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青《北方》教学思路

艾青《北方》教学思路

艾青《北方》教学思路
艾青《北方》教学思路

课题(章节)《北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反复朗读诗歌,了解《北方》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2、通过意象,体会诗歌的悲壮风格,感受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

3、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意象,体会诗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由“悲”到“爱”的情感变化,激发爱国之情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课堂练习、思考题、作业:

1、拓展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

2、加强诵读,仔细体会诗中的爱国热情

3、尝试写现代诗,题目为《南方》

课后小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为了理想毅然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在那段颠沛流离,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始终陪伴他的是衣袋里的一部诗集——艾青的《北方》、年轻人说,第一次读北方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它热热地贴近了我的未开垦的心灵”,“并唤醒了我全部沉睡的情感。”这个年轻人就是现代著名诗人牛汉,而我们不禁要问了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诗,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首诗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艾青的《北方》(板书)

二、品悲

(一)关于艾青,同学了解多少?

明确:艾青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艾青的诗常常以深沉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那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诗歌朗读一遍,我来读第一节,剩下的交给同学们来读,同时体会诗歌的整体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悲哀(板书)、苍凉、沉郁。

(三)这首诗中悲哀、苍凉、沉郁的情感,你是从哪里感受出来的?举例说明。明确:诗歌一开头就说“北方是悲哀的”,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诗歌前三节大量地使用了灰暗的色彩,苍凉的意象。

意象:“暗淡的灰黄”、“荒漠的原野”……

(四)诗歌为什么呈现这样一种感情基调呢?那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明确:本诗写于1938年2月,当时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华北、东北早已沦陷,就是那样一个年代的一个寒冷冬天,诗人途经陕西潼关,面对荒凉的村庄,满地的饿殍,面对人民的痛苦的生活。一位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感叹:“北方是悲哀的”更是触发了他的思绪,写下了《北方》。

(四)我们诗人艾青一开始是学习绘画的,他为了更好的创作这首诗歌,从现代绘画中借鉴了许多,光线、声音、色彩来描绘场景,那接下来,给你们几分钟的时间,根据我们诗中意象,结合时代背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前三节悲哀、苍凉的画面,最好还能够给你的画加上一个标题。

明确1、描绘的是沙漠狂风图:漫天的黄沙随风扬起,极目望去,天地仿佛终在一片沉寂的土黄色中,悲哀充斥着原野,好像是要把这个世界变做一潭死水。漫山遍野的颓垣和荒冢更是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只留给诗人窒息的心痛和沉重的感叹。(点评)

2、行人流亡图:黄山肆虐,天昏地暗,流离失所的行人在飞沙走石中艰难地行进,每个人都是孤单。痛苦的。老人步履本已蹒跚,在飞沙中更加摇摆。如同秋风中摇摇欲坠的枯叶,只有一丝还维系在生命的大树上,妇女本可以走的快些,在怀中的孩子让她们不得不上身前屈,以抵御暴虐的风沙袭击(点评)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描绘,我已经能成分感受到1938年那个冬天,日本侵略者给中国广大北方带来的灾难是何其严重!北方确实悲哀,此刻我们的内心也是悲哀的,好,下面大家齐声再把前三节朗读一下。

三、品爱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南、北方的自然差异有哪些?(回答:略)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了解两区域在人文方面的差异。 [讲授新课] 放录像片段: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的特点等。 根据片中讲述,完成活动!(大屏幕显示)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熟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 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在完成“其他不同”这一项内容时,分成几个小组,最后由组长发表组里的集体观点,学生们 会从:饮食、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的差异,教师要总结、点评。 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提问。提问时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其他的同学则主要让其说出与前面同学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总结,大屏幕显示: 南方、北方差异类型差异特征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北方:旱地为主 南方:水田为主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北方:小麦、大豆等 南方:水稻、油菜等气候 作物熟制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北方: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水运地形、气候 传统民居北方: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气候 其他不同 在“其他不同”这一栏中,主要针对前面提出的几项,分析其形成原因,关于这些原因,首先由同学回答,之后教师要做好点评,“去伪存真”。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2题) 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3题)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 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2)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3)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 (4)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 2.判断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作物熟制的差异主要是由两地的热量差异引起的。 (2)北方传统民居的墙体较厚,主要是因为此地冬季寒冷。

艾青诗《北方》

北方(艾青) 一天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 “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 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 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 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 带来了恐怖 疯狂地 扫荡过大地;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 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 上身俯前 用手遮住了脸颊, 在风沙里 困苦地呼吸 一步一步地 挣扎着前进…… 几只驴子 ——那有悲哀的眼 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 载负了土地的 痛苦的重压, 它们厌倦的脚步 徐缓地踏过 北国的 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 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枯死的林木 与低矮的住房 稀疏地,阴郁地 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天上, 看不见太阳, 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 击着黑色的翅膀 叫出它们的不字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逃亡到 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 而万里的黄河 汹涌着混浊的波涛 给广大的北方 倾泻着灾难与不幸; 而年代的风霜 刻划着 广大的北方的 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 ——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扑面的风沙 与入骨的冷气 决不曾使我咒诅;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一片无垠的荒漠 也引起了我的崇敬——我看见 我们的祖先 带领了羊群 吹着笳笛 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 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

几千年了 他们曾在这里 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 从不曾屈辱过一次, 他们死了 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第一节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第一节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雪景搭配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 里雪飘。”,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图表选择上主要是景观图,比较典型的北方雪景的图片)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 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 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二、自主研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0页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任务并在课本上 勾画: 1、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沿着地理分区界,描出北方地区 的范围,画出大兴安岭、乌鞘岭、秦岭、淮河等地理事物。 2、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行政区及行政中心, 写在旁边。 3、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主要的地形类型,画 在课本上。 4、结合地理图册15页中国温度带图,找出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主要的气候,画在课本上。

5、结合图6.4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的景观,找出 北方的土壤,画在课本上。 同学们找出来以后,让同学们上讲台指图讲解所找的知识。老师 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画重点内容,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评价同 学们的讲解。 讲解气候的时候加入课本10页的活动,读图6.5小组完成以下内容: 1、观察气温曲线,找出三个城市气温高的月份和气温低的月份; 观察降水量柱状图,找出三个城市降水量多的月份和降水量少的月份,概况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 量最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 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小组完成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 记录重点内容。 过渡: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活动我们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 板书:一、北方的概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艾青《北方》教学设计 苏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艾青《北方》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艾青以及诗歌写作背景。 2、从意象入手,把握诗歌意境。 3、体会诗人在特定条件下的祖国情怀。 教学重点: 1、从意象入手,把握诗歌意境。 2、体会诗人在特定条件下的祖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特定条件下的祖国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与品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诗存在的理由就是人活着的理由。这句话是某位哲人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北方》 (幻灯片显示此句话) (幻灯片显示标题) 二、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找出反映诗人情感指向或者说是奠定该诗情感基调的一句话。 明确:北方是悲哀的。 2、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诵读这样一首现代诗?你的理由何在?同学们认为这句话奠定了该诗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诵读语气应该是沉缓有力的。基调是忧郁、悲哀、沉重。 (幻灯片显示) 3、请一学生朗读诗歌。师生评论。 4、听一遍录音。 5、再请大家推荐一位平时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诵读诗歌。师生评价。 三、感知意象,把握情感

1、诗人眼中的北方是什么样的?他看到了什么?请几位学生一一指出。 (幻灯片显示部分意象) 明确: 意象:“暗淡的灰黄”、“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干枯的小河”、“枯死的树木”、“低矮的住房”“惶乱的雁群”。 2、这些意象有什么色彩倾向?有什么特点? (幻灯片显示) 明确: 色彩:灰暗。 特点:悲哀苍凉孤苦无奈 3、为什么诗人眼中的北方是悲哀的? (幻灯片显示背景) 提示一,诗歌写作的时间是1938年2月。 提示二,抗日战争初期,国土沦陷。 提示三,诗歌中哪些意象隐喻中国当时的现实? 明确: 这首诗写于1938年初,是诗人艾青接触了北方广大的农村现实之后的作品。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艾青亲眼目睹了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这给诗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北方的悲哀实际上是人的悲哀,人的悲哀源于异族的入侵,山河的沦陷。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情境之下,诗人不能不悲哀,北方不能不悲哀。 4、面对令人悲哀的北方,诗人是否就此消沉?理由何在? 提示:第四节诗歌。诗人用了三次重复“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表明诗人并未就此消沉,它让读者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前面反复的强调和渲染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在强烈的对比中,诗人看到了伤痕累累的祖国,但也在意识深处感到这也是曾经让人骄傲的祖国。尽管眼前的祖国伤痕累累,尽管眼前的民族苦难深重,但是,这祖国曾经养育了我们的祖先,曾经孕育了灿烂

艾青的诗歌欣赏范文

艾青的诗歌欣赏范文【篇一:《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篇二:《春姑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一一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一一 流浪与监禁 己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篇三:《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篇四:《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篇五:《给太阳》】 早晨,我从睡眠中醒来, 看见你的光辉就高兴; ——虽然昨夜我还是困倦, 而且被无数的恶梦纠缠。 你新鲜、温柔、明洁的光辉,照在我久未打开的窗上, 把窗纸敷上浅黄如花粉的颜色,嵌在浅蓝而整齐的格影里, 我心里充满感激,从床上起来,打开已关了一个冬季的窗门,让你把全金丝织的明丽的台巾,

艾青《北方》教案

《北方》艾青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艾青早期诗歌创作概况 2. 把握诗歌的感情和思想基调 3. 了解诗歌现代自由诗体的形式特征 【重点、难点】 1.诗歌的主旨和忧郁的感情基调 2.诗歌及作者其他诗作独特的土地意象。 3.诗歌自由诗体和散文化特征。 【所用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学院。1929年春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 4期合刊。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与人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获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作品。 北塔:艾青——以歌当哭的诗人 艾青(1910-1996),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诗集。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到了延安以后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唱出人民的苦难和愿望 有人曾问我:在整个中国二十世纪诗歌史上,最感动你的诗人是谁?我脱口而出:“艾青”。

第六章北方地区教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黄土地”和“黑土地”的区域差异。 2、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3、了解华北平原的重要性以及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明确我国北方地区所处的位置及其自然特征。 2、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地理科目的情感。 2、鼓励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学习地理知识。 教学重点 1、“黑土地”和“黄土地”的自然特征。 2、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教学难点 1、理解导致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

2、能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各主要地形区及其自然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沁园春雪》。这首词描述的是北国雪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笔下的“北国”吧。 二、新课讲授 (一)黑土地黄土地 1、北方地区的范围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北方地区的地形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面积广阔 西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3、北方地区的气候

温度带: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暖温带和中温带 气候: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 干湿区:北方地区属于半湿润区 4、黑土地 东北平原地区在冷湿的环境下,植物不易分解,形成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5、黄土地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被称为“黄土地” 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华北平原由黄河和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而成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不足: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2、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艾青诗选摘抄赏析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赏析 诗人艾青是一位擅长抒发内心的深沉情感的杰出歌手 , 《我爱这土地》 , 写在抗日救亡的最艰难的岁月。

如何表达对於祖国的最为深沉的爱?诗人没有直呼 " 热爱呀 " 之类的口号,也没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运用象征的手 法,让抒情主人公化作一只小鸟,把心底的全部情感浓缩在 小鸟那 "嘶哑的喉咙 "的"歌唱 "中。 " 歌唱 "也不是轻柔空灵的,而是无比凝重深沉。因为祖国那 " 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正惨遭蹂躏 , 面临沦亡。最后,诗人以小鸟之死,把诗情升华到顶点,而死后也要与祖国的土地浑融合一,则是诗人赤诚之心的真实写照。 扩展资料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38 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 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 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 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赏析:从艺术手法来看,在《礁石》一诗中,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使礁石人格化,所以在读的时候,应该超然于物外,想得更深远。的确,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这首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微笑的方式生活,无论 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这是《礁石》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 绿的草原 ,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精选5篇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精选5 篇 艾青的诗如寒冬里的阳光,照在中国大陆上,照在被黑暗所奴役着的人脸上,是如此的温暖!他的诗给当时久经压迫的人民带来希望;给祖国千千万万的青年带来动力。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1 《艾青诗选》这本书的封面,有着一副图:干旱的土地,一眼望去没有一点绿色,枯黄的树,生长杂乱的枝干,我知道当时的人们过的很辛苦,糟糕。 打开书,一股书香味扑鼻而来,带领着我进入书的世界。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创作于抗日战争初期。当时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世界里,在绝望中无力的嘶喊着,想为国家做点什么,却无能为力。而作者也是如此。

这篇诗的开头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鸟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是渺小的,短暂的。鸟是辛勤的,它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它的使命就是得学会飞翔,围绕着这祖国飞翔,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刻也要为祖国歌唱。但是在国家有危险的时候,它也要尽力为祖国歌唱。“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饱受折磨的鸟,显然它已经唱不出优美的歌声,可是它仍在歌唱着,这是它用生命发出来声音,抒发了对土地义无反顾的执着和不放弃。 诗歌就在这样的基础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的描述: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都是遭受暴风雨的打击,悲愤满怀和奋力抗击的形象,与下文鸟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只鸟儿在歌唱土地,河流,风,黎明时,将自己也与着土地融为一体,投身怀抱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愿意为祖国献出生命之情。 “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看似是排比,其实“暴风雨所击打”,“无休止吹刮着”,“悲愤的河流”这些告诉我们,当时艾青所魂牵梦萦的他热爱的土地,正遭受着打击,满是伤痕累累。 “河流”“风”,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悲愤”“激怒”,表现出人民对侵略中国的暴行表示愤怒,和意志昂扬的战斗精

艾青介绍

艾青介绍 一、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海澄,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二、主要作品 《大堰河》(诗集)1936,上海群众杂志公司 《北方》(诗集)1939(自费印出);1942,文生 《他死在第二次》(诗集)1939,上杂 《向太阳》(长诗)1940,海燕读书 《吴满有》(长诗)1943,新华书店;1946,作家书屋 《黎明的通知》(诗集)1943,文化供应社艾青 《愿春天早点来》(诗集)1944,桂林诗艺出版社 《雪里钻》(诗集)1944,新群 《献给乡村的诗》(诗集)1945,北门 《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学》(理论)1947,香港海洋书屋 《走向胜利》(诗集)1950,文化工作社 《新文艺论集》1950,群益 《欢呼集》(诗集)1950,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 《艾青选集》1951,开明 《新诗论》1952,天下 《宝石的红星》(诗集)1953,人文 《艾青诗选》1955,人文 《黑鳗》(长诗)1955,作家

北方地区教案

第五章中国区域地理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北方地区矿产资源及其分布,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方向。 3.理解华北地区农业低产区的原因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能对该地区国土整治工作提出合理的措施。 水平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水平。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理解人地关系的思维水平。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 谈话法、比较法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讲授新课] 一、位置范围 1.自然: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三大地理单元 2.政区:北方地区包括黑、吉、辽、京、津、冀、晋、鲁、豫、陇和宁的东南部、苏和皖的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等。(注意边界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部分、甘肃与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 3.经纬度位置: 34°N~ 53°N ,100°E~ 135°E 4.面积:面积占全国20%。 二、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长白山地、大小兴安岭与太行山等。 平原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地形开阔平坦,海拔较低。北部多沼泽,南部多低湿地和盐碱地。黄土高原沟谷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1)东北地区地形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①山地: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 ②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沃野千里 (2)华北地区地形特征: 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成因—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沟壑地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②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艾青诗选导读,练习答案

《艾青诗选》名著阅读 《艾青诗选》导读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 一、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写作背景: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三、诗人逸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四、精彩名句: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动乱不安的年代,友谊像阴天的芦苇,在风中哆嗦着,发出听不见的哀叹。 3.说什么家乡不家乡,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祖国的山河处处都可爱,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乡 4.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座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5.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去问南来的燕子,去问轻柔的杨柳 6.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7.谁的泪水退回内心?谁的汗水落地成河!而谁在溯游在水之中央守住梦想的温床?生命的洪浪此起彼落。在川流不息的日子里我守住梦想。守住灿烂的阳光正如守住涉足远行的方向! 五、名篇赏析: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第十二讲 艾青和他的诗歌《北方》

第十二讲艾青和他的诗歌《北方》 教学要求 1了解艾青的生平。 2他诗歌的主要内容,研读代表作品。 3分析艾青诗歌的独特意向和“忧郁”的诗情。 4明确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 研读代表作品·分析艾青诗歌的“忧郁”的诗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传 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1910年3月27日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中等地主家庭。 二、艾青的历史地位 (1)先要求大致认识艾青早在1934年就以《大堰河——我的保姆》而闻名诗坛。进入抗战时期,艾青的诗风有所转变,可概括为从“吹芦笛”(较多受西方现代诗风影响)转为“吹号”(探索新诗传达民族心声的道路)。艾青的贡献和地位在于完成了新诗不同倾向(忠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与现代诗艺的探索)的“综合”,艾青诗歌的成功表现在既能走向现代大众,又能走向世界。 二、独特意象与主题 (2)意象分析是把握诗歌艺术的重要方法与角度。艾青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是:土地与太阳。可以抓住两种意象去探析与体味艾青诗中所凝聚的诗人的发现、思想与情感。在“土地”的意象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深爱,对人民的深受。可重点分析《我爱这土地》与《大堰河——我的保姆》,把握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普通人民命运的深情关注。“太阳”的意象则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可引举《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篇章,从中体验诗人如何真诚地歌颂民族的新生。意象与主题分析的关键是体会诗中的历史内容如何与个人的情感融合。 三、忧郁的诗绪 (3)诗绪即反复回旋在诗中的情感,是构成诗歌格调的基本要素之一。应从艾青不同的诗篇中去体味和把握其主导性的情绪,那就是艾青式的忧郁诗绪。这种诗绪形成的原因是多主面的,既来源于诗人的个性阅历,也来源于对苦难中国以及农民命运的深沉思索,感时愤世,形成“农民的忧郁”。应看到艾青的忧郁中浸透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爱,以及对美好生活执著的追求。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艾青忧郁的诗不会使人绝望,而总是能给人深沉的力量。 四、诗的艺术与形式 (4)读艾青的诗,会发现其中丰富的光和色,可以从中体验诗人的情绪与感觉,然后进一步体会和发现这由情感与光色复合而成的意象中所暗示与象征的社会、历史、心理内容。总之,应注重形式与内容、光色与意蕴之间的对应依存关系。这是阅读艾青的诗的门道。在获得了对诗作的感受与理解之后,又可以倒过来,分析琢磨艾青是如何感觉与表现世界的,这就是诗人的创作方式与民惯常的姿态。首先应抓住“感觉”,这是关键。艾青写诗就像印象派画家一样,特别重视捕促瞬间印象与感觉,然后融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并引发多层次的联想,从而创造出既明晰又有象征意蕴的形象。艾青的诗很自然地借鉴了西方象征主义与印象派的艺术手段,却又能与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意象”方式沟通,这是他诗艺通达的重要方面。 (5)对于艾青重新提倡“自由体诗”和诗的“散文美”,也应放到整个新诗发展的历史趋向中去考察与评价。应大致了解艾青是在什么前提下重新倡导自由体诗的,他如何追求更能表现动荡万变时代的诗的形式,以及新鲜、单纯和富于人间味的散文美。可以举《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作为例,细致分析和感觉艾青诗歌的形式与节奏,包括诗行、句式、排比、复沓等等安排。 ★艾青诗歌的主要特点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请学生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1至4。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二、【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以和为主。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和,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板书)1、范围 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等。 (板书)2、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 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地形。

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一下地形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板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解决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差异。小组合作完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 1、读下图(课本P10图6.5),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可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征是。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4)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带和带,大部分气候属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冬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夏季。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毫米,属于区。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集中于季。 小结: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北方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板书)4、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 承转:由于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的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北方地区的农业就形成了明显得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特点。 (板书)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请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完成5、6两题。 三、【北方地区的农业】 5.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主要种植、、等粮食作物,以及、、等经济作物,称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6.找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在书中做标注) 请学生发言进行展示。 (小结)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夏季雨热同期等发展农业生产大的优势,但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有极大的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析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析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析 一、基础知识 1. 作者情况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85 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 成书过程 1976 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 1979 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 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 1. 诗人故事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2. 经典名言 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北方地区 教案

北方地区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港澳台地区。总结区域的分析方法: 2.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3.地形:

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4.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5.河湖、植被: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6.自然资源: 著名的树种:小兴安岭的红松,大兴安岭的落叶松。 东北三宝:人参、貂皮和鹿茸。 温带水果:苹果、葡萄、梨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的产量最大,黄河故道已成为全国最长的果园带。 7.土壤:

艾青的诗 艾青经典诗歌欣赏

艾青的诗艾青经典诗歌欣赏 经典诗歌欣赏《失去的岁月》作者:艾青不像丢失的包袱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失去的岁月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拣起来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i时间也像是气体,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早已离开了人间。 (现当代诗歌精选集)经典诗歌欣赏《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被雪

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

北方地区教学设计

《北方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一部政史地教研组马中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北方地区的资源、交通和工业状况。 3.了解北方地区商品农业的发展条件、问题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描述和确认该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2.能够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说明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3.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地指出或填写该地区的主要矿产地和城市的名称,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小组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引言】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全国可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探究活动一: 【读图查阅与思考】引导学生读图3-2-1并查阅相关内容,分析各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思考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吻合,进一步明确四大区域各包括哪些地形区。 【思考探究】1、找出四大区域之间的界限,并指出这些界限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2、四大区域各包括哪些地形区? 第一节北方地区 一、北方概况 (一)北方地区的基本特征 探究活动二: 【读图查阅与思考】 (1)读图3-2-2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查阅相关资料(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河流分布图)分析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气候和河流特征。 (3)思考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学生读图归纳、教师点拨】 【承启】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区域地理特征,下面我们来探讨北方地区主要区域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完成下面表格 (二)北方地区主要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生产比较 活动探究三: 【读图分析与思考】(1)读图3-2-3,区别主要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完成下表 ( 【教师根据学生填写情况,点拨】 (三)资源、工业和交通 【承转】北方地区不仅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区,粮食、棉花产量很大,而且煤、铁、石油等矿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农产品不仅满足本地区的需要,有的还远销国外。华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活动探究四: 【读图查阅】 (1)读图3-2-4,查阅北方地区主要煤矿、主要铁矿及主要油气田。 (2)华北地区缺水原因和解决措施有哪些? (3)北方地区可发展哪些工业部门?工业结构的特点?已经形成了哪些工业区? (4)读图3-2-5比较分析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

《艾青诗选》名篇摘抄赏析5篇优美诗歌

《艾青诗选》名篇摘抄赏析5篇优美诗歌 《艾青诗选》是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里饱含着五四战斗精神和进取精神,希望以下文章对您了解艾青诗选有所帮助。 《艾青诗选》一 梦 作者:艾青 醒着的时候 只能幻想 而梦却在睡着的时候来访 或许是童年的青梅竹马 或许是有朋友来自远方 钢丝床上有痛苦 稻草堆上有欢晤 匮乏时的赠予 富足时的失窃 不是一场虚惊 就是若有所失 《艾青诗选》二 黎明的通知 作者:艾青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给太阳 早晨,我从睡眠中醒来, 看见你的光辉就高兴; ——虽然昨夜我还是困倦, 而且被无数的恶梦纠缠。 你新鲜、温柔、明洁的光辉, 照在我久未打开的窗上,

把窗纸敷上浅黄如花粉的颜色,嵌在浅蓝而整齐的格影里, 我心里充满感激,从床上起来,打开已关了一个冬季的窗门, 让你把全金丝织的明丽的台巾,铺展在我临窗的桌子上。 于是,我惊喜看见你: 这样的真实,不容许怀疑, 你站立在对面的山巅, 而且笑得那么明朗。 我用力睁开眼睛看你, 渴望能捕捉你的形象, 多么强烈,多么恍惚,多么庄严!你的光芒刺痛我的瞳孔。 太阳啊,你这不朽的哲人, 你把快乐带给人间, 即使最不幸的看见你, 也在心里感受你的安慰。 你是时间的锻冶工, 美好的生活镀金匠; 你把日子铸成无数金轮, 飞旋在古老的荒原上…… 假如没有你,太阳, 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 即使有翅膀,也只能像蝙蝠 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 我爱你像人们爱他们的母亲, 你用光热哺育我的观念和思想——使我热情地生活,为理想而痛苦,直到我的生命被死亡带走。

经历了寂寞漫长的冬季, 今天,我想到山巅上去, 解散我的衣服,赤裸着, 在你的光辉里沐浴我的灵魂……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 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请鸣响汽笛来欢迎 请吹起号角来欢迎 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 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请村庄也从潮湿的雾里醒来 为了欢迎我打开它们的篱笆 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埘 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