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胺

有机胺

有机胺
有机胺

用乙醇胺较好

有机胺

有机胺一般是指有机类物质与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机类物质。分为七大类,脂肪胺类、醇胺类、

酰胺类、脂环胺类、芳香胺类、萘系胺类、其它胺类等。具体如表中所述。

絮凝剂

理论基础是;“聚并”理论,絮凝剂主要是带有正电(负)性的基团中和一些水中带有负(正)电性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叫颗粒,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并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分离出来。

一般为达到这种目的而使用的药剂,称之为絮凝剂。絮凝剂主要应用于给水各污水处理领域。

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编辑本段]

无机絮凝剂

按其分子量的大小可分为低分子絮凝剂和高分子絮凝剂两大类。低分子絮凝剂价格低、货源充足、但因其用量大、残渣多、效果差,故无机絮凝剂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低分子向高分子的转变。现常用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聚合铝类絮凝剂、聚合铁类絮凝剂和活性硅酸类絮凝剂以及复合絮凝剂四大类。

(1)聚合铝类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

聚合铝水解产生高价离子,形成各种类型的羟基多核络合物。它们通过羰基式桥联作用,处于亚稳定状态。而OH-与Al3+的比值[2](一般称盐基度或碱基度)对絮凝效果影响很大。通常盐基度越高,絮凝效果越强,但过高则本身易生成难溶的氢氧化铝沉淀,导致絮凝效果降低。研究表明,盐基度在75%-85%时最佳,此时絮凝体产生快,颗粒大而重,沉淀性能好。聚合铝具有投药量少、沉降速度快、颗粒密实、除浊、除色效果明显等特点。在工业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3]。值得注意的是铝,尤其是活性铝,毒性较大,同时聚合铝制备方法不完善,致使较多水解铝的微细颗粒存在于溶液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聚合铝的使用。通过改善混凝反应条件,延长慢速混凝时间,能

有效降低水中铝的含量。

(2)聚合铁类絮凝剂(如聚合硫酸铁等)

聚合铁是另一新型无机絮凝剂,絮凝机理与聚合铝类似。其主要类型有聚硫酸铁、聚氯化铁、聚氯化硫酸铁等等。聚氯化硫酸铁除具有铝盐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特点外,还具有价格低、pH值适用范围宽等特点。但是总体来说,聚合铁需要较低的盐基度,一般须将OH-/Fe3+比值控制在8%~15%。超出此范围,铁水解反应突变,从高价聚合态羟基络离子转化成低价聚合态胶凝产物。且聚合铁产品稳定性差,聚合几个小时至一周内即转向沉淀,絮凝效果降低,故其用量远不及聚合铝。

(3)活性硅酸类絮凝剂

活性硅酸也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它来源广、价格低廉、无毒、且絮凝、助凝效果好,尤其对于低温低浊水的混凝处理这一净水处理中的难题有着显著的特性[4],在国内外引起足够重视。但由于易自行缩聚析出凝胶而失活只能现用现配;另外,在生产中很难精确控制其聚合度,难以达到最佳絮凝效果,限制了其应用。所以应用效果较好的多为改性产品,诸如改性活化硅酸、聚硅酸硫酸铝(PSAA)[5],PSAM等等。究其机理,大都是在活性硅酸中加入一定量高价金属离子,使其组分带正电荷,控制其聚合度、电荷密度,保证其同时具有电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作用,从而克服活性硅酸自身弱点,大大提高絮凝效果。

(4)复合絮凝剂

近年来,复合絮凝剂的研制成为热点。复合絮凝剂按化学成分分为无机复合型、有机复合型、有机无机复合型三大类。无机复合絮凝剂成分较多,主要原料有铝盐、铁盐和硅酸盐。国外先后研制开发出聚合铝铁、铝硅、硅铝、硅铁以及聚合铝/铁与活性致混物质等复合絮凝剂。

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以品种多样和性能多元化占主导地位。作用机理主要与协同作用相关。无机高分子成分吸附杂质和悬浮微粒,使形成颗粒并逐渐增大;而有机高分子成分通过自身的桥联作用,利用吸附在有机高分子上的活性基团产生网捕作用,网捕其它杂质颗粒一同下沉。同时,无机盐的存在使污染物表面电荷中和,促进有机高分子的絮凝作用,大大提高絮凝效果。我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生产和应用已取得长足进展,最具有代表性的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的研究,已居世界前列。

[编辑本段]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它们应用前途广阔,发展非常迅速。已用于给水净化,水/油体系破乳,含油废水处理,废水再资源化及污泥脱水等方面;还可用作油田开发过程的泥浆处理剂,选择性堵水剂,注水增稠剂,纺织印染过程的柔软剂,静电防止剂及通用的杀菌、消毒剂等。

2.1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种类和性质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有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两大类。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1)聚胺型-低分子量阳离子型电解质;(2)季铵型-分子量变化范围大,并具有较高的阳离子性;(3)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分子量较高,可以几十万到几百万、几千万,均以乳状或粉状的剂型出售,使用上较不方便,但絮凝性能好。根据含有不同的官能团离解后粒子的带电情况可以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3大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大分子中可以带-COO-、-NH-、-SO3、-OH等亲水基团,具有链状、环状等多种结构。因其活性基团多,分子量高,具有用量少,浮渣产量少,絮凝能力强,絮体容易分离,除油及除悬浮物效果好等特点,在处理炼油废水,其它工业废水,高悬浮物废水及固液分离中阳离子型絮凝剂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是丙烯酰胺系列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以其分子量高,絮凝架桥能力强而显示出在水处理中的优越性。

2.2 非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非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是聚丙烯酰胺。它由丙烯酰胺聚合而得。

2.3 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有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钙以及聚丙烯酰胺的加碱水解物等聚合物。

(2)丙烯酰胺和苯乙烯磺酸盐、木质磺酸盐、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共聚物。

2.4 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2.4.1 季铵化的聚丙烯酰胺

季铵化的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均是将-NH2经过羟甲基化和季铵化而得,可以分为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化和阳离子化丙烯酰胺聚合。

(1)由聚丙烯酰胺季铵化

聚丙烯酰胺(PAM)先与甲醛水溶液反应,酰胺基部分羟甲基化,其次与仲胺反应进行烷胺基化,然后与盐酸或胺基化试剂反应使叔胺季铵化。

(2)由季铵化的丙烯酰胺聚合

在碱性条件下,先由丙烯酰胺与甲醛水溶液反应,然后与二甲胺反应,冷却后加盐酸季铵化。产物经蒸发浓缩、过滤,得季铵化丙烯酰胺单体。

2.4.2 聚丙烯酰胺的阳离子衍生物

这类产品多是由丙烯酰胺与阳离子单体共聚合得到的。

2.5 两性聚丙烯酰胺聚合物

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加入适量甲醛和二甲胺,通过曼尼兹反应合成出具有羧基和胺甲基的两性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2.6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

因为淀粉价廉来源丰富,其本身也是高分子化合物,它具有亲水的刚性链,以这种刚性链为骨架,接上柔性的聚丙烯酰胺支链,这种刚柔相济的网状大分子除了保持原聚丙烯酰胺的功能之外,还具有某些更为优异的性能。

由于大多数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或其水解、降解产物有毒,且合成用丙烯酰胺单体有毒,能麻醉人的中枢神经,应用领域受到一定限制,迫使絮凝剂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

[编辑本段]

微生物絮凝剂

3.1 微生物絮凝剂概述

国外微生物絮凝剂的商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方便,应用前景诱人。如红平红球菌及由此制成的NOC-1是目前发现的最佳微生物絮凝剂,具有很强的絮凝活性,广泛用于畜产废水、膨化污泥、有色废水的处理。我国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品尚未见报导。

微生物絮凝剂主要包括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利用微生物细胞壁代谢产物的絮凝剂、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和克隆技术所获得的絮凝剂。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物质为糖蛋白、粘多糖、蛋白质、纤维素、DNA等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05以上。

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从微生物体或其分泌物提取、纯化而获得的一种安全、高效,且能自然降解的新型水处理剂。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可以克服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固有的缺陷,最终实现无污染排放,因此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正成为当今世界絮凝剂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

3.2 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和性质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者早就发现,一些微生物如酵母、细菌等有细胞絮凝现象,但一直未对其产生重视,仅是作为细胞富集的一种方法。近十几年来,细胞絮凝技术才作为一种简单、经济的生物产品分离技术在连续发酵及产品分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絮凝功能的高分子有机物。主要有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和核酸等。从其来源看,也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因此它具有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一切优点。同时,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工作已由提纯、改性进入到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筛选优良的菌种,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效的絮凝剂的研究,因此其研究范围已超越了传统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范畴。具有分泌絮凝剂能力的微生物称为絮凝剂产生菌。最早的絮凝剂产生菌是Butterfield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976年,Nakamura j.等人从霉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菌种中,筛选出19种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其中以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uae)AJ7002产生的絮凝剂效果最好。1985年,Takagi H等人研究了拟青霉素(Paecilomyces sp.l-1)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PF101。PF101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啤洒酵母、血红细胞、活性污泥、纤维素粉、活性炭、硅藻土、氧化铝等有良好的絮凝效果。1986年,Kur ane等人利用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erythropolis)研制成功息生物絮凝剂NOC-1,对大肠杆菌、酵母、泥浆水、河水、粉煤灰水、活性碳粉水、膨胀污泥、纸浆废水等均有极好的絮凝和脱色效果,是目前发现的最好的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剂的分子质量、分子结构与形状及其所带基团对絮凝剂的活性都有影响。一般来讲,分子量越大,絮凝活性越高;线性分子絮凝活性高,分子带支链或交联越多,絮凝性越差;絮凝剂产生菌处于培养后期,细胞表面蔬水性增强,产生的絮凝剂活性

也越高。处理水体中胶体离子的表面结构与电荷对絮凝效果也有影响。一些报道指出,水体中的阳离子,特别是Ca2+、Mg2+的存在能有效降低胶体表面负电荷,促进“架桥”形成。另外,高浓度Ca2+的存在还能保护絮凝剂不受降解酶的作用。微生物絮凝剂絮凝范围广、絮凝活性高,而且作用条件粗放,大多不受离子强度、pH值及温度的影响,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微生物絮凝剂高效、安全、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在医药、食品加工、生物产品分离等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3.3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

3.3.1 城市污水

用从城市生活污水中分离出的具有絮凝、降解作用的高效混合菌群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可使污水COD 和BOD 的去

除率达到100 %1[0。]

3.3.2 建材废水

含有高悬浮物的建筑材料加工废水也是较难处理的一类废水,例如陶瓷厂废水,主要包括胚体废水和釉药废水两种,

前者主要含有较多的黏土颗粒,后者除含黏土颗粒外,还有相当数量釉药。当添加NOC-1 后 5 min,胚体废水的浊度从原来 1.4 降低到0.043;釉药废水的浊度从17.2 下降到0.35;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6.6 %和97.9 %,可得到几乎透明的上清液1[2。]用红平红球菌产生的絮凝剂处理瓦厂废水,处理后的上清液几乎是透明的[13。]

3.3.3 其他应用

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具有安全、无毒的特性,逐渐在食品废水处理中被采用,并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此外,微生物絮凝

剂还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医院污水、石化废水、造纸废液、制药废水等多方面的处理过程中。

结语

综上所述,从低分子到高分子、由无机到有机及微生物、由单一型到复合型是絮凝剂的发展走向。追求高效、廉价、环

保是絮凝剂研制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无毒或低毒高效絮凝剂,使其在饮用水及其他与人体活动有关的用水处理中生物毒

性及残留量不再造成 2 次污染,是今后絮凝剂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次对絮凝效果加强定量的研究,降低生产成本是开发新型絮凝剂的当务之急。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驱动下,安全、无毒、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大有取代传统絮凝剂的趋势,无机和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也因综合了无机和有机的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已经成为目前絮凝剂研究的热点。

[编辑本段]

絮凝剂工作原理

絮凝沉淀法是选用无机絮凝剂(如硫酸铝)和有机阴离子型絮凝剂聚丙烯酰铵(P AM)配制成水溶液加入废水中,便会产生压缩双电层,使废水中的悬浮微粒失去稳定性,胶粒物相互凝聚使微粒增大,形成絮凝体、矾花。絮凝体长大到一定体积后即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水相沉淀,从而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从而达到水处理的效果。为提高分离效果,可适时、适量加入助凝剂。处理后的污水在色度、含铬、悬浮物含量等方面基本上可达到排放标准,可以外排或用作人工注水采油的回注水。

[编辑本段]

结语

纵观絮凝剂的现状可以看出,絮凝剂的品种繁多,从低分子到高分子,从单一型到复合型,总的趋势是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无机絮凝剂价格便宜,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虽然用量少,浮渣产量少,絮凝能力强,絮体容易分离,除油及除悬浮物效果好,但这类高聚物的残余单体具有“三致”效应(致崎、致癌、致突变),因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微生物絮凝剂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方便,应用前景诱人。微生物絮凝剂将可能在未来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的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和应用方兴未艾,其特性和优势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改性聚丙烯酰胺能凝聚水中的东西并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起作用。试试加碱水和改性聚丙烯酰胺。氢氧化铝、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水处理絮凝剂,不只能用在处理废机油上吗?可以试试。

不同意鱼头的说法。我们公司用改性聚丙烯酰胺已经20多年了,一直在强酸性环境下使用,效果很好,耐热最少70摄氏度。是我们自己做的改性,就是普通的聚丙烯酰胺进行胺甲基化反应。其实六楼的说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可以先在加热的条件下过滤,然后用酸和碱分别处理,但是处理时温度不要太高。最后透明时再将其加热煮一次。

又称烷基胺,有机胺。是一类以氮原子为萃取功能基的萃取剂的总称,包括伯胺RNH2、仲胺R2NH、叔胺R3N及季铵盐R4N+X-等四种。作为萃取剂的烷基胺的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在250~600之间。它们对金属离子的萃取属阴离子交换或离子缔合机理。伯、仲、叔胺属于中等强度的碱性萃取剂,在酸性介质中必须先与氢离子(H+)后,才能萃取如FeCl4_、CoCl42-、ZrO(SO4)22- 和UO2(SO4)22-等金属络阴离子。季铵盐为强碱性萃取剂,本身含有铵阳离子R4N+,所以既可由酸性或中性溶液中萃取,又可由碱性溶液中萃取,如由碳酸盐溶液中萃取UO2(CO3)34-络阴离子。

用有机胺溶液富集CO2文献最早见于1920末,当时就已经有人注意到用有机胺溶液吸收CO2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经过80多年的发展,如今有机胺溶液己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CO2吸收剂。工业上感兴趣的有机胺主要是一乙醇胺(MEA),但是由于MEA体系吸收CO2固有的缺陷,20世纪80年代之后,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 N一甲基二乙醇胺(MDEA),以及混合胺体系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他们的特性

一乙醇胺(MEA):

分子式:H2NCH2CH2OH;

分子量:61.08;

凝固点:10.5℃;

沸点:171.0℃;

比重:1.0147(20℃);

粘度:24.14mPa.s(20℃);

引火点:85℃(密闭);

其他: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易与水、乙醇、乙醚混溶。

二乙醇胺(DEA):

分子式:HN(CH2CH2OH)2;

分子量:105.14;

凝固点:28.0℃;

沸点:269.1℃;

比重:1.0828(40℃);

粘度:196.4mPa.s(40℃);

引火点:138℃(密闭);

其他:无色晶体或水白色粘稠吸性液体,轻微氨味,与水、乙醇互溶。

三乙醇胺(TEA):

分子式:N(CH2CH2OH)3;

分子量:149.19;

凝固点:21.2℃;

沸点:360.0℃;

比重:1.1196(25℃);

粘度:613.3mPa.s(25℃);

引火点:179.4℃(密闭);

其他:无色透明粘稠液体,有吸湿性和氨臭,能与水乙醇丙酮混溶。

N-甲基二乙醇胺(MDEA):

分子式:CH3-N(CH2CH2OH)2;

分子量:119.16;

凝固点:-21.0℃;

沸点:246-269℃;

比重:1.0425(20℃);

粘度:101cP(12℃);

引火点:---;

其他:无色或轻微黄色液体,易与水、乙醇、乙醚混溶。

摘要:以工业应用为背景,采用双搅拌釜反应器,对DETA(二乙烯三胺)+MDEA(N-甲基二乙醇胺)、TETA(三乙烯四胺)+MDEA混和有机胺水溶液吸收模拟烟道气中CO2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MDEA中加入少量烯胺DETA、TETA,可显著提高CO2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增强传质效果。其吸收CO2的效果优于常用的MEA(-乙醇胺)和DEA(二乙醇胺)。(共4页)

摘要:以工业应用为背景,采用双搅拌釜反应器,对DETA(二乙烯三胺)+MDEA(N-甲基

二乙醇胺)、TETA(三乙烯四胺)+MDEA混和有机胺水溶液吸收模拟烟道气中CO2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MDEA中加入少量烯胺DETA、TETA,可显著提高CO2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增强传质效果。其吸收CO2的效果优于常用的MEA(-乙醇胺)和DEA(二乙醇胺)。(共4页)

摘要:在常压下,采用搅拌式反应器对三乙烯四胺(简写为TETA)吸收CO2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TETA对CO2的吸收情况,并与常用的醇胺吸收剂一乙醇胺(简写为MEA)、二乙醇胺(简写为DEA)、三乙醇胺(简写为TEA)的吸收效果作了比较;同时研究了TETA-有机胺-水三元混合体系对CO2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TEA-TEA-H2O对CO2的吸收效果最好,且TETA/TEA=1/1时,吸收量最大,吸收速率最快。(共3页)

关键词:TETA 有机胺吸收CO2 多元胺

学科分类:X701[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一般性问题> 废气的处理与利用]

相关文章:主题相关

以双马来酰亚胺(BMI)、环氧树脂、芳香二胺和液体橡胶为主要原料, 综合BMI的耐高温性能、环氧的良好粘接性能和液体橡胶的增韧作用,制作成一种性能优异的胶粘剂.重点讨论了两种橡胶对胶粘剂性能(尤其是高温强度和温度冲击强度)的影响,并用热重分析(TG/TGA)和扫描电镜(SEM)对胶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胶粘剂, 双马来酰亚胺, 环氧树脂, 增韧, | 全部关键词

中图分类:TQ433.437 > 工业技术> 化学工业> 胶粘剂工业> 合成胶粘剂> 橡胶、树脂为原料的胶粘剂> 合成树脂为原料的胶粘剂? > 环氧类胶粘剂

万方期刊分类:TQ > 工业技术> 化学工业

相似文献:

- 双马来酰亚胺/环氧树脂胶粘剂增韧改性的研究The Investigation of Toughening in Bismaleimide/Epoxy Adhesive 作者:赵石林,秦传香, 期刊-核心期刊化学与粘合CHEMISTRY AND ADHESION 2000年第02期

-

-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增韧改性研究进展ADV ANCE IN TOUGHENING AND MODIFYING OF BISMALEIMIDE RESIN 作者:李玉青,黄英,闫梨, 期刊-核心期刊工程塑料应用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 2007年第02期

- 双马来酰亚胺/环氧胶粘剂增韧改性的研究所作者:赵石林, 秦传香, 会议中国化学会'99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中国化学会'99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1999年

- 含双马来酰亚胺的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人:江璐霞,王宇光,申请人:四川大学,, 发明专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4年

- 无溶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olvent-free Bismaleimide Resin 作者:张成森,曾黎明,周卫新,陈江超, 期刊精细与专用化学品FINE AND SPECIALTY CHEMICALS 2006年第17期

-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Research on Toughening Modification of Bismaleimide Resin 作者:宁志强,徐晓沐, 期刊-核心期刊化学与黏合CHEMISTRY AND ADHESION 2007年第05期

-

-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Study on Toughening and Modifying of Bismaleimide Resin 作者:孟涛,李玲,董风云, 期刊-核心期刊化学与黏合CHEMISTRY AND ADHESION 2005年第01期

-

- 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发展RECENT ADV ANCES IN MODIFICATION OF EPOXY RESIN 作者:付东升,朱光明,韩娟妮, 期刊-核心期刊热固性树脂THERMOSETTING RESIN 2002年第05期

- 200O年我国热固性工程塑料进展ADV ANCE IN THE ENGINEERING THERMOSETS OF CHINA IN 2000 作者:张振,李桂珍,赵志鸿, 期刊-核心期刊工程塑料应用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 2001年第05期

- 液晶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STUDY ON EPOXY RESIN MODIFIED BY LIQUID CRYSTAL BISMALEIMIDES 作者:刘柏松,刘国栋,张留成, 期刊-核心期刊工程塑料应用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 2006年第03期

- 先进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的增韧研究Study on toughening of matrix resins for advanced composite 作者:高宗永,余英丰,李善君, 期刊-核心期刊热固性树脂THERMOSETTING RESIN 2006年第06期

-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改性研究进展Study on the Modified BMI 作者:王清民,马俊杰, 期刊纤维复合材料FIBER COMPOSITES 2000年第01期

-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改性研究Study on improvement of epoxy resin adhesive 作者:秦传香,秦志忠, 期刊-核心期刊中国胶粘剂CHINA ADHESIVES 2005年第04期

- 双马来酰亚胺/环氧树脂的电性能研究Study on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dimaleimide modified resin with epoxy resin 作者:彭永利,黄志雄, 期刊武汉化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2001年第03期

在常压下,采用搅拌式反应器对三乙烯四胺(简写为TETA)吸收CO2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TETA对CO2的吸收情况,并与常用的醇胺吸收剂一乙醇胺(简写为MEA)、二乙醇胺(简写为DEA)、三乙醇胺(简写为TEA)的吸收效果作了比较;同时研究了TETA-有机胺-水三元混合体系对CO2 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TEA-TEA-H2O对CO2 的吸收效果最好,且TETA/TEA=1/1时,吸收量最大,吸收速率最快.

关键词: TETA, 有机胺, 吸收, CO2, 多元胺, | 全部关键词

缓冲溶液缓冲溶液与缓冲作用原理

(一)缓冲作用与缓冲溶液

纯水在25℃时PH值为7.0,但只要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因为吸收二氧化碳而使PH值降到5.5左右。1滴浓盐酸(约12.4mol·L-1)加入1升纯水中,可使[H+]增加5000倍左右(由1.0×10-7增至5×10-4 mol·L-1),若将1滴氢氧化钠溶液(12.4mol·L-1)加到1升纯水中,PH变化也有3个单位。可见纯水的PH值因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而发生很大变化。然而,1滴浓盐酸加入到1升HOAc-NaOAc混合溶液或NaH2PO4-Na2HPO4混合溶液中,[H+]的增加不到百分之一(从1.00×10-7增至1.01×10-7 mol·L-1),PH值没有明显变化.这种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不引起溶液PH值发生明显变化的作用叫做缓冲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

缓冲溶液由足够浓度的共轭酸碱对组成。其中,能对抗外来强碱的称为共轭酸,能对抗外来强酸的称为共轭碱,这一对共轭酸碱通常称为缓冲对、缓冲剂或缓冲系,常见的缓冲对主要有三种类型。

1.弱酸及其对应的盐例如,HOAc-NaOAc(实际上是OAc-);H2CO3-NaHCO3;H2C8H4O4-KHC8H4O4(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氢钾);H3BO3-Na2B4O7(四硼酸钠水解后产生H2BO-3)。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例如,NaHCO3-Na2CO3;NaH2PO4-Na2HPO4;NaH2C5HO7(柠檬酸二氢钠)-Na2HC6H5O7;KHC8H4O4-K2C8H4O4。

3.弱碱及其对应的盐例如NH3-NH+4CL-;RNH2-RNH+3A-(伯胺及其盐);Tris-TrisH+A-(三羟甲基烷及其盐)。

(三)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现以HOAc-NaOAc缓冲溶液为例,说明缓冲溶液之所以能抵抗少量强酸或强碱使PH稳定的原理。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的离解度很小,溶液中主要以HOAc分子形式存在,OAc-的浓度很低。醋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离解成Na+和OAc-,由于同离子效应,加入NaOAc后使HOAc离解平衡向左移动,使HOAc的离解度减小,[HOAc]增大。所以,在HOAc-NaOAc混合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HOAc和OAc-。其中HOAc主要来自共轭酸HOAc,OAc-主要来自NaOAc。这个溶液有一定的[H+],即有一定的PH值。

在HOAc-NaOAc缓冲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化学平衡:

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如HCL),则增加了溶液的[H+]。假设不发生其他反应,溶液的PH值应该减小。但是由于[H+]增加,抗酸成分即共轭碱OAc-与增加的H+结合成HOAc,破坏了HOAc原有的离解平衡,使平衡左移即向生成共轭碱HOAc分子的方向移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因为加入H+较少,溶液中OAc-浓度较大,所以加入的H+绝大部分转变成弱酸HOAc,因此溶液的PH值不发生明显的降低。

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碱(如NaOH),则增加了溶液中OH-的浓度。假设不发生其他反应,溶液的PH值应该增大。但由于溶液中的H+立即加入的OH-结合成更难离解的H2O,这就破坏了HOAc原有的离解平衡,促使HOAc的离解平衡向右移动,即不断向生成H+和OAc-的方向移动,直至加入的OH-绝大部分转变成H2O,建立新的平衡为止。因为加入的OH-少,溶液中抗碱成分即共轭酸HOAc的浓度较大,因此溶液的PH值不发生明显升高。

在溶液稍加稀释时,其中[H+]虽然降低了,但[OAc-]同时降低了,同离子效应减弱,促使HOAc的离解度增加,所产生的H+可维持溶液的PH值不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溶液具有抗酸、抗碱和抗稀释作用。

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的作用原理与前面讨论的相似。例如,在NaH2PO4-Na2HPO4溶液中存在着离解平衡:

HPO2-4是抗酸成分,通过平衡移能对抗外加酸的影响。H2PO2-4是抗碱成分,通过平衡右移能对抗外加碱的影响。

弱碱及其对应盐的缓冲作用原理,例如,NH3-NH4CL(即NH3-NH+4)溶液中,NH3能对抗外加酸的影响是抗酸成分,NH+4能对抗外加碱的影响是抗碱成分。前者通过下述平衡向右移动而抗酸,后者通过平衡向左移动而抗碱,从而使溶液的PH值稳定。

半干法与湿法脱硫的工艺必选

半干法与湿法脱硫的工艺必选 1.脱硫工艺的选择(半干法与湿法的比选) 烧结烟气脱硫是烧结机尾气排放SO2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已达到工业应用水平的烟气脱硫工艺有10余种,大致可以分为干法和湿法,但能在大烟气量、高脱硫效率下,长期、稳定运行的脱硫工艺并不多。目前,国内已上烧结脱硫装置采取的工艺类型也各不相同,干法工艺有:活性炭吸附法、密相干塔法等;半干法工艺有:循环流化床法、旋转喷雾法;湿法工艺有:石灰/石灰石-石膏湿法、氧化镁湿法、氨-硫铵湿法、钠-钙双碱法、鼓泡法、有机胺法(又称:离子液法)等。 根据国内目前的实际应用推广情况,湿法工艺约占烧结脱硫装置总数的80%以上,其中湿法以石灰/石灰石-石膏工艺为主,氨-硫铵湿法、钠-钙双碱法为辅;干法工艺仅有2-3个工程示范,活性炭吸附法过于昂贵,密相干塔法基本失败;半干法工艺以循环流化床法、旋转喷雾法为主。 对于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与半干法脱硫工艺的对比,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脱硫剂均采用生石灰(CaO)和工业水介质进行,湿法脱硫剂采用Ca(OH)2浆液形式;半干法工艺有两种:一种采用Ca(OH)2浆液,一种采用喷石灰粉和工业水的形式。 不同点差异较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净化原理: 湿法:空塔逆流喷淋洗涤工艺原理,属气液反应。反应速度快、效率高、能耗低。湿法工艺脱硫效率≥95%。 半干法:当烟气自下而上地穿过固体颗粒随意填充状态的料层,而气流速度达到或超过颗粒的临界流化速度时,料层中颗粒呈上下翻腾,SO2分子与石灰颗粒在表面发生反应,并有部分颗粒被气流夹带出料层的状态。属气固反应,反应速度低,效率低,湿法工艺脱硫效率80%~85%。欲达到与湿法同样的减排量,能耗高。 二、生成物: 湿法:CaSO4?2H2O,俗称:石膏。性质稳定,不二次分解,易二次利用。 半干法:CaSO3,常温下易分解,二次利用困难。

常见桥梁类型及截面形式及使用范围

基本类别 结构分类 桥梁按照结构体系划分,有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承重(悬索桥、斜拉桥)四种基本体系。梁桥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较浅处,由桥柱和桥板组成,物体重量从桥板传向桥柱。 拱桥一般建在跨度较小的水域之上,桥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几个桥洞,起到泄洪的功能,桥中间的重量传向桥两端,而两端的则传向中间。 悬桥是如今最实用的一种桥,桥可以建在跨度大、水深的地方,由桥柱、铁索与桥面组成,早期的悬桥就已经可以经住风吹雨打,不会断掉,吊桥基本上可以在暴风来临时岿然不动。 长度分类 1、按多孔跨径总长分:特大桥(L>1000m);大桥(100m≤L≤1000m);中桥(30m150m);大桥(40m≤Lk≤150m);中桥(20m≤Lk<40m);小桥(5m≤Lk<20m)。

其他分类 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舟桥、机耕桥、过水桥。 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按承重构件受力情况可分:为梁桥、板桥、拱桥、钢结构桥、吊桥、组合体系桥(斜拉桥、悬索桥)。 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4] 4巩固方法 桥梁使道路、铁路或人行道跨越河流、湖泊、河谷、峡谷或其他道路。桥梁大多是固定的,但有些桥梁可以升起或旋转。无论是哪一类桥梁,工程师面对的设计及建筑问题是使桥梁结构牢固,不会因承受重量而下陷或破裂。解决这个问题有好几种方法。 悬臂桥桥身分成长而坚固的数段,类似桁梁式桥,不过每段都在中间而非两端支承。

烟气脱硫技术

烟气脱硫技术 目前烟气脱硫技术种类达几十种,按脱硫过程是否加水和脱硫产物的干湿形态,烟气脱硫分为:湿法、半干法、干法三大类脱硫工艺。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最为成熟,已得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但由于投资成本高还需对工艺和设备进行优化;干法烟气脱硫技术不存在腐蚀和结露等问题,但脱硫率远低于湿法脱硫技术,一般电厂都不会选用,须进一步开发基于新脱硫原理的干法脱硫工艺;半干法脱硫技术脱硫率高,但不适合大容量燃烧设备。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优点: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为气液反应,反应速度快,脱硫效率高,技术成熟,适用面广。 缺点:生成物是液体或淤渣,较难处理,设备腐蚀性严重;洗涤后烟气需再热,能耗高;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系统复杂、设备庞大、耗水量大、一次性投资高,一般适用于大型电厂。 常用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有石灰石-石膏法、间接的石灰石-石膏法、柠檬吸收法等。 1、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原理:利用石灰石或石灰浆液吸收烟气中的SO2,生成亚硫酸钙,经分离的亚硫酸钙(CaSO3)可以抛弃,也可以氧化为硫酸钙(CaSO4),以石膏形式回收。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运行状况最稳定的脱硫工艺,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 由于其溶解度较小,极易在脱硫塔内及管道内形成结垢、堵塞现象。对比石灰石法脱硫技术,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则克服了石灰石—石灰法容易结垢的缺点。 2、间接石灰石-石膏法: 常见的间接石灰石-石膏法有:钠碱双碱法、碱性硫酸铝法和稀硫酸吸收法等。原理:钠碱、碱性氧化铝或稀硫酸吸收SO2,生成的吸收液与石灰石反应而得以再生,并生成石膏。该法操作简单,二次污染少,无结垢和堵塞问题,脱硫效率高,但是生成的石膏产品质量较差。 3、柠檬吸收法:

有机胺法脱硫工艺流程电子教案

有机胺法脱硫工艺流 程

有机胺法脱硫工艺 1、工艺流程 本烟气脱硫装置采用湿法有机胺脱硫工艺,装置采用有机胺浓液稀释到一定浓度后作为脱硫剂。该工艺主要分为4个过程,即烟气的预处理、SO2的吸收、SO2的再生和胺液的净化。 烟气预处理的目的是降低进入脱硫塔烟气温度和洗涤烟气中的酸雾及粉尘等杂质,为烟气在脱硫塔采用有机胺脱硫剂高效脱硫奠定基础。烟气预处理设置洗涤塔一座,采用空塔喷雾洗涤降温除尘。 二氧化硫吸收系统是烟气脱硫系统的核心。在吸收装置中吸收剂与烟气相接触,吸收剂与SO2发生可逆性反应。为了达到最大的吸收效果,采用高效耐腐蚀规整填料塔和空喷吸收相结合的形式。烟气经过洗涤塔洗涤降温净化后,将烟气中的粉尘和部分SO3等杂质洗涤下来,烟气温度被降低至约40℃,进入脱硫塔下段,与从喷头处循环喷淋的脱硫液逆流接触,气体中60%的SO2被吸收。未被吸收的烟气进入脱硫塔中部,在两段分布的规整填料中实现气液的逆流接触和SO2的高效吸收,吸收液为再生塔再生后温度35~45℃的贫液。未被吸收的净化气进入脱硫塔上部,经回收液回收夹带的溶液后,从塔顶引出,经塔顶烟囱送至硫酸尾气总管。 SO2再生装置包含一个再沸器、一座再生塔及二氧化硫、蒸汽冷凝冷却系统和二氧化硫真空系统,将吸收了SO2的富液从吸收装

置通过换热后进入再生装置,减压再生后返回脱硫塔。从脱硫塔底部出来的吸收液温度约43~45℃,经富液泵打入再生塔一级冷凝器、贫富液换热器升温至约60~65℃,进入再生塔上部,塔釜经再沸器加热至75~85℃再生。从再生塔底部出来的溶液经贫液泵加压,进入贫富液换热器换热、贫液冷却器冷却后,大部分进入脱硫塔吸收SO2,小部分送溶液净化装置,以除去溶液中的热稳定性盐。 贫液经脱盐前冷却器冷却后,进入脱硫液净化系统除去系统中的SO42-和Cl-。净化后的脱硫液进入系统继续使用。 2、工艺原理 有机胺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烟气脱硫技术、具有处理二氧化硫浓度低、脱硫效率高、吸收剂可以循环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能有效解决烟气制酸的稳定性问题等优点。 有机胺脱硫化学原理为:在水溶液中,溶解的SO2会发生式(1) 、(2) 所示的可逆水合和电离过程。 在水中加入有机胺缓冲剂,通过和水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胺盐,反应(1)、(2) 方3程式向右发生反应,增大了SO2的溶解量如反应(3),可以增加SO2的溶解量。采用蒸汽加热,可以逆转(1) ~(3) 的方程式,再生吸收剂,得到高浓度的SO2气体,对SO2进行回收利用。 一元胺的吸收功能过于稳定,以至于无法通过改变温度再生 SO2,一旦一元胺与SO2或其他的强酸发生化学反应便永久的生成

有机化学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第十五章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2 (1)硫酸二乙酯)甲磺酰氯)磷酸三苯酯)对硝基苯磺酸甲酯(4(3 -二氯代乙硫醚2 (6),2')对氨基苯磺酰胺(5 (7)二苯砜)环丁砜(8 9()苯基亚膦酸乙酯)苯基亚膦酰氯(10 答案: OO(1)(2)S ClCH S CHCHCHOOCH33322OOO(4)(3)OOPOCHSNO 323O(6)(5)O ClSCHCHCHClCH NHSNH222222OO(7)(8)SSOOO(10)(9)OOH PCl CHOCHP32H : .命名下列化物 2. 答案: )对甲苯环)对羧基苯磺酸(4)巯基乙醇(2)巯基乙酸(3 (1)氯化)碘化环已基二甲基锍(7已基二甲基锍(5)乙硫革甲醇(6)甲)苯基膦酸二乙酯(10N-甲基对甲苯磺酰胺(9四羟甲基磷(8)基乙基氯膦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3 答案:不发),HSH(乙硫醇(1)可以用氨水处理,能产生沉淀的为 C-AgNO523). 二甲硫醚SCH(生反应的是CH33为的泡产生气处用NaHCO水溶液理,能可(2)以CO23(甲基磺酸甲CHCHSOH(CHCHSO乙基硫醇),不产生气泡的为323333酯)。(甲CHSCHHSCH氨水处理,3 ()可以用能产生沉淀的为-AgNO3223 SCHCHHOCH硫基乙硫醇),不产生气泡的为(甲基硫基乙醇)。322. )可以用水处理,在室温下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热效应的为4(COClCH3(对甲苯甲酰氯),而几乎不发生明显反应,出ClSOHC32. 现水与油分层现象的为(对甲苯磺酰氯)4.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 产物: 答案:(1)+3HCl3+POCl CHOHCHOOP 3333O(2) r H n-CBP n-C-CO)HPHO)(n(+n-CH9423949494(3)CHS2HClCHC+HCHOHCSHHS(CH)CH 6565322SCN2(4)1:1SH+OHCHHSCH222O(5)Li n-CH(1)94CH)S(CH+LiBr

有机胺法脱硫工艺流程

有机胺法脱硫工艺 1、工艺流程 本烟气脱硫装置采用湿法有机胺脱硫工艺,装置采用有机胺浓液稀释到一定浓度后作为脱硫剂。该工艺主要分为4个过程,即烟气的预处理、SO2的吸收、SO2的再生和胺液的净化。 烟气预处理的目的是降低进入脱硫塔烟气温度和洗涤烟气中的酸雾及粉尘等杂质,为烟气在脱硫塔采用有机胺脱硫剂高效脱硫奠定基础。烟气预处理设置洗涤塔一座,采用空塔喷雾洗涤降温除尘。 二氧化硫吸收系统是烟气脱硫系统的核心。在吸收装置中吸收剂与烟气相接触,吸收剂与SO2发生可逆性反应。为了达到最大的吸收效果,采用高效耐腐蚀规整填料塔和空喷吸收相结合的形式。烟气经过洗涤塔洗涤降温净化后,将烟气中的粉尘和部分SO3等杂质洗涤下来,烟气温度被降低至约40℃,进入脱硫塔下段,与从喷头处循环喷淋的脱硫液逆流接触,气体中60%的SO2被吸收。未被吸收的烟气进入脱硫塔中部,在两段分布的规整填料中实现气液的逆流接触和SO2的高效吸收,吸收液为再生塔再生后温度35~45℃的贫液。未被吸收的净化气进入脱硫塔上部,经回收液回收夹带的溶液后,从塔顶引出,经塔顶烟囱送至硫酸尾气总管。 SO2再生装置包含一个再沸器、一座再生塔及二氧化硫、蒸汽冷凝冷却系统和二氧化硫真空系统,将吸收了SO2的富液从吸收装置通过换热后进入再生装置,减压再生后返回脱硫塔。从脱硫塔底部出来

的吸收液温度约43~45℃,经富液泵打入再生塔一级冷凝器、贫富液换热器升温至约60~65℃,进入再生塔上部,塔釜经再沸器加热至75~85℃再生。从再生塔底部出来的溶液经贫液泵加压,进入贫富液换热器换热、贫液冷却器冷却后,大部分进入脱硫塔吸收SO2,小部分送溶液净化装置,以除去溶液中的热稳定性盐。 贫液经脱盐前冷却器冷却后,进入脱硫液净化系统除去系统中的SO42-和Cl-。净化后的脱硫液进入系统继续使用。 2、工艺原理 有机胺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烟气脱硫技术、具有处理二氧化硫浓度低、脱硫效率高、吸收剂可以循环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能有效解决烟气制酸的稳定性问题等优点。 有机胺脱硫化学原理为:在水溶液中,溶解的SO2会发生式(1) 、(2) 所示的可逆水合和电离过程。 在水中加入有机胺缓冲剂,通过和水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胺盐,反应(1)、(2) 方3程式向右发生反应,增大了SO2的溶解量如反应(3),可以增加SO2的溶解量。采用蒸汽加热,可以逆转(1) ~(3) 的方程式,再生吸收剂,得到高浓度的SO2气体,对SO2进行回收利用。 一元胺的吸收功能过于稳定,以至于无法通过改变温度再生SO2,一旦一元胺与SO2或其他的强酸发生化学反应便永久的生成一种非常稳定的胺盐。二元胺在烟气脱硫上具有更大优势,二元胺在工艺过程中首先与一种发生反应:

钢材截面

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 时间:2002-09-05 23:58:27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型号分类 3.1型号原则 3.2型号编制方法 3.3本标准中焊条型号举例如下 4 技术要求 4.1尺寸 4.2药皮 4.3T型接头角焊缝 4.4熔敷金属化学成分 4.5力学性能 4.6焊缝射线探伤 4.7药皮含水量或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 5 试验方法 5.1试验用母材 5.2焊条烘干与焊接电流种类 5.3T型接头角焊缝试验 5.4熔敷金属化学分析 5.5力学性能试验 5.6焊缝射线探伤试验 5.7焊条药皮含水量试验 5.8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试验 5.9吸潮试验 6 检验规则 7 包装、标记、质量证明书 附录A 低合金钢焊条标准有关规定的简要说明(参考件) 附录B 药皮含水量试验装置的改进(参考件) 附加说明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合金钢焊条型号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药皮焊条电弧焊接用低合金钢焊条。 2引用标准 GB700碳素结构钢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223.1-223.24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2652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2650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GB2653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 GB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T3965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 3型号分类 3.1型号划分原则 焊条型号根据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药皮类型、焊接位置和焊接电流种类划分,见表1及表2。 3.2型号编制方法:

字母“E“表示焊条;前两位数字表示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的最小值;第三位数字表示焊条的焊接位置,“0“及“1“表示焊要适用于全位置焊接(平、立、仰、横),“2“表示焊条适用于平焊及及平角焊,第三位和第四位数组合时表示焊接电流种类及药皮类型。后缀字母为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分类代号,并以短划“-“与前面数字分开,若还具有附加化学成分时,附加化学成分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并在短划“-“与前面后缀字母分开。对于E50XX-X、E55XX-X、E60XX-X型低氢焊条在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分类后缀字母或附加化学成分后面加字母“R“时,表示耐吸潮焊条。 表1 焊条型号药皮类型焊接位置电流种类 E50系列-熔敷金属抗拉强度≥490Mpa(50kgf/mm2) E5003-X 钛钙型平、立、仰、横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5010-X 高纤维素钠型直流反接 E5011-X 高纤维素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5015-X 低氢钠型直流反接 E5016-X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5018-X 铁粉低氢型 E5020-X 高氧化铁型平角焊交流或直流正接 平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5027-X 铁粉氧化铁型平角焊交流或直流正接 平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55系列-熔敷金属抗拉强度≥540Mpa(55kgf/mm2) E5500-X 特殊型平、立、仰、横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5503-X 钛钙型 E5510-X 高纤维素钠型直流反接 E5511-X 高纤维素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5513-X 高钛钾型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5515-X 低氢钠型直流反接 E5516-X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5518-X 铁粉低氢型 E60系列-熔敷金属抗拉强度≥590Mpa(60kgf/mm2) E6000-X 特殊型平、立、仰、横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6010-X 高纤维素钠型直流反接 E6011-X 高纤维素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6013-X 高钛钾型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6015-X 低氢钠型直流反接 E6016-X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6018-X 铁粉低氢型 E70系列-熔敷金属抗拉强度≥690Mpa(70kgf/mm2) E7010-X 高纤维素钠型平、立、仰、横直流反接 E7011-X 高纤维素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7013-X 高钛钾型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7015-X 低氢钠型直流反接 E7016-X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7018-X 铁粉低氢型 E75系列-熔敷金属抗拉强度≥740Mpa(75kgf/mm2) E7515-X 低氢钠型平、立、仰、横直流反接 E7516-X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7518-X 铁粉低氢型 E80系列-熔敷金属抗拉强度≥780Mpa(80kgf/mm2) E8015-X 低氢钠型平、立、仰、横直流反接 E8016-X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是一种实践活动,更是一种认识活动,精神发展的活动。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发明创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思路宽广,还能启迪学生的智性、悟性,引发思维发散,知识迁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从题目入手从题目人手,寻找比较点,自然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题,通常是语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作者写作意图的显露,或是某种有关课本内容的提示。一些课题本身就具有比较点,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比较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导人课题。如《死海不死》中的“死”,含义一样就会使题目自相矛盾,那么不该矛盾的两个“死”又指什么呢?同一个“死”,不同含义的比较话题一下使学生的新鲜好奇的情绪转换到死海“死”的特征,而又不“死”的探究中;又如《这是一颗流星》中的“流星”,学生熟悉的流星是发光发热,一闪即逝,而题目中的“流星”又指什么呢?了解流星那样小而耀眼的记敏内容,领悟歌颂又不象流星那样会消逝的充满单稚,充满爱心的主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效果。 2、从整体感知从整体感知,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认识,提高阅读能力。如在了解《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思路是按先抽象、后具体,先整体、再局部的逻辑顺序,依次介绍外观美,内部结构精巧等特点。在比较阅读了《苏州园林》的思路相同在材料安排总分逻辑顺序,不同在《苏州园林》的说明内容不再是人工建筑物本身,而选择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苏州园林建筑的总体艺术构思,总体艺术风格为说明重点的又如《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文体均为小说,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孔乙己是一个封建教育的牺牲品,他是封建教育之下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的毒害,最后被封建制度吃掉的一类人的缩影。范进则比孔乙己受害更深。可当他中举后,便很快与张乡绅勾结在一起,成了封建社会的爪牙。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封建教育下的知识分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像孔乙己一样,没能走上仕途,成了封建教育的牺牲品,另一类如范进,为了升官便与统治阶级勾结在一起,成了他们的爪牙。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和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3、从字、词、句、篇的深层感悟、认知开阔学生的思路从字、词、句、篇的深层感悟、认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如《死海不死》一文中三次用到“死”这个词,同中求异。对照求异领悟了死海灭绝鱼虾、水草,但淹不死人的特点和原因,领悟了作者对人类如不加调控,死海终会干涸直至最后消失的警示。《分马》中同是土改积极分子的白大嫂子、老初、老田夫妇和老孙头,在自愿让出刚刚到手的牛、马给老王太太时,却又有截然不同的心态和表现。对比中把握了老孙头既想进步又摆脱不了自私圆滑的人物性格。由于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比较,学生理解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情况,从而使概念更明晰,知识更扎实。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广泛,功效双倍,但这种方法,又不能滥用。比较时要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出发点,注意分寸,把握时机,选准比较点,恰当地运用比较,“比较”就能奏效。

并行计算简介

并行计算简介 Blaise Barney,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译者:卢洋,同济大学 原文地址:https://https://www.doczj.com/doc/ef12202828.html,/tutorials/parallel_comp/ 目录 1 摘要 2 概述 2.1 什么是并行计算 2.2 为什么使用并行计算 3 概念和术语 3.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3.2 Flynn经典分类法 3.3 一些通用的并行术语 4 并行计算机存储结构 4.1 共享内存 4.2 分布式内存 4.3 混合型分布式共享内存 5 并行编程模型 5.1 概览 5.2 共享内存模型 5.3 线程模型 5.4 消息传递模型 5.5 数据并行模型 5.6 其他模型 6 设计并行程序 6.1 自动化vs. 手工并行化 6.2 问题的理解和程序 6.3 问题分解

6.4 通信 6.5 同步 6.6 数据依赖 6.7 负载平衡 6.8 粒度 6.9 I/O 6.10 并行程序设计的限制和消耗 6.11 性能分析与调整 7 并行示例 7.1 数组程序 7.2 PI 的计算 7.3 简单的加热等式 7.4 一维的波等式 8 参考和更多信息 1 摘要 为了让新手更加容易熟悉此话题,本教程覆盖了并行计算中比较基础的部分。首先在概述中介绍的是与并行计算相关的术语和概念。然后探索并行存储模型和编程模型这两个话题。之后讨论一些并行程序设计相关的问题。本教程还包含了几个将简单串行化程序并行化的例子。无基础亦可阅读。 2 概述 2.1 什么是并行计算 传统上,一般的软件设计都是串行式计算: -软件在一台只有一个CPU的电脑上运行; -问题被分解成离散的指令序列; -指令被一条接一条的执行; -在任何时间CPU上最多只有一条指令在运行 图

含硫含磷有机化合物

第十五章 含硫、含磷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的: 了解一些常见的含磷有机化合物,熟悉硫醇、硫酚、硫醚,膦酸和膦酸酯类,磷酸酯和硫代磷酸酯类命名规则,掌握硫醇、硫酚、硫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主要作为有机合成试剂使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含硫、含磷有机化合物的特性问题。 第一节含硫有机化合物 一、结构类型与命名 S 原子可形成与氧相似的低价含硫化合物。如:R-SH 硫醇 R-S-R 硫醚C 6H 5-SH 硫酚 —SH 官能团,叫做硫氢基或巯(音求)基。硫醇、硫酚、硫醚等含硫化合物的命名较简单,可在相应的含氧衍生物类名前加上“硫”字即可。例如: 甲硫醇 CH 3SH 2-丙硫醇 (CH 3)2CHSH 二甲硫醚 CH 3SCH 3 2,2‘-二氯二乙硫醚 ClCH 2CH 2SCH 2CH 2Cl 苯甲硫醚 C 6H 5SCH 3 如果-SH 作为取代基命名时,则与其他官能团的命名原则相同。例如: 巯基乙酸 HS-CH 2-COOH 2-氨基-3-巯基丙酸 HS-CH 2-CH(NH 2)-COOH 亚砜、砜、磺酸及其衍生物的命名,也只需在类名前加上相应的烃基名称就可以。例如: CH 3-S-CH 3O S O O S O O OH CH 3 S O O Cl CH 3 S O O H 2N NH 2二甲亚砜 二苯砜 甲磺酸 对甲苯磺酸 对甲苯磺酰氯 对氨基苯磺酰胺 S O O CH 3OH

二、硫醇、硫酚 1. 物理性质和制法 沸点低于相应的含氧化合物,因其极性:S

3导线的种类和截面的选择

第四章低压绝缘布线 三、导线的种类和截面的选择 1、导线种类 室内配线均采用绝缘导线 按股数分:单股按材料分:铜线 铝线 橡皮绝缘线 按绝缘材料分: 聚氯乙烯塑料线 表格3—1

一般情况:干燥房屋,采用塑料线 潮湿地方,采用橡皮绝缘线 有电动机的房屋,采用橡皮绝缘线,靠近地面宜用塑料管。 2、导线截面的选择 选择的原则:同时满足允许载流量(发热条件),机械强度、允许电压损失等条件。 一般是先按其中一个条件选择,再以其它几个条件校验,选出截面最大的一个即可。其值不应低于下面表格3—2所列数值。 例如:Ⅰ、线路短,负载电流大,可先按允许载流量(发热条件)选择。 Ⅱ、线路长,可先按允许电压损失条件选择 Ⅲ、负载小,线路又不长,可先按机械强度条件选择 Ⅳ、动力线路可先按允许载流量(发热条件)选择,因为这样选出的截面最大。 注意: ①允许载流量(发热条件):表3—3~3—5列出了不同敷设时的要求。 ②机械强度要求:导线截面不应小于表格3—2中的数值。 ③允许电压损失:自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口至线路末端(不包括接户线)的允 许电压降不应大于额定电压(220、380V)的的5%(农村的7%) 表格3—2

表格3—3 注:

★导线线芯最高允许的工作温度:+650C ★周围环境温度:+250C 表格3—4 注意: ★导线线芯最高允许的工作温度:+650C ★周围环境温度:+250C

表格3—5 注意: ★导线线芯最高允许的工作温度:+650C ★周围环境温度:+250C

(1) 220V 照明线路 ① 照明线路(包括接户线和进户线)应使用额定电压不低于250V 的绝缘线 ② 导线截面按机械强度和允许载流量(即发热条件)进行选择。(负荷小: 按机械强度选择;负荷大:按允许载流量进行选择) 例题: 某用户有一条供给10间房用电的220V 照明线路,每间房内平均有40W 灯泡两个,做饭用30W 的吹风机5台,电风扇共5台(每台50W ),电视机共4台(每台60W ),院内还有100W 公用照明灯泡一个。线路采用铝 芯塑料线明线敷设,环境温度250,试选择导线截面。 解:按全部负荷计算工作电流 A U p I i 7220 1540 22010046055053010240==+?+?+?+??= = ∑工 查表3--3:1.5mm 2铝芯塑料线 I 允=18A 且 I 工﹤I 允 查表3—2 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 故选用1.5mm 2 线聚氯乙烯铝芯塑料线。 (2) 380/220V 动力线路 ① 动力线路应使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 的绝缘线 ② 导线截面先按允许载流量(发热条件)进行选择,然后按机械强度和允 许电压损失进行校验。 ③ 对380V 的电动机可用下面表格3—6估算。 表格3—6

第十五章 含硫含磷有机化合物

第十五章含硫含磷有机化合物 [目的要求]: 1.掌握硫、磷原子的成键特征,了解含硫、含磷有机化合物的类型和命名。 2.掌握硫醇、硫酚、硫醚、亚砜和砜的制法、性质及有机硫试剂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3.掌握磺酸制法和性质,了解其衍生物的制法和性质。 4.掌握膦、季鏻盐的制法和魏悌希反应。 5.了解一些有机磷农药。 [教学内容]: 第一节硫、磷原子的成键特征 第二节含硫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有机硫试剂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第四节磺酸及其衍生物 第五节含磷有机化合物 §15-1 S、P原子的成键特征 一、电子构型 1.核外电子排布 N 22S21S2 2S22 3P3; O:1S22S2 2P4;S:1S2 2S2 2P63S2 3P4; N7P15O8S16

2.比较 它们能形成相似的共价化合物: R —OH 醇, R 3N 胺; R —SH 硫醇, R 3P 膦 二、P - P π键 1.P -2P π键 (C=O ; C=C ; C=N ) 2.2P -3P π(C=S ) 三、3d 轨道参与成键 1.S 电子跃迁到3d 轨道上,形成由S 、P 、d 轨道组合成的杂化轨道,参与成键。 2.用它的空3d 轨道,接受外界提供的未成键电子对(P 电子对)填充其空轨道,而形成一类新的π键,它是由d 轨道和P 轨道相互重叠而形成的,所以叫做d - P π。(图15-1) 原子体积 电负性 受核的束缚力 和C 成键 O 、N 较小 较大 较大 2P —2P π S 、P 较大 较小 较小 2P —3P π + ++--+ -

四、与胺类似的含S 、P 有机物 §15-2 含硫有机物 一、低价含硫化合物——硫醇、硫酚和硫醚 1.结构和命名 S 原子可形成与氧相似的低价含化合物。—SH 官能团,叫做硫氢基或巯(音求)基。 2.制备 ⑴ 硫醇 硫脲 异硫脲盐 R-S H SH R-S -R 硫醚 硫酚 硫醇 +RX NaSH NaX 乙醇△ +RX S C NH 2 NH 2+△乙醇S C NH 2 R H 2O OH - H 2S RCH 2CH 2SH +RCH=CH 2ThO 2 R-OH +H 2S R-S H +H 2O 400 ℃ 1 23 叔胺 1 23 R 4季铵盐氧化叔胺 1 2 R 3 1 23叔膦 1 23 R 4 季鏻盐 氧化叔膦 1 2 R 3 1 2硫醚 1 23铳盐 亚砜 1 2

有机胺法烟气脱硫技术

有机胺法烟气脱硫技术 有机胺法技术概述 路博环保有机胺法技术是成都赛普瑞兴在成熟的烟道气二氧化碳技术上发展而成的、先进的SO2技术,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已经完成实验室模拟试验,各项工艺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工艺水平。有机胺法烟道气脱硫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效果可完全满足下述大气固定源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 —2003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 有机胺法脱硫技术工艺流程 路博环保烟道气首先进入水洗除尘塔,在塔内除尘降温后进入吸收塔,在吸收塔内与脱硫溶剂逆流接触脱除SO2,净化后的烟道气符合环保标准,送回烟道或者直接放空。吸收SO2后的富液经加压后进溶液换热器换热后进入塔,在塔内被蒸汽汽提,并经再沸器加热为热贫液。热贫液经换热后进贫液泵加压,再经贫液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吸收塔,循环吸收SO2。 路博环保从再生塔解析出来的SO2经冷却、分离后纯度达到99%以上,可作为硫酸、液体SO2或硫磺生产中所需原料。 有机胺法烟气脱硫技术主要设备 水洗塔、吸收塔、再生塔、换热器、流程泵等。 技术特点: (1)脱硫效率高 ①SO2脱除率≥ 99%; ②脱硫深度可达SO2< 20mg/Nm3; ③脱硫适应范围宽并能达到净化指标。 (2)实现二氧化硫资源 SO2被全部回收,制成99%以上的干基气体或液体SO2,可以用于制造硫酸、硫化工产品或硫磺的原料。 (3)环境友好 脱硫装置无新生固体排放,无排放。 (4)工艺先进 工艺流程短、设备少、自动化程度高,系统运行可靠,开停车方便。 (5)经济性好 ①SO2可以作为产品销售。 ②无三废排放。 ③电耗低:溶液循环量小,电耗低 ④热耗低:可以利用烟气废热实现有机胺再生,达到热量零消耗。 ⑤与无机氨法相比,SO2不是最终产品,后续投资较大。 适用范围: 适用于烟气排放量大、SO2含量高的系统。

常用中药断面,横切面归类

断面方面 (一)断面纤维状的品种:断面纤维状,野葛北豆黄,藁甘柴石菖。 北豆根苦参野葛甘草(有粉性)黄芪(并显粉性)藁本(纤维状)柴胡(片状纤维性)石菖蒲 (二)断面有粉性的品种:断面有粉性,莪人川芷卿,何太防香茎(根茎)。 何首乌(有粉性)太子参(显粉性)川乌(粉质)防己(粉性)人参(显粉性)香附(晒干的品种显粉性)徐长卿白芷莪术(稍带粉性) (三)断面富粉性的品种:植物断面富粉性,葛母半天药南星。 粉葛天花粉半夏川贝母浙贝母山药(光山药粉性足)天南星(粉性) (四)断面显纤维性、有粉性的品种 甘草(纤维性、有粉性)黄芪(纤维性、显粉性) (五)断面颗粒性的品种:大泽射玉山,颗粒性面断。 大黄泽泻(有多数细孔)射干玉竹(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毛山药(颗粒状,粉性) (六)断面角质样的品种:断面角质样,红太附延香,芍及术玉黄,天郁牛莪姜。 红参延胡索白芍附子(黑白附片)太子参(烫制品)牛膝白术(烘白术)香附(蒸煮者)黄精玉竹(角质样或显颗粒性)天冬姜黄郁金(绿丝黄丝郁金)白及天麻莪术(广西莪术有角质样光泽、蓬莪术具角质样蜡光或稍带粉性) (七)断面有朱砂点的品种:羌活(分泌腔)毛苍术(大型油室) 第四部分显微鉴定总结 双子叶根及根茎横断面(从外向内依次为): 木栓形内层,皮层韧初次,形次初木层,根射线达中,有髓是根茎。 单子叶根及根茎横断面(从外向内依次为):

单无形栓有表层,辐射为根散为茎,根髓茎无不见线,皮大木小最常见。 一、含草酸钙晶体的品种 <一>含簇晶的品种 1.大黄:草酸钙簇晶,棱角大多短钝,多,无石细胞,无纤维。 2.何首乌:有草酸钙簇晶(有少数管胞和木纤维) 3.太子参:薄壁细胞含少数簇晶 4.白芍:草酸钙簇晶较多,有的细胞含2个至数个簇晶,也有含晶细胞纵列成行(有木纤维长梭形)。 5.地榆: 薄壁组织有较的草酸钙蔟晶,有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6.人参:簇晶多,棱角锐尖(根茎导管旁偶有木纤维),淀粉粒有复粒,复粒由2~6分粒组成。 7.西洋参:簇晶棱角较长而尖,有树脂道,树脂道内含棕色树脂,淀粉粒为 单粒,类圆形。 8.三七:簇晶少,其棱角较钝。有树脂道碎片。淀粉粒有复粒,复粒由2~10分粒组成。 9.白芷:薄壁细胞有簇晶(18微米)。 10.牡丹皮:含簇晶,含晶细胞排列成行,也有一个薄壁细胞中含数个簇晶,或簇晶充塞于细胞间隙中,有时可见牡丹酚针状、片状结晶。 11.辛夷:有时可见簇晶,有的石细胞成分枝状,油细胞众多。 12.丁香:簇晶细小,极多,油室众多,纤维。 13.金银花:簇晶细小。 14.山楂:草酸钙蔟晶少数(山里红无石细胞),山楂有较多石细胞。 15. 蓼大青叶:叶肉细胞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多量的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 16. 小茴香:每一糊粉粒中含细小簇晶1个。 簇晶要记牢,蓼太何大小,白芷牡丹芍,三人楂关榆,丁香金银小。

买卖合同比较法案例

篇一:合同法经典案例 买卖合同、共有关系 个体户张某、王某二人于1999年10月1日从汽车交易中心购得一辆“东风”牌二手卡车,共同从事长途货物的运输业务。二人各出资人民币3万元。同年12月,张某驾驶这辆汽车外出联系业务时,遇到李某,李某表示愿意出资人民币8万元购买此车,张某随即将车卖给了李某,并办理了过户手续,事后,张某把卖车一事告知王某、王某要求分得一半款项。 李某买到此车后,于同年年底又将这辆卡车以人民币9万元卖给赵某。二人约定,买卖合同签订时,卡车即归赵某所有,赵某租车给李某使用,租期为1年,租金人民币1万元,二人签定协议后,到有关部门办理了登记过户手续。赵某把车租赁给李某使用期间,由于运输缺乏货源,于是李某准备自己备货,因缺乏资金遂向银行贷款人民币5万元,李某把那辆卡车作为抵押物,设定了抵押,双方签订了抵押协议,但没有进行抵押登记。 次年11月赵某把该车以人民币1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钱某。12月赵某以租期届满为由,要求李某归还卡车,李某得知赵某把车卖给钱某,遂不愿归还卡车,主张以人民币9万元买回此车,赵某不允,遂生纠纷。 现问: (1)张某、王某对卡车是什么财产关系? (2)张某、李某的汽车买卖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3)李某、赵某约定买卖合同签订时,卡车即归赵某所有,该约定是否有效?为什么? (4)李某与银行的抵押合同能否生效?为什么? (5)李某主张买回卡车的主张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6)截止纠纷发生时,该卡车所有权归谁享有?为什么? 答案: (1)张某、王某对卡车是按份共有关系。 (2)有效。因为张某擅自处分共有财产,该合同初为效力待定合同,后经王某默认而得补正,转为有效合同。 (3)有效。合同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 (4)不能生效。一是因为李某无权以他人所有之物设立抵押,二是因为未办理抵押登记。(5)不能。因为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应以同等价格为条件。 (6)归赵某所有。因为赵某尚未将卡车交付给钱某,卡车所有权并未转移。法理详解:(1)、(2)张某、王某按份投资购买卡车,共同从事运输业务,依法成立按份共有关系。按份共有又称分别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民法通则》 第78条规定:“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 既为共有关系,共有财产全属于全体共有人所有,因此,共有财产的处分,必须取得全体共有人的同意。一个或者几个共有人未经全体共有人的同意,擅自对共有财产进行法律上的处分的,对其他其有人不产生法律效力。但如果其他共有人事后追认该行为,则该处分行为有效。《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不效。”本案中王某事后得知后,要求分得一半款项的行为表明,王某是追认了张某的无权处分行为。 (3)、(6)《合同法》第133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超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另有约定的除外。”第(3)问所列情形即属于本条所指的“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情形,即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标的物移转时间,而不受“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的束缚。而第(6)问则应适用“标的手所有权自标的手交付时起转移”的约束,依本案案情交待,纠纷发生之时,

运用比较法讲解

运用比较法讲解“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可以说“比较法”用于生活中的方方方面。今天我们就运用“比较法”来学习我们《电气安全工程》中的“间接接触电击防护”这一章节。 黄老师在为我们授课时专门提出了:大家要想学好“间接接触电击防护”这一章节就要好好的运用“比较法”。 我们知道“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有三个电网-用电器系统,它们分别为“IT系统”、“TT 系统”、“TN系统”。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它们三者间各有相同点,各有区别。 “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如右图所 示)“I”是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 “T”就是用电设备接地。其原理是通过用电器 接地保护。也就是导线直接连通机器和大地,以 免人操作电器时电器漏电给人造成电击。其原理 计算公式如下: ∵人体电阻(R P)远大于连接导线电阻(R E) ∴人体相对于接地导线绝缘 故有:U P=3R E*U/(3R E+R) I P=U/(3R E+R) ∵R E<<∣Z∣,所以漏电设备故障对滴电压大大 降低。只要适当控制RE的大小,即可限制该故 障电压在安全范围之内。一般的条件下(电压为 220V)R E=4Ω,则人体的电压降低为4.6V,人体 电流减小为2.3mA。 然而这个接地电阻值不是恒定不变的,它是根据用电器的使用规格来确定的。比如说一些高压配电用电器,国家要求是接地电压不大于0.5Ω;一些家用电器一般的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所以在我们日常作业时应该考虑生产的需要和经济的要求有选择性地去配用接地导线。 “IT”系统只有在不接地配电网中,由于其对地绝缘阻抗较高,单相接地电流较小,才有可能通过保护接地把漏电设备故障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人在潮湿的工作环境内,人体没有高阻抗,那接地导线就没有起到保护作用了。其实不然,虽然人体的阻抗变小了,但是保护接地的导线的电阻还是比人体的阻抗小得多,能起到一定的电流的分流作用,有效地减小了大部分的电压;如果没有保护接地的作用,用电器漏电直接透过人体与大地相联接,那用电器的漏电与大地产生的高电压完全附加在人体上,这样人的生命危险就特别的大了。所以对比之下,接地电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第二类保护系统——“TT”系统。所谓的“TT”系统就是电源直接接地, 用电器接地保护(如右图所示)。此系统的保护作用 是:如有一相漏电,则故障电流主要经接地地阻R E 和工作电阻R N构成回路,起到保护的作用。当人体 接触到用电器时,接地导线起到保护作用。其原理 如下: ∵人体的电阻RP与接地电阻RE并联 ∴并联电阻为:R=RE*RP/(RE+RP)……① ∴整个电路电阻为R总=RN+R

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硫磷原子的成键特征 价电子层构型 O 2S22p4 S 3S23P43d0 N 2S22P3 p 3S23P33d0 1. 由于价电子层构型类似,所以硫、磷原子可以形成与氧、氢相类似的共价键化合物。 醇胺硫醇膦 2. 由于3P轨道比2P轨道比较扩散,它与碳原子的2P轨道的相互重叠不如2P 轨道之间那样有效,以硫、磷原子难以和碳原子形成稳定的P—Pπ键。 如硫醛和硫酮,除了少数芳香硫酮(二苯硫酮)之外,一般不稳定,易于二聚,三聚或多聚成为只含σ键的化合物 3. 硫,磷除了利用3S,3P电子成键外,还可以利用能量上相接近的空3d轨道参 与成键。 3d轨道参与成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s电子跃迁到3d轨道上,形成由s. p. d电子组合而成的杂化轨道 磷原子 sp3d杂化形成五个共价单键 PCl 5 硫原子 sp3d2杂化形成六个共价单键 SF 6 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它的空3d轨道,接受外界提供的未成键电子对形成 d—Pπ键,如:亚砜,砜,磷酸酯都是含有这种d-Pπ键。 4 硫,磷原子常取sp3杂化态,与胺类似具有四方体构型 叔胺叔膦硫醚 季铵盐季膦盐锍盐 氧化叔胺氧化叔膦亚砜 第二节含硫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和命名 一结构类型

硫原子可以形成与氧相似的低价含硫化合物 硫醇硫酚硫醚 二硫化物亚砜砜 次磺酸亚磺酸磺酸[][] 硫醛硫酮硫代羧酸 硫脲异硫氰酸酯黄原酸酯 二命名 含硫化合物的命名,只需在相应的含氧衍生物类名前加上“硫”字即可。 如: 异丙硫醇 2.2-二氯二乙硫醚 -SH作取代基命名时,与其他官能团的命名原则相同。 巯基乙酸 亚砜、砜、磺酸及其衍生物的命名,也只需在类名前加上相应的烃基就可以了。 二甲亚砜对甲苯磺酸环丁砜 对甲苯磺酰氯对氨基苯磺酰胺 第三节有机硫化合物的性质及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1 硫醇和硫酚 ① 制备 硫脲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