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感性活动”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

基于“感性活动”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

基于“感性活动”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
基于“感性活动”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

基于“感性活动”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现代性被理论界所关注,关于它的话语也越来越流行,成为热点讨论的话题。与此同时,这个话题所要求的是,一方面需要把现代性的内涵、特征、性质等等揭示出来并展现给世人,更重要的方面在于要从哲学上洞察其本质,开拓出对现代性分析的更高层次。当然,在哲学上对现代性深入分析的要求,首先是从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开始引入,形成当今学者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不同看法及其阐释方向。但是,如果我们要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作恰如其分地理解,就必须从“感性活动”出发展现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本质内涵,因为“马克思哲学的活力源自于我们生存的历史境况,或者竟可以这样说,它属于或深入于我们的存在世界本身”[1].在这样的旨趣上,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本质上是由“感性活动”作为根本的基础和原则形成的整个问题领域。

一、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的确立。

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史变革,是以“感性活动”对“感性实在性”和“抽象的精神劳动”的双重批判被课题化的。这一课题所要表明的关键在于,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以往形而上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传统而确立起来的“新哲学”的阐释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我们需要从哲学存在论(本体论)上明确其来历,并揭示出价值和意义。具体来说,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原则创造性地继承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实在性”和黑格尔的“精神的能动性”.

首先,“感性实在性”原理与费尔巴哈彼此关联。可以认为,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人与对象之间关系的问题,陷入到了困境。在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对人与对象的关系的解决途径上,费尔巴哈把感性实在性作为解决人与对象的关系的契入点,从人的感性存在出发并以感性直观作出了解释。就此而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高度赞扬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实在性及其功绩,指出:“他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了理论的基本原则。”

[2]158进一步来讲,费尔巴哈的感性实在性,它的贡献在于从哲学存在论的高度揭穿了

超星马克思主义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的今日处境 1 【单选题】“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句出自(C)。 ·A 、《马克思的幽灵》 ·B 、《哈姆莱特》 ·C、《共产党宣言》 ·D、《辩证理性批判》 2 【单选题】在海德格尔看来,胡塞尔与萨特都没有资格与马克思对话,是因为(A)。·A 、二人的思想没有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中 ·B 、二人的哲学研究领域不同于马克思 ·C、二人思想的时代意义不及马克思的影响深远 ·D、二人的哲学研究违背了人类的发展规律 3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体现在现代性、有原则高度和(D)三个关键词上。·A 、认识 ·B 、认知 ·C、继承 ·D、批判 4

叮叮小文库【多选题】萨特认为哲学自近代以来只创造了三个时代,分别是(BCD )。 ·A 、柏拉图、苏格拉底阶段 ·B 、笛卡尔、洛克阶段 ·C、康德、黑格尔阶段 ·D、马克思主义阶段 5 【判断题】 1999 年英国 BBC 评选“千年伟人”,最后获选的思想家是马克思。(正确) 6 【判断题】雅克·德里达是德国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错误) 现代性、现代世界 1 【单选题】马克思认为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有两个基本支柱,分别是( B )。 ·A 、资本、政治 ·B 、资本、现代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D、经济、现代哲学 2 【单选题】进步、增长和扩张作为现代世界最基本的特征,其来源是( C )。 ·A 、经济 ·B 、政权

叮叮小文库·C、资本 ·D、法律 3 【单选题】以下人物中,( D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分析过分析合理化。 ·A 、海德格尔 ·B 、胡塞尔 ·C、马克斯·韦伯 ·D、卢卡奇 4 【判断题】资本的本质特征是货币的转化。(错误) 5 【判断题】机器代表了自然科学的生产性的应用。(正确) 什么叫原则高度 1 【单选题】卢梭认为使人文明起来和使人没落下去的东西,在哲学家看来是(B)。 ·A 、金银 ·B 、铁和谷物 ·C、金银铁 ·D、工业和技术 2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犀利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1843年居巴黎后,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

纲领”。 1848年,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积极投入并指导这场革命斗争。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深刻总结革命教训,力求通过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晚年,马克思依然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新趋势和工人运动新情况,努力从更宏大的视野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 ——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曾经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

浅谈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

浅谈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 浅谈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 浅谈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 2006-11-26 哲学理论论文 浅谈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 浅谈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论文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现代性” “文化学” 论文摘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蕴涵着深刻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澄清该问题有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现代性”和“文化学”两个概念,但从他有关社会发展理论的相关论述看,“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已经内涵在其理论中。近年来,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对该问题的论述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上。笔者试从“现代性”和“文化学”两个视角和维度来阐发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是我们深层次理解、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路径。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性”维度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进行研究是国内理论界刚刚兴起的一股研究热潮,马克思的这方面思想还有待于我们去深入研究。“……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一个显着特征,这就是它并非是一般意义的现代性哲学,而主要是一种理论性的社会理论。关于现代性理论的阐发是同对现代社会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性”本身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涉及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但从根本上说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有两个主要来源,在阐发的过程中遵循着两条基本的理论路径:一是它本身所具有内在的理性思维传统(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传统)。二是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批判分析而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三个维度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三个维度 胡颖峰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 与西方一些学者要么全盘肯定现代性、要么全盘否定现代性不同,马克思运用辩证的方法,既肯定了现代性所产生的积极成果,又批判了现代性所导致的社会关系的物化和人的全面异化。通过对现代性的实践批判,马克思实现了对现代性的超越。 [关键词] 马克思 现代性 赞美 批判 超越 [中图分类号] B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917(2006)11-0040-03y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性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学 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现代性问题的讨论中,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备受关注。马克思的一些重要文本,比如 共产党宣言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等,也成为人们研究现代性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不同的人给予了不同的解读。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是现代性的维护者,认为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着大量与现代性思想相契合的观念,如赞扬理性、启蒙、自由、解放,肯定科学技术的重大社会意义;而有的学者却认为马克思是现代性的批判者,认为马克思从来没有赞扬过现代性,他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的现代性。通过对马克思一些重要文本进行深入研究,笔者认为马克思既讴歌了现代性,又批判了现代性,甚至还超越了现代性,正如丰子义所说:!资本主义由于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其发展既是促进现代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同时又是阻碍现代文明健康发展的消极力量。正是这样一种矛盾性,使得马克思对于现代性常常既持肯定的态度又持否定的态度。其实,不能抽象地讲马克思是现代性的维护者还是现代性的批判者,必须明确马克思对现代性究竟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又是什么。? [1] 丰子义的这一观点,对于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 的现代性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 在探讨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之前,笔者认为应首先对现代性这一概念作一界定。不同的学者对现代性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吉登斯认为:!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社会的缩略语。?[2]福柯则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不是时间概念。按照福柯的这种理解,现代性主要指的是一种与现实相联系的思想态度 与行为方式。高宣扬认为:!所谓#现代性?是指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资本主义历史时代所建构的各种社会文化制度及其基本精神。它实际上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建立以来所建构、传播、维护和进行正当化,并贯彻实行的一系列思想、理论、知识、技术、社会制度、文化、生活方式及精神状态等。?[3]在以上这些对现代性概念的界定中,笔者比较赞同高宣扬的界定。在界定了现代性这一概念后,接下来分析马克思对现代性所持的态度。 首先,马克思赞美、讴歌了现代性,肯定了资本主义现代性对社会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推动作用,具有非常革命的性质。在 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用抒情诗般的语言肯定了资本主义所取得的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4]资产阶级!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5]。!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6] 其次,马克思运用!世界历史?理论,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现代性立场。马克思明确肯定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所开启的!世界历史?新时代,认为这是一个为未来而生存的时代,因此体现了不同于以往历史的现代性取向。!世界历史?所呈现的现代性开启了人类的普遍交往时代,带来了人们社会生活的 40 2006年第11期(总第137期)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 SOCIAL SCIENCES NO.11,2006(Cumulatively,NO.137) y [收稿日期]2006-05-17 [作者简介]胡颖峰(1965-),男,江西金溪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钟卫华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定义述评 1. 领袖人物给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一定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来加以界定的,突出了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但是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本质,也没有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同时会被人误解为只要是马克思的言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会把马克思主义不同时期形成的成熟的、不成熟的观点都当作真理性的东西。斯大林则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这个定义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但同样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这门完整科 学的研究对象,只强调了自然和人类社会,而把思维领域排除在外。可见,列宁 和斯大林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定义的。 2. 国内学者给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 国内学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的知识、阅历和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定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高放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 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定义是简洁的一个定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

精髓,但不够完整。 吴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历史科学,是一门迄今为止我们所获得的具有最高视野的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也就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史学,其中包括着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这一定义有其合理性,但同样会让人 发生误解,很多人就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随着特定历史条件的消失和环境的变化,对今天马克思主义是否还适用提出了质疑,甚至以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 段若非也给马克思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世界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这一定义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言,并没有反映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状况,并且这个使用了“特别是、更特别是”的递进副词,这就“把关于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看成不 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更特别’的内容;即使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 律理论,也被看成不是马克思主义‘更特别’的内容。” 程恩富则认为,经过数十年国内外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定义的探讨和争论, 可以给出马克思主义四层面的新定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从创立主体层面界定),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 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从学术内涵层面界定),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 系(从社会功能层面界定),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从价值观念层面界定)。”除此之外,还有梅荣政、赵家祥、梁树发、郭大俊、桑志达等学者也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中华民族曾经在自然经济的大道上踽踽独行、一路领先,在徜徉了两千多年后历史便不再眷顾这只曾经的领头羊。伴随着鸦片战争隆隆的炮声,中华民族的国门被列强扣开了。封闭的民族壁垒被打破、天朝上国的美梦被惊醒,古老的中华帝国逐渐走向衰亡,中国社会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过渡。然而,马克思主义于中国的现代化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说中国的现代化必然要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引领。 首先先看一下中国在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最早始于鸦片战争,以李洪昌为代表的一群民族资本家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洋人先进性的行动,但此举在民主性质上得缺陷导致不可能救中国于水火;接下来开始“戊戌变法”,谭嗣同、康有为等人主张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想通过此举改变中国现状,在意义上却是有助于中国现代化,但是因为没有完全抛弃对封建社会的希望,也不能取得成功;以孙中山为指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社会的统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但是辛亥革命只代表了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注定了不能带领中国走的很远……因此,现代化必须要贯穿国家和民族生活和实践才能稳步前进,而马克思主义恰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给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们带来了希望。 十月革命的成功让中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各种思潮相比无论是在阶级基础、依靠力量还是在政治取向上都有鲜明的差别。这样的思想指引下,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觉得看到了希望,于是以一种坚定地信念要将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就劳苦大众与苦难之中。于是马克思主义就慢慢地在中国扎下了跟并不断发展成为今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其次,我们还可以发现,中国一直采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导是有它的内在逻辑的。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无论是从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底蕴与文化传统中分析,还是从具体的历史选择的客观需要上看,马克思主义与我们这个民族都有着内在契合,存在着理论对接与生长点,那就是要不断地求发展,以人为本的进行决策。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试题及答案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列主义独创性理论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全面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教育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他们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石;同时,他们特别声明: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自《共产党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大陆爆发了一系列民族民主革命,特别是发生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近代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显端倪。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新的发展,不断运用所创立的理论指导革命运动,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理论,修改某些具体的设想和论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列宁所处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已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展,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面对这样的现实,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胜利,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的认识,果断取消了基于战争环境与过去的认识而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余粮征集制,推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经济政策”,从忽视、排斥商品生产转向有计划地利用商品货币的积极作用,并把发展商业视为“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列宁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活动舞台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致力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近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在实践中,正是由于他敢于突破苏俄中心城市暴动的革命方式,从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在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他吸取苏联改造模式严重破坏生产力的教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一化三改”的路子,在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平稳、持续的发展,并对尔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社会主义理念和实践面临严峻挑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在敏锐洞察和正确揭示时代新主题的同时,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搞社会主义只能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他坚决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从根本上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成功推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使中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邓小平理论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进一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总结。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根据新世纪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国情和历史任务、党的执政地位,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实践提出的新思想、新标准、新要求,把实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

姓名:张云天学号:2013232025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题目: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综述 关键词: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综述 目录: 一,现代性的内涵和特征 二,马克思与现代性 三,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发展方向 正文: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先阐述现代性的内涵,然后再介绍中国学术界两位教授即丰子恺、汪文富对现代性及其特征的看法。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李淑梅、邹广文、任平教授对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的看法,说明学术界目前已形成对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的一致看法,即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有一定性研究,他发表过自己的看法,直到今天他的一些理论仍具有启发性价值。 第三部分指出目前中国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两大发展方向,从批判性出发,阐述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性质,体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主要代表人物有吴晓明、欧阳康;从实践性出发,找到马克思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契合点,证明其当代价值,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德峰、何萍。 参考文献: 【1】刘国胜,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辨析[J].桂海论丛,2007 【2】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6,(2). 【3】王德峰,在当代问题中重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哲学研究,2008,(1).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现代性问题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思潮,它对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现代西方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地批判。上世纪90年代,对于现代性的相关研究开始进入中国学术界的视野,并与中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相互交流、碰撞,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直接导致了马克思现代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对今年来学术界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汇总,试图揭示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综述 一,现代性的内涵和特征 “modemitv”(现代性)一词,首次收入于1627年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但在当时,它的使用与我们今天所讨论的“现代性”意义差别甚远。“现代性”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和学术名词,它的广泛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才逐渐兴起的。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首次对“现代性”从社会学进行理解和阐释,他将现代性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他认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致于1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1】 现代性问题进入中国学术视野后,中国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新的定义与诠释,并对其内涵和特征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促进了其理论的发展。 丰子恺教授认为,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与表现,是由许多因素在一起复合形成的。它涉及政治、文化、经济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总体性概念,既是显性的,也是隐性的。它既可以指现代社会中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民主政治、科学管理等,又可以指现代社会中个人突出的主体意识和行动,同时也是自由、民主、平等等时代精神的体现。现代性作为西方主导的现代社会的缩影,在一开始便蕴含着深刻的矛盾。一方面,现代性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文明成果,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发展,又加速了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促进自由、民主、科学等时代精神的革新。但另一方面,现代性又是在资本主义的血与火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使广大劳动人民和殖民地被压迫的民族饱受战争的痛苦和残忍的剥削、压榨。 江文富教授指出,现代性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随着人的主体意识觉醒而发展起来的,个人主体性的张扬和发展,是贯穿现代社会的一条主线。个人主体性的发展,提高了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能力,促进了工具理性的发展。同时,各人主体性的发展,也促进了人脑中个人、社会观念的革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精神。主体性张扬、工具理性、现代精神是现代社会形成的三大重要要素,加速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但同时,现代社会主体性的发展也导致了种种恶果,主体性的发展导致人类与自然、社会高度分离,加深了彼此的对立发展。一方面,工具理性的高度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了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了人对自然资源的无限掠夺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产生了环境破坏、资源匮乏、生态危机等一系列危害。另一方面,工具理性和时代精神又先天地为人类设计了一个牢笼,隔断了人类与社会的直接联系,压制了人类的感情和精神的宣泄,导致人类基本人性和自由精神的丧失。二,马克思与现代性 目前,学界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讨论,基本上形成了对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的一致看法,绝大多数学者认同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有一定性研究,发表过自己的

浅谈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必要性

WORD格式整理版 海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论文 (二○一五至二○一六学年度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论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学生姓名:暨巧莹 学生学号:20141602310007 所在学院: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 年级专业: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任课教师:丛德生 完成日期:2015 年 11 月 21 日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论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现代大学生在就业、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正在承受着莫大的压力,快节奏、新问题、新状况的不断涌现,常常使大学生在思想觉悟和认识上感到迷茫、无力。因此在新的文化发展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与当今社会同肩并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开创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而对思想教育工作最有利的基础思维方式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的必要性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现状所决定,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批判错误思潮的需要。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必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中期,此时,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英国率先引起了第一场工业革命,随后德国、法国等国家相继也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有了跨越性的提高。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经济危机爆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增强。 随着大批的工人起义,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这个大舞台。针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弊端,时代发展呼唤一个新的科学理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10年第2期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徐成芳 高燕宁 [摘 要]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崇高性和特殊的路径依赖,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必须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理论创新,需要避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狭隘理解,需要加工新的思想元素, 进行独立思考。中国现代化即实践创新,需要破除对某些现代化模式的崇拜,赋予现代化以新的灵魂和格 调,这个灵魂和格调要与人类普遍价值观念相符合,从而使中国的现代化成为符合中国人民利益和人类发展 要求的现代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现代化 创新 发生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两大进程,实际上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进程,它不仅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使世界的和平发展更有保障。继续推进这两大进程的健康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重任。当前,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思中国现代化,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一、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经验上升为理论,是理论创新。中国现代化的任务是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新型工业国,是实践创新。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中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崇高性和特殊的路径依赖决定的。有观点认为现代化是一种客观进程,不分姓资姓社。但是在现实中,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主导的现代化存在很大差别,现代化的制度性特征还是相当明显的。社会主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的道路,否定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道路,在现代化的旗帜上鲜明地写下“社会主义”的字样。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在理念上具有崇高性。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形态,是脱胎于资本主义又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但是,在现实中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是这样的发展路径,因而也产生了特殊的路径依赖。由于革命而跨越的卡夫丁峡谷,在生产力和人类普遍价值方面形成了断层。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建设包含大量的资本主义因素。如何既包容资本主义因素,又规避资本主义的弊端?如何既坚持社会主义,又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与完善?如何既当好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又把本国发展好、建设好?这些可能是经典社会主义不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却必须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解决,而不能靠别的理论来解决。 其次,二者关系表现为“两个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离开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就无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现代化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就不能破解中国现代化的诸多难题,就不能在人口超大型社会中实现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要适应中国的实际,而不是中国的实际去适应马克思主义。它不为理论而改变自己,相反要求理论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因为,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的实践。中国现代化则主要表现为中国要改变自己,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于是,要求更广泛地借鉴人类 189 DOI:10.15894/https://www.doczj.com/doc/ef1152991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ef11529917.html,11-3040/a.2010.02.027

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思考 李静 (重庆行政学院重庆400041)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凸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现代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理论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合之处,尤其是在问题意识上有相通性,然而这并不代表马克思就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只能说明马克思具有一种独特的后现代视野。无论是在解构和批判“现代性”的根本方式和根本态度上,还是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解答上,二者都存在着根本的不同。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促进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相通性差异性 一、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后现代”一词最早是被西方的艺术家们使用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西方艺术家们使用过该词,它被用来指称一种虚无主义的艺术流派。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它被用于文艺批评中,在60和70年代又被用艺术和建筑的批评中。80年代开始后现代思潮开始向社会科学渗透,90年代开始盛行。 究竟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呢?后现代主义这个概念具有三重含义:一是一种描述性的范畴,主要是指当代西方社会及其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二是一种评价性的范畴,主要是用于分析和考察当代西方社会的新现象;三是一种评价的结果。作为一个评价的结果,它可以从中归纳和概括出一些认识思路和方法。 当然,我注意到,在不同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心目中,后现代主义的内涵也不相同。例如,利奥塔认为,后现代状态主要是一种知识状态,而杰姆逊则指出,“有关后现代的理论最终是一种经济理论”。每一个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所理解的后现代主义不一样,是一种很正常的思想史现象。从思想史上看,某种学说创立者“形象”的变化并不罕见,马克思也是这样。一百五十多年来,马克思的“形象”在不断变化,即使在马克思主义者的视野中,马克思的“形象”也在不断变化。而且马克思离我们的时代越远,对他认识的分歧也就越大,就像行人远去越远越难辨认一样。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的确不一样。但不管他们的理解多么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 即他们都承认晚期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历史现象。后现代主义是

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感受

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感受 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赵国浩马克思主义,相信很多国人无论是党员还是普通百姓或多或少的都了解一点或者都听过,而作为一名党员,马克思主义都是必须要学习的。毛泽东主席说过:“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可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要性!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于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解释。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又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国的先辈们就是坚定不移的依靠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地与侵略者斗争,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建立后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完全的适应了中国的国情,不仅在中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还发展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列宁同志依靠马克思主义结束了俄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苏联国家得到了蓬勃发展,其国力之强大,使美国都感到忌惮。特别在二战

结束后,依靠马克思主义建国的苏联建立了强大的海陆空军部队,誓与美国一较高低。新中国建国后发展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全军和各民族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力,先后经历朝鲜战争、中印战争、越南战争,最终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建立新中国之前的那段动荡时期,伟大的中国人民就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怎样才能救中国于水火。寄希望于封建主义,结果维新变法失败,寄希望于资本主义,于是有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人们刚刚看到希望,又被袁世凯窃取,然后称王称帝,又失败了。先辈们又不断的摸索不断地尝试,终于在马克思主义上看到了希望,可是过程是多么的漫长,八年抗战打跑了小鬼子,又迎来了3年的内战,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人们看不多光明,可是先辈们坚定不移的依靠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在黑暗中为中国人们带来了光明。 1999年9月,英国的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前风云人物的评选中,马克思名列榜首,被评为过去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西方媒体认为,马克思主义“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当代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拓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通过学习,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更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与时间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之初150多年来之所以至今还保持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和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1938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科学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民族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进行伟大的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倡导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这是毛泽东一生为中国历史做出的最大贡献。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之统一的思想”,“是唯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和政策”。它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有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毛泽东思想是我党创立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指导思想和理论。从此之后,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创造性地

提出了“一国两制”理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统一的历史进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一国两制”和平共处,在主体地区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特别行政区实行非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完全新型的带有复合型特点的单一制民主共和国。它没有拘泥于我们国家采取单一制国家形式和在国家内采取地方政权形式的观点,这就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认识。邓小平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和平统一的伟大发明,是邓小平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一面旗帜。而“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入新境界的一个生动体现,有着极为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和新的里程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之所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精神,最根本的在于,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立足于时代出现的新变化、新挑战、新问题。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正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精神,这一思想也成为我们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的指导思想,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接受新世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稿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稿 同志们!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马克思说:“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就像列宁所说的那样,“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

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他们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感,对理想社会有很多美好的设想,但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相结合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过程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化建设;现实意义 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来阐述我们支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但是我个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是从以下以方面认识这个问题的。现提供给大家。 中国是一个大国,因为地域广,人口多,人民生存状态呈现多层次,人民的思想意识和素质也呈现多层次性,这要求有一个最高的统一的指导思想,它尊重现在各阶层人民的思想意识,又要通过积极的指导教育,使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其基础是认识论中的革命性。在实践中发展认识水平,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的思想否定了思想的绝对性。这种思想对于“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是一种完全的否定,在有几千年封建思想传统的我国,各阶层还具有较深的封建思想观念,如官本位思想,尊卑观念,家长作风等等。其次从1840年后,尤其是我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资本

主义国家的各种思潮也在一定的阶层流行。这样在我国的现实社会基层中存在着三大思想观念的相互作用,一种是传统封建思想,一种是机械马克思主义,一种是资本主义思想。而能够统领这一切自发存在思想意识的只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些民族有自己的信仰,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这要求有一个能够统领各种思想文化的大中国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放眼世界的理论,其思维的力度从基本的生命要求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联合,从人的思想意识到信仰理念,都有唯物的,历史的,科学的论述,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丰富的文化融会的思想,这就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思想使我们能够科学认识民族信仰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尊重不同民族的信仰和民族文化传统。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我们就不会有狭隘的大民族观念,不会奉行民族主义至上。从而实现民族大团结与民族大融合。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个在思想文化统一下的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与儒家等传统发展和改造已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任务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传统的儒家思想曾构成了封建社会国家的主要统治思想,其有国家管理的内容,有社会伦理,有个人的生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及当代启示_孙美晖

[收稿日期] 2009-11-14[作者简介] 孙美晖(1978-),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硕士,黑龙江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阶段性成果(11544132)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及当代启示 孙美晖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 要]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特殊意义。中国的现代性和现代化虽受西方的影响与之有相似之处,但中国现代性和现代化与西方更存在着很大的 不同,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性形成中有塑造作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指导作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性,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价值。[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启示[中图分类法]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0)01-0001-03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开放性,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性,使它有别于以往那些封闭性的体系化哲学,也使其具有无法比拟的思想魅力与时代感召力。在人类社会走进新世纪的今天,在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最具有活力的思想学说,以至于有人称,“马克思是我们的同时代人”[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现代性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建设也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现代性的超越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哲学家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这一实现了哲学上变革的话语同样也适用于对现代性出路的分析。 现代性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其固有的矛盾性。如何摆脱这种困境?不同的哲学家给出不同的答案,例如: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事业,需要通过克服其缺陷加以改进,并提出新的“交往理性”,把“交往理性”作为现代性重构的基础;齐格蒙特·鲍曼从道德出发,分析现代性境遇下人的道德困境,他提出的拯救之途是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应该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来。笔者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研究现代性问题,更有利于我们把握现代性的实质。以前我们往往更多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形态来理解,突出的是马克思与 西方传统之间的断裂,忽视了马克思与西方传统特别是近代德国传统之间的传承和发展关系。如果我们承认马克思的思想也是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话语的一部分,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整个问题域就会发生根本的转变。正如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哲学教授凯尔纳所言:“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将有助于促进民主、自由、正义和平等,并能够同仅仅促进富豪权贵利益的保守思潮相抗衡。只要巨大的阶级不平等、人类痛苦和压迫还存在,就有必要存在马克思主义这样的批判理论和它的社会变革思想。”[3] 人们谈起现代性,总是会把它同现代化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正是现代化的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性的形成。翻开哲学辞典,现代性是这样被解释的,现代性指现代思想特点,现代哲学(指法国笛卡儿以后的哲学)的特点是以主体性为中心,否定人自身与外在事物的联系,发扬个人的自主性,反对神对人的神圣性,反对迷信与神话;提出物质与精神、客体与主体的对立,鼓吹启蒙思想的进步意义;强调个人利益的道德规范,反对压制个人利益的说教,认为这种现代精神适合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向上发展。 笔者认为,应该从整体上把握“现代性”这一范畴,所谓“现代性”,是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从文艺复兴特别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及其基本原则,在内容上包括两个基本的层次:一是 — 1—2010年第1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No .1,2010(总第155期) Journal of M udanjiang Normal Univers ity T otal No .155 DOI :10.13815/j .cn ki .j mtc (pss ).2010.01.0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