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改)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改)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改)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改)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声现象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停止振动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速是340 m/s。

2、乐音特征有音调、音色、响度。音调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响度大小取决于振幅。

3、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音调范围是 20Hz-20000Hz 。高于20000Hz 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许多生活中的例子都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弦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粗细、长短、松紧有关。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5、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正常的人耳。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6、双耳效应使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源方向。

光现象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最大,速度是3×108m/s = 3 ×105 km/s。在其它V ,但空气中光速近似等于真空中速度。

介质中,C

2.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 9.46×1012千米。(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距离。)

3.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日月食、站排、瞄准、坐井观天都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赤、橙、黄、绿、蓝、靛、紫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例如,雨后的彩虹。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混合以后是白色。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混合以后是黑色。

5.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两种。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等于入射光线。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6.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了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射了漫反射。

7.平面镜的作用有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平面镜成像特点有 1)物体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虚像、物、像相对镜面对称——正立、等大、等距。)

8.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应用:汽车的观后镜。凹面镜的应用:太阳灶、手点筒的聚光碗。

9.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注意:光在空气中与法线的夹角最大)

10 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某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光从某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5)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11.凸透镜能使和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f)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也称会聚透镜。

12.凹透镜能使和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

13.(1)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3)过透镜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

14、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在外而像在间,物在间而像在外。实像倒立且两侧,虚像正立且同侧。实像上下左右皆相反,虚像上下左右皆相同。凸透若想得实像,物像距离最小4f。像(距)大物(距)则像放大,像(距)小物(距)则像缩小,像物(距)等则像等大。

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已画好的直线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16、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性质,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性质。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有两组镜头,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物体的叫物镜。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但是二者的目镜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17、人眼是一个“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18、近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它的折光能力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凹透镜透镜的眼镜。

19、远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太薄,它的折光能力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凸透镜的眼镜。

20.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25cm,近点是10cm,远点在无穷远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和近点比正常眼睛小且没有远点。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和近点比正常眼睛大,但有远点。

21、眼镜的度数=1/f×100(f单位用m)。近视眼镜度数是负数,远视眼镜是正数。

热现象

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计上的字母°C 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它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3、温度的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是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与摄氏

温度之间的关系:T=(t+273)K

4、医用温度计也叫做体温计,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缩口,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

示人体的温度,所以用体温计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再测人体温度。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 ○C--42○C,分度值是0.1○C。

6、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分清它的分度值。

7、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正确方法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器底和容器壁;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其中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它们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10、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1、晶体在熔化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在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也不变。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要吸热,温度升高;非晶体的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下降。

12、汽化的两种方式为:蒸发和沸腾。

1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

定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它要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16、水沸腾须具备两个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17、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和压缩体积。

18、自然界的水循环中,雾、雨、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雪、雾凇、树挂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雹的形成是凝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电现象

1、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 2.通路。

2、电源是提供电能的;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导线是输送电能的。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⑴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特点:①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②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改变控制作用不变。③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⑵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接连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特点:①并联电路电流路径不止一条。②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③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判别方法:①看电流路径。1条是串联,2条或2条以上是并联。②看用电器之间是否相互影响。影响是串联,不影响是并联。

4、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表使用规则:①必须串联在待测的电路中,②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

负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上。

5、电压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注:某段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压,而有电压时不一定有电流。表示符号:U。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单位换算:

1V=10-3KV=103Mv=106μV

6、电压用电压表来测量。电压表使用规则:①必须并联在待测的电路中。②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

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能电压表的量程。④可以直接把电压表接在电源上

7、常见电压值: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工厂动力电路38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8、电阻的串联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R1:R2= U1:U2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9.电阻的并联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R总= R1R2 /R1+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R/n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10、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导体:人体、大地、金属、石墨(碳棒、铅笔芯)酸碱盐水溶液。常见的绝缘体:陶瓷、橡胶、玻璃、塑料、油、干木、纯水等。最好的导体是银,最好的绝缘体是陶瓷。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即二者没有明显界线。例如:通常情况下玻璃是绝缘体,在加热到红炽状态变为导体。通常情况下空气是绝缘体,在高压电离的情况下变为导体。

11、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含有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虽然有自由电荷但是很少,所以不容易导电。自由电荷在金属导体中叫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水溶液中叫离子。

1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①材料②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③横截面积(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④温度(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注: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

升高而减小。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U ,通过导体的I 无关 13. 变阻器工作原理:根据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作用:①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②保护电路 14、滑动变阻器使用:① 要了解所使用的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和最大允许电流,如一个变阻器标有“50Ω

1.5A ”字样,表示此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使用时要根据需要

对滑动变阻器进行选择,不能使通过的电流超过最大允许值。

② 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处。(目的:保护电路)

③ 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应采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的接法。(如果只接上面的两个接线柱那么此

时滑动变阻器相当于一根导线;如果只接下面两个接线柱则此时滑动变阻器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这两种情况都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15、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①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②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6、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 ,变形公式IR U =和。 17、伏安法测电阻: ⑴原理: ⑵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和导线。 ⑶电路图:

⑷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 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改变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② 保护电路的作用。

18、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W 表示,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⑴国际单位:焦耳(J )。常用单位:千瓦时(Kw ·h ) 换算:1kw ·h=3.6×106焦=1度

⑵电功公式:W =UIt =I 2Rt =U 2t/R =Pt =UQ (注:Q=It ,Q 是电荷量 单位:库仑(c )、I 电流 、t 时间) ⑶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电能表上面的参数:①“Kw ·h ” 电能表上电能的计量单位。 ②“220V . 5(10)A ”220V 表示电能表的正常工作电压是220V ,5(10)A 表示电能表正常工作时电流的范围是5~~10A ,10A 表示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时10A 。 ③“n r/ Kw ·h ”表示电能表消耗1 Kw ·h 的电能铝盘转动n 圈。

19、电功率:⑴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字母 P 表示,它是一个反映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⑵电功率公式:P =UI =I 2R =U 2/R =W/t

⑶国际单位:瓦特(W ) 常用单位:千瓦(kW ) 单位换算:1kW=103 W

⑷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20、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R U I =

I

U R =I

U R =

⑴实验原理: P=UI ⑵电路图及注意事项同伏安法测电阻相似。

21、焦耳定律公式: Q= I2Rt Q= UIt=U2t/R =Pt=U Q(纯电阻电路)

22、安全用电

ⅰ.家庭电路的组成:主要组成部分有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开关。

ⅱ. 家庭电路各部分的作用及使用注意点:

①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V的电压,零线与地之间没有电压。

②电能表:测量用户消耗电能的仪表,

③闸刀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以便检测电路,更换设备。

④保险丝:由电阻率大而熔点较低的铝锑合而制成,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选用保险丝时,应使它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略大于电路最大正常工作电流。

⑤用电器:工作时它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如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各用电器使用时应并联在电路中。

⑥插座:可给移动的家用电器供电,插座也应并联在电路中。

⑦开关:开关和被控制的用电器应串联。开关应该放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

ⅲ. 测电笔:可用于识别火线和零线,正确的用法是: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或与电线相连通的导体时,如氖管发光,表示接触的是火线。

ⅳ. 家庭电路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①电路中发生了短路②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ⅴ. 触电的方式: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高压触电的两种方式:①高压电弧触电②跨步电压触电ⅵ.安全用电原则“四不”: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③不弄湿用电器④损坏绝缘皮ⅶ.发现触电事故处理:①切断电源②用绝缘体将电线挑开。

电与磁

一、磁场

1. 磁体基本性质

(1)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分永磁体和软磁体。

(2)磁体上两端磁性最强中间最弱。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具有指向性,水平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磁体上有两个磁极。不会有单个磁极。

(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不能通过相吸引,就断定两磁体一定带异名磁极;但通过相排斥,就一定断定两磁体是同种磁极。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2. 磁场

(1)磁体周围空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磁场。磁场有强弱、有方向。

(2)磁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磁极间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磁场方向:人们规定,磁场中某一点,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4)磁感线:为形象描述磁场,①磁感线是不存在②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来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S极到N极。③磁感线不相交。⑷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二、电生磁. (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外部与条形磁铁磁场方向一样,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可用安培定则判定。(3)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叫电磁铁,电磁铁极性的强弱由电流大小和螺线管的匝数多少有关。

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一)电磁继电器

1、电磁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的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还可以实现远距离操纵和自动控制。

2.、实质: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3、结构: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中工作电路有低压控制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构成。

(二)扬声器

1、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四、电动机

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的方向跟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直流电动机的转速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控制,转向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控制。

4、直流电动机换向器的作用: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五、磁生电

(一)电磁感应现象: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

....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

.....运动

..电路的一部分导体

2. 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 电磁感应应用:发电机。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发电机分为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

4、交变电流简称交流,在交变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我国交流电频率为50赫兹,周期是0.02秒。每秒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多彩的物质世界

1. 质量:

⑴质量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随空间位置、形状、状态改变。

天平使用: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编辑整理:黎刚 第一部分:声、光、热 一、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5、音品又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 6、振动有规律,悠扬、悦耳,听来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7、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所以应用广泛。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声途径中减弱,接受点处减弱。 二、光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在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虚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虚像与物等大。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8、光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9、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10、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1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3、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电荷、电路 ★考点1摩擦起电与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 (1)定义:用______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弱的原子失去电子而带________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________。 (3)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________,而不是创造了电荷。 (4)带电体的性质:能够________________。 2.两种电荷(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__;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3)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了验电器。 3.导体与绝缘体 电流电压电阻 ★考点1电流、电压、电阻及三种电学仪器 1.电流(1)形成:电荷的____________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单位及换算:电流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1 mA=________A,1 μA=________A。 2.电压(1)作用:使电路中形成________,由________提供。 (2)单位及换算:电压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常用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 kV=________V,1 mV=________V,1 μV=________V。 3.电阻(1)概念:导体对电流________作用的大小。 (2)决定因素:①材料;②长度: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________,电阻越

(完整版)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声\光\热\物质和能源》 一、单项选择题 1、夏天,烈日当空的中午,我们赤足走在水泥路面上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C ) A、水的比热大 B、水泥路面比其它地方吸热多 C、混凝土地面的比热小 D、水泥地面热量多 2、下列有关“海陆风”形成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高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B、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C、海风是由于白天沙石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D、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沙石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3、在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著名泉城济南却给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感觉,这表明水对气候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B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流动性能好 4、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而成。选用2B和HB的铅笔芯主要是考虑它们的( D ) A、弹性不同 B、密度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硬度不同 5、冬天里,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包了一层草或软泡沫,可以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 D ) A、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B、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 D、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 6、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7、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与他的距离是( C ) A、3m B、4m C、5m D、6m 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C )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聚会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及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及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及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及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 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 c =3×108m/s =3×105 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 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

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 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 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 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填空版大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识 一、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直尺、皮卷尺、钢卷尺、弯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μ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会选: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实际的需要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2)会放:对准“ ”刻度,平行紧靠被测长度; (3)会看:视线于尺面读数; (4)会读: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应该包括和,(准确值、估计值、); (6)会算: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的小数位数与每次测量的小数位数一致; 4、实验室或比赛的计时工具一般是表或表。 5、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用字母“ ”表示。 6、1 s;W w k b 1. c O m 7、值和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8、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只可以不可以,而错误是可以的。 9、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选用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3)多次测量求。(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叫做机械运动,简称。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的现象,运动是的,静止是的。 3、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4、参照物的选取是的,一旦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要假定它是的,通常以为参照物。 5、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指,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 6、相对静止是指,运动方向和快慢都相同的两物体,若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物体是的。 7、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是的,以太阳为参照物是的。 8、“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以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以地面、河岸、房屋等为参照物,船是的。 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青山两岸走”,以地面、河岸、房屋等为参照物,竹排是的,以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10、“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指以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11、“太阳东升西落”是指以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清单填空重点100题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米/秒。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快。 4.利用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处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 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测量的工具是 ,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而非晶体没有。 10.(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复习过程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填空题.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长度的主单位 是 ,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 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km= m; 1dm= m, 1cm= m; 1mm= m。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 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 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 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 1h= min=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 (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 4.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等于物体在内 通过的。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 1米 /秒 = 千米 /小时 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 这就是平 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9.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 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1音调 :是指声音的 , 它与发声体的 ` 有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手册.pdf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η=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电流I(A) I=I1=I2=……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电压U(V) U=U1+U2+……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A) 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并联电路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填空(带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声源方向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20190 Hz, 高于 20190 Hz叫超声波;低于 20 Hz叫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教科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 5 6 7.可听声:频率在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42℃,每一小格是0.1℃。 4.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汇总(上)—人教版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1、物体和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具有一定形状与体积的个体,具有软硬、颜色、气味等特征;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如:木材是物质,由木材制成的课桌是物体。 2、物质的组成: ⑴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负电荷,在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⑵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再分: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⑶分子的直径很小,只能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 3、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原子及其结构: ⑴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靠巨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坚硬的核。 ⑵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电子组成,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正、负电荷的吸引力 ⑶原子核式结构的模型:与太阳系十分相似(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推理法。 6、衡量宇宙与分子的尺度------光年、纳米(都是长度单位): ⑴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内通过的距离。约等于9.46×1015m ⑵纳米:1nm=10-9m ⑶纳米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nm~100nm)的科学技术,是研究一小堆分子或单个原子、分子的科学技术。 ⑷一般分子的直径在0.3nm~0.4nm之间。 第二节:质量 7、质量: ⑴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⑶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吨(t)克(g)毫克(mg) ⑷质量的测量工具: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实验室常用天平 8、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

初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49018

科学之旅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2怎样学习物理: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记录声音的方法:机械唱片磁带激光唱盘 3、声音的传播条件:介质(如木材,金属,空气等) 4、声是怎样传播的?以波的形式,叫做声波 5、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15 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温度高传声快 (3)一般:固体〉液体〉气体;海水〉水;铁>铝>铜 二我们怎样听声音 1、耳朵感知声音的途径 外界声音鼓膜震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____ 2、耳聋:骨膜听小骨损坏引起传导性耳聋((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 ;听觉神经损坏 引起神经性耳聋 3、骨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是不同的,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5、双声道立体声是什么意思? 三声音的特性 1、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来描述振动的快慢。 2、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100Hz的含义:在1s的时间里振动100次 4、音调由什么决定?频率 5、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6、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Hz 7、超声波:高于2000Hz的声音 8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9、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 10、次声波: (1)大象的语言声音是次声波 (2 )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海啸等,都伴随次声波 (3)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 (4)次声波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1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1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13、振幅与响度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4、音色:与发生体的材料,结构有关,音色不同,波形不同 15、乐音:悠扬,悦耳,听起来感觉舒服的声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最新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最新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105 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1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