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完整word版)【答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1—6页) 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 2.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3.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气候炎热、风沙多。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 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图家族的新成员是电子地 图。 2.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共八个方向。 4.地图上的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6.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现有1:1000和1:20000两个比例尺, 较大比例尺是1:1000,较小比例尺是1:20000。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 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注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要将比例尺化成统一表示形式再比较。另注意单位换算, 1km=100000cm。 7.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8. 识记课本P10的图例表。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 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航行 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②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③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经线与纬线

新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新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目录 1.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 2.认识地区 (2) 3、我国的人口 (5) 4、我国的民族 (6) 5、我国的地形 (6) 6、我国的气候 (9) 7、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2) 8、我国的交通 (13) 9、我国的农业 (14) 10、我国的工业 (15) 1.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亚洲的海陆位置:在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纬度位置:从东西半球来看,大部分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大部分在北半球。(2)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气候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分布受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的影响,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3)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亚洲人口最多,占全球总人口61%,亚洲众多的人口给资源环境产

生了沉重的压力;同时亚洲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认识地区(在地图上找到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1)日本。在我国的东面,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岛屿和海域组成,首都是东京。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日本的经济是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原料和燃料从国外进口,产品出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为主,具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首都是东京。 (2)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处在亚洲与大洋州、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本区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东南亚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使水稻成了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中南半岛的山脉和河流相间南北延伸,纵列分布,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同时,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本区旅游资源丰富,比如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 下龙湾,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花园城市新加坡。 (3)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南亚最大的国家,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印度水旱灾害频繁,20世纪60年代,实行“绿色革命”改良生产技术,粮食自给有余,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印度的核技术、软件工业和卫星发射技术居世界前列。首都新德里。印度著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以风车而闻名得国家就是荷兰,其国花就是郁金香。 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与北非,男子得传统打扮多就是身着白色宽大得长袍,头戴头巾,原因就是这里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3、地图得三要素:方向、比例 尺、图例与注记 4、地图上得八个方向(右图) 5、描述公路得走向与河流得流 向 公路:XX走向,如: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 河流:自___向___,如: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 6、地图上得方向得判读 ①有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指向标得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得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得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8、比例尺得三种方式: 数字式:1:10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 线段式: 9、比例尺大小得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0、比例尺得大小与表示得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得关系: 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 如在同样大小得两张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中国地图,一个画北京市地图

11、要画一幅某学校或者某乡镇地图,就要选用______得比例尺; 要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______得比例尺。 12、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得符号。 注记:地图上得文字说明与数字。 第二章地球得面貌 1、首次证明地球就是球体得事件:麦哲伦船队得环球航行 2、地球得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得不规则球体 3、能够证明地球就是球体得事情与现象: ①卫星图片、②环球航行、③月食、 ④船靠岸,先瞧到桅杆,船离开,桅杆最后消失、⑤登高望远4、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得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5、课本P19图2-7地球仪图片 赤道: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地球 一、标准要求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 1.地球与地球仪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因此在让学生认识地球是个球体时,没有必要转弯抹角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对“标准”把握的重点是放在“提出证据说明”上,并进一步对此标准附加说明,目的是“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从本条“标准”及其“说明”来看,它有两个要求,一是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二是学生能自己提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学生在小学也已经学过。因此,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大小。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培养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是主要的。 从“标准”的表达看,不要求学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字,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 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必要象以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赤道略鼓,两极略扁,南北两极不对称”。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把握三点:一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等被看作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二是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用“地理现象”代替了“地理意义”;三是不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地理现象)说明。 对本条“标准”,应理解为,只要学生能用事实(哪怕是一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或者说学生能分别说明哪些现象(哪怕是一种)是由自转或公转产生的,就可以说达到了“标准”的要求。 一般来说,学生较易理解的现象有:用昼夜交替现象来说明地球的自转,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来说明地球的公转。 (4)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4册)-

---------------------------------------------------------------最新资料推荐------------------------------------------------------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4册)- 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提纲 1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一、解开地理之迷: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 世纪《易。 系辞》西方:公元前 2 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第一本地理专《地理学》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向、识别天气、了解风土人情、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地理与农业生产 2、地理兴建工业企业 3、地理与交通、商业网点、区域规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西伯利亚居民、狂欢节、圣诞节、斗牛、阿拉伯人的服装等。 第二节一、学会看地图: 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P6)(学习基础) 2、最早的地图:距今 4700 多年苏美尔人 3、地图的种类:(P7)二、地图三要素: 1、方向:(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程度 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大小比较:分子为 1,分母大,比例尺小(4)用比例尺量算:注意线段式比例尺的应用(5)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大比例尺小比例尺范围小范围大内容详细内容简单经度本初子 1/ 70

(完整版)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 秦岭—淮河线 1.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 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 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 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 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 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 西 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西安、兰州等。 16:着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 口约占全国的55﹪. 3.民族: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6.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7.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8.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剑麻、矿产资 湾日月潭等 四.西北地区 1.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3.民族:汉族约占全国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4.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 5.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6.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7.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8.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9. 10. 古草原、 11. 矿, 12. 短缺。 14. 1. 山— 西部。 2. 的25 左右。 3.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自然环境特征:高寒(原因是海拔高) 5.河流特点: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这里。 6.珍惜动物:藏羚羊、雪豹、野驴。 7.环境问题: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8.保护环境的意义:防止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保护珍稀动 物。 9.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 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 发源地)。 10.农业类型:主要以畜牧业 为主,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 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业为河谷 农业(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11.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和 雅鲁藏布江谷地。 12.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 小麦、油菜等。 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 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 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 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 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 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 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 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 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 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 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 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 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 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 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 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 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 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 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 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 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 2)东北 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 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 有色冶金着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 区的重要门户,着名的避暑旅 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 地。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 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 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 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赤道0 低纬 中纬高纬60o@ 90oN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运动: A 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 五带的划 分: (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 … 2、地球仪 (1)经线、纬线和经线圈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并且这两天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2)经度与纬度 # 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最大为180°(180°以东为西经,以西为西经)。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 符号:东E 西W 。 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界,以南为南纬,以北 为北纬,最大到两极为90°。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向北越来越大为 南纬。符号:南S 北N 。 北寒带 北极圈(°N ) 南极圈(°S ) 北回归线(°N ) 南回归线(°S ) 赤道(0°) | 热 带 南温带 南寒带

(3)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 (4)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5)经纬网 A确定地球上一点的地理位置 (a)确定度数。根据横纬纵经的原则,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经纬度。 (b)确定东西经和南北纬。首先回忆符号:东E西W;南S北N。然后根据度数变化规律确定符号。(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E,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W,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N,向南度数越来越大为南纬S) B确定地球上两点的相对位置 (a)依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确定四个方位。 (b)[ (c)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两点位置。 3、地图三要素 (1)方向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为北方。 (2)比例尺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表示方式:a、数字式如1:100 000或1/100 000 … b、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线段式 0 1 2 3 4千米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要精确些)(3):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解释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4、学看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上所标示的数字就是这些地方 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公式:相对高度=高处的高度— 低处的高度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2020年整理中考复习: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4册).doc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P6) (学习基础) 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 3、地图的种类:(P7) 二、地图三要素: 1、方向: (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 (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程度 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大小比较:分子为1分母大,比例尺小 (4 (5)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 (6)学校平面图宜用约1/1000的比例尺 3、图例与注记:(1)图例与注记的区别(P10) (2)常用图例符号(P10) 4、看地图的顺序: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图的内容 5、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习之本):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社会实践等 6、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习关健):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成因、联系等 7、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重要途径):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笔记本、照相机等 第一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 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P15)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船;(2)草原看马;(3)麦哲伦环球航行;(4)月食时月球表面 的圆弧形阴影;(5)现代探测技术及照片;(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登高望远 二、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三、 地球仪 1、 几个概念: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I总复习必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 亿光年。 2.天体: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划分如下图: 4.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和小行星带(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5.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绕日运行的共同特征:方向的同向性(自西向东)、运行轨道的近圆性、轨道面的共面性。 6.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充足的液态水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波段分紫外光、可见光(0.4-0.76微米)、红外光。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①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②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黑子与耀斑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外(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日冕太阳风产生极光 色球耀斑①干扰电离层,阻断通信,②产生“磁暴”现象。 里光球黑子影响气候 1.3 地球的运动 比较项 目 自转公转 示意图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 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呈顺时针。 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为150/h。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1)产生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晨线(黑夜进入白天,对应日出)、昏线(白天进入黑夜,对应日落)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产生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经线地方时±经度差/15(左减右加)注意画数轴解决 区时的计算: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几个小时,左减右加。若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为两个时区序号之差。若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差为时区序号之和。注意画数轴解决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右向左跨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左向右跨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3)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三、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o26′。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下图: 四、地球公转的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 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2) 北半球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赤道上的点任何时候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 5)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度,白天中的地区太阳高度大于0,黑夜中的地区太阳高度小于0。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叫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此日全 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当有太阳直射的时候)。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与学生谈论地理 1。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理 (1)地理和日常生活:地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和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习俗。 (2)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2)咨询相关人员;(3)在线查阅数据等2.学习地理,为了生活得更好,第一网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自然的朋友;(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3)全面分析问题;(4)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经纬度(图1.7 P5) (1)纬度: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的圆(2)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3)地轴:假设的地球旋转轴(4)极点: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5)经纬特征: 特殊点状特征长度特征经线为半圆,两条对应的经线形成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两个等长的半球,其经线为等长纬线圈,每条纬线的纬度与纬线圈相同,长度相等,在赤道上最长。向两极缩短并收缩到东西方向的一个点

表示南北方向[6]特殊经度和纬度(1)特殊纬度 赤道-是最长的纬度,它是纬度的起点,北纬由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是由字母S代表的南纬,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纬度-是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度是中低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度 0°经度——也称为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东经用字母e表示,西经用字母w表示,它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子午线-大约与“国际日期变更线” 90 XXXX年(约365天)相同(4)特征: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的夹角为66.5°(5°)。现象是: (1)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2)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4)在同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太阳和热量是不同的,即形成春、夏、秋、冬 [6]分为两个时期: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7)四季(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则相反): 3年4月和5月都是春季;六月、七月和八月这三个月是夏天。九月、十月和十一月是秋天。冬天是12个月、1个月和2个月 ×kb1.co m3,地图 1,地图基本要素(地图3) (1)比例尺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与教法探讨】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与教法 探讨】 湘版新编初中地理教材给人以清新朗目之感,它在内容编排、形式结构等方面都与以往所使用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侧重探讨根据该教材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教法,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从整体编排来看,湘版地理教材按“先总后分”的原则编写,即“世界一大洲一地区一国家”。初一上册安排的是关于全球的知识: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初一下册则是分区地理: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初二中国地理的编写也是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初二上册学习的内容有: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及中国的区域差异;下册内容的第一章为中国的主要产业,以后的各章则主要是分省地理,教材把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按沿海(第二章沿海万里行)、沿边(第三章陆疆万里行)、沿江(第四章黄河万里行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的位置特点分别加以介绍,区别于以前的教材按东北、西南、华南、西北等方位编写的方法,这也是湘版地理教材的一大特点。 从结构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采用大字正文和辅助文字混排的形式,重点突出,版式新颖。大字正文一般叙述地理事实,讲解地理概念,解释地理成因,说明地理规律。辅助文字主要包括富有特色的两个栏目:“活动”栏目侧重安排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地理问题,密

切配合课文的重点、要点以及关键内容,以加深理解,启迪思维,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良好习惯;“阅读”栏目侧重选编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阅读材料,与课文所讲内容密切配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而且在每一章的前面,都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该段文字不但概括了本章的主要内容,还起到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的作用。从形式上看,湘版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生动形象。在课本的封面、封底、以及课文里面,增加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彩图,在课文之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种类多样的地图、速描图、示意图、模型图、统计图、漫画图以及卫星图片等。这些图像与课文紧密配合,以图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补文、以图代文,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把繁、难和语言不便表达的地理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不仅改变了地理教材的面貌,也增强了地理教材的吸引力,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从内容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选材典型,知识量适当,不求全不求深,表述生动活泼;围绕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些主题,选材上注重体现人地关系,地理知识的时代性、实用性、教育性以及科学性;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删减了难教难学的有关内容;注意减轻学生负担,删减单纯记忆性知识,如国家减少为七个有代表性的、区域特征典型的国家来讲授,这七个国家,既包括了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课文表述不但简洁、明了、准确,而且主要还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读图思考、启发设问、引用实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 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8.24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 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 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 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 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 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③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赤道0 低纬 中纬 中纬高纬 高纬60oN 30o 30oS 60oS 90oN 90oS 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2)麦哲伦环球航行。 (3)卫星照片。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6)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地球仪 (1)经线、纬线和经线圈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并且这两天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2)经度与纬度 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最大为180°(180°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界,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最大到两极为90°。 (3)经纬网 A 确定地球上一点的地理位置 (a )确定度数。(横纬纵经)

(b)确定东西经和南北纬。(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E,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W,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N,向南度数越来越大为南纬S) B确定地球上两点的相对位置 依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确定四个方位。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两点位置。 (4)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 (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 数越大,纬线越短。 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 相等的纬线圈)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 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 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 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线(点)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 南北极圈(66.5°)、30°和60°、 两极(90°) 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 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 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 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 30°——60° 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 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

新课标 湘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1.宇宙 ?知识 宇宙中物质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 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重点:)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 ?知识 地 地 ?:地 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行星 地 普通?性: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 分类及各自成员 地 特殊性:地 上有生命存在 中心天体:太阳 地 上有生?命存在 ?因: ①宇宙环境 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②地 自身 因:适宜 日地距;适宜 体积与质量 3.太阳 能量来源及其对地 重大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 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 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4.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 影响 光 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 标志降水与黑子数 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 磁场,引起磁暴 色 层耀斑最强烈 太阳活动显示 ◆注: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5.地 自转 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6.地 自 ?产生 现 ? 地 自转产生 现 之一 昼夜更替 地 自转产生 现 之二 地方时产生 (太阳高度 概念:昼半 和夜半 太阳高度?晨昏线上 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 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每15经度地方时差小时) 地 自转产生 现 之三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 影响 南半 左偏;北半 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7.地 公转 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自西向东?)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 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 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 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体现自转和公转 关系第1 黄赤交角 ?大小:23°26〃 画图注意:画出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 轨道倾角 关系 黄赤交角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 置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 时间分配变化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2个教学班,每班接近70人。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 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四、帮困扶优措施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11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地图的分类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二、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同一条纬线上方向是东和西,同一条经线上的方向是南和北。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0 1 2 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依据: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日食、远航归来的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和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 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在北极的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顺时针、逆时针),在南极的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顺时针、逆时针),站在北极其前后左右都是_南______,站在南极其前后左右都是__北____。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