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照片留住老北京最熟悉景观 品老胡同的老故事

老照片留住老北京最熟悉景观 品老胡同的老故事

老照片留住老北京最熟悉景观 品老胡同的老故事
老照片留住老北京最熟悉景观 品老胡同的老故事

老照片留住老北京最熟悉景观品老胡同的老故事

老照片留住老北京最熟悉景观品老胡同的老故事

胡同,北京人最熟悉的景观,它们的嬗变犹如这座城市一样,底蕴绵长……昨日,在首都博物馆,460余件首次公开展出的档案资料,配合130件文物和100余张照片,向世人再现了曾经的“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老照片中的胡同:“有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 从展厅门口往里看,一堵磨砖对缝的灰墙仿佛四合院的影壁一样,挡住视线。观众参观展览,要拐个弯,先走上一段10米长的“胡同”。在胡同里漫步,两侧挂着十余张老照片,一片儿一景一趣。

比如一张照片上,天空飘着牛毛细雨,一人顶风撑伞走在胡同里,路面一片泥泞。这反映的是老北京的一句胡同俗语——“有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另一张照片上,狭窄的胡同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幌子,有一些西式的广告牌也偶尔掺杂其间。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粮食胡同,其热闹的商业气氛丝毫不亚于现在的王府井步行街。“乍一看,北京胡同都是灰色调的,其实细品每一条都有故事。”作为展览的主要策划人,北京市档案馆专家王兰顺介绍,“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北京城就像是一座放大的四合院,顺

着中轴线左右对称,正阳门就好比是垂花门,紫禁城相当于正宅。在1300平方米的展厅里,如何体现这种“天人合一”的追求,还原“有名胡同3600,没名的胡同赛牛毛”的城市?策展人员耗时1年多,从55卷档案资料里精选了160件实体档案、300余件数字化档案、100余张图片,加上130件文物,在展厅里浓缩千余条胡同情韵。老地图上的胡同:内城胡同曾多达3000余条穿过“胡同”,展厅里,4张硕大的地图挺显眼。从左往右,分别是1750年完成的乾隆京城全图、民国七年绘制的京都市内外城地图、1949年版的北平地图和1982年版的北京城区街道胡同图。对比发现,胡同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朝代更替,胡同布局、数量都有改变。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看图讲史:“长安街往北到德胜门的区域,胡同最规矩,横平竖直。这是元代的遗存。”当初,忽必烈按“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胡同宽6步”建都城。体现在地图上,用于通行的胡同与大小街道互相交织,形成了棋盘式的城市脉络。“目前,东四和西四的胡同仍然保留了当年的样貌。” 从长安街往南,到前三门大街间的区域,胡同布局稍显凌乱。这是明永乐年间扩建都城时,改造而成。朱祖希说:“从前三门大街再往南,胡同走向彻底散乱了。这个区域是嘉靖以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没有系统规划,一些胡同干脆依照河道走势建,比如长巷二条等就是顺着三里河修建。到了清代,北京街巷胡

同达2077条,直接以胡同命名的有978条。” 随着封建帝制结束,北京开启了城市改造的步伐。1949年版的北平地图上,礼王府、豫王府等王府宅邸不再标注,城内南北向道路较多,东西向道路较少,道路通达率较低。此时,内城胡同多达3000余条,其宽度仅4到6米不等。到了1982年,错综的道路格局又发生了变化,伴随着一些新的主干道出现,新的沟通模式初现端倪。户口调查表中的胡同:胡同起名儿很“草根” 小件档案也透露着历史信息。市档案馆的专家们通过一份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入户普查档案,解读出一些胡同名称由来。以烟袋斜街为例。这条鼓楼前脸儿的斜街,东北西南走向,300米长。有人猜测,街得名因为“长相”——胡同东口像烟嘴儿,西口折向南侧通往银锭桥,像烟袋锅。据清《日下旧闻考》一书记载,此街原名鼓楼斜街。众说纷纭,一份玻璃柜子里的档案资料,揭秘了烟袋斜街的来历。这张泛黄的A4纸上,清晰地写着“双盛泰光绪二十七年开业烟袋铺子”等字样。王兰顺说:“这是1948年的一次户口调查表,当时胡同里烟袋铺子扎堆儿。其中还有不少老字号。”其实,早年间胡同名字都是类似这样,老百姓自己起了,叫的人多了也就叫开了。不过这里面也有规律,展览中一组照片墙就总结了几条:比较宽的叫宽街,两墙之间窄胡同叫夹道,斜的叫斜街,有官衙府邸的叫府学胡同、兵马司,有卖吃食的干脆就叫干面胡同、

羊肉胡同。“胡同也经历过几次名称变更,大多把俗名往雅改,比如狗尾巴胡同改叫高义伯胡同。新中国成立后,一批重名胡同按照‘抢眼上口’的原则也改了名,比如老舍故居所在的胡同就从丰盛胡同改成丰富胡同,以别于西城区的丰盛胡同。” 专家还能借助档案资料,重新勾勒出胡同平面图。王兰顺说:“找胡同,关键是要找到首尾。按照老北京门牌号特点,一条胡同从头到尾,再从尾折回来,数字依次增大。如果是内城的胡同,商铺扎堆胡同口。如果是南城的胡同,遇到交叉口等人流密集位置,商铺门牌号就会突然密集起来。” 胡同故事1、大栅栏80年前就有屈臣氏在一张1932年北平市工务局关于修筑大栅栏、观音寺街等处道路暗沟的蓝图上,近200家老字号的名称和门牌号清晰可见,其中既有像百代公司一样,曾名噪一时但已销声匿迹的名字,也有瑞蚨祥、同仁堂等如今依然焕发活力的百年老店的踪迹。在蓝图上靠左的位置,还能找到屈臣氏的店铺名。这些店铺中,百年老号青云阁的变化最有意思。这座百年老店是一座三层小楼,堪称清末民初北京四大商场之首,台球这一时尚运动在那时就已经被青云阁引进,供达官贵人们消遣。这里面还有普珍园菜馆、玉壶春茶楼等众多的老字号。相传讨袁名将蔡锷就是在青云阁的普珍园结识了小凤仙。这里还曾留下鲁迅、聂耳等名人的足迹。王兰顺说,从1932年的图纸看,当时这处京城有名的综合型商业娱乐场所的后

门位于大栅栏,它的正门设在了杨梅竹斜街上。2009年,在大栅栏街区整体改造及业态调整的过程中,青云阁为响应区政府的号召,在装修不足一年的情况下重张。不过这次,老号将后门改成了正门,开在了大栅栏。2、胡同起源有新说胡同起源于哪朝?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元代。据元末《析津志》载,当时有火巷384条,胡同29条。如今这29条胡同中仍旧保存下来并沿用老名称的惟一一条胡同,就是位于西城区的砖塔胡同。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指着乾隆京城全图说:“这张图可是难得一见。不过标识牌上没提到,这里面还蕴藏着一个争议——胡同起源于哪朝。” “我认为胡同最早起源于金中都。”朱祖希指着地图偏左下方的位置说,“元代只是烧毁了金中都的宫殿群,重新在其东北方向兴建大都。然而原本金中都的居民区仍有百姓居住,而铁树斜街等胡同就是当时百姓往来南北的主要通道。”

四 老北京的小胡同-要点梳理

四老北京的小胡同 【基础须知】 作者简介 萧乾,蒙古族,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42—194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专攻“英国心理派小说”。曾任职于《大公报》。复旦大学教授。采访过欧洲战场、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纽伦堡战犯审判。1986年获挪威王国政府授予的国家勋章。出版有著译作品43部。其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篇小说《梦之谷》,报告文学集《人生采访》,译著《好兵帅克》(捷),以及《八十自省》、《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等。 【重点梳理】 一、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3)总写自己对小胡同的印象。 第二部分(4-10)具体回忆自己儿时生活过的小胡同的风土人情。 第三部分(11-13)拿伦敦、慕尼黑等地的胡同对比,表现出对故乡小胡同的留恋。 二、内容主旨 本文以回忆北京小胡同的情感为线索,忆及当时的风物人情,字里行间充满了留恋和向往之情,表现了作者对胡同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流露出作者对胡同被拆的遗憾和保护胡同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看法、主张。小小的胡同只是家乡的一种象征,作者真正怀念的还是家乡的人和往昔岁月。 【难点再现】 1.作者回忆了北京小胡同哪几方面的事情呢? 一是胡同里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从早到晚,一刻不停;春夏秋冬,各有特性;夜晚则徐缓,拖长,而且当中必然有间歇——有的还挺长。二是儿时买小风车,刻泥饽饽,放风筝。三是捉蛤蟆,逮蛐蛐。 2.如何理解作者对小胡同的感情的? 作者对小胡同的感情就是对家乡的感情,尤其是儿时的回忆,更容易引起人的怀念。作者走南闯北,辗转他乡几十年,更易生思乡之情。另外,北京的小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状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者对北京胡同的感情,也正是作者对北京文化的感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3.本文的语言特点有什么特点? 本文的语言有较强的说明性,简单的勾勒,却于平淡中现出真情。例如文章第4段,短短百余字,就简要地把母亲去世后寄养在堂兄家,半工半读,上高中因学运被变相开除,后又回北平上大学等走南闯北的几十年经历叙述清楚了。也就在这看似平淡的叙述之中,“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萦绕着那几条小胡同转悠。”的怀念之情流露出来。

一张照片的故事作文

一张照片的故事作文 在我家的相册里,珍藏着许多照片。每一张就是一个美好的瞬间,一段甜美的回忆。 瞧,这张照片是2004年10月2日照的。那天,秋风瑟瑟,晚风习习,爸爸妈妈带着我去节日里的公园游玩。 我可高兴了,嘴里哼着歌,欢蹦乱跳地向公园里奔去。公园里玩的可多了,有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灯展;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还有北方来的冰雕呢。 我们一家人穿上厚厚的羽绒服进入了一个蒙古包似的穹体里。呀真冷!一股寒气迎面扑来;我一进去就想出来,但里面许多巧夺天工的冰雕作品吸引了我。有北京天坛、宫中玉女、西天取经、黄鹤起舞,还有而儿童滑梯呢!当我来到南京中华门前,想摸一下门前高大的冰狮子。于是便踮着脚、努力地想去触摸着狮子身上的铃铛。这时,爸爸的照相机不知什么时候啪地闪了一下。一张我在中华民族象征中华门前摸狮子的有趣的照片就这样永远地定格下来。 这张照片留下了美好的一瞬间,让我难以忘怀。 篇二:一张照片的故事 瞧,这是一张在鹿山村的照片,照片中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

美丽的鹿山村就在身后,中间那个胖胖的,头上扎着蝴蝶结又可爱的小女孩就是我。这张照片虽然看起来普通,却记录了我6岁时发生的一件事. 这张照片是2006年6月7日拍摄的.那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鹿山村,快到红艳艳的桃花山时,妈妈已经快倒下了.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下来.这时,后面来了一群游客,说:这桃花山可怎么爬得上去呀!这些路弯弯曲曲的真难爬呀!妈妈说:没事的,我们只要坚持,就能爬上去的我迫不及待地跑上了山顶,大声地说:上来吧!只要坚持一会儿,就能爬上来的.游客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喀嚓爸爸就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我就会想起美丽的鹿山村,想起我的年幼天真,想起和我一起登桃花山的旅客. 篇三:一张照片的故事 故事源于一次六一儿童节,我们的那个班的女孩子必须合力演出一个节目。我们决定跳舞。当时的我,跟现在截然不同,那时的我的肤色跟同年的女孩一样,不过有点像男孩子。 当天,我们班先一起跳舞。跳的很好,非常合拍。校长现场问问题。接着是别的班了。当中场休息时,我们还没出场时,我们女孩子穿上即将要表演的衣服时,我父亲要给我们照照片。我和同学一起照照片,一时女孩子一起来个合照,一时两个两个的照。真好玩。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25篇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25篇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一): 抚摩着已经相隔十年的老照片,我不禁泪眼婆娑,氤氲了双眸。这是我小时候在那不复存在的庄里与奶奶的合照,在我出生的地方与我的爷爷奶奶在一齐的时光。照片上的人啊,面带微笑,小小的我啊,在奶奶怀中,那种幸福的味道仿佛能够从这张照片中、从那个遥远的十年前,再次追随我回到此刻。我多愿意再回到那些年…… 已经入冬的寒冷与东屋热炕的温暖,真是有着天差地别。已经年近古稀的奶奶坐在热炕上,紧紧拥着我。面带微笑,奶奶虽华发早生,大大小小的皱纹布满整张脸,但面色却出奇的红润,一抹喜悦之色悄上眉梢。身穿红色夹袄的小身影依偎在老人怀中,充斥着温暖与幸福。 大字不识的奶奶,用她的所见,在白纸上为我勾勒出一条又一条鲜活的金鱼。圆鼓鼓的鱼眼,肥大的鱼肚,密密麻麻的鱼鳞,灵活的生命,跃然纸上。“奶奶画……画的好棒,能教……教航航画吗?”口齿还有些不清的我,大大的眼睛紧紧盯着那条鱼,欢喜得不得了。迫不及待的我便拿起笔,在那些来之不易的白纸上,模仿着奶奶画的鱼,尝试画自我的鱼。小时候领悟本事比较差的我,一上来就画了一条并不像样的瞎眼鱼。奶奶眼中盛满慈爱,微微笑着便握住我的小

胖手,一笔一笔在纸上勾画着。鱼眼、鱼肚、鱼尾。奶奶的手一点也不光滑,也不纤细,满是厚厚的老茧。只是这双甚至有些变形的双手,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温暖,那是来自心与心的温度。 “航航要听话啊,等奶奶买鱼,给你炖鱼吃。”奶奶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却格外亲切。 那天,我和奶奶竟画了一午时的鱼,冬日里的一缕稀有的暖阳斜射进窗,洒在鱼身上,闪着金光。 恰是如今,已不一样往昔。等我想起已经认字的我能够教渴望读书的奶奶识字时,已经没有了时间,没有了机会。此刻的奶奶躺在床上,坐在炕上,有的只是空洞的双眼和交流时寥寥几句的应答。终是再想,也是物徒留,人却不必往昔。 老照片的牵引,使我重温了那些年的一幕幕,我想如果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必须要紧握着奶奶的手写下“爱”这个字。“吧嗒”“吧嗒”……灯光已暗,夜已深,泪更长,老照片的故事和眼泪遗落了满地……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二): 翻开我的几大本相册,让我最想看到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幼时妈妈给我拍的“百日照”,照片中的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一个圆圆胖胖的可爱无比的小婴儿。小小的我坐在一堆大圆饼的中间。还没有长牙齿的我竟然津津有味地埋着头啃大

老照片的故事600字8篇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600字》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600字(一): 老照片的故事 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那里面记载了我们许多童年的趣事,也记载一些痛苦的事。但不论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搞笑的那些照片都是值得我们去回忆的,虽然并不十分的甜美。 不经意,我的目光触到这一张照片,这是一张极其出众,对于我来说十分珍贵的老照片。照片中的我和幼儿园的同学把手中的同学伸向蔚蓝的上空,迎接那一年的校庆。 记得,那是准备校庆的时候。由于年龄关系,我们要离开幼儿园,离开亲爱的老师。小时任性的我,一想到要与伙伴们分别,就连校庆也是闷闷不乐的。老师伙伴们明白这将是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校庆,为了让学校气氛活跃,有的家长还买来烟花与伙伴们共庆。老师们与师生唱起了大家都熟悉的校歌。都笑得如怒放的花朵般美丽,彩虹般多姿多彩。这一天,大家都累了。 我不明白,离别的时刻,为何这般热闹。 老师们千叮万嘱,期望我和其它伙伴们勤奋努力,给家人争光,还送我们每人一首小诗。 在那个晚上,望着那空中荡漾的迷人的星火,我和伙伴们兴奋的把手迎向天空。就在那一刻,相机留下了这永恒的美丽瞬间。 从家长们的目光里,我似乎看到了那股暖暖的爱的河流;那条长长的情的丝带;那个硬硬的岩石般的期望。 诚然,岁月如歌而过,但儿时就已埋下的真情与期望却还存在;即使,海枯石烂,那深情的一刻将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这张乘载期望的照片不仅仅记下了我儿时的笑脸,还记下了幼儿园灿烂的夜空。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600字(二): 老照片的故事 翻开儿时的相册,心里总觉得一股暖流流过。回想儿时,总想着快快长大,但是长大后,又觉得后悔当初许下的愿望。如果永远是个孩子多好啊!我常常这样想。 打开老相册时,才能发现自我小时候是多么的天真浪漫,活泼可爱。目光随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划过。许久,我的目光渐渐停住,落在两张一哭一笑的照片上,好像时间定格在那里。一张是我哭着的相片,一张是我笑着的照片,那里头隐藏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母亲对我说,这两张照片都是我六个月大的时候照的。一张哭的照片是大人们都不在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在大哭大闹,如果没人听到,或者是没人来看着我,我会一向哭下去,哭道没声了还继续哭。妈妈当时被吓坏了,以为我出了什么事。之后才明白是怎样一回事。爸爸明白了就在我哭的时候拍了一张照片,算是做个纪念吧。

一张老照片的故事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一张老照片的故事作文800字 翻开相册,在花花绿绿的相片中有一张黑白照特别的醒目。这张照片离现在已有50多年了,是爷爷抗战胜利退伍回来以后,在济南火车站当铁路调度员的时候拍的。 这是一张全家福,太奶奶坐在中间,抱着才几个月大的二伯、大伯那会儿也就两三岁吧,照这张相的时候,我的大姑和我爸爸还没有出生呢!相片中的爷爷奶奶大概30多岁,虽然是黑白照,却难掩俊秀。 我的爷爷可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每次翻看相册,爸爸就会给我讲述爷爷的故事,虽然他记得也不是很多。爷爷是个军人,有七枚勋章。他当过连长,参加过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参加了解放青岛,解放潍坊的战斗;爷爷当过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爸爸说在抗美援朝中,爷爷是个通讯兵,在其中一次战斗中爷爷差点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当时敌人的轰炸很猛烈,爷爷卧倒在一个角落,一个战友叫他快离开那儿,爷爷猛地就地滚了,一个炮弹就落在了爷爷刚刚躲避的地方,真是惊险呐!我想战场上处处都是这样惊心动魄的场景吧,随时都面临着死神的威胁,随时都有可能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 爸爸说爷爷援朝的那个时期,条件很艰苦!生活设施简陋,环境恶劣。几乎没有睡过囫囵觉,大部分都是和衣而卧的;几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很多时候都是用野菜充饥的;手上脚上冻得裂得几乎没有一处好的。爸爸说爷爷转业回来后,他给爷爷洗脚,爷爷的脚趾甲又厚又硬,得泡了热水才能剪得动。爷爷也经常告诉爸爸:“朝鲜战场牺牲了那么多好同志、好战友,我们这些侥幸活下来的人,与他们比起来,我们很幸福了!要知足,感恩啊!” 爷爷十多年的参军经历,十多年的战争生活,可以写成十几册厚厚的书吧,可惜没有记载,也没有机会亲耳听爷爷讲述。每每翻开相册,我总是会缠着爸爸叫他讲述关于爷爷的故事,可惜爸爸也知之甚少。我只能望着照片,想象爷爷在战火纷飞、枪林弹雨之间英勇杀敌的壮烈的场面。我总是想要是爷爷现在健在那该多好,我可以在他的膝下听他讲述战场上的故事,了解历史,铭记历史。

北京八大胡同介绍

八大胡同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独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因为当年,这里曾是烟叶花柳巷的代名词。“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外郎营、皮条营)。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八大胡同位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地区,1.26平方公里,西边是现在的新华街,东边到前门大街,南边在珠市口,北边就在前门大街。八大胡同不仅是娼妓业的代名词,还是老北京商业繁荣的缩影。据载,当年这里不仅妓院林立,还是老字商号、会馆文化及戏曲文化的发源地。八大胡同的形成,它一定是依靠了当年繁华的商业。从清初开始繁荣,到乾隆,到清末一直非常繁华。 八大胡同的成名与大栅栏的崛起密不可分。大栅栏的繁荣起源于清初的“旗民分住”政策。大清朝的这一国策形成了满汉分治的格局,这也意外地带火了今天前门外大栅栏一带。随着汉人外迁,北京的商业娱乐中心开始转移到大栅栏一带。这里也成了戏园子、饭馆子、窑子的汇集之所。 大栅栏一带至今还集中了北京最多的老字号。其中有家鞋店叫内联升。内联升是河北武清县人赵廷于100多年前创办的。有趣的是,当时就凭“内联升”这三个字,他的鞋店竟火爆了京城的官场天成斋,做老百姓穿的低档鞋,而内联升专做坐轿子的人穿的鞋。当时,北京有句俗语,叫“爷不爷,先看鞋”,是说鞋能抬高人的身价,赵廷把眼光盯上了官员们上朝穿的朝靴。妙招:就是把清政府大小官员范式在他店里买过朝靴的人的姓名、年龄、住址、靴子尺寸、特殊爱好、特殊脚型等计入专门的账中,叫做《履中备载》。根据这个《履中备载》做的靴子准保合脚。甚至他媳妇、孩子穿多大的鞋都有记载,不让别人看。据说,一些官员经常到他这里来打听上司或恩师的“足下之需”,花重金给上司或恩师制作几双朝靴送去。连上司穿多大尺寸的鞋都知道,自然是“心腹”之人。因此,内联升生产的朝靴身价倍增,一双可卖白银数十两。 还有一招:顾客一进门,门口有一个沙子的箱子,一踩就过去了,后边的伙计就赶紧给你量鞋底子的长度,等于你还没说话呢,店里就已经知道你穿多大的鞋子。 鞋店的成功还得益于鞋店的字号。“内联升”这三个字是赵廷专门为逢迎做官者心理取的,“内”指大内宫廷,“连升”寓意穿他的鞋能官运亨生。甚至皇帝的龙靴也出自内联升。 老北京城的妓院分若干等级。最早的妓院分布在内城,多是官妓。现东四南大街路东有几条胡同,曾是明朝官妓的所在地,如演乐胡同,是官妓乐队演习奏乐之所。内务部街在明清时叫勾栏胡同,是由妓女和艺人扶着栏杆卖唱演绎而来的。以后“勾栏”成为妓院的别称。明清时期,当官的和有钱的饮宴时要妓女陪酒、奏乐、演唱,叫做“叫条子”,在妓女一方,则叫“出条子”。百顺胡同到了清末民初,妓院主要集中在前门外大街,一是因为这里离内城较近,官员们出城享乐比较方便;二是这里有火车站,南来北往的旅客多;三是前门外大街是京城著名的商业街,相当繁华;四是这一带是戏园子、茶馆、酒楼的集中地,吃喝玩乐,可自成一体。据30年代末的一份统计资料,当时“八大胡同”入册登记准予营业的妓院达117家,妓女有750多人,这只是正式“挂牌”的,还不算“野妓”和“暗娼”。老北京的妓女分为“南班”与“北班”两种,一般来说,“南班”的妓女主要是江南一带的女子,档次高一些,不但有色,而且有才。这样的妓女陪的多是达官显贵,如京城名妓赛金

老北京胡同名字的由来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为保护古都风貌,维护传统特色,北京城区划定了二十余条胡同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像南锣鼓巷、西四北一条至八条等就被定为四合院平房保护区。自元大都以来形成的老北京胡同成棋盘式格局。胡同的形成和发展,在其名称上也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痕迹,并反映出社会风情。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落处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以久。最近《北京晚报》又刊登了新的考证文章,认为"胡同"不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是汉语。 每条胡同一形成,人们自然会给它起个名,这个名称一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叫开了,就确确实实地代表了这条胡同在整个城市中的方位,成为人们交往、通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标志。这是胡同名称的实用指代作用。由于胡同名称从元朝开始形成胡同起,一直都只是靠人们口头相传,至于用文字写在标牌上挂在胡同口上,只是民国后才有的。 北京的胡同虽然看起包罗万象,既有河湖海(大江胡同、河泊厂胡同、团结湖、海滨胡同)、山川日月(图样山胡同、川店胡同、回升胡同、月光胡同)、人物姓氏(张自忠路、贾家胡同)、市场商品(菜市口胡同、银碗胡同)、工厂作坊(打磨厂、油漆作胡同)、花草鱼虫(花枝胡同、草园胡同、金鱼胡同、养蜂夹道)、云雨星空(云居胡同、雨儿胡同、大星胡同、空厂)、鸡鸭鱼肉(鸡爪胡同、鸭子店、鲜鱼口、肉市街)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看着眼花缘乱,但如果认真分析,还是有其自个儿内在的规律的。 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沿用至今。 1.以形象标志来命名 因而好多胡同都是以一个较明显的形象标志来命名的,这也表现出北京人的实在、直爽和风趣,象较宽的胡同,人们顺嘴就叫成了“宽街”、窄的就叫“夹道”、斜的就叫“斜街”、曲 折的叫“八道湾”、长方形的称“盒子”、短的有“一尺大街”、低洼的有“下洼子”、细长的叫“竹杆”、扁长的称“扁担”、一头细一头粗的叫“小喇叭”等等。 还有以特殊标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柏树胡同(今百顺胡同)、铁狮胡同等。此外,还有以当地特点或形状命名的胡同,如耳朵眼胡同、罗圈胡同、椅子圈胡同等。 2.以地名命名

老照片的故事500字

老照片的故事500字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老照片的故事500字(一) 我从小到大照过许许多多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我一看到就会想起一件有趣的事: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爸爸说带我们兄弟俩去郊外钓鱼。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我们带上钓鱼竿和一些蚯蚓就出发了,路上,我时不时地往车窗外观看那美丽的风景。 大约一小时后,我们就到了! “哇!郊外的风景好美呀!”一下车,我就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不信你看:那绿茵茵的草地就像一张铺在地上的绿色地毯;连绵起伏的山如士兵一般;蓝天、白云、大树……形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我们开始钓鱼了,我把鱼线用力甩到湖面上,就坐在那里等着鱼上钓了,不一会儿,我就钓了两条鱼了,而爸爸呢,早已钓了十几条鱼了,唯独只有弟弟还没钓到有一条鱼。于是,我冲弟弟使了个眼色,弟弟一下子就明白了,我俩一起冲上去,摇着爸爸的手臂,嘟嚷着要他教我们钓鱼的方法,老爸始终守口如瓶,不肯说出。 过了一会儿,老爸终于招架不住了,便拿起了鱼竿。哦,原来如

此!我们终于明白了,原来老爸的鱼竿上有好几个鱼钩呢! 我们按照老爸的“秘诀”,果然一会儿就钓上了很多鱼。 临走时,老爸见我们这么开心,便从车里拿出了‘数码相机’,说要帮我们照个相,我赶紧从旁边拿起老爸发明的鱼竿跟我们照相。“咔嚓”一声,老爸按下‘快门’键,那开心的瞬间将永远定格。 第二天,我到照相馆把那张照片冲洗了出来,装到相框里。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时,便会想起这件有趣的事。 老照片的故事500字(二) 翻开那本相册,一张照片映入我的眼帘。乘上记忆的快车回到云南玉龙雪山森林公园。登上“玉龙雪山”那天,照片背后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妈妈,还有很多老师一起乘坐着大巴车来到了云南玉龙雪山森林公园。今天我们要攀登一座大山,世界上纬度最低的海洋性冰川-------玉龙雪山。因为山很高,导游给我们买了坐缆车的票。 坐缆车的人真多呀,等了大约半小时才轮到我们上车。我们坐上了缆车,一开始我还有点害怕。缆车开始徐徐上升了,风在我耳边呼呼作响,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过了好一会儿才适应。和我坐同一辆缆车的哥哥却好像很兴奋,一点也不害怕。看到他这个样子,我也镇定了下来。往下一看,哇!眼及之处都是绿树,这郁郁葱葱的树木连成一大片就象是绿色的海洋。我和哥哥高兴地大声呼唤起来。转眼间我们就来到了山顶,导游带着我们来到了雪山山顶的观景处观看山下

关于老北京胡同文化的论文

关于老北京胡同文化的论文 说起胡同文化,并没有很严肃地讨论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从琐碎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娓娓道出。北京的胡同方方正正、胡同内的四合院规规矩矩。胡同、四合院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反过来也可以说北京人的文化造就了胡同和四合院。许多人也许会感觉到,文化这样贴近我们的生活,文化也可以这样探究。 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因此,我们研究本课题的最终目标是让更多的人除了认识,以及了解胡同建筑的特色外,还要对古建筑产生保护意识与责任感。了解国家对古建筑的保护措施,做到弘扬真正的中国文化,提高个人素质修养。 研究老北京的胡同建筑,我们不仅能从艺术建筑方面得到拓展,还能对几何数学、政治思想、语文古味、物理构造等方面进行升入感受。 对于高中生来说,这是体会课本以外知识的新技能。 现如今我们都住进了高楼大厦,可是邻里间没有胡同里内些老住户们间的熟络。尽管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更密切,而不是越来越疏离。 课题的研究对象已经被国家设为保护项目,北京城区划定了二十余条胡同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像南锣鼓巷、西四北一条至八条等就被定为四合院平房保护区。 如今已经形成了追古文化的潮流之一。 我们组研究的这个课题作为一个文化课题,十分具有浓厚的古风气息,中国趣味。对研究人员来说既可以发现新奇的古文化,还可以边学边娱乐。社会方面,它符合现社会重点倾向,对城市发展也有了推动。 而且,我们组研究的这个课题涉及广泛,本组主要选择的研究范围是胡同建筑特色与胡同建筑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它传播特色的方式方法。 本课题是对“古代建筑对新时代的影响”进行了实质内容缩小,变成了主要研究胡同特色对新时代的城市规划突出影响与成就。研究内容是对胡同进行介绍,以及深入探讨胡同的真正意义,例如:记录了人们的风俗、改变了现如今一些小巷的特点、传播古中国文化特色。 本组进行选择的样本对象是德胜门附近的南锣鼓巷,鼓楼以及后海的宋庆龄故居。 我们组在研究这个课题时,采用的是分组合作。 首先,本组成员一起实地研究,主要研究的方向倾向于南锣鼓巷的胡同。 具体分工如下: 2人照相,1人登记,2人观察,1记录,1人采访,1人引导。 其次,本组成员内部分工进行分类文献。1人收集,1人分类。 然后,本组成员开始抒写讲稿与教材合成。2人合成,2人演讲。 接着,本组成员全体总结个人所获,然后统计。 最后,抒写论文与成果展示。

一张老照片作文600字

一张老照片作文600字 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任思绪流动其中,我终于明白,流逝的最多的则是儿时如歌的岁月。不经意,我的目光触到这一张照片,这是一张极其出众,对于我来说非常珍贵的老照片。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一张老照片的600字作文,大家快来跟一起看看吧。 一张老照片600字作文篇1一张老照片 时光有如流水般,匆匆流一过,生命的回忆,被裁剪成一张张的照片,有些欢乐,有些寂寞,有些泛黄,这褪色的回忆,勾起了我沉淀在心中永远的痛。 回到妈妈的老家苗寨,进门,一阵阵熟悉的坛木味围绕在我身边;放眼望去,一张大照片,竖立在墙上,那是外公过世的遗照。虽然是外公自己独立的照片,但我还是感受得到,外公的威严还在,但多了几分亲切感。我想起,外公曾经带着我,进入他那片绿油油的菜园,带我抓虫,教我洗衣服,与我共度美好的时光;现在,那片菜园不再鲜艳,再也没有人去整理它,反倒是添了几分的落寞感。原本应该是繁忙的收割季节,却没半个人经过;应该是点缀着白云的天空,却也风云变色,乌漆漆地开始起风;应当是传来开心的笑声,如今,却只有北风呼呼地咆啸着,抓狂着…… 一年过去了,照片也不敌时间的流逝,渐渐泛黄、褪色;外公的笑容,也慢慢消失在脑海里;我最熟悉的房子,在一瞬间中,变得陌

生。如果说,记忆是一卷录影带,那照片则是一一把它们个别边框起来,好让人们留念。虽然我与外公有许许多多的照片,但都被烧掉了,久而久之,大家也都忘了那段时光,只有一张就遗照,被保存下来。 一张旧相片,虽然功用不大,但它却是无价的宝贝;任何稀有的东西,都无法抵得过一张张的回忆录。虽然旧,但每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看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及感触,我想:这就是旧照片它迷人的地方;它虽然不能改变世界,却能改变一个人,使他的生命变得更精彩! 一张老照片600字作文篇2外公的老照片 今天,我和外婆翻开相册的第一页,那时的外公才32岁。照片上的外公可真神气啦!他穿着黑色的衬衫,白白的裤子,笑嘻嘻地站在花园门口。他一手扶着一棵树,一手叉着腰站着呢。他扶着的树有4米多高,树上有一个鸟窝,那个鸟窝足足有碗口那么大。树旁有青草、绿色的田野和鲜艳的花朵。那碧绿的庄稼给大地铺上了绿地毯。 我看着照片对外婆说:“外公真精神。”外婆说:“院子里的这棵长17米左右的树就是你看见的照片上的小树。外公经常给它施肥、浇水、治虫,它才能长到现在这么高。”我大声地对正在院子里工作的外公说:“外公,你真不简单哪!我也要种一棵树,冬天为它穿衣,夏天为它捉虫,浇水,还要为它施肥松土。过很多年以后,咱们比一比,谁的树长得健壮。” “你这小家伙,你以为种树这么简单,你看这棵橘子树,花开得好好的,不知什么虫子,竟把它的叶子吃得斑斑点点的,我把稻田用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800字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800字 篇一:八年级第五单元老照片的故事 老照片的故事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600字 | 2015-02-24 11:44 老照片的故事当我翻开家里的多本影集时,一幕幕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便呈现在我的眼前。忽然眼前一亮,一张老照片将我的思绪引向那个快乐的时段。照片上的我那时大概三岁。胖嘟嘟的身上带着一个红肚兜,小手和脸上满是香喷喷、白花花的奶油,一对牛角辫俏皮的扎在头上,双眼散发着欢快的光芒。身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大蛋糕,上面赫然写着“甜甜生日快乐”六个大字。哈,我在过生日呐!至于为什么满脸奶油,就听我细细道来:那天,妈妈本来要给我买一个小的蛋糕,可我不干,正在闹别扭的时候,舅舅送来了我喜欢的大蛋糕!我兴奋地围着它左看看,右瞧瞧,并竭力想把它抱起来,正当我想亲它一口的时候,爸爸趁我不备,一下子把我的头摁进了大蛋糕的奶油里,妈妈马上给我拍下了这个特写镜头。一张老照片虽然不值钱,但它却保留下了你人生中难忘的一幕。当你若干年后,再看到这张照片,说不定会惊讶的说:“咦,这就是我吗?” 板凳回目录 老照片的故事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600字 | 2015-02-24 11:44

老照片的故事张爱玲在她的名作《沉香屑》的开头写道:“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现在,我要说,请集中您的注意力,凝视一张微微发黄的黑白老照片,听我讲一个一张老照片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我最近才听说的。在奶奶家,我陪奶奶在里屋“唠”起了家常。我不知哪来的感慨,到:“不知奶奶爷爷年轻时是什么样子的。”纯粹出于私心,想知道他们年轻时“美不美”。奶奶竟马上找到老花镜,拿来一本印着“美人图”的相册给我看,指着其中一张黑白照说:“这就是你爷爷奶奶年轻时的模样。”原来,奶奶把她珍藏的结婚照展示给了孙女。那个姑娘梳着两根大辫子,穿着一身制服,挺立着;小伙子留个“小平头”,挺直了的腰杆让那身中山装更显精神,仿佛在表明:“我已准备好挑起家庭的重担。”两个人好像忍着笑,却又忍不住,那笑容偷偷地“溢”了出来。每张照片都包含着故事,这张也不例外。奶奶讲起了他们的故事,不像是说给我听,倒像是自言自语,自己正做着梦。她准想起了那个大辫子的姑娘。爷爷奶奶的婚姻可是经受住了爷爷“倔强憨态”的考验。奶奶说,结婚前,她很想买件新衣服,爷爷“呆”着一张脸,算是答应了。下午,奶奶一个人在百货商场门口“晒”了半天,也不见爷爷的影子。那颗年轻气盛的心都快气炸了,一着急顿时明白是爷爷小气,躲着“准媳妇”呐!这下子可不要紧,八百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一股脑“倒”了出来。奶奶又想起爷爷骑着小毛驴去自己家“登门拜访”,“丢人丢到家”。虚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600字8篇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600字(一): 老照片的故事 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那里面记载了我们许多童年的趣事,也记载一些痛苦的事。但不论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搞笑的那些照片都是值得我们去回忆的,虽然并不十分的甜美。 不经意,我的目光触到这一张照片,这是一张极其出众,对于我来说十分珍贵的老照片。照片中的我和幼儿园的同学把手中的同学伸向蔚蓝的上空,迎接那一年的校庆。 记得,那是准备校庆的时候。由于年龄关系,我们要离开幼儿园,离开亲爱的老师。小时任性的我,一想到要与伙伴们分别,就连校庆也是闷闷不乐的。老师伙伴们明白这将是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校庆,为了让学校气氛活跃,有的家长还买来烟花与伙伴们共庆。老师们与师生唱起了大家都熟悉的校歌。都笑得如怒放的花朵般美丽,彩虹般多姿多彩。这一天,大家都累了。 老师们千叮万嘱,期望我和其它伙伴们勤奋努力,给家人争光,还送我们每人一首小诗。 在那个晚上,望着那空中荡漾的迷人的星火,我和伙伴们兴奋的把手迎向天空。就在那一刻,相机留下了这永恒的美丽瞬间。 从家长们的目光里,我似乎看到了那股暖暖的爱的河流;那条长长的情的丝带;那个硬硬的岩石般的期望。 诚然,岁月如歌而过,但儿时就已埋下的真情与期望却还存在;即使,海枯石烂,那深情的一刻将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这张乘载期望的照片不仅仅记下了我儿时的笑脸,还记下了幼儿园灿烂的夜空。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600字(二):

老照片的故事 翻开儿时的相册,心里总觉得一股暖流流过。回想儿时,总想着快快长大,但是长大后,又觉得后悔当初许下的愿望。如果永远是个孩子多好啊!我常常这样想。 打开老相册时,才能发现自我小时候是多么的天真浪漫,活泼可爱。目光随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划过。许久,我的目光渐渐停住,落在两张一哭一笑的照片上,好像时间定格在那里。一张是我哭着的相片,一张是我笑着的照片,那里头隐藏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母亲对我说,这两张照片都是我六个月大的时候照的。一张哭的照片是大人们都不在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在大哭大闹,如果没人听到,或者是没人来看着我,我会一向哭下去,哭道没声了还继续哭。妈妈当时被吓坏了,以为我出了什么事。之后才明白是怎样一回事。爸爸明白了就在我哭的时候拍了一张照片,算是做个纪念吧。 我听了,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原先我小时候还有这种事! 之后,妈妈又跟我说另外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大家都明白夏天炎热,人们都会去买西瓜吃。而我是却是家里最爱吃西瓜的家伙。六个月大的时候,爸爸买了一个西瓜,我闹着要吃。无奈之下,爸爸只好切下一块给我吃。 我吃得津津有味。因为刚长牙,我就慢慢的啃呀啃,汁水顺着我的嘴角流下,我则慢慢地享受着人间美味。爸爸拿起照相机,咔嚓一声拍下了这张照片。 听完,我的心里有一种怪怪的?无法形容的感觉。但是,我觉得我很幸福!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600字(三): 老照片的故事 虽说雁过留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的流

老北京胡同文化概述

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现如今,国家非常重视北京胡同的文化发展,北京旅游局在一些保护较好的胡同中,开辟出了游览专线,旅游者可乘坐旧式三轮车游览胡同,还可到住在胡同里的百姓家作客。北京的胡同文化就这样传播到了全世界。 北京的胡同名称包罗万象,有自然景观、生活用品、人物姓氏等。有的名称反映了胡同的明显特征,如“宽街”、“八道湾”、“一尺大街”等;有的名称则表露出人们的美好原望,如“安福胡同”、“寿长胡同”、“永祥胡同”等。胡同的名称反映出胡同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北京的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而且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厚重复杂的土地利益面前,“故土情结”往往被误为矫情的呻吟;但即使作为社会运行的平衡,也需要一种科学的全面统筹的观念避免整个城市陷入功利泥沼,需要一种共识维护城市记忆和遗存。 北京的土地变迁之所以受到格外的关注,不仅因其文化古都,更因为其身为京畿,提供示范。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他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别看这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它们的特色却各不相同。在北京城西部有个胡同叫九道弯,原因是一个小小的胡同竟要拐九个弯。有的胡同如果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那这条胡同就会以这个人的名字命名,比如石老娘胡同和王皮匠胡同。还有的胡同是按照其形状命名的,像羊尾巴胡同和耳朵眼胡同,听起来就这么生动形象。北京的胡同真是数也数不尽,有句俗话不是这么说吗:“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不少胡同里的一片砖、一片瓦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 胡同一般都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买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胡同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有的是亲切融洽的邻里关系。 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

一张老照片的故事

一张老照片的故事 天飘着小雨,我喜欢在这种时候翻翻相册,回忆过去。谈不上惬意,只是觉得那滴滴雨水正像过去的往事,在记忆的长天空中飘飞,让人重温过去的酸甜苦辣。翻开相册,众多照片都呈现在我眼前,每一张都令人感到温暖,因为它们都是过 去真实的记录。翻着,其中有一张我记忆特别深,在众多的照片中,或许没有人能发现它的不同,而我觉得它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有一个令我至今难忘的故事。 画面上有三个人,坐在石头上的是我和妹妹,旁边的是奶奶,这张照片是在方塔 公园里拍的。妹妹的样子十分开心,而我不在笑,好像略有所思,奶奶则出神地望着我们。为什么我和妹妹的表情有所差异,这还要从拍照前说起。 这天,奶奶带我们去方塔公园玩,一路上树木葱茏,亭台楼阁,更有假山池塘相衬,风景好不优美。我们的兴致都很好,有说有笑。走到一庭院处,看见那里有一小池塘,奶奶便提议照一张相,我们当然都举双手赞成。奶奶让我们坐在假山前的两块石头上,嘴里还说着:“来,姐姐坐大石头,妹妹坐小石头,坐好了啊!”我 听了连忙坐了上去,还摆出了我认为是最可爱的造型,可一旁的妹妹却不高兴了,弄得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奶奶的耐心“交涉”下,终于弄清了缘由,原来妹妹不肯“低人一等”,坐那块小石头。看着摆好造型的我,奶奶只好继续作“思想工作”,可妹妹却铁了心地不肯坐上去,这可难坏了大家。僵了一会,我有 写不耐烦了,“快拍啊!”我嚷道。奶奶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说:“妹妹想坐你 那块大石头,要不。。。?”我连忙一挪身子坐到了旁边的小石头上,妹妹这才露 出了笑容。奶奶夸奖道:“真不愧是姐姐啊,多么懂事,还懂得谦让了!”想着奶 奶说的话,我笑不出来了,心里只是牢牢记住了“谦让”这个词。随着闪光灯的闪这一刻被定格了下来,而“谦让”也被定格了下来。 现在,我和妹妹都长大了,再也不会为小事而闹不愉快了,但我时时刻刻都记着这个故事,即使当时的我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谦让”,但起码我做到了,这一点,是我一直为之自豪的。 许多年过去了,这张照片一直放在相册里,每次翻开,总会把它抚平一下,就像是抚平我心中的记忆。。。

最新【描写老照片的句子】描写老照片的故事优秀范文8篇.doc

【个人简历范文】 第一篇老照片的回忆 甜润的空气在周围荡漾开来一月亮笑了。它的淸辉通过附近的窗口亳无阻拦地泻在一架宽大的书橱上。轻轻地,抽屉开了,一本影集踉踉跄跄地走了出来,一张老照片掉岀来了,它揉着惺松的睡眼,甩着疆硬的手臂,坐下来对着影集说 “瞧啊!我的画而还是那么清晰!” 影集仔细地端详起来这是一张母女合照,女儿大约五、六岁,穿着一件牛仔衣,母亲大约30岁,穿着一件黑上衣。女儿黑色的短发随风飘扬。她们依偎着;身后是一棵髙大的梨花树,嫩黄的树叶中已迸出许多纯洁的花儿。它们依偎着;梨花树下是一条幽幽的小径,旁边有一些深绿的树叶儿,仿佛在思考。它们依偎着。一阵轻快地鼾声裹着影集的目光飞岀窗外_ 月光是那样美,像杯香醇的美洒,饮一口,就醉了。这可不比十年前的月亮,十年前的它,像青涩的果子,酸中有甜。影集不想了,因为它看见了另一张老照片,披着一股书香优雅的说 “请看我!我的画而是多么充实呀!这么多的孩子,他们都长大了!” 影集和老照片看去这是一所学校的一角,一盆盆五彩缤纷的花儿衬着孩子们上翘的嘴角。孩子们的胸前都飞扬着一条红领巾—那是荣誉的象征,标志着一个新阶段。 新老照片和影集,一齐注视着熟睡中的孩子,她的思维正在快速地转。它们又看了一会儿那隐在云雾中的月儿,便落到抽屉里期盼着美好明天…… 第二篇老照片的故事 打开抽屉,无意间看到在角落里有一本孤独的相册。轻轻擦去封而上那层浅浅的灰,翻开时掉出了一张老照片。 照片上的我大约两岁,扎着两个小辫子,一双眼睛水汪汪的,脸上还挂着晶莹的泪珠。看着这张老照片,我不禁疑惑,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呀?于是我跑去问妈妈。妈妈看着照片笑了起来,给我讲起了这张老照片中承载的故事。 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恫玩。淘气的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到地上后,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可是那时,爸妈并没有过来扶我,爸爸只是平静的说了一声,没事儿,自己爬起来。我傻傻的坐在地上,一看爸妈都不过来帮我,便委屈的哭了起来。慢慢地我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不过仍然在哭。这一幕刚好就被妈妈给照了下来。 现在来看这件事,也不会再感到伤心、委屈了。我也理解了父母的这种行为,也正是父母的这种行为使得日后的我在而对困难时,变得更坚强、独立了。 看着这张老照片,我不禁笑了。

北京胡同与传统文化

从北京胡同看传统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14110127 张少婷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相应地,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的行列,旅游内容呈现多样化,从地质地理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到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丰富多彩。传统文化作为遗址遗迹与人文活动结合的一个旅游资源,正被越来越加以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开发,在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北京胡同游作为传统文化旅游的一朵奇葩,其由盛到衰,又由衰到盛的经历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一、胡同伴我成长 作为一名北京人,红墙故宫、灰瓦胡同一直都是我心中最深的依恋和骄傲。即使北京城如今早已成为了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即使摩天大楼上遍布的光幕玻璃使人们目眩神迷,即使五彩霓虹包围的城市日日充斥着动感和奔放,然而静静伫立在城中央那一片古老的矮房和小巷却永远不会脱离每一个北京人的记忆。那一片宁静的湖、古老的瓦、飘动的柳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无论时光飞旋过多少个年头,都不会改变的安宁。那是北京的根,盘亘在我们心中的根。 记得小时候,我最爱坐在老式自行车的后面,让爸爸带着我穿行于北京老城区,伴着车轮嘎吱嘎吱的响声,听路旁小贩的吆喝。“卖豆汁儿喽”“炸酱面!来了您呐”“糖葫芦儿,一块一串儿咧”,一句句,一声声,老北京城的生机盎然仿佛便从每一个缝隙渗了出来,挡也挡不住。一年又一年,我坐着自行车,走过了故宫,走过了后海,走过了这一片红墙灰瓦。如今,我也常常坐着四个轮子的汽车跑到老城,踏过并不平坦的青石路回忆儿时的感觉。 细数我对老北京的记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片片幽深的胡同。从前,骑车路过的时候爸爸常常会告诉我那些胡同的名字,于是诸如羊肉胡同、武定侯胡同、丰盛胡同、拐棒胡同等等各式各样的名称便时时在脑海中跳跃。其实小时候我并不十分热爱探寻这些灰暗的小巷子,小小的我总觉得它们徒有好玩的名字,实际却又长又窄,破旧而且拥挤,远不如大街和马路整洁有气魄,白天车水马龙,夜里华灯串串,繁华热闹。然而爸爸却乐此不疲,兴趣盎然。现在想来,那时的我还没有看到胡同中雕刻着岁月时光的牌匾,没有看到灰色砖瓦墙里隐藏的历史画卷,没有看到胡同中炊烟升起时老奶奶满足的笑脸,更没有看到奔跑的孩童身上满溢的欢畅喜悦。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老北京胡同中蕴藏的深沉底蕴还未在我心中扎根。 引起我对胡同看法转变的是2006年1月和爸妈去逛前门的大栅栏。因为前门胡同在2005年开始拆改,计划2008年建成以民族传统商业、文化休闲、旅游、餐饮等结合的特色商业区,除重要文物建筑被保护、修缮外,其余建筑都要拆除,到时整片胡同将从这里消失。爸爸是带我来向北京最著名的胡同区告别的。还记得当时,大部分胡同已被拆除,只留有大栅栏商业街以及大江胡同和小江胡同几处人去楼空的旧址。凄冷的寒风中,残存的瑞蚨祥、内联升、阳平会馆带给我的是莫名的萧索与哀伤。那些儿时的记忆一股脑涌进脑海,都说白

老照片,新照片 专家点评

《老照片,新照片》专家点评 辽阳师范附属小学副校长 辽宁省思想品德学科带头人 熊艳娣 品德与生社会是一门活动很强的综合课程,应以儿童主体参与为主,让儿童在自主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认识的提升,情感的深华,完成道德的自我建构。本节课的执教者李微老师的教学设计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些理念。 首先,李老师能积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通过老照片和新照片的对比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娴熟灵活的驾驭了课堂。利用课外调查、采访的活动形式,极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引导了学生通过对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和成果汇报,真实有效的实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以生为本。 其次,李老师能够巧妙的引导以促进学生的生活体验为重点,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注重聆听学生的发言,并根据教学目标巧妙引导,通过学生自己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调查研究让学生有着贴近的生活的活动体验,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三点,李老师能以生活经验为依据,寻找链接点,本节课李老师侧重从学生现有生活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一些新照片为抓手,选取链接点,很好的注意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内

容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对一些老照片和老一辈人的生活情况的深入探究和了解,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了有意义的观察、思考和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四点,教师做到了已学生主体参与为主,运用了自主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方法。课堂上李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相互交流和讨论,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了身边的生活,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祖国的强大、家乡的富裕,人民的幸福。 最后一点,李老师对本节课的活动设计非常紧密,能够联系学生生活,促进了德育的时效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处处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理。 通过老照片和新照片的对比研究,通过谈话方式,学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向自己的长辈请教以前的生活情况,化解了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学生的道德认识得到了提升,真正起到了指导生活的作用,实现了品德课的育人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