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提方案计划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计划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计划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计划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手册

1.0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与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0范围及适用性文件

2.1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管理;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GB/T2734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ISO14159 《设备安全设备设计的卫生要求》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ISO 22002-1:2009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一部分食品制造》

ISO 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0定义

3.1前提方案

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基本条件、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和保持运行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3.2操作性前提方案

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s)。

3.3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如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

等。清洁区采用全封闭或者相对独立的加工区域,人员进入清洁作业区只能走专用人流通道,其他区域的人员不能直接进入清洁作业区。

3.4准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配料间、原料预(前)处理车间

等。

3.5一般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3.6生产辅助区

对卫生有基础性要求的区域,如公用工程、办公室、食堂、吸烟区、实验室

等。

3.7加工用水

食品生产加工用水包括添加到产品中作为有效成份的配料水,制冰用水,原辅材料洗涤用水,生产设施(场地、设备及工器具)的清洗用水,杀菌冷却水、人员的清洗用水以及检验用水等。

3.8控制措施

能够用于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活动。

4.0职责

4.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管理食品安全小组,并组织其工作;

●确保食品安全小组成员的相关培训和教育;

●参与工厂选址和设计的审查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评审;

●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向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4.2. 食品安全小组

●负责风险分析研究及关键控制点/监控点的监控,纠正、纠正措施的建

立、实施和维护;

●负责监控食品安全的日常运行、并改进;

●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协同使用部门进行新购设备验收;

●通过监控食品安全活动,维护良好的食品卫生规范;

●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修改、确认和验证活动;

●汇总信息以评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3. 加工部工程科

●按照本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

●存档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其他有关

资料。

●建立设施、设备档案,存档设备、设施相关图纸、资料、报告、批文、说

明书及厂家售后服务历史。

●制定设备预防维护计划、故障维修及保证维修设备的安全卫生。

●协同使用部门进行新购设备,验收。

●协调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监视和测量设备(如温度计、压力计、称量器、糖

度计、比重计等)。

●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加工用水。

4.4. 人力资源行政部安稳办

●负责按“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和潜在事故的

实施。

●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

●负责化学品管理(含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处理)的监督检查。

4.5. 加工部生产科

●制定清洁和卫生计划并实施。

●生产车间内设备及工器具的消毒,设备及管道的清洗消毒及检查。

●厂房及车间卫生的清洁维护。

●对过滤装置设备完好情况进行日巡检。

●确保废水及固体废物管理的有效实施。

4.6. 加工部厂务办

●制定虫害控制方案并实施。

●制订和监督实施虫害防制的程序,对各部门的清洁卫生、防蝇防虫设施完

好情况巡检进行监督

●个人卫生设施的检查维护,发现故障时及时保修。

●协调、及时补充卫生材料,如洗手液、纸巾等。

●负责厂区环境和卫生的管理。

4.7.品控部

●监控、测量产品质量、产品安全、环境卫生相关指标。

●按“检验设备仪器的检查、保养和校正”的要求对实验室(中心实验室、

中控、污水站)所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校验及外部定期校验。

4.8.人力资源及行政部总务科

●负责员工健康检查及必要时的临时健康检查。

4.9.供应链部仓储科

●负责管理物料和产品的验收、贮存,确保物料、产品的贮存符合要求。

●负责运输车辆的检查、产品配送记录。

●负责仓库的卫生管理。

4.10.供应链管理部采购科

●建立书面的采购规范,并根据采购申请和采购规范进行采购。

5.0程序

5.1前提方案策划时机

a) 设计并实施前提方案,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建立、实施的起点。

b) 当生产开始运作前,策划前提方案。

c) 根据危害分析的结果,重新评审已经确定的前提方案,当前提方案不能满足

危害分析确定的控制措施要求时,重新策划前提方案。

d)定期评审前提方案,进行必要的更改,以保证其适宜性。

e) 当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变更时,重新进行前提方案的策划。

5.2前提方案的输入

a) 顾客对产品要求;

b) 法律法规的要求;

c) 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指南和国际法典原则;

d) 行业规范;

e) 食品安全研究的技术成果;

f) 经验和同类产品、场所、技术、企业的相同案例;

g) 组织的可控制力和可影响力;

h) 危害分析和HACCP计划的结果。

5.3前提方案的内容

5.3.1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设计、构造和布局;

●选址

?厂址要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有充足水源并不会受洪水侵害的地区。

?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烟雾、灰沙、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潜在的昆虫孳生地,与污染源的距离以不影响该厂的

卫生状况为准。

?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之间应有不少于15米的防护带。

●设计

?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有关卫生部分均应按本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同时应考虑虫害设施的设计。

?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存档在工程部。

?建筑物、设备设计的布局要与工艺流程衔接合理,建筑结构完善,能满足生产工艺和卫生质量要求。

?设计审查必须有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参加,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新购设备,设备维护部、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协同使用部门一起进行验收。确信设备完好、运行正常,符合食品安全、环境的要求,获得相关

使用维护说明书,填写相关调试验收记录,并签字。

●布局

?基础设施依据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建造和布局。

要充分考虑气流、物流、人流、水流、废弃物流,基础设施容易清洁、

保养、维护,以减少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等交叉污染,控制产品和产

品加工环境食品安全水平的影响。并达到以下要求:

a)厂区道路平整,已划定公司和访问者停车区。

b)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清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路面平坦,无积水。

c)厂房之间、厂房与公路或道路之间应设绿化带,厂区内的裸露地面应进

行绿化。

d)厂区内排水系统足够,防止厂区内积水;保持道路、庭院和停车区域干净卫生,不能有积灰等其它潜在的污染源。

e)堆放废物和工厂废料区设置在不紧靠工厂主建筑的地方。

f)在废物堆放区设置排水沟,并配置软管用于地面清洗。

?厂区周围没有污染源。

?基础设施改造的评审应包括食品安全小组组长,防止对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水平的影响。

?维修部建立设施、设备档案,将设备设施相关图纸、资料、报告、批文、说明书及厂家售后服务信息妥善保存。

5.3.2内部设施的卫生设计要求

●厂房及车间配置

?厂房及车间按照工艺流程需要及卫生质量要求有序地配置。

?生产加工和贮存场所的配置及使用面积应不低于GB14881的要求,并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

?生产车间内,设备之间、设备与墙壁之间有适当的通道或工作空间,该空间的大小是以生产经营人员完成生产作业(包括清洗消毒),且不致

因衣服或身体的接触而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或内包装材料为原则。

?为防止交叉污染,必要时设置人员通道及物料运输通道,各通道应装有如空气幕(即风幕)、双向弹簧门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装置以及电子灭蝇

(蚊)器等防虫设施。

?生产设备以及其它一些辅助设备在设计时应虑到尽量减少手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接触。

?各生产车间应依其清洁要求程度,分为生产辅助区、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以及清洁作业区,各区之间应视清洁程度给予有效隔离,防止

交叉污染。

a)生产辅助区:办公室、配电、动力装备等;

b)一般作业区:收乳间、实验室、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c)准清洁作业区:前处理间、配料间等;

d)清洁作业洁净区:内包装车间,包括配合该工序工作的人流、物流及暂存区域。

?厂房内所有刷过油漆的部位应得到良好的保养,防止油漆起壳、剥落。

?在厂房内地上、屋顶上及其它区域配备足够的排水设置。在潮湿的加工区和清洗区,应在地上配置易操作的带渠闸的排水道,渠闸一定要是易

装卸式.便于清洁和检查。

?厂房内的固定装置、通风管道和其它管道在安装和维修保养时应要注意不能让杂物和冷凝水掉落下来产生污染。

●地面及排水沟

?地面表面应维持保养在良好的状态,以便于清洁和消毒。使用无毒、不渗水、不吸水、防滑、无裂隙且易于清洗消毒的建筑材料铺砌(如耐酸

砖、水磨石、混凝土等)。

?地面有足够的地漏,且它应具备一定的倾斜度,能将流水或废水导入适当的排水管道里。

?排水口不得直接设在生产设备的下方。所有排水口均应设置存水弯头,并配有相应大小的滤网,以防产生异味及固体废弃物堵塞排水管道。

?排水沟的设计其流向应由高清洗区流向低清洗区,并须有防止逆流的设计。

?下水道要便于清洁,要慎重考虑机械设备和排水管道的位置,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一旦有水排出,可以让其直接进入排水管道而不是落在地板

上。

●墙壁、天花板和屋顶

●门、窗及照明设施

?生产车间的墙壁应采用无毒、不吸水、不渗水、防霉、平滑、易清洗的浅色材料构筑,用此材料装修高度应直至屋顶。

?墙壁和地板的接缝和角落要平滑,便于清洁。屋顶和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无毒、防霉、耐腐蚀、易清洁的浅色材料覆涂或装修,

在结构上能起到减少结露滴水的效果。

?产品接触面暴露的上方不应设有蒸气、水、电气等辅助管道,以防止灰尘或冷凝水等落入。

●门、窗及照明设施

?所有门窗结构应采用防锈、防潮、易清洗的密封框架,窗户及其它开口处要建成防止灰尘积累,对外可敞开处应设有易拆除、清洗的防虫害屏

风。

?清洁区的窗户不得打开,其他车间的门窗应有防蚊蝇、防尘设施,若安装纱门、纱窗,应装设易拆下清洗的不生锈纱网。

?当门不用时始终保持门紧闭,而且这些门应易于清洁和必要时的消毒。

表面要使用光滑和无吸附性的材料。

?应在所有区域提供足够的照明设施,照明设施的安装应装上防护罩,不得采用水银灯泡或含水银的设施。应急灯和铲车的前照灯也要采取保护措施

5.3.3空气、水、蒸汽等公用工程要求;

5.3.3.1水、蒸汽的供应要求

●卫生要求

?供应厂房、车间使用的水质应满足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如果锅炉产生的蒸汽直接与产品接触,那么锅炉使用的化学材料要经过认可。

?应制定监测计划定期检测与产品直接接触的水、水蒸汽的质量,保证不会影响产品安全。

●供水、蒸汽设施要求

?供水设施应能提供工厂各部所需的充足水量,并有足够的压力,必要时应设储水设备。

?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输送用管道,必须使用合乎卫生要求的过滤设备并有标识与其他生产管道加以区别。

?储水设备(储水槽、储水塔、储水池等)应以无毒、不导致水质污染的材料构筑,并有防污染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

?过滤器必须安全卫生,符合国家相应的卫生要求。

?供水设施出入口应增设安全卫生设施,防止有害动物或其他有害物质进入导致污染。在安装和保养所有与水有关的装置和设备时,应注意防止

回流

5.3.3.2空气、压缩空气的供应要求

?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压缩空气经适当过滤,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在产品储藏区和加工区要提供足够的通风设备、尽量减少异味、烟和水蒸气,空气净化设备也应配备干净的空气过滤装置,杜绝霉菌和藻类的

生长。

?通风口必须安装易于清洗、更换的耐腐蚀防护罩,进气口必须距地面2米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气口.

5.3.4废弃物处理

公司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废水排放、废弃物处理规定,并制定书面程序管理以下这些过程

●废水

?应为产品加工提供足够的、合适的污水处理系统,并防止直接的或间接的污染产品。

?所有废水排放管道(包括下水道)必须能适应排放高峰的需要,建造方式应避免对产品用水的污染。

具体的操作指引参照公司制定的《CGEW-001废水控制作业指导书》

●废弃物

?设有密闭式废弃物贮存设施并安装于室外指定存放区域,该设施能防止有害动物的侵入、不良气味或有毒、有害气体溢出,便于清洗消毒。

?垃圾应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以避免产生异味和蚊蝇孳生。

?废物容器足够且应有盖子,将渗漏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如发生泄漏,也应立即清洁干净。

?在转运垃圾或不可食用的废弃品时,不能让它接触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法律规范,适宜时废弃物应由有执照的承包商来搬运。

具体的操作指引参照公司制定的《CGEW-004不可回收废物控制指导

书》、《CGEW-005可回收废物控制指导书》、《CGEW-G3-001报废

产品处理作业指导书》、《CGEW-D8-007污水处理站操作指导书》

等;

5.3.5设备管理及维护的要求;

●设备卫生要求

?所有生产设备应排列有序,使生产作业能顺利进行,并避免引起交叉污染,而各种设备的生产能力应相互匹配。

?所有悬空的传送带、电动机或齿轮箱均应安装滴油盘,并确保泵和搅拌器的密封结构能防止润滑剂、齿轮油或密封水渗入或漏入食品及食品接

触面。

?在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产品的地方,润滑油或传热液体必须是食品级的。

?生产车间内应配置设备及工器具的消毒设施,设备及管道的清洗消毒尽可能使用就地清洗(CIP)系统。

●设备设计和材质

?厂房内所有设备和工具在设计时应考虑到材料和工艺要便于清洁并且要得到恰当保养。必要时这些设备和工具应该得到权威认证机构的认可。

?设备、管路、器皿及有关材料(密封圈、垫片等)应能承受所采用的热消毒温度。

●监视和测量设备、仪器

?工厂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卫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仪器。

?生产过程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如温度计、压力计、称量器、糖度计、比重计等)定期校验,与食品卫生安全有密切关系的加热杀菌设备所装

置的温度计与压力计,每年至少应委托权威机构校正或检定一次。

具体规定参见公司制定的《CGQP-7601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要

求。

●设备、基础设施的维护要求;

加工部工程科:

?根据机器设备的性能、维护保养要求、使用环境和使用频率,制订“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年度设备检修保养计划”要确保机器设备能在正

常使用情况下运行良好,不损坏。特别注意那些进口的贵重设备和为防止食品安全危害的设备设施的检修和保养。

?建立并保持设备的维修、改造等维护工作的记录。

?对闲置不用的设备进行封存,防止锈蚀和损坏。

?对建筑物、防雷、变压器、供电线路、供水管道、排水管道每年组织一次全面检查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制定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锅炉供汽系统、换气管道系统、消防设施及污水处理设备每年进行一次检修保养,需要由政府相关部门检测和维护的,按时请相关部门检测和维护。

?设备设施发生故障,使用部门填写“维修申请记录”传递设备维护部,设备维护部及时组织维修。

?负责对CCP监视测量设备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具体规定工作参见公司制定的《基础设施维修保养作业》要求进行展开。

加工部厂务办:

?清洁卫生、防蝇防虫设施完好情况进行日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设备维护部安排维修。

?检查厂区卫生设施的完好情况。

?负责厂区环境和卫生的管理。

?按《应急通报响应与危机管理》、《应急救援管理》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和潜在事故的预防措施进行巡查,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

加工部生产科及生产车间

?对过滤装置、门窗完好情况进行日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工程科安排维修。

?对本部门设备使用和维护进行监督检查。

?按时配制消毒、洗涤剂。

5.3.6原材料采购管理

5.3.

6.1仓库要求

?设置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仓库,仓库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货架,并使储存的物品隔墙45cm,离地15cm。

?包装材料应与原材料、成品分开存放。

?贮存包装容器的仓库必须清洁,并有防尘、防污染设施。新包装容器、回收包装容器应分类堆放。

?设置辅助储存区,保持良好通风,如储存危险品、水处理用化学品、洗消剂、酸碱等,储存危险品的区域应远离生产车间及成品仓库。

具体规定参见公司制定的《仓储管理规程》相关内容。

5.3.

6.2采购物料的质量要求

?应建立书面的采购规范,包括与产品接触材料的采购标准和储存、运输要求。

?原辅料采购应依据书面的采购规范进行采购,其中与产品接触的原材料要符合食品级的要求。

?采购的原材料应按规定的取样计划、检验计划和规格限制进行分析和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如果不符合要求将会拒收。

?采购的原材料应按照样品留样计划进行留样。

5.3.

6.3采购物料的接收、储存与处置要求

建立书面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监控原辅料的接收、储存和保管、领用

过程,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原材料的接收

?登记并检查进出车辆相关信息。

?装运在破损的、脏的或被害虫污染过的车辆和/或容器中的原材料应被拒绝接收,拒收的原因的书面材料应归档保存。

?包装材料不能有钉书针以及其它一切类似的东西。

?原材料的接收日期应清晰地标示在每一个托盘或容器的底部一排上,托盘或容器应保持干净,维修得当。不要把接收日期标示在外包装的转角

上。

●原材料的储存

?所有原材料和包装材料(包括标签)应存放在一个干净、干燥、通风情况良好的地方,以避免结块或受污水、泥土、灰尘、有毒化学药品或其它

污染物的污染。使用后剩下的包装材料在存放到仓库之前应得到有效包

装。

?为了保证所有原材料、包装材料以及其它材料的库存的合理运转顺序,应遵守“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或其它可靠的方法。

?为了避免库存原材料存放太久或被害虫污染,库存的量应该合理和恰当。

?所有通风滤袋和护套应存放在无尘环境里,这些物品的设计和制造是为了防止被线头、绒毛、纤维等东西污染,而且应保持干净。

?所有室外的原材料接收线路和固体散装罐或液体原料罐的盖子应锁好,并做好标记。

?散装物料上料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保养应考虑防止外来杂质进人原材料或成品里。

●原材料的转运和处理

?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随时迅速地清理掉散落、漏出的原辅材料以及其它废料。

?加工或储存罐体在不使用时要盖好,所有用来存放原料的/罐体容器应做好标记,注明存放的是哪种原料,保证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有据可查。

?所有的原材料在送往加工区域之前应该目测检查一遍并保证外包装清洁干净。

公司制订《仓储管理规程》用于对物料接收和储存的管理。

5.3.7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设计从原材料接收到产品装运的生产流程以防止产品污染。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交叉污染的危险性,应采取有效措施隔离高风险区和低风

险区。

?应制定防止加工区和非加工区之间产生交叉污染的控制措施。应根据产品的流程、原材料的性质、设备、工作人员、空气的流向、空气的质量

合理分隔各生产操作区域。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原材料、被拒收的材料和成品之间的交叉污染。不能相混的材料,比如,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和经过加工半成品、产品,应

合理的分别储藏避免交叉污染。

?对一些容易构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比如:GMO、过敏反应、在素食食品中掺肉等令某些顾客特别不满意的问题,应特别引起重视,杜绝此

类交叉污染情况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系统应合理尽量避免发生

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用于转运、加工和储藏原材料、半成品、回用品和成品的设备、容器和工具应合理的设计、使用、保养,并且在使用和存储过程中要防止它们

之间的交叉污染。所有存放半成品和成品的容器只能用于指定用途。

?对不同人员应确定进入生产和包装区域的权限。

?包装间等区域内的空气洁净度应得到适宜的监控。

公司制订《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用于预防交叉污染。

5.3.8清洗和消毒

●清扫和清洁计划

?对厂房、车间墙壁、地面、窗户、天花板、洗手间等设施的清洁要制定定期的清扫计划,清洁依据不同的程度可以划分为:深度清洁和日常清

洁。清扫计划中应对不同类型的清洁制定出频率、不同类型的清洁的标

准也要予以规定。

?确定厂房和生产区域清洁的其他要求以防止任何形式的潜在污染。

?制定生产设备的清洁计划(包括所有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工器具,零配件和附件),制定清洁计划时应考虑;

●设备清洁和消毒的卫生要求

?设备使用的所有清洁剂、消毒剂是经认可批准的,应有认可供应商和采购标准。且应定期对这些化学剂进行验证和检查。在不使用的时候,所

有清洁剂和消毒剂应适当的标记并存放在远离食品生产区和储藏区的一

个上锁的房间里。

清洁不同生产设备的SOP应符合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

?对盛装粉体的设备、器具应定期进行清洁,并按需要的频率除去食物加工过程中留下的碎屑,保持良好的状态,有清洗记录能反映当时的清洗

操作,记录由相关人员签字。

?对盛装液体的设备、器具的SOP 应指明所用的化学清洁剂的浓度、时间和方法。有清洗记录能反映当时的清洗操作,记录由相关人员签字。

?应对设备的清洁效果进行监控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不符合要求时得到有效的纠正。

?确定设备清洁和卫生时需注意的事项

公司制定了《CGQP-6401生产车间清洁消毒管理规程》对清洁与消毒的规定

进行了具体的指引。

5.3.9虫害控制

?应有书面的预防性虫害控制计划。并由受过培训的内部人员来实施,或由一个专门的虫害控制公司来执行。

?建立书面的程序阐述减少对食品存在潜在危险的害虫的活动要求和对用于控制害虫的材料与操作步骤的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提供并清洁、维护足够的灭鼠、灭蝇设施;制定灭鼠、灭蝇网络图。

b)制定有关灭鼠、灭蝇的控制计划。

?依照政府相关证书管理要求,工厂或工厂内部使用杀虫剂时应当由持有证书的虫害控制承包人或者持有有效证书或经过培训的内部员工完成。

?依据政府相关的杀虫剂管理规定,制定书面的杀虫剂使用管理作业指导书规定杀虫剂的领用、储存、使用、标识、记录的填写等活动。

公司制订《虫害防治控制管理规程》用于对虫害的预防和治理。

IATF经营计划控制程序

经营计划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公司经营计划的科学制定和正确展开实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公司稳步向前发展,以及通过过程指标对各个过程进行监控和数据分析,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经营计划的制定、分解和实施,数据分析和改进。 3.定义 3.1经营计划:经营计划是针对公司特定的、战略的项目和目标的文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核心是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相关方受益。是从事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与监督等各项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 3.2 SWOT分析:用以建立公司优势和寻求机会的策略; S(优势)Strength:包括技术、资源、市场定位、核心竞争力 W(弱点)(差距)Weaknesses:公司表现不佳的作业或产品 O(机会)Opportuniteies:现在及未来的环境变化,公司可加以利用而转换为优势的机遇 T(威胁)Threats:现在及未来的环境变化,可能造成对公司的伤害. 3.3短期经营计划:年度计划,每年编写一次,应与中长期经营计划的实施相衔接。 中长期经营计划——发展规划,即五年的发展方向。 4.职责 4.1总经理负责组织、编制、审批公司短期和中长期经营计划及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计划。4.2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各个部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实施、控制、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并定期向决策层报告。 4.3各部门负责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质量目标,负责目标的统计、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5.内容 5.1公司经营计划策划 5.1.1 经营计划制定依据:总经理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背景使用SWOT分析法,制定短、中

长期经营计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经营环境与市场分析预测 a.行业市场分析、市场发展前景与动态; b.我公司业务状况、市场分析及预测,包括销售额预测、新客户开发预测; c.主要竞争对手技术、质量、价格、营销方式、经营及效益状况等,包括其产品品种、生产能力与发展规划目标。 —顾客的期望和满意度情况 a.顾客对公司现有配套产品的需求量及对公司新产品潜在需求量; b.顾客满意度改进(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 —公司自身经营情况分析及改进 a.公司当前研发产品结构、品种及研发能力; b.产品技术、结构方面的优势及重要客户、重点产品技术质量、工艺提升改进目标; c.质量目标; d.公司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工时定额、工效改进; e.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f.公司采购成本管控,设备、技术改造投入,利润分析; 5.1.2制定公司经营计划 a)公司经营战略规划由总经理组织制定,且自上而下的展开。经营计划为1年,每年12月完成下一年度经营计划 b)《年度经营计划》每年由总经理召集最高管理层,必要时相关部门参加,根据顾客的期望和要求、公司发展状况、市场情况等进行制定和修订。 c)通过编制经营计划为公司建立发展目标,确定公司经营战略和预测公司的经营成果,计划中的指标要具有关联性、系统性。 d)经营计划内容包括下一年度的经营方针、经营战略、经营目标、关键经营指标(发展、管理、效益、质量、安全等方面)、资本性支出计划、产品发展、改进计划等。经营计划由管代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2 经营计划的实施 各部门根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质量目标制定对策措施,执行并持续改进,统计经营计划的相关数据。 5.3 经营计划的监控

前提方案

前提方案 一、目的。 为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食品发生交叉污染,控制城区内的各种风险保护产品质量。 二、职责。 1总经理 1.1 对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行业标准在公司内贯彻、落实和执行总体负责;1.2 制定并批准食品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 1.3 确定组织机构和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1.4 提供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1.5 任命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1.6 主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重大的食品安全会议,批准管理手册及重大决策; 1.7 主持管理评审,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适用性。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寻找与食品安全目标指标的差距,确定持续改进,提高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1.8针对公司的发展,有计划地对与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进行培训,以获得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有计划的对工作环境、设备更新改造,以满足顾客及相关方对资源的要求。 2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2.1 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公司管理体系,保持其有效运行; 2.2 批准公司程序文件; 2.3 策划审核方案,确定内部审核任务,组织实施内部审核; 2.4 委派有资格的人员组成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 2.5 向副总经理报告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计划,以供管理评审; 2.6 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整个组织的顾客要求意识及食品安全意识; 2.7 负责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内部沟通; 2.8 就公司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的联络与沟通工作。 3 生产技术部 3.1 负责组织食用玉米淀粉和玉米油的加工生产; 3.2 负责组织协调原料、辅料供应及产品的输出,保证生产的正常稳定运行; 3.3 负责组织整个加工过程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3.4 负责工艺技术管理、节能降耗措施的提出和实施;

业务计划控制程序

编写:文件号: 审核:版本/修改:A/0 批准:页次:1/3 1.0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对公司业务计划的制订、更新和评审,目的在于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按照业务计划有序进行,以取得企业的不断发展和业绩增长。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业务计划的制定和管理。 3.0定义 无 4.0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制定公司业务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业务计划的评审。 4.2 各部门负责业务计划的实施。 5.0程序 5.1 制订业务计划的依据 业务计划应包括短期计划(1年)和长期计划(3年)。业务计划应以对竞争产品和行业内外同类厂家的分析为基础,体现当前和未来顾客的期望。在收集相关的信息方面,应采取客观的、有效的方式来确定收集资料的种类、频次和方法。根据上述要求,结合公司的发展目标、经营方针,企业的现状以及相关情况进行业务计划的制订。长期业务计划指公司3年经营规划;短期业务计划应体现年度经营目标和计划。 年度经营目标至少应包括以下涉及质量发展趋势,运行能力及目前关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及发展趋势的公司级数据: ?产品市场份额; ?产品成本; ?目标成本; ?年产值增长率; ?用户退货率或PPM; ?产品合格率; ?返工率; ?废品率; ?用户送货准时率; ?计划外停机时间; ?劳动生产率 ?顾客满意度 5.2 销售部负责了解竞争对手或行业最优者的资料,及时反馈,必要时应形成报告,同时定期走 访顾客以了解顾客的满意度和期望,必要时应会同其它部门协商决定;技术部对国内外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分析,提供产品比较分析报告;各部门应对竞争对手在过去一年的经营活动中的各项指标以及产品技术状况进行分析比对,以确定自己最佳的竞争位置,结合年终总结提交年度计划设想:

TS业务计划控制程序

业务计划控制程序 拟制:日期: (撰写人) 审核:日期: (部门部长) 批准:日期: (管理者代表) 文件更改记录

1. 目的 使本公司明确经营目标和改进方向,不断提高各部门业务水平,明确过程要求与资料,以确保这些要求与标竿、目标进行比较,并及时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部门与质量有关的过程与资料及年度的策略规划(含市场、质量成本等方面)。 3. 定义 3.1.长期计划:根据生产能力的横向及纵向比较及客户当前及未来的期望每3年制定的。 3.2.短期计划:用于分解长期计划而每年制订的各部门主管定期对过程进行汇总分析,对其中的异常

必须拟定纠正措施,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汇报,由办公室组织并保留会议记录。 4. 职责 4.1总经理负责公司业务计划的确定和批准,管理者代表负责提交年度内审和管理评审计划。 4.2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各部门业务计划,编制公司“业务计划(含质量目标)分析表”并提交总经理,负责监督考核各部门业务计划完成情况。 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业务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4.4技术部负责业务计划的下发和相关资料的存档保管。 5. 工作程序

6. 相关文件 6.1HW/ZL/CX001 文件控制程序 6.2HW/ZL/CX002 记录控制程序 6.3 HW/ZL/CX033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6.4HW/ZL/CX034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 质量记录 7.1 HW/ZL/CX003B-01-A0 过程绩效指标达成分析表 7.2 HW/ZL/CX003B-01-A0 业务计划(含质量目标) 7.3 HW/ZL/CX003B-02-A0 竞争对手与市场分析 7.4 HW/ZL/CX003B-03-A0 年度销售计划表 7.5 HW/ZL/CX003B-10-A0 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验证报告 7.6 HW/ZL/CX003B-05-A0 顾客满意度分析报告 7.7 HW/ZL/CX003B-06-A0 业务计划与质量目标达成表 7.8 HW/ZL/CX003B-07-A0 过程绩效趋势图 我也始终相信,你每天的认真付出总会有回报,生命不息,努力不止,好运总会来!我不信命,因为我的命掌握在自己手中!

食品研发控制程序文件.pdf

食品研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食品研发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研发的食品能满足国家标准及顾客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食品的研发和食品的改进活动。 3.职责 3.1食品研发部负责编制并且监督执行食品开发计划,负责食品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3.2 品管部协助进行研发过程中所需的食品检测工作。 3.3 总经理负责产品立项,负责主持产品鉴定并批准产品鉴定报告。 3.4 与食品开发有关的其他部门要积极参与食品的开发工作。 4. 作业程序 4.1 食品研发的策划 4.1.1营销部策划人员收集、分析各类市场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开发建议书”,报总经理批准后,连同相关资料转交食品研发部。 4.1.2 食品研发部经理根据所开发食品的性质,成立食品开发小组并任命食品开发小组组长。食品开发小组的成员来自食品研发部、品管部、生产部、营销部和采购部。 4.1.3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及工作安排,负责做好食品开发各阶段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负责食品开发全过程的跟进和监督。 4.1.4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组织编写“食品开发计划书”,经食品开发小组成员讨论后,送食品研发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食品开发计划书”下发有关部门实施。 “食品开发计划书”应随着食品开发的进展适时进行修订。 4.1.5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在组织编写“食品开发计划书”的同时,应编制“食品开发费用预算表”。“食品开发费用预算表”送食品研发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财务部备案。 4.1.6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要做好食品开发各阶段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参与食品开发的各部门、人员间以“信息联络单”的形式进行食品开发信息的沟通或以例会记录的形式进行沟通。 4.2食品研发的输入 4.2.1食品开发任务书的编制 食品开发小组组长根据“食品开发建议书”等资料编制“食品开发任务书”,“食品开发任务书”应明确规定对食品开发的要求,内容可包括: (1)食品感官特性:包括气味、口味、质地和外观特性(就是通常指的色、香、味、形)等。 (2)食品营养特性:营养素、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性质。 (3)食品原辅材料的要求。 (4)食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5)食品的保质期限要求。

前提方案

前提方案

管理标准文件 版本/修改A/0 编号: GMP手册 (前提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2016年6月3日发布2016年6月8日实施

一、目的: 为了保持一个卫生的、安全的生产、加工和处置环境,对本公司的冷冻果疏生产提供的全过程的基本条件和活动进行管理,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冷冻果疏生产提供的全过程的基本条件和活动。 三、职责 食品安全小组根据本厂质量体系编写方案,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配合本方案的编写。 四、内容: 1、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构造与布局 1.1厂区 1.1.1厂内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或有明显的隔离带。 1.1.2工厂内排水管道畅通无阻,生产废料和生活垃圾应远离生产区堆放,并由专人当天做无害处理清理出厂。 1.1.3工厂内道路铺设水泥路面,并由专人清扫,对于易滋生虫蝇鼠患的卫生死角尤其要注意保持清洁。 1.1.4厂内卫生间远离生产车间,配有冲水、洗手等设施,建筑材料应平整,易于清洗消毒。由清洁工专门进行清扫,保持冲洗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内部环境卫生,并做好防蝇防虫工作。 1.1.5厂区内空地隔离带搞种树植草绿化工作,由专人负责适时修剪,除杂草,防止病虫害和各种昆虫、蚊蝇的滋生。 1.1.6厂区内不兼营、生产、存放有碍食品卫生的其它物品,无危害产品卫生的不良气体、烟尘。 1.1.7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锅炉房、贮煤场等远离生产区域和主干道。 1.1.8废弃物暂存场地远离实罐车间。 1.2厂房 厂房结构设计合理,牢固且维修良好,其面积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设有防止蚊、蝇、鼠、其它害虫以及烟、尘等环境污染物进入的设施。 1.3相关记录 《厂区卫生检查记录》 2、车间布局、基础设施 2.1 布局 车间面积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生产设施及设备布局合理,便于生产操作,应有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原辅材料、加工品、成品以及废弃物进出车间的通道分开设置。 2.2 基础设施

业务计划管理控制 程序【ISO9001程序表格记录】

1、目的 为公司发展制定全面的方向,计划和目标,以及展开实施,并对各阶段的实施进行控制,确保公司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过程指标:业务计划的完成率。 2、适用范围 用于公司业务计划的制定、分解实施、跟踪,包括:年度业务计划、中长期(3年)业务计划。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年度经营计划指标的拟定、主持管理评审会议、监督日 常计划的实施(完成率)、对未达指标分析原因与确定整改计划,主持年终总结会议。 3.2 各部门负责依据年度经营计划中涉及的部门指标,进行分解,制定部门 实施计划、及相关数据的提供。 3.3人力资源部负责数据的收集,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管理评审会议。 4、定义 无 5、流程图:见附件 6、管理要求 6.1每年11月初由管理者代表结合当年度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初步拟定次年度的经营计划指标,召集各部门讨论通过后,呈报总裁批准后执行。6.1.1依据经营计划指标,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召开中长期计划布置会。 6.1.2人力资源部根据中长期计划布置会的要求,协助做好相关数据收集。 6.1.3管理者代表组织对中长期计划进行讨论及编制中长期计划(初稿)。 6.1.4组织对中长期计划(初稿)进行讨论,后定稿,呈报总裁批准后执行。 6.1.6根据中长期计划(定稿),各部门对计划中涉及本部门的指标进行分 解、落实。 6.2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召开年度经营计划布置会,发出布置通知,通报上年度相关数据资料。 6.2.1编制年度经营计划(初稿)且组织讨论,最终定稿,呈报总裁批准。 6.2.2各部门依据年度经营计划(定稿)所涉及指标进行分解,制定部门年

度计划。 6.2.3各部门每月度依据指标要求,提交相关数据,且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趋势分析与改进建议)。后由人力资源部进行汇总,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总体分析。 6.2.4每季度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召开经营计划评审会,制定行动计划及监督实施。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及时对经营计划进行更新。 6.2.6年末,管理者代表组织年终总结,滚动评审与修订中长期计划,同时制定下年度业务计划。 6.3每年建立或更新公司业务指标包括质量指标。各相关部门根据业务计划的内容和当年实施情况,年底提交下年度业务计划相关资料和建议。业务计划内容主要包括: --经营经济指标; --设施与资源配置计划; -- 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 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 -- 质量计划和目标; -- 设备管理; --企业基础工作建设计划; -- 安全管理计划; -- 环境管理计划; --竞争对手分析,市场分析, 顾客需求分析, 社会需求/法律法规分析(作为业务计划的输入)。 --公司级数据类别,提交部门和内容具体数据指标见业务计划。 --经营业绩(分产品类别):由财务部负责,主要统计本公司的销售收入、利税、出口创汇、生产成本、资产负债以及损益情况等; --质量成本:由财务部负责,主要统计本公司预防成本与鉴定成本的比较情况、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的比较情况、预防成本与损失成本的比较情况、质量成本的分项比较情况、质量成本的趋势、质量成本率等; --人事报表(分部门、岗位):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主要统计本公司内部员工满意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各部门人事变动情况(新进人数、离职人数、调动情况)、各工种人数、文化水平等; --职工培训: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主要统计本公司职工培训工作的时间、内容、对象、人次、培训有效性等; --质量月报:由质管部负责,主要统计本公司生产质量状况、产品与交付在

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手册 1.0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与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0范围及适用性文件 2.1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管理;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GB/T2734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ISO14159 《设备安全设备设计的卫生要求》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ISO 22002-1:2009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一部分食品制造》ISO 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0定义 3.1前提方案 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基本条件、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和保持运行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3.2操作性前提方案 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s)。 3.3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如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等。清洁区采用全封闭或者相对独立的加工区域,人员进入清洁作业区只能走专用人流通道,其他区域的人员不能直接进入清洁作业区。 3.4准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配料间、原料预(前)处理车间等。 3.5一般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3.6生产辅助区 对卫生有基础性要求的区域,如公用工程、办公室、食堂、吸烟区、实验室等。 3.7加工用水

169492017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编号 名称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版号 修订记录页次 修订 次数 持有者 发放日期 制订审核批准 1

程序文件 汽车零部件有限公 司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共 7 页第 1 页第版第次修改 1.目的 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通过控制特性的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过程和产品变差;并随着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的评价和改进对其进行修订,使控制计划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中得到保持和使用,确保按顾客的要求制造出优质的产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产品质量策划。 3.术语 3.1、控制计划:对用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过程和产品变差的体系所作的书面描述。控制计划是动态的文件,反映当前使用的控制方法和测量系统。 4.职责 4.1、技术部是控制计划的主管部门,负责控制计划的组织编写,发布及后期管理; 4.2、多功能小组成员参与控制计划的输入、编制及维护工作; 5.依据标准 5.1、本程序依据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中标准条款8.3.2、8.3.2.1、8.3.3.2、8.3.3.3、8.3.4、8.3.5、8.3.5.2、编制。

程序文件 汽车零部件 有限公司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共 7 页第 2 页第版第次修改 6.工作流程及内容 序号流程工作说明责任 部门 使用表单 6.1 6.1.1、控制计划应包括原材料及零件在生产过程 中所有的生产过程和检验过程,包括保证所有的过 程输出将处于控制状态的进货、过程中、出厂和阶 段性的要求; 6.1.2、控制计划应列出各过程控制中控制特性的 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及所使用的控制措施,并随着 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的评价和改进进行修订; 6.1.3、针对新产品,技术部门将建立和制订其单 独的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 划;针对常规产品(即:老产品、旧产品),技术 部门将根据其系列分类和相同的工艺流程/过程建 立和制定其通用的生产控制计划; 项目 小组 6.2 6.2.1、为了达到过程控制和改进的有效性,多功 能小组应利用所有可用的信息来制订控制计划,制 订控制计划的信息可包括: a)过程流程图; b)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c)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 d)从类似零件得到的经验; e)项目组对过程的了解; f)过程设计评审; g)过程设计优化; 项目 小组 6.3 6.3.1、样件控制计划:在样件试制过程中,对将 要涉及的产品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功能试验做 出描述;如顾客有要求时,公司必须编制样件控制 计划;样件控制计划中的内容必须包括产品总成的 全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能试验(破坏性试验除外), 且其检查的频率和容量必须为连续性和100%。样件 试制数量一般为1—3件; 6.3.2、试生产控制计划:在样件试制之后,大批 量生产投产之前,对产品/过程特性所涉及尺寸测 量、材料和性能/功能试验、过程控制、检验和试 验的测量系统等做出描述;试生产控制计划中的内 容必须包括产品总成的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能试验 (破坏性试验除外),试生产试作的数量一般为10 —30件之间,除非顾客另有书面规定; 6.3.3、生产控制计划: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对产 品/过程特性所涉及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功能试 验、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的测量系统做出书面描 述;生产控制计划中的内容必须包括产品总成的尺 寸检验和功能/性能试验(破坏性试验除外)、产品 最终审核,且其检查的频率和容量可以以抽样的方 式进行; 项目 小组 顾客需求和公司 要求的提出 收集相关信息 和资料 A 确定控制计划分类 3

TS16949程序文件--业务计划控制程序

⒈目的: 有利于公司发展,提高公司自身实力,确保公司所有业务活动按计划有序进行。 ⒉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中、长期计划及年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⒊职责: 3·1总经理主持业务计划的制订与发布。 3·2管理者代表与质保部负责质量目标、部质量关键及运行能力指标策划。3·3 技术部负责新产品开发、工厂设施及技术改造计划。 3·4 业务部负责市场调研、分析营销策略、增长趋势预测及顾客满意计划。3·5 财务部负责员工健康、人力资源开发。 3·6 总经理负责组织业务计划的编写、修订与实施检查。 ⒋工作程序: 4·1 总经理根据原有基础及市场前景,确定业务计划目标,包括年度营销目标(含产品市场占有率)、设计开发目标、成本目标及长期规划应有的开拓市场和创品牌目标。 4·2 目标确定前各部门统计本部门、本年度各种数据,供总经理确定业务计划目标。 4·3 业务计划应进行分解,按时间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各职能部门业务计划目标分解确定本部门的计划目标。

4·4 业务部每半年向主要客户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参阅《服务控制程序》。 4·5 业务部收集政府和行业管理机关发布的本行业与顾客的统计资料。4·6 业务计划编制与评审 4·6·1业务计划为受控文件,其编制、审批、收发、更改和保管按《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执行。 4·6·2公司各部门必须制订《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每年于元旦前半个月报总经理审批。 4·6·3技术部应对公司级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使用,财务部配合列出公司质量趋势、运行能力(生产率、效率、有效性、不良质量成本)及目前关键产品与服务特征的质量水平发展趋势形成文件并于每年元月份收集同行业信息。 4·6·4管理者代表对各部门上报的业务计划容汇总、整理,报总经理召开评审会议,评审会议参加人员: ①正、副总经理; ②各部门负责人; ③总经理指定人员。 评审容: ①计划目标值; ②计划可行性;

011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Control plan management procedure

ISO9001 & ISO14001 Management System Document 新时富制品卡(深圳)有限公司 NEW CHEERFUL PRODUCTION CARD (SHENZHEN) CO.,LTD.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Control plan management procedure AC-QP-011-2.0

修改记录Modification History

1.0 目的Purpose: 指导产品的生产过程在一个受控制环境下进行,及发生不良时应采取相应处理方案。 Ensure production to be carried out under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and to establish action plans to deal with occurrence of defects. 2.0 范围Scope: 本程序适用于新时富产品生产过程控制。 This procedure is applicable to New Cheerful product’s production process control。 3.0 定义Definition: 3.1 CP ---控制计划 Control Plan 3.2 DCC --- 文件控制中心 Document Control Center 4.0 职责Responsibilities: 4.1工程部负责核查客户提供的资料和信息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to verify information and data supplied by customers 4.2所有相关部门等审核,批准控制计划 All the concerned departments shall audit and approve the control plan 4.3 IPQC监控控制计划执行情况 IPQC shall monitor the execution status of the control plan 5.0 程序Procedure: 5.1 工程部负责核查客户提供的资料,并要求客户提供需要的辅助资料 .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audit customer supplied information, and request customer to supply necessary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 5.2 收集所有的资料后,工程部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制定最初的控制计划, 并和个人化、 质检部、封装部PMC等部门开会协商,讨论满足客户需求的质量行动及涉及的财务问 题。 After collection of al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hall base on the information to formulate initial control plan, and personalization、 QC

HACCP前提方案及程序文件(提纲)

HACCP前提方案(提纲) 1、采购 2、运输 3、贮存 4、工厂设计与设施卫生要求 4.1设计 4.2选址 4.3总平面布置(布局) 4.4设备、工具、管道 4.5建筑物和施工 4.6卫生设施 5、工厂卫生管理 5.1机构 5.2职责(任务) 5.3维修保养工作 5.4清洗和消毒工作 5.5除虫灭害管理 5.6有毒有害物管理 5.7饲养动物管理 5.8污水污物管理 5.9副产品管理 5.10卫生设施管理 5.11工作服管理 5.12健康管理 6、生产过程卫生管理 6.1管理制度 6.2原材料卫生要求 6.3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 7、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 7.1食品厂应设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卫生和质量检验室 7.2卫生和质量检验室应具备所需的仪器设备 7.3应按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7.4对检验结果如有争议,应由卫生监督机构仲裁 7.5检验用仪器、设备应按期检定 8、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 8.1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应贮存与成品库 8.2运输工具(包括车厢、船舱和各种容器等)应符合卫生要求 9、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 9.1食品厂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应接受健康检查,并取得体检合格证者9.2从业人员上岗前,要经过卫生培训教育方可上岗 9.3上岗时,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提纲) 1、操作性前提方案管理计划 2、水的管理作业指导书 3、废弃物和排水系统控制程序 4、产品贮存和运输管理程序 5、人员健康卫生控制程序 6、清洁和消毒管理程序 7、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8、虫害控制程序 9、有害化学品的标识,贮存和使用管理程序 10、包装控制程序(包装过程食品安全危害控制程序)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通过控制特性的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过程和产品变差;并随着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的评价和改进对其进行修订,使控制计划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中得到保持和使用,确保按顾客的要求制造出优质的产品。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产品的样件试制、试生产和量产所用的控制计划。 3、职责: 3.1技术部主管人员负责编制控制计划。 4、工作流程 4.1当顾客和公司有需求和要求时,技术部在不同阶段制订出相应的控制计划(即: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量产控制计划),并按其执行。 4.1.1控制计划应包括原材料及零件在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过程和检验过程,包括保证所有的过程输出将处于控制状态的进货、过程中、出厂和阶段性的要求。 4.1.2制计计划应列出各过程控制中控制特性的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及所使用的控制措施,并随着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的评价和改进进行修订。 4.1.3针对新产品,技术部将建立和制订其单独的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量产控制计划;针对常规产品(即:老产品、旧产品),技术部将根据其系列分类和相同的工艺流程/过程建立和制定其通用的量产控制计划。 4.2为了达到过程控制和改进的有效性,技术部应利用所有可用的信息来制订控制计划,制订控制计划的信息可包括:

4.2.1 过程流程图。 4.2.2 设计/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4.2.3 特殊特性。 4.2.4 从相似零件得到的经验。 4.2.5 项目组对过程的了解。 4.2.6 设计评审。 4.2.7 持续改进办法。 4.3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进度计划要求,由技术部主管人员负责制定样件、试生产和量产的控制计划。 4.3.1样件控制计划:在样件试制过程中,对将要涉及的产品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功能试验做出描述。如顾客有要求时,公司必须编制样件控制计划;样件控制计划中的内容必须包括产品总成的全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能试验(破坏性试验除外),且其检查的频率和容量必须为连续性和100%。样件试制数量一般为2—5件。 4.3.2试生产控制计划:在样件试制之后,大批量生产投产之前,对产品/过程特性所涉及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功能试验、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的测量系统等做出描述。试生产控制计划中的内容必须包括产品总成的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能试验(破坏性试验除外),试生产试作的数量一般为300—400件之间,除非顾客另有书面规定。 4.3.3量产控制计划: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过程特性所涉及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功能试验、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的测量系统做出书面描述。生产控制计划中的内容必须包括产品总成的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能试验(破坏性试验除外)、产品最终审核,且其检查的频率和容量可以以抽样的方式进行(生产控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程序文件 QP-7.3-04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发布 2010-10-20 实施2010-10-20 XX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发布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龟形图过程识别: 过程区分顾客导向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过程关联图 使用什么方式?由谁进行? (材料/设备/装置)(能力/技能/知识/培训)电脑、打印机项目小组全体人员 输入输出要求是什么?过程名称(要交付的是什么?) 控制计划顾客提供的图纸和信息, 已往的产品开发经验、 PFEMA过程设计和开 发过程 如何做?使用的关键准则是什么? (方法/程序/技术)(测量/评估)控制计划管理程序PPAP提交一次通过率

1 目的: 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通过控制特性的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 少过程和产品变差;并随着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的评价和改进对其进行修订,使控制 计划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中得到保持和使用,确保按顾客的要求制造出优质的产品。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的产品质量策划。 3 引用文件: QP-7.3-01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 QP-4.2-01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QP-4.2-02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QP-7.5-01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4 术语和定义: 无 5 职责: 项目组负责制定与控制计划。 6工作流程和内容: 6.1 当顾客和公司有需求和要求时,项目小组在不同阶段制订出相应的控制计划(即: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技术部门按工艺文件将其发行至相关部门,由其执行。 6.1.1 控制计划应包括原材料及零件在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过程和检验过程,包括 保证所有的过程输出将处于控制状态的进货、过程中、出厂和阶段性的要求。 6.1.2 控制计划应列出各过程控制中控制特性的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及所使用的控制 措施,并随着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的评价和改进进行修订。 6.1.3针对新产品,技术部门将建立和制订其单独的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针对常规产品(即:老产品、旧产品),技术部门将根据其系列分类和相同的工艺流程/过程建立和制定其通用的生产控制计划。 6.2为了达到过程控制和改进的有效性,项目组应利用所有可用的信息来制订控制计划,制订控制计划的信息可包括: 6.2.1 过程流程图; 6.2.2 设计/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6.2.3 特殊特性;

控制计划管理实施规范Control Plan Management Regulation[中英文]

1.0 Purpose目的 This procedure instruction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trol plan 本程序文件描述的控制计划的应用。 The Control plan has the following purpose: 控制计划有以下的目的: ?Description of the system to check the parts and processes 检验产品和过程的系统描述 ?Suppor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quality products corresponding to the customer requirements. 支持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质量的生产 ?Written summary of the system used for the process and product control 为用于过程和产品控制编制系统摘要 2.0 Scope范围 This procedure applies to all departments and all the automotive related products.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的职能部门及所有汽车产品。 3.0 Definitions定义 3.1 CP-Control Plan 控制计划 4.0 Responsibility权责 4.1 APQP小组负责试生产控制计划及初始量产控制计划的制定 4.2 质量部负责主导协调量产后的量产控制计划的修订。 5.0 Procedure程序 5.1 The control plan is compulsory for the pre series and series stage and also has to include the process steps from incoming to out coming 控制计划在预批量和批量阶段是必须的,而且要包括从进货到出货的全部阶段。 5.2 The Part and Process number of the process flow chart and the FMEA must be identical with the number in the control plan 过程流程图和FMEA的零件与过程编号必须和控制计划中的一致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培训试题教学内容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控制计划的目的是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通过控制特性的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过程和产品变差;并随着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的评价和改进对其进行修订,使控制计划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中得到保持和使用,确保按顾客的要求制造出优质的产品。 2.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产品的样件试制、小批量生产和批量生产所用的控制计划。 3.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主要质量记录表包括和。 4. 控制计划应包括原材料及零件在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过程和检验过程。 5. 针对常规产品(即:老产品、旧产品),技术部将根据其系列分类和相同的工艺流程/过程建立和制定其通用的生产控制计划。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公司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归口责任部门是品质部() 2. 针对常规产品(即:老产品、旧产品),技术部将建立和制订其单独的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 3. 制订控制计划的信息可包括:过程流程图、设计/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特殊特性、从相似零件得到的经验、项目组对过程的了解、设计评审、优化方法。() 4. 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编制样件控制计划。() 5. 样件试制数量必须为200-500件之间。() 6. 样件控制计划中的内容必须包括产品总成的全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能试验(破坏性试验除外),且其检查的频率和容量必须为连续性和100%。() 三、简答题 1. 请说明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和生产控制计划的编制时期。 2. 2.样件、试生产、控制计划? 3. 哪些情况需要修改和/或更新控制计划? 4.简述编制控制计划的工作流程。 检定: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确定并证实计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规定要求,而做的全部工作。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计量标准

最全破产管理人业务流程及工作计划(2)完整版.doc

山东海康律师事务所 破产管理人业务流程及工作计划 第一章总则 为了规范破产管理人行为,提高破产清算工作效率,降低破产清算费用,依法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债权人、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规程。 企业破产是指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依照法律规定清理债务的行为。企业破产可以由债务人申请,也可以由债权人申请。本规程主要规范由债务人申请的破产清算,由债权人申请的破产清算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业务承接 一、与债务人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指定专人每天通过网络、报刊等相关媒体收集企业破产的信息,及时向事务所负责人报告。由事务所负责人组织专人对债务人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初步与客户进行洽谈,建立合作关系,继而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 二、争取法院指定为破产企业管理人 破产企业管理人由人民法院指定,破产管理人选取的方法,一是申请编入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的管理人名册,由人民法院在管理人名册中指定;二是由人民法院直接指定。要想成功取得破产管理人资格,必须得到人民法院的认可,事务所应由负责人与破产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向破产企业所在地法院汇报事

务所办理破产案件的专长、业绩,与债务人之间已建立起的良好互信关系,以及在接受指定后能够客观、公正、依法履行管理人职责,及时向人民法院报告工作。争取在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案件的同时,指定事务所为破产企业管理人。并取得以下法律文书: (一)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申请的民事裁定书; (二)人民法院指定债务人的管理人的决定书; 三、提请法院裁定认可管理人报酬 事务所被法院指定为管理人后,应与破产企业就管理人的报酬及支付问题,协商达成协议,及时提请法院裁定认可,避免以后在管理人报酬支付方面产生分歧,影响破产清算工作进程。 第三章前期工作 一、及时掌握破产企业的基本情况 事务所在被法院指定为管理人后,应及时掌握破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破产企业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破产企业需要安置的人员状况、以及破产企业资产有无抵押担保的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二、接管破产企业 事务所被指定为管理人后,应当及时接管破产企业,接管破产企业的印章、文书和账册资料等,依照破产法规定,担负起管理人职责。 三、接受法院询问,提交相关资料 事务所应当接受法院的询问,如实介绍破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开展破产清算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并按法院要求提供破产企业的相关材料,供法院审理案件了解案情。 四、制定破产清算工作计划 (一)在正式进行破产清算的工作之前,应当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管理

前提方案计划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手册 1.0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与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0范围及适用性文件 2.1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管理;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273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GB/T2734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ISO14159 《设备安全设备设计的卫生要求》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ISO 22002-1:2009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一部分食品制造》 ISO 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0定义 3.1前提方案 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基本条件、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和保持运行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3.2操作性前提方案 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s)。 3.3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如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 等。清洁区采用全封闭或者相对独立的加工区域,人员进入清洁作业区只能走专用人流通道,其他区域的人员不能直接进入清洁作业区。 3.4准清洁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配料间、原料预(前)处理车间 等。 3.5一般作业区 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3.6生产辅助区 对卫生有基础性要求的区域,如公用工程、办公室、食堂、吸烟区、实验室 等。 3.7加工用水 食品生产加工用水包括添加到产品中作为有效成份的配料水,制冰用水,原辅材料洗涤用水,生产设施(场地、设备及工器具)的清洗用水,杀菌冷却水、人员的清洗用水以及检验用水等。 3.8控制措施 能够用于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活动。 4.0职责 4.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管理食品安全小组,并组织其工作; ●确保食品安全小组成员的相关培训和教育; ●参与工厂选址和设计的审查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评审; ●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向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