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藏地球物理重点

油藏地球物理重点

油藏地球物理重点
油藏地球物理重点

第一章

1.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2.油气藏分类:

3.构造油气藏概念及分类: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者位置的变化,而形成构造圈闭,在这个构造圈闭中油气聚集起来,形成的油气藏

(1)背斜构造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覆的背斜,称为背斜构造。

(2)断层构造油气藏:在断层圈闭中,油气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3)裂缝构造油气藏: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是裂缝,或者是溶洞的油气藏

(4)岩体刺穿油气藏:地下岩体(包括盐丘、泥膏岩、软泥以及其它侵入泥浆),侵入沉积岩层,使储集层上方发生形变,它的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而形成刺穿的圈闭。

4.岩性油气藏:储集层的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圈闭,在岩性圈闭中聚集了油气,就成为岩性油气藏。

(1)岩性尖灭油气藏:储集层的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圈闭

(2)砂岩透镜状油气藏:透镜状砂岩

5.我国七大含油气盆地(了解,不考):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四川、吐哈。

6.油藏地球物理(开发地震技术):以地震为主、以岩石物理、地质、测井、开发等相关技术为辅。综合、交叉、跨学科的新型边缘学科。针对油藏评价、油田开发与油藏生产阶段提出的油藏问题,应用地球物理技术,通过油藏描述、油藏模拟和油藏监测解决这些问题和发现剩余油气,最终达到提高油藏采收率的过程称为油藏地球物理。

7.油藏地球物理与勘探地球物理的异同:

8.油藏地球物理的特点:

(1)井控制:工区内至少有一口井及相关资料;测井数据和岩心数据将油藏参数和地震属性关联起来,使得地震油藏静态描述和动态监测成为可能;测井数据、钻井、岩心分析数据、动态数据、地震数据的联合使得降低了多解性,增加了可信性

(2)目标更明确、方法更有针对性:油藏地球物理的目标比勘探地球物理更明确,所以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方法更有针对性

第二章

1.地震属性:在大多数勘探和油藏地震测量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时间和深度域正确地进行构造成像,以及在叠后和叠前域正确地描述反射波振幅。从这些数据中,可以获得许多附加的特征,并且将其用于地震解释。总体来说,这些特征被称作为地震属性。

2.地震波振幅信息的利用:

(1)利用波的振幅信息来识别有效波,从而进行波的对比。

(2)利用薄层反射振幅来估算薄层厚度

(3)利用反射振幅在纵横向上的差异进行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亮点技术

(4)A 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技术。利用振幅随入射角或偏移距的变化来估算界面两侧介质的泊松比,进而推断介质的岩性。----波动方程直接用于岩性解释。

(5)岩性解释:

(6)根据反射振幅的平面变化确立岩性的分布。

(7)利用反射振幅-?反射系数-?波阻抗,进行岩性解释。

3.标定:

(1)广义标定:利用测井、钻井资料解释的地质含义(岩性、层厚、含流体性质等)和地震属性参数(振幅、波形、频谱、速度等)之间的对比关系,确定或预测远离或缺少井控制区的地震反射信息(如同相轴、地震相、各种属性参数等)的地质含义。

(2)狭义标定:也叫层位标定,把对比解释的反射波同相轴,赋予具体而明确的地质意义,如沉积相、岩性、流体性质等,并把这些已知的地质含义向地震剖面或地震数据体的延伸过程。

4.地质统计学的原理:应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对地质变量进行局部的最优化估计。

5.克里金方法:

(1)克里金算法是一类统计方法,就是估算一个数据场中任意一点的值的方法。

(2)前提条件:相邻数据点的数值在空间中是相关的,且统计数据要达到一定的数量。

(3)主要优点:考虑了数据场的方向性。

(4)核心:寻找到相邻数据点对所求点的权。

6.薄层的调谐厚度分析:

振幅随薄层厚度变化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储层厚度大于调谐厚度λ/4时,储层的顶底反射随厚度增加逐渐分开,形成两个反射同相轴,且反射振幅随厚度的增加趋于稳定,反射波峰与波谷时间差反映了砂体的真实厚度,称为时间可分辨区。当砂体厚度小于λ/4时,砂体的顶底反射叠加在一起,其波峰与波谷的时间差基本保持不变,趋近于一个常数,时间差值已不能反映储层厚度的信息。当砂体厚度等于λ/4时,砂体顶底反射相干加强,振幅最大,λ/4称为调谐厚度。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拾取砂体顶界面的反射振幅,找出其最大的振幅值出现的位置,则该位置对应的砂体厚度就应该是λ/4。λ/4也是地震勘探中的纵向分辨率,它和子波的主频,频带宽度和信噪比有关。

7.(了解):识别非常薄的地层的特征时,地震数据分辨率都显著小于传统的四分之一波长。一般可用地震波波长λ作为薄厚层的界限,厚度远大于λ的称为厚层,厚度相当于或小于λ的属薄层。而在实际生产当中,我们通常把厚度大于1/4λ的层称为“厚层”。厚度小于1/4λ的层称为“薄层”。

第三章

1.非构造油气藏分类(岩性、地层):

2.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四种类型:

陆相坳陷盆地:如松辽盆地

陆相断陷盆地:渤海湾盆地、二连盆地

陆相前陆盆地:库车、准南

古生界海相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下图仅了解)

第四章

1.地震储层预测主要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如振幅、速度、相位、频率等)来确定储集层的分布范围。

2.地震储层预测的方法:(1)地震反演(2)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3)模式识别预测法(4)地震相分析法(5)相干分析法(6)多尺度边缘检测

3.地震反演是利用地表地震观测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和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岩层物理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成像(求解)的过程。广义上地震反演包含了地震处理解释的整个过程。

波阻抗反演是指利用地震资料来求取地层波阻抗(或速度)的地震特殊处理解释技术,由于其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是储集层岩性预测、油藏特征描述的确定性方法,因此,地震反演通常特指波阻抗反演。

4.相干体分析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地震信息计算各道之间的相关性,突出不相关的异常现象,研究储层的分布状况。

5.导致地震道间不相似的因素:地层岩性变化,断层、溶洞及未充填裂缝,缺乏反射层,低品质的地震数据

6.多尺度效应:地下缝洞具有多尺度的特点,即不同尺度的裂缝在其强度、规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地震传播速度和波的振幅、频率要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是不同尺度裂缝的地震响应。反过来不同振幅、频率和波长的地震波场对应不同尺度的裂缝,这就是所谓的多尺度效应

7.地震子波:根据弹性波理论研究和大量实践资料查明,炸药爆炸时产生的是一个尖脉冲δ(t),当它在地下传播到一定距离时(几百米远),由于受到介质吸收、衰减等因素的影响,波形逐步稳定下来,形成一个具有2-3个相位,延续时间60-70ms的地震波,我们称此地震波为“地震子波”b(t)。

8.波阻抗、反射系数:地震波的反射主要与地下地层的两个参数有关,即速度V和密度ρ,速度和密度的乘积称为“波阻抗”ρV。当地下界面上下两个地层的波阻抗差不等于零时,

才会产生反射,差值越大,反射越强。

反射强度可以用一个值R(叫做反射系数)来表示。当地震波垂直入射到反射界面时,反射系数与界面上、下的波阻抗有这样的关系:

9.反演原理(用语言描述):

10.波阻抗反演的分类:

11.递推反演:

①什么是递推反演?基于反射系数递推计算地层波阻抗(速度)的地震反演方法称为递推反演。递推反演的关键在于从地震记录估算地层反射系数,得到能与已知钻井最佳吻合的波阻抗信息。递推反演方法中测井资料主要起标定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因而递推反演又称之为直接反演或测井控制下的地震反演。递推反演是钻井资料缺少条件下的主流方法。

②递推反演的主要步骤:宽频带、高保真叠前处理;地震反褶积:地层反褶积、最大似然反褶积、频域反褶积;相位校正;递推反演相对速度;引入低频信息;测井质量监控和参数调整

③递推反演方法的特点

最终结果:地层波阻抗(速度)

方法实质:(测井控制下的)地震直接反演

应用条件:地震品质高、钻井资料较少

优点:忠实地震资料

缺点:缺低频、少高频、分辨率低

软件差别:反褶积、低频补偿、相位

12.模型反演:

(1)原理:采取逐步修改地层波阻抗值及其厚度值,相应地修改子波,然后做一次正演,求其与实际地震道之间的误差。根据此误差,再做摄动,修改波阻抗模型,直到误差最小为止。这种反演在每一次修改波阻抗之后,都用褶积模型做正演,以合成地震道与实际地震道做比较来检验。这类反演方法是测井波阻抗与地震道波形在反演过程里互为约束。

(2)流程图:

初始模型:地震层位控制下的测井插值把地震与测井信息融为一体

迭代过程:基于地震误差分析结果的模型修改充分发挥了地震有效频段的控制作用

反演结果:误差最小时的的模型,地震测井的有机结合使反演结果包含了全频段的地球物理综合信息

基于模型反演遵循褶积模型理论:seismic = wavelet * reflectivity + noise

(3)特点:

最终结果:地层波阻抗(速度)

方法实质:测井地震联合反演

应用条件:钻井较多、沉积稳定

优点:分辨率高、可解释性强

缺点:有多解性、断层适应性差

软件差别:初始模型、寻优算法

13.随机反演:

(1)原理:当工区钻井资料丰富时,随机反演是有效的高分辨率储层预测工具。以已知的储层资料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多个可选的、等概率的储层模型,在每一个地震道位置,利用等概率模型(序贯高斯)及相应模拟退火法,模拟出多个阻抗曲线,通过合成记录与实际地震道对比,确定合理阻抗,并重新计算概率模型,最终反演出井点揭示的阻抗空间分布。

(2)流程图:最初需要进行稀疏脉冲反演

14.确定剖面极性的方法:①将正反两种极性的VSPLOG插入过井剖面,根据它们与井旁地震道的相关性大小来确定。哪种极性的VSPLOG相关性好,说明剖面是哪种极性。②如果研究区无VSPLOG资料,也可以通过用不同极性的子波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将两种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比较,相关性好的合成地震记录所对应的子波极性即为地震剖面的极性。

15.地震子波重要的原因:如果:地震数据的极性判断错误,那么:子波的相位估算就产生错误,声阻抗反演的结果就相反,即高阻抗的地方变成低阻抗,而低阻抗的地方变成高阻抗,井数据与地震数据的关系挂错了,预测的储层位置与物性就会发生错误!

16.迭后地震子波求取的方法:①根据已有测井资料和井旁地震记录,用最小平方法求解;

②由实际地震资料用多道记录自相关统计方法求得。

17.好坏子波的特点(用文字表述):

18.目标函数(两部分):

19.贯穿数据体的相干误差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块太大(2)迭代次数不够(3)约束太紧

20.曲线重构:

(1)原因:基于模型反演方法建立在褶积理论基础之上,其初始模型是地层声波或波阻抗。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井桶污染或其他原因,测井声波不能很好的反映储层和围岩的差异,使得反演结果不能解决储层预测问题。

(2)基本依据:

各种测井曲线从不同侧面反映同一岩石的物理性质,因此,存在相关性和差异性。

相关性表明了物理性质的内在联系。

差异性反映了观测角度的不同。

(3)重构的实质:对原有声波测井进行数值校正;把其它测井信息转换为拟声波曲线。(4)重构的实现

统计回归:实际是物理量间隐性关系的显式表达。

理论计算:根据物理量间显性关系式。

第五章

1.地震属性:指从地震数据中导出的关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计特性的特殊度量。在众多的地震属性中,有些对特定的油藏环境比较敏感,有些对不易检测的地下界面异常更有利,还有些直接用于碳氢检测。地震属性技术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藏其中的有用信息,

提高地球物理学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效益。

(1)定义:

狭义上讲,地震属性是从地震记录中提取不同类型的属性(振幅、频率、相位等),通过一定的数学运算(聚类分析、神经网络、概率统计等),得到一个与地质问题有一定关联的属性体来解释相应的地质问题。

广义上讲,地震属性包括一切不止利用地震旅行时信息的各种单一属性,如地震道积分、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反演、A VO异常、地震相干等。

(2)研究内容:

a.地震属性的提取(计算)及解释性处理,包括地震速度分析、叠前AVO分析、波阻抗反演、叠后属性提取。

b.地震属性的优化与分析,地震属性的标定,用测井特性进行地震属性标定,通常采用地质统计、神经网络、多次回归等多种方法建立测井数据与地震数据相关性,预测地下储层特性,用地震模拟检验预测的可信性。

c.地震属性的解释,包括单属性解释和多属性解释,单属性解释是将地震属性转换成储层特性,如属性-孔隙度转换,属性-流体饱和度转换,属性-岩性转换,属性-渗透率转换,地震-测井属性的地质统计分布,属性派生的储层特性的2D/3D制图,多属性解释是按属性对研究目标体的敏感程度进行区分,选择那些对储层流体变化具有敏感性的属性制作流体分布图或进行预测。

(3)分类:

a.提取方式、应用领域:建立在运动学、动力学基础上的地震属性;以油藏特征为基础的地震属性

b.数据对象:以剖面为基础的属性;以同相轴为基础的属性;以数据体为基础的属性

2.均方根振幅:

3.复数道统计类属性:复地震道实际是地震信号的Hilbert变换。这类属性帮助识别地下地层或岩性流体的变换:气体流体的特性、岩性、河道与三角洲砂岩、礁体、不整合面、地层序列、裂缝、调谐效应。

4.能量半衰时:

5.地震属性的提取方法:

(1)从地震数据体中提取时间、振幅等信息

(2)从频谱中提取

(3)从相关函数中提取

(4)从复地震道技术中提取

(5)用分形方法提取

(6)用小波变换方法提取

(7)用道积分、波阻抗方法提取

6.地震属性的优化方法:降维映射、选择

7.地震属性的应用:

8.亮点的概念与形成:所谓亮点,狭义地说是指在地震反射剖面上,由于地下油气藏的存在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因为在剖面图底片上这组强反射透明得发白(在剖面图上是黑的),而与其上下左右的反射相比,显得更明亮,故称之为亮点。

通常由于含气砂岩中地震波速度明显降低,使气顶反射系数异常高,这样就在含气砂岩顶面产生特别强的反射波,形成“亮点”

9.亮点标志和亮点资料的解释:

(1)振幅异常(亮点)——产生亮点的原因前面已经提及,含油砂岩特别是含气砂岩在地震剖面上将以亮点形式出现。

(2)极性反转:含气砂岩顶面反射系数一般是负值,上覆页岩与含水砂岩接触面,气一水

界面和含气砂岩与下伏岩层界面的反射系数为正值.这样就形成含气砂岩顶面的反射波极性,与其下面各界面的反射波极性,特别是两侧含水砂岩须面的反射波极性相反,即反射波的相位相差180度。

(3)水平反射同相轴的出现(平点):砂岩储集层中的油、气、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气一水或气一油之间的流体接触面保持水平,当含气砂岩厚度足够大时,在含气砂岩的底面将产生较强的水平反射,这种特征称为平点。

(4)速度下拉:含气砂岩比含水砂岩或含油砂岩的速度低,地震波通过该层时旅行时增大,从而导致含气砂岩下面的水平反射因速度下拉效应产生界面下陷的现象。

(5)吸收衰减:岩石中含油或含气,能吸收波的能量,因而在油气聚集的下面,地震波的主频急剧降低.与油气聚集带两例相应的层位相比,其主频明显降低。

(6)波的干涉和绕射:含气砂岩、含油砂岩与含水砂岩的厚度均向两侧变薄至尖灭.因而,在含气或含油砂岩与含水砂岩边缘界面将发生干涉,形成干涉带,并在其边缘产生绕射波。

第六章

1.相干体处理技术:通过量化处理地震数据体的相干属性,生成新的相干数据体,突出和强调地震数据的不相关性。一般说,这种技术的特殊之处在于对不连续地层如断层、岩性的分析。

2.相干体处理技术的特殊之处:突出那些横向不连续、不相干的地震地质特征,如断层、三角洲、河道等,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地下多种地质情况,帮助研究人员从整体概念上分析和认识问题,提高解释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3.改进的相干算法:

(1)LSE局部结构熵相干算法

(2)HOS基于高阶统计的相干算法

(3)基于体属性的相干算法

4.相干体的应用概述:

(1)展示断层发育细节

(2)检测裂缝发育带

(3)研究礁体结构

(4)展示可能含气砂岩位置

(5)控制三维资料处理质量

(6)估计偏移速度场

(7)地质灾害预测

5.地震子体:把从三维地震数据中提取出来的某个子体叫做地震子体,或者叫做体元,一般是以待计算的样点为中心的一个立方体,其大小可以通过横向(inline和crossline方向)的道数和纵向的采样点数来定义。

6.算子:

一类:与位置有关算法

道比较、相似性、菱边检测、纹理、分形维

二类:与位置无关算法

标准偏差、离散度、熵、二进制体

三类:高级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模糊集、模式识别

7.(了解)

第七章

1.地震相的概念:地震相这一名词来源于沉积相,鲁欣(Π.Б.Πухии,1958)认为“相是一定岩层生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及其物质表现的总和”。

因此,地震相可以理解为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正如Sheriff(1982)所说“地震相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

2.地震相分析:是“根据地震资料解释环境背景和岩相( VaiI,1977)。

3.地震相分析的目的:进行区域地层解释,确定沉积体系、岩相特征和解释沉积发育史,最后预测有利生储盖组合发育相带。

4.地震相的标志:地震反射的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结构、振幅、频率、连续性等。

5.外部形态标志:分为席状、席状披盖、楔形、滩形、透镜状、丘形和充填型等等。

(了解充填型有)

6.内部结构标志:划为平行与亚平行、发散、前积、乱岗、杂乱反射结构以及无反射等六种。

7.前积反射结构:

8.(了解)

最新地球物理测井知识点复习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复习资料 一填空或选择填空 1 当地层电阻率大于(或小于)泥浆电阻率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显示(或) 2 砂岩(或渗透地层)地层显示 3 SP表示曲线 4 一般自然电位曲线有、两条线,当泥值含量越大,曲线越接近线; 5、一般用和计算泥值含量 6、当地层水淹时自然电位曲线出现 7、伽马射线一般与地层发生、、 8、一般泥值含量越大自然伽马曲线值越 9、深海沉积比浅海环境自然存在的伽马强度 10、电极系A2M1N为电极距探测深度记录点在 11、侧向测井一般测量、两条曲线,其中反映侵入带电阻率,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当地层含油时,大于,三、七、双侧向测井深度的记录点 分别为,且分别记录电位; 12、一般用三条探测深度不同分别反映、、的视电阻率曲线反映地层 的含油性能,其中浅侧向反映,深侧向反映,微球形聚焦测井反映 13、感应测井的有用信号和无用信号的差别 14、在油基泥浆一般用曲线反映地层的电阻率 15、单元环几何因子的物理意义 16、滑行波成为首波的条件 17、周波跳跃现象主要发生在地层

18、全波列测井一般记录等波 19、固井质量越好,地层波幅度套管波幅度 20、在声波变密度图上地层波显示为套管波显示为 21、一般利用伽马射线与地层介质发生探测地层的密度 22、密度测井记录、两条曲线,若太大表示曲线不合格 23、中子按能量分为 24、快中子进入地层一般有过程,其中是最强的减速剂,是俘获剂 25、含氢指数,中子测井曲线实际反映地层的 26、中子孔隙度在砂岩实际的孔隙度,白云岩则 27、中子寿命 28、水层的中子寿命油层 29、反映地层孔隙度的三种测井分别为 30、GR、CNL、AC、DEN分别表示曲线 二简述题 1、简述扩散电动势形成的机理; 2、简述为什么当水淹时,自然电位曲线出现基线偏移现象; 3、简述自然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 4、画出梯度电极系测井曲线并简述其特点和应用 5、简述利用侧向测井定性判断油水层的原理 6、简述感应测井的原理 7、简述单发双收和双发双收声系的差别;

地球物理课程设计报告样本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 专业地质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对某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岩性划分与评价、储层识别、物性评价及含油气性评价。获得常规测井资料分析的一般方法,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运用所学的测井知识识别某油田裸眼井和套管井实际测井资料。 2.使用井径、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划分砂泥岩井段划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3.根据密度、声波和中子孔隙度测井的特点,在渗透层应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求出储层的平均孔隙度。 4.根据划分出的渗透层,读出裸眼井和生产井储层电阻率值。 5.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6.根据开发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确定储层含油性的变化,并判断该储层的性质。 三、基本原理: (一)岩性划分 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包括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等,同时还包括碎屑成分、填隙物、粒间孔发育、颗粒分选、颗粒磨圆度、接触关系、胶结类型等方面。通过划分岩性和分析岩心资料总结岩性规律,其研究主要依据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等。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识别岩性,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泥质含量预测解释模型。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 曲线来识别岩性。 1 定性划分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首先掌握岩性区域地质的特点,如井剖面岩性特征、基本岩性特征、特殊岩性特征、层系和岩性组合特征及标准层特征等。其次,要通过钻井取心和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作对比分析,总结出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地区规律。表1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 岩性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微电极电阻率井径声波时差 泥岩泥岩基线高值低、平值低、平值大于钻头 直径 大于300 页岩近于泥岩基线高值低、平值低、平值较泥 岩高大于钻头 直径 大于300 粉砂岩明显异常中等值中等正幅度 差异低于砂岩小于钻头 直径 260-400 砂岩明显异常(Cw≠ Cmf)低值明显正幅度 差异 中等到高,致 密砂岩高 小于钻头 直径 250-450(幅度较 为稳定)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研究.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研究 孤东采油厂新滩试采矿王林明 摘要:根据低渗透油田和中高渗透油田的不同,本文对低渗透油田的启动压力和渗流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建立低渗透油田两相启动压力曲线的方法,并对两相启动压力,水驱油和气驱油特征的影响,油水两相渗流规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并进行了非稳态流动实验,计算了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了其特征,讨论了非达西渗流对相对渗透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水、油气各相的启动压力梯度与驱替相的饱和度间均呈指数变化规律,气驱、水驱后期指数变化规律遭到破坏;在低渗油层中,油井见水后,产油量会迅速下降,水驱低渗油藏采收率较低;考虑非达西流后,计算的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减小,等渗点右移;在相同的含水饱和度下,非达西流使产水率增大,并得到了非达西渗流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非稳态试验,对低渗油田的开发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启动压力;压力梯度;渗透率;驱替 1引言 同中高渗透率油层相比,低渗透油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低渗透油层一般连续性差、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特别密切;②低渗透油层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 ③低渗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急剧影响;④低渗透油田一般裂缝都较发育,注入水沿裂缝窜进十分严重。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低渗透率油藏,本文将从启动压力与渗流规律着手,对影响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低渗透砂岩油藏启动压力研究 2.1低渗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2.1.1测定方法及原理 室内实验测定低渗透砂岩单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大都是测定不同驱替压差流体通过低渗透砂岩岩心的渗流速度,求得流量与压力梯度的关系,描述流体在岩心中的渗流过程再用数学的方法获得压力梯度,又称作“压差-流量法”。 在测定最小启动压力梯度值时,采用“毛细管平衡法”与“压差-流量法”相结合的方法,“毛细管平衡法”应用的是连通器原理。 图2-1 毛细管平衡法原理示意图

(建筑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建筑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日期:2008年3月2日 目录 第一章油藏地质评价 (1) 第二章储量计算与评价 (8) 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 (10) 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 (14) 第五章油气藏开发指标计算 (17) 第六章经济评价 (22) 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 (25) 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 (25) 第一章油(气)藏地质评价 一个构造或地区在完钻第一口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即开始了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藏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取芯资料、岩芯分析、流

体化验和试采等资料,对油气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识、评价和描述油藏,搞清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形成油气藏(井)的产能特征,初步研究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为科学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一、油气藏地质特征 利用Petrel软件对cugb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得出cugb油藏的三维地质构造图(见图1-1)。 图1-1 cugb油藏三维地质构造图 (一)构造特征 由图知:此构造模型为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为典型的背斜构造;在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被两条大断裂所断开,圈闭明显受断层控制,故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 构造形态: 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2) 圈闭研究: 闭合面积:4.07km,闭合幅度150m。 (3)断层研究: 两条断层,其中西北断层延伸4.89km,东南断层延伸2.836km。 (二) 油气层特征:

地球物理测井重点知识

第一章自然电位 1 石油钻井中产生自然电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扩散电动势ED扩散吸附式电动势EDA和过滤电动势EF产生的机理和条件是什么? 自然电位形成原因:由于泥浆与地层水的矿化度不同,在钻开岩层后,在井壁附近两种不同矿化度的溶液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动势,形成自然电场. 一般地层水为NaCL溶液,当不同浓度的溶液在一起时存在使浓度达到平衡的自然趋势,即高浓度溶液中的离子要向低浓度溶液一方迁移,这种过程叫离子扩散. 在扩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如氯离子迁移速度大于钠离子(后者多带水分子),这样在低浓度溶液一方富集氯离子(负电荷)高浓度溶液富集钠离子(正电荷),形成一个静电场,电场的形成反过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如此在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记为Ed 同样离子将要扩散,但泥岩对负离子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部分氯离子,扩散的结果使浓度小的一方富集大量的钠离子而带正电,浓度大的一方富集大量的氯离子而带负电,这样在泥岩薄膜形成扩散吸附电动势记为Eda 此外还有过滤电动势,这种电动势是在压力差作用下泥浆滤液向地层渗入时产生的,只有在压力差较大时才考虑过滤电动势的影响. 2 影响SP曲线幅度的因素是什么?想想在SP曲线解释过程中,如何把影响因素考虑进去,从而得到与实际相符的结论? 在自然电位测井时一般把测量电极N放在地面上,电极M用电缆放在井下,提升M电极,沿井轴测量自然电位(M电位)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叫自然电位曲线(SP).影响因素: 1 溶液成分的影响; 2岩性的影响 砂岩 泥岩 3温度的影响; 4地层电阻率的影响 5地层厚度影响 厚度增加SP增加 6井眼的影响 井径扩大截面积增加,泥浆电阻变小,SP变小 3 SP的单位是什么?毫普 第二章普通电阻率测井 1 岩石的电阻率和岩性有什么关系?沉积岩属于什么导电类型? 沉积岩石在水中沉淀的岩石碎屑或者矿物经胶结压实而成,其结构可视为矿物骨架与空隙中流体的组合。 导电良好的矿物按导电性质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导电良好的矿物:金属矿物等,硫化矿,氧化矿,石墨和高级煤 粘土:除粘土,金属矿物外沉积岩骨架中的矿物电阻率很高,可视为不导电,因此,粘土矿物的成分,含量以及分布是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之一。 不导电的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岩盐,石膏,无水石膏等。大量存在。碳酸盐基本属于不导电类型。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赵军龙 专业地质学 班级地质0803 姓名娄春翔 学号200811030303 2010年12月20日

一、设计目的: 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对某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岩性划分与评价、储层识别、物性评价及含油气性评价。获得常规测井资料分析的一般方法,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运用所学的测井知识识别某油田裸眼井和套管井实际测井资料。 2.使用井径、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划分砂泥岩井段划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3.根据密度、声波和中子孔隙度测井的特点,在渗透层应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求出储层的平均孔隙度。 4.根据划分出的渗透层,读出裸眼井和生产井储层电阻率值。 5.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6.根据开发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确定储层含油性的变化,并判断该储层的性质。 二、基本原理: (一)岩性划分 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包括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等,同时还包括碎屑成分、填隙物、粒间孔发育、颗粒分选、颗粒磨圆度、接触关系、胶结类型等方面。通过划分岩性和分析岩心资料总结岩性规律,其研究主要依据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等。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识别岩性,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泥质含量预测解释模型。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 曲线来识别岩性。 1 定性划分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首先掌握岩性区域地质的特点,如井剖面岩性特征、基本岩性特征、特殊岩性特征、层系和岩性组合特征及标准层特征等。其次,要通过钻井取心和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作对比分析,总结出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地区规律。表1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 岩性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微电极电阻率井径声波时差 泥岩泥岩基线高值低、平值低、平值大于钻头 直径 大于300 页岩近于泥岩基线高值低、平值低、平值较泥 岩高大于钻头 直径 大于300 粉砂岩明显异常中等值中等正幅度 差异低于砂岩小于钻头 直径 260-400 砂岩明显异常(Cw≠ Cmf)低值明显正幅度 差异 中等到高,致 密砂岩高 小于钻头 直径 250-450(幅度较 为稳定)

地球物理测井-名词解释

相对渗透率Kro:是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其值在0~1之间。通常用Kro,Krg,Kr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相对渗透率。 视电阻率:因为地层是非均匀介质,所以,进行电阻率测量时,电极系周围各部分介质的电阻率对测量结果都有贡献,测出的不是岩石的真电阻率,将这种在综合条件影响下测量的岩石电阻率称为视电阻率。 周波跳跃:在疏松地层或含气地层中,由于声波能量的急剧衰减,以致接收器接受波列的首波不能触发记录,而往往是后续波触发接收器,从而造成声波时差的急剧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周波跳跃。 康普顿效应:当伽马光子的能量较核外束缚电子的结合能大的多且为中等数值时,它与原子核外轨道电子相互作用时可视为弹性碰撞,能量一部分转交给电子,使电子以与伽马光子的初始运动方向成角的方向射出,形成康普顿电子,而损失了部分能量的伽马光子则朝着与其初始运动成角的方向散射,这种效应称为康普顿效应。 声波时差:声波传播单位距离所用的时间。 绝对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时,描述流体通过岩石能力的参数。 增阻侵入(泥浆高侵):地层电阻率较低,侵入带电阻率Ri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的现象。地层压力:又称地层孔隙压力,指作用在岩石孔隙内流体(油,气,水)上的压力。 视地层水电阻率Rwa:是指地层电阻率Rt与其地层因素F的比值,用符号Rwa表示,即Rwa=Rt/F。 含油气孔隙度Sh:岩石含油气体积占有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用Sh表示,且Sw+Sh=1。 有效孔隙度:是指具有储集性质的有效孔隙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 缝洞孔隙度:是指有效缝洞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 储集层有效厚度:是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出工业性油气流的储集层实际厚度,即符合油气层标准的储集层厚度扣出不符合标准的夹层(如泥岩或致密层)剩下的地层厚度。裂隙孔隙度:单位体积岩石中裂缝体积所占的百分数。 残余油饱和度Sor:当前开发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开采出的油气占有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扩散电动势:在扩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这样在低浓度溶液一方富集负电荷,高浓度溶液富集正电荷,形成一个静电场,电场的形成反过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如此在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记为Ed。 扩散吸附电动势:泥岩薄膜离子扩散,但泥岩对负离子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部分氯离子,扩散的结果使浓度小的一方富集大量的钠离子而带正电,浓度大的一方富集大量的氯离子而带负电,这样在泥岩薄膜形成吸附扩散电动势,记为Eda。 自然电位负异常:当地层水矿化度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低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负异常。 自然电位正异常:当地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高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正异常。 泥浆侵入:在钻井过程中,通常保持泥浆柱压力稍大于地层压力,在压力差作用下,泥浆滤液向渗透层侵入,泥浆滤液替换地层孔隙所含的液体而形成侵入带,同时泥浆中的颗粒附在井壁上形成泥饼,这种现象叫泥浆侵入。 泥浆高侵:侵入带电阻率Ri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的现象。 泥浆低侵:侵入带电阻率Ri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的现象。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各专业研究方向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各专业研究方向 一、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代码:0818) (一)矿产普查与勘探(代码:081801) 1.油气成藏与含油气系统研究 以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富集主控因素研究为基础,通过油气成藏静态地质要素和动态作用过程的综合分析,揭示油气成藏过程与富集规律。研究内容包括有效烃源岩、储集层、输导层和盖层等地质要素的分布和静态评价,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和圈闭的形成等作用的动态演化过程和时空匹配关系,以及关键时刻地质要素和动态作用组合关系,开展油气成藏综合研究与评价,明确油气富集规律,预测油气资源规模和资源空间分布。 2、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是以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细粒沉积体系形成与分布、微纳米级致密储层特征、连续型油气聚集与产出机理、“甜点区”评价方法与技术等为重点的新兴学科。研究核心是非常规油气成藏体系的“生油气能力、储油气能力、产油气能力”;研究内容包括成藏体系的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6特性”及匹配关系,研究重点是非常规油气成藏体系的分布范围与“甜点区”的分布预测与评价,确定经济有效开采的方法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 3.盆地和构造分析 以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为基础,以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方法技术为手段,确定含油气盆地成盆演化与沉积充填历史,研究

盆地性质、构造样式、类型和分布,明确盆地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成盆区域构造背景与构造动力学机制、构造运动学和几何学特征、区域构造演化、盆地构造解析、构造运动对成盆、成烃、成储、成藏的影响。 4.沉积与储层地质 沉积研究是充分运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和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研究思路与方法,明确沉积体系类型,研究沉积物的形成、搬运、沉积演化过程,确定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沉积演化特征,明确有利沉积相带。储层学研究是以沉积研究为基础,研究储集体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特征,揭示与储集空间(孔、洞、缝)形成有关的成岩作用,阐明成岩历史、孔隙演化历史,构建储层地质模型,开展储层分布预测与评价,确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 5.油气地球化学与成藏 重点研究沉积有机质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分布与演化,不同生烃母质降解生烃机理,烃类流体的运移、聚集和次生转化机制;通过分析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及其与圈闭形成相关的烃类生成-运移-聚集的时空配置关系,定量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判识油气成因与来源,预测烃类产物类型与油气分布。 6.油气地质综合研究 以现代勘探方法、技术和石油天然气地质理论为基础,研究油气形成条件与成藏过程,构建油气成藏地质模型,揭示油气运聚和分布特征,预测油气资源潜力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内容包括油气生成、储集层的形成演化、油气运聚输导体系和输导过程、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日期:2008年3月2日

目录 第一章油藏地质评价 (1) 第二章储量计算与评价 (8) 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 (10) 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 (14) 第五章油气藏开发指标计算 (17) 第六章经济评价 (22) 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 (25) 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 (25)

第一章油(气)藏地质评价 一个构造或地区在完钻第一口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即开始了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藏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取芯资料、岩芯分析、流体化验和试采等资料,对油气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识、评价和描述油藏,搞清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形成油气藏(井)的产能特征,初步研究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为科学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一、油气藏地质特征 利用Petrel软件对cugb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得出cugb油藏的三维地质构造图(见图1-1)。 图1-1 cugb油藏三维地质构造图 (一)构造特征 由图知:此构造模型为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为典型的背斜构造;在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被两条大断裂所断开,圈闭明显受断层控制,故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 构造形态: 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2) 圈闭研究: 闭合面积:4.07km2,闭合幅度150m。

(3)断层研究: 两条断层,其中西北断层延伸4.89km ,东南断层延伸2.836km 。 (二) 油气层特征: 油水界面判定: C3 井4930-4940m 段电阻率为低值0.6,小于C1 井4835-4875m 、C2 井4810-4850m 、C 3井4900-4930m 三井段高值3.8,故为水层,以上3段为油层。 深度校正: 平台高出地面6m ,地面海拔94m ,故油水界面在构造图上实际对应的等深线为4930-(6+94)=4830.0m 由C 1、C 2、C 3井的测井解释数据可知本设计研究中只有一个油层,没有隔层(见图1-2)。 图1-2 CUGB 油藏构造图 (三) 储层岩石物性特征分析 表1-1 储层物性参数表 〈1〉岩石矿物分析:由C 1井中的50块样品,C 2中的60块样品,C 3井的70块样品的分析结果:石英76%,长石4%,岩屑20%(其中泥质5%,灰质7%)。可推断该层段岩石为:岩屑质石英砂岩。 水 水 C1 C2 C3 40m 40m 30m 油 -4810m -4900m -4835m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测井教学环节的延续(独立设课),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最终完成报告一份。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运用所学测井知识对某油田实际测井资料进行(手工)定性和(计算机)定量分析。 2. 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岩性识别。 3. 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储层划分,用声波速度、密度及中子曲线进行储层物性评价。 4. 根据划分出的渗透层,读出储层电阻率值。并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5. 上述岩性识别、物性评价及含油气性评价定量分析程序要求学生用所学C语言独立编写。 三、基本原理 “四性”关系及其研究方法: 1.岩性评价 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包括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等,同时还包括碎屑成分、填隙物、粒间孔发育、颗粒分选、颗粒磨圆度、接触关系、胶结类型等方面。通过划分岩性和分析岩心资料总结岩性规律,其研究主要依据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等。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识别岩性,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泥质含量预测解释模型。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 曲线来识别岩性。 a.定性分析 定性划分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首先要掌握岩性区域地质的特点,如井剖面岩性特征、基本岩性特征、特殊岩性特征、层系和岩性组合特征及标准层特征等。其次,要通过钻井取心和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作对比分析,总结出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地区规律。表1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在应用表中总结的特征时不能等量齐观,而应针对某一具体岩性找到有别于其他岩性的一两种特征。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试题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试题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院(系) 考试日期 2008年6月20日

1、请论述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特点。(20分)。 答: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发展单项技术水平,促进油藏描述水平的提高 不断提供和发展单项技术水平,促进整个油藏描述水平的提高。比如发展水平技术,为确定性建模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发展和建立最优化的数据库,从中可进行地球物理和地质建模及生产模拟。目前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如历史拟合和建模等主题已引起世界各石油公司的关注。总之,各学科描述技术紧密适应地质描述及建模的需求发展。 (2)地质统计学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现代油藏描述的直接目的在于准确提供油藏数值模型,为勘探开发奠定基础。传统的油藏模型是以少量确定性参数(钻井取芯及测井),以常规统计学方法进行参数求取及空间分布内插。结果所提供模型不能准确反映地质体变化的非均质性及随机性。由于地质变量在空间具有随机性和结构化的特点,为了准确求取油藏各项特征参数,仅二十年来发展的区域化变量理论和随机模拟理论为油藏描述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使油藏非均质性特征得以更准确地描述,可以建立较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模型。地质统计学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数估计,地址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应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对地质变量进行局部的最优化估计。二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对勘探开发都有重要影响,储层模型中对非均质性的描述与表征是关键。地质统计学中的随机建模技术就是针对非均质性研究提出来的,随机技术是联系观察点和未采样点之间的桥梁。其目的是以真实和高效的方法在储层模型中引入小型和大范围的非均质性参数。三是各种资料的综合应用。油藏描述涉及多学科、多类型资料信息,如何系统的匹配使用好各种资料信息至关重要,地质统计学为此提供了许多方法,如指示克里金技术可将定性的信息进行系统编码,将定性的概念定量化。协同克里金可综合多种类型的信息,给出未采样的参数值落入任一给定范围的概率分布。通过定量回归处理出的模型与多种信息资料取得一致,而不是地质模型、地球物理模型、生产模型自成系统无法综合在一起。四是不确定性描述,静态、动态的确定性模型很难反映油藏地下复杂的变化,只有通过不确定性描述,从地质统计观点概括和综合地质模型,才能真实地反映复杂的油藏模型,而不会导致传统油藏模型把控制流体在油藏中运动的复杂地质现象过于简单化,如“蛋糕层模型”,用这种模型模拟的历史表明,往往给出了过于乐观的油藏动态预测,造成开发过程的低效益。(3)建立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管理系统 ①地质、地震、测井、岩石物理、地球化学、工程(钻井、完井、开发、采油)等学科的资料及成果是油藏描述的基础,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映地下油藏特点。以井为出发点的测井、岩石物理、地球化学、工程等学科,能提供油藏的各种精细参数,但是在空间上的分布的尺度较小,尤其是勘探早期,探井很少,在如此稀疏的空间上所采集到的数据,难以代表整个油藏,它们的数据与油藏参数也有某种相关性,但却无法直接求出油藏各种参数的精确值。这主要是地震资料本身的分辨率不高,而且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若把这些学科的资料与成果综合起来用于油藏描述,肯定比只依靠单门学科好,所建立的油藏模型一定更为可信。 ②现阶段,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是以地质、地震、测井地球化学、油藏工程及计算机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为依据。它必须通过各学科研究人员的相互配合,把各方面研究成果互相渗透、综合利用,才能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效益。目前我们在油藏描述研究中,还存在着主要依靠单一学科研究,多学科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同国外石油公司多学科协同作战、科学严密的管理方法相比,我们的管理

地球物理测井学习知识重点复习资料

1、 在扩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这样在低浓度溶液一方富集负电荷,高浓度溶液富集正电荷,形成一 个静电场,电场的形成反过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如此在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记为Ed 。 2、 泥岩薄膜离子扩散,但泥岩对负离子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部分氯离子,扩散的结果使浓度小的一方富集大 量的钠离子而带正电,浓度大的一方富集大量的氯离子而带负电,这样在泥岩薄膜形成扩散吸附电动势记为Eda 3、 当地层水矿化度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低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负异常。 4、 当地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高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正异常。 5、 在钻井过程中, 通常保持泥浆柱压力稍微大于地层压力,在压力差作用下,泥浆滤液向渗透层侵入,泥浆滤液 替换地层孔隙所含的液体而形成侵入带,同时泥浆中的颗粒附在井壁上形成泥饼,这种现象叫泥浆侵入. 6、 高侵:侵入带电阻率Ri 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 7、 低侵:侵入带电阻率Ri 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 8、 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距离小于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距离的电极系叫梯度电极系。 9、 标准测井:是一种最简单的综合测井,是各油田或油区为了粗略划分岩性和油气、水层,并进行井间地层对 比,对每口井从井口到井底都必须测量的一套综合测井方法。因它常用于地层对比,故又称对比测井。 10、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距离大于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距离的电极系叫电位电极系。 11、侧向测井:在电极上增加聚焦电极迫使供电电极发出的电流侧向地流入地层从而减小井的分流作用和围岩的影响,提高纵向分辨能力,这种测井叫侧向测井又称为聚焦测井 12、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 横向积分几何因子 : 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 : 13、声系:声波测井仪器中,声波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按一定要求形成的组合称为声波测井仪器的声系 14、深度误差:仪器记录点与实际传播路径中点不在同一深度上。 15、相位误差:时差记录产生的误差。 16、周波跳跃:在裂缝发育地层,滑行纵波首波幅度急剧减小,以致第二道接收探头接收到的首波不能触发记录波,而往往是首波以后第二个,甚至是第三或第四个续至波触发记录波.这样记录到到时差就急剧增大,而且是按声波信号的周期成倍增加,这种现象叫周波跳跃. 17、体积模型:把单位体积岩石传播时间分成几部分传播时间的体积加权值。 18、超压地层、欠压地层: 当地层压力大于相同深度的静水柱压力的层位,通常称为超压地层;反之,成为欠压地层。 19、放射性 放射性核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各种射线。 20.同位素 凡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核素 21..基态、激发态 基态—原子核可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能量最低状态。 激发态—原子核处于比基态高的能量状态,即原子核被激发了 22.半衰期 原有的放射性核数衰变掉一半所需的时间。 23.α射线—由氦原子核 组成的粒子流。氦核又称α粒子,因而可以说是α粒子流。 24.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V=2C/3(C 为光速),对物质的电离作用较强,而贯穿物质的本领较小 25.γ射线—由γ光子组成的粒子流。γ光子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以光速运动。 26.含氢指数地层对快中子的减速能力主要决定于地层含氢量。中子源强度和源距一定时,慢中子计数率 就只 的贡献。 介质对的无限长圆柱体物理意义:半径为横积a d r r r dr r G G σ? =≡2 /0 )(的贡献。薄板状介质对无限延伸物理意义:单位厚度的a z dr z r g G σ?∞ ≡0 ),(的贡献。 板状介质对的无限延伸物理意义:厚度纵积a h h h dz z G G σ?-≡2 /2 /)(的贡献。圆筒状介质对的无限长 径为物理意义:单位厚度半a r r dz z r g G σ?∞ ∞ -≡),(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库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库

A .R xo《R t C .R i =R t 13. 一般好的油气层具有典型的 A ?高侵剖面 C. 伽玛异常 14. 与岩石电阻率的大小有关的是 A .岩石长度 C. 岩石性质 15. 在高阻层顶界面出现极大值,底界面出现极小值 A .顶部梯度电极系 C. 电位电极系 16. 下面几种岩石电阻率最低的是 A.方解石 C .沉积岩 17. 电极距增大,探测深度将. A .减小 C. 不变 18. 与地层电阻率无关的是 A .温度 C. 矿化度 19. 利用阿尔奇公式可以求 A .孔隙度 C. 矿化度 20. N0.5M1.5A 是什么电极系 A .电位 B .R xo》R t D.R i 》R t 【】 B. 低侵剖面 D. 自然电位异常 【】 B. 岩石表面积 D. 岩层厚度 ,这种电极系是【】 B. 底部梯度电极系 D. 理想梯度电极系 【】 B .火成岩 D.石英 【】 B. 增大 D. 没有关系 【】 B. 地层水中矿化物种类 D. 地层厚度 【】 B. 泥质含量 D. 围岩电阻率 【】 B. 底部梯度 、选择题(60) 1. 离子的扩散达到动平衡后 A ?正离子停止扩散 C ?正负离子均停止扩散 2. 静自然电位的符号是 A ? SSP C. SP 3. 扩散吸附电位的符号是 A .E da 【】 B. 负离子停止扩散 D. 正负离子仍继续扩散 【】 B. U sp D.E d 【】B. E f C. SSP D.E d 4. 岩性、厚度、围岩等因素相同的渗透层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值油层与水层相比【 A .油层大于水层 B. 油层小于水层 C. 油层等于水层 5. 当地层自然电位异常值减小时,可能是地层的 A .泥质含量增加 C. 含有放射性物质 D. 不确定 B. 泥质含量减少D.密度增大 6. 井径减小,其它条件不变时,自然电位幅度值(增大)。 A .增大 B. 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7. 侵入带的存在,使自然电位异常值 A .升高 B. 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8. 当泥浆滤液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大致相等时,自然电位偏转幅度 A .很大 B. 很小 C.急剧增大 D.不确定 9. 正装梯度电极系测出的视电阻率曲线在高阻层出现极大值的位置是 A .高阻层顶界面 C. 高阻层中点 10. 原状地层电阻率符号为 A .R xo C. R t 11. 油层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相比 A .二者相等 C .油层大 12.高侵剖面R xo与R t的关系是B. 高阻层底界面 D.不确定 B. R i D.R o B. 水层大 D.不确定 [ 【 [ [ 【 [ 【 【 】 】 】 】 】 】 】 】 】

测井课设

----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地球物理测井专业班级:勘探0802 学生姓名:程汉列 学号:200811010228成绩:

课程设计目的 1)运用所学的测井知识识别实际裸眼井测井曲线,能读出对 应深度的测井曲线值。 2)岩性识别,应用测井解释原理,使用井径、自然伽马和自 然电位曲线划分砂泥岩井段划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3)物性评价根据密度、声波和中子孔隙度测井的特点,在渗 透层应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求出储层的平均孔隙度。 4)电性分析,根据裸眼井电阻率曲线,判断储层的含油性。 5)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出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 饱和度变化。 6)根据开发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确定储层含油性的变 化,并判断该储层是含油层还是含水层。

课程设计要求 1)识别实际测井曲线,能读出相应深度的测井值。 2)划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时,要说明岩性测井划分岩性的理 论依据,并根据岩性测井在渗透层和非渗透层的曲线的变化差异,说明划分岩性的依据。 3)储层物性分析。根据三孔隙度曲线,根据其影响因素特征, 求出储层的孔隙度。 4)根据读出裸眼井和生产井储层电阻率值,使用c语言编程, 根据孔隙度测井计算出的孔隙度值和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套管井剩余油饱和度。 5)用e x c e l处理的结果验证编程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6)课程设计报告应包括以下部分:①实际测井曲线的方法原 理及曲线特征;②结合曲线数值的变化特征,运用测井原理分析所使用方法的依据;③从测井原始曲线所读取的数据文件。 ④说明储层孔隙度计算原理,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地层的孔隙度 数值。⑤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渗透层段裸眼井含油饱和度和套管井含油饱和度,说明其的变化,并判断油水层⑤附上处理井段数据的源程序。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库

二、填空 1、 储集层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孔隙性和_含可动油气_,描述储集层的基本参数有岩性,孔隙度,含油气孔隙度,有效厚度等。 2、 地层三要素倾角,走向,倾向 3、 岩石中主要的放射性核素有铀,钍,钾等。沉积岩的自然放射性主要与岩石的_泥质含量含量有关。 4、 声波时差Δt 的单位是微秒/英尺、微秒/米,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 5、 渗透层在微电极曲线上有基本特征是_微梯度与微电位两条电阻率曲线不重合_。 6、 在高矿化度地层水条件下,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上,水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_大于油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在热中子寿命曲线上,油层的热中子寿命长于_水层的热中子寿命。 7、 A2.25M0.5N 电极系称为_底部梯度电极系,电极距L=2.5米。 8、 视地层水电阻率定义为Rwa= Rt/F ,当Rwa ≈Rw 时,该储层为水层。 9、 1- Sxo ﹦Shr ,Sxo-Sw ﹦Smo ,1-Sw ﹦Sh 。 10、 对泥岩基线而言,渗透性地层的SP 可以向正或负方向偏转,它主要取决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相对矿化度。在Rw ﹤Rmf 时,SP 曲线出现负异常。 11、 应用SP 曲线识别水淹层的条件为注入水与原始地层水的矿化度不同。 12、 储层泥质含量越高,其绝对渗透率越低。 13、 在砂泥岩剖面,当渗透层SP 曲线为正异常时,井眼泥浆为盐水泥浆_,水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低侵。 14、 地层中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分别是铀,钍,钾。沉积岩的泥质含量越高,地层放射性越高。 15、 电极系A2.25M0.5N 的名称底部梯度电极系,电极距2.5米。 16、 套管波幅度低_,一界面胶结好。 17、 在砂泥岩剖面,油层深侧向电阻率_大于_浅侧向电阻率。 18、 裂缝型灰岩地层的声波时差_大于_致密灰岩的声波时差。 19、 微电极曲线主要用于划分渗透层,确定地层有效厚度。 20、 气层声波时差_高,密度值_低,中子孔隙度_低,深电阻率_高,中子伽马计数率_高_。 21、 如果某地层的地层压力大于_正常地层压力,则此地层为高压异常。 22、 油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比较高的水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油层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矿化度比较高的水层电阻率。 23、 地层三要素_倾角,倾向,走向。 24、 单位体积地层中的含氯量越高,其热中子寿命越短。 25、 h s φ=_________,t R F =_________。 一、填空题 26、 以泥岩为基线,渗透性地层的SP 曲线的偏转(异常)方向主要取决于_泥浆滤液_和 地层水的相对矿化度。 当R w >R mf 时,SP 曲线出现__正_异常,R w

油藏地球物理

1.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2.油气藏分类(根据圈闭成因):构造油气藏(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岩性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3.油藏地球物理的定义:针对油藏评价、油田开发与油藏生产阶段提出的油藏问题,应用地球物理技术,通过油藏描述、油藏模拟和油藏监测解决这些问题和发现剩余油气,最终达到提高油藏采收率的过程称为油藏地球物理。 4.油藏地球物理综合领域:岩石物理与物理模型技术、测井与地质建模技术、VSP地震技术、油田开发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多波地震技术、油田开发地震技术、地质理论。 5.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性:岩性地层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各探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勘探中显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新发现的储量中,每年岩性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5%以上,说明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当前油气勘探最现实、最有潜力、最具普遍性的新领域。 我国的油气资源主要赋存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陆相盆地拥有石油资源量的四分之三和天然气资源量的近半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之后,在陆相盆地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构造油气藏,也找到了一些岩性地层油气藏,目前陆相油田占我国已探明石油储量的95%以上。尽管许多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勘探程度已比较高,尤其是东部盆地勘探进入中后期,而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仍然有较大勘探潜力。结合我国陆相盆地的石油地质特点与勘探技术需求,开发和完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基础理论研究,是进一步发展我国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大好形势的迫切需要。油藏地球物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过去,地球物理的角色大多局限于勘探,而在油藏的开发中应用程度则很低。随着效益成为油气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一些主要油气田的枯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地球物理是一种可以用来降低油气开发成本的手段。地球物理测量特别是地震测量的可靠性,极大地降低了现有油田与钻井有关的风险,把地球物理约束条件加到统计模型中去的能力,提供了一种直接向油藏工程师传送地球物理结果的机制。 6.地震属性:在大多数勘探和油藏地震测量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时间和深度域正确地进行构造成像,以及在叠后和叠前域正确地描述反射波振幅。从这些数据中,可以获得许多附加的特征,并且将其用于地震解释。总体来说,这些特征被称作为地震属性。 7.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地质统计学能把岩心、地质、测井、地震、试井等等信息融合到一个统计模型里,另外还要保证这些所有信息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提供不确定性估计,为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8.克里金算法:克里金算法是一类统计方法,就是估算一个数据场中任意一点的值的方法。前提条件:相邻数据点的数值在空间中是相关的,且统计数据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主要优点:考虑了数据场的方向性。核心:寻找到相邻数据点对所求点的权。 9.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包括四种类型:陆相坳陷盆地:如松辽盆地;陆相断陷盆地:渤海湾盆地、二连盆地;陆相前陆盆地:库车、准南;古生界海相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10.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主要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如振幅、速度、相位、频率等)来确定储集层的分布范围。 11.地震储层预测方法:(1)地震反演(2)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3)模式识别预测法(4)地震相分析法(5)相干分析法(6)多尺度边缘检测 12.地震反演:是利用地表地震观测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和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岩层物理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成像(求解)的过程。广义上地震反演包含了地震处理解释的整个过程。 13.地震相分析法:储层岩性横向上发生变化,构成独立的岩性圈闭时,地震相发生相应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