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汉才编著《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9章习题解答

胡汉才编著《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9章习题解答

胡汉才编著《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9章习题解答
胡汉才编著《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9章习题解答

9-1在图示系统中,均质杆OA 、AB 与均质轮的质量均为m ,OA 杆的长度为1l ,AB 杆的长度为2l ,轮的半径为R ,轮沿水平面作纯滚动。在图示瞬时,OA 杆的角速度为ω,求整个系统的动量。

ω12

5ml ,方向水平向左

题9-1图 题9-2图

9-2 如图所示,均质圆盘半径为R ,质量为m ,不计质量的细杆长l ,绕轴O 转动,角速度为ω,求下列三种情况下圆盘对固定轴的动量矩: (a )圆盘固结于杆;

(b )圆盘绕A 轴转动,相对于杆OA 的角速度为ω-; (c )圆盘绕A 轴转动,相对于杆OA 的角速度为ω。

(a )ω)l R

(

m L O 22

2

+=;

(b )ω2ml L O =;(c )ω)l R (m L O 2

2+= 9-3水平圆盘可绕铅直轴z 转动,如图所示,其对z 轴的转动惯量为z J 。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圆盘上作匀速圆周运动,质点的速度为0v ,圆的半径为r ,圆心到盘中心的距离为l 。开始运动时,质点在位置0M ,圆盘角速度为零。求圆盘角速度ω与角?间的关系,轴承摩擦不计。

9-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A ,可以在水平光滑槽中运动,具有刚性系数为k 的弹簧一端与滑块相连接,另一端固定。杆AB 长度为l ,质量忽略不计,A 端与滑块A 铰接,B 端装有质量1m ,在铅直平面内可绕点A 旋转。设在力偶M 作用下转动角速度ω为常数。求滑块A 的运动微分方程。 t l m m m x m m k x

ωωsin 2

1

11

+=

++

9-5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质圆盘,置于质量为M的平板上,沿平板加一常力F。设平板与地面间摩擦系数为f,平板与圆盘间的接触是足够粗糙的,求圆盘中心A点的加速度。

9-6均质实心圆柱体A 和薄铁环B 的质量均为m ,半径都等于r ,两者用杆AB 铰接,无滑动地沿斜面滚下,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如杆的质量忽略不计,求杆AB 的加速度和杆的内力。

θsin 7

4g a =

9-7均质圆柱体A 和B 的质量均为m ,半径为r ,一绳缠在绕固定轴O 转动的圆柱A 上,绳的另一端绕在圆柱B 上,如图所示。摩擦不计。求:(1)圆柱体B 下落时质心的加速度;(2)若在圆柱体A 上作用一逆时针转向,矩为M 的力偶,试问在什么条件下圆柱体B 的质心加速度将向上。

9-8平面机构由两匀质杆AB ,BO 组成,两杆的质量均为m ,长度均为l ,在铅垂平面内运动。在杆AB 上作用一不变的力偶矩M ,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试求当A 即将碰到铰支座O 时A 端的速度。

9-9长为l 、质量为m 的均质杆OA 以球铰链O 固定,并以等角速度ω绕铅直线转动,如图所示。如杆与铅直线的夹角为θ,求杆的动能。

题9-9图 题9-10图

9-10物质量为1m ,沿楔状物D 的斜面下降,同时借绕过滑车C 的绳使质量为2m 的物体B 上升,如图所示。斜面与水平成θ角,滑轮和绳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略去不计。求楔状物D 作用于地板凸出部分E 的水平压力。 θθcos g m m m m sin m F x 12

12

1+-=

9-11鼓轮I 重N 500=W ,对轮心O 点的回转半径为m 2.0=ρ,物块A 重N 300=Q ,均质圆轮II 半径为R ,重为N 400=P ,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只滚动不滑动,其中

m 1.0=r ,m 2.0=R ,弹簧刚度系数为k ,绳索不可伸长,定滑轮D 质量不计。在系统

处于静止平衡时,给轮心B 以初速度0B v ,求轮沿斜面向上滚过距离s 时,轮心的速度v B 。

解:轮B O 、作平面运动,物块A 作平动

2211V T V T +=+ ①

2

02

2

220

20

12

1/2

1/2

1/2

1/21B B B A A J g Pv g W g Wv

g Qv

T ωωρ+

+

+

+

=

()()r R v r R rv v R v B B A B B +=+==/,/,

/000000ωω

g PR

J B /2

12

=

(

)[](){}()g r R Qr r W P v T B 4//232

2

2

22

01++++=ρ

代入已知数据得:()g v T B 9/41002

01= 同理()g v T B 9/41002

2=

取平衡位置为各物体重力势能的零位置,有:2

12

1st k V δ=

()()()r R r s W Q sP s k V st +?+-++=

/sin 2

12

2αδ

为确定st δ,考虑静平衡时,A O 、及轮B ,由∑=0E

M ,

得:

()()r R r Q W T ++=/1

由∑=0H

M

,有:st k F F P T δα==--001,0sin

()()k P rk Rk r Q W st /sin /αδ-++=

代入①,有 ()()()

()()

r R sr W Q sP s k g v k g v st B st

B ++-+++

=+

/sin 2

19/41002

19/41002

2

2

2

0αδδ

解得:(

)

2

/12

208200/9gks v v B B -=

题9-11图

9-12 均质棒AB 的质量为kg 4=m ,其两端悬挂在两条平行绳上,棒处在水平位置,如图所示。设其中一绳突然断了,试用刚体平面运动方程求此瞬时另一绳的张力F 。

N 8.9=F

9-13图示机构中,物块A 、B 的质量均为m ,两均质圆轮C 、D 的质量均为m 2,半径均为R 。C 轮铰接于无重悬臂梁CK 上,D 为动滑轮,梁的长度为R 3,绳与轮间无滑动。系统由静止开始运动,求:(1)A 物块上升的加速度;(2)HE 段绳的拉力;(3)固定端K 处的约束反力。

g a A 6

1=

;mg F 3

4=

;mgR M

mg F F k

ky kx 5.135.40===,,

题9-13图题9-14图

9-14匀质细杆AB,长为l,放在铅直面内与水平面成

?角,杆的A端靠在光滑的铅直墙

上,B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杆由静止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倒下。求:(1)杆在任意位置?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2)当杆的A端脱离墙时,杆与水平面所成的角

?多大?

1

)sin 3

2arcsin(

01??=

9-15鼓轮重N 1200,置于水平面上,外半径cm 90=R ,轮轴半径cm 60=r ,对质心轴

C 的回转半径cm 60=ρ。缠绕在轮轴上的软绳水平地连于固定点A ,缠在外轮上的软绳

水平地跨过质量不计的定滑轮,吊一重物B ,B 重N 400=P 。鼓轮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4,求轮心C 的加速度。

解:分别取轮和重物为研究对象,轮作平面运动,设其角加速度为ε,轮心C 加速度C a ,

由题知εr a C =,物B 加速度ε)(r R a B += 对轮列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F T T a g W C +-=12)/( (1)

W N f F W N W N 4.00='==-=,,(2)

)()(2r R F r R T J I --+=ε

即:)()())(/(222r R F r R T r g W --+=+ερ (3) 对重物:'

-=2)/(T P a g P B ,

即:2))(/(T P r R g P -=+ε (4) (2)代入(3)式,有:

)(4.0)())(/(22

2

r R W r R T r g W --+=+ερ

(5)

)()4(r R +?:)()())(/(22

r R T r R P r R g P +-+=+ε (6)

(5)+(6):)(4.0)())(/())(/(222r R W r R P r R g P r g W --+=+++εερ

2

2

2

2

2

22

rad/s

53.2)

6.09.0)(8.9/400()6.06.0)(8.9/(12003

.012004.0)5.1(400)

)(/())(/()(4.0)(=+++??-=

+++--+=r R g P r g W r R W r R P ρ

ε

题9-15图 题9-16图

9-16 三根匀质细杆CA BC AB ,,的长均为l ,质量均为m ,铰接成一等边三角形,在铅垂平面内悬挂在固定铰接支座A 上。在图示瞬时C 处的铰链销钉突然脱落,系统由静止进入运动,试求销钉脱落的瞬时,(1)杆AC 的角加速度AC ε;(2)杆AB BC 、的角加速度AB BC εε,。

解:(1)取AC 为研究对象,杆长为l ,质量为m ,?=30? 依刚体转动微分方程:

mgl l mg

J AC A 41sin 2

1=

?=??ε

(a)

∵2

3

1ml J A =

∴l g ml

mgl J mgl A AC 4/33

1/

4

1/4

12

==

=

ε (顺时针)

(2)分别取AB ,BC 为研究对象:

AB :l Y l X

mgl J B B

AB

A 2

132

14

1?

+?

?

+=

(1)

BC :B AB X l m -=+?)030cos (ε (2) B BC AB Y mg l l m -=+?)2

130sin (εε (3)

B B

C

D Y l J ?=

?2

1ε (4)

由(2)得:AB

B l m

X

ε

321?

-= (5)

由(4)得:BC B ml Y ε)6/1(= (6) 将(5),(6)式代入(1)式,化简后得:

BC AB ml mgl ml εε2

2

313+= (7)

将(6)式代入(3)式,化简得:

BC AB ml mg ml εε463-= (8)

解(7)与(8)式得:

l g AB 55/18=ε(逆时针)

将AB ε值代入(7)解得: l g BC 55/69=ε(顺时针)

9-17图示匀质细长杆AB ,质量为m ,长度为l ,在铅垂位置由静止释放,借A 端的水滑轮沿倾斜角为θ的轨道滑下。不计摩擦和小滑轮的质量,试求刚释放时点A 的加速度。

g a θθ2

sin 31sin 4+=

解:图(a ),初瞬时0=AB ω,以A 为基点,则

τ

CA

a a a a a +=+=A Cy Cx C

即θ

αθcos 2

cos τ

l a a a a A CA A Cx

-

=-= (1) θ

αθsin 2

sin τ

l a a CA Cy =

=

(2)

由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θsin mg ma Cx =

习题9-17图

A

(a)

∴θ

sin g a Cx

=

(3) N

cos F mg ma Cy -=θ

(4)

θ

αsin 2

N l F J C ?

=

θ

αsin 2

12

1N 2

l F m l ?

=

(5)

解(2)、(4)、(5)联立,得 )

sin 31(2sin 32

θθ

α+=

l g (6

由(1)、(3),得 θ

αθsin cos 2

g l a A =?-

(6)代入,得 g

a A θ

θ2

sin 31sin 4+=

题9-17图 题9-18图

9-18匀质细长杆AB ,质量为m ,长为l ,CD = d ,与铅垂墙间的夹角为α,D 棱是光滑的。在图示位置将杆突然释放,试求刚释放时,质心C 的加速度和D 处的约束力。

解:初始静止,杆开始运动瞬时,D v 必沿支承处切向,即沿AB 方向,所以D a 此时沿AB 方向,如图(a ),以D 为基点:

由t

n

CD CD D Cy Cx a a a a a ++=+

1t

α?==d a

a CD

Cx

(1)

由AB 作平面运动:

N

sin F mg ma

Cx

-=α (2) αcos mg ma Cy = (3)

d

F ml N 12

12

1=?α

(4)

由(3),α

c o s g a Cy

=

解(1)、(2)、(4)联立

22

2

12sin 12d

l gd a Cx +=

α

2

2

2N 12sin d

l mgl F +=

α

习题9-18图

9-19匀质杆AB ,质量为m 、长为L ,两端均以速度v 0下落,且这时杆与铅垂线的夹角为θ。假设碰撞以后杆将绕A 点作定轴转动。试求:(1)碰撞前后的能量损失;(2)B 点与水平面即将接触时的速度。

解:动量矩守恒:θωsin 2

10L mv J A =

()L v 2/sin 30θω=∴

8/sin 32

1,2

12

202

12

00θω

mv J T mv T A ==

=

??

? ??-=

θ?2

20sin 341121

mv T 倒下着地时:

θω

ωcos 2

12

12

12

2

1mgL J J A A =-

()[

]θθωcos 2

16/4/sin 92

2

2

0212

mgL L

v mL =

-

得:2

/12

2011

cos 3sin 941?

?

? ??+==θθωgL v L u B

题9-19图 题9-20图

9-20匀质圆柱体的质量m =10kg 、半径r =30cm ,沿水平轨道以匀速v 0 =2m/s 作纯滚动时,

碰到高h = 6cm 的障碍。设恢复系数e = 0,A 处有足够的摩擦力,试求:(1)碰撞结束时圆柱体的角速度;(2)使圆柱能超过障碍的v 0的大小;(3)碰撞时动能的损失;(4)碰撞冲量的水平及竖直分量。

解:由对A 点冲量矩守恒:

()r

v h r mv J J A A /0000=-+=ωωω

得:

()m/s

02.121s N 4.10sin s N 13.6cos rad/s 78.5//231

102

min 000≥=?==?=-==??

?

?

?-

=v mgh

J v mr S r v m S r v r h A Y X 得:应满足:

ω

αωαωω

9-21两根相同的均质直杆在B 处铰接并铅垂静止地悬挂在铰链C 处,如图所示。设每杆长l=1.2m ,质量m=4kg 。现在下端A 处作用一个冲量为I=14N ?s 的水平碰撞力,求碰撞后BC 杆的角速度。

rad/s 50.2=BC ω(顺时针)

题9-21图 题9-22图

9-22 质量为0.2kg 的垒球以水平方向的速度48=v km/h 打在一质量为2.4kg 的匀质木棒上,木棒的一端用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若恢复系数为0.5,求碰撞后棒两端A 、B 的速度。 m/s 30==B A v v ,

理论力学题库(含答案)---1

理论力学---1 1-1.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线沿同一直线。这是 (A)它们作用在物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B)它们作用在刚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C)它们作用在刚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它们作用在变形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F1 = - F2,则表明这两个力 (A)必处于平衡; (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平衡; (D)必不平衡。 1-3. 若要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 (A)同一个刚体系统; (B)同一个变形体; (C)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 (D)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1-4.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中的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作用范围 (A)必须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 (B)可以在同一物体的不同点上; (C)可以在物体系统的不同物体上; (D)可以在两个刚体的不同点上。 1-5. 若要将作用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其它点而不改变它的作用,则其移动范围 (A)必须在同一刚体内; (B)可以在不同刚体上; (C)可以在同一刚体系统上; (D)可以在同一个变形体内。 1-6.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适用范围是 (A)只适用于刚体的内部; (B)只适用于平衡刚体的内部; (C)对任何宏观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D)只适用于刚体和刚体系统。 1-7. 作用在刚体的同平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这是刚体平衡的 (A)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B)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C)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D)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1-8. 刚化公理适用于 (A)任何受力情况下的变形体; (B)只适用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变形体; (C)任何受力情况下的物体系统; (D)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1-9. 图示A、B两物体,自重不计,分别以光滑面相靠或用铰链C相联接,受两等值、反向且共线的力F1、F2的作用。以下四种由A、B所组成的系统中,哪些是平衡的?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全解答案第四版

第一章 1.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首先,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1答:反映,其次,信息是可以通信的最后,信息形成知识。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2仅包括数字还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之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物流的关系。1.2)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答:(1①物流是实物的流动的过程。②资金流是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的流动的过程。③事物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又是用于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④信息流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而流动,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动的软资源。)信息流处于特殊地位:(2①伴随物流、资金流、事物流产生而产生。②是各种流控制的依据和基础。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 1.3答: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由于信息的作用只有在广泛交流中才能充分发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广义的信息系统概念已经延因此,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挥出来,其中包这里的通信不仅是通讯,而且意味着人际交流和人际沟通,伸到与通信系统相等同。广义的沟通系统强调“人”本身不仅是一个重含思想的沟通,价值观的沟通和文化的沟通。所有的沟通媒介均需要使资讯最终可为人类五官察要的沟通工具,还是资讯意义的阐述者,觉与阐述,方算是资讯的沟通媒介。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1.4工具与技能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答: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中义而言,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传输与使用的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由此对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的支持;对控制职能的支持。信息技术对计划职能的支持;现代管理要依靠信息系统来实现其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具有重要的辅助和支持作用,可见,职能,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1.5?答:管理是一种复杂的获得,它既涉及客观环境,又涉及人的主观因素。等等也由于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事物的多变性,由于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待选择的解决方人们在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原因,案都考虑进去,而管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时运行的程序是由人来编写的。1 因依靠计算机也无法解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此仅靠管理信息系统是无法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的。不仅要运用这种人们在实施管理的时候,可以说,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科学的方法,还要运用一套技术和处理方式,这些都是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及的。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发展和开发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紧密的联系?1.6答: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开发好,使用好与人的行为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不积极领导系统的开发和或者单位的领导不重视,例如,如果管理人员不愿意用信息系统,或者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能接纳不认真宣传和组织职工学校和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也是很难运行那么,即使该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是很过硬的,和紧密配合共同进行开发,往往会产生消极对当管理人员很担心使用计算机后,自己的工作可能被计算机代替,好的。不及时输入数据。不如手工处理,或者不好好配合,抗情绪,如提出开发的软件系统不好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4.试说明推劢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 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12.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不实时系统迚行比较。答:(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第二章 2. 画出下面四条诧句的前趋图: S1=a:=x+y; S2=b:=z+1; S3=c:=a –b;S4=w:=c+1; 8.试说明迚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 (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 (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 (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理论力学复习题

1.图示结构中的各构件自重不计。已知P =5 kN ,M=5 kN. m,q = 2.5kN/m 。 试求固定端A及滚动支座B处的约束反力。 2、一重W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若摩擦系数为f, 且tgα

(完整版)《理论力学》试题库

《理论力学》试题库 第一部分 填空题: 第一类: 1,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x=2bcoskt,y=2bsinkt,其中b 、k 均为常量,则其运动轨迹方程为————————————,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的大小为————————————。 2、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x=2cos3t,y=2sin3t,z=4t 则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加速度的大小为 。 3、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r=e ct ,θ=bt,其中b 、c 是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程为——————————————————————,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的大小为————————————。 4、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2bcos 2kt ,y=bsin2kt ,则其运动轨道方程为 ;速度大小为 ;加速度大小为 。 5、已知质点运动的参数方程为y=bt ,θ=at ,其中a 、b 为常数,则此质点在极坐标系中的轨道方程式为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轨道方程式为 。 6、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at,θ=bt,其中a 、b 是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程为——————————————————————,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的大小为————————————。 7、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r=at,θ=b/t,其中a 、b 是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程为———————————————,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的大小为—————————。 8、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at,y=a(e t -e -t )/2,其中a 为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程为——————————————————————,曲率半径为——————————。 第二类: 9、质点在有心力作用下,其————————————————————均守恒,其运动轨道的微 分方程为——————————————————————,通常称此轨道微分方程为比耐公式。 10、柯尼希定理的表达式为————————————————————,其中等式右边第一项和第

岩体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一章: 1、叙述岩体力学的定义、 岩体力学主要就是研究岩体与岩体力学性能的一门学科,就是探讨岩石与岩体在其周围物理环境(力场、温度场、地下水等)发生变化后,做出响应的一门力学分支。 2、何谓岩石?何谓岩体?岩石与岩体有何不同之处? (1)岩石: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2)岩体: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3)不同之处:岩体就是由岩石块与各种各样的结构面的综合体。 3、何谓岩体结构?岩体结构的两大要素就是什么? (1)岩体结构就是指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及其组合关系;或者就是指结构体的规模、形态及其排列形式所表现的空间形态。(2)结构体与结构面。 4、岩体结构的六大类型? 块状、镶嵌、层状、碎裂、层状碎裂、松散结构。 5.岩体有哪些特征? 6.(1)不连续;受结构面控制,岩块可瞧作连续。(2)各向异性;结构面有一定的排列趋势,不同方向力学性质不同。(3)不均匀性;岩体中的结构面方向、分布、密度及被结构面切割成的岩块的大小、形状与镶嵌情况等在各部位不同,各部位的力学性质不同。(4)赋存地质因子特性(水、气、热、初应力)都会对岩体有一定作用。 二章: 1、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有哪些? 岩石的质量指标,水理性质指标,描述岩石风化能力指标,完整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剪切强度,三向压缩强度与各种受力状态相对应的变形特性。 2、影响岩石强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对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有承压板、岩石试件尺寸及形状(形状、尺寸、高径比),加载速率、环境(含水率、温度)。对三相压缩强度的影响因素:侧向压力、试件尺寸与加载速率、加载路径、空隙压力。 3.什么就是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 所谓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就是指在刚性实验机上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包括岩石达到峰值应力之后的应力应变曲线。 4、简述岩石刚性实验机的工作原理?:压力机加压(贮存弹性应能)岩石试件达峰点强度(释放应变能)导致试件崩溃。AA′O2O1面积—峰点后,岩块产生微小位移所需的能。ACO2O1面积——峰点后,刚体机释放的能量(贮存的能量)。ABO2O1——峰点后,普通机释放的能量(贮存的能量)。当实验机的刚度大于岩石的刚度,才有可能记录下岩石峰值应力后的应力应变曲线。 5、莫尔强度理论,格尔菲斯强度理论与E、hoek与E、T、brown提出的经验理论的优缺点? 莫尔强度理论优点就是使用方便,物理意义明确;缺点就是1不能从岩石破坏机理上解释其破坏特征2忽略了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格尔菲斯强度理论优点就是明确阐明了脆性材料破裂的原因、破裂所需能量及破裂扩展方向;缺点就是仅考虑岩石开裂并非宏观上破坏的缘故。E、hoek与E、T、brown提出的经验理论与莫尔强度理论很相似其优点就是能够用曲线来表示岩石的强度,但就是缺点就是表达式稍显复杂。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_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答案 一、简述题 1.管理信息 答: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一种资源。 2.决策支持系统 答:DSS以MIS管理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功能上的延伸。DSS是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DSS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3.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类? 答:一般来说,依据信息系统的不同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它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它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4.数据库管理系统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通常包括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例行程序。 5.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 答: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对我国各类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一般认为诺兰阶段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跃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是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6.信息系统 答: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7.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答: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8.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答:MIS战略规划的作用在于:

操作系统课后题及答案

第一章 1 .设计现代OS 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2 .OS 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OS 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 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 .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7 .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针对及时处理问题,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12 .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答:( 1 )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 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 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 .OS 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理论力学到题库及答案

理论力学部分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一、是非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 2.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 )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 4.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 ) 5.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 ) 6.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 ) 二、选择题 线但方向相反。 1.若作用在A 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1F 和2F ,沿同一直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 ① 1F -2F ; ② 2F -1F ; ③ 1F +2F ; 2.三力平衡定理是 。 ①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3.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 ① 二力平衡原理; ②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④ 力的可传性原理; ⑤ 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4.图示系统只受F 作用而平衡。欲使A 支座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 成30?角,则斜面的倾角应为 ________。 ① 0?; ② 30?; ③ 45?; ④ 60?。 5.二力A F 、B F 作用在刚体上且 0=+B A F F ,则此刚体________。 ①一定平衡; ② 一定不平衡; ③ 平衡与否不能判断。 三、填空题 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 2.已知力F 沿直线AB 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 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 度。 3.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等效的条件是

河北工程2015岩石力学网上课后习题及答案

比较长,大家可以通过查找的方式来找题,如果找不到就是我没作,大家自己蒙吧 一、单选题 莫尔强度理论不适用的岩石类型是()。A A、劈裂破坏 B、塑性流动破坏 C、X形剪切破坏 D、单斜面剪切破坏 依据库仑准则岩石的剪切破坏角()。B A、小于45° B、等于45° C、大于45°

D、随正应力变化 某岩层的岩石抗拉强度22MPa,单轴抗压强度为280MPa,则该岩层的普氏系数为()。C A、2.2 B、22 C、28 D、280 就岩石力学而言,岩体与岩块的最重要区别是()B A、岩体大于岩块 B、岩体中存在不连续面 C、岩体仍存在于地壳内 具有崩解性岩石的软化系数为()。D

A、1.0 B、<1 C、>0 D、0 ()符合单轴压缩国家标准,并被广泛采用的岩石试件形状。C A、正方形 B、正棱柱体 C、圆柱体 D、长方体 不属于巷道围岩范围内的是()C A、减压区

B、弹性承载区 C、稳压区 D、塑性承载区 直径为()mm的圆柱体试件径向点载荷试验的点载荷指标值为标准试验值。B A、100 B、50 C、25~50 D、25 已知某岩石的强度曲线为,则该岩石内摩擦角和内聚力为()B A、60°,根号3MPa B、30°,根号3MPa

C、30°,3分之根号3MPa D、60°,3分之根号3MPa 岩体各向异性最明显时的节理组数为()。B A、0 B、1 C、2 D、2 采用双千斤顶法测定岩体抗剪强度时,剪切千斤顶加载方向与剪切面夹角为()°。B A、0 B、15 C、30

D、45 符合岩石的三轴抗压强度的性质的是()。A A、随σ3增大三轴抗压强度明显增大 B、σ2对三轴抗压强度无影响 C、σ3对三轴抗压强度无影响 D、对三轴抗压强度的影响σ2比σ3大 表示岩石抗剪强度的参数是指()。D A、抗切强度 B、内聚力 C、内摩擦角 D、内聚力和内摩擦角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及答案(最新)

一、单选题 1. 发现原始数据有错时,其处理方法为()。 A)由输入操作员进行修改 B)由原始数据检查员进行修改 C)应将原始单据送交原填写单位进行修改 D)由系统自动检错并更改 2. 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设计程序时,程序基本逻辑结构不包括( ) A)顺序结构 B)随机结构 C)选择结构 D)循环结构 3. 决策表由以下几方面内容组成( )。 A)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 B)决策问题、决策规则、判断方法 C)环境描述、判断方法、判断规则 D)方案序号、判断规则、计算方法 4. 校验输入的月份值最大不能超过12是属于( )。

A)重复校验 B)视觉校验 C)逻辑校验 D)格式校验 5. 工资系统中职工的“电费”数据(每月按表计费)具有( )。 A)固定值属性 B)随机变动属性 C)固定个体变动属性 D)静态持性属性 6.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B)原型法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所采用的开发策略不同 C)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相比,原型法不太注重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D)原型法适用于开发大型的MIS 7. ()又称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A)数据字典 B)记录 C)投影 D)数据项

8. 在诺兰(Nolan)阶段模型中,“集成”阶段之后是( )阶段。 A)蔓延 B)数据管理 C)初装 D)控制 9. MIS的金字塔形结构中,位于底部的为()的管理过程和决策。 A)结构化 B)半结构化 C)非结构化 D)以上三者都有 10. 在绘制DFD时,应采取()的办法。 A)自下而上 B)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C)先绘制中间层 D)可以从任一层开始绘制 11. 校验位不可能发现的错误是( ) A)抄写错 B)易位错

《理论力学》测试试题库

《理论力学》试题库

————————————————————————————————作者:————————————————————————————————日期:

《理论力学》试题库 第一部分填空题: 第一类: 1,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x=2bcoskt,y=2bsinkt,其中b、k均为常量,则其 运动轨迹方程为 ————————————,速度的大小为 ———————————— ,加速度的大小为 ———— ———————— 。 2、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x=2cos3t,y=2sin3t,z=4t则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的大小为。 3、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r=e ct,θ=bt,其中b、c是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程 为 ——————————————————————,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 ,加速度的大小为 — ——————————— 。 4、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2bcos2kt,y=bsin2kt,则其运动轨道方程 为 ;速度大小为;加速度大小为。 5、已知质点运动的参数方程为y=bt,θ=at,其中a、b为常数,则此质点在极坐标系中的轨道方程式为,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轨道方程式为。 6、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at,θ=bt,其中a、b是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 程为 ——————————————————————,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 ,加速度的大小为 ———————————— 。 7、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r=at,θ=b/t,其中a、b是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 程为 ———————————————,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 ,加速度的大小为 —————— ——— 。 8、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at,y=a(e t-e-t)/2,其中a为常数,则其运动 轨道方程为 ——————————————————————,曲率半径为 —————————— 。 第二类: 9、质点在有心力作用下,其 ———————————————————— 均守恒,其运动轨道的微

弹性力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习题 1-1 试举例证明,什么是均匀的各向异性体,什么是非均匀的各向同性体,什么是非均匀的各向异性体。 1.均匀的各向异性体: 如木材或竹材组成的构件。整个物体由一种材料组成,故为均匀的。材料力学性质沿纤维方向和垂直纤维方向不同,故为各向异性的。 2.非均匀的各向同性体: 实际研究中,以非均匀各向同性体作为力学研究对象是很少见的,或者说非均匀各向同性体没有多少可讨论的价值,因为讨论各向同性体的前提通常都是均匀性。设想物体非均匀(即点点材性不同),即使各点单独考察都是各向同性的,也因各点的各向同性的材料常数不同而很难加以讨论。 实际工程中的确有这种情况。如泌水的水泥块体,密度由上到下逐渐加大,非均匀。但任取一点考察都是各向同性的。 再考察素混凝土构件,由石子、砂、水泥均组成。如果忽略颗粒尺寸的影响,则为均匀的,同时也必然是各向同性的。反之,如果构件尺寸较小,粗骨料颗粒尺寸不允许忽略,则为非均匀的,同时在考察某点的各方向材性时也不能忽略粗骨料颗粒尺寸,因此也必然是各向异性体。因此,将混凝土构件作为非均匀各向同性体是很勉强的。 3.非均匀的各向异性体: 如钢筋混凝土构件、层状复合材料构件。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故为非均匀。材料力学性质沿纤维方向和垂直纤维方向不同,故为各向异性的。 1-2一般的混凝土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能否作为理想弹性体一般的岩质地基和土质地基能否作为理想弹性体 理想弹性体指:连续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完全(线)弹性的物体。 一般的混凝土构件(只要颗粒尺寸相对构件尺寸足够小)可在开裂前可作为理想弹性体,但开裂后有明显塑性形式,不能视为理想弹性体。 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属于非均匀的各向异性体,不是理想弹性体。 一般的岩质地基,通常有塑性和蠕变性质,有的还有节理、裂隙和断层,一般不能视为理想弹性体。在岩石力学中有专门研究。 一般的土质地基,虽然是连续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但通常具有蠕变性质,变形与荷载历史有关,应力-应变关系不符合虎克定律,不能作为理想弹性体。在土力学中有专门研究。 1-3 五个基本假定在建立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时有什么用途 连续性假定使变量为坐标的连续函数。完全(线)弹性假定使应力应变关系明确为虎克定律。均匀性假定使材料常数各点一样,可取任一点分析。各向同性使材料常数各方向一样,坐标轴方位的任意选取不影响方程的唯一性。小变形假定使几何方程为线性,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章 1.什么就是信息,什么就是数据?简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什么就是信息循环? 3.简述信息的层次与信息的类型及主要特性。 4.简述管理信息的特点。 6.简述信息系统的定义。 7.什么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有什么特点? 第2章 1.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方法应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3.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什么? 4.什么就是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5.什么就是快速原型法? 6.简述在系统分析阶段使用原型法的开发过程。 7.试述本教材为什么选择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作为重点讲述内容。 8.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哪些? 第3章 1.试述系统规划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2.试述系统规划工作的主要特点与关键问题。 3.什么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系统分析?其主要目标与活动内容有哪些?系统分析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是什么? 4.初步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5.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什么?

6.可行性研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去考察?简述其内容。 第4章 1.简述需求分析中现行系统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等活动的详细内容、关键问题、主要成果及其描述方法。 2.为什么数据流图要分层? 3.简述分层数据流图的组成与基本符号以及绘制步骤。 4.简述数据词典在需求分析中的作用与编写数据词典的基本要求。 5.什么就是基本加工?描述表达基本加工逻辑功能的结构化工具有那些?特点 就是什么? 6.某银行发放贷款原则如下: (1)对于贷款未超过限额的客户,允许立即贷款; (2)对于贷款已超过限额的客户,若过去还款记录好且本次贷款额在2万元以下,可作出贷款安排,否则拒绝贷款。 请用结构化语言、决策表来描述该原则。 7.依据如下决策表,画出决策树。 信件收费决策表 8.下面就是对银行取款活动的描述: 储户携带存折前去银行,把存折与填好的取款单一并交给银行工作人员检验。工作人员需核对帐目,发现存折有效性问题、取款单填写问题或就是存折、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3章处理机调度1)选择题 (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经常采用_D_ 算法。 A. 先来先服务 B. 最高优先权 C. 随机 D. 时间片轮转 (2)_B__ 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 作业 B. 静态 C. 动态 D. 资源 (3)__A___ 是作业存在的惟一标志。 A. 作业控制块 B. 作业名 C. 进程控制块 D. 进程名 (4)设有四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均为2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_ B_ 。 A. l小时 B. 5小时 C. 2.5小时 D. 8小时 (5)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_C_ 。 A. T1+T2+T3 B. (T1+T2+T3)/3 C. (3T1+2T2+T3)/3 D. (T1+2T2+3T3)/3 (6)__D__ 是指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 A. 运行时间 B. 响应时间 C. 等待时间 D. 周转时间 (7)下述作业调度算法中,_ C_调度算法与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有关。 A. 先来先服务 B. 多级队列 C. 短作业优先 D. 时间片轮转 2)填空题 (1)进程的调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抢占(剥夺)式,另一种是非抢占(非剥夺)式。 (2)在_FCFS_ 调度算法中,按照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分配处理机。 (3)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化为FCFS_ 调度算法。 (4)一个作业可以分成若干顺序处理的加工步骤,每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_作业步_ 。 (5)作业生存期共经历四个状态,它们是提交、后备、运行和完成。 (6)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_高响应比优先____ 。 3)解答题 (1)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4个作业,其有关情况如表3-9所示。在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时分别计算其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运行时间为小时,按十进制计算) 表3-9 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

理论力学考试的试题

本部理论力学复习资料 计算各题中构件的动量、对转轴的转动惯量,对转轴的动量矩、动能。图a-d 中未标注杆长L ,质量m ,圆盘半径R ,质量M ,均为均质构件,转动角速度均为w 。 填空题 1.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力系的( )( )为零。 2.力系向一点简化得到的主矢与简化中心位置( )关,主矩矢一般与简化中心位置( )关。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可能得到的结果为力系简化为( )、( )或力系平衡。 4.平面汇交力系独立的平衡方程有( )个,空间汇交力系有( )个独立 平衡方程。 5.动点作曲线运动时的全加速度等于( )与( )两者矢量和。 6.已知质点运动方程为22,x t t y t =-+=,式中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则2t =秒时质点速度在,x y 轴投影分别为( )( );质点速度大小为( );加速度在,x y 轴投影大小分别为( )( )。 8. 力F 在x 轴上投影Fx=0和力F 对x 轴之矩Mx(F)=0,那么力F 应与( )轴( )并且( )。 9. 力偶矩矢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和( )。 10. 直角刚杆AO=2m ,BO=3m ,已知某瞬时A 点的速度V A =4m/s,而B 点加速度与BO 成?=α60角。则该瞬时刚杆的角速度ω=( )rad/s ,角加速度ε=( )rad/s 2。 (a)(b) (c) e f

11.物体保持原有的( )( )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12.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可能得到的结果为力系简化为( )、( )或力系平衡。 13.质心运动定理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个投影方程为:( );( );( )。 14.摩擦角是指临界平衡时( )与( )夹角。 15.瞬时平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 );各点加速度一般( )。(填相等、不相等)。 选择题 斜面倾角为30α= ,物块质量为m ,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0.5s f =,动滑动摩擦系数 d f = (A ) (B ) (C ) (D)质量为m 压力大小为(A) mg (C ) 点 (t 以厘米计),则点( ) (C)6cm,8cm/s 2 (D) 16cm,8cm/s 2 点的合成运动中的速度合成定理a e r v v v =+ ,适用于哪种类型的牵连运动? (A) 只适用于牵连运动为平动的情况 (B) (C) (D) 楔形块A ,B 自重不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 A ,B 都不平衡(C) A 平衡, B 不平衡

岩土工程勘察习题及答案

绪论 1、试述岩土工程、工程地质的含义与联系。 (1)岩土工程:是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和处理在建筑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与岩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建筑全方位结合的专业学科,属土木工程范畴。 (2)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3)区别: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因此,无论学科领域、工作内容、关心的问题,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区别都是明显的。 (4)联系: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2、简述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与目的。 基本任务: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岩土体治理加固、开挖支护和降水等工程提供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技术参数,对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作出论证、评价。 具体任务: (1)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2)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整治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 (3)分析、研究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作出评价结论。 (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 (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修建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时,保证地基强度、稳定性以及不致产生过大沉降变形的措施,分析并提出地基的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设计、施工以及必要时进行地基加固所需要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为工程建筑对象选择适宜的地质环境,从而为该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供保证。并不致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应有的破坏,以致影响工程本身和人类的生活环境。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就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3、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涉及到岩体与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四个方面。 4、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如何? 从目前国内大量的实践可看出,岩土工程勘察侧重于解决土体工程的场地评价和地基稳定性问题,而对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岩体工程,尤其是重大工程(如水电站、核电站、铁路干线等)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边坡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分析、评价,仅由岩土工程师是无法胜任的,必须有工程地质人员的参与才能解决。这就要求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在发挥各自学科专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1-12章)第一章1.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答:(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首先,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其次,信息是可以通信的最后,信息形成知识。(2)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包括数字还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之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1.2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物流的关系。答:(1)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①物流是实物的流动的过程。②资金流是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的流动的过程。③事物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④信息流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动的软资源。(2)信息流处于特殊地位:①伴随物流、资金流、事物流产生而产生。②是各种流控制的依据和基础。1.3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答: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由于信息的作用只有在广泛交流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广义的信息系统概念已经延伸到与通信系统相等同。这里的通信不仅是通讯,而且意味着人际交流和人际沟通,其中包含思想的沟通,价值观的沟通和文化的沟通。广义的沟通系统强调“人”本身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还是资讯意义的阐述者,所有的沟通媒介均需要使资讯最终可为人类五官察觉与阐述,方算是资讯的沟通媒介。1.4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答: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信息技术对计划职能的支持;对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的支持;对控制职能的支持。由此可见,信息系统对管理具有重要的辅助和支持作用,现代管理要依靠信息系统来实现其管理职能,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1.5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 答:管理是一种复杂的获得,它既涉及客观环境,又涉及人的主观因素。由于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由于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事物的多变性,等等原因,人们在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待选择的解决方案都考虑进去,而管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时运行的程序是由人来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依靠计算机也无法决,因此仅靠管理信息系统是无法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的。可以说,管理不 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们在实施管理的时候,不仅要运用这种科学的方法,还要运用一套技术和处理方式,这些都是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及的。1.6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发展和开发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紧密的联系?答: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开发好,使用好与人的行为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例如,如果管理人员不愿意用信息系统,或者单位的领导不重视,不积极领导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认真宣传和组织职工学校和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或者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能接纳和紧密配合共同进行开发,那么,即使该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是很过硬的,也是很难运行好的。当管理人员很担心使用计算机后,自己的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