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性坏疽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气性坏疽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气性坏疽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气性坏疽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气性坏疽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发表时间:2016-06-02T14:42:41.0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3期作者:毛新华

[导读] 气性坏疽是各种气性坏疽杆菌侵入伤口后引起的广泛性肌肉坏死的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新营盘乡卫生院 674304

摘要: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是一种由梭菌属(Clostridium)中某些病原菌引起的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多由创伤引起,患者病情恶化极快,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关键词:气性坏疽;诊断;治疗;预防

一、气性坏疽介绍

气性坏疽是各种气性坏疽杆菌侵入伤口后引起的广泛性肌肉坏死的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芽袍杆菌感染分为芽抱菌性肌坏死和芽袍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气性坏疽即芽袍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

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主要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产气夹膜杆菌产生a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少尿、肾组织坏死、水肿、液化,肌肉大片坏死,使病变迅速扩散、恶化。

二、诊断

断气性坏疽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当患者近期有较严重的外伤史或手术史,伤口局部出现不同寻常的胀痛,又无一般炎症所表现的红,热反应,且局部肿胀持续加剧,并有较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者,应首先考虑此病。患者伤口周围皮肤捻发音;伤口分泌物检查有大量革兰阳性杆菌而白细胞极少;线或超声见伤口处有气体等,均是气性坏疽的重要诊断依据。厌氧菌培养,组织活检等可明确诊断。气性坏疽需与蜂窝组织炎,坏死性筋膜炎等相鉴别,鉴别要点见表1。

三、临床治疗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

1.创面的紧急手术处理

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0.5g,一般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术中应注意给痒,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生命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

2.创面换药处理

在确认创面的气性坏疽感染已经得到有效地控制之后,为了保护创面的原位再生修复,减少功能障碍和残疾的发生,可以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对创面进行换药治疗。彻底清理创面后将消毒纱布或纸巾贴敷于创面,然后以切线方向揭开,以蘸除残留的药膏及渗出物,或用压舌板轻轻将其刮除,再涂用湿润烧伤膏,厚度约0.5rnrn-1.0mm,每隔4h-6h换药一次。

换药中要注意随时祛除创面腐皮和分泌物,换药时尽量减少创面的疼痛、出血,不要用纱布用力擦拭创面以减少创面的二次损伤,促进创面的原位再生修复。

在创面进入修复期之后,可以使用方便简捷的“美宝创面速愈贴”进行创面的保护治疗。

3.高压氧疗法

在3个大气压纯氧下,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内的氧比平时增加20倍左右,可提高组织的氧含量,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的生长繁殖,并使其停止产生a毒素。一般在3d内进行7次治疗,1次/2h,间隔6h~8h,其中第1d作3次,第2d、第3d各2次。在第1次治疗后,检查伤口,并将已坏死的组织切除,但不作广泛的清创或切除至健康组织,以后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进行清创。通过这种治疗方法,不少患肢的功能可得以保留。还观察到,凡能完成最初48h内5次高压氧治疗的病人,几乎都能存活,但需要有高压氧舱的设备,野战条件下难于应用。

4.抗菌素治疗

大剂量使用青霉素(1000万U/d)和四环素(2g/d),可控制化脓性感染,减少伤处因其他细菌繁殖消耗氧气所造成的缺氧环境。待毒血症状和局部情况好转后,即可减少剂量或停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1.5g~1.8g/d,静脉滴注。

5.全身支持疗法

少量多次输全血,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调,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止痛、镇静、退热等措施的应用对于气性坏疽的治疗和预后都是大有好处的。

6.消毒、隔离

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病室,患者使用过的一切衣物、敷料、器材均应单独收集、进行消毒,清创坏死组织与截肢体应用3%过氧化氢或1:3000-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及时焚烧,以防发生医院感染。

气性坏疽患者的预后与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该病患者的总病死率约为25%;若不经治疗,则其病死率达100%。老年人、伤口在

气性坏疽处理

气性坏疽”病人的处理 病史简介: 患者,女,39岁,农民。2007年4月6日因“腰腿痛”在某诊所针灸治疗,曾使用药捻,具体过程不详。4月8日出现右下肢及腰背部剧烈肿胀,右膝关节以下皮色灰暗,可见花斑样改变,可见散在水泡,部分表皮剥脱。右下肢运动功能丧失。 4月8日14:00以“右下肢气性坏疽”收住骨科。15:30行右小腿切开引流减张术,术中取组织渗液送检:涂片镜检:G+梭状芽胞杆菌。 4月8日20:00紧急高压氧治疗。 4月9日00:40病情进一步恶化,行右大腿切开引流减张术。 4月9日9:00腰骶部皮肤肿胀呈暗紫色,全院病例讨论确认:无法截肢。 4月9日15:00为防止感染播散,转传染科。此时,右下肢体组织大面积坏死,感染蔓延至腹部,中毒症状严重,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4月10日11:30经用药抢救无效死亡。 医院感染处理措施: 一、消毒隔离: 1.病人安置单人房间-----隔离。除特护、医生必要检查、处置外,其他人包括医务人员不得进入。2.病房固定用物:各种抢救监护设备、隔离衣等固定使用,不得与他人共用。 3.病房每日一次紫外线消毒,房间内设施用1:1000~2000的84消毒液每日擦拭一次。 4.医疗器械消毒处理:使用后器械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后,清洗,再用环氧乙烷灭菌。 5.所有使用后物品处理:消毒-清洗-消毒 二、个人防护: 1.特护人员及必须进入病房工作人员: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更换工作衣裤,着长袖隔离衣,外穿一次性手术衣(无防水围裙),一次性帽子(完全遮盖头发),一次性口罩(无N95口罩),消毒手套、工作鞋外套鞋套。2.医生检查、换药时戴双层手套。 3.所有进入病房人员所用防护用品,出门前放入房间内门口的医疗垃圾袋内,隔离衣放在门外的治疗车下层。 4.离开病房后,严格洗手,并使用手消毒剂。 三、医疗废物处理: 1.医疗垃圾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就地使用1:1000或1:2000的84消毒液消毒处理后,装入医疗垃圾袋,不可重复使用的一次性物品,由特护人员直接装入医疗垃圾袋,在病房门口由另一护士再套一层医疗垃圾袋拿出。 2.排泄物处理:大小便用1:1000或1:2000的84消毒液消毒处理后,倒入病房卫生间便池冲水。四、应急措施: 若手术截肢,启用旧门诊楼内废弃介入室进行。

气性坏疽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气性坏疽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的措施。 2.对开放性伤口患者,如伤口深并有组织坏死或深层肌肉毁损且局部有感染表现者,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涂片查找革兰氏阳性杆菌,进行厌氧菌的培养。 3.最好单间隔离,或相同病原体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4.听诊器、体温表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应2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换药后,应通风以去除室内的异味。终末消毒可采用3%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熏蒸。 6.病房物体表面常规湿式清洁,如果有多量创面分泌物污染,应立即清理,然后过氧乙酸或10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7.换下的敷料按感染性废物置于黄色垃圾袋中,及时封扎密闭运送,焚烧处理。 8.截肢的肢体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封扎,密闭运送,避免运送中渗漏,焚烧处理。 9.换下的被服应置于黄色垃圾袋中密闭运送到洗衣房清洗,用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洗。 10.创面分泌物或引流液可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其分泌物或引流液作用60分钟以上(终浓度为5000~10000毫克/升),然后倒入下水

道。容器用流动水初步冲洗后,用20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以上,再次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11.诊疗器械包括手术器械使用后可直接进入常规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注意清洗时的个人防护。 12.气性坏疽患者的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后立即对所有物体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被患者血液、创面分泌物污染的表面用20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擦洗。经物体表面的彻底擦拭后,净化空调系统至少运行30分钟。 13.给患者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后,如手部无可见的污垢,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如果给患者换药,应戴手套,脱手套后在流动水下用皂液认真洗手。 14.在给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换药时应戴手套,预计可能有眼睛、面部或身体的溅污时,应戴防护眼镜、面罩或防水围裙。 15.陪护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护理患者前后均应洗手。如果手部有伤口,接触患者创面分泌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认真洗手。 16.探访者如果手部有伤口,接触患者创面分泌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认真洗手。离开病区前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17.感染局部无分泌物,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或连续3个标本(间隔时间大于24小时)涂片未见革兰氏阳性杆菌的可解除隔离。

气性坏疽处理流程

气性坏疽处理流程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气性坏疽处理流程: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芽孢杆菌感染分为芽孢菌性肌坏死和和芽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气性坏疽即芽孢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口处。致病菌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以产气荚膜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为主要,其次为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气性坏疽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因此,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弹片存留、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容易发生气性坏疽。发病机理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主要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产气夹膜杆菌产生α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尿少、肾组织坏死、水肿、液化,肌肉大片坏死,使病变迅速扩散、恶化。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膨胀;蛋白质的分解和明胶的液化,产生硫化氢,使伤口发生恶臭。由于局部缺血,血浆渗出,及各种毒素的作用,伤口内的组织和肌肉,进一步坏死和腐化,更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病变更为恶化。大量的组织坏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心、肝和肾,造成局灶性坏死,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减退。临床表现潜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为1~4天。全身症状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局部表现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得了气性坏疽怎么治疗?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 1.紧急手术处理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 0.5g。一般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术中应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生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截肢:a、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b、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c、经清创处理感染仍不能控制,有严重毒血症者。截肢部位

气性坏疽处理流程

气性坏疽处理流程 气性坏疽处理流程: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芽孢杆菌感染分为芽孢菌性肌坏死和和芽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气性坏疽即芽孢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口处。致病菌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以产气荚膜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为主要,其次为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气性坏疽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因此,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弹片存留、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容易发生气性坏疽。发病机理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主要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产气夹膜杆菌产生α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尿少、肾组织坏死、水肿、液化,肌肉大片坏死,使病变迅速扩散、恶化。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膨胀;蛋白质的分解和明胶的液化,产生硫化氢,使伤口发生恶臭。由于局部缺血,血浆渗出,及各种毒素的作用,伤口内的组织和肌肉,进一步坏死和腐化,更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病变更为恶化。大量的组织坏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心、肝和肾,造成局灶性坏死,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减退。临床表现潜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为1~4天。全身症状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局部表现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得 了气性坏疽怎么治疗?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 1.紧急手术处理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0.5g。一般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术中应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生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截肢:a、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b、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c、经清创处理感染

气性坏疽的诊断和治疗

气性坏疽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气性坏疽诊断治疗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以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为主,其次为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一临床表现 气性坏疽潜伏期可短至6~8小时,但一般为1~4日。 1.局部表现 患者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2.全身症状

早期患者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增快(100~120次/分)、呼吸急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 二诊断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所以要尽早做出诊断。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伤口分泌物检查和X线检查,如损伤或手术后,伤口出现不寻常的疼痛,局部肿胀迅速增快,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并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脉搏增快、烦躁不安、进行性贫血,即应考虑有气性坏疽的可能;伤口内的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染色阳性杆菌,X线检查伤口肌群间有气体,是诊断气性坏疽的三个重要依据。厌氧细菌培养和病理活检虽可肯定诊断,但须一定时间,故不能等待其结果,以免延误治疗。 三治疗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患者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 1.紧急手术处理 (1)手术处理原则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0.5g。手术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术中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

气性坏疽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气性坏疽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1-06-01T10:44:31.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延波[导读] 对容易发生此类感染的创伤应特别注意。伤后及时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办法。王延波(黑龙江省通河县人民医院 150912) 【中图分类号】R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9-0152-02 【摘要】目的探讨气性坏疽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气性坏疽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急症手术处理、高压氧疗法、抗生素应用。结论:气性坏疽一旦确诊,须立即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疗,越早越好,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组织的坏死和截肢率。 【关键词】气性坏疽治疗体感染治疗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特异性感染。致病菌产生的外毒素可引起严重毒血症及肌组织的广泛坏死,亦称梭状芽胞杆菌性肌坏死。本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徐某某,男,45岁,住院号78749,因右足被车轧伤后疼痛、畸形、流血不止5个多小时,于2005年7月10日凌晨3:10就诊,接诊时查体:右足畸形、跖跗关节脱位,可及反常活动和骨擦感,组织末梢循环不佳足趾末梢循环不佳,足背皮肤裂伤长约10 cm。现将临床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 1.2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4天,常在伤后3日发病,亦可短至8~10小时。开始时患者自觉患肢沉重感,随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和进行性肿胀,一般止痛剂难以缓解疼痛,局部肿胀与创伤所能引起的程度不成比例,并迅速向上下蔓延;伤口周围皮肤水肿、苍白,紧张且发亮,伤口中有大量稀薄、浆液血性样渗出液,可带腐肉样恶臭;皮肤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成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肌肉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肌肉切面不出血,犹如熟肉,皮肤改变的范围常较肌肉侵及的范围为小。轻压伤口周围可有捻发音,或有气泡与棕色渗液同时从伤口边溢出。由于血管血栓形成及淋巴回流障碍,皮肤表面可出现如大理石样斑纹。有时整个肢体水肿、变色、变冷、甚至坏死。 患者神志清醒,但极度衰弱,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体温逐步上升、脉搏快速、呼吸急促,常有进行性溶血性贫血;随着病情进展,全身症状迅速恶化,血压下降、谵妄和昏迷,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溶血性黄疸、外周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常在1~2日内死亡。 1.3诊断 气性坏疽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局部表现。凡创伤、术后,伤口、伤肢突然剧烈胀裂样痛,检查局部肿胀及皮肤张力增高区超出皮肤红斑范围,病情进展迅速,并伴有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应考虑本病。伤口周围触诊皮肤有捻发音;伤口内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阳性粗短杆菌,而白细胞计数很少;X线照片、CT、MRI检查发现伤口肌群间有气体存在,是诊断气性坏疽的重要依据。此外,由于毒素破坏大量红细胞,实验室检查有血红蛋白量迅速下降或有进行性贫血,白细胞计数通常不超过(12~15)×109/L,血中磷酸肌酸激酶(CPK)水平升高,活体组织学检查以广泛肌坏死,肌纤维间有大量气泡而炎症改变轻为其特征性改变,伤口渗液作厌氧菌培养可发现梭状杆菌,均有助本病的诊断。 2 治疗 对疑为气性坏疽的伤口,应完全敞开,以3%过氧化氢或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和湿敷。气性坏疽一旦确诊,须立即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疗,越早越好,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组织的坏死和截肢率。 2.1急症手术处理:术前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和甲硝唑,补液、输血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一般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在病变区域作广泛、多处切开,探查明确侵及组织的性质与范围,切除一切已无活力的坏死组织,直至有正常颜色、能流出鲜血的正常肌肉组织为止,并行筋膜切开减压。清除异物碎骨片等。敞开伤口,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或湿敷。清创后常更换敷料,必要时还要再次清创。如感染严重、发展迅速,伤肢多个筋膜间隙或整个肢体均已受累,或伤肢毁损严重合并粉碎性骨折或大血管损伤,或经手术处理仍未能控制病变发展,且毒血症状严重者,可考虑作截肢术,以挽救生命。截肢应在健康组织中进行,残端开放,继续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湿敷。直肠外伤合并梭状杆菌感染时宜行结肠造口,以防粪便污染创面,同时行会阴、臀部、股部受累组织的广泛切开引流,敞开伤口,局部用氧化剂冲洗。 2.2高压氧疗法:在3个大气压的纯氧下,可提高组织氧含量,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的生长繁殖,提高治愈率,减轻伤残率。高压氧治疗每日2~3次,每次20~30 min,间隔6~8小时。每一次高压氧治疗后,可开始重复清创,将明显坏死组织切除,采用这种方法,使不少患肢的功能得以保留,免于截肢。 2.3抗生素应用:首选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每日1000万U~2 000万U静脉滴注,至全身毒血症状及局部情况好转后,减量应用。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克林霉素或红霉素。此外,甲硝唑静脉滴注0.5g,每8小时1次,也可取得较好疗效。 (4)对症及支持疗法:少量多次输血,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衡,营养支持以改善病人全身状况。 3 预防 对容易发生此类感染的创伤应特别注意。伤后及时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办法。对一切开放性创伤,特别是泥土污染和损伤严重、无活力的肌肉,都应及时彻底清创,以3%过氧化氢或1:5000高锰酸钾等溶液冲洗、湿敷;对战伤伤口应充分敞开引流,避免死腔;筋膜下张力增加者,应早期进行筋膜切开减张等。青霉素大剂量使用可预防气性坏疽,一般在清创前后应用,但不能替代清创术。为防止交叉感染及致病菌播散,应严格隔离患者,凡使用过的床单、衣服、器械等,应单独收集、高压蒸气灭菌,敷料则焚毁,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换药时戴手套。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66.[1] [2]黄莚庭,王加其.腹部手术后并发气性坏疽一例报告[J].北京医学,1980年02期.

阮病毒、气性坏疽处理流程

朊病毒感染处理流程 一、消毒方法 1. 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险组织(大脑、硬脑膜、垂体、眼、脊髓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物品,可选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消毒灭菌,且灭菌的严格程度逐步递增: a) 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然后按WS310.2中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采用134℃~138 ℃,18 min,或132 ℃,30min,或121℃,60min ; b) 将使用后的物品采用清洗消毒机(宜选用具有杀朊病毒活性的清洗剂)或其他安全的方法去除可见污染物,然后浸泡于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 ,并置于压力蒸汽灭菌121℃,3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c) 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去除可见污染物,清水漂洗,置于开口盘内,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60min或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134℃灭菌6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3.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和一般物体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根据待消毒物品的材质采用10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1mol/L氢氧化钠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至少作用15min,并确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触到消毒剂。 4.被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环境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15min。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污染,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操作台,操作完成后按特殊医疗废物焚烧处理。 5.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脑脊液、肾、肝、脾、肺、淋巴结、胎盘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传播朊病毒的风险还不清楚,可参照上述措施处理。

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 病因往往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或腐败性细菌感染所至。炎症常在皮肤、软组织损伤后发生,化学性物质刺激如药物注射不当或异物存留于软组织可诱发感染。临床表现常因细菌的种类、毒性和发病的部位、深浅而不同。病情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 症状 1、局部呈现为红、肿、热、痛,红色较暗无明显界限,中央部颜色较周围深;中央部常因缺血发生坏死。部位表浅者症状明显,部位深者常只有局部水肿及深压痛。由产气的厌氧菌所引起的急性蜂窝组织炎,局部可及捻发音。 2、可伴有高热、寒战、头痛、全身无力、白细胞计数增加。 3、常易并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检查 血白细胞增加。 治疗 1、全身治疗:卧床休息、止痛、患肢抬高,选用有效抗生素(第三代头孢抗菌素)。 2、局部治疗:热敷,理疗,外敷药物。 3、手术治疗: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有时虽无脓肿形成,但为了减轻组织张力或压迫,也应作切开减压。 【临床表现】 潜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为1~4天。 局部表现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全身症状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 1.紧急手术处理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0.5g。一般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术中应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生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 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截肢:a、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b、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c、经清创处理感染仍不能控制,有严重毒血症者。截肢部位应在肌肉未受累的健康组织处。截肢残端不缝合,用过氧化氢液湿敷,待伤口愈合后再修整。 2.高压氧疗法 3.抗生素大剂量使用青霉素(1000万U/d)和四环素(2g/d),兼可控制化脓性感染,减少伤处因其他细菌繁殖消耗氧气所造成的缺氧环境。

经验治疗气性坏疽的宜选药物为

经验治疗气性坏疽的宜选药物为:首选青霉素,剂量宜大,每日用量可达1000-2000万单位,同时给予克林霉素等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生长。 附:梭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诊疗意见 梭菌性肌坏死(即气性坏疽)是由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rns,CP)等所引起的肌坏死,是一种发展迅速,预后差的厌氧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梭菌、败毒梭菌、梭状梭菌、溶组织梭菌等,多为混合感染。 一、病理生理 产气荚膜梭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α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一方面破坏周围组织的胶原纤维,使感染迅速沿肌束和肌肉群扩散,使肌肉色泽变暗红色,失去弹性;另一方面,这些酶具有强大的糖、蛋白分解作用,产生大量不溶性气体如硫化氢、氮等,在组织间积聚,蛋白分解,使得组织细胞坏死、渗出、水肿明显。积气和水肿使得局部压力骤升,血管受压引起血运障碍,加重组织缺血缺氧,更有利于细菌繁殖,使病情恶化。大量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直接侵犯心、肝、肾等脏器,引起休克、肾功能不全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伤后1~4天(6小时~6天)。患者多有明显的全身和局部表现。 (一)全身表现。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毒血症状,体温可高达40℃以上,病人极度虚弱,表情淡漠但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进行性贫血,全身症状迅速恶化,晚期可出现溶血性黄疸,外周循环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 (二)局部表现。 最早的局部症状是受伤部位剧痛,呈胀痛感,一般止痛剂难以缓解。随后伤口周围肿胀,皮肤苍白,紧张发亮,伤口中有大量浆液性血性渗出物,有时可见汽泡冒出。随着病情进展,局部肿胀加剧,静脉回流障碍,皮肤由红变白,再转为暗红、黑紫,表面呈现大理石样斑纹。组织分解、液化、腐败产生硫化氢气体,伤口恶臭,轻压之有捻发音。肌肉病变是梭菌性肌坏死的特点,肌肉失去弹性和收缩力,切割不出血,肌纤维肿胀、发黑。远端肢体苍白,厥冷,水肿,严重者整个肢体坏死。 三、诊断 早期诊断是保存患肢、挽救生命的关键。主要依据是早期的局部表现。

33 气性坏疽手术处理原则

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厌氧菌感染的处理原则 1、设专用隔离手术间,应位于远离其它手术间且是距手术室入口较近处,设备简单适用。 2、挂“隔离手术牌”,拒绝参观,参加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后不得随意出入,手术人员采用清洁刷手法。 3、巡回护士设2名,分别在手术间内外供应。 4、巡回护士(内)的手不得有破口,并戴手套、着隔离衣裤,穿高筒靴。 5、手术间物品准备齐全,术中再需物品由手术间外巡回护士递入,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6、手术间外应具备以下物品 ①洗手用的0.1%过氧乙酸溶液一桶。 ②手术后更换用的洗手衣、裤及手术鞋。 ③包污染敷料用的污衣袋或大单及塑料袋。 ④封闭门窗用的浆糊、纸条。 ⑤过氧乙酸溶液、量杯、电炉。 ⑥接送病人使用感染手术专用推车,推车使用一次性大单,每人/次一条,用后与手术间的感染性废弃物一并(注明特殊感染标记),术后焚烧。 7、手术后处理 ⑴敷料:使用的一次性敷料及纱布、纱垫等小敷料,手术后焚烧。 ⑵器械:用2000mg/L含氯(或含溴)消毒剂浸泡作用30分钟后,常规清洗,清洗时先用洗涤剂溶液浸泡,擦洗,去除器械上的血垢等污染,关节、缝隙处应彻底刷洗后流水冲净,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二次消毒后,

送至供应室,消除污染前后的器械盛器和运送工具,严格区分,并有明显标志,不得混用,盛器和运送工具每日清洗消毒,遇污染应立即清洗消毒。 ⑶手套、吸引器管、吸引器内袋焚烧。 ⑷手术鞋浸于0.5%过氧乙酸溶液内消毒(或2000mg/L含氯消毒液)。 ⑸吸引器瓶及地盆内液体应配成2%过氧乙酸或20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⑹手术间地面用1000mg/L~ 2000mg/L二溴海因消毒剂作用30min,或用有效氯或有效溴500mg/L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地面。手术间台面、凳子等物品表面用有效溴或有效氯1000mg/L~2000mg/L作用 30min消毒,手术间墙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2000mg/L~3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雾和擦洗处理。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以湿润不向下流水为度,一般50ml/ m2~200ml/m2。墙面消毒一般为2.0~2.5米高即可。 ⑺送病人用后的手术车推至手术间,用0.5%过氧乙酸或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平车上的被子、单子等行压力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⑻切除的组织及坏死肢体等放双层塑料袋内贴上感染标记,送焚烧。病检组织在盛放容器外醒目处贴上感染标记,送病检后焚烧。 ⑼手术间空气用过氧乙酸1g/ m3计算,加热蒸发,相对湿度为60~80%熏蒸时间2小时。 ⑽手术人员出手术间时将隔离衣、裤、口罩、帽子、鞋脱于手术间,过氧乙酸洗手后方可离去。 ⑾手术间开封后彻底打扫卫生,并做空气培养。

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芽孢杆菌感染分为芽孢菌性肌坏死和和芽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气性坏疽即芽孢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口处。【诊断】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所以,要尽早作出诊断。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伤口分泌物检查和X线检查,如损伤或手术后,伤口出现不寻常的疼痛,局部肿胀迅速加剧,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并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脉搏加速、烦躁不安进行性贫血,即应考虑有气性坏疽的可能;伤口内的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染色阳性杆菌,X线检查伤口肌群间有气体,是诊断气性坏疽的三个重要依据。厌氧细菌培养和病理活检虽可肯定诊断,但需一定时间,故不能等待其结果,以免延误治疗。 【治疗措施】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 1. 紧急手术处理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0.5g。一般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术中应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生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 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截肢:a、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b、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c、经清创处理感染仍不能控制,有严重毒血症者。截肢部位应在肌肉未受累的健康组织处。截肢残端不缝合,用过氧化氢液湿敷,待伤口愈合后再修整。 2. 高压氧疗法在3个大气压纯氧下,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内的氧比平时增加20倍左右,可提高组织的氧含量,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的生长繁殖,并使其停止产生α毒素,一般在3 天内进行7次治疗,1次/2h,间隔6~8h。其中第一天作3次,第二、第三天各2次,在第1次治疗后,检查伤口,并将已坏死的组织切除,但不作广泛的清创或切除至健康组织。以后,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进行清创。通过这种治疗方法,不少患肢的功能可得以保留。还观察到,凡能完成最初48h内5次高压氧治疗的病人,几乎都能存活,但需要有高压氧舱的设备,野战条件下难于应用。 3.抗生素大剂量使用青霉素(1000万U/d)和四环素(2g/d),兼可控制化脓性感染,减少伤处因其他细菌繁殖消耗氧气所造成的缺氧环境。待毒血症状和局部情况 好转后,即可减少剂量或停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1.5~1.8g/d,静脉滴注。 4.全身支持疗法少量多次输血,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调,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止痛、镇静、退热等。 气性坏疽抗毒血清对气性坏疽的防治效果不佳,仅能起到暂时缓解毒血症的作用,而且还有使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现已很少应用。 【病因学】 产气荚膜梭菌 (一) 生物学性状 * G+粗大杆菌,散在排列.卵圆形芽胞位于菌体中央或近极端.在机体组织中菌体周围可形成荚膜,无鞭毛 * 厌氧培养中生长繁殖极快,8min可分裂1 次,最适温度45℃.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分解乳糖产酸,可凝固酪蛋白,发酵糖类产生酸和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把培养基表层

气性坏疽隔离措施Word

气性坏疽隔离措施W o r d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 气性坏疽消毒隔离措施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专性厌氧杆菌,遇到氧可被杀死,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为避免发生气性坏疽的院内感染,现制订如下消毒隔离措施: 1、病人需单间收治,进行隔离; 2、医护人员应按要求严格进行手卫生, 3、医护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进病房需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带护目镜、面罩等; 4、对病人尽量集中进行护理和治疗; 5、病人的一切诊疗物品需专人专用; 6、病人用过的手术器械均应单独收集,先用3%过氧化氢浸泡半小时,再用1000mg/L的有效含氯溶液浸泡消毒半小时; 7、病人使用过的布类用2000mg/L的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浸泡半小时,再清洗;污染程度大的布类、用过的敷料一律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8、病人房间的物表先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初步擦拭,再用1000mg/L 的有效含氯消毒剂进行第二次擦拭;该房间的抹布要专用。 9、病人房间每天要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一小时,并于上、下午各通风半小时; 10、气性坏疽手术需安排在负压手术间进行;术后要对手术间的物表先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初步擦拭,再用1000mg/L的有效含氯消毒剂进行第二次擦拭;该房间的抹布要专用; 11、接送病人的手术转运车消毒方法同上; 12、气性坏疽经空气传播概率很低,层流手术间自净时间同其它普通手术间; 13、病人出院后,房间要进行彻底终末处理。 14、医疗废物要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密封,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

气性坏疽处理流程

气性坏疽处理流程: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芽孢杆菌感染分为芽孢菌性肌坏死和和芽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气性坏疽即芽孢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口处。致病菌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以产气荚膜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为主要,其次为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气性坏疽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因此,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弹片存留、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容易发生气性坏疽。发病机理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主要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产气夹膜杆菌产生α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尿少、肾组织坏死、水肿、液化,肌肉大片坏死,使病变迅速扩散、恶化。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膨胀;蛋白质的分解和明胶的液化,产生硫化氢,使伤口发生恶臭。由于局部缺血,血浆渗出,及各种毒素的作用,伤口内的组织和肌肉,进一步坏死和腐化,更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病变更为恶化。大量的组织坏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心、肝和肾,造成局灶性坏死,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减退。临床表现潜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为1~4天。全身症状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局部表现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得了气性坏疽怎么治疗?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 1.紧急手术处理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 0.5g。一般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术中应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生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截肢:a、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b、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c、经清创处理感染仍不能控制,有严重毒血症者。截肢部位

气性坏疽手术处理原则

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厌氧菌感染的处理原则1、设专用隔离手术间,应位于远离其它手术间且是距手术室入口较 近处,设备 简单适用。 2、挂“隔离手术牌”,拒绝参观,参加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后不得随意出入, 手术人员采用清洁刷手法。 3、巡回护士设2名,分别在手术间内外供应。 4、巡回护士(内)的手不得有破口,并戴手套、着隔离衣裤,穿高筒靴。 5、手术间物品准备齐全,术中再需物品由手术间外巡回护士递入,尽量使用一 次性物品。 6、手术间外应具备以下物品 ①洗手用的0.1%过氧乙酸溶液一桶。 ②手术后更换用的洗手衣、裤及手术鞋。 ③包污染敷料用的污衣袋或大单及塑料袋。 ④封闭门窗用的浆糊、纸条。 ⑤过氧乙酸溶液、量杯、电炉。 ⑥接送病人使用感染手术专用推车,推车使用一次性大单,每人/ 次一条,用后 与手术间的感染性废弃物一并(注明特殊感染标记),术后焚烧。 7、手术后处理 ⑴敷料:使用的一次性敷料及纱布、纱垫等小敷料,手术后焚烧。 ⑵器械:用2000mg/L含氯(或含溴)消毒剂浸泡作用30分钟后,常规清洗,

清洗时先用洗涤剂溶液浸泡,擦洗,去除器械上的血垢等污染,关节、缝隙处应彻底刷洗后流水冲净,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二次消 毒后,送至供应室,消除污染前后的器械盛器和运送工具,严格区分,并有 明标志,不得混用,盛器和运送工具每日清洗消毒,遇污染应立即清洗消毒。 ⑶手套、吸引器管、吸引器内袋焚烧。 ⑷手术鞋浸于0.5%过氧乙酸溶液内消毒(或2000mg/L含氯消毒液)。 ⑸吸引器瓶及地盆内液体应配成2%过氧乙酸或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⑹手术间地面用1000mg/L~2000mg/L二溴海因消毒剂作用30min,或用有效氯 或有效溴500mg/L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地面。手术间台面、凳子等物品表面用 有效溴或有效氯1000mg/L~2000mg/L作用30min消毒,手术间墙面受到病原 菌污染时,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2000mg/L~3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雾和擦 洗处理。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以湿润不向下流水为度,一般50ml/ m2~ 200ml/m2。墙面消毒一般为2.0~2.5米高即可。 ⑺送病人用后的手术车推至手术间,用0.5%过氧乙酸或2000mg/L 含氯消毒液 擦拭。平车上的被子、单子等行压力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⑻切除的组织及坏死肢体等放双层塑料袋内贴上感染标记,送焚烧。病检组织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

概述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芽孢杆菌感染分为芽孢菌性肌坏死和和芽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气性坏疽即芽孢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口处。此类感染发展急剧,预后严重。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引起本病主要有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其次为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气性坏疽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因此,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弹片存留、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或石膏包扎过紧等情况,继发此类感染的概率较高。发病机制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主要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产气夹膜杆菌产生α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尿少、肾组织坏死、水肿、液化,肌肉大片坏死,使病变迅速扩散、恶化。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膨胀;蛋白质的分解和明胶的液化,产生硫化氢,使伤口发生恶臭。由于局部缺血,血浆渗出,及各种毒素的作用,伤口内的组织和肌肉,进一步坏死和腐化,更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病变更为恶化。大量的组织坏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心、肝和肾,造成局灶性坏死,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减退。临床表现1、潜伏期创伤后并发此症的时间最早为8~10h,但一般为1~4天。2、局部表现病人自觉伤肢沉重,有包扎过紧感。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局部肿胀与创伤引起的程度不成比例,并迅速向上下蔓延,每小时都可见加重。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3、全身症状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全身情况可在12-24小时内全面迅速恶化。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常规:血红蛋白迅速下降。2、伤口内分泌物涂片检查:革兰阳性杆菌。3、X线摄片啊:伤口肌群组织间存在气体。诊断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所以,要尽早作出诊断。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伤口分泌物检查和X线检查,如损伤或手术后,伤口出现不寻常的疼痛,局部肿胀迅速加剧,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并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脉搏加速、烦躁不安进行性贫血,即应考虑有气性坏疽的可能;伤口内的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染色阳性杆菌,X线检查伤口肌群间有气体,是诊断气性坏疽的三个重要依据。厌氧细菌培养和病理活检虽可肯定诊断,但需一定时间,故不能等待其结果,以免延误治疗。鉴别诊断 1.芽胞菌性蜂窝织炎感染局限于皮下蜂窝组织,沿筋膜间隙迅速扩散,但不侵犯肌肉。一般起病较慢,潜伏期为3~5天。虽然也以伤口疼痛开始,伤口周围也有捻发音,但局部疼痛和全身症状较轻,皮肤很少变色,水肿也很轻。 2.厌氧性链球菌性蜂窝织炎发病较缓慢,往往在伤后3天才出现症状。毒血症、疼痛、局部肿胀和皮肤改变均较轻。有气肿和捻发音出现,但气肿仅局限于皮下组织和筋膜。伤口周围有一般的炎性表现。渗出液呈浆液脓性,涂片检查有链球菌。 3.大肠杆菌性蜂窝织炎可出现组织间气肿,且有高热和谵妄等毒血症状。但局部肿胀发展较慢,脓液具有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液特征,即脓液稀薄,呈浆液性。脓液涂片检查可发现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治疗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