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一、声音与环境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2)声音是以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可用示波器显示出来。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叫做。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有关,在同种介质中,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声速也是不同的。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的声音顺着传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传至,再通过把信号传给,这样就产生了。

(2)骨传导:声音直接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3.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表示声音的,由声源振动的决定,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表示声音的,由声源振动的决定;音色由发声体的以及等因素决定,音色不同,声音的波形不同。

4.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

音叫做,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

(2)声音能传递,如听诊器、声呐。声音能传递,如超声碎结石。

5.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通常是指那些的声音,它的波形。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控制:①控制噪声的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二、光和眼睛

1.光的直线传播

(1)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光在介质中是沿传播的。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3)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介质不同,传播的速度也不同,其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通常取c= 。

2.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2)平滑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线都沿某一相同方向反射出去,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就是。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入

射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

(3)光反射的应用:红宝石激光器利用光反射形成激光束,人造卫星利用光反射感知地面信息。光纤利用光反射传输信息。

3.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和物大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4.光的折射

(1)光由进入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

(2)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增大(减小),折射角也增大(减小);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5.透镜

(1)透镜有两类,比边缘厚的叫做,比边缘薄的叫做。

(2)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经过光心的光线都不改变方向。通过光心O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6.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下去更偏向主光轴,且光束变窄,变收

缩。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下去更偏离主光轴,且光束变宽,变发散。

(3)焦点(F):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用“F”表示。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将变成发散光线,但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能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③每个透镜都有分居于透镜两侧的两个焦点。

(4)焦距(f):光心O到焦点F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7.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一倍焦距是分界点,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在一倍焦距以内成,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2)二倍焦距是分界点,即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实像。

(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就,像距也变小。(4)当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就变大,像距也。8.眼睛和眼镜

(1)人眼主要是由、、、、瞳孔,虹膜等构成。

(2)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前,可用进

行矫正。

(3)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成像在视网膜之后,可用进行矫正。

(4)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被观察物体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由物镜成、的。这个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由目镜成、的,经过两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

(5)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把这个实像放大。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可以变得很大。

9.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

(4)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品红、黄、青叫做颜料的。

三、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1.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3)的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在0℃和100℃之间分成,每一等分为1℃,读作。

(4)热力学温标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5)使用温度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零刻度线。

②测液体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接触容器底部和侧壁。

③测液体温度时,应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体温计

①量程为,分度值为。

②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汽化和液化

(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的现象叫做汽化,要热;汽化有两种方式。

(2)物理学中,把物质由的过程叫做液化,要热。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气体的,二是压缩气体

的。

3.溶化和凝固

(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的过程叫做溶化,要热;由的过程,叫做凝固,要热。

(2)晶体在溶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此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非晶体没有。

4.升华与凝华

(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的现象叫做升华,要热才能进行,所以有作用。

(2)物理学中,把物质由的现象叫做凝华,要热。

四、内能与热机

1.分子动理论

(1)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2)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分子间有,分子在不停的做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2.内能

(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与分子的总和。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材料、存在状态。(3)改变内能的方法:和。

3.热量与热值

(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

(2)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燃料燃烧时所放出的叫做这种燃料的。

4.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5.热机

(1)内燃机:燃料在机器内部(汽缸里)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2)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其中,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来完成,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将内能转化为。另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

五、我们周围的物质

1.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的多少。

(2)对质量的理解:物理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托盘天平的使用

(1)“看”:观察天平的称量范围以及标尺上的分度值。

(2)“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

度线处。

(3)“调”: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这是横梁平衡。

(4)“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用镊子向 盘里加减砝码,

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5)“记”:记录被测物体的质量,即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

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6)注意事项: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范围。②保

持天平干燥、清洁。

3.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 的质量。

(2)特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公式:v m

(4)密度的应用:

①鉴别物质: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故

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②求质量: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质量不易测量,可用公式v

m ρ=计算出它的质量。 ③求体积: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而体积不易测量,可用公式

计算出它的体积。

六、力和机械

1.力

(1)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不接触)。

(2)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受到作用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施加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任何力的作用都离不开这两个物体。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5)力的三要素:力的、、。

2.弹簧测力计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以及弹性强弱有关。

(2)弹簧测力计

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测度板垂直。

3.重力

(1)物理学中,把因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2)重力的大小计算公式。

(3)重力的方向:,其应用有重垂线、水平仪等。(4)重力的作用点——。

4.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2)分类:静摩擦力、滑动和滚动摩擦力。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碍作用,有时起推动作用。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5)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增大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浮)。

5.杠杆

(1)定义:物理学中,把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做。

注意: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画力臂的方法:①找支点O,②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③画力

臂(实线,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4)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是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6.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

①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②理想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若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

③组装滑轮组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七、运动和力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的物体叫。

(2)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通常以研究问题的方便性为前提来选择参照物。

(3)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2.运动的快慢

(1)机械运动

①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②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速度

①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③计算公式:。

(3)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

3.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①“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②“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③“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应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④“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⑤“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⑥“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误差

①定义:和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

方法等。

4.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大小等皆无关。

5.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或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八、神奇的压强

1.压强

(1)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定义式是,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3)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受力面积可以。②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可以,减小压力可以。

2.液体的压强

(1)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有关。

(2)是液体的压强公式,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浸入深度有关,而与所取的面积、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量无关。

3.连通器

①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

②特点: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3.大气压

(1)定义:大气中存在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托里拆利实验

①测得的大气压值为P0=760mmHg= Pa.

②实验前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

③本实验中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④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 ,长度。

九、浮力与升力

1.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2)方向:。

(3)产生的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上下表面有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

(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它的数学表达式是。

(2)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浮沉条件中力的关系:当时,物体上浮;当时,物体下沉;当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②浮沉条件中的密度关系:当时,物体漂浮或上浮;当时,物体悬浮;当时,物体下沉。

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

十、机械功与机械能

1.功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其中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功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J。(4)机械功原理:研究表明,省力必然费距离;省距离则一定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机械功原理。

2.功率

(1)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功率是由物体所做的和完成这些功所用的两个因素决定的。

(2)功率的定义式为,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为。

(3)由定义式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越少,做功越快。

3.机械效率

(1)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用表示。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称为,用表示。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做,用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2)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用字母“η”表示。它与机械是否省力和机械功率大小、做功多少是无关的。机械效率的

计算公式为,机械效率总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①通过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来。②在无法减小额外功的情况下,采用来提高机械效率。

4.机械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越强,弹性势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统称为。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摩擦力等阻力时,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中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十一、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1.能源

(1)定义: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都可以叫做能源。

(2)能源的分类

①按能源产生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能源。

②从能源是否可再生的角度可把一次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③按能源开发早晚和使用情况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2.核能

(1)原子核内部蕴藏的巨大能量,叫做原子核能,简称核能。(2)释放核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使原子核裂变,二是使原子核聚变。

3.能量守恒定律

(1)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都可以相互。同种形式的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也可以发生。(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定律。

十二、探究简单电路

1.电荷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两种电荷:一种与丝绸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另一种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自然界中只存在种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用检查物体是否带电。

2.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