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食品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食品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食品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1、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与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 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 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 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管理。

3、职责

3.1 质量、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前提方案的策划,包括编制组织、审核,以及实施的监视。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前提方案的批准。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前提方案的策划,编制、执行和落实本部门负责的前提方案。

4、定义

前提方案: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和保持运行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操作性前提方案: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s)。

控制措施:能够用于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活动。

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不属于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前提方案。

5、程序

5.1 前提方案策划时机

a) 设计并实施前提方案,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建立、实施的起点。

b) 当新工厂开始运作前,应策划前提方案。

c) 根据危害分析的结果,重新评审已经确定的操作性前提方案,当操作性前提方案不能满足危害分析确定的控制措施要求时,应重新策划操作性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重新策划引致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的变化要求应得到识别和实施。

d) 按文件控制的要求,应定期评审前提方案,进行必要的更改,以保证其适宜性。

e) 当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变更时,应重新进行前提方案的策划。

5.2 前提方案的输入

a) 顾客的产品要求;

b) 法律法规的要求;

c) 相关的食品安全指南和国际法典原则;

d) 行业规范;

e) 食品安全研究的技术成果;

f) 经验和同类产品、场所、技术、企业的相同案例;

g) 组织的可控制力和可影响力;

h) 危害分析和HACCP计划的结果。

5.3 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

5.3.1 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的内容,应在如下方面规定要求:

a) 建筑物和设施(包括车间、库房、通道、厕所和更衣室)的布局、环境、设计和建设;

b) 空气、水、能源和其他条件的供应;

c) 设备和工具要求,包括其预防性维护、卫生设计和每个单元维护和清洁的可达性;

d) 包括废弃物和排水处理的支持性服务。

e) 基础设施的修缮、改造等维护,并保持记录。

5.3.2有编制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前,应识别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确保这些要求得到满足。

5.3.3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的验证:

a) 目的:验证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满足输入的要求,并得到实施。

b) 方法:对照前提方案的策划要求进行文件评审,对照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现场进行确认。

c) 频率:首次运行或变更后重新运行时和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进行。

d) 职责:由HACCP小组负责。

e) 记录:参加人员应填写验证签到表(会议签到表),编写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验证报告记录验证过程和结果。对验证不合格开立文件更改申请表或不合格处理单以对其进行纠正。

5.4 操作性前提方案

5.4.1根据前提方案的输入要求,应在如下方面分别建立操作性前提方案:

a) 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表面接触的水和冰的安全;

b) 防止交叉污染;

c) 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

d) 人员卫生;

e) 清洁和消毒:包括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清洁度,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的保持;

f) 虫害控制;

g) 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h) 包装程序;

i) 对采购材料(如原料、辅料、化学品)、供给(水、空气、蒸汽、冰等)、清理(如废弃物和排水系统)和产品处理(如贮存和运输)的管理;

j) 生产加工和检验的作业过程。

5.4.2 每个操作性前提方案均应包括控制措施,明确如下内容:

a) 目的和范围:说明该操作性前提方案对哪些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进行控制(包括适用的终产品、场所、工艺和危害类型)。

b) 职责和运行:说明该操作性前提方案及其控制措施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应规定过程职责和权限的细节。

c) 监视:规定能够证实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s))有效的相关监视程序(参数、频率和记录要求)。

d) 纠正和纠正措施:当监视显示控制措施不适用时应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5.4.3 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验证:

a) 目的:验证操作性前提方案的有效性。

b) 方法:检查监视记录,验证方案是否得到实施;运行操作性前提方案,检查作业人员是否遵守规范,设备是否运转正常,仪器是否得到校准,以确定其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是否在预期范围内。

c) 频率:首次运行或变更后重新运行时和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进行。

d) 职责:由HACCP小组负责。

e) 记录:参加人员应填写验证签到表(会议签到表),编写操作性前提方案验证报告记录验证过程和结果。对验证不合格开立文件更改申请表或不合格处理单以对其进行纠正。

5.4.4 操作性PRP(s)应与组织的经营规模和类型,以及生产和(或)处理的产品性质相适应;无论是整体应用,还是用于特定产品或生产线,操作性PRP(s)应在整个生产体系中实施。

5.5 前提方案的控制

前提文案是公司受控文件,其编制和修改、分发、使用、标识等由《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控制。

属于前提方案的文件,应另行编列《受控文件清单》

5.6 可行时,操作性前提方案应与标准操作程序(SOP)结合起来。

6、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食品安全验证控制程序

各种前提方案

7、相关记录

XXX/SP/02-01V1.0 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验证记录

XXX/SP/02-02V1.0 操作性前提方案验证记录

XXX/MM/Q -03V1.0 会议签到表

XXX/QP/01-02V1.0 受控文件清单

HACCP、GMP和SSOP的关系

1、SSOP和HACCP的关系

SSOP在对HACCP系统的支持性程序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了SSOP,HACCP就会更有效,因为它可以更好地把重点集中在与食品或加工有关的危害上。SSOP的设计因企业各异。

2、SSOP和GMP的关系

良好的生产工艺规范是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技术要求、措施和方法。在我国有类同于GMP的“食品企业卫生规范”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等19个国家标准。

SSOP必须形成文件,这在GMP是没有要求的。不过GMP通常与SSOP的程序和工作指导书是密切关联的,GMP为它们明确了总的规范和要求。食品企业必须首先遵守了GMP的规定,然后建立并有效地实施SSOP。GMP和SSOP是相互依赖的,只强调满足包含8个主要卫生

方面的SSOP及其对应的GMP条款,而不遵守其余的GMP条款,也会犯下严重的错误。

3、GMP和HACCP的关系

GMP和HACCP系统都是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卫生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GMP是适用于所有相同类型产品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原则,而HACCP则依据食品生产厂及其生产过程不同而不同。GMP体现了食品企业卫生质量管理的普遍原则,而HACCP则是针对每一个企业生产过程的特殊原则。

GMP的内容是全面的,它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制定出具体的要求,是一个全面质量保证系统。HACCP则突出对重点环节的控制,以点带面来保证整个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的安全。形象地说,GMP如同一张预防各种食品危害发生的网,而HACCP则是其中的纲。

从GMP和HACCP各自特点来看,GMP是对食品企业生产条件、生产工艺、生产行为和卫生管理提出的规范性要求,而HACCP则是动态的食品卫生管理方法;GMP要求是硬性的、固定的,而HACCP是灵活的、可调的。

GMP和HACCP在食品企业卫生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通过HACCP系统,我们可以找出GMP要求中的关键项目,通过运行HACCP系统,可以控制这些关键项目达到标准要求。掌握HACCP的原理和方法还可以使监督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和危害评估能力,有助于GMP的制定和实施。GMP是食品企业必须达到的生产条件和行为规范,企业只有在实施GMP规定的基础之上,才可使

HACCP系统有效运行。控制CCP并不是孤立的,单抓这一点就万事大吉了。一个缺乏基本卫生和生产条件的企业是无法开展HACCP工作的,试想一个企业如果连完整的厂房、能正常运行的生产设备、合适的质量管理人员都没有,还有建立HACCP系统的必要和可能吗?所以说,GMP和HACCP对一个想确保产品卫生质量的企业来讲是缺一不可的。

4、三者的关系

GMP和SSOP是制定和实施HACCP计划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如果企业没有达到GMP法规的要求,或者没有制定有效的SSOP并有效实施,那么HACCP计划就是一句空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sop.gif:

IS0 22000与HACCP、GMP、SSOP的关系

在ISO 22000:2005中,出现了几个新概念,如前提方案(PRP)、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那么,这些新概念与我们熟悉的GMP、SSOP有什么关系,ISO 22000与HACCP有哪些关系?本文尝试作一些解释

一、IS022000与HACCP的关系

HACCP体系由以下7个原理组成:

原理1:进行危害分析并确定控制措施;

原理2:确定关键控制点(CCPs);

原理3:建立CCP的关键限值;

原理4:建立CCP的监控系统;

原理5:建立纠偏措施,以便当监控表明某个特定CCP失控时采用;

原理6:建立验证程序,以确认HACCP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原理7:建立有关上述原理及其在应用中的所有程序和记录的文件系统。

HACCP原理奠定了保障食品安全性最可靠的科学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强调在管理中进行事前危害分析,引人数据和对关键过程进行监控,但忽视了它应置身于一个完善的、系统的和严密的管理体系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以HACCP原理为基础而制定的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正是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在广泛吸收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和过程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HACCP 原理的丰富和完善。

ISO 22000标准为食品企业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框架。ISO 22000标准在整合了HACCP原理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HACCP实施步骤(见CAC/RCP 1—1969(Rev.4-2003)附录《HACCP体系及其应用指南》)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立前提方案(即GMP)的要求。

表一说明了IS022000与HACCP之间的关系。

二、IS022000与GMP的关系

良好操作规范(GMP)是政府强制性的有关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和销售的卫生法规。GMP所规定的内容是食品加工企业必须

达到的最基本的条件。

ISO 22000标准用前提方案(PRP)替代传统的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操作标准程序(SSO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良好兽医操作规范(GVP)、良好操作规范(GMP)、良好卫生操作规范(GHP)、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PP)、良好分销操作规范(GDP)、良好贸易操作规范(GTP)等都属于前提方案的范畴。

企业应结合适用的法律法规、GMP法规、组织的类型和组织在食品链中的位置,制定文件化的前提方案。图1说明了前提方案(PRP)与GMP等良好规范的关系。

三、IS022000与SSOP的关系

卫生操作标准程序(SSOP)是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保证达到GMPP所规定的要求,保证所生产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

ISO 22000中的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同传统的SSOP存在相关性和差异性。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同SSOP一样,都包括对卫生控制措施SCP)的管理。但是,传统的SSOP是为实现良好操作规范(GMP)的要求而编制的操作程序,不依赖危害分析,不强调危害分析后再编制,也不强调特别针对某种产品(通常,SSOP是企业为了维持卫生状况而制定的程序,一般与整个加工设施或某个区域有关)。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是在危害分析后确定的,是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的措施,强调针对特定产品的特定操作中的特定危害。

当然,企业在编制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时,可以将所有产品或某类产品的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编写在一起,以适用于所有的产品或某类产品。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ISO 22000整合了HACCP、GMP、SSOP的所有内容,使得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ISO22000前提方案及操作性前提方案的理解

简单的说前提条件就是简化版的GMP,而操作性前提条件是依据危害分析得出的SSOP删减版以及其他应对危害的作业指导书,不再是统一的8大块了。

IRCA对此的解释:"ISO 22000 明确将前提方案(PRP’s) 作为一系列防止食品污染的措施之一。它将基本条件、卫生环境的必要措施和操作性前提方案区别开来。操作性提前方案是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并要求专门的控制措施。许多PRP’s 将源自与食品链相关的良好操作规范指南(GMP 等) 。审核员尽管不是卫生条件的监察员,但需通过了解相关行业信息确保PRP策划和制定过程全面覆盖所有潜在的食品安全威胁,并了解如何预防和控制它们。

按我的理解,在危害分析时,判定为食品安全危害(即显著危害)的点,而又不是CCP点时,应用操作性前提方案来防范风险。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通用评价准则 (HACCP-CE-01) 理解和实施中有如下说明:

-----本准则进一步阐明了前提方案的概念前提方案(PRP(s))分为两种类型:基础设施与维护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这种划分考虑了拟采用控制措施的性质差异,及其监视、验证或确认的可行性。

安全产品的有效生产要求有机地整合两种前提方案和详细的HACCP 计划。基础设施与维护方案用于阐述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要可接受的、更具永久性特性的良好(操作农业、卫生等)规范;而操作性前提方案则用于控制或降低产品或加工环境中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的影响。

HACCP计划用于管理确定的关键控制点(CCP(s)),以消除、防止或降低源于产品且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具体食品安全危害。在危害分析中,组织通过组合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确定采用的策略,以确保危害控制。本准则要求组织识别、监视、控制和定期更新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

------本条款是前提方案的总要求。前提方案是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利保持运行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3.10),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3.10)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因此,组织首先确定设计其前提方案的适用法规、指南、相关准则和相关方要求等,根据这些要求结合组织的产品性质制定相应的前提方案;按照前提方案的要求执行,可能是按方案要求改造厂房,也可能是按照书面方案或程序执行;同时,组织还需识别前提方案需求的变化,包括相关方需求变化,如内销产品,输出美国;或厂房改造,或组织提供资源能力发生变化,都可能使前提方案发生变化;组织应识别这些变化,并保持其持续有效性和适宜性。

前提方案包括或构成了控制措施,因此建立前提方案旨在确保预防、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适宜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本条款是控制措施的预防手段;由于食品安全危害的引入途径可能是外源的,也可能是来自产品本身的,同此,应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传播途径,防止其通过工作环境污染产品,以降低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如屠宰企业在加工厂入口处,为牲畜运输车辆设置消毒池,防止病原菌通过运输车辆的传播;以及,在农作物种植地周围,设置防护林带,防止公路交通灰尘、汽车尾气中的铅等物理和化学性的污染。

2.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本条款是控制措施的消除手段;污染是指由于接触或混合过程中而导致的不纯或不洁,系对食品生产过程中非预期产品的控制,如不卫生环境,源于被加工食品之外且不构成食品成分的物质,以及控制其他预期产品和(或)成分对被生产产品的污染;除控制传播途径而防止的食品安全危害外,还需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控制,以消除食品安全危害产生的条件和(或)引入或增加的食品安全危害;如,通过在生产环境中,包括种植区域、运输环节、加工厂区、加工车间、流通环节和销售等环节,采取建造厂房、设置硬件布局、种消防护林带和控制环境温湿度等,以及标识和作业指导书等手段,控制产品生产环境对产品的污染,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如,将加工车间内分区,分为清洁区,一般清洁区和污区,并通过标识限制不同区域人员的流动和物流,以避免交叉污染;对不同产品的加工采取在不同生产车间,不同生产线和同一生产线不同生产时间,并实施卫生管理等手段,防止产品间的交叉污染。3.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本条款是控制措施的降低食品安全危害水平手段。除了以上控制方式外,还可以通过降低产品和产品生产环境中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来控制危害。如,土豆加工过程中,切除土豆的烂点或青皮处,消除龙葵素的危害;通过对水产品加工车间地面适宜的设计,确保排水通畅降低水活度,以及对空气采用臭氧消毒来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水平。

组织的前提方案应考虑组织食品安全方面的需求,前提方案的内容应得到食品安全小组的批准;在危害分析中,应包括前提方案对食品安全危害控制的相关性和适宜性。如,针对在采用本准则要求前没有基于HACCP体系的组织,在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之初,需承诺在危害分析前设计和实施前提方案;针对已建立HACCP的组织,以及已采用本准则的组织,可设计操作性前提方案,并将之作为条款7.4.4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中所确定过程整体的一个部分。由于前提方案仅为一个代用词,它表明了组织在食品涟中应符合的行为规范,因此,组织可以根据其在食品链的位置和作用,以及组织所生产产品的性质,来确定其

应符合的规范行为。另外,组织在制定规范时,还应考虑相关方的要求。如,组织处于食品链的初级阶段,为蔬菜种植农场,就应按照良好农业规范(GAP)的要求制定其前提方案,并按照前提方案要求实施,同时,根据前提方案变化的要求而对其持续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保持;而当组织为分割牛肉加工企业时,其应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肉类企业加工规范”(该行业的良好操作规范(GMP)的要求制定其自己的程序或指导书;如该组织的产品输出欧洲,则还需参考欧盟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行为规范;诸如,加工厂内不能存在木制或竹制的设备或器具等。前提方案需经过食品安全小组批准方可生效。由于前捉方案中存在对食品安全危害进行控制的部分,因此,在危害分析中应对其进行选择;同时,还要考虑前提方案管理的控制措施在食品链或生产过程的位置,其对危害控制的效果和依存关系,以及对危害控制的严格程度和失效后的后果等。

前提方案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另一类是操作性前提方案。

组织可以自由选择前提方案分为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及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准则。操作性前提方案是在危害分析的基础上获得的,用于对识别的危害进行控制,需要确认;而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则无需确认,也不基于危害分析;进一步讲,操作性前提方案占总前提方案的比例将影响HACCP计划要求的绩效(严格程度)。例如,如某操作性前提方案被证明和确认可以有效地把一种危害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则该危害就不要求关键控制点,反之如操作性前提方案不能进行足够的控制,就要求必须引入关键控制点。同样的道理,对于一种未确定关键控制点的危害,其操作性前提方案必须能足够地把该项危害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内。有关前提方案中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的分类,可采用类似如下的分类方法。

基础设施与维护方案用于阐述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可接受的、固定的良好(操作、农业、卫生等)规范,组织应根据其性质和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根据相应的食品法典和指南,建立并保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不必形成文件,可根据组织的需要而定。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如下方面:

1.建筑物和设施的(包括工作空间、员工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布局。设计和建设;如速冻抽真空包装杂色蛤的加工车间,按照工艺流程分为原料暂养区,杂色蛤煮制车间,杂色蛤冷却、除壳和摆盘车间、镀冰衣和包装车间;按照“水产品加工卫生规范”的要求,建筑物的布局要确保人流和物流分开,还要有人员的卫生设施,包括不同清洁度要求的人员的洗手间,更衣间等。如,水产品养殖时,池塘底要求平整,周边无杂草,有进排水渠道等。

2.空气、水、能源和其他条件的供应;组织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差异,识别适宜的能源供应;如选址时,应评价主风向的上风向是否有水泥厂和养鸡厂,防止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加工企业,生产车间的空气入口需要过滤,出气口需要处理;为确保与产品或产品接触面接触的水满足食品生产要求,在建厂时,应考虑水的供给方便,并符合饮用水水源的要求;应有与生产相适宜的供电能力和供电保护设施等;而蔬菜种植中,要考虑符合灌溉要求水的易得性和所用肥料如为农家肥料的可得性。3.设备,包括其预防性维护、卫生设计和每个单元维护和清洁的可达性;如对生产中所用设备的材质的要求:耐摩擦,易于清洁,对产品没有渗出性污染;设备设计尽量无缝隙,必要时,能够拆卸以便于清洁和需要时消毒的要求。设备布置时,宜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设备的清洁和维护操作。宜建立设备和设施的维护系统,确保设备和设施持续满足要求。

4.包括废弃物和排水处理的支持性服务。支持性服务可包括生产过程

的附属设施的要求,如废弃物的存放场所或器具宜便于清洁,并防止虫害滋生和对产品的不良影响;排水需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处理设施应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排水沟的出口应具有防臭和防鼠的功能。

由于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的绩效需要通过验证来判断,因此应对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效果的验证进行策划(见条款7.8)。对基础设施的任何变动,包括改造、扩建或修缮或增加设备等,应根据需求,并考虑危害分析的结果(见7.4),选定的控制措施对确定危害的控制能力,来确定基础设施变动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变动的内容应作为记录予以保存。这里的需求可以是顾客的,也可以是行业主管部门的,或是组织自身的需求,这种需求的变化可能导致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发市变动;那么组织在应对这种变动时,还需考虑这种变动对危害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是否这种影响或影响的结果是否会影响相关控制措施对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效果。如组织根据市场的需求,扩大生产,由原来单纯的蔬菜加工,增加了蔬菜汁的加工。那么,组织需要增加榨汁和灌装车间,以及相应的设备和包装材料储存库房;蔬菜甚至预处理车间需要扩建,以满足蔬菜加工和蔬菜汁加工的需要。组织应评价这种变动可能带来或减少的危害,改造和新设备增加对原有蔬菜加工中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对其控制的危害的影响,以及对蔬菜汁加工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的影响;同时,将更改作为记录进行保存

6-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四川省XX科技包装有限公司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LX-QEO-MP06 版本号:A0 编写: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 发放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目的 明确管理体系相关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策划、实施、控制的程序和方法,达成公司经营目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展开、实施和控制。 3.术语 无 4.职责 4.1总经理:组织公司管理目标、指标的制定。批准各部的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4.2部长:对公司管理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和展开,制定本部的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和控制。以及批准下属各科(或各车间)的管理目标、指标和方案。 4.3科长/车间主任:根据公司和所属部的管理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和展开,制定本科/本车间的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和控制。 4.4行政部:组织各部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订;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测量和考核。 5.程序 5.1目标、指标的制定 目标、指标的制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a)目标和指标应是管理方针的具体化,与管理方针相适应; b)应考虑顾客、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关方的意见,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 c)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d)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e)目标和指标的制定应根据以往业绩和现有资源状况,并考虑改进、提高的可能性; f)以年度为周期设定目标和指标。必要时也可以在当年期间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和指标; g)目标和指标应尽可能量化。若确实不便于量化,则应明确规定达到目标不同阶段的具体准则; h)各部门的目标和指标应体现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目标和指标在本部门的分解和展开,应包括相关部门对本部门的要求,应包括本部门主要业务过程的绩效考核指标,目标、指标具体的制定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制定记录表》体现。 5.2管理方案的制定 管理方案包括:满足要求所需的内容;根据组织的目标、指标的分解落实,管理方案也应相应地逐步细化,可以具体到组织运行的基本要素(如岗位),并使各相关层次与职能的方案与其所承担的目标、指标相对应;规定实现目标、指标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和所需的人力、技术、财务资源。管理方案具体的制定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制定记录表》体现。

食品安全防护计划1

XX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食品防护计划 (FOOD DEFENSE PLAN) 文件编号: /FDPW—01 管制区分:■管制文件□非管制文件 保密区分:■机密□非机密 受控状态/编号: 版本号: A/0 拟稿:食品防护小组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09年01月12日发布2009年01月12日实施

================================================================ 章节号目录页次 0.0 目录——————————————————————— 1/1 1.0 适用范围————————————————————— 2/2 2.0 颁布令—————————————————————— 3/3 3.0 食品防护组织及职责———————————————— 4/5 4.0 控制程序————————————————————— 6/15 4.1 食品防护制度的管理——————————————— 6/6 4.2 企业外部安全——————————————————— 7/8 4.3 企业内部安全——————————————————— 8/10 4.4 加工安全————————————————————— 9/10 4.5 储藏安全——————————————————— 10/11 4.6 运送/接收安全———————————————————11/12 4.7 水/冰水的安全——————————————————12/12 4.8 人员的安全——————————————————— 12/14 4.9 信息的安全———————————————————— 14/14 4.10 供应链的安全——————————————————— 14/15 4.11 实验室的安全——————————————————— 15/15 4.12 其它方面的安全—————————————————— 15/15 5.0 紧急应急联系电话—————————————————16/16 6.0 食品防护计划实施规定——————————————17/18 7.0 记录———————————————————————19/19 8.0 相关文件—————————————————————20/20 9.0 食品防护计划表—————————————————21/23

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一、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1)产品污染风险控制 应通过危害分析方法明确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关键环节,并设立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在关键环节所在区域,应配备相关的文件以落实控制措施,如配料(投料)表、岗位操作规程等。鼓励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食品安全控制。 (2)生物污染的控制 ①清洁和消毒:应根据原料、产品和工艺的特点,针对生产设备和环境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清洁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清洁消毒的区域、设备或器具名称;清洁消毒工作的职责;使用的洗涤、消毒剂;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清洁消毒效果的验证及不符合消毒规定的处理;清洁消毒工作及监控记录。应确保实施清洁消毒制度,如实记录;及时验证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②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微生物监控;必要时应建立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包括生产环境的微生物监控和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应包括:微生物监控指标、取样点、监控频率、取样和检测方法、评判原则和整改措施等,结合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制定。 微生物监控应包括致病菌监控和指示菌监控,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

监控结果应能反映食品加工过程中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水平。 (3)化学污染的控制 应建立防止化学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制定适当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制度,按照GB2760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加工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非食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生产设备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活动部件若需润滑,应当使用食用油脂或能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建立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制度。除清洁消毒必需和工艺需要,不应在生产场所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化学制剂。食品添加剂、清洁剂、消毒剂等均应采用适宜的容器妥善保存,且应明显标示、分类储存;领用时应准确计量、作好使用记录。 应当关注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情况,鼓励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风险。 (4)物理污染的控制应建立防止异物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并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 应通过采取设备维护、卫生管理、现场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及加工过程监督等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食品受到玻璃、金属、塑胶等异物污染的风险。应采取设置筛网、捕集器、磁铁、金属检查器等有效措施降低金属或其他异物污染食品的风险。当进行现场维修、维护及施工

前提方案

前提方案 一、目的。 为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食品发生交叉污染,控制城区内的各种风险保护产品质量。 二、职责。 1总经理 1.1 对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行业标准在公司内贯彻、落实和执行总体负责;1.2 制定并批准食品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 1.3 确定组织机构和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1.4 提供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1.5 任命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1.6 主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重大的食品安全会议,批准管理手册及重大决策; 1.7 主持管理评审,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适用性。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寻找与食品安全目标指标的差距,确定持续改进,提高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1.8针对公司的发展,有计划地对与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进行培训,以获得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有计划的对工作环境、设备更新改造,以满足顾客及相关方对资源的要求。 2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2.1 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公司管理体系,保持其有效运行; 2.2 批准公司程序文件; 2.3 策划审核方案,确定内部审核任务,组织实施内部审核; 2.4 委派有资格的人员组成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 2.5 向副总经理报告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计划,以供管理评审; 2.6 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整个组织的顾客要求意识及食品安全意识; 2.7 负责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内部沟通; 2.8 就公司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的联络与沟通工作。 3 生产技术部 3.1 负责组织食用玉米淀粉和玉米油的加工生产; 3.2 负责组织协调原料、辅料供应及产品的输出,保证生产的正常稳定运行; 3.3 负责组织整个加工过程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3.4 负责工艺技术管理、节能降耗措施的提出和实施;

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手册 1.0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与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0范围及适用性文件 2.1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管理;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T2734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ISO14159 《设备安全设备设计的卫生要求》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ISO 22002-1:2009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一部分食品制造》ISO 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0定义 3.1前提方案 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基本条件、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和保持运行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3.2操作性前提方案 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s)。 3.3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如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等。清洁区采用全封闭或者相对独立的加工区域,人员进入清洁作业区只能走专用人流通道,其他区域的人员不能直接进入清洁作业区。 3.4准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配料间、原料预(前)处理车间等。 3.5一般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3.6生产辅助区 对卫生有基础性要求的区域,如公用工程、办公室、食堂、吸烟区、实验室等。 3.7加工用水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doc

3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1 浙江松德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文件编号:SD /AD2016-2012 版本/修订:A/0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控制程序 汇编: 文件编制小组 审批: 受控状态: 受控 持有者: 分发号: 2014 -04-5发布2014 -04-5实施浙江松德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发布 1. 目的 为建立、实施与改进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对质量、环境目标和指标及其管理方案的管理,持续改进全厂的安全经济运营、环境绩效。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质量、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制定、更改、实施及监控。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公司的质量/环境目标和指标及其管理管理方案。 3.2各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质量/环境目标和指标及其管理管理方案。 3.3办公室负责跟踪与监督公司及各部门目标和指标及其管理方案的执行情况。 4 程序 4.1目标、指标 4.1.1目标、指标的制定依据: ——质量、环境方针的内容; ——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其他要求; ——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 ——来自相关方的信息与要求; ——环境行为、活动的持续改进以及污染预防的承诺; ——可选择的最佳技术,以及经济上、运作上的可行性; ——实施的进度,以及可调整性的要求。 4.1.2目标、指标的制定

a)目标、指标分为公司级总目标、指标和各部门级分解目标、指标。各级目标、指标见管理手册中的规定。 b)目标、指标的制订应密切结合全公司和各部门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实际,近、中、远期目标相结合,要目标明确、具体、量化,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能充分调动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c)办公室于每年管理评审前组织相关部门根据公司质量、环境方针、全公司年度环境因素、评价结果,以及其他内外界因素的变更及其实施的可操作性,制定或调整公司新的质量、环境目标、指标,由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生效。 d)各相关部门根据公司质量、环境目标、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制订各部门级指标并组织实施。 4.1.3目标、指标的更改 a)在质量、环境方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方案的进度状况、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相关内外界因素等发生变更时,目标、指标应重新评审和修订;也可在管理评审时进行目标、指标的评审。 b)质量、环境全的目标、指标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更改,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生效。 4.1.4目标、指标的宣贯和实现 a)公司级目标、指标应以文件形式(可与管理手册一起)下发,通过公告板、会议、宣传栏、部门及班组学习等方式,对公司各

食品防护计划18608

食品防护计划 1 、目的: 为了确保食品企业生产和供应过程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降低食品受到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故意污染或蓄意破坏,制定本计划。 2、适用范围:本计划适用于xxx企业食品防护计划的建立、实施和改进。 3、职责: 3.1xxx任公司食品防护小组组长,负责公司食品防护计划的总体策划。 3.2xxx任公司食品防护小组常务副组长,负责组织指导食品防护计划的建立、实施、保持、改进工作。 3.3xxx任公司食品防护小组副组长,负责协助常务副组长开展食品防护计划 工作。 3.4xxx为食品防护小组组员,负责具体按公司食品防护计划规定实施。 4、工作程序: 4.1 企业食品防护计划的原则 食品防护小组对公司食品生产和供应各环节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带来风险的可能性进行食品防护时,应遵循评估原则、预防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整合性原则、沟通原则、应急反应原则、灵活性原则、动态原则。 4.2 企业食品防护计划的策划 公司食品防护小组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形成独立完整的食品防护计划。 4.3 企业食品防护计划的制定 4.3.1企业食品防护计划的内容 企业食品防护计划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食品防护评估; ——食品防护措施; ——检查程序; ——纠正程序; ——验证程序; ——应急预案; ——记录保持程序;

——其他必要程序。 4.3.2 预备步骤 (1)成立企业食品防护小组 a.企业对食品防护小组的要求: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的成员应诚信,具有责任心和必要的经验和知识。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的成员应包括熟悉食品原辅料采购、加工、卫生、保卫、现场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人员,必要时可获得外部专家的支持。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的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参加食品防护计划的制定、实施和验证等活动。 b.企业食品防护小组成员名单及职责 (2)产品描述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应描述产品特性,包括名称、成分、物理和化学特性、工艺过程、包装、保质期、储藏条件、配送方法等内容。 (3)识别预期用途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应描述最终用户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期望。特定情况下,还应考虑易受伤害的消费群体特点。 (4)法律法规标准等的识别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按《法律法规管理程序》收集和确定公司生产活动和产品需遵守和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其他要求等。 (5)新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识别企业食品防护小组确定公司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是否属于须申请许可的新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6)绘制流程图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应绘制包括所有食品生产和供应步骤的流程图和路径图,包括储藏和运输环节的流程。 (7)绘制布局图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应绘制包括所有食品生产和供应相关区域的布局图。该

食品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程序

食品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的生产活动. 3. 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2 各生产车间按计划进行生产。 3.3 操作员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作好生产记录。 3.4 品质部对生产过程质量实施控制。 4. 内容 4.1 生产部按订单和库存情况及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并安排车间生产,并对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 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保证产品质量。 4.2 生产部根据生产日报表掌握生产进度,每月汇总统计生产情况,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当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3 化验室要按规定抽检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检验结果及时通知车间;发现不合格时,马上报告车间负责人并立即停止生产;如发现重大质量事故时,质检部组织召开

质量事故会议,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4 工序控制:根据过程产品质量特性对生产质量的影响程度,工序控制可分为一般工序控制和重要工序控制。 4.4.1 投入工序加工的材料、辅料或半成品,都必须检验合格。 4.4.2 每道工序加工完成后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加工.。 4.4.3 一般工序的过程检验要求及项目: a. 严格按照工艺规定上要求的方法进行生产,生产完成后,必须进行检验。 b. 检验后应在相应产品标识或做好相关过程检验记录。 4.4.4 重要工序的过程检验要求及项目: a. 重要工序投入使用前应对过程产品进行分析,以确认过程能力,并保存好确认记录。 b. 重要工序应编制相关指导文件,作为加工和检验的依据。 c. 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的相关指导文件进行加工,加工完后按相关指导文件的要求进行检验,并做好相应记录。 d. 重要工序所用到的各类仪器、设备必须满足精度要求,具体按 “基础设备、设施管理程序”“检验、测量设备管理程度”的规定执行。

前提方案

前提方案

管理标准文件 版本/修改A/0 编号: GMP手册 (前提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2016年6月3日发布2016年6月8日实施

一、目的: 为了保持一个卫生的、安全的生产、加工和处置环境,对本公司的冷冻果疏生产提供的全过程的基本条件和活动进行管理,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冷冻果疏生产提供的全过程的基本条件和活动。 三、职责 食品安全小组根据本厂质量体系编写方案,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配合本方案的编写。 四、内容: 1、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构造与布局 1.1厂区 1.1.1厂内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或有明显的隔离带。 1.1.2工厂内排水管道畅通无阻,生产废料和生活垃圾应远离生产区堆放,并由专人当天做无害处理清理出厂。 1.1.3工厂内道路铺设水泥路面,并由专人清扫,对于易滋生虫蝇鼠患的卫生死角尤其要注意保持清洁。 1.1.4厂内卫生间远离生产车间,配有冲水、洗手等设施,建筑材料应平整,易于清洗消毒。由清洁工专门进行清扫,保持冲洗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内部环境卫生,并做好防蝇防虫工作。 1.1.5厂区内空地隔离带搞种树植草绿化工作,由专人负责适时修剪,除杂草,防止病虫害和各种昆虫、蚊蝇的滋生。 1.1.6厂区内不兼营、生产、存放有碍食品卫生的其它物品,无危害产品卫生的不良气体、烟尘。 1.1.7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锅炉房、贮煤场等远离生产区域和主干道。 1.1.8废弃物暂存场地远离实罐车间。 1.2厂房 厂房结构设计合理,牢固且维修良好,其面积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设有防止蚊、蝇、鼠、其它害虫以及烟、尘等环境污染物进入的设施。 1.3相关记录 《厂区卫生检查记录》 2、车间布局、基础设施 2.1 布局 车间面积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生产设施及设备布局合理,便于生产操作,应有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原辅材料、加工品、成品以及废弃物进出车间的通道分开设置。 2.2 基础设施

食品原料控制要求-(54737)

食品原料控制要求 学校食品生产的基本义务是生产安全的食品。保证食品安全,需要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生产过程提出控制要求,并有效实施,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从而保证食品安全。在食品生产过程环节中应当加强对原料、生产关键环节、检验、运输及交付的控制。一、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 (一)原料采购控制 有效管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等物料的采购和 使用,确保物料合格是保证最终食品安全的先决条件。食品采购应根 据国家法规标准的要求采购原料,根据学校自身的监控重点采取适当 措施保证物料合格。查验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提供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需有检验记录。 (二)原料验收控制 在原料验收控制方面,可现场查验物料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合格 物料的能力,包括硬件条件和管理。应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物料合 格证明文件,如生产许可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卫生证书等,并对 物料进行验收审核。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的要求: 1.国内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添加剂生产原料,应 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2.供货者名称与原料产品标签生产商信息一致,相关证照有效期

内;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与所购原料批次一致。 3.合格证明文件应包括批检、型式检验等,批检必须一一对应, 型式检验频次和要求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实施。 4.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用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应当查 验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对应批次的有效检验检疫证明。 5.从流通经营单位(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时,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复印件;少量或临时采购时,应确认其资质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6.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 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 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 凭证和每笔供应清单。 7.从超市采购畜禽肉类的,应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 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从批发零售市场、农贸市场等采购畜禽肉类的,应索取并留存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以及盖有供货方公章 (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三)投料的控制 首先在投料前确保所需物料是依照其特性分类存放,特别是对温度、湿度等有要求的物料。超过保质期的物料不得用于生产。使用的 原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或)相关法规的要求,不得将任何危害人 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添加到食品中。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

前提方案计划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手册 1.0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与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0范围及适用性文件 2.1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管理;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GB/T2734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ISO14159 《设备安全设备设计的卫生要求》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ISO 22002-1:2009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一部分食品制造》 ISO 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0定义 3.1前提方案 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基本条件、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和保持运行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3.2操作性前提方案 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s)。 3.3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如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 等。清洁区采用全封闭或者相对独立的加工区域,人员进入清洁作业区只能走专用人流通道,其他区域的人员不能直接进入清洁作业区。 3.4准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配料间、原料预(前)处理车间 等。 3.5一般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3.6生产辅助区 对卫生有基础性要求的区域,如公用工程、办公室、食堂、吸烟区、实验室 等。 3.7加工用水 食品生产加工用水包括添加到产品中作为有效成份的配料水,制冰用水,原辅材料洗涤用水,生产设施(场地、设备及工器具)的清洗用水,杀菌冷却水、人员的清洗用水以及检验用水等。 3.8控制措施 能够用于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活动。 4.0职责 4.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管理食品安全小组,并组织其工作; ●确保食品安全小组成员的相关培训和教育; ●参与工厂选址和设计的审查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评审; ●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向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HACCP前提方案及程序文件(提纲)

HACCP前提方案(提纲) 1、采购 2、运输 3、贮存 4、工厂设计与设施卫生要求 4.1设计 4.2选址 4.3总平面布置(布局) 4.4设备、工具、管道 4.5建筑物和施工 4.6卫生设施 5、工厂卫生管理 5.1机构 5.2职责(任务) 5.3维修保养工作 5.4清洗和消毒工作 5.5除虫灭害管理 5.6有毒有害物管理 5.7饲养动物管理 5.8污水污物管理 5.9副产品管理 5.10卫生设施管理 5.11工作服管理 5.12健康管理 6、生产过程卫生管理 6.1管理制度 6.2原材料卫生要求 6.3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 7、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 7.1食品厂应设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卫生和质量检验室 7.2卫生和质量检验室应具备所需的仪器设备 7.3应按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7.4对检验结果如有争议,应由卫生监督机构仲裁 7.5检验用仪器、设备应按期检定 8、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 8.1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应贮存与成品库 8.2运输工具(包括车厢、船舱和各种容器等)应符合卫生要求 9、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 9.1食品厂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应接受健康检查,并取得体检合格证者9.2从业人员上岗前,要经过卫生培训教育方可上岗 9.3上岗时,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提纲) 1、操作性前提方案管理计划 2、水的管理作业指导书 3、废弃物和排水系统控制程序 4、产品贮存和运输管理程序 5、人员健康卫生控制程序 6、清洁和消毒管理程序 7、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8、虫害控制程序 9、有害化学品的标识,贮存和使用管理程序 10、包装控制程序(包装过程食品安全危害控制程序)

食品安全防护控制程序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目的是对产品包装、搬运、贮存、防护和交付过程各以控制,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在公司内部和产品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的控制。 3. 职责 3.1仓库管理员负责在产成品的贮存和防护管理; 3.2车间负责产品缴库前的包装、搬运和防护; 3.3市场部负责对缴库后的产品搬运、贮存、防护和交付。 4. 工作程序 4.1包装 产品的包装应符合包装标准要求。 4.2贮存和防护 4.2.1成品仓库内应按产品种类、规格、生产日期等的不同,分别摆放,仓管员作好记录和标识; 4.2.2产品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摆放高度和贮存条件应符合《成品仓库管理规定》; 4.2.3仓管员对自己所管库房要做到帐目清晰,账、物、卡相一致; 4.2.4搬运过程,要防止磕碰划伤产品;

4.2.5仓管员必须保存好所有标识,尤其是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台标识不清或丢失,必须重新标识后方可使用; 4.2.6仓库管理人员每月末盘点贮存产品的数量情况,填写月末库存产品台账。 4.3产品要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超期产品一律报废,严禁出库。 4.4交付 4.4.1仓管员在接到检验报告单后,按《总提货单》所列品种、数量给予发货。搬运装车过程中,运输负责人,需对产品的质量、数量检查核对后,在《总提货单》上签收。如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提出验证。运输负责人有权拒收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严禁不合格品出库。 4.4.2产品装车时,搬运人员将产品合理摆放。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因颠簸、挤压而使包装变形、破损等质量问题的发生。 4.4.3运输人员按调度规定路线和《产品销售明细单》要求,将产品交付各经销点; 5. 相关和支持性文件 (1)《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2)《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3)《检验状态控制程序》 (4)《成品仓库管理规定》 (5)《运输车辆管理规定》

前提方案控制程序教学文案

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手册 1.0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与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0范围及适用性文件 2.1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管理;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T2734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ISO14159 《设备安全设备设计的卫生要求》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ISO 22002-1:2009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一部分食品制造》 ISO 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0定义 3.1前提方案

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基本条件、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和保持运行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3.2操作性前提方案 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s)。 3.3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如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 等。清洁区采用全封闭或者相对独立的加工区域,人员进入清洁作业区只能走专用人流通道,其他区域的人员不能直接进入清洁作业区。 3.4准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配料间、原料预(前)处理车间 等。 3.5一般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3.6生产辅助区 对卫生有基础性要求的区域,如公用工程、办公室、食堂、吸烟区、实验室 等。 3.7加工用水 食品生产加工用水包括添加到产品中作为有效成份的配料水,制冰用水,原辅材料洗涤用水,生产设施(场地、设备及工器具)的清洗用水,杀菌冷却水、人员的清洗用水以及检验用水等。 3.8控制措施 能够用于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活动。 4.0职责 4.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管理食品安全小组,并组织其工作;

食品安全防护计划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防护计划建立、实施和保持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食品防护计划的建立、实施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2.1 食品防护 保护食品生产和供应过程的安全,防止食品因不正当商业利益、恶性竞争、反社会和恐怖主义等原因遭受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等方面的故意污染或破坏。 2.2 食品防护计划 为达到食品防护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文件化程序。 2.3 潜规则 特指某些食品从业者为追求不正当商业利益,采取在原辅料生产、供应和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农兽药和食品添加剂以及采用不适合人类食用的方法生产加工食品等的行为。这种行为虽然是违法的,但在食品行业的一定范围内存在,为从业者所了解,但不为消费者所认知。 2.4 确认 获取能证明食品防护计划诸要素行之有效的证据。 2.5 验证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食品防护计划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3食品防护计划的建立实施原则 3.1 风险评估原则 通过对食品生产各环节进行风险评估,找出薄弱环节,从而制定经济有效的预防性操作措施,以防止食品生产和供应过程受到故意污染或破坏。 3.2 预防性原则 食品防护计划是预防性的,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将故意污染或破坏的风险降到最低。 3.3 保密性原则 食品防护评估、防护计划制定的全过程和细节应保密,以防止被有故意污染或破坏意图的人员利用。 3.4 整合性原则 食品防护计划是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企业在编制食品防护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与其他体系文件(如、、等)相兼容,避免相互矛盾或重叠。

3.5 沟通原则 沟通有助于识别故意污染或破坏的可能性,及时做出反应,改进防护措施的针对性,提高采取措施的有效性,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6 应急反应原则 应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根据应急预案采取行动可将危害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4 食品防护计划的设计 食品防护计划是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产品的特点,将食品防护计划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他控制措施进行整合,可按照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对食品防护计划进行设计: a)独立型 独立形成完整的食品防护计划文件。 b)融合型 适宜时,食品防护计划文件可以引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或要求,但同时应考虑保密的要求。 5 食品防护计划的建立 5.1食品防护评估 5.1.1食品防护评估的预备步骤 5.1.1.1组成食品防护小组 食品防护小组的成员应具有责任心和诚信,还应具备必要的知识和经验。 食品防护小组的成员应包括熟悉食品原辅料采购、加工、卫生、安全、现场管理等方面的人员,必要时可获得外部专家的支持。 食品防护小组的成员应参加食品防护的评估、食品防护计划的制定、确认、实施和验证活动。 5.1.1.2 产品描述和识别预期用途 应对产品特性作全面描述,包括名称、成分、物理或化学特性、加工方式、包装、保质期、储藏条件、配送方法等与食品防护有关的信息。 预期用途应基于最终用户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期望。在特定情况下,还应考虑易受伤害的消费群体。 5.1.1.3绘制流程图 应绘制包括所有食品生产和供应步骤的流程图。 5.1.1.4绘制布局图 应绘制与食品生产和供应相关各区域的布局图。该布局图应包括厂区周边环境和厂区各种出入口,厂区建筑物布局,厂

食品过程控制要求

食品过程控制要求_食品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食品生产过程控制制度第一条食品企业厂区环境、生产场所和设备设施应保持卫生清洁,并符合《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 第二条企业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第三条企业应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记录,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第四条企业应建立产品生产过程的追溯系统,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唯一性标识在各工序间的流转记录等,便于从成品追溯到原料;第五条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第六条企业生产现场,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避免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现场人员应进行卫生防护。 第七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1

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不得滥用食品添加剂。 第八条企业应建立生产记录第九条企业生产加工食品的标识标注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事项。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销售台帐。企业应对销售每批产品建立和保存销售台帐,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检验合格证号、交付控制、承运者等内容。 第十一条企业应主动收集企业内部发现的和国家发布的与企业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并做出反应,同时应建立和保存相关记录。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档案,保存企业购销记录、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等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资料。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档案应当保存3 年。 2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1目的X围 为建立、实施和改进公司的质量、环境及OHS管理体系,确保方针的实现,对目标指标以及为此 而制定的管理方案进行管理。 适用于公司对质量、环境、OHS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管理过程。 2职责 2.1总裁办对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并负责公司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宣贯和修 订,且对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进行验证和评价。 2.2总裁负责批准公司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2.3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制定并分解公司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2.4各单位及其下属部门负责实施、控制与本单位(部门)相关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3工作程序 3.1目标指标 3.1.1目标指标的制定应体现以下要求 3.1.1.1质量目标指标 a.在公司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内展开; b.针对公司年内重大质量问题和顾客反馈; c.考虑顾客满意度分析结果; d.考虑质量相关法规的要求; e.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f.体现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满足顾客要求的承诺。 3.1.1.2环境目标指标 a.与公司环境方针保持一致; b.针对重要环境因素; c.考虑来自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 d.满足相关环境法律法规要求; e.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及经济上、技术上、运作上的可行性; f.体现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3.1.1.3 OHS目标指标 a.体现方针的逐层分解; b.针对公司的危险特性; c.考虑来自员工和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 d.满足相关OHS法律法规的要求; e.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及经济上、技术上、运作上的可行性; f.体现持续改进OHS行为的承诺。 3.1.2目标通过指标具体化和量化。指标的确定应体现具体项目的先进性、可测量性、可调整性和持 续改进。 3.1.3目标指标的制定过程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单位及员工代表通过会议讨论,于每年管理评审前制定下一年度的公司质量、 环境及OHS目标指标草案并逐层展开至各职能单位及其相关层次,在管理评审时讨论确定,

产品防护计划控制程序

产品防护计划控制程序 LM-QP-039 Ver:01 制订审核核准发行日期:2017年08月16日

文件修订履历表 序号版本修订日期修订内容 1 01 2017-08-13 新版制订 1.目的

产品防护计划能够帮助公司把其产品受到蓄意污染或破坏的危险降到最小,提高了公司对此事件的应对能力。这个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是适当的,尤其在对紧急事件的处理时更显其重要性。在危险情况下,公司面临的压力大于公司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为顾客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产品,从而保障顾客、员工、公司的利益。 2.范围 公司食品安全涉及的所有供应商、内部工作人员、生产过程、销售及服务过程的产品防护的控制; 3.定义 3.1产品防护:对食品供应链上各种形式的因意识或行为驱动引起的可能影响 消费者健康的蓄意掺伪的预防过程; 3.2产品防护着重于保护食品供应,防止其遭遇到人为蓄意破坏或污染,这 些蓄意的污染通过人为的一系列化学、生物制剂或者是其他有害物质来 对人们造成伤害。这些制剂包括一些非天然存在的物质或者是常规不检 测的物质。攻击者的目标可能是杀人或者是扰乱经济。这种蓄意的行为 通常是不合常理的而且是很难预测的。 4.职责 4.1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制定产品防护计划、确保产品的食品安全。为保证产品防护计划顺利建 立、保持和运行,特建立产品防护计划小组。 4.2 食品安全小组架构图

食品安全小组副组长 戴冠英 组员 安环 董博 组员 工务 李启发 组员 生产 董文渊 组员 仓储 甄具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P.Raghunath 组员 采购 马啸斐 组员 质量 朱青

食品厂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守则1.doc

食品厂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1 食品厂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 1.部门及职责 1.1生技科 生技科全面负责生产过程中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管理工作。其职责: 1.1.1负责组织编制质量管理性文件;监督并管理进货检验、半成品检验、产品检验的实施情况,确保最终产品为合格品。 1.1.2当出现不合格品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分析评估原因,做出处置决定,并制定纠正措施; 1.1.3每周组织开展一次质量活动,分析产品质量现状,查找质量安全方面的差距,对潜在的不合格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1.1.4负责建立“关键质量控制点”,明确关键和重要工序名称、主要生产设备、关键和重要工艺参数及检验周期、检验人等。 1.1.5根据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编制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并监督执行。 1.2岗位员工职责 1.2.1生产环境要保持整洁、卫生,无污染。

1.2.2对本工序质量负责;严格按工艺要求和设备的操 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按照工艺卡作好自检、互检,确保过程产品合格。 1.2.3要搞好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洗和消毒,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1.2.4及时将生产进展状况及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报告主管部门,确保生产过程受控。 1.3质检员职责 1.3.1严格按规定要求做好生产过程各环节质量检测、检验工作。 1.3.2监督在岗员工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禁不合格半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 1.3.3做好生产过程各项各项记录,客观、真实反映情况。 2.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控制点 3.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另附)

食品厂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1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对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各项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各生产过程按规定的要求和方法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以保证我公司产品质量长期稳定。考核办法和质量奖挂钩,由生产、质检部门具体考核,月统计、季兑现。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常规产品、定型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职责 3.1 生产部门是过程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过程控制的策划,制定生产作业计划,组织实施过程控制,提供工艺配方,技术标准及相关的工艺操作文件,对关键工序过程进行策划,负责生产设备及维修保障,能源供应及生产环境控制. 3.2 质检部门负责产品过程的监督。 3.3 供销部门负责按规定要求提供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材料及物品。 3.4 技术部门负责对质量有影响的生产人员的培训。 3.5 各生产车间依据工艺文件技术文件规定组织实施生产过程的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