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观上海一大会址有感

参观上海一大会址有感

参观上海一大会址有感

参观上海一大会址有感

6月21日,我们公司一行人去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在党旗的引导下,我们进入到那一幢普普通通的石库门房子也就是中共一大会址,怀着虔诚与激动的心情开始进行参观。

纪念馆里陈列着十分详尽的文物和说明,展示了许多国家级的珍贵文物原件,有黄兴随身携带的武士刀,梁启超使用过的手枪和子弹,“鉴湖女侠”秋瑾送给好友的题名照片,甲午海战中国将领邓世昌使用过的水晶印章,巡捕制服、警棍等等。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旧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黑暗和随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而发出的曙光。陈列厅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共一大会议代表的蜡像,这些蜡人真是栩栩如生,生动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彷佛又回到了当年开会的情景。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等13位一大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就在这幢石库门房子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举行至7月30日,因为被法租界巡捕房密探发现,遂紧急停止开会。在一大代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安排下,7月31日,一大的12位代表转移至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开会(共产国际代表及陈公博未参加)。会上讨论通过了党的纲领、决议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选举产生了党的一大领导机构。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了1921年,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足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地。然而这样的创立之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当我再次仔细地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浴血战斗,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何等傲人的气魄啊!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离开了一大会址,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更加坚定了完成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我们要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和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参观一大会址有感 初一(1)班 高逸凡朱依滢 寒假里,我们参观了位于新天地的一大会址。驻足而立,扇形拱门的那一边,混杂着那个世纪的艰苦、那个世纪的梦想与那个世纪的气味…… 到目的地的时候我完全被那里的环境给吸引了,那些房子并不是高楼耸立,石库门式样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显的格外的气派。我们就有序的进入了纪念馆里面,宽敞的大厅中挂着一枚党旗加上周围的洁净的花岗岩地板与花草的衬托显的格外的庄重,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引导员带我们上楼参观了纪念馆,在里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历程,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光荣。一大会址中展出的实物,从泛黄的报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们沉思和感慨。 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而肃穆,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都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所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自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接踵而至,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蛀牙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奋斗和英勇斗争,从鸦片战争起,中间经过了中国和英法联军的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直到辛亥革命,斗争从未间断,但上述这些斗争最后都失败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领导这一革命的历史责任,必然落到中国新兴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80年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

10月6日,我们党校考察小组一行三人来到了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栽满梧桐的马路一度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在此初创伟业。这是一幢建于一九二零年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是当时出席大会的上海代表李汉俊和他哥哥李书城的寓所,人称“李公馆”。从这里,就从这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迈开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并未惊天动地,但却堪称开天辟地! 在馆外,在树影斑驳映衬下,青红砖交错的会址显得庄严肃穆,显现出不一般的感觉。黑漆大门仿佛正是要向我们开启走近中国共产党那段峥嵘岁月的大门。 进入馆内后,我们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鲜红的党旗是那样的神圣与高尚,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崇敬与激动。展览厅里陈列着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的一些文献资料,我们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使我们对于革命先辈在那样一个艰苦动荡的年代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事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屏幕上所展现的泛黄的报纸、保存完美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一不让我们感慨万千。历史文物陈列馆的第一部分通过展示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艰难的探索之路来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黄兴随身携带的武士刀,梁启超使用过的手枪和子弹,甲午海战中国将领邓世昌使用过的水晶印章等等一件件历史文物都深刻揭示了下的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屈辱和苦难以及英雄的中国人民为此做出的英勇抗争。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独立和自由,可谓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第二部分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及其活动,陈望道先生的《共产党宣言》译本,陈独秀、李大钊创办的《新青年》、《曙光》这一件件展品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不断地摸索中逐渐开始成形壮大。第三部分详尽地展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全过程。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肖像一一铺展在我们的眼前,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时间仿佛穿越回到了1921年。就是在九十多年前的这里,承载着光荣和梦想的“诺亚方舟”起航了,接下来的岁月里,无论狂风暴雨,无论巨浪暗礁,党始终是伟大的舵手和方向,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带领着苦难的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由,带领着苦难的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站在馆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幸福生活是党指引的结果,正所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份精神温暖着我们一行三人,鼓舞着这在场的每一个人。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通过这一次的考察,我们的了解与体悟不再停留在历史教科书上,而是进行了一次生动、深刻的时光穿梭。而今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在不断成熟壮大,已经由初期几十人发展到了今天的几千万人。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追求真理,正是由于他们前赴后继的卓越斗争,才能确保中国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由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踏访中共一大会址之后,我们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在宁静肃穆的氛围中,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凝重,也憧憬美好的未来。身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奉献精神,要切实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与条件来规范自己,“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一定要立足本职任务,作为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争取早日加入中共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2月8号,我参加了社会实践组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一大会址”,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停留在革命史教科书中的印象,这次参观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 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一处普通的石库门两层老楼,底层的18平方米房间就是“中共一大会址”。 栽满梧桐的马路一度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在此初创伟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 进入馆内,我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激动。我们翻阅了80多年的历史画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屏幕上是一大会址中展出的一部分实物,从泛黄的抱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们感慨万千。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变得凝重和肃穆,我那年轻的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平添了一份责任。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了1921年。 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使我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在那里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道路是党指引的结果,更加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刻涵义!正是这样一股暖流从人们心中流过,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更化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鼓舞我们把每一份热情,每一份向往都转化到平凡的工作和学习细节中去,这也许就是党的精神的恒久魅力所在吧! 新中国成立后,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几百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映入眼帘:土炮、手枪、匕首、警棍……还有那“一大”会议的场景、南湖的游船,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一边观看展出的实物,一边细读一旁的文字介绍。对中共“一大”会议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句家喻户晓的话,而共产党便是在这个地方诞生的。1921年7月21日,当时还只是个几十个人的组织,但是由于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共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诞生的意义是让当时黑暗中国、处于苦痛之中的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继失败,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幸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共产党同时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成立了。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而今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在不断成熟壮大,已经由初期几十人

参观“一大会址”有感 2011年11月13日,我们“红色纪念地考察”活动团队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来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参观,缅怀革命先烈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事迹。 在上海众多的石库门建筑中,坐落于兴业路上的那幢挂着七十六号门牌的房子是最具价值的。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秘密举行,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如果将井冈山、延安等地形容为“红色摇篮”,那么中共一大会址所在的这座石库门则无疑可比之为“红色产房”。如今随着周边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发的进展,这座留名青史的石库门,却依然坚定沉着地在那里叙述着一个真理。 纪念馆中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再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史实。展品中有孙中山、黄兴、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物、手迹;展品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一批早期党员开展革命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 自一九五二年,这里被辟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以来,先后迎候了包括许多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内的重量级人物,以及无数普通百姓的深情造访。这里如今已成为上海人了解现代历史的重要窗口,除了日常来此参观、瞻仰的人群之外,还有许多人是来进行其人生历程中的种种仪式的。最常见的自然就是入党宣誓仪式,差不多平均每天就有一批。此外,还有少先队入队仪式、共青团入团仪式、十八岁成人仪式、老党员重温入党宣誓仪式、国家干部廉政宣誓仪式等,甚至还有在这里举行集体婚礼仪式的。这林林总总的不同仪式,往往从这幢石库门外的小街上就开始进行,构成沪上一道十分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者,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和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临走,抚摸那些灰色的墙壁,我希望能将它那不卑不亢的存在烙印在我的手心,将那十八年前的一段记忆铭刻于心。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一大会址是我的一个新起点,让这次活动时刻提醒我,在日后的工作中还需不断努力和进取。

参观一大会址的心得
篇一: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 12 月 8 号, 我参加了社会实践组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活动.这是我第一 次参观“一大会址”,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停留在革命史教科书中的印象,这次参 观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 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 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 76 号,一处普通的石库 门两层老楼,底层的 18 平方米房间就是“中共一大会址”。 栽满梧桐的马路一度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 13 位代表在此初创伟业。中国共 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 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 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 53 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 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 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 众利益的政党。 进入馆内,我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 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激动。我们翻阅了 80 多年的历史画卷, 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 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 辉煌。 屏幕上是一大会址中展出的一部分实物, 从泛黄的抱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

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们感慨万千。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变得凝重和肃 穆,我那年轻的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平添了一份责任。那栩栩如生的蜡像 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了 1921 年。 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 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 民主和独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 走向民主和自由。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 物,使我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 识。 在那里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道路是党指引的结果,更加体会到“没有共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深刻涵义!正是这样一股暖流从人们心中流过,温暖着每一个 人的心,更化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鼓舞我们把每一份热情,每一份向往都转化 到平凡的工作和学习细节中去,这也许就是党的精神的恒久魅力所在吧! 新中国成立后,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 ,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 ,现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 文物。几百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映入眼帘:土炮、手枪、匕首、警棍??还有那“一 大”会议的场景、南湖的游船,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我一边观看展出的实物,一边细读一旁的文字介绍。对中共“一大”会议的重要 性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句家喻户晓的话,而共产党便是在这个 地方诞生的。1921 年 7 月 21 日,当时还只是个几十个人的组织,但是由于吸收 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共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

精心整理 参观“一大”会址、南湖红船及南湖革命纪念馆有感 2017每年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单位党委组织的党员活动,参观了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嘉兴南湖红船以及南湖革命纪念馆。 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所在地的石库门老楼向世人展示出历史的厚重。走进会址大门,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和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 展厅按中共“一大” 形: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伟大一刻:1921年7月23 载着光荣和梦想的巨舟,从这一刻起航。 代里,有这么十三位青年, 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 7月到嘉兴南湖一艘船舫中续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 “红船精神”是教育当代共产党员的无价之宝,是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财富,为我们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阵地。 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走上了历史舞台,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嘉兴南湖的这艘“红船”最先燃起了共产党的火焰,燎原中华大地。

精心整理 通过对革命圣地的参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历史,增强了党性,近距离体验了先辈的革命历程,经受了一次红色洗礼。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只有紧密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使我们的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普通工作者,我要学习、传承这种精神。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实干精神,树立群众至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把群众当亲人,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处处起到 神和期望! ,】

参观“一大”会址、南湖红船及南湖革命纪念馆有感 2017每年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单位党委组织的党员活动,参观了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嘉兴南湖红船以及南湖革命纪念馆。 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所在地的石库门老楼向世人展示出历史的厚重。走进会址大门,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和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使我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展厅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了一个蜡像室,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蜡像复原了当时的情形: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个个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伟大一刻: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载着光荣和梦想的巨舟,从这一刻起航。历史仿佛就展现在眼前:在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有这么十三位青年,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起了秘密的会议。面对强大的中国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列强,居然宣布他们要改天换地,获得中国的万里江山……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制定了救国救民的方针。他们克服了千难万险,写下了人间的一个神话,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走出展览厅,我的心中久久无法平静。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 中国共产党一大在1921年7月到嘉兴南湖一艘船舫中续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红船精神”是教育当代共产党员的无价之宝,是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财富,为我们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阵地。 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

参观一大会址观后感 龚路中心小学 曹丽洁 2010年2月4日,在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中,我们二三十多位党员青年来到了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中共"一大"会址。在这里我们翻阅了80多年的历史画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在这里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位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里,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物,看着这些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让我们彷佛穿过时空的隧道,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那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列强侵略中国时分赃的《时局图》,复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中共"一大"的蜡像模拟场景,无不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蜡像真实的重现了1921年,在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有这么十三位青年,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起了秘密的会议,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等人围坐一起,个个踌躇满志,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灵活生动的蜡像定格那伟大一刻。正是这一刻,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开始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开始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程,开始了新中国现代化的脚步。 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 大家在畅谈体会中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明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意义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大"会址纪念馆默默注视着中国的飞跃,也默默承载着历史烟云。 "希望所有共产党员,都到这里来看看,不要忘记过去,经常想想:今天我该怎样做?"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组织这次参观活动的初衷吧!

5月24号,我有幸参加了校党总支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一大会址”,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停留在革命史教科书中的印象,这次参观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 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一处普通的石库门两层老楼,底层的18平方米房间就是“中共一大会址”。 栽满梧桐的马路一度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在此初创伟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 进入馆内,我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激动。我们翻阅了80多年的历史画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屏幕上是一大会址中展出的一部分实物,从泛黄的抱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们感慨万千。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变得凝重和肃穆,我那年轻的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平添了一份责任。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了1921年。 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使我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在那里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道路是党指引的结果,更加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刻涵义!正是这样一股暖流从人们心中流过,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更化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鼓舞我们把每一份热情,每一份向往都转化到平凡的工作和学习细节中去,这也许就是党的精神的恒久魅力所在吧! 新中国成立后,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几百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映入眼帘:土炮、手枪、匕首、警棍……还有那“一大”会议的场景、南湖的游船,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一边观看展出的实物,一边细读一旁的文字介绍。对中共“一大”会议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句家喻户晓的话,而共产党便是在这个地方诞生的。1921年7月21日,当时还只是个几十个人的组织,但是由于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共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诞生的意义是让当时黑暗中国、处于苦痛之中的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继失败,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幸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共产党同时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成立了。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而今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在不断成熟壮大,已经由初期几十人发展

教师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心得体会 为了庆祝建党91周年,2012年6月30日下午,张校长亲自带领我校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追溯红色经典,感受革命情怀,所见所闻让我们受益匪浅。在党旗的引导下,我们进入到那一幢普普通通的石库门房子,(也就是中共一大会址),怀着虔诚与激动的心情开始参观。这虽是我四十多年来第一次来这里,却与想象中的场景十分相似:老式的石库门,青色砖瓦,乌漆大门上一对黄铜吊环,拱形的石雕门框质朴厚重,凝聚着不平凡的历史底蕴。漫步中共”一大”会址的展厅,里面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再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史实。展示了中共革命前辈的资料,展品中有孙中山、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物、手迹;展品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一批早期党员开展革命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了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仿佛亲身体验到那一刻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展厅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了一个蜡像室。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蜡像复原了当时的情形: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个个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伟大一刻: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载着光荣和梦想的巨舟,从这一刻起航。历史仿佛就在眼前。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等13位一大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就在这幢石库门房子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举行至7月30日,因为被法租界巡捕房密探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2011年5月7号,我有幸参加了上海电力学院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的活动,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观念上受到了一定的触动,受到了一定的启示收获很大,感触颇深。同事让我对于我党建立,发展到成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 来到一大会址,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就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只能各国历史性的一步,虽不是惊天动地,却也足以堪称开天辟地。来到门前,门楣上有半圆形的矾红色堆塑,乌黑的木门上配有一对沉甸甸的铜环,门框四周有米黄色的花岗岩石条围成,使人一眼望去有一种朴实典雅之感。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面积450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148件。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展厅按中共“一大”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毛泽东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1921年,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当我再次仔细的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从这些简陋的会场立坐而论道到身体力行,浴血奋战,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何等傲人的气魄啊! 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深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 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民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1日,当时还只是几十个人的组织,但是由于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共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孙中山的几次革命相继失败后,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而当时的段祺瑞政府只顾了和别的军阀开仗,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统统放弃,终于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中国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成立了。 中共一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首先,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第一次会议,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在军阀混战时期孙中山曾经对军阀产生过幻想,打算“以阀制阀”,但事实证明“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根本无从利用,而共产党的成立给处在困境中的孙中

参观一大会址社会实践报告参观一大会址感想一大会址参观感想 2009年10月25日星期天,我和同班同学一行十人一起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通过这次的参观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光辉发展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次活动,也使我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观念上受到了一定的触。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号,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馆内陈列了很多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尤其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展厅内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了一个蜡像室。蜡像室里栩栩如生地展示着当时开会的情景: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伟大的一刻在这里定格了。 中共一大之后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说,一大的会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会议在其中底层一间约18平方米的客堂中召开,出席此次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也就是最早的13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会议因被一个法国巡捕房密探察觉,他们便立即撤离现场,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会址也仿制了当年会议的那条游船,看着那些旧址,仿佛当年意气风发的人们就在眼前一般。而正是此次仅13人的会议,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参观开始,看到的很多革命当年留下来的革命文物、文献资料等,马上就能想象出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追求真理的英姿,革命精神处处闪烁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再一次深深地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参观者。正是由于先辈们先赴后继的卓越斗争,才确保中国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

中共一大会址观后心得 复旦大学技术科学实验一班闫铭 2014年11月30日,在指导老师顾宁的带领下,复旦大学2014级技科一班党章学习小组一行12人来到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体验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的风雨历程。 来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看到那青红砖交错的外墙,看到那配铜环的黑漆大门,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要知道,就是在这个貌不惊人的小楼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当时,全国只有53名共产党员,与会代表只有15人;随着历史的发展,据统计,当今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已将近九千万。我很好奇:是什么,赋予了这个政党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展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层是观众服务设施,设有门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贵宾厅。小组一行人在一楼党旗前合影留念。二层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基本陈列即由“中共‘一大’会议室旧址陈列”和“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两部分组成。“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中国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全过程。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位于展馆二楼陈列室内的蜡像馆。蜡像馆形象地刻画出当年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15位出席者围桌而坐、热烈讨论的场景。可以说,这是中共一大会议的最直观最形象的精彩再现。蜡像人物中,毛泽东身着长衫,肃立中央,面容肃穆,双眼炯炯直视前方,显露出夺人的英气。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或思或望,神情严肃。 除了蜡像馆,纪念馆二楼还存放了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壮大并领导中国人民走出民族危难、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历程。党章学习小组成员在一幅名为“晚清时局全图”的图片前停了下来。该图片形象记录了19世纪末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景象。指导老师顾宁为同学们简介了画面上各种动物的代表意。看到这幅图片,我扼腕叹息,深以为耻。随着参观的进行,看到侵华日军的罪行实录,我不禁义愤填膺。当看到大饥荒期间中国饥民皮包骨头的悲惨情景时,我连连摇头,自觉难以直视这惨状。想到当时中国面临的种种苦难,再想到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做出的不懈努力,再想到现如今中国国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盛况,我终于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不是一声空洞的口号,这句话的背后,不知蕴藏了多少共产党人的付出与奉献,汗水与鲜血。我也终于明白,是历史,是时代,是千千万万中国的人民群众,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长久而强大的生命力。 我十分感谢这次党章学习小组活动,本次活动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让我对于这个政党更加有信心,也更加希望加入这个组织。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确实缔造了一段属于中国的佳话,她带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从落后挨打走向自立自强。诚然,在党的发展道路上,有光辉历程,亦有失误之处,我想这无可厚非,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依然走在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只要她的初衷不改,只要她的性质不变,只要她的宗旨不换,我想,她必然能继续带领中国人民昂首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希望,不,应该说我热望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像许许多多前辈所做的一样,为党的良性发展付诸努力,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为百姓更有尊严地生活而倾注心血,使党更纯粹,国更富强,民更幸福——这便是我辈有志青年之不懈追求。

一大会址观后感 龚路中心小学丁建敏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大门,仔细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随着讲解员的叙述,我们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所,为一座石库门式楼房。1921年7月23日起,大会在底层一间约18平方米的客堂中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会议被一个法国巡捕房密探察觉,代表们立即撤离现场,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大会通过了党纲,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共"一大"会址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旧址。1996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实施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新建筑的外貌与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相仿,占地面积715平方米。地上一层为观众服务设施,设有门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贵宾厅。二层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1999年5月27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在庆祝上海解放50周年纪念日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专门为扩建工程竣工开放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追求真理,革命精神处处闪烁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再一次深深地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参观者。正是由于先辈们先赴后继的卓越斗争,才确保中国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由人民当家作主。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观中共一大会址心得 二十七号的下午颇有凉意,当我走在去一大会址的路上,沁凉的空气使我的心情变得格外严肃。虽然也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但每次来信中总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就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只能各国历史性的一步,虽不是惊天动地,却也足以堪称开天辟地。 来到门前,门楣上有半圆形的矾红色堆塑,乌黑的木门上配有一对沉甸甸的铜环,门框四周有米黄色的花岗岩石条围成,使人一眼望去有一种朴实典雅之感。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面积450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148件。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展厅按中共“一大”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毛泽东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1921年,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当我再次仔细的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从这些简陋的会场立坐而论道到身体力行,浴血奋战,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何等傲人的气魄啊! 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深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 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民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1日,当时还只是几十个人的组织,但是由于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共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孙中山的几次革命相继失败后,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而当时的段祺瑞政府只顾了和别的军阀开仗,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统统放弃,终于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中国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成立了。中共一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首先,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第一次会议,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在军阀混战时期孙中山曾经对军阀产生过幻想,打算“以阀制阀”,但事实证明“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根本无从利用,而共产党的成立给处在困境中的孙中山以胜利的希望;一大开得十分简单,前后不过几天,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把党的任务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研究了个遍,并相应得制动了党章,党的领导人

立足实际锐意开拓推进红河教育新发展 ——参观学习云南省“一大”会址查尼皮心得 2010年5月日,我怀着敬仰,怀着崇敬,来到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一大”会址查尼皮参观学习,参观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到自己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实际工作对自身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自我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参观学习查尼皮党史,我对党的发展壮大过程和党的先进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上海“一大”到1928年云南省查尼皮“一大”,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艰难险阻的战争年代到经济飞跃的和平年代时期,逐渐锻炼成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实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政党。 重温查尼皮在云南党史上所作的光辉业绩,作为一名边疆教育的管理者,站在红河县教育发展的全局上,反思自己的工作,觉得有几方面的不足:一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教育发展理念落后;二是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教育发展速度缓慢;三是教育发展规划不够科学,缺乏中长期发展指导。 从我省早期共产党人在查尼皮开创里程碑式的党务工作,推进云南革命活动的事迹,我得出了发展红河边疆教育的几点启示:一是转变教育发展理念,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坚持“请进来,走

出去”的教育发展战略。 红河县地处南滇,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交通的不便利,使得信息显得相对不够通畅,一些新的、好的教育发展理念往往不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没有新的、好的理念充实自己,就容易形成思维的定势,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这些对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回顾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一大”召开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中共党组织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也由于路途相距甚远,交通极为不便,通讯设备又异常落后而不适应工作需要,因此“一大”的召开困难重重。但是当时的革命先驱者们并没有因此而畏惧困难,止步不前,各地共产党员荟萃于蒙自,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创设条件,迎难而上,最终选定于1928年10月13日,在蒙自查尼皮村召开了为期两天的云南省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事实证明,这次会议的召开及时而重要,在当时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云南党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事实证明,仅依靠本地人才资源难以达到加速发展的目的,红河县教育人才紧缺,走“请进来”的路子,依托先进地区的教育力量促进红河教育发展很重要反观红河县教育的发展的现状,也面临着与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一大”召开前相类似的困境,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答案当然是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与时俱进,转变教育发展理念,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子。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说我们要放开眼界,积极地学习、吸取新的教育发展理念,不仅要向周边的兄弟县教育局学习,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