P13 1.(英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1623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 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萌芽。“班级授课制” P14 3.(英洛克《教育漫画》(1693 4.(法卢梭《爱弥儿》(1762 5.(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787 P16 6.(德康德哥尼斯堡大学于1774年首次开设教育学讲座,由哲学教授 轮流讲授教育学,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康德在1776—1777学年讲授教育学,其后又有数次主讲。 7.(德特拉普1779年担任哈勒大学教育学教授,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1780年出版了《教育学探讨》,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 8.(德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创立作出里程碑式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本近代教育学著作。 (三发展阶段 P19 (美杜威实用主义代表人《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

华师现代教育学复习第三版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上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教育、群众团体中的教育、校外文化机构的教育。 ▲教育起源说:1.生物起源论:19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生物学家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提出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这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此外,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也持这种观点。2.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了教育学的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苏联的一些教育学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阐明教育起源的过程中提出的观点,其基本逻辑是:劳动创造了人,因为也创造了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的一切。 ▲教育的产生最根本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最根本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必要条件)。时间: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无阶级性、非独立性、原始性。 ▲学校教育出现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时间:奴隶社会。 ▲苏格拉底:观点:助产术(产婆术、苏格拉底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直接回答,而是采取反诘法,逐步揭发对方思维中的矛盾,激发其积极思考、修正错误、寻求正确的答案。1.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2.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观点:通过教育,使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天资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芸芸众生中经过若干次考试筛选,最终产生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从而建立起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亚里士多德:1.自由教育,又称:文雅教育。他把学科分为“有用的”和“文雅的”两种。2.强调教育必须依靠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潜在能力。开了西方“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先河, ▲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我国古代“教”和“育”是分开的,孟子在《尽心上》中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了一起。 ▲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注重从历史和系统的角度对教育学时间进行批判和解释;认为人时文化的存在,必须运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人格,其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并主张建立和谐对话的师生关系 ▲经验教育学:反对实验情景的不真实性,主张以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开展教育的经验的-实证研究,迪尔凯姆(涂尔干)、菲舍尔。 ▲康德最早讲授教育学号召建立一种学业的教育学。 ▲夸美纽斯捷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1632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构建了教育学的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主张以自然秩序为教育的主导原则;提倡教育对象的普及化;构建了阶段分明、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创立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观;系统的总结了确切性、便易性、彻底性、简明性、迅速性等教与学的原则;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初步设想。 ▲洛克英国人《教育漫话》观点:白板说。绅士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体健德高资产阶级事业家;对德智体进行了明确的却分;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卢梭,法国人,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爱弥儿》(小说体教育名著)。观点:教育要适应自然;儿童中心的观念;在活动中学习的观念;实用主义的观念;发现的观念。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康德认为卢梭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裴斯泰洛齐瑞士人。《林哈德和葛笃德》。观点: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特拉普:德国,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教育学探讨》1780 ▲赫尔巴特,德国人,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1806年),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构建了严密的教育学的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学方法论;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具有启示意义的教育过程的四个基本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福禄培尔,德国人,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 ▲第斯多惠,德国人,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和“德国师范教育之父”。《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斯宾塞,英国人。《教育论》。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预备说”;观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的未来生活准备说”。完满生活: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中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 ▲梅伊曼、拉伊德国人,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实验教育学讲义》、《实验教育学》观点: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3.主张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蒙台梭利,意大利人,1896年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被誉为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培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一人”。著作:《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观点: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儿童中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分。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用“传统教育”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进行定性,同时把自己的教育理论称为“现代教育”。▲.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和教室中心。 现代教育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孔子《论语》观点:以“六经”为教育内容。有教无类。 启发教学。因材施教,被后人尊为“师祖”“万世师表”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孟子》是研究其教育思 想的主要资料。观点:“性善论”;“内发论”。在教育上, 重“内发”以“复性”。 ▲荀子《荀子》观点:“性恶论”;外铄论”。 ▲《礼记》,反映了先秦儒家的思想,其中不少内容与教 育密切相关,还有一些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理论著作,首 推:《大学》《中庸》《学记》 ▲大学教育的目的:观点:“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论教育的本质 与作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观点: 论学习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问题 的专门论著。观点:论教育的作用。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论学校管理;教学相长 ▲董仲舒,西汉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有“汉代孔子”之称。 《春秋繁露》。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 的道德教育。 ▲王充,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著作:《论 衡》。观点:凡学之道,距师为难。强调治学一定要有“问 难”精神。撰写了《问孔》、《刺孟》等文章。 ▲颜之推,梁朝建业人,出身于士族家庭。《颜氏家训》, 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观点:及 早施教;主张“胎教”;慎重交游。 ▲韩愈,人称昌黎先生,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 育家。《师说》,是我国关于教师论的名作。《进学解》。 ▲朱熹县一个官宦世家,是宋代理学集大成的人物。《四 书章句集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观点:小学 和大学的教育阶段与教育内容朱熹编写《小学》一书。他 还撰有《童蒙须知》。 ▲王守仁明代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著作: 《传习录》。观点: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而已;立志。 ▲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明夷待访录·学 校》。 ▲蔡元培:提倡“美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就是教育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所 具有的功用和效能,亦即教育的育人功能;具体地讲,就 是教育通过传授,训练,陶冶,评价等方法对人的发展所 发挥的导向,激发,奠基,重构,提高,矫正,完善。学 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 目的性2.具有较强的系统性3.较强的选择性4.较强的专业 性5.较强的基础性。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 用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2.学校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无条件的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1.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 矛盾性:表现在:发展方向上、发展水平上、发展结构上、 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上、发展的特点上的矛盾。2.人的发展 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为条 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的。1、社会发展决 定着人的发展;2、人的发展与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 产的基本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政治功能1、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 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 思潮。文化功能1、教育能够传授文化;2、教育能够改造 文化;3、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教育社会功能的特 点:间接性、隐含性,潜在性、迟效性、超前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制约:1、制约 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3、制约教 育结构;4、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政治对教育的制约:1、 制约教育的领导权;2、制约教育的权利和机会;3、制约 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文化对教育制 约:1、重功利轻发展的教育价值观;2、重共性轻个性的 教育价值观;3、重服从轻自主的教育价值观;4、重认同 轻创造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人的制约性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人的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人 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6、人 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 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4、教育具有继承性; 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 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 的根本性准则。 1.人道性原则: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 重学生的生命、幸福、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 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基本要求: 1、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合理的需要; 2、尊重学生给你 的人格和尊严;3、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 生活;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道精神;5、向学生提出 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2..个性原则:个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药尊重学生的 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 基本要求:1、端正对个性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3、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特长; 3.创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爱护 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血色很难过的 创造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强 烈的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3、培养学生的自 信心;4、鼓励多样性和个性;5、鼓励学生全面发展;6、 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7、传授一定的创 造学知识。 4.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主要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 育活动中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基本 要求:1、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2、开 展教育活动;3、让学生自主活动;4、加强师生的交流; 5、提高教师组织才能; 5.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和教 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基本要求:1、不断增加教育 机会;2、面向全体学生;3、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 位结合起来;4、提倡启发式教育; ▲教育艺术的特点:情感性,双边性,审美性,创造性 ▲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 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 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所谓人的 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 发展。基本要素: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 感,意志,性格。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 点:第一,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第二,旧分 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第三,社会化大生产为人 的全面发展提出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第四,自由时间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五,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 历史过程;第六,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 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完整发展(人的最基本素质的整 体发展);和谐发展(人的最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多方 面发展(人的各素质要素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的多 样化发展);自由发展(人的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富有个 性的发展)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重视教育的个人目的。教育目 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和出 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 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的理论。追溯到古希 腊智者派,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爱 伦·凯。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分为三种类型:1、以卢梭为 代表的极端个人本位论,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2、以 爱伦·凯为代表的个人本位论热衷于颂扬儿童真善美的天 性和个性;3、新人文主义性质的个人本位论,不拒绝教 育的社会目的,只是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 值通过个人价值来体现。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重视教育的社会目的。教育目 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和出 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 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的理论。追溯到柏拉图、荀况, 代表人物:孔德、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 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分为二种类型:1、以迪尔凯姆为代 表的社会本位论(社会学派)并未把个人与社会完全对立 起来,提出社会是目的,个人是手段;2、以凯兴斯泰纳 为代表的极端社会本位论,是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 (法西斯主义,无公平、正义可言)。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和以人为中心 的教育目的观。哲学基础:人性不变;理性是最高价值;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基本特征:追求永恒的教育目的; 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就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 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的教育目的观。哲学基础:实 在是变化而不是永恒的;事物应该具有有用性。基本特征: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 性;重视科学教育。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一种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 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教育 只是一种教育思潮,尚未形成若干独立的、有代表人物和 系统主张的教育思想流派。基本精神:科学精神是教育目 的观的基础;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观的价值方向 ▲五育的基本要求:1.德:《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纲 要》。2.智: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 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3.体:是全面 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 能的教育。4.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作 美得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5.劳:是传 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 习惯的教育。五育之间的关系:1、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 性2、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3、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 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现代学校制度是指在现代社会背 景下,具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理念,以促进人的发 展为根本取向的学校制度体系。 ▲现代教学制度既包括学校内部的制度体系,如教职工绩 效与激励制度、内部分配制度、课程制度、考试与评价制 度、教师发展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也包括处理学校与 外部关系的制度体系,如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校 与家庭的关系等,具体如教育资源分配制度、择校制度、 招生制度、家访制度、安全事故责任制度等 ▲教师的地位:广义上教师地位涵盖了教师的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等方面的内容;狭义上,教师地位指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法定条件和权利。概括起来,教师地 位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1.教师地位的基础是法律保 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声望都是由法律 地位所派生的;2.教师地位的核心是专业身份的确定,教 师的专业身份决定了教师权利和义务内涵。 ▲199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维 护教师的合法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1995年年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标志着我国开始建 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教师专业化是指加强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包含两个方面 的内涵: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权力: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 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 展,评定学术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期间的带薪休假;5.对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建议 和意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 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 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 进修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 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 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意的社会活动;4.关心,奇虎全体 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 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 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现代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1、根据试试教育的机构与场所,教育课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着以下4个特点:第一,教育内容生活化;第二,教育方式情感化;第三,教育时间的持久性;第四,教育作用的显著性。 3、教育学的发展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创立时期、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4、教育学的萌芽阶段:①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②《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作品,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③昆体良是古代罗马帝国初期的演说家和教育理论家,撰写《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5、教育学的创立时期:①捷克教育家夸美妞斯,著作《大教学论》②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③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小说体教育著作《爱弥儿》④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贡献最大)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⑤德国哲学家康德,当其在哥斯堡大学期间,普鲁士政府已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令,为培养大量合格的师资,该大学于1774年首次开设教育学讲座,由哲学教授轮流讲授教育学,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康德在1776—1777年讲授教育学,其后又有数次主讲。⑥德国哲学家特拉普,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⑦赫尔巴特,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著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近代教育学著作。 6、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代表著作《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第二章 1、教育起源的3种主张:生物起源说(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提出)、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说 2、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或学校教育系统)定义: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体制。 4、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①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②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第三章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是社会的主要内容或组成要素,构成教育的主要社会基础。 2、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关系:⑴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规格;②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④生产力的发展也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化 3、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题

一、d单项选择题:1-4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9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 .《大学》 B .《中庸》 C .《孟子》 D .《学记》 2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 的莫基人”的人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拉伊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勒图尔诺 B .沛西·能 C .孟禄 D .达尔文 4 .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B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 D .胡锦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5 .许多西方学者把运用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称之为( )过程。 A .政治社会化 B .学术社会化 C .社会学术化 D .社会政治化 6 .当国家竞争加剧,强调各方面尤其是科技实力时,就会强调教育质量,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培养国家精神和() o A .文雅教育 B .英才教育 C .教育平等化 D .价值多元化

7 .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以()为典型。 A .欧洲国家 B .美国 C .前苏联 D .中国 8 . ( )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部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呈,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A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从()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划分的。 A .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 .课程的存在形式 C .课程的组织核心 D .课程管理制度 10 .教学是()。 A .学生学的活动 B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的活动 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11 .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道尔顿制 B .兰贝制 C .特朗普制 D .文纳特卡制 12 .德育过程是一个教育与()的统一过程。 A .锻炼 B .受教育 C .自我教育 D .修养指导

现代教育学基础 笔记 冯建军 南师大出版社 考研专用

现代教育学基础 笔记 冯建军版 目录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 (2) 第二章教育、学校与学制 (11) 第三章社会、人、教育 (17) 第四章教育目的 (21)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24) 第六章课程 (31) 第七章教学(上) (33) 第八章教学(下) (35) 第九章德育 (38) 第十章班级管理 (42) 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 (45) 第十二章当代世界教育改革 (48)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 一、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广义上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实施教育的机构与场所,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zxasqy 社会实践活动。 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着以下特点: (1)教育内容生活化 (2)教育方式情感化 (3)教育时间的持久性 (4)教育作用的显著性 二、教育问题与教育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而不是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或教育规律。 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之上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提供教育教育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创立时期、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 古代中国: 《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作品,全书只有1229个字。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就此而言,它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它提出的“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倒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学现象。 古代西方: 古希腊的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他提出了世界上最长的学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与《尼各马可伦理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等。这些著作虽然并非专门的教育学著作,但却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当然,它们的理论基础多为哲学或伦理学。 (二)创立时期 教育学作为一门对立学科的建立,主要具备三个条件:有确定的研究对象;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有一套专门的概念和范畴体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