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地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及地表位移监测报告

区域地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及地表位移监测报告

区域地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及地表位移监测报告
区域地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及地表位移监测报告

1. 概述

1、1 测绘项目的名称:

某地矿山露天矿北帮边坡工程地表位移监测。

工作量:地表位移监测点16个,点位移动说明一份。

1、2 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边坡监测目的:

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提交报告时间:2014年12月15日。现场实际完成工作量为:利用 5 个控制点,两个Ⅲ等点,三个IV 等已知点;

边坡监测目的:为了保证露天矿开采治理与安全所布置的任务,做到定期预防,合理安排生产取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3 测区概况

1、3、1 测区地理位置:

测区所在位置为内蒙古自治区某地公司露天矿首采区内。

1、3、2 测区交通情况:

测区位于某地露天矿首采区南工作帮,坡坎交错,通行通视极为困难。测区距某地市19 公里,有运煤沙石路、运煤专线铁路通往矿区。

1、3、3 测区类别及布点围:

该地区地形类别为复杂。观测点布设易采区北部星火采区北侧,原富华北侧,北排土机道。

1、4 本次工程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投影面、投影带

平面坐标系统:1954 年北京坐标系 ;高程系统:1956 年黄海高程系;

投影带:3°带;投影面:大地水准面

1、5 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利用情况

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已知点由某地矿山地勘公司提供,用 GPS-RTK检查位于测区附近的控制点, Trimble R8型GPS-RTK水平精度±10mm+1PPm,垂直精度±20mm+1PPm。

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2、1 规范执行情况

实际工作中始终遵循测量任务委托书与技术设计书中的要求实施。

执行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2 外业实测

根据地表监测点平面坐标与高程,利用 GPS -RTK观测进行地表监测点的检查工作。根据各点的分布情况测量各点点位的平面坐标与高程。每次观测不少于10个数据,取其平差值作为观测的成果。

2、3 内业计算

导线平差计算及GPS三角网静态平差计算。

2、4 说明与评价实测过程中对上述规程、规范的执行情况

实际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了测量规范的要求。

2、5 问题处理:

2014年4月4日地质勘探公司测量二队利用扎矿原有的GPS边坡沉降观测

点与补增GPS边坡沉降观测点的方式对扎矿布点方式进行改变,垂直于边坡方向

形成边坡沉降观测监测线,北帮共计形成6条边坡边坡沉降观测,其中116皮带位

置共计4条监测线(JCX-12、JCX-13、JCX-14、JCX-15),每条监测线上3个GPS边坡

沉降观测点;老鲁霍北帮共计2条监测线(JCX-16、JCX-17)。2014年4月15日由于

扎矿116皮带位置上方北排土场进行排土工作,以及116皮带施工队固定皮带基础,使监测线JCX-12、JCX-13、JCX-14、JCX-15上的点位遭到破坏严重破坏,2014年4

月30日此两项工作基本完成,地质勘探公司测量二队利用监测线原有的GPS边坡

沉降观测点与补增GPS边坡沉降观测点的方式对监测线进行恢复,其中116皮带位

置共计恢复4条监测线(JCX-12’、JCX-13’、JCX-14’、JCX-15’),每条监测线

上3个GPS边坡沉降观测点

2、6 经验总结:

对于 GPS 动态观测,首先应该对已知点进行多次检查,确定已知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再进行观测,观测数据尽量多一些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3、测绘成果的质量执行情况

本次测绘完全按照合同的要求与相关的行业规范执行,每个环节都达

到标准要求。产品达到优级品标准。

4、上交测绘成果(或产品)与资料清单:

具体数据见下面数据表格。计算方法用后一期的观测成果减去前一期的观测成果,(X后-X前=△X,Y后-Y前=△Y,H后-H前=△H)。

4、1 测绘成果:测量坐标成果表一份,点位走向成果图一份。

4、2 文档资料:监测报告一份

4、3 其它需上交与归档的资料:无

4、3、1 已知控制点成果表

5、露天矿地表位移监测情况

露天矿北帮边坡监测点现有17个GPS监测点

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1概述 深层水平位移主要用于大地运动,如可能产生在不稳固的边坡(滑坡)或挖土工程周围的测向运动等,也可以用来监测软土地基处理,堤坝,芯墙稳定性,钻孔设置的偏差,打桩引起的土体位移,以及回填筑堤和地下工程的土体沉陷,也可用于沿海、江边重力存放物场的土层变化等。 2 仪器设备 测斜仪(一般测斜仪由探头、电缆、数据采集仪(读数仪)组成。探头的传感器型式有伺服加速度计式、电阻应变片式、钢弦式、差动电阻式等多种型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伺服加速度式。国内有航天部33 所生产的CX 系列,国外有美国SINCO 公司的数字测斜仪,瑞士的PRIVEC 等) 内壁有导槽的测斜管(测斜管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测斜管、连接管、管座、管盖。测斜管是用聚氯乙烯、ABS 塑料、铝合金等材料制成,管内有互成90 度四个导向槽,国产塑料测斜管尺寸多为:内径Φ58mm,径Φ70mm、长度分2m,3m,4m 三种。塑料连接管多采用市场上出售的聚氯乙烯塑料管制成,还可用软的万能接头相连。连接管的尺寸为内径Φ70mm,外径Φ82mm,长度分300,400mm两种。在管壁的两端铣制有滑动槽各4 条或仅一端铣制滑动槽4 条,各槽相隔90 度。管座位于测斜管底端,与管外径匹配,防止泥砂从管底端进入管内的一个安全护盖。管盖用于保护测斜管管口,防止杂物从管口掉入管内影响正常观测工作也由聚氯乙烯制成,其外形尺寸同管座。) 3监测仪器工作原理

测斜仪的工作原理是测量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变化量,从而计算出土层各点的水平位移大小。通常在坝内埋设一垂直并互成90°四个导槽的管子,当管子受力发生变形时,将测斜仪探头放入测斜管导槽内,逐段(一般50cm 一个测点) 量测变形后管子的轴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θi ,并按测点的分段 长度,分别求出不同高程处的水平位移增量Δdi ,即Δdi = Lsinθi (1)由测斜管底部测点开始逐段累加,可得任一高程处的实际位移,即bi = ΣΔdi (2)而管口累积水平位移为:B = ΣΔdi (3)式中Δdi 为量测段内的水平位移增量;L 为量测点的分段长度, 一般常取015m ;θi 为量测段内管轴线与铅垂线的夹角;bi 为自固定点的管底端以上i点处水平位移;B 为管口在该次观测时的水平位移;n 为测斜孔分段数目,n = H/ 015 ,H 为孔深。测斜仪的工作原理见图 4设备安装和布置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报告

基坑变形 监测报告 工程名称:

建设项目 一期基坑工程基坑变形监测报告现场监测人员: jjjjjj 二OO九年三月十八日 j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二、监测依据 (4) 三、监测项目与点位布置 (4) 5 5 5 6 8 9 17 25 26 5、测斜曲线图 (52) 6、侧向变形累计最大位移点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图 (61) 7、地下水水位测试结果汇总表 (62) 8、总部经济区水位随时间变化图 (73)

9、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 (74) 一、工程概况 位于开创大道西南侧、揽月路以西一带,地处科学城中心区东部,西面毗邻初具规模的综合研发孵化中心,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该项目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本项目设置如下监测项目: 5、科学城总部经济区工程基坑支护监测点布置图。 三、监测项目与点位布置 1、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31个监测点,编号为W1~W31,详见观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2、支护结构及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27个监测点,编号为K1~K27,其中K2、K10、K15和K22为土体侧向变形监测点,详见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3、地下水位监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19个监测点,编号为SW1~SW19,详见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3、地下水位监测采用钢尺水位计测得地下水位与管顶的距离,根据管顶高程即可计算地下水位的高程。将到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与基坑开挖前地下水位高程进行比较,得到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五、允许值及报警值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要求,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以下警戒

地表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操作方法执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2 仪器设备 水准仪全站仪 3 沉降控制点布设 特级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4个;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3个。高程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环或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 2)高程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在建筑区内,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基础的深度。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上; 3)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当使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时,宜使各点周围的地形条件一致。当使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用于联测观测点的

工作基点宜与沉降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面上,偏差不应超过±1cm。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应设置上下高程不同但位置垂直对应的辅助点传递高程。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位于建(构)筑物体上。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分为:定期对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以确定控制网的稳定性,同时对沉降观测标进行观测。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有工作基点时,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标的精度、观测仪器、观测方式均应达到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沉降观测标必须位于水准观测线路中,不得使用碎步点方式对沉降观测标进行测量。 5 观测周期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的技术要求,确定相应等级的观测周期。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基坑监测内容摘要 基坑围护体系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必然会产生侧向变位,关键是侧向变位的发展趋势如何。一般围护体系的破坏都是有预兆的,因而进行严密的基坑开挖监测非常重要。通过监测可及时了解围护体系的受力状况,对设计参数进行反分析,以调整施工参数,指导下步施工,遇异情可及时采取措施。应该说,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如下: 一、监测点布置 1、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1."5倍,并应大于维护墙的深度。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2、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3)、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 (4)、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

必要时尚应夸大监测范围。 (2)、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3)、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小于3个监测点; b、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c、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d、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e、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f、高耸构建筑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4)、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 (5)、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 1."5- 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外墙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 (6)、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 1 - 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

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引发的地表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一第26卷增刊1一2017年6月中一国一矿一业C H I N A M I N I N G M A G A Z I N E 一V o l .26,S u p p l J u n .一2017 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引发的 地表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郝文杰1, 2,魏一洁3,任一涛1,史彦新1,2(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071051;2.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 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51;3.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兰州730050 )一一摘一要:西北地区厚黄土覆盖层急倾斜煤层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陷二 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具有独特的发育特征,需要具有针对性的监测指标和方法,从而获取监测体的演变模式,本文选择甘肃省窑街三矿采煤引发的地表沉陷典型区域作为研究试验区,通过总结采煤工艺及地质条件差异引起的地表沉陷特征,结合采用传统测量技术与现代实时监测技术,实施了针对急倾斜煤层开采引发的厚黄土层变形监测工作,选取地表埋设G P S 监测桩定期监测和安装拉绳变形监测仪实时采集数据的方法, 实时监测塌陷区典型变形点的三维变形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对垂向沉降和水平位移进行了对比,进一步对稳定区进行了划分三该研究为开展类似条件下的监测和研究工作积累了经验三 一一关键词:急倾斜煤层;地表沉陷;G P S ;动态监测;一一中图分类号:T D 325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文章编号:1004-4051(2017)S 1-0378-04S t u d y o n s u r f a c e d e f o r m a t i o nm 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c a v i n g s t e e p -i n c l i n e d c o a l s e a m w i t hh o r i z o n t a l l y g r o u p e d t o p -c o a l d r a w i n g m i n i n g m e t h o d HA O W e n j i e 1,2,W E I J i e 3,R E N T a o 1,S H IY a n x i n 1, 2(1.C e n t e rF o rH y d r o g e o l o g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G e o l o g y ,C h i n aG 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B a o d i n g 071051,C h i n a ;2.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G e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M 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M i n i s t r y o fL a n da n dR e s o u r c e ,B a o d i n g 071051,C h i n a ;3.G e o -E n v i r o n m e n tM o n i t o r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G a n s uP r o v i n c e ,L a n z h o u730050,C h i n a )一一A b s t r a c t :S t u d y s u r f a c es u b s i d e n c ea n d g r o u n df i s s u r em 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u s eb y c a v i n g s t e e p -i n c l i n e d c o a l s e a mi nn o r t h w e s t a r e a o f C h i n a .A i m i n g a t t y p i c a l r e g i o n a l o f s u r f a c e s u b s i d e n c e i nY a o j i e c o a l m i n e o f L a n z h o u c i t y ;S u m m a r i z e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R e s e a r c h t h i c k l o e s s d e f o r m a t i o nm 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U s e dG P S a n d d i s p l a c e m e n tm e t e rm e t h o dw h i c h r e a l i z e r e a l -t i m e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 a n d o n -l i n em o n i t o r i n g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a s t e r s i n t h e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s p a c e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d e f o r m a t i o n m o n i t o r i n g p r o g r a m a n da n a l y s i so ft e s tr e s u l t s ,p r o v i d ee x p e r i e n c ef o rt h e r e s e a r c hw h i c h i s i n t h e s i m i l a r c o n d i t i o n .一一K e y w o r d s :s t e e p c o a l s e a m ;s u r f a c e s u b s i d e n c e ;G P S ;d y n a m i cm o n i t o r i n g 收稿日期:2017-03-05一一责任编辑:宋菲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资助(编号: 2015110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编号:41402322)第一作者简介:郝文杰(1984-),男,内蒙古赤峰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与方法研究工作,E -m a i l :h a o w e n j i e l o v e @163.c o m 三一一我国宁夏二 陕西和甘肃省等西部地区,巨厚黄土层覆盖地区占矿井开采面积的60%以上, 这些地区的煤炭开采所引起的地表沉陷及采动损害问题日益突出[1],不但使矿区建筑物受损,而且造成植被破坏二水土流失二山体滑坡二农田损毁等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矿区可持续发展[ 2]三为最大限度地解放 三下 压煤,提高资源回收率,保护地表村庄 建筑物,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地表移动观 测研究三在欧洲,F e r r i e r 等人利用光谱成像技术对西班牙最大的铜矿区R o d a q u i l a r 进行长期跟踪,分析了由于铜矿的过度开采所造成地面沉降问题的发展 趋势[3]三M u l a r z 利用L a n d s a t T M 和S P O T -5卫星万方数据

全站仪坐标法在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的精度分析与应用

第34 卷第6 期2011 年12 月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GEOMATICS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34,No.6 Dec.,2011 全站仪坐标法在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的 精度分析与应用 包民先1,2 (1.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南京211135;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江苏南京211135) 摘要:针对施工场地狭窄,无法运用传统方法进行变形观测的情况下,对深基坑的水平位移监测提出了全站仪 坐标法。对全站仪坐标法监测水平位移的精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与工程实践,验证了对于不同等级要求 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只要选择适当的全站仪进行作业,即能保证精度符合要求,提高作业效率。 关键词:全站仪坐标法;极坐标法;自由设站法;水平位移监测;深基坑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5867(2011)06 -0255 -03 Accurac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Total Station Coordinate Method in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of Deep Foundation Pit BAO Min -xian1,2 (1.Nanji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1135,China; 2.Nanjing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Nanjing 211135,China) Abstract: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oordinate method should be used as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caused by narrower construction sites where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re not applicable.A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the accuracy of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by Total Station coordinate method.By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results analysis,it verified the requirements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hori- zontal displacement of foundation pit.Only if the appropriate operating Total Station was selected,the method can meet the require- ments to ensure accuracy and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Key words:Total Station coordinate method;polar coordinate method;free station method;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deep foundation pit 0 引言有建筑物或地下管线距离较近时,为保证这些已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就必须对基坑的水平位移进 在高层建筑物的深基坑施工中,为了确保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深基坑变形情况进行随时监测,保障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周围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其中,深基坑围护结构墙顶的水平位移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可靠、及时、准确的观测数据对于施工过程的决策有着决定性影响。然而,实际施工现场往往场地非常狭窄,围挡外常有既有的道路和建筑物,围挡内有施工车辆等移动设备和临时堆积材料,基坑周边环境往往非常复杂。在施工场地范围及周围无法实施传统的监测方法进行水平位移观测,这一问题在目前深基坑的施工中广泛存在,具有普遍性。当基坑离原行定期监测,以便发现异常情况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将水平位移限制在允许值之内。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经纬仪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使用经纬仪即可进行观测,基于基坑附近有相对稳定的地面基准点为基础,并保证在监测点通视的条件下才能实施。但在观测基坑不 同边水平位移时需进行仪器搬站,观测所需时间较长。 常规的监测方法已不能适应城市深基坑施工的复杂环 境。目前,随着智能型全站仪的普及和应用,采用极坐标法或以极坐标法为基础的自由设站法(统称为全站仪坐标变化法,简称为全站仪坐标法),可直接测定任意方向 收稿日期:2010 -11 -25 作者简介:包民先(1977 -),男,山东海阳人,讲师,河海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程测量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坑监测报告(模板)

********* 基坑变形监测报告 2018年10月

********** 基坑变形监测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监测日期:2018年X月X日~2018年X月X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监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监测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监测点布置和监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监测工序和测点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报警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监测时长和频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监测成果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附表、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概况 工程场地地处*******,北池一路西首路南侧,文昌馨苑居住区西侧。拟建*****及地下车库概况如下: 表1 工程概况 建筑物名称地上 /地 下 层数 高度 (m) 基础尺寸 (m2) 基底 标高 (m) 场地 整平标高 (m) 开挖 深度 (m) **** 11/2 约35 66.55×13.20 83.2 87.9 3.9 **** 11/2 约35 66.55×13.20 83.2 87.1-88.3 3.9-5.0 **** 0/1 5 3×3 83.2 87.9 3.9 基坑平面尺寸:89.1m(东西最大尺寸)×80.1m(南北最大尺寸) 基坑支护深度:3.9-5.0m 二、监测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16)。 5. 基坑支护方案、施工方案。 三、监测内容 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 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3.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

沉降、位移监测报告

贵州仁怀机场高路沟、李家沟试验段工程 监测阶段性报告 (送审稿) 四川中奥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日期:二O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贵州仁怀机场高路沟、李家沟试验段工程 监测阶段性报告 (送审稿) 签批: 审核: 编写: 工作人员: 四川中奥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日期:二O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1.1 地理位置 (3) 1.2 改扩建工程概况 (2) 1.3 工程地质条件 (2) 1.3.1 地形地貌 (2) 1.3.2 场区地层岩性 (4) 1.3.3 场区地质构造 (4) 1.3.4 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5) 二.监测方案 (6) 2.1 监测目的 (6) 2.2 检测内容 (6) 2.3 监测实施依据 (7) 2.4 监测仪器及布置 (8) 2.5 监测频率 (9) 三.监测成果 (9) 3.1 原地基监测成果 (9) 3.1.1 原地基沉降监测数据 (9) 3.1.2 原地基沉降曲线图及数据分析 (14) 3.1.2.1 李家沟原地基沉降图及数据分析 (14)

3.1.2.2 高路沟原地基沉降曲线图及数据分析 (18) 3.2 深沉沉降监测成果 (22) 3.2.1 深沉沉降监测成果数据 (22) 3.2.2 深沉沉降数据曲线图及数据分析 (29) 3.3 坡面位移监测成果 (37) 3.3.1 坡面位移监测成果数据 (37) 3.3.2 坡面位移监测数据曲线图及数据分析 (44) 3.3.2.1 高路沟曲线图及数据分析 (44) 3.3.2.2 李家沟曲线图及数据分析 (48) 四.结论与建议 (53) 4.1 结论 (53) 4.2 建议 (53)

地表沉降观测办法

西石门铁矿 地表塌陷、断裂变形的观察办法(试行) 根据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条例和局、矿的有关规定,以及结合我矿长期的观测经验。对我矿开采范围内各大采区因采矿出现的采空塌陷区和裂隙变形情况与马河沉降变形情况和尾矿库的监测情况。我矿地测科特制定了相关检测方法及观测结果整理的办法,以顺利有效地把灾害检测工作做好。能够准确地把观测结果上报有关部门以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防发生重大的灾害事件。 一、观测要求: 1、仪器:全占仪,精度±2″,钢尺。 2、观测时间:以长期固定检测与定期巡查和汛期强化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长期固定检测一般为每月两次,雨后加测,雨季加密为每周一次;定期巡查一般为每月进行一次。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布置在能反映沉降特征且方便观测的位置,一般采用条带型和十字型观测网,布置观测点使用钢钉和混凝土埋桩的方法。 4、沉降观测的五定: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环境条件要基本一致;观测方法、路线要固定。 5、沉降观测成果的整理:作好原始记录,检查原始记录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计算出变化值。然后填入沉降观测表中,绘制出沉降与时间的曲线图。

6、沉降结果的上报:要定期将观测结果上报有关部门,如出现较大的变化时应及时上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出现重大灾害事件。 二、观测位置: 1、北采区:在北大坑南布置一条近东西向的观测线,10余个观测点;间距10-20;观测点采用混凝土现场浇注设桩。每年一季度末对塌陷区的面积、深度和断裂变形的范围进行观测。变形观测线一般情况下每三个月观测一次,每月巡查一次,在雨季或地表巡查发现变化变化较大时可随时加密观测次数。 2、中采区:在塌陷坑东侧布置布置一条近东西向的观测线,10余个观测点,观测方法与北采区相同。 3、南采区:南区塌陷坑已基本用废石充填完毕,没法设置观测点,但在一些地段也存在着裂隙变形和小面积的塌陷。变形观测线一般情况下每三个月观测一次,每月巡查一次,在雨季或地表巡查发现变化变化较大时可随时加密观测次数。 4、马河沉降区:在马河的沉降变形部位,位于马河河床内及马河北岸,对我矿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地危险,为指导安全渡讯和治理维护的需要,在该部位布置三条主观测线及三条辅助观测线及散点;观测点的间距为10-20米;观测点采用在混凝土面上击注钢钉和埋设混凝土桩等方法。观测时间:汛期(7~8月)每10天观测一次,汛期后的两个月(9~10)每20天一次观测一次。其他月份每30天观测一次。在马河的两岸设置径流水位标志,为有关部门提供观测的数据。 5、尾矿库的观测:沿坝体轴线方向上布置一纵一横观测线,一纵:从底部堆石坝至沙棘林带的下沿,设5个观察点。一横:在411米坝面公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测量深基坑水平位移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等。本节简要叙述常用的小角度法、极坐标法及前方交汇法。 监测控制值: 项目预警值报警控制值水平位移>3mm/d或24mm 30mm 监测频率: 项目变化 量>3mm/d 开挖前开挖后报警后及突发 状况 监测频率(1-2)次/d 1次/3d 1次/d 加大监测频率基准点及测点布置要求: 监测基准点应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设立强制对中观测墩,且尽量通视各测点,观测墩使用混凝土浇筑地下1.4M地面1.2M,顶面长宽20CM*20CM,顶部嵌入焊接中心螺旋的钢板,螺旋与钢板垂直且均做防腐处理。监测基准点观测按三级平面控制要求施测,且每个月与高等级控制网联测一次。为防止观测墩被破坏,顶部应加钢保护盖。埋设示意图如下:

当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时,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且尽量通视测点。 在混凝土支撑、连续墙顶等混凝土结构上安装水平位移桩,可直接在结构上用冲击钻成孔插入水平位移桩,垂直放置,缝隙使用锚固剂填充,容易受施工破坏的地方应加保护装置。在土体等松软结构埋设水平位移测点应采用混凝土桩顶插入水平位移桩的形式,混凝土桩采用直径10CM地下50CM地面10CM,中心用钢筋加固。如有需要应加保护装置,并设置醒目标志。实物图如下: 仪器架设: 到达测量现场后打开仪器箱一段时间,使仪器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适应,消除由环境温度带来的误差。检查设备是否完整,配件是否齐全,电源电力是否充足等。仪器架设时应注意仪器安全,在光滑的地面上架设全站仪时须在脚架上套绳索,防止脚架滑落损坏仪器。全站仪脚架高度与观测者肩高齐平,拧紧脚架螺旋,将脚架均匀架设在基准点上。取出仪器一手提全站仪手提柄,一手拧紧中心螺旋,将全站仪平稳架设在脚架上。 对中整平: 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上架设全站仪时,应一手提全站仪手提柄,另一只手旋转基座使仪器牢固地固定在观测墩上。调节基座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旋转仪器使管水

基坑监测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学院:矿业学院 专业:工程地质勘察 班级:地质1412 姓名:柴安章 学号:1400001641 实习单位:云南新坐标科技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刘伟

一、实习概况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 本人在云南新坐标科技有限公司实习。主要从事基坑监测工作以及一些简单的施工管理。 二、实习主要内容 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昆明市五甲塘(西亮塘)湿地公园附近,场地区域属官渡区付家营所辖。工程区域呈正方形,总用地面积约23861.55㎡(按道路中边线计),拟建建筑由20F—30F的6栋商品房组成,其中1栋、6栋无地下室(筏板地标高为1886.2m 桩型为长螺旋灌注桩,桩长28m),其余4栋设整体-2F地下室,其±0.00标高为1891.00m,基坑大面开挖底标高为-6.85=1882.15m,主楼下开挖底标高为-7.9=1881.10m。地下室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桩型为预制管桩。 实习简介:本人主要从事基坑监测方面工作。正常情况下每周两次,每四次总结数据后出报告,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土体塌方、赶工开挖、取土、地下水位或沉降变化过大等)每天1次或者有时必须一天2次。 实习过程及项目:基坑监测 深基坑施工,必须要有一定的围护结构用以挡土、挡水。浅基坑的围护结构以前常用的是钢板桩或混凝土板桩;深基坑则大多采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并配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树根桩止水。开挖时,坑内必须抽去地下水,7~15m 深的基坑,中间必须配二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采用钢管式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围护结构必须安全可靠,并能确保施工环境稳定。从经济角度来讲,好的围护设计应把

华测采空区地表沉降GPS位移在线监测系统

采空区地表沉降GPS位移在线监测系统 技术设计书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系统集成部 2008年4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 (3) 1.1采空区地表沉降监测的意义 (3) 1.2人工监测方法局限性分析 (3) 1.3GPS位移在线监测系统优点分析 (3) 第二章系统建设目标 (4) 2.1系统的建设原则 (4) 2.2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 (4) 2.3系统建成后应具备的功能 (4)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 (7) 3.1设计依据 (7) 3.2系统结构 (8) 3.3GPS监测网布置 (9) 3.3.1 基准站布置 (9) 3.3.2 监测站布置 (10) 3.4监控中心 (11) 3.4.1 监控中心布置 (11) 3.4.2 GPSensor变形监测软件 (11) 3.5 通信方式 (13) 3.6 系统防护设计 (14) 第四章设备预算 (15) 4.1基准站预算 (15) 4.2监测站预算 (16) 4.3数据处理中心设备预算 (16)

第一章项目背景 1.1采空区地表沉降监测的意义 采煤引起的覆岩破坏和地表沉陷对煤矿生产安全和环境破坏的威胁是非常严重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开采沉陷和“三下”采煤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使得矿区建筑物、基础设施、农田受损,生态环境恶化,威胁居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激化工农矛盾,是影响矿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和关键问题。 通过对沉降区的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采空区区域的地表沉降演化过程,捕捉该区域塌陷的特征信息,为地表沉降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提供可靠数据和科学依据。 1.2人工监测方法局限性分析 由人工定期用传统仪器到现场进行测量,安全监测工作量大,受天气、人工、现场条件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和人工误差。同时,人工监测还存在不能及时监测矿区地表沉降的各项技术参数,难以及时掌握矿区沉降安全技术指标等缺点,这些都将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 1.3 GPS位移在线监测系统优点分析 与观测边角相对几何关系的传统测量方法相比,GPS监测具有很大的优点。它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测,大大减轻外业强度,同时又能够迅速得到高效可靠的三维点位监测数据。 当然,还有其它优点: 1)避免人工读数和记录引起的人为误差。 2)可以实现远程以及恶劣天气条件下采集数据。 3)每天可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 4)可以准确记录失事事件时间,使之与外部因素相关联,比如降雨、地震、人工建造活动。 5)连续监测能快速检测到临界变化,能在事态恶化之前采取处理措施。 6)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按程序步骤监测限定阀值、变化速率,从而能在超出预定极限值时自 动报警。

地铁基坑墙体深层水平位移自动化监测分析

地铁基坑墙体深层水平位移自动化监测分析 摘要:本文以地铁车站基坑项目施工为例,阐述围护结构墙体水平位移自动化 监测环节平台组成、监测要求、数据统计、曲线形态分析、监测结果等监测流程,结合监测结果为控制位移量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基坑;墙体;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自动化监测 引言:地铁基坑项目开挖施工环节,使用测斜管,利用测斜仪对围护墙体展 开水平位移监测,可高效测量出位移量,为施工安全奠定基础。使用自动化信息 监测平台,对测点位移量和曲线形态展开监测,效益良好。 一、项目介绍 该项目为某市地铁车站土建施工基坑项目,施工区域存在砂土、软土和风化层、水化层等不良地质,地下水量丰富,地下1~3m为水位埋深,基坑墙体使用 钢结构作为支护体系,开挖环节需要使用斜测仪对不同深度墙体的水平位移展开 监测。 二、地铁基坑围护墙体深层水平位移自动化监测分析 (一)平台组成 该项目自动化监测平台分为3个层次:第一,采集层,主要负责对工程资料、数据和人工等进行自动化采集和上传;第二,中心层,具备工点设计、权限管理、参数修改、数据分析和计算、生产报表等功能;第三,用户层,能够实现预警监 测数据,为用户提供查询当前监测数据、图形曲线、历史数据、施工进度、数据 提示各项功能,图1为自动化监测系统框架图。 图1自动化监测系统框架图 该项目利用此平台对地铁基坑围护墙体的位移情况展开实时监测,使用数据查 询这一功能,监测基坑数据,找出墙体水平位移的规律,展开分析,便于管理部、施工方掌握墙体实际的位移情况,一旦超出标准,系统可立即报警。 (二)监测要求 第一,使用该平台监测环节,在围护墙体间隔20~30m位置设置测斜管,将 其设置在位移量较大位置,设计环节注意各个控制点的畅通连接,确保埋深合理、孔底深入地层,设置标识保护。第二,监测周期≤7d,当基坑处于开挖施工阶段, 监测周期≤3d,保证每天监测,按照基坑围护墙体位移情况确定观测次数,直到 主体结构结束,回填完土体即可。第三,在报警值的设置方面,当墙体的累计位 移量处于25~30mm之间,速度>2mm/d时发出报警。 (三)数据统计 统计10各个基坑共计179个测斜孔,重点统计各个测斜孔累计位移、位移速 率和预警孔个数等数据信息。 表 1 为围护墙体水平位移数据统计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基坑最大累计位移为74.4mm,日最高位移 值达到9.1mm,产生预警的测斜孔数量为70个,占据总数39%,每个基坑内都 有达到预警值的测斜孔,因此说明基坑存在累计位移、移动速率值较高。所有的 基坑施工到特定深度之后,围护墙体的水平位移通常处于挖深中下方位置,虽然 基坑项目当前处于安全施工状态,但是出现的累计位移、位移速率值均较大,因

基坑监测阶段性报告

基坑监测阶段性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基坑监测工程 阶段性报告 某某测绘有限公司 2012年3月03日 报告编写:某某某 工程负责:某某某 资料汇总:某某某 测绘单位:某某某测绘有限公司 阶段性报告 一、监测标准 1、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96); 8、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二、监测内容 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基坑的监测内容包括:1、基坑坡顶水平位移

2、基坑坡顶竖向位移 3、基坑深层水平位移及监测预警。 三、监测方法 (1)坡顶水平位移观测 坡顶水平位移基点观测采用极坐标法和前方交会法施测,工作基点的稳定性检查采用后方交会法检测。使用南方NTS-370全站仪进行监测,主要性能指标:1",3+2ppm 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已知点为坐标轴,以其中一个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测定观测点与极点连线和两个已知点连线的夹角的方法。 (2)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本次监测使用任丘市北方仪器厂生产的RQBF-698A智能型测斜仪,性能指标为±0.01mm/500mm。测斜管在测试前5天布设完毕,在3~5天内重复测量3次,判明处于稳定状态后,进行测试工作,测斜观测分正测和反测,测斜观测时每0.5m标记一定要卡在相同位置,每次读数一定要等候电压值稳定才能读数,确保读数准确性。 (3)坡顶竖向位移观测 竖向位移监测基坑竖向位移采用Trimble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其观测精度要求按国家二等水准规范执行。要求各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符合±0.5mm。 四、监测阶段性报告 自2011年10月03日,开始对基坑进行定期监测。 1、从10月3日至11月1日基坑开挖至-4.7米(历时30天),基坑水平位移最大量为H21:2.90mm,平均为2.06mm;竖向位移最大量为H21:-1.43mm,平均为- 0.89mm;深层水平位移最大量:孔号S03(东西方向)2.19mm(地下0.5m处)平均为

位移监测方案

铁路局职工集资建房二工黄土山高层住宅小区深基坑支护 工程位移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及周围环境 1.1工程概况 拟建的铁路局职工集资建房二工黄土山高层住宅小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乌鲁木齐铁路住房建设管理办公室投资建设,其场地基坑支护由新疆建华地质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勘察单位为新疆建华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铁路局职工集资建房二工黄土山高层住宅小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位于乌鲁木齐市长春南路东侧,华春苏杭明珠花园小区旁。 拟建场地A地块拟建建筑物为3栋地上18层住宅楼,1栋地上16层住宅楼,1栋地上9层住宅楼,部分住宅楼带一层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约76886㎡,建设用地面积约26406 m2。拟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拟建场地B地块拟建建筑物为1栋地上18层住宅楼,1栋地上4层住宅楼,部分住宅楼带一层地下车库,建设用地面积约6418.75 ㎡。拟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拟建场地A地块设计±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751.80m,地下二层各部分的楼板标高均有错位,基础筏板底板板面标高分别为-8.3m、-8.7m、-9.4m、-9.7m、-10.1m。地下车库近似长方形状,预计基坑支护周长574m左右。场地周边开阔,四周建筑物情况简单。 拟建场地B地块设计±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754.35m,地下一层各部分的楼板标高均有错位,基础筏板底板板面标高分别为-8.05m。地下车库近似长方形状,预计基坑支护周长313m左右。场地周边管线密布,四周建筑物情况复杂。 根据现场踏勘,本次基坑侧壁临时支护结构拟采用挡土桩与土钉墙锚喷支护相结合的支护结构。

A地块 基坑周边侧壁支护采用逆作法土层土钉施工,边开挖边支护,开挖深度到2.0米时,进行挡土桩施工。剩余部分每开挖3米,进行一次支护,具体施工位置及支护处理方法详见施工图。 B地块 沿基坑南侧和西侧预先用旋挖机打一排桩径800的钢筋混凝土挡土桩,桩间距1.2m,排间距1.0m,上端用混凝土冠梁连接,下端嵌固在圆砾层中,嵌固深度不小于4.0m,局部不下于6.5m。基坑南侧局部地段增加一排桩径1000的钢筋混凝土挡土加强桩,并做止水帷幕加固处理,及对周边挡墙做加固处理。基坑北侧同A地块,东侧同已开挖基坑相连。 2 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层概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新疆建华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A地块:地层主要由①杂填土、②粉土、③灰绿色粉土及④圆砾层组成。 ①杂填土:杂色,松散,稍湿,场区均有分布。主要由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植物腐殖质、素填土等组成,该层分布于地表,厚度2.3m~7.6m。 ②粉土:土黄色,可塑,稍湿-饱水,湿润时用刀切,无光滑面,切面较粗糙,手捻摸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有轻微粘滞感,粘性差,湿土能搓成2-3mm的土条,干土用手很易捏碎,孔隙发育一般。局部含有粉细砂、砾石薄夹层及透镜体。该层埋深在2.3m~7.6m,厚度3.5m~7.9m。 ③灰绿色粉土:以灰绿色为主,硬塑,稍湿-饱水。有臭味,局部含有少量植物腐殖质,并有少量植物根系腐烂后的空管道。该层埋深在4.7m~16.5m,厚度1.2m~7.5m。 ④圆砾:以青灰色为主,中密,饱水,该层多呈圆形状、次圆形状,骨架颗粒质量大于总质量的50%,粒径多在10mm左右,充填物主要为粉土、中粗砂,级配一般,该层层顶埋深在11.0m~18.9m,最大勘探深度(-25.5m)内未揭穿该层 B地块:地层主要由①杂填土、②粉土及③圆砾层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