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全球化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浅论全球化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浅论全球化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浅论全球化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浅论全球化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毫无疑问,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我们无法回避这一全球性的问题,而只能积极面对它,认识它,从而对其因势利导。近十几年来,对全球化问题的探索愈加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全球化的浪潮波浪汹涌,势不可当;另一方面,体现民族独特性和差异性的民族主义再次形成世界性浪潮,对全球化的浪潮表现出特有的逆反性功能。笔者认为,全球化浪潮和民族主义浪潮既体现了世界总体格局的变迁和转型,又反映了人们对全球化的消解和民族主义的弘扬。二者的对立统一构成了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和各民族之间的积极或消极的互动,彰显了世界一体化中主潮和支流的交融和撞击,也凸出了历史长河在急流勇进中的波澜起

伏。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伴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对于民族文化在全球化中的价值定位问题,也日渐突凸出来。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在全球化中价值定位,就必须认识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及其特点。

由于全球化进程以西方国家为主导,体现了西方的价值观,而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西方国家以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为动力,以主动扩展的态势向外开拓。全球化的过程在现实层面上主要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等。而民族主义作为维护民族利益的思想武器,体现了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强调民族意识、民族特征和民族利益,在民族及民族国家的整合中,民族主义当然要维护本民族的政治利益、

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等,从而体现了它的合理性。因此,当全球化浪潮袭来的时候,民族主义必然与外来文化与价值理念发生碰撞和对接。作为碰撞,民族主义更顽强地体现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作为对接,本民族文化在碰撞中与外来文化实现某种程度的融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可见,全球化在现实层面上通常是以西方为主导的运作过程,而民族主义则往往具有非西方倾向,通常是偏离西方主导下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运行轨道,体现出本民族鲜明的特色,凸显利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表现了较强的排他性、分离性,发挥着对全球化特别是西化的消解功能。尤其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则往往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封闭性,显示了它的严重局限性。

民族文化走进校园的意义

民族文化走进校园的意义 “民族文化进校园”特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了解民族风情,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学校首先让各个班级确定研究对象,即民族,然后各班主任拿出研究方案,带领学生深入民族,一学年要出研究成效。耿车小学的孩子六年下来,会至少了解六个民族的情况,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笔精神和知识财富。 民族文化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的积累,是智慧与文明的经典,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早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理论。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强化本土知识的教育刻不容缓。民族文化是智慧与文明的经典。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有许多东西都化为乌有的时候,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存在着,它是我们和遥远的祖先沟通的唯一的渠道,是我们这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物证,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满怀自信地走向未来的文化的根基。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如果我们能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的优良文化教育传统,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很深刻的。为了使民族精神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教育 我们强调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增强渗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自觉性,探讨学科教学中渗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可行性和实效

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更关注人文教育。并要求所讲述的道理不再是空洞的说教或自上而下的强制命令,而是通过创设情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这样使学生在求知中受到教育,在明理中立志,在导行中逐渐成长。 比如,语文教师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丰厚人文因素,自始至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主题像一根红线将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首都、爱鲜艳的五星红旗、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爱勤劳勇敢的人民、爱革命烈士和英雄好汉、爱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爱为国争光的科学家和体育健儿们、爱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和人民美好的生活等内容串在一起,螺旋上升,一点一滴地沁入学生心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下烙印,汇成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数学教师利用数学题目中蕴涵的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数据和事例,抓住教材中介绍的数学家的故事,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形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的思想方法。 在学生形成人生价值观的过程中,让民族文化的多元素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必须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 二、广泛开展民族教育活动 学校是学生的乐园,是学生成长的天地。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

民族风情手抄报内容

五十六个民族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官方的统计资料是由56个民族组成,按照人口数量的降序排列,依次为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傈、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兹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56个民族中新疆就有47个民族。其中毛南族,原称毛难族。德昂族,1985年前称为崩龙族。基诺族,为1979年6月正式确认。克木意为人人民,克木人有克木、克比之分。克木内部又分为克木泐西双版纳土著、克木老老挝迁入、克木交越南迁入三个群体。民族人口查询二排序民族人数1汉族115940万人2壮族16,178,811 3满族10,682,263 4回族9,816,802 5苗族8,940,116 6维吾尔族8,399,393 7土家族8,028,133 8彝族7,762,286 9蒙古族5,813,947 10藏族5,416,021 11布依族2,971,460 12侗族2,960,293 13瑶族2,637,421 14朝鲜族1,923,842 15白族1,858,063 16哈尼族1,439,673 17哈萨克族1,250,458 18黎族1,247,814 19傣族1,158,989 20畲族709,592 21傈僳族634,912 22仡佬族579,357 23东乡族513,805 24拉祜族453,705 25水族406,902 26佤族396,610 27纳西族308,839

浅析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浅析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以思南土家族花灯为例 摘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本质标识,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的灵魂。然而,在交通和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各民族尤其是一些小民族的文化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地方民族文化流失、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在这种状况下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思南土家族花灯为例,对这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法、路径来传承和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民族文化;土家花灯;传承保护 一、思南土家族花灯概述 思南——黔东北一座历史文化重镇。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旁依于浩瀚乌江,曾经是乌江盐道上的重要集镇。思南是贵州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素有“黔中首郡”之称,“乌江明珠”之誉。由于其地处黔东北,毗邻巴渝和荆湘,因此,在这片土地上民族交流融合,地区间和民族间文化碰撞、交融比较频繁。土家、苗、仡佬、蒙古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息发展,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在此交流碰撞,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诸多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当中,思南土家花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闪耀在这片土地上。思南花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美术、服装等艺术在内的地方民族戏剧,是一门综合文化艺术,既具有戏剧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反映的是土家先民的原始风貌和山里人的精神趣味,有强

烈的乌江流域文化气息。 (一)思南土家族花灯表演特点概述 据老艺人的追根溯源和唱词中表现的历史特点看,思南土家花灯大致起源唐宋之间,风行于明代、清代。最初是“二人转”,明末清初已发展到了三人出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指引下,出场人数不受限制,多达二三十人。 载歌载舞的思南花灯,它的题材、内容和形式大都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表演上形式上,略显简单、粗糙,但这门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是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已初步形成了戏剧艺术的雏型。 主题多与生产生活相关,但唱段内容包罗万象,从帝王将相到民间传说,从农业知识到衣食住行,无所不含。有的内容天马行空,充满了艺术想象力。 (二)思南土家族花灯表演形式概述 思南土家花灯不仅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表演形式也多种多样。思南花灯的表演形式可以分为坐堂灯、跑堂灯两大类。坐堂灯有比较复杂的程式,主要包括说福式、说春、打花子、踩闹子、上香、出土地、锣鼓打、丝弦灯、请四神、采茶、扫刀(又称扫堂)、贺主人(又称谢主人);跑堂灯又称买卖灯,时间上不同于坐台,伸缩性比较大,可长可短。土家花灯音乐应用的传统乐器有马锣、大锣、二胡、月琴、三弦、折以鼓等,二胡等乐器的应用使其音乐风格流丽柔和音韵悠扬,锣鼓远播力强,泼辣热烈。锣鼓有“单打五”、“双打五”、“凤点头”、“鹰拍翅”、“牛擦痒”、“马咬牛”、“金线吊葫芦”和“四面进”等一系列曲牌。 (三)思南土家族花灯表演曲调概述 思南土家花灯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曲调分灯调、正调、杂调、小调等四大类,传统的有24大类曲牌。唱词句式十分灵活多样,有五五七五式的、五字四句的、七字四句的、七字六句或七字八旬的,还有如散曲式长短句式的等等,唱词注重押韵,或诙谐幽默,或寓意深刻。

江南的民俗文化

江南的民俗文化 江南的民俗文化(一)民俗是约定俗成、世代积累、长久稳定的,往往超越历史阶段而存在,且延续至今。走三桥习俗,记载了江南的民俗文化传统。江南人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传说是一种避灾求福的民间活动,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普遍的吉祥礼仪。据记载:“妇女相携宵行,以祛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上海,也有走三桥的民俗活动。由于走三桥是在月光下步行的,因此也叫“走月亮”。这个名字让我想起那首“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桥头到桥头……”的老歌。走月亮当晚的氛围也着实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天上云追月,地下风吹柳…… 晚风悠悠吹,小河静静流…… 天上广寒宫,地下樱桃河;月下走三桥,青春永不老。古时,才子佳人在月明之夜徜徉在樱桃河边,所感受到的不只是温馨和浪漫,那是整个身心的愉悦。江南的每一座桥都是有韵有味,因为桥就是江南人的性格,桥也构建了江南的民风与民俗。每逢中秋夜晚,江南的桥总是焕然一新,流光溢彩,“桥桥对峙,互相凝望,脉脉含情,萦水环绕,波光桥影,绿树掩映。如质朴典雅的东方女子,妙曼地跳舞,桥与桥之间的街圩,如舞起的裙裾,倒映着粼粼碧水…… 一条长江,分开了南北,从此便有了粗犷的江北与柔媚的江南。江北,多为广袤的平原,江南多是浩淼的水乡。平原厚实,那是江北人世世代代淳朴的厚重;水乡淡雅,自是江南祖祖辈辈优雅的书香,沉淀了千年的古韵与风华…… 江北,当是粗犷的江北;江南,自是婉约的江南。总是在黄昏时想起江南,那烟那雾那雨那水,那雨后的彩虹下面走来婀娜的江南女子…… 歌在花丛,歌在水边,歌在烟雨的江南,舞在飘渺的江南。走进江南的街阱,依旧可见纺车吱呀,童谣呢喃;水波粼粼,荷叶碧碧;菜油飘香,糯米情长…… 远处可见,江南女子采桑,养蚕,织布,浣衣;蓝花的头巾,竹丝的斗笠,红绿蝴蝶的发结,还有那羞红的笑魇…… 江南女子,雨一样轻轻,雾一样盈盈,总会在我的梦中羞答答地开放,缓缓地飘散着一缕绿暗香。江南的赶集,最是一道风景。弯弯的拱桥上,江南女子,三五成群,花花绿绿,叽叽喳喳,人在桥上,影在水里,青春荡漾…… 江南的女子来到集市,蜜桃也好,密橘也好,枇杷也好,只是叫卖却不说价钱,买者还价多少就是多少,从不开价也从不讨价。卖完水果,她们就来到布店,扯一截花布,或绿或红,身上一披,蓦然便幻化成了一群美丽的孔雀。然后,一路有笑有歌,走过一块块菜花地,走过一座座石拱桥,走过一棵棵绿柳树,宛若天女散花一样,飘进了贴满了福禄门神的各自的家门…… ——江南的民俗文化(二) 1993年早春时节,我第一次走进徽州,却感到有一种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迷离之间,我总觉得自己似曾来过,却又似乎很遥远。一时间,我陶醉在徽州温润的人文环境中。黄山脚下的屯溪古镇,处处体现着江南的柔美——一边是泛黄的昨日,一边是明媚的今天。徽州,就像一方沉默的古砚,被时光研磨,又在水中慢慢洇开,便生动了整个的江南。徽州牌坊始建于不同朝代,那些精致绝伦的雕刻和古韵天然的图纹昭示着它们曾经的气派与辉煌。牌坊象征着忠、孝、节、义的人文内涵,记述了曾经的辉煌,也收藏着经年的故事。现代文明的曙光,镀亮了亘久的人文历史,濯洗了锈蚀的文明,一座座浸透着威严,折射着显赫,隐喻着情感的牌坊,向世人诉说着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如今,我只能在遗留的映象中寻找当年忠臣孝子与烈女节妇的沉浮背影,在徽州历史里翻阅那些动人的故事。挽着岁月的高度,将思绪抛掷到云端,借光

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八”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

大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篇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郑艳玲,是佳木斯市第一小学一名教师。在这春暖花开,万木争春之季,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这次评比活动,也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粗浅认识向各位领导汇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很多内容,概括地讲,可以用“一片阳光、一块沃土、三棵大树”来表述。其中,“一片阳光”是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括了天道自然、人天合一、五行相克、阴阳和合。中国古代哲学思

独特的民族风情

《独特的民族风情》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2、体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3、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懂得理解、尊重各民族的朋友和他们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1、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汉族人,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较陌生,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我国民族众多,而且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教学资源丰富,但难以取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初探布置学生采用不同方式搜集民族风情的相关资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如民族服饰、饮食、手工艺、节日等。 二、课中深化 1、创设情境,走近地理课件播放民族歌曲联唱:《金孔雀》(傣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高原红》(藏族)师:刚才同学们都看得很认真,很多同学还边唱边舞呢,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怎样的感受?师:在中华民族大

家庭中,各民族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习俗,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成中华民族五彩缤纷的文化宝库。今天,我们就走近这多彩的民族风情,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考察,相信一定会让你流连往返。(板书课题) 三、合作探究, ⑴汇报展示,丰富认识师:课前老师已经要求大家搜集有关民族风情的资料,谁来说一说课前你都做了什么?课前体验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学生简单汇报自己课前初探中所做的工作,并谈谈自己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感受。教师充分肯定学生课前初探的收获,并结合学生汇报进行搜集资料及小组合作方法的引导。 ⑵点拨引导,达成共识 A、准备“民族风情展示会”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为了更深入地感受各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一会儿我们要举行一个“民族风情展示会”,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选择主题的不同自愿结合成组,然后赶紧在小组里做做准备吧。老师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在小组里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一会儿选出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可以展示图片、实物,也可以现场讲故事、唱歌、跳舞、表演等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巡视,针对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引导。 B、民族风情展示会教师首先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进行评价,比如小组长的组织协调情况,小组同学是否能做到按顺序发言,认真倾听,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等。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

文化变迁的个例分析_清代_改土归流_对黔中苗族文化的影响

文化变迁的个例分析 ———清代“改土归流”对黔中苗族文化的影响 Ξ 李汉林清代“改土归流”对西南各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以“改土归流”对黔中苗族文 化影响为例,从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操作、生产组织、生产资料结构、生活习俗等的变迁进行分析,认为文化变迁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变迁中,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丰富发展本民族文化。而本民族固有的文化因子,有的因功能的丧失而被淘汰,有的功能发生了转向。因此,要认识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变迁历程,要从多层次、多视角加以分析。 关键词:改土归流 苗族 文化变迁 作者李汉林,1958年生,吉首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地址:湖南省吉首市,邮编416000。 黔中苗族指贵州中部、南部的苗族,通用苗语为西部方言惠水次方言。主要分布在苗岭中段山脊上,地处长江与珠江两水系的分水岭。不同时代的汉文文献对该支系苗族有不同的称谓,明代称为“东苗”,清代称为“白苗”或“青苗”等。当地汉族和布依族习惯称作“红毡苗”或 “背牌苗”。①该支系苗族自称为“东蒙”,其内部又有“蒙茸”(森林中的苗族)、“蒙白” (山顶上的苗族)、“蒙毕建”(杉树中的苗族)之分。18世纪以后出现一个新的称谓———“蒙掌” (田坝上的苗族)。黔中苗族的称谓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吻合,都处在山地丛林中,海拔最低为1000米,最高处为1700米。丛林为针叶与阔叶混交林,山谷中多杉树,山坡上多松树,阔叶树以山毛榉科乔木为主,1500米以上的山脊地段则是以松树为主的疏林草坡。 13世纪以前,黔中苗族地区属羁縻州郡境。13世纪末,元政府陆续设置各级土司,主要有 水东、水西、八番、康佐、丰宁、都匀、宁谷、白岩等土司。②清代雍正年间的大规模“改土归流”, 各大小土司被罢废,③这对黔中苗族的劳动生产、物质生活、社会政治、精神生活等方面有着 重大的影响,促进了黔中苗族由斯威顿耕作(俗称“刀耕火种”或“锄耕农业” )④向传统农业的转型。 元代以前,黔中苗族地区属于“生界”,中央王朝未曾与当地苗族发生联系,周围的其他民《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Ξ①②③④参见Bodly ,J.H ,Anthropology and contemporary Human problems ,M ayield publishing com pany ,p.97。 参见《圣武记》卷7《雍正西南改土归流记上》。 参见《元史》卷20《成帝纪》、卷29《泰定帝纪》。 参见杨庭硕:《海贝巴苗名称变迁考》, 《贵州民族调查》(之二),贵州民族研究所编,第349页。本研究系国家社科课题“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成果之一,课题代码OOBMZ 0014。

大学生暑假关于仡佬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大学生暑假关于仡佬族社会实践心得体 会 大学生活已经过半,大学时代也将走到尽头,大学生也该走向了社会大众,而我却仍在故纸堆中谋求一丝的安心和些许的满足。马克思曾说过“实践出真知”,最精妙的智慧就来自于实践,最无谓的勇气来源于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抱着保护民族文化、热爱社会公益的朴素心愿,作为一名大二学生的我,加入了四川大学“乡土仡佬”暑期实践团队,参加了以“仡佬族儿童乡土美学教育与校园民族博物馆自建计划”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希望能在简短的社会实践中锻炼自我,走近社会。我们跌跌撞撞,我们步履维艰,但是不断的摸索让我们最终成长,大步向前。 仡佬族是中国西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5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在现代化的冲击下,由于民族文化体系的薄弱和民族文化意识的衰微,仡佬族汉化严重,处于亟需关注的边缘状态。以务川龙潭村来说,当地小学所开设的民族文化课程极少,且授课方式枯燥,多以照本宣科式的讲解为主,以至于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缺少认知与兴趣,民族身份认同度低。 对此,四川大学文化行者协会持续关注仡佬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志愿者黄雨菲等人在2016年3月份成立“乡土仡佬”团队,致力于传承仡佬族民族特色、守护乡土文化血脉,我有幸能够成为团队一员,一起为传承和保护仡佬文化而努力。 团队提出了“乡土仡佬”的理念,并决定采用校园民族博物馆自建的方式,一方面增强仡佬族儿童对博物馆文化载体功能的认知,培养其对于文化的尊重与欣赏态度,一方面引导孩子们做本民族文化的主人,锻炼动手动脑能力,树立文化自信

与文化自觉。 志愿者们在校期间对项目开展进行了深度规划和合理调整,为暑期项目开展做了充足的准备。暑期实践期间一共展开三部分内容:最先进行的田野调查,走访了龙潭古寨申寨主,采访资深教师申学能、申学祥老师,和文化保护人士邹老师深度交谈,保证了团队能够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弥补前期准备阶段间接获取资料的不足,为之后的授课和博物馆筹建做准备;第二板块也是核心板块,志愿者们开展“龙潭小学夏令营”,招收了近六十名孩子,期间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授课活动,主要有“民族知识普及”课程(主要围绕仡佬族历史、饮食、服装、民间艺术)“乡土美学教育”课程(讲授文化遗产、古村落保护等与乡土文明建设相关的系列知识)和“文化素质拓展”课程(绘画、手工、体育竞技等)三个部分,夏令营授课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形成了一个简要的认知,并在学习中锻炼了发现“美”的能力;第三板块就是此项目的创意点和成果载体,团队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自己筹建了一个小型的仡佬族校园民族博物馆,利用前期实践所得的资料制作仡佬文化展板,充分利用校园展出孩子们精心绘制的文化衫、志愿者们手绘地图和团队拍摄制作的明信片等实物,让孩子们在一个良好的、自我参与的文化保护形式中感受到仡佬文化的丰富多彩,让更多人了解仡佬文化。 在整个社会实践中,分工合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在团队项目中担任宣传者的角色,主要负责微博运营以及暑期新闻稿写作,团队项目的进程、仡佬文化宣传、联系媒体拍摄报道、记录团队项目的点点滴滴……这些都是我的职责所在。宣传工作对于一个大学生实践团队来说十分重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仡佬文化、了解仡佬精神,使社会理解大学生群体传承和保护仡佬文化的行为和举动,宣传工作必不可少。但是宣传却只是手段,手段固然重要,内容依旧为王,仡佬文化保护项目才是整个社会实践的核心,整个团队都围绕传承和保护仡佬文化而努力。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整个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三年四班李思佳 指导教师:唐晓峰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 泱泱中华,滚滚逝水,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他们前赴后继、关怀民生、保卫祖国。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积淀,升华出民族精神的核心,那就是爱国主义。幼儿园时,常听妈妈讲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故事。上学后,自己又知道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顾炎武等文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他们感人的故事,让我感到无比的激动,无比的敬仰,不禁油然而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悠中华,古老的文化,有如一杯香茗,透过历史的尘封,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有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透过亘古的光阴迎面扑来。孔孟之

道成为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更让世界叹为观止,“四在发明”的科技引领世界潮流,唐诗宋词再现盛世繁华。在此我不能不赞叹我们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精湛文化遗产。 今天,我国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促和谐求发展是当今两大主题,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让文明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 点评: 这是一篇包含强烈爱国之情的演讲稿,感情激越,重点突出,富有感染力。 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排比句和段落,层次分明,气势磅礴,富有号召力,感染力和鼓动性,文章通过列举古代文人志士的名言名句,以及中华古文明成果说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弘扬中华文化的迫切性。文章结尾注意联系当前的现实情况,立志

七、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迫切需要。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少数民族文化总体发展状况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不适应的地方。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只有各民族文化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才能繁花似锦、春光满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添砖加瓦。 第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文化是支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宝贵资源。必须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第三,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的发展推动民族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推动民族的繁荣。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屡遭入侵而巍然屹立、屡经离乱而保持一统、屡经磨难而自强不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拥有兼收并蓄的文化包容性和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大力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强全民族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第四,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迫切需要。

乡独特的民俗风情作文

乡独特的民俗风情作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美丽的家乡——江山,除了春节贴春联、守岁及一些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些独特的民俗风情呢。 最独特的当然是“麻糍节”,又称老佛节,已沿袭了上百年了,据说当时人们为了庆祝当年丰收并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家家户户都要宴请亲朋好友来家做客吃麻糍,那场景比过年还热闹。 每年的冬至就是我们家乡的麻糍节。到了那天,奶奶早早起床,把前一天洗干净的浸泡了一天一夜的糯米滤干、蒸熟,倒入一个石臼里。然后二叔上场了,只见他俩脚分开站立,二叔高高扬起巨大的木质锤子,用力敲打着石臼里的糯米团,奶奶则在二叔举起锤子砸下去的那间隙,把手往水里一浸,迅速而灵活地揉一下糯米团。我看着心痒痒,趁着二叔休息空隙,抓起锤子也想试试,可谁知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锤子却丝毫不动,怪不得二叔在这么冷的天,还额头上冒着汗呢。到了中午,家里的客人都到了,大人们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话着家常,小孩则欢快地抢着美味菜肴。不一会儿,孩子的`打闹声与大人的划拳声融在了一起,堂屋里显得愈发热闹了,这也寓意着这家子来年会有更好的运气。 “六月廿四贺村墟”也是我们家乡的独特民俗。一到那天,来自四邻八乡的村民早早来了,在不足几百米的道路两旁摆放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摊前小贩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农村人淳朴,只要你砍的价格不低于成本,他们都乐意成交。小孩子对这样的交易不大感兴趣,他们喜欢前往那些特色美味的小吃摊前品尝美食。油炸豆腐的香味早就沁入鼻间,被烤得焦黄的红薯整齐地摆在铁架上,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剥开了皮,伴着腾腾热气大吃起来。 像这样的民俗,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比如乡下赶集、凤林的南坞三月三……你们有机会一定要来我美丽的家乡领略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城市的发展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田卓颖 摘要:凤凰从“武山苗蛮”到如今旅游名县,凤凰苗族文化的保留与发展。 关键词:凤凰文化苗族历史爱情工艺 凤凰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的一个县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原来的边陲小镇到现在的国家四A级景区,凤凰的发展举世瞩目。凤凰县历史悠久,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据《凤凰厅志》记载,夏、商、殷、周以前,这里即为“武山苗蛮”之地。战国时期,属楚疆域。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年)建黔中郡。秦王嬴政统一中原后,将其所辖的广大地域分为36郡,凤凰属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更黔中郡为武陵郡,后几经变革,西汉期间,凤凰归辰阳县辖。东晋改归舞阳县。.《元和郡县志》记载,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在坡山西址设渭阳县”,并载“山甚高,百姓食坡山溪水”。破山即指凤山,据书记载古凤凰县址今天的黄丝桥古城。元时,统治者在渭阳境内设五寨司,五寨长官司驻镇竿(今凤凰县城)。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在凤凰山设凤凰营,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设镇竿守备。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移麻阳参将驻镇竿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设镇竿协副将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升协为镇,镇竿成为清朝全国六十二镇之一。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废土司,置凤凰营于今县城,镇竿成为全国八十九道之一。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于湘西北设永顺府,道员仍住凤凰。为全国八大兵备道之一。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91年)该凤凰营为散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升为直隶厅,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厅为县,沿用至今。悠悠数千年,凤凰的区位日显突出,古城镇竿的地位日显重要。 凤凰的文化大致分为三类,凤凰古迹、凤凰人文、凤凰风情。 据调查,凤凰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120多栋,明清青石板古街道20多条。这里随处可见保持完整的古城楼和城墙,不受破坏的民间集会场所以及其他古建筑,保存完好的唐朝旧县址黄丝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之一。始建于明朝万年历间的中国南方长城“湘西边墙”,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经调查,凤凰古城起源是一个兵营,是为了防御苗民动乱的军事要塞,后来逐渐演变成凤凰城的,时间历经千年,许多建筑还保存着凤凰城初建时的原貌。通过专业人士的回答,我们得知,凤凰之所以能如此完整的保留大量的古迹遗址,归结原因,一是因其闭塞的交通,不受外界的破坏,二是其地理位置四面环,风力小,不受风化的影响。 凤凰古城是一个著名的县城,人才辈出,特别是沈从文先生,他的《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将少数民族的文化推向了世界。 凤凰历史悠久,是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民族县,这里民族节目众多,处处体现出民族风情的独特。节日有苗族的“三月三”情人节,“四月八”跳花节,“六月六”歌会节;土家族的“赶年”节,还有“赶边边场”、“拦门酒”、“吃新年”等各种绚丽多彩的民族活动,特殊的祭奠仪式,红白喜事的独特表达等活动。由于土家族的汉化比较普遍,而苗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汉化程度不算严重,所以我着重调查了苗族。 苗族的风俗 苗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为隆重普遍的节日为鼓脏祭祖节,湘西也叫“椎牛祭祖”,随之还有还傩原,上刀梯,踩火犁等活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苗族规模最盛大的节日,“四月八”寓意纪念英雄节日,随之有跳花、跳月青年男女狂欢。还有“赶秋节”、“踩花山节”等。苗族信仰“巫教”,苗族的图腾和崇拜有龙、蚩尤、傩公傩娘。祭祀仪式由“椎牛”、“打

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

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 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 民俗是人在生存活动中创造并享用的一种文化现象。民俗文化的创新应紧紧联系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反映着该民族独特的个性、气韵和风骨,是沟通和联系该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无形纽带。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中,融汇在民族风情和民族自尊中。 一、概念的界定 万健中在《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中指出: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从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并没有从人类社会生活中挣脱出来,而是与现实生活糅合一体,成为具有传统意义的社会生活方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民俗文化,洪勇于《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一文中阐释道:民俗文化是以口头、风俗或行为等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与生活密切相连,体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二、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 洪勇就《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指出,从古至今,在我国传统的节俗,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以流行广泛的大型节俗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为例,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特定时空中的生活习惯,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

仡佬族称谓漫谈

仡佬族称谓漫谈 贵贵州州省省遵遵义义市市第第五五中中学学 韩韩忠忠彧彧 ((贵贵州州 遵遵义义556633000000)) 摘要:仡佬族是散居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除极少数人会说仡佬话之外,绝大部分通用汉语,风俗习惯与汉族也基本相同。但在一些山寨和村落里面,家人和亲友之间的称谓与汉族习惯称呼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保持了本民族古朴的生活习俗。称谓是人们由于血缘、婚姻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因为身份、职业而得来的名称。就对象而言,有自称,他称和泛称;从范围来说,有亲属间的称谓,年龄的称谓,性别的称谓,社会关系的称谓,职业的称谓,代称称谓等。仡佬族他称中的亲属称谓与汉族有不少相异之处。研究称谓,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 关键词:仡佬族 他称 亲属称谓 案例 分析 仡佬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与古代僚人有渊源关系。仡佬族旧称“鸠僚”、“葛僚”、“革僚”,南宋以后始称“仡佬”。仡佬族现有人口四十余万,除部分散居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云南文山自治州,贵州遵义、织金、仁怀、黔西、安顺、普定、正安等县市外,主要聚居在黔北的务川和道真两个自治县。仡佬族有语言无文字,除了广西隆林,贵州安顺市的西秀区、普定县,遵义市的遵义县,仁怀市等地有六千多人会说仡佬话之外,绝大部分通用汉语,风俗习惯与汉族也基本相同。但在一些山寨和村落里面,家人和亲友之间的称谓与汉族习惯称呼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保持了本民族古朴的生活习俗。 称谓是人们由于血缘、婚姻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因为身份、职业而得来的名称。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称呼。例如:有一位高校女教师,虽然在户口簿上只有一个姓名,然而,她出生时有乳名;发表文章可能有笔名;学生称她“老师”、“先生”;按学衔称她“博士”;按职称,叫她“教授”;按职务,可能称她为“校长”、“书记”、“主任”、“主编”;如果参加几个学术团体,又可能称她为“会长”、“理事长”、“秘书长”;在家里,丈夫称她“妻子”“老伴”,孩子叫她”妈妈”,父母称她乳名;各位亲属则可能称她为”姐”、“妹”、“姨”、“婶”、“姑”、“舅妈”、”“嫂子”、“侄儿媳妇”、“婆婆”、“奶奶”;周围的人会称她“小姐”、“夫人”、“女士”、“太太”;老同学见面会称她的绰号;走在街上,陌生人问路,会喊她是“同志”,等等。用起来简单,想起来还真的很复杂。

唱响古典诗词 弘扬民族文化

唱响古典诗词弘扬民族文化 ——海曙区图书馆中华古诗词吟唱大赛[实施背景]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品,江泽民总书记就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之作,他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可以说,我国的古诗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瑰丽至宝”。 挖掘古老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古诗词吟唱是前人的一种唱读方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这门艺术来自民间,与方言及民间音乐密切结合。但随着普通话朗读与朗诵的倡导和推广,吟唱之道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不被人广泛关注。然而,五千年文化文明古国,渊博精深的古诗词,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不断发展的艺术奇葩,吟唱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根基,让他们在深厚的文化、优美的字里行间资源中接受熏陶和感染,寻根固本。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中国有着自强不息、兼容并蓄、君子务实、重德好仁等美德。吟古论今,既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未成年人思想教育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因此,我馆联合学校、社区举办系列活动,利用传统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了探索实践,让未成年人吟唱一些古诗词名篇,从而进入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之中,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养成、一生的发展大有好处。让让孩子从小学阶段背诵一些古诗词名篇,从而进入古典诗词发展大有好处。

[基本做法] 在未成年人读书节期间,我馆通过在辖区的学校、社区进行宣传活动,联合爱菊艺校联合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活动——中华古诗词吟唱大赛等形式进行推广和深入。 未成年人以年龄段、班为单位进行诵读经典吟唱古诗词活动,每个班级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古诗各不相同,表演得让人耳目一新。在舞台上,他们用不同的风格和多种形式来演绎古诗词的风采。蓓蕾班的小朋友们虽然年龄小,但不管是朗诵、吟唱,还是舞蹈,每个人都非常投入,让人赞不绝口。有的在吟唱中,还穿插使用了英文和越剧的形式来表现古诗词。有的运用武术表演更让人啧啧称赞。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过零丁洋》,从学生的吟唱和创造中充分体现渗透力所在,通过听、唱、试、画、创等音乐手段把孩子带入音乐世界,更深地认识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精髓,了解古代诗人的爱国之情、生命价值取向。 [成效评价] 活动在邵逸夫大剧院举办,主要内容以适合未成年人吟唱的古典诗词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社区效益和广泛的好评。 通过吟唱表演,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朗诵技巧,又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热情,更能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古诗词的典雅蕴藉。广大未成年人在经典诗文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中,弘扬了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华美德,提高了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悠久的历史文化 独特的民族风情

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 滴水六﹒二一布依歌节溯源 滴水村奇山秀水,生态良好,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蕴酿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滴水社区前称滴水村,由董谷一名演化而来。董谷与滴水,均由社区境内的滴水岩子而得名。兴义历史上有名的“狮子山瀑布”,就是现在的滴水岩子。清朝咸丰《兴义府志》,民国《兴义县志》关于《狮子山瀑布》一节记载:“花水河(即今天的弯塘河)从县城东北狮子山麓流下,深十数丈,形成飞瀑,董董之声响若雷鸣,数里可闻,其下田坝深壑如谷,有寨名‘董谷’。飞瀑流处如雨如雾,岩上芭蕉常在细雨滋润之中,其景其声,构成‘雨洒芭蕉’奇景”。与城中大佛洞山“犀牛望月”,小岛公园“跋浪亭”齐名,并称清朝与民国时期的兴义八景。 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黄草坝设兴义县,全县有村级屯寨433个,董谷名列其中。董谷一名,历经明朝、清朝、民国,直到建国后,一直沿用600多年。1958年实行公社化,董谷高级农业社改称大队,工作队以滴水岩子最近为由,改称滴水大队。滴水一名出现后 沿用至今。 董谷是兴义明清时期布依族土司黄平营下属十三马目之一的“内直马”,也是土司府的第二府衙。标志着布依族土司权势地位的马目府,花园、接官厅、寨门、太阳庙、龙王庙、牛王庙已不复存在。但记载着布依族黄姓迁徙史的祖坟碑、马目墓,保护寨子安全的营盘山,祭祀祖先、办学育人、村组办公的黄家祠堂,屯集兵马抗击吴三桂保护黄草坝城的老营盘山,这些历史时代的建筑物仍会诉说滴水六百年来的兴衰曲折与顽强。 滴水最早居民,系明朝初年由湖广江西调北征南将士落业于此的后裔。其中布依黄姓,由原籍迁徙一步到位落业于此,自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至今已有628年。查郎贺岑韦等姓布依族,辗转迁徙,于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陆续定居于此,也有300多年。民国以来,汉苗等族迁入,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互相通婚,到现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家庭有两个以上民族,成了真正的民族大家庭。

浅谈黔中文化与镇宁民族中学地理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f16877683.html, 浅谈黔中文化与镇宁民族中学地理教学 作者:肖华香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5期 摘要:文化的多元性与生态的多样性一样,正在逐年减少。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怎样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上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地方的本土文化呢?本文着力从本土文化当中引入各种文化资源来上好一堂地理课。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文化体系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对地理课堂的投入热情。本文以安顺市为例,介绍怎样在镇宁民族中学的地理课堂上通过介绍安顺市的旅游文化、自然文化和人文景观来上好一堂地理课。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身边所存在的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关键字:安顺本土文化地理课堂 黔中福地——安顺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由点到面,面到体给学生讲解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点:安顺地图——面:贵州省地图——体:世界地图)。 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因其特殊、险要的地理位置素来被称为“滇之喉,黔之腹”。自古安顺商业就异常繁华,千百年来一直是黔中的重镇。在上课为学生讲解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的时候,先对学生进行介绍我们生活的这片地土的板块。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地图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土地有更加详细的认知。我们大家都知道从东到西(贵阳-安顺-镇宁),站在我们镇宁,如果把贵阳当作贵州的中心,那么我们就在贵州省的西边吧。在我们的西边又有(六枝-六盘水-曲靖)曲靖就是云南省的地盘了,所以我们镇宁虽然在安顺的西边,但也算是在贵州的中间吧。 这样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土地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适当把贵州省的其它地区引出来。可以向学生介绍在贵州的北边是遵义地区,东边是黔东南自治州,南边是黔南自治州,西边是兴义地区和六盘水市。而我们安顺地区就在当中,相信这样讲解学生对于自己所在贵州省的方位会很清楚。之后,把这个方法扩展到全国,把贵州省当作全国的中心,看看在贵州的北面有那些省份,东面有那份省份,南面有那些省份,西面有那些省份。这就我们就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